第一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动火 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等两个制度的通知
安全〔2014〕86号
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新修订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执行落实。
附件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附件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安全环保与节能部 2014年3月11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安全〔2014〕86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依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作业许可管理规定等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动火作业是指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各种临时作业活动。
第四条 所属企业应当根据动火场所、部位的危险程度,结合动火作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以及组织管理层级等情况,对动火作业实行分级管理。动火作业等级原则上划分三级,各专业系统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动火作业分级。炼油与化工系统可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其他系统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油气与勘探、炼油与化工、油气销售、天然气与管道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见附录。
第五条 动火作业管理应当遵循“管工作管安全”的原则,有效
落实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强化作业风险管控,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作业,防止事故发生。
第六条 专业分公司负责对所属企业落实本办法进行专业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 所属企业应当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动火作业每一级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开展相应培训,落实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并及时开展检查指导,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第二章
动火作业流程
第八条 实施动火作业的流程主要包括作业申请、作业审批、作业实施和作业关闭等四个环节。
第九条 作业申请由作业单位的现场作业负责人提出,作业单位参加作业区域所在单位组织的风险分析,根据提出的风险管控要求制定并落实安全措施。
第十条 作业审批由作业批准人组织作业申请人等有关人员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确认合格后,批准动火作业。
第十一条 作业实施由作业人员按照动火作业许可证的要求,实施动火作业,监护人员按规定实施现场监护。
第十二条 作业关闭是在动火作业结束后,由作业人员清理并恢复作业现场,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在现场验收合格后,签字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第三章
动火作业安全职责
第十三条 作业区域所在单位是指具备动火作业许可审批权
限,组织动火作业的属地主管单位,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组织开展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二)提供现场作业安全条件,向作业单位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单位动火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
(三)审批作业单位动火作业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监督作业单位落实安全措施。
(四)负责动火作业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五)监督现场动火作业,发现违章或异常情况有权停止作业。
第十四条 作业批准人应当是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对动火作业全面负责,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与作业单位沟通作业区域风险和安全要求。
(二)组织现场核查动火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
(三)负责签发和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四)指定属地监督,明确监督工作要求。
第十五条 属地监督是指作业区域所在单位指派的现场监督人员,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了解动火作业区域、部位状况、工作任务和存在风险。
(二)监督检查动火作业许可相关手续齐全。
(三)监督已制定的所有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四)核查动火作业人员资格和现场设备的符合性。
(五)在动火作业过程中,根据要求实施现场监督。
(六)及时纠正或制止违章行为,发现人员、工艺、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等异常情况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
第十六条 作业单位是指具体承担动火作业任务的单位,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参加动火作业现场风险分析。
(二)制定并落实动火作业安全措施。炼油与化工系统特级动火作业、其他系统一级动火作业时,必须制定HSE作业计划书(动火作业安全工作方案)。
(三)开展作业前安全培训,安排符合规定要求的作业人员从事作业,组织作业人员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
(四)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五)当人员、工艺、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以及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作业区域所在单位。
第十七条 作业申请人是指作业单位的现场作业负责人,对动火作业实施环节负管理责任,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提出申请并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二)参加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并落实安全措施。
(三)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保证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满足规定要求。
(四)指定具体作业监护人,明确监护工作要求。
(五)参与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动火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
(六)参与现场验收和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七)当人员、工艺、设备发生变更时,及时报告作业区域所在单位。
第十八条 作业监护人是指由作业单位指定实施安全监护的人员,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对动火作业实施全过程现场监护。
(二)熟悉动火作业区域、部位状况、工作任务和存在风险。
(三)检查确认动火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检查作业人员资质和现场设备符合性。
(五)保证动火作业实施过程满足安全要求,有权纠正或制止违章行为。
(六)发现人员、工艺、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等异常情况,以及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并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七)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救援措施,熟练使用相关消防设备、救护工具等应急器材,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初期处置。
第十九条 作业人员是指动火作业的具体实施者,对动火作业安全负直接责任,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在动火作业前确认动火作业区域、内容和时间。
(二)动火作业前,参加工作前安全分析,清楚动火作业安全风险和安全措施。
(三)动火作业过程中,执行动火作业许可证及操作规程的
相关要求。
(四)服从作业监护人和属地监督的监管;作业监护人不在现场时,不得动火作业。
(五)发现异常情况有权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六)动火作业结束后,负责清理作业现场,确保现场无安全隐患。
第三章
动火作业安全职责
第二十条 作业区域所在单位是指具备动火作业许可审批权限,组织动火作业的属地主管单位,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组织开展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二)提供现场作业安全条件,向作业单位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单位动火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
(三)审批作业单位动火作业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监督作业单位落实安全措施。
(四)负责动火作业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五)监督现场动火作业,发现违章或异常情况有权停止作业。
第二十一条 作业单位是指具体承担动火作业任务的单位,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参加动火作业现场风险分析。
(二)制定并落实动火作业安全措施。炼油与化工系统特级动火作业、其他系统一级动火作业时,必须制定HSE作业计划书(动火作业安全工作方案)。
(三)开展作业前安全培训,安排符合规定要求的作业人员从事作业,组织作业人员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
(四)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五)当人员、工艺、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以及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作业区域所在单位。
第二十二条 作业批准人应当是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对动火作业全面负责,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与作业单位沟通作业区域风险和安全要求。
(二)组织现场核查动火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的
落实情况。
(三)负责签发和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四)指定属地监督,明确监督工作要求。
第二十三条 作业申请人是指作业单位的现场作业负责人,对动火作业实施环节负管理责任,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提出申请并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二)参加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并落实安全措施。
(三)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保证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满足规定要求。
(四)指定具体作业监护人,明确监护工作要求。
(五)参与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动火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
(六)参与现场验收和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七)当人员、工艺、设备发生变更时,及时报告作业区域所在单位。
第二十四条 属地监督是指作业区域所在单位指派的现场监督人员,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了解动火作业区域、部位状况、工作任务和存在风险。
(二)监督检查动火作业许可相关手续齐全。
(三)监督已制定的所有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四)核查动火作业人员资格和现场设备的符合性。
(五)在动火作业过程中,根据要求实施现场监督。
(六)及时纠正或制止违章行为,发现人员、工艺、设备或
环境安全条件变化等异常情况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
第二十五条 作业监护人是指由作业单位指定实施安全监护的人员,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对动火作业实施全过程现场监护。
(二)熟悉动火作业区域、部位状况、工作任务和存在风险。
(三)检查确认动火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检查作业人员资质和现场设备符合性。
(五)保证动火作业实施过程满足安全要求,有权纠正或制止违章行为。
(六)发现人员、工艺、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等异常情况,以及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并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七)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救援措施,熟练使用相关消防设备、救护工具等应急器材,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初期处置。
第二十六条 作业人员是指动火作业的具体实施者,对动火作业安全负直接责任,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在动火作业前确认动火作业区域、内容和时间。
(二)动火作业前,参加工作前安全分析,清楚动火作业安全风险和安全措施。
(三)动火作业过程中,执行动火作业许可证及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
(四)服从作业监护人和属地监督的监管;作业监护人不在
现场时,不得动火作业。
(五)发现异常情况有权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六)动火作业结束后,负责清理作业现场,确保现场无安全隐患。
第四章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十七条 动火作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各种气焊、电焊、铅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气割、等离子切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
(二)使用喷灯、液化气炉、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
(三)烧、烤、煨管线、熬沥青、炒砂子、铁锤击(产生火花)物件、喷砂和产生火花的其他作业。
(四)生产装置、成品油库装卸作业区和罐区联接临时电源并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
(五)使用雷管、炸药等进行爆破作业。
第二十八条 动火作业实行动火作业许可管理,应当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未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严禁动火。
第二十九条 作业申请人、作业批准人、作业监护人、属地监督、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具备相应能力。
第三十条 动火作业许可证是现场动火的依据,只限在指定 的地点和时间范围内使用,且不得涂改、代签。一份动火作业许可证只限在同类介质、同一设备(管线)、指定的区域内使用,严禁与动火作业许可证内容不符的动火。
第三十一条 处于运行状态的生产作业区域和罐区内,凡是可不动火的一律不动火,凡是能拆移下来的动火部件必须拆移到安全场所动火。
第三十二条 必须在带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容器、设备和管线上动火时,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采取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安全动火条件后方可动火。
第三十三条 遇有六级风以上(含六级风)应当停止一切室外动火作业。
第三十四条 在夜晚、节假日期间,以及异常天气等特殊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动火;必须进行的动火作业,要升级审批,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应当全过程坚守作业现场,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证动火作业安全。
第三十五条 所属企业可根据动火作业地点远近和作业频繁程度等实行动火授权审批;作业批准人进行书面授权后,与被授权人共同承担动火作业现场安全的主要责任。
第二节 作业申请和准备
第三十六条 作业申请人负责与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进行沟通,准备动火作业许可证等相关资料,提出动火作业申请。
第三十七条 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当包括作业单位、作业区域
所在单位、作业地点、动火等级、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属地监督、危害识别、气体检测、安全措施,以及批准、延期、取消、关闭等基本信息。
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当编号,并分别放置于作业现场、作业区域所在单位及其他相关方;关闭后的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当收回,并保存一年。
第三十八条 作业区域所在单位应当针对动火作业内容、作业环境等进行风险分析,作业单位应当参加风险分析并根据其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编制安全工作方案。
第三十九条 与动火点相连的管线应当切断物料来源,采取有效的隔离、封堵或拆除处理,并彻底吹扫、清洗或置换;距动火点15米区域内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口、排气管、地沟等应当封严盖实。
第四十条 动火作业区域应当设置灭火器材和警戒,严禁与动火作业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作业区域。必要时,作业现场应当配备消防车及医疗救护设备和设施。
第四十一条 气体检测设备必须由具备检测资质的单位检测合格,并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气体取样和检测应由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取样应有代表性。
第四十二条 应当对作业区域或动火点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动火时间距气体检测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超过30分钟仍未开始动火作业的,应当重新进行检测。
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被
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且应使用两台设备进行对比检测。使用色谱分析等分析手段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5%(V/V);当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2%(V/V)。
第三节 作业审批
第四十三条 根据作业风险,动火作业许可应当由具备相应能力,并能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批。
第四十四条 收到动火作业许可申请后,作业批准人应当组织作业申请人、相关方及有关人员,集中进行书面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一)确认作业的详细内容。
(二)确认作业单位资质、人员能力等相关文件。
(三)分析、评估周围环境或相邻工作区域间的相互影响,确认动火作业前后应当采取的所有安全措施,包括应急措施。
(四)确认动火作业许可证期限及延期次数。
(五)其他。
第四十五条 书面审查通过后,作业批准人应当组织作业申请人、相关方及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现场核查内容包括:
(一)与动火作业有关的设备、工具、材料等。
(二)现场作业人员能力符合情况。
(三)系统隔离、置换、吹扫及气体检测情况。
(四)安全设施的配备及完好性,消防、急救等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五)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
(六)人员培训、沟通情况。
(七)其他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第四十六条 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通过之后,作业批准人、作业申请人和相关方均应当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可同时在作业现场进行。
第四十七条 对于书面审查或现场核查未通过的,应当对查出的问题记录在案;整改完成后,作业申请人重新申请。
第四十八条 当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等人员发生变更时,应当经过作业批准人的审批。
第四节 作业实施
第四十九条 动火作业实施前应当进行安全交底,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动火作业许可证的要求进行作业。
第五十条 动火作业前应当清除距动火点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质或用阻燃物品隔离,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动火点30米内不准有液态烃或低闪点油品泄漏。
第五十一条 动火作业人员应当在动火点的上风向作业。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控制火花飞溅。
第五十二条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当根据动火作业许可证或安全工作方案中规定的气体检测时间和频次进行检测,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记录检测时间和检测结果,结果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在有毒有害气体场所的动火作业,应当进行连续气体监测。第五十三条 动火作业过程中,作业监护人应当对动火作业实施全过程现场监护,一处动火点至少有一人进行监护,严禁无监护人动火。
第五十四条 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气瓶与乙炔气瓶的间隔不小于5米,两者与动火作业地点距离不得小于10米。在受限空间内实施焊割作业时,气瓶应当放置在受限空间外面;使用电焊时,电焊工具应当完好,电焊机外壳须接地。
第五十五条 如果动火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继续动火作业前,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应当重新确认安全条件。
第五节 作业延期、取消和关闭
第五十六条 动火作业许可证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班次,延期后总的作业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动火作业许可期限。办理延期时,作业申请人、作业批准人应当重新核查工作区域,确认所有安全措施仍然有效,作业条件和风险未发生变化。
第五十七条 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现场所有人员都有责任立即终止作业,取消动火作业许可证。需要重新恢复作业
时,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一)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而影响到作业安全时。
(二)作业内容发生改变。
(三)实际动火作业与作业计划的要求不符。
(四)安全控制措施无法实施。
(五)发现有可能发生立即危及生命的违章行为。
(六)现场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七)发现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或事故状态下。第五十八条 动火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当清理作业现场,解除相关隔离设施,现场确认无隐患后,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关闭作业许可。
第六节 特殊情况动火作业
第五十九条 高处动火作业使用的安全带、救生索等防护装备应当采用防火阻燃的材料,需要时使用自动锁定连接;高处动火应当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遇有五级以上(含五级)风停止进行室外高处动火作业。
第六十条 进入受限空间的动火作业应当将内部物料除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必须进行吹扫和置换,打开通风口或人孔,并采取空气对流或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换气;作业前应当检测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第六十一条 炼化专业系统在生产界区内非防爆区域中的相
对独立场所可划出固定动火作业区。动火申请单位要对设置的固定动火区进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安全措施,画出固定动火范围平面图,经区域所在单位消防安全主管部门审批,办理许可手续。固定动火有效期最长为6个月。固定动火区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边界外50米范围内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
(二)制定固定动火区域管理制度,指定防火负责人。
(三)配备消防器材。
(四)设有明显的“固定动火区”标志,设置警戒线。
(五)建立应急联络方式和应急措施。
(六)固定动火区域主管部门和属地单位定期对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其他专业系统可参照设置固定动火作业区,明确相应要求。第六十二条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抢险所涉及的动火作业,遵循应急管理程序,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第五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业动火安全管理办法》(中油质字〔1999〕第267号)同时废止。附录
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1、油气与勘探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1)一级动火作业
1)原油储量在10000m3以上(含10000m3)的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本体动火。
2)在用容量大于5000m3(含5000m3,包括原油罐、污油罐、含油污水罐、含天然气水罐等)的容器本体及附件动火。
3)在用天然气气柜和容量大于400m3(含400m3)的石油液化气储罐动火。
4)在用容量大于1000m3(含1000m3)的成品油罐和轻烃储罐动火。5)直径大于426mm(含426mm)的集输气管线、在输油(气)干线上停输动火或带压不停输更换管线设备动火。
6)在用天然气净化装置、集输站及场内的加热炉、溶剂塔、分离器罐、换热设备动火。
7)在用天然气压缩机厂房、流量计间、阀组间、仪表间、天然气管道的管件和仪表处动火。
8)天然气井井口无控制部分动火。(2)二级动火作业
1)原油储量在1000m3~10000m3的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本体动火。
2)容量小于5000m3储罐、容器本体及附件动火。
3)容量小于400m3石油液化气储罐动火。4)容量小于1000m3成品油罐和轻烃储罐动火。
5)容量1000m3~10000m3原油库的原油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及原油、污油泵房动火。
6)铁路槽车油料装卸栈桥、汽车罐车油料灌装油台及卸油台内外设备及管线上动火。
7)输油(气)站、石油液化气站站内外设备及管线上以及液化气充装间、气瓶库、残液回收库等动火。
(3)三级动火作业
1)原油储量小于1000m3(含1000m3)的油库、集输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动火。
2)容量小于1000m3(含1000m3)的油罐和原油库的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污油泵房动火。
3)在油气生产区域内的油气管线穿孔正压补漏动火。4)采油井单井联头和采油井井口处动火。
5)钻穿油气层时没有发生井涌、气侵条件下的井口处动火。6)输油(气)干线穿孔微正压补漏、腐蚀穿孔部位补焊加固动火。7)焊割盛装过油、气及其他易燃易爆介质的桶、箱、槽、瓶动火。8)制作和防腐作业中,使用有挥发性易燃介质为稀释剂的容器、槽、罐等处动火。
9)除一级、二级动火外其他油气区生产和严禁烟火区域生产动火。
2、炼油与化工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1)特级动火作业
在带有可燃、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工业下水井、污水池等部位不允许动火,确属生产需要必须进行的动火作业,按特级动火处理。
(2)一级动火作业
1)处于生产状态的工艺生产装置区(爆炸危险场所以内区域)。2)各类油罐区、可燃气体及助燃气体罐区防火堤内(无防火堤的距罐壁15米以内的区域)。
3)有毒介质区、液化石油气站。
4)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及有毒介质的泵房与机房。5)可燃液体、气体及有毒介质的装卸区和洗槽站。
6)工业污水场、易燃易爆的循环水场、凉水塔等地点,包括距上述地点及工业下水井、污水池15米以内的区域。
7)危险化学品库、油库、加油站等。
8)储存、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液体和气体的容器、管线。
9)运行生产装置内按照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划分属于1、2(11)区的区域。
10)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后装置内的第一次动火。11)档案室、图书馆、资料室、网络机房等场所。(3)二级动火作业
1)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后经厂级单位组织检查确认,并安全实施了第一次动火作业的装置内动火。
2)运到安全地点并经吹扫处理合格的容器、管线动火。
3)在生产厂区内,不属于一级动火和特级动火的其它临时动火。
3、油气销售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1)一级动火作业
1)石油库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即在油(气)库储存收发甲、乙类油品的罐区、泵房(泵棚)、装卸作业区(铁路、公路、码头)、桶装仓库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动火作业。
2)加油(气)站罐区、加油(气)场地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和压缩机房等场所的动火作业。
3)盛装过甲、乙类油品及油气的输送管道、隔油池、罐车、油轮、驳船、污水处理设施等现场的动火作业。
(2)二级动火作业
1)在石油库火灾危险区域的动火作业,即油(气)库储存收发丙类油品的储罐、桶装仓库、收发作业区、泵房、卸油作业区等场所的动火作业。
2)在盛装过丙类油品的输送管道、罐车、油桶等现场的动火作业。(3)三级动火作业
石油(气)库、加油(气)站除了一级、二级动火范围以外的动火作业的动火均为三级动火作业。
4、天然气与管道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1)一级动火作业
1)在油气管道(不包括燃料油、燃料气、放空和排污管道)及其设施上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
2)在输油气站场可产生油、气的封闭空间内对油气管道及其设施的动火。
(2)二级动火作业
1)在油气管道及其设施上不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
2)在输气站场对动火部位相连的管道和设备进行油气置换,并采取可靠隔离(不包括黄油墙)后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
3)在输油气站场可产生油气的封闭空间内对非油气管道、设施的动火。
4)在燃料油、燃料气、放空和排污管道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5)对运行管道的密闭开孔作业。(3)三级动火作业
除一、二级动火外在生产区域的其他动火。
第二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安全[2014]86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依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作业许可管理规定等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所属企业)。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动火作业是指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各种临时作业活动。
第四条 所属企业应当根据动火场所、部位的危险程度,结合动火作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以及组织管理层级等情况,对动火作业实行分级管理。动火作业等级原则上划分三级,各专业系统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动火作业分级。炼油与化工系统可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其他系统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油气与勘探、炼油与化工、油气销售、天然气与管道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见附录。
第五条 动火作业管理应当遵循“管工作管安全”的原则,有效落实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强化作业风险管控,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作业,防止事故发生。
第六条 专业分公司负责对所属企业落实本办法进行专业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 所属企业应当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动火作业每一级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开展相应培训,落实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并及时开展检查指导,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第二章
动火作业流程
第八条 实施动火作业的流程主要包括作业申请、作业审批、作业实施和作业关闭等四个环节。
第九条 作业申请由作业单位的现场作业负责人提出,作业单位参加作业区域所在单位组织的风险分析,根据提出的风险管控要求制定并落实安全措施。
第十条 作业审批由作业批准人组织作业申请人等有关人员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确认合格后,批准动火作业。
第十一条 作业实施由作业人员按照动火作业许可证的要求,实施动火作业,监护人员按规定实施现场监护。
第十二条 作业关闭是在动火作业结束后,由作业人员清理并恢复作业现场,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在现场验收合格后,签字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第三章
动火作业安全职责
第十三条 作业区域所在单位是指具备动火作业许可审批权限,组织动火作业的属地主管单位,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组织开展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二)提供现场作业安全条件,向作业单位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单位动火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
(三)审批作业单位动火作业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监督作业单位落实安全措施。
(四)负责动火作业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五)监督现场动火作业,发现违章或异常情况有权停止作业。
第十四条 作业批准人应当是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对动火作业全面负责,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与作业单位沟通作业区域风险和安全要求。
(二)组织现场核查动火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
(三)负责签发和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四)指定属地监督,明确监督工作要求。
第十五条 属地监督是指作业区域所在单位指派的现场监督人员,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了解动火作业区域、部位状况、工作任务和存在风险。
(二)监督检查动火作业许可相关手续齐全。
(三)监督已制定的所有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四)核查动火作业人员资格和现场设备的符合性。
(五)在动火作业过程中,根据要求实施现场监督。
(六)及时纠正或制止违章行为,发现人员、工艺、设备或
环境安全条件变化等异常情况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
第十六条 作业单位是指具体承担动火作业任务的单位,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参加动火作业现场风险分析。
(二)制定并落实动火作业安全措施。炼油与化工系统特级动火作业、其他系统一级动火作业时,必须制定HSE作业计划书(动火作业安全工作方案)。
(三)开展作业前安全培训,安排符合规定要求的作业人员从事作业,组织作业人员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
(四)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五)当人员、工艺、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以及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作业区域所在单位。
第十七条 作业申请人是指作业单位的现场作业负责人,对动火作业实施环节负管理责任,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提出申请并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二)参加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并落实安全措施。
(三)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保证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满足规定要求。
(四)指定具体作业监护人,明确监护工作要求。
(五)参与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动火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
(六)参与现场验收和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七)当人员、工艺、设备发生变更时,及时报告作业区域所在单位。
第十八条 作业监护人是指由作业单位指定实施安全监护的人员,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对动火作业实施全过程现场监护。
(二)熟悉动火作业区域、部位状况、工作任务和存在风险。
(三)检查确认动火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检查作业人员资质和现场设备符合性。
(五)保证动火作业实施过程满足安全要求,有权纠正或制止违章行为。
(六)发现人员、工艺、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等异常情况,以及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并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七)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救援措施,熟练使用相关消防设备、救护工具等应急器材,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初期处置。
第十九条 作业人员是指动火作业的具体实施者,对动火作业安全负直接责任,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在动火作业前确认动火作业区域、内容和时间。
(二)动火作业前,参加工作前安全分析,清楚动火作业安全风险和安全措施。
(三)动火作业过程中,执行动火作业许可证及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
(四)服从作业监护人和属地监督的监管;作业监护人不在现场时,不得动火作业。
(五)发现异常情况有权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六)动火作业结束后,负责清理作业现场,确保现场无安全隐患。
第四章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十条 动火作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各种气焊、电焊、铅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气割、等离子切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
(二)使用喷灯、液化气炉、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
(三)烧、烤、煨管线、熬沥青、炒砂子、铁锤击(产生火花)物件、喷砂和产生火花的其他作业。
(四)生产装置、成品油库装卸作业区和罐区联接临时电源并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
(五)使用雷管、炸药等进行爆破作业。
第二十一条 动火作业实行动火作业许可管理,应当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未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严禁动火。
第二十二条 作业申请人、作业批准人、作业监护人、属地监督、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具备相应能力。
第二十三条 动火作业许可证是现场动火的依据,只限在指
定的地点和时间范围内使用,且不得涂改、代签。一份动火作业许可证只限在同类介质、同一设备(管线)、指定的区域内使用,严禁与动火作业许可证内容不符的动火。
第二十四条 处于运行状态的生产作业区域和罐区内,凡是可不动火的一律不动火,凡是能拆移下来的动火部件必须拆移到安全场所动火。
第二十五条 必须在带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容器、设备和管线上动火时,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采取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安全动火条件后方可动火。
第二十六条 遇有六级风以上(含六级风)应当停止一切室外动火作业。
第二十七条 在夜晚、节假日期间,以及异常天气等特殊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动火;必须进行的动火作业,要升级审批,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应当全过程坚守作业现场,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证动火作业安全。
第二十八条 所属企业可根据动火作业地点远近和作业频繁程度等实行动火授权审批;作业批准人进行书面授权后,与被授权人共同承担动火作业现场安全的主要责任。
第二节 作业申请和准备
第二十九条 作业申请人负责与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进行沟通,准备动火作业许可证等相关资料,提出动火作业申请。
第三十条 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当包括作业单位、作业区域所
在单位、作业地点、动火等级、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属地监督、危害识别、气体检测、安全措施,以及批准、延期、取消、关闭等基本信息。
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当编号,并分别放置于作业现场、作业区域所在单位及其他相关方;关闭后的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当收回,并保存一年。
第三十一条 作业区域所在单位应当针对动火作业内容、作业环境等进行风险分析,作业单位应当参加风险分析并根据其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编制安全工作方案。
第三十二条 与动火点相连的管线应当切断物料来源,采取有效的隔离、封堵或拆除处理,并彻底吹扫、清洗或置换;距动火点15米区域内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口、排气管、地沟等应当封严盖实。
第三十三条 动火作业区域应当设置灭火器材和警戒,严禁与动火作业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作业区域。必要时,作业现场应当配备消防车及医疗救护设备和设施。
第三十四条 气体检测设备必须由具备检测资质的单位检测合格,并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气体取样和检测应由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取样应有代表性。
第三十五条 应当对作业区域或动火点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动火时间距气体检测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超过30分钟仍未开始动火作业的,应当重新进行检测。
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被
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且应使用两台设备进行对比检测。使用色谱分析等分析手段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5%(V/V);当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2%(V/V)。
第三节 作业审批
第三十六条 根据作业风险,动火作业许可应当由具备相应能力,并能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批。
第三十七条 收到动火作业许可申请后,作业批准人应当组织作业申请人、相关方及有关人员,集中进行书面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一)确认作业的详细内容。
(二)确认作业单位资质、人员能力等相关文件。
(三)分析、评估周围环境或相邻工作区域间的相互影响,确认动火作业前后应当采取的所有安全措施,包括应急措施。
(四)确认动火作业许可证期限及延期次数。
(五)其他。
第三十八条 书面审查通过后,作业批准人应当组织作业申请人、相关方及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现场核查内容包括:
(一)与动火作业有关的设备、工具、材料等。
(二)现场作业人员能力符合情况。
(三)系统隔离、置换、吹扫及气体检测情况。
(四)安全设施的配备及完好性,消防、急救等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五)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
(六)人员培训、沟通情况。
(七)其他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第三十九条 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通过之后,作业批准人、作业申请人和相关方均应当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可同时在作业现场进行。
第四十条 对于书面审查或现场核查未通过的,应当对查出的问题记录在案;整改完成后,作业申请人重新申请。
第四十一条 当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等人员发生变更时,应当经过作业批准人的审批。
第四节 作业实施
第四十二条 动火作业实施前应当进行安全交底,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动火作业许可证的要求进行作业。
第四十三条 动火作业前应当清除距动火点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质或用阻燃物品隔离,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动火点30米内不准有液态烃或低闪点油品泄漏。
第四十四条 动火作业人员应当在动火点的上风向作业。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控制火花飞溅。
第四十五条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当根据动火作业许可证或安全工作方案中规定的气体检测时间和频次进行检测,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记录检测时间和检测结果,结果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在有毒有害气体场所的动火作业,应当进行连续气体监测。第四十六条 动火作业过程中,作业监护人应当对动火作业实施全过程现场监护,一处动火点至少有一人进行监护,严禁无监护人动火。
第四十七条 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气瓶与乙炔气瓶的间隔不小于5米,两者与动火作业地点距离不得小于10米。在受限空间内实施焊割作业时,气瓶应当放置在受限空间外面;使用电焊时,电焊工具应当完好,电焊机外壳须接地。
第四十八条 如果动火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继续动火作业前,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应当重新确认安全条件。
第五节 作业延期、取消和关闭
第四十九条 动火作业许可证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班次,延期后总的作业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动火作业许可期限。办理延期时,作业申请人、作业批准人应当重新核查工作区域,确认所有安全措施仍然有效,作业条件和风险未发生变化。
第五十条 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现场所有人员都有责任立即终止作业,取消动火作业许可证。需要重新恢复作业时,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一)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而影响到作业安全时。
(二)作业内容发生改变。
(三)实际动火作业与作业计划的要求不符。
(四)安全控制措施无法实施。
(五)发现有可能发生立即危及生命的违章行为。
(六)现场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七)发现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或事故状态下。第五十一条 动火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当清理作业现场,解除相关隔离设施,现场确认无隐患后,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关闭作业许可。
第六节 特殊情况动火作业
第五十二条 高处动火作业使用的安全带、救生索等防护装备应当采用防火阻燃的材料,需要时使用自动锁定连接;高处动火应当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遇有五级以上(含五级)风停止进行室外高处动火作业。
第五十三条 进入受限空间的动火作业应当将内部物料除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必须进行吹扫和置换,打开通风口或人孔,并采取空气对流或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换气;作业前应当检测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第五十四条 炼化专业系统在生产界区内非防爆区域中的相
对独立场所可划出固定动火作业区。动火申请单位要对设置的固定动火区进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安全措施,画出固定动火范围平面图,经区域所在单位消防安全主管部门审批,办理许可手续。固定动火有效期最长为6个月。固定动火区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边界外50米范围内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
(二)制定固定动火区域管理制度,指定防火负责人。
(三)配备消防器材。
(四)设有明显的“固定动火区”标志,设置警戒线。
(五)建立应急联络方式和应急措施。
(六)固定动火区域主管部门和属地单位定期对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其他专业系统可参照设置固定动火作业区,明确相应要求。第五十五条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抢险所涉及的动火作业,遵循应急管理程序,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第五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业动火安全管理办法》(中油质字〔1999〕第267号)同时废止。附录
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1、油气与勘探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1)一级动火作业
1)原油储量在10000m3以上(含10000m3)的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本体动火。
2)在用容量大于5000m3(含5000m3,包括原油罐、污油罐、含油污水罐、含天然气水罐等)的容器本体及附件动火。
3)在用天然气气柜和容量大于400m3(含400m3)的石油液化气储罐动火。
4)在用容量大于1000m3(含1000m3)的成品油罐和轻烃储罐动火。5)直径大于426mm(含426mm)的集输气管线、在输油(气)干线上停输动火或带压不停输更换管线设备动火。
6)在用天然气净化装置、集输站及场内的加热炉、溶剂塔、分离器罐、换热设备动火。
7)在用天然气压缩机厂房、流量计间、阀组间、仪表间、天然气管道的管件和仪表处动火。
8)天然气井井口无控制部分动火。(2)二级动火作业
1)原油储量在1000m3~10000m3的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本体动火。
2)容量小于5000m3储罐、容器本体及附件动火。
3)容量小于400m3石油液化气储罐动火。4)容量小于1000m3成品油罐和轻烃储罐动火。
5)容量1000m3~10000m3原油库的原油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及原油、污油泵房动火。
6)铁路槽车油料装卸栈桥、汽车罐车油料灌装油台及卸油台内外设备及管线上动火。
7)输油(气)站、石油液化气站站内外设备及管线上以及液化气充装间、气瓶库、残液回收库等动火。
(3)三级动火作业
1)原油储量小于1000m3(含1000m3)的油库、集输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动火。
2)容量小于1000m3(含1000m3)的油罐和原油库的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污油泵房动火。
3)在油气生产区域内的油气管线穿孔正压补漏动火。4)采油井单井联头和采油井井口处动火。
5)钻穿油气层时没有发生井涌、气侵条件下的井口处动火。6)输油(气)干线穿孔微正压补漏、腐蚀穿孔部位补焊加固动火。7)焊割盛装过油、气及其他易燃易爆介质的桶、箱、槽、瓶动火。8)制作和防腐作业中,使用有挥发性易燃介质为稀释剂的容器、槽、罐等处动火。
9)除一级、二级动火外其他油气区生产和严禁烟火区域生产动火。
2、炼油与化工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1)特级动火作业
在带有可燃、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工业下水井、污水池等部位不允许动火,确属生产需要必须进行的动火作业,按特级动火处理。
(2)一级动火作业
1)处于生产状态的工艺生产装置区(爆炸危险场所以内区域)。2)各类油罐区、可燃气体及助燃气体罐区防火堤内(无防火堤的距罐壁15米以内的区域)。
3)有毒介质区、液化石油气站。
4)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及有毒介质的泵房与机房。5)可燃液体、气体及有毒介质的装卸区和洗槽站。
6)工业污水场、易燃易爆的循环水场、凉水塔等地点,包括距上述地点及工业下水井、污水池15米以内的区域。
7)危险化学品库、油库、加油站等。
8)储存、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液体和气体的容器、管线。
9)运行生产装置内按照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划分属于1、2(11)区的区域。
10)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后装置内的第一次动火。11)档案室、图书馆、资料室、网络机房等场所。(3)二级动火作业
1)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后经厂级单位组织检查确认,并安全实施了第一次动火作业的装置内动火。
2)运到安全地点并经吹扫处理合格的容器、管线动火。
3)在生产厂区内,不属于一级动火和特级动火的其它临时动火。
3、油气销售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1)一级动火作业
1)石油库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即在油(气)库储存收发甲、乙类油品的罐区、泵房(泵棚)、装卸作业区(铁路、公路、码头)、桶装仓库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动火作业。
2)加油(气)站罐区、加油(气)场地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和压缩机房等场所的动火作业。
3)盛装过甲、乙类油品及油气的输送管道、隔油池、罐车、油轮、驳船、污水处理设施等现场的动火作业。
(2)二级动火作业
1)在石油库火灾危险区域的动火作业,即油(气)库储存收发丙类油品的储罐、桶装仓库、收发作业区、泵房、卸油作业区等场所的动火作业。
2)在盛装过丙类油品的输送管道、罐车、油桶等现场的动火作业。(3)三级动火作业
石油(气)库、加油(气)站除了一级、二级动火范围以外的动火作业的动火均为三级动火作业。
4、天然气与管道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1)一级动火作业
1)在油气管道(不包括燃料油、燃料气、放空和排污管道)及其设施上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
2)在输油气站场可产生油、气的封闭空间内对油气管道及其设施的动火。
(2)二级动火作业
1)在油气管道及其设施上不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
2)在输气站场对动火部位相连的管道和设备进行油气置换,并采取可靠隔离(不包括黄油墙)后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
3)在输油气站场可产生油气的封闭空间内对非油气管道、设施的动火。
4)在燃料油、燃料气、放空和排污管道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5)对运行管道的密闭开孔作业。(3)三级动火作业
除一、二级动火外在生产区域的其他动火。
第三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工业动火安全管理办法(范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工业动火安全管理办法
中油质字〔1999〕第267号
第一条为加强工业动火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油气生产、加工、贮存及易燃易爆装置区域和油气容器、管线设备及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设备、场所内,使用各种直接或间接明火施工作业统称工业动火,均应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工业动火等级划分
1.炼油化工(含油气田炼油化工、轻烃)及储存场所的工业动火,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程度及影响范围分为三级。
(1)一级动火
①正在运行或开、停工过程中的工艺装置区;
②各类易燃易爆生产区、罐区、库区、液化气站;
③有可燃气体和易燃可燃液体、液化气的泵房和机房;
④油品、液化气及有毒物质装卸区;
⑤工业污水厂、易燃易爆的循环水厂、凉水塔及工业下水和下水系统的隔油池、油沟、管道(包括距上述地点15米以内的区域);
⑥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仓库;
⑦输送易燃、可燃及有毒有害液体和气体的管线;
⑧产生易燃易爆粉尘的场所。
(2)二级动火
①经认真吹扫处理并化验分析合格、停工检修的生产装置;
②从易燃易爆及有毒装置、系统拆除,且运到安全地点的容器、管线,经吹扫处理化验合格者; ③系统管网区;
④仓库、车库及木材加工厂;
⑤生产装置、罐区的非防爆场所及防火间距以外的场所。
(3)在生产区域内,除一、二级动火以外的临时动火均为三级动火。
2.油气田企业及其它企业动火,根据火灾爆炸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分为四级。
(1)一级动火
①储量在10000m3以上(含10000m3)的原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带压不置换动火;
②在运行的不小于5000m3原油罐的罐体动火;
③不小于400m3可燃气气柜的动火;
④原油长输管线,在不停产紧急情况下的动火;
⑤油气井井口无控部分的动火;
⑥处理重大井喷事故现场紧急动火。
(2)二级动火
①储量在1001-10000m3的各类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带压不置换动火;
②小于5000m3的油罐(包括原油罐、污油罐、含油污水罐、含天然气水罐)的动火;
③1001-10000m3油库的油品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及原油、污油泵房的动火; ④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有毒物质的装卸区和洗槽站;
⑤天然气净化装置、集输站及场内的加热炉、溶剂塔、分离器罐、换热设备的动火;
⑥天然气压缩机厂房、流量计间、阀组间、仪表间、天然气管道的管件和仪表处动火。
(3)三级动火
①储量不大于1000m3的各类油库、集输站,其围墙以内爆炸区域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带压不置换动火;
②不大于1000m3的油罐和原油库的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污油泵房的动火; ③在油气生产区域内的油气管线穿孔正压补漏动火;
④采油井单井联头和采油井井口处动火;
⑤钻穿油气层时没有发生井涌、气侵条件下的井口处动火;
⑥输油(气)干线穿微孔正压补漏,腐蚀穿孔部位补焊加固的动火;
⑦焊割盛装过油气及其他易燃易爆介质的桶、箱、槽、瓶的动火;
⑧在盛装有挥发性易燃介质稀释剂的容器、槽、罐等处动火。
(4)四级动火
①在原油、天然气、成品油集输站(场)输油泵站、计量站、接转站等生产区域内非油气工艺系统管线的动火;
②钻井、试油作业过程中未打开油气层时,距井口50米以内的井场动火;
③除一、二、三级动火外,其他非重要油气区、厂区和严禁烟火区域的动火。
3.生产区域内需设置固定动火区域的,应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划出固定动火区,并办理手续,严格管理。
第四条凡进行工业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工业动火票。
第五条工业动火票由各企业自行设计,必须有以下内容:
1.动火级别。
2.申请动火单位名称。
3.施工单位名称。
4.动火部位名称,一级动火另附动火部位示意图(应注明盲死部位)。
5.动火时间。
6.动火原因。
7.动火部位内生产介质。
8.动火部位分析数据。
9.动火安全措施及应急防范措施,以及注明应配备的消防设施、器材及数量。
10.动火作业人员。
11.动火监护人员。
12.申请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有关安全、消防部门审核签字及领导审批签字。
第六条生产场所可能动火区域动火级别的划分,应由企业安全、消防主管部门按照生产场所、生产状态、时间要求提前确认。一级动火区域在企业备案,二、三级动火区域在企业所属二级单位
备案,四级动火区域在企业基层单位备案。
第七条动火作业前,由生产单位(指动火部位所在单位)申请动火,施工单位负责办理《工业动火票》,按审批权限,逐级上报,分级负责。批准后,方可进行工业动火。各级安全部门对审核过的工业动火票,以档案形式保存一年以上。
第八条工业动火审批程序及权限
1.一级动火前,由企业二级生产单位主管领导组织生产单位、施工单位有关设计、技术、机动、生产、安全、公安(消防)人员深入现场调查、协商、制定动火措施。由企业安全部门、消防部门审核,企业主管生产、技术的领导批准。
2.二级动火前,由大队(炼化车间)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协商、制定动火措施,填写动火报告,由企业二级单位有关部门审核,企业二级单位主管生产、技术的领导批准。
3.三级动火前,由基层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现场调查,制定动火措施,由大队(车间)主管领导审查批准,报企业二级单位安全部门备案。
4.四级动火前,由基层单位技术人员填写动火报告,基层单位领导组织,制定动火措施,报请上一级单位安全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动火。
5.远离机关(100公里以上)的单位需要上一级部门审批的工业动火可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委托下一级单位分管生产技术的领导审批,但必须从严掌握。并办理正式委托书,内容应包括责任、权限、时效、范围、满足动火安全要求的保证措施等。
6.生产区域比较集中、动火次数较多的企业,可委托下一级单位分管生产技术的领导审批。但必须办理正式委托书(内容同上),并报集团公司质量安全与环保部备案。
7.外来施工单位在厂区施工动火。应由工程项目甲方负责部门提出动火申请,由管理辖区的单位填写工业动火票,其主管领导会同工程项目甲方主管领导及施工单位主管领导共同落实防火措施,派出监护人员并按动火等级审批权限报请有关部门批准。
第九条动火人职责
动火人必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的资质等级,持证上岗。
1.按工业动火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进行作业。
2.动火前,应确认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按规定摆放动火设备,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
4.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第十条监护人职责
监护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由企业安全、消防部门负责),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1.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了解动火区域和岗位的生产过程,熟悉工艺操作和设备状况;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及其他救护器具。
2.监护人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消防设施到位情况,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3.监护人要配戴明显的标志,并配备专用安全检测仪器,坚守岗位。
4.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并能指挥处理异常情况。
5.监护人必须携带工业动火票。
第十一条工业动火基本安全要求
1.正常生产的装置和罐区内,凡是可不动火的一律不动,凡是能拆下来的必须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动火。节假日非生产必须,一律禁止动火。非动火不可的,按特殊动火处理。
2.一张动火票只限一处使用。一级动火票有效时间不超过8小时,二级动火票不超过3天,三级动火票不超过5天。固定动火点每半年由安全部门组织消防等单位检查认定一次。
3.装置进行大、中检修,因动火工作量大,对易燃、可燃和有毒物料均应彻底送至装置外罐区,并加盲板与装置隔绝。
4.进设备内部动火,必须遵守《关于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高空作业必须符合高空作业安全要求。
5.临时用电,电管部门可根据批准的工业动火票,按照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用电手续。
6.需要动火的塔、罐、容器、槽车等设备和管线,要认真进行清洗、置换和通风,并化验分析,将分析数据和相应的防火措施填入动火报告中。分析单附在动火报告的存根上,以备存查。
7.在动火期内,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罐区等易燃易爆危险区作业,车辆所在单位必须提出申请,并落实车辆防火措施,由管辖危险区的单位制定行车路线,检查防火措施落实,并填写“进车票”,经领导审查批准后,方可进入。非防爆电瓶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翻斗车等不准进入正在生产的工艺装置和罐区。
8.在生产、储存、输送可燃物料的设备、容器及管道上动火,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加好盲板,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后,打开人孔,通风换气,并经检验合格,方可动火。检验合格后超过一小时动火,必须再次进行动火分析。
9.生产单位、施工单位共同派出动火现场监护人,生产单位为主监护人。动火点在距其它装置15米以内,对该装置安全可能有威胁时,装置所在单位要会签,确认动火措施,必要时也应派出监护人。
10.遇有6级以上大风(含6级)不准动火,特殊情况须动火时要进行围隔并控制火花飞溅。
11.工业动火票是动火依据,不得涂改、代签,要妥善保管。
12.动火现场5米以内应无易燃物、无积水、无障碍物,便于在紧急情况下施工人员迅速撤离。
13.动火现场应按动火措施要求,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器材,必要时应备消防车保护。
14.油气井井喷情况下的动火及其它紧急情况下的抢险作业动火,由抢险领导小组组织工程技术部门、安全部门、公安消防部门现场共同研究,制定严密的动火方案,采取符合要求的动火措施,统一指挥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15.动火完工后,由监护人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存在方可离开。
第十二条禁止以下动火
1.禁止无工业动火票动火。
2.禁止无监护人动火。
3.禁止安全措施不落实动火。
4.禁止与工业动火票内容不符的动火。
第十三条各企业要依照本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办票审批权限。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1999年5月1日起执行。凡以前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第十五条本办法由质量安全与环保部负责解释。
(发文日期:1999年6月1日)
第四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依据股份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股份公司总部、专业分公司、全资子公司、地区分公司(以下统称地区公司),股份公司及地区公司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动火作业是指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各种临时作业活动。
第四条 地区公司应当根据动火场所、部位的危险程度,结合动火作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以及组织管理层级等情况,对动火作业实行分级管理。动火作业等级原则上划分三级,各专业系统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动火作业分级。炼油与化工系统可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其他系统可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油气与勘探、炼油与化工、油气销售、天然气与管道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见附录。
第五条 动火作业管理应当遵循“管工作管安全”的原则,有效落实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强化作业风险管控,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作业,防止事故发生。
第六条 专业分公司负责对所属地区公司落实本办法进行专业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 地区公司应当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动火作业每一级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开展相应培训,落实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并及时开展检查指导,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第二章
动火作业流程
第八条 实施动火作业的流程主要包括作业申请、作业审批、作业实施和作业关闭等四个环节。
第九条 作业申请由作业单位的现场作业负责人提出,作业单位参加作业区域所在单位组织的风险分析,根据提出的风险管控要求制定并落实安全措施。
第十条 作业审批由作业批准人组织作业申请人等有关人员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确认合格后,批准动火作业。
第十一条 作业实施由作业人员按照动火作业许可证的要求,实施动火作业,监护人员按规定实施现场监护。
第十二条 作业关闭是在动火作业结束后,由作业人员清理并恢复作业现场,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在现场验收合格后,签字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第三章
动火作业安全职责
第十三条 作业区域所在单位是指具备动火作业许可审批权限,组织动火作业的属地主管单位,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组织开展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二)提供现场作业安全条件,向作业单位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单位动火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
(三)审批作业单位动火作业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监督作业单位落实安全措施。
(四)负责动火作业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五)监督现场动火作业,发现违章或异常情况有权停止作业。
第十四条 作业批准人应当是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对动火作业全面负责,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与作业单位沟通作业区域风险和安全要求。
(二)组织现场核查动火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
(三)负责签发和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四)指定属地监督,明确监督工作要求。
第十五条 属地监督是指作业区域所在单位指派的现场监督人员,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了解动火作业区域、部位状况、工作任务和存在风险。
(二)监督检查动火作业许可相关手续齐全。
(三)监督已制定的所有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四)核查动火作业人员资格和现场设备的符合性。
(五)在动火作业过程中,根据要求实施现场监督。
(六)及时纠正或制止违章行为,发现人员、工艺、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等异常情况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
第十六条 作业单位是指具体承担动火作业任务的单位,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参加动火作业现场风险分析。
(二)制定并落实动火作业安全措施。炼油与化工系统特级动火作业、其他系统一级动火作业时,必须制定HSE作业计划书(动火作业安全工作方案)。
(三)开展作业前安全培训,安排符合规定要求的作业人员从事作业,组织作业人员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
(四)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五)当人员、工艺、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以及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作业区域所在单位。
第十七条 作业申请人是指作业单位的现场作业负责人,对动火作业实施环节负管理责任,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提出申请并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二)参加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并落实安全措施。
(三)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保证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满足规定要求。
(四)指定具体作业监护人,明确监护工作要求。
(五)参与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动火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或
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
(六)参与现场验收和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七)当人员、工艺、设备发生变更时,及时报告作业区域所在单位。
第十八条 作业监护人是指由作业单位指定实施安全监护的人员,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对动火作业实施全过程现场监护。
(二)熟悉动火作业区域、部位状况、工作任务和存在风险。
(三)检查确认动火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检查作业人员资质和现场设备符合性。
(五)保证动火作业实施过程满足安全要求,有权纠正或制止违章行为。
(六)发现人员、工艺、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等异常情况,以及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并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七)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救援措施,熟练使用相关消防设备、救护工具等应急器材,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初期处置。
第十九条 作业人员是指动火作业的具体实施者,对动火作业安全负直接责任,安全职责主要包括:
(一)在动火作业前确认动火作业区域、内容和时间。
(二)动火作业前,参加工作前安全分析,清楚动火作业安
全风险和安全措施。
(三)动火作业过程中,执行动火作业许可证及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
(四)服从作业监护人和属地监督的监管;作业监护人不在现场时,不得动火作业。
(五)发现异常情况有权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六)动火作业结束后,负责清理作业现场,确保现场无安全隐患。
第四章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十条 动火作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各种气焊、电焊、铅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气割、等离子切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
(二)使用喷灯、液化气炉、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
(三)烧、烤、煨管线、熬沥青、炒砂子、铁锤击(产生火花)物件、喷砂和产生火花的其他作业。
(四)生产装置、成品油库装卸作业区和罐区联接临时电源并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和电动工具。
(五)使用雷管、炸药等进行爆破作业。
第二十一条 动火作业实行动火作业许可管理,应当办理动
火作业许可证,未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严禁动火。
第二十二条 作业申请人、作业批准人、作业监护人、属地监督、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具备相应能力。
第二十三条 动火作业许可证是现场动火的依据,只限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范围内使用,且不得涂改、代签。一份动火作业许可证只限在同类介质、同一设备(管线)、指定的区域内使用,严禁与动火作业许可证内容不符的动火。
第二十四条 处于运行状态的生产作业区域和罐区内,凡是可不动火的一律不动火,凡是能拆移下来的动火部件必须拆移到安全场所动火。
第二十五条 必须在带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容器、设备和管线上动火时,应当制定有效的安全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采取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安全动火条件后方可动火。
第二十六条 遇有六级风以上(含六级风)应当停止一切室外动火作业。
第二十七条 在夜晚、节假日期间,以及异常天气等特殊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动火;必须进行的动火作业,要升级审批,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应当全过程坚守作业现场,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证动火作业安全。
第二十八条 地区公司可根据动火作业地点远近和作业频繁程度等实行动火授权审批;作业批准人进行书面授权后,与被授权人共同承担动火作业现场安全的主要责任。
第二节 作业申请和准备
第二十九条 作业申请人负责与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进行沟通,准备动火作业许可证等相关资料,提出动火作业申请。
第三十条 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当包括作业单位、作业区域所在单位、作业地点、动火等级、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属地监督、危害识别、气体检测、安全措施,以及批准、延期、取消、关闭等基本信息。
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当编号,并分别放置于作业现场、作业区域所在单位及其他相关方;关闭后的动火作业许可证应当收回,并保存一年。
第三十一条 作业区域所在单位应当针对动火作业内容、作业环境等进行风险分析,作业单位应当参加风险分析并根据其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编制安全工作方案。
第三十二条 与动火点相连的管线应当切断物料来源,采取有效的隔离、封堵或拆除处理,并彻底吹扫、清洗或置换;距动火点15米区域内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口、排气管、地沟等应当封严盖实。
第三十三条 动火作业区域应当设置灭火器材和警戒,严禁与动火作业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作业区域。必要时,作业现场应当配备消防车及医疗救护设备和设施。
第三十四条 气体检测设备必须由具备检测资质的单位检测合格,并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气体取样和检测应由培训合
格的人员进行,取样应有代表性。
第三十五条 应当对作业区域或动火点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动火。动火时间距气体检测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超过30分钟仍未开始动火作业的,应当重新进行检测。
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且应使用两台设备进行对比检测。使用色谱分析等分析手段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5%(V/V);当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2%(V/V)。
第三节 作业审批
第三十六条 根据作业风险,动火作业许可应当由具备相应能力,并能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作业区域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批。
第三十七条 收到动火作业许可申请后,作业批准人应当组织作业申请人、相关方及有关人员,集中进行书面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一)确认作业的详细内容。
(二)确认作业单位资质、人员能力等相关文件。
(三)分析、评估周围环境或相邻工作区域间的相互影响,确认动火作业前后应当采取的所有安全措施,包括应急措施。
(四)确认动火作业许可证期限及延期次数。
(五)其他。
第三十八条 书面审查通过后,作业批准人应当组织作业申请人、相关方及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现场核查内容包括:
(一)与动火作业有关的设备、工具、材料等。
(二)现场作业人员能力符合情况。
(三)系统隔离、置换、吹扫及气体检测情况。
(四)安全设施的配备及完好性,消防、急救等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五)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
(六)人员培训、沟通情况。
(七)其他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第三十九条 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通过之后,作业批准人、作业申请人和相关方均应当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可同时在作业现场进行。
第四十条 对于书面审查或现场核查未通过的,应当对查出的问题记录在案;整改完成后,作业申请人重新申请。
第四十一条 当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等人员发生变更时,应当经过作业批准人的审批。
第四节 作业实施
第四十二条 动火作业实施前应当进行安全交底,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动火作业许可证的要求进行作业。
第四十三条 动火作业前应当清除距动火点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质或用阻燃物品隔离,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动火点30米内不准有液态烃或低闪点油品泄漏。
第四十四条 动火作业人员应当在动火点的上风向作业。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控制火花飞溅。
第四十五条 动火作业过程中,应当根据动火作业许可证或安全工作方案中规定的气体检测时间和频次进行检测,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记录检测时间和检测结果,结果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在有毒有害气体场所的动火作业,应当进行连续气体监测。第四十六条 动火作业过程中,作业监护人应当对动火作业实施全过程现场监护,一处动火点至少有一人进行监护,严禁无监护人动火。
第四十七条 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气瓶与乙炔气瓶的间隔不小于5米,两者与动火作业地点距离不得小于10米。在受限空间内实施焊割作业时,气瓶应当放置在受限空间外面;使用电焊时,电焊工具应当完好,电焊机外壳须接地。
第四十八条 如果动火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继续动火作业前,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应当重新确认安全条件。
第五节 作业延期、取消和关闭
第四十九条 动火作业许可证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班次,延期后总的作业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适当延
长动火作业许可期限。办理延期时,作业申请人、作业批准人应当重新核查工作区域,确认所有安全措施仍然有效,作业条件和风险未发生变化。
第五十条 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现场所有人员都有责任立即终止作业,取消动火作业许可证。需要重新恢复作业时,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一)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而影响到作业安全时。
(二)作业内容发生改变。
(三)实际动火作业与作业计划的要求不符。
(四)安全控制措施无法实施。
(五)发现有可能发生立即危及生命的违章行为。
(六)现场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七)发现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或事故状态下。第五十一条 动火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当清理作业现场,解除相关隔离设施,现场确认无隐患后,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关闭作业许可。
第六节 特殊情况动火作业
第五十二条 高处动火作业使用的安全带、救生索等防护装备应当采用防火阻燃的材料,需要时使用自动锁定连接;高处动火应当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遇有五级以上(含五级)风停止进行室外高处动火作业。
第五十三条 进入受限空间的动火作业应当将内部物料除
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必须进行吹扫和置换,打开通风口或人孔,并采取空气对流或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换气;作业前应当检测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第五十四条 炼化专业系统在生产界区内非防爆区域中的相对独立场所可划出固定动火作业区。动火申请单位要对设置的固定动火区进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安全措施,画出固定动火范围平面图,经区域所在单位消防安全主管部门审批,办理许可手续。固定动火有效期最长为6个月。固定动火区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边界外50米范围内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
(二)制定固定动火区域管理制度,指定防火负责人。
(三)配备消防器材。
(四)设有明显的“固定动火区”标志,设置警戒线。
(五)建立应急联络方式和应急措施。
(六)固定动火区域主管部门和属地单位定期对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其他专业系统可参照设置固定动火作业区,明确相应要求。第五十五条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抢险所涉及的动火作业,遵循应急管理程序,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第五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股份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录
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1、油气与勘探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1)一级动火作业
1)原油储量在10000m3以上(含10000m3)的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本体动火。
2)在用容量大于5000m3(含5000m3,包括原油罐、污油罐、含油污水罐、含天然气水罐等)的容器本体及附件动火。
3)在用天然气气柜和容量大于400m3(含400m3)的石油液化气储罐动火。
4)在用容量大于1000m3(含1000m3)的成品油罐和轻烃储罐动火。5)直径大于426mm(含426mm)的集输气管线、在输油(气)干线上停输动火或带压不停输更换管线设备动火。
6)在用天然气净化装置、集输站及场内的加热炉、溶剂塔、分离器罐、换热设备动火。
7)在用天然气压缩机厂房、流量计间、阀组间、仪表间、天然气管道的管件和仪表处动火。
8)天然气井井口无控制部分动火。(2)二级动火作业
1)原油储量在1000m3~10000m3的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本体动火。
2)容量小于5000m3储罐、容器本体及附件动火。
3)容量小于400m3石油液化气储罐动火。4)容量小于1000m3成品油罐和轻烃储罐动火。
5)容量1000m3~10000m3原油库的原油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及原油、污油泵房动火。
6)铁路槽车油料装卸栈桥、汽车罐车油料灌装油台及卸油台内外设备及管线上动火。
7)输油(气)站、石油液化气站站内外设备及管线上以及液化气充装间、气瓶库、残液回收库等动火。
(3)三级动火作业
1)原油储量小于1000m3(含1000m3)的油库、集输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动火。
2)容量小于1000m3(含1000m3)的油罐和原油库的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污油泵房动火。
3)在油气生产区域内的油气管线穿孔正压补漏动火。4)采油井单井联头和采油井井口处动火。
5)钻穿油气层时没有发生井涌、气侵条件下的井口处动火。6)输油(气)干线穿孔微正压补漏、腐蚀穿孔部位补焊加固动火。7)焊割盛装过油、气及其他易燃易爆介质的桶、箱、槽、瓶动火。8)制作和防腐作业中,使用有挥发性易燃介质为稀释剂的容器、槽、罐等处动火。
9)除一级、二级动火外其他油气区生产和严禁烟火区域生产动火。
2、炼油与化工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
(1)特级动火作业
在带有可燃、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管线、工业下水井、污水池等部位不允许动火,确属生产需要必须进行的动火作业,按特级动火处理。
(2)一级动火作业
1)处于生产状态的工艺生产装置区(爆炸危险场所以内区域)。2)各类油罐区、可燃气体及助燃气体罐区防火堤内(无防火堤的距罐壁15米以内的区域)。
3)有毒介质区、液化石油气站。
4)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及有毒介质的泵房与机房。5)可燃液体、气体及有毒介质的装卸区和洗槽站。
6)工业污水场、易燃易爆的循环水场、凉水塔等地点,包括距上述地点及工业下水井、污水池15米以内的区域。
7)危险化学品库、油库、加油站等。
8)储存、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液体和气体的容器、管线。
9)运行生产装置内按照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划分属于1、2(11)区的区域。
10)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后装置内的第一次动火。11)档案室、图书馆、资料室、网络机房等场所。(3)二级动火作业
1)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后经厂级单位组织检查确认,并安全实施了第一次动火作业的装置内动火。
2)运到安全地点并经吹扫处理合格的容器、管线动火。
3)在生产厂区内,不属于一级动火和特级动火的其它临时动火。
3、油气销售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1)一级动火作业
1)石油库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即在油(气)库储存收发甲、乙类油品的罐区、泵房(泵棚)、装卸作业区(铁路、公路、码头)、桶装仓库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动火作业。
2)加油(气)站罐区、加油(气)场地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和压缩机房等场所的动火作业。
3)盛装过甲、乙类油品及油气的输送管道、隔油池、罐车、油轮、驳船、污水处理设施等现场的动火作业。
(2)二级动火作业
1)在石油库火灾危险区域的动火作业,即油(气)库储存收发丙类油品的储罐、桶装仓库、收发作业区、泵房、卸油作业区等场所的动火作业。
2)在盛装过丙类油品的输送管道、罐车、油桶等现场的动火作业。(3)三级动火作业
石油(气)库、加油(气)站除了一级、二级动火范围以外的动火作业的动火均为三级动火作业。
4、天然气与管道系统动火作业等级划分(1)一级动火作业
1)在油气管道(不包括燃料油、燃料气、放空和排污管道)及其设施上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
2)在输油气站场可产生油、气的封闭空间内对油气管道及其设施的动火。
(2)二级动火作业
1)在油气管道及其设施上不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
2)在输气站场对动火部位相连的管道和设备进行油气置换,并采取可靠隔离(不包括黄油墙)后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
3)在输油气站场可产生油气的封闭空间内对非油气管道、设施的动火。
4)在燃料油、燃料气、放空和排污管道进行管道打开的动火。5)对运行管道的密闭开孔作业。(3)三级动火作业
除一、二级动火外在生产区域的其他动火。
第五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高处作业安全管理,防止发生高处坠落等事故,依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作业许可管理规定等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和全资子公司(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高处作业是指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 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
第四条 高处作业管理应遵循“管工作管安全”的原则,有效落实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强化高处作业风险管控,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作业,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条 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负责制订集团公司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第六条 专业分公司负责对本专业领域所属企业落实本办法进行专业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 所属企业负责本办法的实施落实,依据本办法制定细则,对高处作业实行分级管理,明确高处作业每一级的审批程序
和权限,开展相应培训,落实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要求,并及时开展检查指导,确保高处作业安全。
第二章
高处作业许可流程
第八条 高处作业实行许可管理,高处作业许可流程主要包括作业申请、作业审批、作业实施和作业关闭等四个环节。
第九条 作业申请由作业单位的现场作业负责人提出,作业单位参加作业区域所属单位组织的风险分析,根据提出的风险管控要求制定并落实安全措施。
第十条 作业审批由作业批准人组织作业申请人等有关人员进行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确认合格后,批准高处作业许可。
第十一条 作业实施由作业人员按照高处作业许可证的要求,实施高处作业,监护人员按规定实施现场监护。
第十二条 作业关闭是在高处作业结束后,由作业人员清理并恢复作业现场,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在现场验收合格后,签字关闭高处作业许可证。
第三章
高处作业安全职责
第十三条 作业区域所属单位是组织高处作业的属地主管单位,主要安全职责是:
(一)组织开展高处作业风险分析。
(二)提供现场作业安全条件,向作业单位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单位高处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
(三)审批作业单位高处作业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监督作业单位落实安全措施。
(四)负责高处作业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五)监督现场高处作业,发现违章或异常情况有权制止和纠正违章行为或停止作业。
第十四条 作业批准人是指作业区域所属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主要安全职责是:
(一)组织开展高处作业风险分析。
(二)与作业单位沟通作业区域风险和安全要求。
(三)组织现场核查高处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四)负责签发和关闭高处作业许可证。
(五)指定属地监督,明确监督工作要求。
第十五条 属地监督是指作业区域所属单位指派的现场监督人员,主要安全职责是:
(一)了解高处作业区域、部位状况、工作任务和存在风险。
(二)监督检查高处作业许可相关手续齐全。
(三)监督已制定的所有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四)核查高处作业人员资质和现场设备的符合性。
(五)在高处作业过程中,根据要求实施现场监督。
(六)及时纠正或制止违章行为,发现人员、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等异常情况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
第十六条 作业单位是指具体承担高处作业任务的单位,主
要安全职责是:
(一)参加高处作业现场风险分析。
(二)制定并落实高处作业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
(三)开展作业前安全培训,安排符合规定要求的作业人员从事作业,组织作业人员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
(四)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五)当人员、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以及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作业区域所属单位。
第十七条 作业申请人是指作业单位的现场作业负责人,主要安全职责是:
(一)提出申请并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
(二)参加高处作业现场风险分析,组织制定并落实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
(三)对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保证作业人员和设备设施满足规定要求。
(四)指定具体作业监护人,明确监护工作要求。
(五)参与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高处作业条件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六)参与现场验收和关闭高处作业许可证。
(七)当人员、设备发生变更时,及时报告作业批准人。第十八条 作业监护人是指由作业单位指定实施安全监护的人员,主要安全职责是:
(一)对高处作业实施全过程现场监护。
(二)熟知高处作业区域、部位状况、工作任务和存在风险。
(三)检查确认高处作业现场安全措施或相关方案的落实情况。
(四)检查作业人员资质和现场设备符合性。
(五)发现人员、设备或环境安全条件变化等异常情况,以及现场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及时要求停止作业并立即向作业申请人报告。
(六)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救援措施,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初期处置。
第十九条 作业人员是指高处作业的具体实施人员,主要安全职责是:
(一)在高处作业前确认作业区域、内容和时间。
(二)高处作业前,参加工作前安全分析,熟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作业。
(三)高处作业过程中,执行高处作业许可证及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
(四)服从作业监护人和属地监督的监管;作业监护人不在现场时,不得高处作业。
(五)发现异常情况有权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六)高处作业结束后,负责清理作业现场,确保现场无安
全隐患。
第四章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第一节 基本要求
第二十条 根据作业高度,高处作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特级等四级。
(一)作业高度在2m~5m(含2m),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二)作业高度在5m~15m(含5m),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三)作业高度在l5m~30m(含15m),称为三级高处作业。
(四)作业高度在30m及其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第二十一条 高处作业应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无有效的高处作业许可证严禁作业。
对于频繁的高处作业活动,在有操作规程或方案,且风险得到全面识别和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可不办理高处作业许可。
第二十二条 高处作业许可证是现场作业的依据,只限在指定的地点和规定的时间内使用,且不得涂改、代签。
第二十三条 坠落防护应通过采取消除坠落危害、坠落预防和坠落控制等措施来实现,否则不得进行高处作业。坠落防护措施的优先选择顺序如下:
(一)尽量选择在地面作业,避免高处作业。
(二)设置固定的楼梯、护栏、屏障和限制系统。
(三)使用工作平台,如脚手架或带升降的工作平台等。
(四)使用区域限制安全带,以避免作业人员的身体靠近高处作业的边缘。
(五)使用坠落保护装备,如配备缓冲装置的全身式安全带和安全绳等。
第二十四条 作业申请人、作业批准人、作业监护人、属地监督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具备相应能力。
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脚手架等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职业禁忌证,以及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等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安排从事高处作业。
第二十五条 严禁在六级以上大风和雷电、暴雨、大雾、异常高温或低温等环境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在30℃-40℃高温环境下的高处作业应进行轮换作业。
第二十六条 所属企业可根据高处作业地点和作业频次等实行一次高处作业授权审批;作业批准人进行书面授权后,与被授权人共同承担高处作业现场安全责任。
第二节 作业申请和准备
第二十七条 作业申请人负责与作业区域所属单位进行沟通,准备高处作业许可证等相关资料,提出高处作业申请。
第二十八条 高处作业许可证应包括作业单位、作业区域所属单位、作业地点、作业等级、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属地监督、安全措施,以及批准、延期、取消、关闭等基本信息。
高处作业许可证应编号,并分别放置于作业现场、作业区域所属单位及其他相关方;关闭后的许可证应收回,并保存一年。
第二十九条 作业区域所属单位应针对高处作业内容、作业环境等组织风险分析,并对作业单位进行安全交底;作业单位应参加风险分析并根据其结果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或方案。特级高处作业以及以下特殊高处作业时,应编制安全工作方案。
(一)在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进行的夜间高处作业。
(二)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悬空高处作业。
(三)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带电高处作业。
(四)在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灼烧的区域或转动设备附近进行高处作业。
(五)在无平台、无护栏的塔、炉、罐等化工容器、设备及架空管道上进行的高处作业。
(六)在塔、炉、罐等化工容器设备内进行高处作业。
(七)在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口附近进行的高处作业。
(八)其他特殊高处作业。
第三十条 高处作业中使用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应在作业前加以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投入使
用。
第三十一条 高处作业应根据实际需要搭设或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吊架、梯子、脚手架和防护棚等。作业前应仔细检查作业平台,确保坚固、牢靠。
第三十二条 供高处作业人员上下用的通道板、电梯、吊笼、梯子等要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随时清扫干净。
第三十三条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第三节 作业审批
第三十四条 根据作业风险,高处作业许可应由具备相应能力,并能提供、调配、协调风险控制资源的作业区域所属单位负责人审批。
第三十五条 收到高处作业许可申请后,作业批准人应组织作业申请人、相关方及有关人员等进行书面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一)确认作业的详细内容。
(二)确认作业单位资质、人员能力等相关文件。
(三)分析、评估周围环境或相邻工作区域间的相互影响,确认高处作业前后应采取的所有安全措施,包括应急措施。
(四)确认高处作业许可证期限及延期次数。
(五)其他。
第三十六条 书面审查通过后,作业批准人应组织作业申请人、相关方及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现场核查内容包括:
(一)与高处作业有关的设备、工具、材料等。
(二)现场作业人员资质、能力符合情况。
(三)安全设施的配备及有效性,急救等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四)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
(五)人员培训、沟通情况。
(六)其他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第三十七条 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通过之后,作业批准人、作业申请人和相关方均应在高处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可同时在作业现场进行。
第三十八条 对于书面审查或现场核查未通过的,应对查出的问题记录在案;整改完成后,作业申请人重新申请。
第三十九条 当作业人员、作业监护人等发生变更时,应经过作业批准人的审批。
第四节 作业实施
第四十条 高处作业实施前作业申请人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明确作业风险和作业要求,作业人员应按照高处作业许可证的要求进行作业。
第四十一条 高处作业过程中,作业监护人应对高处作业实施全过程现场监护,严禁无监护人作业。
第四十二条 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登高器具和设备。
第四十三条 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系用与作业内容相适应的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不得系挂在移动、不牢固的物件上或有尖锐棱角的部位,系挂后应检查安全带扣环是否扣牢。
第四十四条 作业人员应沿着通道、梯子等指定的路线上下,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作业点下方应设安全警戒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
第四十五条 高处作业禁止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工具应采取防坠落措施,作业人员上下时手中不得持物。所用材料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第四十六条 梯子使用前应检查结构是否牢固。禁止在吊架上架设梯子,禁止踏在梯子顶端工作。同一架梯子只允许一个人在上面工作,不准带人移动梯子。
第四十七条 禁止在不牢固的结构物上进行作业,作业人员禁止在平台、孔洞边缘、通道或安全网内等高处作业处休息。
第四十八条 高处作业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时,应按指定的路线上下,不得上下垂直作业。如果需要垂直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第四十九条 高处作业应与架空电线保持安全距离。夜间高处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高处作业人员应与地面保持联系,根据现场需要配备必要的联络工具,并指定专人负责联系。
第五十条 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设施时,应经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第五节 作业延期、取消和关闭
第五十一条 高处作业许可证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班次。必要时,可适当延长高处作业许可期限。办理延期时,作业申请人、作业批准人应重新核查工作区域,确认作业条件和风险未发生变化,所有安全措施仍然有效。
第五十二条 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现场所有人员都有责任立即终止作业或报告作业区域所属单位停止作业,取消高处作业许可证,按照控制措施或方案进行应急处置。需要重新恢复作业时,应重新申请办理作业许可。
(一)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而影响到作业安全时。
(二)作业内容发生改变。
(三)实际高处作业与作业计划的要求不符。
(四)安全控制措施无法实施。
(五)发现有可能发生立即危及生命的违章行为。
(六)现场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七)发现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或事故状态下。第五十三条 高处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清理作业现场,将作业使用的工具、拆卸下的物件、余料和废料清理运走。现场确认无隐患后,作业申请人和作业批准人在高处作业许可证上签
字,关闭作业许可,并通知相关方。
第六节 特殊情况高处作业
第五十四条 高处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内的高处作业、高处临时用电等除执行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外,还应满足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管理等相关要求。
第五十五条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抢险所涉及的高处作业,遵循应急管理程序,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第五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