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4 10:1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第一篇: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建始县高坪镇中心卫生院

发展规划

根据建始县高坪镇高综办发《2009》53号文件《关于做好乡镇总体规划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现将高坪卫生院医疗设施状况、医疗卫生设施存在的问题、卫生防疫设施基本情况及高坪卫生院最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介绍如下:

一、高坪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高坪镇地处建始县东郊,素有恩施东大门之称。全镇有四十二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5万人。高坪镇是一个交通枢纽重要地段,四通八达,十分便利。相邻的还有巴东县的大支坪乡,本县的红岩镇、花坪乡、三里乡、龙坪乡等。服务半径之大,覆盖面之广,使得高坪卫生院的地理位置 十分重要。

二、高坪镇中心卫生院概况

高坪镇中心卫生院是集医疗、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全院有职工总数66人,离退休人员47人,在职人员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 42人,医院开设病床60 张,医务人员技术结构比例较为合理,技术力量较为雄厚。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检验科、牙科、中心药库、门诊部、放射科、心超室、以及预防保健等科室。配置有较先进的辅助设备,如:双屏双探头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200毫安X光机,全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三分类21项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婴儿辐射保暖台,麻醉机等医疗设备。辅助检查能开展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分析、血糖等生化检查、血液分析及各种常规检查;能开展彩超、B超、心电图、透视、拍片等各项检查。外科能进行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开展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肠切除、阑尾切除、疝修补术、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各种内固定物取除术等腹部和骨科手术;妇产科能开展子宫切除、卵巢囊肿切除术、宫外孕手术、剖宫产、无痛人流等手术;内儿科能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各种心衰和中毒的抢救;中医科聘请了老专家坐诊,擅长治疗风湿病、骨质增生、腰腿疼痛等疾病。

预防保健设置情况:高坪卫生院设有预防保健机构防保组,现有工作人员6人,负责全镇预防保健工作任务。

村卫生室概况

高坪辖区内下设42个村,每村有本村卫生室1个,设村医1名,负责担任本村的的基本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

村卫生室基础条件差,设备简单,房屋紧缺。除干沟、陈家湾、小窝坑、望坪四个村卫生室有有房屋以外,尚有花园村危房一栋,其余37个村卫生室均靠租房、借房。村卫生室医疗设施除有听诊器、血压计、钳子、摄子外无其它任何医疗设施。而且人员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人员属于跟师学徒的老龄化人群,不能胜任现代医疗服务及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的需要,不能满足老百姓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三、医院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1、业务用房紧张

高坪镇辖区内人口密集,而且人口相对集中,辖区内人口达到5万5千多人,长期以来,由于医院整体规划、设计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医院业务用房紧张滞后,不能满足高坪人民对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2、医疗设备陈旧老化

卫生院多年来无国家资金的投入,绝大多数医疗设备老化、陈旧。如200毫安X光机,全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三分类21项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婴儿辐射保暖台,麻醉机等医疗设备,都是90年代初的产品,经常导致检查结果不准,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致使临床诊断准确率下降。

3、卫生院医务人员结构老化

乡镇卫生院由于基础条件差,较为优秀的专业人才不愿下基层,而卫生院大部分医务人员70年代未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人员,年龄老化,专业技术也明显落后。因此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已迫在眉睫,是将来卫生事业发展的关健所在。

4、住房问题

目前全院职工还有二十多人居住在50年代修建的石木结构的危房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急需整体搬迁。将来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

由于高坪卫生院地理位置相当重要,高坪镇人口重多,服务半径远射巴东县的大支坪,本县的龙坪、红岩、三里、花坪等乡,加之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坪卫生院拟定在2020年以前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卫生院,具体规划如下:

一、房屋建设

1、为满足高坪镇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我院已于2009年度开始修建高坪卫生院业务综合楼,业务棕合楼总体设计8层,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但由于国家项目资金有限,卫生院本身因发展的需要,历年累计欠债较多,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因此,业务综合楼只能修建4层2400平方米。业务用房远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因此我们规划在近几年内在新建的业务综合楼的基础上,扩建2层,使医疗业务用房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争取在2020年内完成业务综合楼的整体建设。

2、规划建设独立的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内门诊、病房、隔离病区、隔离观察区、隔离通道等各项设施齐全,各项消毒设施及设备齐全。

3、建立完善独立的预防保健门诊,门诊内各项相关设备齐全,以满足高坪镇人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4、建立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5、规划建设40套职工经济适用房,尽早让居住在危房的职工整体搬迁。

二、设备更新

1、将已陈旧的大部分基础医疗设施更新换代,同时增添CR和CT,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2、力争使病床数增加到80--100张,以满足不同疾病人群对健康环境的需求。

三、人才培养

1、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采用培训、进修等方式,使现有人才进一步优化提高。

2、从社会上招聘有经验、有技术的医疗工作人员。

3、从大医院聘请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整体培训。

我们坚信未来的高坪卫生院是一个集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装备的能够充分满足高坪镇人民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的现代化卫生院。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高坪卫生院全体员工将不懈的奋斗、不懈的努力,为高坪卫生院辉煌的未来而奋斗。

高坪卫生院

2009年6月

第二篇: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深化调整,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因此,统筹谋划我县卫生事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抓住重点,立足发展,确保我县卫生事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更好地为我县经济建设,为人民健康服务。

一、“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下,经过广大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县人民平均期望寿命69岁,婴儿死亡率为2682‰,新生儿死亡率为11.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3.79%,孕产妇死亡率为154.76/十万人。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0.26‰,初步达到“十五”计划规定的目标,有的已提前完成。

2、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到2004年,全县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17个,其中县级5 个,乡镇 12 个;有卫生工作人员324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252 人,平均每千人拥有 0.087 人;开设病床305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0.082张;全县有合格村卫生室所,村医,私立医院 1 家,个诊所27 家,初步健全了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3、群众的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全县卫生机构净增固定资产价值555万元,五年来,新增房屋建筑物面积11455平方米,总投资元,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县人民医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院传染病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大楼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还陆续添置了血液净化系统,五官设备,呼吸镇痛装置等先进医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县的就医条件和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全县有12个乡镇卫生院,其中2个中心卫生院,截止2004年底,已有3个,医疗卫生单位相继新建了门诊大楼,住院大楼,新增医疗用房面积2850平方米,总投资196万元,预计2010年将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的危房政建任务。

4、农村卫生的事业发展较快。

五年来,全县共完成农村改水受益人口万人,完成农村改厕处,改厕普及率达%。乡镇卫生院一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工作。逐步推进,进展顺利,预计“十一五”期间%的乡镇卫生院将达到“三配套”目标。

5、积极预防工作得到的落实,全县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传染基本得到控制。2004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发病为209.23/十万,低于全市平均发病水平。全县以乡镇为单位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全县基本消失了丝虫病,连续多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十多年无自喉病例,“九亿农民健康活动”已启动,城镇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60%以上。

6、卫生执法监督建设得到加强。

我县自2003年8月组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以来,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全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项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效果明显。一是积极派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监督业务培训,全县卫生监督队伍的法律、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上级的总体部署,采取经常性卫生监督与专项卫生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把卫生监督的各项业务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对医疗市场的依法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四是对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饮水卫生、化妆品卫生、职业卫生、生物制品等进行监督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7、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实加强全县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卫生局党组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通过抓理论学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党风的根本好转。行业作风建设在县纠风办、监察局的指导下,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在全县开展了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群众对卫生系统行风建设满意率达84%,存在的问题通过整改也在不断的解决,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正逐步展现。

8、加强医疗业务管理。2004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年业务收入1394万元,比去年增长303万元,其中县级机构861万元,同比增长147万元,乡镇卫生院533万元,同比增长56万元。县医院围绕“科技是先导,管理是保证”的指导思想,加快医院硬件建设,大力推进医疗资源重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深化调整,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因此,统筹谋划我县卫生事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抓住重点,立足发展,确保我县卫生事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更好地为我县经济建设,为人民健康服务。

一、“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下,经过广大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县人民平均期望寿命69岁,婴儿死亡率为2682‰,新生儿死亡率为11.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3.79%,孕产妇死亡率为154.76/十万人。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0.26‰,初步达到“十五”计划规定的目标,有的已提前完成。wmxz.cn2、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到2004年,全县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县级5个,乡镇12个;有卫生工作人员3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0.087人;开设病床305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0.082张;全县有合格村卫生室所,村医,私立医院1家,个诊所27家,初步健全了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3、群众的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全县卫生机构净增固定资产价值555万元,五年来,新增房屋建筑物面积11455平方米,总投资元,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大楼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还陆续添置了血液净化系统,五官设备,呼吸镇痛装置等先进医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县的就医条件和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全县有12个乡镇卫生院,其中2个中心卫生院,截止2004年底,已有3个,医疗卫生单位相继新建了门诊大楼,住院大楼,新增医疗用房面积2850平方米,总投资196万元,预计2010年将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的危房政建任务。

4、农村卫生的事业发展较快。

五年来,全县共完成农村改水受益人口万人,完成农村改厕处,改厕普及率达%。乡镇卫生院一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工作。逐步推进,进展顺利,预计“十一五”期间%的乡镇卫生院将达到“三配套”目标。

5、积极预防工作得到的落实,全县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传染基本得到控制。2004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发病为209.23/十万,低于全市平均发病水平。全县以乡镇为单位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全县基本消失了丝虫病,连续多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十多年无自喉病例,“九亿农民健康活动”已启动,城镇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60%以上。

6、卫生执法监督建设得到加强。

我县自2003年8月组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以来,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全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项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效果明显。一是积极派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监督业务培训,全县卫生监督队伍的法律、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上级的总体部署,采取经常性卫生监督与专项卫生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把卫生监督的各项业务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对医疗市场的依法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四是对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饮水卫生、化妆品卫生、职业卫生、生物制品等进行监督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7、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实加强全县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卫生局党组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通过抓理论学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党风的根本好转。行业作风建设在县纠风办、监察局的指导下,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在全县开展了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群众对卫生系统行风建设满意率达84%,存在的问题通过整改也在不断的解决,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正逐步展现。

8、加强医疗业务管理。2004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年业务收入1394万元,比去年增长303万元,其中县级机构861万元,同比增长147万元,乡镇卫生院533万元,同比增长56万元。县医院围绕“科技是先导,管理是保证”的指导思想,加快医院硬件建设,大力推进医疗资源重组,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传染科项目正按预期目标进行。中医院继续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益;全县12个乡镇均坚持以预防保健工作为龙头,以社会效益为前提、以改革为动力,以满足广大群众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为目的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努力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较大进展。

9、中医药事业进一步振兴。

县中医院有中医药人员40人,中医床位25张;县医院和多数卫生院都设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中医机构的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特点与优势正逐步体现。

二、存在的问题

“十五

第四篇: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共中央、xx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深化调整,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因此,统筹谋划我县卫生事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抓住重点,立足发展,确保我县卫生事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更好地为我县经济建设,为人民健康服务。

一、“十五”期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下,经过广大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全县人民平均期望寿命69岁,婴儿死亡率为2682‰,新生儿死亡率为11.6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3.79%,孕产妇死亡率为154.76/十万人。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为0.26‰,初步达到“十五”计划规定的目标,有的已提前完成。

2、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到~年,全县拥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县级5个,乡镇12个;有卫生工作人员3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0.087人;开设病床305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0.082张;全县有合格村卫生室所,村医,私立医院1家,个诊所27家,初步健全了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3、群众的就医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全县卫生机构净增固定资产价值555万元,五年来,新增房屋建筑物面积11455平方米,总投资元,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县疾控中心实验大楼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还陆续添置了血液净化系统,五官设备,呼吸镇痛装置等先进医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县的就医条件和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全县有12个乡镇卫生院,其中2个中心卫生院,截止~年底,已有3个,医疗卫生单位相继新建了门诊大楼,住院大楼,新增医疗用房面积2850平方米,总投资196万元,预计2010年将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的危房政建任务。

4、农村卫生的事业发展较快。

五年来,全县共完成农村改水受益人口万人,完成农村改厕处,改厕普及率达%。乡镇卫生院一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工作。逐步推进,进展顺利,预计“十一五”期间%的乡镇卫生院将达到“三配套”目标。

5、积极预防工作得到的落实,全县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传染基本得到控制。~年全县无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发病为209.23/十万,低于全市平均发病水平。全县以乡镇为单位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全县基本消失了丝虫病,连续多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十多年无自喉病例,“九亿农民健康活动”已启动,城镇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60%以上。

6、卫生执法监督建设得到加强。

我县自~年8月组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以来,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全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项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效果明显。一是积极派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监督业务培训,全县卫生监督队伍的法律、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上级的总体部署,采取经常性卫生监督与专项卫生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把卫生监督的各项业务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对医疗市场的依法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活动;四是对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饮水卫生、化妆品卫生、职业卫生、生物制品等进行监督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7、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精神文明建设为切实加强全县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卫生局党组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通过抓理论学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党风的根本好转。行业作风建设在县纠风办、监察局的指导下,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在全县开展了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群众对卫生系统行风建设满意率达84%,存在的问题通过整改也在不断的解决,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正逐步展现。

8、加强医疗业务管理。~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年业务收入1394万元,比去年增长303万元,其中县级机构861万元,同比增长147万元,乡镇卫生院533万元,同比增长56万元。县医院围绕“科技是先导,管理是保证”的指导思想,加快医院硬件建设,大力推进医疗资源重组,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传染科项目正按预期目标进行。中医院继续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益;全县12个乡镇均坚持以预防保健工作为龙头,以社会效益为前提、以改革为动力,以满足广大群众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为目的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努力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较大进展。

9、中医药事业进一步振兴。

县中医院有中医药人员40人,中医床位25张;县医院和多数卫生院都设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中医机构的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特点与优势正逐步体现。

二、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发展保障,极大地改善了我县人民的就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治水平,推动了卫生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疾病结构的变化、医学摸式的转化以及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县卫生事业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医院的设施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太合理,急救能力仍需提高。

(二)卫生人

才严重缺乏,乡镇和村级的卫生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三)卫生投入的水平与卫生发展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补偿机制尚未理顺,有效落实国家卫生经济政策的难度较大。

(四)“乡村一体化管理”进展缓慢,医疗机构缺乏创新意识,医疗服务竞争力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管理力度不大,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五)一些单位对上级指示贯彻落实不到位,大部分卫生院对村医的管理力度不够。

(六)防病治病任务仍十分繁重。

首先,一些急性传染病虽得到基本但防治工作稍有松懈,某些传染病仍有局部暴发流行的可能,同时,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存在有蔓延之势。其次,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问题都将成为重要的卫生问题。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也将呈上升趋势。这些都说明,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必须高度重视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

三、“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完善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医疗救治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确保我县公共卫生安全,确保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具体把握好以下原则:

1、发展卫生事业与调整和优化结构相结合,注重质量和效益。我县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县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县医疗卫生设施与政府《“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发展;从横向上看,应注重城镇和农村卫生机构功能的发挥;从纵向上看,应注重医院特色专科建设,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扩大总量的同时,要注重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多地吸引、应用、开拓现代医学科技在果和管理技术,依靠科技进一步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农村医疗卫生、预防保健两大战略重点的落实,县、乡之间发展仍不平衡,急需下大力气,以逐步缩小差距。因此,必须因此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发展。

3、坚持廉政建议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卫生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二)发展目标

从我县实际出发,我县的卫生事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

1、进一步完善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包括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网络为主的三大卫生体系,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2、消灭或控制对公共卫生问题有危害的主要疾玻

3、加强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存时间。

4、发展中医药事业,实施科教兴医战略。

5、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全民抗疾病风险能力。

6、加强乡镇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就医条件。

(三)“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1、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县的卫生机构建设的重点是:加快县医院住院楼、县中医院住院和门诊楼、县120急救中心业务综合楼、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办公楼、12个乡镇卫生院住院综合楼、59个村卫生室的建设。以上项目拟建规模合计平方米,共需投资万元。(2、防预保健与疾病控制,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控制疾病的传播流行,提高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一是落实好妇幼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新法接生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到2010年,妇幼保健工作要达到以下指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在90%以上,系统管理率在70%以上,住院分娩率在50%以上,新法接生率在90%以上,高危孕产妇筛查率达30%以上,管理率达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产后防视访视率达80%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60/十万以内;儿童保健工作目标分别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40‰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24%以内,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在70%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在50%以上;二是继续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和疾病控制力度。到2010年儿童计划免疫以村为单位“四苗”接种率达90%以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50/十万以内;三是加强对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和治疗;四是继续抓好疟疾,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防治;五是开展艾滋并性病的宣传教育和监测防治工作。

3、卫生执法监督,强化卫生监督,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医疗健康安全,到2010年,符合办证条件的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业经营单位和个人《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95%以上,卫生监督覆盖率达95%以上;县乡学校食堂及学校周边饮食经营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达98%以上;合法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持片率达100%,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合法资格持证率达100%;县乡医疗机构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村级医疗单位卫生监督覆盖率达80%以上;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4、医疗急救,加强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十一五”期间,在完成医疗急救中心120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完善抢救设备,加强急救人才培养,修订和完

善各项抢救工作的流程与制度,确保“急、危、重”症抢救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5、农村卫生。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在~年以前在全县推行,切实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加强乡村一体管理体制,减轻农村居民负担,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6、社会卫生,依据《国家卫生区域标准》要求,“十一五”期间要掀起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的高潮,到2010年底,全县要有五分之一的行政村达到“文明卫生村”标准;2010年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新增受益人口万人;2010年农村改厕达标率达到%,农村改炉改灶达标率达%,城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以上,农村达%以上。

7、无偿献血。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临床输血规范》,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弘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大力开展节约用血、科学合理用血、自身输血、防止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发生;大力开展成份输血,五年内成份输血使用率要达到%以上。

8、医疗保障。城镇职工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村居民以合作医疗为主的医疗保健覆盖率25%以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单项保偿制度覆盖率%以上。

9、中医药事业。到2010年,50%的村卫生室能开展中医疗诊疗活动,乡镇卫生院有90%的能开中医门诊,县中医院和县医院的中医人数有所增加,中医药医疗水平有明显提高。

10、人才培养:“十一五”期间,重点培养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名技术骨干;县乡卫生技术人员大专文化程度达85%以上,本科文化程度达25%以上,村医80%以上达到相当于中专文化水平。

11、到2010年,全县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数增加到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由现在的0.087人提高到人。

(四)“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争取加强投入力度,改善服务条件。

(1)争取中央、盛市对卫生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并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防疫、保健网。改善人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使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农村卫生事业作为一项社会基础性工程,政府应通过完善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切实把必需的工作经费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予以足额划拨。

(3)要动员全社会多渠道筹集卫生资金,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探讨利用其他领域资金发展卫生事业的新路子。

3、动员全社会参与,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响应“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并认真组织实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知识的普及率、知晓率。教育每个公民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正确引导人们的健康消费,推广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创建卫生城镇、文明村活动。

4、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及卫生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准入制度和加大打击非法行医的力度,净化医疗市常加强以食品卫生为主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促进公共卫生秩序的改善,保证食品、生活饮用水、生物制品、化妆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卫生。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5、加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

十一五期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加强与防治艾滋病各委员单位的协调配合,严格按照《昭通市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五项工程”实施意见》及《盐津县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2010年)》和《盐津县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及四项艾滋病防治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研究、落实各项措施,控制艾滋病在我县的扩散蔓延。

6、以结核病为重点,切实加强鼠疫、霍乱、疟疾、菌立病肝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结核病防治项目,加强双向管理、双向转诊及督导工作,切实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及上级有关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指标;二是抓好鼠疫、霍乱、疟疾、菌立病肝等重点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克服松劲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加强督导,严防工作走过场和敷衍了事;四是抓好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它卫生法律法规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五是化强疫情报告和管理,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疫情漏报自查制度和疫情漏报、瞒报、缓报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传染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7、以实施第二轮“降消”项目为契机,全面推进妇幼卫生工作。一是认真总结过去,全面贯彻“一法两纲”精神,组织实施好第二轮“降消”项目;二是做好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安排,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督导和检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继续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甘心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地抓好项目工作的落实,把项目工作抓出成效;三是认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强化孕产妇系统和儿童系统管理,做好危急孕产妇和危急儿童的转诊与护送;四是进一步巩固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络,强化各级医护人员和保健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8、加大人才培养

第五篇:沅江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沅江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和实现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沅江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沅江市卫生事业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形成了基本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卫生需求的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的卫生服务体系。对保障全市人民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新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体系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我们建立和完善了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构成的新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体系。有效控制了发生在2008年、2009年、2010年的手足口病疫情、禽流感疫情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确立了公共卫生“一个机制、四个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成果初步显现。“十一五”期间,沅江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连续五年保持较低水平。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9%以上。先后顺利实施了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降消”项目和孕期增补叶酸项目,2010年5月又启动了0至3岁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等,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

2、根据区划调整,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定位于做大做强的沅江市人民医院,近年来不断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整合医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购买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拓展了眼科等5个业务科室,使医院有了长足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共投资2800多万元,更新医疗器械、设备150多(台)件,医院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了加强社区卫生的六位一体功能,共投资20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建立了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前,全市有医疗机构637个,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13个,血防站10个,农卫站10个,村卫生室445个,个体诊所15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个,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1818人,其中高级职称111人,中级职称911人,初级职称796人,乡村医务人员534人。开设床位1958张,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3岁。“十一五”期间,全市医疗机构接待诊疗病人655.6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3.5万人次,2009年,全市平均床位使用率60.33%,比“十五”末期提高19.7个百分点。

3、医疗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优良传统教育,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服务条件,优化医疗流程,践行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回访”的“全程在线”服务。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逐步规范,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大幅度提高,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医疗质量大幅度提高。

4、农村卫生工作突飞猛进

农村乡镇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债项目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推动下得到了空前发展,总投资1745万元,新建和改建了10个乡镇卫生院及中心卫生院,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同时项目还配置了1222.5万元的医疗设备,极大提升了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职能及预防保健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全市农村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已经完成,乡村医生补助经费得到落实,农村卫生工作的网底建设进一步加强。截止2010年6月底,为每个村卫生室配置体重秤、居民健康档案、紫外线消毒灯、雾化器、药品柜、治疗车等13种基础医疗设备5785台(件),已建成标准化“一村一室”卫生室445个,平均每村有乡医1.2人,实现了“疫情有人报,防病有人管,小病及时治,大病及时转”的目标。

5、血防工作成效显著

疫情控制全面达标;垸内钉螺面积逐步消灭;血防健教效果显著;急血防控措施得力,我市急血病人数逐年减少,2010年我市仅发生一例,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病人病畜有效控制;晚血病人得到及时救助;综合治理全面实施;联防联控稳步推进。2009年12月,沅江市被卫生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先进集体”。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日趋完善、深入人心

2007年元月,新农合制度在我市试点运行,作为国家一项惠民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共确定省内定点医疗机构60家(省级13家,益阳市级4家,沅江境内43家),实施即时即报医院47家(益阳市级4家,沅江境内43家)。市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和359个村卫生室开通了门诊报销业务。新农合运行3年来,进展顺利,运行平稳。截止2009年12月共有141.8万农民参加新农合,累计为22.4万参合农民报销10062.74万元医疗费用。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使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

7、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每年对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同方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市直医院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8%,乡镇卫生院按3—5%的比例定期派人到上级医院和大专院校进修学习。其他人员则采取集中学习、短期培训的方式相结合,全部要求达到规定的教育学分。乡村医务人员全市每年集中1—2次进行培训,各乡镇一月一次进行培训。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8、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

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湖南省爱国卫生条例》,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创建活动,公民卫生意识不断增强,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沅江卫生需求变化和发展环境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沅江市公共卫生发展环境以及社会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1、沅江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期间,沅江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政府对建设和谐社会,文明沅江的认识深刻到位,社会事业建设协调配合的能力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对卫生事业建设高度重视,财政投入增加,公共卫生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速,为进一步发展卫生事业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经济社会的进步要求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卫生事业发展和进步明显,但其总体水平仍不能满足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需要。卫生总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公共卫生经费偏低,影响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公共卫生管理体制还不够顺畅,区域资源整合和协调性较弱,资源利用效率和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医疗服务体系中,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重叠交叉,双向转诊机制尚未形成;基层卫生机构在技术和服务能力上有待提高;中医药的使用发展水平需进一步加强。引导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政策机制有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

3、城市布局调整、人口结构变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提高,对公共卫生的需求发生变化。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处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进一步扩张的物质文明,也必然带来人类诸多的健康和卫生问题;近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和新型传染病威胁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们的生活,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空前关注;全市人均寿命提高,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显著,老年医疗服务需求很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严重影响人群健康和生命的危险因素, 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生活方式转化,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精神负担和压力加重,精神卫生问题成为社会问题。

二、“十二五”期间沅江市卫生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沅江的区位优势,建立与沅江市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使卫生工作成为沅江经济强市的保障,环境优良的基础,文化兴市的主力,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以人民群众健康为核心,建设符合全市经济建设要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功能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以人为本、满足不同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把沅江市建设成与湖南经济十强县(市)相适应的健康城市。

三、“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主要工作目标

——2015年,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及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和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建设。

——2015年,完成的十一项重点工程:一是沅江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共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52300平方米;二是沅江市卫生监督综合办公大楼,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三是沅江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四是阳罗中心卫生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工程,投资230万元,建筑面积2238平方米;五是黄茅洲中心卫生院污水处理排放工程,投资280万元;六是沅江市血防院住院大楼工程,投资26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七是沅江市万子湖乡卫生院扩建工程,预计投资110万元,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八是共华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预计投资110万元,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九是沅江市精神病专科医院门急诊大楼和住院大楼改扩建工程,预计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5828平方米;十是沅江市南大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改扩建工程,预计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十一是市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预计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这些重点工程完成后形成以沅江市人民医院为中心,其他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明确、双向转诊的二级医疗服务体系。

——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100%的沅江市城区,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居民都拥有自己的社区健康责任医生。

——2015年,建立和完善沅江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覆盖率100%。

——2015年,建立和完善适应沅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政策保障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大幅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015年,市中医院在规模及内涵建设上达到一定水平,并建成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医医院。各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达到建设标准,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和中药房达到建设标准,10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00%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务人员接受规范化中医药知识培训,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筹资机制更加完善,住院费用实际补偿率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

——2015年,血吸虫病人、畜感染率降至1%以下,消灭垸内钉螺,全市445个流行村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的血防档案资料库。

——2015年,形成反应灵敏,相互协调、运转高效、处置有效,服务到位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社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服务功能。

——2015年,爱国卫生运动深入人心,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全民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95%的医院、政府职能部门办公场所建成无烟单位。

卫生工作指标达到:

——2015年,户籍人口0-6岁儿童系统健康管理率达到9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

——2015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男73岁;女76岁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310 /10万

孕产妇死亡率<15-20 /10万

婴儿死亡率<6-8‰

四、“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一个机制、四个体系”,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到2015年,建立起满足沅江居民需求,适应沅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共卫生体系。

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病应急机制

在沅江市原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病情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调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病情应急指挥的决策领导组织、应急指挥中心、专家组及应急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建立健全沅江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病情应急机制。

制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病情应急预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反应迅速、加强合作的原则,制定完善《沅江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集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于一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对上级及对外机构工作运行机制等,提高公共卫生工作的运行效能。

加强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工作。严防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蔓延。提升沅江市计划免疫工作水平,落实《沅江市计划免疫预防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继续保持计划免疫高接种率。完善疫情报告动态网络管理,做好疫情监测。特别做好艾滋病、结核、乙型肝炎、霍乱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慢病防治组织体系、监测体系和评价系统。重点开展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对影响健康行为的危险因素的干预,倡导健康行为生活方式。

强化精神疾病防控工作。对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控制精神疾病患病率上升趋势。对精神疾病患者开展救治救助,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建立精神疾病管理信息网络。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重视老年人心理、社会康复需求服务,建设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的老年病医院、建设以各乡镇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探索老年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群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卫生需求。

将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需要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之中。协调市相关部门,以社区为单位,对流动人口中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常态化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力度,做到群防群控。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妇幼保健法律法规,依法推进妇幼卫生综合项目工作。继续完善沅江市妇幼保健工作网络,完善基层妇幼机构与医疗机构间母婴安全急救通道的建设。落实各项综合妇幼卫生项目工作,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不断加强城市流动人口和贫困人群的妇幼保健管理和服务。加大免费婚前检查的宣传和推动力度,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健全完善产前诊断与出生缺陷干预服务体系,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健全卫生监督执法运行机制。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执法监督职能集中委托给市卫生监督所。实行按区域划分为主的综合执法模式。按照分布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将各农卫站设置为卫生监督执法派驻机构。将卫生监督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并建立内部目标考核制度和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工作。

建立高效的食品卫生监测体系。提高动态监测的质量与水平。为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食品污染事故、掺假掺杂以及餐饮业食品质量等重点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加大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监测力度与质量。加大生活饮用水的日常监测力度。加大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监测力度,保护劳动者健康,积极防治职业病。

4、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健全紧急医疗救援系统。充分利用全市医疗资源,构建起院前和院内有机衔接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由沅江市急救中心以及辖区医院共同承担院前急救,负责开展伤病员现场抢救、转运和重症病人的途中监护工作。建立专家抢救组在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的组织下,负责对辖区危重病例的抢救工作进行指导与帮助。

健全传染病救治系统。乡镇卫生院建立传染病诊室、市直各医院建立传染病门诊,将现有市直医院的发热门诊逐渐建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传染病隔离留观室,有效、妥善处理传染病疫情。

5、整合卫生信息资源,建设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逐步建立沅江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沅江市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和沅江市医疗救治信息系统。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到2015年,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向居民提供公平、适宜、经济、有效、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

1、以区域规划为先导,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沅江市居民的实际需求,以区域规划为先导,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人员配置。

到2011年,依据益阳市要求,完成所有规划设置的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和基本设施配置。按照益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标准,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划、市属医院调整和城市建设的进度,2011年前完成全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改造和医疗设备配置。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成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建筑,基本设施设备齐全,环境温馨,符合人性化、无障碍的要求;达到相应类别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功能的需要。

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按照服务人口,每3000居民配有1名全科医生;每3000居民配有1名社区护士;每2000居民配有1名预防保健人员;每站设置1名中医医师。社区居民都拥有自己的社区健康责任医生。

3、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独立二级法人。设独立的财务账户。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相对分立,有利于完善全区公共卫生网底建设,确保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到位,有利于政府财政经费的投入和监管,有利于实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4、建立“以人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为弱势群体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向社区的精神病人、残疾人、低保、贫困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使社区成为政府扶弱济困的平台。

加强流动人口健康保健服务。通过卫生防病知识宣教、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妇女保健指导等多种形式对流动人口进行健康管理,满足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建立由沅江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使社区居民享受到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加强形象建设。分期分批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环境进行改造,逐步建设成高标准的精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人性化、亲情化、温馨化的社区卫生服务品牌。

(三)构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医疗需求的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 卫生行政部门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宏观调控,依法实施和加强行业监管,强化政策调节和信息服务,使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各有侧重。发挥辖区各医院的优势。强化专科医院特色医疗,发展社区卫生基本医疗服务。

1、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研究制订《沅江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促进医疗机构合理设置,逐步形成资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具有较强功能的医疗服务体系。

2、充分发挥市人民医院优势,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行业影响力

市人民医院已成为沅江市的医疗救治中心,担负保障沅江市人民健康的重任,功能定位应从现在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逐步向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症方面过渡。要进一步发挥综合医院的优势,挖掘人才,集思广益,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发挥其对沅江市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沅江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影响力。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精专科,做强社区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全市医疗机构都要以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价格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为宗旨,定位于做精专科,做强社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根据搞活机制、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原则,鼓励市级医院探索不同形式的机制改革,推进医院内部人事、分配、后勤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成本核算,实施绩效工资制,增强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十二五”期间,各医院要按医疗需求发展专科特色,并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方面为着力点,加强内涵建设,加大对存量资源的盘整力度,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四)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完成血防目标管理任务 落实沿湖堤洲滩的围栏封洲禁牧措施和农户改厕,推行家畜圈养、养禽替牛,加强人畜粪便管理,加大人畜查治病及化疗力度;加大钉螺控制力度,每年春秋两季查清垸内外钉螺和阳性螺点,结合环境特点采取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等措施灭净垸内钉螺,扑灭阳性螺点;积极开展血防宣传和健康教育,加强血防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急血防控工作,对中小学生和渔船民加大宣教力度,及时灭蚴,对接触疫水人员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提高晚血救治水平,加强血防机构能力建设,设立疫情监测点,加强疫情监测和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血防政策。

五、主要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

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一是要改革医疗服务体制。取消公立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机制,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断绝医院逐利动机,以此来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转变,促使其回归公益性。二是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在医疗卫生单位建立权责明确、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实行聘用制、绩效工资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并按工作性质,工作业绩,严格考核,多劳多得,合理分配,奖罚分明,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二)加大投入,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合理的长效补偿机制

建立“养事不养人”的投入新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保证卫生事业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进一步调整卫生事业经费支出结构,重点向公共卫生倾斜,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吸引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公共卫生建设。

(三)认真履行政府监管职能

一是规范药品、器械的流通领域。对部分临床使用多,价格较贵的药品、医用耗材,实行政府招投标或其它方式,杜绝暗箱操作,体现阳光采购,从而减少不合理的费用支出,降低医疗成本。二是整顿医疗市场。充分运用现有的卫生法律、法规,对无证行医、非法行医、不规范行医、违规虚假广告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净化医疗市场,为人民群众就医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三是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检查、治疗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发现不合理收费、乱收费、变相收费和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情况进行严厉查处,四是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对我市的600多家医疗机构,按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进行管理。

(四)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留住人才。首先要通过发展卫生事业来吸引人才,聚积人才。推进“三名战略”,(出名医、建名科、创名院),为技术人才提供舒展才华的舞台。其次要用感情留人,对人才要有浓厚的感情,帮助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再次要适当提高待遇留人,尽可能地为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使他们无后顾之忧。二要引进人才。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问题,要千方百计引进适用的卫生技术人才。三是要培养人才。一方面选送业务骨干到大医院进修,另一方面要挑选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医生在大专院校短期培训或脱产学习。四是要注重卫生干部人才的培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注重对青年医生和青年干部的培养,大胆提拔懂业务、素质好的青年人到领导岗位上来,对青年人大胆使用、重用,不搞论资排辈,确保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一是要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要加强政策宣传,建立完善稳定的筹资机制,加强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利用。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日均费用和次均费用,逐步提高住院费用的实际补偿率,逐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二是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顺应城镇人民群众的要求,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覆盖面,把更多的群众纳入到医疗保险范围内,让他们看得起病、看得了病。三是实施大病医疗救助。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综合援助行为,旨在恢复患者健康,维持其基本生存权利。一方面应扩大救助范围和救助金额,同时在管理上,尽可能简化相关手续,推行城镇医保、合作医疗、医院减免“三办合一,一步到位”的方式。四是推广医疗责任保险。保护医务人员的正常医疗行为,提高医院的抗风险能力。

(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是建立信访接待制度。对患者反映的实际问题,进行认真的解释和回复。二是互相沟通。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医德医风教育。重点抓好规范教育,规范医院的办院行为、医生的诊疗行为、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医疗质量,杜绝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对医疗责任事故要严格实施医疗责任追究制度。四是严厉打击“医闹”行为。对故意闹事,破坏医院秩序,攻击医务人员,损坏医院财物的行为要按照公安部、卫生部的联合通告要求,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五是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防范机制。与政法、保险等部门建立联合处理机构,加大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力度,确保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七)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是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按照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做好中医药政策的宣传,在政策定位上给予倾斜,按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规划,保障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事业经费。二是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学会的作用,进行科研、教育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运用。三是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对年轻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短期的中医药技术培训学习,提高中医药知识普及率和知晓率,促进临床技术的开展。四是加大投入宣传力度,解决目前我市中医工作面临的困难,促进我市的中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加快沅江市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实现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综合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

下载卫生事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凤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凤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卫生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民生工程为重点,全面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模版)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为全面落......

    青阳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青阳县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2010年12月12日)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青阳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的重......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大全5篇)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县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

    XX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XX年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一、信息县卫生系统基本情况1、机构设置。全县共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26家,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家,乡镇卫生院19所,村卫生室349所。2、人员情况......

    长流乡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长流乡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妇幼卫生事业肩负着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使命,是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事业。为加快全乡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全乡妇女......

    医疗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精选5篇)

    医疗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市卫生局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