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龙山镇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 副本(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0: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谈龙山镇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 副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谈龙山镇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 副本》。

第一篇:小谈龙山镇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 副本

加快龙山镇农村小城镇建设探微

写作提纲

一、小城镇发展的概念及背景

二、龙山镇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质地貌

(三)气候条件

(三)气候条件

(四)土地情况

(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龙山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滞后,城镇化水平不高,融资困难

(二)公共资金配置不平衡,难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户籍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

四、加快龙山镇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一)突出特色,准确进行小城镇定位

(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实施有利于促进人口集中居住的户籍管理制度

(四)建立有利于小城镇全面发展的职能管理制度 × 20 = 400

构,陕西省中际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在长期研究钻研中,CUDI院院长、学者王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小城镇发展》一书中提出小城镇建设的新内涵,即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增加农村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环境等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背景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改变过去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观念,更加关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为综合和全面地谋划中国的现代城乡结合化建设。

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对中国而言,在发展模式、城乡差距、收入水平的悬殊、形成城乡分离、“城乡二元化”结构。加之城乡发展在完成产业结构转变时,却未完成就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生存方式的转变。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80年代小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社会功能趋于完善,对周围社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宏观布局方面有的地区形成比较合理的小城镇体系,为小城镇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但是,中国现有的小城镇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虽有某种自然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平衡性。小城镇的建设又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产生一系列问题,诸如,小城镇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多数小城镇发展水平较低,功能不够完善,许多地区小城镇的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等。此外,资金不足,人才奇缺,土地浪费,环境污染,体制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等等,都严重地阻碍着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在这个发展状况下,我们有必要、有责任重新思考、认识“小城镇建设”理论和实践。× 20 = 400

(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4年,龙山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产值24751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53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11元。农林牧业产值3397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679万元;林业产值13426万元;牧业产值9101万元;渔业产值1707万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66万元。工业和非公经济总产值213539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45万元。

三、龙山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滞后,城镇化水平不高,融资困难

1.城镇化水平低。龙陵县城镇化水平仅达23%,低于保山市平均水平12.45个百分点,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6个百分点,与周边县市区相比也还存在差距。县城不优、集镇不特、农村集市环境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城镇对农业人口的转移和吸纳能力较差,综合承载力低,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

农村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网络比较薄弱,农村卫生室建设仍然滞后。大多数村卫生室条件简陋,流程不够规范,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相对滞后,各项文化活动、业务工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文化体育生活的需求。

3.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公路相对于城市道路来说,质量、密度和标准较低,公路养护较差,尤其是农村大多数公路桥涵、防护、安保设施配套不到位,乡村道路没有排水防护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薄弱,总量不足,加之后期投入不够,部分设施损坏严重,不能顺畅运行,难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布局和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农村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大部分农村地区道路两边杂草丛生和垃圾乱堆乱放,村庄周围的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集镇的生活垃圾只是进行简易填埋、覆盖,未能进行无害化处理。

4.社会保障标准不统一。虽然已经建立起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与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仅就保障标准而言,农村社保、低保的发放水平和医保比例低于城镇居民。同时,由于户籍原因,生活在城郊地区居民的低保发放水平仍然按农村标准执行。

5.公共服务社会化发展滞后。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不足、省市财政分配失衡的情况下,政府提供服务的多少和好坏,主要取决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就龙山镇而言,一方面能带动农民增收、为政府创收的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在现行体制下,社会力量受到政府政策、产权界定、投资回报等因素的影响,还难以大规模进入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领域,社会闲置资源比较多,既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造成农民对政府服务× 20 = 400

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与过去的“农转非”一样,怕“农转城”后失去目前农村享受的待遇,许多群众存在不愿转、持观望态度等问题。

四、加快龙山镇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一)突出特色,准确进行小城镇定位

小城镇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追求“小而全”,使小城镇特色不突出。城镇化应该走“小而特”的路子,不同的小城镇必须打造不同的特点,或以产业特、或以文化风情特、或以区位特,突出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以鲜活的城镇特色,形成“名镇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小城镇的竞争力,反过来又推动城镇规模的扩张。可以着力发展以下几类具有特色的小城镇:一是建设工业主导型小城镇。把小城镇建设与企业二次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区域市场、资源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引导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建设小型工业园区,把乡镇工业塑造成为带动小城镇建设的主体力量。二是建设旅游服务型小城镇。借助邦腊掌温泉资源搞好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全面提硬件设施水平和服务接待水平。三是建设流通商贸型小城镇。在突出抓好市场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便捷的服务、最宽松的经营环境,吸引周边的客商前来经商兴业。四是建设特色产业型小城镇。要依托石斛、中草药胡峰养殖等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镇。

(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1.推动政府转型,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坚持把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不断满× 20 = 400

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劳动者同等就业,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有稳定职业的产业工人和有稳定居所的城市居民。

3.推动基础建设,加快基本功能的有效对接。坚持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放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快推动农村综合功能与城市对接。一是加强城镇体系建设。加快对云山、赧场、大坪子、横山、香柏河、新下寨、杨梅山所辖村社进行有序改造,使城市近郊区率先迈入城镇化行列。二是加强道路网络建设。大力实施村村通等级路、村道硬化、通乡油路养护等工程,努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干支线相结合的公路交通网络,使农村融入中心集镇、中心城区的交通快速通道,切实增强支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能力。三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在做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加强水库管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三)实施有利于促进人口集中居住的户籍管理制度

进一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以居住地为条件划分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以从事职业为标准划分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改变原先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划分方法。对于在镇区落户的居民,在就业、医疗、上学、入托、迁徙等方面,应享受与城镇非农业人口同等的待遇,快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征兵、转业、退伍安置、优抚等配套制度改革,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和外来人口的实际问题。

(四)建立有利于小城镇全面发展的职能管理制度 × 20 = 400

112

× 20 = 400

第二篇: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对策的思考

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党委副书记刘才庆)

为响应市委“走进乡村、贴近乡亲、亲近乡土”农村大调查活动号召,近期,带着“聚焦小城镇建设,关注新农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我乡发展小城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鹅岭乡基本概况

鹅岭乡乡域总面积64.12平方公里 ,6个行政,43个村民小组,村乡域总人口5900余人与新城镇、柏露乡接壤。耕地面积 437公顷,山林面积3498公顷,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盛产优质大米、油茶、箬叶等特产,素有鱼米之乡,油茶之乡。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560元。城镇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 ,人口近1500人。境内交通便利,铁路有货运站,高速公路有出口,是通往龙市片的交通要道。

二、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

1、无产业支撑。

在城镇化建设上,发展小城镇的推动源应当是产业行为,即市场行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来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这种产业可以是第二产业,也可以是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并重。但在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员比例不同。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在调查中发现小城镇居民大部分是单纯的本地农户。

2、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小城镇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为非农产业提供场地、设施、劳动力、市场等,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内容,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力,使之规模扩大。在调查中了解到鹅岭目前还没有工业。

三、发展小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是乡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如何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当前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大大提高其承载能力,这样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1、准确定位,依托产业,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通过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它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么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2、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

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3、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

4、精细规划培育几个生态、旅游型,交通枢纽型,特色农业产业。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走特色兴乡之路。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着这个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水是城之灵,绿是城之魂,文是人之品,人是城之本”的理念,把城镇建设与发掘文化特质,打造产业特色,凸显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工业主导型、市场贸易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特色小城镇,构筑全民和谐创业的平台,为实现富民强县这个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2007-12-15 23:35:53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2)新洲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促进计划生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事业。

=、基本特点:(=)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

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以自我保障为主,不给政府背包袱;(=)实行储备积累,建立个人帐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于个人所有。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积累时间的长短,养老基金没有互济性功能;(=)采取县(市)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基金运营方式为储蓄、购买国债,实现保值增值;(=)与城镇养老保险比,农村养老保险没有历史包袱,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

=、参保对象:全体农民。我区村干、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对象。

=、管理部门: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对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收支两线管理,并实施财务监督。

二、新洲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和现状

新洲区地处武汉北部,现辖==个街镇场区,图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新洲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年开始启动,近十四年来,有起有落,有轰轰烈烈的时候,有停滞不前的时候,有萎缩滑坡的时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为保障农民“老有所养”,预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以及稳定村干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启动发展阶段(====年—====年):==年我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区),全武汉市有=个。==年当年实现参保农民====人,征收基金===万元,==到==年每年平均征收基金近===万元,到==年底参保人数达=====人,基金达====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较好,其主要原因有五:(=)国家大力推行,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号)将武汉市列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点地

区。以后民政部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年,民政部公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对象、保险费交纳和领取、保险资金的筹集、基金的管理等问题作出了规定,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积极引导。我区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纳政府工作目标,并将农保基金征收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政府。(=)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并在各乡镇民政办增设=—=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较为充足。根据民政部民办发[====]=号文件,可以按当年收取的保险费总额的=提取管理服务费。==到==年提取了管理费===多万元,一是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二是作为乡镇完成基金征收任务的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和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养老保险承诺利率较高,==年——==年

==月为年复利=.=,==年——==年==月为年复利==,==年——==年==月为年复利=.=,利率较高较好地调动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调整整顿阶段(====年—====年):==年,国家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基金挤占挪用、违规投资、乡镇和村截留保费、基金保值增值难等问题,决定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整顿规范,一是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门移交到劳动部门管理,二是不得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管理费,三是清理整改基金违规问题。一方面由于工作关系未理顺(民政部门至今未移交工作到劳动部门),工作经费无着落(按财政应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纳入预算,但由于农保工作人员太多,我区乡镇==人,财政压力较大,并未将此列入预算),另乡镇于==年开始机构改革,农保工作人员进行了精简,区民政局只承认了退休的=人,使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年由于银行利息大幅

度降低,国家为了化解基金保值增值风险,对养老保险的利率进行了调整,==年=月降为=.=(==年=月降为=.==),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年省政府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在农村养老保险整顿规范阶段不再接受新业务”,至此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滞阶段。

=、停顿、半停顿阶段(====年—====年):由于受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利息持续下调和中央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变动的影响,到====年出现了退保人员增加、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方面的困难,近三年来基金当年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第四篇: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新洲区农村养老保险现状、问题和对策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促进计划生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事业。

=、基本特点:(=)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以自我保障为主,不给政府背包袱;(=)实行储备积累,建立个人帐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于个人所有。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积累时间的长短,养老基金没有互济性功能;(=)采取县(市)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基金运营方式为储蓄、购买国债,实现保值增值;(=)与城镇养老保险比,农村养老保险没有历史包袱,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

=、参保对象:全体农民。我区村干、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对象。

=、管理部门: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对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收支两线管理,并实施财务监督。

二、新洲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和现状

新洲区地处武汉北部,现辖==个街镇场区,+图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新洲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年开始启动,近十四年来,有起有落,有轰轰烈烈的时候,有停滞不前的时候,有萎缩滑坡的时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为保障农民“老有所养”,预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以及稳定村干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启动发展阶段(====年—====年):==年我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区),全武汉市有=个。==年当年实现参保农民====人,征收基金===万元,==到==年每年平均征收基金近===万元,到==年底参保人数达=====人,基金达====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较好,其主要原因有五:(=)国家大力推行,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号)将武汉市列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点地区。以后民政部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年,民政部公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对象、保险费交纳和领取、保险资金的筹集、基金的管理等问题作出了规定,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积极引导。我区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纳政府工作目标,并将农保基金征收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政府。(=)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并在各乡镇民政办增设=—=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较为充足。根据民政部民办发[====]=号文件,可以按当年收取的保险费总额的=%提取管理服务费。==到==年提取了管理费===多万元,一是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二是作为乡镇完成基金征收任务的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和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养老保险承诺利率较高,==年——==年==月为年复利=.=%,==年——==年==月为年复利==%,==年——==年==月为年复利=.=%,利率较高较好地调动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调整整顿阶段(====年—====年):==年,国家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基金挤占挪用、违规投资、乡镇和村截留保费、基金保值增值难等问题,决定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整顿规范,一是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门移交到劳动部门管理,二是不得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管理费,三是清理整改基金违规问题。一方面由于工作关系未理顺(民政部门至今未移交工作到劳动部门),工作经费无着落(按财政应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纳入预算,但由于农保工作人员太多,我区乡镇==人,财政压力较大,并未将此列入预算),另乡镇于==年开始机构改革,农保工作人员进行了精简,区民政局只承认了退休的=人,使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年由于银行利息大幅度降低,国家为了化解基金保值增值风险,对养老保险的利率进行了调整,==年=月降为=.=%(==年=月降为=.==%),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年省政府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在农村养老保险整顿规范阶段不再接受新业务”,至此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滞阶段。

=、停顿、半停顿阶段(====年—====年):由于受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利息持续下调和中央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变动的影响,到====年出现了退保人员增加、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方面的困难,近三年来基金当年收不抵支累计达==万元,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农民缴费收入很少,没有新的业务发生,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

目前我区的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可以概括为:低水平、窄覆盖、功能弱、效果差、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陷于停滞不前的局面。截止目前为止,参保农民=====人,退休人员===人,月支出养老金=.=

=万元,人月平养老金水平为==元,高的达===元,低的只有=.=元。基金累计收入达====万元,其中:缴费收入====万元,利息收入===万元,累计支出达===万元,滚存结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新洲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保险覆盖面窄。据统计,我区农业人口为==万人,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只有=====人,占农业人口的=.=%。从参保对象看,只有部分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户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而其他广大农业人口均未参加养老保险,基金共济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

(二)管理较为松散。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看,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目前正处在停顿、半停顿阶段。在管理机构、政策宣传、组织实施、基金管理等方面均未形成完成的管理体系,只是靠着惯性的作用,维系着目前的现状。一是管理机构没有理顺。====年国家要求农村养老工作全部移交到劳动部门,但到现在仍未移交,致使管理职能不明,工作不得力。而且由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专职工作人员少,管理服务难到位。现在各街镇原有==名专职工作人员都已取消,区民政部门的专职人员也兼职做其它工作,使养老保险的日常管理较为松懈,对退休人员更是谈不上进行生存调查,难以避免死亡后虚报冒领,造成基金损失。二是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农村养老保险对保障农村老龄人“老有所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区推行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力度不大,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存在种种疑虑和担心,全区仅有==%左右的农户赞成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而真正愿意交纳养老保险基金参保的农户不到==%。三是制度建设真正不完善。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特别是民政部颁布的《方案》过多地考虑到农民的保险观念不强而强调农民参保“自愿性”,资金筹集上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可以认为,这种保险模式基本不具备社会保险的含义,而是较多地体现出商业保险的特征,政府扶持职能缺失,不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三)政府扶持功能弱化。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为:“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上述三个渠道中,除了对个人缴费规定了具体标准外,其余两个渠道都缺乏硬约束。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普通农民很难享受得到集体补助。而《方案》又没有对国家的责任通过约束性的规范加以具体规定。据统计,我区只有少数村干部由村进行了补助,其它大多数农民未得到村级补助,而政府更是没有投入资金给予扶持。这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四)保障水平偏低。根据测算,如果按照《方案》设定的最低缴费标准=元/月缴纳保险费,==年之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元,==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元,这很难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调查表明,大部分参加保险的农民都选择了较低标准缴费,从而导致退休后退休金水平极低,我区目前退休===人,人月平养老金水平为==元,高的===元,低的只有=.=元,有==%的低于==元,很难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靠”了。不仅如此,《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使《方案》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

(五)农民参保意识差。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养儿防孝的思想还大量存在,特别是在目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家庭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困难,文化生活缺乏,束缚了农民思想认识的发展,形成了封闭落实的思想,特别是在一些僻远的山区,由于受传统的思想影响较深,与城市相比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差距,他们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却忽视了近期生存的艰难性和风险性,即便有些意识到了全区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却因为对农村养老保险了解不多,知知甚少,对农村养老持怀疑态度,因此,也不愿意参加。农民参保的态度和对养老保险认识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而目前农民表现出的参保意识淡漠、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正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出现扩覆不力、征收困难的真正原因。

四、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能力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便成了各级政府急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理顺部门关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合理引导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把这项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工作做好做实。

=、坚持“强制投保为主、自愿投保为辅”的原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征,凡达到全国农村平均收入水平以上的农民必须投保;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贫困线以上者鼓励投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可以按人群和地区分类、分步进行。首先在农村的不同人群中分类推进,如乡镇企业职工和民办教师,强制其必须参加保险;其次在较为富裕的地区,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另一方

第五篇:我国小城镇建设问题与对策

试点小城镇建设与健康发展之路---生态化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定位,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要想在提高速度、扩大规模的同时,又能确保质量,使小城镇建设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小城镇生态环境现状,并在借鉴国外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国内建设生态小城镇的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小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社会功能趋于完善,对周围社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一系列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进而使得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在这个发展状况下,我们有必要、有责任重新思考、认识“小城镇生态建设”问题。

1.小城镇生态环境现状

9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逐渐统一了对小城镇联结城市与乡村功能及带动农村经济飞跃潜能的认识,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心。加速小城镇规划建设,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功能的区域性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或建制镇,推进了小城镇的加速发展。[3]

小城镇建设的突飞猛进,一般是首先在交通发达的地点形成与发展,并带动附近若干村落,成为幅射周边区域的经济中心。由于其位置比较适中,交通较为便利,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基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集散地和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在小城镇建设形成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给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许多不可弥补的损失。当二者难以兼顾时,必然产生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小城镇所处区域的自然资源是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基础。资源的性质、储量、分布范围等,对小城镇的形成与分布、性质与规模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多强调改造自然,即以人工环境取代自然环境,这种人为的改造、损毁,事实上就对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毁灭。

由于小城镇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构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在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前,小城镇生态环境现状有几种情况:

一是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存在着道路毁坏、河流污染、湖泊干涸、土地荒芜、绿化率低、资源浪费、古迹破坏、水土流失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

二是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低。普遍存在着空间分布分散、规模小、重要的人文—自然历史景观要素毁损严重、经济实力弱、竞争意识落后与发展环境差等情况,导致小城镇建设滞后。

三是配套设施差,环境污染大。镇区道路、配套设施不完善,乡镇企业排污减废经费少、手段差,街面脏、乱、差影响镇容镇貌,不少小城镇仍然处于农村集镇状态。

2.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分析

2.1小城镇建设活动本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小城镇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对各种矿藏资源(如铁矿、煤矿、石矿和粘土矿等)的开采和重新组合,必然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同时,在这些资源转化为各类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得大量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等,又会造成超越自然环境容量的各种污染,其污染的治理还将耗费大量投资;并且,生产过程如果管理不好,将会使生态环境产生恶性循环;此外,各种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及桥涵的建设,电力、信息、油气等各种管网的埋(架)设,同样会造成大量的土方搬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4]。

2.2布局和规划上的盲目性,忽视特色,破坏文化底蕴。

以20世纪 50年代的北京为例,它曾为修地铁而拆除了世界上唯一保留完好的北京城墙,城市的框架被大幅度更改,古都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与此相类似的问题,许多地方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催生行为,对原有的资源缺乏有效配置,强调政府行为,习惯于闻风而动、一哄而上,大搞形式主义,或一味追求高楼大厦,或到处仿古建筑,或大搞微缩景观,甚至不惜破坏名胜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无法实现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延续利用,使城镇环境变得单调、冷峻、枯燥,造成生态失衡的“特色”危机,城镇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丧失殆尽,让人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中感到紧张和郁闷。

2.3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对立起来。

在小城镇建设中,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而把人的物质需要与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例如,许多村办或乡办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向自然排放大量的废气和污水,没有考虑到被污染的环境会以怎样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自身,也没有考虑到生态效益所带来的长期作用。诚然,在市场经济中,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毋庸置疑的,但切不可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不顾。这种将阶段性与根本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立起来的做法,只会使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严重失衡。

2.4因投资不足而带来的问题也较为严重。

在其它的融投资渠道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唯一投资主体,其基础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预算外的资金收入,诸如出租出让土地使用权、收取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但这些投资回收周期长、回报率低,因而,政府担保的社会集资往往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有些地方还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由于资金不足,必将导致基础设施规划缺乏前瞻性,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现象频频出现,如此一来,小城镇建设要谈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更难了。

3.典型国外城市小城镇建设经验

3.1日本小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日本的小城镇己走过了数量增长的高峰期,正在向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据统计,战后日本建制镇的数量,已从1945年的1797个,发展到1965年的2005个,经过20年达到了高峰期,此后1995年减为2001个,2000年又减为1991个,从发展来看,日本小城镇逐渐从资源分散、结构趋同的单一模式,向个性化、园林化城镇发展,更加注重小城镇的质量和个性。政府宏观角度上制定了城镇发展计划,分为全国计划、大城市圈整备计划和地方城镇开发促进计划等三大类,同时还颁布《新城镇村建设促进法》(1956年),《关于市合并特例的法律》(1962年),《关于市镇村合并特例的法律》(1965年),在这些计划和法律中明确地提出了城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通过扩大公共投资,为城镇环境和基础设施配

套建设提供保障,这些设施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城镇的企业迁入、人口增加和商业繁荣,加速了城镇经济集聚的进程。目前在日本国内有多个花园式小城镇的旅游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观光地。

3.2美国小城镇管理和环境保护

美国小城镇的管理有很强的自治色彩,小城镇政府拥有必要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独立自主地决定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居民明确自身参与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并有直接参与管理的渠道和手段;美国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吸纳个人资本投入是建设资金的主渠道,主要项目是开发房地产和投资经营第三产业,小城镇在投资金融方面指向明确,手续简洁,更重要的是在规划、环保、公共服务设施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小城镇建设十分重视小城镇的规划,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扬当地的生活传统和习俗,最大限度地绿化和美化环境;最后,塑造城市不同的特点和培育有个性的城市。美国在小城镇环境建设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这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的住区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则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另外,美国小城镇建设也十分注意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保项目建设。

3.3德国小城镇规划与保护

小城镇在德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德国有8500多个小城镇,吸纳了约60%的人口,聚集了80%的中小企业。各个小城镇组建符合自己发展特点的政府管理机构和地方组织体系。科学的城镇规划和系统的环境保护相结合,创造了优美的城市和舒适的环境。德国对城镇规划进行了严格的立法,环境与经济的矛盾在小城镇的规划中被考虑进去。德国小城镇的财政体制实行区域自治管理和区域财政平衡的体制。小城镇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靠税收。由于各小城镇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采取集中部分税收上缴国家和留成部分税收给小城镇,以鼓励小城镇引入资金发展经济,改善区域环境。同时通过建立纵向和横向的财政平衡机制,对于增加小城镇之间的均衡发展和增强其财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纵观上述各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历程,虽然理论和做法各具特色,但是大都具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

(1)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2)重视规划的权威性和按规划实施建设。

(3)重视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

(4)重视人文环境的继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5)政府鼓励公众参与小城镇建设。

相比国外,我国小城镇环境政策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独立、完整的环境政策体系还正在完善中[4] [5]。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小城镇的环境规划第一次有了系统科学的指导。它从制度上逐渐规范了我国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区域环境和布局做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使目前国内各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国内我们既能看到周庄、丽江那样建筑有序、风景如画、环境优美的风情小镇,也能看到污水横溢、街面混乱的破旧不堪的农村集镇。因此,国内小城镇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4.实现小城镇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实践证明,坚持“生态优先、四态同步”理念是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四态同步是指在城镇规划建设中的文态(小镇的历史文化)、生态(小镇的环境)、业态(小镇的产业)和形态(小镇的城市格局)应该同步,而四态中,又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也就是无论在产业引进或城镇改造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小镇的环境承载力。实现“四态同步、生态优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4.1土地是根本

在小城镇土地利用方面,应坚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的资源和空间。要协调各业用地布局,通过用途管制,杜绝乱占滥用耕地,使地尽其用。通过农村居民点缩并,集中居住,退宅还耕,以城市化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于小城镇的土地利用,应建立统一协调规划体系。以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科学的确定小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把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区域规划体系中,避免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效避免搞“圈地运动”和“开发区”、搞重复建设、“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大量浪费土地资源的开发建设方式。对于目前比较盛行的“飞地工业”策略,也应该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实施,确保区域环境的生态安全。

4.2规划是龙头

小城镇的规划应是一种绿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应从现有的关注大气、水体、噪音、环境的污染程度转向把小城镇环境、生态作为系统工程与人工环境结合起来的一种规划,规划应该从经济发展中去把握,从自然环境中去发现,从区位交通中去判断,用建筑实体来表现,充分体现安全性、生活便捷性、环境舒适性、经济性、生态持续性。在规划中应重点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统商业街区延续等文章,充分挖掘和体现人文、自然景观,塑造特小城镇特色;在规划中应避免产业趋同现象,同时,在修改小城镇发展规划时,要制定小城镇环境保护与建设专项规划,并作为城镇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科学地设置工业生产环境功能区和居民生活环境功能区,使小城镇建设规划与环境建设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制定区域供排水、垃圾处理、绿地系统,水利整治与环境治理综合规划,使其通过综合治理创造综合效益,满足新一轮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4.3资金是保障

从我国多年来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公共环境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乡镇企业问题是小城镇建设中三个焦点问题,都从不同角度影响了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利用市场机制是在小城镇财政大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是一条有效出路。在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方面,投资、融资体制需要改革和创新。建设资金不足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加大财政支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多渠道、全方位地筹集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资金吸纳能力。

4.4公众参与是核心

居民的参与是城镇生态建设成功的关键。人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小城镇在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传统社会形态中农民演变为现代社会形态中的市民[6]。小城镇居民对环境状况感受的反映、对政府环保措施的评价在加强,但是小城镇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环境意识存在差异较大,对自身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做的和能够做的环保工作缺乏清晰认识,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程度不高,也缺乏身体力行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为此,政府应加强公民教育,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引导居民的可持续行为,提高居民的环境道德和生态文明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秀淼.日本小城镇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0,(3).[2]沈贵平.从国外经验谈我国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2009年3月

[3]刘丽 试点小城镇建设与健康发展之路----生态化.福州新闻网.[4]刘莉莉.谈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小城镇[J].当代建设,2001,(5).[5]伦海.徐敏..小城镇的生态建设[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5).[6]金鉴明.城市的明天—构建生态城市的探讨.台州园林网.

下载小谈龙山镇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 副本(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谈龙山镇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 - 副本(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一、小城镇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湖北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扭在一起抓,使全省小城镇......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一、小城镇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湖北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工作三大战略之一,与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那么,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我认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走出一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道路,但各类型城市的发展重点应有所不同,其中,大、中城市主要依靠内......

    白河县小城镇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白河县小城镇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忠林近年来,白河县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农村住房现状问题及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

    XX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XX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近年以来,我镇城镇化建设处于刚刚起步、稳步推进阶段,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资金缺口大,推进速度......

    流山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流山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流山镇流山村委主任助理秦秋玲 发展小城镇是一项关系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

    农村小城镇建设之我见

    农村小城镇建设之我见 一.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现实意义 1. 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