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延迟纳税的5大策略
企业延迟纳税的5大策略
2015-09-15
【编者按】延迟纳税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延迟纳税而相对节税的税收筹划。纳税人延迟缴纳本期税收并不能减少纳税人纳税绝对总额,但等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可以增加纳税人本期的现金流量,使纳税人在本期有更多的资金扩大流动资本,用于资本投资;如果存在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延迟纳税更有利于企业获得财务收益。在实践中,纳税人可以利用税法延期纳税规定、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以及其他规定进行延迟纳税。本期华税律师将就企业延迟纳税的5种方法进行分析。
1、延缓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延迟纳税,顾名思义,是指延缓一定时期后再缴纳税收。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签订附生效条件的合同来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根据《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扣缴义务人应于股权转让相关协议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将股权转让的有关情况报告主管税务机关;以及第二十条第二项:股权转让协议已签订生效的,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应当依法在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因此自然人股东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可以通过设计相关合同条款,约定合同生效时间的方式,实现延迟纳税的的效果。
2、积极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为了鼓励社会资源充分流动和效用最大化,鼓励并购重组,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财税〔2009〕59号、财税〔2014〕109号、财税〔2014〕116号、财税〔2015〕5号、财税〔2015〕37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3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在内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重组可以选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从而达到“免税重组”的目的(实质上是递延纳税)。这些政策降低了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的适用标准,明确了重组中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免税的情形,尤其是财税〔2014〕109号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将以往仅适用于央企、国企的资产、股权划转“免税”政策扩大到所有性质企业的规定,对企业实施并购重组而言是重大利好。因而,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前,应全面考量自身情况,尽可能符合并选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享受政策红利。需要提醒的是,根据2014年5月28日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取消的9项进户执法项目包括“企业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条件的确认备案”,因此,在此背景下,特殊性税务处理的申请备案显得格外重要,需要事先通过规划交易模式等,顺利进行备案。
3、合理规划开具发票时间
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是纳税人经济活动的重要商事凭证,也是财政、税收、审计等部门进行财务税收检查的重要依据。作为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原始证明,发票是保证国家税收的一种必要手段,如果不开发票,将严重影响税务机关核定企业的营业额,进而无法准确计算企业的应纳税额。在实践中,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规划开具发票的时间,实现纳税义务顺延。
4、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
合理的财务安排和纳税计划也可以达到延迟纳税的效果,比如,按照折旧政策、存货计价政策等规定来达到延迟纳税的财务安排。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九十八条等对企业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计提作了具体规定。折旧计提体现了税法的配比原则,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影响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对企业现金流量产生一定影响。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对初创企业而言,符合税法规定购置的高新技术设备和环保产品设备,可以选择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其他条件基本相似或利弊基本相抵的条件下,尽管总的折旧额基本相同,但选择加速折旧可以在投资初期缴纳最少的税收,而把税收推迟到以后期间,同样产生延迟纳税的效果。
5、延期申报与延期纳税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二十七条、《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的规定,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申请延期办理。同时《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包括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纳税人需要延期缴纳税款的,应当在缴纳税款期限届满前提出申请,并报送相关材料。纳税人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在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环节作出合理的延期安排,同时需注意相关程序以及后续的申报和缴纳事项的履行,避免潜在的税务风险。总结——合法合理适用延期纳税政策
延迟纳税是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节减税收,几乎适用于所有纳税人,适用范围较大;加之延迟纳税主要是利用财务原理,具有相对确定性,因而是较为行之有效的节税方法。华税律师建议纳税人在选择延迟纳税时,可以通过寻求专业税务机构的协助,尽可能做到以下两点:1)延迟纳税项目最多化;2)延长期最长化。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更多的项目、更长的时间延迟纳税。在其他条件包括一定时期纳税总额相同的情况下,延迟纳税的项目越多、时间越长,由延迟纳税增加的现金流量所产生的收益也将越多,因而相对节减的税收也越多。同时,应高度重视延迟纳税的合法合规性,在申请延迟纳税时,需及时提交相关的申请资料,并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继续履行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的手续。
第二篇:企业对外捐赠纳税筹划策略
企业对外捐赠纳税筹划策略
一、主要捐赠模式
1.企业现金捐赠和企业个人股东现金捐赠相结合的模式。企业现金捐赠和企业个人股东现金捐赠相结合是本次捐赠中比较典型的模式。如2008年5月13日上午,大连万达集团率先通过四川省慈善总会向受灾地区捐款500万元,之后大连万达集团各地子公司又向陕西、重庆等灾区捐款400万元。与此同时,大连万达集团员工个人捐款近600万元,人均捐款1060元。5月21日,在得知都江堰市中医院在此次地震中被严重毁损,人民群众看病难上加难的情况后,王健林董事长果断决定再捐资6000万元,以最快速度为都江堰市重建一座震不倒、水准高的新型中医院。同时他还宣布,大连万达集团将再捐3000万元,专门用于四川灾区其他项目的重建。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5月19日发布的《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关于个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有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55号)规定,个人捐赠金额允许在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不受比例限制。
从这几项税收条款可以看出,企业捐赠中会不会额外承担税收负担的上线是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而个人捐赠则不受限制。因此,选择该模式对于企业节约税收支出有很大帮助。
2.提供无偿劳务捐赠模式。如地震发生后的4天内,麦当劳有限公司(简称“麦当劳”)共向灾区提供了超过4万份巨无霸汉堡包。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有偿提供应税劳务、有偿转让无形资产或者有偿转让不动产所有权需要缴纳营业税。与之相对应,企业无偿提供的劳务则不需要缴纳营业税。麦当劳免费提供的食物不征收营业税。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企业的公益性捐赠为实物或者劳务,在企业所得税的处理上都应视同销售,只是其发生的成本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也就是说企业无偿提供劳务仍应按视同销售征收企业所得税。
很明显,企业提供无偿劳务,即劳务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无法取得捐赠凭证,则属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假定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售价为20元/只,成本是10元/只,向灾区无偿提供4万只巨无霸汉堡包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0万元。类似麦当劳无偿提供食物的捐赠方式,由于是面向个体消费者无偿捐赠,通常无法取得捐赠凭证,不能税前扣除,是纳税成本最高的捐赠方式之一,需要谨慎采用。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发生大的灾害,灾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产、商贸企业就需要马上承担起物资供应的任务,这时主要以无偿劳务捐赠为主,鼓励企业加大捐赠力度对于受灾地区的生活安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3.提供企业自产应缴增值税产品捐赠模式。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讲,捐赠自产应缴增值税产品是一种既能体现社会责任又能避免一次性支出现金过多的捐赠模式。如汶川地震发生后,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在第一时间作出通过江苏省红十字会向地震灾区捐赠价值为1000万元药品的决定,扬子江药业集团分布在四川、北京等地的子公司也捐出价值为500万元的药品,支持灾区抗震救灾。5月20日,扬子江药业集团又通过国家计生委向四川灾区捐赠价值为500万元的药品。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将自产、委托加工 1 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视同销售货物,需要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的捐赠为实物,还应缴纳所得税。扬子江药业集团向四川灾区捐赠价值为2000万元的药品,按照视同销售货物处理,需要缴纳增值税。对于非货币性资产捐赠,需要由接受捐赠的慈善机构委托专业机构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将公益性捐赠凭证开具给扬子江药业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则可以税法规定的限额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对企业而言,捐赠灾区急需的药品、食品、帐篷等救灾物资,在获得节税收益的同时可以减少现金支出、加速存货周转,这也是企业可选择的捐赠方式。
4.提供无偿使用设备模式。对于生产耐用资本品的企业而言,提供无偿使用设备是一种税负较轻的捐赠模式。所提供设备在灾情结束时还可以有残值收回,也不涉及劳务提供,不存在所得税问题,所提供设备往往也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至于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油费、过路过桥费、维修费等支出一般比较容易取得捐赠凭证并入捐赠总额,按会计利润的12%限额扣除。如果无法取得捐赠凭证则属于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不允许列支。这是一种税收负担较轻的捐赠模式
5.通过下设公益基金会进行捐赠的模式。最典型的是腾讯模式。腾讯公司是本次赈灾行动中反应最快、捐赠力度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汶川地震发生后,腾讯公司慈善基金会立即启动了紧急求援机制,协助救灾工作。腾讯公司联合中国红十字总会壹基金计划,启动第一个“5.12地震”网络募捐平台。5月15日至5月20日,腾讯网友在线捐赠突破2000万元,创下互联网公益性捐赠数额的最高纪录。5月20日,中国红十字总会开具了一份特殊的赈灾捐款证明——《腾讯网友地震捐款的确认函》(简称《确认函》),为了确保网友捐款使用的透明度及公信力,中国红十字总会在《确认函》中指出: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将对善款的使用进行审计,同时向公众详细介绍善款的募集和使用情况,接受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
腾讯公司成立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是国内首个互联网企业公益基金组织,该慈善基金会面向社会实施慈善救助和开展公益活动,属于国家民政部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不接受外界捐赠。该慈善基金会的启动资金就是网友在线捐赠的2000万元,依靠企业内部持续的利润投入运作,年末要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慈善基金会的工作总结报告和具体的财务审核报告、资金流向报告等。
按照税法的规定,腾讯公司投入到基金会的资金,在会计利润12%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由于企业会计利润的核算具有滞后性,为了确保公益性捐赠在税前扣除限额以内,腾讯公司以“内部借款”名义将捐赠资金划拨给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将不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结转到以后扣除。另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为免税收入。公益基金会属于非营利公益组织,其收入免税,而其相关支出允许据实列支,这种实质上为免税的单位,不受捐赠额度的限制。因此,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作为免税单位,搭建了一个公益性捐赠网络平台,通过公开、高效的捐赠运作模式,将企业公益性捐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是最节税的捐赠模式,值得提倡。
但是,这一方式只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并不合适。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公益基金会的设立和维持成本较高,其操作难度很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规定,公益基金会必须同时符合七个条件才能免税,其成立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并有规定的程序,而且受基金管理的限制,资金的用途、使用时间、票据的开具等,都会受到约束和限制。
6.集体决策的捐赠——上海家化模式。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数额的选择十分重要:捐赠数额过高,超出抵扣限额部分,必须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这无疑会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捐赠数额过低,企业会显得“小气”,可能遭遇非议。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家化”)将赈灾捐款额度的选择权交给了员工。2 5月12日地震灾害发生以后,上海家化决定通过综合民意调查确定捐款的额度。在综合了大部分员工的意见后,上海家化决定捐赠300万元。由于捐赠行为涉及股东权益,上海家化以发布公告的形式告知投资者,同时发起员工捐款。上海家化通过员工投票的方式决定捐赠的数额,体现了集体决策的智慧,而通过发布公告告知投资者,做到了信息公开,同时也宣传了企业的善举。
7.最具争议性的捐赠——万科模式。万科集团的捐赠行为最具争议性,被媒体称为“万科捐款门”。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决定向灾区捐款200万元。5月15日,王石在博客文章中写到:“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元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元是个合适的数额。”他在上述博客文章中还写到:“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5月15日以后,各种指责万科集团和王石的言论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万科集团感受到空前的压力。5月21日万科集团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批准公司在未来3到5年内支出1亿元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该董事会决议将提请股东大会审议。
公益性捐赠是自愿行为,不是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行为,捐赠数额的大小本无可厚非,王石的言论也是中肯的,不幸的是,多年来社会公众对房地产这个暴利行业积累的不满在王石发表上述言论后迅速爆发了。“万科捐款门”影响了万科集团的企业形象,甚至有的员工因此要求辞职。企业公益性捐赠引发企业信任危机,这是今人始料不及的,可见,企业应谨慎对待捐赠问题。面对非议,万科集团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参与灾区的恢复重建决定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捐赠,虽然万科集团声明不涉及商业开发,但物资由谁出、成本能否收回以及该怎样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都还不确定,有待后续进一步筹划。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相关法律规定,从捐赠模式看,现金捐赠模式税收负担最轻,当然,现金捐赠模式需要企业有充裕的现金流。现金捐赠模式中,最好以个人名义捐赠,其次是以公益基金会捐赠,最后是以企业名义直接捐赠。捐赠金额税前扣除还需要注意捐赠渠道和取得相应凭证。
二、企业现金捐赠的纳税筹划策略
为防止纳税人假借捐赠之名而虚列费用,转移利润,规避税负,税法对于捐赠金额及捐赠对象,均有限制规定。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1。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
公益性捐赠作了界定: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扣除。
企业若发生捐赠支出,出于税收上的考虑,应特别注意两点:
第一,认清捐赠对象和捐赠中介,即企业应通过税法规定的社会团体和机关实施捐赠。
第二,注意限额。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战略,决定公益性捐赠的额度,从节税角度考虑,一般不宜超过税前允许扣除的比例(利润总额的12%)。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需要超过,也可以“先认捐、后支出”,即将超支部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安排到下一,力争税前扣除3。
案例:永发公司为提高产品知名度及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2008年10月打算进行公益性捐赠人民币500万元。公司2008年实现应纳税所得额3 0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通过我国国家机关(革命老区政府),向教育事业捐赠;
方案二:分两次进行捐赠。即在2008年10月31日和2009年1月1日两次分别捐赠300万元和200万元;
方案三:直接向革命老区进行捐赠。三种方案的应纳税额计算如下:
方案一: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则通过税法规定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公益性捐赠,捐赠额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全部扣除,如果一次性捐赠,则准予扣除限额:360万元(3 000×12%)。还有140万元超过扣除限额不予扣除,公司2008年应缴所得税:(3 000+500-360)×25%=785(万元)。方案二:如果分两次进行捐赠即在2008年10月31日和2009年1月1日两次分别捐赠300万元和200万元,那么在公司2009年实现利润不低于2008年的前提下,不但第一次的捐赠额在2008可以全额扣除,第二次的捐赠额在2009年也可以全额扣除,既达到了捐赠目的,又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方案三:直接向受赠人捐赠,属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按税法规定,捐赠额不予扣除,则2008年应缴所得税:(3 000+500)×25%=875(万元)通过以上分析、比较,方案一节税90万元(360×25%=90),方案二节税125万元(500×25%=125),方案三没有起到节税效果。方案二是最好的。
第三篇:企业纳税评估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
2017企业纳税评估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
【课程背景】
2017年的财税领域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总局全面更新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在税局风控管税的形势下,41张表格的新申报表结构,让主管税务机关全面采集了企业的信息,汇算申报之后企业必将面临的是主管税务机关的全面纳税评估与自审,尤其是在省局即将实行通过软件管理自审与申报,自审的规模势必将更大。
在2017年税收工作的核心工作依然是保任务、保增长的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税收征管压力和税务稽查风险。在即将到来的纳税评估与自查中,2016纳税评估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评估你的企业?评估哪些内容?财务如何进行财税处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在面临税务处罚的时候,企业如何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本次课程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示,帮助企业防范未然,规避风险。
【培训收益】
本课程将重点讲解2016纳税评估与税务自查中常用的指标,各指标的经济涵意及可能影射出企业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日常账务处理过程中,如何规避账面上存在的可能引起涉税风险的问题。
我们郑重承诺:凡参加此次培训的企业,并根据课程所提供的要点进行汇算,如后期被列入税局纳税评估(自审)名单,我们将免费提供自审代报服务,解决您的后顾之忧!
【讲师简介】 某某 老师
航天信息特约讲师、浙江财税大讲堂高级讲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国际内审师。长期从事财务审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与税务咨询等涉税业务,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授课特点:讲课思路清晰,案例丰富,实用性强。【课程大纲】
一、2017年税务稽查新形势 1、2017年税务稽查工作的重点2、2017年税务风险密集领域
二、常用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企业对应的涉税风险
1、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功能
2、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方法
增值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
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3、2017年纳税自审主要审核指标及标准
三、企业经营中常见涉税风险与应对
1、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涉税风险与应对
2、企业资金管理中的涉税风险与应对
3、企业原始凭证管理中的涉部风险与应对
【培训对象】企业财税负责人、财税经理/主管、审计人员、企业财务、会计、税务人员
【上课时间】(周六)
【收费标准】(包含课程、资料费、餐费)【课程地点】(培训地址)
第四篇:房地产企业适用低税率的纳税策略
房地产企业适用低税率的纳税策略
我国房地产企业涉及到的主要税种有: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契税等。综合分析房地产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收及其政策规定,其计税依据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如房屋出租的营业税、房产税等都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以房地产销售价格计税或与此有关等。因此房地产企业的各项税收可以进行综合筹划,以形成连锁效应。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税收筹划方法有:规避纳税义务、缩小税基、适用低税率、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等。本文重点针对房地产企业如何通过适用低税率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
一、均衡申报各种房地产价格
同一家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房地产有不同的档次,其市场定位不同,销售价格也不同,也就是说,既有低价格的普通住宅,又有中档住宅、高档住宅、别墅和写字楼,不同地区的开发成本比例因为物价或其他原因可能不同,这就导致有的房屋开发出来销售后的增值率较高,而有的房屋增值率较低,各类房地产的增值额和增值率都有差别。房地产的增值额和增值率是计算销售不动产业务应纳土地增值税的主要依据,而土地增值税实行超率累进税率,增值率越大,适用税率越高。在累进税率制度下,纳税的原则是应尽量避免收入呈波峰与波谷的大幅变化,不均衡的状态会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较均衡的收入则能减轻税负。所以,为降低土地增值税税负,企业可以采取不单独核算的方法,将价格不同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合并申报,以适用较低的土地增值税率;或者对各个开发项目的开发成本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得各处开发业务的增值率大致相同,从而节省税款。
采取这种方法应注意,对于纳税人建造普通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对于企业开发的增值率不太高的普通住宅,应尽量控制在增值率20%范围内,以享受土地增值税的免税政策。
例如某房地产公司1999年同时开发四个项目。项目1为安居工程住房,可扣除项目为2,000万元,营业收入2,500万元;项目2为普通住宅,可扣除项目为2,500万元,营业收入3,900万元;项目3为别墅住宅,可扣除项目为3,000万元,营业收入为 8,000万元;项目4为写字楼,可扣除项目6,000万元,营业收入20,000万元。可扣除项目总和为 13,500万元,营业收入总和34,400万元。下面分别对这四个项目应纳的土地增值税进行计算。
项目1:增值额=2,500-2,000=500(万元),增值率=500÷2,000=25%,取第一档税率30%,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500×30%=150(万元)。
项目2:增值额=3,900-2,500=1,400(万元),增值率=1,400÷2,500=56%,取第二档税率40%和速算扣除系数5%,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1,400×40%-2,500×5%=560-125=435(万元)。项目3:增值额=8,000-3,000=5,000(万元),增值率=5,000÷3,000=167%,取第三档税率50%和速算扣除系数15%,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5,000×50%-3,000×15%=2,050(万元)。
项目4:增值额=14,000,增值率=14,000÷6,000=233%,取第四档税率60%和速算扣除系数 35%,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14,000×60%-6,000×35%=8,400-2,100=6,300(万元)。
应纳土地增值税总额为:150+435+2050+6300=8,935(万元)。
若对上述经济行为进行重新安排,将项目1的营业收入核算为2,350万元,可扣除项目仍为2,000万元;项目2、3、4合并核算,可扣除项目共11,500万元,营业收入共32,050万元。再对这些工程应纳土地增值税进行计算。
项目1:增值率(2,350-2,000)÷2,000=17.5%,免征土地增值税。
项目2、3、4:增值率(32,050-11,500)÷ 11,500=20,550÷11,500=178.7%,适用第三档税率50%和速算扣除系数15%,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20,550×50%-11,500×15%=10,275×1,725= 8,550(万元)。
应纳土地增值税总额为8,550万元,较之筹划前,企业税负得到了有效降低。
实践证明,平均费用分摊是抵消增值额、减轻税负的极好选择。只要生产经营者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从事开发业务,那么将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各项开发成本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就不会出现某处或某段时期增值率过高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减轻税负。
二、变中介为工程转包
房地产施工对于建设单位而言,由于涉及金额大,工程使用年限长,属于单位的重要投资项目,需要在合同签订前对施工单位作充分的了解,有时还需要相关单位作为中介或者担保。中介或者担保方是要
收取一定的费用或者佣金的,其收入属于提供服务业应税劳务收入,应按照5%的营业税率缴纳营业税。对于规模较大、施工要求复杂的房地产工程,需要由不同的专业施工单位进行分工合作,但为了便于管理,一般由一家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施工单位总承包,然后再由总承包单位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取得的承包收入属于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收入,应按照3%的营业税率缴纳营业税。其中,总承包单位以其获取的实际收入,即全部承包价款减去付给分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按 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促成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签约的中介方同总承包单位在缴纳营业税方面,适用的营业税税目和税率不一样,营业税税负也不一样。获取中介收入的营业税税负重于获取承包收入的总承包单位税负。
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可以转换呢?应该说,总承包单位以其资历和实力获取工程承包资格,再部分转包给其他施工单位,具有中介的性质。如果中介方也具有施工能力和施工资格,就应该尽力避免获取中介收入,或者将中介收入转化为承包收入。这就为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例如,某建设单位要上马一项建筑工程,需找一施工单位承建。在某工程承包公司的组织安排下,施工单位A最后中标,于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A签订了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210万元。另外,施工单位A还支付给该工程承包公司10万元的中介服务费用。此时,该工程承包公司应按服务业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应纳营业税额为:100,000×5%=5,000(元)。
若该工程承包公司进行筹划,让建设单位直接和自己签订合同,合同金额为210万元。然后,该工程承包公司再把此工程转包给施工单位A,转包价款 200万元。这样,该工程承包公司就适用建筑业税率缴纳营业税。其应纳营业税额为:(210-200)×10,000×3%=3,000(元)
于是,通过筹划,这家工程承包公司可少缴 2,000元的营业税税款。
三、将销售房产业务转换为代建房业务
现行税法对不同的建房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界定,其中包括对代建房方式的界定。代建房方式是指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客户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发完成后向客户收取代建房报酬的行为。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收入,但由于房地产权属自始至终是属于客户的,没有发生转移,其收入也属于劳务性质的收入,故不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只需按照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按“服务业”税目依5%的营业税率计征营业税。而根据现行税法规定,销售不动产业务应按照不动产的全额依5%的营业税率计征营业税,而且还要缴纳土地增值税。相比之下,手续费收入较不动产销售价格要低得多,也就是说,代建房业务的营业税负担低于销售不动产业务;同时,代建房业务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因此代建房业务的税收负担比销售不动产业务的税收负担要低很多。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销售房产业务转换为代建房业务乃是避税筹划的明智之举。
关于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房的营业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在1994年就专门发文明确,房屋开发公司承办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统建房,如委托建房单位能提供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有关部门的建设项目批准书以及基建计划,且房屋开发公司(即受托方)不垫付资金,同时受托方与委托方实行全额结算(原票转交),受托方只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即符合“其他代理服务”条件的,对房屋开发公司所取得的手续费收入按“服务业”税目计征营业税。否则,应全额按“销售不动产”计征营业税。也就是说,代建房业务是由用房单位提供土地和资金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替其建房。
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减轻税负将销售房产业务转换为代建房业务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用房单位能提供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有关部门的建设项目批准书以及基建计划。即用房单位是建房的主体单位,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不是零散的购房产。
2.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垫付资金。房地产开发企业接受用房单位委托代建房,由委托方预付款项或者由建筑公司垫付资金,工程竣工后统一结算。为维护委托方的经济利益,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主动替委托方联系贷款或者其他筹集资金的渠道,并给予一定的利率补贴,以促成委托方预付款项。
3.受托方与委托方实行全额结算(原票转交),受托方只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
4.受托方与委托方要签定代建合同。
以上所有条件都必须要用房单位愿意配合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为了使该项筹划更加顺利,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降低代建房劳务性质收入的数额,以取得客户的配合。由于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通过该项筹划节省不少税款,让利于客户也是可能的。如果用房单位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房产结算价格加上手续费不超过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房地产的销售价格,用房单位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例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建一幢写字楼出售给买房单位。经事先进行成本预核算,销售价格应为 8,000万元,各种可扣除项目金额为5,000万元。则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应纳税为:
1.应纳营业税及附加:
该公司要根据写字楼销售价格8,000万元按销售不动产的5%税率缴纳营业税,按7%和3%的税率和费率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应纳营业税=8,000×5%=400(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400×7%=28(万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400×3%=12(万元)。
2.应纳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额=8,000-5,000=3,000(万元);
增值率=3,000÷5,000=60%;
适用40%的土地增值税率和5%的速算扣除系数;
应纳土地增值税=3,000×40%-5,000×5%=1,200-250=950(万元)。
为降低纳税成本,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其自有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买房单位,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 1,400万元。同时,房地产开发公司还与买房单位签订了综合大楼代建合同。建房过程由买房单位预付建设款项(房地产开发公司联系的贷款并且承担担保责任)。按照合同约定,工程结算价6,000万元,房地产开发公司另收代建手续费600万元。改变经营方式后,买房单位购置写字楼的成本由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1,400万元)、工程结算价(6,000万元)及手续费(600万元)三部分构成,购置成本仍为8,000万元,与改变前的成本一致。
筹划后,房地产开发公司仅需要根据手续费收入按代理业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不必缴纳土地增值税。
应纳营业税=600×5%=30(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30×7%=2.1(万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30×3%=0.9(万元)。与筹划前相比,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税收负担大为减轻。
文章来源:《中国房地产》
第五篇:企业纳税情况自查报告
企业纳税情况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能有效针对企业自身的存在的问题,并自我反省和改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企业纳税情况自查报告,一起来看一下吧。
企业纳税情况自查报告篇一
根据*地税直查(20XX)20**号文件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视*省地税局直属分局对企业所得税的此次稽查,成立专门的自查工作小组,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学习,采取了自查与聘请税务师事务所税务专业人员协助相结合的方式,于20**年7月14日17日针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自查,目前,自查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本次自查的时间范围和涉及的税种范围
本公司本次自查主要为20XX至20XX的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
二、自查工作的原则
1、高度重视,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税收相关法规,对本公司XX至XX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税种进行彻底的清查,力求做到不疏忽、不遗漏。
2、把握契机,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提前化解税务风险。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自查,彻底清理违法及不规范涉税事项,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我公司税务基础管理工作,并改善我局税务管理工作的盲点弱点,提高我公司的税务工作管理水平。
三、自查结果
经过为期一周的自查工作,我公司20**年—20**年税务工作基本遵守国家相关税收及会计法律法规,依法申报缴纳各项税费。但工作当中难免存在疏漏,问题主要反映在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属费用、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等。通过此次自查,我公司20**年—20**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4,096、18元;其中:20**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4,580、76元;20**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8,515、42元。具体情况如下:
1、20XX
我公司所得税自查问题主要反映在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属费用上面,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881、10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4,580、76元,具体调增事项明细如下:
(1)未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摊所属费用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我公司20**年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摊所属费用14,881、10元,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84号文)第四条的规定,我公司应将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摊所属费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881、10元。
2、20XX
我公司所得税自查问题主要反映在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面,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合计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4,061、67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8,515、42元,具体调增事项明细如下:
(1)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我公司20**年11月购入财务软件14,300、00元直接计入了当期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84号文)的规定,应将该无形资产分期摊销,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061、67元。
(2)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我公司无需支付的XX年应付莱思软件公司20,000、00元,软件公司现己合并,并且该公司一直未催收该笔款项,根据*地税直函【20**】89号文中“对于农电提成余额、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000、00元。
企业纳税情况自查报告篇二
一、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jú长单晨光为组长的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地税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规划、重大事项、重要文件的审核与决策,全面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省地税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办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同时,局内各单位均安排了专兼职人员担任政府信息公开联络员,负责信息采集、信息发布、综合协调等工作。各市、州地税局也相应成立了由jú长任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对各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统一指导,在系统内形成了责任明确、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我局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切实维护纳税人利益及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的环节入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了《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四川省地方税务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程》、《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制度汇编》印发局内各单位。在各市、州局及扩权试点县、市局办公室业务培训中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二、拓宽发布渠道,提升信息质量
大力加强内外信息建设。内外站是地税系统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全系统统一使用内信息编报平台并由专人负责编审,实现了省局处室、市、州局及扩权试点县、市局及时采编报送和信息登载,确保了信息工作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完成了外改版,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及时、全面地公开与纳税人及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截至20**年7月31日,外共公开各类信息870条。
积极主动报送专报信息。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关注的重点工作,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地税系统工作动态。根据新形势对信息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信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进信息服务方式,加大信息约稿力度,从会议、文件、新闻、领导讲话和批示中主动寻找、挖掘信息线索。高度重视信息编辑细节问题,做到信息编辑精细化,除严格把好信息编辑质量关,还对格式、标点、印刷精益求精,努力提升信息工作整体质量。截至20**年7月31日,共上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专报130余篇。其中,国办采用信息1条,省政府采用专报累计达到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