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10:0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

第一篇: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

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新修订的《环保法》自(C)起施行。

A、2014年6月1日

B、2014年12月31日

C、2015年1月1日

2、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A)。

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3、新环保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A),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A.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防治污染 C.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A),不得开工建设。A.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B.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C.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5、甲企业因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当地环保局依法对甲企业进行处罚,应按照原处罚数额按(A)连续处罚。A、日

B、月

C、周

6、公民张某认为,保护环境的义务主体是政府、企业,公民只是在道德层面应当关注环保,起监督作用。李某认为张

某的认识有偏差,其认为公民在法律上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A)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低碳、节俭 B、自给自足C、奢华、浪费

7、各级人民政府应当(A)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A.统筹 B.协调 C.规划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C)。

A.应当公示 B.应当向媒体公开 C.应当向公众公开

9、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C),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A.法律法规规定超标排放污染物 B.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排放污染物 C.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

10、新修订的《环保法》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A)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A、建设单位

B、审批单位

C、监督单位

11、公民甲某2012年12月20日因企业排污受到损害,准备于2015年12月21日向当地法院起诉要求企业赔偿,向律师咨询法院会否受理。律师告知甲某,按法律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C)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A、一

B、二

C、三

12、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A)。A.按期达标 B.努力达标 C.改善环境质量

13、W市某医药化工企业管理人员C某将生产的高浓度工业废液卖给无经营许可证的Y某,Y某将工业废液高浓度废液向L市河水体倾倒,对河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按照相关环境保护法律规定,C某因按照污染环境罪的(B)论处。A、无罪 B、共同犯罪 C、单独犯罪

1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A)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A.环境状况 B.污染状况 C.环境质量状况

15、甲认为对企业的罚款有上限要求,已认为对企业的罚款没有上限要求。按照新环保法要求,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C)。

A、最高500万元

B、最高1000万 C、上不封顶

16、(C)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A.省级、市级 B.市级、县级 C.县级、乡级

17、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A)。

A、全文公开

B、部分公开

C、选择公开

18、某企业因非法排放危险废物被法院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罪”。按照法律规定,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B)吨以上的,应该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A、一

B、三

C、五

19、W市某医药化工企业管理人员C某将生产的高浓度工业废液卖给无经营许可证的Y某,Y某将工业废液高浓度废液向L市河水体倾倒,对河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按照相关环境保护法律规定,C某因按照污染环境罪的(B)论处。A、无罪 B、共同犯罪 C、单独犯罪

20、甲企业因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某省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B)倍以上的,应该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A、一

B、三

C、五

21、某企业因非法排污导致某乡镇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被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按照法律规定,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A)小时以上的,应该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A、十二

B、二十四

C、四十八

22、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C)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A.自动检测设备生产厂家 B.环保部门 C.重点排污单位

23、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B)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A.综合治理  B.统筹协调  C.统一排放标准

24、Y市某化工企业因其落后工艺、设备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按照新大气法,应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C)。

A 清洁生产制度 B 限期治理制度 C淘汰制度

25、关于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须报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B.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为依据 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6、A市某工业涂装企业认为对于台账保存期限法律没有相关要求,并对相关部门的要求表示不理解。依据法律规定,工业涂装企业应当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并建立台账,记录生产原料、辅料的使用量、废弃量、去向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C)年。A 五 B 四 C、三

2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A)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A.三  B.五  C.二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B)。

A、2003年6月28日 B、2003年10月1日 C、2010年6月28日

29、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的方针是(D)。A、实行预防为主、严格管理、安全第一; B、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

C、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

30、(A)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A、放射性污染 B、核设施 C、放射性废物

31、(C)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2、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C)的罚款。

A、一倍以上两倍以下 B、两倍以上

C、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33、某电镀厂因为环境污染严重被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限期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A)。

A、一年 B、半年 C、三个月

3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A)向水体排放油类废液。

A.禁止 B.严格限制

C.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

35、企业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B)

A、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并将各种车间废水直接排进水体。

B、水污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采取有关应急措施的。

C、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

36、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A、停业整顿 B、吊销排污许可证 C、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37、同一水域兼具多类功能类别的,依(A)功能类别划分。

A、最高 B、最低 C、主要

38、对于超标排污费的法律性质,应当解释为一种(C)A、民事合法行为 B、民事合同 C、行政处罚措施

3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的规定,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农药的,由(C)责令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

40、某印染厂进行环保设施改造,需要拆除原有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于是该厂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了申报,并写明了理由。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该县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自收到申报之日起(C)

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并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A、7天内 B、15天内 C、1个月内

41、(A)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42、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A)制定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A、不同的功能区 B、不同的生态区 C、不同的环境区

43、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城市范围内组织集会等活动可能产生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C)的规定。

A.卫生部门

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公安部门

44、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A),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45、美饰石材加工店在某市从事大理石装饰业务。在从

事生产活动是,偶尔切割石材会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它必须事先向当地(C)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

A、环保部门 B、城管部门 C、公安机关

46、某大型超市筹备10周年庆典,筹备举办一个广场庆贺及促销活动。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该超市不得在促销活动中使用(C)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A、霓虹灯 B、彩旗 C、高音广播喇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对民用航空器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不正确的是(B)。

A、民航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B、除起飞、降落或者依法规定的情形外,民用航空器可以飞越城市市区上空

C、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航空器起飞、降落的净空周围划定限制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区域

48、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放(B)的,必须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

A、持续性强烈噪声 B、偶发性强烈噪声 C、原发性强烈噪声

49、五一疗养区位于山南市的城郊。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这一类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其环境噪声标准按(B)执行。

A、0类标准 B、严于0类标准5分贝 C、1类标准

50、社会生活噪声,是指(C)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A、自然原因 B、意外事件 C、人为活动

51、国务院(A)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C.质量监督检疫部门

5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列人的危险废物有(C)。

A.含铜废物 B.含铅废物 C.废动物油

53、某纸品厂是一家从事产品包装盒的生产企业。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制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B)的规定。

A、环境保护 B、清洁生产 C、可重复利用

54、位于甲省的某化工厂欲将其所产生的固体废物转移到乙省某地予以贮存、处置,转移途中要经过丙省。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该化工厂应当向(A)的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A、甲省 B、乙省 C、甲省和乙省

55、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制造,应当遵守国家有关(B)的规定。

A.环境保护 B.清洁生产 C.可重复利用

56、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B)制度。A、回收处理 B、申报登记 C.分类管理 D、综合治理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庋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称"固体废物处置”,不包括(A)。

A、将固体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者场所中 B、将固体废物焚烧以改变特性

C、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

【参考答案】BD

57、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铀矿开发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报(D)审查批准。

A、国务院

B、国务院核设施主管部门

C、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58、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所选址规划应上报(A)批准后实施。

A.国务院

B.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

C.国务院核设施主管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59、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需要终止的,应当事先对(C)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并对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作出妥善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A、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设施 B、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设施

C、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 60、个体司机张某从甲厂处购买一辆汽车(双方未办理过户手续),为乙厂装运废硫酸。在经过丙地时,车辆翻倾,致使少量废硫酸外泄。乙厂押运员李某雇请丙地运输公司的吊车,起吊翻倒的车辆和硫酸罐,由于未采取防护措施,吊环断脱,致使大量废硫酸泻出,通过排水沟流入附近渔场,致使该渔场损失20余万元。经查明,张某、李某、吊车司机王某均未经过必须的特种培训和考核。污染事故发生后,渔场提起诉讼,要求张某、甲厂、乙厂、丙地运输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该案的民事赔偿责任应由(A)。

A、张某、甲厂、乙厂、丙地运输公司共同承担 B、张某、乙厂、丙地运输公司共同承担,甲厂不承担 C、甲厂、乙厂、丙地运输公司共同承担,张某不承担 D、张某、甲厂、乙厂共同承担,丙地运输公司不承担

二、多选题

1、国家采取有利于(ACD)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A.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 B.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C.保护和改善环境 D.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某企业负责人王某向环保部门咨询,当企业发生下列哪些行为时,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要被处以拘留。(ABCD)A.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B.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C.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

据,或者不正 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D.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3、(ACD)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A.自治区人民政府 B.设区市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 D.直辖市人民政府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CD)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A.生态保护 B.污染防治 C.环境保护目标 D.环境状况

5.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哪些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C)A.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B.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且无违法记录

C.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

记录

D.依法在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6.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AB)负责。A.真实性 B.准确性 C.权威性 D.可靠性

7.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ABCD)措施。

A.统一规划 B.统一标准 C.统一监测 D.统一防治

8、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ABCD)的原则。

A.规划先行  B.调整能源结构 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 D.源头治理

9、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CD)。

A.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 

B.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  C.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

D.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10、A市某政府部门对某施工工地进行环保检查时提出,依据新大气法,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并采取覆盖(ABCD)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

A.分段作业 B.择时施工 C.洒水抑尘 D冲洗地面和车辆

11、某县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经验收,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对此应怎样处理?(B、D)

A、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拆除或关闭

B、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C、处十万元的罚款

D、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工商户采取規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下列排放方式中属于规避监管的行为包括(ABCD)。

A、私设暗管排放废水 B、将废水进行稀释后排放

C、将废水用槽车转移出,并随意倾倒

D、擅自改变污水处理方式且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废水

13、下列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的行为

有(A、B、C、D)

A、设置排污口

B、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C、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D、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

14、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A、B、C)

A、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B、未按照规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

C、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

D、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口的。

E、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1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关于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的规定,下列说法符合该规定的有(AB)。

A、危险废物禁止与非危险废物进行混合收集、贮存 B、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

C、性质相容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可以与非危险废物混合贮存运输

D、性质不相容且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可以混合收集、贮存、运输

16、红星家具厂是一家小型家具生产企业。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它应当遵守的法律规定正确的是(A、D)。

A、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B、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C、在城市市区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D、不论在城市范围,还是在农村地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都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E、只有在城市范围内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才

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17、某住宅开发建设项目拟布置在城市主干道一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该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A、D)。

A、按国家规定将住宅与城市主干道间隔一定距离 B、给住宅居民一定的经济补偿

C、将面向城市主干道的房屋不作为住宅使用 D、采取减轻、避免城市主干道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

18、在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A、B、C、D、E)区域内,禁止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A、自然保护区 B、风景名胜区 C、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D、基本农田保护区 E、其他需要特别保护

19、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与(A、B、C)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有关规定。

A、车站 B、河流

C、基本农田 D、运输工具加油站

20、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固体废物的(A、B、D)等信息。

A.种类 B.产生量 C.贮存 D.状况

三、判断题:

1、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

2、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4、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5、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6、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8、N市某建筑公司认为按照新大气法规定,建设单位可以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在施工承包合同

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

9、甲某告诉其朋友已某,新大气法明确要求,燃油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且需停车三分钟以上的情况下必须熄灭发动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10、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11、长江下游某县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制定了县级标准,并要求全县执行。这种做法是法律允许的。(×)

12、某制药公司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对此,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两倍以上的罚款。(×)

1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14、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15、拒报或者谎报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罚款。(×)

16、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

17、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

18、某市欲成立一家固体废物处理中心,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该中心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19、某化工厂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这种做法是法律所禁止的。(√)

20、在江西省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可以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第二篇: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本部分在介绍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从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与建设两方面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最后引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一)环境与生态系统 1.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目前我国关于环境的权威定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给出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2、生态系统一般不太容易区分生态系统和环境,为对这两个概念有较明确的认识,首先应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最初的定义是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列在《植物概念术语的使用问题》一文中给出的,“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正是这种系统构成了地球表面上各种大小和类型的基本单元,这就是生态系统”。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学术界对生态系统形成了如下定义: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通过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生态系统由生命支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基本成分组成。

可以从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区别这个角度来理解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强调系统特性;环境科学则以人类为中心,把人类生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而和社会科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二)环境污染和污染源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物质因素引起的污染和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污染。现在人们主要关注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统称为污染源。污染源可以有多种划分方式:按其存在形式分,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分,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按排放时间分,可分为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分,可分为点源、面源和线源。

1、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组成与大气结构

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微粒组成。在结构上将大气圈分为五个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其中对流层最接近地面,平均厚度约为12公里。

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发展,大量使用煤等化石能源和自然资源,从而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如向空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粉尘等有害物质,形成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大气污染主要在这一层发生。根据大气组成很容易判断大气外来污染物,即如果大气组成成分的含量超过标准含量,或出现了大气组成没有的物质,就可判断出大气中存在外来污染物。(2)大气污染源与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质的发生源,主要有燃料燃烧、工农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

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颗粒污染物有尘粒、粉尘、烟尘、雾尘、煤尘等。气态污染物有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卤素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危害最大的是光化学烟雾。(3)空气质量标准分类和主要大气污染指标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执行三级标准。

空气质量的好坏,主要是考核下列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含量: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铅Pb、苯并[α]芘(B[α]P)、氟化物F。

总悬浮颗粒物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氮氧化物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铅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苯并[α]芘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α]芘。

2、水体与水体污染

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和地下水等水的集聚体。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1)水污染指标

水体污染指标包括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需氧量、总有机碳、悬浮物、有毒物质、大肠菌群数、PH值等。

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

化学需氧量(COD)表示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将有机物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耗氧量。

总需氧量(TOD)表示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的需氧量。总有机碳表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悬浮物表示过滤后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的物质。

有毒物质是指达到一定浓度后,对人体健康、水生生物的生长造成危害的物质。

大肠菌群数是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的数目,是常用的细菌学指标。

PH值是反映水的酸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2)水污染源

环境科学中一般将水体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农村污水和灌溉水、船舶废水等。不同的污水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质,例如属于工业污染源的有色冶金工业排出的废水中,含有汞、砷、锡、铬等元素,是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多为洗涤水,主要由无毒有机物、洗涤剂、微生物等组成。农村污水和灌溉水则是水体污染的主要面源,农药和化肥带入水体中造成农药污染和富营养化。(3)水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主要有病原体污染物、需氧物质污染物、有毒化学物质、酸性、碱性物质和盐类、放射性物质、热污染等。(4)水域功能分类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5)污水的一、二、三级处理

按污水的处理程度划分,污水处理通常分为三级。一级处理,又称预处理,采用物理方法除去水体中的悬浮物,使废水初步净化,为二级处理创造条件。二级处理,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除去水体中的胶质杂质。二级处理一般能除去90%左右的可降解有机物(如BOD物质)和90%-95%的固体悬浮物,但一些重金属毒物和生物难以降解的高碳化合物无法清除。三级处理,又称高级处理和深度处理,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使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及用水要求。三级处理是工业用水采用封闭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一级处理水达不到排放标准,必须进行再处理;二级处理水可以达标排放;三级处理水可直接排放地表水系或回用。(6)水体富营养化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含氮、磷等需氧物质的污水排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衍,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被称为水体富营养化。例如,滇池发生的大面积水藻暴长就是富营养化。

3、固体废弃物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1)固体废弃物分类

我国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和城市垃圾三类。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三化”

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政策可归纳为“三化”,即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无害化指固体废弃物经处理后能够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环境;减量化指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数量和减小固体废弃物的容积;资源化是指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4、其他环境污染问题(1)噪声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一般认为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声音,超过40分贝就是有害的噪声。

噪声主要有两种,一是空气动力噪声,另一种是机械噪声。在环境中,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社会噪声三类。交通噪声由交通工具运行时发出,城市环境噪声有70%来自汽车噪声。工业噪声主要是生产及工作过程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而产生的声音。社会噪声则是指街道和建筑物内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声音。(2)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污染指由大功率电磁辐射能量造成的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电磁污染源包括天然和人工两种,前者如自然界的雷电、台风、宇宙射线等;后者如无线电、电视等通讯设备。(3)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能自发地放射出穿透性很强的射线的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放射性污染物通过射线危害人体和其他生物体,造成危害的射线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放射性污染源分为天然辐照源和人工辐照源,前者如地球上的天然放射源,后者如核工业排放物。(4)热污染

热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对热环境造成的危害,包括向环境排放废热、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等。(5)光污染

光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可见光污染、红外光污染和紫外光污染等。

(三)生态恢复与建设

1、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终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环境功能,包括生产生物资源、蓄水保水缓解旱涝、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改善小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和水、保护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等。例如,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每吸收44克二氧化碳可以释放32克氧气;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氟、氮氧化物等多种有毒气体。

3、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指物种改变、环境因素改变、信息系统改变等而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包括森林面积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生态恢复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对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改善生态平衡的破坏,使生态系统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

5、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及生态工程建设。

(四)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环境保护指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与建设等内容,广义的环境保护则在狭义环境保护基础上涵盖了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人口等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内容。GB/T24000-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家标准等同采用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我国于1996年发布)给环境保护下的定义是“采取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综合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由于人类活动引起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以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扩大自然资源的再生产”。

环境保护的内容世界各国不尽相同,但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

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环境保护的范围。

(五)可持续发展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很多,被普遍接受的是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类社会要发展和发展有限度。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包括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在我国,党和政府对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目标并列提出。2003年初,国务院发布了《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纲要》。

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保护的重要事件

环境问题是一个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本部分介绍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并以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三座里程碑为主线,介绍了国际环境保护的重要事件。

(一)全球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最近几十年表现得尤为突出,环境问题从地区性问题发展为全球性问题,出现了一些列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气候变化

目前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而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气候变暖是由于温室效应造成的,即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大量排入大气层并形成一道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完全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使得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远远大于地球向外散发的能量,从而引起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已发现的有二氧化碳、甲烷、氟里昂等近30种。

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变化、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增加、人体健康受损等。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国际社会进行了积极的努力,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末使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世界头号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于2001年3月宣布退出它于1998年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其态度直至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时仍未有改变,给议定书的生效造成了很大困难。

中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朱镕基总理2002年8月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讲话时宣布,中国已核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这显示了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姿态。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存在于大气平流层中,可以直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对地面起着很好的防护作用。1985年,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空洞,此后,不断证实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很严重。臭氧层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破坏,例如,臭氧减少1%,皮肤癌的发病率将提高2-4%,白内障患者将增加0.3-0.6%。科学研究表明,臭氧层破坏的元凶是氟里昂等消耗臭氧层物质,因此,氟里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是保护臭氧层的关键。198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8种破坏臭氧层物质提出了削减使用的时间要求,该议定书得到了163个国家的批准,并先后于1990、1992、1995年对议定书进行了三次修订,扩大了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范围,并提前了停止使用的时间。我国于1992年加入该协定书。

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主要是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变化。人类的各种活动影响了很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和正常生长,使得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相关研究证实,1850到1950年期间,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灭绝速度是平均每年一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保护生物物种的条约体系,如,以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管理为对象的华盛顿公约、以湿地保护为对象的拉姆萨尔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我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

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4、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湿润、半湿润地区,因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进而引起农业减产、并进一步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认为全球荒漠化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四分之一,非洲地区尤为严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荒漠化防治列为国际社会采取行动的优先领域;1994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我国1996年加入该公约。

6月17日为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

5、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目前严重缺水的国家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1990年,生活在缺水国家的人口为1.32亿,预测到2005年,生活在缺水国家中的人口将增加到10.6亿(这还是按低人口增长预测的结果)。按陆地水域和海洋水域划分,水资源污染分为淡水污染和海洋污染。淡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含农业污染物的地面径流,淡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空气污染、船舶、垃圾等。

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6、酸雨

随着经济的发展,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不断增加,大气中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与雨、雪、水雾等作用形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并从大气转移到地面,即为酸雨。目前,世界酸雨分布趋于扩大。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亚洲为世界主要酸雨区。酸雨对土壤、建筑材料等都具有腐蚀作用。酸雨污染可发生长距离传输,因此酸雨是典型的跨国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采取对策。1979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1983年32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21个国家签署了赫尔辛基议定书,该议定书于1987年生效。

(二)国际环境保护重要事件及文件

1、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与《人类环境宣言》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次在联合国会议上讨论环境问题,也是第一次就环境问题召开世界性会议。会议规模宏大,共有113个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的1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世界各国由此走上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此次会议被认为是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我国派出了由周恩来总理率团的代表团参加本次会议。

2、世界环境日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建议将这次会议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联合国第27届大会通过了该项建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根据世界环境保护的形势提出一个明确的主题,引导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200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2001为“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2年为“让地球充满生机”、2003年为“水——二十亿人生命所系”。

3、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与《21世纪议程》

虽然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唤醒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但人类的行动仍然迟缓于环境的恶化。鉴于此,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会议后的20年,即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此次会议是讨论环境与发展为题的最高级别的一次大会。会议通过了两份纲领性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前者在重申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的同时提出了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等27项原则;后者则是一个广泛的行动计划。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使人类社会认识到环境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环境问题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各国广为接受,实现了人类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历史性飞跃。此次会议被认为是环境保护的第二个里程碑。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成为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照方案。《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是:人类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面对着国家之间和各国内部长期存在的悬殊现象、不断加剧的贫困、饥饿、疾病和文盲问题以及人类福利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的持续恶化。然而,把环境和发展问题综合处理并提高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将会使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保护和管理,并带来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的未来。《21 世纪议程》分为序言、社会和经济方面、促进发展的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主要团体的作用、实施手段五部分,共40章。

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地球峰会

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十年间,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持续发展逐渐由理念认识转向行动落实,为给各国领导人提供一个做出具体承诺的机会,采取行动执行《21世纪议程》,联合国于2002年8月26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展开了可持续发展地球峰会。包括10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92个国家的1.7万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对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执行计划》和《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地球峰会再次深化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此次会议被认为是环境保护的第三个里程碑。朱镕基总理率代表团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发表讲话。我署也派员加入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

5、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国际标准)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满足商业界和企业界希望制定测量环境行为和加强环境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始制定相关的标准,于1996年开始发布。这套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包括以下领域:

ISO14001——ISO14009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10——ISO14019 环境审核标准 ISO14020——ISO14029 环境标志标准 ISO14030——ISO14039 环境绩效评价 ISO14040——ISO14049 生命周期评估 ISO14050——ISO14059 专业术语和定义 ISO14060——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ISO14061——ISO14100备用

ISO14000环境标准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环境审计的标准,例如,欧洲国家普遍使用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审核员资格要求、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等。

三、我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工作

我国的环境问题有自身的特点,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密切相关。本部分包括四项内容: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方面介绍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情况;从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等方面介绍我国生态恢复与建设的基本情况;从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环境管理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等方面介绍我国的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律;从摸清家底的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与建设领域的重点工程。

(一)环境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防治(1)我国大气污染状况

我国是燃煤大国,空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数据,2001年,64.1%的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颗粒物浓度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北等省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19.4%,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贵州、重庆及甘肃、陕西、四川、湖南、广西、内蒙古的部分地区。2003年6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2年监测的343个市(县)中,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人口比例仅占统计城市人口总数的26.3%;我国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2)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工作

空气污染防治最主要的是控制污染源。根据我国大气污染的特点,我国目前的重点工作有: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工作、“两控区”(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污染治理工作、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等。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工作。国务院批准113个城市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

此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公布全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每天发布47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包括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内容。

——“两控区”污染治理工作。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国家“两控区”“十五”计划防治计划》,划定两控区范围,并组织各地将“两控区”计划与本地“十五”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结合。

酸雨控制区的划分基本条件为:现状监测降水pH≤4.5;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的区域。国家级贫困县暂不划入酸雨控制区。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基本条件为:近年来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二氧化硫排放量较大;以城市为基本控制单元。国家级贫困县暂不划入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都严重的南方城市,不划入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入酸雨控制区。

根据上述“两控区”划分基本条件,划定“两控区”的总面积约为10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1.4%,其中酸雨控制区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8.4%,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面积约为2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

2、水污染防治

(1)我国的水污染状况

我国水污染问题主要有河流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等。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数据,2001我国七大水系监测的752个断面中,I至III类水质占29.5%,IV水质占17.7%,V类和劣V类水质占52.8%;七大水系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是: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江。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2001年太湖和滇池外海属中度富营养状态,巢湖属轻度富营养化状态。2003年6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2我国七大水系监测的断面中,I至III类水质占29%,IV水质占18.9%,V类和劣V类水质占52%;七大水系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是: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和长江。(2)海洋环境污染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态,主要问题是近岸海域局部污染比较严重。2001年,近岸海域主要受到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的污染,四大海区污染由重到轻依次为东海、渤海、黄海、南海。(3)我国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工作

水体污染防治分两方面,一是控制污水的排放,如通过改革和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质,重复利用废水,使废水排放量减少到最低。二是在废水排入水体之前进行处理,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2001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5.6%。我国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是“三河三湖一海”水污染治理(三河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即太湖、滇池、巢湖,一海即渤海)。

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1)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状况

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滞后,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数据,全国生活垃圾处理率约为55%,完全符合环保标准的设施很少;危险废弃物的管理存在一定隐患。(2)我国固体废弃物防治的主要工作

我国固体废弃物防治方面的主要工作有三峡库区垃圾处理、控制白色污染、加强危险废弃物管理等。

(二)生态恢复与建设

1、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森林资源贫乏,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0年代末期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世界平均水平为27%;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为0.11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林和人工林比重大,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森林灾害频繁等。

主要对策有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等林业六大工程,实行森林采伐限额政策,试点森林生态效益补助政策等。

2、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草地生产能力低,草原退化严重。我国草地中低产草地占61.6%,中产草地占20.9%;平均每公顷草地生产能力约为7个畜产品单位,仅为澳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0。

主要对策有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强对挖药材、采发菜、开矿等活动的管理。

3、我国的水域生态系统

我国水域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4。不少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形成沉降漏斗,造成地面沉降。全国600多座城市有400多座水源不足,100多座严重缺水。二是河道淤塞,河流断流。据统计,建国以来,我国河流由于淤塞,可航运河道缩短了一半。三是湿地破坏,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4、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我国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由于原始森林减少、草原退化等原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高等植物中有4000—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2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551个,其中国家级171个、省级526个、市级269个、县级58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98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12.9%。

(三)我国的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制建设

1、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1)《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为了履行承诺,做好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提出的我国环境与发展领域应采取的十条对策,即《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该报告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十大对策分别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治理城市“四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参照环发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2)《中国21世纪议程》

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按照《21世纪议程》的要求,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通过。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包括20章,78个方案领域,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第二部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容,第三部分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第四部分是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些部门制定了部门级的《21世纪议程》,如国家环保局1994年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林业部1995年制定了《中国林业21世纪议程》,国家海洋局1996年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3)《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2002年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地球峰会后,我国政府积极应对。2003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确定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等六个重点领域。并且提出了“运用行政手段,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以及规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监督,狠抓落实”,“提高政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水平”等行政方面的保障措施。(4)《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国务院2001年12月批复同意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编制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该计划是“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分为五部分:环保“九五”计划完成情况和当前环境形势;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重点工程与投资。

环境保护目标是:环境污染有所减轻,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城乡环境质量特别是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体系。

“十五”期间的三大任务是:

(1)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狠抓重点地区的环境治理,务求重点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遏制生态恶化趋势。认真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继续抓好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对重点资源开发区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加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国务院2000年12月印发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纲要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即(1)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3)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进行资源开发活动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4)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纲要从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和重点。

纲要旨在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3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宣布,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日益深入人心,在各级政府工作中逐步得到贯彻。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1983年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国务院提出了“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是在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对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三者关系探索的结果,也是第一次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提出协调发展的表述。(3)环境保护三项基本政策

近20年来,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三项环境基本政策。这三项环境政策已成为我国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这一基本原则适用于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现在实施的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与社会发展中,进行综合平衡的做法,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清洁生产等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预防为主”政策的基本思想是把消除污染、保护生态措施贯彻在经济开发和建设过程之前或之中,从根本上消除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从而减轻事后治理所要付出的代价。预防为主对于不可逆性影响具有尤其重要的作用。

“防治结合”政策则是考虑到我国现有国情,由于技术的限制、经济水平的制约和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性,清洁生产只能在部分企业实现。例如,脱硫技术直接决定了热力厂生产的清洁程度,而在我国一些地方脱硫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经济不发达地区没有资金保障引进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或设备;从理论上说,对很多自然资源的使用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自然资源的使用速度直接决定了废弃物的产出速度。对于这部分生产活动,既然不能从源头上制止对环境的破坏,就必须保证末端治理的切实有效。

“谁污染谁治理”(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体现了将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环境外部性内化的思想。其基本思想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或个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污染者必须负担并补偿由于污染产生的环境损坏及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它划清了污染者的环境和经济责任,明确了治理资金的筹措渠道。排污收费制度即是由此而来的。

“强化环境管理”

这是三项基本政策的核心。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和全国性环境保护管理网络,提供各种技术和信息支持。积极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并采用环境审计等手段增强管理的力度和频度。动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形成群众性的监督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4)中国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

我国坚持必须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讨论和行动中确立基本原则,包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原则、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和有效参与的原则。

(5)主要环境管理制度

我国在环境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环境管理制度,主要的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建设等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定,制定防止和减少环境影响的最佳行动方案。2003年9月1日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出了具体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

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依照国家的规定和标准,缴纳一定费用。2003年7月1日实施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对原有的排污收费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新特点:一是按照污染要素的不同,将排污收费由原来的超标收费改为排污即收费,或排污即收费和超标收费并行;二是根据收费体制的变化,强调排污费实行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明确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保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并加强审计监督;三是明确排污费必须用于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以及国务院规定的污染防治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贷款贴息;四是加大对排污费征收使用中各种非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罚款额度。同时实施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则规范了排污费征收标准的管理。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核心是责任制,明确了地方行政首长在改善环境质量上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我们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评价环境保护责任的基础。

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综合整治定量就是用综合的对策整治、调控、保护城市环境。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就是从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和绿化五个方面对城市进行考核。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

排污许可证制度以控制物总量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什么污染物、许可污染物排放量、许可污染物排放去向等,对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单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实行定量化管理。排污许可证制度以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为基础,即每个排污单位都须按规定向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申报登记所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

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物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建立集中治理设施,按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的性质等,集中治理。

3、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截至2002年底,国家颁布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20多件环保法规、160多件环保规章和470多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法规有1100多件。(1)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部分

我国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主要有第九条“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任何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防护林木”。(2)环境保护法律

我国的9部环境保护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3)其它法律中的环境保护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章第六节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作出了专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中都有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4)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规章

由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法规、条例、条令和决定等,如《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

(5)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或法规,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并经地方人大审议通过的法规。(6)我国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近年来,我国缔约或签署的国际环境公约和条约有几十项,包括海洋环境保护、危险废弃物管理等多方面。例如,臭氧层保护方面,我国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经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我国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等。

(7)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实行三级五类标准体系。三级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五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

(四)我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

1、中国绿色工程规划

针对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大环境问题以及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绿色工程规划》。规划分三期,第一期与“九五”计划同步,第二期与“十五”计划同步。

《中国绿色工程规划》第一期由1591个项目组成,其中水污染治理项目800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334个,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项目274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117个,全球环境问题有关行动项目63个,国家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项目3个。工程投资按“污染者付费”原则,由地方和企业解决。“九五”期间,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已竣工和开工项目1245个,占项目总数的85.7%;累计完成投资110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8%。

《中国绿色工程规划》第二期规划项目1137个,投资约需2620亿元。包括“三河三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工程、“两控区”火电厂脱硫工程、北京碧水蓝天工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作、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程、国家环境科技创新工程等。

——“三河三湖”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三河”新建、扩建15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64万吨/日,需要投资221亿元。“三湖”新建、扩建2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63万吨/日,需要投资96亿元。

——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88座,新增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187万吨/日,需106亿元;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厂69座,新增垃圾处理能力1.3万吨/日,需40亿元。

——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确保南水北调(东线)供水水质达到III类,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73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83万吨/日,需要88亿元。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工程。环渤海城市建设1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集中处理能力93万吨/日,需16亿元。

2、林业六大工程

林业六大工程指天然林资源保护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到2010年时,初步建立起乔灌草搭配、点线面协调、带网片结合,具有多种功能与用途的森林生态网络和林业两大体系框架,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要求相适应的木材及林产品生产能力基本形成。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我国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具体包括三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同时保护好其它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主要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投资962亿元。

2001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94.81万公顷,比2000年增长122.36%;安置和分流富余职工22.44万人。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二期工程、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和平原绿化二期工程,工程建设期为2001至2010年。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2001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共完成造林54.17万公顷,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共完成造林49.32万公顷。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2001年,完成退耕地造林种草面积48.91万公顷,其中造林面积40.5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面积54.53万公顷,其中造林面积48.49万公顷。到2002年,国家已投入退耕还林资金近300亿元。

——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是首都乃至中国的“形象工程”,也是环京津生态圈建设的主体工程。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意义特殊。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

2001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综合治理面积65.48万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一个面向未来,着眼长远,具有多项战略意义的生态保护工程,也是呼应国际大气候、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外交工程”。主要解决基因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

2001年,全国新建自然保护区249个,其中国家级12,省级72个,地县级165个,新增面积5842.16万公顷。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是我国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骨干工程,也是增强林业实力的“希望工程”。主要解决我国木材和林产品的供应问题。

2001年,共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88870公顷。

第三篇:环境保护法律专题

授课时间:2012.12.20

授课地点:四楼会议室

授课人:陈逸颖

授课内容: 环境保护法律专题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是指调整环境保护领域某类特定社会关系并具有相同或相似法律功能的一系列法律规范所组成的整合性规则系统,是某项环境保护工作或活动的法律规范化和程序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它是贯彻科学发展、综合决策、预防为主原则,防止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于预防和减

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

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三同时”制度,该制度是我国经过环境管理实践探索后首创的污

染防治法律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和环境破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三、环境许可制度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行政责任主要有:

一、环境行政责任(1)行政主体的环境行政责任(2)行政相对人的环境行政责任

二、环境民事责任(1)环境民事责任构成条件(2)环境民事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3)在环境民事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4)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三、环境刑事责任,追究环境刑事责任是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最严厉制裁,主要包括有(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2)投放危险物质罪(3)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4)走私废物和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5)其他环境犯罪

第四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

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污染防治立法: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自然资源保护立法: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两个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

草原法

水法

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煤炭法

海域使用管理法

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第五篇:2014年红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

航帆培训祝您事业有成!

1.下列哪个选项的法规或条例或法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A.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

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答案】B

2.下列哪个是依法享有对直辖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任免权的机关?()

A.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C.直辖市人民政府

D.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答案】A

3.某日大风,将甲电厂所架设的高压电线吹到了院墙外马路上。小学生乙放学时恰好经过,不明所以,想把它捡起来放到拿回家玩,结果触电致残。乙的医疗费等费用应当如何承担?()

A.吴明的监护人

B.某研究所

C.主要由某研究所承担,吴明的监护人适当分担

D.主要由吴明的监护人承担,某研究所适当分担

【答案】B

4.我国对公务员的管理实行的是()制度.A.党政干部单一的管理模式B.对公务员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

C.分类管理D.根据职位分类管理

【答案】C

5.下列哪项属于公务员范围

A.工会职工.B.消协工作人员.C.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D.中国民主同盟机关的工作人员.【答案】D

6.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规定的,适用()的有关规定。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行政复议法

C、行政处罚法

D、公安机关内部文件

【答案】C

7.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将私营业主丙从工厂绑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内,将丙的双手铐在窗户铁栏杆上,强迫丙答应交付3万元的要求。约2小时后,甲、乙强行将丙带回工厂,丙从保险柜取出仅有的1.7万元交给甲、乙。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抢劫罪B.绑架罪

C.敲诈勒索罪D.非法拘禁罪

【答案】A

更多考试信息请上航帆网查询!

8.(1999-1-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逾期不拆除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行政机关的这种做法属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行为?()

A.行政处罚B.行政收费

C.代执行D.直接强制

【答案】C

9. 某甲被聘在国有公司担任职务,后因该国有公司与某外商企业合资,国有公司占10%的股份,某甲被该国有公司委派到合资企业担任副总经理。在任职期间,某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合资企业价值5万元的财物非法据为己有。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A.侵占罪B.职务侵占罪

C.盗窃罪D.贪污罪

【答案】D

10.甲公司分立为乙公司和丙公司。在分立过程中,乙公司和丙公司对甲公司所欠丁、戊、己、庚的债务达成协议。乙公司承担丁、戊的债务,丙公司承担己、庚的债务。后因丙公司无力承担己、庚的债务而发生纠纷。现问乙公司和丙公司达成的债务承担协议效力如何?

A.该协议无效 B.该协议有效

C.该协议可撤销 D.该协议效力未定

【答案】A

11.精神病患者甲在妻陪伴下外出散步,顽童乙前来挑逗,甲受刺激追赶,甲妻见状。竭力阻拦无效,甲将乙头打破。乙的医药费如何承担?

A.完全由甲妻承担

B.主要由甲妻承担,但乙的监护人也应适当承担

C.完全由乙的监护人承担

D.主要由乙的监护人承担,甲妻也应适当承担

【答案】B

12. 某公司在民政部门主办的大型赈灾义演会上,当众宣布向民政部门设立的救灾基金捐赠100万元。事后,该公司迟迟未支付捐款。下列意见哪一项是正确的?

A.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公司背信行为应受舆论谴责

B.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对于该公司以虚假允诺骗取宣传报道的行为,民政部门可给予行政处罚

C.此项捐赠允诺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公司有权在支付捐款之前予以撤销

D.此项捐赠允诺有法律约束力,该公司无权撤销,受赠人有权要求支付捐款

【答案】D

13. B县人民法院受理王强诉周春海名誉侵权纠纷一案,判决周春海在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赔偿王强二万元,并在《A市日报》登报赔礼道歉。周春海不服,提起上诉。A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二审判决,维持原判。判决送达后,周春海向王强交付了二万元赔偿款,但未按期赔礼道歉。王强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多次催促周春海履行判决,但周拒绝赔礼道歉。王强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为多长?

A.1个月B.3个月

C.6个月D.1年

【答案】D

14.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原告撤诉,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

A.缺席判决B.拘传 C.按撤诉处理 D.延期审理

【答案】A

15.当事人对法院作出可以上诉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

A.15日内提起上诉 B.10日内提起上诉

C.5日内提起上诉D.30日内提起上诉

【答案】B

16.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法院()

A.可酌情受理B.可征求被告的意见决定是否受理

C.应当受理D.不予受理

【答案】D

17.下列协议中不能适用合同法的是()

A.融资合同B.互易合同

C.行纪合同D.订婚协议

【答案】D

18.订立合同时,下列关于合同主体的陈述正确的是()

A.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签订合同

C.签订合同属于不得代理的行为,因此不能由代理人签订

D.单位的职能部门可以对外签订担保合同

【答案】B

19.在刑事诉讼中,每个案件的必经程序是()

A.立案程序B.侦查程序

C.起诉程序D.一审程序

【答案】A

20.下列人员中,不能充当辩护人的是()

A.律师B.被告人的监护人

C.本案的证人D.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答案】C

下载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消防基础知识测试题

    消防基础知识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共50分,每题2.5分) 1、我国的"119"消防宣传活动日是每年的( A )。 A 、11月9日 B 、1月19日 C、9月1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

    综合基础知识测试题

    综合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市公安局与××工商局联合行文禁止非法传销活动,应使用公告。x 2. 在我国,各级机关组织对重大事项都可......

    5s基础知识测试题

    蚌埠新奥燃气有限公司5s基础知识测试题 共3页姓名:得分: 一. 简答题(每题2分)1.请问区分工作场所内的物品为“要的”和“不要的”是属于5S中的哪一项范围? 答:整理。2.物品乱摆......

    期货基础知识测试题

    2015年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申请除期货公司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独立董事以外的董事、监事和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应......

    换热器基础知识测试题

    换热器基础知识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以在(两种流体)之间用来(传递热量)为基本目的的传热设备装置,称为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 2、换热器按作用原理和传......

    反洗钱基础知识测试题

    反洗钱基础知识测试题 (附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 1、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 ABCD 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

    HSE基础知识测试题

    HSE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在企业中,承担HSE责任的人员是: 1)企业领导 2)岗位操作人员 3)从领导到岗位操作人员 答案:3 2、HSE控制风险技术应该是: 1)事后调查处理,吸取教训 2)......

    5S基础知识测试题

    5S基础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5S指的是什么? 答:---------、-----------、-----------、------------、------------。 2、请说出5S中“清洁”是指什么? 答:------。 3、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