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3号)(合集)

时间:2019-05-14 10:4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3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3号)》。

第一篇: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3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深圳市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3号 【发布日期】2006-06-05 【生效日期】2006-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深圳市

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3号)

《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四届二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许宗衡

二○○六年六月五日

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范围内土地储备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市土地储备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将政府依法通过征收、转地、收回、收购、置换等方式取得的土地予以储存,并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日常管理,再按照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交付供地的行为。

第四条第四条 本市储备土地实行统一储备、统一管理。

土地储备管理应遵循守土有责、合理利用、规范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 市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是市土地储备工作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及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拟订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及中长期土地储备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及中长期土地储备计划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的,应当报市政府批准。

第六条第六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是市土地储备的承办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组织对全市土地供需状况的调查,为政府职能部门编制土地储备计划提供服务;

(二)根据土地储备计划制定土地收购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负责对政府依法通过征收、转地、收回、收购、置换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储备管理,按照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交付供地;

(四)负责筹集并按规定使用土地储备资金;

(五)其他与土地储备相关的工作。

第二章 土地储备

第七条第七条 下列国有土地应当纳入土地储备:

(一)政府统一征收后尚未出让的;

(二)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转为国有的可建设用地;

(三)政府依法收回的;

(四)政府以收购方式取得的;

(五)政府以置换方式取得的;

(六)挖山、填海形成尚未出让的;

(七)其他需要储备的。

规划已确定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水库、水源保护区、河道及海堤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并已确定移交给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的,不纳入土地储备。

第八条第八条 政府收购的土地包括:

(一)因城市规划的调整,非经营性用地,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物流用地等,改为商业、住宅、办公、酒店等经营性用途需要收购的;

(二)因实施城市规划需要收购的;

(三)根据土地使用权人申请收购的;

(四)土地使用权转让中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收购的;

(五)国有企业改制需要收购的;

(六)旧城区改造需要收购的;

(七)其他需要收购的。

第九条第九条 土地收购由市土地储备机构统一实施。

采取收购方式储备土地时,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年度土地储备计划拟订具体地块的收购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第十条第十条 收购方案被批准后,市土地储备机构应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低于同期公告基准地价的,市政府可以优先购买,由市土地储备机构按照转让价格与该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生效后一个工作日内,市土地储备机构书面通知土地登记机构注销被收购土地的原房地产权利登记。

第三章 储备土地的管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土地储备机构对储备土地的位置、面积、来源、土地用途、地上建(构)筑物和其他附着物情况等进行调查,建立储备土地档案和台帐,严格实行储备土地入出库制度,进行动态管理。

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定期将储备土地档案和台帐报送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全市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并与相关部门实现资源共享。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可以自行负责储备土地的整理和日常管理,也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委托管理单位。

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招投标规则并对招投标实行监督管理。

储备土地委托管理合同应当使用经市政府法制部门审定的统一的合同文本。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市储备土地的整治和日常管理包括:

(一)设立界桩、标志牌、围网,进行必要的简易绿化;

(二)开展日常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侵占、破坏储备土地的行为;

(三)管理和保护储备土地上的市政设施、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已补偿的经济作物、构筑物等;

(四)对危险地块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设置警示牌;

(五)其他与储备土地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在保障城市规划、年度土地供应计划顺利实施的前提下,经主管部门批准,市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对储备土地进行短期合理利用(以下简称短期利用)。储备土地短期利用不需办理储备土地出库手续。

储备土地短期利用只能用于公共运动场地、社会车辆停放等用途,期限不得超过一年。短期利用期间,不得兴建永久性建筑物。

临时用地和临时建筑占用储备土地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办理手续。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土地供应计划做好供地工作。

第四章 土地储备资金及经费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政府安排土地储备资金,专项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储备管理。

土地储备资金在财政设立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接受市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市审计部门依法对土地储备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土地储备资金的来源主要有:

(一)财政拨付的土地储备资本金;

(二)财政(含国土基金)拨付的土地储备专项资金;

(三)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筹措的资金;

(四)土地储备运作过程中的收益;

(五)储备土地短期利用收益。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转地的各项收入应当全额上缴“市政府―宝安区转地资金”帐户和“市政府―龙岗区转地资金”帐户。转地资金帐户的资金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剩余资金可以安排用于转地储备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根据土地储备计划实施的需要,提出向金融机构筹措土地储备资金的方案,经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土地储备运作收益和短期利用收入实行委托银行代收制度,所收款项直接进入财政专户。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日常办公经费及业务经费来源于市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的经费。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储备土地管理、运作、短期利用所发生的必需资金和相关管理费用,报市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以从土地储备资金列支。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及委托管理单位发现储备土地上存在违法用地、违法建筑、乱砍滥伐林木、超过规定标准排放污染物、乱倒余泥渣土、垃圾等行为,应当及时予以阻止并报告辖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

辖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并依法进行处理。采取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对储备土地的管理监督职能,因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依法对储备土地实施管理,保证土地供应计划的顺利实施,因市土地储备机构工作人员的过错造成重大影响与经济损失的,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主管部门及市土地储备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土地储备资金,对在使用土地储备资金过程中违反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储备土地管理及土地收购的具体实施细则,并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土地储备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6年8月1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深圳市人民政府令(共)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

第189号

《深圳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已经市政府四届九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宗衡

二○○八年八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完善本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具有本市户籍的居民,其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当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申请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三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二)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三)政府保障与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四)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

(五)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维持本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予以确定;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随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变化适时调整。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和调整,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市财政、统计、物价、劳动保障等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制定和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区人民政府应当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并监督实施。

第六条 市民政部门是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国家、广东省有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制定关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性文件;

(三)对各区民政部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四)对从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七条 区民政部门负责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国家、广东省及本市有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按时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预算和报送决算;

(三)开展居民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审批工作;

(四)对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以下简称“低保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查处;

(五)对街道办事处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八条 街道办事处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居民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受理工作;

(二)受区民政部门委托负责对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请进行审批;

(三)负责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人名单及对其调查核实结果予以公示;

(四)负责本辖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管理、发放工作;

(五)负责本辖区低保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六)负责对本辖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人及低保人员的家庭财产和收入进行核查。

街道办事处经区民政部门同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上款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及第六项规定的工作委托辖区内的社区社会服务机构或者居民自治组织承担。

第九条 区财政部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核拨工作,并对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各级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国土房产、出租屋管理、统计、审计、物价、人口计生和人事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低保的申请和审批

第十条 申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户主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深圳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员身份证;

(三)家庭成员的有效收入证明;没有收入的,应当提供失业证、学生在读证明、残疾人证或者街道劳动管理机构出具的无工作证明;

(四)户主及其他已婚家庭成员计划生育证明;

(五)家庭财产(收入)申报说明及承诺书。

户主及家庭成员的户籍所在地与现居住地不在同一街道办事处的,还应当提交现居住地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居住证明。

户主及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但无工作的,还应当提交与市或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签定的推荐就业承诺书。

第十一条 对申请人提交的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申请材料的,街道办事处予以受理,并出具书面受理凭证。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自收到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限期内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逾期未补正材料的,不予受理。

第十二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材料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人的名单在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张榜公示,公示期限为三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申请人提出异议的,街道办事处应当对异议进行核实,在公示期满后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

异议处理时间不计入街道办事处的调查核实时间。

第十三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公示期满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家庭收入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不在同一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受理申请的街道办事处应当请求申请人现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协助调查。被请求协助调查的街道办事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

第十四条 街道办事处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和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财产、致困原因、就业意向和实际生活水平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可组织社区居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五条 街道办事处在调查核实申请人家庭财产时,经区民政部门同意后,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查询委托书,并根据委托授权向国土房产、车辆管理、工商、出租屋管理、税务等部门及金融单位查询申请人的家庭财产。

第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查询申请人的家庭财产时,申请人应当积极配合,向街道办事处提供查询委托书及其他查询所需材料。

申请人不配合调查、拒绝接受调查或不提供相关材料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十七条 国土房产、车辆管理、工商、出租屋管理、税务等部门、金融单位以及其他了解申请人家庭财产状况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街道办事处做好申请人收入核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街道办事处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后,应当将调查核实结果在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张榜公示。公示期限为三日。

公示期内无异议的,街道办事处自公示期满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根据区民政部门的委托批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向申请人发放《深圳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以下简称《低保证》),并于发放《低保证》的次月开始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低保证》的有效期为一年。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街道办事处应当对异议进行核实,在公示期满后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申请人符合申请条件的,由街道办事处向申请人发放《低保证》。

异议处理时间不计入审批时间。

第十九条 街道办事处在审查及异议核查过程中,发现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申请不予批准,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一)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高于本市当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二)拥有机动车车辆(残疾人专用车除外)的;

(三)超过社会平均消费水平享受高档消费项目或购买高档消费品的;

(四)人均持有现金、有价证券、银行存款金额超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十倍的;

(五)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而放弃、转移个人或家庭财产的;

(六)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或自建楼房未满五年,或者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或自建楼房已满五年但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超出本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的;

(七)购房入户未满八年的;

(八)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未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的;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高档消费项目和高档消费品的标准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市统计部门另行制定,经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 低保人员或其家庭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低保人员应当于当月向街道办事处提交变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经街道办事处审查属实的,由街道办事处办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调整手续,调整后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从调整的次月开始发放。

街道办事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低保人员或其家庭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属实的,由街道办事处做出调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低保人员在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因就业上岗导致家庭财产状况发生变化,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低保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查实的次月起停止发放该低保人员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一)在获得批准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二)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且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不就业或劳动,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的培训,或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两次推荐就业而拒绝的;

(三)连续两次或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的;

(四)在外地连续居住超过三个月,未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报告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街道办事处按照前款规定停止低保人员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当事人在六个月内无特殊生活困难提出申请的,不予受理。

第二十二条 低保人员需要延续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街道办事处提交续期申请。

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区民政部门的委托,对低保人员的申请做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获得批准的,连续计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三章收入计算

第二十三条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月人均收入的计算标准为申请当月前连续六个月的家庭收入的月平均数除以家庭成员数。

第二十四条 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包括:

(一)工资及其相关的奖金、津贴、补贴等劳动收入;

(二)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扶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抚养费或者扶养费;

(三)因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依据国家和本市规定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一次性安置费;

(四)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职工遗属生活补助费;

(五)离退休养老金;

(六)储蓄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保险给付金收入;

(七)特许权使用收入;

(八)出租或者变卖家庭财产获得的收入;

(九)继承的遗产和接受的赠予;

(十)自谋职业收入;

(十一)其他应当计入的家庭合法收入。

实物收入按市场价计算。

第二十五条 家庭成员的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各级人民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慰问金和荣誉津贴;

(二)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伤残护理费及保健金;

(三)残疾人补助;

(四)义务兵的退伍安置费;

(五)职工因工负伤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及死亡职工的亲属享受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六)独生子女保健费及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金;

(七)在校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

(八)单位和个人给予的临时性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金;

(九)参加公益性岗位获得的收入的三分之一;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计入家庭收入的收入。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各类收入按实际收入额计算;但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一次性安置费和基本生活费,在扣除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后,剩余部分按照该费用所依据月数的平均额,计入家庭收入。

第四章 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二十七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为一年,最低生活保障金从批准次月起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

第二十八条 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分全额享受保障待遇和差额享受保障待遇。

经批准获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按下列规定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扶养或者抚养能力的居民,按照本市当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二)对有一定收入的居民,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与本市当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部分享受。

第二十九条 低保人员达到就业年龄且有劳动能力,在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就业上岗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两倍以上的,停止享受保障待遇;高于一倍以上不足两倍的,在六个月内仍按原标准享受保障待遇,仍可享受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救助。

第五章 低保人员管理

第三十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对低保人员实施动态管理,通过低保人员定期填表申报、社区公示、接受群众投诉举报等方式,及时掌握低保人员及其财产变化情况,保证低保人员享受的待遇与实际情况相符。

第三十一条 低保人员的户籍在本市范围内发生迁移的,应当在迁移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原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办理转移领取保障待遇手续。逾期未办理转移手续的,原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停止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低保人员应当向迁入地街道办事处重新申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三十二条 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举办就业培训,并为其提供就业推荐服务。

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应当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就业培训,接受有关部门推荐就业。

第三十三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为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并尚未就业的低保人员组织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

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且尚未就业的低保人员,应当参加其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

第三十四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对在市外居住的低保人员建立定期报告制度。

在市外连续居住超过三个月的低保人员应当每三个月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提交现居住地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

第三十五条 市、区民政部门要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使用统一软件,街道办事处要设置计算机管理、查询终端,实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信息化。

市、区教育、卫生、国土房产、劳动保障等部门对低保人员给予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或劳动就业、培训等帮助服务的,相关部门应当将救助、帮助的人员名单及相关专项救助、帮助信息与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十六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依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低保人员档案,加强档案资料的保存、管理,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查询、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七条 低保有效期满未予延续或者街道办事处停止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低保人员应当及时向街道办事处交回其《低保证》,并由街道办事处统一上缴区民政部门。

第三十八条 市、区民政部门及街道办事处,应当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办事程序、低保人员名单和资金发放情况向社会公示,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不符合条件而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及人员,可以向区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投诉、举报。

区民政部门统一负责投诉、举报的调查处理工作,自受理投诉、举报之日起三十日内核查完毕,做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决定告知投诉人、举报人。

第三十九条 区民政部门应当将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低保人员名单在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内公布,并可在低保人员户籍所在地张榜公示十日。

街道办事处应当将低保人员的诚信信息纳入低保人员档案。

第六章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第四十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各区人民政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纳入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支出项目。

第四十一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四十二条 区民政部门应当按照编制预算的规定和要求,在每年年底前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下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预算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财政预算。

区民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区财政部门报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会计报表和决算报表。

第四十三条 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按时足额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四十四条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应当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市民政部门每年会同财政部门,对全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市审计部门对全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 条低保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街道办事处停止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并由区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退回骗取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情节严重的,处以骗取金额一倍的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低保人员家庭财产状况发生变化,不符合本办法规定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不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报告的;

(三)假冒低保人员,骗取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低保人员有前款规定行为,一年内无特殊生活困难提出申请的,街道办事处不予受理。

第四十六条 低保人员的家庭成员或其家庭财产状况发生变化,未向街道办事处申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变更的,由区民政部门做出调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决定,并责令其退回多领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关金融机构无正当理由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或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由民政部门移送金融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国土房产、车辆管理、工商、出租屋管理、税务等部门无正当理由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或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由民政部门移送其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十九条 区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初审和审批的;

(二)为低保人员出具虚假证明及材料的;

(三)擅自改变低保对象的保障标准的;

(四)与他人串通,伪造材料,冒领、多领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五)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冻结、扣压、拖欠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第五十条 区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未履行本办法第五章规定的职责对低保人员实施监督管理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过错责任。

第五十一条 受街道办事处委托的社区社会服务机构或居民自治组织在履行职责中有本办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由街道办事处依照委托协议追究责任人的过错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对不受理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不批准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减发、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决定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本市户籍的户主和与其共同生活的下列人员:

(一)配偶、子女(包括户籍迁出本市的在校就读子女)、父母;

(二)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扶养关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三)市、区民政部门依法认定的其他人员。

第五十四条 对因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导致家庭支出急剧增加,支出大于收入,致使生活水平暂时低于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民政部门应当对其进行临时救助。

第五十五条 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由于医疗、教育、住房等情况影响基本生活的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请专项救助。

低收入家庭的界定标准及专项救助制度,另行制定。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2002年2月11日市政府发布的《深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10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根据《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3号,以下简称《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根据《办法》第五条规定,市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编制全市土地储备计划;

(二)负责土地收购方案的审查;

(三)负责建立全市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储备土地档案台帐管理制度以及全市储备土地的入出库管理制度;

(四)负责制定储备土地短期利用的招投标规则,并对招投标活动实行监督管理;

(五)负责拟定储备土地管理相关合同文本,并报市政府法制部门审定;

(六)负责储备土地短期利用项目的审批;

(七)负责土地储备融资方案的审查,在土地储备融资方案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定;

(八)市政府确定的土地储备管理的其他职责。

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受主管部门委托,行使对储备土地的管理职能。

第三条 除《办法》第六条规定的职责外,市土地储备机构还应当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一)组织全市储备土地现状调查;

(二)协助主管部门编制全市土地储备计划,经批准后,负责统一组织实施;

(三)协助主管部门组织建立全市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并进行动态更新;

(四)建立全市土地储备档案、台帐;

(五)统一办理全市储备土地的入出库手续;

(六)组织储备土地短期利用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并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七)收取因储备土地短期利用而产生的收益;

(八)处理储备土地短期利用合同终止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九)与土地储备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 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中长期土地储备计划,并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中长期土地储备计划的有效期限为5年至10年。

中长期土地储备计划应包括储备土地总量、储备土地补充周期、储备方式及储备资金来源等内容。

第五条 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及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编制土地储备计划。

土地储备计划包括储备土地自行管理计划、委托管理计划、整治计划、短期利用计划、土地收购计划及上一土地储备计划执行情况评价。前款规定的各项子计划应当包括涉及的土地面积及相关的资金预算等内容。

第六条 全市土地储备计划的编制工作应当于每年10月1日前完成,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及中长期土地储备计划确需修改调整的,应当报市政府批准。及中长期土地储备计划一经批准,应当严格实施。第七条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以地块为单位建立储备土地的台帐与档案。

储备土地的台帐是指记录储备土地的地块编号、位置、坐标、面积、来源、规划用途、土地利用现状、地上建(构)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储备土地入出库情况等内容的簿册。

储备土地的档案是指关于台帐信息的原始凭证,包括各种批文,权属登记资料,合同,规划部门、测绘部门、估价部门等出具的相关资料,主管部门及市土地储备机构出具的入出库登记等。第八条 主管部门建立的全市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具有数据储存、更新、统计、查询等数据库功能及日常土地储备业务管理功能。

主管部门通过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市范围储备土地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

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与台帐数据更新同步进行。

第九条 《办法》第七条第二款划定的土地,因规划调整为可建设 用地的,相关部门应当在规划调整后30日内向主管部门办理移交手续,由主管部门纳入土地储备。

依据前款规定,相关部门向主管部门移交土地的,移交前形成的法律关系由相关部门负责理顺解决。

第十条 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储备土地入库管理制度。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主管部门的《储备土地入库通知书》及时办理储备土地入库手续。

主管部门组织将《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一)、(二)、(三)、(五)、(六)项规定的土地移交市土地储备机构并办理入库手续;《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储备土地,由市土地储备机构直接办理入库手续。

第十一条 储备土地入库前存在法律争议或者经济纠纷的,由有关部门根据法定程序依法解决。

储备土地入库前存在非法侵占和违法建筑等问题的,由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二条 对《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一)、(二)、(三)、(五)、(六)项规定的土地办理入库手续时,主管部门应当向市土地储备机构移交下列文件:

(一)《储备土地入库通知书》;

(二)政府批准文件、合同及权属凭证等相关资料;

(三)储备土地的范围图(坐标、面积),挖山、填海竣工图等图件;

(四)地上附着物、建(构)筑物的相关资料。

市土地储备机构在收到前款规定文件后,会同主管部门进行现场确认,双方于《储备土地入库基本情况核查表》签字确认后办理入库手续。

第十三条 对《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土地办理入库手续时,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取得以下文件:

(一)政府批准文件、合同及权属凭证等相关资料;

(二)储备土地的范围图(坐标、面积),挖山、填海竣工图等图件;

(三)地上附着物、建(构)筑物的相关资料。

第十四条 在办理储备土地入库手续时,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为入库的储备土地建档造册,并更新信息系统。

第十五条 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储备土地出库管理制度。

储备土地使用权出让前,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市土地储备机构。市土地储备机构根据主管部门的书面通知,做好储备土地出库准备工作。

以招标、拍卖和挂牌方式出让储备土地使用权的,主管部门应当提前6个月书面通知市土地储备机构;以协议方式出让储备土地使用权的,主管部门应当在土地预审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市土地储备机构。

第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后,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市土地储备机构发出《储备土地出库通知书》,市土地储备机构根据 主管部门的《储备土地出库通知书》及时办理储备土地出库手续,将储备土地及相关资料移交主管部门。

对于无需签订出让合同的储备土地,市土地储备机构根据主管部门的《储备土地出库通知书》向主管部门移交储备土地及相关资料。

储备土地出库应当根据主管部门的《储备土地出库通知书》由市土地储备机构书面签章确认。

对已经办理出库手续的储备土地,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同时将出库情况建档造册,并更新信息系统。

第十七条 储备土地需要进行土地开发的,市土地储备机构凭主管部门的《储备土地出库通知书》办理储备土地出库手续。土地开发完工后,土地开发机构应当向市土地储备机构移交土地,并重新办理储备土地入库手续。

第十八条 储备土地管理可以采取市土地储备机构自行管理和委托管理两种方式。

以下情形由市土地储备机构自行管理:

(一)储备土地入库后、委托管理招标前需要自行管理的;

(二)已纳入土地供应计划的;

(三)在城市建成区内分布零散、不必委托管理的;

(四)其他需要自行管理的。

除上述情形外,储备土地可以实行委托管理方式。委托管理期限最长为两年,期限届满后可以申请续期。依照前款规定续期的,续期期限最长为1年,且只能续期1次。第十九条 政府储备土地委托管理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由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招投标工作。

第二十条 委托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管理储备土地的,由市土地储备机构与该职能部门直接签订《委托管理合同》。

第二十一条 储备土地受托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受托机构)不得对受托管理的储备土地进行转委托。受托机构不得从事超越委托管理权限范围的任何活动。

《委托管理合同》文本由主管部门拟订,并经市政府法制部门审定。

第二十二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根据规模效益、方便管理的原则划分委托管理片区。

对新近办理入库的储备土地,可以临时委托同一片区内或相邻片区已有的受托机构进行临时管理。

根据前款规定实行临时管理的,对新近办理入库的储备土地按独立地块及原中标标准计算管理费用。如年管理费用低于10万元的,《临时委托管理合同》期限不得超过管理单位原管理地块合同的剩余期限;如年管理费用高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临时委托管理合同》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且应当在6个月内按照本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确定受托机构。

第二十三条 《委托管理合同》期限届满需要继续对该储备土地实行委托管理的,受托机构应当在合同期限届满1个月前提出继续 延长《委托管理合同》有效期限的申请。

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委托管理合同》的约定对申请继续管理的受托机构进行考核,对严格履行原《委托管理合同》约定的受托机构,可以按照实际管理的储备土地面积,与其重新签订《委托管理合同》;经考核不合格的,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本实施细则的规定重新确定新的受托机构。依据前款规定重新签订的《委托管理合同》的有效期限与原《委托管理合同》的有效期限的总和不得超过3年。

第二十四条 为保证储备土地及时出库,《委托管理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在《委托管理合同》期限届期前,发生政府需要提前解除该《委托管理合同》的情形时,委托方有权单方面提前解除合同。

第二十五条 委托管理的储备土地上发生砍伐树木、挖石取土、乱倒余泥渣土、损坏围网和绿化等破坏储备土地现状行为的,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要求受托机构限期整改,并根据《委托管理合同》追究其相应的违约责任。

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委托管理合同》的相关约定提前解除土地储备合同,追究受托机构的违约责任。

第二十六条 发生下列严重侵占储备土地情形之一的,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提前解除《委托管理合同》,并追究相应的违约责任:

(一)储备土地上发现违法建筑;

(二)非法利用储备土地从事经营活动;

(三)不配合储备土地的清理、移交工作;

(四)其他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占用储备土地、污染储备土地等严重损害储备土地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市土地储备机构自行管理或委托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管理的储备土地,发生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和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八条 储备土地的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一)开展日常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侵占、破坏储备土地的行为;

(二)管理和保护储备土地上的市政设施、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已补偿的经济作物、构筑物等;

(三)对危险地块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设置警示牌;

(四)其他与储备土地相关的日常管理工作。

采取自行管理方式的,由市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储备土地的日常管理工作;采取委托管理方式的,由受托机构负责储备土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 储备土地整治包括对储备土地进行必要的清理、场地平整、围网、绿化及树立界桩与标志牌等整治工作。储备土地需要进行整治的,由市土地储备机构制定整治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整治工程造价预算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应当按照市政府采购中心的招标程序确定施工单位;在20万元以内的,由市土地储备机构选定施工单位,施工合同采取包干方式确定工程价款,结算时不再调整。

第三十条 经主管部门批准,市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在不改变原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对储备土地进行短期合理利用。

《深圳市储备土地短期利用合同》文本由主管部门制订,并经市政府法制部门审定。

储备土地短期利用收益应当按照“收支两条线”的方式纳入财政专户。

第三十一条 土地储备机构对储备土地进行短期利用的,应当通过挂牌或公开招标的方式,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短期利用主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挂牌或招标的,土地储备机构应在主管部门主办的社会公众网站进行公告,公告期限为10个工作日。第三十二条 主管部门和市土地储备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招标过程中违反招标规则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公布前,主管部门、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及土地储备机构与受托机构签订的《委托管理合同》尚未到期的,按照原合同继续履行;合同到期后,适用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土地收购实施细则及土地储备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29号)

【发布单位】深圳市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29号 【发布日期】2004-02-19 【生效日期】2004-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29号)

《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三届一○三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李鸿忠

二○○四年二月十九日

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根据国家《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深圳市内城市道路的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以及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道路主管部门)主管本市范围内城市道路的管理工作,并负责所管辖的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及路政管理工作。

区人民政府城市道路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道路主管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及路政管理工作。

市城市道桥专业管理机构受市道路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受委托范围内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市、区道路主管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第六条 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含住宅区、开发区、工业区内道路等,下同),由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和管理。

区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对其养护、维修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建设管理

第七条第七条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城市道路建设计划,道路主管部门根据道路状况制定城市道路改造和大修计划,并按法定程序向计划主管部门申请立项。

第八条第八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发展专项规划和建设计划,由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规划设计。

非政府投资建设的配套道路设施,其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分区规划和城市道路发展专项规划。

第九条第九条 市规划主管部门在审定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时,应当征求道路主管部门、公安交管部门以及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设施管理单位的意见。道路主管部门、公安交管部门以及各有关单位应当于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

道路主管部门在制定城市道路改造、大修工程设计方案时,应当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应当征求公安交管部门以及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设施管理单位的意见。公安交管部门以及各有关单位应当于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

第十条第十条 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电、通信、消防、有线电视等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建设,应当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城市道路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具备与工程规模相应的资质等级。设计、施工应当符合国家和深圳市制定的技术标准、操作办法。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程序组织工程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与市或区道路主管部门办理移交手续,由市或区道路主管部门统一维护和管理。但根据城市交通需要,经市政府批准,建设单位也可在道路工程验收合格后即移交给市或区道路主管部门统一维护和管理。

未办理移交手续期间,建设单位应当负责道路的维护和管理,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建设单位自行承担,不得计入工程投资成本。

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在移交道路主管部门统一维护和管理前,建设单位不得改变城市道路的用途。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城市道路实行工程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移交给道路主管部门统一维护和管理的城市道路在保修期内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由建设单位负责保修。

第三章 养护和维修管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道路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定期组织辖区范围内城市道路的检测和普查。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道路主管部门对其管理的城市道路,按照城市道路的等级、数量及养护和维修的定额,从城市维护费中逐年核定养护、维修资金。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城市道路的扩建、改建、改造及维修施工,应当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其施工组织方案应当征求公安交管部门的意见。公安交管部门应当于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承担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城市道路养护、维修技术规范,按计划对城市道路进行养护、维修,确保养护、维修工程的质量。

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鼓励承担城市交通功能的非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道路,移交给市或区道路主管部门进行管理;移交的道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工程验收规范的条件,并经市或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产权移交手续。

非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道路,根据城市交通发展,需要承担城市交通功能的,应当保持畅通,不得设置经营性停车场或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路段。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设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种井盖、沟盖或城市道路附属设施,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养护的技术规范。

产权单位应当定期检查城市道路上设置的各种井盖、沟盖,保持其完好、正位。井盖、沟盖出现破损、移位或者丢失的,产权单位知悉后应当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并及时予以更换、补缺或者正位。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城市道路养护、维修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执行养护、维修任务时,在作业路段及确保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和行驶方向的限制。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城市道路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挖掘城市道路或开设路口;

(二)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擅自在城市道路上行驶;

(三)机动车在人行道和地下管线沟盖上行驶或停放;

(四)在城市道路上分解维修车辆;

(五)擅自在城市道路上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

(六)在桥梁上架设压力在4公斤/平方厘米(0.4兆帕)以上的煤气、液化石油气管道,1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力线和其他易燃易爆管线;

(七)擅自在道路、桥梁及附属设施上设置广告牌或者其他悬挂物;

(八)破坏道路附属设施;

(九)其他损害、侵占城市道路及影响城市道路功能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因重大庆典活动、建设施工确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向管理该路段的市或区道路主管部门申请批准。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公安交管部门的意见。公安交管部门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同意的书面意见。

道路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须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按照批准的用途、范围、期限占用,并按规定向道路主管部门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

因重大庆典活动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期限不得超过1个月。因建设施工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期限根据施工工期确定。需要改变用途、范围、期限的,应当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

城市道路占用费上缴市、区人民政府,专项用于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不得损坏城市道路。占用期满后,应当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恢复城市道路原状。损坏城市道路的,应当修复或赔偿。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占用城市道路设立咪表泊车位的,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占用城市道路设置邮筒、废物箱、电话亭、岗亭、杆线、管道等市政设施的,应当征得管理该路段的市或区道路主管部门和规划主管部门同意。

设置单位在迁移和拆除上述设施时,应当清除废弃的杆线、基座等各种遗留物,恢复城市道路原状。

城市道路扩建、改建时,设置单位应当按设计要求及时拆除、迁移上述设施。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公共客车、其他固定线路的客运车辆的站点设置或者移位,设置单位应当向市道路主管部门备案。因保护市政管线设施而加固城市道路的费用由设置单位承担。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依附城市桥梁架设管线的,架设单位应当向管理该桥梁的市或区道路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架设,并应当定期检查,确保安全。

城市桥梁改建、扩建时,管线产权单位应当及时无偿拆除、迁移管线。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城市道路(含在城市道路路基下进行地下管道顶进、暗挖等管线工程)。因特殊情况或工程建设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向管理该路段的市或区道路主管部门申请批准。

挖掘城市道路,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公安交管部门的意见。公安交管部门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同意的书面意见。

道路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须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一)挖掘新建、扩建、改建后交付使用未满5年或者大修竣工后未满3年的城市道路的;

(二)横破挖掘双向六车道以上主干道的。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申请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提交规划部门的批准文件、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现场文明施工方案。文明施工方案内容包括:

(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包括实际挖掘范围示意图,围挡范围示意图,施工设备及机具的布置图,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及废料堆放图等;

(二)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硬地化、道路等单体设计方案;

(三)现场污水处理排放设计及粉尘、噪音控制措施;

(四)施工区域内现有市政管网和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保护措施;

(五)现场卫生及安全保卫措施;

(六)现场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及责任人。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在批准的范围、期限内进行围挡作业。需要改变范围、期限的,应当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

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除未损坏城市道路路面的地下管道顶进、暗挖等管线工程外,应当向道路主管部门缴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经批准挖掘新建、扩建、改建后交付使用未满5年或者大修竣工后未满3年的城市道路的,道路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提前挖掘的年限加收1―5倍挖掘修复费。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上缴市、区人民政府,专项用于城市道路的修复。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城市供水、排水、燃气、供电、通信、消防、有线电视、交通标志等管线产权单位,需要挖掘城市道路施工的,须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将施工计划报管理该路段的市或区道路主管部门统一安排。道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召开挖掘计划协调会。

地下管线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的,可先行破路抢修,并及时通知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在1个工作日内补办紧急挖掘城市道路批准手续。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避开交通繁忙期间进行,并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实行封闭施工。竣工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并通知道路主管部门检查验

收。道路主管部门接到通知后应当迅速组织修复,恢复道路原状。

城市道路施工期限在10日以上的,建设单位应当提前2日向社会公示,并在施工现场悬挂标牌,每日公示施工进度。

城市道路施工前,建设单位或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应当共同制定疏导交通的措施。

各类建筑工程可能损坏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与道路主管部门签订保护协议。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占用、挖掘城市道路施工的,施工现场应当按下列规定进行围挡及设置工程警示牌、标志牌:

(一)挖掘现场应当根据需要在周边设置连续、密闭围挡或简易围挡,设置反光桶、反光带,悬挂安全警示标志、警示灯;

(二)设置连续、密闭围挡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米;

(三)工程标志牌应当悬挂在醒目位置,并载明项目名称,挖掘面积,批准占用挖掘(或竣工)时间,占用或挖掘许可证编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联系人电话,投诉电话;

(四)挖掘快速干道车行道应当在距施工点100―120米处悬挂施工警示牌,其它路段可在距施工点50―80米处设置警示牌;

(五)夜间施工应当悬挂安全警示灯。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需要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须提前5日向管理该路段的市或区道路主管部门申请批准,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须书面说明理由。

经道路主管部门批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应当按照公安交管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跨区通过道路、桥梁的,由市道路主管部门负责审核。

车辆载重超过道路、桥梁的设计承载时,应当预先组织重车过桥安全性评估,并按评估要求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方可予以通行。重车过桥安全性评估及采取加固设施所需费用,由车辆所属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城市道路损坏影响通行安全时,道路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设立危险警示标志,并及时通知公安交管部门;严重影响通行安全时,道路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封路措施,公安交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确需封路进行维修时,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交管部门应当联合发布封路通告。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在城市桥梁安全保护区域内从事河道疏浚、河道挖掘、建筑打桩、地下管道顶进、爆破等作业的,应当制定安全保护措施,经道路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城市道路设计、施工或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规划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改变道路用途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其非法收入,上缴市、区人民政府。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道路主管部门按每处处1000元罚款。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有关规定的,由道路主管部门予以下列处罚:

(一)违反第二项、第四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三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拆除违法设施,并可按每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六项规定的,强制拆除违法设施,并处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七项规定的,责令限期拆除,并按有关户外广告的管理规定予以处罚;

(六)违反第八项规定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第九项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由道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按占地每平方米处1000元罚款。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三条规定,未办理变更审批手续的,由道路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办的,按照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或挖掘城市道路的处罚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五条规定,占用城市道路期满或者挖掘城市道路后不及时清理现场的,由道路主管部门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道路主管部门强制拆除违法设施,并可按每处设施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由道路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清理;逾期不清理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未经批准横破主干道和立交系统的,由道路主管部门处20000元罚款;其他未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未经批准进行地下管道顶进、暗挖等管线工程的,处5000元罚款。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道路主管部门处20000元罚款。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由道路主管部门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未按规定进行围挡或设置警示牌、标志牌的,由道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处5000元罚款。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损坏城市道路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城市道路地下铺设的地下管线因泄漏、爆裂等事故损坏城市道路的,由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先行承担修复。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道路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市、区范围内(除公路外)以车辆、行人通行为主要功能的通道及其附属设施,包括:

(一)车行道、人行道、路肩、边坡、边沟、广场、隔离带和按照城市道路规划红线让出的用地等,其附属设施包括路名牌、人行护栏、车行隔离栏(墩)、导向岛、安全岛等;

(二)城市桥梁,指架设在水上或陆上连接城市道路,供车辆、行人通行的构筑物,包括:立体交叉桥、高架路、隧道、涵洞、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等;其附属设施包括桥孔、挡土墙、桥栏、防撞栏、人行扶梯、桥名牌、限载牌及城市桥梁安全保护区(桥梁垂直投影面两侧各10―60米范围内的水域或者陆地)。

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市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区道路主管部门所管辖的城市道路的范围。

第五十八条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深圳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95号)

深圳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 第195号)

《深圳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四届一二○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宗衡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深圳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管理,规范再生资源回收活动,促进我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深圳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废玻璃等。

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是指从事再生资源的收购、储存、分拣、打包、销售等活动。

第三条

在深圳市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经营者)以及从事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对放射性废物、报废电子产品、危险废物、报废汽车等再生资源的回收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积攒交售再生资源,并逐步规划落实再生资源专用场地,为商业区和居民区规划配套再生资源回收点(以下简称回收点),引导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发展。

再生资源专用场地包括政府专门规划确定的再生资源分拣场所和区政府、管委会确定的临时场所。政府专门规划的再生资源分拣场所的用地性质不得随意改变。

第五条

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专用场地的建设及管理工作,会同国土管理部门确定辖区内用于再生资源回收的临时场所。

市、区及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应当严格管理,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活动中的具体职责为:

(一)贸工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拟订政策,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再生资源回收政策。引导、规范和扶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指导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办理经营者登记注册和检验工作,查处超范围经营;

(三)公安机关负责指导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治安管理,对强买强卖、黑恶势力介入、收购和贩卖赃物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依法整治和查处;

(四)公安消防部门负责依法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

(五)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查处无照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活动;

(六)安监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生产安全情况进行监督;

(七)环保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活动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法对违反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进行处罚;

(八)规划部门负责落实再生资源集中分拣专用场所规划用地工作;

(九)国土管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所规划用地落实工作,并按用地类型办理 相关手续;

(十)房屋租赁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租赁场所是否与登记或者备案的用途相一致,是否存在未经登记或者备案擅自扩大租赁面积经营的情况。

法律、法规、规章对有关部门管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其他职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条

新建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应当按照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预留再生资源回收点所需场地,可以结合生活垃圾收运设施一并规划。

已经建成的住宅区,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委托物业管理企业按照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提供回收点所需场地,或者委托物业管理企业回收再生资源;不能提供回收点所需场地的,可以由街道办事处和业主委员会协商,设立流动回收点,由周边回收站派人定点定时回收生活废料中的再生资源。

回收点的登记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七条

再生资源经营者开设再生资源回收站(以下简称回收站),可以从事再生资源的收购、储存、分拣、打包、销售等活动,回收站生产经营场所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依法取得环保许可;

(二)依法取得消防验收或者备案;

(三)位于专用场地、工业用地内或者工业厂房的地面一层。

经营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时,应提交回收站生产经营场所满足上述要求的证明文件。

第八条

公园内、河道管理范围内、危险品储存点周边500米以内以及高压走廊(包括220千伏电力高压线的边导线垂直投影向外15米内、500千伏电力高压线的边导线垂直投影向外20米内)内不得开设回收站。

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从事再生资源拆解和加工利用等可能污染环境的活动。

城管、水务、安监、环保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违反本条上述两款规定的经营者依法查处。

第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经营者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或变更工商登记事项的,有关信息应当通过网络与贸工部门、公安机关、公安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和安监部门实现实时共享。

从事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的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或者变更工商登记资料之日起15日内向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条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有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物品,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公安机关对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发现的赃物或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应当依法予以扣押。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经查明不是赃物的,应当依法及时退还。经查明确属赃物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经营者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的,应当查验来源证明,并对出售单位的名称和经办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出售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如实进行登记。

经营者在收购报废的市政公用设施或报废的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铁路、油田、水利、测量、矿山设施时,应当要求出售者提供该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者或者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铁路、油田、水利、测量、矿山设施原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出具的报废证明,经营者对出售单位的名称和经办人或者个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出售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如实进行登记;出售者不能提供报废证明的,不得收购。报废的市政公用设施或报废的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铁路、油田、水利、测量、矿山设施的认定办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登记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十二条

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安全管理规定: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配备安全管理人员,配发并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须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三)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通畅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规定。

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消防安全规定:

(一)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建立消防档案;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保障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规定。

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的,应当依法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排污许可证。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经营者应当保持经营场所清洁卫生,并不得影响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第十三条

储存回收再生资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储存容器、设施与场地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二)在储存容器、设施与场地的显著位置标示再生资源的名称;

(三)不同种类的再生资源分类储存;

(四)储存设备具备防止地面水、雨水及地下水流入、渗透的装置;

(五)具备防止储存设施中的废液、废气、恶臭等污染地面水体、地下水体、空气及土壤的设施。

有条件的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的出入口和主要交易地点安装电视监控设备,监控录像资料保存30日备查,不得剪辑或者删改。

第十四条

在运输再生资源的过程中,承运人应防止其飞散、溅落、溢漏、恶臭扩散、爆炸等污染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发生。不同种类的再生资源不得混合运输。

在运输过程发生泄漏时,承运人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负责清理及改善环境。

第十五条

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具有监督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经营者在治安、消防、安全生产、环保等方面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情况通过政府信息系统共享给贸工部门。

贸工部门应当每年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经营管理情况通报各有关部门,并应协调各执法部门加强信息交流。

第十六条

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公安消防部门、房屋租赁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的相关情况通过政府信息系统共享给贸工部门:

(一)回收站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未按要求整改;

(二)在生产经营场所内住宿;

(三)收赃、销赃或收购无报废证明的市政公用设施或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

(四)违反法律、法规,未申领许可证,收购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严控物品或医疗废物;

(五)租用场所经营未办理租赁合同备案或者登记以及备案或者登记不实的;

(六)经营者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十七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城管综合执法、水务、安监、环保、公安消防、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经营者限期改正。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发现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物品,以及明显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未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0000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年内因为此类行为接受过2次以上(含2次)处罚的,处30000元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未如实登记或者登记资料不全的,以及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收购没有报废证明的市政公用设施或电力、电信、广播电视、铁路、油田、水利、测量、矿山设施的,或者收购上述报废设施未如实登记或者登记资料不全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0000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两年内因为这类行为给予过2次以上(含2次)处罚的,处30000元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履行检查职责的,对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在再生资源回收监督管理工作中,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侵害经营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监察机关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2月1日起实施。2004年12月10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深圳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深府〔2004〕214号)同时废止。

下载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3号)(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53号)(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深圳市办理人才居住证 若干规定的通知 (2002年1月8日) 深圳市办理人才居住证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来深工作,改善非深圳户籍人才在深......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88号[推荐五篇]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88号,1997年11月6日市政府二届83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社会化和商品化进程,解除安居房产权约束,根据国务院关......

    深圳市居住证暂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85号)(合集)

    【发布单位】广东省深圳市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85号 【发布日期】2008-05-22 【生效日期】2008-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深圳市......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8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4月10日在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许宗衡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

    深圳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深圳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深圳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五届八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勤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第一章 总则......

    深圳市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

    深圳市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 文号:深府令第1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深圳市国家公务员(以下简称公务员)制度保证公务员队伍的优化、廉洁,形成高效的政府工作系统,根据《国家......

    深圳市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深圳市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颁布时间:1999-01-01 执行时间:1999-01-0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劳动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管理行为,促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巩固和完善,保护......

    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252号 【发布日期】2013-07-19 【生效日期】2013-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