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管理实施办法

时间:2019-05-14 10:4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兰州大学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管理实施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兰州大学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篇:兰州大学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管理实施办法

兰州大学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管理实施办法

外交部、教育部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授予我校一定的“外事审批权”,我校可根据所授管理权限自行审批本校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人员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任务。为保证我校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审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根据外交部、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就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的申请、审批与管理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凡我校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执行出国访问考察、合作研究、实习培训、短期讲学、出席国际会议等任务(以下简称因公临时出国),出访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或赴港澳地区访问、培训、合作研究、出席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赴港澳),在港澳停留时间不超过30天(含30天)的均应纳入本办法管理。在读本科生或研究生随我校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出国或赴港澳出席会议、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等任务亦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对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及分管外事/港澳事务的校领导负责指导和审批全校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事务,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是学校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第二章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申报材料及要求 第三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必须提供发自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合格邀请信。邀请信要注明出访活动内

容、费用负担办法、出访日期及停留期限;邀请信应打印在信笺纸上,要有邀请人的工作单位、职务、联系办法及签名。

第四条 参加外单位组团出访的,须提供组团单位的征求意见函、出国(赴港澳)任务通知书和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

第五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还须提供《兰州大学校领导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表》或《兰州大学人员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表》,以及有效身份证复印件。

第六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在出访前二至四个月向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提交申报材料。

第七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的出访任务与出访目的必须与出国(赴港澳)人员在校内的工作相一致,必须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参加国际会议(或学术研讨会)一般应有论文发表;出访人员应对国外(港澳)邀请方、国际会议(或学术研讨会)的组织者或出访经费提供者的背景有所了解,有义务提供相关背景材料。

第八条 校级领导干部应邀出国(赴港澳)应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实质性内容,国外(港澳)接待单位及邀请人身份应基本对等。

(一)校级领导干部出国(赴港澳)进行工作访问的时间一般出访一国不超过6天,出访2国不超过10天,其中公务活动应占在外日程的三分之二以上;校级领导干部原则上6个月内不得分别率团出访同一个国家和地区,也不得同团出访;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出国(赴港澳)进行工作访问,每人每年一般不超过30天,且不同时出访。

(二)校级领导干部以学者身份出国(境)进行学术交流活

动,除出席重要国际会议外,一般应利用假期进行。

(三)校级领导干部因公出访情况必须列入校务公开的内容,及时通报因公出访的时间、国别、团组人员、主要任务及成果、经费使用等情况。

第九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必须事先落实相关的出访经费。由国内其他单位或国外(港澳)提供出访经费资助的,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

第十条 夫妇双方均为我校教职工的,一般不受理同一团组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申请。

第十一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应能保障完成出访任务。65岁以上人员申请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需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证明。

第十二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不予因公派出:

(一)出国(赴港澳)人员的校内身份与出访任务不相符;

(二)离退休人员(特殊情况除外);

(三)无权出具《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和《出国(赴港澳)任务通知书》的协会、中心所组织的出国(赴港澳)的访问考察、研讨会、培训班等;

(四)相同出访任务通过因私渠道申请同一国家(地区)签证(签注)已被拒绝者;

(五)其他不宜因公出国(赴港澳)者。

第三章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任务的审批

第十三条 现任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执行因公临时出

国(赴港澳)任务,需按教育部规定报送相关文件,并填写《兰州大学校领导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表》。校长出访由书记签字,书记出访由校长签字,同时报送主管外事工作的副校长备案,之后由外事处报送教育部审批。

第十四条 学校副校级干部出访,需填写《兰州大学校领导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表》,由外事处拟文报分管外事工作的副校长提出意见后,党委副职报书记审批,行政副职报校长审批。

第十五条 其他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和在读学生的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任务,均需填写《兰州大学人员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表》,由所在单位、保密办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报外事处审批。其中,副处级以上(含副处级)干部出访,需分管校领导提出意见; 三个月以上的出访报人事处会签;在读研究生报送研究生院会签;在读本科生报学生处会签。

第十六条 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收到相关领导及职能部门审批后的出国(赴港澳)申请材料时,依据邀请信的邀请期限、航线、行程及出访任务,确定在外停留期限,经外事处领导审核后报主管外事(港澳台事务)工作的校领导签发《兰州大学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兰州大学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确认件》。

第十七条 各部门在审批、会签《兰州大学人员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表》时要相互配合,发现问题应及时相互通报。在审批工作中,出国(赴港澳)人员所在学院、处室应着重审查出国(赴港澳)人员是否是本单位的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在申报表中填写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同意

在申请期限内出国(赴港澳)。其向国际会议提交的论文、交流材料或合作科研的课题是否涉及保密或敏感内容;保密办负责审核出国(赴港澳)人员是否是涉密人员, 并按有关规定签署相关保密协议或保密承诺书;人事处审核的内容是超过三个月的出访任务,是否已按照学校人事规定签署相关协议书;学生处、研究生院审查出国(赴港澳)学生是否为我校国任统招并在读学生,出访是否影响其学业;外事处审查相关邀请信是否规范,出访经费是否落实,申请材料是否完整,并根据出访任务审批出访时间。

第十八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参加会议的内容或出访任务涉及敏感或热点问题的、前往敏感或热点国家(地区)的、邀请方或资助方有复杂背景的,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提交学校国家安全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办理。

第十九条 学校纪委监察处应对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计划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外事处应及时将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含副处级)“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表”送校纪委监察处备案。

第四章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的政审

第二十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向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报送申报材料的同时领取《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出国(赴港澳)人员填写表内的个人信息后,由所在学院(机关)党委(党总支),组织部,学校党委逐级政审。政审合格后,由组织部向外事处提供《兰州大学因公出国及赴港澳人员审查批件》。

第二十一条 政审批件的有效期为三年。政审批件在有

效期内不需要再次政审,由组织部向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出具《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

第五章 公务护照(通行证)和签证的办理

第二十二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需向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提交二张护照照片(白色背景、半年内近照),身份证原件,填写《护照申请卡》或《通行证申请卡》。

第二十三条 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填写《护照事项表》,会同其它申报材料报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理因公护照(通行证)。

第二十四条 因公护照(通行证)的有效期为三年。第二十五条 获得因公护照后,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向外事处提交签证表及其它所需材料,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出具经费证明、派出证明、组织机构代码等相关材料,最后报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外交部、国外驻华使领馆逐级审批。

第六章 关于出访经费及核销的管理规定

第二十六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出访前凭借任务批件或任务确认件在科研费、事业费或学校其它经费中预借款;归国后,由外事处对其外汇票据核销,并持任务批件或任务确认件在财务处报销出国(赴港澳)费用。

第二十七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由国外(港澳)方面提供出访经费的,若国外(港澳)方提供的资助已超过国家财政部规定的数额,均不得再从科研费、事业费或学校其它经费中支付费用;若国外(港澳)方提供的资助不足国

家财政部规定的数额,可由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根据财政部相关规定进行核定,由本人从科研费、事业费或学校其它经费中补齐不足部分。

第二十八条 未经学校批准的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任务,不得在科研费、事业费或学校其它经费中报销出国(赴港澳)费用。

第二十九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要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一般不得擅自改变出访路线、增加出访地点或延长出访时间,否则增加的费用自理。

第三十条 各学院、处室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就有关经费结算等问题与出国(赴港澳)人员签订具体协议。

第七章 归国手续

第三十一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须在回国后十五日内将出国(赴港澳)总结交外事处,各学院、处室对出国(赴港澳)参加国际会议或重要出访原则上应安排在院、系活动中做出访报告。

第三十二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须在回国后十五日内将因公护照(通行证)交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保管,副校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因公护照(通行证)由外事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交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保管。

第三十三条 出访超过三个月的人员,归国后在十五日内前往人事处办理相应报道手续。

第八章 外事纪律

第三十四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在对外交往

中应维护国家利益和学校利益,不做有损国家和学校声誉的事情。

第三十五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在访问考察、出席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留学进修等学术交流及个人对外交往中不得涉及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秘密,应维护学校的知识产权;凡是教学、科研、生产中有密级的资料,未经学校保密部门的批准,不得带(寄)往境外进行学术交流。

第三十六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必须通过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渠道办理手续,不得持普通护照出国(赴港澳)执行公务。

第三十七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不得擅自延长在国(境)外停留时间,绕道安排行程,或者到未经批准进行公务活动的国家(地区)、城市出访。

第三十八条 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人员及学院、处室承办人员应诚实、守信。在手续办理过程中及出国(赴港澳)期间,若发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者,将及时查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出境人员,在一年内不再受理其因公出境申请,若院(系、所)、处(室)外事负责人员违规,则停办其所在单位的因公出境申请三个月,情节严重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一)以出国(境)公务名义骗取批准的;

(二)假日程骗取批准的;

(三)伪造个人身份、资料等形式,安排与出国(境)公务无关人员出国(境)的;

(四)出国(境)管理规定,将一个团组拆分为若干团

组报批或者审核审批的;

(五)其他违反因公出国(境)审核审批管理规定的。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本规定有矛盾之处以本规定为准。

附件:1.2.赴港澳审批表》(样表)《兰州大学人员因公出国、赴港澳审批表》(样表)兰州大学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

《兰州大学校领导因公出国、

第二篇:切实加强因公出国赴港澳管理工作(范文模版)

切实加强因公出国赴港澳管理工作

因公出国(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方式,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曝光的一些因公出国(境)典型案例,充分反映了一些党政干部以公务活动为名,行公款出国(境)旅游之实,耗费国家大量资财,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对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可以说治理公款出国(境)旅游的决心前所未有、力度前所未有、审核审批之严前所未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一系列文件精神,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措施,把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因公出国赴港澳工作任务申报

一、我省因公出国赴港澳工作范围与对象

(一)我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控股和参股金融机构,在我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诚信高、效益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外向型企业(外、港澳台独资企业除外),因本单位对外交往需要派遣团组和人员出国(境)。

(二)经外交部同意,中央各部门、直属机构、人民团体、中央企业以及其他省(区、市)委托我省审批的其在浙机构(企业)人员因公出国(境)。

二、我省各任务审批单位审批范围和对象

根据中央授权或受省政府委托,我省具有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批权的机关和单位共27家:省政府、省外办、省科技厅、省商务厅,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市人民政府,杭州、宁波市外办,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巨化集团公司、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万向集团公司、宁波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义乌市人民政府、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人民政府。

(一)省政府负责审批在省人大、省政协担任副省级领导职务和非现职副省级的专家学者,以专家学者身份出国(境)从事与本人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我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的省管干部因公出国(境)事项。

(二)杭州、宁波市人民政府审批由本市管理的副厅局级人员因公出国(境)事项;杭州、宁波市外办审批由本市管理的县处级及以下人员因公出国(境)。

(三)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市人民政府审批由本市管理的县处级及以下人员因公出国(境)从事经贸、科技活动的事项(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对外经援除外)。

(四)义乌市人民政府审批由本市管理的科级及以下人员因公出国、赴港澳从事经贸、科技活动的事项;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人民政府审批由本区管理的处级及以下人员因公出国(境)从事经贸活动的事项。

(五)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巨化集团公司、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万向集团公司、宁波慈溪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本公司业务范围内,根据人员管理权限自行审批本公司及所属分公司、子公司人员因公出国(境)从事经贸活动的事项。

(六)省科技厅审批本单位、本系统人员因公出国(境)从事科技活动事项,省商务厅审批本单位、本系统人员因公出国(境)从事经贸活动事项。

(七)省外办审批上述

(一)至

(六)项以外的省管干部以下人员的因公出国(境)事项。

注:

1、因公出国(境)团组和人员因故推迟出访,超过批件规定的出国(境)日期3个月以上的,派出单位须重新办理出国(境)任务和人员的审查审批手续。

2、省级领导、省管干部团组出访请示件径送省外办办理。

三、出国(境)前的主要工作

因公出国(境)前的主要工作包括制定出访方案、联系邀请函电、确认公务安排和访问日程、中介机构联系、任务报批、人员审查、团组行前准备、申办证照和签证(签注)等。

(一)制定出国(境)初步方案 制定出国(境)初步方案,主要根据计划管理和量化管理等因公出国(境)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团组主要访问任务、人员组成、访问国家(地区)和在外停留时间、邀请单位等。

1、计划管理

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组团出访,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本单位出国(境)计划,计划外的团组和人员,原则上不办理报批手续。确有必要的计划外团组,组团单位可在计划团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大专院校、企业集团因公出国(境)和运动员参加比赛、演员赴国(境)外演出等,不实行计划管理,各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派出。

2、量化管理

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还应符合量化管理规定。省直各部门、人民团体正职(正厅职)原则上每年出国(境)不超过1次,其他省管干部1个任期内出国(境)不超过2次或2年内不超过1次(要求同时具备上述两项条件);分管外事、外经贸工作的省管干部严格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安排。除杭州、宁波以外的各市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政协主席,各市副市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每年出国不超过1次,其他省管干部1个任期内出国(境)不超过2次或2年内不超过1次(要求同时具备上述两项条件);分管外事、外经贸工作的省管干部严格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安排。各市市管干部,根据各市制定的量化管理规定执行。

3、主要任务和目的 因公出国(境)应本着务实、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切实根据工作需要和双边关系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必须有明确公务目的和实质性内容,不得以任何名义进行一般性考察。严禁在换届期间以公务为名、行公费旅游之实的出访和其他照顾性出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遵守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因公出国(境)的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外事规章制度,不组织、不参加各类公款出国(境)旅游活动,不得将因公出国(境)作为福利待遇。

4、团组成员

根据出访团组的任务和性质,草拟一份代表团成员的建议名单。团组结构要合理,出访人员身份要与出访任务相符,一般不执行与本人分管工作无关的任务或本应由下级主管部门或专业人员执行的任务,严禁安排与出访任务无关人员搭车出访。

●出访团组人员应少而精,除大型招商团组外,团组人员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

●一般应配备翻译。

●严禁拆分组团或组织“团外团”。

●同一地区、同一部门的负责人原则上6个月内不得分别率团出访同一国家(地区),也不得同团出访。

●出访人员一般不得携带配偶、子女同行;直系亲属确有必要同团出访的,须说明特殊理由。

●党政机关干部不得利用职权在企业团组中“搭车”出访,与项目无关人员不得参加企业技术培训。除大型招商活动、签约活动等确有需要随团外,企业人员原则上不得随党政机关团组出访。

●在“换届”前、工作调动前、退休前等不能搞照顾性出国(境)。

●单位之间跨地区、跨部门长期借调的人员,原则上按行政隶属关系办理;在用人单位工作满6个月以上并有正式借调合同的,在征得借出单位同意后,也可由用人单位办理。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招聘的流动人员,须在聘用单位正式工作一年以上(以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为准)方能派遣因公出国。违反国家有关人才流动政策规定,擅自离职人员,聘用单位不得派遣出国。

5、访问国家(地区)和在外停留时间

应根据国际形势、对外关系和出访需要完成的任务,选择前访国家和地区。避免集中在少数热点国家。

●要根据工作需要尽量压缩在外停留时间,原则上出访1国不超过6天,出访2国不超过10天,出访3国以上不超过12天,离抵境当日计入在外停留时间。

●由友好城市邀请的,必须在友城停留2天以上。●体育比赛、文艺演出、境外承包工程、常驻工作、合作研究、大型招商或展览等重要经贸活动和培训团组,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严格掌握。

●严禁以各种名义前往未报批国家(地区),包括未报批的“申根国家”和互免签证国家。

●出席国际会议或确有特殊情况需延长在外停留时间和增加出访国家的,须在请示中说明具体情况。

6、邀请单位

●邀请单位应“业务对口、级别对等”,与出访人的职级身份、出访任务相称,不得降格以求。

●政府或政府部门代表团一般应由前访国相应政府或政府部门邀请,人大、政协代表团一般应由前访国相应议会邀请。

●严禁通过中介机构联系公务活动或出具邀请函。●一般不接受境外企业、组织举办的无实质性的庆典、礼仪等活动的出访邀请。不得接受国内企业资助,也不得接受境外中资企业资助或邀请出访。

注:任务批件下达后,原则上不予更换邀请单位。

(二)联系邀请函电

出访方案确定后,要尽快与邀请方联系发邀请函电。通过传真告诉邀请方我代表团名单(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对外身份)、前访时间、停留期限、访问内容(要与任务申报相符)和访问费用(国际旅费、食宿及人身保险)承担方式等情况,请其早日发出邀请函。

通常,我方可商请邀请方先发一份邀请函传真件,核对邀请方的邀请函中代表团人员名单、性别、出生日期、对外身份、访问时间、停留期限、访问目的和访问费用承担等是否有正确,是否符合往访国的签证要求(可向护照签证部门咨询)。特别要注意查验邀请函的有效性和真伪,避免导致拒签、限制入境和损害因公出国(境)声誉。持用无效或假邀请函申办出国审核、审批的,将追究有关单位的责任并予以相应处分。核对无误后,请邀请方快递邮寄原件。申报任务时提供的邀请函必须与申办签证时的邀请函一致。如遇人员变更、推迟出访或变更出访内容,需及时与邀请方联系,重新发邀请函电。

(三)确认公务安排和访问日程

确认邀请单位,联系邀请函电的同时,应积极与邀请方落实各项访问公务活动的具体内容、程序及细节问题,结合国际航班的客观因素,确定详细出访日程。在制定和安排出访行程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线路要求顺畅合理,经济。必要时注明航空公司、机型以及起飞抵达时间。

2.行程安排要主次分明,公务活动内容要丰富、翔实,公务活动时间应占出访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路途时间算作公务活动时间)。

3、应友好城市邀请前往的,必须在该友好城市安排2天以上公务活动。

4.公务活动应注意避开节假日、周末,便于外方落实安排。双休日以外的时间应主要安排公务活动。

5、日程安排应具体说明每天上、下午活动内容、地点,公务活动要注明接待单位、主要会谈人员和会谈内容;培训团组要注明培训地点、课程内容和授课人员。

6.严格按照任务批件批准的国家(地区)和在外停留时间执行出国(境)任务,不能擅自增加出访国家和地区,不能擅自延长在外时间,严禁擅自访问未经批准的申根国家。

(四)中介机构

1、中介机构管理

因公出国(境)团组可根据实际需要,联系具有符合国家职能部门规定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由中介服务机构安排食、住、行等社会化服务。

严禁通过中介机构联系或出具邀请函以及安排公务活动。国家外专局认定的境外培训中介机构可安排与培训有关的公务活动,不得为非培训团组办理邀请函和安排公务活动。

2、中介机构资质要求

使用中介机构前应掌握其总体情况,所选择的中介机构须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其中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准从事相关业务;有固定办公场所、专职工作人员和完善的机构章程;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资金保障;熟悉我国和往访国有关法律和规定,具有接待因公出国(境)团组的能力;有良好的信誉和经营业绩;中介机构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法经营。

(五)任务报批

(所有团组纸质文件送达之前,都要进行网上申报)

1、省管干部团组

(1)组团单位所属省级有关单位或有关市政府向省政府行文请示,请示件径送省外办办理;

(2)省外办提出审核意见,经省委组织部人员审查同意后,送省有关领导审批;

(3)省领导批准后,由省外办出具省政府任务批件或其他批复文件。

2、省管以下团组

(1)省外办审批的因公出国(境)事项,由省级有关单位、有关市政府或其授权的市外办以表格形式(可在省外办门户网站下载)申报。

(2)其他任务审批单位负责审批的事项,按各自规定的程序报批。列入本地区直报范围的企业,可直接向本地区的任务审批单位申报。

3、双跨团组

凡组织本地区本部门人事隶属关系以外人员参加的团组按双跨团组管理,分为自组省内双跨团组、自组省外双跨团组,参加省外双跨团组、参加省内双跨团组。杭州、宁波市政府和市外办在授权范围内审批本市组织的双跨团组,其他各市政府在授权范围内审批本市隶属人员组成的双跨团组;省商务厅、科技厅在授权范围内审批省内隶属本系统人员参加的双跨团组,其他我省自组双跨团组根据授权范围由省政府或省外办审批。

4、任务申报所需材料(1)基本材料

①请示文件或任务审批表一式3份。

省级领导和省管干部团组需向省政府提出请示,其他人员以任务审批表呈报(任务审批表可在省外办门户网站“网上办事”下载)。请示文件或任务审批表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原则上不得签发有本人参加的出访请示件。

基本要素应包括: a.团组名称和团长姓名; b.访问国家(地区)和途经国家(地区); c.出访时间及在外停留天数; d.出访详细理由、具体任务和目的;

e.邀请单位名称、邀请函(电)原件是否已经审核; f.出访费用来源;

g.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组团,须在请示件中注明该团组是否列入本单位计划,出访费用是否列入预算。未列入计划的团组应说明特殊原因,并声明在本单位计划总量内调整。

h.省管干部团组,须在请示中说明省管干部届内出国(境)情况、本出国(境)情况或最近一次出国(境)情况。如年内多次出访的,须说明上一出国(境)情况和本每次出国(境)情况。

省国资委管理的省属企业省管干部参团的,提供省国资委审核意见;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参团的,应在请示报告中注明上述人员已经市委组织部审核。

②团组名单。包括团组成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或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及对外身份,并注明翻译人员。

③邀请函(电)复印件及翻译件。邀请函必须有邀请单位名称、地址、电话、传真号码,访问时间和停留天数,落款处有邀请人签名。

④日程安排。说明每天上、下午活动内容、地点;公务活动要注明接待单位,主要会谈人员和会谈内容;培训团组要注明培训地点、课程内容和授课人员。⑤审批单位认为必须提供的其他材料。(2)特殊类别团组另需提供的材料 ①双跨团组

自组省内双跨团组需提供双跨参团人员所在省级单位、各市或县(市、区)外办的同意函件。

参加省外双跨团组需在表格中注明组团单位名称和征求意见文号,并提供省外审批单位出具的《征求意见函》和费用清单、日程安排,以及《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通知书》。

②前往申根国家团组

除参加省外双跨团组外,自组前往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希腊、丹麦、冰岛、挪威、瑞典、爱沙尼亚、捷克、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芬兰、斯洛文尼亚、瑞士25个申根国家的团组,须提供在该国访问期间的旅馆订单。

③培训团组

我省自组培训团组或参加中央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团组,须提供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具的任务批件或审核件。其中属国家外国专家局资助的团组,提供国家外专局出具的任务批件;其他团组提供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具的审核件。

④文化交流团组

我省组织的文化交流团组,须提供文化部或省政府、省文化厅出具的文化交流项目立项批复。

⑤参展团组 我省组织参加国外展览或随中央有关单位组团赴国外参展,提供商务部或中国贸促会出具的批文。赴港澳地区招商办展、参展等活动,商务部不再审批。

5、其他有关规定和要求(1)计划管理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团组必须纳入计划管理。计划外的团组和人员,原则上不办理报批手续。确有必要的计划外团组,组团单位可在计划团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各地各部门今年开始,于每年10月底前向省外办报送省管干部下一出国(境)计划和党组成员名单,报备省管干部以下人员计划出国(境)总量;12月上旬报及本计划执行情况。

①省管干部出国(境)计划应包括出访任务、主要人员、时间、前往国家(地区)、邀请方和经费来源,并抄送省纪委(省监察厅)、省委组织部备案。

②省管干部以下人员出国(境)计划包括出国(境)团组和人员总量、前往较集中的国家(地区)团组数量、培训团组和跨地区跨部门(双跨)团组派遣计划等。

③对逾期未上报因公出国(境)计划的单位,必要时暂停审批其出国(境)团组。

④各市省管干部出国(境)计划,由各市外办汇总提出意见,经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上报;省管以下人员出国(境)计划,由各市外办审核后汇总上报。

⑤省直各部门的出国(境)计划,由各部门审核汇总上报省外办。⑥计划内团组出国(境)时,应逐案报批,严格按照审批结果执行出国(境)任务。不符合审批要求的团组,要根据审批单位意见进行调整或取消。

(2)双跨团组

组织双跨团组,包括双跨类培训团组需征求有关外事部门意见,无外事审批权单位不得下发组团通知。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组织的双跨团组原则上仅限同一系统的省直部门人员参加,省直各部门组织的双跨团组原则上仅限同一系统的人员参加,不得指定具体人选。

省、市有关单位下属或挂靠的学会、协会、基金会、培训中心、服务中心、公司等单位不得组织双跨团组。

(3)培训团组

省管干部和中青年党政干部的出国(境)培训,由省委组织部制定的出国(境)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会同省人力社保厅报国家外专局核准后组织实施。其他部门和各地不得擅自组织,也不得抽调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国(境)外培训。其他党政干部的出国(境)培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制定计划,由各市和省级主管部门向省人力社保厅申报,经省外办提出审核意见,报省政府批准,由省人力社保厅报国家外专局核准后实施,执行计划时按规定逐案报批。

(4)港澳团组 ①赴港工作

根据香港特区《入境条例》规定,任何人士拟赴港工作(包括各类行业工作、艺术表演、体育活动、学术交流等),必须先办理工作签注。未获批准而在港从事工作,一经检控定罪,可被罚款港币50000元、监禁2年及遣返原居地。

②多次往返签证

6个月(不含6个月)以内两次或多次进出香港的人员,由省港澳办和宁波、温州市从严审批。

(六)人员审查

省管干部人员审查与任务审批同时进行。《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确认件》中注明“XXX同志已经省委(XX市委)组织部审核”或“XXX同志已经省国资委审核”字样,不另行办理《人员审查批件》。

省管以下人员由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授权确定的人员审查授权单位对出访人员进行审查并出具《人员审查批件》。

(七)团组行前纪律教育

代表团出访前应召开出访行前会议,一般由组团单位负责进行,大型团组或重要团组可由当地外事等部门配合教育。

四、因公出国(境)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

(一)原则

按照谁派出、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因公出国(境)团组派出单位的责任。将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出现公款出国(境)旅游情况的,既要追究团组责任人的责任,也要追究派出单位领导的责任。

(二)督查主要内容

各级外事部门要会同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虚报出国(境)任务、通过购买邀请函骗取批准;擅自更改行程、增加出访国家、地区或城市,延长境外停留时间;党政干部挪用其他公共资金,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或补助,向下属机构或地方摊派出国(境)费用;通过因私渠道执行公务或公款报销因私出国(境)费用,违规下发各类组团通知,高额收费以及其他违反外事和财务纪律的违规违纪行为,必须严肃处理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

(三)责任追究

对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实,一律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视情给予纪律处分,公款出国(境)旅游的费用,一律由团组成员个人承担。擅自延长在国(境)外期限,或擅自变更路线等,造成不良影响或者经济损失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或者以考察、学习、培训、招商、参展等名义用公款出国(境)旅游,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当前因公出国赴港澳工作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纸质文件的问题

(一)所有材料必须一式3份,除出访请示(审批表)必须用原件外,其他材料都可用复印件。

(二)文件必须装订好,一般按照以下顺序排列:出访请示(审批表)-团组成员名单-邀请函(外文和中文翻译件)-双跨人员本单位(省级)同意函或当地外办预审件(民营企业呈报表)-出访日程-旅馆订单-其他需要的材料。

(三)审批表(请示件)填写常见问题:

1、不编文号;

2、费用来源、邀请单位、在外停留天数等信息与邀请函不一致;

3、参加双跨团组不注明组团单位及征求意见文号;

4、出访目的和任务太简略;

5、未注明团组是否列入计划、费用是否列入预算;

6、未注明邀请函原件已审核。

(四)名单常见问题:

1、团组翻译未注明;

2、出访人生日栏未填生日,改填年龄或身份证号。

(五)邀请函常见问题:

1、以电子邮件代替传真件来报批;电子邮件形式的邀请函未获外国使领馆普遍承认,暂不能用于报批;

2、缺邀请单位名称、地址、电话或邀请人签名(盖章)。

(六)出访日程要尽量详细,分上、下午写明活动内容、地点和对方联系人,培训团组注明讲课人;逢周末要注明,一般不安排公务,如与外方确定要进行公务活动的,要确保执行。

(七)赴申根签证国家要附旅馆订单。

二、网上申报常见问题

(一)缺少文号;

(二)人员级别填错;

(三)出国和赴港澳选错;

(四)非省管干部团组出访任务应不简练,完全复制纸质文件上的相应内容;

(五)邀请单位名称不完整,没有国家(地区)名。

三、其他问题

(一)省管干部团组回国后,要及时填写《省管干部因公临时出国情况报告表》并报省外办;

(二)各享有审批单位要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因公出国、赴港澳和来华审批情况统计表、专项工作报表准确填写后,及时报省外办。

第三篇:南京大学因公出国、赴港澳校内审批表

南京邮电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境)手续办理须知

1.由于上级部门手续办理程序的调整,请提前2个半月至我处办理手续(赴美国、台湾需提前3个月)。中层干部出访经党委会同意后,至少需留出2个月由我处办理手续。2.填写组织部《处级干部因公(私)出国(境)申请表》或国际合作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际处)《南京邮电大学因公出国、赴港澳台校内审批表》时,“停留天数、起止日期”栏中填写的时间范围须包括往返路途时间,以出、入中国海关为时点计算。3.原则上出访1国的不超过5天;出访2国及以上的,不超过8天;出访3国及以上的,不超过10天(以上天数均含旅途时间)。出访时间须严格按照邀请信上标明的会议时间确定,一般情况下江苏省外事办公室按照来回在途时间各一天的原则审批,如邀请信上会议时间为3月5日至3月7日,申请人在校内审批表中可填明出访时间为3月4日至3月8日(前、后各放一天往返路途时间)。出访人员应在填写校内审批表前向航空公司或旅行社了解清楚自己的来回交通情况,预留好在途时间。如确有因多次转机等原因单向路途时间超过一天的,须在校内审批表中体现并进行说明。

4.因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和审批工作,出访任务中应避免出现以下情况:1)有会议邀请但无论文录用通知;2)仅有张贴报告式论文发表;3)邀请方以传单发放形式发出邀请函;4)当出访超过2次以上(包括外籍华人);5)会议日程安排跨周,含周末双休在内。

5.出访人员应在上报前对出访活动申请材料进行仔细检查,在上报并经校领导签字后,不得再提出修改,须按照批准的出访计划安排行程。如确有特殊情况,请与组织部及国际处联系协商。

6.按照要求,国际处接到出访申请或组织部的办理出国手续通知后会在国际合作交流处网页上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内公示,如无异议,则进行出访手续办理。

7.出访计划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审批。上报后,可能会出现批准天数少于上报天数的情况,出访人员须严格按照批准时间出入境,严禁擅自调整,严禁自行至省外事办提出更改要求。

8.校内审批表经费预算一栏的审核由财务处负责,具体请联系财务处蒋老师,电话85866536。9.出访人员须在回国一周之内上交因公护照,在两周之内上交《出访报告》,尽量附学术活动照片。

10.出访人员归国后,国际处将审查因公(或因私)护照上海关标明的出入境日期。如存在未按审批时间出入境现象,将不予开具在外费用的核汇证明。

11.国际处在行前向出访人员发放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印发的《因公出国(境)须知》(一年中多次因公临时出访人员在本首次出访时发放),出访人员须认真阅读并严格遵守相关外事纪律。

本人已阅读以上内容,承诺严格遵守出访规定。

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审批材料清单

(教育厅)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审批材料,清单如下:

①《湖南省因公出国、赴港澳任务审批(确认)表》

②《湖南省因公出国、赴港澳人员名单》

③《湖南省因公出国(境)参团人员征求意见表》

④《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备案表》,团组成员每人一式三份

⑤参加本单位组团的,需提供国(境)外邀请单位出具的邀请函和翻译件 ⑥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团的,需提供组团单位出具的《双跨团组征求意见函》及上级部门出具的《任务批件》复印件和《任务通知书》原件 ⑦执行培训任务的,还需提供国家外国专家局《任务批件》或《培训审核件》

⑧本单位《因公临时出国团组信息公示情况说明》

⑨公务行程安排

⑩因公临时出国团组信息公示情况说明

(教育厅)因公赴台任务审批材料,清单如下:

①赴台请示

②赴台人员名单

③台方邀请函及行程表

④邀请方简介

⑤因公临时赴台人员备案表,团组成员每人一式三份

第五篇:厦门大学因公临时出国

厦门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与管理办法

时间:2016年09月02日作者:管理员分类:院务规章

厦门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与管理办法(2016 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与管理,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组部、教育部和福建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在编教职工、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并对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实施区别管理。

教学科研人员是指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人员(含退离休返聘人员),以及在学校、院系以及机关部处担任领导职务的专家学者。

学术交流合作包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术访问、出席学术会议以及执行国际学术组织履职任务等。

第三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负责学校因公临时出国(境)的申报、审批和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申报原则

第四条申请因公临时出访要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性内容,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不得安排无实际需要的国(境)外培训;不得参加由外方资助的背景复杂、专题敏感的出国(境)培训;不得赴国(境)外出席无实质内容的庆典、仪式或慰问等活动。第五条因公出访团组须有对方业务对口部门或相应级别人员的邀请,邀请单位和邀请人应与出访人员的职称职级身份相称。严禁通过中介机构联系或出具邀请函。

第六条因公出访团组应严格按照批准方案出访。不得绕道,不得擅自改变出访路线、增加出访地点或延长出访时间。因特殊情况确需改变出访方案的,应事先报所在单位同意,并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审批。

第七条校党委书记或校长因公出访团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其他因公出访团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同一单位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同团出访,也不得6个月内分别率团出访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得携带配偶和子女同行。

第八条因公出访团组须严格控制出访国家(地区)数和在外停留天数。每次出访不得超过3个国家和地区(含经停国家和地区,不出机场的除外,下同),在外停留不超过10天(含离、抵境当日,下同),出访2国(地区)不超过8天,出访1国(地区)不超过5天。赴中、南美洲,非洲国家航班衔接不便的团组,出访时间可酌情增加1天。赴台人员在台时间应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合理安排,一般不超过7天。

第九条严禁通过组织“团外团”或拆分团组、分别报批等方式在因公出访团组正式名单外安排无关人员跟随或分行。严禁派人为因公出访团组打前站。

第十条演出、培训、研修、举办展览、参加比赛以及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等情况,单位与个人的出国(境)批次数、团组人数、在外停留天数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

第十一条因公出访团组必须通过因公出国(境)审批渠道办理手续并持因公护照(港澳台通行证)出访。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原则上应持因公护照(港澳台通行证)出访。如有以下特殊情况,可申请持普通护照(港澳台通行证)出访:

(一)持有出访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居留证或多次出入境签证/签注;

(二)执行多项出访任务,因公护照(港澳台通行证)无法同时办理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签证/签注;

(三)根据外交部门规定无法办理因公护照(港澳台通行证)、无法持因公护照(港澳台通行证)出访;

(四)带队参与学生境外交流或实习;

(五)任务紧要,办理因公护照(港澳台通行证)和签证/签注无法按期出访。

对确需持普通护照(港澳台通行证)出访的人员,应在申报出访任务时说明理由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上报校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工作或执教等特殊情况,可申请持普通护照出访,出访人数和在外停留天数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

第十三条全日制在校学生因公出国、赴港澳以及公派留学人员出国留学,均持普通护照(港澳通行证)。其他长期研修留学类项目参照国家公派留学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各单位不得自行组织和申报跨地区、跨行业的出访团组。

第十五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因公派出:

(一)出访人员的专业或业务分工与出访任务不相符的;

(二)无权出具任务通知书的协会、中心等单位所组织的出 国(境)访问考察、参加研讨会和培训班等的;

(三)对受到党纪政纪撤职以上处分未满5年的;

(四)违反外事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

第三章审批程序

第十六条各单位应认真制定出访计划,并于每年12月15日之前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报送下一出访计划,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提交学校审批。对计划外的非学术性出访团组,将不予批准。对确需临时安排但未按计划报备的学术交流合作,应在报批时说明理由。第十七条各单位应建立因公临时出国(境)量化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总量和前往热点国家(地区)团组数量。

第十八条实行因公出访事前事后公示制度。因公出国(境)人员须在出访前将相关的出访信息在所在单位的网站或公告栏公示。回国(境)后,应在1 个月内公示团组执行情况,并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提交出访报告。事前和事后公示期限均不少于5 个工作日。未按规定公示的,将不予审批和报销费用。

第十九条校党委书记因公临时出访,经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提交分管外事校领导和校长签署意见后,报教育部审批;校长因公临时出访,经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提交分管外事校领导和校党委书记签署意见后,报教育部审批。

第二十条副校级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访,经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提交分管外事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校党委书记或校长审批。

第二十一条机关部处、学院(研究院)正职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访须经所在单位的党政分管领导审核并视情况报分管校领导同意后,再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报分管外事校领导签署意见,最后报校党委书记或校长审批。

第二十二条机关部处副职领导干部及学院(研究院)行政副职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访须经所在单位的党政分管领导审核后,再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报分管外事校领导审批。

第二十三条学院(研究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因公临时出访须经所在单位的党政分管领导与学生处领导审核并报分管校领导同意后,再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报分管外事校领导审批。

第二十四条普通教职员工因公临时出访须经所在单位的党政分管领导审核后,再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报分管外事校领导审批。

第二十五条全日制在校学生因公临时出访须经所在单位的党政分管领导、学生处、研究生院或教务处审核后,再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报分管外事校领导审批。第二十六条因公出国团组须提前2个月提交申请材料。因公赴港澳团组须提前1个月提交申请材料。因公赴台团组须提前40天提交申请材料。

第四章经费和证件管理

第二十七条因公出访团组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出国(境)人员、天数、路线、公务活动等情况进行报销,不得报销与出访任务无关的开支。境外住宿以及交通标准按《厦门大学出国(境)费用管理办法》(厦大财[2015]24号)执行。

第二十八条因公临时出访时,应当优先选择直达目的地国家(地区)的境内航空公司航班出入境,没有直达航班的,应当选择境内航空公司航班到达的最邻近目的地国家(地区)进行中转。由于航班衔接或是需中转1次以上等特殊原因确需选择境外航空公司航班的,应当事先报送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和财务处审批同意。

第二十九条因公出访团组在国(境)外期间,原则上不对外赠送礼品。确有必要赠送的,应当事先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和财务处审批同意,并按照厉行节俭的原则选择师生作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传统手工艺品和实用物品,金额标准参照《厦门市市直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厦财行[2014]18号)执行。

第三十条持因公护照或因公港澳通行证出访者须在回国(境)后7日内上交证件。全校在职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离(退)休的厅级以上干部持台湾通行证出访归来后7日内上交证件。逾期不交或不执行证件管理规定的个人,暂停其出国(境)执行公务。有关领导干部普通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的使用和管理,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另行规定。

第三十一条因公护照(港澳台通行证)丢失者,持证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在境外向使领馆或其他相关机构)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报告,并递交书面情况说明,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室书面上报省市主管部门。

第五章外事纪律 第三十二条各单位应当本着务实、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从严组团,在出访团组中指定工作能力强且富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团长,实行团长负责制。团长应当对团组成员进行行前教育,并对团组承担领导责任。团组成员不得擅自脱团,私自行动。

第三十三条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对外事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各机关部处、学院(研究院)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文件对因公出访严格审核把关,坚持“谁派出,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把关,谁负责”的审批管理制度。

第三十四条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在对外交往中应维护国家和学校利益,不做有损国格、人格和学校声誉的事情。

第三十五条学校涉密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须严格遵守《涉密人员对外科技交流保密守则》(附件一),报批出访任务时须填写《涉密人员对外科技交流保密责任承诺书》(附件二),随申报材料一起上报备案。

第三十六条出访人员及经办人员应诚实守信。对在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或违规违纪的因公临时出访人员,学校在1 年内不再受理其因公临时出国(境)申请,情节严重的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台港澳事务办公 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2016年7月15日起施行。《厦门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与管理办法》(厦大外〔2015〕166 号)同时废止。

下载兰州大学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管理实施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兰州大学因公临时出国、赴港澳管理实施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

    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 财行[2013]51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加强预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外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

    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

    财政部 外交部关于印发 《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行〔2013〕516号 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

    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

    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因公临时出国(境)工作的管理,确保公司外事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国家财政部、外交部《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

    中华民族青岛市因公临时出国管理规定

    青岛市因公临时出国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促进本市对外友好往来和经济贸易的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

    黑龙江省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14年4月1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根据《党政机关厉......

    山东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

    山东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 2016-11-24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山东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规范全校师生办......

    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全文)(精选五篇)

    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全文) 财行[2013]516号 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人民团体,各民......

    办理因公赴港澳通行证签注须知

    办理因公赴港澳通行证签注须知 一、申办范围 1、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等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