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信贷危机
浅谈温州信贷危机
背景:
浙江温州连月来不仅出现暴力讨债、企业老板出走和自杀事件,近日更传出疑有银行人员诈骗民众卷款逃亡事件,金融秩序近乎失控。高利贷引爆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连月来震动地方,包括许多当地龙头企业都因为长期扭曲的金融体系而崩盘。近期最受瞩目的是温州眼镜业龙头——“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失踪事件”,据传他欠款至少20亿元。
成立八年多的信泰,是年产量2000多万副自主品牌的眼镜商,也是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太阳眼镜商之一。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指出,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人民币,胡福林债务关系涉及近万人和几十家企业,事件还会继续发酵。胡福林以来,在媒体报道曝光的至少就有另三名大老板出逃,另外正得利鞋业老板则跳楼身亡。
企业主逃跑欠下的债务动辄数千万、上亿元,牵连所及,供应商、上下游都会被累得陷入绝地,连月来在温州引发此起彼伏的骚动。员工惊觉老板失踪包围公司讨薪水,债务人恐慌聚集上门;有人出动黑社会追讨债款,更有欠债人干脆借助黑道对付讨债者。不少放贷者本身也是借贷人,有银行业者估计最终资金来源可能多达半数来自银行。
中国央行温州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近九成家庭个人和六成企业参与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
不少当地人担心重演80年代中期的“倒会”风暴。资金链断裂所可能触发的连串后果已经引起全社会关注。除了担心骨牌效应,导致企业大量倒闭,银行业绩受损,更可能在地方触发持续的动荡。
形势的严峻迫使温州政府在三天前发布《严厉打击暴力讨债等犯罪行为》通告,以强硬语气表示要坚决打击暴力讨债、非法拘禁、非法集资和恶意欠薪等行为,强调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中共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更对当前金融和民间借贷形势表示,对付企业老板出逃现象,“政府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企业界人士认为,眼前可能就是这个长期酝酿循环的大泡沫爆破的时刻。许多传统企业没有能力转型,企业主更没有开创新局因应新时代的眼光,资金链问题因此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状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主任江若尘表示,中国金融业向来“帮大不帮小”,只要是大企业,不管国有还是民营,借贷都不难,但中小企业则不论民企还是外企,借贷无门是正常的。而流传已久的“标会”或地下钱庄模式就成为民营企业的“及时雨”。这类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银行”,随着政府一波波收紧银根的措施,借贷渠道雪上加霜,而发展得红红火火,甚至吸引外国人投入其中牟利。中小企业为应付生产及不断升高的工资与材料成本,被迫转向高利贷,这在浙江和福建尤其普遍。但利率在需求刺激下不断推高,却迫使企业主必须挖东墙补西墙。许多表面风光企业背后都债台高筑。在经济景气持续低迷下,制造业定单利润一般只有个位数,企业主却必须偿付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最高达180%的年利息,迫使越来越多企业主看破红尘,干脆关闭工厂或只保持少量业务,把资金投入放高利贷等炒作市场。今年初以来,高利贷堆起的大山终于无法再支撑,陆续传出崩塌巨响。周德文今年初就大声疾呼倒闭潮即将到来,但官方反应并没有非常在意,只是陆续出台各种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日前表示,从银行数据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状况已进一步改善。他认为中小企业仍觉得资金紧张的原因很多,与融资成本上升以及当前经济大环境、中小企业飞速发展、物价上涨的关系更密切,不完全是融资渠道的问题。经历了八九月份的企业主“跑路”、“跳楼”高潮之后,温州城很快又恢复了表面的平静。此次危机中逃跑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作为一个典型性人物,已经回归生产,他的眼镜生产线已部分复工。他立志,生产自救,并且在短时间内制定了实现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案。当地企业主们对此次危机中政府的救市表现较为满意,在政府层面,一位浙江省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目前,该省所涉部门已经全部派员下企业摸底调研,一方面了解企业的融资情况,另一方面也了解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一些列跑路、跳楼事件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事实上,确实是因为温州市各家银行的抽资、不续贷,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倒闭以及企业主的跑路和跳楼。7月以后,温州市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严防中小企业倒闭潮和民间借贷风险,贷款规模开始缩减。据温州市金融办统计,今年8月份,当地小企业贷款比7月份减少了373亿元,融资状况越来越趋紧。制鞋企业老板虞龙所在的龙湾区最早出现跑路现象,其中,不乏他的朋友。当然,他的企业经营良好。站在企业的角度,认为,“有些事情银行要跟企业协商解决,不能把企业的贷款马上停掉,那样谁也受不了。本来钱还掉以后,你再贷给它,它的运转就正常了,不贷,那肯定只有死掉。从温州目前的企业经营状况来看,只要给它贷款,不抽资、不压贷,没有几个会死掉的。
此次倒掉的企业大多因为多元投资导致的资金链断裂,例如房地产投资、担保公司的投资,甚至完全不做主业或者很少做主业,如果专门做主业,一般不会断裂。在与温家宝总理的座谈会上,瑞新集团董事长阮春道向总理反映,他们碰到的困难,是为信泰集团担保5600万。信泰的老板胡福林跑路,他们要偿还5600万的贷款。如果互保的企业有类似的事件再发生,企业是很难扛住的。根据温州的官方数据显示,近六成温州企业存在为其他企业进行担保融资的情况。一旦信贷危机失控,互保的企业之间将产生连锁反应,连片倒下,这意味着大量的银行坏账以及大面积的失业。因此,在温州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应急措施中,第一条就是对中小企业加大信贷资金保障的力度,还专门成立工作组分别进入温州市25家市级银行业机构,督促银行机构不抽资、不压贷。政府的出手拯救温州中小企业的具体实施策略还在进行中,但总的来说,在政府的支持是温州的危机缓解的关键。
对策分析:
(一)金融体系改革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是利率双轨制的存在和商业银行本身对部分信贷资金流向上存在监管缺失,使一部分信贷资金没有直接进入经济实体,而是通过中介机构流入了民间借贷市场。他呼吁,要加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现在双轨制的利率已经形成级差,民间的利率很高,银行的利率很低,差额太大了,肯定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张震宇建议,民间借贷很活跃、中小企业比较多、有市场化基础的温州,适合作为利率改革的试点。今年6月,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们已经将相关方案递交给了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但浙江省分行尚未将其上报总行。根据官方的公开报道,此次危机发生之后,浙江省政府正抓紧会同浙江银监局、人民银行在浙机构,研究完善温州市政府递交的《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近期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继2002年成为中国惟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后,重提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据悉,方案涉及11家股份制村镇银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将温州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增加到100家,以吸纳民间资金,出台《放贷人管理条例》以及成立金融资产场外交易市场等,着力将温州打造成全国民间资本集散中心。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认为,温州金融和企业存在两多两难的特点:民资多(达1100亿元)、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达14万家)、融资难。因此,温州要推进地方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他提出,要建立三个体系:为大批中小民企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为民间资金和中小企业搭建资金交易的市场体系;为防范风险而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系,这是从根本上防范债务危机的主要出路。据悉,在温家宝总理考察温州期间,当地政府还专门向其提及了金融改革的方案。温州人因此对成为国家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抱有很大期待。当然,从此次爆发的温州民间信贷危机看,金融体制问题仅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产业空心化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优胜劣汰问题。
表面上看,温州债务危机主要由温州资本的过度性投机以及偶发性调控政策引起的。跳出温州看温州,人们会清晰地发现,对民营企业长期没有得到矫正与根治的金融环境才是引发温州企业逃债闹剧与悲剧的真正根源。金融体系不完善所导致的信贷资源配置失衡是中小民营企业忍受的最大制度之痛。所谓“金融抑制”,是指一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金融与经济之间陷入一种非良性循环状态。在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国有金融机构垄断了大量的信贷资源,而且无论是信贷资源的使用,还是利率水平,大多是基于行政指令的配置,导致民营企业无法正常从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二)规范民间信贷
利率双规制之下的国有企业可以从商业银行以低成本获取信贷资源,而由于民间金融的长期非法存在,民间借贷利率随着宏观政策的变化而飙升,高成本所引致的资金链断裂危机从民企借贷之日起就已经埋下伏笔。与金融体系不完善紧密相连的还有投资模式的大企业化偏爱。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依靠中央政府投资拉动是中国经济成长的最主要模式,这种模式造就了过去10年固定资产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并在2008年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计划出台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民营企业身上的沉重税负映衬着中国改革有待深化的尴尬结果。据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我国宏观税负在2007年就已经达到27%的水平,今年将达到35%甚至40%。除了上缴繁重的税收外,我国企业还必须接受巨量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税费的膨胀折射出的是中国企业成长环境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说国有企业在与权力资本的较量中具有一定博弈能力的话,那么面对着强大的寻租势力,中小民营企业几无还手之力,坏的结果不是无奈加大出租成本,就是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通过银行信贷获得间接融资是目前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在浙江中小企业中,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占88%,直接融资只有12%,与发达国家企业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差距甚大。融资方式单一,不但加大融资难度,也增加了融资成本,很多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无望的情况下,求助于高利率等民间借贷。
因此,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一方面要积极疏导,包括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管理制度,使规范的民间借贷“阳光化”;另一方面,对于违法犯罪金融活动,则要坚决打击。这样才能在有效防范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的前提下,发挥好民间借贷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银行配合支持
在政府的支持促导下,一系列银行开始了一些救援措施,如10月9日,建行浙江省分行在温州召开温州中小企业解困工作动员会,该行划分了3类解困对象:已暴露信贷风险的,资金链紧张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经营正常、信贷余额相对较高但信心受冲击的,将选择10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解困。专家团队须在一周内完成100余家中小企业的诊断方案。根据方案,建行将多渠道解决企业资金问题,除了在信贷规模上向中小企业倾斜,还将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利用投行业务来解决融资需求。建行温州分行有关负责人对新发放贷款实行利率优惠。“目前最关键的就是保持流动性。”光大银行温州分行行长邵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保持银行职业操守的前提下,光大银行温州分行不抽贷、不压贷,尽量满足正常生产的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光大银行将从三方面来支持企业。首先是改变增贷的方式方法,譬如商票直贴等,做大票据业务等表外业务,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二是加快信贷审批速度,光大银行温州分行除了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贷款权限外,还开通远程视频审批。另外就是减负,给企业和银行客户经理减负。总行在宁波的宁波银行,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该行日前召开紧急会议,追加1亿元以上专项资金支持温州小企业。宁波银行温州分行行长王永良表示,在9月底参加温州市银行业相关会议后,宁波银行即在行内召开紧急会议。宁波银行温州分行三季度初,即开始向总行申请专项额度扶助温州经济,至今已获批7400万元的信贷规模,投入实体经济。四季度,该行除保证对温州分行的常规信贷资源投放外,还将继续追加1亿元以上的专项信贷资金以支持温州小企业。
温州市政府出台了多项解决中小企业债务危机问题的措施,其中包括要求银行业机构不抽资、当地政府抽调25个工作组进驻市内各银行,防止银行抽资压贷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温州市银监局也已要求当地各家银行调低贷款利率,最高上浮不能超过30%;如企业财务危机牵涉多家银行贷款,银行间要“同进同退”,不得单独抽资。这些有利措施的采取对于温州信贷的解决起到缓解的效果,但要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反思我的金融体系。
第二篇:关于温州信贷危机的思考与总结
《关于温州信贷危机的思考与总结》 序论 摘要
在以政府信用制度建设为主导,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个人信用建设体系为基础,银行信贷体系建设为补充的现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温州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雏形初现。而在后次贷危机时代,整个温州信贷却产生了种种难以想象的惊人危机。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破产,老板“跑路”跳楼屡见不鲜,高额贷款去向不明,这种种连锁反应的温州模式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是民间借贷资本的盲目过热,还是金融监管体制的严重缺失,亦或是中小企业担保融资环境的恶劣影响?“吴川温州”模式能否重现往日辉煌?温州信贷能否走出低谷迈开新的一步?本文将逐一从民间,企业,政府,银行等多个角度开展分析,并提出若干设想和解决“药方”。
本论
一、后次贷危机时代下的温州模式回顾
二、当下温州模式下的种种风险可能与危机分析
1、民间信贷过热,监管缺失,进入产业投资基金展望的SWOT分析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门槛奇高与转型方向
3、政府信用“缺失”银行经管“偏失”,金融环境现状堪忧
三、化解温州模式重重问题的“药方”设想与推断
1、中小企业融资转型设想
2、构建温州特色的担保体系
3.组建民营银行的必然要求
4政府“”信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体系改革
结论
温州模式想要重塑辉煌还需经历许许多多的坎坷道路,但是我们依然坚信,在政府,企业,银行,民间等方面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温州模式的重新崛起之路依然是不可阻挡的,我们依然有能力相信,温州模式必回成功!
第三篇:美国储蓄信贷协会危机是怎么回事?
美国储蓄信贷协会危机是怎么回事? 美国的储蓄信贷协会(S&L),是一种在政府支持和监管下专门从事储蓄业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通常采用互助合作制或股份制的组织形式。美国共有4 700家储蓄信贷协会,其中55%在联邦政府注册,45%在州政府注册。第一家储蓄信贷协会于1831年诞生在宾夕法尼亚州。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70年代,美国住房市场需求旺盛,给储蓄信贷协会的发展带来了一段黄金时期。到70年代未、美国储蓄信贷协会的总资产已突破600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金融巨头之一。然而,谁也无法料到,几年以后、美国的储蓄信贷协会就陷入了重重危机,1989年2月,布什总统亲自宣布了处理美国储蓄信贷协会危机的紧急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美国人民需要在今后30年时间里花费大约4000亿~5000亿美元,才能彻底还清储蓄信贷协会所带来的巨额债务。
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个曾经圆了千千万万美国人民乔迁新居美梦的金融机构遭到如此的毁灭呢?美国储蓄信贷协会原来的角色是协助推行政府的住房政策,为购房者提供长期定息贷款。美国政府设立了一个存款账户,以低于住房贷款利率的利息率向协会提供资金。同时、还允许协会以高于中场水平的利率吸收存款。因此,美国储蓄信贷协会带有国营色彩,拥有制度性的垄断利润。然而,进入70年代末期,美国社会的通货膨胀率和市场利率不断升高,储蓄信贷协会的大量贷款被套在低于通货膨胀率的利率水平上、实际贷款字变为负值,大多数协会出现亏损。到80年代初,协会的亏损已超过500亿美元,1980年,美国国会又通过法案取消厂各金融机构在存款利率方面的差别性条例,致使储蓄信贷协会失士了大量存款,经营更加困难。为了使储蓄信贷协会重新回到盈利状态,从1980年3月开始,美国同会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管理委员会相继出台厂一系列法规措施,放宽对储蓄信贷协会的限制。允许其在房地产、证券、保险等几乎所有领域与其他商业银行竞争。不幸的是,长期处了政府保护下的储蓄信贷协会,并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信息系统和硬件设备从事高风险投资,加上政府监管乏力、内部管理混乱,松绑的结果是出现了大量的呆账坏账、投资亏损和欺诈行为。协会在亏损的泥潭里越陷越深。队1982年到1985年,有25%的协会持续亏损,10%的协会事实上已经破产。在马里兰州和俄亥俄州,储蓄信贷协会的失败使两州存款保险基金破产。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协会甚至参与了非法交易,使纳税人损失厂300多万美元。尤其是在美国西南地区,几乎所有的协会都破产或濒丁破产。到1989年,一直苦苫支撑着信贷储蓄协会的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终于宣布破产。同年8月,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管理委员会被解散,其职能由一个新成立的机构取代。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清理破产的协会。与此同时,司法部也专门组织力量起诉储蓄信贷协会中的犯罪分子。1 2
第四篇:温州信贷危机中的公共政策分析
《 公共政策学 》课程作业
姓 名: 陈怡
学 号: 3100101678
专 业:
社会科学试验班
提交日期: 2012年1月 温州信贷危机中的公共政策分析
陈怡
(社会科学试验班1012 3100101678)
【摘要】:2011年8月至今,温州已爆发至少16起涉及高利贷失踪案,除了接连不断的民营企业老板“跑路”事件外,企业集团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导致停工甚至倒闭崩盘,涉及民间追债突发性诉讼大幅增加,给温州信贷市场和中小企业借贷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此,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情况分析后,政府出台了“国九条”政策和“一揽子”救市计划,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事态蔓延,维护了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但政策的长远性和根本性仍值得讨论。
【关键词】:民间借贷
信贷危机
金融政策 财税政策
一、温州信贷危机背景介绍
2011年4月开始,全国经济运行的活跃之都温州爆发了一系列高利贷危机事件。民营老板由于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巨额高利贷而选择出逃;被欠下巨额钱款无法追回的债主绝望跳楼自杀;中小企业由于融资困难处于停工甚至濒临倒闭;效益良好规模较大的立人教育集团不堪22万高利贷重负崩盘;涉及民间追债突发性诉讼大幅增加;民间借贷市场信心大幅减弱,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难度进一步增加而陷入资金困境;民间借贷市场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冲击。昔日火热的投资借贷景象被恐慌和观望情绪代替。
2011年4月至今的高利贷失踪案一览
从2011年9月浙江信泰集团总裁、“眼镜大王”胡福林跑路的标志性事件开始,已持续了半年之久的温州高利贷失踪案和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事件引起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在事件发生蔓延后第一时间赶赴温州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中小企业,了解经济形势和金融运行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重振民间借贷市场信心和挽救资金困难中小企业的几项原则。之后中央政府及时出台了“国九条”,在金融,财税方面给予了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有力的扶助和支持。温州市政府也推行了“一揽子”救市计划,调用大量资金弥补断裂缺口,并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危机救助机构,减免中小企业的税收,提供政策倾斜和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大力推行金融信贷市场试点改革,规范民间借贷市场,试图为温州乃至全国的民间借贷市场改革和中小企业融资之路探寻新的出口。
温州金融借贷市场的动荡还蔓延波及东莞、鄂尔多斯、台州、宁波、义乌甚至澳门等金融经济活动相对活跃的城市,对全国的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温州钱殇事件还引起了外国著名媒体和西方金融及信贷市场的广泛关注,与欧洲债务危机一同被列为全球经济危机典型事件,抛出了“如何救温州与如何救欧洲”的金融之问。年关将近,借贷到期时限也随之到来,老板跑路,债主追债,集团崩盘,企业资金周转陷入绝境的事件再次接连发生。政府推行的各项金融财政政策对温州信贷危机的暂时缓解和根本性解决作用及改革的推行程度依旧是热点关注和多方讨论的话题。
二、温州信贷危机的问题根源
温州有民间筹资经商的传统,而温州经济的特色也正是在于集体资本。许多民营企业的创业发展资本来自于民间的资金筹集所得,这也是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和基因。
然而到2010年,民间借贷的结构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量出现的典当行,寄售行,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融资中介将民间借贷推向链条化,机构化、高息化和大规模化。据温州市公安局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温州市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诈骗立案20起,涉及金额高达9.9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翻。在高额利息的诱惑下,中小企业主,普通居民,政府公务员等都成为了放贷主,可以说温州已经进入了全民“炒钱”的时代。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已达1100亿元,其中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59%的企业参与。可见民间借贷本身已经成为温州普通百姓和企业的一种高回报的投资选择。
但从资金需求来看,筹集的巨额民间资金早已超出温州本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大量资金并没有用于发展实业,进入了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如房地产,矿产和游资运作等,用以追求短期暴利。
温州高利贷模式:
由于2011年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贷款规模开始紧缩,此前的过度融资造成企业和投资者在续贷时面临资金紧缺的风险。同时在货币政策紧缩的预期下,民间借贷利率大幅上升,高昂的借贷成本让投资者的资金链绷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正常生产。
20011年4月份以来,温州一些企业因房地产市场投资失败等原因无力支付高利贷款,企业主继而选择跑路。温州市各家银行抽贷、不续贷的动作也加速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和倒闭风潮。8月份后,跑路和倒闭风潮由个别企业个别地区向群体蔓延,温州金融危机因此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中央决策部门也开始介入解决问题。
温州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活跃之都,在过去各种利好政策下养成了对外向型经济路径的依赖,在国际金融危机未退,欧债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低迷情况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缺乏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在外部需求大幅减少,国内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大格局下发展缓慢的局势下,进而开始将资金投入房地产、民间借贷等局部暴利的投资领域,寻求获利机会。
由于实业发展外需动力不足,民间信贷价格高升的双重作用,部分温州企业开始去实业而逐泡沫。加之利率管制下的官民借贷双规和资金价格扭曲,高利贷的链条随之打通并高速运作。待到宏观经济调控由宽松至紧缩,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低迷,投资的失利导致了投资运作资金链紧张直至断裂。
探其高利贷制度崩盘的成因,能够发现当前大部分的扶持政策还属于应急之策,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为民间借贷寻求制度层面的阳光化和规范化。
三、温州信贷危机中各项公共政策的推行及实施
在温州信贷危机严重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赶赴温州考察,深入农村、社区、中小企业和金融信贷市场,就温州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2011年10月4日下午,温家宝在温州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浙江省、温州市关于小企业发展情况汇报。在会上,温家宝要求采取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妥善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并提出了四点意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要认真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小企业贷款进行专项考核,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二要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督促各类银行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改进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银行特别是大中型银行的社会责任。按照新的企业划型标准,明确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比例和增速要求,并加强统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落实到位。三要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研究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四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场原则,减少行政干预,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要妥善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市场信心。
自温家宝总理“温州行”后,温州信贷危机旋即有了中央层面的政策回应。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国九条”,在金融、财税方面给予小型和微型企业政策支持。
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提高小型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适当提高对小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会议还决定,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此举在温州不少企业主看来,对温州危机极具针对性。
温州市政府也及时推出了“一揽子”扶助计划,要求中小企业救助部门全力协助银行机构做好银企融资对接,要求银行不抽资、不压贷,并协助银行了解贷款企业情况,防止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同时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危机救助机构,减免中小企业的税收,提供政策倾斜和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针对目前的企业状况,温州市财政地税系统于10月12日出台了17条财政新规,调整内容主要针对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小微企业相关的税收。温州财税新规摘要如下:1.小型微利企业所得减按50%计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企业所得税。2.利润亏损额达注册资金的20%以上的酌情减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3.高新技术企业新办之日起1~3年内免征水利建设专项资金。4.经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相应业务可减免应缴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1月8日,温州市政府提出了以“民间资本‘阳光化’”为主要对象的地方金融改革“1+8”行动方案。“1”是指温州市政府新近起草并已在上报过程中的《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8”是指在前述《总体方案》的框架下,配套8个地方性专项具体子方案。金融改革试点的推进工作开始在温州部分地区实施开展。
四、温州信贷危机中公共政策的成效
事件严重化后,温家宝总理奔赴温州实地调查,并召开会议,听取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原则,极大程度上稳定了市场恐慌心理,表达了中央政府对此次信贷危机的关注,提振了金融信贷市场发展和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信心。
温家宝总理奔赴温州后的短短一周时间内,中央政府出台了“国九条”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减免税收,提高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
“政策公布后,我专程调查了五六家企业。大家都认为,短短一周内,就出台了这样的政策,雷厉风行,前所未有。并且,这些政策很有针对性,能解决现实存在的困难。如认真贯彻,我认为对中小企业解脱目前的困境,防止事态的蔓延会起到积极作用。”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国九条”推行后说。
温州市政府的“一揽子”救市计划和减税的财政政策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9月底,温州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推出了一系列确保金融、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强有力措施。在企业帮扶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确保实现年初确定新增贷款1000亿元的目标,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市县两级对企业主出走及倒闭的企业,逐个建立专门处置小组,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全力做好善后处置、维护稳定等工作。目前已成功化解3起企业主逃逸引发的担保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的银企债务危机,共涉及19家银行、累计13亿元的银行贷款。
对已出走的企业主,由公安、经信等部门进行追踪,做好劝导工作,争取其主动回来解决问题。10月10日,温州最大的“跑路”老板、涉及借贷资金15亿元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经政府动员回到温州,表示将生产自救,重振企业。从9月30日至10月11日,有多家出走企业主通过各种渠道表示近期将返回处置企业问题。
温州在加大帮扶的同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由民间借贷引发的暴力讨债、非法拘禁、恶意逃债、哄抢企业财物等违法行为,依法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债权人合法利益。温州龙湾区是发生企业债务危机的主要地区,9月23日以来,温州龙湾区警方已破获4起暴力讨债案,刑拘7名犯罪嫌疑人。这些措施对稳定人心起到了良好作用。金融改革试点的建立和推行也终于让停滞已久的金融体制改革工作得以重新进行,弥补“失去的十年”带来的现有经济金融体制与经济运行的脱节,为温州乃至全国的民间借贷市场改革和中小企业融资之路探寻新的出口。
五、温州信贷危机中公共政策的不足之处
探其危机发生的根源,得以发现目前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多为应急措施,能否在根本上解决温州信贷危机问题根源问题仍值得探讨。
四个原则和“国九条”及“一揽子救市”计划可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矛盾,帮助中小企业暂时渡过资金链紧张的危机,但并未在根本上解决由于制度和结构造成的问题。
对于温州信贷危机中引人瞩目并被媒体盛赞贯彻及时的“国九条”,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文评价道:“在实施贯彻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矛盾大了再出手;二是要将救助与经济调整、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结合起来,现在正是一个洗牌的时机,有限的资源要用在刀刃上。”
“钱要花在刀刃上”,是赞同救市者对救助温州信贷危机的普遍期望。但在产业空心化已经颇为严重的温州,企业主究竟会把资金“输血”用于实业,还是继续投机炒作,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所在。尽管温州市政府与银行设立了相关资金运作监督机构,但救助资金是否全部用于振兴实业挽救生产仍然存在怀疑。
而救市计划中温州市政府要求中小企业救助部门协助监督银行要求为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续贷和融资,要求银行不压贷、不抽资、要下调利率回落到基准利率水平,让参加救助会议的当地银行机构负责人颇有微词,称之为“病急乱投医”。浙江银监局局长杨小苹表示,在这场民间借贷信用危机中,温州80多家因此倒闭的企业,没有一家是因为银行抽贷或停贷引起的,全部都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包括管理混乱、脱离主业、盲目扩张、脱离实体经济、个别企业主赌博输光等问题,其中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几家。强制银行为资金运作不良的中小企业融资续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加大了银行的资金压力和运作风险。
相对于资金运作失利所带来的漏洞问题而言,更大的问题还是实体经济。基于温州民间资本1万亿元的规模,即使高利贷产生600亿元的坏账,对于整个温州民间资本而言,也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更大的问题是,温州的钱还能流向哪里?因此,若推出了各项政策在中小企业回归实业和转型发展的实质性解决之道上贯彻不力,政府和民间自救团体不断补入的资金不仅不能帮助中小企业脱离错误发展路线,更有可能使一些企业依旧利用救助资金继续进行高风险的投机产业运作。
六、结语
温州信贷危机是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所长期存在的潜在问题的一次规模性和代表性的爆发。信贷危机和老板跑路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着手解决,并推行了一系列在短期内看来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方针,遏制了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但从危机的始末探其根源,发现信贷危机实质上是由于实业发展外需动力不足,民间信贷价格高升的双重作用,部分温州企业开始去实业而逐泡沫,加之利率管制下的官民借贷双规和资金价格扭曲,高利贷链条在宏观经济紧缩的条件下断裂而引发危机。当前的政策和救市计划很大程度上是从为中小企业提供短缺资金和政策扶植的角度切入的,在短期内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但从长期来看,还应该在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加速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和中小企业回归实业及转型升级方面着重施力。以经济运行活跃之都温州为缩影,探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中小企业壮大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经济形势跟踪分析课题组:《2011年中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16期
[2]金培 《温州钱殇》[J].《看天下》,2011年第21期
[3] 谢明 政策透视—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4]N-格利高利-曼昆 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6.
第五篇:欧洲信贷危机波及经济打击全球
目前欧洲信贷危机正在演变成第二次欧洲经济危机,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赛浦路斯、希腊、意大利等6个国家的信用评级先后被调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盟执委会竞争事务委员会接连发布报告指出,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二次债务危机即将出现。欧洲的债务危机不仅将会使今年欧洲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1%,而且会给正在发展的全球新能源产业蒙上阴影。
总的来看,债务危机和财政问题取代气候变化和低碳问题,成为当前欧洲最突出的问题,欧洲民众和舆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相对下降。欧洲的政治层面推动力相对弱化,必然反映到气候变化和新能源产业的方方面面。
首先,欧洲债务危机将延缓欧盟新能源研发的进程。目前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80美元水平徘徊,近期不时低于80美元,能源价格和需求的下降将会减少发展新能源的动力。欧盟新能源综合研究计划包括欧洲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智慧电力系统、核裂变、二氧化碳捕集、运送和贮存等一系列研究计划,其重点为大型风力涡轮和大型系统的认证(陆上与海上)、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集热发电的大规模验证、新一代生物柴油、第四代核电技术、零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智慧电力系统与电力贮存等。而这些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政府支援和补贴才可以进行。
随着欧洲各国对新能源消费补贴力度降低,欧洲光伏装机量持续下跌,而西班牙、意大利等新能源大国出现债务危机,使全球新能源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其次,对于欧洲来说,新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资金问题更难解决。除德国之外,欧盟各国政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政危机。为刺激经济并缓解债务危机,欧洲各国政府还将承担沉重的财政负担,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问题上的态度更趋消极,更不愿采取实质行动履行义务,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将因此变得更加艰难。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京都议定书将会到期,如果京都议定书贸易规则不能延长,则会出现碳税和单边行动进一步升级的现象,欧盟会采取更多的行业性减排或者碳税政策。
欧盟最近提出在2050年前以铁路和水道取代中、长途的客货运输需求,禁止使用汽柴油的汽车进入欧洲各大城市,以减少60%碳排放量。欧盟还将全球2000多家航空公司纳入适用节能减碳政策的名单中,抵欧的航班都必须缴高额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