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琼财教[2013]1342号
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琼财教[2013]134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和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重大科技项目,是指针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科技合作和技术应用示范推广等科技项目。
第三条 省重大科技项目和经费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共同管理。
省科技厅负责省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编制项目申报指南,组织项目申报,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项目申请与立项、项目实施与管理、项目验收与评价、经费使用与监督等工作。省财政厅负责省重大科技项目经费的管理、审核和下达,会同省科技厅组织项目申请与立项、项目实施与管理、项目验收与评价、经费使用与监督等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请与立项
第四条 省科技厅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规划部署,结合省委省政府年度工作重点,适时在省科技厅网站上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年度支持方向和范围,确定申报的时间、渠道和方式。
第五条 项目立项按照公开竞争的原则,采取主管部门推荐、项目单位自主申报、公开招标等方式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一)主管部门推荐,是指由主管部门根据省科技厅发布的项目申报指南,汇总审核符合本部门管理职能的项目申报材料后,向省科技厅提出立项申请。
(二)项目单位自主申报,是指项目单位根据省科技厅发布的项目申报指南,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向省科技厅提出立项申请。
(三)公开招标,是指省科技厅根据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影响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产业的技术问题,每年选择若干个科研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四)项目立项程序包括:
1.申报受理。项目申报由省科技厅受理。
2.初审。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受理的项目进行初审。
3.实地考察。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初审项目进行实地考察。4.专家评审。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项目申请材料进行评审,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5.联合会审。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在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联合对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进行会审。
6.项目公示。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联合会审通过的项目分别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网站和海南日报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7.报省政府审批。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考察情况、专家评审意见、联合会审和公示等情况编制项目立项及经费分配建议方案,上报省政府审批。
8.项目下达。经政府批准获得立项的项目,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项目立项通知。
第六条 年度累计已获得省级其他科技专项经费支持超过1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当年不再予以立项为省重大科技项目。
第三章 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七条 项目实施实行合同制管理。项目立项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与省科技厅签订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包括项目目标任务、年度绩效评价考核指标、验收方式方法、项目预算、补助金额等内容。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签订项目任务书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八条 项目任务书甲方为省科技厅,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双方基本职责如下:
(一)甲方职责
1.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
2.跟踪服务和协调解决项目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3.会同省财政厅组织项目验收。
(二)乙方职责
1.按照项目任务书规定组织项目实施; 2.落实项目实施条件和配套经费; 3.保证财政补助经费专款专用;
4.接受甲方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甲方要求报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时报告重大事项,按要求填报甲方制发的有关调查表和统计表;
5.提交项目验收所需的有关材料,按时进行项目验收。
第九条 项目任务书内容一般不得变更,因客观原因确需变更的,须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省科技厅审批。第十条 项目跟踪管理。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采取如下方式对项目进行日常管理。
(一)定期报告。在项目执行期间,项目承担单位应于每年1月30日前向省科技厅提交上一年度项目实施情况的总结报告。
(二)不定期报告。根据工作需要,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可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不定期报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三)实地检查和跟踪服务。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和跟踪服务,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计划进度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一条 年度考核。每年年初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对上一年度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作为项目下一年度财政经费滚动支持或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项目验收与评价
第十二条 项目验收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实施,或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委托有关机构组织验收。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实施期限届满后3个月内,提交书面验收申请及相关验收材料报省科技厅;项目需延期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可延期验收,但只能延期一次,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第十四条 项目验收以项目任务书为依据,对项目是否完成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开发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等作出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十五条 在项目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具有相关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经费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时应组织项目验收专家组。验收专家组由熟悉专业技术、经济、财务和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其中财务审计专家应具备专业资质。设专家组组长1名,同一个单位的专家一般不超过2人,专家人数一般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
验收专家组应认真审查项目验收材料,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考察,收集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客观、负责地形成验收意见。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时,先对单个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再对整个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验收意见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和“结题”三种结论,并出具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绩效指标考核(含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项目取得的相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分配省重大科技项目经费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八条 完成或基本完成项目任务书确定的任务和技术、经济指标,经费使用合理的项目,通过验收。第十九条 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通过验收:
(一)项目任务书规定的主要任务和技术、经济指标没有完成;
(二)提供的主要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备;
(三)擅自修改项目任务书内容;
(四)经费审计结论为违规或严重不合理使用财政补助经费。
第二十条 项目结题。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市场变化等客观原因使得项目无法继续进行,由承担单位提出申请,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审批终止,按照结题处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应当按照科技保密、科技成果评价登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学技术奖励等有关规定和办法执行。
第五章 经费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二条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按照财政补助要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的要求,财政补助经费应按照单位和项目的性质分类采用事前立项事前补助、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和奖励性补助等方式进行。
事前立项事前补助,是指承担省重大科技项目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纯公益性的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后,给予适当事前补助。事前立项事后补助,一般是指承担省重大科技项目的企业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后,项目单位应自行投入资金组织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等活动,可事前拨付部分财政补助资金,项目年度任务完成或项目验收后,再给予适当补助。奖励性补助,是指承担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单位和其他企事业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需要组织开展研发活动,取得了能够解决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大技术成果,经单位申请,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按照规定程序审查通过后,给予适当奖励性补助。
第二十三条 项目财政补助经费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拨付,统一纳入单位财务管理,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项目财政补助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项目管理费和项目实施经费。
第二十四条 项目管理费是指用于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为开展项目评审、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所发生的费用;项目管理费按省财政厅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经费是指财政补助给各项目承担单位用于支付在省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项目实施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一)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1.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的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2.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5.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
6.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论证、评审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9.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劳务性费用。
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本项目研究、项目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参照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11.其他支出是指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以外的其他支出。
(二)间接费用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实施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等。
间接费用使用实行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项目实施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部分不超过10%;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含5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8%;500万元以上部分不超过5%。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实施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其他费用。
第二十六条 经批准的省重大科技项目财政补助经费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作调整,如确需调整的,按照《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补助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按照《海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企业使用财政补助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使用财政补助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符合加入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要求的,均应在购置当年加入共用平台,对外开展优质优惠服务。
第二十八条 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结余财政补助经费,由省财政厅按照本省财政拨款结余指标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项目因结题或因故终止形成的剩余财政补助经费,由省科技厅根据相关规定收回,并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资金调整使用方案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三十条 对于弄虚作假、虚报项目材料骗取财政补助经费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取消申报资格、停止拨款、终止项目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 对于违反财经纪律,截留、挪用、挤占省重大科技项目财政补助经费等行为,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规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取消申报资格、停止拨款、终止项目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999年10月8日颁布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使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是指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根据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由水利部安排实施的研究水利发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水利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科技项目。
第三条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原则是,实行立项审查制、大型项目招标投标制、专家评估制、合同管理制。
二、项目组织
第四条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以下简称国科司)是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全过程管理。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作为计划下达部门,负责计划的审核报批和对计划执行的监督管理。水利部各有关司局、有关直属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协助做好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部直属单位的科研主管部门协助做好本单位实施项目的归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根据水利工作的需要和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国科司会同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在组织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拟开展研究的项目建议计划,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应体现以下原则:
1.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突出对水利发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水利工程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攻关,提倡多学科跨领域的联合。
2.注重成果的实用性,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和重大水利课题的解决提供科技支撑。
3.体现成果的创新性,既要提倡自主创新,同时也要积极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
4.重视成果的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六条 国科司会同有关司局、直属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组织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见附件1),组织专家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经修改补充后形成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报部审批立项。
第七条 项目可行性论证经费预算数比项目建议书预算数大于10%的,需重新报批项目建议书。
第八条 国科司会同有关司局、直属单位依据批复的论证报告,组织专家通过招标(含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邀请议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项目或专题的承担单位(大型项目必须进行招标),签订项目合同书(合同书格式见附件2)及各专题合同书(合同书格式见附件3),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大型项目必须集中国内外技术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在项目合同书中要明确一定比例的科研任务由外单位承担,并签定合同书。
三、项目实施
第十条 项目计划下达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项目(专题)承担单位要各负其责,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工作。必要时,应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加强项目实施的领导和协调。
第十一条 项目设立专家委员会(专家组),受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委托全过程参与项目的咨询、评估、验收等工作。
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职责:
1、向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提供对项目的咨询意见;
2、参与项目及所属专题的论证工作;
3、参与项目的招标评标工作;
4、参与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检查和评估;
5、参与项目及所属专题的验收工作。
第十二条 项目(专题)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力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及时编报计划执行报告(格式见附件4)。
第十三条 科研项目(专题)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负责人与项目承担单位签署科研攻关(专题)协议,并根据协议明确的权限,对项目的完成时间,成果质量,资金使用负直接责任。项目完成后接受有关部门的验收和审计。
第十四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国科司或国科司委托有关单位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对于执行不力的项目(专题),要及时予以调整或撤销,并对造成损失的项目追查项目承担单位的责任。
第十五条 项目完成后由国科司按有关规定负责对项目组织验收。项目各专题由项目第一承担单位组织验收。
第十六条 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承担单位,除责令其继续履行合同外,两年内不得承担新的重大科技项。
四、经费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经费主要由水利部下达专项计划安排,同时积极向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部门申请经费,多方开辟资金渠道,支持实施水利重大科技计划。第十八条 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按合同和计划执行情况分期(分)拔款,可以跨使用。
项目承担单位依据合同和项目实际执行计划进度,编报经费预算,经部审定后按规定程序下达经费。
项目经费的预决算管理按照水利部有关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并保证专款专用,及时拨付到项目(专题),不得挪用、滞留。对发生违反经费使用规定,不按照项目或专题预算执行等情况的,将停止拨款直至终止合同,并追究有关方面和项目责任人的经济和行政责任,性质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五、成果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成果是指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取得的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工程设计、施工工艺、新材料配
方、样品(样机)制造技术、计算机软件、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
第二十一条 项目成果归国家所有。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取得成果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项目委托单位进行成果封锁,应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第二十二条 项目成果可由成果完成单位(可以专题为基本单位)依据水利部有关成果管理的规定申请鉴定、奖励等。水利部鼓励对项目成果进行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承担单位要创造条件支持成果完成人对项目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并在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员。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及时将所有成果资料按国家有关规定归档。
六、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2012】357号)
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
【2012】357号)
发布时间:2013-08-07 浏览:[191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的管理,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经费绩效,根据《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仅适用于由省级财政安排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以下简称科研转化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本办法所指科研转化经费主要是指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主体在我省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基础研究、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所获得的省级项目支持经费。具体包括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软科学研究、钱江人才等专项资金安排的省级项目支持经费。
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组织运用省级财政资金实施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其经费使用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 科研转化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原则
(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科研转化经费主要用于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对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能够明显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活动的支持。
(二)分类支持,多元投入。根据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特点和规律,科研转化经费分类采用分期补助、事后补助、贷款贴息等资助方式,并积极探索与风险资本结合、偿还性资助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参与科技项目的实施。
(三)科学安排,合理配置。按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突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
(四)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科研转化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科研转化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要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 科研转化经费按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关规定拨付。项目承担单位为省级预算单位的,科研转化经费由省财政核定该单位预算,由该单位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进行支付;项目承担单位为非省级预算单位的,科研转化经费由省财政核定至省科技厅(本级),再由省科技厅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相关规定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合作、协作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按有关规定支付至合作、协作单位。需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经费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 分期补助及开支范围
对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处于研发阶段,实施不能直接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省财政一般以分期补助方式给予支持,在项目立项后下达补助总经费的60%,通过中期检查后再下达40%。补助资金低于30万元(含30万元)的,可视项目实际情况实行一次性补助。
尚无实力自筹资金投入成果转化活动的初创期和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的项目,有创业风险资本、金融资本先期介入的项目及省财政、科技部门同意的其他项目可采取分期补助的支持方式。
第六条 分期补助的科研转化经费包括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相关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七条 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由专项补助经费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
(一)设备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和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二)材料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差旅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六)会议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等活动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期和会议开支标准。
(七)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国际、国内合作协作科研机构的费用,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由项目承担单位统一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和购买(许可)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直接参加项目研究人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等劳务性费用。项目承担单位聘用的参与项目研究任务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在聘用期内所需的劳务性费用,可以在劳务费中列支。
(十)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
术职称人员第一、第二天为500—800元/人·天,第三天及以后为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第一、第二天为300—500元/人·天,第三天及以后为200—300元/人·天。以通信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第八条 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和激励支出。管理费用是指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等安排的有关支出;激励支出是指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实列支。按照不超过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项目财政补助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20%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3%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0%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9%的比例核定。
间接费用中激励支出不得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费后的8%。
间接费用按项目统一核定,由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课题预算书或任务书中明确,并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其中,激励支出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科研人员实绩,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直接用于本单位课题组成员的激励支出可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协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课题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第九条 申请分期补助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项目立项前编制经费预算。编制要求是:
(一)根据项目研究的合理需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据实编制项目经费预算。项目直接费用各项支出不设比例限制。设备费预算编制中应当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确有必要购买的,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二)完整编制经费来源预算与经费支出预算。经费来源预算除申请专项财政经费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应当由项目负责人协调其他承担或参加单位共同编制预算。
单位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同时应当针对项目实施预期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第十条 按照《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评审办法(试行)》(浙科发计〔2008〕166号)规定,由省财政部门和省科技部门共同组织专家对申请财政补助5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进行预算评审,出具项目预算审核报告。
省财政部门、省科技部门根据预算审核报告和项目公益性程度,核定项目财政补助经费。第十一条 省科技部门根据我省急需实施项目的需要,必要时可以简化经费预算评审程序,但经费预算须报省财政部门确认。
第三章 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
第十二条 对由企业为主承担,预期能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省财政可以事后补助方式给予支持。
企业先行利用自有资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化活动并符合省科技创新导向和立项要求的,视企业创新成果情况,科研转化经费一般按不高于企业自行研发投入的15%予以一次性补助。
第十三条 事后补助项目应当在项目完成后,编制项目经费决算书,报告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情况。
企业研发投入是指企业在该项目执行期内发生的用于研究开发的各项费用。编制决算时可参照国家税务总局《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的企业研发投入范围执行。创新成果是指企业实施该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所取得的技术、经济实绩。
第十四条 省科技部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自行申报的研发投入进行审计,并结合项目验收,组织财务专家和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研发投入进行审核。省财政部门与省科技部门根据专业机构和专家出具的审核报告,核定每个项目的财政补助经费。
第十五条 对由企业为主承担的,利用银行贷款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项目,省财政主要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给予支持。贷款贴息补助额度一般不高于项目实施实际发生利息的50%,贴息时间不超过3年。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允许企业弥补已经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直接冲转财务费用。
第十六条 贷款贴息项目由企业在项目实施完成后,根据项目实施期与银行签订的科技专项贷款合同、银行实际贷款额和利息支付凭证,提出贷款项目贴息补助申请。
由省科技部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自行申报的贷款和利息支付情况进行审计,并结合项目验收,组织财务专家和技术专家,对项目实施相关的利息支出进行审核。由省财政部门和省科技部门根据专业机构和专家出具的审核报告,核定财政补助经费。
第十七条 积极探索与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相结合的资助方式。拓展科技投融资渠道,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开发科技金融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立项实施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对项目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在项目经费财务审计中,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此进行重点审查和明示。对未进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分期补助项目,给予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良科研信用记录;对未进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一般不予核定财政补助资金。第十九条 需要核拨合作、协作经费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预算核拨项目合作、协作单位经费,并加强对核拨经费的监督管理。项目合作单位应当对核拨经费单独列账,单独核算,自觉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不得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
第二十条 科研转化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分期补助经费的开支范围应当按照按本办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执行,不得超范围使用,也不得将经费用于与项目实施无关的支出。与项目研究活动相关的必要支出,也要勤俭节约,严格执行有关开支标准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分期补助项目应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预算,确有必要调整时,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项目总预算调整、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按原程序报省财政部门审批。
(二)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项目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按原程序报省科技部门审批。
(三)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预算如需调整,项目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需要提出申请,由项目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门在中期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协作研究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原则上只能调减不能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
(四)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事后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自有资金投入预算可根据研发活动安排自行调整。
第二十二条 项目结束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3个月内对科研转化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决算。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承担单位,结余经费可以留存项目承担单位用于补助科研发展支出,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科研活动需要统一管理和使用,但不得用于与科研创新活动无关的支出。
第二十三条 由于技术路线选择失误、产业政策变化、项目主要负责人调离和其他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造成项目实施失败或不能继续实施的,或由于技术迅速发展造成项目继续实施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可以及时中止实施,结余资金按原渠道退回。
由于违反财经纪律、违规使用财政资金情节严重,被勒令中止实施的项目,全额追回科研转化经费。
第二十四条 承诺提供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履行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提供配套资金,落实自筹资金,保障项目正常实施。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应当以货币资金形式投入,与财政补助资金一并纳入项目预算,统一管理。
建立与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科技项目立项制度。由省科技部门提前收集项目源,经立项审核后进入项目库,提前进行项目储备,尽早尽快组织预算执行和项目实施。科研转化经费预算应当以为单位分期预算,实施期较长的项目须编制滚动预算分年实施。项目立项后,鼓励利用自有资金和配套资金先行启动实施、次年安排财政资金的方式,提高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绩效。单位不得以配套资金先行支付为由要求将财政补助资金拨回其自有资金账户。
第二十六条 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归属,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执行;没有合同约定的,按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协作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政府采购、招投标、资产管理等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使用和管理,在保障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必要时政府可进行调配。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财政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在保障有关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第五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七条 实行项目验收财务审计制度。补助总额在50万元(含)以上的,由省科技部门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总额在20万元(含)至50万元(不含)的,项目承担单位有内审机构的,可以由内审机构进行审计,没有内审机构的,由省科技部门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总额在20万元(不含)以下的,由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编制项目决算报告。
第二十八条 建立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制度。各级财政部门、科技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和本部门所归口的科研转化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通过专项审计、中期财务检查、财务验收、绩效评价等多种方式实施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保障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探索委托第三方对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建立项目实施报告制度。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分如实报告项目实施进展、取得的绩效和经费使用情况。第三十条 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绩效考评与追踪问效制度。省财政部门和省科技部门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客观评价项目实施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标志性成果获取情况、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经济效益提升情况,成果转化应用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等。考评结果作为以后立项的重要依据。第三十一条 建立科研转化经费使用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项目承担单位是科研转化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严格项目预算调整审批程序,按时提出财务验收申请,配合做好财务审计、财务验收等工
作,及时按规定办理财务结账手续,并采取措施切实保障科研、财务、行政等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的全面支撑,积极推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等科研条件对项目实施的开放共享。第三十二条 建立科研转化项目信用管理制度。省科技部门按照《浙江省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和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浙科发计〔2007〕306号),建立科研诚信数据库,从项目申报、评审、实施到结题验收,对项目执行者、评价者和管理者实行全过程信用管理。贯彻执行省财政厅、省监察厅和省科技厅《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科技经费使用加强监管的若干意见》(浙财教〔2012〕29号),严肃处理各类违法违规使用经费的行为,切实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挪用、侵占项目经费等违反财政纪律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项目责任人和项目承担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停止拨款、追回经费、终止项目、取消项目资助资格等处理,项目负责人在两年内不得申报省级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第三十三条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推行完善网上申报、网上评审、网上公示的科研转化项目管理制度,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探索建立项目绩效情况公示制度,积极推进对违规使用科研转化经费的行为进行公开。项目承担单位应当逐步建立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在单位内部对研发人员构成、设备购置、预算调整、外拨经费、间接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公开。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30日后实施,原《浙江省省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2010〕382号)同时停止执行。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人力社保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化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的重大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确保重大项目的实施效果,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重大项目是根据自治区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部署,为实现自治区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组织实施的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关键共性技术示范与产业化、重大科技工程。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的重大技术问题,突破制约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对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
实施重大项目旨在获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和战略产品、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支撑和引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等国家计划项目、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基 1 金中确定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和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中确定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投入产出及社会效益比较大的项目。
第三条
重大项目的设立和实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体现政府战略目标、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化机制体制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原则。充分发挥部门、地方、企业、专家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作用,实行整体协调、统筹资源、分工协作的机制。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第四条
重大项目管理包括顶层设计、需求调研、指南发布、项目征集、可研论证、项目凝练、预算审查、项目批复、合同签订、中期监理、验收评估等环节。
第五条
重大项目设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项目由若干课题构成。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六条
重大项目资金的筹措坚持多元化的原则,自治区财政拨款支持重大项目的实施,并引导和鼓励地方、企业、金融机构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对经费的审计与监管,计划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 组织管理与职责
第七条
重大项目实行政府、专家委员会和科技服务机构相结合,决策、咨询、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第八条
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机构包括自治区科技厅、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单位、项目承担单位、科技服务机构和专家委员会。
第九条
自治区科技厅是重大项目管理的决策机构(国家计划项目除外)。主要职责:
(一)负责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组织制定、发布重大项目指南。
(二)制定有关管理办法。
(三)重大项目的立项、调整和撤销等决策。
(四)指导并督促重大项目的实施。
(五)组织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
(六)按规定管理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
(七)自治区科技厅将设立重大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重大项目的统筹协调。主要对重大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宏观管理,开展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的半年报和年报编制,重大项目宣传报导,重大项目数据库的建设等工作。
第十条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单位为自治区级有关部门、高校院所、盟市科技局等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进行项目的征集, 按要求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组织项目的实施,协助自治区科技厅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落实、使用情况,按要求汇总上报半年 报、年报及有关信息报表,并随时报告有关重大问题。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按要求落实匹配经费。
(二)严格执行项目实施方案、合同内容,按项目进度要求完成规定任务。
(三)及时报告项目进展情况、重大事项和经费使用情况。
(四)积极配合科技厅对项目进行检查、监理、评估,准确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第十二条
强化重大项目管理过程中科技服务机构的监管作用。科技服务机构作为第三方,须按照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工作资格认定办法》进行资格认定。接受科技厅委托进行技术前沿预测和技术需求调研,承担项目的专利检索、查新、招投标、监理、中期检查、审计、验收、绩效评估等相关工作。
第十三条
建立重大项目专家技术委员会,充分发挥技术、管理、法律、企业等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对涉及重大项目的重大事项和决策提供战略咨询。
第十四条
完善自治区专家库,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聘请具有良好信誉的专家参与项目立项、监督验收和绩效考评等有关评估咨询工作。建立和完善专家遴选、回避、考评制度。第十五条
加强信用管理,对项目组织单位、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及责任人、专家、科技服务机构等在实施重大项目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与自治区科技计划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立项
第十六条
加强技术预测、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和技术路线图方法研究与应用工作。建立技术导向和需求导向双向并重制度,强化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
根据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支持方向总体框架。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发布重大项目指南。
第十七条
重大项目需符合的条件
(一)重大项目应是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及产业化项目、重大科技工程建设项目、高新技术领域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示范项目、重大民生科技项目、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等。
(二)重大项目必须具有产学研联合机制。项目首席专家和课题负责人应为本专业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或学科带头人,且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项目团队结构合理。
(三)重大项目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技术指标可考核,并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或相关技术标准,能够带动人才、基地发展。
(四)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项目,要有与本项目任务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且知识产权明晰。产业化项目须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须达到中试规模。
(五)攻关项目须在相关领域具有领先的创新水平和技术基础,其技术、产品要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转化应用前景。
(六)重大项目资金来源确定,投资结构合理。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项目需有与申请资助金额不低于1:1的自有资金匹配。
第十八条
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按照申报指南的要求,填报《内蒙古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可行性报告》等材料。
第十九条
重大项目的申报实行公开申报和初审推荐的办法。申报单位通过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单位签署审核推荐意见后,报自治区科技厅和相关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 重大项目立项实行“三审一决策”制度,按如下程序进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初审。自治区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根据指南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初审。
2.评审。对初审通过的项目,由自治区科技厅相关业 务处室进行实地调研,并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可行性论证评审。
3.审核。经专家评审,业务处室提出项目及经费安排意见,经分管厅长审核后,立项建议报发展计划处汇总。
4.决策。立项建议经自治区科技厅厅务会研究审定,会同自治区财政联合形成立项计划和预算安排,由自治区科技厅下达。
第二十一条
建立动态项目库和重大项目基本信息数据库,逐步推行项目网上申报、定期受理、网上信息管理和网上评审,加快推进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的数字化管理。对于不涉密的项目实行网上公开制度。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重大项目管理实行总体实施方案与合同相结合的制度。立项后要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进行严格论证和审查,通过后签订《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按合同要求组织实施。总体实施方案和合同是中期评估、验收和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建立项目经费预算审核制度,严格项目经费预算的审核。项目承担单位在编制可行性报告和经费预算编报书时,要细化项目经费预算。项目立项评审、论证过程 中,按照有关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经费预算总量、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政策相符性及可信性进行审核。
第二十四条
重大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首席专家履行“技术总负责、进度总协调、经费总概算”的职责,提出并确定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人力资源配置方案及实施过程的调控意见。
第二十五条
重大项目的实施实行阶段监理。自治区科技厅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科技服务机构,对实施期限超过2年的项目,至少要进行1次项目中期监理,并提出监理报告(包括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监理建议等)。监理报告作为项目动态调整、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监理报告与事实有重大出入,承担单位可向自治区科技厅提出复议申请。
第二十六条
监理机构对提交的研究数据与资料予以保密,严格保守被监理项目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监理专家如与所监理项目存在利益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关系,必须申明并回避。
第二十七条 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向自治区科技厅提出合同变更申请: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变化,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指标需要修改或延期的。
(二)自筹资金或其它条件不能落实,影响项目实施的。
(三)技术引进、项目合作方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 开发工作无法按合同进行的。
(四)项目的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影响研究开发工作正常进行的。
(五)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开发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第二十八条
实行快报、半年报和年报制度。重大项目的组织单位和承担单位要及时上报项目的重大进展和情况。重大项目的承担单位要明确1名项目信息上报联系人。每年的5月15日前上报上半年项目的进展情况,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及有关信息报表每年11月15日前上报自治区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和发展计划处。
第二十九条
对不按时上报材料,以及不接受监督检查的项目,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措施,要求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承担项目资格等处理。
第三十条
加强对项目形成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建立数据库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
第五章 验收及绩效考评
第三十一条
重大项目必须在规定执行期结束后六个月内组织验收,项目验收由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单位向自治区 科技厅有关业务处室提出申请,由自治区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组织或委托科技服务机构进行验收。
第三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执行期结束后六个月仍未提出验收申请的,自治区科技厅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仍不申请验收的,按不通过验收处理。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组织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自治区科技厅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
第三十三条
验收形式主要包括:会议审查验收,网上(通信)评审验收,实地考核验收,功能演示验收等。根据项目、课题的特点和验收需要,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也可联合多种方式进行验收。
第三十四条
重大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未通过验收的项目,自治区科技厅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和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五年内承担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的资格。
第三十五条
重大项目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引入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绩效评估可与验收工作结合。绩效评估结果将作为以后确定立项、选择承担单位、确定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六条
建立对项目成果的追踪及后评价机制。在项目验收两年后,对其成果应用状况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章 知识产权与成果
第三十七条
加强重大项目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重大项目取得的成果要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涉及国家秘密的,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项目、课题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和管理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的取得、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三十八条
在项目和课题启动实施前,项目主持单位应与各参与单位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如项目主持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违反成果和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约定,在五年内不得参与和承担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任务。
第三十九条
项目的档案材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整理归档。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流程征集阶段立项阶段实施管理阶段验收阶段后期追踪专家评审总体框架发布指南征集初审Y厅务会研究综合分析评审结果Y提出立项建议N快报、半年报、年报N与财政厅会签审查实施方案和预算验签订合同过程管理绩效评估归委托中介机构开展专题调研收档中长期科技规划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项目科技厅重点工作需求调研分析技术预测盟市厅局高校院所重大项目建议省部联动项目业务处室进一步分析研究实地检查重大问题上报处理制度项目承担人信用评价制度中期监理审查项目单位验收材料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验收按照相关指标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估
第五篇:海南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海南省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琼办发〔2017〕16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是指以聚焦省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为目标,针对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着力解决产业重大科技问题,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产业发展的项目。
第三条 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专项资金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共同管理。
省科技厅负责编制工作计划,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对项目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项目申报、评审、招标、验收等工作,会同省财政厅编制项目立项及专项资金安排建议方案,上报省政府审批,下达项目立项计划,配合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管理,审核、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会同省科技厅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章 支持重点和补助方式
第四条 重大科技专项围绕全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以下项目:
(一)对我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攻关;
(二)科技成果在海南省境内的转化和产业化以及创新产品的应用推广;
(三)核心装备及战略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
(四)科技示范工程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五)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影响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利益的技术攻关科研项目;
(六)落实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规划部署,实施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的项目;
(七)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海南省的配套项目;
(八)其他符合重大科技专项范围的项目。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补助方式。专项资金按照单位和项目的 2 性质分类采用事前立项事前补助、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和奖励性补助等方式进行。
事前立项事前补助,是指承担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后,给予全额补助。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一般是指承担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后,项目单位先自行投入资金组织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等活动,项目任务完成或项目验收后,再给予适当补助。省科技厅可事前拨付部分财政补助启动资金。
奖励性补助,是指承担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需要自行组织开展研发活动,取得了能够解决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大技术成果,经单位申请,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按照规定程序审查通过后,给予适当奖励性补助。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立项审核
第六条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省科技厅适时发布,明确重点支持范围和具体要求。
第七条
项目申报单位按照本办法和申报指南的要求,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或投标文件,并保证申请材料真实可靠。申请项目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及申报或招标指南的要求,实施地和成果转化地在海南省境内;
(二)申报单位两家以上的,须合作基础良好且签订了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经费分配、知识产权归属、法律责任等;
(三)申报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者较高的科研水平,并有一定人员、资金或设备投入;
(四)项目资金预算合理可行;
(五)申报企业承诺提供并落实足额自筹经费;
(六)科技厅、省财政厅认为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第八条
项目立项按照公开竞争的原则,采取主管部门推荐、项目单位自主申报、公开招标等方式择优确定。
(一)主管部门推荐,是指由主管部门根据省科技厅发布的项目申报指南,汇总审核符合本部门管理职能的项目申报材料后,向省科技厅提出立项申请。
(二)项目单位自主申报,是指项目单位根据省科技厅发布的项目申报指南,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向省科技厅提出立项申请。
(三)公开招标,是指省科技厅根据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影响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产业的技术问题,选择若干个科研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九条 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专家(熟悉专业技术、经济、财务和管理等方面专家)对项目申请或投标材料进行评审或论证。评审或论证结果作为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决策 以及总预算控制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
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评审或论证意见进行综合平衡,编制项目立项及经费安排建议方案,上报省政府审批,分别下达项目立项计划和专项资金计划或中标通知书。项目立项程序包括:
(一)申报受理。省科技厅受理项目申报材料。
(二)初审。省科技厅按照本办法和申报指南的要求对受理的项目进行审查。
(三)实地考察。省科技厅对初审通过需要现场核查的项目进行考察。
(四)评审。省科技厅组织专家从技术、资金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审或论证。
(五)综合评审。省科技厅组织省级财政科技计划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专家对评审通过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审,确定拟立项项目。
(六)厅务会议审议。省科技厅在综合评审的基础上,召开厅务会议,对拟立项项目及经费安排进行审议。
(七)项目公示。省科技厅对厅务会议议定的拟立项项目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八)报省政府审批。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公示情况编制项目立项及经费安排建议方案,上报省政府审批。
(九)项目下达。经省政府批准获得立项的项目,由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项目立项通知,省财政厅下达专项资金计划通知。
第四章 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
第十一条
省科技厅负责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省财政厅负责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实行任务制管理。项目立项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与省科技厅签订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包括项目研究内容、目标任务、考核指标、经费预算等内容。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签订项目任务书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三条
项目任务书甲方为省科技厅,乙方为项目承担单位,双方基本职责如下:
(一)甲方职责
1.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
2.跟踪服务和协调解决项目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3.组织项目验收。
(二)乙方职责
1.按照任务书的内容组织项目实施;
2.落实项目实施条件和配套经费;
3.保证财政补助经费专款专用;
4.接受甲方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甲方要求报送项 目实施进展情况及相关材料,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5.提交项目验收所需的有关材料,按时进行项目验收。
第十四条
项目任务书内容原则上不得变更,因客观原因确需变更的,须由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省科技厅审批。
第十五条
项目跟踪管理。方式包括:
(一)定期报告。在项目执行期间,项目承担单位于每年3月30日前向省科技厅提交上一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及具有相关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金审计报告。
(二)不定期报告。在项目执行期间,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项目管理工作要求,向省科技厅或省财政厅不定期报告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
(三)实地检查和跟踪服务。根据工作需要,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和跟踪服务,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计划进度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考核。每年4月底前省科技厅组织对上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作为项目财政经费滚动支持或调整的依据。
第十六条
项目验收由省科技厅或由省科技厅委托有关机构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项目验收以项目任务书为依据,对项目是否完成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及技术、经济考核指标等作出客观、实事 求是的评价。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执行期满后3个月内,按验收材料要求将具有相关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项目经费审计报告等验收材料报省科技厅;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须申请延期的,承担单位应于项目执行期结束前6个月提出延期申请,经省科技厅批准后方可延期验收,但只能延期一次,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时应当组织项目验收专家组。验收专家组由熟悉专业技术、经济、财务和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其中财务专家应具备专业资质。专家组设组长1名,同一个单位的专家一般不超过2人,财务专家不少于1人,专家总人数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
验收专家组应认真审查验收材料,必要时可进行实地核查,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客观、公正地形成验收意见。
第二十条
项目验收时,先对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再对项目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按照“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和“结题”三种情况形成验收结论。
(一)按期保质完成项目任务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通过验收;
(二)因非不可抗拒因素未完成项目任务书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按不通过验收处理;
(三)因不可抗拒因素、市场变化等客观原因未完成项目任务 8 书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按照结题处理。
第二十一条
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存在弄虚作假,或未按相关要求报批重大调整事项,资金审计结论为违规或经费使用不合理,或不配合验收工作的,按不通过验收处理。第二十二条 项目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样机、样品等,应标注“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资助”字样及项目编号,第一标注的成果作为验收或评估的确认依据。
第二十三条 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应按照科技保密、科技成果登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学技术奖励等有关规定和办法执行。
第五章 经费开支范围和使用管理
第二十四条
专项项目资金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组成。
第二十五条
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
(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直接使用的相关仪器设备、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六)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交流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在编制预算时,本科目支出预算不超过直接费用预算10%的,不需要编制测算依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应当按照实事求是、精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单位的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
(七)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项目聘用人员的劳务费开支标准,参照当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根据其在项目研 10 究中承担的工作任务确定,其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科目开支。劳务费预算应据实编制,不设比例限制。
(八)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本项目及所属课题研究和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的管理按照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九)其他支出: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上述支出范围之外的其他相关支出。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详细说明。
第二十六条
间接费用是指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房屋占用,日常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等。
第二十七条
间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项目(课题)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20%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一)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20%;
(二)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15%;
(三)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为13%。
第二十八条
间接费用由承担单位统筹安排使用。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间接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公开透明、合规合理使用间接费用,处理好分摊间接成本和对科研人员激励的关系。绩效支出以经省科技、财政部门核定,项目任务书确定的分配比例、数额,分计提。平台类建设项目不予提取绩效支出。
第二十九条
经批准的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和承担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作调整,如确需调整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项目预算变更,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审批;
(二)项目预算不变,项目负责人、项目牵头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变更,报省科技厅审批,省财政厅备案;
(三)课题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剂,由项目负责人签字,项目牵头单位审批,报省科技厅备案。
第三十条 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财务 12 制度,切实履行法人责任,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制度和报销规定,明确内部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完善内控机制建设,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第三十一条
承担单位应当将项目资金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对省财政资金和其他来源的资金分别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按照承诺保证其他来源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实施期间,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一继续使用。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后,结余资金在2年内由承担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2年后未使用完的,按规定收回。
第三十三条
未通过验收、项目结题或因故终止形成的剩余财政补助资金,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按原渠道收回。
第三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管理。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做好设备采购的监督管理,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助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按照《海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 13 理暂行办法》执行;企业使用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项目实施中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有关规定开放共享。
第三十五条
对于弄虚作假、虚报项目材料骗取财政补助资金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省科技厅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取消项目承担者一定期限内项目申报资格、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理,涉及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并将有关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六条
对于违反财经纪律,截留、挪用、挤占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财政补助经费等行为,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规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停止项目拨款、终止项目、追回已拨项目资金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