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贸易》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1.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对外国商品的进口除一律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征10%的进口关税,这种加征的额外关税称()。
A.特惠税B.进口附加税C.普通税D.最惠国税 2.一个国家的进口附加税是一种()。
A.普通采用的措施B.特定的临时性措施C.经常性的措施D.一次性措施
3.在普遍优惠制下,受惠商品减税幅度的大小取决于()。A.普通税率和普惠制税率的差距B.最惠国税率的和普惠税率之间的差额
C.普通税率和最惠率的差额D.普惠制税率与特惠税税率之间的差额 4.某国对于手表的进口征收从价税15%,加征每只15美元的从量税,这是()。
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选择税 5.二战后,征收出口税国家主要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发展中国家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征收 D.社会主义国家 6.欧共体向参加洛美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
A.普惠税B.最惠国税C.特惠税D.差价税
7.进口国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一定的配额,超过该配额便不准进口,它是()。
A.国别配额B.全球配额C.关税配额D.总配额
8.假定某国规定1995年从中国进口鞋不超过2000万双,它是(A A.国别配额B全球配额C.关税配额D.总配额 9.全球配额是按下列哪种方法分配配额的()。A.按全球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国家分配 B.按申请先后,不分国别地区分配 C.按国别地区,不分申请先后分配 D.按经营的企业分配
10.进口许可证是一种限制进口的手段,其作用是()。A.既可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又能限制价格 B.只能限制商品的数量 C.只能限制商品的质量规格 D.只能限制商品价格。)
二、多选题
1.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进口关税外,还往往根据目的加征额外关税,叫做进口附加税,其中包括()。
A.差价税
B.反倾销税
C.特惠税
D.反补贴税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征收进口附加税的目的主要是()。A.增加财政收入
B.增加进口报关手续延缓进口速度 C.抵制外国商品倾销及补贴
D.应付国际收支危机和改善贸易逆差状况 3.关税和其他税收一样,具有()。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直接性 4.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下列哪几种情况时出口国须提供原产地证明()。
A.进口国实行国别分配 B.进口国实行全球配额 C.享受普惠制待遇 D.取得关税优惠
5.征收进口附加税的目的主要有()。
A.增加财政收入
B.维持进出口平衡
C.应付国际收支危机
D.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
E.对他国实行歧视或报复 6.进口税一般可分为()。
A.普惠制税
B.最惠国税
C.特惠税
D.普通税 7.按照商品征收对象,可以将关税划分为()。
A.出口税
B.反倾销税
C.进口税
D.过境税
E.特惠税 8.一般来说,对进口商品课征关税会导致进口国()。
A.出口数量增加
B.该商品的进口数量下降
C.该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
D.国内对该商品的消费量增加
E.国内对该商品的生产量减少
9.依据制订税则的权限,海关税则可分为()。
A.单式税则
B.复式税则
C.自主税则
D.协定税则 10.以下属于关税的有()。
A.进口税
B.过境税
C.进口附加税
D.出口税
三、判断
1.以保护本国工农业为目的外国商品进口征收的关税,税率越高越能达到保护的目的。()
2.战后以来,发达国家为了加强保护措施,进口关税税率不断提高。()
3.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因此一般都对出口商品征收一定的出口税,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4.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很多,因此我国征收进口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
5.欧共体同非加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签订的洛美协定,规定双方相互给予特惠关税待遇,从而促进了它们之间贸易的迅速发展。()6.根据普惠制原产地规则中的直接运输规则,规定受惠商品必须由受惠国直接运到给惠国,不得通过任何第三国。()
7.在单一税则下,一种商品项下只有一个税率,简单明确,易于管理,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单一税则。()
8.在发达国家的关税结构中,有效关税税率远远大于名义关税税率。()
19.不限进口国别或地区,而由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批给一定的额度,这种配额叫做全球配额。()
20.一些进口国利用海关估价变相地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是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
四、案例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电视必须是数字电视,并且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符合先进制式委员会(ATSC)标准的技术规范,而要达到ATSC标准的相关技术规范,就不得不用ATSC会员企业的相关专利,从而使得中国彩电成本提高,竞争力下降。(1)适用理论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有意识地利用复杂苛刻的产品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来限制进口。有的国家还广泛利用卫生检疫规定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要求进行卫生检疫的商品越来越多,越来越苛刻。它对商品的销售在包装和标签方面做了种种规定,这些规定内容复杂,手续繁琐,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这些规定,否则不准进口或禁止其在市场上销售。(2)案情分析
案例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出口到美国生产的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符合先进制式委员会(ATSC)标准的技术规范,使得中国厂商须额外支付专利费用,使得其彩电成本和价格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对美国的出口量下降,达到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和市场的目的。(3)案例启示
20世纪70年代,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此,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国必须有清醒认识,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应针对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特点,适度的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保护国内产业。
《国际贸易》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1.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对外国商品的进口除一律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征10%的进口关税,这种加征的额外关税称()。B A.特惠税B.进口附加税C.普通税D.最惠国税 2.一个国家的进口附加税是一种()。B A.普通采用的措施B.特定的临时性措施C.经常性的措施D.一次性措施
3.在普遍优惠制下,受惠商品减税幅度的大小取决于()。B A.普通税率和普惠制税率的差距B.最惠国税率的和普惠税率之间的差额
C.普通税率和最惠率的差额D.普惠制税率与特惠税税率之间的差额 4.某国对于手表的进口征收从价税15%,加征每只15美元的从量税,这是()。C 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选择税 5.二战后,征收出口税国家主要是()。B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发展中国家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征收 D.社会主义国家
6.欧共体向参加洛美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C A.普惠税B.最惠国税C.特惠税D.差价税
7.进口国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一定的配额,超过该配额便不准进口,它是()。A A.国别配额B.全球配额C.关税配额D.总配额
8.假定某国规定1995年从中国进口鞋不超过2000万双,它是()。A A.国别配额B全球配额C.关税配额D.总配额 9.全球配额是按下列哪种方法分配配额的()。B A.按全球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国家分配 B.按申请先后,不分国别地区分配 C.按国别地区,不分申请先后分配 D.按经营的企业分配
10.进口许可证是一种限制进口的手段,其作用是()。A A.既可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又能限制价格 B.只能限制商品的数量 C.只能限制商品的质量规格 D.只能限制商品价格
二、多选题 1.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进口关税外,还往往根据目的加征额外关税,叫做进口附加税,其中包括()。BD A.差价税
B.反倾销税
C.特惠税
D.反补贴税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征收进口附加税的目的主要是()。ACD A.增加财政收入
B.增加进口报关手续延缓进口速度 C.抵制外国商品倾销及补贴
D.应付国际收支危机和改善贸易逆差状况 3.关税和其他税收一样,具有()。ABC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直接性 4.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下列哪几种情况时出口国须提供原产地证明()。ACD A.进口国实行国别分配 B.进口国实行全球配额 C.享受普惠制待遇 D.取得关税优惠
5.征收进口附加税的目的主要有()。BCDE A.增加财政收入
B.维持进出口平衡
C.应付国际收支危机
D.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
E.对他国实行歧视或报复 6.进口税一般可分为()。BD A.普惠制税
B.最惠国税
C.特惠税
D.普通税 7.按照商品征收对象,可以将关税划分为()。ACD A.出口税
B.反倾销税
C.进口税
D.过境税
E.特惠税 8.一般来说,对进口商品课征关税会导致进口国()。BC A.出口数量增加
B.该商品的进口数量下降
C.该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
D.国内对该商品的消费量增加
E.国内对该商品的生产量减少
9.依据制订税则的权限,海关税则可分为()。CD A.单式税则
B.复式税则
C.自主税则
D.协定税则 10.以下属于关税的有()。ABCD A.进口税
B.过境税
C.进口附加税
D.出口税
三、判断
1.以保护本国工农业为目的外国商品进口征收的关税,税率越高越能达到保护的目的。()对
2.战后以来,发达国家为了加强保护措施,进口关税税率不断提高。()错
3.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因此一般都对出口商品征收一定的出口税,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错 4.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很多,因此我国征收进口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错
5.欧共体同非加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签订的洛美协定,规定双方相互给予特惠关税待遇,从而促进了它们之间贸易的迅速发展。()错 6.根据普惠制原产地规则中的直接运输规则,规定受惠商品必须由受惠国直接运到给惠国,不得通过任何第三国。()错
7.在单一税则下,一种商品项下只有一个税率,简单明确,易于管理,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单一税则。()错
8.在发达国家的关税结构中,有效关税税率远远大于名义关税税率。()对
19.不限进口国别或地区,而由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批给一定的额度,这种配额叫做全球配额。()对
20.一些进口国利用海关估价变相地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是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对
四、案例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电视必须是数字电视,并且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符合先进制式委员会(ATSC)标准的技术规范,而要达到ATSC标准的相关技术规范,就不得不用ATSC会员企业的相关专利,从而使得中国彩电成本提高,竞争力下降。(1)适用理论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有意识地利用复杂苛刻的产品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来限制进口。有的国家还广泛利用卫生检疫规定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要求进行卫生检疫的商品越来越多,越来越苛刻。它对商品的销售在包装和标签方面做了种种规定,这些规定内容复杂,手续繁琐,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这些规定,否则不准进口或禁止其在市场上销售。(2)案情分析
案例中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出口到美国生产的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符合先进制式委员会(ATSC)标准的技术规范,使得中国厂商须额外支付专利费用,使得其彩电成本和价格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对美国的出口量下降,达到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和市场的目的。(3)案例启示
20世纪70年代,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此,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国必须有清醒认识,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应针对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特点,适度的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保护国内产业。
第二篇:国际贸易习题 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约首: 合同的序言部分,包括合同的名称、编号、订约日期和订约地点、各方当事人的名称和地址、电报挂号、电传号码、传真号码、买卖双方订立合同的意愿和执行合同的保证等。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指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之间所达成的、以买卖货物为目的的协议。
3、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区域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所实行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型经济组织。
4、发盘: 发盘是指发盘人向受盘人提出买卖某项货物的各项交易条件,并愿意按照这些交易条件达成交易、订立合同的行为。
5、仲裁: 仲裁也叫公断,是指买卖双方在争议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签订书面协议,自愿将彼此之间的争议提交双方都同意的第三者进行裁决。二:简答题
1、当代各国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书上91页
2、什么是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有哪几种方式?以及其作用?
答: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非实物形态的各种劳动的提供与接受。方式有:单纯的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与商品相结合、服务贸易与信贷或投资相结合;
作用:国际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国际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发展相辅相成,国际服务贸易是进行竞争、获取高额利润的决定性因素。
3、总协定的演变特点和作用?
演变特点:
1.参加总协定的国家不断增加2.美国在总协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3.历次多边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是谈判主角,也是谈判的主要受益者4.多边贸易谈判的内容范围在扩大,时间越拉越长,谈判的内容从关税减让扩展到了非关税壁垒 作用:
1.总协定促进了战后国际贸易的自由2.缓和了总协定内外各方的矛盾
3.建立了一套指导缔约方国际贸易行为的贸易准则
4、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对货物检验的时间和地点有几种规定方法?哪一种方法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为什么?
规定方法:(1)以离岸品质、重(数)量为准。根据此种规定,出口货物于装运前由装运港约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并出具证书作为品质、重(数)量的最后依据。
(2)以到岸品质、重(数)量为准。根据此种规定,货物运抵目的港卸货后,由该处约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并出具证书,作为卖方所交货物品质、重(数)量的最后依据。
(3)以装运港检验机构验货后出具的检验证书作为议付货款的依据;货到目的港后买方有复验权,如品质、重(数)量与合同规定不符而责任属于卖方的,可凭商检机构出具的证书向卖方提出异议,作为索赔的依据。
上述第(3)种规定方法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因为这种规定方法考虑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在检验问题上做到公平合理。三:案例分析
1、日本A商在我国沿海某地采取定牌来料加工某电器商品。成品返销日本市场后,日本另一B电器生产厂商控告A冒用其品牌。事后查明B厂商上述牌子商品在日本和我国均已办妥商标注册。问:在上述情况下,A商应承担什么责任?我国厂家又有何教训?
答:这是一宗侵犯商标权的案件,日本A商冒充日本B商已注册的商标,已构成侵权行为。B有权向法庭上诉,依法追究A的责任。
我国内地接受定牌生产的企业应严格审查定牌的商标是否属于当事人合法所有。并在定牌生产协议中明确规定“如商标涉及工业产权,应由对方负责”。本例中,如日本B商在我国内地起诉,内地的加工企业也将受到中国法律的干预或制裁。
2、我某公司向日本商人以D/P即期付款方式推销某商品,对方答复,如我方接受D/P after 90 days付款,并通过他指定的A银行代收则可接受。日本商人为什么提出此要求?
答:日本商人提出将D/P即期改为90天远期,很显然他的目的是在推迟付款时间,以利于其资金的周转。
同时日商制定A银行为该托收业务的代收行,则是为了方便向该银行借单,以便早日获得经济利益,进而达到利用我方资金的目的。四:论述题
1、某出口公司按CIF伦敦向英商出售一批核桃仁,由于该商品季节性较强,双方在合同中规定,卖方须保证货运船只不迟于12月2日驶抵目的港。如货轮迟于12月2日抵达目的港,买方有权取消合同,如货款已收,卖方必须将货款退还买方。试论述合同中有关条款存在的问题。
答:在采用C.I.F价格订立合同时,买方可以以保证货物的到达或规定船舶开航后的一段时间为结汇的条件,但该合同已不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C.I.F合同。CIF合同中,要防止出现“要求卖方保证到货或以到货作为付款条件”的陷阱条款。
第三篇:国际贸易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d)
A、李嘉图
B、赫克歇尔
C、里昂惕夫
D、亚当.斯密
2、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a)A、国际贸易
B、对外贸易
C、多国贸易
D、双边贸易
3、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以(b)A、欧元表示
B、美元表示
C、本国货币表示
D、日元表示
4、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的资料以(a)
A、FOB计价
B、CIF计价
C、CFR计价
D、EXW计价
5、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1.6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1.7万亿美元,该年国际贸易额为(b)
A、3.3万亿美元
B、1.6万亿美元
C、1.7万亿美元
D、1.5万亿美元
6、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a)
A、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值
7、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的是(c)
A、无形商品贸易
B、过境贸易
C、总贸易体系
D、国境贸易
8、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a)
A、海关结关
B、货物通过国境
C、交纳税费
D、订立合同
9、我国出口一批货物给香港某公司,该香港公司又将这批货物转卖给美国某公司,这个贸易现象对香港而言称为(c)
A、间接进口
B、间接出口
C、转口贸易
D、易货贸易
10、当一国的出口额大于其进口额时,称为(d)
A、国际收支逆差
B、国际收支顺差
C、对外贸易逆差
D、对外贸易顺差11、2003年,美国的进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GDP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d)
A、2%
B、4%
C、10%
D、20% 二、多选题
1、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bde)A、直接贸易体系
B、总贸易体系
C、专门贸易体系
D、货物贸易体系
E、服务贸易体系 2、下列产品属于初级产品的有(abc)A、矿物燃料
B、动植物油脂
C、饮料及烟类
D、机械及运输设备
E、塑料制品
3、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服务行业包括的部门有(abcde)A、通讯
B、家电制造
C、银行
D、建筑
E、交通
三、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值
2、贸易商品结构
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4、过境贸易
5、转口贸易
6、国际贸易
四、简答题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请简述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a)。
A、社会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资本流动
D、自然条件
2、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是(c)。
A、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B、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C、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分工
D、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分工
3、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是(d)。
A、11—12 世纪
B、14—15世纪
C、16—18 世纪
D、18—19 世纪
4、社会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为(a)。
A、生产力增长
B、经济增长
C、信息的丰富
D、生产水平的地位
5、决定各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是(d)。
A、自然条件
B、市场规模
C、社会制度
D、生产力水平
6、在国际分工发展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b)。
A、自由竞争
B、垄断
C、合作互助
D、自由贸易
7、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是在(c)
A、一战后
B、20世纪初
C、二战后
D、19世纪中叶
8、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是(a)。
A、工业国与工业国的分工
B、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
C、农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
D、工业国与矿业国的分工
9、所谓贸易小国就是指(d)。
A、贸易绝对量很小的国家
B、国土面积很小的国家
C、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
D、该国某种商品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较小
二、简答题
1.简述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2.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3.什么是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一、单选题
1、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c)。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相对成本低的商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2、按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b)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李嘉图
C、俄林
D、托马斯•孟
3、首先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说的是(b)。
A、威尔士
B、弗农
C、波斯纳
D、格鲁伯
4、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c)。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源密集型产品
5、需求偏好相似说是(d)提出的。
A、俄林
B、弗农
C、格鲁伯
D、林德
6、国别价值和(a)存在“比较差异”,是国际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A、国际价值
B、国际市场价格
C、国际生产价格
D、贸易条件
7、首先提出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的是(c)。
A、大卫·李嘉图 B、俄林 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8、一国拥有的劳动力充裕,故它应专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外进行交换,这种说法是根据(c)。
A、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D、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说
9、认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的是(c)。
A、里昂惕夫 B、俄林 C、萨缪尔逊 D、大卫·李嘉图
10、用国家间需求结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是(c)。
A、劳动熟练说 B、人力资本说 C、需求偏好相似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
二、多选题
1、主要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理论是(ce)。
A、比较成本说 B、绝对成本说 C、产业内贸易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 E、需求偏好相似说
2、下列对里昂惕夫之迷进行解释的学说是(abcde)。
A、劳动熟练说 B、人力资本说 C、技术差距说
D、产品生命周期说 E、需求偏好相似说
3、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应该出口本国(ade)。
A、比较成本低的产品 B、比较成本高的产品
C、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D、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 E、绝对成本低的产品
4、自由贸易理论的代表人有(abc)。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凯恩斯 E、李斯特
三、名词解释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里昂惕夫悖论
3、公司内贸易
4、产业内贸易
四、简答题
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哪些发展? 4.简述里昂惕夫悖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5.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内容作了哪些扩展? 第四章
贸易条件理论
一、单选题、能够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确定的原理是()。
A、比较成本说
B、相互需求原理
C、绝对成本说
D、要素比例说
2、下列哪位运用相互需求曲线来确定两国间进行贸易的贸易条件的均衡()。
A、李嘉图
B、约翰.穆勒
C、马歇尔
D、里昂惕夫
3、单因素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为()。
A、S=(Pm/Px).Zx
B、S=(Pm/Zx)Px
C、S=(Px/Zx).Pm
D、(Px/Pm)Zx
4、如果对于任何一种贸易条件形式其结果大于1表明()。
A、该国贸易条件改善
B、该国贸易条件恶化
C、该国贸易条件不变
D、该国贸易条件发生变化,但不知道是改善还是恶化
5、约翰.穆勒认为国家间商品的具体交换比价是有什么决定的()。
A、两国间贸易联系程度
B、两国间经济互补程度
C、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
D、两国间商品的国别价格
6、马歇尔在确定两国进行贸易的均衡贸易条件时运用的是()。
A、相互需求法则
B、相互需求曲线
C、投入—产出曲线
D、成本曲线、7、相互需求原理的提出者是()。A、马斯洛 B、约翰·穆勒
C、马歇尔
D、弗农
8、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通常称作()。A、指数贸易条件
B、净贸易条件
C、收入贸易条件
D、双向因素贸易条件
二、名词解释 1.提供曲线 2.贸易条件
3.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4.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 5.贫困化增长 6.雷布津斯基定理
三、简答题
1.简述各类贸易条件指数及其经济含义。
2.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上的贡献和局限性。3.贫困化增长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4.简述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贸易条件理论
一、单选题、能够解释国家间商品交换比价确定的原理是()。
A、比较成本说
B、相互需求原理
C、绝对成本说
D、要素比例说
2、下列哪位运用相互需求曲线来确定两国间进行贸易的贸易条件的均衡()。
A、李嘉图
B、约翰.穆勒
C、马歇尔
D、里昂惕夫
3、单因素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为()。
A、S=(Pm/Px).Zx
B、S=(Pm/Zx)Px
C、S=(Px/Zx).Pm
D、(Px/Pm)Zx
4、如果对于任何一种贸易条件形式其结果大于1表明()。
A、该国贸易条件改善
B、该国贸易条件恶化
C、该国贸易条件不变
D、该国贸易条件发生变化,但不知道是改善还是恶化
5、约翰.穆勒认为国家间商品的具体交换比价是有什么决定的()。
A、两国间贸易联系程度
B、两国间经济互补程度
C、两国间对彼此商品的相互需求
D、两国间商品的国别价格
6、马歇尔在确定两国进行贸易的均衡贸易条件时运用的是()。
A、相互需求法则
B、相互需求曲线
C、投入—产出曲线
D、成本曲线、7、相互需求原理的提出者是()。A、马斯洛 B、约翰·穆勒
C、马歇尔
D、弗农
8、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通常称作()。A、指数贸易条件
B、净贸易条件
C、收入贸易条件
D、双向因素贸易条件
二、名词解释 1.提供曲线 2.贸易条件
3.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4.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 5.贫困化增长 6.雷布津斯基定理
三、简答题
5.简述各类贸易条件指数及其经济含义。
6.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上的贡献和局限性。7.贫困化增长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8.简述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一、单选题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学说是(b)。
A、自由贸易理论
B、保护贸易理论
C、重商主义理论
D、超保护贸易理论
2、战后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是(d)。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属于(c)。
A、自由贸易理论
B、保护贸易理论
C、超保护贸易理论
D、战略贸易理论
4、贸易保护论的提出者是(a)。
A、汉米尔顿
B、李斯特
C、凯恩斯
D、范特
5、早期的重商主义又称(a)
A、重金主义
B、贸易差额论
C、贸易自由化
D、贸易自由论
6、早期重商主义绝对禁止(c)
A、货物外流
B、资本外流
C、货币外流
D、资源外流
7、李斯特认为对某一幼稚工业的保护时间(b)
A、以20年为最高期限
B、以30年为最高期限
C、以50年为最高期限
D、无限
8、超保护贸易政策是(d)
A、防御性地限制进口
B、主动的限制进口
C、积极的促进进口
D、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
9、新贸易保护理论兴起于20世纪的(c)
A、3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二、名词解释 1.新贸易保护主义 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4.战略性贸易政策
5.穆勒、巴斯塔布尔选择准则
三、简答题
1.简述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2.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 如何正确评价保护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在哪些方面它是合理的?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一、单选题
1、征收关说的机构是(A)
A、海关
B、工商管理部门
C、税务机构
D、公安部门
2、下列对于关境与国境的说法正确的是(D)A、关境等于国境
B、关境大于国境
C、关境小于国境
D、关境有时大于国境,有时小于国境
3、关说是一种(B)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有偿税
D、视具体情况而定
4、关说的税收客体是(B)
A、进出口商
B、进出口货物
C、出口国海关
D、进口国海关
5、属于滑动关税的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过境税
D、差价税
6、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 按下述哪种方式征收关税加强了关税的保护作用(A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混合税
D、差价税
二、多选题
1、按关税的征税目的分类,关税可分为(AB)。
A、财政关税
B、保护关税
C、名义关税
D、有效关税
E、特惠税
2、进口附加税的主要目的是(ABDE)。
A、应付国际收支危机
B、维持进出口平衡
C、扩大出口
D、防止外国商品低价倾销
E、对国外某个国家实行歧视和报复
3、一国征收出口税的目的是(ABE)。
A、保证本国生产
B、增加财政收入
C、应付国际收支危机
D、防止外国商品倾销
E、保证国内供应
4、普惠制的原产地规则包括(BCDE)。
A、竞争需要标准
B、加工标准
C、增值标准)
D、直接运输规则
E、原产地证明文件
5、下列能起到促进出口作用的措施是(DCBE)。
A、出口配额
B、出口信贷
C、出口补贴
D、出口退税
E、外汇倾销
6、关税税率表包括(ABD)。
A、税号
B、货物分类目录
C、税额
D、税率
E、税则
7、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完税价格标准大体包括(BCE)。
A、FCA价
B、FOB价
C、CIF价
D、FAS价
E、法定价
8、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可以(ADE)。
A、扩大该国商品出口
B、扩大该国商品书进口
C、使该国商品出口减少
D、是该国进口减少
E、改善贸易逆差
三、名词解释
1.关税的有效保护率 2.反倾销税 3.普遍优惠制 4.汇率政策
5.自愿出口配额制 6.经济特区
四、简答题
1. 试分析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2. 什么是非关税措施?与关税措施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3. 简述配额和VER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单选题
1、经济一体化的最后阶段是(D)
A、关税同盟
B、共同市场
C、经济同盟
D、完全经济一体化
2、由经济发展水平较接近的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称作(D)。A、部门一体化
B、全盘一体化
C、垂直一体化
D、水平一体化
3、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形成的一体化组织是(B)A、水平一体化
B、垂直一体化
C、部门一体化
D、全盘一体化
4、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是(D)。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
5、关税同盟的主要内容是(D)。
A、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同盟国内部实行共同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 C、同盟国外部实行统一的关税
D、同盟国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行统一关税
6、提出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小岛清
B、西托夫斯基和德纽
C、范纳和李普西
D、马斯洛
7、经济一体化程度最低、组织最松散的一种形式是(A)。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经济同盟
D、关税同盟
8、甲、乙两国原来读仪钨矿砂征收17%和15%的税,现在两国相互间进口予以免税,但对第三国进口的钨矿砂统一征收16%的进口关税,这种一体化组织是(B)。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经济同盟
D、优惠贸易安排
二、名词解释 1.国际直接投资 2.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
4.完全经济一体化 5.APEC
三、简答题
1. 与FDI有关的理论有哪些?简述各个理论的主要内容。2. 试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3. 简述麦克格尔模型的主要内容。4. 分析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D
2、A
3、B
4、A
5、B
6、A
7、C
8、A
9、C
10、D
11、D
二、多选题
1、BDE
2、ABC
3、ABCE
三、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
2、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4、过境贸易:过境贸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接的过境贸易,即外国商品进入国境之后,先暂时存放在海关仓库内,名后再提出运走;另一种是直接的过境贸易,即运输外国商品的船只、火车、飞机等等,在进入本国境界后并不卸货,而在海关等部门的监督之下继续输往国外。
5、转口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
6、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四、简答题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①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②研究分析国际贸易条件 ③研究和探讨国际贸易政策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国际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规律
3.请简述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答: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③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④当代的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A
2、C
3、D
4、A
5、D
6、B
7、C
8、A
9、D
二、简答题
4.简述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答:国际分工出现新的发展特点:
①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发展为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属于主导地位,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之间的分工逐步削弱。
②国际分工的形式发生变化,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有所发展。国际分工由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
③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变化。殖民统治力量削弱,跨国公司的作用加强,出现了有组织的“协议式”的国际分工。区域性经贸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分工关系加强。
④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类型和经济所有抽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也积极参与了国际分工。
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④国际资本移动是国际分工深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⑤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文化)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起推进或延缓的作用。
5.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答: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国际贸易静态利益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一般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它是指一国所有产品达到供求均衡时的状况。另一种是局部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它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种产品国内供求达到均衡时,贸易对各方利益的影响。6.什么是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答: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开展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展国际贸易,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b)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c)开展国际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d)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
e)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f)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一、单选
1、C
2、B
3、B
4、C
5、D
6、A
7、C
8、C
9、C
10、C
二、多选题
1、CE
2、ABCDE
3、ADE
4、ABC
三、名词解释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提出的。按照这个理论,许多新产品都有一个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是创新国(比如说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是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时期;第四阶段是在创新国进口竞争时期。2.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于1953年运用他所创造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1951年生产的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每百万美元的进口竞争商品所需魁梧和劳动数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美国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反而比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30%,也就是说,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出口的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这种验证结果与赫-俄定理所推导的结论完全相反,这种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称“里昂惕夫悖论” 3.公司内贸易:即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4.产业内贸易:指各国之间在某些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进行相互贸易,即两国互相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
四、简答题
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具体内容见课本)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哪些发展? 答: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俄林在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一样的前提下,把生产要素分为三大类: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禀赋理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除了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外,还包括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说。(具体内容见课本)
3.简述里昂惕夫悖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答:里昂惕夫之谜激发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极大兴趣,围绕这个谜主,众多经济学家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不断探索,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说进行介绍:
① 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 ② 要素非同质论 ③ 贸易壁垒说 ④ 需求偏向论 ⑤ 自然资源论
⑥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4.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内容作了哪些扩展? 答: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认为:应赋予生产要素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仅仅是比较成本说所说的劳动,也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所说的劳动、资本、朝陆地,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都是生产要素,这些“新要素对于说明贸易分工基础和贸易格局,都有重要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理论:
① 技术要素说 ② 人力资本说
③ 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④ 信息要素说
第四章
贸易条件理论
一、单选题
1、B
2、C
3、D
4、B
5、C
6、B
7、B
8、B
二、名词解释
1.提供曲线: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
2.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
3.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比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得要快,在要素相对价格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相对多用劳动要素而活用资本要素,即生产中一部分资本将被劳动所替代,每单位资本使用了更多的劳动,结果是所给定的产量能够用更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生产出事,但资本/劳动比率降低了,即节约了资本,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能提高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
4.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是指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增偏向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5.贫困化增长: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
6.雷布津斯基定理: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门牌号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会减少。
三、简答题
9.简述各类贸易条件指数及其经济含义。
答:贸易条件指数主要有三种,分别表示不同意义的贸易条件。
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指把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同要素生产率指数结合起来的一种贸易条件指数。在考察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时,我们分别从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以及进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两个角度来考察。因此,要素贸易条件也相应地分为两种:(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2)双向要素贸易条件指数(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10.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上的贡献和局限性。
答: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在比较成本确定的交换幅度范围内,实际的贸易条件(或均衡的贸易条件)是能使贸易双方的总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口时的贸易条件.它由双方消费者对对方产品的需求所确定.(具体见课本)
a)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b)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相互需求强度影响带贸易利益的分割.均衡贸易条件对哪一方有利,取决于两国相互需求的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愈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贸易条件就愈是对本国有利.11.贫困化增长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答:贫困化增长的现象一般发生在生产,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贸易大国.由于该国初级产品出口量占有世界该种初级产品出口量的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世界市场对于这种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不会大量增加进口,因而该国继续大量生产并扩大出口,就会导致国际市场上这种初级产品大大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降,贸易条件恶化.而该国经济结构畸形,出口强烈依赖于这种初级产品,为了保证一定的进口支付能力而不得不增加出口,出现出口越增加,贸易条件越不利,获利越少的贫困化增长局面.12.简述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答:⑴ 并非他国所有的经济着呢鼓掌对本国贸易条件都会产生影响.他国经济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是否产生影响,取决于其扩张方向.只有当他国经济扩张方向恰好针对本国的进出口时,才会影响本国的贸易条件,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扩张在国际贸易中是一种自伤行为
⑵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进口偏向型的,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多是出口偏向型的,容易恶化贸易条件.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一、单选题
1、B
2、D
3、C
4、A
5、B
6、C
7、B
8、D
9、C
二、名词解释
1.新贸易保护主义: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倾向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了转折,一度削弱的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非贸易自由化倾向日趋加强,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主义.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9世纪德国最进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凯恩斯建立的推崇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他认为自由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国内充分就业的前提下的,但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大量失业的情况,原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提前条件已经不复存在。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贸易顺差可为一国带来黄金,扩大支付手段,物价上涨,进而扩大投资.增加就业量,缓和经济危机和促进经济繁荣.4.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凭借出口补贴,关税等措施,对本国战略性部门过产业进行扶持,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福利.5.穆勒、巴斯塔布尔选择准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和巴斯塔尔提出的,共包括五点:①正当的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取消保护。②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③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④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够成长自立;⑤受保护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然受到的损失。
三、简答题
3.简述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答:19世纪德国最进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发展了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学说.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其主要观点如下: ㈠ 对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错误的以将来才能实现的世界联盟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他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程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包括原始未开化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时期.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能只看到当前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多少好处,因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主张国家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来促进本国工业生产力的发展.㈡ 提出保护的对象,时间和手段(有限保护)
⒈ 保护的对象(有条件的保护): ① 农业不需要保护,工业发达后,农业就会兴旺 ② 没有强有力的国外竞争者的幼稚工业,不需要保护 ③ 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国外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⒉ 保护的时间
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被保护的工业如果超过这一期限仍未能自立和发展,就不再予以保护
⒊ 保护的手段: 禁止载入和征收高关税,但对复杂机器设备的进口则免税或只征收轻微的进口税.㈢ 实质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并未完全否认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相反,其实上是主张以保护为过度,以自由竞争为最后目的.4.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 答:⒈ 以往的贸易理论都将自由竞争或完全竞争假设为国际贸易的基本前提,然而显示中完全竞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关于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则概括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厂商与国际贸易的形式,这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突破
⒉ 该理论没有充分重视国家之间的贸易报复导致的两败俱伤.因为该理论的核心是主张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因为哪个国家鼓励出口,哪个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特别是在两国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获得政府资助的企业会占据优势地位
⒊ 政府实施干预行为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5.如何正确评价保护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在哪些方面它是合理的? 答:在第三章已经学习地国际贸易分工理论表明,自由贸易最有利于促进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国际配置,从而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增进各国的物质福利。因此,自由镀锡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从纯理论的角度看,自由贸易理论是能够成立的,也为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的实践所证实。保护贸易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学上的合理性:
a)保护贸易政策的立足点在于保护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b)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的是经济成长的长远利益。c)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衡性,维护本国经济运行的稳定而实行保护政策 d)考虑到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及贸易对各利益集团的收入分配的影响而适当采取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当的、合理的。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一、单选题
1、A
2、D
3、B
4、B
5、D
6、A
二、多选题
1、AB
2、ABDE
3、ABE
4、BCDE
5、BCE
6、ABD
7、BCE
8、ADE
三、名词解释
1.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它反映关税对某一特定工业的保护程度.2.反倾销税: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3.普遍优惠制:是指发达工业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制度。
4.汇率政策:汇率作为作用更广泛的贸易政策工具,在调节进口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汇率政策大致有三种选择:一是汇价高估,二是汇价低估,三是采用均衡的汇率。
5.自愿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6.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所划出的一定的特殊经济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通过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和措施,用降低地价、减免关税、放宽海关管制和外汇管制、提供各种服务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国货物,发展转口贸易,或鼓励和吸引外资,引进行进技术,发展加工制造业,以达到开拓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简答题
4. 试分析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作图说明,见课本。
5. 什么是非关税措施?与关税措施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答: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种种措施。非关税壁垒的特点:①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②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藏性③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有效性④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歧视性
6. 简述绝对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配额(VER)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答:自愿出口配额与绝对进口配额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绝对进口配额是由进口国家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而自愿出口配额是由出口国直接控制这些商品对指定进口国家的出口。但是,就进口国方面来说,自愿出口配额像绝对进口配额一样,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因而其实质还是进口配额,具有等效进口配额的所有经济效应,所不同的是,出口配额是由出口国控制的,因而出口商就可利用出口配额提价出口,使配额产生的垄断利润流到外国出口商的手中。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单选题
1、D
2、D
3、B
4、D
5、D
6、B
7、A
8、B
二、名词解释 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2.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相互取消一切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障碍,实行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但各国仍保留独立的对集团外国家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除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外,还统一了对集团外国家的贸易政策,对集团外国家实行共同的,统一的对外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4.完全经济一体化:除了要求成员国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人为障碍外,还要求在对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等方面完全一致,并建立起共同体一级的中央机构和执行机构对所有事务进行控制。
5.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是由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东盟6国、中国台湾省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官员以个人身分参加的民间探讨和协调经贸合作和一个重要论坛。
三、简答题
5. 与FDI有关的理论有哪些?简述各个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探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途径,其代表性理论主要有:
a)产品生命周期论②内部化理论③垄断优势论④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⑤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6. 试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四篇:(国际贸易)习题答案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一、单选题
1、D
2、A
3、B
4、A
5、B
6、A
7、C
8、A
9、C
10、D
11、D
二、多选题
1、BDE
2、ABC
3、ABCE
三、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
2、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4、过境贸易:过境贸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接的过境贸易,即外国商品进入国境之后,先暂时存放在海关仓库内,名后再提出运走;另一种是直接的过境贸易,即运输外国商品的船只、火车、飞机等等,在进入本国境界后并不卸货,而在海关等部门的监督之下继续输往国外。
5、转口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但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
6、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四、简答题
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①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②研究分析国际贸易条件 ③研究和探讨国际贸易政策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国际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规律
3.请简述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答: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②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③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④当代的国际贸易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单选题
1、A2、C
3、D
4、A
5、D
6、B
7、C
8、A9、D
二、简答题
1.简述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答:国际分工出现新的发展特点:
①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发展为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属于主导地位,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之间的分工逐步削弱。
②国际分工的形式发生变化,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有所发展。国际分工由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
③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变化。殖民统治力量削弱,跨国公司的作用加强,出现了有组织的“协议式”的国际分工。区域性经贸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分工关系加强。
④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类型和经济所有抽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也积极参与了国际分工。
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④国际资本移动是国际分工深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⑤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文化)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起推进或延缓的作用。
2.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答: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
国际贸易静态利益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一般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它是指一国所有产品达到供求均衡时的状况。另一种是局部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它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种产品国内供求达到均衡时,贸易对各方利益的影响。
3.什么是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答: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开展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展国际贸易,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b)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c)开展国际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d)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
e)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f)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章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一、单选
1、C
2、B
3、B
4、C
5、D
6、A
7、C
8、C
9、C
10、C
二、多选题
1、CE
2、ABCDE
3、ADE
4、ABC
三、名词解释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提出的。按照这个理论,许多新产品都有一个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是创新国(比如说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是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生产这种新产品时期;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时期;第四阶段是在创新国进口竞争时期。2.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于1953年运用他所创造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1951年生产的每百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每百万美元的进口竞争商品所需魁梧和劳动数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美国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反而比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30%,也就是说,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出口的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这种验证结果与赫-俄定理所推导的结论完全相反,这种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称“里昂惕夫悖论” 3.公司内贸易:即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国际贸易。
4.产业内贸易:指各国之间在某些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进行相互贸易,即两国互相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
四、简答题
1.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就可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并取得贸易利益。(具体内容见课本)
2.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哪些发展? 答: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俄林在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一样的前提下,把生产要素分为三大类: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禀赋理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除了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外,还包括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说。(具体内容见课本)
3.简述里昂惕夫悖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答:里昂惕夫之谜激发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极大兴趣,围绕这个谜主,众多经济学家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不断探索,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说进行介绍:
① 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 ② 要素非同质论 ③ 贸易壁垒说 ④ 需求偏向论 ⑤ 自然资源论
⑥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4.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对生产要素的内容作了哪些扩展? 答: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认为:应赋予生产要素以新的含义,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生产要素不仅仅是比较成本说所说的劳动,也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所说的劳动、资本、朝陆地,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都是生产要素,这些“新要素对于说明贸易分工基础和贸易格局,都有重要作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理论: ① 技术要素说 ② 人力资本说
③ 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④ 信息要素说
第四章
贸易条件理论
一、单选题
1、B
2、C
3、D
4、B
5、C
6、B
7、B
8、B
二、名词解释
1.提供曲线: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
2.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以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
3.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比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得要快,在要素相对价格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相对多用劳动要素而活用资本要素,即生产中一部分资本将被劳动所替代,每单位资本使用了更多的劳动,结果是所给定的产量能够用更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生产出事,但资本/劳动比率降低了,即节约了资本,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能提高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
4.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是指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增偏向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5.贫困化增长: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
6.雷布津斯基定理: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门牌号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会减少。
三、简答题
1.简述各类贸易条件指数及其经济含义。
答:贸易条件指数主要有三种,分别表示不同意义的贸易条件。
a)商品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指把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同要素生产率指数结合起来的一种贸易条件指数。在考察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时,我们分别从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以及进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两个角度来考察。因此,要素贸易条件也相应地分为两种:(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2)双向要素贸易条件指数(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2.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上的贡献和局限性。答: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在比较成本确定的交换幅度范围内,实际的贸易条件(或均衡的贸易条件)是能使贸易双方的总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口时的贸易条件.它由双方消费者对对方产品的需求所确定.(具体见课本)
a)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b)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相互需求强度影响带贸易利益的分割.均衡贸易条件对哪一方有利,取决于两国相互需求的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程度愈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程度,贸易条件就愈是对本国有利.3.贫困化增长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答:贫困化增长的现象一般发生在生产,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贸易大国.由于该国初级产品出口量占有世界该种初级产品出口量的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世界市场对于这种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很低,不会大量增加进口,因而该国继续大量生产并扩大出口,就会导致国际市场上这种初级产品大大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降,贸易条件恶化.而该国经济结构畸形,出口强烈依赖于这种初级产品,为了保证一定的进口支付能力而不得不增加出口,出现出口越增加,贸易条件越不利,获利越少的贫困化增长局面.4.简述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答:⑴ 并非他国所有的经济着呢鼓掌对本国贸易条件都会产生影响.他国经济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是否产生影响,取决于其扩张方向.只有当他国经济扩张方向恰好针对本国的进出口时,才会影响本国的贸易条件,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扩张在国际贸易中是一种自伤行为 ⑵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进口偏向型的,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多是出口偏向型的,容易恶化贸易条件.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一、单选题
1、B
2、D
3、C
4、A
5、B
6、C
7、B
8、D
9、C
二、名词解释
1.新贸易保护主义: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倾向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了转折,一度削弱的贸易保护主义又重新抬头,非贸易自由化倾向日趋加强,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主义.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9世纪德国最进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凯恩斯建立的推崇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他认为自由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国内充分就业的前提下的,但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大量失业的情况,原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提前条件已经不复存在。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贸易顺差可为一国带来黄金,扩大支付手段,物价上涨,进而扩大投资.增加就业量,缓和经济危机和促进经济繁荣.4.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凭借出口补贴,关税等措施,对本国战略性部门过产业进行扶持,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福利.5.穆勒、巴斯塔布尔选择准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穆勒和巴斯塔尔提出的,共包括五点:①正当的只限于对从外国引进的产业的学习掌握过程,过了这个期限就应取消保护。②保护只应限于那些被保护的产业,在不久之后,没有保护也能生存的产业。③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有可能变为比较优势产业。④受保护的产业在一定时期以后,能够成长自立;⑤受保护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因为实行保护而必然受到的损失。
三、简答题
1.简述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答:19世纪德国最进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发展了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学说.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其主要观点如下: ㈠ 对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错误的以将来才能实现的世界联盟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他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程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包括原始未开化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时期.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能只看到当前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多少好处,因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主张国家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来促进本国工业生产力的发展.㈡ 提出保护的对象,时间和手段(有限保护)
⒈ 保护的对象(有条件的保护): ① 农业不需要保护,工业发达后,农业就会兴旺
② 没有强有力的国外竞争者的幼稚工业,不需要保护 ③ 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国外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⒉ 保护的时间
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被保护的工业如果超过这一期限仍未能自立和发展,就不再予以保护
⒊ 保护的手段: 禁止载入和征收高关税,但对复杂机器设备的进口则免税或只征收轻微的进口税.㈢ 实质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学说并未完全否认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相反,其实上是主张以保护为过度,以自由竞争为最后目的.2.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 答:⒈ 以往的贸易理论都将自由竞争或完全竞争假设为国际贸易的基本前提,然而显示中完全竞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关于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则概括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厂商与国际贸易的形式,这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突破
⒉ 该理论没有充分重视国家之间的贸易报复导致的两败俱伤.因为该理论的核心是主张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因为哪个国家鼓励出口,哪个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特别是在两国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获得政府资助的企业会占据优势地位
⒊ 政府实施干预行为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3.如何正确评价保护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在哪些方面它是合理的? 答:在第三章已经学习地国际贸易分工理论表明,自由贸易最有利于促进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国际配置,从而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增进各国的物质福利。因此,自由镀锡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从纯理论的角度看,自由贸易理论是能够成立的,也为国际贸易不断扩大的实践所证实。保护贸易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学上的合理性:
a)保护贸易政策的立足点在于保护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b)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的是经济成长的长远利益。
c)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衡性,维护本国经济运行的稳定而实行保护政策 d)考虑到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及贸易对各利益集团的收入分配的影响而适当采取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当的、合理的。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一、单选题
1、A2、D
3、B
4、B
5、D
6、A
二、多选题
1、AB
2、ABDE
3、ABE
4、BCDE
5、BCE
6、ABD
7、BCE
8、ADE
三、名词解释
1.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征收关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它反映关税对某一特定工业的保护程度.2.反倾销税: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3.普遍优惠制:是指发达工业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制度。
4.汇率政策:汇率作为作用更广泛的贸易政策工具,在调节进口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汇率政策大致有三种选择:一是汇价高估,二是汇价低估,三是采用均衡的汇率。
5.自愿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6.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关境以外所划出的一定的特殊经济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通过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和措施,用降低地价、减免关税、放宽海关管制和外汇管制、提供各种服务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国货物,发展转口贸易,或鼓励和吸引外资,引进行进技术,发展加工制造业,以达到开拓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简答题
1. 试分析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作图说明,见课本。
2. 什么是非关税措施?与关税措施相比,它有什么特点?
答: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种种措施。非关税壁垒的特点:①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②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藏性③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有效性④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歧视性
3. 简述绝对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配额(VER)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答:自愿出口配额与绝对进口配额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绝对进口配额是由进口国家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而自愿出口配额是由出口国直接控制这些商品对指定进口国家的出口。但是,就进口国方面来说,自愿出口配额像绝对进口配额一样,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因而其实质还是进口配额,具有等效进口配额的所有经济效应,所不同的是,出口配额是由出口国控制的,因而出口商就可利用出口配额提价出口,使配额产生的垄断利润流到外国出口商的手中。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单选题
1、D
2、D
3、B
4、D
5、D
6、B
7、A8、B
二、名词解释 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2.自由贸易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相互取消一切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障碍,实行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但各国仍保留独立的对集团外国家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除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外,还统一了对集团外国家的贸易政策,对集团外国家实行共同的,统一的对外关税壁垒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4.完全经济一体化:除了要求成员国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人为障碍外,还要求在对外贸易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等方面完全一致,并建立起共同体一级的中央机构和执行机构对所有事务进行控制。
5.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是由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东盟6国、中国台湾省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官员以个人身分参加的民间探讨和协调经贸合作和一个重要论坛。
三、简答题
1. 与FDI有关的理论有哪些?简述各个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探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途径,其代表性理论主要有:
a)产品生命周期论②内部化理论③垄断优势论④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⑤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 试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五篇:国际贸易术语(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国际贸易术语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术语中卖方不负责办理出口手续及支付相关费用的是()。
A、FCA
B、FAS
C、FOB
D、EXW
2、象征性交货意指卖方的交货义务是()。
A、不交货
B、既交单又实际性交货
C、凭单交货
D、实际性交货
3、CIF Ex Ship’s Hold 属于()。
A、内陆交货类
B、装运港船上交货类
C、目的港交货类
D、目的地交货
4、我方出口大宗商品,按CIF新加坡术语成交,合同规定采用租船运输,如我方不想负担卸货费用,我方应采用的贸易术语变形是()。
A、CIF Liner Terms Singapore
B、CIF Landed Singapore
C、CIF Ex Ship’s Hold Singapore
D、CIF Ex Tackle Singapore
5、在以CIF和CFR术语成交的条件下,货物运输保险分别由卖方和买方办理,运输途中货物灭失和损坏的风险()。
A、前者由卖方负担,后者由买方负担
B、均由卖方负担
C、前者由买方负担,后者由卖方负担
D、均由买方负担
6、按照《2000年通则》的规定,以FOBST贸易术语的变形成交,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界限是()。
A、货交承运人
B、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
C、货物在目的港卸货后
D、装运港码头
7、《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是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合同而制定的。
A、FOB
B、CFR
C、CIF
D、FCA
8、CIF Ex Ship’s Hold 与 DES相比,买方承担的风险()。
A、前者大
B、两者相同
C、后者大
D、买方不承担任何风险
9、在交货地点上,《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中对()的解释与
《2000年通则》中对FOB的解释相同。
A、FOB Under Tackle
B、FOB
C、FOB Vessel
D、FOB Liner Terms
10、某外贸公司对外以CFR报价,如果该公司先将货物交到货站或使用滚装与
集装箱运输时,应采用()为宜。
A、FCA
B、CIP
C、CPT
D、DDP
11、青岛某公司向朝鲜平壤某公司售出一批水果,采用DAF术语、铁路运输。
DAF术语后应列明()。
A、青岛
B、丹东(我国国境站)
C、新义州(朝鲜国境站)
D、平壤
12、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期间在指定装货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这样情况的术语应是()。
A、DES
B、FAS
C、FOB
D、CIF
13、按CIF Tianjin 成交的进口合同中,卖方完成交货任务的地点最有可能是在()。
A、纽约港
B、纽约市
C、天津港
D、天津市内
14、就卖方承担的费用而言,下列术语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
A、FOB大于CFR大于CIF
B、FOB大于CIF大于CFR
C、CIF大于FOB大于CFR
D、CIF大于CFR大于FOB
15、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下列贸易术语中,由卖方负责办理进口通关手续的是()。
A、DAF
B、DEQ
C、DDU
D、DDP
16、《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ICC)的()。
A、第500号出版物
B、第560号出版物
C、第350号出版物
D、第322号出版物
17、在采用FOB贸易术语、货物由程租船运输时,如果买方不愿意承担装货费
用,应选用()。
A、FOB LINER TERMS
B、FOB UNDER TACKLE
C、FOB TRIMMED
D、FOB CROSS TERMS
18、《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确定交易“国际性”的标准是()。
A、买卖双方当事人营业地处于不同国家
B、买卖双方具有不同国籍
C、订立合同行为完成于不同的国家
D、货物必须有由一国运往另一国
19、按《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货物装船时的风险划分是以()为分界线。
A、码头
B、船舷
C、船舱
D、码头岸线
20、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FAS条件下的驳船费由()负担。
A、船方
B、卖方
C、买方
D、买方和船方共同
21、按照《2000年通则》的解释,按DES成交,其合同性质属于()。
A、启运合同
B、装运合同
C、到货合同
D、转运合同
22、下列贸易术语中,可能属于空运方式的是()。
A、FOB
B、CIF
C、DEQ
D、CIP
23、采用CPT术语,如双方未能确定交接货物的具体地点,则最后货物的交接地点应由()确定。
A、买方
B、卖方
C、承运人
D、双方另行协商
24、以下关于《2000年通则》的分组原则中,错误的是()。
A、F组指卖方须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承运人
B、C组指卖方须订立运输合同,并且须对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装船
和启运后发生意外所产生的额外费用承担责任
C、D组指卖方承担把货物交至目的地国所需的全部费用和风险
D、E组指卖方仅在自己的地点为买方备妥货物
25、我方出口大宗商品,按CIF多伦多术语成交,合同规定采用租船运输,如
我方不想负担装卸费用,我方应用的贸易术语变形是()。
A、CIF EX TACKLE TORONTO
B、CIF EX SHIP’S HOLD
C、CIF LANDED TORONTO
D、CIF LINER TERMS TORONTO
26、对买方责任最大的是()。
A、EXW
B、DDP
C、FOB
D、CIF
27、卖方负责进口报关的是()。
A、EXW
B、DDP
C、FOB
D、DDU
28、下列属于真正意义“到岸价”的是()。
A、DES
B、CFR
C、DEQ
D、DDP
29、对于()术语,装船通知具有特别意义。
A、FAS
B、CIF
C、FOB
D、CFR 30、使用 FREIGHT RPEPAID 的方式支付运费的是()。
A、FCA
B、FOB
C、CIF
D、FAS
32、卖方承担的风险、责任及费用最小/最大的价格术语是()。
A、EXW / DDU
B、EXW / DDP
C、FCA / DDP
D、FCA / DDU
二、多项选择题
1、若买卖双方以CFR卸至岸上术语成交,以下答案正确的是()。
A、卖方应承担货物运至目的港以前的一切风险
B、当货物卸至目的港,卖方的交货完毕
C、装运港的船舷是买卖双方风险划分的界限
D、卖方在装运港船上完成交货义务
2、贸易术语的性质是()。
A、表示交货条件
B、表示成交价格的构成因素
C、表示付款条件
D、表示运输条件
3、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有()。
A、《2000年通则》
B、《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C、《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D、《汉堡规则》
4、在使用集装箱海运的出口贸易中,卖方采用FCA贸易术语比采用FOB贸易术
语更为有利的具体表现是()。
A、可以提前转移风险
B、可以提早取得运输单据
C、可以提早交单结汇,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D、可以减少卖方的风险责任
5、FOB、CFR、CIF和FCA、CPT、CIP术语的主要区别是()。
A、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
B、风险转移的地点不同
C、装卸费用的负担不同
D、运输单据不同
6、以下对于贸易术语变形说法正确的是()。
A、不改变费用的负担
B、不改变交货地点
C、不改变风险划分的界限
D、不改变支付条件
7、根据《2000年通则》的解释,()是责任、费用划分点相分离的贸易术语。
A、CFR
B、CIF
C、CPT
D、CIP
8、FOB贸易术语的变形是()。
A、FOB班轮条件
B、FOB包括平舱、理舱
C、FOB包括理舱
D、FOB吊钩下交货
9、买方采用FOB条件进口散装小麦,货物用程租船运输,当买方不愿承担装
货费用时,可选用以下价格变形()。
A、FOB LINER TERMS
B、FOB UNDER TACKLE
C、FOB TRIMMED
D、FOB STOWED
E、FOB STOWED AND TRIMMED
10、FOB、CIF、CFR的主要区别是()。
A、风险划分的界限不同
B、交货地点不同
C、买卖双方承担的责任不同
D、买卖双方承担的费用不同
E、合同的性质不同
11、在按CIF条件成交时,如买方不愿意承担卸货费用,可要求采用()。
A、CIF LANDED
B、CIF LINER TERMS
C、CIF EX TACKLE
D、CIF EX SHIP’S HOLD
12、属于装运合同的有()。
A、FCA
B、CPT
C、DAF
D、CIF
E、FOB
13、实际交货的术语有()。
A、EXW
B、FOB
C、DEQ
D、CIF
E、DDU
14、FOB、CFR、CIF和FCA、CPT、CIP两组术语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适用于海/水运输,后者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
B、前者货物越过船舷后,风险即行转移;后者是当货物交付承运人后,风险转移
C、前者卖方负责进口报关费用,后者卖方无此项义务
D、前者术语后应注明装运港或目的港名称;后者术语后注明装运地或目的地名称
三、判断题
1、国际贸易惯例已得到各国的公认,因此,它对于买卖合同中的当事人都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F)
2、买卖双方以CIF条件成交,若双方在洽商合同时未规定具体的险别,则卖方投保时,只有义务投保最低限度的险别。(T)
3、按CIF贸易术语成交,只要货物已在运输途中灭失,即使出口方提供全套正确的货运单据,进口方也是有权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的。(F)
4、以FAS术语成交,若装运港口吃水线浅使船舶不能靠岸,则货物从码头驳运到装运船只船边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应由买方负担。(F)
5、FOB价格术语的变形是因装货费用的负担问题而产生的;而CIF价格术语的变形则是因卸货费用的负担问题而产生的。(T)
6、CFR Ex Ship’s Hold Rotterdam是指卖方必须把货运到鹿特丹,在舱底交货。(F)
7、在FOB条件下,如合同未规定“装船通知”条款,卖方将货物装船后可不发装船通知,此做法不算违约。(F)
8、按一般惯例,凡FOB后未加“理舱”或“平舱”字样,则由买方负担理舱或平舱的费用。(T)
9、按《2000年通则》的规定,以C组贸易术语成交签订的合同都属于装运合同。(T)
10、我国从汉堡进口货物,如按FOB条件成交,需由我方派船到汉堡口岸接运货物;按CIF条件成交,则由出口方洽租船舶将货物运往中国港口。可见,我方按FOB进口承担的货物运输风险比按CIF进口承担的风险大。(F)
11、在国际上有关贸易术语的惯例有三种,即《海牙规则》、《汉堡规则》 和《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F)
12、在CFR条件下,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必须发出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办理投保手续。否则卖方不能以风险在船舷转移为由免除责任。(T)
13、按CIF术语成交,尽管价格中包括至指定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但卖方不承担货物必然到达目的港的责任。(T)
14、根据《2000年通则》,在FAS贸易术语下,如买方所派的船不能靠岸,则卖方只要将货物装上驳船即可。(F)
15、从美国或美洲地区国家采用FOB进口货物时,装运港口名称前,一定要加上“船”(VESSEL)字。(T)
16、按《2000年通则》,F组术语均由买方负责订立运输合同,C组术语均由卖方负责订立运输合同。(T)
17、在CFR条件下,如合同未规定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发装船通知,卖方就没有该义务。(F)
18、《INCOTERMS 2000》总共包括12种术语,分为E、F、C、D组。(F)
19、在FOB条件下,卖方可以接受买方委托,代理租船订舱手续。(T)
20、《2000年通则》中,C组贸易术语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费用和风险划分相分离。(T)
21、CIF LANDED NEW YORK,是指卖方必须将货物交到纽约岸上,才算完成交货义务。(F)
22、FOB、CFR 和 CIF 三种术语的价格构成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国外费用不同。(T)
23、某合同以CIF LINER TERMS 条件成交时,意味着该合同的货物是采用班轮运输。(F)
24、某出口商品每千克100美元FOBC3%上海,现客户要求将佣金增加到5%,如要保持出口净收入不变,应报每千克101.85美元FOBC5%。(F)
25、卖方在约定的交货地点交货完毕,就表示已移交了货物所有权。(F)
26、贸易术语的变形不仅改变了买卖双方的费用承担,而且也改变了双方风险的划分。(F)
27、《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是由国际法协会制定的,其是专门解释FOB术语的国际惯例。(F)
28、使用FAS贸易术语时,买卖双方风险划分在装运港船边。(T)
29、FOB一般采用FREIGHT COLLECT的运费支付方式。(T)
30、在CIF条件下,由卖方办理投保,而CFR为买方办理投保,但货物运输途中的风险均由买方承担。(T)
四、案例分析题
1、我某进出口公司对日本某客户发盘,供应棉织浴巾4 000打,每打CIF大阪80美元,装运港大连;现日商要求我方改报FOB大连价。问:(1)我出口公司对价格应如何调整?(2)如果最终按FOB大连条件签订合同,买卖双方在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方面有何不同? 答:(1)我方应调低对外报价,即从原价中减去货物从大连至大阪的运费和
保险费。
(2)当按FOB签订合同时,买卖双方除风险的划分没有变化外,他们所
承担的责任和费用都发生了变化。按CIF大阪成交,卖方负责租船
订舱和投保,并支付运费和保险费;而改为FOB大连成交,则由买
方派船接货和投保,并支付运费和保险费。
3、我方以CFR贸易术语与B国的H公司成交一批消毒碗柜的出口合同,合同规定装运时间为4月15日前。我方备妥货物,并于4月8日装船完毕。由于遇星期日休息,我公司的业务员未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运通知,导致买方未能及时办理投保手续,而货物在4月8日晚因发生了火灾被火烧毁。
问:货物损失责任由谁承担?为什么?
答:货物损失的责任由我方承担。因为,在CFR术语成交的情况下,租船订
舱和办理投保手续分别由卖方和买方办理。因此,卖方在装船完毕后应
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运通知,以便买方办理投保手续,否则,由此而产生 的风险应由卖方承担。本案中,因为我方未及时发出装运通知,导致买
方未能及时办理投保手续,未能将风险及时转移给保险公司,因而,风
险应由我方承担。
4、某进出口公司以CIF汉堡向英国某客商出售供应圣诞节的应节杏仁一批,由于该商品的季节性较强,买卖双方在合同规定中规定:买方须于9月底以前将信用证开抵卖方,卖方保证不迟于12月5日将货物运抵汉堡,否则,买方有权撤销合同。如卖方已结汇,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问:该合同是否还属于CIF合同?为什么? 答:本案中的合同性质已不属于CIF合同。因为:
(1)CIF合同是“装运合同”,…而本案的合同条款规定:“卖方保证不得迟
于12月5日将货物运抵汉堡,否则,买方有权撤销合同…”该条款指卖
方须在12月5日将货物实际运抵汉堡,其已改变了“装运合同”的性质。(2)CIF术语是典型的象征性交货,要求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而
本案合同条款规定:“…如卖方已结汇,卖方须将货款退还买方。”
该条款已改变了“象征性交货”下卖方凭单交货的特点。
5、某公司从美国进口瓷制品5 000件,外商报价为每价10美元FOB Vessel New York,我方如期将金额为50 000美元的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开抵卖方,但美商要求将信用证金额增加至50 800美元,否则,有关的出口关税及签证费用将由我方另行电汇。问:美商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美商的要求是合理的。根据本案的案情可知,本案依据的有关贸易术语
的国际贸易惯例是《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根据该惯例的 规定,买方要支付卖方协助提供出口单证的费用以及出口税和因出口产
生的其他费用,而我方开出的信用证中未包含此项费用。
8、我某出口公司与某德商按CIF汉堡、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的条件达成交易,出口合同和来证均规定不准转运。我方在信用证有效期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运提单办理议付,国外开证行也凭议付行提交的直运提单付了款。承运船只驶离我国途经某港时,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由于中途耽搁,加上换装的船舶设备陈旧,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运船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影响了买方对货物的使用。为此,买方向我出口企业提出索赔,理由是我方提交的是直运提单,而实际是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我方有关业务员认为,合同用的是CIF术语,船舶的舱位是我方租订的,船方擅自转船的风险理应由我方承担。因此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理赔。问:我方这样做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我方的做法是错误的。
理由一:我方已按信用证的规定将货物如期装上直达班轮并提供了直达
班轮提单,卖方义务已经履行。
理由二:按CIF成交,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时风险即转移。货物何时到
达目的港,是否到达目的港,包括船公司中途擅自转船的风险
概由买方承担,而与卖方无关。
9、我某公司以CFR价出口货物一批,装运后即以电报形式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但对方没有收到通知,因而未及时投保,结果船在运输途中沉没,货物全部损失,买方向我方提出索赔。问:我方应如何处理?如果此事系我方未及时发出装船通知引起的,又该如何处理?
答:我方已发出装船通知,买方未及时投保,造成损失的责任不在我方;为证明我方已及时发出通知,可向买方出示有关证明材料;可协助买方查找未收到通知的原因,但这并非我方责任。此类事件如系我方未及时发出装运通知造成的,我方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