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监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监管办法
(海关总署令第19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监管办法》已于2010年10月14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署 长 盛光祖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监管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的监管,保障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和进出境运输工具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进出境运输工具是指用于载运人员、货物、物品进出境的各种船舶、航空器、铁路列车、公路车辆和驮畜。
第三条 海关对经营性进出境运输工具的监管适用本办法,对非经营性进出境运输工具的监管比照本办法管理。
第四条 除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关批准外,进出境运输工具应当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境或者出境,在海关监管场所停靠、装卸货物、物品和上下人员。
由于不可抗力原因,进出境运输工具被迫在未设立海关的地点或者在非海关监管场所停靠、降落或者抛掷、起卸货物、物品以及上下人员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立即报告附近海关。附近海关应当对运输工具及其所载的货物、物品实施监管。
第五条 进境运输工具在进境以后向海关申报以前,出境运输工具在办结海关手续以后出境以前,应当按照交通运输主管机关规定的路线行进;交通运输主管机关没有规定的,由海关指定。
进境运输工具在进境申报以后出境以前,应当按照海关认可的路线行进。
第六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到达或者驶离设立海关的地点时,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采用电子数据和纸质申报单形式向海关申报。
第七条 进境的境外运输工具和出境的境内运输工具,未向海关办理手续并缴纳关税,不得转让或者移作它用。
运输工具作为货物以租赁或其他贸易方式进出口的,除按照本办法办理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境或者出境手续外,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口报关手续。
第二章 备案管理
第八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和进出境运输工具服务企业应当在经营业务所在地的直属海关或者经直属海关授权的隶属海关备案。
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以及进出境运输工具服务企业的备案实行全国海关联网管理。
第九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和进出境运输工具服务企业在海关办理备案的,应当按不同运输方式分别提交《进出境国际航行船舶备案表》、《进出境航空器备案表》、《进出境铁路列车备案表》、《进出境公路车辆备案表》、《运输工具负责人备案表》、《运输工具服务企业备案表》,并同时提交上述备案表随附单证栏中列明的材料。
运输工具服务企业相关管理办法,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第十条 《运输工具备案表》、《运输工具负责人备案表》和《运输工具服务企业备案表》的内容发生变更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运输工具服
务企业应当在海关规定的时限内持《备案变更表》和有关文件到备案海关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运输工具服务企业可以主动申请撤销备案,海关也可以依法撤销备案。
第十一条 海关对在海关备案的进出境运输工具服务企业和进出境运输工具所有企业、经营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第三章 运输工具管理
第一节 进境监管
第十二条 进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规定时限将运输工具预计抵达境内目的港和预计抵达时间以电子数据形式通知海关。
因客观条件限制,经海关批准,公路车辆负责人可以采用电话、传真等方式通知海关。
进境运输工具抵达设立海关的地点以前,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将进境时间、抵达目的港的时间和停靠位置通知海关。
第十三条 进境运输工具抵达设立海关的地点时,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按不同运输方式向海关申报,分别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船舶进境(港)申报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航空器进境(港)申报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铁路列车进境申报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公路车辆进境(港)申报单》,以及上述申报单中列明应当交验的其他单证。
进境运输工具负责人也可以在运输工具进境前提前向海关办理申报手续。
第十四条 进境运输工具抵达监管场所时,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通知海关。
第十五条 海关接受进境运输工具申报时,应当审核电子数据和纸质申报单证。
国定进境运输工具在向海关申报以前,未经海关同意,不得装卸货物、物品,除引航员、口岸检查机关工作人员外不得上下人员。
第二节 停留监管
第十六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到达设立海关的地点时,应当接受海关监管和检查。
海关检查进出境运输工具时,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到场,并根据海关的要求开启舱室、房间、车门;有走私嫌疑的,并应当开拆可能藏匿走私货物、物品的部位,搬移货物、物料。
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进出境运输工具工作人员进行集中,配合海关实施检查。
海关检查完毕后,应当按规定制作《检查记录》。
第十七条 海关认为必要的,可以派员对进出境运输工具值守,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为海关人员提供方便。
海关派员对进出境运输工具值守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装卸货物、物品以及上下人员应当征得值守海关人员同意。
第十八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进出境运输工具装卸货物的1小时以前通知海关;航程或者路程不足1小时的,可以在装卸货物以前通知海关。
海关可以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装卸货物实施监装监卸。
进出境运输工具装卸货物、物品完毕后,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向海关递交反映实际装卸情况的交接单据和记录。
第十九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在海关监管场所停靠期间更换停靠地点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事先通知海关。
第三节 境内续驶监管
第二十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在境内从一个设立海关的地点驶往另一个设立海关的地点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按照本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办理驶离手续。
第二十一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在境内从一个设立海关的地点驶往另一个设立海关的地点的,应当符合海关监管要求,驶离地海关应当制发关封。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妥善保管关封,抵达另一设立海关的地点时提交目的地海关。
未经驶离地海关同意,进出境运输工具不得改驶其他目的地;未办结海关手续的,不得改驶境外。
第二十二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在境内从一个设立海关的地点驶往另一个设立海关的地点时,海关可以派员随运输工具实施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为海关人员提供方便。
第二十三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在境内从一个设立海关的地点驶往另一个设立海关的地点抵达目的地以后,应当按照本章第一节的有关规定办理抵达手续。
第四节 出境监管
第二十四条 出境运输工具离开设立海关的地点驶往境外的2小时以前,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将驶离时间以电子数据形式通知海关。对临时出境的运输工具,运输工具负责人可以在其驶离设立海关的地点以前将驶离时间通知海关。
因客观条件限制,经海关批准,公路车辆负责人可以在车辆出境前采用电话、传真等方式通知海关。
第二十五条 运输工具出境时,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按不同运输方式向海关申报,分别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船舶出境(港)申报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航空器出境(港)申报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铁路列车出境申报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公路车辆出境(港)申报单》,以及上述申报单中列明应当交验的其他单证。
第二十六条 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在货物、物品装载完毕或者旅客全部登机(船、车)以后,应当向海关提交结关申请。海关审核无误的,制发《结关通知书》。
海关制发《结关通知书》以后,非经海关同意,出境运输工具不得装卸货物、上下旅客。
第二十七条 出境运输工具驶离海关监管场所时,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通知海关。
第二十八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在办结海关出境或者续驶手续后的24小时未能驶离的,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重新办理有关手续。
第四章 物料管理
第二十九条 经运输工具负责人申请,海关核准后,进出境运输工具可以添加、起卸、调拨下列物料:
(一)保障进出境运输工具行驶、航行的轻油、重油等燃料;
(二)供应进出境运输工具工作人员和旅客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品;
(三)保障进出境运输工具及所载货物运输安全的备件、垫舱物料和加固、苫盖用的绳索、篷布、苫网等;
(四)海关核准的其他物品。
第三十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需要添加、起卸物料的,物料添加单位或者接受物料起卸单位应当向海关申报,并提交以下单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运输工具起卸/添加物料申报单》;
(二)添加、起卸物料明细单;
(三)海关认为必要的其他单证。
境外运输工具在我国境内添加、起卸物料的,应当列入海关统计。
第三十一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之间调拨物料的,接受物料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物料调拨完毕后向海关提交《运输工具物料调拨清单》。
第三十二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添加、起卸、调拨物料的,应当接受海关监管。
第三十三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添加、起卸、调拨的物料,运输工具负责人免予提交许可证件,海关予以免税放行;添加、起卸国家限制进出境或者涉及国计民生的物料超出自用合理数量范围的,应当按照进出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海关手续。
第三十四条 除下列情况外,进出境运输工具使用过的废弃物料应当复运出境:
(一)运输工具负责人声明废弃的物料属于《自动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和《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列明,且接收单位已经办理进口手续的。
(二)不属于《自动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目录》和《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废物目录》目录范围内的供应物料,以及进出境运输工具产生的清舱污油水、垃圾等,且运输工具负责人或者接受单位能够自卸下进出境运输工具之日起30天内依法作无害化处理的。
前款第(一)、(二)项所列物项未办理合法手续或者未在规定时限内依法作无害化处理的,海关可以责令退运。
第三十五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将进口货物全部交付收货人。经海关核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扫舱地脚,可以免税放行:
(一)进口货物为散装货物;
(二)进口货物的收货人确认运输工具已经卸空;
(三)数量不足1吨,且不足进口货物重量的0.1%。
前款规定的扫舱地脚涉及许可证件管理的,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免于提交许可证件。
第五章 运输工具工作人员携带物品管理
第三十六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工作人员携带物品进出境的,应当向海关申报并接受海关监管。
第三十七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工作人员携带的物品,应当以服务期间必需和自用合理数量为限。
运输工具工作人员不得为其他人员托带物品进境或者出境。
第三十八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工作人员需携带物品进入境内使用的,应当向海关办理手续,海关按照有关规定验放。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走私行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或者其他违反海关法行为的,由海关依照《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运输工具负责人,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的所有企业、经营企业,船长、机长、汽车驾驶员、列车长,以及上述企业或者人员授权的代理人。
运输工具服务企业,是指为进出境运输工具提供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物料或者接受运输工具(包括工作人员及所载旅客)消耗产生的废、旧物品的企业。
扫舱地脚,是指经进口货物收货人确认进出境运输工具已经卸空,但因装卸技术等原因装卸完毕后,清扫进出境运输工具剩余的进口货物。
运输工具工作人员,是指在进出境运输工具上从事驾驶、服务,且具有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以及实习生。
第四十一条 经海关总署批准只使用运输工具电子数据通关的,申报单位应当将纸质单证至少保存3年。
第四十二条 海关对驮畜的监管办法另行制定。
海关对来往香港、澳门小型船舶和公路车辆的监管,另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列文书格式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公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1974年9月10日外贸部“〔1974〕贸关货233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国际民航机监管办法》、1990年3月15日海关总署令第11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国际铁路联运进出境列车和所载货物、物品监管办法》、1991年8月23日海关总署令第24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境国际航行船舶及其所载货物、物品监管办法》同时废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2008-03-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2008-03-28】 【发布单位】海关总署
【发布文号】海关总署令第172号
【发布日期】2008-03-28 【生效日期】2009-01-01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
(海关总署令第17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已于2008年3月10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2月1日海关总署令第70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舱单电子数据传输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署 长
盛光祖
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的管理,促进国际贸易便利,保障国际贸易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以下简称舱单)是指反映进出境运输工具所载货物、物品及旅客信息的载体,包括原始舱单、预配舱单、装(乘)载舱单。
进出境运输工具载有货物、物品的,舱单内容应当包括总提(运)单及其项下的分提(运)单信息。
第三条 海关对进出境船舶、航空器、铁路列车以及公路车辆舱单的管理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无船承运业务经营人、货运代理企业、船舶代理企业、邮政企业以及快件经营人等舱单电子数据传输义务人(以下统称“舱单传输人”)应当按照海关备案的范围在规定时限向海关传输舱单电子数据。
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理货部门、出口货物发货人等舱单相关电子数据传输义务人应当在规定时限向海关传输舱单相关电子数据。
对未按照本办法规定传输舱单及相关电子数据的,海关可以暂不予办理运输工具进出境申报手续。
因计算机故障等特殊情况无法向海关传输舱单及相关电子数据的,经海关同意,可以采用纸质形式在规定时限向海关递交有关单证。
第五条 海关以接受原始舱单主要数据传输的时间为进口舱单电子数据传输时间;海关以接受预配舱单主要数据传输的时间为出口舱单电子数据传输的时间。
第六条 舱单传输人、监管场所经营人、理货部门、出口货物发货人应当向其经营业务所在地直属海关或者经授权的隶属海关备案。
舱单传输人办理备案手续时,应当向海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备案登记表》(附件1);
(二)提(运)单和装货单的样本;
(三)企业印章以及相关业务印章的印模;
(四)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许可证件或者资格证件的复印件;
(五)海关需要的其他文件。
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理货部门、出口货物发货人办理备案手续时,应当向海关提交上述
(一)、(四)、(五)项文件。
提交复印件的,应当同时出示原件供海关验核。
在海关备案的有关内容如果发生改变的,舱单传输人、监管场所经营人、理货部门、出口货物发货人应当持书面申请和有关文件到海关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第七条 舱单传输人可以书面向海关提出为其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并具体列明需要保密的内容。
海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保密义务,妥善保管舱单传输人及相关义务人提供的涉及商业秘密的资料。
第二章 进境舱单的管理
第八条 原始舱单电子数据传输以前,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将运输工具预计抵达境内目的港的时间通知海关。
运输工具抵港以前,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将运输工具确切的抵港时间通知海关。
运输工具抵达设立海关的地点时,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向海关进行运输工具抵港申报。
第九条 进境运输工具载有货物、物品的,舱单传输人应当在下列时限向海关传输原始舱单主要数据:
(一)集装箱船舶装船的24小时以前,非集装箱船舶抵达境内第一目的港的24小时以前;
(二)航程4小时以下的,航空器起飞前;航程超过4小时的,航空器抵达境内第一目的港的4小时以前;
(三)铁路列车抵达境内第一目的站的2小时以前;
(四)公路车辆抵达境内第一目的站的1小时以前。
舱单传输人应当在进境货物、物品运抵目的港以前向海关传输原始舱单其他数据。
海关接受原始舱单主要数据传输后,收货人、受委托报关企业方可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的申报手续。
第十条 海关发现原始舱单中列有我国禁止进境的货物、物品,可以通知运输工具负责人不得装载进境。
第十一条 进境运输工具载有旅客的,舱单传输人应当在下列时限向海关传输原始舱单电子数据:
(一)船舶抵达境内第一目的港的2小时以前;
(二)航程在1小时以下的,航空器抵达境内第一目的港的30分钟以前;航程在1小时至2小时的,航空器抵达境内第一目的港的1小时以前;航程在2小时以上的,航空器抵达境内第一目的港的2小时以前;
(三)铁路列车抵达境内第一目的站的2小时以前;
(四)公路车辆抵达境内第一目的站的1小时以前。
第十二条 海关接受原始舱单主要数据传输后,对决定不准予卸载货物、物品或者下客的,应当以电子数据方式通知舱单传输人,并告知不准予卸载货物、物品或者下客的理由。
海关因故无法以电子数据方式通知的,应当派员实地办理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 理货部门或者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在进境运输工具卸载货物、物品完毕后的6小时以内以电子数据方式向海关提交理货报告。
需要二次理货的,经海关同意,可以在进境运输工具卸载货物、物品完毕后的24小时以内以电子数据方式向海关提交理货报告。
第十四条 海关应当将原始舱单与理货报告进行核对,对二者不相符的,以电子数据方式通知运输工具负责人。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卸载货物、物品完毕后的48小时以内向海关报告不相符的原因。
第十五条 原始舱单中未列名的进境货物、物品,海关可以责令原运输工具负责人直接退运。
第十六条 进境货物、物品需要分拨的,舱单传输人应当以电子数据方式向海关提出分拨货物、物品申请,经海关同意后方可分拨。
分拨货物、物品运抵海关监管场所时,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以电子数据方式向海关提交分拨货物、物品运抵报告。
在分拨货物、物品拆分完毕后的2小时以内,理货部门或者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以电子数据方式向海关提交分拨货物、物品理货报告。
第十七条 货物、物品需要疏港分流的,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以电子数据方式向海关提出疏港分流申请,经海关同意后方可疏港分流。疏港分流完毕后,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以电子数据方式向海关提交疏港分流货物、物品运抵报告。
第十八条 进口货物、物品和分拨货物、物品提交理货报告后;疏港分流货物、物品提交运抵报告后,海关即可办理货物、物品的查验、放行手续。
第十九条 进境运输工具载有旅客的,运输工具负责人或者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在进境运输工具下客完毕后3小时以内向海关提交进境旅客及其行李物品结关申请,并提供实际下客人数、托运行李物品提取数量以及未运抵行李物品数量。经海关核对无误的,可以办理结关手续;原始舱单与结关申请不相符的,运输工具负责人或者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在进境运输工具下客完毕后24小时以内向海关报告不相符的原因。
运输工具负责人或者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将无人认领的托运行李物品转交海关处理。
第三章 出境舱单的管理
第二十条 以集装箱运输的货物、物品,出口货物发货人应当在货物、物品装箱以前向海关传输装箱清单电子数据。
第二十一条 出境运输工具预计载有货物、物品的,舱单传输人应当在办理货物、物品申报手续以前向海关传输预配舱单主要数据。
海关接受预配舱单主要数据传输后,舱单传输人应当在下列时限向海关传输预配舱单其他数据:
(一)集装箱船舶装船的24小时以前,非集装箱船舶在开始装载货物、物品的2小时以前;
(二)航空器在开始装载货物、物品的4小时以前;
(三)铁路列车在开始装载货物、物品的2小时以前;
(四)公路车辆在开始装载货物、物品的1小时以前。
出境运输工具预计载有旅客的,舱单传输人应当在出境旅客开始办理登机(船、车)手续的1小时以前向海关传输预配舱单电子数据。
第二十二条 出境货物、物品运抵海关监管场所时,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应当以电子数据方式向海关提交运抵报告。
运抵报告提交后,海关即可办理货物、物品的查验、放行手续。
第二十三条 舱单传输人应当在运输工具开始装载货物、物品的30分钟以前向海关传输装载舱单电子数据。装载舱单中所列货物、物品应当已经海关放行。
第二十四条 舱单传输人应当在旅客办理登机(船、车)手续后、运输工具上客以前向海关传输乘载舱单电子数据。
第二十五条 海关接受装(乘)载舱单电子数据传输后,对决定不准予装载货物、物品或者上客的,应当以电子数据方式通知舱单传输人,并告知不准予装载货物、物品或者上客的理由。
海关因故无法以电子数据方式通知的,应当派员实地办理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 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运输工具驶离设立海关的地点的2小时以前将驶离时间通知海关。
对临时追加的运输工具,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运输工具驶离设立海关的地点以前将驶离时间通知海关。
第二十七条 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货物、物品装载完毕或者旅客全部登机(船、车)后向海关提交结关申请,经海关办结手续后,出境运输工具方可离境。
第二十八条 出境运输工具驶离装货港的6小时以内,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或者理货部门应当以电子数据方式向海关提交理货报告。
第二十九条 海关应当将装载舱单与理货报告进行核对,对二者不相符的,以电子数据方式通知运输工具负责人。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装载货物、物品完毕后的48小时以内向海关报告不相符的原因。
海关应当将乘载舱单与结关申请进行核对,对二者不相符的,以电子数据方式通知运输工具负责人。运输工具负责人应当在出境运输工具结关完毕后的24小时以内向海关报告不相符的原因。
第四章 舱单变更的管理
第三十条 已经传输的舱单电子数据需要变更的,舱单传输人可以在原始舱单和预配舱单规定的传输时限以前直接予以变更,但是货物、物品所有人已经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申报手续的除外。
舱单电子数据传输时间以海关接受舱单电子数据变更的时间为准。
第三十一条 在原始舱单和预配舱单规定的传输时限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舱单传输人向海关递交舱单变更书面申请,经海关审核同意后,可以进行变更:
(一)货物、物品因不可抗力灭失、短损,造成舱单电子数据不准确的;
(二)装载舱单中所列的出境货物、物品,因装运、配载等原因造成部分或者全部货物、物品退关或者变更运输工具的;
(三)大宗散装货物、集装箱独立箱体内载运的散装货物的溢短装数量在规定范围以内的;
(四)其他客观原因造成传输错误的。
第三十二条 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处理后,需要变更舱单电子数据的,舱单传输人应当按照海关的要求予以变更。
第三十三条 舱单传输人向海关申请变更货物、物品舱单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舱单变更申请表》(见附件2);
(二)提(运)单的复印件;
(三)加盖有舱单传输人公章的正确的纸质舱单;
(四)其他能够证明舱单变更合理性的文件。
舱单传输人向海关申请变更旅客舱单时,应当提交上述
(一)、(三)、(四)项文件。
提交复印件的,应当同时出示原件供海关验核。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原始舱单”,是指舱单传输人向海关传输的反映进境运输工具装载货物、物品或者乘载旅客信息的舱单。
“预配舱单”,是指反映出境运输工具预计装载货物、物品或者乘载旅客信息的舱单。
“装(乘)载舱单”,是指反映出境运输工具实际配载货物、物品或者载有旅客信息的舱单。
“提(运)单”,是指用以证明货物、物品运输合同和货物、物品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载,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物品的单证。
“总提(运)单”,是指由运输工具负责人、船舶代理企业所签发的提(运)单。
“分提(运)单”,是指在总提(运)单项下,由无船承运业务经营人、货运代理人或者快件经营人等企业所签发的提(运)单。
“运抵报告”,是指进出境货物、物品运抵海关监管场所时,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向海关提交的反映货物、物品实际到货情况的记录。
“理货报告”,是指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或者理货部门对进出境运输工具所载货物、物品的实际装卸情况予以核对、确认的记录。
“疏港分流”,是指为防止货物、物品积压、阻塞港口,根据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决定,将相关货物、物品疏散到其他海关监管场所的行为。
“分拨”,是指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将进境货物、物品从一海关监管场所运至另一海关监管场所的行为。
“装箱清单”,是指反映以集装箱运输的出境货物、物品在装箱以前的实际装载信息的单据。
“以上”、“以下”、“以内”,均包括本数在内。
第三十五条 舱单中的提(运)单编号2年内不得重复。
自海关接受舱单等电子数据之日起3年内,舱单传输人、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理货部门应当妥善保管纸质舱单、理货报告、运抵报告以及相关账册等资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中下列舱单等电子数据的格式,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
(一)原始舱单(包括主要数据和其他数据);
(二)理货报告;
(三)分拨货物、物品申请;
(四)分拨货物、物品理货报告;
(五)疏港分流申请;
(六)疏港分流货物、物品运抵报告;
(七)装箱清单;
(八)预配舱单(包括主要数据和其他数据);
(九)运抵报告;
(十)装(乘)载舱单。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走私行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或者其他违反海关法行为的,由海关依照《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2月1日海关总署令第70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舱单电子数据传输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说明:本库所有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报刊等公开媒体,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报价 | 诚聘英才 | 法律公告
京ICP备05029464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76)中国法院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08 by ChinaCourt.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递物品监管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递物品监管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海关对进出境邮递物品的监管,促进邮政业务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下简称《海关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海关对进出境邮递物品、国际邮袋、邮件集装箱、邮件总包等进行监管,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对货物通过邮政渠道进出境监管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未作规定的事项,参照本办法进行监管。
第三条 进境邮递物品、国际邮袋、邮件集装箱、邮件总包自进境起到办结海关手续止,出境邮递物品、国际邮袋、邮件集装箱、邮件总包自向海关申报起到出境止,应当接受海关监管并存放于海关监管场所内。
未经海关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开拆、分拣、封发、运输、投递进出境邮递物品、国际邮袋、邮件集装箱、邮件总包或者对进出境邮递物品、国际邮袋、邮件集装箱、邮件总包进行其他处臵。
第四条 进境邮递物品的收件人、出境邮递物品的寄件人应当按照海关规定如实申报姓名、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等身份信息以及所收寄物品的相关情况,并办理相关手续。除另有规定外,收寄件人可以委托邮政企业或者其他代理人办理海关手续。
收寄件人委托邮政企业或者其他代理人办理海关手续的,应当向邮政企业或者其他代理人提供所收寄物品和收寄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情况;邮政企业或者其他接受收寄件人委托代为办理海关手续的代理人,应当对委托人所提供情况的真实性进行合理审查,遵守相关规定并承担责任。
第五条 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收件人、寄件人应当主动向海关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申报单》和有关单证,办理申报纳税等海关手续:
(一)超过海关规定数量、金额,但是仍在合理数量内的;
(二)需要提交许可证件或者证明的;
(三)按照海关总署规定应当申报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进境邮递物品的收件人经海关同意,可以在申报前查看物品。
第七条 个人邮寄物品进境,海关依法征收进口税。
进境个人邮递物品在海关规定数量及金额内的,免征进口税。
进境个人邮递物品超过海关规定数量、金额,但仍在合理数量内的,由进境个人邮递物品的收寄件人在物品放行前按照规定缴纳进口税。
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中的“海关规定数量、金额”由海关总署另行制定并公布。第八条 同一收寄件人邮寄进出境的个人物品,经同一邮件总包邮递进出境的,应当合并计算其数量、价值。
第九条 进出境邮递物品的收寄件人和邮政企业,应当遵守国家关于货物、物品进出境及寄递的禁止性、限制性规定。
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对收寄的邮递物品进行验视,对国家禁止出境的物品应当拒绝收寄。邮政企业在已收寄的进出境邮递物品中发现禁止或限制进出境物品的,应当立即通知海关并协助调查、处理。
第十条 侵犯受法律和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的进出境邮递物品,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及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进出境邮递物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邮政企业应当交由海关依法处理:
(一)进境邮递物品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的;
(二)在海关规定期限内未办理海关手续或者无人认领,并且无法退回的;
(三)进出境邮递物品所有人声明放弃的;
(四)属于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情形的;
(五)其他应当交海关处理的。
第十二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进出境邮递物品办结海关手续前,收件人、寄件人依法申请退运的,经海关审核同意后,交邮政企业办理退运。第十三条 超出合理数量、规定金额的个人邮递物品应当按照货物相关规定办理手续。收寄件人选择退运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办理。
常驻机构公用物品、非居民长期旅客自用物品和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及其人员公用和自用物品、音像制品及印刷品等,按照海关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十四条 邮递物品、国际邮袋、邮件集装箱、邮件总包进境、出境、过境、转运、转关的,邮政企业应当采用电子数据、纸质单证等形式向海关如实申报。
第十五条 邮政企业开展进出境邮递物品、国际邮袋、邮件集装箱、邮件总包运输、报关、监管场所经营等业务,应当符合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报关企业及监管场所经营企业等管理规定的要求。
第十六条 邮政企业办理进出境国际邮袋、邮件集装箱、邮件总包等进境、出境、过境、转运、转关等手续以及进行装卸、开拆和封发等作业,应当在设有海关的地点进行,并接受海关监管和检查。
第十七条 进出境邮递物品应当接受海关查验。
海关查验进出境邮递物品时,邮政企业工作人员应当到场协助,负责物品的搬移、开拆和重新包(封)装,并作为见证人或者受委托的代理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递物品查验记录单》等有关法律文书上签章。海关认为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进出境邮递物品收寄件人到场协助查验,并由其负责物品的搬移、开拆和重新包(封)装。
进出境邮递物品收寄件人不在场的,海关应当在查验结束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查验告知单》放入被查验邮件内并施加海关封志。
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进出境邮递物品,未经海关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拆、破坏海关封志。
第十八条 进出境邮递物品经查验需要办理申报、纳税等海关手续的,海关应当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进出境邮递物品海关手续通知书》,交由邮政企业送达收寄件人。
进出境邮递物品经海关查验放行的,直接交邮政企业投递。
第十九条 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邮件交换站(以下统称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是海关监管场所。
邮政企业设立、变更、申请注销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等海关监管场所的,应当向海关总署提出申请。
第二十条 邮政企业应当在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直接对外封发、接收及交换邮件总包,并接受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所在地海关监管。
邮政企业不得在未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的地区直接对外封发、接收及交换邮件总包。自未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的地区邮递进出境的邮件应当由境内其他地区的国际邮件互换局办理邮递手续,国际邮件互换局所在地主管海关对有关进出境邮袋和邮件实施监管。
第二十一条 邮政企业承运进出境(含过境、转运、通运)邮件总包的,应当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件总包(邮袋)邮运路线及邮运方式备案表》,将进出境邮件总包(邮袋)在境内的邮运路线(以下简称邮路)及邮运方式向所在地主管海关备案,并按照海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邮政企业可以委托其他企业承运进出境(含过境、转运)邮件总包,但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申报、协助查验等义务。
因特殊原因,邮路或者邮运方式需要临时调整的,邮政企业应当事先报告所在地主管海关及调整后的相关海关,所在地海关及相关海关均同意后方可调整。调整原因消除后,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主管海关及相关海关,并继续按照原备案邮路及邮运方式邮递物品。
第二十二条 邮政企业应当按照向海关备案的邮路和邮运方式,将进出境邮件总包、国际邮袋和邮件集装箱完整、及时地运抵指定的监管场所,并确保封志完好无损。
第二十三条 进出境邮件总包在一个设关地点未办结全部海关手续,需转至另一设关地点继续办理的,应当办理海关转关监管手续。
办理进出境邮件总包转出手续的海关为转出地海关,办理进出境邮件总包转入手续的海关为转入地海关。
第二十四条 邮政企业办理转关手续时,应当向转出地海关提交电子、纸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件总包转关申报单》、进出境邮件总包路单、封发清单,转出地海关据以验核进出境邮件总包(邮袋)封志、数量及号码,并制作关封交邮政企业。
邮件总包运抵转入地海关监管场所后,邮政企业应当立即通知转入地海关并提交关封。转入地海关审核转关电子数据,验核关封、邮件总包(邮袋)封志、数量及号码,办理转关核销手续。
因邮政企业运力安排等原因导致海关无法正常核销转关的,邮政企业应当及时向转出地海关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件总包转关申报单修改申请表》,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 邮政企业办理邮件总包过境、转运手续,应当向进境地海关提交邮件总包路单。转运邮件总包进境、出境不在同一地点的,进境地海关验核后制作关封,出境地海关凭关封办理出境手续。
第二十六条 邮政企业开拆及封发进出境邮袋前,应当及时通知海关,并在海关监管下进行作业。
进境邮袋开拆前及出境邮袋封发前,邮政企业应当向海关提交相关邮递物品电子信息
第二十七条 邮政企业接收进出境邮递物品、国际邮袋、邮件集装箱、邮件总包发生误卸、损毁等事故时,应当及时通知所在地主管海关,并办理相关补充或者变更申报手续。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中下列单证的标准样式及有关事项,由海关总署另行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申报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递物品查验记录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查验告知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办理进出境邮递物品海关手续通知书;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递物品退运申请书;
(六)邮政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国际邮件监管场所注册登记申请书;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件总包转关申报单;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件总包(邮袋)邮运路线及邮运方式备案表;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邮件总包转关申报单修改申请表;
(十)海关对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规定的数量、金额、进口税起征点。
第二十九条 进出境邮递物品有关单证应当自制发之日起留存18个月。依法由海关留存的,海关按照有关规定保存。
第三十条 进境邮递物品收件人、出境邮递物品寄件人、邮政企业违反本办法,构成走私行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或者其他违反海关法行为的,由海关依照《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及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进出境邮递物品,是指邮政企业通过邮政网络承揽、承运进出境的个人物品及其他物品,包括印刷品、小包、包裹等邮政普遍服务的邮件和邮政速递邮件。
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是指收件人(自然人)本人或者本人家庭自用、寄件人(自然人)馈赠亲友,且属于海关规定的个人物品数量、金额内的日常生活用物品。
收件人,是指进境邮递物品的境内收取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寄件人,是指出境邮递物品的境内交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邮递物品申报单证,是指由万国邮联、世界海关组织等确定用于进出境邮递物品的相关单证,以及中国海关要求的申报单证。
邮件路单,是指载有邮件总包号码、原寄局及寄达局、内含件数及重量、承载的运输工具等邮路信息的万国邮联规定单证。
进出境邮件总包,是指境内外国际邮件互换局每次向对方互换局封发的邮件集合,总包可以由一袋、若干袋或者不装袋的外走邮件组成,盛装容器可以为邮袋、集装箱等。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 月 日起施行。1958年对外贸易部海关总署发布的《海关对国际邮袋装卸转运监管办法》(„58‟关行字第570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
海
关电邮使用帮助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公开目录导航>公开目录
索 引号: 00001415-4/2010-00647 发布机构: 海关总署
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 文号: 署令〔0〕9号
主 题词:
信息分类: 通关监管 命令 生成日期: 1989-11-0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
署令〔0〕9号
(1989年11月1日海关总署令第9号公布,自1989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必须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境或者出境。
第三条 进出境旅客必须将所带的全部行李物品交海关查验。在交验前,应填写“旅客行李申报单”或海关规定的其他申报单证向海关申报;或按海关规定的申报方式如实向海关申报。
旅客经由实施“红绿通道”验放制度的海关进出境,应按照海关公布的选择“红绿通道”的规定,选择通道,办理行李物品进境或出境手续。
第四条 查验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的时间和场所,由海关指定。海关查验行李物品时,物品所有人应当到场并负责搬移物品,开拆和重封物品的包装。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单独进行查验。海关对进出境行李物品加施的封志,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或者损毁。
第五条 进出境旅客可以自行办理报关纳税手续,也可以委托他人办理报关纳税手续;接受委托办理报关纳税手续的代理人应当按照本办法对其委托人的各项规定办理海关手续,承担各项义务和责任。
第六条 旅客行李物品,应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超出自用合理数量范围的,不准进境或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经海关审核,按本办法附件《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分类表》(以下简称《分类表》)规定的范围验放。进出境物品的合理数量和准许各类旅客进出境物品的具体限值、限量及征免税规定,另行制定。
第七条 旅客携运《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进出境物品表》所列的物品进出境,在海关检查以前主动报明的,分别予以没收或者责令退回,并可酌情处以罚款。藏匿不报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旅客携运《中华人民共和国限制进出境物品表》所列物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别管制的物品进出境,海关按国家有关法规办理。第八条 旅客以分离运输方式运进行李物品,应当在进境时向海关申报。经海关核准后,自旅客进境之日起6个月内(含6个月,下同)运进。海关办理验放手续时,连同已经放行的行李物品合并计算。以分离运输方式运出的行李物品,应由物品所有人持有效的出境证
件在出境前办妥海关手续。
第九条 经海关核准暂时进出境的旅行自用物品,在旅客行李物品监管时限内,由旅客复带出境或进境。海关依照规定凭担保准予暂时免税放行的其他物品,应由旅客在规定期限内,办结进出境手续或将原物复带出境或进境。
第十条 进出境物品所有人声明放弃的物品和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逾期3个月(易腐及易失效的物品可提前处理,下同)未办理海关手续的物品,以及在海关监管区内逾期3个月无人认领的物品,均由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处理。第十一条 旅客携运属下列情形的物品,海关不予放行,予以退运或由旅客存入海关指定的仓库。物品所有人应当在3个月内办理退运、结案手续。逾期不办的,由海关依照本办法第十条 的规定处理。
(一)不属自用的;
(二)超出合理数量范围的;
(三)超出海关规定的物品品种、规格、限量、限值的;
(四)未办理海关手续的;
(五)未按章缴税的;
(六)根据规定不能放行的其他物品。
第十二条 旅客应在旅客行李物品监管时限内,依照本办法和根据本办法制定的其他管理规定,办结物品进出境的海关手续。
第十三条 海关依照本办法和根据本办法制定的其他管理规定免税放行的物品,自物品进境之日起2年内,出售、转让、出租或移作他用的,应向海关申请批准并按规定补税。按规定免税或征税进境的汽车,不得出售、转让、出租或移作他用。在汽车运进使用2年后,因特殊原因需要转让的,必须报经海关批准;其中免税运进的,应按规定补税。
第十四条 进境旅客携带“境外售券、境内提货”单据进境,应向海关申报,海关办理物品验放手续时,连同其随身携带的实物合并计入有关征免税限量。
第十五条 涉及特定地区、特定旅客和特定物品进出境的管理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授权有关海关依照本办法的原则制定,经海关总署批准后,予以公告实施。
第十六条 进出境旅客未按本办法或根据本办法制定的其他管理规定办理进出境物品的申请、报关、纳税以及其他有关手续的,有关物品不准进境或出境。对违反本办法并构成走私或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给予处罚。
第二章 短期旅客
第十七条 短期旅客携带进出境的行李物品应以旅行需用物品为限。
短期旅客中的居民和非居民中的中国籍人携带进境属于《分类表》第三、四、五类物品,海关按照规定的限值、限量予以征税或免税放行(注)。短期旅客中的其他非居民携带进境属于《分类表》第三、四、五类物品,海关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办理。
经常进出境的边境居民,边境邮政、运输机构工作人员和边境运输工具服务人员,以及其他经常进出境的人员,携带进出境的物品,除另有规定者外,应以旅途必须应用的物品为限。未经海关批准,不准带进属于《分类表》第三、四、五类物品。
持特殊通行证件来往香港、澳门地区的短期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规定,海关依据本办法另行制定的规定办理。
第三章 长期旅客
第十八条 长期旅客中的非居民进境后,在规定期限内报运进境其居留期间自用物品或安家物品,应事先向主管海关提出书面申请,海关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长期居留证件(或常驻户口登记证件)、其他批准文件和身份证件,办理审批验放手续。上述人员在办妥上述手续前进出境或在境内居留期间临时出、进境携带的物品,海关依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长期旅客中的居民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规定,根据本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定居旅客
第二十条 获准进境定居的旅客在规定期限内报运进境安家物品,应事先向主管海关提出书面申请,并向海关交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定居证明或批准文件办理审批手续。经核准,其在境外拥有并使用过的数量合理的自用物品,准予免税进境;自用小汽车准予每户征税进境一辆。旅客持主管海关的书面通知,到物品进境地海关办理验放手续。
进境定居旅客自进境之日起,居留时间不满2年,再次出境定居的,其免税携运进境的安家物品应复运出境,或向海关补税。第二十一条 获准出境定居的旅客携运出境的安家物品,除国家禁止或限制出境的物品需按有关规定办理外,均可予以放行。
第五章 过境旅客
第二十二条 过境旅客未经海关批准,不得将物品留在境内。
第二十三条 进境后不离开海关监管下的交通工具或海关监管区直接出境的旅客,海关一般不对其行李物品进行查验,但必要时,海关可以查验。
第二十四条 过境旅客获准离开海关监管区,转换交通工具出境的,海关依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办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人员携运进出境的行李物品,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制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的附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根据具体情况修订发布实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含义:
“非居民”指进境居留后仍回到境外其通常定居地者。
“居民”指出境居留后仍回到境内其通常定居地者。
“旅客”指进出境的居民或非居民。
“短期旅客”指获准进境或出境暂时居留不超过1年的旅客。
“长期旅客”指获准进境或出境连续居留时间在1年以上(含1年)的旅客。
“定居旅客”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部门签发的进境或出境定居证明或批准文件,移居境内或境外的旅客。
“过境旅客”指持有效过境签证,从境外某地,通过境内,前往境外另一地的旅客。
“行李物品”指旅客为其进出境旅行或者居留的需要而携运进出境的物品。
“自用”指旅客本人自用、馈赠亲友而非为出售或出租。
“合理数量”指海关根据旅客旅行目的和居留时间所规定的正常数量。
“旅客行李物品监管时限”指非居民本次进境之日始至最近一次出境之日止,或居民本次出境之日始至最近一次进境之日止的时间。“分离运输行李”指旅客在其进境后或出境前的规定期限内以托运方式运进或运出的本人行李物品。
“征免税”指征收或减免进出口关税(即进口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税)。
“担保”指以向海关缴纳保证金或提交保证函的方式,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其承诺的义务的法律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1989年12月1日起实施。
原对外贸易部1958年9月29日(58)关行林字第985号命令发布的《海关对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监管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分类表(略)(注:1.中国籍旅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中国籍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2.本办法所附《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分类表》已被修订)
附件:
旅客进出境行李物品分类表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6号邮编:100730电话:010-65194114
京ICP备05066252号
第五篇: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兼营运输业务审批流程
进出境运输工具改、兼营境内运输审批
许可内容:
海关准予进出境船舶、航空器改营、兼营境内运输的活动。
设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20条:进出境船舶和航空器兼营境内客、货运输,需经海关同意,并应当符合海关监管要求。进出境运输工具改营境内运输,需向海关办理手续。
实施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办法》(总署令第117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我国兼营国际国内运输船舶的监管规定》([86]署货字第671号)
4、《海关总署监管司、民航总局运输管理司关于国际、地区航班国内、内地航段载运国内、内地客货业务审批问题的通知》(监行[1996]4号)
5、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申请条件:
(一)进出境船舶
1、申请人是我国兼营船舶的船方或其代理人;
2、申请人需经营国内运输的,应当在卸完进口货物和办完船员携带进口自用物品验放手续后提出改营国内运输的申请;
3、申请人如需再改航国外、经营国际运输的,应当在卸完国内运输货物后,装运出口货物或无货出口结关开航前二十四小时提出申请,并交验《海关监管签证簿》;
4、申请人在船舶的航行、停泊期间,应当随时携带《海关监管签证簿》以备核查;
5、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进出境航空器
1、申请人是经营进出境航空器的航空公司;
2、申请事项经过民航总局批准;
3、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时应提交的文件:
(一)进出境船舶申请获得兼营资格
1、《进出境船舶兼营境内运输业务申请书》(附件1);
2、船舶登记资料:
(1)国际海上运输船舶备案证明书
(2)国内水路运输登记事项证明书
(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国籍证书
(4)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营业运输证。
以上复印件,申请单位应同时提供正本交海关验证。
3、进口货物报关手续、船员携带进口自用物品验放手续文件;
4、国内运输货物装卸记录;
5、海关按规定需收取的其他单证和材料。
(二)进出境船舶申请办理改营手续
1、《中国籍兼营船舶海关监管签证簿》;
2、《船舶进出境(港)海关监管簿》;
3、货物装卸记录;
4、海关按规定需收取的其他单证和材料。
(三)进出境航空器申请兼营
1、申请书(暂无格式文书);
2、国内、内地航段运营情况;
3、民航总局批准文件;
4、海关按规定需收取的其他单证和材料。
办理程序:
(一)进出境船舶
1、船方或其代理人向船公司所在地海关提交书面申请,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海关受理;
2、海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批准申请的,直接向申请人签发《中国籍兼营船舶海
关监管签证簿》;不予许可的,制发《关于进出境船舶兼营境内运输业务不予批准决定书》,应当说明不
予批准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3、申请人每次申请变更经营业务,及办理登记手续的情况,应当由海关在《中国籍兼营船舶海关监管签证
簿》上予以标注;
4、兼营船舶连续经营国内运输满1年,即视作不再经营国际运输业务,船方或其代理人应在期满后1个月
内将《中国籍兼营船舶海关监管签证簿》交原登记海关注销。
(二)进出境航空器
1、航空公司将兼营国内航段运输的申请报民航总局批准;
2、航空公司向海关总署提交书面申请及民航总局的批准文件(申请书同时抄送该航班始发地海关、到达地
海关和经停站海关);
3、海关总署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告知申请人,并通知相关海关(总
署审查申请过程中可征求有关海关及口岸办等部门的意见)。
4、对于经总署批准可以兼营国内航段运输的进出境航班,有关海关按照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海关
总署、中国民航局《关于国际航班国内段载运客货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口办字[1990]58号)和原海关总
署监管二司、中国民用航空局国际司《关于海关派员随国际航班国内段监管的办法》(监二(一)[1991]192
号)的规定实施监管。
办理时限: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不收费
受理部门:进出境船舶:各海关监管部门/进出境航空器:海关总署监管司
办公地址:详见各海关办公地址
办公时间:详见各海关办公时间
联系电话:详见各海关联系电话
附件:
1、《进出境船舶兼营境内运输业务申请书》
进出境船舶兼营境内运输业务申请书
海关编号:
海关:
国际运输船舶号,经交通主管部门批
准,可以从事国内沿线的港口至港口间
运输。现特向贵关提出上述船舶改、兼营境内运输业务的申
请。
请予批准。
申请单位:(印)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