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5篇]

时间:2019-05-14 11:1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关于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现将本通知再次征求意见,请认真研究后于2月13日前反馈我处。谢谢支持!

浙江省商务厅、财政厅关于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工作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市、县(市)商务(外经贸)局、财政局(宁波不发): 2010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中央财政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省各地大力开展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了一批检测、技术研发、展示、信息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提高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提升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和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重视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是按照服务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外贸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管理咨询、市场开拓、信息查询、人才培训、仓储运输、设备共享等服务的机构。近两年国家财政部、商务部每年下发关于做好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省商务厅、省财政厅《浙江省出口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浙商务联发[2011]85号),规定了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服务情况是出口基地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请各地重视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制订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专项规划和专门措施,通过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出口基地的建设质量,推动出口基地自身技术、营销、信息、人才上台阶,促进外贸持续地转型升级。

二、明确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认定标准。

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为浙江外经贸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从地理上看,包括区域性的设立在出口基地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全省性的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从组织模式上看,包括政府投资企业化运作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协会建设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第三方组建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龙头企业建设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认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服务设施完备,服务能力较强。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必要的资金、服务设施、仪器设备等,有固定的从业人数,专业技术人员占一定比例。

(二)经营行业规范、管理制度健全。设立服务平台的单位应是在浙江省内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单位或依法批准成立的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经营行为规范,信用记录良好。平台服务的内容、流程、标准、收费和时间能做到“五公开”。

(三)外贸关联度较高,公共服务业绩明显。平台企业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与外贸关联度较高,且能为外贸企业提供幅度在10%以上的优惠服务,对区域或全省的外贸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公共服务业绩明显,外贸企业的满意度较高。

同时,不同类型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原则上还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产品设计中心。为基地内从事服装、鞋帽、电器和五金等产品出口的企业提供款式、造型等产品外观设计公共服务。服务场所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从业人员30人以上,其中专职人员10人以上,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8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50%以上。

(二)公共试验检测平台。为基地内企业提供系统可靠的试验检测服务、出具有公信力的试验检测报告、提供试验检测需求咨询等公共服务。服务场所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其中试验场所占70%左右;有必要的服务设施和仪器设备,具备某种或多种试验检测功能;从业专职人员要求10人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高级人才达1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占80%左右,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占90%以上。

(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为基地内企业提供前瞻性、基础性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实验协作等公共服务,增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能力,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服务场所面积500平方米以上;从业专职人员15人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高级人才达20%以上,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占90%以上,和大专院校建立长期研发合作。

(四)公共认证及注册服务平台。为基地内企业提供国内外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产品等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服务及相关技术咨询。平台要求拥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等,从业专职人员要求10人以上,有专门的认证和注册部门,工作人员拥有丰富的国际、国内认证及注册经验。

(五)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平台。根据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或有机产品等标准及相关规定要求。为基地内企业建立可共享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提供公共服务。平台要有10人以上专业知识对口的专业工作人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要占到80%。

(六)国际营销服务平台。为基地内企业提供面向国际市场的品牌策划和推广、公共宣传、市场推介、企业交流、售后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要有10人以上拥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专职工作人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要占到80%。

(七)国际孵化器平台。为基地内的初创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提供研究、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及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等公共服务。孵化企业15家以上。

(八)公共交易平台。为基地内企业提供以开展对外贸易为主的交易场所(包括专业市场、境内外国际性展览会等),或提供稳定、可靠、便捷的网上交易等电子商务服务。专业市场,外贸经营户要达到30%以上。

(九)公共展示平台。为基地内企业提供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或企业集中展览、展示和宣传服务。服务场所面积要求500平方米以上,从业专职人员10人以上。

(十)公共信息平台。为基地内企业建立科技资料、专利资料、技术标准资料等资源库,提供数据分析、业务咨询、市场信息、贸易摩擦预警、法律法规、产业及贸易政策、产销对接等各项公共服务。平台要有10人以上专业知识对口的专业工作人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要占到80%。有比较丰富的信息资料库

(十一)公共培训平台。为基地内企业集中提供与加快推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训服务。平台要求有专设培训课程和专职培训讲师,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不少于10人,培训方向明确。

(十二)公共物流平台。为基地内企业提供与基地主要产业相关联,并形成规模的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平台要有专门的码头(堆场)、仓库和一定数量的集装箱等运输设备。对基地内企业的服务量要占到总服务量的50%以上。

三、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予以政策支持。对符合上述认定标准且与所在地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或出口基地管理办公室签署优惠服务协议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可以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支持范围为设备、技术、信息资料、软件、场租等方面的投入。申请程序分为立项申请、资金预拨、实地验收和资金拨付等四个步骤。

(一)立项申请。项目申请单位于每年2月底之前,向所属市、县(市)商务(外经贸)和财政主管部门报送外贸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县(市)商务(外经贸)和财政主管部门对所属地区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审,于每年3月15日之前联合行文上报市商务(外经贸)和财政主管部门。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立项理由;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平台建设期分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平台的运作机制;平台资金概算以及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状况。

市商务(外经贸)和财政主管部门要对所属地区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对市本级和县(市)的项目提出审核意见,于3月底前联合行文上报省商务厅(相关业务处室)和省财政厅(企业处)。

(二)资金预拨。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行业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各市报送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各市审核意见进行评审,确定支持额度并预拨至市、县(市)财政。

(三)实地验收。每年省商务厅、省财政厅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下发外贸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验收通知。各项目申请单位在前期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向所属市、县(市)财政和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申报项目验收材料。各市、县(市)财政和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进行汇总和初审,并联合行文上报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县(市)文件和材料同时抄报所属市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省商务厅、财政厅将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验收材料进行审计。对重点项目,省商务厅、财政厅将抽调相关力量组成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对一般项目,视情况委托市商务(外经贸)和财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四)资金拨付。对验收合格的项目,省财政将清算后的资助资金下拨至市、县(市)财政,市、县(市)财政须将资助资金拨至项目单位,不得截留或挪用。验收不合格或在规定时间内未提交验收申请的项目将追回预拨资金。

四、要加大对公平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对被认定并得到补助的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各地要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提高其知名度,以充分发挥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信息及优惠服务承诺要在当地政府的门户网站上长期公布。

五、要加强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监督和管理。各市、县(市)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地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的监督管理。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取消其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资格:受到有关业务主管机关、行业组织行政处罚或被司法机关处罚的;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或服务企业达不到要求的;服务质量差,多次被外贸企业投诉,有损于我省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服务技术水平低、设施落后、管理差,不能胜任公共服务职能的。

六、要做好对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要建立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对平台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做好追踪问效。各市、县(市)商务(外经贸)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在每年基地考核工作中将上年度平台资金的项目使用情况、带动本地区地方和社会投入情况、帮助企业发展和预期效益(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影响)等绩效评价情况报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

联系方式:

省商务厅联系人:外贸处 沈文化 电话:0571-87051889

产业处 景旦群 电话:0571-87051955财务处 陈 安 电话:0571-87051597 省财政厅联系人:企业处 沈燕萍 电话:0517-87056556

第二篇:山东省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山东省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有效提升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和水平,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做好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管理工作要求和财政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用于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

(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公共财政的要求,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转方式,调结构要求,促进劳动密集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支持外贸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三)符合公开透明、突出重点、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四条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共同负责资金的使用管理。

省财政厅负责资金预算管理,审定省商务厅提出的资金使用方案,办理资金拨付,会同省商务厅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省商务厅会同省财政厅确定专项资金扶持重点,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研究提出资金使用方案。

第二章支持对象、内容和方式

第五条专项资金支持对象

专项资金主要对综合性基地和专业性基地内,承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单位给予支持。

(一)综合性基地是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链和配套体系较为完善,在多个领域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上产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上一般贸易出口规模不低于20亿美元。

(二)专业性基地是指基地内50%以上企业的生产、服务集中于农业、轻工、纺织(含丝绸,下同)、机电、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某一领域的产业集聚区。应符合以下条件:

1、农业、轻工、纺织领域:上产值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上一般贸易出口规模不低于3亿美元(其中农业基地上产值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上一般贸易出口规模不低于1亿美元),或者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规模的比例不低于10%。

2、机电、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包括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以及其他上产值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上午度一般贸易出口额不低于5亿美元;或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规模的比例不低于10%的产业聚集区。

综合性基地或专业性基地的地理范围为市级或县级行政区域。

第六条专项资金支持内容和方式

专项资金主要支持为基地内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当所发生的设备、技术、信息资料和软件的购置等费用。具体包括:

(一)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对为基地内企业提供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服务机构的相关支出给予支持,主要包括:软件开发、设备购置、信息资料加工处理等费用。

(二)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对为基地内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提供检验检测需求咨询等公共服务的分析测试中心的相关支出给予支持,主要包括:设备仪器、重要试剂购置、信息服务等费用。

(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对为基地内企业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实验作平台的相关支出给予支持,主要包括:设备、技术购置、信息资料加工处理、软件开发等费用。

(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根据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或有机产品等标准及相关规定要求,对为基地内企业建立可共享的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的相关支出给予支持,主要包括:设备购置、网络建设、软件开发、信息资料加工处理等费用。

(五)公共环保平台。对为基地内企业提供统一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服务平台的相关支出给予支持,主要包括: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的购置建设支出。

(六)公共展示平台。对为在基地内企业提供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展览、展示平台的相关支出给予支持,主要包括:展览设施购置、媒体广告宣传等费用。

(七)公共物流平台。对为基地内企业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的平台的相关支出给予支持,主要包括:仓储、运输设施购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开发等费用。

(八)公共信息平台。对为基地内企业建立科技资料、专利资料、技术标准资料等资源库,提供数据分析、市场信息、法律法规、产销对接等各项服务的平台的相关支出给予支持,主要包括:设备购置、网络建设、信息资料的获取、加工处理等费用。

(九)公共认证服务平台。对为基地内企业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服务以及相关技术咨询平台的相关支出给予支持,主要包括:设备、软件购置、培训咨询等费用。

专项资金采取项目管理、部分支持的方式。支持比例不超过符合条件项目实际支付的50%。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七条申报要求每个综合性基地或专业性基地,可在本办法第六条所列举的九类平台中选择不超过3个平台项目进行申报。

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农业基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公共认证服务平台、冷链物流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对轻工、纺织、机电、高新技术等基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公共信息平台、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平台、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公共认证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第八条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料,拥有为基地内企业服务相应业务的资格;

(二)经营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转方式、调结构的相关要求,财务制度健全,财务状况和资信情况良好。近三年来在境内外无不良经营记录,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无挪用和恶意拖欠政府性资金行为等。

(三)基地产业特色鲜明,出口规模达到本办法第五条的相关规定,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或辐射能力,已形成产业链和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聚集区。

(四)为基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应具备开展服务所需的资金、场地、设备和专业人员,能够为基地内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与基地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签署优惠服务协议或合同(其中行业组织的会员单位数量原则上不少于100家),协议或合同中应包括公共服务单位所提供的优惠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

(五)其他应符合的条件。

第九条申请专项资金应提供的申报材料:

(一)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申请表(见附表一)。

(二)资金申请报告。包括申请单位简介、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服务平台运营模式、提供服务项目内容、项目实施效果等。

(三)申请单位的法人执照和基地出口海关证明。

(四)费用支出情况说明。包括相关合同、资金支付或汇出证明、发票等相关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复印件)。

(五)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的专家鉴定意见。

(六)其它可以说明平台项目情况的证明文件(如研发机构及检测服务中心认定证书、质量证书、鉴定证书、检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平台项目知识产权归属的证明文件等),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等。

(七)申请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项目资助的,需提供基地的现有管理方式、基地建设、注册备案、认证、实验室等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的基本情况。

(八)申请单位上财务决算和审计报告。

(九)项目申请单位与基地所在市商务主管部门签署的为基地企业服务的优惠服务协议。

(十)项目申请单位对申报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十一)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条申报程序

申请单位按照属地化原则将相关申报资料报送所在市(省财政直接管理县)财政、商务主管部门,各市(省财政直接管理县)财政、商务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对申请资料进行初审,并将符合资助条件的项目于规定时间前联合向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申报,并报送项目相关资料(一式三份)。

第四章资金审核与下达

第十一条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共同组织财务、技术专家对各地报送项目资料进行评审,依据评审结果确定扶持项目和金额。

第十二条财政部门按预算级次逐级拨付资助资金。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获得扶持的企业收到专项资金后,要按照现行的财务规定进行账务处理,确保专款专用,并妥善保管相关原始单据及凭证备查,对财政部门和商务主管部门的专项检查,应积极予以配合。

第十四条各市财政和商务主管部门要共同做好扶持项目实施情况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工作,并于每年的11月31日前将获得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报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各市资金使用情况等材料报送情况将作为以后相关资金安排的参考因素。

第十五条对全省的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等相关情况,由省财政厅、省商务厅按规定时间联合上报财政部、商务部。

第六章罚则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编取、挪用和截留专项资金,对违反规定的,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将全额收回专项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予以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七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在专项资金中按不超过1%的比例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项目评审、验收、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等相关管理性支出。第十八条本办法由财政厅和商务厅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起施行。

附件: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申请表

主题词:外贸服务平台资金办法印发通知

信息公开选项:不予公开

抄报:财政部、商务部

山东省财政厅办公室2010年9月16日印发

第三篇: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总书记对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集成司法行政各类法律服务项目、提供多种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有效载体,是司法行政机关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窗口。近日,司法部召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张军部长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司发〔2017〕9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作出部署。为全面推进我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会议精神和《意见》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功能定位,统筹整合公共法律 服务资源,在盟市、旗县(市区)和苏木乡镇(街道)普遍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全区统一、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电话热线平台和智能一体化平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和优化整合。到2018年底前基本实现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到2020年总体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

在盟市、旗县(市区)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苏木乡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有条件嘎查村(居)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将各类别公共法律服务集中进驻,打造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型窗口。

(一)名称场所

盟(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统一为“×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盟(市)法援中心或司法局其他独立服务场所,或当地政务(行政、公共、综合)服务大厅(中心)等建立,也可以独立设置。

旗县(市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统一为“×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旗县(市区)法援中心或司法局其他独立服务场所,或当地政务(行政、公共、综合)服务大厅(中心)等建立,也可以独立设置。

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统一为“×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或当地政务(行政、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也可以独立设置。

在嘎查村(居)一级,推进一嘎查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依托嘎查村(局)法务工作室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名称统一为“×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同时注重发挥好嘎查村(居)人民调解员等人员的作用。

(二)功能职责

实体平台建设在功能职责定位上采用“3+X”建设模式。“3”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基本职能,在公共法律服务中起主导作用;“X”为拓展职能,可由各地根据需要和条件引入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专业调解、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安置帮教、监所远程视频探视等服务。实体平台基本职能和拓展职能,均要注重将法治宣传融入为民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平台运行采用“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模式,鼓励在平台建设上突出自身优势业务,积极与有关部门协作进驻新的服务功能,并可依托实体平台推行流动服务,进一步拓宽服务覆盖面。1.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要把盟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实体平台、热线平台、智能一体化平台三台合一、所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全面整合的高标准、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其功能职责包括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专业调解、司法考试、安置帮教、监所远程视频探视等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的公共法律服务功能职责,涵盖盟市以下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的全部内容,还负责对盟市以下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服务进行指导帮助和监督考核。

2.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作为集多项司法行政职能为一体的“窗口化”服务平台,要突出综合性、专业性法律服务功能,同时注重发挥县域服务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的作用。具体包括:

(1)接待现场来访,解答法律咨询;

(2)受理、审批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法律援助人员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3)解答人民调解业务咨询,受理、指派、分流和协调处理人民调解案件,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4)提供专业调解服务,结合实际提供公证等法律服务,导引律师诉讼代理、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业务;

(5)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6)接待、解答司法行政其他相关业务咨询,导引相关服务;

(7)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负责与行政审批相关的服务事项;

(8)做好辖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指导、考核工作;(9)接收对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服务的投诉、意见建议;

(10)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法律服务工作。

3.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作为服务群众的一线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在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指挥协调和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的指导下,主要承担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咨询等职能。具体包括:

(1)接待群众来访和法律咨询服务;

(2)引导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业务,负责法律援助申请初审;

(3)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告知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政策、救助帮扶途径等;

(4)积极为辖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提供法律顾问咨询;

(5)参与指导、考核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室工作和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工作;

(6)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法律服务工作。

4.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嘎查村(居)法律顾问)。作为服务嘎查村民、社区居民的法律服务平台,其主要工作职责具体包括:

(1)为村民、居民及时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2)接受村民、居民委托,代为起草、修改有关法律文书和参与诉讼活动;

(3)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宣传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

(4)参与嘎查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的纠纷调处工作;

(5)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它管理规定,为村民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拆迁、环境治理保护等村(居)治理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等。

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应当通过工作台账等方式,如实记录提供法律服务有关情况,每月提供不少于4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法治讲座。同时,要建立微信工作群,加强与基层群众、嘎查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联系,确保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随时提供法律咨询等 服务。微信工作群成员一般应当包括:法律顾问、嘎查村(居)两委成员、调委会成员以及部分党员和嘎查村(居)民代表等。根据法律服务需要,可吸收所在地司法所工作人员和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入群。同时,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微信群,成员包括本旗县(市区)行政区域内所有的嘎查村(居)法律顾问,以及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部门负责同志。

(三)建设标准

实体平台选址一般应位于临街一层、交通便利、方便人员来往的地方,办公场所面积应与所提供服务的项目、内容、方式等相适应,统一场所标识、指引,标识、指引采用蒙汉双语,方便群众获得信息、寻求帮助。场所标识采用蓝底白字,蓝色颜色值为CMYK:C100M80Y0K30,白色颜色值为CMYK:C0M0Y0K0,汉文字体为方正大标宋,蒙文在汉文上方,尺寸以实际场所实际比例为准。盟市旗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分为两行,第一行为“中国司法”,并在“中国”和“司法”间增加司法行政徽章。第二行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名称。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标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名称,设计为半圆形在标识顶部,第二部分为司法行政徽章并被第一部分所围绕,第三部分为×司法局×司法所,设计在 标识底部。

1.盟市、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般划分办公区、服务区和等候区等三个区域。

(1)办公区除设置必要的管理人员办公室外,还应配备独立的档案资料室,用于业务档案和工作台账资料的存放。

(2)服务区设开放式的服务大厅,设置半开放式接待柜台,柜台前应设置座椅。一般还应配备适量的接待室、个别谈话室、调解室等与窗口服务相配套的专门业务用房,便于开展深度法律服务;服务大厅应当安装电子显示屏和公共法律服务触摸查询一体机,用于办事流程、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网点的宣传和导引。

(3)等候区放置法治宣传资料存取架,摆放常用法治宣传资料,配备书写台、意见箱、座椅、饮水机等设备。

2.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设立开放式的服务厅,并设置相应接待窗口。服务区域应悬挂县域范围法律服务导引指示栏,有条件的地方,可配置电子显示屏和公共法律服务触摸查询一体机,放置常用法治宣传资料,用于法律知识宣传和法律服务导引。

3.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嘎查村(居)法律顾问)。设置法律服务公示栏和便民信箱,对外公布本嘎查村(居)法律顾问信息,包括姓名、职责、联系方式、驻点 时间等信息,同时公示法律服务目录、法律服务操作流程、法律服务政策规定、法律服务监督电话等相关内容。

(四)人员配备

实体平台应根据区域内人口规模、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以及业务接待办理数量,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

1.盟市、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根据中心功能设置,按照岗位职能要求配备工作人员。一般应设置以下基本岗位:

(1)综合接待岗,负责指引寻求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律师专业调解、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服务事项,解答相关咨询等。

(2)法律咨询岗,安排律师等专业人员现场解答法律咨询。

(3)法律援助岗,负责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审查、指派工作。

基本岗位可根据具体条件增加或整合。

2.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站设站长一名,一般由司法所所长或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委派的干部兼任。成员在充分利用司法所现有人员力量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苏木乡镇(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各地结合服务站建设,加强司法所编制使用和人 员配备,增强司法所工作力量。

3.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设主任一名,一般由法务室主任兼任。在每个嘎查村(社区)设立一名法律顾问,由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法律服务以及熟悉农村牧区、社区工作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可以采取一名律师同时担任多个嘎查村(居)法律顾问,或多名律师共同担任一个嘎查村(居)法律顾问方式进行科学配置。要在每个嘎查村(居)培养2-3名“法律明白人”,帮助法律顾问开展日常法律服务工作。

(五)建设步骤

1.2018年9月底前,通过独立设置或依托建设,全区所有盟市、旗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所有苏木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部挂牌成立,实现“三个到位”,即基本设施设备配备到位、基本服务项目进驻到位、工作服务人员上岗到位。

2.2018年底前,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下,依托嘎查村(居)法务室,进一步加快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一嘎查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所有嘎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3.2020年9月底前,通过制定完善各业务服务规范体系,健全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面高 效规范运行,实现与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行业内机构的无缝衔接和人民法院、民政、信访、工会等行业外部门的紧密协作。

三、关于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

我区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已于2015年建成,下一步对照司法部的要求逐步进行完善。要开发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对外接口,逐步实现与“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等政务热线、窗口服务和紧急类求助平台等之间的协作制度,建立相应衔接联动机制。

(一)平台名称

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

(二)总体架构

1.层级体系。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以自治区(盟市)为单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的原则,在自治区司法厅设立“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监督管理平台,12个盟市设立接听坐席,每个盟市设立3个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坐席,每个坐席配备2名值班律师,实行每日12小时工作制,早8:00至晚8:00,两班倒(除国家规定的节日外,假日、周六日不休息),每班保证有1名蒙汉语兼通律师。

2.构成方式。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具有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综合性服 务功能,并与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服务投诉、在线问答等功能。在全区各地可用手机、固定电话免费拨打“12348”,按1键用普通话回答,按2键用蒙古语回答,减少繁琐的语音提示。

(三)主要功能

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主要包括座席应用系统、管理统计系统和知识库等功能模块。

1.坐席应用。座席应用系统是辅助话务员处理电话咨询业务的应用支持系统,除有普通座席的咨询辅助功能外,还具有班长座席的管理、服务功能。座席应用系统支持来电显示、咨询记录工作单处理、信息查询、座席软电话、听取录音、互联网服务等功能。

2.工单管理。工单管理系统主要是为话务员设计。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把问题报送给话务员,话务员通过系统对各类问题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分类管理。

3.录音管理。座席通话录音为对话务员服务质量考核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系统提供对所有话务员进行全程录音功能,录音文件按照时间进行存储管理,提供管理员根据时间范围、根据座席或者根据座席组别进行查询录音(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并可以在线播放。

4.统计分析。统计系统提供实时的呼叫监控与话务统计功能,同时能够提供业务统计数据,提供决策支持。5.知识库。要满足公众法律咨询和需求,必须要有完善的信息资源作为基础。知识库应用系统提供不同种类数据库的创建:政策资料库、问答资料库、服务指南库等,提供各类知识的快速查找、共享等功能。

(四)建设模式

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实行“一个平台、两级应用”的设计方式,自治区司法厅负责全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各盟市司法行政机关承担本辖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业务、律师值班的日常管理工作。

1.工作任务

(1)自治区司法厅信息监控指挥中心负责打造内蒙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保障“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信息技术稳定和畅通。

(2)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全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的日常管理、监控、统计分析。

(3)各盟市司法局负责本地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日常管理工作,建立“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协调指挥机制,安排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值班,完善跟踪管理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回复或处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分流、转办的问题。

(4)各盟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值班管理,建立统计台 帐,做好舆情信息上报等工作。

2.质量管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工作管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质量监控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四、关于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一体化平台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掌上移动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触手可及、随时可得,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建设模式。以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一张网络、一个平台、四级应用”为总体构架,覆盖司法厅、盟市司法局、旗县(市区)司法局、司法所、监狱、戒毒单位及全区法律服务机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群众随时可通过网络平台、掌上移动平台实现线上实时服务。

1.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化。“互联网+法律服务”普及应用,根据司法部的要求,建设内蒙古12348法网,并且与司法部、各省市区12348法网互联互通,形成热线、网站、微博、微信、APP与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紧密融合的多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便捷。

2.应急指挥实战化。充分利用内蒙古司法厅现有的应急指挥系统全面建成统一的全区司法行政指挥中心体系,广泛 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准确把握司法行政全局态势,科学精确决策,实现可视化、扁平化指挥,预警预判、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升。

3.监管联动智能化。以智能管理、精准执法、立体防控建设为载体,建设数字化监所。全面建成覆盖全区的执法管理业务系统,实现对罪犯、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执法基本实现数字化,执行矫治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从底线安全观到治本安全观的转变。

4.政务管理科学化。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乡镇四级“一站式”政务管理平台建成使用,实现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全员应用、全过程公开。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促进管理创新,推动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和科学决策水平。

(二)建设任务。结合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乡镇四级司法行政业务导向,构建“一张网、一平台、四级应用”的综合管理业务框架,以政务外网、政法网、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智能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建立符合内蒙古区情、覆盖城乡、惠及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平台。

(三)主要功能。公共法律服务智能一体化平台主要功能分为服务功能、监管功能和大数据分析研判功能。

1.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涵盖法律援助、人民调 解、司法鉴定、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业务的在线咨询、查询、申请,法律服务指引、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与案例查询、信用信息公开、智能机器人自助服务、服务质量评价等服务。

2.监管功能。构建司法行政应急指挥、执法管理、政务管理三大板块,建设基础数据库、法律服务资源库、案例库、业务数据库、共享交换数据库,“推动智慧监管”,建立一个“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决策前移”的扁平化实战指挥系统,推动工作流程再造,打破了行政界线和信息壁垒,实现基层信息与上级指挥的快速反应、实时联动,使整体工作效能取得重要突破。

3.大数据智能分析研判功能。实现大数据的汇聚统计、多维度关联分析、研判甄别、共享交换,视频图像智能分析、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等。同时,推行移动智能终端、PC端同步应用,集成司法所社区矫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职能于一个界面,数据采集可离线、也可在线,实现一次采集,共享使用。

(四)建设内容。以现有各类应用系统为基础,以打通数据接口、集成应用界面、智能化拓展和完善业务功能为目标,整合公共法律服务、应急指挥、执法管理、政务管理、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平台,推进各类系统的融合贯通,形成司 法行政“一站式”综合智能平台,并利用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实现内外部数据的交换共享。

1.公共法律服务。全面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区一体化的涵盖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法治宣传教育、信息公开、行政许可审批、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信用查询、投诉及信访、案例库等服务,集热线、网站、微博、微信、APP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2348法网),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信息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公证、法律服务智能保障等业务模式,推进人工智能语音热线和社交网络法律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促进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开设“一带一路”专题栏目,建设国别法律信息数据库、法律服务数据库及案例库、跨境律师人才库等,提高“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能力。

2.应急指挥。应急指挥平台依托现有的超短波、短波应急指挥系统、JIS地图系统、舆情监测系统、监所监控视频系统等,建设以内蒙古司法厅信息指挥中心为龙头,各盟市司法局信息指挥中心、监狱管理局及戒毒管理局指挥中心为重要节点,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贯通的三级指挥网络,建设纵横联动、平战结合、反应迅速、指挥顺畅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全局性、可视化、扁平化指挥,提升监测预 警、快速响应、综合调度和精准处置能力。广泛运用新型物联网技术,创新人员定位及监管区内部无线专网技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打造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位一体”的智能化、立体式安防网络。

3.执法管理

(1)全面构建司法行政执法管理平台体系,以监狱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执法管理为核心,汇集整合监管改造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全面推动罪犯基本数据、内部管理数据、执法办案数据、技术防范数据四大类数据的集成应用,开展视频图像智能分析、生命体征监测、无线信号侦测干扰、射频识别、传感器数据采集、数字集群通信、区域人员定位、智能机器人巡检等监所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构建智慧监所物联网平台,通过联动、交互与预警技术为智能指挥调度、应急预案管理、科学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实现执法管理对象的全方位管控、执法管理业务的监督指导和分析研判。

(2)构建政法大数据办案体系。确保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收监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形成案件倒逼机制,使公检法司四家办案人员树立案件必须经得起庭审和法律检验的理念,其目的是真正实现司法公正。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是政法业务流转和数据交换平台。制定政法数据接口和业务数据交换标准和规范,统一公检法司四家 的业务流转和数据结构标准、数据交换和安全标准。

4.政务管理。全面构建司法行政政务平台体系,建设涵盖律师管理、公证管理、法律援助管理、司法鉴定管理、人民调解管理、司法所管理、人民监督员管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管理、行政许可审批管理、法制督查、司法协助、党的建设、队伍建设、计财装备管理、信访管理、电子监察等应用系统的政务管理平台,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信息化,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和政务监管能力,促进司法行政政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推进安全移动办公,促进政务办公模式向云端化、移动化变革。

5.大数据应用。建立完善司法行政数据资源体系,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推动司法行政系统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构建全区司法行政大数据资源,加强大数据研究分析,深化大数据在司法行政各业务系统的应用,形成大数据治理应用体系,全面提升司法大数据的管理服务能力和利用水平。有效整合司法行政系统内部数据资源和多媒体资源,融合外部相关数据资源,为各级司法行政业务系统应用提供共用基础数据。健全和完善各类业务数据库和保障数据库,为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奠定基础,为开展司法行政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是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主动作为,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纳入本级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纳入民生工程、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本级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为平台建设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是组织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主体,要成立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建设方案,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细化具体措施,加强工作指导,精心组织实施。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既要统一谋划部署,又要分级组织实施。各盟市司法行政机关在抓好盟市本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还要督促指导本盟市各级平台建设工作。旗县(市区)级实体平台由旗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建设。苏木乡镇(街道)实体平台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帮助下由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负责建设。嘎查村(居)实体平台由苏木乡镇(街道)司法所协助嘎查村(居)委会建设。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重视支持,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把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工作人员录用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经费中设立专项经费,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和公益性法律服 务补偿机制,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常态化。

(三)注重协作配合。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由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总牵头,信息监控指挥中心负责智能一体化平台建设,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处、基层工作处、法治宣传处、司法鉴定管理局、司法考试处等相关处室(局)密切配合。牵头处室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指导具体平台建设工作。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完善内部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牵头单位要负责平台总体推进工作,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有关法律服务业务进驻和实施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实体平台、热线平台、智能一体化平台互相衔接、互相贯通、互相融合、统一集成建设。

(四)严格督查考评。要加大督查力度,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中既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也要以上促下,建立层层考核的“一票否决”制度,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平台建设。要建立实体平台建设综合评价机制,从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业务开展等方面制定量化的考评指标和奖惩标准,促进提高实体平台服务水平。要建立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在实行主要由服务对象评价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行第三方评价机制,运用评价结果的作用,促进优质服务和高效服务。加强绩效考评,定期通报实体平台建设考评结果,并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激励引导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规范运行。

(五)抓好信息宣传。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研究上报遇到的各种问题,又要注意总结交流先进典型和亮点。要充分利用当地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宣传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进展情况和主要内容,扩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引导广大基层群众有法律服务需求首先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解决,切实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优势和作用。

第四篇: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前言

从2009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测绘局长会议上,国家测绘局表示将启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开始,至今已有一年半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平台建设也是开展的如火如荼,并且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平台建设案例,出台了一个又一个平台建设规范。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在2010年的国家测绘局局长会议上再次重申“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的力量,切实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多级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各级部门群策群力,因地制宜,结合了当地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工作计划,逐步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最典型的省份就是浙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布了《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该《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共享运行机制和应用服务体系,有效地破解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地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和及时更新,地理信息数据重复采集和系统重复建设的难题。这对其他尚未建设或者正在建设的地区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参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也离不开各个业内企业的大力支持,很多企业在建设各地平台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得各个地区在建设平台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启发,避免再走弯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有深远意义的工程,涉及众多行业和政府部门,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活的诸多方面,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统筹规划和大力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一、平台总体构架

“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构架

(一)数据层

主体内容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包括电子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等。其是在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在线浏览标注和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信息空间化挂接等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进行整合处理,采用分布式的存储与管理模式,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并以“共建共享”方式实现协同服务。

(二)服务层

主要包括平台门户网站、服务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二次开发接口库。门户网站是公共服务平台的统一访问界面,提供包括目录服务、地理信息浏览、地理信息数据存取与分析处理等多种服务,并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普通用户主要通过门户网站获得所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专业用户则可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在平台地理信息上进行自身业务信息的分布式集成,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系统。

(三)运行支持层

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集群、服务器、存储备份、安全保密系统、计算机机房改造等硬环境和技术规范与管理办法等软环境。

“公共服务平台”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组成。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三级节点分别依托国家、省(区)、市(县)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具有相同的三级技术架构。节点间通过网络实现纵横向互联互通,形成一体化的地理信息服务资源,向用户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图4-2给出了主节点、分节点和信息基地的连接关系。

二、主要建设内容

各级节点和信息基地的建设需依据《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专项规划》、《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设计指南》及相应的标准规范,组织开展数据层、服务层、运行支持层的建设,同时需结合各自的空间尺度和服务特色确定建设重点。

图4-2 “公共服务平台”节点的连接关系

(一)主节点建设

一是开发并部署“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网站、总体服务与用户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其中门户网站是普通用户访问地理信息平台功能的入口;总体服务与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标准的访问接口,支撑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实现分级服务注册管理及用户注册管理,并负责信息交换与服务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提供地理信息数据的组织管理、符号化处理、地理信息查询分析、数据提取等功能以及符合互操作规范的调用接口,支持在线服务的发布。

二是根据在线服务的需要,以1:5万及以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内容提取等整合加工,形成相应尺度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持续管理维护与更新。

三是建设与主节点规模相适应的数据存贮和服务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安全保密体系,并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办、防总、国家减灾委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各分节点的联通。

(二)分节点建设

一是部署分节点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 二是以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主要基础,整合加工并管理维护相应尺度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三是建设本级节点软硬件、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实现与主节点、本区域相关政府部门及信息基地的联通。各分节点可以直接利用国家级门户网站,也可根据需要建立本级门户网站,展示本区域及相关信息基地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

分节点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在其自己的门户网站建立服务注册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等用户界面,实现服务、用户信息的分级注册和用户单点登录、用户权限授权等管理功能。

(三)信息基地建设

一是部署信息基地地理信息基础服务软件系统;

二是以1:2000、1:1000、1:500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整合加工并维护管理相应尺度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三是建设本级节点软硬、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实现对本区域公共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存贮管理,实现与分节点及本区域相关政府部门的联通;

四是作为主节点的信息基地,为平台提供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数据资源,并负责其更新与维护。

信息基地可以直接利用主节点或分节点门户网站,也可根据需要建立信息基地的门户网站,展示本区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资源和服务功能。信息基地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在其门户网站建立服务注册和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等用户界面,实现服务、用户信息的分级注册和用户单点登录、用户权限授权等管理功能。

平台服务与管理模式

一、服务模式

“公共服务平台”一方面直接向各类用户提供权威、可靠、适时更新的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多种开发接口鼓励相关专业部门和企业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开展增值开发,以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表5-1给出了平台的基本服务模式。其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政府、公众和企业三大类用户,每类用户又可依据使用方式分为一般用户和开发人员。

二、平台管理模式要实现平台主节点、分节点、信息基地协同服务,必须按照一致的技术方法和流程对服务和用户进行管理。各级地理信息服务机构需要制作符合平台要求的服务内容、部署各类符合标准接口规范的服务软件系统来实现服务发布。还要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完成服务注册,并对自己发布的服务进行访问权限控制和管理。平台运行管理机构通过服务管理系统对平台中各类注册服务和注册用户实现综合管理,包括对服务注册信息审核、用户信息审核、用户权限管理、服务状态监测以及用户行为审计等。对服务的管理依托多级服务注册中心进行,主节点、分节点与信息基地采用星形拓扑连接方式。各服务注册中心负责所辖区域网络内服务的分级注册、服务状态监控、服务组合,并向上级服务注册中心汇集注册信息。对用户的管理采用分布注册、集中认证和分布授权的方式,用户可以按照行政归属在任何服务节点或信息基地进行注册,其注册信息统一集中存放于平台主节点。通过统一认证中心的身份和权限认证,用户即可在全国范围实现单点登录。

对特定服务访问权限的申请和获取,由该服务的提供者在本地处理

第五篇:益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推进我市中小企业快速、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确保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和“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实现,迅速扩大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步伐,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增强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就业再就业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以及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全国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精神,结合我市工业园区创业基地建设的实际,制定2007年至2010年我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一、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截止2006年底,我市共有中小企业29600家,从业人员138.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3%、6.2%。其中:中小工业企业3140户,从业人员14.2万人,工业个体经营户17600户,从业人员60539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54亿元,同比增长30.8%,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87.8%,在工业企业中,中小工业规模企业户数436家,产值过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84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48家,过亿元的工业企业27家,过亿元企业比上年净10家。益阳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拥有机械、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36个行业,其中:装备制造业、棉麻纺织、造纸、食品加工、电力、建材初具规模,已成为我市六大优势产业。近年来,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产业又成为了我市工业的新亮点。从业人员的分布,采矿业占4.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5.1%,而制造业占90.5%。2006年益阳中小工业企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26.8%,工业创造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已逐步成为我市社会经济的主力军。

2、创业基地建设已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在我市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近三年,我市坚持走集中成片发展的路子,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构筑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形成了“创办新企业、开发新岗位、促进多就业”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生成和发展,促进了就业和创业良性循环,创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基础,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充分发挥园区带动作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目前,我市朝阳高新技术开发区、赫山区龙岭工业园、桃江经济开发区、资阳区长春工业小区、沅江市的工业科技园和农业科技园等省市级园区,在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引进高科技、大项目的基础上,借用园区的政策优势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建立园区内创业孵化器的新路子,赫山区龙岭工业园创业基地总规划用地750亩,总投资4.5亿元,首期建设用地180亩,投资103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已建成8栋30000m2标准厂房及完成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入驻机械制造和纺织工业23户,毕业3户,在孵企业20户,配套建设了800—1000人居住的员工宿舍区和5800m2的办公用房。益阳朝阳高新区利用已形成的“两基地一园区”(湖南省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中南大学科技园)的品牌优势,充分利用生产力促进中心及企业孵化器等优势资源,加大与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的合作,积极筹建留学生创业园,该区规划留学生创业园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423亩,总投资17750万元,建设周期5年,总建筑面积26万m2,其中:标准化厂房21万m2,综合服务区建筑面积5万m2,以此全力打造益阳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引进50家关联企业,目前第一期5万m2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已投入使用。桃江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在短短的的三年时间里,新建标准厂房61000m2,形成固定资产2.7亿元,落户企业10家,已签订合作项目31个,总投资达25亿元,成为了桃江县中小企业最具潜力的创业基地;

二是利用国有企业闲置场地等资源,鼓励下岗人员再创业再就业。我市原有市属国有企业111家,国有职工48444人,拥有资产总额308044万元,资产负债率83.3%。自从2002年以来,国有企业实行“退二进三”,企业改制、破产等改革措施,有53家企业成功地实行了“两个置换”改制。但还有51家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既不能正常运行,又难以实现改制或破产,职工下岗待业,工厂关门停产。面对这种局面,不少企业留守班子不是坐视不为,更不是等上面来救济,而是想方设法利用现有闲置的厂房和设备,发挥国有企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盘活资源,催生企业,开创了我市发展再就业创业基地,使老企业走出困境的新路子。益阳缝纫机厂,从2000年开始,盘点资源,利用135亩厂区面积,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办公用房以及2000多万元可利用的设备和设施,发挥原有机械加工、铸造、电镀、热处理、烤漆、喷塑等多种工艺先进和技术职工队伍的优势,确定了对外引进,分块租赁办厂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走出了一条老企业发展再就业创业基地的新路子。到2006年止,先后已有40多家租赁业主入驻该厂办企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机械加工创业基地,目前,在孵企业36家,共计租赁厂房面积73400m2,设备187台,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8亿元,上缴税金8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安置下岗职工110多人,近几年来,通过该基地孵化壮大的企业10多家,其中: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有3家,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有1家。益阳资江电子元件公司、益阳宇晶机器厂就是在该基地孵化成长起来的省级“小巨人”企业。我市国有企业管理部门,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制的同时,对部分暂不能或没有条件进行改制的停产或破产企业,抓住益阳缝纫机厂这种走出困境的典型,因地置宜,积极推广,涌现了象益阳市空压机厂、益阳市链条厂、益阳市电梯厂、益阳经纬编厂、益阳电机厂、益阳变压器厂等各具有特色的再就业创业基地,形成了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求发展,下岗职工谋求生存再就业的新局面。益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正在规划将这些创业基地整合起来,统一管理、综合服务,形成具有益阳特色的再就业创业基地,促进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开发就业岗位,推动创业工作。我市在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的战略中,整合社会人才、技术、自然资源、闲散资金等各种有效可利用的资源,开发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广大有识之士提供了广泛的创业机会,仅益阳电厂的粉煤灰就孵育出12家新型民营建材企业,益阳兰溪的大米加工孵育出了近200家包装加工企业,使创业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3、全市就业压力非常严重。2005年,全市城镇及农村富余劳动人约2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约6 万余人,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4.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每年分配的大学毕业生本地就业1900余人,据测算,我市“十一五”期间,全社会每年将新增劳动力

1.8万人,其中:农村需要转移劳动力9000余人,每年大学生毕业就业人数约2000人,要保持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每年需新增就业岗位1.7万个。

4、创业工作步履艰难。我市创业基地工作在探索发展的过程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具有益阳特色的创业格局和规模,但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利用国有闲置资产创办再就在就业创业基地与国有企业破产改制的矛盾暂时得不到彻底解决;二是工业基础差,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较多,社会包袱重,影响政府财力对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扶持力度;三是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改善难以较好地落实到位。

二、建设创业基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加快我市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建设必要性

一是积极推进创业基地建设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解决我市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占我市城镇就业总量的50%以上,个体、私营企业年均增就业岗位5000个,占全社会年新增就业岗位的30%左右。

二是打造益阳市小企业创业基地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的需要。益阳市工业基础较差,无一家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也只有34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均属传统产业。机械、纺织行业是益阳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机械制造加工产业诞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纺织产业“达”字牌袜子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享誉全国。为了改造传统产业,承接益阳市中小企业的产业转移,使国有企业改制后进行优良资产、优势资源重组,迅猛发展中小新型民营企

业,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是其重要途径之一,已势在必行。

三是有效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重点扶持政策,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完善服务体系、创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有利于为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局部优良环境,推动国有企业改制和优势技术剥离,有效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重点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能使其成为新型中小企业乃至龙头企业的孵化器。

2、我市中小企业创业发展趋势以及对创业服务、创业基地需求的预测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产业需要承接,优良资产和优势资源需要重组和整合,一大批商业老板、企业精英顺应潮流振兴实业,创业者应运而生,绝大多数将投入中小企业创业队伍,同时受高新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辐射和带动,其产业链的延伸必将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创业呈现高潮,创业者对创业服务、创业基地的需求与日俱增。据估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新生中小企业将在2000家以上,按一个创业基地保有孵化是量100家至少需20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同时,保证在孵企业的成活率,降低创业成本是创业成功的优决条件,需要得到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3、创业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根据我市区域经济的具体情况和8个县(市)区已形成的园区经济发展的格局,“十一五”期间,集中财力和国有闲置资产以及社会资源,调动和激发创业者创办企业的积极性,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势在必行。

三、建设思路和目标

1、建设思路:“十一五”期间,我市发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工业强市”战略为指南,紧紧围绕《益阳市“十一五”工业发展纲要》,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巩固发展传统产业,承接延伸高新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降低创业主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成活率和成功率,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2、总体目标:到2010年,我市将建成十个与小企业基地配套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3、布局理由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分级负责,突出重点,抓好上述十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体现了我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同时结合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注重现实基础和条件,突出其地方特色和经济效益,以城镇为中心,以现有条件为保证,具有其合理性。益阳市龙岭工业园创业基地,以传统产业机械制造和纺织工业为特色,在中心城区内创建创业基地,能及时就近引进原国有改制企业的优秀企业精英实现=创业,并能顺利完成对原有优良资产和优势资源的重组和整合,益阳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创业基地则充分利用闲置的改制国有企业资产和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吸纳民营企业灵活机制和管理模式,与之嫁接,留学生创业园则依托益阳市新区已形成的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制造业等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项目等“洼地效应”,面向中小企业业主,特别是持有科研成果人员创办的科研型企业落户创业园,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或延伸其产业链。

四、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与工作机构

为确保“十一五”期间我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实现其总体目标,益阳市人民政府责成市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市经委为责任牵头单位,政府组成部门的相关部门为协作单位,并成立了益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工作的日常工作,该中心的业务职能和工作重点已经市编委批准(详见附件)。

2、配套政策,财政支持措施

在用好用活国家对中小企业重点扶持政策的同时,市政府将配套制订创业基地鼓励政策,建立市级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基金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奖励基金(地方财政注入资金1000万元),重点扶持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3、建立责任制,严格实行考核奖励

创业基地建设拟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对责任人实行严格考核,完成工作任务有奖,有功人员实行重奖。用岗位责任制约束人,用各种奖励激励人,确保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如期目标。

益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下载关于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和《自治......

    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新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试 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

    大力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大力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陈军 丁明柱 蒋捷 周旭 翟永 朱武 摘 要:在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抗灾救灾、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飞船上天等重大事件中,地理信息发......

    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

    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积极推动城乡就业均衡和谐发展**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现辖*个街道,**个村居、*个社区,人口**万,区内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其他各类企业近......

    进一步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九三学社海淀区委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坚......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我X产业集群转型升级,X年X月,由XX、XX、XX组成......

    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师范平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范文

    附件1 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 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粤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