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儿童玩具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中国儿童玩具市场 消费者行为分析
小组人员:夏爽
刘思宇
林秋婷
黄卫君
吴元毓
陈鹭鹭
第一部分影响整体中国儿童玩具市场消费者行为因素 中国儿童玩具市场概况
中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及婴幼儿人口接近3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25%。官方统计2001年国内玩具市场销售额为120亿元,但我国儿童玩具消费市场潜力惊人。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中国玩具市场,预测今后几年中国玩具市场将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到2010中国玩具市场消费额有望超过1,000亿元。
文化因素:
儿童玩具已由季节性转向四季销售,——以往,父母只是在过年过节才购买玩具给孩子,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儿童玩具成为一年四季都受欢迎的商品。
社会因素: 群体:
据调查,儿童由于处在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各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因此儿童在购买商品时,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人有新玩具,“我也要”新玩具,对于电视广告中的玩具会更加注意。家庭
近年父母已普遍认同玩具能启发儿童智力的观念,家长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极为重视,集知识趣味、动手动脑于一体的玩具迎合了城市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加上现代家庭绝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均乐意花费在孩子身上.资料来源:北京艾索市场咨询公司2007年度儿童生活与消费状况分析报告
在0~3岁儿童玩具市场中有2/3是由父母提出购买需求并进
行指定品牌购买。在4~10岁儿童玩具市场中有大部分是由孩子提出喜欢后与父母共同商量并决定购买。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对于玩具的需求与购买决策逐渐由父母主导转变为孩子自己主导。
附图:不同性别儿童最喜欢的玩具类型
资料来源:北京艾索市场咨询公司2007年度儿童生活与消费状况分析报告
就性别偏好来讲差异非常明显。七成多的女孩最喜欢毛绒玩具,而只有不到两成的男孩子最喜欢毛绒玩具。而男孩则更偏爱电动遥控、变形玩具和模型类玩具,比例分别为五成多和两个三成,相对应的女孩子最喜欢这几种玩具的比例分别为:1/5,1/10和3%。除了最喜欢的玩具类型之外,关于最不喜欢的玩具类型为:有一半的男孩不喜欢毛绒玩具,而女孩的这一比率不到百分之六;同时,近一半的女孩不喜欢变形类玩具。
个人因素:
年龄:
并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对于玩具各有偏好。
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儿童对于各种类型玩具的喜好程度差别很大,总体来讲儿童最喜欢的玩具依次为:毛绒玩具、遥控玩具、有声玩具、积木玩具、模型类玩具等。
具体来讲各年龄段儿童最喜欢的玩具类型为: 3岁以下婴幼儿近半最喜欢有声玩具,四成最喜欢毛绒玩具; 各有接近半数的4~6岁儿童最喜欢毛绒和电动遥控玩具; 分别由近四成的7~10岁最喜欢毛绒和模型类玩具;
11~13岁儿童喜欢毛绒和电动遥控玩具的比例都在50%左右远高于其他类型玩具; 14~16岁的少年最喜欢的是毛绒玩具,这一比例高达七成。
附图:不同年龄段儿童最喜欢的玩具类型
资料来源:北京艾索市场咨询公司2007年度儿童生活与消费状况分析报告。
经济收入: 随着人们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者对玩具的需求已开始从传统的、中低档次的电动型、拼装型、装饰型玩具转向新颖的电子型、智慧型玩具及高档的毛绒、布制类装饰型玩具。城市消费者中34%消费者会选购电子型玩具,46%会选择智慧型玩具,而20%则喜爱高檔的毛绒、布制装饰类玩具。而农村消费者仍以传统的玩具类型为主,48%的农村消费者愿意购买电动型玩具,28%愿意购买拼装型玩具,24%愿意购买中、低檔次的毛绒、布制类玩具。
心理因素:
不同的消费者行为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制约。比如,对儿童市场来说,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需要购买玩具寻求心理上的满足,形成购买玩具的动机。儿童心理中最为显著的是好奇心理。“好奇是儿童的天性”。由于儿童对社会、人生的见识与阅历非常有限,很多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他们眼中都是新鲜的。儿童生性活泼、幼稚纯真,对奇特的、与众不同的东西会产生强烈的“试一下”、“玩一玩”的心理。
第二部分 购买类型
复杂的购买行为
美国Ugobe公司推出的PLEO恐龙不单单是个玩具,而是作为一个生命载体,它可以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热情、无私和良好的品格。该产品是完全智能,具有生命特征,具有学习功能,并且可以互动的高技能电子宠物。
当消费者首次接触此类型的产品时,很多人会愿意花费时间去了解此产品的相关信息,对于产品的性能,价格,优势技术信息等等进行了解,在购买时,出于对价钱,性能等因素的考虑会慎重购买。参与程度较高。而且市场上同类产品种类繁多,世嘉,锋源等都有生产此类产品间差异较大。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诸如此类儿童益智拼图,价格区间相对集中,品牌间差异很小,当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时,通常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并且不会专注于单一品牌。
寻求平衡的购买行为
这两款玩具的价位相当且均在350-400之间,当消费者购买此类玩具时,购买不频繁,品牌差别不大。购买者主要关心的是价格合适与否或购买的便利程度。
第四部分
购买决策过程
1.确认需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正是在玩耍过程中通过与物体或其他个体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实现其身心发展的。对玩耍和游戏的身心发展价值的认识引起了人们对玩具本身的重视。玩具对儿童的身体运动、语言、认知、社会性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消费者产生了购买儿童玩具的需求。2.信息收集
当问及“如何判断一个玩具是否适合你的孩子”时,家长的选择显得较为分散,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数家长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心理评价准则。但也有将近40%的家长除了考虑到幼儿的喜好之外,还将玩具本身的属性特别是功能属性,也是就玩具本身是否多功能、是否益智等作为衡量玩具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玩具之前会通过各种渠道,如个人来源(家庭、朋友、邻居、熟人),商业来源(广告、推销员、经销商、包装、展览),公共来源(大众媒体、消费者评级机构),经验来源(产品的操作、检查与使用)来了解相关信息。
玩具广告对家长购买行为的推动作用有限,但差异较明显。近70%的家长认为广告没有多少影响力,另外约30%的家长则比较关注相关的玩具广告。部分家长既抱怨幼儿玩具广告太少,使得购买选择没有依据,也抱怨幼儿玩具虚假宣传和标称功能不实误导了广大消费者。多数家长认为适当的关注广告对减少玩具购买时的盲目性有一定帮助。3.方案评价
多数家长表现出了对玩具安全性的担忧以及对耐用性差和价格过高的不满。家长对待玩具价格的真实态度是:相对于现在多数玩具的低下质量水平,玩具的价格明显虚高。所以,消费者通过对儿童玩具的安全性、耐用性、实用性、质量等因素来评价购买方案。如果供应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耐用、质量上乘的儿童玩具,家长是可以接受相对较高售价的 4.购买决策
多数家长经过搜索信息对玩具进行了评价与选择后就会做出购买决定。当然也可能因为评价与选择过程中的问题推迟或取消购买的决定,比如受他人的态度影响或是受到未预料的环境因素影响。5.购后行为
将玩具买回家以后,在最初使用过程中,消费者会以购前的期望为标准来检查与衡量自己买回来的玩具,为的是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或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满意就还会继续该品牌的玩具。如果不满意就会和朋友亲人说该玩具的不足之处。
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取决于预期希望得到现实的程度,即S=F(E,P)P实际 E预测
1.P>E 则非常满意,差距越多,越满意 2.P=E 基本满意
3.P 比如现在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张去参加朋友聚会,在聚会上大家谈到了给自己孩子买玩具的事.说到玩具能启发儿童智力,可以使孩子变聪明.于是张产生给自己儿子买玩具的想法,但市面上有太多太多的玩具,她无从下手.于是张到网上去搜索和询问朋友,她决定给儿子买遥控汽车.但遥控汽车有很多品牌:奥迪 ,博乐bela ,乐高,铠伦等等.之后她把范围缩小到奥迪和乐高这两种.之后她决定购买款式较多的奥迪.来到购物商场后,她遇到了一个推销人员,此人跟张介绍了'卡思奇DIY儿童益智玩具':引入国际流行的DIY理念,“以培养儿童动手能力,激发儿童创造潜能”为目的,全力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开辟孩子的第二课堂.听了推销人员的介绍,张心动了,最后决定给儿子买一款DIY车模制作玩具.买回家之后,张觉得很满意,儿子不仅有玩具车可以玩而且还会自己做玩具.例子的购买决策过程五个阶段模式简图: 确认需要(产生买玩具的需要)-----信息搜索(网上查找和咨询朋友)-----方案评价(购买款式较多的奥迪)-----购买决策(在推销员的介绍下买了DIY车模制作玩具)-----购买后行为(满意) 中国服饰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是一个极大的群体 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是一个绝对数量巨大的群体。19世纪初,当西方的纺织商人第一次面对中国市场的时候,曾经找到了一个足以消耗掉整个欧洲纺织品年产量的新市场而喜不自禁。那时的中国人口是4亿,而据中国官方2001年公布的统计数位表明,目前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达到 12.35亿。 消费者数量是任何行业都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对于服装业更是尤其重要。中国是传统上的服饰消费大国,其所谓的“大”,正是来自于人口数量。作为服装行业前景重要的评估依据,12.35亿的人口数位是对中国服饰消费者群体特徵最具说服力的描述。 不仅于此,中国的国民经济令人吃惊的增长也令服饰品的消费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考虑中国这个拥有近12亿人口的消费群体时,考虑的不再是每人一双袜子一件汗衫,而是达到或接近现代生活标准的个体将会拥有的完备衣橱。中国所拥有的是一个具备相当购买能力、旺盛的购买欲望、却还没有购置基本衣物所需的饥渴的庞大的消费群体。 (二)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是一个复杂的群体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制于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并同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中国是个具有古老历史、悠久传统、幅员广阔、民族为多的国家,其服饰消费者在上述种种方面的巨大的差异就表现在服饰消费诉求上的千差万别。因此,除了拥有庞大的绝对数量之外,中国的服饰消费者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群体。 从购买力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服饰消费受此影响,产生了购买力和购买需求的巨大差异。在中国,同时存在着从富裕、小康到温饱多个不同层次的服饰消费群体。如果以地区为标准做粗略的划分,基本表现为总体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撇开购买力因素不谈,中国的服饰消费者在收入水平相同条件下,仍旧显示出消费行业的显著差异。比较北京和上海的服饰市场可以发现,在中低层价格带上,两地畅销的服装品牌和风格种类的区别较大,相同品牌的受欢迎程度在两地也会有很大不同,在北京销售很好的职业装可能在上海反映平淡。以北京的职业女装品牌藤氏为例分析,其京沪档次相仿的两个卖场中的一季销售额相差很远:秋冬北京销售额70万,上海35万;春夏北京30至 40万,上海14万。从中可以看出京沪两地中层价位消费者对服装风格、品牌包装等迥然不同接受程度。这种由区域差异引起的消费行为差异程度大小明显随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高低而变化:在中下层消费者中,它表现的极为突出,但在上层消费者中却并不明显。 目前居于高价位的品牌如FENDI、BCBG、MAXMARA、POLO、爱玛仕等等,其在京沪两地的销售业绩和人气程度并没有太大区别。在上层消费群体里,区域差异的影响并不能引起多少消费行业上实质性的不同。无论在哪里,他们的消费都会集中在那些标示着高贵和财富顶级品牌的范围里。 除此之外,消费目的的不同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于服饰消费者说,自己穿着和送礼是两个最基本的消费目的。当送礼成为目的时,消费者的选择标准就很可能集中在价格这一个因素上了。在这种特殊的消费行业中,常规的消费者划分原则就会完全被颠覆,即便是很穷困的人也有可能购买几倍于其消费能力的服饰商品,以求「体面过人」的效果。 上述种种可能引发消费行为差异的因素都是可分辨和可预期的,适宜被用来作为例制定生产和营销计划的主要依据及参考,行业厂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群体 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群体,这是飞速变化中的中国国情导致的必然结果。这种变化表现在许多方面: 其一,中国服饰消费者的整体收入在持续增加,这将导致对服饰类商品购买需求的增长和实际购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其二,中国的服饰消费者在购买倾向上开始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购买力逐步向高价位和中低价位两个区域集中。这种变化可以从市场对服饰类消费品需求变化中得到印证:高档的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受到欢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为多顶级服饰品牌的重要新兴市场,大路线的中低价位品牌同样销售看好; 其三,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中国服饰消费者对于服饰品类的需求呈飞速上升的趋势。其速度之快,使得现有的服饰类商品每一刻都显现出某种程度的单一和过时。这种变化加快了国内服饰市场的专业化细分,宴会服、婚礼服、休闲服、职业套装等等已经成为市场上的常规门类。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中国服饰市场上,针对性越明确的产品将越受欢迎。 其四,社会热点、流行文化、国际潮流都促使中国服饰消费者的审美口味不断地变化。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使人们不再局限于服装的实用需求,开始关注服饰的装扮自我、表达自我等更深层作用。他们对新生事物和时尚潮流的接受和消化速度都令人咋舌,但同时也不乏对自身传统的偏爱和坚持,从某种程度上说,几乎是难以捉摸的。 其五,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正在日益变得成熟。繁荣的市场和发达的资讯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速成服装教育课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摆脱轻信、盲从的消费习惯,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对服饰风格、款式以及质量价格比都已经具备了更好的嗅觉和判断力。有见于此,了解他们的爱好,然后给他们最好的选择,将是企图进入中国服装市场的厂商的唯一正确途径。 其六,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正在向都市化转型。这种变化是伴随着中国的都市化进程而来的。农业人口对服饰的需求与城镇人口的不同无须赘述,都市化的消费人群渐渐地开始成为服饰消费群体的主体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服饰消费时代的来临。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对服饰类商品的需求在数量、档次、种类等等方面都将完成阶梯性的提升,这一点是服装业者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的。 (四)都市消费群在中国服饰消费群体中占据重要地位 现代社会以都市?中心的模式构成,都市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起到发展核心的作用。中国的地区间经济水平很不平衡,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且分布广泛,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城镇的带动,对于服装业来说就更是如此。 都市消费群在中国服饰消费群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它的传导和辐射作用上。一般来说,中国的服饰消费潮流首先由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中心城市的消费者带起,随后传导到其周边中型城市,再由这些城市到更为偏远和内陆的小城镇,与此同时,每个城市又以圆周辐射的方式影响周边地区,最后遍布全国,形成一个按时间先后顺延的复合传播梯次,并以此带动和影响全国的消费行为。在整个传播过程,处于时尚潮流的策源地、服饰消费前沿的都市消费群的关键的作用是无可质疑的。 此外,都市消费群较之农村消费群而言,在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其绝对人数在中国服饰消费群体上所占的比例并不很大。 (五)上海消费群在中国服饰消费群体中的特殊地位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是时尚潮流的中心,是中国最国际化的都市,也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城市。对中国人来说,'到上海去买衣服'是个理所当然的选择。上海服饰消费群对某个品牌的接受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声誉和销路的好坏。这一切都决定了上海服饰消费群在中国服饰消费群体中的特殊的地位。上海的服饰消费群条理分明,井然有序,消费心理成熟,消费能力巨大、消费结构复杂,是国内最有影响力和特色的消费群体。 从人员构成来看,上海服饰消费群可以分为两大类:长期居民和游客。 长期居民指在上海长期定居的消费者,其中包括一直在上海居住的人士,也包括自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大量进入上海市的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省份新移民,以及在因工作等原因上海长期居留的外籍公民。游客则是指在上海做短期停留期间购置服饰的消费者,其中同样包括中国公民和境外人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游客数量很大,来源广泛,中有很大比例是专程到上海来进行服饰消费或将购衣作?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的。 在此基础上,上海的服饰消费群以消费区域为标准,形成了高中低不同价位带,立体的消费层次带。在中低价位上,来自中国的游客一般集中前往南京东路、四川北路等地购物,而上海的长期居民则会选择徐家汇、淮海路一带,或是遍布大街小巷以及居民区的服装店;在高价位上,消费者的选择则基本趋同-巴黎春天、梅隆镇、中信泰富、恒隆广场、美美百货、连卡弗等沪上的顶级名店;外籍游客经常出没于以外贸和仿制服装闻名的襄阳公园服饰礼品市场;而处于消费群顶层的购买者除了光顾本地名店外,还将相当部分的购买力投向了境外。由于上述消费者成分的复杂性和国际性背景,使得上海服饰消费群的消费特徵比从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初步具备了类似于巴黎、纽约等国际服饰中心城市消费群的特徵。 (六)中国服饰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分析 品牌忠诚度是国际上同行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常用指标,从中国的实际来看,中国服饰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是明显偏低的。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可有以下几点: 其一,品牌概念引入中国仅仅是近二十年的事,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中国的服饰消费者同时面对为多的品牌名称,因而几乎所有的品牌对于他们来说都无所谓新旧之分。成名几十年的国际品牌如CD、CHANEL是新的,2、30年代的中华老字型大小如培罗蒙、鸿翔也因为记忆的老去而变新了,品牌忠诚度便无从说起。 其二,中国的品牌管理较为混乱。国际品牌进出频繁,例如美国的LIZ CLAREBORNE,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但因经营不善在90年代撤离了,使消费者难以记住;一些国际品牌还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初来乍到的时候形象突出鲜明,但过后却一路走低令消费者失去信心,例如法国的皮尔卡丹;还有的国际品牌由于译名的不统一,或是副牌译名不熟悉的原因给中国的消费者造成识别上的困难,迟迟未能获得应有的忠诚的品牌拥护者。 其三,由于中国服装市场的不规范,一方面出现造假货、次货;另一方面传媒由于专业素质不高,或是基于经济目的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关于品牌的正确资讯,使得消费者难以建立对品牌的忠诚,态度淡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网上购物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随着互联网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烈,网络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当今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电子商务的兴起,开创了全球性的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并逐步成为一种极重要的商务方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显示,2004年庞大的网上用户群中,选择网上购物的人数仅占0.1%。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消费者网上购物仍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网络营销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企业而言,网上购物能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和吸引顾客的新手段,并能促进与原有顾客的关系。同传统营销一样,网络营销需要了解消费者行为,对消费者网上购买动机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消费者市场需要研究:谁是购买者;购买对象;购买目的;购买行为;购买时间和购买地点。购买者行为需要研究:购买者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是怎样做出决策的?典型的购买过程? 一、网购消费者市场 网购 消费者市场要研究的内容包括: 1、网购 的购买者是谁? 网购的购买者是:成年人;在经济上有一定的来源,可以自主支配费用;文化程度比较高或者很高的人;工作节奏快的人;不喜欢出门购物的人;有特殊需求的人;喜欢追求时尚的人。 2、该市场有什么样的产品 ? 它可以包含国内外的各种产品,充分体现了网络无地域的优势。具体包括了服装、数码产品及电器、家具/家居用品、图书/音像制品、化妆品、游戏币和装备、电话手机充值卡、母婴用品、玩具、珠宝首饰、运动健身户外产品、机票/火车票/汽车票/船票。 3、消费者的购买目的消费者购买网上产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省时方便、价格实惠、商品齐全、促销活动多、好奇追求时髦、朋友推荐等。 4、该市场何时可以购买? 网购有如“永不打烊”的商城!无论是青天白日还是凌晨深夜,都可以在这里网罗到“心仪”商品。 5、该市场何地可以购买? 打破地域限制,只要有电脑有网络,在家或者咖啡店(随便你想呆的地方)上网就可买到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商品网上购物提供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超低的价格,还能发掘难觅的商品,获得大量的商品信息。结识更多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朋友。没有找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二、网上购物购买者行为影响因素 影响网购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1、文化因素 随着消费者文化水平及计算机水品的提高,充分利用身边方便的网络意识增强,且很多人的思想意识逐渐前卫,容易参与网络购物,网购能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便利,因此,很多人开始接触网购。 2、社会因素 中国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地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一些年轻人对网上购物越来越热衷,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通过网络购物“搞定”。中国社会科学院科院预测,2010年中国的网络购物额将达到50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而在电子商务更加成熟的发达国家,这个比率可达到10%。网络群体日渐庞大。家庭里接触网络的人日渐增多,受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3、个人因素 (1)经济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都具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每个月的平均收入至少3000元以上。 对于销售者来说,由于在网上进行销售没有库存的压力、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的限制等等,这些优势使得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的商品的价格低廉。物美价廉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一种绝对的诱惑,所以在网上他们往往能选到满意的商品。 (2)年龄情况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相应需要各种不同的商品。如在幼年期,需要婴儿食品、玩具等;而在老年期,则更多需要保健和延年益寿产品。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其购买行为也有很大差异。烟酒类产品较多为男性消费者购买,而女性消费者则喜欢购买时装、首饰和化妆等。 (3)是消费者的性格与自我观念。 性格是指一个人特有的心理素质,通常用刚强或懦弱、热情或孤僻、外向或内向、创意或保守等去描述。不同性格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购买行为。 4、心理因素 消费者心理是消费者在满足需要活动中的思想意识,它支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因素有动机、感受、态度和学习。 (一)动机 1、需要引起动机。需要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要求或欲望。就消费者而言,需要表现为获取各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产生动机,消费者购买动机是消费者内在需要与外界刺激相结合使主体产生一种动力而形成的。像青年消费者有如下的购买动机:追求时尚,表现时代;追求个性,表现自我;追求实用,表现成熟;注重情感,容易冲动;网络购物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包括极大的自主选择性、新鲜好奇、趣味性、时髦个性等。 2、购买动机的类型 (1)生理性购买动机。(2)心理性购买动机。心理性购买动机是指人们由于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购买动机。根据对人们心理活动的认识,以及对情感、意志等 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可将心理动机归纳为以下三类: ①感情动机。指由于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心理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购买动机。根据感情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其分为三种消费心理倾向:求新、求美、求荣。网络里的服饰或其它东西,样式多,品种新颖,选择性空间大,满足了消费者的要求。②理智动机。指建立在对商品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分析比较后产生的购买动机。理智动机具有客观性、周密性的特点。在购买中广大消费者表现为求实、求廉、求安全的心理。 ③惠顾动机。指对特定的商品或特定的商店产生特殊的信任和偏好而形成的习惯重复光顾的购买动机。这种动机具有经常性和习惯性特点,表现为嗜好心理。 (二)感受 消费者购买如何行动,还要看他对外界刺激物或情境的反映,这就是感受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现在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太喜欢逛街,所以大家偏爱呆在家里就能买到东西的快捷和便利,对网购简单的支付方式非常喜爱。 (三)态度 态度通常指个人对事物所持有的喜欢与否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倾向。作为消费者态度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网购里的商品虽然有时质量不好或图片与实物不相同。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乐意接受,毕竟是高科技下的产物。 (四)学习 学习是指由于经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即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实践中,逐步获得和积累经验,并根据经验调整自己购买行为的过程。学习是通过驱策力、刺激物、提示物、反应和强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进行的。 总之,广大消费者注重自我、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喜好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自由选择,快乐购物,他们所选择的不单是商品的实用价值,更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个人的风格。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对自由选择和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购物正好能满足消费者这些心理需求。 三、网购 消费者决策 网购 消费者是怎样做出决策的?营销人员必须识别谁做出购买决定及做出购买决定的因素,购买者的介入程度和对品牌有效性的数目,确定消费者属于哪一种购买类型? 1、购买的角色 发起者,广大人民群众 影响者,家人、朋友、广告代言人等 决策者,指在是否买、为何买、如何买、在哪里买等方面做出完全的或部分 的最后决策的人 购买者,实际采购人 使用者,实际消费产品的人 2、购买的行为 消费者在网上通常购买的商品都是一些选购品(一般从质量、价格、款式、服务等方面反复比较挑选,然后才决定购买。当商品的质量、款式、规格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异时,人们主要以品牌的知名度为选购商品的依据。) 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物品种类主要是服饰、图书音像制品、数码产品、考试资料与多媒体课程、虚拟产品这五类。其中,服饰是消费者网上购买最多的物品,其次是图书音像制品。 网络购物比传统购物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由选择的空间,网络购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娱乐,休闲放松的过程。网上商品的信息量大且信息更新速度快,消费者能够在购物站点上了解到最全最新的商品信息,主动筛选,自由选择。但作为一种新型购物方式,它在国内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存在着诸多问题 四、网购 购买过程 网购 购买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需求认识,信息收集和筛选,购买决策,可供选择方案评价, 诱发需求 诱发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有来自人体内部所形成的生理刺激,如冷暖饥渴;有来自外部环境所形成的心里刺激等。一定要了解客户需求,不能无谓的注册一些垃圾域名来败坏域名投资的声誉。好的商品还需要经常向购买对象进行推广,以刺激需求; 收集信息 消费者对信息的收集主要来自个人渠道、商业渠道和公共渠道。由于消费层次的不同,上网消费者大都具有敏锐的购买意识,始终领导着消费潮流。对于在淘宝、拍拍网购物的买家,其收集信息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就要想法设法让自己的商品比较适合让潜在买家购买到。 信息筛选 信息筛选是购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消费者的综合评价主要考虑商品的功能、质量、可靠性、样式、价格和售后服务等。一般消费品和低值易耗品较易选择,而对耐用消费品的选择比较慎重。这里有一点要提醒,您的商品是否可以安全到达,这很重要,一些购买者在听说商品物流问题后,可能会放弃购买。 购买决策 首先,网上购买者理智动机所占比重较大,而感情动机的比重较小,这是因为消费者在网上寻找商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有足够的时间仔细商品的性能、质量、价格和外观,从容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其次,网上购买受外界影响小。购买者常常是独自坐在计算机前上网浏览、选择,与外界接触较少,决策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购买决策是自己做出或与家人商量后做出的。因此,网上购物的决策行为较之传统的购买决策要快的多。 购后评价 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与消费者的预料相匹配,消费者会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否则就会产生厌烦心理,购后评价为消费者发泄内心的不满提供了一套非常好的渠道。为提高网店竞争力,最大限度占领市场,必须倾听顾客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新华信:中国儿童玩具业市场潜力巨大 2012年5月30日,北京----中国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新华信在多项针对儿童市场的研究之后,近日指出:在中国,玩具业是朝阳产业。目前,世界玩具市场正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不过与国外玩具市场相比,国内玩具市场的发展至少滞后十多年,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国(占世界玩具市场70%以上的份额),但却不是玩具最大的消费国,而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消费市场。 由图1.1可以看到,三国婴童消费结构中,美国50%左右消费是用于玩具,饮食约占30%,而其他婴儿用品和服装各占10%;澳大利亚的情况相对均衡,其中玩具所占份额较大;而在中国,玩具消费仅占总支出的5%(最新数据显示已升至8%),饮食却占50%以上。再者,由在玩具年均花费额表格(图1.2)可看到,目前国内平均每名儿童每年在玩具上的花费大概为400元,而美国和欧洲,这一数字分别为380美元和260美元。中国与他国婴童消费结构的差别,正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差异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缺少婴童文化(就是要打造以爱为核心的亲子文化,一切孩子的教育根本是爱的教育,包括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娱乐、儿童阅读等)这个产业平台。来自爱尔兰的著名广播、电视主持人董默涵说:“在欧洲,针对儿童的电视广告主要是玩具广告,而在中国主要是零食广告。”这也从表象上描述了中美玩具市场的差异性。 中国传统观念决定了“衣”、“食”为主的儿童消费结构 中国市场毕竟不同于美国市场。中国家长更关注孩子的生理健康和大脑发育,大多数家长宁愿耐心地选择奶瓶、奶粉和尿不湿。自古以来,中国“民以食为天”的理念一直被传承着,中国家长爱孩子,更在吃上下功夫,吃多吃好是父母的目标。有人说从吃饭的几个镜头可以看出中美育儿的差异,镜头一:经常见祖母端个碗,满院子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镜头二:父母可以挨饿,孩子碗里一口肉不能少;镜头三:补钙、燕窝……而美国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新浪网亲子中心、好孩子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奶粉在3岁以下婴幼儿消费中占58%的比例,3岁以上零食消费占比则明显上升。如果说吃是父母关注的第一位,那么穿就是第二位,因为饮食和服装一直占据儿童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父母非常注重面子,他们绝不能让子女“低人一等”,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父母已经暴露了“穿要名牌”的购物行为。有人发现在美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美国的小学里,人们可以看到那些穿得最好的、口袋里面零花钱最多的是中国人的小孩,而正宗的美国孩子穿着是很普通的,口袋里也没多少零花钱。 父母学历水平间接影响着儿童消费结构 据一项研究表明,3岁以上儿童以“70后妈妈”为主,他们可谓是3-14岁儿童消费的主力决策群,同时,结合新华信多项消费者研究数据,关于学历统计的结果发现,70后相对于80后而言,学历普遍偏低。有关妇婴行业调研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低的父母,越注重孩子的吃和穿,初等文化程度的家庭用于孩子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儿童消费总支出的六成以上,这类家庭以低月收入为主,中等收入的家庭在各方面消费支出较为均衡,而高等收入的家庭则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娱乐。新华信认为,家庭月收入与教育程度虽不存在绝对的正比关系,但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玩具占中国儿童总消费的5%增长至目前的8%,与80后妈妈本身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有一定关系。80后妈妈在生活形态、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媒介接触习惯上,均与上一代人有较大差别。 父母的补偿心态给儿童消费打开绿灯 “如今生活富裕了,不能让孩子再像自己当年那样清苦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去重复自己的经历,希望给予孩子幸福,也给予孩子更大的期望”,不少家长在自己经历过一些艰难生活后就会产生这种强烈的补偿心理,试图补偿过去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的消费愿望,包括衣着打扮、营养保健食品等各方面。所以,在补偿因素的驱使下,他们在孩子身上花钱往往没商量。带着“别人家孩子能享受的,我的孩子也绝不能亏了”这样的心理去爱孩子。不管是补偿消费心理还是日常消费心理,吃和穿始终是父母们首要关注的两个方面,因为他们经历的年代感知最深应该还是体现在饮食和穿着上。 此外,中国农村存在一大群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群体),这些父母会认为,自己长期在外,无法好好照顾孩子,觉得欠孩子太多,由此就产生了对孩子补偿的心理,致使他们会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相关研究显示,这些孩子没有树立一个好的消费观念,很大一部分零花钱花在零食上。 中国父母对于玩具寓教于乐的观念尚未普及、成熟 “玩具对美国孩子来说是一个生活日用品,他们把玩具当成学习的媒介,在玩中学习,而玩具对大多数中国儿童来说却是‘奢侈品’,他们恰恰把学习和玩耍切割开来。”新华信研究发现(图2.3),过七成的玩具购买情况是小孩主动提出,父母主动购买甚少(只有在孩子表现好需要奖励的特定时候主动购买);再由下图2.5可知,多数高龄儿童逐渐不玩玩具的原因,“学习为主,没时间玩”占44.9%,同时也有55%的父母担忧小孩沉迷玩玩具而影响学习(如下图2.2所示),由此可见,中国把学习和玩玩具确实割裂得很开。 在美国,逢节日赠送孩子玩具是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习俗,而在中国则没有这种特定的习惯,对玩具产品的价值缺乏认同感;美国人通常把玩具作为开发智力和传达爱的方式,例如美国人去串门,就很喜欢给对方的小孩买玩具,教育小朋友要学会和朋友分享玩具也是爱的表现。而中国父母对于团体社交性意识较弱(小孩互相之间交换玩玩具的情况几乎为零),如下图2.4所示,仅有4%的父母认为小孩玩玩具具有社交意义,同时存在近15%的小孩因为“习惯、害怕别人弄坏自己的玩具”而喜欢一个人随意地玩(如下图2.1所示)。更重要的是,国外的玩具其实是寓教于乐,孩子们把玩具当作自己的伙伴,玩具的设计也有发展心理学的内容,适应婴童不同年龄段的成长心理。因此美国的玩具商家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研究和设计上,以适应儿童的需求。而中国父母大多把玩具当作哄孩子的道具,仅少数会认为它是开发智力、认知世界的工具,消费观念还未完全普及。大部分玩具的生产是跟着动画片走,翻新率高,但利用率很低。 产品存在隐患,间接地降低了购买率 首先,我国玩具商家定位太低,仍把自身定义为世界玩具的代工厂,致使在产品上缺乏创意、设计和营销投入。中国所谓的设计更多的是引进和借鉴。市场上为婴童提供的玩具缺乏寓教于乐的功能,这并非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其次,玩具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在中国家长的意识中,某类玩具只适宜于某个特定年龄段(如4-6岁玩拼图,5-10岁玩遥控等),脱离这个轨迹就显得毫无意义,这样的心理阻碍了产品长期购买可能性;再者,正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众多人时不时提起的“问题奶粉”,玩具同样存在此类现象,被相应称为“有毒玩具”,不管是吃的方面还是玩的方面,安全性永远为天下父母所关注,由于安全性问题导致某些现有用户的恐慌流失现象仍占有一定比例。 目前市场上玩具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制作产品的材料等,在安全性的把关上国内质检标准还远远比不上美国。新华信调研数据显示,近15%的父母担心遥控飞机太危险而限制自己的孩子玩,有超二成的父母因为遥控玩具太危险而不会选择再次购买。总的来说,玩的替代性很强,不好就选择不要。而吃基本不会被替代,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换个地方或换个品牌而已。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拉远了儿童饮食和玩具消费比例的距离。 玩具产业处于转内销过程,障碍点攻克尚需时日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上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工人供应不足、出口质量标准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压力,出口业务特别难做,由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和拓展国内销售市场成为了玩具业内普遍认同的发展方向。然而,在中国玩具以出口为主的时代,基本是依靠接外国企业的加工贸易订单和贴牌生产,主要从事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三来一补”的贸易形式,很少涉足生产贸易,没有良好的国内物流服务,更不具备先进的产品设计理念与品牌营销能力,所以转型期间,中国玩具产业面临的最直接的四道坎:产品设计平凡,品牌意识薄弱,营销能力弱,国内市场份额小。 现阶段中国较多是模仿国外玩具色彩、款式,对现代流行的潮流,适应儿童成长和普遍接受的多功能性设计理念了解不多,时代感不强,没有重视品牌形象的建立,很少投入经费开发研究,缺乏创意和个性色彩。因此,中国要做好玩具内销市场,还需花更长的时间从提升玩具科技水平、有效运用玩具文化营销、研究消费者心理、拓宽经营渠道这四方面大下功夫,打响在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此过程中,国外玩具企业的先进技术和通畅的营销渠道都值得中国玩具企业学习和借鉴。 中国婴童产业潜力无限 虽然中外婴童消费结构差距甚大,但中国人的育儿观念在改变,内销市场正在发展,这种差距正在缩小,加上人口结构(生育高潮)、家庭结构(4-2-1型为主)特点,但新华信认为,中国的婴童产业还是拥有广阔市场。搜狐母婴频道也指出:首先,中国“80后”和“90后”人群将步入结婚生子的阶段,这一情形将持续到2025年;其次,中国 GDP 持续高增长,带动整体消费增长;第三,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婴童经济将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第四,亲子文化在中国的日益推广,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婴童经济一定会持续快速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新华信认为,分析80后妈妈群体的消费习惯或独特消费观对于婴童用品商家而言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他们强烈的超前消费意识,偶尔带有一点冲动,对于商家来说,那就是机遇。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80后妈妈,体验营销模式较为适合,同时口碑也是父母获取品牌信息的重要来源。对婴幼儿的父母和准父母来说,影响他们做出购买决策的往往是他们身边的人,尤其是拥有丰富育婴经验的亲朋好友以及月嫂、保姆等。所以商家可以在节假日选择重要的社区、学校和幼儿园等开展体验营销活动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美服装零售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中国是世界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大国,而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消费者的可支配性收入日益增加,中国服装零售市场也吸引了所有的目光。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由于外向型特点,受到出口目的市场的影响较大。在目前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国经济走下坡路的情况下,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生 产企业以及品牌零售商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应对目前的困难,首先我们要了解终端市场??也就是服装零售市场和消费者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个问题,《纺织服装周刊》访问了美国棉花公司全球供应链市场研究经理Melissa Bastos女士,就中美两 国服装零售市场目前的状态、消费者的服饰购物偏好等话题,同她作了深入的交流。 访美国棉花公司全球供应链市场研究经理Melissa Bastos女士 中国服装零售市场增长迅猛 2007年美国服装零售市场总额与2006年相比估计有4%的增长,其中女装占58%,男装35%,童装7%。2007年中国服装零售市场总额同比增长率估计为23.4%,其中男装、女装和童装所占的份额分别为47%、29%和24%。在整个亚太区服装零售市场,中国占29.9%,仅次于日本(43%),列第二位。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服装零售市场是整个中国服装供应链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但是零售市场总额的绝对数值仍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消费者购买和拥有的服装数量明显少于美国消费者。(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和 中国统计局年报发布) 中国服装零售市场是全球增幅最大的市场之一,这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和随之而来的内需爆增。中国的中产阶层(家庭年收入在8300美元到68800美元之间)的数量在过去的两年中增长了22%,达到8000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还将增加近10倍(据欧睿信息咨询2007年7月监测)。中国服装零售市场的激烈竞争为国内外零售商都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内的零售商们在了解消费者和市场方面具 有主场作战的优势,而国际零售商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现在,美国面临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消费信心下降的问题。美国棉花公司“生活方式追踪”项目获得的对个人消费信心的回答是:67%的消费者持积极态度,比2006年(71%)略有下降。男性、高收入阶层和习惯到商场购物的人群显然比其他的人群持积极态度的比例要高。至于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测,仅仅45%的消费者持积极态度,这个数字和2006年一致。同样,男性、高收入阶层和习惯到商场购物的人 群比低收入者和习惯到平价超市购物的人群对前景更加乐观。 由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减税政策,美国消费者的个人经济状况保持良好。消费者将花费更多的钱购买日用品,而不是服装。也迫于通货紧缩的压力,服装品牌不进行价格竞争。和2006年相比,美国消费者的购买额和平均价格都有所增加。年轻人的服装花费下降,而年长者花费金额增加。60%的消 费者购买打折服装,37%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的三个月比上一季度少购买服饰。 图一 消费者可支配性收入的支出方向 中美消费者购买的服装产品类别分析 两国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服装单品种类都十分相似。上装和内衣在中国和美国都占据着服装采购项目中的最大比例,而半身裙、连衣裙和休闲服饰所占的份额也都是大体相同。然而,一个采购偏好上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裤装:中国消费者将服装采购总额的15%都贡献给休闲裤,只有7%用于购买牛仔裤;而美国人基本上在这两类裤装之间平均分配购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牛仔裤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在中国,牛仔裤的购买份额在15~29岁的消费者中达到8%,相比之下年龄在30~54岁之间的消费者会拿出服装采购总额的6%来买牛仔裤。经历多年下降后,2007年美国服装零售市场连衣裙 和短裤的销售均有大幅上涨。 服装零售市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类别(%) 中国 美国 上衣 29 3 3内衣 22 30 长裤(正式或休闲)15 9 毛衣 11 4牛仔裤 7 10 裙装 6 4 运动休闲装 6 4 短裤 3 7 图三 中国消费者购买服装中牛仔类产品的比例 零售渠道: 一半中国消费者选择从百货公司购买 中国的零售市场非常成熟,为消费者提供了许多购买服装产品的渠道。然而,中国的服装零售市场产业结构与美国有很大不同,这也反映出文化上的差异和产品供应上的区别。首先,中国存在大量的服装市场和拥有独立专营权的小店,这些就占据服装购买份额的22%。第二个差异是百货公司的受欢迎度,在中国有超过一半的服装交易在这里完成,相比之下,美国只有9%的服装采购在商场里进行。第三,在美国,平价超市是最热门的零售渠道,占到31%的份额,而中国只有8%。这是因为美国平价超市的服装零售品 牌无论在设计还是质量上都比中国的要好得多,而且在品牌的选择上呈多样性。 服装消费者零售终端选择 零售终端 购买百分比(%) 中国 美国 百货商店 51 9 专卖店和连锁店 17 3 1小型服装商店 14- 大型超市 8 31 服装市场 8- 运动服饰店 3- 其它 1 19 互联网 0()7 数据仅仅来自于受访者 中国消费者品牌意识正在崛起 随着众多国际服装品牌大举进军亚洲,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变得更加具有品牌意识。美国棉花公司的研究表明,当购买服装时有38%的中国消费者倾向于国内品牌而22%的人更喜欢西方品牌。根据麦肯锡季刊(2007年11月)显示,只有约1/4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外国品牌能够提供比国内品牌更高的价值,但中 国消费者仍在购买各种各样的外国品牌。 运动服、牛仔裤和奢侈品牌在中国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的消费者喜欢购买和收藏奢侈品,并且现已构成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10%。正如安?玛哈于2007年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所指出的:“在当今中国,衣着即代表你的品位。”中国消费者将购买奢侈服饰作为一项投资,以期能够彰显尊贵地位、表达张扬个性,并且区别于其他的消费者。 共同点:棉制服装永不过时 中国是世界上头号的棉花生产国,而中国消费者也喜欢穿着棉质服饰。据美国棉花公司的消费态度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中国消费者认为,他们的服装须由天然的纤维织物(如棉花)制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种态度也反映在2007年的服装购买趋势中,所有售出的服装单品中有接近2/3是以棉为主的。中国的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强的购买棉质服饰的意向:在2007 年,男性购买的服装中有70%主要采用棉料制成,而相比之下女性的这一比例为62%。以棉为主的服装单品以牛仔裤(96%)、睡衣(83%)和上装(80%) 最为普遍和常见。 附: 美国数据来源 零售市场数据来源:NPD Fashionworld’ s AccuPanel是由12000名消费者构成的。他们提供服饰购 买信息,代表年龄在13岁以上的美国消费者。 消费者态度数据来源:美国棉花公司“生活方式追踪”,它是1994年开始的定量并持续进行的市场调查。它在年龄从16~70岁的消费者中进行的,男性占40%,女性占60%。至今,已采访了超过55000名 美国消费者。 中国零售市场数据来源 美国棉花公司和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对中国消费者态度调查由捷思市场研究公司进行。 7000名受访者中,60%女性、40%男性,年龄15~54岁,中高收入,受访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大连、武汉、成都和长沙。 Melissa Bastos女士: 加入美国棉花公司十年,曾任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分析师,现任全球供应链市场研究经理。主要工作是全球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棉及棉制品的行为和态度研究。目前,Bastos女士主管公司“生活方式追踪”的市场调查工作、美国消费者购买态度的调查研究、追踪中国消费者服饰购买的购物小组项目,该项目由美 国棉花公司、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和市场研究公司Marcom中国共同进行。 新闻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第二篇:中国服饰消费者行为分析
第三篇:网购市场消费者行为调查分析
第四篇:儿童玩具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预测
第五篇:中美服装零售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