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最终版]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城镇人口持续增加,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国的消费者市场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本文将介绍奢侈品的概念和特点,并从奢侈品消费的主体、对象、影响因素、动机等方面展开讨论,着重分析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消费者动机。
目录
一、奢侈品的概念........................2
二、奢侈品的特点........................2
三、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消费特点....................2
四、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消费动机研究....................3
1.文化因素......................3
2.社会因素......................3
3.个人因素......................3
4.个性及自我观念的影响...................4
5.心理因素......................4
五、总结..........................4一、奢侈品的概念
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奢侈品是具有高需求收入弹性的物品或服务,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即为“奢侈品”。但是奢侈品还应该具有商品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而不是但从产品的经济学角度定义。广义上讲,奢侈品是指能带给消费者一种高雅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注重品味和质量,并且主要面向高端和中高端市场的非生活必需品。
二、奢侈品的特点
1、品质卓越。奢华享受源于卓越品质,奢侈品的理性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充分考虑到产品品质和蕴含的高新技术。
2、个性独特。风格强烈而突出是奢侈品品牌的致命要素。奢侈品是一种被赋予了较多的文化、历史、艺术、哲学和社会含义的特殊商品。
3、身世显赫。每个伟大的奢侈品品牌都有一本详细的家谱,不可复制的家族自豪感让奢侈品品牌把高档品牌远远甩开。
4、价格昂贵。奢侈品囊括了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消费者自然要为无形价值带来的身心体验支付大把钞票。
5、人气超高。古老的大牌大多有皇室的嘉奖,好莱坞大牌明星的演出,时尚杂志的解读,更将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店追捧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奢侈品具有超高的人气魅力。
6、引领潮流。奢侈品品牌的前瞻性来源于他们对社会潮流敏锐的捕捉。
三、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消费特点
1、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国人生活还仅停留在温饱阶段,有关生活消费的报道很少。但是从1991年至今,部分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纷纷在中国设立销售网点,进行长期投资以培育消费者和树立品牌。近10年内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迅速增长,并已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并且很快将会成为世界第一。
2、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认知度不断提高。国际奢侈品牌在欧美市场不景气和人口低增长的压力下,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据国际奢侈品协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国际奢侈品牌通过举办各种展会、发布会,开设精品店,宣传其品牌,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品牌认知度不断提高。
3、奢侈品消费人群年轻化,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是中产阶级。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人数众多,构成复杂,但与欧美国家奢侈品市场不同的是,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呈现出明显年轻化的特征,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5-40岁,是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40岁以上的中老年消费者不到总数的30%。而西方发达国家40-70岁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4、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心态不成熟。中国消费者人群中有一部分被称为“月光族”、“新贫族”,他们收入不算高,为享受消费奢侈品换俩的虚荣,往往为够吗价格水平难以承受的奢侈品而入不敷出,这是一种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奢侈品消费,它以牺牲未来的生活质量为
代价。此外,奢侈品特别是顶级奢侈品的消费者中“用消费来炫耀”的心态明显,“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对奢侈品一般不做太多的学习或研究,尤其热衷于在展会中购买。
5、奢侈品消费以产品为主。消费者追求最新最流行的产品,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而成熟市场的消费者通常偏爱体验消费,例如奢华的旅行,高附加值的服务,属于“体验驱动型消费”。
6、存在奢侈品消费升级现象。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中产阶级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奢侈品消费大多集中在领带、服饰、皮包、化妆品等入门级奢侈品。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长以及消费心理的成熟,其消费取向会逐渐转向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大多数认得消费止步于此。对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富豪来说,他们的消费会继续升级,名车、豪宅、私人飞机、游艇会成为他们下一个目标。
总体上讲,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消费心态仍以“显示身份”为主,消费的数量和金额都有限,年均消费次数不多,消费对象单一,并且侧重于明显炫耀性的消费形式和有形的物质产品。
四、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消费动机研究
1.文化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新富阶层,尤其是年轻人,更喜欢炫耀他们的社会地位。这种炫耀性消费主要不是满足真实需要,而是谋求某种社会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奢侈消费的另一表现是“面子消费”和“关系消费”。中国消费行为受群体的影响巨大,中国人更看重别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关注个人消费的社会群体效应,注重自身在群体中的认可度。这也是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的购买形态上以有形可视的实物类奢侈品为主,而少有考虑无形的体验类产品的原因之一。
2.社会因素
(1)社会阶层。所谓社会阶层是指按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把社会划分车工不同等级的阶层,同一阶层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态度。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度重视等级观念的社会里,拥有社会财富的多少,是个人是否属于成功阶层的一个决定性标志。对那些已步入社会上层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购买和拥有某种奢侈品是自己所处的群体界定成员资格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要求,这驱使他们去进行奢侈品购买和消费。
(2)参照群体。参照群体通过信息性影响、功利性影响和价值表达性影响来提供消费者产品、品牌的信息与体验,形成价值匹配,从而激发消费者奢侈品购买动机。
3.个人因素
(1)职业。对于奢侈品而言,不同职业的人有各自不同的评估标准。某些职业群体对于奢侈品的兴趣高于一般人,比如从事服装设计、演艺等人员。
(2)经济状况。一般地说,收入水平较低时,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必需品和低档日
用品上。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中、高档商品的购买比重将会增大,对日用品的挑选性增强,对奢侈品的需求也更多。
(3)生活方式。中国人的消费与生活方式正日益被享受和自我发展取代,奢侈品消费者往往将产品及品牌个性代表自己的个性、品味和追求。
4.个性及自我观念的影响
所谓个性是指个人持有的相对持久的个人素质,一个人的个性会影响个人对外界知觉的方式及行为。
5.心理因素
中国人渴望成功,成功意味着金钱或权力,而有了金钱或权力还不够,还必须用什么东西证明出来,炫耀出来,让别人知道。于是,奢侈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和说明。
五、总结
总之,随着奢侈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大众生活,今后对奢侈品消费者的研究可以更加具体,针对顶级奢侈品的消费者,大众奢侈品的消费者行为单独进行研究,更有利于了解需求动机;通过大样本的消费者研究各地区差异,为奢侈品营销的消费者细分、市场细分和营销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二篇:我国奢侈品消费者行为分析
我国奢侈品消费者行为分析
我国奢侈品消费者行为分析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约在20到40岁之间;而欧美地区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多在40至70岁之间。与之相比,中国奢侈品消费一族的年龄是相当年轻的。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追求财富和成就的观念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更被认同,这些年轻人会成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
在奢侈品消费者的性别构成方面,传统意义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多为男性。但由于现在中国女性在社会、经济独立性的进一步提高,女性在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比例正在日益增长,尤其成为服饰、香水、珠宝等个人奢侈用品的消费主力军。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富有阶层的消费者,他们喜欢避开人潮,追求个性化服务,经常光顾奢侈品零售商店,购买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一般不会考虑价格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已有部分富裕阶层的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逐渐理性化,向西方成熟消费理念靠拢”,表现为在奢侈品消费上的享乐体验多于其象征价值,不再一味追求地位炫耀和虚荣。
第二类是“透支”奢侈者,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上班族,其中以外企公司的雇员最为典型,他们会花上一整月工资甚至不惜透支来购买一件奢侈品。虽然中国人平均收入不高,相比美国属于较为贫穷的国家,但地位消费并不仅仅为富余阶层所特有。在研究中发现“在今天的中国,只有一小部分雷达表是戴在真正的高收入白领的手腕上,而大多数雷达表则是被出租车司机、农民和成功的年轻创业者拥有,中国人在尚未完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的时候,就存在着炫耀消费的需求。
中国奢侈品市场与成熟市场相比的显著不同还体现在奢侈品的消费形态。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仍然多以产品为主,即消费者追求最新系列或产品。而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偏爱尊崇的体验,例如奢华的假期或者为省时而提供的服务和送货上门的宅配服务等。相比欧美消费者,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生产商和原产国,喜欢购买高公众知名度、有明显可视的品牌logo和从国外原装进口的奢侈品,而很少光顾不熟悉的、在国内不具有知名度和“made
in
china”的奢侈品。谁是奢侈品的生产商、奢侈品的品牌是什么,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非常重要。
送礼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用途之一。在中国奢侈品被看作是最好的礼物,礼物交换是东方人获取奢侈品的重要渠道之一。奢侈品被东方人看作尤其适合拿来作为礼物,因为赠送昂贵的奢侈品既可以使收礼物的人感觉受到了尊敬,也能够体现送礼之人的地位和能力。研究发现在中国的奢侈品购买人群中,除了上述两类奢侈品消费者之外,还存在着一些购买奢侈品却并不“消费”的送礼者,这类人自身衣着未必昂贵,但却不惜耗万元购买名牌衣物饰品以作为足够体面的礼物。
在购买奢侈品的渠道方面,在美国等成熟市场,几乎人人都有能力购买某些奢侈品,导致奢侈品随处可见。在超市里,人们甚至也可以买到最顶级的美食,甚至还可通过网上和电话订购。而在中国,购买奢侈品代表的是财富和社会地位。全球各大奢侈品商家在中国销售奢侈品,多是抢占发达城市中心商业圈的黄金位置开设专卖店乃至旗舰店,因为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体会到品牌的尊贵和其象征价值,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所追求的某种内在需要。
另外,虽然中国奢侈品行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国内供应的奢侈品种类仍然相当有限,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通过海外旅行到欧美去购买奢侈品,中国消费者在旅行时显示出强烈的消费意愿,同时旅行也提升了他们对于奢侈品品牌的认知。
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欧洲“反奢侈品”思潮、日本市场趋于饱和以及韩国市场的疲软直接导致奢侈品全球销售业绩有所下跌,而亚洲人对奢侈品的普遍热衷使奢侈品制造商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上看到了希望,我国不仅是极具潜力的新市场,也是目前看来尚未充分开发的最后一个大市场。从30万元一副的Lotos眼镜到1180万元一辆的宾利豪华轿车,在我国都创造了销售奇迹,这就证明了国人对奢侈品牌的强烈购买欲望。
第三篇:中法奢侈品消费者行为比较分析-中文
中法奢侈品消费者行为比较分析-中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奢侈品和奢侈品行业的特征,对中法奢侈品行业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和中国的现实国情,大胆地提出在中国应该发展奢侈品产业,并详细论述了发展中国奢侈品产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积极作用。同时,在深刻理解和把握品牌的内涵和作用的前提下,在把握奢侈品的特征、奢侈品行业的特征、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特征、消费对象和消费心理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创建奢侈品品牌的经验,提出如何打造中国奢侈品品牌的一般性思路和途径。同时展望了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前景。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群体、消费方式、发展方向
一、奢侈品概述
(一)、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一词来源于拉丁文“luxury",原意是指“极强的繁殖力”,也可以理解为极强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延展力”,这种极强的萦殖力通过“奢侈生活”、“奢侈品”和“奢侈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牛津辞典这样解释,“Luxury”: a thing that is expensive and enjoyable but not essential。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奢侈品可以宽泛地定义为能够带给消费者一种高雅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注重品味和品质,并且主要面向高端市场的产品或服务。
(二)、奢侈品的特征
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奢侈品的研究,笔者发现奢侈品大都具有如下的特征:
1、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奢侈品品牌魅力的最大之处就在于其不再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冷冰冰的产品,它被赋予了某些“活的物质气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奢侈品(Luxury)源于拉丁文的“光”(Lux)。所以,奢侈品应是“闪光”的,“明亮”的,“让人享受”的。奢侈品通过其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传达了这些内容。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奢侈品是贵族阶层的物品。它有地位,有身份,有高人一等的权力,它是贵族形象的代表。
2、显而易见的“好”
奢侈品品牌所服务的产品必须是“最好的”。这种最好”必须从产品的外观、包装、设计到产品自身的品质以及提供的服务都能逐一体现。奢侈品的“最好”应当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人们对其奢华“显而易见”,它才能为产品购买者带来荣耀,体现出产品购买者的与众不同。所以说,奢侈品理当提供出来更多的“可见价值”一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好。因为那些奢侈品的购买者完全不是在追求实用价值,而是在追求全人类“最好”的感觉。
3、个性化
奢侈品不断树立起个性化大旗,创造着自己的最高境界。正是因为奢侈品的个性化,才为人们的购买创造了理由,也正因为奢侈品的个性化而非大众化,才更显示其尊贵,才能给人以个性的体验。独特鲜明的个性,是与拥戴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强烈的个性化为人们的购买创造了绝佳的理由,也使他们远区别于大众产品,更显示出其尊贵的价值。这种个性的形成,具有排他性。
如:宾利汽车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精心挑选车身颜色、质地、层板和设备,宾利汽车从车身木饰、地毯、皮革以至颜色均可应不同的尊贵顾客所需要而量身订造,真正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尽现个人风格与品味。可以说除了特别委托,宾利几乎没有生产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的可能。
4、专一性
奢侈品品牌的专一性就是指其服务对象的专一性。奢侈品品牌绝不可以随意扩张使用,其所服务的对象限定为成功人士和社会的精英,奢侈品的使用者和拥有者也必须而且只能是成功人士和社会的精英。如果奢侈品品牌还幻想着通过品牌延伸去占领高端、中端甚至是低端市场的话,那么注定会被成功人士和社会精英所抛弃,失去其商贵的身份,沦落为一般的品牌,从而丧失其本身的尊贵地位。
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可谓质优价贵,是身份和体面的标志,许多社会上层人物都喜欢带一只派克笔。后来由于款式老派而失去了一部分顾客,但派克仍不失为钢笔之王”。1982年新任总经理詹姆斯·彼特森上任后,在对公司改革过程中,犯下一个严重错误,本来,派克笔是高档产品,是身份地位的标志,人们购买派克笔,不仅是为了买一种书写工具,而更主要的是买一种形象,一种体面,以此表现自己的身份。而彼特森一上任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改进派克笔的款式和质里以及巩固发展已有的高档产品市场上,而是热衷于转轨和经营每支售价在三美元以下的钢笔,争夺低档钢笔市场。这样,派克笔作为“钢笔之王”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损容,这正中克罗斯公司等竞争者的下怀,他们趋机大举进军高档笔市场。结果没过多久,派克公司不仅没有顺利地打下低档笔市场,反而使高档金笔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到17%,销量只及克罗斯公司的50%。
5、距离感
距离感是奢侈品品牌的必要条件,作为奢侈品品牌必须制造望洋兴叹的感觉。让大多数人产生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是奢侈品品牌营销的使命,也是奢侈品品牌成功的关键。在市场定位上,奢侈品品牌就是为少数成功人士服务的。因此,要维护目标顾客的优越感,就必须使大众与他们产生距离感。因为距离才能产生美。奢侈品品牌要不断地设置很高的消费壁垒,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要使知道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这正是奢侈品品牌的魅力所在。奢侈品品牌就是“梦寐以求,少数拥有”、“一旦拥有,别无所求”。
6、先进技术的集合
奢侈品通常都是最先进技术的结合体,而先进的技术也总是首先使用在奢侈品上。这不仅仅是因为奢侈品需要追求完美和领先,更在于只有奢侈品才能够承受得起高昂的使用成本。宝马汽车率先使用了全球最先进的电子技术,保时捷跑车运用了宇航材料,阿斯顿·马丁采用了碳纤维,法国服装正在考虑使用纳米技术。如今,奢侈品已不仅仅是优秀传统工艺的代名词,很多的奢侈品己经是人类最高和最新科技文明成果的结晶。目前仅仅是少数富豪们能够尝试和享受的私人太空旅行,而乘坐的空间飞行器更是汇集了人类最高和最新的科技成果。
7、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奢侈品也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需要时间的积累,素养的熏陶,岁月的磨炼。悠久的品牌历史和品牌文化,才是成就奢侈品品牌的内在要素。舒维(Chaumet)200多年来一直深得欧美上流社会爱戴的辉煌历程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
虽然时代的巨轮不断向前滚动,但舒维依然坚守自家的信念,打从220年前创办人Marie·Eitienne·Nitot在巴黎开展其事业开始,这个品牌一直都朝着同一目标迈进:追求真、善、美,House of Chaumet所造的钟表珠宝眼镜,是向女性美态所作的最崇高致敬。House of Chaumet的历史,可追溯至1780年。在这220年伺,舒维曾造过不少杰出作品,深得欧美贵族及名人爱戴,作品包括1804年特地为拿破仑一世登基而设计制造的首饰;1811年替Augusta of Bavaria造的第一腕表;1848年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及贵族士女所特别设计的饰物;以及于1995年推出嘉芙莲丹露佩戴的Khesis腕表等等。200多年来,舒维一直在品质、工艺、美感、潮流上有所坚持,而这份执着,一直延续下去。
舒维近年来才首次推出眼镜系列,它的诞生与其自身高贵品牌一样,是经历长时间的研制而成。在其眼镜制作中,对材料的挑选及产品的工艺要求,如同对珠宝和手表一样严谨。不仅把铰链和螺丝暗藏于眼镜内,令外形更完美无暇,在焊接真空处理时,把每一处交接位用人工打磨仿似无缝,同时镭射丝印,把舒维的名字永恒地留在眼镜上。舒维镜架采用纯铁金属,其轻巧防过敏的优点,使佩戴者舒适自然。胶架也采用不会引起过敏的纤维板材。所有舒维太阳架提供的镜片都是高质量的有机镜片,能够防止紫外线和红外线。整个眼镜采用PVD(Physical VaporDeposition)的真空处理,在眼镜表面除层,使眼镜表层坚硬耐用,并能提升眼镜表面的平滑感和高贵感。整幅眼镜都贯彻了真、善、美,设计优雅独特,做工精细无比,为女性消费者又增添了一个时尚饰物的选择,是向女性美态所作的又一最崇高致敬!
8、符号标记
生活中很多细节如今已是一种符号标记,这些在不经意之中刻意强调的细节,基于收入、职位、地位、文化等因素而表现出来。符号背后的潜台词便是阶层:你属于哪个阶层,你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开夏利的和开宝马的生活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肯定是不同的。在生活当中,奢侈品品牌享有很特殊的市场和社会地位,它的目标消费者是极少数的上层社会名流。在奢侈品消费中,人们追求的核心价值已不是商品的本身,而是依附在商品使用价值之中的“符号象征价值”,这种符号象征着人们的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
奢侈品品牌的显著特征是用高昂的代价拥有一个符号—品牌。爱马仕最好卖的手提包还是它的Logo最醒目的那一款。男人们的衬衣上如果不出现Montagut的字样,似乎就体现不出男人的潇洒。
奢侈品品牌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成为能够承担拥有奢侈品品牌这一昂贵代价的人群的特定符号!就像过去爵位、姓氏、徽章等曾经是贵族阶层的符号一样,奢侈品品牌的符号意义就是:成功和富裕。而成功和富裕是经济社会中人们奋斗的目标、向往的状态。这样,拥有奢侈品品牌的特定人群通过它与外界进行交流,来标明自己的人群属性,使之与其他人群相区分,并获得各种人群的认同。
因此,奢侈品品牌就成了人们彰显身份和地位的符号,成为了高贵、优雅的象征,成为了芸芸大众一生追逐的梦想。
9、购买群体的固定
奢侈品的购买群体多为高收入人群,他们往往是某几个奢侈品品牌的忠诚信徒,不管当季的款式是否适合自己,总会去买上几件,他们的消费不再是出于实用的考虑,而是以长期拥有某个品牌的产品为荣。还有一些消费者认为奢侈品所体现的个性十分符合自己的身份、品位,并一直是该奢侈品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第四篇: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班级:市场营销(2)班
姓名:梁文昌
学号:2006104216
随着市场日益的价格竞争化和品牌战略化,弄得我们消费者头晕目眩。人的生活离不开消费,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来说,怎么样在商家的价格战和品牌化的面前理智消费,让自己的消费合理化、不受商家的诱惑,满足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厂家和商家来说,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抓住消费的行为和心理来消费自己的东西,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厂家的角度,我运用“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的发展和策划案例来说明消费者行为和厂家利益息息相关的关系。(注:来自:http://search.51job.com/jobsearch/show_job_detail.php?itisfrom=rss&id=34409756#gsjj131358等)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美特斯·邦威品牌休闲系列服饰。美特斯邦威的老总周成建看来,服装几乎不存在核心技术,它的最大附加值就是品牌,做好品牌经营和服装设计。所以它注重品牌内涵的挖掘,强调人才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并借助文化力量,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倾力打造“ 年轻活力的领导品牌 ”。美特斯邦威的诠释:“美”:美丽,时尚;“特”:独特,个性;
“斯”:在这里,专心、专注;“邦”:国
邦、故邦;“威”:威风。“美特斯·邦威”
代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产品,立志成为中国休闲服市场的领导品牌,扬国邦之威、故邦之威。而且它凝集了民族情节和服饰文
化。
一个简单、富有民族情节的解释,使它给消费者的带来一系列的消费者心理活动的情感过程。美特斯邦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产品,它主要针对15-30岁的年轻人。然而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崇尚科学,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他们凡事注重感觉,张扬个性,思维活跃;他们喜欢娱乐、休闲、社交等;他们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而且是一个最容易互相影响的消费群体。然而它的设计理念第一眼给消费者大胆、新颖、创新的感觉,首先就让消费者产生喜欢从而过度到激情阶段到购买评估阶段。
一般产品的消费方面,他们往往会显现出见异思迁、品牌忠诚度不高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率性、纯真、感性、真诚,却又远远超过过分理性的年长者。所以当你一走进它的专卖店,你就会被它别具一格的摆放和室内设计留一好印象。使你的心境得到不一般的享受,从而潜意识的存在着要购买的意愿。播放一些潮流的或动感的音乐,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口味,使消费者驻足,产生一系列情感过程。给消费者留下好印象。你看着它的一款新服装,个性的设计,浅蓝系列的给你一种翱翔蓝天之中;红色的给你激情,奋发
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让消费者看者商品就有相似的联想。
在品牌形象提升上,公司运用品牌形象代言人、如周杰伦、潘玮柏等新一代超人气之星及他们的宣传画报等,极具创意的广告推广公司的品牌效应。这就吸引了消费者的无意注意,或许就在这一刹那,给消费者以视觉以美观的享受,达到了宣传的效果。“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这样的宣传语,简洁有力,通俗易懂,富有吸引力,有着一种象叛逆的广告,不一般的人就不走寻常路,这就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是不是他们的服装穿在身上也会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在加上新星歌星,就容易让那些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来关注它,宣传它。给消费者一种深刻的记忆,遗忘的时间就会久。美特斯邦威的广告整体给人一种大方、脱俗、休闲的一在种心境。就符合了它的定位:本土休闲品牌服装。这就是为什么它短短的几年就走上品牌战略化。
它的产品价格适中,在15-30岁的年轻人群体,潜在的需求大,购买力会不断增长。价格适中,使得这群消费者容易接受这个价格,来增加自己的消费需求,就让消费者有能力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切实符合自身的需要。
它在产品的设计理念上,积极创新、开发个性的新产品、适合年轻人需求的服装,以维持消费者的忠诚度,吸引其他消费者的目光。提供更快速、更时尚的产品。颜色、款式、配料、搭配等都为了带给消费者不同的视觉、触觉、感觉等的感受。其产品把独立、个性、更酷的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与目标消费群体
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在品牌形象方面有着更深的影响。
作为消费者来说,美特斯邦威的新一代宣传人的广告,首先就吸引消费者的眼光,使我们年轻的一代对他的关注就会多。在情感方面就会对它独忠,最后发展到喜欢它,并忍不住脚踏进他们的门槛。直到心甘情愿掏出钱为止。对于购买的人更注重的是消费的质量,在这方面厂家做的很好,伴随着它发展的这么多年,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另一方面,在购买的过程当中,服务员巧妙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其热情的服务态度和工作热情使你在巧言妙语中受诱惑把产品买了。
美特斯邦威在“虚拟经营”过程中,只有人力资源是惟一不能虚拟的管理环节。而决策者的创新精神、经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度,都是虚拟经营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以及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和购买动向、需求方向等方面来完尚品牌战略。
在面对未来中,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立志实现“百亿企业,百年品牌”的战略目标,实现“年轻活力的领导品牌,流行时尚的产品,大众化的价格”这一愿景,力争打造世界服装行业的知名品牌。
第五篇:中国服饰消费者行为分析
中国服饰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是一个极大的群体
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是一个绝对数量巨大的群体。19世纪初,当西方的纺织商人第一次面对中国市场的时候,曾经找到了一个足以消耗掉整个欧洲纺织品年产量的新市场而喜不自禁。那时的中国人口是4亿,而据中国官方2001年公布的统计数位表明,目前中国大陆的人口已经达到 12.35亿。
消费者数量是任何行业都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对于服装业更是尤其重要。中国是传统上的服饰消费大国,其所谓的“大”,正是来自于人口数量。作为服装行业前景重要的评估依据,12.35亿的人口数位是对中国服饰消费者群体特徵最具说服力的描述。
不仅于此,中国的国民经济令人吃惊的增长也令服饰品的消费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考虑中国这个拥有近12亿人口的消费群体时,考虑的不再是每人一双袜子一件汗衫,而是达到或接近现代生活标准的个体将会拥有的完备衣橱。中国所拥有的是一个具备相当购买能力、旺盛的购买欲望、却还没有购置基本衣物所需的饥渴的庞大的消费群体。
(二)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是一个复杂的群体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制于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并同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中国是个具有古老历史、悠久传统、幅员广阔、民族为多的国家,其服饰消费者在上述种种方面的巨大的差异就表现在服饰消费诉求上的千差万别。因此,除了拥有庞大的绝对数量之外,中国的服饰消费者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群体。
从购买力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服饰消费受此影响,产生了购买力和购买需求的巨大差异。在中国,同时存在着从富裕、小康到温饱多个不同层次的服饰消费群体。如果以地区为标准做粗略的划分,基本表现为总体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撇开购买力因素不谈,中国的服饰消费者在收入水平相同条件下,仍旧显示出消费行业的显著差异。比较北京和上海的服饰市场可以发现,在中低层价格带上,两地畅销的服装品牌和风格种类的区别较大,相同品牌的受欢迎程度在两地也会有很大不同,在北京销售很好的职业装可能在上海反映平淡。以北京的职业女装品牌藤氏为例分析,其京沪档次相仿的两个卖场中的一季销售额相差很远:秋冬北京销售额70万,上海35万;春夏北京30至 40万,上海14万。从中可以看出京沪两地中层价位消费者对服装风格、品牌包装等迥然不同接受程度。这种由区域差异引起的消费行为差异程度大小明显随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高低而变化:在中下层消费者中,它表现的极为突出,但在上层消费者中却并不明显。
目前居于高价位的品牌如FENDI、BCBG、MAXMARA、POLO、爱玛仕等等,其在京沪两地的销售业绩和人气程度并没有太大区别。在上层消费群体里,区域差异的影响并不能引起多少消费行业上实质性的不同。无论在哪里,他们的消费都会集中在那些标示着高贵和财富顶级品牌的范围里。
除此之外,消费目的的不同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于服饰消费者说,自己穿着和送礼是两个最基本的消费目的。当送礼成为目的时,消费者的选择标准就很可能集中在价格这一个因素上了。在这种特殊的消费行业中,常规的消费者划分原则就会完全被颠覆,即便是很穷困的人也有可能购买几倍于其消费能力的服饰商品,以求「体面过人」的效果。
上述种种可能引发消费行为差异的因素都是可分辨和可预期的,适宜被用来作为例制定生产和营销计划的主要依据及参考,行业厂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群体
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群体,这是飞速变化中的中国国情导致的必然结果。这种变化表现在许多方面:
其一,中国服饰消费者的整体收入在持续增加,这将导致对服饰类商品购买需求的增长和实际购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其二,中国的服饰消费者在购买倾向上开始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购买力逐步向高价位和中低价位两个区域集中。这种变化可以从市场对服饰类消费品需求变化中得到印证:高档的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受到欢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为多顶级服饰品牌的重要新兴市场,大路线的中低价位品牌同样销售看好;
其三,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中国服饰消费者对于服饰品类的需求呈飞速上升的趋势。其速度之快,使得现有的服饰类商品每一刻都显现出某种程度的单一和过时。这种变化加快了国内服饰市场的专业化细分,宴会服、婚礼服、休闲服、职业套装等等已经成为市场上的常规门类。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中国服饰市场上,针对性越明确的产品将越受欢迎。
其四,社会热点、流行文化、国际潮流都促使中国服饰消费者的审美口味不断地变化。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使人们不再局限于服装的实用需求,开始关注服饰的装扮自我、表达自我等更深层作用。他们对新生事物和时尚潮流的接受和消化速度都令人咋舌,但同时也不乏对自身传统的偏爱和坚持,从某种程度上说,几乎是难以捉摸的。
其五,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正在日益变得成熟。繁荣的市场和发达的资讯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速成服装教育课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摆脱轻信、盲从的消费习惯,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对服饰风格、款式以及质量价格比都已经具备了更好的嗅觉和判断力。有见于此,了解他们的爱好,然后给他们最好的选择,将是企图进入中国服装市场的厂商的唯一正确途径。
其六,中国的服饰消费者正在向都市化转型。这种变化是伴随着中国的都市化进程而来的。农业人口对服饰的需求与城镇人口的不同无须赘述,都市化的消费人群渐渐地开始成为服饰消费群体的主体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服饰消费时代的来临。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对服饰类商品的需求在数量、档次、种类等等方面都将完成阶梯性的提升,这一点是服装业者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的。
(四)都市消费群在中国服饰消费群体中占据重要地位
现代社会以都市?中心的模式构成,都市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起到发展核心的作用。中国的地区间经济水平很不平衡,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且分布广泛,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城镇的带动,对于服装业来说就更是如此。
都市消费群在中国服饰消费群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它的传导和辐射作用上。一般来说,中国的服饰消费潮流首先由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中心城市的消费者带起,随后传导到其周边中型城市,再由这些城市到更为偏远和内陆的小城镇,与此同时,每个城市又以圆周辐射的方式影响周边地区,最后遍布全国,形成一个按时间先后顺延的复合传播梯次,并以此带动和影响全国的消费行为。在整个传播过程,处于时尚潮流的策源地、服饰消费前沿的都市消费群的关键的作用是无可质疑的。
此外,都市消费群较之农村消费群而言,在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其绝对人数在中国服饰消费群体上所占的比例并不很大。
(五)上海消费群在中国服饰消费群体中的特殊地位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是时尚潮流的中心,是中国最国际化的都市,也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城市。对中国人来说,'到上海去买衣服'是个理所当然的选择。上海服饰消费群对某个品牌的接受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声誉和销路的好坏。这一切都决定了上海服饰消费群在中国服饰消费群体中的特殊的地位。上海的服饰消费群条理分明,井然有序,消费心理成熟,消费能力巨大、消费结构复杂,是国内最有影响力和特色的消费群体。
从人员构成来看,上海服饰消费群可以分为两大类:长期居民和游客。
长期居民指在上海长期定居的消费者,其中包括一直在上海居住的人士,也包括自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大量进入上海市的来自中国其他地区省份新移民,以及在因工作等原因上海长期居留的外籍公民。游客则是指在上海做短期停留期间购置服饰的消费者,其中同样包括中国公民和境外人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游客数量很大,来源广泛,中有很大比例是专程到上海来进行服饰消费或将购衣作?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的。
在此基础上,上海的服饰消费群以消费区域为标准,形成了高中低不同价位带,立体的消费层次带。在中低价位上,来自中国的游客一般集中前往南京东路、四川北路等地购物,而上海的长期居民则会选择徐家汇、淮海路一带,或是遍布大街小巷以及居民区的服装店;在高价位上,消费者的选择则基本趋同-巴黎春天、梅隆镇、中信泰富、恒隆广场、美美百货、连卡弗等沪上的顶级名店;外籍游客经常出没于以外贸和仿制服装闻名的襄阳公园服饰礼品市场;而处于消费群顶层的购买者除了光顾本地名店外,还将相当部分的购买力投向了境外。由于上述消费者成分的复杂性和国际性背景,使得上海服饰消费群的消费特徵比从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初步具备了类似于巴黎、纽约等国际服饰中心城市消费群的特徵。
(六)中国服饰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分析
品牌忠诚度是国际上同行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常用指标,从中国的实际来看,中国服饰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是明显偏低的。
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可有以下几点:
其一,品牌概念引入中国仅仅是近二十年的事,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中国的服饰消费者同时面对为多的品牌名称,因而几乎所有的品牌对于他们来说都无所谓新旧之分。成名几十年的国际品牌如CD、CHANEL是新的,2、30年代的中华老字型大小如培罗蒙、鸿翔也因为记忆的老去而变新了,品牌忠诚度便无从说起。
其二,中国的品牌管理较为混乱。国际品牌进出频繁,例如美国的LIZ CLAREBORNE,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但因经营不善在90年代撤离了,使消费者难以记住;一些国际品牌还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初来乍到的时候形象突出鲜明,但过后却一路走低令消费者失去信心,例如法国的皮尔卡丹;还有的国际品牌由于译名的不统一,或是副牌译名不熟悉的原因给中国的消费者造成识别上的困难,迟迟未能获得应有的忠诚的品牌拥护者。
其三,由于中国服装市场的不规范,一方面出现造假货、次货;另一方面传媒由于专业素质不高,或是基于经济目的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关于品牌的正确资讯,使得消费者难以建立对品牌的忠诚,态度淡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