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普惠农见实效 基地建设上台阶
科普惠农见实效 基地建设上台阶
——白银区重坪科普示范基地事迹简介
白银区重坪科普示范基地是白银市首家引进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的试验基地,也是甘肃省最先引进推广日光温室技术的科普示范基地,先后被中国科协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被科技部星火办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被甘肃省科协评为“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被市政府认定为“白银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被甘肃省质监局认定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8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
一、基地建设与主要成效
基地位于甘肃中部白银区水川镇,地处黄河之滨,光、热、水资源俱丰,开发潜力大,前景看好,相对于自然条件比较严酷的陇中干旱地区来说,可谓是一方热土。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从山东寿光引进日光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切合当地实际从种植技术和棚体改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1998年,被区政府列为农业科技
等200多个蔬菜、瓜果、花卉新品种,筛选出了42个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且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2008年以来共引进试验新品种18个,其中桃子、红提葡萄等新品种反季节生产推广面积已达200多亩。日光温室茄子、黄瓜、辣椒、番茄和日光温室油桃、李子被认定为绿色产品,辐射面积2.5万亩。
(三)惠农兴村效果明显
2008年示范基地年销售收入达1300多万元,农民每年从日光温室中获得的纯收入人均达4450元。白银区近几年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保持在2.5万亩左右,约占全部蔬菜种植面积的80.7%左右,蔬菜年产量1.15亿公斤,总产值1.8亿元上下,全区农民人均从日光温室中获得的纯收入达1500多元,约占人均纯收入的40%左右。尤其是科普惠农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实施科技培训、科普宣传、科普展览、样板示范等一系列措施,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种田的水平和科技素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四)社会效应日益凸现
基地除了示范带动本区日光温室产业发展之外,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近两年先后有4个省20个县组团深入基地考察学习,基地每年也派出一定数量的人员对基地辐射区和省内外10多个县区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推广设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白银市三县两区受到重坪直接带
(三)强化自身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2008年以来,重坪示范基地通过配臵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等设信息网络设备和培训设备,建立化验分析室,配备土壤测试分析、化验检测设备,完善化验室,建设20米长科普画廊,增臵科普图书,充实信息库等措施,强化自身建设。一方面按照“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广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为村社培训各类科技人员,通过增设科普惠农服务站,扩大技术覆盖面,使基地示范效应广泛扩散。仅2008年以来,就举办了30多期培训班,受训人员达1600多人次,举办科普展览4场次,科普讲座3场次。这些措施的实施,既大大加强了基地自身建设,增强了辐射带动功能,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活力与后劲。
重坪科普示范基地在注重物质投入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白银市农科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农科教”协作关系,与省内外的农业科技人员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聘请了13名省、市农业科技专家为技术顾问,对基地实行技术指导的同时,义务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使基地逐步走上了科技惠农兴村的道路。
(五)完善管理,开创新路。
第二篇:科普惠农先进事迹
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带头人
——****先进事迹
2005年以前,他从事个体经营,依靠党的富民好政策,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2007年,他回村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2011年被省科协评为“***省农村科普宣传先进个人”,2011年被县农业局评为农田水利建设“十大标兵”。
积极开展科学实践,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农民增产增收,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4年又被省科协评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先进个人。
1、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为建设优质高产农业基地搭建平台。
为了全面增强全村干群的“科教兴村”意识及科学文化素质,在上级科协的指导和全力支持下,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科普宣传活动。经常向广大群众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及实用技术。通过开展一系列,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的科普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开放搞活意识,效益意识不断增强,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对农村青壮年劳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为了搞好科技普及,提高经营水平、规范生产程序、提升农产品质量、他从一家一户开始,逐渐扩大到各个村民组,亲自组织服务队伍参与各种科普活动。“一点带面,一面带片”的科技普及法,幅射镇内六个村,3000多户,受益人数达到1万多人。
2、狠抓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建立农业基地。
农业基地建设对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效益规模、提高经营水平、规范生产程序、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农业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农业基地的培育和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山丘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发展优质农业的天然优势。
按照“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注重高新技术”的指导思想,大力推广优质无公害、有机水稻、专用小麦、高产油菜的种植。达到生产的专业化和种植区域化,使基地成片连片,形成规模。大力打造绿色、无公害的产品,实现生态农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和种养殖业模式转变,打造农口新亮点,为实现增产增收,实现既定目标拓展发展空间。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的原则,积极培育生产技术骨干和培植生产专业户,创办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生产基地,发挥引导、示范和辐射推广的作用。通过成立组建村专业协会,形成“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构建统一供种,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统一销售的生产销售网络。将**村建成农业生产基地。201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杯”获“十大标兵”称号,3、通过对农户的扶持大力推广优质无公害、有机水稻、专用小麦、高产油菜的种植。
为了农业生产向规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积极扶持各组的重点户、示范户,使他们成为种植优质作物带头人。措施如下:
1、对重点户、示范户加强技术的指导、帮助;
2、选择10户,每户扶持资金至少1500元,需资金1.5万元以上;
3、提供优质、高产种子等,折合资金约需2万元;
4、对生产规模达到30亩以上的生产大户,视生产规模和资金需求情况给予适当扶持。
通过积极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在广大农民中树立了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的理念,使广大农民自觉地拒绝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和化学激素,掌握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掌握生态型立体式农业开发技术,并且引导农民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从一名普通群众,再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先进个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民和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变。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中央对农民的政策越来越发好,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广大农村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变化越来越大。在带领群众从小富奔向“小康”的大路上,默默地耕耘着,继续以大地作纸,谱写着他奉献与服务的人生,生动地践行一个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的责任。
第三篇:科普惠农总结
2015年科普惠农工作总结
XXXX公司成立几年以来,始终坚持着“科技为先,惠农至上,创新为本,服务优良”的宗旨。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切实主动的与市科协联系,对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来、走出去做出了贡献。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通知》、省“科普惠农计划”实施方案细则、市科协和市科协有关文件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科普和科技宣传,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广大会员和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新农村的建设体统了必要的科技支撑。
2015年我公司配合市科协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了解、搜集当地农民在科技方面的需求,及时向市科协及有关部门反馈,为市科协的科普普及工作提供了参考,逐步地成为了全市农村科普工作的联系站点。围绕羊、果蔬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提高养羊种植农户参与健康养殖、种植的能力。大幅提高广大养羊、种植群众的饲养管理和种植管理水平,2015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着力造就一支科普工作人员队伍
以依托公司的科技人员为基础,XXXX无公害蔬果农业专家工作站和XXX山羊研发中心为两大平台,不断跟踪果蔬界、养禽界的科技前沿,重点攻克山羊种质、山羊提纯复壮,山羊选育养殖领域的其他关键技术、地方优质山羊的生态养殖方式,以实现山羊饲养农户和种植户的规范化生产。
(二)创新科普工作方式
科普工作立足基地,面向全行业,由当地不断向外县市区扩展,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一是举办培训班,由专家、教授进行面对面授课、讲解;二是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生产经营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编印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果蔬、山羊技术资料作地基地广大山羊户、种植户的生产规程标准;三是自办网页,以形象生动的文字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现代化山羊饲养果蔬的最新技术信息;四是以电子文本形式发送技术资料,在第一时间内使养殖山羊农户、果蔬种植户及时解读到有关技术资料。
(三)巩固科普工作阵地
利用公司基地的培训场所和培训条件,分期分批对基地农户进行系统轮训,利用绿园基地的培训场所和培训条件,分期分批对基地农户进行系统轮训,努力把广大养羊农户、果蔬农户的饲养管理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使基地生产的产品安全有保障。
(四)以科普的方式解决好农户养羊、果蔬的危害关键点控制 海门山羊体系的建立是解决山羊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规划从养羊的投入品(饲料、药品、添加剂、饮用水等)及养羊和果蔬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等方面开展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有效的质量可追溯制度,为实现产品达到市场信得过产品而不懈努力。展全程质量控制,建立有效的质量可追溯制度,为实现产品达到市场信得过产品而不懈努力
(五)进一步创新科普工作,提高科普工作水平。公司组织本区域园区内的农技人员现场参观、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对象为园区内农技人员、用工者和辐射的农户,以园区内农技人员授课为主,并请南农大专家来园区上课。发放培训宣传资料5000份,大力宣传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典型户、养羊户的具体作法和效益情况;组织园区内农技人员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好的市、乡镇实地参观学习,切实提高农技人员、用工者、群众对高效设施农业的认识,栽培技术管理水平,并制定相关的奖励标准,发挥调动农技人员、用工者的智慧和才能。
(六)进一步配套服务,为群众增收搭建平台。
公司为当地群众的合理补偿,与农户签订保底收入和保底收购协议,全面开拓外部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更多农户走出家门,参与蔬菜产品的流通,进一步培育农民经纪人。组织成立山羊、葡萄、甜瓜、蔬菜专业协会,链接农户与市场,积极作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和发展大棚瓜果蔬菜贮藏加工企业和山羊的加工业。
XXXX公司积极做好技物结合服务,严格遵循农业部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并配套使用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标准,改善土壤品质,降低农田有毒物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种养殖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经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产销一体化和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通过努力,我公司的科普惠农建设已步入了轨道,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归纳为三句话:科普网络更健全、宣教功能更强大、受益群体更宽泛。2016年我们将: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农民素质,努力推动科普惠农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组织的关心指导,离不开科技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科普惠农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改进,希望各级领导、各届人士多提宝贵意见,不断将我公司的科普惠农工作推向深入。
XXXX公司
第四篇:乡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2010-06-27 23:05:5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乡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2)
乡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
*镇地处路桥区东部沿海,下辖51个村居,有户籍人口万,外来人口近2万,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区科协的指导帮助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意见》,扎实开展科普工作。2008年5月份,我镇全面启动“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程”,建成了以“1站2点51室”
为主体的三级科普惠农服务网络,有效形成全镇科普惠农合力,促进了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力推进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镇党委、政府对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一是出台工作方案。我们将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听取科普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出台了《蓬街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创建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具体任务和主要措施;二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创建全国科普惠农服务站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副镇长任组长,各片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办精干力量组成。同时,要求全镇51个村居、各专业合作社、农业创业基地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人人有责任田”的组织领导体系;三是建立工作制
度。包括“工作报告制度”,即各责任单位每周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度一次,领导小组每半月以书面形式向镇党委政府报告一次。“督查整改制度”,即由农办牵头,组织各片开展互检,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科普网络,完善基础设施 科普惠农兴村,重点在普及,关键在执行。为切实加强科普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普及面、增强执行力,镇财政拨款100多万元,启动“1251”工程。截止10月底,建成以“一站、二点、五十一室”为主体的三级科普惠农服务网络。
一站,即科普惠农服务站。设在蓬街镇农技协办公楼,占地300多平方米,以“服务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宗旨,主要面向全镇广大农民和农业合作组织,实行敞开式服务、窗口式办公、规范化管理。服务站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区块:一是信息服务区,包
括咨询报名室、公告发布栏;二是室内培训区。包括多媒体教室、远教培训室和新型农民讲习所,共配备24台电脑、三套投影和音响设备、200多个座位,可同时容纳200人开展学习培训;三是休闲活动区,配置金属书橱2套、科普藏书3000册,设台球、乒乓球桌等娱乐设施,并配有3台触摸式“神农一体机”,可登陆“中国村络工程”信息平台,了解各级政务和各类信息;四是室外宣传区,配备12平方米的led彩色显示屏。二点,即“蓬街农技协科普惠农服务点”和“台农农资服务公司科普惠农服务点”。前者位于原农技协办公楼,有一个远教播放室、一个科普图书室、一个科普长廊、一个3000亩大棚蔬菜基地、一个“土专家”巡讲团,并配备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基础上,重点在引导、示范作用上做文章,开展科普惠农结对、百名会员结对百名群众,实现科技帮扶、科技致富、科技脱贫;后者地处蓬街集镇区域,从事包括葡萄及其它
农产品方面的农需物资经营及技术咨询,是蓬街农资行业(产前服务)的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农民集聚力。该点配置电脑、投影仪、触摸式神农一体机等设施,建有电教播放室、农资超市,农民群众在站点采购农资的同时,可以向技术人员咨询相关科技、科普知识,并能通过电教设施和神农一体机,轻松、便捷地获取农业科学技术和市场信息。五十一室,即村居新农服务室。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房办事”原则,在全镇51个村居设立新农服务室,做到专人负责、制度上墙,并实现台帐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灵活开展科普惠农服务。
三、强化宣教服务,凝聚发展动力 我们按照“全民动员,科学普及”的思路,分层次、多题材、广角度地开展科普宣教。一是覆盖式宣教,即通过召开培训会、发放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布通告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宣教;二是渗透式宣教。即通过开展“百晓系
列”活动,号召驻村干部、村居干部、农业专家深入村居,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在为民服务、融洽关系的同时开展科普宣教,把课堂办到村居、田头、农家,把农函大特色班办到农业基地中,取得显著成效。“驻村百晓”也被评为浙江省“十七大”精神主题宣教“创新载体100例”之一;三是人性化宣教,即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创建活动,深入挖掘村居文艺潜力,通过“村歌大合唱”、“小品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教;四是多层次宣教,即充分运用“村络工程”网站、远程教育网络、led大屏幕等新平台开展宣教,进一步创新宣教形式、扩大宣教覆盖面、提升宣教
第五篇:乡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总结
镇地处路桥区东部沿海,下辖51个村居,有户籍人口万,外来人口近2万,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区科协的指导帮助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意见》,扎实开展科普工作。5月份,我镇全面启动“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程”,建成了以“1站2点51室”为主体的三级科普惠农服务网络,有效形成全镇科普惠农合力,促进了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力推进了全镇新农
村建设的进程。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镇党委、政府对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一是出台工作方案。我们将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听取科普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出台了《蓬街镇科普惠农服务站创建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具体任务和主要措施;二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创建全国科普惠农服务站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副镇长任组长,各片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办精干力量组成。同时,要求全镇51个村居、各专业合作社、农业创业基地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人人有责任田”的组织领导体系;三是建立工作制度。包括“工作报告制度”,即各责任单位每周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度一次,领导小组每半月以书面形式向镇党委政
府报告一次。“督查整改制度”,即由农办牵头,组织各片开展互检,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科普网络,完善基础设施
科普惠农兴村,重点在普及,关键在执行。为切实加强科普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普及面、增强执行力,镇财政拨款100多万元,启动“1251”工程。截止10月底,建成以“一站、二点、五十一室”为主体的三级科普惠农服务网络。一站,即科普惠农服务站。设在蓬街镇农技协办公楼,占地300多平方米,以“服务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为宗旨,主要面向全镇广大农民和农业合作组织,实行敞开式服务、窗口式办公、规范化管理。服务站主要分为四大功能区块:一是信息服务区,包括咨询报名室、公告发布栏;二是室内培训区。包括多媒体教室、远教培训室和新型农民讲习所,共配备24台电脑、三套投影和音响设备、200多个座位,可同时容纳200人开展学习培训;三是休闲活动区,配置金属书橱2套、科普藏书3000册,设台球、乒乓球桌等娱乐设施,并配有3台触摸式“神农一体机”,可登陆“中国村络工程”信息平台,了解各级政务和各类信息;四是室外宣传区,配备12平方米的led彩色显示屏。
二点,即“蓬街农技协科普惠农服务点”和“台农农资服务公司科普惠农服务点”。前者位于原农技协办公楼,有一个远教播放室、一个科普图书室、一个科普长廊、一个3000亩大棚蔬菜基地、一个“土专家”巡讲团,并配备电脑、投影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基础上,重点在引导、示范作用上做文章,开展科普惠农结对、百名会员结对百名群众,实现科技帮扶、科技致富、科技脱贫;后者地处蓬街集镇区域,从事包括葡萄及其它农产品方面的农需物资经营及技术咨询,是蓬街农资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农民集聚力。该点配置电脑、投
影仪、触摸式神农一体机等设施,建有电教播放室、农资超市,农民群众在站点采购农资的同时,可以向技术人员咨询相关科技、科普知识,并能通过电教设施和神农一体机,轻松、便捷地获取农业科学技术和市场信息。
五十一室,即村居新农服务室。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房办事”原则,在全镇51个村居设立新农服务室,做到专人负责、制度上墙,并实现台帐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灵活开展科普惠农服务。
三、强化宣教服务,凝聚发展动力
我们按照“全民动员,科学普及”的思路,分层次、多题材、广角度地开展科普宣教。一是覆盖式宣教,即通过召开培训会、发放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布通告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宣教;二是渗透式宣教。即通过开展“百晓系列”活动,号召驻村干部、村居干部、农业专家深入村居,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在为民服务、融洽关系的同时开展
科普宣教,把课堂办到村居、田头、农家,把农函大特色班办到农业基地中,取得显著成效。“驻村百晓”也被评为浙江省“十七大”精神主题宣教“创新载体100例”之一;三是人性化宣教,即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创建活动,深入挖掘村居文艺潜力,通过“村歌大合唱”、“小品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教;四是多层次宣教,即充分运用”村络工程”网站、远程教育网络、led大屏幕等新平台开展宣教,进一步创新宣教形式、扩大宣教覆盖面、提升宣教层次。
今年来,共组织农民“土专家”巡回讲座2期,举办各类技术骨干和协会会员培训班5期,开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期,培训人员1500多人次,转移就业262人,引进以色列樱桃蕃茄、美国西芹、台湾红茄等国内外优良新品种20只,示范推广多层膜覆盖、反季节栽培、立体套种、立体养殖、二氧化碳气肥等新技术10多项,有力促进了全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四、坚持学以致用,打造示范亮点 为提高科普惠农工作的影响力,我们立足资源优势、挖掘产业潜力,启动“三色产业万亩亿元”工程,着力打造示范亮点。所谓“三色产业”即以浅海滩涂和围坝养殖为主体的新兴“蓝色产业”、以大棚葡萄为主体的瓜果生态“绿色产业”、以大棚蔬菜栽培为主的“白色产业”,这是“万亩亿元”工程的主体项目。按照“特色化、区域化、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产前:在农技协建立300亩大棚蔬菜示范区,在启明村建立500亩大棚葡萄示范区,在灵生农场建立1000亩西甜瓜示范区,采用新的品种引进、无公害生产、新肥药应用、立体间套、优质高产栽培的措施,达到亩收入上万元。产中:以台农农资有限公司为龙头,做好技物结合服务,严格遵循农业部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并配套使用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标准,改善田土壤品质,降低农田有毒物质,提高农产品在国外、国内二大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
种养殖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产后:以农技协为龙头,以龙头基地、龙头市场、龙头示范村、龙头示范户为辅助,舞好五龙,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经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产销一体化和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示范点的成功建设,激发周边农户的参与热情,带动了全镇农业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镇的科普惠农建设已步入了轨道,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归纳为三句话:科普网络更健全、宣教功能更强大、受益群体更宽泛。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推进村级自治,实现重心下移,努力推动科普惠农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组织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我
镇的科普惠农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改进,希望各级领导、各届人士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刻领会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不断将我镇的科普惠农工作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