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省服务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 《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琼府„2010‟1号,以下简称 《实施意见》),加快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设立海南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专项资金是指省政府从海南省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用于促进我省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和我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坚持优化结构、择优扶持、公正透明、注重效益的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由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省财政厅负责管理。
省商务厅会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财政厅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年度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组织项目申报,对项目进行审核,确定拟支持的项目及专项资金安排,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会同省商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支持的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为:符合 《实施意见》的重点产业和项目。
第六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我省影响大、带动性强、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公共性旅游设施、旅游促销活动的扶持。具体是:
(一)国内外著名的服务业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的,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二)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三)进驻我省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地区总部或操作中心,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四)符合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并经省级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 “风情小镇”等旅游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五)鼓励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创新开发的旅游产品、线路和邮轮、游艇、房车基地等旅游新业态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六)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究开发经省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 扶持。
(七)列入全省发展规划,面对国际国内旅客,主要经销世界知名品牌、海南地方特色商品的大型旅游购物中心项目,根据销售额增长情况,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八)在我省成功举办的各类大型会展,按展位规模给予主办单位一定资金扶持。
(九)在我省成功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的大型文艺、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给予主办单位一定资金扶持。
(十)列入全省发展规划的现代物流园区,给予业主单位一定资金扶持。
(十一)对物流龙头企业,根据业绩增长排名情况,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十二)对航空、海运公司新增的国际航线、班轮,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十三)对组织集装箱的航运企业,根据其组织到洋浦港和海口港中转的集装箱增长排名情况,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十四)对落户在省重点信息产业园区内,并经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认定的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信息服务业重点项目,在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十五)支持海南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对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知名品牌引进和收购、产品与质量管理认证、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品牌创建示范企业、著名和驰名商标企业参加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宣传推介和境内外会展等品牌创建活动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十六)对服务外包示范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培训平台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服务外包重点企业的市场开拓、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能力建设等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十七)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项目。
第七条 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式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奖励三种方式。
贷款贴息。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投资的,一般采取贷款贴息方式,贴息额度根据项目贷款实际发生额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确定,每个项目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每年贴息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无偿资助。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一般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单个项目资金资助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奖励。对贡献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资金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省政府确定的项目不受扶持限额限制。
第八条 当年已经通过海南省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的其他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原则上不重复安排。
第三章 资金的申报与拨付
第九条 专项资金申报一般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在海南省内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三)符合海南生态、环保要求;
(四)依法在海南省内纳税,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没有税收违规行为,没有欠交税款行为;
(五)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六)企业正常发放职工工资,按国家规定给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第十条 符合支持方向和申报条件的项目单位,根据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省财政厅下发的年度申报通知向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省财政厅提交专项资金的申报材料。专项资金的申报材料应包括:
(一)专项资金申请文件;
(二)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复印件;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工作方案;
(四)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用地的审批或备案文件;
(五)申请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项目,需提供银行贷款合同(或贷款承诺书)和利息支付清单等相关凭证复印件;
(六)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及相关支出财务凭证复印件;
(七)项目相关证书、合同复印件;
(八)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九)与资金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省商务厅会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省财政厅在受理材料后的30个工作日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查,省财政厅根据审查意见会同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提出项目资金计划报省政府。经省政府批准后,省财政厅会同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下达项目资金计划。
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省财政厅根据项目单位拨款申请和项目进展情况,将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同时将拨款文件抄送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第十三条 项目单位收到资金,属于奖励的,计入当期收入;属于贷款贴息的,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属于补助的,计入资本公积,归全体股东享有。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财政厅共同建立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制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形式对专项资金进行检查。主要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专项资金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内容。
第十五条 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单位,须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省财政厅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情况(包括纳税情况、解决社会就业情况)。省商务厅会同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财政厅每年3月底前将专项资金的项目安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上报省政府。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挪用、骗取专项资金。凡违反规定的,依照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省财政厅每年从专项资金中列出不超过2%的管理经费,专项用于专项资金项目审核、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等。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财政 服务业 资金 管理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驻琼部队,省法院,省检察院,中央国家机关驻琼单位,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各民主党派省委,各驻琼办事处,各新闻单位。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10年1月17日印发
(共印400份)
第二篇: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
法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9]2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央财政设立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为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管理要求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我们修订了《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二○○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精神,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央财政设立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坚持合理分配、着重民生、优化结构的原则。
(一)合理分配。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与项目法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以因素法分配为主。
(二)着重民生。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类服务业。
(三)优化结构。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提高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促进节能减排。
第二章 支持范围
第三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的技术升级、设施改造、网点建设、系统平台建设、人员培训、公共服务等方面,支持的主要行业包括:
(一)社区服务、副食品安全服务等与居民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服务业;
(二)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废旧物资及旧货流通体系、业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等与生产流通相关的服务业;
(三)市场信息服务、市场监测及预测预警、应急管理等公共服务业;
(四)财政部确定的其他需要支持的重点服务业。
第四条 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总体要求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财政部会同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明确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
第三章 支持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等支持方式。
(一)以奖代补。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能够制定具体量化评价标准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在项目实施后,根据规定的标准,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项目,安排奖励资金。
(二)贷款贴息。对于投资规模大、能够获取银行贷款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予以支持。贴息资金根据实际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利息率、贷款期限和实际支付的利息数计算。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
(三)财政补助。对于盈利性弱、公益性强,难以量化评价不适于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的项目采取补助方式予以支持。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比例较高及地方财政给予支持的优先安排。
第四章 资金审核及拨付
第六条 专项资金管理根据支持对象及方式采取因素法与项目法相结合的办法,具体由财政部会同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确定。
第七条 按项目法管理的专项资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部门(以下简称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商务、供销等部门按照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经审核后报财政部。财政部会同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共同审核确定项目。根据审核确定的项目,财政部下达资金预算。
第八条 按因素法管理的专项资金,通过以下程序确定:
(一)财政部根据资金支持重点,按照各地相关发展指标并考虑地方财力等因素,将资金分配到各省级财政部门并下达资金预算指标,同时按国库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拨付资金。
(二)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商务、供销等相关主管部门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具体操作办法,根据国家规定的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分配的专项资金预算指标,提出具体项目安排意见,在规定时间内报财政部、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财政部及省级财政部门可委托相关机构或组织专家对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费用在专项资金中列支,按照不超过专项资金额度的1%掌握,从严控制支出范围。
第十条 各地可根据当地财力情况,安排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并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统筹使用。
第十一条 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专项资金划拨手续,及时、足额将专项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
第十二条 中央直属单位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和当年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向财政部申报,财政部按规定进行审核后,下达资金预算并拨付资金。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材料一般应包括:
(一)专项资金申请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
(四)申请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项目,需提供相关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承诺书等凭证;
(五)项目承担单位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
(六)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财政部、商务部、供销总社等部门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地方财政部门、商务部门、供销部门和中央直属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地和本系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对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和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财政部将收回已安排的专项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印发的《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853号)同时废止。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财建〔2006〕104号)
各市、县(市)财政局、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宁波市不发),省级有关单位: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05〕1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浙政发〔2001〕2号)、《浙江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关于加快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信办〔2005〕38号)的精神,为推进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数字浙江”建设,省财政在原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设立了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支持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为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我们制定了《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06年该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时间截止9月20日,逾期不予受理。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
二○○六年八月七日
附件:
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更好地支持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数字浙江”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以补助或奖励的方式,主要用于支持:
1.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重点扶持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与关键技术手段的配备、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技术攻关及对外技术合作等项目。
2.具有高技术优势的软件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重点扶持具有或争创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基础软件、软件出口与外包,以及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工艺和产品技术水平或替代进口设备、材料研发与生产相配套的嵌入式软件、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等项目。
3.数字内容产品开发与服务项目。重点扶持为公共管理和服务提供的重大数据库开发、网络增值服务等的项目。
4.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重点扶持信息服务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服务平台、面向区域或行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等项目。
5.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第三条 专项资金安排的原则:
1.鼓励创新。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提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产品生产和产业链中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
2.扶优扶强。重点扶持骨干、优势企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和产品,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链。
3.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形成有利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壮大的环境;
4.公平竞争。规范项目申报、评审和项目管理,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条件下择优选择,提高项目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第四条 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在浙江省行政辖区内(宁波地区除外)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营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企事业单位。
2.具有从事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业务所必需的技术装备、专业技术人员、质量保证手段和专门场所;
3.产权明晰,管理规范,遵纪守法,有严格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良好的业绩和社会信用。
4.其他应具备的条件。
第五条 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须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导向;
2.符合第二条规定的重大技术方向,项目技术含量较高,创新性较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方案切实可行,具备较好的实施基础;
3.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自筹资金落实;
4.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六条 符合申请专项资金条件的项目,按以下程序申报:
1.省级以下的项目实施单位,向当地财政、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经当地财政、信息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于每年6月底前联合行文上报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
2.省级单位经可向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告,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于每年6月底前上报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
申请报告须附以下有效材料(按A4型纸张尺寸制作,装订成册):
(1)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
(2)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见附件2);
(3)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
(4)有银行贷款的项目,需提供相关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承诺书等凭证;
(5)省级以上部门(含省级)颁发的相关资质证书及荣誉证书等复印件;
(6)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七条 当年已列入国家或省有关财政资金扶持计划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省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同,一个单位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已得到专项资金补助的单位,在该项目尚未完成前,不得申报新的专项资金项目补助。第八条 专项资金的审定与下达
1.省信息产业厅对申报项目进行汇总、初选,并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在此基础上,按照专项资金安排的原则,由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共同审定补助项目和补助(或奖励)的具体资金数额,并联合行文将预算指标下达给各有关市、县(市)财政部门和省级有关主管部门。
2.市、县(市)财政部门和省级有关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和项目进度将专项资金及时拨付给项目单位。
第九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1.各级财政、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严禁截留、挪用或转作他用。
2.项目单位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实行专款专用,控制开支范围,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3.专项资金的使用,应接受财政、信息产业、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4.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完工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将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工程决算等材料(编写题纲见附件3)报送同级财政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各市、县(市)财政部门和信息产业部门对完工项目材料审核后,于每年12月底前将有关情况汇总上报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
5.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将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施跟踪问效。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专项专项资金的,将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如发现有弄虚作假骗取补助资金或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情节严重的,省财政厅将责令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追回补助资金,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省财政厅、省信息产业厅2001年印发的《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1]55号)和2002年印发的《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计划项目监督和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浙信信[2002]9号)文件同时废止。发布部门:浙江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08月07日 实施日期:2006年08月07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柳州商贸服务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柳州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16年3月25日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关于印发<柳州市关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柳政办〔2012〕189号)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柳州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资金)的作用,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促进全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资金来源:
(一)市本级预算内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二)上级部门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三)其它可以用于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第二章 工作机构与职能
第三条 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落实资金的预算。
(二)配合市商务委组织项目评审、验收。
(三)下达项目资金预算,会同市商务委审核拨付资金。
(四)负责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 市商务委负责项目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提出资金项目具体的扶持方向、支持内容、基本条件要求及评审论证标准。
(二)受理项目申请。
(三)组织项目评审、论证。
(四)会同市财政局编制预算和下达项目计划。
(五)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组织项目绩效评估考核。
第三章 商贸服务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 使用原则、支持范围、支持方式
第五条 资金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政策导向。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方向,属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和允许的行业。
(二)引导为主,择优扶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增加对商贸服务业的投入。
(三)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坚持科学民主,公开公正,高质高效原则,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第六条 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编制或修编商贸服务业专项规划、商贸服务业重大课题研究、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商贸业项目,商业综合体、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电子商务、会展、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项目,口岸建设及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商贸服务业项目。
(三)商贸服务业发展统计、监测、培育、考评奖励。
(四)商贸服务业品牌建设、质量体系建设项目。
(五)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应急物资储备项目。
(六)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活动项目。
(七)获得上级资金扶持,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
(八)对促进柳州市商贸服务业发展影响重大的其它项目。
(九)外贸扶持专项资金、鼓励外贸出口奖励资金、鼓励外贸出口企业其它补助资金的扶持范围按《柳州市外贸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十)项目绩效评价(费用原则上不得超过资金总额的3%)。第七条 根据项目和项目单位的不同特点,确定资金支持方式:
(一)直接补助。按照项目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和额度的直接补助。
(二)贷款贴息。对使用金融机构贷款的商贸服务业项目,按贷款合同规定的利率,对已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
(三)奖励。按照《柳州市服务业发展考评奖励实施办法》(柳政办〔2012〕187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柳政办〔2015〕161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实施资金奖励。
第四章 商贸服务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第八条 市商务委在每年8至10月收集次年项目建立项目库, 未进入项目库的项目的次原则上不得申报扶持资金。在每年市人大通过预算后,市商务委会同市财政局制定《项目申报指南》,确定本资金重点扶持方向、扶持标准及相关要求,分两批组织项目申报。
第九条 申报条件
(一)在柳州市(含六县)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商贸服务业企业,跨区域公司在柳州市注册设立的分公司(需在柳州纳税),在柳州市登记的社会组织,柳州市(含六县)机关事业单位。
(二)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财务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三)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良好的信用记录,有一定的资金筹措能力。
(四)项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自治区和本市关于项目投资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求项目已启动,建设期限不能超过2年,能在项目建设期限内完成。
(五)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单位不得申报:
1.同一项目已列入其它财政资金扶持计划或已获得过其它 财政资金扶持(需要地方配套的项目除外)。
2.项目单位获得各级服务业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因自身原因未通过项目验收的。
第十条 申报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及《柳州市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二)项目单位资格证明文件(营业执照、法人证等)。
(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
(四)申请贴息的项目,需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合同和贷款到账凭证。
(五)项目单位上会计年报、纳税证明,新成立的单位如无上会计年报和纳税证明,须提供近期的会计报表和纳税证明。
(六)项目单位对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承诺书。
(七)《项目申报指南》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第十一条 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概要说明、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规模、建设内容、项目投资计划、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投资估算和资金的筹措、项目建设目标的保障措施等。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构成。申请财政资金扶持部分应符合《项目申报指南》规定的支持内容,要列出固定资产投资的 详细数量、金额。严格控制一般性办公设备采购数量和金额,一般不得包含日常办公、乘用车辆购置、企业日常成本性支出等经常性开支。
(四)资金来源说明和投资计划。第十二条 项目审批按以下程序:
(一)项目申报。项目申报实行属地管理,项目单位向所在县(区)商务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市商务委业务工作及需直接受理的项目除外),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财政局审核出具推荐意见后,汇总报市商务委、市财政局。
(二)项目初审。市商务委会同市财政局对项目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组织项目实地核查,提出初评意见。
(三)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参加评审的专家从“柳州市商贸服务业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评审意见由第三方机构书面出具。市商务委负责制定专家评审制度,建立柳州市商贸服务业专家库。
(四)项目审定。市商务委汇总项目评审情况并征求市财政局意见形成项目资金扶持方案,会同市财政局联合行文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审批后,市商务委、市财政局联合下达项目资金计划。
第五章 项目验收、资金拨付
第十三条 项目单位应在确定的项目建设期限内完成项目建设及投资。项目单位在完成项目建设后,应及时准备好符合要求 的项目验收材料,向市商务委申请项目验收。市商务委会同市财政局及时组织项目验收。项目验收规则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原则上通过项目验收后方可拨付项目扶持资金。需提前预拨资金或按进度分期拨付资金的,由项目单位向市商务委、市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市商务委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决定。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内容按照计划完成,实际投资额未达到计划投资70%的不予验收;实际投资额完成计划投资70%-90%的,按比例核减扶持资金。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市商务委会同市财政局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项目单位应向市商务委定期报送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资金投入情况。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企业注销、名称变更、证照注销、项目停止、违纪违法等重大情况或变化,项目单位应及时主动向市商务委、市财政局报告、报备。
第十八条 在项目申报、建设、验收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规、舞弊行为的,一旦发现将收回已拨付的财政资金,并将项目单位列入“黑名单”,取消其以后三年内申请商贸服务业专项资金的资格。涉嫌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参与项目管理的有关人员应维护项目单位相关知 识产权及商业秘密,未经允许擅自披露、使用的,将依法追究责任。严肃查处项目申报、建设、验收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严格追责。涉嫌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商务委在职责范围内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一条 国家、自治区级资金项目,如委托市本级管理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明确规定的,参照此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相应资金,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修订本)自2016年4月6日起执行。
第五篇:黄山市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黄山市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政策适用在本市注册、纳税的服务业企业、组织。
第三条
市政府设立黄山市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采用“借转补”、事后奖补、直接投资、投资补助等方式,支持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我市部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商业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会展、旅游、养老养生、文化、卫生、教育、体育、信息科技、电子商务、后台服务、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以上不包括以房地产为主的项目和项目中房地产部分),建成后产权不分割出售的,按照《黄山市财政资金借转补管理办法(试行)》,可给予50万元以上、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借转补”采取竞争性申报、择优支持的资金分配方式。设定具体目标、合同管理、先预拨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后,全部或部分转作补助,未转作补助部分限期收回。专项资金预拨
方式应在合同中明确。
第五条
以下事项实行事后奖补:
(一)市内旅游企业从黄山航空口岸年接待入境旅客达到2000人及以上的,按每位入境旅客5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首次进入全国百强的旅行社,一次性奖励50万元。已进入全国百强的旅行社,在上一排名无退位的情况下,位次每提升两位,奖励5万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新认定的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含多个景区联合申报),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30万元。新认定的五星级饭店,一次性奖励50万元。新荣获中国饭店金星奖的饭店,一次性奖励20万元。新认定的国家五钻级、四钻级的酒家酒店,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新荣获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金、银、铜奖的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15万元、10万元、5万元。
(二)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新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的演出项目,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全年演出超过200场的大型室内演出项目,超过150场的大型室外演出项目,超过场次每场补贴2000元。动漫产品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100万元的动漫企业,奖励10万元,首次达到300万元的,奖励20万元。
(三)新建的独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平台建设设备和软件实际投资额超过200万元的,按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年在线销售产品收入超3000万元的电子商务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一次性奖励30万元;新认定的安徽著名商标、安徽老字号、安徽名牌产品,一次性奖励10万元。新获得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区,一次性奖励10万元。新晋升为国家3A、4A、5A级的物流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
(四)境外银行业机构及境内全国性银行业机构首次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一次性补助100万元;区域性银行业机构首次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一次性补助50万元。新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含村镇银行、融资贷款担保公司等),市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的小微型服务业企业贷款,依法合规经营、年化担保费率不高于同期基准利率25%且放大倍数达到4倍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成功发债融资的中小企业,按省有关办法执行。
(五)新主持完成国家、行业和地方服务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纳入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的
单位,一次性分别予以10万元、5万元的补助;通过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获得标准化示范单位称号的,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
(六)在我市举办的国际或全国著名品牌赛事、国际性或全国性展会、大型节庆活动、高层次论坛、千人以上会议,根据其具体规模和影响力,可给予承办方一定奖励。
(七)对发展势头好、社会贡献大的限额以上优秀服务业企业,经市服务业发展局会同市直有关部门评定,按每户2万元给予奖励。
第六条
本市政府性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采用直接投资方式,也可采用投资补助方式,具体操作办法由市发改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条
以下事项安排专项资金:
(一)每年安排旅游营销专项资金,用于对外宣传促销、旅游产品开发、教育培训、促销奖励和宣传促销购置等,由市旅委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安排旅游航空市场培育专项资金,用于境外航线培育、国内航线加密和新增航线航班,由市旅委、市航空办组织实施。对组织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和一次性组织游客超500人来我市的旅游企业给予一定奖励,由市旅委商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每年安排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专项资金,4
用于徽州古建筑的系统保护和科学利用,由市文化委商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每年安排体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引导支持黄山特色体育产业发展,由市体育局商市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八条
同一事项只能享受本办法中的某一条款,且不重复享受其他财政政策。此前本市发布的有关政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对弄虚作假、骗取资金的,予以追回;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发改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