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卫处垃圾排放场管理规定
环卫处垃圾排放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垃圾排放场的管理确保垃圾排放生产服务工作正常运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垃圾排放场行政建制单位为日常垃圾排放作业和管理单位(以下称垃圾场管理单位),负责本规定各项管理条款实施操作。
处生产服务监察、设备、安全、消防、保卫、房地产、统计等主管部门,按其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对垃圾排放场的各项管理条款实施分项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二章
专用道路管理
第三条
垃圾场管理单位,要对通往垃圾排放场的专用道路(含场内延伸道路)和便道,实施经常性维修养护,必保道路畅通无阻。
维修养护道路时,只准对路面加宽和加高,不得采用刮、推等方式降低路面高度,并要经常保持路面平整。
第四条
随着垃圾排卸面不断向前延伸,场内专用道路也要保证随时向前延伸,防止误车现象发生。
第五条
汛期要及时抢修被雨水冲刷的路面,并及时疏通道路两侧的边沟,保证雨水顺畅排泄,不漫及和浸泡路面。
冬季要备足炉渣,放置在道路两侧路肩处,及时清除专用道路和便道上的积雪,确保专用道路畅通。
第六条
保护道路两侧山体的自然植被,禁止内外部任何单位或个人随意挖土采石,防止山体滑坡、塌方占压道路堵塞交通。
第七条
每日早8时前和晚5时前对路面进行两次清扫保洁,并及时清除路面上裸露的尖石、砖头瓦块等影响车辆安全通行的杂物和道路两侧边沟及山坡上的白色污染杂物,保持周围环境整洁。
第八条
加强路政管理。外部任何部门或单位挖掘、占用专用道路,要及时发现和制止,并及时向处房地产主管部门或处主管领导报告,由处组织处理。
第三章
垃圾排卸作业管理
第九条
场内垃圾排卸作业面(以下称作业面)内当日排放的垃圾(夜间排放的计入第2日白天排放)必须当日清理平整、压实完毕,确保作业面面积满足每日正常垃圾排卸需要。
第十条
随着作业面不断扩大和场内专用道路不断向前延伸,车辆排卸作业 界线也要随时重新确定,确保场内作业指挥人员按排卸作业界线范围指挥和垃圾车辆按作业界线范围排卸,避免误车现象发生,降低运输成本。
第十一条
根据垃圾排放实际情况和填埋覆盖技术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填埋覆盖作业。并定期进行药物消毒工作。
第十二条
市有关部门或单位到场内销毁或焚烧物品,要及时向处生产服务监察主管部门报告,经请示处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四章
垃圾检斤管理
第十三条
垃圾检斤要由专人负责,分昼、夜两班进行,相互要当面交接。除因病经场领导批准外,其他时间不得替换;检斤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必保检斤及时准确。
第十四条
无论处内部或社会车辆进入场内排卸垃圾,一律实施准确的检斤,并分内、外部分别按日逐车检斤记录。
第十五条
垃圾检斤实行按月统计上报制度。每月统计截止时间为上月21日至本月20日,并按处统计主管部门要求和内部垃圾清运单位垃圾清运作业量考核核算需要,每月按时将内、外部垃圾排卸量分别造表上报处统计主管部门,内部垃圾排卸量要按垃圾清运单位分单车造表分送处内各垃圾清运基层单位。
第十六条
垃圾检斤作业时,当班的质检员必须做到:
(一)坚守岗位,严禁擅自找人替岗。
(二)所有上秤车辆驾驶室内只准乘坐驾驶员1人,对其他乘坐人员让其在值班室门前下车等候。
(三)计数显示器数字稳定后,工整准确记录重量,并及时显示绿灯,示意车辆可以下秤。
(四)发现苫盖不合格的车辆,要及时准确记录车辆所属单位、车号、驾驶员姓名,当车驾驶员要在记录上签字认证。同时,要及时向场领导报告;场领导要及时报告处生产服务监察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五)对社会排卸垃圾的车辆,要随时检验垃圾排放证。对无证排卸垃圾的车辆,要准确记录排卸垃圾单位、车号、驾驶员姓名,由驾驶员签字认证,当即通知场领导向处垃圾排放管理主管部门通报办理排放证和交纳有关费用后方可允许排放。
(六)发现检斤的电子衡器失准现象,必须立即向场领导报告,场领导要及时向处设备主管部门报告,及时组织检修。
(七)白班的质检员,要随时检查干电池的电量情况,及时充电,保证晚班指挥车辆人员使用。
第五章
安全防范管理
第十七条
要充分考虑车辆排卸作业界线与垃圾场边缘的安全距离,禁止任何车辆超越安全停车界线进行垃圾排卸作业。
第十八条
垃圾场管理单位,必须安排专人昼夜值班,专门指挥进入作业面的车辆进行垃圾排卸作业,必保排卸作业安全。
第十九条
垃圾排卸作业中发生误车,驾驶员不准强行驶出,垃圾场管理单位要及时安排推土机脱拽,防止造成车辆机件损坏。同时,由垃圾场管理单位填写误车记录单,准确记录误车和拖出时间、车辆所属单位、车号、驾驶员姓名、误车原因、机件损坏等情况,双方当事人签字认证。误车记录单一式2份,垃圾场管理单位和误车单位各1份,并于每季度末同时提交给处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与处理。
第二十条
平时特别是汛期,垃圾场管理单位要派员随时检查作业面斜坡塌陷断裂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立即向处安全主管部门或处主管领导报告,防止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
市有关部门或单位到场内销毁或焚烧物品作业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否则有权制止其违章作业行为。
第二十二条
要严格遵守电子衡器安全操作规程,遇有雷雨天气,禁止使用交流电,要及时使用蓄电池操作。
第二十三条
禁止任何人员在电子衡器上上下车。第二十四条
垃圾场管理单位,要采取张贴通告、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加强昼夜值班等有效措施,严禁捡拾人员入场捡拾废弃物。对不听劝阻和无理取闹者,要及时报告处生产服务监察和保卫主管部门,并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或报警。同时,要加强场区的安全保卫工作,发现可疑人员和违法行为立即采取监控措施,并及时报警。如捡拾废品采取经营承包方式,由承包方负责对捡拾人员实施组织管理。
第二十五
场内当班作业指挥人员,要严密监视,严禁任何人员和车辆接近或进入沼气产生区。
第二十六
严禁擅自在场内露天点燃明火焚烧垃圾和燃烧废弃物取暖。
第二十七条
要及时打通和清理场周围防火通道,防止发生面山山林火灾。发现火警,要立即全力灭火扑救,并及时向处消防主管部门或市护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第二十八条
每年雨季前,处安全、设备主管部门要会同垃圾场管理单位请市有关部门对场区防雷电设施检修、检测1次,并对设施进行严格看管,防止人为破坏造成防雷电设施失效。雷雨过后,垃圾场管理单位要指定专人对防雷电设施性能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安全、设备主管部门组织检修,并记录备案。
第六章
场区环境和绿化养护管理
第二十九条
作业面 以外的场地和周围可视范围内,要经常保持卫生清洁,及时清除或修剪杂草,定期或不定期捡拾白色污染杂物,保证场周围环境整洁。
第三 十条
垃圾场管理单位,要根据垃圾场发展前景,制订场区整体绿化美化规划,报处房地产主管部门和处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一条
垃圾场管理单位,每年春季要依据场区整体绿化美化规划,有计划的组织搞好本年度的场区绿化美化工作,并搞好防治病虫害、修剪、清除杂草、防冻等日常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场区绿化美化水平。
第三十二条
要加强场区花草、树木、果实的看护工作。未经场领导批准,禁止任何人擅自掐花、折枝、摘果和践踏草坪。
第七章
罚
则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条规定,每项(次)扣罚直接责任者、场长或场主管领导20元;因发现或抢修不及时影响通车,扣罚场长或场主管领导100元。
第三十四条
因道路质量原因造成车辆部件或轮胎损坏,除垃圾场主管单位按价赔偿经济损失外,另扣罚直接责任者50元、场长或场主管领导30元。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十条规定,每次扣罚直接责任者30元、场长或场主管领导20元。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每项(次)扣罚场长或场主管领导30元。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至第十五条规定,每项(次)扣罚直接责任者20元、场长或场主管领导10元。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其中1款规定,每次扣罚直接责任者10元,应该向场领导报告而不报告的另加罚10元。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四)至第(六)款规定,每项(次)扣罚场长或场主管领导20元。
第四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至第十九条规定,发生误车,安全停车界线内拖车消耗由垃圾场管理单位承担;安全停车界线外拖车消耗原则上由汽车驾驶员承担,并从汽车驾驶员工资中抵扣,但因安全停车界线不明确或属垃圾场指挥人员责任,拖车消耗由垃圾场管理单位承担;误车后强行驶出或拖拽过程中造成车辆机件损坏,由直接责任人按价赔偿经济损失。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伤亡事故,按《丹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有关条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每项扣罚违章者20元;造成伤亡事故,按丹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有关条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发现检拾人员进入场内捡拾废弃物未及时妥善处理,每次扣罚直接责任者10元、场长或场主管领导5元;发生检拾人员伤亡事故,比照《丹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罚标准处罚。
因安全保卫工作不到位发生被盗和任何形式的财产被破坏案件,由直接责任者赔偿经济损失,同时扣罚200元;扣罚场长500元、副场长300元。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规定,每项(次)对直接责任者扣罚20元;造成伤亡或设备损坏事故,比照《丹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职工因工伤亡或机件事故处罚标准处罚。
第四十五条
因管理不到位发生面山山林火灾,火灾直接责任者负全部经济赔偿责任,并对场领导按经济损失额的20%予以经济处罚。
第四十六条
对场区防雷电设施每少检修、检测1次,扣罚处安全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安全员各100元;防雷电设施人为损坏由破坏人或管理责任者赔偿经济损失;雷雨过后对防雷电设施不检查、损坏不检修、不报告或无记录,每项(次)扣罚直接责任者、场长或场主管领导各30元;因检查、检修不及时造成防雷电设施失效,财产遭雷击受损,由直接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承担经济损失。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经处检查提出明显问题,每次扣罚直接责任者20元、场长或场主管领导10元。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每项(次)扣罚场长或场主管领导50元。
第四十九条
未经场领导批准,随意破坏场区绿化美化成果,擅自掐花、折枝、摘果和践踏草坪,每项(次)扣罚直接责任人和违规人各10元。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规定如与处以前印发的有关规定相抵触,以本规定为准。
第五 十一条
本规定解释权,按管理工作职责分工,分别由处各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废气排放管理规定
废气排放管理规定 目的
为加强办公场所、工厂食堂烟气等废气排放的管理,减少和控制对大气的污染及对人体的伤害,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办公区域、工厂食堂烟气等废气排放的控制。3 职责
3.1 办公室控制废(烟)气的管理工作。3.2工厂食堂烟气等废气排放的管理 4 控制要求
4.1废气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进行控制。4.2办公室装修后与有关环保监测站联系,进行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
4.3 收到环保监测站的检测报告,应将检测结果及时登入台帐并汇报环境管理者代表。当检测结果超过排放标准时,应及时下达《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限期整改,进行跟踪、督办并验证。
4.4公司工程计划采购原辅材料时,应在采购合同中规定:不含国家禁用物质,执行有害物质限量规定,并提供相应证书,如果达不到此规定,应退货拒付款。4.5 对废气监测形成的报告和记录,由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并保存。4.6 从事有废气排放工序的操作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5 支持性文件和记录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第三篇:“三废”排放管理规定
“三废”排放管理规定
目的
为保证本厂的安全环保工作,严格控制“三废”的处理和达标排放,进一步规范本厂“三废”环保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三废”环保管理工作。3 职责
3.1 质量安全部
3.1.1 贯彻、宣传和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条例; 3.1.2 负责政府有关环保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以及有关证书的办理。负责与石化公司HSE部的沟通和联系,组织落实上级环保工作精神和指令的。3.1.3 负责本厂环保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1.4核查外委单位的环保资质和工作情况。负责联系本厂“三废”的外运和处理工作;
3.1.5有权对认为可能存在问题的外排点“三废”进行抽查化验并提出整改意见,对违反环保规定的车间进行处罚;
3.1.6制定本厂“三废”排放管理规定和办法,监督本厂区和生产车间“三废”达标排放工作的落实。定期检查和及时纠正、处理有关违反环保规定的问题; 3.1.4 负责对各“三废”排放区域的应急监测。组织“三废”污染事故调查及提出处理方案。3.2 生产运行部
3.2.1 负责对各生产车间提出“三废”处理申请单进行审核;
3.2.2 配合质量安全部做好教育、监督、指导生产车间环保管理等相关工作。3.3生产车间
3.3.1 加强生产精细化管理,尽量减少“三废”排放数量,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3.3.2 负责与化验中心联系进行废水排放前检验; 3.3.3 负责配合“三废”处理单位车间现场操作工作; 3.3.4 配合质量安全部工作,提供必要的环保单据;
3.3.5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环保设施设备,对环保设施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3.6 参与“三废”事故调查。4 管理规定 4.1 固体废弃物
4.1.1 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
a)本厂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包括回转窑隔热材料、炉渣、脱硫灰渣以及生产施工中废弃的零部件、废纸、包装物等; b)此项废弃物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回收;
c)生产车间严格按照公司管理规定对废弃物进行环保规划的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存放区域进行分类堆置。4.1.2有毒有害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
a)本厂有毒有害的、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包括固体化学品、油漆废桶、油泥、油抹布、油刷、废灯管、感光鼓、废电池等。b)此项废弃物由公司指定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
c)生产车间按照公司规划的有毒有害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存放区域进行分类堆置。4.2 液体废弃物 4.2.1 中和废水
a)严格按照运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使中和水池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Ⅱ类标准。
b)所有脱盐水装置再生废水必须进入中和水池进行收集、中和处理; c)未经过化验中心分析化验,未得到分析化验单,未得到公司生产运行部、质量安全部负责人签字确认,废水不得排放;
d)不得将生产装置排出的工业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外环境,严禁使用稀释的方法排放废水。
e)每次中和水池水位达到1.7米时,应立即通知化验中心取样分析化验,由化验中心出具分析化验报告,由生产运行部、质量安全部签字确认,方可启动中和水泵,排放废水;
f)中和废水达标排放过程中,巡检人员定期、不定期观察排放口排放情况,发现任何情况要及时停止排放并汇报;
g)中和废水达标排放的任何单据,质量安全部和车间各备份一份。4.2.2生活污水
a)生活污水要做到清污分流,在加氢项目污水处理装置投用前,公用工程发现生活污水池满时,及时通知质量安全部外运处理; 4.2.3各加药装置污水
a)各加药装置必须有防废水、废液泄漏措施,各装置不得随意排放废液、废水; b)各生产车间负责本车间加药装置废水、废液管理,严格按照排放管理规定执行;废液进行回收统一处理,废水处理合格后达标排放; 4.2.4锅炉排污水
a)锅炉排污水不得随意排放,须处理合格后达标排放;
b)锅炉每次排污必须有记录备存。要严格监控外排废水和定时定期对其化验检查。
4.2.5重油储罐排污水及其他
a)用于排放含油污水或清净下水的管线、阀门应确保能全开和全关,且开关灵活密封可靠;
b)废水必须按清污分流原则排放,工艺污水、初期的污染雨水(前15分钟)应进入污水系统。严禁向清净下水(含雨水)管网排放工艺污水,严防污水由预处理池溢流口窜入清净下水系统;
c)重油储罐污水池满时,生产车间及时通知质量安全部联系外运处理; d)各机泵、管线、油罐等设备零星排放的油品,必须装桶,然后集中处理。不
得直接排入下水系统。因检修或其他原因而受到污染的装置区地面,应及时处理干净,杜绝用水直接冲洗。4.3 气体废弃物
a)本厂气体废弃物为煅烧石油焦产生的烟气并经过脱硫工艺处理排放; b)生产期间必须确保全厂烟气处理系统装置的完好,保证各烟气监控探头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c)生产车间不得擅自拔掉、关停烟气探测系统和在线监控系统。5 相关文件
5.1 MP54-F01: 废水排放记录表 5.2 MP54-F02: 废水PH调节记录表 5.3 公司管理制度
第四篇:垃圾排放协议
垃圾排放协议
甲方: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
乙方:
1、为确保甲方垃圾排放符合环保要求,保证合理、合法,特指定乙方为甲方垃圾排放人,排放地点为铁西垃圾处理场(有资质)。
2、协议排放日期:日止,为期一年。
3、经双方协议,甲方在排放日期的终止时间支付一年的垃圾运输费,运输费合计人民币:。
4、垃圾场垃圾处理所产生的费用由甲方自行承担。
5、乙方接到甲方垃圾需要转移的通知时,必须在两日内进行转移,否则甲方有权在年终结算运费时扣除所造成的损失并追究责任。
6、垃圾出厂后未按环保、安监部门要求排放,所产生的罚款及一切经济纠纷等全部由乙方负责。
7、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有效。
甲方: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第五篇:垃圾管理规定
垃圾管理规定 目的:
为解决厂区垃圾分类堆放,保持厂区环境整洁,提高变废为宝的循环率,特制定《厂区垃圾堆放管理办法》,作为公司进行垃圾堆放管理的依据。适用范围: 本公司全员。第三条权责划分:
1、本办法由办公室负责制定、监督;
2、公司全员均有责任监督、有义务履行本办法的内容。第四条垃圾分类定义:
厂区垃圾按产生来源分为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两类。
1、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我公司厂区这类垃圾主要有: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果核等食品垃圾,以及拔除的杂草、打扫的落叶、树枝等;
2、生产垃圾: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我公司厂区这类垃圾主要有:废弃纸张、纸箱、纸壳、纸盒、泡沫盒、塑料袋、打包带、扎口绳、塑料瓶(桶)、编制袋、玻璃等。
厂区垃圾按循环利用价值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
1、可回收垃圾:厂区内的生产垃圾都是可回收垃圾;
2、不可回收垃圾:厂区内生活垃圾都是不可回收垃圾。第五条垃圾分类归纳:
1、生活垃圾:各部门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指定的垃圾桶;
2、生产垃圾:废弃纸张放入垃圾袋压紧,废弃纸箱、纸壳、纸盒拆开压平打捆,塑料袋与塑料瓶(桶)等为一类、放入专用袋,扎口绳、打包带、编织袋为一类,缠绕好后捆在一起,玻璃放到指定的玻璃堆;
3、分类归纳的过程中严禁将合格的生产物料混入垃圾处理。第六条垃圾处理:
1、生活垃圾由办公室安排人员定期清运出厂;
2、生产垃圾:办公室联系废品收购站每月的1、10、30号来公司收购,节假日顺延,办公室主任监督垃圾分类是否到位。第七条相关惩罚:
对于未执行《垃圾管理规定》的个人,分类不清的当月扣罚其人民币(5)元;其直管领导将连带扣罚人民币(5)元;将合格物料混入垃圾处理的当月扣罚其人民币(20)元;其直管领导将连带扣罚人民币(20)元,并处以通报批评。本管理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编制:批准:
2014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