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1:1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外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外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

第一篇:内外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3]83号

2003-07-09

为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纳税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现就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所得税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确认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造的以后用于出售的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着物、配套设施等应根据收入来源的性质和销售方式,按下列原则分别确认收入的实现:

(一)采取一次性全额收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于实际收讫价款或取得了索取价款的凭据(权利)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付款方提前付款的,在实际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四)采取委托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

1、采取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实际销售额于收到代销单位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2、采取视同买断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价格于收到代销单位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3、采取包销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包销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于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包销方提前付款的,在实际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4、采取基价(保底价)并实行超过基价双方分成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基价加按超基价分成比例计算的价格于收到代销单位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委托方和接受委托方应按月或按季为结算期,定期结清已销开发产品的清单。已销开发产品清单应载明售出开发产品的名称、地理位置、编号、数量、单价、金额、手续费等。

(五)将开发产品先出租再出售的,应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

1、将待售开发产品转作经营性资产,先以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出或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以后再出售的,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资产确认收入的实现。

2、将待售开发产品以临时租赁方式租出的,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开发产品确认收入的实现。

(六)以非货币性资产分成形式取得收入的,应于分得开发产品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二、关于开发产品预售收入确认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采取预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其当期取得的预售收入先按规定的利润率计算出预计营业利润额,再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待开发产品完工时再进行结算调整。

预计营业利润额=预售开发产品收入×利润率

预售收入的利润率不得低于15%(含15%),由主管税务机关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类(或分项)确定。

预售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按本通知第一条规定计算已实现的销售收入,同时按规定结转其对应的销售成本,计算出已实现的利润(或亏损)额,经纳税调整后再 计算出其与该项开发产品全部预计营业利润额之间的差额,再将此差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三、关于开发产品视同销售行为的收入确认问题

(一)下列行为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1、将开发产品用于本企业自用、捐赠、赞助、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

2、将开发产品转作经营性资产;

3、将开发产品用作对外投资以及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4、以开发产品抵偿债务;

5、以开发产品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

(二)视同销售行为的收入确认时限视同销售行为应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视同销售行为收入确认的方法和顺序

1、按本企业近期或本年度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

2、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

3、按成本利润率确定,其中,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含15%),具体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四、关于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的收入确认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不超过12个月的,可按合同约定的价款结算日或在合同完工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按季确认收入的实现。

完工百分比法是根据合同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完工进度可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测量已完成合同工作量等方法确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代建工程、提供劳务过程中节省的材料、下脚料、报废工程或产品的残料等,如按合同规定留归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有的,应于实际取得时按市场公平成交价确认收入的实现。

五、关于成本和费用的扣除问题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成本和费用扣除时,必须按规定区分期间费用和成本、开发产品建造成本和销售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和开发产品销售成本可以按规定在当期直接扣除。

开发产品的建造成本是指开发产品完工前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设施配套费、开发的间接费用、借款费用及其他费用等。

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将开发产品的建造成本合理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可根据有关会计凭证、记录直接计入成本对象中。间接成本能分清负担成本对象的,直接计入有关成本对象中;因多个项目同时开发或先后滚动开发而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则应根据配比的原则按各项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或工程概算等方法配比计入有关开发项目的成本。

下列项目按以下规定进行扣除:

(一)销售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当期准予扣除的开发产品销售成本,是指已实现销售的开发产品的成本,按当期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和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确认。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和销售成本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

销售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二)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公共设施配套费。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公共设施配套费,应按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并按规定在税前 进行扣除。

1、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前实际发生的,直接摊入相应的成本对象。

2、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后实际发生的,首先应按规定在已完工成本对象和未完工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摊,再将应由已完工成本对象负担的部分,在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和未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之间进行分摊,其中,应由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分摊的部分,准予在当期扣除。

(三)借款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如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应按其实际发生的费用配比计入成本对象中;如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后发生的,应作为财务费用直接在税前扣除。

(四)开发产品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费。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合同的规定,因对已售开发产品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承担维护、保养、修理、更换等责任而发生的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进行扣除,提取的维修基金不得扣除。

(五)土地闲置费。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因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而缴纳的土地闲置费,计入成本对象的施工成本;因国家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而形成的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按规定进行扣除。

(六)成本对象报废或毁损损失。成本对象在建造过程中如发生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净损失,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成本对象整体报废或毁损,其净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按规定直接在当期扣除。

(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新办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第一笔开发产品销售收入之前发生的,与建造、销售开发产品相关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无限期结转以后年度,按规定的标准扣除。

(八)折旧。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待售开发产品按规定转作经营性资产,可以按规定提取折旧并准予在税前扣除;未按规定转作本企业经营性资产和临时出租的待售开发产品,不得在税前扣除折旧费用。

六、关于本通知适用范围和执行时间问题

本通知适用于各种经济性质的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其他内资企业。

本通知自2003年7月1日起执行。此前发生的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事项,也按本通知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6]31号

2006-03-0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的经营特点,现就房地产开发的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未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问题

开发企业开发、建造的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着物、配套设施等开发产品,在其未完工前采取预售方式销售的,其预售收入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当期毛利额,扣除相关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待开发产品结算计税成本后再行调整。

(一)经济适用房项目必须符合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4〕77号)等有关法规的规定,其预售收入的计税毛利率不得低于3%。开发企业对经济适用房项目的预售收入进行初始纳税申报时,必须附送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凡不符合规定或未附送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一律按销售非经济适用房的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非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预计计税毛利率按以下规定确定:

1.开发项目位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区和郊区的,不得低于20%。

2.开发项目位于地及地级市城区及郊区的,不得低于15%。

3.开发项目位于其他地区的,不得低于10%。

二、关于完工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问题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视为开发产品已经完工:

1.竣工证明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2.已开始投入使用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3.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的开发产品(成本对象)。

(二)开发产品完工后,开发企业应根据收入的性质和销售方式,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地将预售收入确认为实际销售收入,同时按规定结转其对应的计税成本,计算出该项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的毛利额。该项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其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完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凡已完工开发产品在完工年度未按规定结算计税成本,或未对其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和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进行纳税调整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确定或核定其计税成本,据此进行纳税调整,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三)开发产品完工后,开发企业应于年度纳税申报前将其完工情况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开发企业须出具有关机构对该项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毛利额与预售收入毛利额之间差异调整情况的税务鉴定报告以及税务机关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上述差异调整情况鉴定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开发项目的地理位置及概况、占地面积、开发用途、初始开发时间、完工时间、可售面积及已售面积、预售收入及其毛利额、实际销售收入及其毛利额、开发成本及其实际销售成本等。

(四)开发产品销售收入的范围为销售开发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全部价款,包括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其他经济利益。开发企业代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收取的各种基金、费用和附加等,凡纳入开发产品价内或由开发企业开具发票的,应按规定全部确认为销售收入;凡未纳入开发产品价内并由开发企业之外的其他收取部门、单位开具发票的,可作为代收代缴款项进行管理。

(五)开发产品销售收入应按以下规定确认:

1.采取一次性全额收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于实际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权利)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2.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付款方提前付款的,在实际付款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3.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确定收入额,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收入的实现,余款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4.采取委托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

(1)采取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款 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2)采取视同买断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属于开发企业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或开发企业、受托方、购买方三方共同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买断价格,则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如果属于前两种情况中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低于买断价格,以及属于受托方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则应按买断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3)采取基价(保底价)并实行超基价双方分成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属于由开发企业与购买方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或开发企业、受托方、购买方三方共同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的,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高于基价,则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格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开发企业按规定支付受托方的分成额,不得直接从销售收入中减除;如果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低于基价的,则应按基价计算的价款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属于由受托方与购买方直接签订销售合同的,则应按基价加上按规定取得的分成额于收到受托方已销开发产品清单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

(4)采取包销方式委托销售开发产品的,包销期内可根据包销合同的有关约定,参照上述(1)至(3)项规定确认收入的实现;包销期满后尚未出售的开发产品,开发企业应根据包销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和付款方式确认收入的实现。

已销开发产品清单应载明售出开发产品的名称、地理位置、编号、数量、单价、金额、手续费等项内容,以月或季为结算期,定期进行结算,并在规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预缴税款。对不按规定定期结算、纳税申报和预缴税款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先出租再出售的,凡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其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固定资产确认收入的实现;凡未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其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开发产品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关于开发产品预租收入的确认问题

开发企业新建的开发产品在尚未完工或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取得产权证前,与承租人签订租赁预约协议的,自开发产品交付承租人使用之日起,出租方取得的预租价款按租金确认收入的实现,承租方支付的预租费用同时按租金支出进行税前扣除。

四、关于合作建造开发产品的税务处理问题

开发企业以本企业为主体联合其他企业、单位、个人合作或合资开发房地产项目,且该项目未成立独立法人公司的,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一)凡开发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向投资各方分配开发产品的,开发企业在首次分配开发产品时,如该项目已经结算计税成本,其应分配给投资方(即合作、合资方,下同)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与其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未结算计税成本,则将投资方的投资额视同预售收入进行相关的税务处理。

(二)凡开发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分配项目利润的,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开发企业应将该项目形成的营业利润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统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不得在税前分配该项目的利润。同时不能因接受投资方投资额而在成本中摊销或在税前扣除相关的利息支出。

2.投资方取得该项目的营业利润应视同取得股息、红利,凭开发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证明按规定补交企业所得税。

五、关于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开发项目的税务处理问题

(一)企业、单位以换取开发产品为目的,将土地使用权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企业、单位应在首次取得开发产品时,将其分解为转让土地使用权和购入开发产品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应从该项目取得的开发产品(包括首次取得的和以后应取得的)的市场公允价值计算确认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或损失。

2.接受土地使用权的开发方应在首次分出开发产品时,将其分解为按市场公允价值销售该项目应分出的开发产品(包括首次分出的和以后应分出的)和购入该项土地使用权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将该项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计入该项目的成本。

(二)企业、单位以股权的形式,将土地使用权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企业、单位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应将其分解为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上述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比例如超过50%,可从投资交易发生年度起,按5个纳税年度均摊至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2.接受土地使用权的开发方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可按上述投资交易额计算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并计入开发产品的成本。

六、关于开发产品视同销售行为的税务处理问题

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或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确认收入(或利润)的方法和顺序为:

(一)按本企业近期或本年度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

(二)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

(三)按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具体比例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七、关于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的税务处理问题

(一)开发企业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不超过12个月的,可按合同约定的价款结算日或在合同完工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按季确认收入的实现。

完工百分比法即是根据合同完工进度同比例确认收入和费用。完工进度可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测量已完成合同工作量等方法确定。

(二)开发企业在代建工程、提供劳务过程中节省的材料、下脚料、报废工程或产品的残料等,如按合同规定留归开发企业所有的,应于实际取得时按市场公平成交价确认收入的实现。

八、关于开发产品成本、费用的扣除问题

开发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扣除时,必须按规定区分期间费用和开发产品成本、开发产品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与未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的界限。

(一)开发企业在结算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时,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开发产品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当期实际发生的,应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入成本对象;当期尚未发生但应由当期负担的,除税收规定可以计入当期成本对象的外,一律不得计入当期成本对象。

2.开发产品必须按一般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合理地划分成本对象,同时还应将各项支出合理地划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

3.开发产品完工前发生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共同成本,应按配比原则将其分配 至各成本对象。其中,直接成本和能够分清成本负担对象的间接成本,直接计入成本对象中;共同成本以及因多个项目同时开发或先后滚动开发而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间接成本,应按各个成本对象(项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或工程概算等方法计算分配。

4.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费用必须是真实发生的,除税收另有规定外,各项预提(或应付)费用不得计入开发产品成本。

5.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费用必须符合国家税收规定。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以税收规定为准进行调整。

6.开发产品完工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不得提前或滞后。如结算了会计成本,则应按税收规定将其调整为计税成本。

(二)下列项目按以下规定进行扣除:

1.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当期准予扣除的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按当期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和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确认。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和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

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2.开发企业发生的应计入开发产品成本中的费用,包括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土地征用及拆迁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开发间接费用等,应根据实际发生额按以下规定进行分摊:

(1)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应按计税成本结算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直接计入成本对象。

(2)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后发生的,应按计税成本结算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首先在已完工成本对象和未完工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摊,然后再将应由已完工成本对象负担的部分,在已销开发产品和未销开发产品之间进行分摊。

3.应付费用。开发企业发生的各项应付费用,可以凭合法凭证计入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或进行税前扣除,其预提费用除税收另有规定外,不得在税前扣除。

4.维修费用。开发企业对尚未出售的开发产品和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合同规定对已售开发产品(包括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修理等实际发生的费用,准予在当期扣除。

5.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开发企业将已计入销售收入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按规定移交给有关部门、单位的,应于移交时扣除。代收代缴的维修基金和预提的维修基金不得扣除。

6.开发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会所、停车场库、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属于非营利性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可将其视为公共配套设施,其建造费用按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属于营利性的,或产权归开发企业所有的,或未明确产权归属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应当单独核算其成本。除开发企业自用应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外,其他一律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

7.开发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由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完工后,出售的,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出租的,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无偿赠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的,按建造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处理。

(2)由开发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的,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抵扣的差额 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8.开发企业建造的售房部(接待处)和样板房,凡能够单独作为成本对象进行核算的,可按自建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其他一律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售房部(接待处)、样板房的装修费用,无论数额大小,均应计入其建造成本。

9.保证金。开发企业采取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凡约定开发企业为购买方的按揭贷款提供担保的,其销售开发产品时向银行提供的保证金(担保金)不得从销售收入中减除,也不得作为费用在当期税前扣除,但实际发生损失时可据实扣除。

10.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1)开发企业取得的预售收入不得作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三项费用的计算基数,至预售收入转为实际销售收入时,再将其作为计算基数。

(2)新办开发企业在取得第一笔开发产品实际销售收入之前发生的,与建造、销售开发产品相关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可以向后结转,按税收规定的标准扣除,但结转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纳税年度。

11.利息。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开发企业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符合税收规定的借款费用,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的,应配比计入成本对象;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后发生的,可作为财务费用直接扣除。

(2)开发企业向金融机构统一借款后转借集团内部其他企业、单位使用的,借入方凡能出具开发企业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的证明文件,其支付的利息准予按税收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

(3)开发企业将自有资金借给全资企业(包括分支机构)和其他关联企业的,关联方借入资金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未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准予按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数额内税前扣除。

12.土地闲置费。开发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因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而缴纳的土地闲置费,计入成本对象的施工成本;因国家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而形成的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按税收规定在税前扣除。

13.成本对象报废和毁损损失。成本对象在建造过程中如单项或单位工程发生报废和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净损失,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成本对象整体报废或毁损,其净损失可作为财产损失按税收规定扣除。

14.折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的,可按税收规定扣除折旧费用;未转作固定资产的,不得扣除折旧费用。

九、关于征收管理问题

(一)开发企业在年度申报纳税时,应对涉及报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税前扣除项目逐笔逐项进行核实。凡未按规定报批或备案以及手续、资料不全的,要及时补办有关手续、资料,否则,不得在税前扣除。

(二)开发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可对其以往应缴的企业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并逐步规范,同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但不得事先规定开发企业的所得税按核定征收方式进行征收、管理。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账簿的;

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薄的;

3.擅自销毁账簿的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齐,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十、关于适用减免税政策问题

根据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特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以销售(包括代理销售)开发产品为主的企业不得享受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

十一、关于本通知适用范围和执行时间问题

本通知适用于各种经济性质的内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其他内资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联合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本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83号)同时废止。此前没有明确规定且尚未进行处理的税务事项,按本通知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六年三月六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所得税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1】142号

2001-12-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广东、海南省地方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所得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的有关规定,现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有关所得税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从事房地产经营业务的,应以其当期销售收入,扣除当期相应成本、费用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依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当期应纳税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已售房产已预征的所得税+当期预征所得税

二、企业预售房地产的,其取得的预收款,应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征收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53号)的规定,预征企业所得税。

三、企业应以房地产管理部门出具工程项目合格证之日,或者首笔房地产使用权交付之日,或者办理首笔产权转让手续之日的较早者为房地产销售开始。企业自房地产销售开始,应根据当期实际房地产销售收入、相关成本费用,计算企业年度实际应纳税额。

四、房地产销售收入的确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具体可根据销售方式的不同,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采取一次性全额收取房款的,以房产使用权交付买方之日或开具发票之日作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二)采取分期付款或预售款方式销售的,以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三)采取以土地使用权或其他财产置换房屋的,以房产使用权交付对方为销售收 入的实现。

(四)采取银行提供按揭贷款销售的,以银行将按揭贷款办理转帐之日,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五、企业销售房地产所发生相应成本费用的确定,应以收入与支出相匹配为原则。企业应根据当期销售面积以及可售单位工程成本费用,确定当期成本费用。企业可售单位工程成本费用按下列公式确定:

可售单位工程成本费用=可售总成本费用÷总可售面积

可售总成本费用是指应归属于可售房地产的土地使用费,拆迁补偿费,七通一平、勘查设计等开发前期费用;建筑安装费;基础设施费,公用设备,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费以及企业为开发建设工程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总可售面积是指国家规定的房屋测绘部门出具的确定房地产项目可售面积证书中明确规定的面积。

六、企业发生的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费,有些是在售后继续发生的,可在销售房地产时进行预提。配套设施建设全部结束后,应进行汇算。售后发生的配套设施费预提比例,可由企业提出申请,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执行。

七、企业以租赁方式取得房租收入的,应按当期实际租金收入,扣除租赁房屋的固定资产折旧及相关费用后的余额,与当期其他经营利润合并计算企业当期应纳税额。

企业采取先租赁后又售出房地产的,原在租赁期间实际已经记提的房屋折旧,不得在售出时再作成本、费用扣除。

八、境外企业与企业签订房屋包销协议,为企业包销房地产的,其包销业务应属于境外企业转让我国境内财产的性质。境外企业取得的房屋转让收益,应按税法第十九条及其实施细则第六十一条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上述包销业务是指:境外企业与企业签订房屋包销协议并办理了产权转移手续,且境外企业在销售房屋时使用本企业收款凭证。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代销、承销性质的业务,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242号)的规定执行。

九、凡按合同规定投资各方分配房产的,企业应首先归集房产建造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中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费用)后,再根据合同规定的房产分配方法,划分双方房产的成本、费用。双方各自销售房产时各自缴纳企业所得税。

十、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此前已经销售房地产但未汇算的企业,按本通知进行汇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

征收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5]153号

1995-08-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现将外商投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缴纳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税收待遇问题

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属于税法第七条和第八条所规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不得享受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二、关于实际经营期起始日期的确定问题

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应以其首次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之日, 确定为税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四条规定的实际开始生产,经营之日.如其首次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的日期是在营业执照签发日之前,则应以其营业执照签发之日确定为税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四条规定的实际开始生产,经营之日.三、关于预售房地产所取得的预收款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问题

(一)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预售房地产并取得预收款的,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可按预计利润率或其他合理办法计算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并按季预征所得税,待该项房地产产权转移,销售收入实现后,再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税额,按预缴的所得税额计算应退补税额.(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主管税务机关可按照本条第(一)款,制定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预征所得税的具体实施办法及预计利润率的确定方法,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二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

论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及其影响

摘要:2008年我国开始实行“两税合并”,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从内外 资企业所得税的差异入手,分析了两税合并的历史背景,两税分立存在的问题,两税合并的必要性,进而提出要顺利推进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应考虑内外 资企业使用统一的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 扣除办法和标准以及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间接优惠为主,直接优惠为辅”等新税收优惠内容,总结两税合并对我国经济 的各种影响2008年1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出 台改写了我国近

30年的内外资企业两税分制的历史,“两税合并”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产生,它是对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的一种调整和改革,这将意味着我国

内外资企业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展开竞争。

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历史背景

1.国际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普遍采取一个经济开放政策,俩促

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谋求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而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制度的建立,现在的中国比起改革开放初期,基础设施条件好,国内市场广阔,建设资金充足,法律法规健全,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开

放程度不断提高,贸易交融程度日渐加深,国外的商品已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市场。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已不必靠税收优惠来吸引外资发展经 济。

经济全球化,要求自由、公平、平等,而内资企业在任何地方的所得税税 率都是

33%,外资企业在特区所得税税率为15%,在沿海

14个开放城市是24%。这种给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是违反

WTO要求的。而目前由于内外资

企业所得税率不等而减少的财政收入超过1500亿元,甚至会大都啊2000亿元。

如果我们继续采取内外有别的税制,将不利于民族参与竞争,不利于整个民族 企业发展。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两税合并异常迫切。

2.国内背景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经济发展速度平稳上升,平均经济 增长率达到

8%,国家税收收入从1994年的5000亿上升到2006年的37000

亿,财税状况的良好态势为“两税合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国家财政

收入的大幅增加,是国家有能力承担“两税合并”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对财

政的冲击。我国经济稳步发展,财政收入逐步提高,这对税制的改革提供力强

大的国力保障,在这种背景下,国家财政和企业的承受能力比较强,是改革的 最佳时机。

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分立存在的问题

1.违背了公平原则,抑制了内资企业的发展给予外资企业更多的所得税优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商的投资,缓解了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对外资企业的优惠远 远高于内资企业,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高于的潮流

2自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掀开世界税制改革的序幕开始,税制改革 外资企业,使得内外资企业的竞争

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对原本起步较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处于劣势 的内资企业来说犹如雪上加霜,很多企业惨淡经营甚至破产或转产到利润较

低、外资不屑一顾的行业。这都严重地挫伤了内资企业的积极性,抑制了内资 企业的发展。

2.加剧了国民经济在地区上合产业上的不平衡

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呈现出由经济特区到沿海经济特

区再到内地的逐渐减少的梯状过程,这就使得大量外资涌入经济实力相对雄厚 的东部地区,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进一步加大。同时,由于对 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工业,而我国原本相对薄弱的农业服务业及基

础设施建设,由于税收优惠较少,很难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这又使国民经济产 业结构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3.造成了税款的流失

由于内外资企业的税负不平衡,一大批内资企业为了谋求出路,通过各种 途径进行假合资、假合并或者把自己转移到境外在投资到境内。国内企业到境

外注册一下,在回来就变成了外资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由于大量假外资享受 着本不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最终会导致经济 的畸形发展,这也违背了国家税收优惠的初衷。

三、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必要性

1.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顺应世界税制改革的浪潮席卷了世界的诸多国家,企业所得税改革一直是各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 容。

各国已减税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税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吸引外

资的税收优势,弱化了我国所得税制对外资的吸引力,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我 国所得税制改革的紧迫性,并影响了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方向。在世界降 低了所得税税率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所得税制改革不能逆潮流而动,否则会影

响国际资本向我国的流动。因此,我国应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顺应国际税 率水平下降得总体趋势。

2.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符合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要求

内外资企业分别实行两套所得税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急切需要大规

模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的特定经济和历史条件下决定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化,我国企业已进入或将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种税负轻重 有别的所得税制有悖于国民待遇原则,尤其不利于我国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 的主体,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同外国企业同等条件下的国际竞 争。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 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充分。市场竞争要求公平竞争,税负公平要求 各类企业的所得税在税率,税基优惠政策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3.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是体现世贸组织国民待遇原则的首选方案

从许多国家企业所得税的情况看,虽然有些国家制定列一些针对外资企业

所得税优惠政策,但是对外资企业和本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分别实行两套所得 税制的国家并不多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大环境发生了新 的变化,面临着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发放的质量和水平,而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努

力后,我国已经有经验和能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利用外资。在这样的新 形势下,要使国民经济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就 必须在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方面进行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包括企业所 得税在税收法规必须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和我国做出的承诺。为解决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后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竞争的问题,我国尽快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不 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四、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方法及措施

1.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金、物资短缺,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和条件较差,只有通过实行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一直以来,我国实行内外资企业 所得税双轨制的政策,外商投资企业的名义税负是15%,内资企业的名义税负是33%,内资企业的税负是外资企业的两倍,这使得内资企业享受不到国

民待遇,外资企业反而享受超国民待遇。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特别 是加入

WTO后国民待遇原则的全面实施,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 会逐步淡化。2007年3月

16日以“两税合并”为主旨多的《企业所得税法》

在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将统一为25%,这也将为内外资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2.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建立“低税率、高效率”的新税制

借鉴目前内资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规定,采取全额累进税率的形式,这样既

可以比较之金额的反应横向公平原则,又能较好的体现纵向公平原则,比较符 合我国国情。这样,新税制不仅体现了“量能负担”原则,而且与目前所得税

征管模式非常接近,操作性强,可以顺利实现新旧税制的衔接。

33﹪的企业所 得税税率水平,对于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来说是偏高的,应当适当降低,但从目前企业所得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的地位看,不应使企业所得税的总量下 降,企业所得税收入规模过小。会导致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空间非常有限,不 利于所得税政策宏观调控功能的发挥。

3.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方法和标准 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对内资企业的歧视,主要表现为税前扣除标准不同,其中最突出对内资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职工工资支出和福利支出的列支标准 与外资规定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内外资企业对人才的竞争。

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前扣除标准。如企业发生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

除,取消计税工资,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

分,准予以后纳税结转扣除。调整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企业发生的与 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 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统一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广告费

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

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

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明确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的范围 和条件,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

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时扣除。

4.统一税收优惠政策

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特别对高薪技术企业更要加大优惠,对

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将过去的全面优惠变为特定优惠。税收优惠应最大限 度地结合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优惠的程度要从国情出发,结合整

体投资环境来考虑。以间接优惠为主,直接优惠为辅。从实践上看,减免税的直接优惠措施效

果并不理想,它要受税收饶让、资本辅出国税率高低、税收管辖等国际税收因 素的制约,难以使外国投资者直接受益,优惠的税金白白补贴了投资者所在国

政府。因此,统一后的新税制借鉴国际惯例,采取税收抵免、亏损结转、加速

固定资产折旧、在投资退税等间接优惠措施,这些措施不受国际税收因素的制

约能真正达到使投资者直接受益的税收优惠目的。

五、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有利于对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

两税合并后,许多税收优惠政策都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以产

业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不仅会使国内企业在投资时更注意投资的方向,也

会引导外资企业逐步向我国鼓励的产业转

型。高附加值,高科技等国家鼓励的 产业都将享受到优惠,而那些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即使如今身

处开发区、高新区,即使打着外资外企的旗号,也不能被惠及,这一优惠的转 换使中外企业站在同一舞台上,以行业为向导的税收优惠将同时影响内外资企 业。内资企业可能会更多地考虑进入享受优惠的行业,而外资企业会舍“大陆

货”而顾税收优惠行业。这对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大有裨益。

目前东、中、西部获得的投资比重严重失调,这一方面是由于各地资源情

况不同,另一方面更是由于过去政策向东部沿海倾斜造成的。“两税合并”后,企业可能会开始调整战略布局,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区域优惠会逐渐被淡化,而

中、西部地区将以丰富的资源,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等受到一定的青睐。

2.有利于减少我国税款的流失

两套所得税制外资的待遇远远高于内资企业的,使得很多内资企业,纷纷

通过各种途径出国门,为自己披上“外资”的外衣,然后再回到国内投资,享

受优惠政策,造成了大量税款流失,两税合并减少假合资、假合作问题。比如 我的浦东。浦东有很多优惠,有些企业就是在浦东注册,经营在浦东以外,这 种地域优惠制度还有什么用处呢?这种制度对外资也是不利的,因为中间有鱼 目混珠的问题,使外资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所以两税合并既减少了我国税款 的流失,有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存在。

3.有利于增强我国吸引高新技术及短缺资源开发、运用方面投资的国际 竟争力

“两税合并”的税收优惠与国家的产业政策金紧密相连,积极引导外商投

资方向,体现了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从而提高了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效益和

质量,增强我国吸引高新技术及短缺资源开发,运用方面投资的国际竟争力。

4.有利于彻底消除国际双重征税“两税合并”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由直接减免方式向间接调控式 减免过度。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国际双重征税,还能真正达到使投资者直接 受益的税收优惠目的。

5.有利于我们引进外资

“两税合并”是根据我国利用外资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所得税优惠政

策效益等情况对我国外资优惠政策所作的一种调整,并不旨在取消涉外税收优

惠。只要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措施得当,做好配套的调整工作,“两税合并’

不仅不会造成外商的大规模撤资,从长远看,还有利于我们的引资。

在企业所得税法领域,我国实行的内外有别的双轨制,这种“内外有别”

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基不同、税前扣除标准不同、税率不同、税收优惠 政策不同等方面,从长远来看,特别是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来看,这种 “双轨制”不应当长期存在,加快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形势迫切。这是建

立统一、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需 要,同时还是税收公平原则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俊娇.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3)[2]安体富.论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的合并[J].税务研究,2005,(3)[3]倪红日.两税合一的机遇、挑战与政策选择

[J].经济参考报,2006(3)

[4]李荣生.费媛.王焕清

.我国企业所得税发展的趋势[J].税务研究,2005(3)[5]梁发带.从效率角度看内外资所得税税率并轨

[R].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月4 日

[6]刘恒梅:对内外资企业“两税合一”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7]周岑燕、蔡杰:关于“两税合一”的初步探讨

[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

第三篇: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业务问题解答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业务问题解答(第12期 总第30期)

索引号:***-2011-04-0076

产生日期:2011-12-30 来源:

纳税指南宣传专刊

第12期(总第30期)

杭州市国家税务局纳税指南编委会编

2011年6月13日

编者按:国税机关对房地产企业开展的纳税评估中,发现不少房地产企业由于不熟悉企业所得税政策业务,税收遵从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期特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业务问题解答

问: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确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01号)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产品交付使用即认定为完工产品,就要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进行所得税的清缴。有的企业只有部分开发产品交付使用,并且小区配套工程、绿化工程等还没有开工建设,这种状况是否可以暂缓结算?

答:不可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确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01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开发的开发产品,无论工程质量是否通过验收合格,或是否办理完工(竣工)备案手续以及会计决算手续,当企业开始办理开发产品交付手续(包括入住手续)、或已开始实际投入使用时,为开发产品开始投入使用,应视为开发产品已经完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规定及时结算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并计算企业当应纳税所得额。

该规定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规定的关于完工产品确认的三个条件:“

(一)开发产品竣工证明材料已报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

(二)开发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

(三)开发产品已取得了初始产权证明”并不矛盾。开发产品只要办理入住手续,不管是否实际竣工备案,即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规定及时结算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以预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所取得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开发产品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年(完工)应纳税所得额。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三十五条规定,开发产品完工以后,企业可在完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选择确定计税成本核算的终止日,不得滞后。凡已完工开发产品在完工未按规定结算计税成本,主管税务机关有权确定或核定其计税成本,据此进行纳税调整,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因此,产品已经交付入住就说明开发产品已经完工,具备结算计税成本的条件,应当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规定调整完工产品的应纳税所得额。

问:房地产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如何预缴季度企业所得税?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规定: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的计税毛利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按下列规定进行确定:

1、开发项目位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区和郊区的,不得低于15%。

2、开发项目位于地及地级市城区及郊区的,不得低于10%。

3、开发项目位于其他地区的,不得低于5%。

4、属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危改房的,不得低于3%。

问:在实务操作中,经常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地下基础设施形成的地下车库,销售许可证上为不可售面积,无产权成本,是否可以分摊到可售面积中?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是如何处理的?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企业利用地下基础设施形成的停车场所,作为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处理,项目营销设施建造费属于开发间接费。应按成本对象,区分开发产品是否已完工,对上述所发生费用进行归集分配,按可售面积计算单位工程成本并据此结转扣除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

问: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能否扣除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若能扣除,在哪个环节扣除?是在计算毛利额前,还是直接扣减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规定,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取得收入,应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该纳税所得额。同时,企业在计算缴纳当期所得税时,可以扣除当期发生的期间费用、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

问: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所开发产品用做抵偿债务,企业所得税应如何处理?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规定: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确认收入(或利润)的方法和顺序为:

(一)按本企业近期或本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

(二)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

(三)按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具体比例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问:有些开发产品未出售而是由房地产企业直接出租,是否要作视同销售?

答:房地产企业的开发产品尚未完工或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取得产权证前直接出租的,其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实现,出售时再按销售开发产品确认销售收入实现。

问:在房地产产品未售罄的情况下,怎样分摊计税成本?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规定: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扣除时,必须按规定区分期间费用和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与未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

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按当期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和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确认。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和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成本对象总可售面积

已销开发产品的计税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第四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

北京交通大学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

Lizzy

目录

一、背景分析...............................................................................1 1.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1  两税合并的背景..............................................................1  新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内容..............................................1 2.国际社会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大.................................2

二、对总体发展的影响................................................................3

三、对国外直接投资(FDI)的影响...........................................4

四、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5

一、背景分析

1.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

 两税合并的背景

2008年1月1日以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按内资、外资企业分别立法,外资企业适用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内资企业适用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制度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加。一方面使民族工业遭遇制度打压,导致内资企业和自然人的创业锐志受挫,也导致我国资本外逃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外逃资本在维尔京群岛、西萨摩亚和开曼群岛等地(免税区)设立公司后,再以“外资”身份回流,以取得与外资相同的“超国民待遇”。另一方面,我国的外汇储备2006年2月超过日本。2006年年底达到一万亿美元”。,外贸顺差扩大,同时外贸摩擦增加。而“假外资”的回流,导致我国资本项下的外贸顺差进一步扩大,增加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难度。所有这些,终于使我国政府于2006年12月24日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碍税法》首次提交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在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

统一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体现了“四统一”:一是内外资企业统一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二是统一适用新的企业所得税率;三是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四是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 新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内容

第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进行合并后,首次引进了“居民企业”以及“非居民企业”的相关概念。根据国际上目前通用的做法,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采用了规范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来对纳税人的身份加以界定,并严格以法人主体作为标准来进行纳税。

第二、收入总额的口径发生了变化。在新的企业所得税中,采用了宽口径的收入总额概念。也就是说将企业以货币形式与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都计入到收入总额的范畴,然后减去如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等。

第三、在新税法中,统一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设定为25%。以实现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以及吸引外商投资的目的。

第四、改变了传统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新税法放宽了地域的限制,扩大了对环保的优惠政策,并且对于那些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投资的领域,可以根据企业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二、和以前的直接减免税优惠政策相比,新税法采用了替代性的优惠政策。对于安置残疾人员和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扣除。此外,新税法还规定,因企业对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生产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时所取得 的收入,也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以扣除。

三、新的企业所得税不仅取消了地方性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而且取缔了对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产品出口外商企业与生产性外资企业的免征、减半征收或定期减免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在现行税法制度下享受低税率以及定期减免税优惠政策的老企业,要求其五年内过度到新的税率,保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内外资企业的平等竞争。

2.国际社会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大

中国所承受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不仅是经济问题,确切的说是各国政府间的政治博弈。

其中,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美国。近几年,美国由于国内经济结构问题而使经济增长缓慢,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贸易出现逆差。美国政府把此归因于中国的汇率政策,认为正是因为中国实行了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得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反而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因此,美国极力想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美元相对贬值,来达到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又能刺激其产品出口的目的。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人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和使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按照美国人的大国历史发展观,经济大国必然变成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最后成为世界霸主。因此,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

二、对总体发展的影响

 充分发挥税收作为政策工具对经济的调节功能

国家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人和调控(调节)经济两大基本功能,政府征税会影响纳税人对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劳动等行为的选择,因此,税收是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税收具有投资指向作用。可以合理预期的是,“两税”合并后,外逃资本以“假外资”回流将失去利益驱动,这种调节的效果将在一定程度l缓解我国资本项下外贸顺差扩大的压力。

新税法建立“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将投资指向高新技术开发与利用及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因此,“两税”合并对我国经济的某些方面将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

当前,由房地产热及积极财政政策拉动的经济结构失衡已经凸显。要想依靠对单一税种的调整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整,其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在我国,要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需要调整税制结构,逐步建立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系。

 酿造企业公平竞争环境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公平,而税收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税收公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普遍征税,指每一个社会公民无一例外都要履行纳税义务;一是平等征税,即税制应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纳税主体,如果税制能够使纳税入之间的经济能力不因税收发生变化,则这一税制就被认为是公平的”。税收的不公平导致税收不遵循行为的发生,其后果是比较严重的。

2005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税务》杂志社公布了2004中国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其中,外企纳税百强的总纳税额几乎零增长”1。一方面是六成外企亏损,另一方面,来自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额却节节高攀。2004年,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达606亿美元,连续2年成为全球吸引外商投资额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2005年全国外资企业销售收入77 024亿元,占全国销售收入总量的37.5%;2005年外资企业缴纳各类税款6 391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量的20.7%。内资销售税负率约为17.43%,外资销售税负率约为8.3%”o。因此,内资企业整体税负是外资企业整体税负的2倍多。这种状况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心理上,都给处在同一个市场竞争的内资企业投资者带来沉重负担。从经济上,他们面临着高端人才的流失、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这就意味着他们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国家持续发展能力的丧失;从心理上,他们谋求与外资相同的“超国民待遇”或逃税,假外资流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因此,“两税”合并,对内能够从制度上给内外资企业在同一个市场里竞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企业和自然人投资者的创业激情,使国内社会更加和谐;对外可以平衡国际收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外贸顺差,促进国际社会和谐。

 体现藏富于民、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取向

“在资本配置效率上,民间(市场)往往高于政府,而减税往往又成为发达国家鼓励民间财富进入市场的有效手段,因此,此次调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可视为政府对企业、对市场、对民间财富的进一步尊重和鼓励””’。内资企业税负降低,有利于它们轻装上阵,提高中资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减税还将刺激民间自主

创业,缓解就业压力;两税合并后,我国税制将从“认身份”的普惠翩转为“认经营行为”特惠制,从而鼓励高新产业、挤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有利于中国产业的整体升级换代。

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不同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

在“双轨”制下,我国对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名义税率都是33%,但是,由于我国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实行了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所以,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的实际企业所得税税率水平并不完全相同,有的企业执行的是33%的名义税率,有的企业执行的税率是低于33%,甚至有的企业还执行的是低于25%的税率(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名义税率),所以,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不同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总体来看,根据目前各个行业执行的实际税率水平和相关成本费用扣除规定,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银行保险、医药、汽车(商务车)、钢铁、煤炭等行业将从中获得较大的利益;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高新技术等行业将基本维持在原有税负水平;部分涉外的企业的税负水平将因为税收优惠政策的取消而上升。在所有的行业中,金融保险行业获得的好处是最大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保险行业在“双轨”制下基本上执行的是33%的名义税率,同时在成本费用扣除上,金融保险行业采取的是计税工资制度的限额扣除方式,而金融保险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远高于计税工资,这也相应的提高了金融保险行业的实际所得税税率,根据长江证券公司钱锟同志在2006年12月26日新企业所得税法尚未明确得到通过时所做的分析,金融保险行业的实际税率水平在38%—41%之间,因此,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将会使得该行业的净利润平均提高幅度在13%—25%左右。

三、对国外直接投资(FDI)的影响

 两税合并,不会影响外资流入

两税”合并对外国直接投资(FI)I)的影响外资实际税率从15%变成25%,内资从33%下降到25%,看上去似乎对外资是一个打击、对内资是一个利好。这是一种纯静态的分析,并不符合动态的景象。中国的税率并轨的确从长期看也许会减少一部分外国直接投资一个原因是中国目前相当一部分FDI是仅仅为了享受税收优惠,而不得不改装打扮成外资来“税收套利”的资本,当两税合并之后,这些在开曼群岛等地设立公司后又重新回到中国投资的国内资本就没有必要进行“易容”了”。另一原因是,新兴市场国家开始新一轮对外资减税潮,例如一些东盟国家和东欧国家。中国的税收竞争力需要放在全球范围内来考虑。

“两税”合并,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不会影响外资流人。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印度、越南等的企业所得税率分别为40%、25%、42%、26%、35%~45%、25%。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德国的企业所锝税率分别为30.8%和42.8%。因此,仅从税率而论,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不减,税收优惠其实并不重要,外企更看重的是中国潜在有前景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稳定的政局、高速增长的经济、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在中国参与竞争的比较优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不断开放本身对外资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胜过我们给予外资的所有优惠政策。

四、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

 按照当前的经济增长情况,从短期内看,企业所得税收入肯定会减少,进而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从长期看,两税合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会加速财政收入的增长。

任何改革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内外资所得税法合并本身就是一项改革,因此其所支付的代价是财政短期内的减收。

据预计新税法实施后,内资企业所得税法定名义税率由33%下降至25%,降低了8个百分点;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定名义税率也由33%降低了8个百分点,但由于一些外资企业原来可以享受24%或15%的低税率优惠,从而其法定名义税率分别上升了1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考虑到新税法执行后其中一部分外资企业可以继续按新税法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和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税率,一部分外资企业可以享受过渡优惠政策,新税法执行后对外资企业即期财务成本不会造成大的影响。由于总体上降低了法定税率,提高了税前扣除标准,如果2008年实施新税法,与现行税法的口径相比,财政减收约930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所得税减收约1340亿元,外资企业所得税增收约410亿元。如果考虑对原享受法定税收优惠的老企业实行过渡措施因素,在新税法实施当年带来的财政减收将更大一些,但在财政可承受范围之内。新税法实施后,由于实行了总分机构汇总纳税,可能会带来部分地区税源转移问题,对税源移出地财政有一定影响。2002年实行所得税分享改革时,我们对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的所得税收入实行了按因素分配和税款预缴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税源转移问题。另外,按照现行一般转移支付办法,税源移出地的财力会自动得到一定补偿,随着中央财政均衡力度的不断加大,这种补偿机制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作为一项改革,我们所追求的是它的积极效果。之所以要改革企业所得税,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已明显增强,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的整体效益近年来有较大提高,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为税制合并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借鉴国际税制改革经验,在国家财政和企业的承受能力都比较强的情况下进行企业所得税改革,统一并下调税率,让利于民,不但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有限,而且由于新税法有利于扩大企业所得税的税源与税基,对创业投资、小企业、创新研发等方面支出实行税收优惠,从长远看会极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增加财政收入。

参考文献:

[1]曹小春.中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对外资流入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6,09:27-30.[2]谢宁宁.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3]杨帆,陈明生,董继华,郭玉江.人民币升值压力根源探究[J].管理世界,2004,09:33-44+52.[4]郝燕.中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对FDI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8.

第五篇: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意义是什么

一、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埸经济体制;

2、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4、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5、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6、有利于推动我国税制的现代化建设。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三、新企业所得税法确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新企业所得税法确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四、什么是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均为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而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埸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埸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埸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埸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埸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埸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埸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埸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五、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企业的不征税收入是指什么?

企业的不征税收入是指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财政拨款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

七、什么是企业公益性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如何扣除? 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1、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

2、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3、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

4、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事业;

5、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

6、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

7、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8、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

9、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公益事业是指下列事项:

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八、新税法的税收优惠方式有哪些?

1、税基优惠:减计收入、免税收入、加计扣除、加速折旧、亏损弥补等

2、税率优惠:优惠税率

3、税额优惠:减免税、税额抵免等

九、可以享受免税的农林牧渔项目有哪些?

1、蔬菜、谷物、薯类、油类、豆类、棉花、麻类、糖类、水果、坚果的种植;

2、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3、中药材的种植;

4、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5、牲畜、家畜的饲养;

6、林产品的采集;

7、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

8、远洋捕捞。

十、对从事公共基础设施的税收优惠?

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埸、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的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一、对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的税收优惠?

对列入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所得税优惠目录内的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 得税。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可以是购买、收购、开发),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2、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4、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

5、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目前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已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也已出台,共分八大领域,分别为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类、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 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组成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十三、什么是小型微利企业?小型微利企业的税率是多少?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2、其他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四、新税法对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的税收优惠?

在一个纳税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五、对研究开发费用的税收优惠?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十六、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有何优惠?

对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十七、对创投企业的税收优惠?

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按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

十八、新税法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

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 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

十九、对企业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税收优惠?

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结转抵免。

二十、对2007年3月16日前批准成立的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的,如何过渡?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其中,享受15%税率的企业,2008年按18%税率执行,2009年按20%税率执行,2010年按22%税率执行,2011年按24%税率执行,2012年起按25%税率执行。原执行24%税率的企业,2008年起按25%税率执行。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新税法施行后继续按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起计算。

下载内外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外资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申报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如何进行季度申报 根据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九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的收入(即预售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城区最低按10%)分季(或月......

    对目前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的思考

    对目前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的思考 [摘 要] 企业所得税的合并历来是税法学界的重要议题之一,近两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及税收法律改革的推进,企业所得税内外......

    企业所得税政策文件

    一、企业所得税政策文件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2009年4月30日)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

    房地产企业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

    房地产企业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 在线提问:我公司是一家房地产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成立了70多家房地产项目公司。大多数项目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由国税机关管理,还有少数2002年之前......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评估案例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评估案例 (一)评估案例 基本案情介绍 1.企业基本情况 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2003年在国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资企业的非增值税纳税人,主营房地产开发、销售......

    浅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这对于提升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改善国民居住条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已成为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强化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管理已成......

    浅论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这对于提升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改善国民居住条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已成为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强化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管理已成......

    房地产企业企业所得税检查实施方案

    房地产企业企业所得税检查实施方案 检查对象:北京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xxx置业有限公司 准备阶段 一、组成专门项目组,由一名副所长具体负责,协助稽查部门负责实施。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