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X线摄影分析报告
数字化X线摄影(DR)设备效益分析报告
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先进的检测手段和优良的仪器设备。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新设备不断问世,医疗设备进入数值化时代。医学影像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更高水平。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趋势为全面实现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即不同设备、不同图像、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融合)、标准化以及资源共享,将促成网络影像学的形成。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如何将大型医疗设备利用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课题
医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即DR系统,通常指采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的数字放射摄影,也是当前最先进的摄影设备。
一、数字化摄影(DR)与传统拍片系统相比的优点:
1、更高的图像分辩率,提高摄片质量。较传统拍片系统,最突出的优点是图像分辩率高,图像清晰、细腻,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诸如数字减影等多种图像后处理,以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可大大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和诊断率,降低了误诊率及漏诊率。
2、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取消了以往暗盒照片,取消了暗室洗片工序,大大缩短了工作流程。DR机为多功能摄片系统,床台移动范围大,可以方便地摄取立卧位平片,无需过多地搬动病人。由于采用直接数字化DR摄片,仅需数秒钟就可把数据传至PACS(工作站)服务器保存,供影像科医生写诊断报告,同时可供临床医生在线调阅,医生可立即获取病人影像信息,这对于急诊病人至关重要,缩短了影像检查和出报告的时间。简化了查对患者信息,诊断报告以往检查30min后可取,数字化摄影后出报告时间缩短为10min,而急诊病人检查完后立即发出报告。极大地提高了影像及临床各科医生工作效率;使放射科原来需两人完成的工作,现一人完成,并提高了工作质量及服务质量(有数学统计显示工作效率较原来能提高50%)。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方便了病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充分体现医院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宗旨。
3、俭约医疗成本,降低材料消耗。DR摄影实现先观察图像后照片,检查方便快捷,智能化程度高。避免了受不同设备、技术员检查水平、冲冼药水等因素影响胶片质量,实现零费片率。另外工作站系统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应用交响乐图像增强软件,可以使得曝光条件不当的图像完全能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基本不存在废片,提高了甲片率。传统拍片用胶片大小根据投照部位大小选择如:14x17、12x15、8x10等,而DR统一可以用8x10胶片打印,使胶片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小、重拍次数减少,减少了胶片材料浪费。DR采用激光相机打印胶片,取代了传统的、繁琐的暗室冲片过程,胶片及冲洗套药等耗材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避免了冲洗胶片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并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原发射线量小,实现科学放射防护。数字化X线机形成的数字化图像比传统胶片成像所需的X射线计量要少,延长了X线球管及探测器的寿命。因而它能用较低的X线剂量得到高清晰的图像;同时也使病人减少了受X射线辐射的危害,使工作人员身体得到有效防护,工作环境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5、实现放射科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存贮、查询、传输影像资料,实现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方法,患者自己带片,减少医患矛盾。代替以往占用有限的贮片库房,胶片归档管理困难,存在胶片的丢失、划伤、霉变、不利于借阅、查询及传输等问题。缩短了工作流程了,并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数字化图像便于贮存和传输,为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6、实现放射科影像网络的建立,实现资源共享。DR配备PACS(工作站)的应用使影像科医生利用大部分时间集中精力去分析影像、诊断疾病,提高了影像科医生的诊断质量和工作效率。另外,X线、CT等多种影像资料综合图像技术,能协助各专业医生方便地将多种检查所获得的影像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疾病进行诊断,协助医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性。有统计显示传统X线成像技术诊断率为84.2%,而用数字成像技术诊断率为93.4%。实现洗片机及工作站合理共享,共用实现了设备间优势互补、区域协作;服务模式化以及专业化的质量控制。
7、DR的发展将在未来医院摄影是必备得,随着DR相关配套软件开发、更新,后处理功能将越来越强大,比如和透视兼容。医院只需更新软件而不需跟换设备。
二、DR在投资前的可行性论证
由于DR属于医用大型医疗设备价格昂贵,设备购置成本共计约120多万元,相对一般设备来说,投资风险大。因此,为了防止盲目购置、急功近利,保障该设备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在引进DR前,全方位地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科学、周密论证。
(一)明确DR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作用
DR是实现医院数字化拍片,是我院影像科发展迈入数字化时代。和县市级医院同类别检测,实现影像资源互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较传统拍片,大大提高疾病显示,减少了误诊及漏诊率。患者资料易于保存,查询;方便网络传输,网络会诊,使基层医疗就诊,享受大医院专家级的诊断水平。病例易于分类,统计,对科研报告带来真实科学统计数据。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疗市场的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导致人们卫生保健观念和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更加要求短时,快捷的医疗服务,势必带来对大型医用设备DR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肿瘤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而DR通过图像,能帮助病人筛查和诊断疾病,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进一步拓宽了业务技术范围;再加之**各地各大医院及周边部分县级早已实现数字化摄影,而我院现发展明显滞后,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另一方面医疗市场发展的需求,医学影像发展已步入数值化时代,DR是实现医院数字化时代的前提,在未来的十年内都不会淘汰。以及我院现有的医疗资源、拍片系统明显落后、淘汰,已经制约了医院的发展;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因此,我院DR投资符合经济的发展和本区域医疗市场的需求,将为医院的发展迈入数字化时代,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DR作为医技科室重要的硬件设备,以是破在眉间。DR的投入使用,能使放射科各项工作指标达标(现甲片率、阳性率、资料管理、服务流程等不达标),改善科室医疗质量、服务质量;进一步促进临床科室的发展,拓宽业务面。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以及竞争实力。
(四)DR的成本测算
因我院引进该设备,根据**市《医疗项目收费标准》为一级医院DR每次曝光费为52元。我院组织专业人员多次走访其他上级及同级医院进行实地考查,经过市场调查反复论证,周密地考虑其相关成本及每年可开展的服务例数,进行了效益分析:
1、设备成本收回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收回期限为8年,我院购置DR大约120万元。
2、与我院近三年放射科总收入比较效益分析。(06年08年业务收入包括透视、拍片、造影检查、体检费,DR收入只是拍片)
时间
曝光次数
总业务收入
材料消耗
DR业务收入
收入增长%
06年
9484次
325480元
426780元
31.2%
07年
9778次
342700元
440010元
28.4%
08年
11612次
431680元
57643元
522540元
21.0%
数据分析:
①平均年业务收入增幅为26.8%。
②较设备最低成本收回增幅23%,缩短设备成本收回1-2年。
③因DR统一用8x10大小胶片,有无费片,胶片成本降低20%;08年洗片套药约一万多元,DR不用洗片套药,俭约耗材约22.5%。
④DR三年月平均月收入约38595元,较原来年平均月增幅35.2%
3、电消耗费用:因设备性能高,摄影MA(电流)用量小,电费明显降低。
4、用旧房子,简单改造,无需房屋折旧。
5、设备维修、维护保养费用为提留备用金月收入的3%。
综上所述,数值化DR摄影机,符合我院发展需求,不仅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医技科室硬件设施。使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服务水平迈入新台阶。不断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提升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二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
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
一、DR 的命名和分类
DR 的分类还是不很统一,归纳起来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
1.按读出方式分类
读出方式是指从 X 射线曝光到图像的显示过程,可以分为直接读出方式(Direct Readout)和非直接读出方式(Nondirect Readout)。直接读出方式是指从 X 射线曝光到图像的显示过程没有更多的人为干预,病人经过 X 射线曝光后,医生即可在显示器上观察到图像。这一技术最先提出的是瑞士 Swissray 公司,它的产品称为 dDR,其中 d 的含义即为直接读出(Direct Readout)的意思。dDR 有别于日本 Fuji 公司的 CR(Computed Radiography),因为后者需用成像板(Imaging Plate,简称 IP 板)进行 X 射线曝光,之后 IP 板需要用读出器(Reader)去扫,再在显示器上显示,因此是一种非直接读出方式。
2.按转换方式分类
可以分为直接转换方式(Direct Convert)和间接转换方式(Indirect Covert)。最早是杜邦公司的产品,命名为 DR-Direct RayTM,其所谓的 Direct(直接)就是指直接转换方式。这一方式采用的器件在经过 X 射线曝光后,X 射线光子直接转换为电信号,而不像间接转换方式的器件先要将 X 射线光子转变为可见光,然后再转换为电信号。
这两种转换方式的技术所采用的器件有平板检测器(Flat Pannel Detector,简称 FPD),也有采用其他器件和结构的。当然两种方式所采用的 FPD 结构是不同的。
3.按工作方式分类
传统放射科工作分为透视和照相两大部分,因此人们将数字化技术也分为透视和照相两类,即数字化透视(Digital Fluorography 简称 DF 或 DSI,DSF)和数字化照相(Digital Radiography 简称 DR)。数字化透视有用影像增强器(I.I.)加上摄像机采集信号和用 FPD 采集信号两类。数字化照相则分为直接转换方式(DDR,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和间接转换方式(IDR,In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直接方式采用的器件有用直接方式的 FPD 和电离室、硒鼓等;间接方式采用的器件有用间接方式的 FPD 和其他器件如 CR 的 IP 板、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ing Device,CCD)、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等。
从以上的各种分类方法来看 DR 应该是一个泛指的、广义的名词,它包括了各类数字化 X 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技术。单从 DR 这一名称,无法了解设备的技术和性能,并且常常会被由其带来的一些模糊概念所混淆。因此应从技术的角度了解其技术基础和实现这一技术所采用的器件才能对设备有正确的了解。以下简单地介绍目前采用各类技术的有关公司,以便了解各公司产品所采用的技术。
1.成像板技术(IP Technique)
即 CR(Computed Radiography)。CR 是用类似增感屏的 IP 板经 X 射线曝光后,再经读出器用激光扫描并光电转换后获得电信号,后者再经 A/D 转换、处理、形成数字图像。虽然 CR 也属于 DR 范畴,不过多年来已成为一特定的名词,因此已不陌生也不会为人们所混淆。目前采用此技术的公司有三类 : 其一是各胶片制造商,如 Fuji,柯达,Agfa,Konica 公司等;第二类是 X 射线主机生产厂,如西门子(机型为 DLR,DIGISCAN 3),飞利浦(机型为 PCR,AC 500,AC 5000)公司等,第三类是有些数字化仪(Digitizer)生产厂或小公司如 Lumisys,Angstrom,PhorMax,Orex 公司等。
2.平板检测器技术(FPD Technique)
FPD 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
直接 FPD 的结构主要是由非晶硒层(amorphous Selemium,a-Se)加薄膜半导体阵列(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TFT)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由于非晶硒是一种光电导材料,因此经 X 射线曝光后由于电导率的改变就形成图像电信号,通过 TFT 检测阵列,再经 A/D 转换、处理获得数字化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采用这一技术的有 DRC,东芝,岛津,AnRad 公司等。
间接 FPD 的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晶硅层(amorphous Silicom,a-Si)再加 TFT 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此类平板的闪烁体或荧光体层经 X 射线曝光后,可以将 X 射线光子转换为可见光,而后由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晶硅层变为图像电信号,经过 TFT 阵列其后的过程则与直接 FPD 相似,最后获得数字图像。间接 FPD 由于有可见光的转换过程,因此会有光的散射问题,而影响图像的分辨率。闪烁体目前主要有碘化铯(CsI),荧光体则有硫氧化钆(GdSO,GdSO 一般用的是柯达公司的 Lanex 增感屏),采用 CsI+a-Si+TFT 结构的有 Trixell 和 GE 公司等,而采用 GdSO+a-Si+TFT 有 Canon 和瓦里安公司等。
3.其他技术
包括采用 CCD 或 CMOS 器件以及线扫描技术等。其中采用 CCD 和 CMOS 器件的结构,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 CCD 或 CMOS。X 射线是先通过由闪烁体或荧光体构成的可见光转换屏,将 X 射线光子变为可见光图像,而后通过光学系统由 CCD 或 CMOS 采集转换为图像电信号。它所用的可见光转换屏同样有用 CsI 和 GdSO 两类材料之分。采用 CsI+CCD 有 Swissray(4 片 CCD 元件),Wuestec(2 片 CCD 元件),AID(1 片 CCD 元件),Apelem,Trex 等公司。采用 GdSO+CCD 有 Raysis 公司(1 片 CCD 元件),在 CCD 和闪烁体层之间则有光学系统—透镜或光导纤维连接。采用 CsI+CMOS 的有 Cares built 公司(400 片 CMOS 电路),GdSO+CMOS 的有 Tradix 公司(16 片 CMOS 电路)等公司。而采用线扫描技术则有 Fisher 公司(条状 CCD 结构,用线扫描的方式掠过被照体),以及我国的航天中兴公司的 LDRD(电离室技术)等。
研制生产以上这些技术和器件的公司除了有的自行生产数字 X 射线摄影 X 射线整机外,还以 OEM 方式将 FPD 提供给其他 X 射线整机生产厂。DRC 公司的直接 FPD 除了提供给 Hologic,Lorad,柯达公司外,我国的东健公司、友通公司也采用 DRC 的 FPD 配套生产数字化 X 射线整机。Trixell 公司的间接 FPD 提供给西门子,飞利浦以及我国的东软公司等。瓦里安公司的 FPD 提供给瓦里安,皮克,及我国的东软、万东等公司。GE 公司的血管机和 DR 机则采用其自行生产的间接 FPD。Canon 公司的间接 FPD 提供给 Canon,Trex 等公司。
这几年来在市场并购、重组的形势下许多公司已经消失和更名了。如生产 CR 的 Lumisys 公司为柯达兼并,生产直接 FPD 的 Dupont 公司几经变化从 Sterling 到 DRC,前年又为 Hologic 公司所兼并,生产间接 FPD 的 EG & G 公司也已为 GE 公司所兼并,dpiX 公司被瓦里安公司兼并,这种模式已是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从技术的垄断直到达到市场垄断的目的。
二、新的技术和应用
1.数字化 X 射线透视(DF)方面
目前有两个趋向,一是从沿用多年的摄像管(Pickup Tube)技术向 CCD 摄像机转换,目前大多数的血管机和多功能数字化 R/F 机均已采用了 CCD 摄像机,今年 RSNA 会上西门子公司宣布其血管机 Axion 系列已全部改用了 CCD 摄像机,这当然与 CCD 技术的成熟和性能的提高分不开。目前 1K × 1K,12 bits 的 CCD 是主流。在今年的会上日本的日立公司也重点介绍了他们今年推出的采用 2K × 2K,12bits CCD 的高图像质量 Clavis 多功能胃肠机。数字化透视的第二个趋向是影像增强器(I.I.)终究会被 FPD 所取代。这个趋势今年是明显可见的,主要的原因是动态 FPD 有了长足的进展,除了已经商品化的 GE 公司的 Innova 2000 心血管机已采用了 FPD 取代 I.I.外;东芝、岛津、瓦里安的动态 FPD 都有进展。去年东芝和岛津公司的直接转换方式的动态 FPD 展示的仅仅是模型或动物试验,而今年已有人体应用的图片。东芝公司展示了 FPD 与机器配套的装置,岛津公司也预言两年内所有的 I.I.将被 FPD 所取代,他们并且已为目前多功能机做了升级的准备。瓦里安公司在会上展出了 30cm × 40cm 的大尺寸间接方式的动态 FPD,日立公司也采用了瓦里安的间接方式动态 FPD 装在多功能透视机上,目前正在东京的国立癌中心进行 I.I.和 FPD 的临床对照试验。预言 1~2 年即可投放市场。这些都预示着 FPD 取代沿用 40 余年的 I.I.技术的日子将会很快到来。
2.数字化 X 射线摄影(DR)方面
重点介绍几个公司今年发布或展出的一些新技术。
a.Fuji 公司
Fuji 公司是 CR 的创始者,今年它在以往 100m 乳腺 CR 的基础上,又推出了 50m 乳腺 CR,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图像质量,为了提高 DQE 又采取了双面扫描读出器,并且在暗盒结构上也作了改进,新的暗盒只有三面有边框,一面没有边框以便使 IP 板更好地贴近胸壁,能更多的包括乳腺组织,以免遗漏病灶(图 4)。他们在乳腺 CAD 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工作。另外为了解决脊柱侧弯的手术测量需要,开发了用两个装有 IP 板暗盒同时曝光和再进行图像拼接技术解决了脊柱全长摄影,另外此次也展出了用 IP 板的 CR 方式 X 射线摄影床。
在新的功能方面他们开发了 CR 能量减影(Energy Subtraction)和时间减影(Tempolar Subtraction)(去年这一技术尚为 WIP)。由于胸部 X 射线片大约有 40% 的病灶被肋骨重叠,特别有时一些小的结节病灶往往被肋骨重叠而漏诊,因此很多公司均在数字化图像的基础上开发能量减影技术,用高能量曝光获得的肋骨片与标准片相减,把标准片上的肋骨重叠影去除,而使被遮盖的小病灶得以显示。Fuji 公司在能量减影方面采用了在两片 IP 之间加一片 0.3mm Cu 的滤过板(图 6),装入暗盒,一次曝光可以得到三幅图像,一是普通标准胸片,一幅高能量胸片(主要是骨结构),另一幅减影后的肺组织片。由于是一次曝光,所以它的减影效果比较好。时间减影则是将不同时间的两幅数字化胸片相减以尽早发现病变或可以进行病灶的随访比较。由于两幅不同时间的照片位置难免有错位,在处理时会发生定位错误(Missregistration),Fuji 公司采用的是在一张照片上采用周边 4 个点和中央一点的参考点校正方法,与别的公司有所不同。
b.DRC 公司
DRC 公司是最先发明直接转换方式平板检测器技术的公司,今年宣布采用非晶硒技术直接方式的 70m 乳腺 FPD 已研制成功,并和 Lorad 公司合作生产了新一代数字化乳腺机,并进行了临床的试用,其图像质量与 Lorad 公司采用通常的 CCD 方式的数字化乳腺机相比较有明显的提高。目前正等待美国 FDA 的批准。另方面为了提高直接方式 FPD 的 DQE 指标,DRC 公司正在进行硒板的掺杂工作,掺杂的元素有 Cl,As 等。至于动态的直接方式 FPD 也在研究中。
c.Fisher Imaging 公司
在本次展会上 Fisher 公司展出了 SenoScan 数字化乳腺机。它是采用条状探测器,用线扫描技术得到数字化乳腺图像,条状探测器是由将 X 光子转换为可见光的闪烁体和四片 CCD 构成,扫描范围 21cm × 29cm。它的特点是由于是采用窄缝曝光线扫描,因此大大减少了散乱线(图 9),也减少了乳腺的皮肤剂量和提高了分辨率。其图像象素在高分辨率模式时可以达到 25mm,标准分辨率图像的象素则为 50mm。但是由于是线扫描因此曝光时间较长,整个曝光时间约 5s(250ms/cm),另外球管的热容量要高,所以它的 X 射线管的阳极是采用铼钨合金靶。
d.Cares Built 公司
Cares Built 公司是生产以 CMOS 器件为基础的平板检测器公司,其 FPD 用了 400 片 CMOS,它的矩阵可达 7K,象素为 70mm,是目前较少的几个象素小于 100mm 的公司之一。几年来深为大家所关注,今年在会上宣布它已得到美国 FDA 的批准。并且配套生产了整机。
e.瓦里安公司
瓦里安公司在兼并了 dip X 公司以后,在后者的基础上对平板检测器继续进行研究,在今年会上展示了大面积的间接方式的动态 FPD。其结构为 GdSO+ a-Silicon+TFT,面积达到 30 × 40cm,速度可达 30f/s。日本日立公司正在应用这一动态平板检测器配合多功能胃肠机进行平板检测器和影像增强器的对比试验,估计 1~2 年内将会推向市场。
f.Trex enterprises 公司
Trex enterprises 公司在会上推出了便携式数字化 X 射线机(Portable Digital X-ray System)型号为 PDX 2000(图 10)。它所采用的器件是日本 Canon 公司 CXDI-22 间接方式平板检测器,其象素为 160mm,而新一代平板检测器的象素则已经可以达到 100mm。这是便携式数字化 X 射线机的一个先例,目前是用于军用,是否也可以用于床旁照相值得关注。
g.GE 公司
GE 公司是生产医学影像设备的一个大公司,它既有生产 X 射线整机的能力又具备自行生产间接方式平板检测器的能力,因此它在 DR 技术发展是迅速的。它的数字化多功能机、心血管机、数字化 X 射线摄影机均已推出多年,去年又推出具有动态 FPD 的心血管专用机 Innova 2000(图 11)。在此基础上它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 X 射线应用开拓新的领域。在这些方面有能量减影(Energy Subtraction)、时间减影(Temporal Subtraction)、断层合成(Tomosynthesis)、组织均衡化(Tissue Equalization)、数字减影乳腺摄影(Digital Subtraction Mammography)等,其中有些技术已较成熟并开始临床使用,大部分则尚属处在研究开发中(WIP)。GE 的能量减影与前述 Fuji 公司有所不同,它是两次分别用不同的能量(kV)进行曝光,分别获得一幅高能图像和一幅标准图像,再将两者相减得到减影图像。由于两次曝光之间时间相隔仅为 200ms,因此一般情况不会由于呼吸或其他运动影响减影图像的质量。它的时间减影则将图像分割为许多小区,采取多个参考点纠正的方法。
会上发布和展出的内容很多,由于时间的限制以及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只能重点介绍以上一些,以飨读者。
三、DR 和 CAD
每年 RSNA 开幕式的大会上都会安排一个主题的学术报告,今年开幕式的主题学术报告为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共有两个报告分别是美国芝加哥 Heber MacMahon 的胸部成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ssisted Diagnosis in Chest Imaging)和纽约 Robert A.Schmidt 的乳腺成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ssisted Diagnosis in Mammography)。MacMahon 介绍了 CAD 的理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和在胸部病变的应用,特别是能量减影和时间减影的应用,目前在胸部除了结节病灶外还用于肺的间质病变、气胸以及心脏扩大等方面。Schmidt 介绍了乳腺计算机辅助诊断,采用了计算机对乳腺癌诊断无论是敏感性或特异性均有提高。并且谈到目前广泛采用的基于胶片数字化仪的信息采集方式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对特异性也不会有明显的降低,但是假如采用了数字化乳腺摄影则将有助于诊断结果的更进一步提高。这些论点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提示我们 CAD 将是人们应该关注的一个热点。
计算机辅助诊断可以追溯到上一个世纪 70 年代,当时是医生从病人的 X 线照片读取诊断信息,借助从经验获得和积累了大量诊断信息的数据库,利用统计学的原理,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最后的诊断。当时用来进行诊断的病种局限在某些具有明显诊断特征的病种,如乳腺癌、先天性心脏病、某些骨肿瘤等。这一方法信息的采集是依靠医生的双眼,这就必然地受到医生的经验,主观意识的干扰以及胶片质量等等的影响,而最终影响诊断的结果。因此在 70 到 80 年代之间计算机辅助诊断的进展不是很快。但是人们总在设想,会有一天机器能代替人眼,摆脱一切干扰的因素,获得正确的诊断结果。
到上一个世纪 90 年代由于数字化仪(Digitizer)的问世,人们可以把 X 线胶片的模拟图像转变为数字化图像,代替肉眼采集诊断信息。而后进行计算机处理,试图得到疾病的诊断。也就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诊断,但是研究的对象也还是局限于一些具有特殊诊断特征的病种如乳腺癌、肺部结节病灶等。
用数字化仪来采集诊断信息,比起医生肉眼观察图像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其结果会受照片质量的影响,特别是胶片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此要达到人们的初衷,即达到诊断的目的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更多的是把 CAD 中的 D-Diagnosis 诊断改写为 Detection ——检测,Computer Aided Detection(计算机辅助检测)。也就是代替人眼发现某些由于人眼的疲劳、疏忽等原因而遗漏的诊断信息。在这方面具有大量经验的 R2 公司介绍了 1083 例包括乳腺癌在内的乳腺筛选照片,显微钙化的发现率可达到 98.3%,肿块可达 85.7%。在今年的展会上,尽管大多数开发 CAD 的公司仍然采用数字化仪来采集图像,但是已有不少开发 DR 的公司如 GE,Fuji 等公司也在同时开发 CAD,或者和开发 CAD 的公司合作,直接用从 DR 采集获得的数字图像来进行 CAD 的开发研究。这无疑能使 CAD 从信息的采集开始直到分析、诊断基本上可以脱离人为的干预而达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目的。当然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基础还是脱离不了必需依靠大量的医生经验积累的信息数据库,软件的开发需要人的智慧以及需要人对机器的“训练”等等。没有人的思维,机器再智能也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计算机永远也只能是辅助诊断。
尽管目前 CAD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不尽人意,各种疾病、各个作者报告的结果也不一致,进展也还不是很快。但是 DR 的出现无疑给 CAD 提供了技术上强有力的支持,当会加速其进程,这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热点技术之一。
四、小结
DR 是一个泛指的、广义的名词,它包括了各类数字化 X 射线摄影技术。目前的重要性已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实现 PACS 和无胶片化放射科所必需的数字化 X 射线图像,而且由于 DR 的出现,拓展了放射诊断应用的范围,也为 CAD 创造了条件。它的出现给今天的放射科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园地。
第三篇:线损分析报告
经济技术指标分析报告
一、指标完成情况
1、供电量:计划完成XXkwh,实际完成XXkwh,同期为XXkw,比计划增加XXkwh,比同期减少XXkwh。
2、综合售电量:计划完成XXkwh,实际完成XXkwh,同期为XXkwh,比计划增加XXkwh,比同期增加XXkwh。
3、综合线损率:计划完成XX%,实际完成XX%,同期为XX%,各线路线损完成情况如下:
4、电费回收率XX%。
5、售电单价:计划完成XX元/kwh,实际完成XX元/kwh,同期为XX元/kwh。
二、综合指标分析
XX月份随着连续的天气降温,我所供、售电量有所下降,但整体来说线损均按计划完成。现对XX月线损进行深刻的自查自纠,究其原因为以下方面:
1、受线路结构因素影响观桥所安居线路供电半径为XXKM,线路长、负荷重、电压损失十分严重,长期形成了线损居高不下。
2、通过所党政工组织的营业检查,严处并纠正了抄表不到位、漏抄、估抄现象。将一些故障缺陷及时反馈并予以解决,将以前的漏查电量及时抄核。
三、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为了加强营业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各项生产目标任务。在节能降损工作中,观桥供电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性的加强管理:
1.进一步加强营业抄、核、收管理是全所的工作之重。由所党政工分别带队采取多种形式的检查,如:通过一体化采集系统观察台区线损异常、大宗用户、卡表用户用电情况等,通过用户反馈的意见进行重点普查。同时,定期开展线损指标分析例会,及时加强对线损高线路的分析和实地巡视检察,将营业普查工作列入常态化管理。
2.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完善与更新工作,及时掌握大宗用户、电站、主变、线路的运行情况。加强公变的负荷监控,特别是场镇公变、负荷较重台区,落实专人负责。做到有计划、有执行、有记录、有检查。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3.加强用电普查,查窃、补漏、纠违章等工作的开展。采取突击检查、定期检查和夜间检查等方式,重点检查偷漏电、违章用电、互感器倍率、电度表位数及接线是否正确。抓好对长期无人用电用户的管理,组织用监、表计人员进行现场核实,并做好整改停电处理。
4.加强辖区供电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清查辖区内线路老化情况严重的台区,对有隐患的变台进行及时整改,力求从技术上支撑降损工作。
5.全面做好网改升级工作,配合用电稽查力度,重点对 场镇换磁卡表用户电价有无异常,仔细筛查核对表本查处无表、无户用电,打击各类窃电、违约用电行为。
第四篇:摄影行业分析报告
前言 媒介 婚纱摄影 1992 年开端在大年夜陆萌芽,年开始浮现了大量的婚纱摄影店。94 随着婚纱摄影行业的迅速发展,到 2007 年,在短短的 10 几多年间,婚纱摄影 已经由一件奢侈品成为成婚的必需品。这一阶段的摄影机构以影楼为主。然 而因为影楼是流水线的拍摄方式,以致大局部新人的姿势、场影、服装等方 面的雷同。所以在 2007 年第一批摄影工作室应运而生,它们主张个性的婚 纱摄影,每个新人的摄影风格各异,受到新人们的欢迎。整体而言,婚纱摄影市场在从早期的模式照搬,到当初的百家争鸣,以 及产品的翻新和品格的控制上,加倍表示行业的整体成长水平和成熟度!
2、行业现状剖析 行业近况分析 跟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添,居平易近生活水平的始终提高,婚纱摄影也越来 越取得广大适婚青年的普遍关注。与婚宴、喜糖等婚庆名目相比,婚纱摄影 的利润空间相对比较大,利润率大略在 30%-40%。中国婚纱摄影业已成为当 今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且竞争与机遇同在在婚庆消费中,婚纱摄影是婚庆 经济的亮点之一。
1、行业范畴、中国每年大概有 1000 万对新人喜结良缘,仅城镇新人在婚礼上的花费就达 4183 亿元公民币,其中婚纱摄影在全体婚庆支出的比例约为 15%。中国约有 45 万家婚纱影楼、摄影公司、图片社跟摄影工作室,相关行业的 人员近500 万。截止到今朝,全国年夜型婚纱摄影企业的营业额在 2000 万元以上,中型企业为 800-2000 万元,有的特大型企业年营业额达到 5000 万元以上。全国 今朝各类人像摄影企业已达 45 万多家,从业职员 600 多万人,年营业额 900 多 亿元。
2、行业特点、A.婚纱摄影的整体市场范围略有扩大,但增加的起因主假如由于新婚夫妇数 量上的增加。
B.城乡的摄影率和摄影花费差距较大。价钱原因在城市已不是新婚夫妻 拒绝婚纱照的主要原因; 而郊区和城市新匹配偶不拍婚纱照的原由除价格身分
外,还因为本地婚纱照的品德较差; C.影楼的有名度也是新婚佳耦决定影楼比较器重的成分;
D.中小城市的影楼经营还不太尺度,自己领有冲印车间的影楼还不久。用于促销方面的措施跟费用也比拟少
3、标题、1)产物办事同质化情况重大,不能满足破费者的个性化须要; 2)竞争混乱无序,产业处事不标准,诚信题目严格; 3)行业标准欠缺,缺乏制度化的行业管理; 4)本钱建设效率底下,工业亟待整合;
5)从业人员实质良莠不齐,影响行业的整体成长。
第五篇:麦肯锡-数字化分析
篇一:麦肯锡: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解读 麦肯锡: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解读
Posted on 2015年03月3日 by 翠花 in 用户研究, 研究报告, 麦肯锡 with 0 Comments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指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
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 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 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的报告主要聚焦了通信和移动、社交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电子商务、O2O六类数字化行为,并分析了五个最新发展趋势。
一是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网民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网民是67分钟。中国网民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中国可以说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此外,社交媒体正在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处在不断地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另外,2014年,数千商户将中国流行的直销模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通过建立半私密的50人~100人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销售从有机蔬菜到最新时装等各类商品。2015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更多商家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社交用户人口打造数码版的直销网络,依赖口碑和推荐,销售更多的商品(如化妆品、医疗保健和保险产品)。
二是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渠道购买)对30%的消费者而言尤为明显,他们会在店内浏览并同时用手机进行研究,而他们中只有16%的人最终选择在门店购买此产品。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刘家明指出,门店将来不单纯是交易的一个渠道,更多是展示的功能。
三是线上线下融合(O2O)业务已经非常普及并将持续发展。71%的中国数字消费者已经在使用O2O服务,其中9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个月内仍会继续使用O2O服务甚至增加使用频次。而在还没使用过O2O服务的消费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未来6个月内进行尝试。2014年,中国消费者对O2O的预期也变得更清晰。针对货物和商品,72%的消费者希望O2O可以提供网购商品线下退货,56%的人希望可以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四是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使用电子商务,网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8%和60%。农村用户中的“网络达人”更是比一线及二线城市多出25%,渴望第一个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麦肯锡全球董事季翔说,“我们看到,中国一些领先的零售商已开始迅速行动,建立县级运营中心。这些举措不仅方便了商品的下乡,也加快了农产品向城区的输送。”这些报告指出商家可以借助这些“网络达人”在物流和分销体系还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占领市场。农村消费者由于互联网渗透率还不是那么高,很多人不一定有智能手机。但是我们看到像浙江桐庐县淘宝村店,在村里面有一间房子,里面有电脑、有宽带,村里组织会使用淘宝的人来为村民统一购买商品,他们“双十一”完成订单1229个,平均单店销售额11000元。
五是食品网购需求的大幅增长。尽管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上购买服饰类商品(66%的人在过去3个月内购买过),但他们购买得最频繁的却是常温和生鲜食品(食品购买频次是34次/年,服饰类是22次/年)。40%的中国消费者网购食品,而美国网购食品的消费者只有10%。麦肯锡专家指出,在网购食品时,有65%的中国消费者非常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在美国和英国只有36%和26%。因为担忧食品安全,导致中国一些新的小的生鲜食品卖家开始涌现。随着上海自贸区等的大力发展,卖家开始探索在更大范围拓展生鲜食品的发展空间。自 人民邮电报
篇二:麦 肯 锡 管 理 咨 询 策 划 报 告 全 集(500套)总目录:
01-麦肯锡_图表模板 ppt格式
02-麦肯锡05年2月最新报告 全球资本市场研究.pdf 03-麦肯锡—第一年咨询顾问培训教材(全套)
04-(本文来自:www.xiexiebang.com].pdf 改造IT服务.[VeryCD.com].pdf 高科技业的「适者生存」.[VeryCD.com].pdf 供应链的另一端.pdf 麦肯锡 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ppt 麦肯锡 宝钢股份精益生产诊断结果.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薪酬改革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 中国电信产品与服务市场细.ppt 麦肯锡 中国电信大客户培训战略报.ppt 麦肯锡 中信实业银行私人银行经理.PPT 麦肯锡_中粮集团战略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创意打造奇瑞TII制胜的整合营销策略,造就SUV市场的营销奇迹》.ppt 麦肯锡《通过严谨的市场研究,创意打造奇瑞TII制胜的整合营销策略,造就SUV市场的营销奇迹》34页.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BPR业务技能培训》第二部分.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BPR业务技能培训》第三部分.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BPR业务技能培训》第一部分.ppt 麦肯锡《重庆金夫人婚纱连锁集团公司---打造制胜的发展战略,推动金夫人快速增长,基业长青:最终报告》106页.pdf 麦肯锡03年7月—中国均瑶集团战略咨询项目建议书.ppt 麦肯锡7S模型_Mckinsey 7S Model_.pdf 麦肯锡-IT服务业务国际与国内趋势分析.PPT 麦肯锡IT服务业务趋势分析.pdf 麦肯锡—NOKIA制胜美国市场报告.ppt 麦肯锡—TCL股份公司管理整合咨询方案.ppt 麦肯锡—TCL组织设计方案报告.ppt 麦肯锡-奥迪中国渠道管理建议书-.ppt 麦肯锡—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的机遇.ppt 麦肯锡—宝钢股份精益生产诊断结果汇报报告.ppt 麦肯锡标准流程——招商局项目.ppt 麦肯锡-大唐电信确立制胜战略,决定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PPT 麦肯锡—大唐电信战略的制定方法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德隆公司进入世界500强战略规划-成长阶梯规划实施讨论.ppt 麦肯锡德隆精益生产培训.pdf 麦肯锡的7S模型.doc 麦肯锡的市场研究方法.ppt 麦肯锡的重视国际管理咨询主题报告——主体报告(最终稿).ppt麦肯锡—放松流程管理:流程网络如何发挥专业分工的力量.doc 麦肯锡—改善百威啤酒经营业绩.品牌定位及新产品开发咨询报告.ppt麦肯锡高层论从-集团中心设计.pdf 麦肯锡—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业绩改善与客户管理咨询报告.ppt麦肯锡—管理策略联盟组合.pdf 麦肯锡广电_风险(新业务)投资管理办法.ppt 麦肯锡广电_业绩合同手册.ppt 麦肯锡广电5_改善资金管理举措.ppt 麦肯锡广电6_改善销售中心现金状况.ppt 麦肯锡广电--岗位描述手册.ppt 麦肯锡-加州电力危机咨询(英).PPT 麦肯锡—金新信托:建立完善的产业投资流程.ppt 麦肯锡-金字塔是写作原则简介.PPT 麦肯锡经典文献-Strategy =structure.pdf 麦肯锡-经营品牌赢得中国市场.pdf 麦肯锡均瑶集团战略项目建议书.pdf 麦肯锡—康佳广告促销流程.ppt 麦肯锡-康佳集团新产品开发实施手册.ppt 麦肯锡—康佳集团信息管理流程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康佳集团业绩评估操作手册.ppt 麦肯锡—康佳集团业务计划与资金预算手册.ppt 麦肯锡—康佳配件企业战略规划流程培训.ppt 麦肯锡-康佳信息管理流程.ppt 麦肯锡—科建润滑油业务发展战略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昆明电信本地网BPR试点项目实施情况汇报.ppt麦肯锡-联想产品(服务)业务组和评估综述.PPT 麦肯锡-联想根本性改善订货付款流程的业绩.PPT 麦肯锡——联想集团:建立成功的财务管理体系.ppt 麦肯锡—联想集团三年规划战略.ppt 麦肯锡—联想集团战略咨询项目建议书.ppt 麦肯锡-联想事业部战略规划报告.ppt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pdf 麦肯锡模式—企业战略规划模板.ppt 麦肯锡—某著名多元化集团战略规划制定及实施报告.ppt 麦肯锡—木材行业调研报告.pdf 麦肯锡—平安保险保险未来组织模式报告.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人员配置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薪酬改革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员工培训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平安保险战略方案.pdf 麦肯锡-平安信息系统远景规划.ppt 麦肯锡—平安员工发展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七步分析法.pdf 麦肯锡—企业业绩管理基本框架.ppt 麦肯锡—汽车产品开发流程.pdf 麦肯锡—人力资源最佳典范.PPT 麦肯锡—日本第一国民丰田.pdf 麦肯锡—软件业如何走出困境.pdf 麦肯锡—三星竞争对手分析(NOKIA).ppt 麦肯锡—三星战略报告(LG英).pdf 麦肯锡-汕头XX集团项目建议书.PPT 麦肯锡—商业银行如何快速改善零售业绩研究报告.ppt 麦肯锡——上柴的战略咨询报告报告.ppt 麦肯锡-上柴制定制胜的公司战略.ppt.ppt 麦肯锡—上海广电绩效合同手册.pdf 麦肯锡—上海国际汽车城发展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上海环保集团人力资源规划详78页.ppt 麦肯锡—上海联通固定市场举措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神州数码公司发展战略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神州数码建立一流的经营业绩管理体系.ppt 麦肯锡神州数码业绩管理体系方案.pdf 麦肯锡—实达公司项目启动报告.ppt 麦肯锡—实达建立高绩效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管理体系咨询报告.PPT麦肯锡思考问题之道.doc 麦肯锡图表绘制培训.pdf 麦肯锡为美国国防部作的咨询报告.doc 麦肯锡-西安高新开发区增长战略.pdf 麦肯锡-西安高新开发区增长战略2.pdf 麦肯锡-西南证券人力资源战略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协助员工拥抱变革.doc 麦肯锡新员工培训手册.ppt 麦肯锡--信虹住宅战略咨询中期报告.PPT 麦肯锡-迅速改变中心实业银行零售业务销售业绩.ppt 麦肯锡—迅速改善中信银行零售业绩方案.ppt 麦肯锡业务优先级排序方法1.pdf 麦肯锡—一汽大众: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ppt麦肯锡—伊拉克战后重建机会研究报告.ppt 麦肯锡营销新方法.pdf 麦肯锡运营效率咨询手册.pdf 麦肯锡-在中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英).PPT 麦肯锡战略报告(LG).pdf 麦肯锡战略规划与实施流程培训.pdf 麦肯锡战略制定流程.ppt 麦肯锡—掌握策略规划的精髓.pdf 麦肯锡—招商集团发展战略咨询报告.ppt 麦肯锡招商局项目总结报告.pdf 麦肯锡—制定制胜的市场营销策略.pdf 麦肯锡—中关村:制订致胜的市场营销战略.pdf 麦肯锡—中国电信:电信产品与服务市场细分研究报告.ppt麦肯锡—中国电信: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培训资料.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大客户培训战略报告.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福州—六步分析法实施方案.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计费和帐务管理流程手册1.0.ppt 麦肯锡中国电信流程再造方案.pdf 麦肯锡—中国联通:开拓业务增长的战略.PPT 麦肯锡—中国联通组织结构设计.ppt 麦肯锡中国企业如何改善绩效管理.ppt 麦肯锡-中国企业如何改善绩效管理.ppt 麦肯锡-中粮集团建立业绩管理体系.PPT 麦肯锡—中粮业绩管理咨询报告(134P).ppt 麦肯锡—中信实业银行贷记卡中心组织架构建设方案.ppt 麦肯锡—中信实业银行私人银行经理工作手册.PPT 麦肯锡咨询顾问-策略盲点.pdf 麦肯锡咨询顾问-化能力为优势.pdf 麦肯锡综合技能培训材料.pdf 麦肯锡—组织咨询培训手册.ppt 目录.txt 软件业如何力挽狂澜.[VeryCD.com].pdf 上海汽車城PM.ppt 塑料vs.硅—半导体业新挑战.[VeryCD.com].pdf 投資管理.ppt 系統的解决問題方法.ppt 新行銷組織.pdf 營銷.ppt 鱼骨图分析法.pdf 在企業裏培養領導者.pdf 戰略.ppt 正在崛起的计算机传奇—联想计算机.[VeryCD.com].pdf 知人善任1.mht 知人善任2.mht 知人善任3.htm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展望.[VeryCD.com].pdf 中国芯片市场.[VeryCD.com].pdf 注意:美国生产力的成长不在于信息科技而在创新.[VeryCD.com].pdf綜合技能培訓.pdf 組織再造.pdf 篇三:麦肯锡行业分析模板 行 业 分 行业分析报告 使用说明:
1.本模板列出行业资料收集、行业分析的思路和框架,各位顾问、分析员可按
照此框架开展工作,也可在此基础上做针对行业特点的局部结构调整。2.本模板列出的框架主要基于SCP模型;附录为SCP模型分析的框架,供大
家参考,另可参考《Mckinsey-战略》一文。3.本模板供大家不断积累行业资料使用,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行业概况 7 行业简介
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 7 7 外部影响(政策、技术)(E)8 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模式
国外成功的行业管理模式(政策法规)技术发展趋势 8 8 8 8 9 9 9 9 9 9 行业供求分析(S)10 行业供给、行业进入者
行业业务模式分析(资本集中度、利润来源、进入/推出壁垒)行业集中度、竞争态势 10 10 10 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大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行业小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行业中的外国企业竞争模式分析 行业需求、替代产品
对行业产品的需求规模、增长率及原因分析 行业替代品的种类、规模、可替代性分析 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周期及特点 需求细分市场分析 11 11 11 12 12 12 12 12 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S)13 上游企业分析 下游行业分析,简介
相关行业的类别(替代性、补充性、服务性)、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 行业关系分析 13 13 14 14 14 15 15 15 行业厂商行为分析(C)15 营销行为 15 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典型营销模式介绍 营销创新分析 行业中营销大事记 生产行为 行业典型生产模式介绍
行业中产能变化(进入、购并、退出)大事记 行业扩张行为 行业对周围行业的扩张力度分析 行业扩张大事记 15 16 16 16 16 17 17 17 17 行业主要厂商分析(C)18 第一厂商: 分析 基本情况 高层经理情况 公司财务分析 公司人力、业务资源分析 公司战略经验、前景 公司管理模式经验 公司大事记 第二厂商: 分析 18 18 19 19 19 19 20 20 20 21 篇四:麦肯锡调研报告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范式转变,实施全新的战略管理范式——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本文着重论述了推动我国企业战略管理范式转变的五大推动因素,即:满足顾客需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应对知识经济、适应全球竞争。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日益复杂、动荡的环境,我国企业只有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新范式,建立和培育核心能力,实现以市场需求导向的、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有计划发展,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我国已经有少数具有领先意识的企业和企业家开始思考自己的核心能力。例如,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整合能力。这种整合一方面是指企业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方面是指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长虹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勇认为,在劳动力成本、核心技术、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正是长虹核心能力之所在。这是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实施范式转变的先兆。新世纪之所以呼唤新的战略管理范式,是因为,最近20年来,全世界的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不论在全球范围,还是在我国,企业经营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迫使企业战略管理范式转变。新世纪我国企业战略管理范式转变的主要推动因素有以下五个:满足顾客需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应对知识经济、适应全球竞争。
一、顾客需求的变化
随着全球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顾客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能力的竞争性供给源越来越多。市场和用户都越来越成熟。顾客从关心质量到关心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改进,直至个性化需求,改变着企业的战略。全球市场发生的共同变化是: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过市场经济的磨练,我国企业和顾客都越来越成熟。随着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需求从产品基本功能向多样化、多种产品附加特征转变。因此,要满足顾客需求,企业必须不断推出差异化的新产品。例如,1998年,家电行业开始大力改善产品性能,彩电生产厂家纷纷推出采用数字化技术改造的传统彩电,期待树立技术领先的市场形象;冰箱行业则在增加功能方面大做文章,如推出保鲜冰箱、抗菌冰箱等;洗衣机行业则推出分洗式洗衣机、双瀑布洗衣机。这些产品改进,满足了市场边缘需求和潜在需求,带动了市场销量的上升。
顾客需求的变化使企业竞争范式发生转变(见表1)。在原有范式中,企业大批量生产低价、高质、少量品种的产品,以低价格提供具有基本功能的产品来满足顾客在产品数量方面的需求;而在新范式中,企业必须用不断更新的差异化产品来满足顾客在质方面的需求。范式转变对企业的能力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从过去少品种、大批量、低成本制造能力转向核心能力。例如,影碟机行业是一个过度竞争的行业,恶性价格竞争居我国各行业之首。从1998年6月到1999年6月,VCD、超级VCD的价格都下跌了50%。而市场的情况却是,一方面影碟机产品严重过剩,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消费者愿意购买更贵的超级VCD和DVD,市场很少有他们想买的产品。企业总在关注着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关注着其他产品价格的细微变化,而在怎样创造产品价值方面做得很少。在这个行业,企业必须提高综合能力,在思考竞争的基本战略时,不再以价格战为主导。这就是说,VCD产业的竞争范式需要改变,要从价格竞争转向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不断为顾客带来价值的差异化产品的竞争。VCD产业存在 的这种现象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普遍存在,各个产业的综合,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我国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产品大量积压,“扩大内需”一时成为各种经济报道中的热点词汇,这种情况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企业要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主体,必须建立和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从传统的竞争范式转向以能力为基础的竞争新范式。表1 企业竞争范式转变
二、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党的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历史使命。199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决定》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十条指导方针,并且高瞻远瞩地提出了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是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我国著名工业经济研究专家金碚多次指出,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是竞争力,培育和增强工业竞争优势成为关系我国工业化前途的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纵览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以及其发展趋势,我们发现,国有企业改革是逐步向增强国有企业竞争能力的方向迈进的。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迄今为止,国企改革大致经历五个阶段(见表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即:市场调节因素逐步增加,直至面向全球市场竞争;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动态性日益增加;不断加速的技术变革。正是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促使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不断变化,成功模式和国企改革的英雄榜不断刷新。这种变化的大趋势是:企业只有面对市场,以自己的能力为基础,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是说,由生产经营型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培育企业能力,参与全球竞争,获得以能力为基础的有计划发展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主导目标模式,这既符合《决定》所指出的目标与方针政策,也是客观环境和竞争焦点变化导致的企业成功关键因素变化的结果。
表2 1978年以来国企改革五阶段
阶段时间重点措施宏观经济特点成功关键因素成功模式典型企业放权让利78.2—83国家计划下扩大自主权,利润留成全面计划向计划为主转变充分利用利益分配方面的有限自主权,调动内部积极性,完成计划 指导任务高产量高效率生产型企业—利改税83.2—87以税代利,拨改贷,厂长负责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经营承包87—92.6大力推行承包责任制,试行租赁制、股份制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
场经营;抓住市场机遇,获得市场竞争力生产营型:以生产量满足显在市场需求首钢石家庄造纸厂转机建制92—95四“自”主针,转机建 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场经营;抓住市场机遇,获得市场竞争力经营型:主动面向市场,满足显在与潜在市场需求正大青春 宝
东方通信邯钢整体搞活96—三改一加强,抓大放小,股票上市,技术创新,债转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竞争全球化,技术变化加速以能力为基础的市场力;应对或直接参与全球竞争经营与创新型:依靠技术 创新,创造市场需求中兴通信、乐凯、海尔、西湖电子
三、技术水平
从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工业企业的状况更是堪忧。我国具有较大生产能力的电视、洗衣机,年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是,要同世界上的强者竞争,技术上还有差距,还必须不断开发和努力。首先,从生产技术水平来看,我国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5年—20年,重点企业关键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仅占15%,属国内先进水平的占25%,2/3的设备属国内一般水平或国内落后水平,而装备行业的技术装备更为陈旧;其次,从技术开发水平来看,我国工业企业更为薄弱。不论从资金、人员等投人因素,技术开发项目开展等活动因素,还是专利产出情况来看,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都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为全国的七分之一左右,企业远未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平均每个技术开发机构只有20名左右,力量非常薄弱。从资金投入来看,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整体水平偏低,只占GDP的0.6%—0.69%。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仅为1.5%;企业科研人员人均技术开发经费仅为10万元左右,这个水平不用跟国外比,就是跟国内一些高科技公司如华为、中兴通信等相比,也非常低。人员、资金投入低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企业技术开发活动少,新产品开发少。我国平均每个企业每年的技术开发项目仅为10个左右,其中7个为新产品开发项目。
投入低,活动少,决定了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水平低。从专利申请和批准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拥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每年每个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仅为0.34个,而批准的就更是少得惊人,仅为0.025个。并且,我国工业企业申请和批准的专利主要为外观设计。在申请受理专利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比例为1:3:6。在获得批准的专利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比例为0.09:3:7。
技术水平低与工业产品竞争力弱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其循环构成“技术水平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企业绩效差→投入低→技术活动少→技术产出少→技术水平更低”的恶性循环怪圈。如何使我国企业跳出这个恶性循环,进入“技术水平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企业绩效好→投入高→技术活动多→技术产出多→技术水平更高”的良性循环,培育核心技术能力,是摆在我国企业管理界面前的又一难题。四、十倍速高技术与正在形成的知识经济
在发达国家宣称一种更高级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或新经济)时代来临的时候,我国的工业经济还远未达到发达状态。面对这种形势,我国企业如何才能迎头赶上呢? 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是一个典型例子。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是PC产业以十倍速崛起的阶段。PC产业崛起中出现的Microsoft、Intel、Compaq、Dell、Apple 神话虽然让我国企业着迷,使我国很多企业都实现了PC化,但它们并未给我国的产业结构带来强力的冲击,至少没有带来全面冲击。但是,从1995年开始高速发展的互联网(Internet),不仅使IT行业的重心从此发展转移,也全面冲击所有的产业。从1999年比尔·盖茨的深圳之行,及其推出的“维纳斯计划”,我们可以真真切切感觉到Internet的力量。比尔·盖茨宣布,针对中国独有的VCD市场和很低的电脑普及率,微软发布“维纳斯计划”。它是由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开发的基于Windows CE的预制软件平台,它集教育、娱乐、上网浏览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计算机技术与家电产品相融合的产物。除了信息技术之外,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也日新月异。而且,从基础研究到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越来越短,从科学到市场的产业链日益缩短,对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强烈。
我国政府、科技界、经济界和企业界都感觉到了以高技术产业、知识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1998年,我国掀起了一阵知识经济的热潮。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技术创新,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结果。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企业核心能力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我国企业要在知识经济中获得竞争优势,依赖于有效的技术创新,最终取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和培育。
五、经济全球化、WTO与全球竞争
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共同发展趋势,其深刻背景就是战后尤其是近十年来世界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技术变化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加快,技术创新的学科交叉性加强、复杂度和成本增加。相应地,市场发生的变化则主要表现在竞争焦点逐渐转移,由成本转向产品性能、质量乃至新产品开发速度,而且,竞争的地域也逐渐由区域扩展到全球。
我国企业将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全球竞争呢?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认为,创新是中国企业真正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动力源,尤其是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目前中国企业大多没能掌握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产品多处于技术的下游,被称为“无根产业”。进入WTO后,国际大企业中同类上游技术产品会大量涌人中国市场,这就对下游技术产品带来冲击,所以中国企业必须尽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而自主技术的掌握,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都要以核心能力为基础。能否建立和培育核心能力,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六、结论
虽然我国已有极少数企业开始意识到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开始思考自己现有核心能力是什么,甚至将来要建立什么样的核心能力。但是,更要看到,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谈核心能力还是一种奢侈。可以说,建立核心能力,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是摆在中国企业理论界和实践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议题。但是,在目前,企业能认识到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已难能可贵,能够有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且逐步付诸实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因为,企业对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是茫然的,他们缺少有效的理论指导。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核心能力的内涵,或者说其内在结构认识不足,致使他们对核心能力的认识比较模糊,从 而不能明确自己现有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将来要建立什么样的核心能力,而这是成功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的重要前提;对如何建立核心能力、如何增强核心能力认识不够,因而不能明确建立和增强核心能力的途径;对如何发挥已有的核心能力,把核心能力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更是缺乏清楚的认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企业实现战略管理范式转变提供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是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界的当务之急,这方面的研究是既大有可为,也充满挑战,需要很多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支持。
作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毅、浙江大学海纳快威科技有限公司 应瑛 来源:《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3期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
(一)摘要:为了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西方管理学界一直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置于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的前沿地位。从而大大地推动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呈现出名家辈出、学派继起的风起云涌之势。加拿大麦基本大学管采学院的朋滋伯格教授,将当代包括竞争战略在内的战略构成(strategic fomation)学说细分为十个不同的学派。其中以定位学派(positioning school)最为突出,是目前最为流行,处于先驱及领导地位的学派。竞争战略,又称经营战略或商业战略,其中心内容是寻找在某一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而所谓的竞争优势,不外是指企业具有某种其竞争对手所无或相对缺乏的特殊能力,以便能更有效、更经济、更快捷地为顾客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应当指出,多元化业务的公司由于经营不同类别的商品,无可避免地介入不同的产业及市场竞争,因此往往需要设计一种以上的竞争战略。至于选择哪几种不同类别的经营业务,作为公司的投资和经营对象,则属于公司战略的考虑范围。当然,非多元化公司只专营固定的产业和市场,从事单一业务和经营管理,因此其经营战略与竞争战略实质是合二为一的,不分彼此的。
企业竞争战略取向的选择
当代国际前沿的竞争战略学说研究表明,公司组织,特别是多元化业务的大公司、大集团的竞争优势,已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为了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西方管理学界一直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置于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的前沿地位,从而大大地推动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呈现出名家辈出、学派继起的风起云涌之势。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明兹伯格教授,将当代包括竞争战略在内的战略构成学说细分为10个不同的学派。这10个学派各具特色,其中以定位学派最为突出,是目前最为流行,处于先驱及领导地位的学派。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大前研
一、彼特等人,便是这一学派,堪称中流砥柱的代表人物。
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儿·波特教授为中坚份子的定位学派的最基本理论假设是企业必须在某一产业中或市场上为其本身定位,定位的意义是指企业可依据现时的产业竞争强度分析结果,考虑一种可成为努力目标的竞争优势,即成本或差异化,再斟酌企业的竞争范围即大(阔)市场或小(窄)市场,然后在下列4种战略取向中选择最适合企业条件的一种;(1)低成本配合大市场(成本领先战略取向);(2)低成本配合小市场(成本聚焦战略取向);(3)差异化配合大市场(广义差异化战略取向);(4)差异化配合小市场(聚焦式差异化战略取向)。值得一提的是,迈克儿·波特的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定位学派另一位研究者——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安德鲁斯教授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安德鲁斯在《企业战略概念》一书中所提出的战略理论及其分析构架(也称之为“道斯矩阵”),一直被人们视为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基础。篇五: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调查报告之2015年五大趋势 麦肯锡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丨2015年五大趋势
麦肯锡公司今年的调查覆盖了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
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6种数字行为进行分析,一是通讯和移动;二是社交网络,像微信,像新浪微博都有覆盖;三是游戏;四是在线视频;五是电子商务,六是O2O。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强调了以下五个趋势:
第一 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我们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是67分钟。我们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而且这两个趋势现在来看,是在更迅猛的发展当中。到明年可能要把“之一”去掉,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
(图1:消费者在使用社交网络后花在不同活动上的时间变化调查)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在慢慢不断的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另外,2014年,数千商户将中国流行的直销模式移植到移动平台上,通过建立半私密的50-100人组成的微信群,向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销售从有机蔬菜到最新时装等各类商品。2015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更多商家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社交用户人口打造数码版的直销网络,依赖口碑和推荐,销售更多的商品(如化妆品、医疗保健和保险产品)。第二
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渠道购买)对30%的消费者而言尤为明显,他们会在店内浏览并同时用手机进行研究,而他们中只有16%最终选择在门店购买此产品。
(图2:消费者购物渠道调查)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刘家明指出,门店将来不单纯是交易的一个渠道,更多是展示的功能。
第三 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O2O)已经非常普及并将持续发展 71%的中国数字消费者已经在使用O2O服务,其中97%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在未来6个月内仍会继续使用O2O服务甚至增加使用频次。而在还没使用过O2O服务的消费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在未来6个月内进行尝试。
(图3:2014年中国消费者对O2O的预期调查)
2014年,中国消费者对O2O的预期也变得更清晰:针对货物和商品,72%的消费者希望O2O可以提供网购商品线下退货,56%的人希望可以线上下单、线下取货。
第四 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使用电子商务,网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8%和60%。农村用户中的“网络达人”更是比一线及二线城市多出25%,渴望第一个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图4:农村消费者网购情况调查)
(图5: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和网购人群分布情况)在具体数字上,第一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一二线达到76%,到三四线是47%,到农村19%,但是在被渗透的这些人群当中,用过电子商务网购用户,19%普及互联网的人群里面有64%用过网购。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在农村互联网覆盖率仅为19%,但是在电子商务的使用上他们跟城市居民一样活跃,”麦肯锡全球董事季翔说,“我们看到,中国一些领先的零售商已开始迅速行动,建立县级运营中心。这些举措不仅方便了商品的下乡,也加快了农产品向城区的输送。” 报告指出商家可以借助这些“网络达人”在物流和分销体系还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占领市场。
农村消费者其实他的互联网渗透率还不是那么高,很多人不一定有智能手机。但是我们看到像浙江桐庐县淘宝村店,在村里面有一间房子,里面有电脑,有宽带,村里组织会使用淘宝的人来为村民统一购买商品,他们“双十一”完成订单1229个,平均单店销售额11000元。第五 食品网购需求的大幅增长
尽管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上购买服饰类商品(66%的人在过去3个月内购买过),但他们购买得最频繁的却是常温和生鲜食品(食品购买频次是34次/年,服饰类是22次/年)。40%的中国消费者网购食品,而美国网购食品的消费者只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