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技术服务项目管理办法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技术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院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利用好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做大做强校企合作项目,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仅适用于学院技术服务类校企合作项目。其他合作项目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技术服务项目的管理分工
第三条 科研处是我院科研项目管理职能部门。技术服务项目应当先向科研处申报立项,符合校企合作技术服务项目立项条件的应用研究项目由科研处负责推荐到校企业合作处立项实施。
第四条 校企合作处是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的职能部门。技术服务项目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并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
第五条 校企合作处负责技术服务项目立项初审、合同签订、项目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奖励申报的组织。
第六条 各系部负责本单位项目推荐、合同的技术审查、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条件、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的预验收或预鉴定、成果奖励申报的组织实施。第七条 项目负责人负责技术服务项目的申报、合同的履行、经费使用、项目结题与验收、成果鉴定、奖励申报的具体实施。
第三章 技术服务项目的立项管理
第八条 技术服务项目的立项条件:
(一)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二)项目符合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创建发展需要;
(三)项目应能体现出校企合作特色且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四)项目成果能转化产业运用,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项目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六)项目技术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九条 代表学院承接校企合作项目的系部(含中心)应当先向科研处申报立项,并填写《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立项申请表》。符合校企合作技术服务项目立项条件的应用研究项目经科研处审核同意的,按《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项目立项申请表》逐项填写。
第十条 申请表由系部负责技术审查(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指标、研究方案、技术途径、研究进度、经费概算、人员组成等),审查后,与合作方签订合作协议书(合同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益、经费及知识产权归属等。第十一条
系部完成技术审查与签订合作协议书(合同书)后一并报校企合作处。由校企合作处进行总体审查并组织校企合作委员大会进行评审和投票表决。第十二条 凡经校企合作委员大会评审批准立项的技术服务合作项目,应按《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服务项目承诺书》的要求做出承诺。项目承诺书签订后,由校企合作处根据学院技术服务资金使用计划,分配各项目资金额度,报学院领导审批后,学院对申请立项项目行文批复。
第十三条
已经取得科研成果(含获得专利、已有成熟技术等),具有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价值,可直接推广应用,不需要进行科研立项的技术服务项目,直接向校企合作处申请立项。第十四条
技术服务项目合作协议(合同书)应由校长或校长委托的主管校长签字确认,并由系部与校外合作单位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合同。凡未经学院和校企合作处审批而签订的技术服务项目协议(合同书),学院不予承认,不承担任何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四章
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的设立和项目组的组成
第十五条 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是学院为完成校企合作技术服务项目,由学院认定的项目责任人。项目负责人负责技术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自主权,对项目的完成负全部责任。第十六条 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的选用条件:
(一)自觉遵守国家、学院相关政策规定,事业心强,作风民主,具有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在教师中有较高的威信;
(二)技术上有专长,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技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丰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经验,能处理所负责项目涉及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三)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公关能力,能够根据研究计划合理使用技术力量,能够团结带领项目组成员一起完成技术服务任务;
(四)对研究计划执行不力,无故拖延研究进度,工作无进展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校企合作处与学院商议后,有权更换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 第十五条 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应履行的职责:
(一)根据技术服务项目研究内容,自主遴选和确定项目组成员。项目组应做到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二)主持技术服务项目方案的论证,拟定项目研究的总体方案,确定技术途径、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定期组织开展技术与学术研讨;
(三)负责子项目或子系统间的技术协调,组织领导科技人员进行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四)负责技术服务项目原始技术资料积累、各种技术研究报告的撰写与归档;
(五)按照管理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经费,协助计划财务处做好项目经费核算;
(六)按要求及时向学校和校企合作处或委托方报告项目研究进展情况,接受项目组成员的监督和校企合作处的检查;
(七)负责研究技术服务项目的验收、成果鉴定;
(八)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有责任保护学院的知识产权,项目形成的成果需申请法律保护的,应及时办理相关的法律手续。严格控制和监督项目组成员将属于学院的技术成果以个人或校外合作单位的名义申请专利。
第十七条 技术服务项目组成员的职责:项目组成员应自觉服从项目负责人的指挥和领导,对项目负责人负责,按时保质完成自己的分工任务,并积极配合其他项目组成员一起完成技术服务项目。
第十八条 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及成员的变更:
(一)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均不得随意变动。
(二)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一般情况下不得变更。项目负责人如遇出国、调离学校或退休等原因确需变更的,经系部审核同意后报校企合作处审批,重新认定项目负责人,并办理工作移交。
(三)新立项目在立项当年不得变更项目负责人及成员。
第五章 技术服务项目的过程管理
第十九条 技术服务项目的过程管理是指从项目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合同书)直到项目完成验收或鉴定的整个过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由各系部负责实施。跨系部项目由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所在系部负责、相关系部配合实施。
第二十条 系部负责监督检查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合同执行情况,组织年中检查和年终总结。系部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执行情况将作为该项目获得正常拨款与经费滚动支持的主要依据,并与系部进一步争取新上项目挂钩。
第二十一条 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对技术服务项目的合同履行和经费使用负全部责任。第二十二条 所有技术服务项目因完成合同内容而对外订立的委托加工、订购设备、采购材料的合同属原合同的关联合同,其签订视同于技术合同。
第二十三条 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收集整理试验数据、图像资料等,对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第二十四条 已经纳入学院校企合作的技术服务项目,中途不得任意变动。如因不可预见的客观原因,确需调整或改变计划,则需按相应规定办理报批手续,经校企合作处批准后方可改变。
第二十五条 对于不可抗拒原因导致无法完成的技术服务项目,学院可以在征得校企合作处或校企合作单位同意后终止,撤销该项目,并退回剩余项目经费。第二十六条 无故终止技术服务项目或因责任事故未完成项目合同的,项目负责人应承担相应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无故拖期技术服务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不得再申报新项目。
第二十七条 因主观原因或无正当理由造成所承担的技术服务项目拖期或撤消者,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经济与法律责任,剩余经费停止使用,同时进行财务审计,如若发生法律赔偿责任,应由项目负责人负担。
第二十八条 校企合作处在校企技术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权进行年度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项目合作协议(合同书)履行情况。
第六章 技术服务项目的结题与验收
第二十九条 技术服务项目应按合作协议(合同书)的要求按时完成,并办理结题与验收手续。因故不能按时结题与验收的应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及所需延长的时间,经校企合作处或项目合作单位同意后,方可延期结题或验收。第三十条 根据校企合作处或项目合作单位的要求,结题可以采取提交项目结题报告、项目验收或鉴定三种形式。
第三十一条 技术服务项目验收或鉴定程序:由项目组提出技术服务项目验收或鉴定申请,经项目所在系部审查后报校企合作处审批,审批通过后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实施项目的验收或鉴定。第三十二条 技术服务项目验收或鉴定所需的各种材料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校企合作处的具体要求负责准备。
第三十三条 参加项目验收或鉴定的人员应保守项目的技术秘密。
第三十四条 根据校企合作技术服务项目档案管理要求,技术服务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必须向校企合作处提供一套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项目申请书、项目建议书、开题论证报告;任务书、协议书、技术合同;年度进展报告;原始实验记录、典型实物、样品、照片录像资料、论文、技术文件、技术图纸;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经费决算报告;验收材料、鉴定材料等。没有完成资料归档的,校企合作处不受理项目的成果登记。
第三十五条 技术服务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的验收或鉴定后,项目组应向校企合作处提交校企合作委员会的结题或验收证明,并由校企合作处归档。
第七章 技术服务项目知识产权及项目文件的管理
第三十六条 校企合作处系学院技术服务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凡校企合作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产、学、研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专利),均应署合作双方名称,系双方共同所有,并纳入校企合作处系管理范围。第三十七条 校企合作处负责承担所有技术服务项目文件的建档与归档。第三十八条 系部负责本系部承担项目文件的建档与归档。
第三十九条 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负责本人承担项目文件的建档与归档。
第八章 技术服务项目资金的管理及项目收益分配
第四十条 技术服务项目经费应转入学院财务指定帐户,并由学院财务处进行管理和监督。财务处按技术服务项目开设账户,专款专用。
第四十一条 技术服务项目需要学院资金资助的,项目合作方应先行把合作资金转入学院财务帐户,经费到校后,项目组提出经费上帐申请,经财务处和校企处审查通过后,由财务处上帐拨付资助款项。第四十二条 技术服务学院资助款项应分期拨付。首付预付款一般不得超过30%,一般应留足20%的余款待项目验收通过后再付。合作方提供的资金视具体情况由校企合作处及院领导审批后拨付。
第四十三条 技术服务项目学院资助额依下列依据进行资助:
(一)符合国家、地方经济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对学科和专业建设有重要贡献的,项目预期成果能为学院带来较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项目,其目标审请国家专利,拥有知识产权的,成果易转化推广的学院资助8-15万元。
(二)符合国家、地方经济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对学科和专业建设有重要贡献的,项目预期成果能为学院带来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项目,其目标能在产业领域中达到技术、工艺创新的,项目成果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学院资助5-8万元。
(三)对教师在基础和应用领域开展专题研究,和企业开展联合研究、科技攻关、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的项目,其目标能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的,学院资助2-5万元。
第四十四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如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学院将予以通报批评或暂停经费使用,情节严重的终止项目;如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纪行为,将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应按照财经法规和本办法审批使用项目经费,及时办理技术服务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技术服务项目成果转让和成果评估入股一次性转让收益中,纯收益的80%作为项目组成员和在该科技成果推广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的奖酬金,奖酬金具体分配由项目负责人决定;10%分配到相关系部;其余10%归学校。特殊约定的除外。
同一科技成果可多次转让。多次转让纯收益中,项目组奖酬比例从初次80%比例开始按10%/次递减。递减比例的部分归学校所有。
第四十七条 技术服务项目成果在转让时可作价入股注册企业,产品应印有“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监制”。学校所得股份的70%用于奖励完成该成果的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和在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做出贡献的人员,具体分配由项目组负责人决定;10%股份分配到相关系部;其余20%股份归学校。
第四十八条 学院校企合作处为全院技术服务项目及经费的管理与统计归口部门。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及修改须经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通过,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校企合作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结合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和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理念,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水平,走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校企合作是指学院(各系处室)与国(境)内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就业、招生、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
第三条 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先进技术信息平台,引进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先进装备、先进技术、先进管理,重点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现代企业场景化的实验实训环境,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第二章 合 作
第三条 建立校企合作的条件是:
1.校企合作的企业必须是进行了国内工商注册的法人单位,应属国家和地方的支柱产业企业或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具有持续提供同类产业先进技术信息的能力,提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平台,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好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
2.校企合作的项目应符合学院的定位和发展需求,基本符合学院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的设备仪器的配置条件,合作企业提供的设备、技术、管理应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3.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不能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技术,也不能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项目要结合学院专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学院产、学、研结合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项目不能进行校企合作。
第四条 建立校企合作的原则
1.服务原则。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学院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院要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人员培训,做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2.互利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通过合作,企业应达到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员工素质等目的;学院应达到增强教学实力,促进产学结合,提高学生技能的目的。
3.统管原则。校企合作是双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一致,要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互动原则。学院以教学为中心,服务企业,企业以经营为中心,为教学服务,以服务换服务。合作企业具备在学院选拔学生的优先权。
第五条 合作模式:
(一)工学交替模式。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院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院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准备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按双方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实施交替。
(二)“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取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招生、实习、就业联体同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由学院为主完成,专业课由企业为主负责完成,学生的院内实训环节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院派人参与管理。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三)教学见习模式。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程序及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顶岗实践模式。顶岗实践也称“2+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内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五)产学研合作模式。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六)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学院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学校还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企业也可以从实训学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共建实训基地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
(七)共建园区模式。充分利用好职教园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促进学院产、学、研工作的有力开展。按照园区建设的“先进性、系统性、持续性”原则,积极引导符合学院专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来“园区”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院所。对提升学院办学实力,提高教师科研实践能力,实现产、学结合有重大影响的“入园”项目,学院将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八)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职工培训基地,职工培训基地的地点可以在企业也可以在学院。
第三章 管 理
第六条 学院由院领导、产学结合办公室、就业办、招生办、院办、人事处、资产管理处、财务处、教务处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学院的校企合作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二)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审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
(三)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管理机制,加强校企合作的宣传。
第七条 学院校企合作日常工作由产学结合办公室(校企合作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归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加强学院与企业、社会的联系,拓宽和企业的合作渠道与途径,拓展、提升校企合作项目内涵并组织开展校企合作与生产性基地(园区)建设项目的调研;
(二)根据国家科技、教育、经济发展方向和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需要,负责制定中长期校企合作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统一协调和管理学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
(三)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各项管理制度;
(四)策划并提出各种开展校企合作与交流的意见、建议,推动、协调教学分院(部)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负责对各校企合作项目的指导和考核;
(五)负责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校外实训基地由教学分院(部)具体经办);
(六)负责校内外实训基地总体规划与建设工作,完成院(省、国家)级基地建设项目的立项、申报和建设工作,指导各教学分院(部)做好校内各实训基地建设的立项、论证、建设及验收等各项工作;
(七)做好校企合作项目质量信息反馈,在校园网上进行校企合作动态报道,做好校企合作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第八条 对于每一个校企合作项目。有关系(部、厂)应成立工作小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校企合作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努力挖掘资源,联系更多更好的企业来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原则上要求每个专业要有实质性校企合作项目,学生较集中的专业可开设多个项目。
(二)对合作企业的信誉与实力做详细的调研并将调研报告送交校产学结合办公室审核,必要时会同产学结合办公室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提出立项申请。
(三)与合作企业草签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校企合作项目立项通过后,协助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并确定项目联系人,及时向产学结合办公室反馈项目进展情况。
(五)配合产学结合办公室做好校企联谊工作以及项目的评价和验收工作。
第九条 校企合作的管理主要有日常管理、立项管理、合同管理、经费及资产管理、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等。由有关处室对口管理,其它部门予以协助。
第十条 日常管理。实行每月一次的校企合作例会制度,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与各分院(部)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做好校企合作工作;院内合作部门每个学期末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时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及时总结,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学校不定期举办校企联谊会,增进校企相互了解、促进校企合作;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第十一条 立项管理
1.立项。承接校企合作项目的部门按《*****学院校企合作立项申请表》逐项填写,报产学结合办公室办理申请立项手续。2.审查。由产学结合办公室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初审,评估合格可行的,则提交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档次、内涵、培养目标、可操作性等各方面进行审查(产学结合办公室重点审查校企合作项目合作企业资质,是否符合学校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定位和发展需求,是否符合学院学科建设规划;审议学科先进性、装备先进性、技术先进性,评价本校教师科研参与度,评价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审查是否符合实践教学需求,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评价学生实践教学参与度。教务处审查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适用性、可行性。财务处进行成本效益审查,审查占有资源总量和成本的合理性,审查运行成本承担单位和方式,以及运行收入分配方式的合理性)。校企合作项目占用学校资源量范围广、数量大,或学校一次性投入(含年运行成本)大于50万人民币(含),应由校企合作办负责组织业内专家评审。
3.批准。根据合作项目的内涵,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评定该项目的等级(院级、省级、国家级立项项目),分别给予项目建设专业不同档次的配套常规运营经费、扶持经费等后,报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行文下达项目批复文件。
第十二条 合同管理。凡批准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应签定合作协议(合同书)以及项目方案,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部门应按合同规定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1.校企合作项目合同(或协议)应具有以下基本内容:合作项目名称和合作范围;合作目的和合作目标;合作方式和合作具体内容(包括合作双方科研人员比例和学生实践教学机位、人机时数);
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作企业投入方式和投入装备、技术的明细清单;合作项目占有学校资源(房屋、设备、动力、人力等)的明细清单;基本设施配套和运行成本承担方和承担责任;合作项目开放服务收入的分配方案和财务管理;合同终止条件、违约责任及合同期限。
2.校企合作项目合同由产学结合办公室组织审核,初审后报主管副院长审定。最后由院长或院长委托的分管院长签字确认后生效。第十二条 经费及资产管理。各项目单位在立项申请书中应详细说明项目预算,报送产学结合办公室,经学院审核批准后,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期分批投入;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均应建立台帐,单独收支和核算。未经批准,一次性的投入和运行成本(材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能源费和其他管理、服务支出)不得占用其他专项资金。开放服务收入中学校的收益部分应按财务规定执行,不得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产学结合办公室和各实施部门应明确协议书(合同)所涉及的固定资产的权属,并明列仪器设备清单。属合作企业承诺或书面约定赠予学院的仪器设备,应办理入帐手续。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的收益部分应按财务规定执行,不得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合作项目自然终止或违约终止,学校固定资产(包括捐赠仪器设备)均应收回,不得以任何理由交由合作企业处置。事先约定属于合作企业的资产,应由资产管理处按明细清单清点后,出具出门单予以放行。承办项目的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第十三条 效益评价和周期评估工作。校企合作项目应坚持效益评价和周期性评估工作制度。
1.校企合作项目的效益评价。校内合作部门应对合作项目的利弊大小、人才培养、服务收入、功能利用等情况进行效益评价,并按照方案以及合同(协议)规定检查方案及合同履行情况,于当年12月30前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校企合作项目的周期性评估。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应由院内合作部门申请,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周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情况。
第四章 奖励及惩罚
第十四条 奖励。为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学院校企合作中,对成功引进合作项目的教职员工以及本校学生,视项目具体情况予以500—5000元的奖励。学院每年召开校企合作工作总结会,对当年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并与年终处室目标考核、个人职称评定及评优挂钩。
第十五条 惩罚。由于违反规定,在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给学院造成损失和影响的责任人要予以处理和惩罚。
1、未经校企合作办立项,个人擅自以学院名义私下与企业进行合作,造成学生投诉等恶劣影响者,学院将予以行政记过、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交学院纪委处理。
2、项目实施过程中,未按协议履行职责或合作内容发生重大变化,并未通知校企合作办,造成的后果由项目责任人承担。
3、合作项目直接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未进行安全教育,造成学生人身受到伤害者,应承担主要责任。
4、项目实施中期评估不合格,校企合作办有权责令项目负责人会同相关企业整改,并暂停项目经费的投入。在规定时间内仍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将予以取缔。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学校与国(境)内的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单位的开展的合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由校企合作办负责解释。
第三篇: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管理办法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指导思想
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包括“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等模式,各院(部)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探索其它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第三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最终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为目标。
第四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又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及诚信教育,重视职业操守的培养。第二章 组 织
第五条 校企合作处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按照职责范围统一组织、管理、协调、考核学院各教学单位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学院各职能部门,应主动支持和服务产学合作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积极帮助教学单位联系合作单位。学院将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各职能部门以及教学单位的主要业绩考核范围。
第六条 各院(部)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体和实施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各专业教研室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持者,应承担工学结合方面的主要职责,要明确相关责任人,切实解决工学结合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各院(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每学年初应制定明确具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计划以及做好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经费预算。一般性项目经学校审批后由各项目实施主体单位落实具体工作;重点紧密型合作项目经学校审批后有专项经费支持,学校职能部门跟踪管理。
每学年末应认真全面地总结本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成效和改进措施,形成详实的书面总结材料,计划、总结均应及时交校企合作处。
(二)根据专业特点和产学合作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合作管理制度或具体实施办法,规范产学合作工作。
(三)每个教研室要认真制定适合各专业特点的产学合作工作计划,不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积极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作为开展产学合作工作的校外支撑点。每个专业合作基地数原则上不少于3家, 紧密型合作基地1家;每一个重点专业应有不少于3家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基地。
(五)积极组织进行行业或人才需求调研工作,每年各专业进行调研不少于1次,调研报告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
(六)积极邀请合作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聘请合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到合作单位见习、生产实习(训)、毕业顶岗实习。
(七)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参与实践,积极参与合作单位技术攻关、研发等工作。
(八)积极争取合作单位支持学院建设发展,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向合作单位募捐教学设备、争取专项投入、设立专业奖学奖教基金。
(九)积极开展面向合作单位和社会的各类员工培训和科技服务;努力为合作单位开展订单培养,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第三章 重点项目(即紧密型项目)管理
第七条 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颠覆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招生、就业、培训良性循环,学院对产学深度合作项目实施目标管理。学院大力支持各教学单位与合作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鼓励学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第八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点项目(即紧密型项目)是指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各级各类单位(以下称合作单位)与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专业(课程、教材、基地、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教师实践、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进而互相渗透,最终建立起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能使双方获益的可持续的紧密合作关系,并以合作协议来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重点项目分为三级。
第九条 校企合作处具体负责重点(紧密型)合作项目的常规管理工作,包括立项管理、过程考评、经费监督、验收鉴定、终结清理等。
重点(紧密型)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凡能持续稳定开展以下四项以上并通过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评选专家组通过的(其中:第二、五项为必备条件)合作项目均可确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院级重点(紧密型)项目。
(一)合作单位参与相关专业建设与指导,安排技术专家来校承担课程或实践课程教学,安排领导或技术管理人员3-5人经常性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承担院内教学(讲座)每学年不少于200学时;成为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的稳定来源地。
(二)合作单位批量接受相关专业学生顶岗实训实习,每年接受学生短期见习、实习实训人数文管类在20人/2周、理工医类在30人/2周以上;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上,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稳定基地。
(三)合作单位接受相关专业教师挂职参与技术与生产管理,时间在30天/2人及以上,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稳定场所。
(四)校企合作开展科研,形成优势互补的科研优势,完成横向课题或共同申报省、市级纵向课题,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合作期内不少于1项成果。
(五)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课程、教材、共建基地等),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合作期内不少于3项成果。
(六)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人数在20人以上,或者合作单位每年接受毕业生数量在10人以上(对每个单位需求量不大的专业,该数量可适当降低)。
(七)学院为合作单位开设各种类型的培训,每年累计在1000人·时以上。
(八)合作单位在院(部)相关专业设立奖学或奖教基金,每年金额在1万元以上。
(九)合作单位向学院投资或捐资(捐物)参与办学,合作期内资金(资产)累计总量在5万元以上。
(十)合作单位参与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方案设计、建设方案论证、直接参与建设过程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合作期内至少完成一个实训基地建设。
(十一)院(部)为合作单位开展技术推广或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合作期内收益额达到5万元以上。
(十二)校企双方能定期联合开展一定规模的文化或技能竞赛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企业与校园相互融通。
校企合作开展其他形式的项目可依据合作内容归入以上各相应项目中;凡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成果显著,经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评选专家组一致同意,可直接认定为校企合作紧密型重点项目。
第十条 项目的申报与审批
(一)立项申报。各院(部)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在省内外寻找对口的合作单位作为合作伙伴,经协商与项目前期开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凡符合校企紧密合作要件的,由联系单位按《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立项申请表》逐项填写,并与相关支撑材料一并报校企合作处办理申报立项手续。
(二)立项初审。校企合作处就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合作形式与内容、合作时间、经费预算及解决途径等事项进行初审,并就相关合作事项听取教务、督导、人事、财务等相关部门意见后形成初审意见。
(三)专家评审。校企合作项目如占用学校资源量范围广、数量大,或学校一次性投入(含年运行成本)较大,应由校企合作处负责组织业内专家评审。
(四)立项审批。校企合作项目经初审或专家评审后,送交院领导或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行文批复,同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
(五)经费资助。经批准立项的合作项目,学院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涉及范围大小、社会效益或影响等给予必要额度的经费支持与立项奖励。
一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即相当于国家级)责任人奖励2000元;责任单位奖励2000元;项目经费资助每年20000元,根据项目进展和效果按季度支付。
二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即相当于省级)责任人奖励1000元;责任单位奖励1500元;项目经费资助每年15000元,根据项目进展和效果按季度支付。
三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即相当于校级)责任人奖励500元;责任单位奖励1000元;项目经费资助每年10000元,根据项目进展和效果按季度支付。
没有立项且有特殊意义的校企合作单项项目,经院领导审批可以享受一次性专项经费支持。以上奖励经费不重复计算。
第十一条 项目合同管理。凡批准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应签定合作协议(合同书),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单位(含中心)应按合同规定认真履行义务,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一)合同基本内容
1、合作项目内容与要求。包括:合作项目名称、合作目的、合作目标、合作方式和合作具体内容等;
2、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其他规范必要的格式条目。
(二)合同期限
合同期限原则上为2~3年,最长期限不超过5年。
(三)合同审定和签订
原则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合同(协议)文本由校企合作处组织初审后,报主管院长审定,项目经由院长签字确认后方为有效合同。
(四)与本院各类校办产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一并进行合同约定和管理。
第十二条 项目过程管理
(一)项目的启动。项目通过审批后, 承办该合作项目的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启动有实质性内容和结果的项目。学校预支经费的30%作为启动工作经费。
(二)项目阶段目标效益考评。承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的单位,每学期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对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和开发等工作进行效益评价,形成评估报告,于每年1月10日和6月20日前报校企合作处。校企合作处根据项目进展计划和阶段工作目标进行考核,达到合格基本要求的,支付本学期产学合作项目经费;未达到基本要求的,暂停经费支持,并要求相关院(部)整改或说明原因。
(三)项目的中期评估制度。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由校企合作处组织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及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合同约定行将终止的合作项目,应提前3个月告知合作方终止合同。无明确规定的,协商终止合同,或合同到期后自然终止。
第十三条 项目专项管理
(一)资产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承办项目的院(部)应明确固定资产权属,并分别列明仪器设备清单。合作项目自然终止或违约终止,学院固定资产(包括捐赠仪器设备)均应收回,承办项目的院(部)应按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执行。
(二)知识产权管理。凡校企合作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产、学、研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应按贡献大小分割产权并署合作双方名称,系双方共同所有,并纳入产学研工作处管理范围。
(三)财务管理。学院在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均应建立台帐,单独收支和核算。未经批准,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材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能源费和其他管理、服务支出)不得占用其他专项资金。开放服务收入中学院的收益部分应按财务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项目验收与鉴定
(一)项目结束时,承担项目的院(部)应及时对项目进行清理,按照要求填写《紧密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验收鉴定报告书》,与合作成果及其材料一并报校企合作处。
(二)校企合作处组织相关部门人员,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个别访谈、查阅资料、效果测评等方式对紧密型合作项目进行验收。同时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和紧密型项目的基本要求进行考核评价,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达到优秀等级的学院给予项目专项奖励。
第四章 考核奖励
第十五条 学院应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纳入各单位的综合考核,考核主要内容是:
(一)教学单位对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认识及重视程度;
(二)合作单位参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
(三)合作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其效果;
(四)合作单位支持学院与实训基地建设程度;
(五)校企合作技术开发与应用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十六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绩校奖励
(一)学院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予以奖励。根据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单位集体奖的等级,设优秀奖、良好奖、合格奖三个等级,奖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奖励标准为:优秀等级奖20000元,良好等级奖15000元,合格等级奖10000元。
(二)学院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绩效纳入院(部)教学科研工作和中层干部业绩考核指标。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校企合作处。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试行。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产学合作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产学合作是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为推进学院产学合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学合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产学合作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条 学院产学合作工作实行院产学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系部联系领导要加强对所负责的系部进行经常性指导,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个别走访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帮助教学单位解决产学合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不少于1次。
第三条 产学工作办公室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按照职责范围统一组织、管理、协调、考核学院各教学单位的产学工作。学院各职能部门,应主动支持和服务产学合作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积极协助系部联系合作单位。学院将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业绩考核范围。
第四条 各系部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主体和实施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各专业教研室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主持者,承担工学结合方面的主要职责,要明确相关责任人,切实解决工学结合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各系部产学合作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每学年初应制定明确具体的产学合作工作计划,学年末应认真全面地总结本学年产学合作工作成效和改进措施,形成详实的书面总结材料,计划、总结均应及时交产学工作办公室。
(二)根据专业特点和产学合作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学合作管理制度或具体实施办法,规范产学合作工作。
(三)每个专业教研室要认真制定适合各专业特点的产学合作学年工作计划,明确并不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四)积极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作为开展产学合作工作的校外支撑点。每个专业合作基地数原则上不少于3家,每一个院级重点和特色专业应有1家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基地。
(五)每个专业应按照专业或专业大类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积极邀请合作单位参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与教材建设;每学年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不少于1次。
(六)积极组织进行行业或人才需求调研工作,每学年各专业应进行1次,调研报告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
(七)积极邀请合作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聘请合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来院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到合作单位见习、生产实习(训)、毕业顶岗实习。
(八)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参与实践,积极参与合作单位技术攻关、研发等工作。
(九)积极争取合作单位支持学院建设发展,参与院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向合作单位募捐教学设备、争取专项投入。
(十)积极开展面向合作单位和社会的各类员工培训和科技服务;努力为合作单位开展订单培养,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
第三章 产学合作紧密型项目管理
第五条 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招生、就业、培训良性循环,学院对产学深度合作项目实施目标管理。学院大力支持各教学单位与合作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鼓励学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第六条 产学合作紧密型项目是指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各级各类单位(以下称合作单位)与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专业(课程、教材、基地、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教师实践、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进而互相渗透,最终建立起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能使双方获益的可持续的紧密合作关系,并以合作协议来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第七条 产学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紧密型合作项目的常规管理工作,包括立项管理、过程考评、经费监督、验收鉴定、终结清理等。教务处、党工部、学工部、财务部门等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校企合作项目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八条 紧密型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凡能持续稳定开展以下四项以上(其中:第二、五项为必备条件)合作项目的均可确认为校企合作紧密项目。
(一)合作单位参与相关专业建设与指导,安排技术专家来校承担课程或实践课程教学,安排领导或技术管理人员经常性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承担院内教学(讲座)每年不少于200学时∕3人;成为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的稳定来源地。
(二)合作单位批量接受相关专业学生顶岗实训实习,每年接受学生短期见习、实习实训人数文管类在20人/2周、理工类在30人/2周以上;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上,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稳定基地。
(三)合作单位接受相关专业教师挂职参与技术与生产管理,时间在30天/2人及以上,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稳定场所。
(四)校企合作开展科研,形成优势互补的科研优势,完成横向课题或共同申报省、市级纵向课题,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合作期内不少于1项成果。
(五)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课程、教材等),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合作期内不少于3项成果。
(六)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人数在20人以上,或者合作单位每年接受毕业生数量在10人以上(对每个单位需求量不大的专业,该数量可适当降低)。
(七)学院为合作单位开设各种类型的培训,每年累计在100人〃时以上。
(八)合作单位在系部相关专业设立奖学或奖教基金,每年金额在1万元以上。
(九)合作单位向学院投资或捐资(捐物)参与办学,合作期内资金(资产)累计总量在5万元以上。
(十)合作单位参与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方案设计、建设方案论证、直接参与建设过程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合作期内至少完成一个实训基地建设。
(十一)系部为合作单位开展技术推广或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合作期内收益额达到5万元以上。
校企合作开展其他形式的项目可依据合作内容归入以上各相应项目中。
凡与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成果显著,资金合作额度累计在10万元以上的可直接认定为校企合作紧密型重点项目;学院与合作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合作方式较为单一,如仅在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而未发生经费或项目往来关系的称为校企合作一般项目。
第九条 项目的申报与审批。
(一)立项申报。各系部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在省内外寻找对口的合作单位作为合作伙伴,经协商与项目前期开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凡符合校企紧密合作要件的,由联系单位按《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立项申报书》(见附件1)逐项填写,报产学工作办公室办理申报立项手续。
(二)立项初审。产学工作办公室就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合作形式与内容、合作时间、经费预算及解决途径等事项进行初审,并就相关合作事项听取教务、人事、学工、财务等相关部门意见后形成初审意见。
(三)专家评审。校企合作项目如占用学院资源量范围广、数量大,或学院一次性投入(含每年运行成本)大于5万人民币(含),应由产学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业内专家评审。
(四)立项审批。校企合作项目经初审或专家评审后,送交院领导或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行文批复,同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
(五)经费资助。经批准立项的合作项目,学院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涉及范围大小、社会效益或影响等给予必要额度的经费支持。支持标准原则上控制在,紧密型一般项目:每年10000—15000元,紧密型重点项目:每年20000—25000元。经费资助根据项目进展和效果按季度支付。没有立项且有特殊意义的校企合作单项项目,经院领导审批可以享受一次性专项经费支持。
第十条 项目合同管理。凡批准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应签定合作协议(合同书),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系部应按合同规定认真履行义务,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一)合同基本内容。
1、合作项目内容与要求。包括:合作项目名称、合作目的、合作目标、合作方式和合作具体内容等;
2、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其他规范必要的格式条目。
(二)合同期限。
合同期限原则上为2~3年,最长期限不超过5年。
(三)合同审定和签订。
校企合作项目合同(协议)文本由产学工作办公室组织初审后,报主管院长审定。校企合作项目经由院长签字确认后方为有效合同。
(四)与本院各类校办产业建立的校企合作项目一并进行合同约定和管理。
第十一条 项目过程管理。
(一)项目的启动。项目通过审批后, 承办该合作项目的系部,应在一个月内启动项目。学院预支经费的30%作为启动工作经费。
(二)项目阶段目标效益考评。承办校企合作项目的系部,每学期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对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和开发等工作进行效益评价,形成评估报告,于每年1月10日和6月20日前报产学工作办公室。产学工作办公室根据项目进展计划和阶段工作目标进行考核,达到合格基本要求的,支付本学期产学合作项目经费;未达到基本要求的,暂停经费支持,并要求相关系部整改或说明原因。
(三)项目的中期评估制度。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由产学工作办公室组织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及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合同约定行将终止的合作项目,应提前3个月告知合作方终止合同。无明确规定的,协商终止合同,或合同到期后自然终止。
第十一条 项目专项管理。
(一)资产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承办项目的系部应明确固定资产权属,并分别列明仪器设备清单。合作项目自然终止或违约终止,学院固定资产(包括捐赠仪器设备)均应收回,承办项目的系部应按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执行。
(二)知识产权管理。凡校企合作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产、学、研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应按贡献大小分割产权并署明合作双方名称,系双方共同所有,并纳入产学工作办公室管理范围。
(三)财务管理。学院在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均应建立台账,单独收支和核算。未经批准,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材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能源费和其他管理、服务支出)不得占用其他专项资金。开放服务收入中学院的收益部分应按财务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项目验收与鉴定。
(一)项目结束时,承担项目的系部,应及时对项目进行清理,按照要求填报校企合作项目验收鉴定报告,与合作成果及其材料一并报产学工作办公室。
(二)产学工作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人员,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个别访谈、查阅资料、效果测评等方式对紧密型合作项目进行验收。同时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和紧密型项目的基本要求进行考核评价,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达到优秀等级的学院给予项目专项奖励。第四章 产学合作工作考核与奖励
第十二条 学院对产学合作工作实行综合考核,考核主要内容是:
(一)教学单位对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认识及重视程度;
(二)合作单位参与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与教材建设;
(三)合作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其效果;
(四)合作单位支持学院与实训基地建设程度;
(五)教学单位服务合作单位及社会的能力。具体考核内容见附件《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工作考核标准》。
第十三条 产学合作工作考核。
(一)系部产学合作工作学考核由产学工作办公室牵头,教务处、党工部、监审处等部门组成考核工作小组,考核于每年6月底进行。
(二)考核实行自评与考核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首先由各系部对照标准,自我评价,逐项评出等级,并写出自评报告。学院考核小组根据考核内容对各系部的产学合作工作进行复核和评定,最终确定各系部产学合作各项工作等次及排名。
(三)考核小组以各系部当年实际开展的工作为依据进行考核。各系部要及时整理并提供本学产学合作工作的有关材料,自评和受评均须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
第十四条 产学合作工作奖励。
(一)学院对各系部在产学合作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予以奖励。根据各项指标的评定等级进行综合评定,确定集体奖的等级,设优秀奖、良好奖、合格奖三个等级,奖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奖励标准为:优秀等级奖5000元,良好等级奖3000元,合格等级奖1000元。
(二)学院将产学合作工作绩效纳入系部教学工作考核指标。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产学工作办公室。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结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加强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与企业的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更好的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使学院产学结合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二条:学院产学结合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
第三条:学院产学结合工作实行产学结合领导小组负责制。领导小组常务副主任负责学院产学结合工作,加强对系(部、院)进行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听取汇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助和解决相关的具体问题。
第四条:各系、部(院)是产学结合工作的主体和实施单位,明确相关责任人,明确具体分工,切实解决产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工作基本要点如下:
(1)、各系、部(院)根据专业特点,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作为支撑点,制定出适合各专业的产学结合工作计划,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不断的改进和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各系、部(院)根据专业特点和产学结合工作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产学结合管理制度及具体实施办法,规范产学结合工作。
(3)、各系、部(院)每学年制定明确具体的产学结合工作计划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学期末完成本学年产学结合工作总结和改进措施,同时形成详实的书面材料。
(4)、各系、部(院)充分利用校企实训基地这个平台,邀请合作单位专家、学者、高级技师等参与专业设置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与教材建设。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来学院指导或做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见习,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
(5)、各系、部(院)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结合单位挂职培训,参与结合单位的技术攻关,科研等工作。
(6)、各系、部(院)争取结合单位支持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参与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结合单位的专项提议,教学设备的募捐,专业奖学奖教基金设立等。
(7)、各系、部(院)开展面向结合单位和社会给类员工的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与结合单位开展定单式培养,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第五条:学院各职能部门,积极主动支持和服务产学结合工作,帮助和配合系部(院)联系结合单位。
第三章 加强产学结合教育管理
第六条:加强产学结合教育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保障产学结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 建立相应机制
第七条:对于系部与企业合作良好,成效显著的产学结合项目,学院在资金、政策、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或倾斜,保证产学结合教学体系的正常进行。第八条:学院建立产学结合奖励机制,对在产学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与奖励。第五章 附则
第九条:本条例由实训中心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协议书(样本)
编号: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盖章)
乙方:(盖章)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具有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建立制度化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实现校企互利共赢,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机制
双方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双方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实行定期会议制,每年召开一次校企合作会议,讨论双方合作中的重大问题,确定合作意向等。双方各指派一名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联络和协调各项合作事宜。
三、合作方式及内容
在双方合作委员会领导下,甲方与乙方采取对口合作、一事一议、签订具体项目协议的方式,推进双方的全面合作。合作项目采取义务服务和有偿服务两种。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1.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乙方根据需要在甲方挂牌设立“***公司培训基地”。且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科研等方面合作。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
方毕业生;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同时乙方向甲方提供本企业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为甲方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依据。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1.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乙方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乙方企业发展状况,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乙方人才培养质量。
2.甲方根据乙方发展需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所掌握的先进理论与方法,为乙方提供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经营与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专项研究服务。乙方根据甲方要求及时提供最新实践技能与经验,帮助甲方进行专业建设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3.甲乙双方互派代表参加对方工作会议和战略发展会议,互派专家参加对方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订。
(三)实习、实训合作
1.甲乙双方应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生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学生实习期间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实习期间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2.乙方作为甲方的实习实训基地,为甲方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训的条件,并配备实践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酌情发放实习补贴。
3.甲方选派指导教师、班主任老师定期下企业协助乙方做好学生实习实训的各项工作。
(四)互派挂职交流合作
1.甲方每年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乙方挂职锻炼,通过兼职或调研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双师”素质和实践技能。
2.根据甲方需求,乙方每年派遣管理和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加学院的专业教研和教学活动。
3.双方派出的挂职、培训人员应严格遵守对方的工作和教学的行为,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各种管理规章,确保各方的正常工作、生产和教学秩序正常。
(五)教学、科研及产学合作
1.甲方聘请乙方相关专业的中高层领导为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进行企业文化与管理实务等方面的讲座,并参与甲方的教育教学工作。
2.乙方聘请甲方高层(院领导)担任乙方企业发展顾问,并定期进行系列讲座。
3.甲乙双方合作开展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科技项目、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研究。
四、其他
1、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2、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持二份。
甲方(章):乙方(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滨河东地址:
路(北段)78号
电话:0351-3439415电话:
年月日年月日
第五篇: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
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甲方在乙方挂牌建立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双方互惠互利,甲方所属系部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的项目、课题给与适当安排,并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甲乙方双方组成实习实训领导小组,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指导和管理。
第一条合作内容
一、甲方为乙方提供的合作内容
1、甲方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管理咨询、培训和管理服务,在技术培训等方面优先满足乙方的需求,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满足乙方临时性用工需求。
2、甲方确定实习基地名称和牌匾的制作,并通过各种渠道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以扩大企业知名度。
3、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三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经乙方确定后实施。
4、甲方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事务,并参与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其他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5、甲方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劳动制度、保密制度。
二、乙方为甲方提供的合作内容
1、乙方充分利用企业的行业优势,对甲方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
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研讨,并参与甲方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提出意见或建议,与甲方进行管理项目合作的教学研究。
2、乙方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3、乙方对甲方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并根据甲方需要为学生提供管理或技术讲座和岗前培训,并对甲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相关的评价和考核。
4、乙方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双向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第二条协议的履行、更改和终止
一、甲乙双方应积极履行协议内容,为使上述各项合作顺利实施,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渠道,及时沟通,共同督促协议的贯彻执行。
二、本协议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进行修改或补充,本协议的修改和补充内容将构成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如一方未遵守本协议的要求,经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时,另一方有权终止本协议。
四、如有不可抗力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本协议自动终止。
第三条其它
一、其他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二、本协议于双方签名、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有效期为年,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续签。
三、本协议正本一式四份,双方各持两份。
甲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乙方:
(公章)(公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