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探矿权评估监督管理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1:4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探矿权评估监督管理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探矿权评估监督管理的通知》。

第一篇: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探矿权评估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探矿权评估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3]16 号二○○三年一月十六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 资源局)。各有关评估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2]24 号)的要求,为 了做好取消探矿权评估结果确认行政审批项目后的后续监管和衔接工作,经研究,提出如下 贯彻落实措施,请遵照执行。••••

一、资源主管部门不再对探矿权评估结果进行确认。取消探矿权评估结果确认,简化行 政审批程序、明晰探矿权采矿权评估机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促进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真正 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从2003 年1 月1 日起,国土资源部停止受理探矿权评估结 果确认申请,同时废止《于委托确认探矿权评估结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75 号文)。

二、探矿权评估结果实行备案制。备案制是探矿权有尝出让、转让审批登记不可缺少的 环节,探矿权评估报告是探矿权有偿出让、转让申请的法律要件之一。有关各级国土资源管 理机关在依法行政中,务必严格把关。有关事项和要求见附件《探矿权评估报告备案办法》。••••

三、探矿权采矿权评估机构对探矿权评估结果独立承担责任。评估机构独立、客观、公 正地进行探矿权评估,不得违规执业或出具虚假评估报告,应按规定及时备案并填报探矿权 评估业绩清单。••••

四、国土资源部将加强对探矿权评估活动的监督管理。一是每年适时组织对评估机构及 其备案的探矿权评估报告进行随机抽查和评议,抽查评议结果将在网上或其他新闻媒体上公 布;二是建立评估机构和矿业权评估师的执业档案,将其抽查评议结果、违规行为、社会投 诉等诚信状况记入执业档案,提供社会查询;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违法行为。附件: 探矿权评估报告备案办法

一、备案范围••••

1、国家出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探矿权评估报告;••••

2、依法收归国有的矿产地的探矿权评估报告。••••

二、备案要求•••• 由中央财政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探矿权评估报告、依法收归国有的矿产地的探矿权 评估报告提交国土资源部备案;由地方财政单一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探矿权评估报告提 交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备案人(探矿权采矿权评估机构,下同)在向委托评估人提交 评估报告的同时,向相关部门提交一份评估报告备案。评估报告从提交之日起一年内有效。••••

三、备案条件••••

1、备案人具备相应的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并根据与委托评估人所签合同的约定条件 出具了探矿权评估报告。••••

2、探矿权评估报告符合《矿业权评估指南》和有关规定的格式要求。••••

3、要件齐备,主要笆括:••••(1)备案人提交的探矿权评估报告备案的函件(式样见附件一)••••(2)《探矿权评估报告备案表》(式样见附件二);••••(3)探矿权评估报告。••••

四、备案程序••••

1、备案人持备案函件、《探矿权评估报告备案表》和探矿权评估报告等要件向国土资源 部或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交备案。••••

2、国土资源部或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要件进行合规性核收。凡机构资质符合要求、要件齐备、探矿权评估报告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则予以备案。••••

3、国土资源部或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核收备案材料后,向备案人出具备案核收证明(样式见附件三)。••••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机构在每年7 月的第一个星期和12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向国土资源部 分别报送相关半年所完成的探矿权评估业绩清单(式样见附件四)。••••

五、附件1:关于XXXX 探矿权评估报告备案的函•••••••• 附件2:探矿权评估报告备案表••••••• 附件3:探矿权评估报告备案核收证明•••••••• 附件4:探矿权评估项目业绩清单

第二篇:关于加强探矿权评估监督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探矿权评估监督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各有关评估机构 :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 [2002] 24 号)的要求 , 为了做好取消探矿权评估结果确认行政审批项目后的后续监管和衔接工作 , 经研究 , 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措施 , 请遵照执行。

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再对探矿权评估结果进行确认。取 消探矿权评估结果确认 ,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明晰探矿权采矿权 评估机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促进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真正做到 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 , 国土资源部 停止受理探矿权评估结果确认申请 , 同时废止《关于委托确认 探矿权评估结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 [2001] 75 号文)。

二、探矿权评估结果实行备案制。备案制是探矿权有偿出让、转让审批登记不可缺少的环节 , 探矿权评估报告是探矿权有 偿出让、转让申请的法律要件之一。有关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机关在依法行政中 , 务必严格把关。有关事项和要求见附件《探矿 权评估报告备案办法》。

三、探矿权采矿权评估机构对探矿权评估结果独立承担责任。评估机构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探矿权评估 , 不得违规执 业或出具虚假评估报告 , 应按规定及时备案并填报探矿权评估业绩清单。

四、国土资源部将加强对探矿权评估活动的监督管理。一是每年适时组织对评估机构及其备案的探矿权评估报告进行随机抽 查和评议 , 抽查评议结果将在网上或其他新闻媒体上公布;二是建立评估机构和矿业权评估师的执业档案 , 将其抽查评议结果、违规行为、社会投诉等诚信状况记入执业档案 , 提供社会查询;三是加大执法力度 , 依法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二00三年一月十六日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0-6-7 8:37:43 阅读数:0

网友评论:0

(国土资发[2009]2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为进一步完善探矿权管理,规范探矿权市场秩序,维护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事直通知如下:

一、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准入

(一)申请新立、延续、合并、分立探矿权,变更勘查矿种,编制勘查实施方案,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探矿权设置方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工作的相关要求。

(二)探矿权申请人的资金能力必须与申请的勘查矿种、勘查面积和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以提供的银行资金证明或石油企业的项目计划为依据,不得低于申请项目勘查实施方案安排的第一勘查资金投入额,同时不得低于申请项目勘查实施方案安排的总资金的1/3。

探矿权人申请新立探矿权时,应将本次申请的、以往申请的和已经取得探矿权的全部勘查项目所需的资金累计计算,并提供相应的资金证明。

(三)探矿权申请人应是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本通知下发之前,探矿权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应当依法办理成为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后,方可再申请办理探矿权延续、保留和变更等手续。探矿权申请人不具备地质勘查资质的,应依法委托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编制勘查实施方案并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探矿权人和勘查单位均不得对勘查项目进行转包。

(四)探矿权申请人提交的勘查实施方案,应符合地质勘查规程、规范和标准,勘查资金投入不得低于法定最低勘查投入标准。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应组织专家对探矿权申请人提交的勘查实施方案进行审查。

登记管理机关可依法以行政合同方式与探矿权人就勘查工作法规规定及相关事宜作出约定,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对勘查实施方案的实施实行合同管理。探矿权人应按照勘查实施方案进行勘查施工,需要对勘查实施方案进行调整的,应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调整工作量缩减l/3以上的,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应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予以备案的决定。

勘查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查、合同文本及相关管理要求另行规定。

二、完善探矿权新立、延续(保留)审批管理

(五)探矿权申请人依法按“申请在先”方式申请探矿权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在受理申请时,同时将其申请的区块范围、勘查矿种等信息上网登记,依法保护申请人的“在先权”。申请未予批准的,“在先权”自行撤销。

(六)新立探矿权的勘查区块面积一般不得小于1个基本单位区块。申请勘查区域与他人采矿权区域之间应保持合理间距,无法根据地质条件确定间距的,应不少于100米。

(七)从事地质调查工作的,应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领取地质调查证。跨省级行政区划开展地质调查的项目,向国土资源部备案,其它地质调查项目向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质调查项目不具有排他性。

国家出资从事区域性矿产地质调查的地区,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承担国家地质工作的地质调查机构向国土资塬部提交备案申请,经国土资源部同意备案并向社会公告后。暂停受理新的探矿权申请。

(八)新立探矿权有效期为3年,每延续一次时间最长为2年,并应提高符合规范要求的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确需延长本勘查阶段时间的,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应组织进行专家论证,并进行审查,可再准予一次在本勘查阶段的延续,但应缩减勘查面积,每次缩减的勘查面积不得低于首次勘查许可证载明勘查面积的25%。

本通知下发前已设立的探矿权,可允许在同一勘查阶段延续一次。

(九)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延续、保留或注销,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依法提出申请。未按时提交申请或检查不合格的,登记管理机关不得批准其延续、保留申请。申请探矿权保留的,需提交经评审备案的地质报告。

因不可抗力或政府有关部门的原因,致使探矿权不能按期延续,或者需要继续延长保留期的,提供能够说明原因的相关证明文件后,准予延续、保留。

三、加强探矿权转让变更审批管理

(十)以申请在先、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的探矿权,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转让的,应持有探矿权满2年,或持有探矿权满1年且提交经评审备案的普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地质报告,或经原登记管理机关组织审查并证实在勘查作业区内新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开采的矿产资源。

以协议方式取得探矿权的,5年内不得转让。特殊情况确需转让的,按协议出让审批程序另行报批。

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探矿权的,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深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6]694号)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建[2008] 22号)等相关规定处置。

探矿权转让经批准后,探矿权受让人同时一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十一)探矿权人申请扩大勘查范围的,比照新立探矿权程序进行审查。以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出让方式取得低风险类矿产勘查的探矿权人,不得申请扩大勘查范围。根据规划及矿业权设置方案需要调整扩大范围的,按照协议出让方式进行申请和审批。协议出让的探矿权价款不得低于类似条件下的市场价。

(十二)探矿权人申请变更勘查矿种,应提交勘查过程中新发现矿种的地质勘查报告。

由低风险类矿种变更为高风险类矿种的,或在低风险类矿种之间变更的,可以依法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由高风险类矿种变更为低风险类矿种的,原则上不允许变更,确系勘查过程中新发现的,由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专家论证和社会公示后,可允许变更勘查矿种,但需评估补交探矿权价款。

变更勘查矿种若涉及国家限制或禁止勘查开采等其它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铀矿探矿权人原则上不得申请变更勘查矿种。勘查过程中发现其它矿种的,应进行综合勘查,并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相应的勘查报告,其探矿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十三)探矿权人变更勘查单位的,应提交探矿权人与勘查单位签订的勘查合同,勘查单位必须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

(十四)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分立的,勘查项目应达到普查以上工作程度,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应组织专家对其分立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及论证通过的,经登记管理机关同意后,准予变更登记。

四、强化探矿权监督管理

(十五)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审批登记颁发的勘查许可证实行统一配号,未按统一配号编号的,颁发的勘查许可证无效。但是,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勘查许可证单独编号。

(十六)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探矿权人勘查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探矿权人勘查施工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其按照批准的勘查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勘查开始施工、停工和结束工作情况;加强对探矿权人勘查活动的检查。对探矿权人自勘查许可证有效期起6个月内未提交开工报告的,视为未开工;逾期未提交年检资料的,视为年检不合格。对勘查活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十七)对探矿权人不按规定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按照《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吊销其勘查许可证。被吊销勘查许可证的,自吊销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申请新的探矿权,且取消其参与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的资格。

五、其他

(十八)探矿权人丢失勘查许可证,应在原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30日后到原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勘查许可证补领手续。

(十九)本通知中所称“高风险类”、“低风险类”矿种,分别是指《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12号)中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矿产。

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对加快矿产资源勘查进程、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矿产资源勘查管理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矿产勘查的管理,不断提升探矿权管理水平,促进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第四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E-mail推荐522675258@ qq.com】【代理咨询:马159 0102 0107】【来源http://szglzx.com.cn】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2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马永顺团队***(探矿权,采矿权咨询)

为进一步完善探矿权管理,规范探矿权市场秩序,维护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事直通知如下:

一、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准入

(一)申请新立、延续、合并、分立探矿权,变更勘查矿种,编制勘查实施方案,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探矿权设置方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工作的相关要求。

(二)探矿权申请人的资金能力必须与申请的勘查矿种、勘查面积和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以提供的银行资金证明或石油企业的项目计划为依据,不得低于申请项目勘查实施方案安排的第一勘查资金投入额,同时不得低于申请项目勘查实施方案安排的总资金的1/3。

探矿权人申请新立探矿权时,应将本次申请的、以往申请的和已经取得探矿权的全部勘查项目所需的资金累计计算,并提供相应的资金证明。

(三)探矿权申请人应是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本通知下发之前,探矿权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应当依法办理成为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后,方可再申请办理探矿权延续、保留和变更等手续。探矿权申请人不具备地质勘查资质的,应依法委托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勘查单位编制勘查实施方案并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探矿权人和勘查单位均不得对勘查项目进行转包。

(四)探矿权申请人提交的勘查实施方案,应符合地质勘查规程、规范和标准,勘查资金投入不得低于法定最低勘查投入标准。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应组织专家对探矿权申请人提交的勘查实施方案进行审查。

登记管理机关可依法以行政合同方式与探矿权人就勘查工作法规规定及相关事宜作出约定,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对勘查实施方案的实施实行合同管理。探矿权人应按照勘查实施方案进行勘查施工,需要对勘查实施方案进行调整的,应及时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调整工作量缩减l/3以上的,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应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予以备案的决定。

勘查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查、合同文本及相关管理要求另行规定。

二、完善探矿权新立、延续(保留)审批管理

(五)探矿权申请人依法按“申请在先”方式申请探矿权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在受理【E-mail推荐522675258@ qq.com】【代理咨询:马159 0102 0107】【来源http://szglzx.com.cn】

【E-mail推荐522675258@ qq.com】【代理咨询:马159 0102 0107】【来源http://szglzx.com.cn】

申请时,同时将其申请的区块范围、勘查矿种等信息上网登记,依法保护申请人的“在先权”。申请未予批准的,“在先权”自行撤销。

(六)新立探矿权的勘查区块面积一般不得小于1个基本单位区块。申请勘查区域与他人采矿权区域之间应保持合理间距,无法根据地质条件确定间距的,应不少于100米。

(七)从事地质调查工作的,应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领取地质调查证。跨省级行政区划开展地质调查的项目,向国土资源部备案,其它地质调查项目向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质调查项目不具有排他性。

国家出资从事区域性矿产地质调查的地区,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承担国家地质工作的地质调查机构向国土资塬部提交备案申请,经国土资源部同意备案并向社会公告后。暂停受理新的探矿权申请。

(八)新立探矿权有效期为3年,每延续一次时间最长为2年,并应提高符合规范要求的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确需延长本勘查阶段时间的,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应组织进行专家论证,并进行审查,可再准予一次在本勘查阶段的延续,但应缩减勘查面积,每次缩减的勘查面积不得低于首次勘查许可证载明勘查面积的25%。

本通知下发前已设立的探矿权,可允许在同一勘查阶段延续一次。

(九)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延续、保留或注销,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依法提出申请。未按时提交申请或检查不合格的,登记管理机关不得批准其延续、保留申请。申请探矿权保留的,需提交经评审备案的地质报告。

因不可抗力或政府有关部门的原因,致使探矿权不能按期延续,或者需要继续延长保留期的,提供能够说明原因的相关证明文件后,准予延续、保留。

三、加强探矿权转让变更审批管理

(十)以申请在先、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的探矿权,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转让的,应持有探矿权满2年,或持有探矿权满1年且提交经评审备案的普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地质报告,或经原登记管理机关组织审查并证实在勘查作业区内新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开采的矿产资源。

以协议方式取得探矿权的,5年内不得转让。特殊情况确需转让的,按协议出让审批程序另行报批。

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探矿权的,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深化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6]694号)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建[2008] 22号)等相关规定处置。

探矿权转让经批准后,探矿权受让人同时一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十一)探矿权人申请扩大勘查范围的,比照新立探矿权程序进行审查。以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出让方式取得低风险类矿产勘查的探矿权人,不得申请扩大勘查范围。根据规划及矿业权设置方案需要调整扩大范围的,按照协议出让方式进行申请和审批。协议出让的探矿权价款不得低于类似条件下的市场价。

【E-mail推荐522675258@ qq.com】【代理咨询:马159 0102 0107】【来源http://szglzx.com.cn】

【E-mail推荐522675258@ qq.com】【代理咨询:马159 0102 0107】【来源http://szglzx.com.cn】

(十二)探矿权人申请变更勘查矿种,应提交勘查过程中新发现矿种的地质勘查报告。

由低风险类矿种变更为高风险类矿种的,或在低风险类矿种之间变更的,可以依法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由高风险类矿种变更为低风险类矿种的,原则上不允许变更,确系勘查过程中新发现的,由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专家论证和社会公示后,可允许变更勘查矿种,但需评估补交探矿权价款。

变更勘查矿种若涉及国家限制或禁止勘查开采等其它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铀矿探矿权人原则上不得申请变更勘查矿种。勘查过程中发现其它矿种的,应进行综合勘查,并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相应的勘查报告,其探矿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十三)探矿权人变更勘查单位的,应提交探矿权人与勘查单位签订的勘查合同,勘查单位必须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

(十四)探矿权人申请探矿权分立的,勘查项目应达到普查以上工作程度,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应组织专家对其分立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及论证通过的,经登记管理机关同意后,准予变更登记。

四、强化探矿权监督管理

(十五)国土资源部对全国审批登记颁发的勘查许可证实行统一配号,未按统一配号编号的,颁发的勘查许可证无效。但是,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勘查许可证单独编号。

(十六)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探矿权人勘查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探矿权人勘查施工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其按照批准的勘查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勘查开始施工、停工和结束工作情况;加强对探矿权人勘查活动的检查。对探矿权人自勘查许可证有效期起6个月内未提交开工报告的,视为未开工;逾期未提交年检资料的,视为年检不合格。对勘查活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十七)对探矿权人不按规定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按照《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吊销其勘查许可证。被吊销勘查许可证的,自吊销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申请新的探矿权,且取消其参与探矿权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的资格。

五、其他

(十八)探矿权人丢失勘查许可证,应在原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报刊上刊登遗失声明,30日后到原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勘查许可证补领手续。

(十九)本通知中所称“高风险类”、“低风险类”矿种,分别是指《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12号)中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矿产。

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对加快矿产资源勘查进程、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具有【E-mail推荐522675258@ qq.com】【代理咨询:马159 0102 0107】【来源http://szglzx.com.cn】

【E-mail推荐522675258@ qq.com】【代理咨询:马159 0102 0107】【来源http://szglzx.com.cn】

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矿产资源勘查管理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矿产勘查的管理,不断提升探矿权管理水平,促进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 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发布部门:国土资源部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31日 实施日期:2009年12月31日(中央法规)

【E-mail推荐522675258@ qq.com】【代理咨询:马159 0102 0107】【来源http://szglzx.com.cn】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及有关直属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和规范建设用地全面、全程监督管理,促进各项建设用地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利用,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土地督察有关规定,现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监管

按照全面监管、全程监督的要求,要切实加强对建设用地的审批、供应、利用和补充耕地、违法用地查处(以下简称“批、供、用、补、查”)等有关情况的动态监管。

(一)建设用地审批监管。监督地方政府建设用地审批权限、规划计划执行、征地补偿安置、耕地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等情况;省级政府审核同意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与市、县政府实施征地等情况。

(二)建设用地供应监管。监督市、县政府落实工业、经营性项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供地计划、程序、结果信息公开,土地划拨决定书或土地出让合同签订等情况;城市建设用地供地结构情况,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等用地占居住用地供应总量比例情况。

(三)建设用地利用监管。监督法规政策禁止、限制供地和各类建设用地标准落实情况;用地单位依照划拨决定书或土地出让合同确定的面积、用途、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投资强度等建设条件和标准使用土地,项目开、竣工时间以及土地开发利用与闲置等情况。

(四)补充耕地监管。监督各地按照“先补后占”要求落实补充耕地情况;用地单位履行补充耕地义务,自行补充耕地或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后有关责任单位完成补充耕地情况。

(五)违法用地查处监管。监督对各类违法违规用地的查处情况,重点是非法征占农用地及土地违法违规重大案件的查处等情况;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对违法违规用地的发现、制止、查处和报告情况。

二、加快构建统一的监管平台

各地要按部要求,全面运用建设用地监管信息系统。部结合金土工程建设,尽快建立国家土地督察业务系统,探索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巡查监控系统和土地违法违规网上督察举报系统,并纳入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网。督察信息与各建设用地监管系统信息实现共享,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监测系统,构建统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提高建设用地监管水平。

(一)建设用地审批备案系统。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建设用地备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326号)要求,应用建设用地审批备案系统,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向部实时报送批准用地的位置、面积、用途、耕地占补平衡等信息,以及违法用地依法查处后补办用地手续等有关信息。

(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土地供应与利用信息备案的有关要求,应用建设用地供应备案系统、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和土地交易合同网上填报服务系统,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向部实时报送供地面积、用途、方式、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投资强度和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供应与利用信息。未开通国土资源业务网的市、县,通过互联网报送相关信息。

(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信息备案系统。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备案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建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数据库,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实时向部报送项目立项、实施、验收、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和资金等信息。

(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关于推广应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7]221号)要求,应用系统开展案件查处、案件统计和卫片检查等执法监察工作,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实时逐级向部报送相关信息。未开通国土资源业务网的市、县,通过电子报盘等方式报送相关信息。

(五)加快建立全国土地利用监管“一张图”。部建立集遥感信息、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信息于一体的全国土地利用监管“一张图”。在信息资源共享基础上,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也要相应建立本辖区土地利用“一张图”,适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区位调整、征占用耕地、土地供应、土地开发利用以及违法违规用地案件查处等查对分析,强化对建设用地的动态监管。

(六)建设监管平台。集成各监管信息系统和全国土地利用“一张图”,形成统一的建设用地监管平台。以“一张图”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运用实时获取的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和国家土地督察等信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实施建设用地动态监管,实现“以图管地”。

三、落实监管责任

加强建设用地全面、全程监管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认识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责,建章立制,周密部署,落实任务;部内相关司局与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照“整合力量、做好衔接、确保效果”的要求,共同做好监管工作。

(一)统筹部署建设用地监管工作。部加强各监管系统建设,完善运行制度,构建国家统一的监管平台;适时组织开展建设用地专项监督检查,分析评价和通报监管情况;督导地方建设用地监管工作,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按职责重点开展日常监管工作。

(二)省级主要组织落实建设用地监管任务。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监管工作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建立本地区的建设用地监管平台;每年组织开展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监督检查,总结情况,发现问题,督促市、县及时整改;严格按照部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做好监管信息报备工作。

(三)市、县主要做好建设用地监管的基础工作。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结合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建设项目竣工土地检查核验、土地变更调查等相关业务工作,积极开展建设用地供应、利用、补充耕地和违法用地等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落实整改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

进行整改;严格按照监管信息系统规定要求,对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实行信息化管理,及时上报监管信息,并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四、强化监管措施

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检查指导,对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确保监管效果。

(一)明确信息报备责任。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按照部建设用地备案、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备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和国家土地督察等有关规定要求,在督促指导市、县信息报送基础上,及时汇总报备建设用地监管信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是信息报备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报备情况纳入考核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未按规定要求及时向部报备监管信息的,或发现虚报、瞒报的,部将通报批评,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部电子政务系统将暂停受理该省(区、市)用地预审和用地申报。

(二)加强实地监督检查。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部建设用地监管工作部署,结合相关业务工作,通过组织自查或互查,每年集中开展一至两次建设用地的实地监督检查,检查情况及时报部。

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要按照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事项督察的有关规定,利用地方抄送的建设用地报备信息与部建设用地监管平台、媒体反映、群众举报等各种信息,对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实地核查,每半年形成督察区域内督察情况评估报告,报国家土地总督察。

根据督察情况和部监管信息,发现建设用地中存在突出问题的,适时组织专项实地监督检查。

(三)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监管中发现存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未批先用、补充耕地不落实等问题的,要依据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土地执法和国家土地督察有关规定及时制止和纠正。对涉及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有关单位或个人,要坚决按照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第15号令)严肃查处,追究相

关责任人的责任。对问题严重的地区,有关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依据规定,督促地方政府进行纠正、整改或报请国家土地总督察责令限期整改。责令限期整改期间,暂停被责令限期整改地区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受理和审批。

(四)总结通报监管情况。部根据动态监管、地方监督检查和国家土地督察等情况,每年就建设用地监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措施,有关情况予以通报。

二○○八年九月二十一日

下载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探矿权评估监督管理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探矿权评估监督管理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