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道博物馆——东郊博物馆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铁道博物馆——东郊博物馆。实习目的:
为了增强我们对铁路机车的了解。实习时间:
公元2015年1月28日早晨8点30。实习人员: 三班第五组。交通方式: 校车。
在老师的带领下乘坐校车历经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抵达了期盼已久的铁道博物馆——东郊博物馆参观在来之前我们了解到 , 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建筑面积20500㎡,拥有16500平方米的机车车辆陈列厅。
当我们走进东郊馆,入目的是许多慕名而来参观的人在宽广的大厅内与各种火车合影拍照。
厅内的8条展示线展示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机车车辆。
其中有中国现存最早的“0”号蒸汽机;有以名将朱德和毛泽东主席名字命名的机车:有旧中国使用的多种外国制造的机车;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造的部分首台蒸汽机车和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内燃和电力机车。
还有不同种类的铁路硬坐车、卧车、餐车、行李及货车。著名的“零号机车”、“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意义和革命纪念意义。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我们国家的火车基本上都是外国制造并从外国引进的,中国是没有什么核心技术的,到了新中国车里以后我们国家才有了自制设计的火车,这就标志着我们国家机车发展历程的开始。
如今,中国铁路发展非常迅速,中国铁路从1876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的开创时期,经过缓慢的发展期,一步一
步形成现在的八纵八横的中国铁路网,未来规划发展水平也是不可估量的,近几十年来,我国铁路经历了多次提速,其运载能力与运行速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及近几年的动车和高铁的发展,中国铁路的发展日新月益,作为21世纪的铁路人,我们要努力学习前人留下的铁路财富,继承和发扬先辈开拓铁路事业的自强不息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的贡献。
今天对铁道博物馆东郊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再次深刻的感受到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如今纵横世界,是中华民族从耻辱到复兴发展的历史见证。数十上百多年前的机车保存着,是在提醒我们铭记耻辱,铭记自强不息的精神,勿忘历史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1302班 13251245
第二篇:铁道博物馆观后感范文
从“鸟枪”到“大炮”的中国铁路
——观“铁道博物馆”有感
朱子童
北京的博物馆去了不少,写过的随记也不少。这种随记如果叫做观后感未免有些俗气,它只不过是记录自己参观心得的随笔罢了。北京之大,博物馆之多,也许是一个老北京都逛不完的。然而,作为出身于铁路之家的我,铁道博物馆是一好的选择。
它是一个欧式建筑,据说前身是北京铁路正阳门东车站(这点从大门上方的字就可看出)。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幅有关中国铁路发展的壁画。我想,这三幅壁画或许就是博物馆所要介绍的东西了吧。
中国铁路最早可追溯到清朝。1865年,英国人在北京宣武门外建造了一条1公路长的铁路,试营小火车,纯属展出性质,企图让中国人接受它。然而根据展馆里的油画来看,人们见到火车的表情都是惊慌失措,场面狼狈不堪,都仿佛认为它是怪物。后来,清政府赎回并拆掉了这条铁路。
这是中国铁路的起始。随着几次战争的结束,外国列强强迫撬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并大建铁路。当人们逐渐意识到铁路的方便时,也便慢慢接受了它。后来,经过一群工程师的努力,在没有任何援助的情况下,1909年10月,中国建成了第一条“国
产”客运专线——京张铁路。你不得不感慨詹天佑的智慧,因为“之”字形路线完美地解决了当时没有大功率机车的难题。
为了孙中山先生规划的16万公里的中国最终铁路总长的“理想”,中国开始了大规模铁路的自主设计和建造。在地下一层,我见到了整个博物馆最大的沙盘——青藏铁路沙盘。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通车投入运营,因此这段不必烦叙。我记得当我还小的时候,我爸爸经常出差去上高原,参加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的1142公里的建设。我总是不能够理解,为什么爸爸每次从工地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都会气喘吁吁,后来才知道,高海拔地区高寒缺氧,人连生活都是问题,更不别说修铁路了。到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之时,我并没有多么激动,但是那天在博物馆,看到巨大的沙盘,想象着工程师和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去铺铁路,我心脏跳得很快。我不仅为我爸爸骄傲,更为中国铁路事业而骄傲。
我爸爸参与过多少条铁路的修建我已记不清,但我印象中最深的,除了青藏铁路,就是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了。那时我初到北京,高铁才是刚刚开始发展。当我听说要建设一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铁路时,我毫无概念,只是觉得它很快,很快。这条全世界最高水平的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伴随着我,目睹着我从一米四长到一米七五的全过程。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事之一就是没能在京沪高铁通车的那一天坐上首发车,原因是考试临近。但
我并不伤心,因为当爸爸妈妈回来将北京开往上海的G1次高铁的车票给我时,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时任总理温家宝当天也在这趟列车上,事后他对这个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今,中国的铁路事业已经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跑出了全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486.1公里每小时的CRH380A高速动车,中国铁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鸟枪”换“大炮”。法国“V150”号子弹头列车在2007年4月3日创下轨道列车行驶速度世界纪录,瞬间时速达到574.8公里每小时。听爸爸说,中国现在已经造出了大功率机车,将在不久之后冲击6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他说:“在中国人眼里,法国人的那个纪录都不叫事儿,破它只是时间问题。”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他眼中的自信,这是作为一名中国铁路人发自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第三篇:北京铁道博物馆认识实习
参观中国铁道博物馆
通向博物馆的路,与北京的大道相比,可算是羊肠小道,更像是中国的铁道,穿行在夹道的树或山之间。进了那个简易的大门,看到了一排铁轨,伸向一座大型建筑。那里就是我们要去的铁道博物馆了。博物馆外面是工地,不知道在建着什么,在这样一个大风天,尘土随风飘着,像上一道道烟。博物馆广场边,停放着一辆长长的客车,银色的外表反着秋日的金色。在写着“中国铁道博物馆”那个大大的柱子边,是一排整齐的杨树,金黄的叶子随风飘着,发出哗哗的声响。广场中央,是几株梧桐,叶子焦黄,阳光透过叶子照在一辆微型蒸汽机车上,照在那个“民国七年七月建”的拱门上,让历史,变得生动,变得不那么让人感觉失落。这个拱门没有说明,按照这个年份,我相信它是京汉铁路武汉站的样子吧。在拱门前面是几块早年中国铁路的路界桩,他们记录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史。
铁道博物馆主场馆很宏伟,里面陈列着各种专业车辆,如客车里的客车、餐车、公务车,货车里的平车,罐车等。最多的是各种型号的机车。放在中间的有从唐山的地震废墟里挖出来的0号机车,就是那种1881年英国制造的第一种机车。旁边是并列放着的毛泽东号与朱德号。与这些车一样有特殊意义机车,还有1950年制造的国庆号。毛泽东号与朱德号都是当年日本生产的机车,国庆号是我们自己修造的日本机车。真正由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是1956年生产的胜利601号蒸汽机车。还有后来我们自己造的韶山型内燃机车,东风型电力机车。更新的、标志着我国机车发展最高水平的动车和高速火车还没有成为这里的收藏。但这些已经足可以展现我们铁路机车技术发展的历程了。
后来在看说明的时候才知道,1949年解放的时候,全国的机车有4000多辆,全是国外生产制造的,是实实在在的万国牌。当年日本侵华,中国铁路机车以日本机车为主,在这里陈列的外国造的机车也就主要是日本造的,看着那些机车,我就想起前些天在电影博物馆看到电影《铁道游击队》拍摄的场景。此外还有英国、美国、德国、比利时、法国制造的蒸汽机车。展馆里有一段铁道,装着四条铁轨,这上面放着三种轨距的火车,有0.6米,1米和我们现在常用的1.435米标准轨距(1937年为纪念第一列旅客列车的发明制造者史蒂芬森而定下来的)。当然,这还不是世界用过的不同轨距的全部,目前世界上还在用的还有像俄罗斯的1.524米和西班牙1.676米宽轨。这里只是我们国家曾经使用过的轨距。这些火车,都曾在我国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地方行驶过,也说明我们曾经在过不同轨距的铁路。我知道滇越铁路是法国当年修的,用的是法国的1米轨。我想起当年在云南开汽车在山间追赶小火车的有趣经历,也想起了从河内到凭祥的铁路,那段铁路有三条铁轨,是越南的米轨火车与中国的标准轨火车通用的铁路,那是越南战争中国支援越南的历史见证。
今天对铁道博物馆东郊馆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铁路机车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厅内的几条展示线展示了中国铁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机车车辆。其中有中国现存最早的蒸汽机车,有以革命领袖的名字命名的机车,有旧中国使用的多种外国机车,有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代内燃和电力机车,有老式的铁路专用客车,有国家领导人乘坐的专列,还有不同种类的铁路硬坐车、卧车、餐车、行李及货车。著名的“零号机车”、“毛泽东号”和“朱德号”机车,分别代表了不同历史意义和革命纪念意义。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我们国家的火车基本上都是外国制造并从外国引进的,中国是
没有什么核心技术的,到了新中国车里以后我们国家才有了自制设计的火车,这就标志着我们国家机车发展历程的开始。新中国成立后设计制造的机车,充分反映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光辉历程,是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现代发展的历史见证。如今,中国铁路发展非常迅速,中国铁路从1876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的开创时期,经过缓慢的发展期,一步一步形成现在的八纵八横的中国铁路网,未来规划发展水平也是不可估量的,近几十年来,我国铁路经历了多次提速,其运载能力与运行速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及近几年的动车和高铁的发展,让我们相信我国的铁路达到并超越世界水平是指日可待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我们也要更加努力学习,为中过铁路的发展尽一份力!.
第四篇:参观铁道博物馆感想
2012年7月12日上午,我们10级热动专业同学乘车前往位于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侧的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区,进行参观,以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科普。
中国铁道博物馆是铁路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的前身是铁道部科学技术馆,1978年成立,2003年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主要任务是负责铁路文物、科研成果等展品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工作。同时作为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的基地。中国铁道博物馆有三个馆: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
这次我们参观的东郊馆,2003年9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东郊馆主要展示机车车辆,建筑面积为16500平方米,展厅内设有不同道床结构和不同轨枕形式的8条展示线路,可以同时展示80-90台(辆)机车车辆。机车车辆展厅荟萃和展出了中国铁路不同时期、类型及制式的机车车辆近百台,尤以中国现存最早的“0”号蒸汽机车及以革命领袖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朱德号”机车堪称中国铁路文物中的“瑰宝”。
目前展厅内展出了50多台经过整修的机车车辆,其制造年代跨度从1881年到1993年。其中蒸汽机车28台,内燃机车8台,电力机车1台,客车7辆,货车9辆。它们当中既有堪称镇馆之宝的中国现存最早的机车——0号蒸汽机车,还有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毛泽东”号和“朱德”号等功勋机车,也有英、美、日、俄、比利时等国不同时期制造的多种型号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中有中国制造的第一代“东风”型电传动干线货运机 车,中国制造的第一代“韶山”型电力机车等。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多种客货车辆,有老式的专用客车;有国家领导人的公务车;还有不同种类的铁路座车、卧车、餐车、行李车及不同用途的多种铁路货车等。中国铁道博物馆机车车辆陈列厅展出的文物展品,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变化的缩影,是中国铁路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历史见证。
我们学校——北京交大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与铁路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在这次参观中国铁道博物馆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铁路——世界第一运输方式的魅力。在看到那些老式的蒸汽机车要么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要么就是自己设计国外生产的。这让我对过去的旧中国感到很无奈。那时候的中国没技术,工业不发达,几乎不能生产自己技术研制的火车。但是看到新中国以来,我们自己研制并批量生产的火车时,我又感到十分骄傲。到现在我们国家更是靠着自己技术,研发出了速度世界第一的和谐号列车,不仅方便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更是远销海外,方便世界人民的生活,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技术实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还是十分自豪的。但是我们也要承认我们在一些地方还是存在不足的,这个通过这几年的动车事故就可以得到教训。这就需要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夯实基础、稳扎稳打,不断努力、不断追求更高的水平。
第五篇:参观铁道博物馆有感
参观铁道博物馆有感
出了地铁,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建筑印入我眼帘,那就是铁道博物馆。其实对于在铁道边上长大的我来说,铁路、火车并不陌生,但是真要说起铁路的发展史,我还真不知道,来到铁道博物馆才发现,中国铁路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从最初的铁路发展开始直到现在的高速列车,才知道中国铁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其第一条营业铁路——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之时算起,是123年;从其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通车之时算起,也有118年了。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新旧两个根本性质不同的社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这都决定了它在其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遭遇到两种迥然不同的命运和前途。
旧中国的铁路事业,虽是史无前例的产业,但却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它的建设、发展和经营都被控制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手里,其发展之缓慢和经营之惨淡,自不待言。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虽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但由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一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70年代后期以来又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仅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了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当然,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在其长达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和由弱变强的渐进过程,在其前进的道路上不乏平坦与坎坷,欢欣与痛惜,经验与教训,胜利与失败。
这50年是中国铁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的50年,这50年又自有其曲折的变化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铁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新的路线和新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铁路事业推陈出新,突飞猛进。
1994年,我国第一条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建设成并投入运营,其旅客列车速度为160~200km/h,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主要的是通过科研与试验、引进和开发,为建设我国高速铁路做好了前期的准备,称为我国高速铁路化的起点。
2003年,我国第一条秦皇岛—沈阳快速客运专线建成并投入运营,通过秦沈线的建设和运营的实践,可以探索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高速客运专线的技术标准、施工方法、运营管理及维护等一系列经验。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化》和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及中大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建成“四纵四横”铁路快速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km以上,构成我国高速铁路的基本框架,以便解决我国主要干线铁路运力不足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天津、武汉、郑西、石太、合武、甬台温、温福、福厦、广深港、胶济、哈大等16条时速200km及以上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相继陆续开工建设,建设规模5600km;京沪、京石、石武、津秦等10条客运专线也将陆续开工,建设规模为4100km;已经开工和即将开工的客运专线总里程达到9700km。其中,时速300km的京津城际客运专线将于2008年奥运会开始前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从北京到天津半小时即可到达;京沪高速铁路将于2008年4月全线开工,预计2010年建成。再经过3到5年的时间,京哈、京广、京沪、陇海(东段)、哈大、东南沿海等客运专线将全线贯通,加上既有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初步形成。
虽然中国高速铁路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但经过中国科学家和铁路建设者不懈努力,已取得一系列突破和进展。未来几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实施京沪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在提高客货列车速度方面,中国计划通过秦沈客运专线建设和(北)京秦(皇岛)线技术改造,集中使用各种新技术、新装备,到2003年,建成从北京至沈阳的快速客运通道;在2003年和2005年,实施铁路第5次和第6次大规模提速,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全路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1.6万公里;中国铁路货运则首先计划在客货共线运行的繁忙干线上,大力提高产成品及集装箱货物运输速度,货车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从而使铁路繁忙干线的综合运输能力和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在高速铁路新建项目的议事日程中,有福州至厦门的高速铁路计划、北京至天津的高速磁浮计划等。最后,我们还到高速列车的驾驶舱参观和体验了一下,模拟高速铁路在京津线上的行驶,这和坐在高铁的车厢里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坐在车厢里只是通过时间感受到了高铁的速度,但是,在驾驶模拟舱里,我们透过操作台前的窗户确实真真切切的看到并体会到了飞速的高铁,当然,解说员告诉我们真正的高铁驾驶舱前面的视野并不是那么清楚的。更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了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突飞猛进,很多程序都是自动完成的,人为操作的很少,这也保证了高速铁路的安全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铁路的发展会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