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能源汽车骗补首家企业

时间:2019-05-14 11:4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揭秘:新能源汽车骗补首家企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揭秘:新能源汽车骗补首家企业》。

第一篇:揭秘:新能源汽车骗补首家企业

揭秘:新能源汽车骗补首家企业

日前,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新能源汽车骗补的调查,揭开首家因“骗补”被查的企业——江苏省苏州市的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吉姆西”)。

吉姆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这个和通用汽车旗下商用车品牌GMC谐音并中文名雷同的中国本土汽车品牌,成立于2013年8月,在业界并不知名。据工信部合格证统计数据,吉姆西2015年上半年电动车产量不过25辆,但其于年底爆发性增长,仅12月份即获得机动车合格证2905个,以3686辆的全年总产量收官。

从今年3月份开始,国务院已把遏制骗补行为作为重点督查问题。核查工作组专家组组长董扬表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而且对于恶意骗补的企业绝不手软,应该是从公告管理来说,一旦发现,就停止公告,实际上就是停止它生产的资格。从财政部的角度,我相信他们也会有他们的处罚手段。总而言之,对于这种事情,政府各部门都非常严肃认真地对待,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

(一)新能源汽车补贴一台车几十万

从2009年开始,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其中最大的政策红包就是补贴。2009年至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上已经超过了150亿元。在利益诱惑之下,一些不法商家动了歪脑筋骗取补贴。我们先来看看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是怎么补贴的。

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中,包括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两大部分,地方补贴又包括省、市、县、区等多级补贴。国家补贴的对象是直接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地方补贴有的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有的则给付到汽车生产企业的用户。以商用车为例,按照国家2013-2015年阶段的政策,6-8米纯电动中巴车补贴标准为30万元/辆,物流车按电池容量计算,每千瓦时补贴2000元,每辆车补贴总额不超过15万。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的地方补贴标准与国家1:1配比,即一辆6-8米纯电动中巴车最多可获得60万元的补贴。

(二)工信部:井喷的合格证

车辆合格证被称为是汽车的出生证。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当月上传到工信部的合格信息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而多家企业当月的合格证的申报数量超过了前11个月的总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工信部合格证统计数据发现,2015年12单月产量占全年产量超过50%,同时年产量在1000辆以上的新能源车企有10家,包括陕汽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这其中的江苏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工信部给出的数据为,2015年上半年只报备了25台合格证,而12月仅仅一个月则上传了2905个合格证,以此计算的话,吉姆西12月产量占比全年达到80%。

吉姆西这种异常的举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16年春节前,记者随同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的有关人员来到吉姆西进行实地核查。(三)神秘的吉姆西

记者在工厂内看到,零星停放着数十辆刚刚下线的车辆,走遍了整个厂区,能数得出来的车辆也就在百余辆左右。而在吉姆西工厂内记者看到,生产线及车间布局简陋,车架悬空放在铁架子上进行装配,制造水平与现代化车企差距较大。

成立于2013年8月的苏州吉姆西在业界并不知名,2015年3月开始投产,产品全部是6至8米的纯电动商用客货电动车。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

3月、4月和5月吉姆西上传的合格证信息数量分别是23个、0个和2个,之后是长达3个月的停产,从2015年9月开始的3个月上传的合格证分别为166 个、347个和243个,12月单月则上传合格证2905个。吉姆西2015年产量曲线以年底放烟花状收官。那么这两千九百多辆纯电动车都在哪呢?

工作组随机选取了3家较大用户进行核查。一用户提供的信息显示,2015年12月他们购买了吉姆西21辆纯电动货车,然而当工作组要求核查每一台车时,用户负责人却支支吾吾,不能明确回答车的去处,一会说去外面运营,一会又说这些车正在厂里充电,说来说去十多辆车就是不见踪影,无法说清去处。碰巧的是,一辆停在工厂里,车号为苏E1P60VD的纯电动车引起了工作组的注意,这辆车就在核查的单子上,用户却金屋藏娇,不愿意让工作组核查,这究竟是为什么

呢?工作组核查人员发现,原来是这辆车并没有车架号。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厂里的工人正在给这辆苏E1P60VD的纯电动车打刻车架号。

所谓车架号,中文名叫车辆识别代码,也就是英文缩写VIN码,它包含了车辆的生产厂家、年代、车型发动机代码及组装地点等。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新车应先

有VIN码,然后才能上牌照。而吉姆西的这辆车却是先上牌照,后完工打刻VIN码,这种颠倒上牌照的顺序令人十分费解。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

所长助理王学平接受电话采访表示:“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不合法的,因为根据我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根据机动车生产相关管理规定,车辆在注册登记之前,都应该

有唯一的车辆识别代号,而且应该具有合格证。”

之后工作组反复要求能核查到吉姆西的这个用户全部的新能源车辆

信息,大半天过去了,负责人依然无法提供出车的去处。最后费尽周折,这家吉姆西的用户信息核查清楚,有17辆报备上牌的车辆无法说明去向。那么被核查的另

外两家客户提供的上好牌照的新能源车数量是否能对应清楚呢?吉姆西继续打起了太极拳。在拖延了不少时间后,同样无法核查到全部车辆,其中的一家用户一台车

都没有核查到。

在工作组一天的核查中,吉姆西公司负责人要么表现得很尴尬,要么沉默不语,但在结果摆在面前无法回避的时候,吉姆西客车

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水平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合格证属于技术问题,下面的员工可能是经验的问题,有一个型号打错了,他没给我消掉。”在记者问及车辆生产

数和上传数之间的缺口时,他表示:“实际挂牌数是1435台,销售数是2009台,上传合格证数差的一个数据是1000多台,这个确实是他们偷懒,我们也

没有监控到位,这个是我们的责任,确实传错了。”

核查工作组的专家组组长董扬明确指出,用工作失误来解释突击上传合格证却没有实测的现象是行不通的,吉姆西这种先上牌却无现车的做法有骗取补贴的嫌疑。企业虚假生产,虚报合格证,根本就没有生产车,就报产量、报销量,甚至于上牌照,实际上是想套取国家的补助。

(四)买卖双方联手骗补?

卖方说不出车的去向,那么买方真正收到车了吗?

高融实业一家从事房地产经营的公司,据高融实业董事长陈笑介绍,去年12月他们和吉姆西签订了协议,购买了50辆充电动客车,用于接送客户看房及员工的上下班。

陈笑表示,吉姆西只交付给他们七八辆车,其余的40多辆车并没有交付给他们。仅仅交付了订单七分之一的情况下,买卖双方向省市递交申请全部补贴的情况却

真实发生了。陈笑表示他们向省里递交了补贴的材料,而市里的补贴材料则是委托吉姆西递交的,市里面的补贴是直接打给吉姆西的。

调查到这

里,我们梳理一下已经获得的事实。汽车生产厂吉姆西在没有现车的情况下,大量虚报合格证,并获得牌照。再向高融这样的客户交付少量的车辆,由高融向江苏省

递交补贴申请,同时吉姆西向苏州市申请补贴,政府的补贴要求是,只有车辆生产出来交付到用户手中才能提交补贴申请,吉姆西和高融明知没有现车的情况下却向

政府递交了补贴申请,我们给吉姆西粗略地算了一笔账:按照12月提交的2900多个合格证来计算的话,如果能全部领取政府补贴的话,这些补贴将会超过亿

元。专家指出,如果吉姆西不交付存在巨大缺口的车辆,就以现有的材料进行补贴,相关部门无理由不发放补贴,这个骗补的环是闭合的。

核查工作组专家组组长董扬表示:“关联企业之间,比如说使用车辆的企业、购买车辆的企业和生产销售的企业大部分是有关系的,有的有市场关系,有的有供货关系,互相之间打好招呼,互相之间勾结做虚假的销售,这就是一种骗取国家补助的行为,肯定是应该打击的。”

(五)国家:对骗补行为严惩不贷

在今年的两会和刚刚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两次表态,承认部分车企存在骗补的行为,对此工信部将会严惩不贷。“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

起,绝对要处置一起,这些企业还不像别的,它跑不了,国家财政的补贴也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这些钱一定扣下来不给它,已经补的这些钱一定要扣回来,并且还

要依法进行处置,直至取消这些企业的资质。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清查以后,会向媒体公布去年骗补到底是有哪些企业、有多少辆、有多少钱,这个数字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布。”

记者获悉,从今年3月份开始,国务院已把遏制骗补行为作为重点督查问题。核查工作组专家组组长

董扬表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而且对于恶意骗补的企业绝不手软,应该是从公告管理来说,一旦发现,就停止公告,实际上就是停止它生产的资格。从财政部 的角度,我相信他们也会有他们的处罚手段。总而言之,对于这种事情,政府各部门都非常严肃认真地对待,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

第二篇:一份非完整版的新能源车骗补名单意味着什么

一份非完整版的新能源车骗补名单意味着什么?

2016年09月11日 07:53 经济观察报

刘晓林

这是中国汽车业20年来最大的行业审查行动。

9月8日,财政部官方网站挂出了《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并明确列出了作为典型骗补案例的五家企业,分别是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以及河南少林客车。涉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10.1亿元。

这份通报意味着持续了222天的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的正式进入结果发布期。2016年1月16日,经济观察报独家披露《消失的新能源车与庞大的骗补产业链》,将新能源汽车骗补这一广泛存在于行业的“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下,指出在非正常爆增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背后,是大量投机者通过各种手段套取财政补贴而一夜暴富的恶性危机。

随后,骗补报道迅速引起上下各层面的高度关注。从1月21日开始,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启动骗补调查开始,到国务院办公厅组建督察小组,今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先后组织了三次调查。在新能源车作为国家力推的新能源战略产业背景下,骗补调查成为2016年汽车业的大事件。

但无论是媒体还是企业,都似乎低估了骗补规模及其严重性。9月8日财政部发布的这份只有5家企业的非完整名单,骗补总金额已经超过10亿元——这显然不是行业关注的全部。

当天下午,一份更详细的名单在各个圈子内流传,该名单提到了20家涉及骗补的整车企业,以及89家涉及新能源车辆闲置情况的企业。至8日晚间,一份号称更完整版的“骗补名单”也浮出水面,按照该名单,被调查的93家企业中有72家企业存在骗补和违规谋补行为,涉及补贴资金92.7亿。

截至本报发稿时,这份名单仍未获得相关权威部门的确认。名单上提及的车企已有两家发布澄清公告,声称并未收到官方通知。但无论这份名单是否属实,实际的骗补情形也是让市场震惊的。

新能源骗补的“井盖”已经揭开,灰色阴影下有多少藏身者也将逐渐清晰。而由骗补清查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进入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能源汽车骗补有多严重?若9月8日晚间曝光的那份完整版骗补名单属实,意味着占中央财政拨付新能源汽车补贴近1/3的资金被套取。就在8个月前,这一切还难以想象。

2016年1月初,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放卫星”的消息占据各大汽车新闻头条。继2015年11月新能源商用车单月产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之和后,2015年12月份新能源商用车产量再飙升两倍至63525辆。很多商用车企业过去一年才卖几百辆,但在2015年12月一个月就卖出了1000多辆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是6—8米的车型,这一车型的补贴甚至高于车辆成本。

数据上看似太过明显的“大跃进”,引发业界哗然。包括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以及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内的部分专家和行业人士,都开始表达担忧。

1月16日,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采访,经济观察报的新能源骗补报道刊发,来自新能源汽车一线的爆料者详细解析了通过虚假改装、电池重复使用、关联交易等在内的多种骗补伎俩,一年就能“赚”1亿的触目惊心的骗补产业链。

一场新能源行业的“揭黑风暴”就此掀起。1月21日,国家工信部向经济观察报报道做出独家回应,表示工信部已经联合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启动相应的调查。同日,四部委联合发文,宣布启动新能源补贴专项审核调查。核查范围覆盖近三年内获得过国家补贴的全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车辆购买单位。

2月、3月,发改委连续两次发布专项组在各地进行骗补核查的进展;3月,央视曝光苏州吉姆西虚假生产、虚报合格证,以不存在的车辆套取大量财政补贴的事件。明目张胆骗补的吉姆西不仅成为第一个恶意骗补企业,也让外界对新能源补贴的黑洞究竟有多深再生担忧。

山雨欲来风满楼,四部委打击骗补的行动迅速引发新能源行业的震动。3月10日,比亚迪汽车南京尚迪店总经理刘某跳楼自杀,该经历留下遗书称自杀与新能源骗补有关。半个月后,苏州金龙总经理去世,同样有消息传出其死因可能是骗补调查压力。但这两个消息均遭到企业否认。

与此同时,业界针对新能源骗补的争论也开始不断升温。对于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而言,骗补潜规的曝光无异于一盆冷水当头浇下,争议声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而起。而骗补这种恶劣行为的存在对行业的发展也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尽管行业专家都强调骗补行为的存在对行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但仍有舆论认为,由此展开全国范围的骗补调查不仅会打击新能源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还会耽误中国汽车业借新能源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弯道超车的机会。同时,多家主流新能源企业更是抱怨,由于国家补贴和多有地补都受到骗补调查而暂停,企业的资金链开始紧张。

但这并未影响骗补调查力度的继续升级。4月下旬,由国务院督查组牵头的第二轮实地核查启动,调查内容扩展到取消地方保护政策、充电设施建设等多方面。

4月底,消息传来,中机中心决定把2016年发布的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全部重审,第4批的车型也退回重审。新能源骗补影响快速扩大,业界开始意识到中央坚决彻查骗补、全面规范行业秩序的决心。“新能源汽车骗补跟家电骗补可不是一个级别,家电补贴一台冰箱最高补300元,一辆新能源客车最高补贴60万,整个行业涉及的可是几十亿、几百亿的资金啊!如果真有骗补行为,那可不是小事。”在经济观察报骗补报道刊登后,某部委汽车产业司主管对记者直言,新能源骗补的严重性将远超家电补贴风暴。“如果水清见底,投石只可激起一圈涟漪,自会迅速恢复平静。但如果表面一潭静水,实则积满淤泥,一石下去,则污垢自会统统泛起。”某汽车业内人士也表示,新能源是国家战略产业、财政补贴大户,彻查之下,必然会牵连出远超预期的黑幕。

西安会议

7月6日,一场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主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在西安悄然举行。列席者为来自国务院以及包括央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国资委等在内10个部委的官员,28个新能源汽车重点推广省市自治区的官员也到场,同时会场上出现的还有比亚迪、郑州宇通客车等新能源主流车企的高层代表。

西安曾是2015年第五届国际新能源产业大会的举办地,2016年的西安会议更是成为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持续了半年的新能源骗补调查并不顺利。调查刚启动时,工信部曾预期一个月后就将有结果出炉,4月中,开始传出调查结果即将公布的消息。然而,骗补企业名单仍迟迟未露面。

5月28日,财政部发布声明,“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骗补核查,现场核查已经完成,目前处于会审阶段”。

在骗补调查之前,中国已经开始启动补贴标准退坡制,根据财政部去年已发布新的补贴政策: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较2016年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由于“突发”的骗补调查,很多企业2015年的中央补贴发放都被暂停,地方财政更是遥遥无期,变数更大。

与此同时,在与新能源相关的多个领域,政策层面的整改风暴也同步掀起。在中央加快动力电池技术提升的思路下,从今年6月到8月,关于动力电池审核名单将于补贴挂钩的担忧也导致了新能源领域的另一场波动。

正因为此,西安会议被寄予“厚望”,企业希望借此结束提心吊胆的日子。

当天的西安会议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宣读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督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首次公开承认,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确存在有骗补和违规谋补方式,套取国家的补贴扶助资金的情况。骗补和违规谋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二是车辆符合规定,不过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三是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

督查报告称,从2013~2015年,中央财政共拨付新能源汽车补贴、奖励资金284.44亿元。其中,2013~2014年,实际发放购置补助资金101.9亿元,14个省市获得中央财政充电设施建设奖励7.7亿元。2015年,预拨购置补助资金175亿元。2013~2015年,地方财政年拨付补助资金合计200多亿元。

骗补名单初露真容

两个月的等待后,名单依然没有对外公布。这只靴子迟迟不落地,让整个行业绷紧了神经。8月底,经济观察报刊发了《迟到的骗补名单》,一周后,财政部在9月8日公告了调查的部分结果。

财政部目前明确定性为“骗补”的五家企业中: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元。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1万元。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574万元。

另外,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9810万元。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560万元。另外,财政部也对未来的惩罚都做了详细的通报。

惩罚的措施包括,对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企业直接取消其中央财政补贴资格,2015年生产的全部车辆中央财政不予补助,追回2015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同时,对严重的企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

调查结果还显示,财政部督察小组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

而在9月8日下午和晚间,一份未经证实的“骗补名单”中,更多主流车企名列其中,它们被曝光都有不同程度的骗补和违规套取补贴行为——少到30多万,多到5个亿,93家被调查企业中仅21家没有骗补和违规套取补贴行为。这种规模的骗补一旦被官方证实,显然超出了任何一位专家或行业人士的设想。

“但这是一份不容易确认的名单。”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行业专家认为。

经济观察报获悉,处罚只是针对骗补企业个体的惩处措施,而针对整个行业的骗补产业链条,更严格的监管体系已经启动。

来自工信部的消息称,工信部将在准入、销售、使用三环节做好监管工作。包括推进生产企业、地方和中央政府三级监管网络平台的建设,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掌握车辆的生产、销售、安全运行、充电设施的运营情况。

事实上,无论是7月的西安会议、8月底的电动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以及9月初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都共同传达出建立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长效法制化机制,其中包含平均油耗法规与积分交易机制。风暴过后,一场新能源汽车“去补贴化”的合规之路已徐徐展开。

第三篇:新能源汽车

清洁能源:我国电动汽车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相关专题: 清洁能源

时间:2011-11-21 18:55来源: 阿里巴巴化工价格库

我国出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后,上海、杭州、长春、合肥、北京等城市也纷纷制定了地方补贴方案,其中纯电动汽车是各地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在市场上,已经有比亚迪F3D M双模电动车、E 6双模电动车、奇瑞瑞麟M 1纯电动车、众泰、长安奔奔等众多纯电动汽车上市。

记者日前走访了长春市的几家汽车4S店,发现纯电动汽车的销售仍然为零。其中一家4S店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店里没有现车销售,如果买的话需要向厂家订货。“不仅是在长春,在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纯电动汽车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店里基本没有货,买车非常困难”。在其他试点城市中,像上海市上牌照的电动汽车数量非常少,国内销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比亚迪F3D M的销量也仅有几百台。

东北地区第一座电动汽车充电站位于长春市高新区,记者近日来到这里采访时,看到一些中型客车正在充电。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共有六个充电桩、一台100千瓦交流充电机和九台200千瓦交流充电机。充电站建成后,主要是为短途中巴客车提供充电服务,由于长春市没有私人电动汽车,所以实际上并未针对私人用车开放。

尽管市场上电动汽车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电动汽车上却热情高涨势头迅猛。今年长春市将再建成四座大型充电站;6月28日山东省济南市的第六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开建。各地纷纷上马充电站的一幕,折射出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火热景象,特别是当我国逐渐把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方向时,这一势头更加明显。

但值得警惕的是,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遇到了越来越多棘手的难题。除了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难以突破等老问题外,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热、行业标准不完善、行业多头管理、安全隐患频发等一系列新的弊病,已经开始困扰电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以行业标准不完善为例,正是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导致当前电力供应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围绕充电还是换电问题争执不下,矛盾正在加剧。前不久发生在杭州市的一款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为国内电动汽车的快速扩张势头敲响了安全警钟

第四篇: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料将密集出台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新能源汽车列为现阶段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之一,并提出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分析人士认为,《决定》强化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重要性,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将从2010年开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资金、技术、市场推广等瓶颈问题有望得到快速解决,具体扶持政策将密集出台。在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由于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且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新能源汽车更是被赋予了带领中国汽车制造业超越发达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

国都证券分析师李元认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在资源、技术积累、消费者认可、基础设施的转型成本等方面都有比较优势。国家从笼统扶持到试点补贴,先从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始,今年又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彻底打开了私人消费的闸门,表明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产业链上游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的充电设施的生产领域都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受制于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和配套设施,大批量生产目前还无法实现。哈飞汽车研发中心总设计师杨子发表示,购买纯电动车最高可获补贴是6万元/台,对电动车来说只相当于一半的电池钱,普通老百姓很难买得起。另外,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有差异,后期的维修和保养费用也令购车人却步。

除了成本因素外,发展新能源汽车还存在资金、技术和市场推广等难题。中国汽车报社主编李庆文认为,单靠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难以满足技术进步的需要。此外,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推广电动车的燃眉之急,市场的地方分割也亟需打破。这些问题都需要国家层面统筹考虑。

扶持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分析人士认为,《决定》从强化科技研发、积极培育市场、深化国际合作、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基本上切中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要害。

不过,李元指出,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和生产国都在制定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涉及消费层面的减税、购置补贴、政府采购以及研发层面的政府拨款与优惠贷款。大多数汽车产销国也制定了长短期的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决定》是针对七大产业的,略显笼统,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还需要更加细化。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决定》说明相关政策准备已经成形,相关细则会陆续出台,从现在开始,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发布将进入密集期。

在9月5日举行的“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已拟定。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处长吴海军在论坛上表示,下一步考虑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重的发展战略,通过财税手段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如汽车工业一位老前辈所言,政府的台搭得越好,新能源汽车这出大戏才能唱得越精彩。

详解12只受益股

安凯客车(000868)项目介绍:新能源客车行业先行者,最早采用锰酸锂电池。近年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同时安凯还研制了混合动力客车和氢燃料动力客车等车型。

产业链意义:主要是终端整车生产环节,也涉及锂电池材料的生产。技术能力:当前纯电动客车开发品种最齐全,技术相对最成熟。

最新进展:今年将达到批量化生产的规模;到2011年,安凯客车(000868)将建成新能源客车整车生产线。

优势与风险:底子薄,完全依赖新能源客车,风险集中。

厦门钨业(600549)项目介绍:混合动力汽车镍氢电池用贮氢合金粉开发,贮氢合金粉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而贮氢合金是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影响其电性能的关键。产业链意义:居于上游资源环节。

技术能力:有了一定产出,但是未通过用户认证。

最新进展:正在与比亚迪商谈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由双方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开发动力汽车电池贮氢合金材料。

优势与风险:比亚迪是厦门钨业(600549)贮氢合金粉的用户之一,但采购量不足厦门钨业(600549)产量的10%,厦门钨业(600549)的市场还有待开拓

西藏矿业(000762)项目介绍:西藏矿业(000762)主要是开采扎布耶盐湖,用盐湖卤水萃取技术中提取碳酸锂,但技术不成熟,达不到电池级标准。

最新进展:理财周报跟踪,西藏矿业(000762)扎布耶锂业目前实际上已经停工,原计划2010年达产。

中信国安(000839)项目介绍:青海国安3000吨碳酸锂产能,规划3.5万吨;中信国安(000839)盟固利1500吨钴酸锂,500吨锰酸锂。

产业链意义:初级原料碳酸锂,正极材料,正着手电池级碳酸锂研发。

最新进展:与成都开飞合资建厂,计划于2009年底生产出电池级碳酸锂,2010年达到5000吨。

优势与风险:西台吉乃尔盐湖,氯化锂储量为308万吨,但含镁量太高,提纯难度很大,生产工艺尚未理顺。量小,纯度很低,不能达到电池的使用要求。

中国宝安(000009)项目介绍:天骄公司三元正极材料1200吨产能,市场占有率30-40%,2009年中150吨碳酸铁锂投产,另有180吨钛酸锂。贝特瑞新能09年碳负极材料产能是6000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是1500吨/年。

产业链意义: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生产。

技术能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用固相法、火热合成法,申请7项专利,目前掌握部分标准制定权。

最新进展:将与丰田合作开发电池级碳酸锂。

佛塑股份(000973)项目介绍:与比亚迪合资金辉公司生产锂电池隔膜。

产业链意义:隔膜是锂电材料中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毛利率70%以上,占锂电池成本20-30%。

技术能力:掌握了锂电池隔膜的生产技术。

最新进展:金辉公司增资扩建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约542吨。

优势与风险:国内隔膜的厚度、强度和孔隙率不能得到整体兼顾,国内绝大多数锂电厂家都选用进口隔膜。

路翔股份(002192)项目介绍:收购甘孜州融达锂业拥有“亚洲第一锂矿”呷基卡锂矿134号矿脉511.4万吨锂矿石的开采权,也控制了地下将近3000万吨锂辉石矿。产业链意义:上游资源,与比亚迪间接挂钩。

技术能力:采用锂辉石矿提取技术,技术已经有一定突破,年底出品,明年启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最新进展:从业内和部分科研所获得专业人才,正进行设备调试及竣工验收。

杉杉股份(600884)项目介绍:旗下6家公司,相对完整的锂电子材料产品体系,综合产能合计超过7000吨,居全球第一。

技术能力:已有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完整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具备“磷酸铁锂”生产技术并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有一定技术优势。电解液主要原材料为六氟磷酸锂,国内目前还不能生产,杉杉正积极研发。

最新进展:杉杉控股当前正在与澳大利亚矿企合作开发镍钴矿产资源,向锂电池材料上游进军。

优势与风险:磷酸铁锂未量产,只是技术上跟踪。

江苏国泰(002091)项目介绍: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锂电池电解液产能2000吨和硅烷偶联剂2000吨。产业链意义: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必需的关键材料。技术能力:技术较好,占有率40%,毛利30%。

最新进展:正兴建2500吨/年产能,年底调试生产,2010年有望达到5000吨产能。

科力远(600478)项目介绍:与超霸集团合资成立科霸电池,为国内唯一一家能为镍氢动力电池提供配套原材料的企业。预计于2010年达产,达产后产能每天160万只镍电池。产业链意义:动力电池中较为成熟,商业可行性较强,但空间不大的一种。最新进展:目前已经产出部分汽车动力电池,正送国内部分厂商测试,即将出反馈结果。另外与甘肃金川集团合资成立金科镍业,控制上游资源。

优势与风险:与松下、三洋相比有差距,难以介入外资品牌汽车市场。长远看,有被锂电池取代的风险。

中炬高新(600872)项目介绍:控股66%的子公司森莱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开发,2006年开发的“混合电动轿车用镍氢动力蓄电池组的研发”项目,被国家列为“863计划现代交通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

最新进展:2009年下半年,森莱公司拟投资13.15亿元,用于年产3.63亿安时镍氢动力电池总成扩产建设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投资收益率29.75%。优势与风险: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

包钢稀土(600111)项目介绍:控股子公司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项目转型生产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最新进展:公司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以达到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动力电池的目标。为此,公司还专门向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借款用于该项改造,财务紧张。优势与风险:矿区环境恶劣,技术尚存不确定性。

从新能源汽车的细分热点看,动力电池依旧具有炒作的前景。佛山照明(000541)(000541,收盘价17.98元)是锂下游上市公司的首选标的;集团拥有全产业链动力总成资产并有注入预期的万向钱潮(000559),以及将合作扩建锂电池产能的江淮汽车(600418)也值得关注。电机零部件方面,万向钱潮、曙光股份(600303)在电机机电控方面优势明显;充电站方面建议关注奥特迅(002227)整车方面,主要有汽车终端,宇通客车(600066)和金龙汽车(600686),他们是我国大中客市场的双寡头,在新能源客车上具有巨大优势。.曙光股份:制造市场均占优势

新能源客车方面,2010年3月公司与南车电动车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共同投资组建汽车销售公司。合资后,曙光股份在东北、中部、南方都将有生产企业,完成新能源客车的完整战略布局,有利于抢夺地方政府保护特征非常明显的新能源客车订单。合作后,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将大幅提高,预计其产品售价会较国内其他厂家有一定优势。

曙光股份下属子公司时代电动车研制的电机驱动系统、BMS及充电机等已供应奥运会、世博会及国家电网。与南车的合作将使公司新能源客车迈向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汽车新能源

汽车新能源

电动汽车的种类: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P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

一、纯电动汽车

1、特点:纯电动汽车时速快慢,和启动速度取决于驱动电机的功率和性能,其续行里程之长短取决于车载动力电池容量之大小,车载动力电池之重量取决于选用何种动力电池如铅酸、锌碳、锂电池等,它们体积,比重、比功率、比能量、循环寿命都各异。这取决于制造商对整车档次的定位和用途以及市场界定、市场细分。

2、优点: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缺点: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还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至于使用成本,有些使用价格比汽车贵,有些价格仅为汽车的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二、混合动力汽车

1、根据动力系统结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车辆的驱动力只来源于电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特点是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电机控制器输送给电动机,由电动机驱动汽车行驶。另外,动力电池也可以单独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汽车行驶。

(2)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车辆的驱动力由电动机及发动机同时或单独供给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特点是并联式驱动系统可以单独使用发动机或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也可以同时使用电动机和发动机作为动力源驱动汽车行驶。

(3)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CHEV):同时具有串联式、并联式驱动方式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特点是可以在串联混合模式下工作,也可以在并联混合模式下工作,同时兼顾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特点。

2、优点:

(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

(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

(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3、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醇醚燃料: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等)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简称醇醚燃料)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包括甲醇燃料、二甲醚燃料。

醇醚燃料的特点:甲醇作为燃料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其特点首先是完全的可替代性。甲醇燃料是理化性能接近汽柴油的液体燃料,使用方便,辛烷值高,相当于112号汽油,蒸气潜热大;二甲醚的燃油性能和机械能更好,爆发力大。二者均能满足,并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功率。煤基醇醚燃料的另一个优点是清洁环保。甲醇燃烧后主要形成水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氮气化合物远远低于汽柴油,尾气中常规排放的一氧化碳、碳化氢均比汽柴油低30%以上,是典型的“清洁替代燃料”。二甲醚燃料尾气排放中的一氧化碳、碳化氢比汽油分别低55%和86%,是国际公认的“超清洁替代燃料”。

甲醇汽油的主要特点:

1、环保、清洁性突出。产品生产过程采用清洁化工艺中无“三废”。该品不含铅等燃烧后排出的气体清洁无害,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2、使用方便,无需改动装置。

汽车如果使用石油液化气燃料需增加特制装置,增加了汽车成本。而甲醇汽油可与石油产品装置同时使用,不仅节省汽油费用,而且还可节约改制装置费用,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均可,真可谓“一举三得”。

3、成本低、原料易购、来源广泛

与乙醇汽油相比,成本低、原料易购、来源广泛。①乙醇(俗称酒精),它主要来源于粮食,材料来源单一,一旦遭灾、减产,原料来源就成为问题,而甲醇是化肥和制药、煤炭等行业生产的副产品,也可利用化工原料合成,价格低兼,来源极为广泛。②乙醇市场售价4000多元/吨,而甲醇一般不超过2000元/吨,乙醇比甲醇贵一倍之多。同时,乙醇汽油是将10%的乙醇兑入汽油中,由于乙醇本身较贵,汽油售价比甲醇化工原料还贵,综合成本每吨乙醇汽油比甲醇汽油贵800元以上。

4、生产不受季节和规模限制。

甲醇汽油一年四季均可生产,与生产汽油、润滑油等产品相比。无需加温、加压、无水状态中生产。生产规模可根据本单位或个人的经济状况、市场等因素决定,可大可小。产品可广泛适应于各种燃用汽油的机动车辆。如:轿车、客运车、叉车、吊车、助力车、农用车、摩托车、装载机等。

甲醇汽车技术逐步成熟 但比纯电动更遥远(2012年)甲醇汽车技术在快速成熟

其实甲醇作为新能源的车用燃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课题,我国早在上世界80年代就已经开展相关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技术成果也积累了这方面大量的应用经验。而在“十一五”以后,它作为车用替代能源的发展更是被提上了日程。《车用甲醇汽油(M85)》和《车用燃料甲醇》两项国家标准相继颁布实施更是让甲醇燃料的发展得到肯定和保障。

但是多年来由于社会上对甲醇汽车的甲醛排放、安全性等问题存有争议,总体上进展不大。

这次甲醇燃料之所以能够开展试点推广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于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并且石油供给日趋紧张形成了巨大压力,二是甲醇作为车用燃料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甲醇汽车技术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这很大程度上是工信部本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09年起,工信部启动了甲醇汽车的相关研究工作,其中包括甲醇汽车所涉及的能源、环保、安全、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期间,工信部还委托有关机构进行了甲醇燃料与汽油、柴油、乙醇汽油的排放检测对比实验,开展了甲醇汽车安全性评价,提出了甲醇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在经历多年的技术发展和技术积累之后,工信部认为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技术上已不存在大的障碍,常规排放较清洁,非常规排放物中甲醛排放与柴油相当,在遵守操作规程下甲醇燃料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已经具备了试点运行的基本条件。

甲醇燃料的毒性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尽管作为新能源项目,甲醇汽油,甲醇柴油在多年的技术发展之后,能够以高比例同汽柴油进行混合使用,并且使用性能,尾气排放的等各个方面与原先的汽油柴油的性能指标不相上下。但是甲醇有剧毒的这个特殊的属性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工信部的发言中提到,在遵守操作规程下,甲醇燃料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是一个不断在道路上跑动的机器,是什么情况都有可能遇到的。如果遇到了交通事故或者其他人为失误造成甲醇泄漏了怎么办?现在试点运行使用的甲醇燃料据称可是比例高达85%的高混合度,它的毒性更加不容忽视。可是相应应急措施在哪里?相应的技术保障在哪里?偏偏这一些市民最为关心的东西,政府却暂时还没有作具体而详细的部署。

甲醇本身为无色带有酒精味的液体,易挥发,有剧毒。5~10毫升就可以令人双目失明,再大一点的剂量就会导致中毒死亡。而且一旦失明,这目前的医疗技术可以说是无能为力的。即便不是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同样会令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视力减退,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正是这可怕的毒性,所以一直以来,甲醇这个东西就是市民畏而远之的东西。现在要用它来做汽车燃料,最关键的因素不是解决燃烧问题,排放问题,也不是什么燃油经济行问题,而是解决甲醇的毒性问题。

甲醇汽车比电动车更为遥远

电动车相比甲醇汽车而言,至少不会让市场有中毒,双目失明,以及生命安全方面的顾虑,但是电动车的推广尚且如此艰难。中国各大车企推出纯电动汽车以来已有几年时间,但是目前为止,私人汽车消费领域几乎完全没有电动车份额,更何况是甲醇汽车。

另外甲醇燃料的性能到底是不是真的如官方鼓吹的那么好还有待市场考量。我国的汽车发动机技术本身就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严重缺乏市场权威性,而且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汽车的发动机均为国外技术,三菱发动机的分层燃烧、丰田发动机的VVTI、大众发动机的增压希燃、通用的SIDI等技术各不相同,这些厂家所生产的发动机都只是针对先前的汽油做相应的技术调校,并且每一家的发动机调校都有自己的技术特性,现在换成甲醇燃料,其燃烧过程必然会有所不同,那么如此一来会不会对发动机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检验的。

所以甲醇汽车在未来大兴其道,从现在的技术状态看来远比电动车要来得更加乌托邦。

下载揭秘:新能源汽车骗补首家企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揭秘:新能源汽车骗补首家企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杜绝“骗补”?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分析建议

    如何杜绝“骗补”?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分析建议 2016年国家披露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名单,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让行业大为震惊,针对“骗补”行为,相关部门将对新能源补贴政策......

    家电下乡骗补案例

    骗取家电下乡补贴案例 1、冒名顶替 非农业户口冒充农民购买。 案例1:十堰农民家电下乡补贴被冒领 首次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申领补贴时,却被告知有人“替”他领取了。前天,十堰市武......

    新能源汽车论文

    新能源汽车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811112班学号:81111207 王国庆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环境保护、低碳经......

    新能源汽车论文

    浅 谈 新 能 源 汽 车 摘要:由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能源和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清洁能源是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和改善空气质量,是汽车产业发展至关......

    新能源汽车论文

    如何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发生,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新能源汽车论文

    学 术 论 文 课 程 名 称: 汽车底盘构造A 课 程 代 码: 学院(直属系):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班: 07级汽车服务工程1班 学 生 姓 名: 刘 代 雯 学 号: 332008030701......

    新能源汽车论文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作者: 陈映衡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11104020202 中 国  重 庆 2014年4月26日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摘 要: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

    新能源汽车论文(范文模版)

    如何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灾害频繁发生,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