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规程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规程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软科学项目”)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的组成部分。为加强软科学项目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项目研究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暂行)》,制定本管理规程。
第二条软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数学和哲学的交叉与综合。软科学研究是以促进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要方向,以辅助相关决策为根本目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的一种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研究活动。软科学项目重点资助以下软科学研究活动:科技发展规律与趋势研究;重大科技工程与项目前期论证;科技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第三条软科学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申请、立项、实施、结题和成果应用等环节的管理。
第四条本规程适用于受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资助和管理的所有软科学项目。
二、组织管理
第五条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项目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是上海市科委发展研究处。发展研究处负责编制软科学研究计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为确保软科学研究计划的有效实施,受上海市科委发展研究处委托,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负责软科学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研究中心负责受理项目申请,指导项目计划任务书的填写,协助市科委对立项项目的进行、节点检查和结题验收,促进研究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担负项目日常管理的其它相关事务。
三、申请
第七条上海市科委每年年初向社会公开发布《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招标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本市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政府机关,均可在规定时间内申报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项目。
第八条软科学项目分为公开招标项目和定向招标项目。
公开招标项目,是指项目申请人根据《项目指南》要求填写《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上海市科委集中组织专家通过互联网对《项目申请书》进行评标,根据专家评标的综合意见及申请人答辩结果遴选立项的软科学项目。
定向招标项目,是指针对《项目指南》的流标项目以及《项目指南》以外新提出的软科学研究需求,定向组织具备特定研究基础和条件的单位填写《项目申请书》,上海市科委不定期组织专家对《项目申请书》进行评议,根据专家评议的综合意见及申请人答辩结果遴选立项的软科学项目。
第九条公开招标项目及定向招标项目的项目申请人,需登录“上海科技”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在线完成《项目申请书》的填写和提交,并将提交成功后的《项目申请书》打印三份送至研究中心(需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签名,可以不盖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的公章)。非“网络申报并成功提交”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四、立项
第十条上海市科委集中组织专家对公开招标项目通过互联网进行评标,根据评标结果提出答辩名单,并组织项目申请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评标的综合意见和项目申请人答辩的结果,初步确定公开招标的立项项目。
上海市科委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定向招标项目进行评议和项目申请人答辩,根据专家评议的综合意见和项目申请人答辩的结果,初步确定定向招标的立项项目。第十一条被初步确定立项的项目申请人需根据专家建议,对研究目标、研究任务以及经费预算进行调整,填写《研究节点计划表》。
《研究节点计划表》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具体规划软科学项目的研究进程。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12 个月,原则上按每3 个月为一个节点的要求将项目研究进程划分为四个节点,其中,第二节点为中期节点,第四节点为结题节点。每个节点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要明确、详细,并可考核。对于节点成果不明确、研究内容不详尽、工作计划不清晰的项目,不予立项。
第十二条被初步确定立项的项目申请人需提交《研究节点计划表》一式两份,经确认与审核后正式进入立项程序。
第十三条公开招标项目的正式立项项目的名单将于项目申请截至日后的50 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第十四条被正式确定立项的项目负责人需登录“上海科技”网站,根据《研究节点计划表》的要求,在线填写《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计划任务书》”),并与上海市科委订立《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合同》(以下简称“《课题合同》”),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项目研究各节点目标、经费使用、科研成果归属等事项。若《计划任务书》中所提出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与已审核的《研究节点计划表》内容不一致,《计划任务书》视为无效。《计划任务书》和《课题合同》各一式六份,经上海市科委及项目承担人所在单位盖章后生效。
第十五条项目申请人原则上在同一年度不得同时承担上海市科委两个及以上的软科学项目。
五、实施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课题合同》,严格按照《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和节点目标开展研究,并通过互联网按时、按质地提交各节点的研究成果。
第十七条在上海市科委的委托和监督下,研究中心依托“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对软科学项目研究进行过程管理,对资助和管理的软科学项目进行节点检查。(1)课题组需通过“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在线提交节点研究成果。
(2)临近或超过项目时间节点时,“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会自动提示课题组提交项目各节点的研究成果。若逾期30 天不提交节点研究成果,视为课题组放弃后续研究,项目终止。
(3)除需采用答辩方式进行节点检查的课题外,项目节点研究成果成功提交后,研究中心对口项目的管理人员须在15 个工作日内对节点研究成果给出反馈意见。
(4)根据检查和评价的结果,项目将被给出“继续研究”、“修改后继续研究”或“项目终止”的决定。其中,节点成果评价得分高于75 分的项目将被给出“继续研究”的决定,课题组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已有成果并开展后续研究。节点成果评价得分在60-75 分范围内的项目将被给出“修改后继续研究”的决定。被评价为“修改后继续研究”的课题,课题组需按照反馈意见和建议对节点研究做进一步完善,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再次提交修改后的节点研究成果。若在规定时间内未提交节点研究成果或研究成果仍不符合要求,项目终止。节点成果评价得分低于60 分的项目将被给出“项目终止”的决定,项目终止。
第十八条项目因发生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无法继续实施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上海市科委提交项目终止或撤消的申请报告,经批准后办理终止或撤消手续,已拨付的剩余资金全部收回。
六、结题
第十九条公开招标项目和定向招标项目完成后,课题组需通过“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提交《软科学研究项目结题申请书》,向上海市科委提出结题申请。项目承担人在提交结题申请的同时,需通过“软科学项目过程管理平台”填写项目后续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第二十条结题申请的相关资料包括:《软科学研究项目结题申请书》一式三份、按规定格式印刷的完整研究报告(包括项目组成员名单、3000 字以内的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一式五份及其电子版本。
第二十一条报送材料经上海市科委审核后,由上海市科委对项目进行验收。
第二十二条上海市科委每年对年度完成项目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优秀软科学研究成果。被评为优秀成果的课题负责人,上海市科委将给予其一次自由选题立项机会。
七、经费管理
第二十三条软科学项目研究经费的拨付采用与节点检查结果相结合、分批下达的方式划拨。《课题合同》签订生效后的30 个工作日内,上海市科委下拨项目总经费的40%作为项目研究的启动经费。项目通过中期节点检查后,下拨项目总经费的30%作为第二笔研究经费。项目结题后,再下拨剩余经费。
软科学项目在中期节点检查时,课题组如未能按时提交成果或提交成果被评价为“修改后继续研究”,该项目的第二笔研究经费暂缓拨付。若项目通过第三节点检查,第二笔研究经费续拨,否则继续暂缓拨付。软科学项目在节点检查时若被给出“终止研究”的决定,项目研究活动将被终止,后续研究经费不再拨付。
八、成果管理
第二十四条实施软科学项目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除另有约定外,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上海市科委和成果完成单位,上海市科委有研究成果的优先使用权。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和完成后,课题组成员在发表与该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等)时,需标注“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的字样。
第二十五条对涉及重要决策和不宜公开的研究成果,需注明密级。
第二十六条上海市科委委托研究中心对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九、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规程解释权归上海市科委发展研究处。第二十八条本规程自二〇〇六年五月一日起试行。
第二篇:关于发布2011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
关于发布《2011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
研究项目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有效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在决策支持和智力支持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计划将围绕“十二五”期间上海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组织开展相关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考与支撑。
2011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安排两大类:重点项目和自选项目,详见《2011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重点项目申报题目不得调整(可以增加副标题);自选项目由研究人员从所列领域中自由选题,申报题目不得与重点项目重复。《指南》中所有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项目申请采用网上申报与书面申报相结合方式,申请者在“上海科技”网站()—“在线受理”中填写《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并在提交完成后打印书面申请材料一式四份(须盖单位公章)。项目网上申请截止日期为2010年10月7日,书面申请材料请于网上提交申请成功后的一周内,以挂号信方式寄达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为加强软科学研究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将继续对选题好、研究思路新的在研博士学位论文给予资助。博士学位论文资助方向为:科技发展战略、科技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及相关政策研究。
(1)申请者在“上海科技”网站()—“在线受理”中填写《上海市科委软科学研究博士生学位论文资助项目推荐表》,并在提交完成后打印书面申请材料,附上已通过审核的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复印件(一式四份),报送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2)各单位依据申请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开题报告的整体质量等,进行排序推荐并出具推荐函,于2010年10月7日之前将推荐函和申请材料以挂号信方式统一寄达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上海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1)选择申报课题:【2011课题申报】
(2)初次申报课题,选择: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负责人”、“登录密码”);
(3)继续填报课题,选择: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负责人、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地址:淮海中路1634号410室
邮编:200031
联系人:杨震华、汤天波、顾虹洁
第三篇: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研究
附件2
2007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研究方案说明
项目2.提高珠海产业园区开发与建设水平的研究
一、项目名称:提高珠海产业园区开发与建设水平的研究
子课题名称:
1、珠海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与周边地区城市化关系研究。
2、推进珠海产业园区产业集约化发展问题研究。
3、珠海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土地集约化利用问题研究。
4、珠海产业园区开发建设投融资及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二、项目完成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产业园区开发与建设与周边地区城市化关系,认识把握珠海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着眼统筹协调发展,提升规划建设水平,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2、通过研究产业园区产业集约化发展问题,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突出园区主导产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加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力度,提高产业聚集水平。
3、通过研究产业园区开发与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发展问题,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指标,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4、通过研究产业园区开发与建设的投融资及经营管理模式,科 学创新产业园区投融资及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三、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了解全市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产业园个数、面积、企业人数、企业用地、投资额、基础设施投入、主导产业、土地使用强度、土地征用、规划与规划实施情况对比,开发建设模式等。
2、了解国内外10个先进城市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基本情况及经验做法。
3、外地考察、基层调研、网上收集资料等。
4、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
5、数据资料要求来源工业园区、统计部门、规划国土部门(含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图纸)等。
四、提交成果的形式和内容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成果内容:包括主报告和附件。附件包括系列研究报告及各类图纸、附表。
五、项目完成时间:一年
六、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要求具有较强理论、政策研究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或研究单位承担本课题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必须熟悉产业园区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具有从事相关研究的经历。通过四项子课题的研究,认识把握珠海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律,对提高珠海产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水平,提出应用性强且具备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项目3.珠海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研究
一、项目名称:
珠海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研究
子课题名称:
1、珠海大学科技园发展概况及发展思路
2、珠海大学科技园孵化服务平台建设
3、珠海大学科技园发展优惠政策
4、珠海大学科技园发展对策研究
二、项目完成需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背景,了解、分析我市大学园区各高校发展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情况,并形成分析报告。
2、根据市政府《关于设立和发展珠海市大学科技园的意见》(珠府[2007]11号)文件精神,《珠海市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讨论稿),从加快产学研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实际出发,提出珠海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定位和思路。
3、建设包括“成果孵化”、“投融资体系”、“相关政策法规”、“大学科技园项目申报和管理”、“数据库检索服务”等综合服务平台。
4、研究完善珠海大学科技园相关配套优惠政策。
5、提出解决发展珠海大学科技园中遇到的问题对策。
三、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抽样方法、范围、样本数要求等。
主要针对大学园区各高校及国内有关重点高校进行研发状况的样本采集及调查分析,调查样本数:大学园区7所高校、5个孵化器、3 20多个各类实验室以及国内重点高校调查样本数80(实际回收40份以上调查表)。
2、征集数据、资料的保障条件和渠道要求等。
承担单位必须具有相关调查分析经验和技术力量保障,并将此项工作责任到人,跟踪调查对象,确保回收的样本量达到要求。
四、提交成果的形式和内容
1、珠海大学科技园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珠海大学科技园发展相关配套优惠政策草案。
3、珠海大学科技园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4、珠海大学科技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五、项目完成时间
项目在2008年6月前完成。
六、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备珠海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政策研究的经验及对相关科技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必须熟悉国家、广东省及珠海市相关科技政策法规,并具有从事相关研究的经历。珠海高新区应为该项目的承担单位之一。
项目4.珠海市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研究
一、项目名称:珠海市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研究 子课题名称:
1、珠海市产学研合作状况分析研究
2、珠海市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珠海市创建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市(基地)相关措施 及模式研究
二、项目完成需达到的主要目标
1、摸清全市产学研合作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效以及科技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在我市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计划,技术和人才供需意向等,并形成研究分析报告。
2、提出我市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措施、方法和思路。
3、建设包括“技术供求信息”、“相关政策法规”、“产学研项目申报和管理”、“产学研工作动态”、“数据库检索查询”、“产学研资源集成(公共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公告和通知”、“咨询服务”、“交流园地”等功能的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网站)。
4、起草创建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市(基地)的相关资料和申请报告。
5、研究完善我市产学研合作配套政策。
三、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抽样方法、范围、样本数要求等
主要针对珠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国内外著名重点高校(特别是在珠海市设有校区、分校、研发机构的高校)进行产学研状况的样本采集及调查分析,调查样本数:企业200家左右(实际回收100份以上调查表),高校20家左右(实际回收10份以上调 查表),2、征集数据、资料的保障条件和渠道要求等
承担单位必须具有相关调查分析经验和技术力量保障,并将此项工作责任到人,跟踪调查对象,确保回收的样本量达到要求。
四、提交成果的形式和内容
1、我市产学研合作状况总体分析研究报告。
2、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草案。
3、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门户网站—珠海市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创建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市(基地)方案。
五、项目完成时间
项目在2008年4月前完成。
六、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备珠海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政策研究的经验及对相关科技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必须熟悉国家、广东省及珠海市相关科技政策法规,并具有从事相关研究的经历。珠海市科学技术局应为该项目的承担单位之一。
项目5.珠海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一、项目名称:
珠海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子课题名称:
1、珠海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调查
2、珠海市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
3、珠海市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二、项目完成需达到的主要目标
按照“十一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政府应以建立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针对我市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偏小、功能单
一、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我市在自主创新大会上提出了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或兴办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中介机构,引进外来中介服务机构,最终形成以依托政府公共资源的官办非营利科技服务机构为骨干,以民营科技中介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服务体系。
本课题研究应当全面梳理当前珠海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内外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科技中介体系建设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确立珠海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并起草珠海市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
三、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我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总体规模小,课题研究应把数据分析和现场访谈相结合,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和专家力量,将全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纳入调查研究范围。相关二手数据的获得和采集主要通过统计 和科技部门的科技统计渠道进行。必要时,应展开对深圳等先进城市的外部访谈。
四、提交成果的形式和内容
研究报告:珠海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2 政策草案:珠海市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五、项目完成时间
2007年7月-2008年6月。
六、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应当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比较熟悉,在我市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积累。
项目6.2007珠海市软件产业统计、分析与决策研究
一、项目名称
2007珠海市软件产业统计、分析与决策研究 子课题一:2007年珠海市软件产业统计; 子课题二:2006年珠海市软件产业分析; 子课题三:2007年珠海市软件产业决策
二、项目完成需达到的主要目标
根据信息产业部软件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重新划分珠海市纳入软件产业统计范围的企业和产品名单。
1.完成2006年软件产业快报、2006年软件产业年报、2007年 软件产业月报工作。
2.根据软件统计数据及珠海市软件行业发展情况完成2006软件行业统计分析报告,并为市政府下一软件行业发展提出决策意见。
三、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一)实施范围:
1、经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法人营业执照》从事软件研发、销售及软件产品相关服务的各种经济类型的软件企业(含取得软件企业资格认证的企业)。
2、年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软件企业,统计数不少于120份。
3、港澳台地区登记注册的软件企业不在本统计范围内。
(二)统计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的“统计在地原则”,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收集本地区软件企业统计报表,审核、汇总后按上报时间逐级上报。
(三)汇总上报时间要求:
1、软件统计年报:
由项目承担单位统一收集、审核、汇总。并在年后3月5日前向市信息产业局、省信息产业厅报送全套报表,包括企业基层表、汇总表和录入的数据库文件。
2、软件统计月报:
(1)由项目承担单位统一收集、审核、汇总,经市信息产业局审核后于月后15日前以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向省信息产业厅报送。(2)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字(1999)101号文规定,在报送软件统计月报表时逢国务院规定年、节假日顺延(不包括星期
六、日)。
四、提交成果的形式和内容
珠海市软件产业2006年年报数据和统计分析报告与2007年软件产业决策;2007年珠海市软件产业月报数据。
五、项目完成时间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31日
六、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承担单位资质要求:
1、社会团体、机关或事业单位;
2、有专职统计人员和固定的办公场所;
3、建立了严格的单位管理制度和信息保密管理制度;
4、曾经承担过产业统计工作。
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主要成员必须了解国家统计法和信息产业部统计制度;熟悉我市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对我市软件产业有深入的研究和预测能力。
项目10.珠海市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项目名称:
珠海市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子课题:
1.“发达国家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结题形式:论文
2.“珠海市创意产业现状分类调研” 结题形式:调研报告
3.“珠海市创意产业架构构建可行性分析” 结题形式:分析报告
4.“珠海市创意产业发展方向研究” 结题形式:研究报告
二、项目完成需达到的主要目标
1.清晰了解与掌握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创意产业结构,GDP总值,占有比率和强势行业发展趋势。
2.珠海市创意产业现状、行业分布及其优势和劣势。3.探索适应珠海市创意产业发展的条件。4.为政府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5.推动珠海市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研究方法:
比较方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统计法、社会及价值体系研究法、归纳法等。
2.研究步骤:
课题论证→现状分析→组织分工→开题报告→研究实施→评估 反对→子课题研究→
子课题成果→主课题报告→结题报告 3.数据主要收集源
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人大报刊数据库。美国EDSCO host 数据库。
国家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局、珠海市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资料。4.调研采样:
拟采用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典型调查为主,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为典型样本,以典型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特别关注旅游业、休闲体育、高尔夫、娱乐业、广播电视、广告业、博物馆业、艺术市场、建筑设计等行业。
四、提交成果形式和内容 研究报告 5万——8万字 学术论文 1篇——2篇
五、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课题资质要求:
本课题应由政府相关部门和珠海相关大学或研究单位共同承担,以政治经济学、社会学、旅游经济学、社会体育学、管理学、信息学、市场营销学等多学科结合,多端切入,并结合我市创意产业发展方向,分题研究,协同攻关进行分析研究。
附:创意产业简介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这一概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英国最先产生并最先运用的,其后迅速在北美流行,现已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学界的标准概念。创意产业结合体验经济指的是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力。通常包括广告业、建筑艺术、手工艺品、电影音像、广播电视、旅游业、休闲体育、博物馆、出版业、报刊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时尚设计等。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达250亿美圆,并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产业以发达的欧美国家为主,尤其是美国增长率为14%,英国大到12%。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7年英国布莱尔为首相的工党政府上台,把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加以政策性重点扶持。到2004年,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国民总产值中第二大的产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7.8%。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将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并进行单独统计。可以这样说,创意产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理论界对与创意产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长沙等地,从理论界到社会舆论都在为创意产业如何结合当地的优势推进发展作深入研究和讨论。政府相关部门也逐步在这一领域进行一系列的研讨,努力形成自身优势。项目11.珠海市技能人才的研究
一、项目名称:珠海市技能人才的研究
子课题名称:
1、珠海市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
2、珠海市技能人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珠海市技能人才需求预测
4、珠海市技能人才发展规划
5、珠海市技能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措施
二、项目完成需达到的主要目标
1、全面了解珠海市技能人才的真实总量、行业分布、生存现状。
2、全面了解珠海市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及各培养机构的发展现状,为建立珠海市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平台提供科学依据。
3、为制定珠海市技能人才培养、鉴定、发展规划提供直接依据。
4、为珠海市人才发展战略及相关研究提供翔实可靠的参考。
三、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研究专家、行业协会成员组成的调查小组,通过对市内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问卷调查分析、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在大量搜集真实有效的直接或间接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共同起草调查报告。
四、提交成果的形式和内容
1、报告:珠海市技能人才调查报告
2、方案:关于建立珠海市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平台的可行性方 案
3、政策草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珠海市技能人才培养的意见
五、项目完成时间 2007年12月31日
六、其他应说明的问题
1、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社会信誉,熟悉珠海市人才发展的有关政策和基本情况。原则上优先选择政府部门或其下设的相关研究中心(所)承担此项目。
2、项目负责人要求具备研究员(或同等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调研经验、严谨的科研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并能有效组织和协调调查小组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第四篇:2014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指南
2014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指南
一、主题项目
请课题组在下列选题中进行选择申报,题目不得调整(可以增加副标题):
1、上海“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主线研究。研究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态势,分析“十三五”时期的上海科技改革发展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结合上海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和中长期科技规划等要求,凝练提出“十三五”上海科技发展的主线和重点领域建议,为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2、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机遇和方向研究。基于面向2050年上海人口、土地、能源等战略资源和外部环境走势的前瞻性判断,研究和预测未来世界科技发展的空间、形态和模式,描绘上海科技发展愿景和战略机遇,提出未来可能具备技术创新优势的科技领域和战略方向。
3、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研究。分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政府管理、政策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试点对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带来的机遇,研究两者联动发展的“结合点”,从管理运行、资源配置、政策机制等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4、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着眼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梳理分析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态势、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发展状况,研究设计符合实际的区域间科技 1
创新资源共享和联动发展机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5、科技创新支撑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根据上海城乡一体化的总体部署,综合规划建设、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需求,研究提出科技创新支撑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框架和领域,及相关对策建议。
6、上海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分析研究。明确创新人才的范畴以及与传统界定下科技人才的差别,研究不同创新人才群体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国际化经理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成长特点及需求,并基于总量、结构和案例研究,分析上海创新人才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7、上海健康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及发展战略研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上海发展健康产业的范畴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健康产业的基础布局和优势条件,结合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健康上海”科技的范畴和态势,进一步研究提出上海健康产业发展和科技支撑的思路和重点方向。
8、大数据与新兴业态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国际国内大数据应用案例和龙头企业布局研究,侧重以技术视角分析大数据在新兴领域的发展,分析其关键技术路线、研发进展和商业模式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9、上海研发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聚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分析上海研发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态势,技术基础和优势,以及面临机遇和挑战。在借鉴国内外案例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上海研发服务外包企业面向国内加强融合发展的可行
性和路径,提出促进产业发展和科技服务需求的对策建议。
10、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促进政策研究。选择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全球新兴技术发展的趋势,分析产业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和态势,梳理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需求,研究符合产业特点、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11、基于市场机制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模式研究。面向研发创新、科技创业等活动,围绕创业孵化、资源平台、技术转移、专利服务等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业,分析典型案例,研究其服务模式、运行机制和规律特点,提出促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12、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政府科技管理研究。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分析特大型城市科技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趋势、新挑战,研究提出与市场、社会接轨的科技综合治理体系,以及政府在科技管理中新的职能定位和框架结构,为更好提升科技管理能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3、中长期财政科技投入预算机制研究。总结世界创新型国家或创新型城市在中长期财政科技预算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针对上海的特点以及实际条件,研究构建与中长期科技规划相衔接的财政科技投入预算方式和评价管理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14、财政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以提升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科学化水平为目标,面向科技项目、科技计划和市区两级政
府科技工作组成的评价对象体系,梳理分析上海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用途和态势,设计符合科技创新规律与特点的科技经费绩效评价方法体系。
15、科技政策学与上海科技政策体系研究。分析科技政策学发展演变过程和构成,研究科技政策内在的规律、特点和要素,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方法和工具。基于此,对上海科技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自选项目
请课题组在以下领域自由选题申报(不得与主题项目重复),每个项目经费支持额度为8万元:
1、科技发展研究
2、科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研究
3、科技服务社会民生发展研究
4、基于技术创新的重大项目或工程预研究
5、创新方法研究
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上海科技”网(),进入办事服务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1)初次申报项目,选择: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负责人”、“登录密码”)。
(2)继续填报项目,选择: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第五篇:2018年顺义区软科学研究项目
2018年顺义区软科学研究项目
社会征集选题内容
一、聚焦 “智能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1.顺义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摸清顺义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底数,梳理顺义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模和结构、重点企业及项目、创新能力水平、空间布局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提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设想,根据全国科创中心建设以及顺义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的任务部署,结合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的发展需求,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科技前沿方向、知识产权布局、综合管理和利用、体制机制创新、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提出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路、重点任务和措施。
2.新材料产业发展研究
研究我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优势、突出问题和发展前景;围绕我区主要新材料产业,分析市场应用情况;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联合创新基地建设,研究提出构建国际化公共研发平台、创业加速孵化科技服务平台的部署规划。
3.航空航天产业体系发展路径研究
我区航空航天产业格局和全产业链研究,提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研究全国航空航天技术研发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研究开展双边或多边协同创新的模式,分析如何将我区的航空航天产业融入世界产业链;研究与空间技术、先进材料、自动控制、特种加工、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的融合创新;研究产业科研成果在民用领域的应用等。
4.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研究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业态情况、发展特点、产业优势、发展模式等内容;研究跨区域、跨国协同案例和机制,研究在产业融合大背景下,如何实现跨区域协同与合作,为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针对我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区域协同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促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和更深层次的产业融合。
5、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
以贯彻落实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顺义区的功能定位,以集成电路产业“承载国家战略、布局新兴前沿、支撑转型升级”为主线,集中资源、重点投入,实施“核心企业—关键领域—重点产品”突破战略,研究提高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效建议。
6.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
研究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前沿方向、热点信息及发展趋势;研究科技对重大疾病、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艾滋病、职业病、精神病、老年病诊疗技术的支撑作用;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细胞存储、智慧医疗、远程诊疗、医药贸易、医疗器械等方面对我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及政策需求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推进与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合作建设医学工程转化产业基地,加快集聚高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人才,打造首都东北部生物医疗中试基地,并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建立浅山地区健康诊疗服务基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与数字医疗、大健康、体育休闲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对打造宜居绿色生态健康区提出政策建议和措施。
7.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
顺义区作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一区”,将全力打造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经成为顺义区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建设的风向标和引领者,提出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二、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大问题研究 1.顺义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研究顺义区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盘活资源、优化政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结合我区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探索我区承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三大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域、模式和途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研究探索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活化首都科技平台资源研究 结合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资源实际,对顺义区内可以承接科技创新主体、研发服务资源等创新要素入驻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基本情况、招商引资意向、商业合作计划等进行摸底调查。结合顺义区政府出台的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形式确定的重点工作,针对需要通过科技资源发挥作用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进行剖析研究。
3.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顺义全面创新的带动作用研究 研究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我区全面创新的推动作用;研究国内外先进地区科技创新模式对我区的借鉴意义;分析推动我区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和难点;结合我区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提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措施;研究制定我区科技创新目标检测评价体系;研究我区与其他区域协同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4.顺义区创新创业资源整合机制研究
调研我区政策、资金、人才、平台等创新创业资源整合现状,分析我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外部的资源整合互动关系;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建设中的资源整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北京其他区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中的资源整合现状进行比较,针对我区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创新创业资源整合的方向与路径,提出有利于我区创新创业资源整合的作用机制。
5.研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根据研究开发链条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等,分析我区研发产业的发展现状、短板和问题,提出促进我区研发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对策建议。结合《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提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议。
6.顺义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梳理我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资源与发展现状情况。对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为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分析基础。构建顺义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分析框架、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对分析维度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进行论证,研究提出制约发展的政策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实现政策突破。
7.顺义区科技人才规划研究
研究分析我区科技人才缺口及解决途径;提出切实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尤其针对领军型科技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专家人才等人才队伍;比较研究顺义区与其他地区高端人才的水平和层次现状,发现高端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顺义区的科技人才现状,提出培育重点前沿领域高端人才的对策建议。
8.利用高端科技资源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
综合分析人才、重点项目、总部企业等高端科技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发展需求。研究对照我区科技资源各方面条件现状,探讨目前顺义区在科技创新资源竞争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近3年来创新资源密集地区在吸引高端人才、重点项目、总部企业等资源过程中的新经验、新做法,开展案例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利用高端科技资源支撑顺义区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与2025示范区,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三、区域创新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1.重点科技领域发展的科技金融政策研究
根据我区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要求,研究选取2-3个我区重点发展的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归纳我区过去支持特定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尤其是科技金融举措与成效等;对特定产业展开调研,分析特定产业的特点,对接特定产业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分析目前我区科技金融政策存在的主要短板等,为科技领域发展提出有效建议。
2.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对策研究
研究我区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重大挑战,从空气清洁、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构建我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3.顺义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分析研究
研究顺义区科技服务业现状、面临形势、存在问题和发展路径,对比先进国家和地区,提出促进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4.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对大数据应用于社会治理的理论和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大数据对社会治理带来的影响。分析大数据应用于社会治理各方面的可行性,并进行案例分析。结合顺义区社会治理现状,提出运用大数据加强社会治理,提升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的政策建议,包括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好大数据。
5.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为核心,加快形成一流的“亲”“清”政商关系,落实顺义区内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打造首都营商环境高地;突出顺义区域特点,研究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快“智慧政务”建设为抓手,增强具体改革措施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突出政策实效,以解决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为重点,把不断提升企业的满意度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促进全区招商引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高;调研报告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成长、顺义转型发展、经济“稳增长”提供保障,形成从科技创新上推动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6.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研究
对国内外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前沿领域和新兴热点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业态和模式创新趋势,结合我区的现状基础,提出有关建议。
四、科学普及产业发展研究
1.顺义区科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研究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集成技术应用,深化公益性推广、社会化创业和专业化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分析安全生产科技研发现状、转化及成果推广现状,制定落实计划;装配式建筑技术攻关研究;对我区科普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研究提出顺义区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顺义区科普资源调查分析研究
科普人力资源调查,包括全区科普工作人员(专职、兼职)以及科普志愿者等的数量及其分布结构。科普经费资源调查,包括科普经费投入规模、投入方向、投入结构等。科普场地资源调查(比如社区科普体验厅、科普基地或其他科普场馆),包括科普场馆及基础设施的管理主体、面积、类型、位置等。科普传媒资源调查,包括图书、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网站等各类传播载体的主体、科普内容、受众对象等方面的资源调查。科普活动资源调查,包括科普讲座、展览、竞赛活动、科普交流活动等各类科普活动数量、活动主体、活动内容等。科普产品资源调查,包括科普展品展教具、科普图书、科普影视动漫等。通过上述五个方面调查分析,提出对顺义区科普资源优化存量、引导增量的对策建议。
3.科技教育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对顺义区科普事业发展的借鉴研究
结合国内主要城市公共服务的体系建设与具体措施案例,总结我区科技教育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分析顺义区科学传播与普及的运作模式、创新机制、需求特点,提出借助科技教育资源、文化产业发展促进顺义区科普事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申报单位的研究方案可根据选题内容适当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