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民办高等学校设置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1995]49号 【发布日期】1995-06-28 【生效日期】1995-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民办高等学校设置实施办法》的通知
(粤府[1995]49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广东省民办高等学校设置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广东省民办高等学校设置实施办法
第一条 第一条 为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兴办民办普通、成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民办高等学校),加强对民办高等学校的管理,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国家教育委员会把设置专科层次学校审批权下放给我省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在我省范围内设置民办高等学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民办高等学校,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公民,自筹资金,依照《规定》和本办法设立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
第四条 第四条 我省社会组织或个人与境外民间机构或个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经批准可在我省合作举办民办高等学校。合作各方应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由我方为主提出办学申请。
第五条 第五条 民办高等学校的筹办或正式建校,以及撤销、调整,由申办者向省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六条 第六条 设置民办高等学校,属专科层次的由省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属本科层次的,由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批。
第七条 第七条 民办高等学校的设置一般分为申请筹办和申请正式建校两个阶段。达到《规定》的设置标准的,可直接申请正式建校;未达到设置标准的,应先申请筹办。
第八条 第八条 申请筹办民办高等学校必须报送以下材料:
(一)筹办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学校的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和建校方案、办学规模及专业设置等;
(二)建校资金、办学正常经费的数量、来源及证明文件;
(三)学校章程、董事会章程和董事长、董事的名单及其资格证明文件;
(四)筹建工作班子及其负责人的名单和简历;
(五)已有办学条件和学校的基本建设规划。
第九条 第九条 申请正式建校的民办高等学校必须报送以下材料:
(一)正式建校可行性论证结论意见;
(二)已有校园、校舍(包括租用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情况。自行筹资建校尚有困难的民办高等学校,在自有校园校舍建成前,允许租借足以供办学用的校园和校舍,但租借期须在5年以上,并应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
(三)学校组织机构、校董事会、校领导成员、教工队伍、中层机构负责人员名单、骨干教师名单(注明职称、专业);
(四)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及学校发展规划。
第十条 第十条 省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报告后,应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所报送材料不完备者,应在接到申请报告之日起20日内通知其补报。
筹办或正式建校条件基本具备的,由省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机构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
申报材料未能通过形式审查的,由省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于接到申请报告之日起30日内通知申办者。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机构于每年的6月、12月下旬召开全体会议,对申报学校进行评议论证,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作出结论意见。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省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机构的结论意见,向省人民政府提出报告。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根据省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报告,在征询省有关部门意见后,作出是否同意筹办或正式建校的决定。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民办高等学校的筹办期限:普通高等学校最长不超过5年,成人高等学校最长不超过3年,到期达不到正式建校标准的,取消其筹办资格。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东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广东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广东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粤发〔2005〕12号)精神,切实加强我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推动我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辅 导员是指在高等学校中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职工作人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 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
第三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合理配置、规范管理、优化结构的原则,坚持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标准,坚持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配备与选聘
第四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的配备应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确保本、专科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岗位设置的师生比例总体不低于1:200,同时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高等学校聘用专职辅导员所需编制,应充分考虑其工作特性,优先解决专职辅导员的入编问题。
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高等学校应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
高等学校可聘请少量专业教师、管理干部或优秀研究生担任本、专科学生的兼职辅导员。第五条 高等学校选聘辅导员的标准:
(一)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二)中国共产党党员,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身心健康。本科院校新录用的辅导员应原则上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职高专院校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三)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其他二级学科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专业背景优先选聘;
(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上岗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第六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选聘的原则:
(一)坚持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的原则;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坚持竞争与择优选聘的原则;
(四)坚持优化队伍结构的原则。
第七条
高 等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组织选聘辅导员。选聘工作应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纪律监察部 门和有关院(系)等单位组成的选聘小组具体负责辅导员的选聘工作。选聘工作要按照国家、省关于事业单位录用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坚持选人标准,严格选聘程 序,并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中,择优选聘辅导员,保留其学籍资格,在辅导员岗位任职2-3年后,再攻读学位。高等学校实行辅导员选聘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称职者,予以录用任职;不称职,不予录用。
第三章
要求与职责
第八条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与服务育人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工作调研。深入学生班级和宿舍,全面了解和准确分析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九条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协助开展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学生的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自我调试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五)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学生勤工助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七)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团队作用;
(八)协调学校、院(系)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班主任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九)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十)根据工作安排的需要,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并承担部分《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党(团)课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四章
培训与培养 第十条
构 建和完善广东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体系。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开展辅导员队伍的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和学历教育,形成 由教育部示范培训、省教育行政部门骨干培训、学校基础培训组成的三级培训体系。省教育行政部门设立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辅导员队伍的培训、科 研和培养等工作。第十一条
全面强化辅导员队伍培训。建立辅导员“先培训、后上岗”准入制度,高等学校新任辅导员须参加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方可上岗。实行辅导员轮训制度,全省高等学校辅导员每四年接受一轮省级以上专业培训或骨干培训。定期举办辅导员高级研修班,组织开展优秀辅导员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为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第十二条
建设广东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材体系和学习交流平台。组织编写具有广东特色的辅导员培训教材,建立辅导员工作案例库和“南粤辅导员”网站,定期举办“南方辅导员论坛”,不断丰富辅导员学习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辅导员学习交流的空间。第十三条
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省教育行政部门把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畴,在课题指南中独立设置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有条件的学校应为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辅导员安排科研指导教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
第十四条
全面实施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提升工程。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有学科培养条件的高等学校教育资源,设立学生事务管理的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鼓励专职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结构,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要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畅通辅导员的职业出路,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研究生思想政治管理部门和所在院(系)党政领导要科学制定辅导员培养计划,把优秀辅导员作为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建立广东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校内及校际交流制度,推荐优秀辅导员到省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任职。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培训、培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依照高等学校教师培养的有关规定,确保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培养与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第十七条
高 等学校辅导员培训、培养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系统规划、区分层次、按需施教、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原则,实行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基 础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与高级研修相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基 础。
第五章
职务评聘
第十八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职务评聘应体现其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职业特点,科学设置辅导员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岗位,既可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又可聘任管理干部行政职务。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层次,依托的学科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主,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其它二级学科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申报评审(考核认定)初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由本校组织评审;辅导员申报中级(含中级)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审,具有评审权的高校可自行组织评审,并严格按照省职称评审有关规定办理评审结果核准。第二十一条
广东省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下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学科评审组,依照《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等有关规定,开展高校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第二十二条 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坚持注重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中级(含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在考核称职的前提下,确定其具备评定相应的行政级别(或管理岗位等级)条件资格。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3年后可定为副科级(或八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5年后可定为正科级(或七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8年后可定为副处级(或六级职员),并具备竞聘副处级领导岗位资格。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2年后可定为副科级(或八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4年后可定为正科级(或七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7年后可定为副处级(或六级职员),并具备竞聘副处级领导岗位资格。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1年后可定为副科级(或八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3年后可定为正科级(或七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6年后可定为副处级(或六级职员),并具备竞聘副处级领导岗位资格。辅导员试用期满正式录用的,试用期应计算为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年限。
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辅导员在定为副处级行政级别(或六级职员)后连续工作3年,并具备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曾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经考核优秀可定为正处级(或五级职员),并具备竞聘正处级领导岗位资格。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高等学校,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精神,评定辅导员管理岗位等级。辅导员管理岗位等级(或行政级别)职员数量实行计划单列,不占学校非领导行政职务职员数额。
第六章 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四条
高 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辅导员实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和学院(系)双重管理,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 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高等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与学院(系)共同 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高等学校所属院(系)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第二十五条
高等学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健全辅导员的考核体系。辅导员考核应由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以及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按照学校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予以奖惩。
第二十六条
高 等学校和所属院(系)应为辅导员的工作、生活以及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在制定收入分配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从特殊岗位津贴、通讯费和学生同餐费等方面给予辅导员补助,确保辅导员的实际经济收入不低于本校同职级专职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
第二十七条
建立和完善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评估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督导制度,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作为学校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第二十八条
建立和完善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评优奖励机制。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设立“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称号,定期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高等学校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学校表彰奖励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定期开展校级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其他类型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组织实施和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二○○九年九月一日起施行。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首次教师资格认定实施办法(2001年颁布)
广东省首次教师资格认定实施办法
为做好首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根据国家教育部《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和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一,教师资格认定的范围
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具备《教师法》规定条件的人员,包括:(一)在教师资格过渡中暂缓认定教师资格的在编正式教师;(二)1994年1月1日以后补充到教师队伍中的在编正式教师;(三)其他符合《教师法》规定学历条件的人员.暂不受理下列申请:(一)除因学校调整,合并等原因,需要具备与其新的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的人员外,在教师资格过渡中已获得教师资格的人员申请其他种类的教师资格;(二)除高等学校拟聘任教师职务的人员外,社会上其他人员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三)同一申请人申请两种以上教师资格;(四)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申请教师资格.二,教师资格认定的条件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条件.教育教学能力的条件又包括身体条件,普通话水平和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等.(一)思想品德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学历条件
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
及其以上学历;5.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6.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于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教育厅批准,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7.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依照上款规定,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已被聘任教师职务的在职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虽未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但具备其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在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取得合格证后可视同具备合格学历.(三)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1.身体条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按照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见附件四),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2.普通话水平: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三级甲等以上标准,其中社会人员和广州,深圳,珠海市区的教师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在职教师可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但必须由任教学校出具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的证明.3.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习要求: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并能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在省教育厅指定的,国家承认学历的师范教育类学校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取得合格证书.如已在高等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或者通过国家自学考试等途径,学习并取得单科结业证书,可以免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4.教育教学能力: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按照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办法和标准(见附件三)接受测试,并达到合格标准.三,教师资格认定的申请
(一)教师资格的申请实行属地化,申请人原则上应向工作单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出申请.(二)受理在职教师和退(离)休教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时间为2001年10月15日至31日;受理社会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时间为2002年3月15日至31日.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受理申请期限内向相应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出申请.(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下列基本材料: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见附件一)一式两份;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4.体格检查合格证明(见附件五);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6.《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见附件二);7.近期二寸免冠半身正面相片两张;8.社会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还需提供户籍原件,复印件和工作单位证明(或所在乡镇,街道证明);9.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还需提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合格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10.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以上2,3,5,8,9,10的材料原件,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审核后退回申请者.(四)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或材料不全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者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于受理期限终止前补齐.必要时,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应要求有关单位提供更为详细的证明材料.(五)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费用,但学校在编正式教师,退(离)休教师和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不缴纳认定费用.四,教师资格认定的特许条款
(一)各级各类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可以向其工作单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申请人只需提交由本人
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毕业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和由申请人工作单位或者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的《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二)各级各类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可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向就读学校提交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学校出具的《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和学业成绩单,由就读学校统一向学校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在其取得毕业证书后,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三)为有利于吸引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应届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任教,可允许他们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持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学校出具的《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和学业成绩单,向毕业后拟任教的学校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对通过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审查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合格者,在其取得毕业证书并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取得合格证书后,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认定其相应的教师资格.(四)1993年12月31日以前办理手续的退(离)休教师可以视同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可在自愿申请的原则下和确认教师身份的基础上,提交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由其原任教学校所在地相应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颁发教师资格证书.(五)1994年1月1日以后办理手续的退(离)休教师,可向其原任教学校所在地相应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提交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毕业证书和原任教学校出具的《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认定其相应的教师资格.(六)高等学校拟聘任教授,副教授职务或有博士学位的人员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可不作要求.五,教师资格认定的组织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省教育厅负责全省教师资格认定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二)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应成立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市(指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市,下同),县级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
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教育教学专家,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人员组成;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由高等学校(或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教授组成(专家审查委员会人数一般不少于9人).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成立若干专业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测试办法和规定的程序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认真考察,提出审查意见,填写在《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有关栏目内,并由专家组组长签名盖章.(三)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按行政区划隶属关系进行: 1.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2.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3.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由省教育厅认定.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认定本校任职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后,报省教育厅核准.(四)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要根据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考察意见作出是否认定的结论.凡经专家审查委员会审查认为不合格者,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不得认定其教师资格.虽经考察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合格,但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根据思想品德鉴定等条件综合考察认为不合格者,也不得认定其教师资格.(五)教师资格认定的工作程序是:申请人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提交申请材料;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通过面试,试讲等方式考察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的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出专家审查意见;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于受理申请期限终止之日起30个法定工作日内做出是否认定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六,教师资格证书的管理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资格的法定凭证,由教育部统一印制,本人持有.《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是教师资格的法定文本,存入当事人档案.以上两者必须同时具备.七,其它
凡本办法未涉及的,依照《实施办法》有关条款执行.附件: 一,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二,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三,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办法和标准 四,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 五,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表
第四篇: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1997]85号 【发布日期】1997-11-05 【生效日期】1997-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国家公务员
培训暂行办法》的通知
(粤府[1997]85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五日
广东省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促进国家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能,根据《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并给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在我省范围内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部门、单位及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是国家公务员培训的综合管理部门。
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人事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本部门(系统,下同)国家公务员培训管理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参加国家公务员培训是国家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 培训分类
第五条 第五条 国家公务员培训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
第六条 第六条 初任培训是指对经考试录用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的培训。
初任培训应在试用期间完成。初任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日。试用期满培训不合格或不参加培训者,不得任职定级,仍执行试用期工资待遇,待补考或培训合格后,才能按规定进行考核和任职定级。
第七条 第七条 任职培训是指对晋升领导职务人员按照相应职位的要求而进行的培训。
任职培训应在到职前完成。确有困难的,经任免机关批准,可先到职,但必须在到职后一年内完成。任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日。任职培训不合格者应在3个月内进行补考,补考不合格或拒不参加培训者,考核不能评为称职以上(含称职)档次。
第八条 第八条 专门业务培训是指根据专项工作需要对国家公务员进行从事专项工作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专门业务培训时间和方式由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 第九条 更新知识培训是指对在职人员增新、补充、拓宽相关知识,提高任职能力的培训。
更新知识培训,每人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7日,也可采取集中培训的办法。
第十条 第十条 调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处级领导或非领导职务和在行政机关内部晋升为助理调研员、调研员职务的人员,参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进行任职培训。
晋升副厅级以上(含副厅级)职务的公务员培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经任免机关或国家公务员培训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对组织、人事部门在同一周期内组织相同类型、相同科目的培训,在国家公务员培训中予以认可或免修。
第三章 培训科目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国家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设公共必修课,专门业务培训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公共必修课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公共行政管理知识,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和必备技能。
公共必修课必须使用人事部、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人事部制定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的教材。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专业必修课根据相关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设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科目。
专业必修课必须使用国务院相关工作部门或省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根据人事部、省人事厅审定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的教材。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选修课是根据国家公务员的职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所设置的科目。
选修课教学大纲和教材由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组织编写或选定。
第四章 施教机构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广东行政学院是我省国家公务员培训的主体,其他管理干部学院、干部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具备以下条件的,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省属单位报省人事厅审批,市(不含县级市,下同)属单位报市人事局审批,并报省人事厅备案,经批准并进行资格认可后方可承担国家公务员培训任务:
(一)具有承担相应公务员培训任务的专门场所;
(二)具备基本教学设施和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接受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业务指导,按照培训规划实施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研究。
第五章 培训管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省人事厅负责国家公务员培训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全省国家公务员培训规章和政策;
(二)拟定并组织实施全省公务员培训规划和计划;
(三)组织编写并审定国家公务员培训有关教材;
(四)对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进行资格审定,并按分类分级原则进行业务指导;
(五)组织培训需求调查、信息交流、理论研究、效益评估和师资培训,组织境内外培训的交流与合作;
(六)对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七)对市、县(含县级市、区)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培训综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八)组织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公共必修课培训。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各市人民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国家公务员培训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上级关于公务员培训的规章、政策和规划,拟定本地区公务员培训计划;
(二)组织实施本地区公务员公共课培训;
(三)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公务员专业课培训工作。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人事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国家公务员培训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本部门国家公务员培训计划;
(二)决定本部门选修课的培训科目,编写有关教材,并报省人事厅备案;
(三)组织实施本部门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培训;
(四)负责本部门国家公务员培训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国家公务员培训合格,发给由省人事厅统一制作的培训证书。培训成绩登记在证书上,由各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验印。培训证书是国家公务员参加各类培训和培训成绩的有效证明。培训成绩和鉴定作为其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国家公务员按规定参加培训期间,其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与在职人员相同。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培训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解决。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7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广东教育学院: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特制定本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八月十九日
广东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粤发[2005]12号)精神,切实加强我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推动我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和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辅导员是指在高等学校中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专职工作人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部分。
第三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合理配置、规范管理、优化结构的原则,坚持政法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标准、坚持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配备与选聘
第四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的配备应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确保本、专每个学院(系)的每个年级都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岗位设置的师生比例总体不低于1:200,同时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高等学校聘用专职辅导员所需编制,应充分考虑其工作特性,优先解决专职辅导员的入编问题。
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高等学校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高等学校可聘请少量专业教师、管理干部或优秀研究生担任本、专科学生的兼职辅导员。
第五条
高等学校选聘辅导员的标准:
(一)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二)中国共产党党员,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身心健康。本科院校新录用的辅导员应原则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高职高专院校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三)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其他二级学科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专业背景优先选聘;
(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上岗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第六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选聘的原则:
(一)坚持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的原则;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坚持竞争与择优选聘的原则;
(四)坚持优化队伍结构的原则。
第七条
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组织选聘辅导员。选聘工作应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纪律监察部门和有关院(系)等单位组成的选聘小组具体负责辅导员的选聘工作。选聘工作要按照国家、省关于事业单位录用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坚持选人标准,严格选聘程序,并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中,择优选聘辅导员,保留其学籍资格,在辅导员岗位任职2-3年,再攻学位。
高等学校实行辅导员选聘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称职者,予以录用任职;不称职,不予以录用。
第三章
要求与职责
第八条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与服务育人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与水平;
(四)定期开展工作调研。深入学生班级和宿舍,全面了解和准确分析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九条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协助开展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学生的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自我调试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五)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学生勤工助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七)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团队作用;
(八)协调学校、院(系)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班主任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九)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十)根据工作安排的需要,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并承担部分《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党(团)课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四章
培训与培养
第十条
构建和完善广东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体系。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开展辅导员队伍的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和学历教育,形成由教育部示范培训、省教育行政部门骨干培训、学校基础培训组成的三级培训体系。省教育行政部门设立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辅导员队伍的培训、科研和培养等工作。
第十一条
全面强化辅导员队伍培训。建立辅导员“先培训、后上岗”准入制度,高等学校新任辅导员须参加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方可上岗。实行辅导员轮训制度,全省高等学校辅导员每四年接受一轮省级以上专业培训或骨干培训。定期举办辅导员高级研修班,组织开展优秀辅导员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为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第十二条
建设广东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材体系和学习交流平台。组织编写具有广东特色的辅导员培训教材,建立辅导员工作案例库和“南粤辅导员”网站,定期举办“南方辅导员论坛”,不断丰富辅导员学习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拓宽辅导员学习交流的空间。
第十三条
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省教育行政部门把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畴,在课题指南中独立设置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有条件的学校应为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辅导员安排科研指导教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
第十四条
全面实施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提升工程。依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有学科培养条件的高等学校教育资源,设立学生事务管理的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鼓励专职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结构,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要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畅通辅导员的职业出路,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研究生思想政治管理部门和所在院(系)党政领导要科学制定辅导员培训计划,把优秀辅导员作为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建立广东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校内及校际交流制度,推荐优秀辅导员到省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任职。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培训、培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依照高等学校教师培养的有关规定,确保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培养与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培养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系统规划、区分层次、按需施教、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原则,实行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基础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与高级研修相结合,岗位培训与学历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辅导队伍的综合素质,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章
职务评聘
第十八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职务评聘应体现其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职业特点,科学设置辅导员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岗位,既可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又可聘任管理干部行政职务。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层次,依托的学科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主,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其它二级学科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申报评审(考核认定)初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由本校组织评审;辅导员申报中级(含中级)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审,具有评审权的高校可自行组织评审,并严格按照省职称评审有关规定办理评审结果核准。
第二十一条
广东省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下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学科评审组,依照《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等有关规定,开展高校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第二十二条
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坚持注重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中级(含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在考核称职的前提下,确定其具备评定相应的行政级别(或管理岗位等级)条件资格。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3年后可定为副科级(或八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5年后可定为正科级(或七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8年后可定为副处级(或六级职员),并具备竞聘副处级领导岗位资格。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2年后可定为副科级(或八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4年后可定为正科级(或七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7年后可定为副处级(或六级职员),并具备竞聘副处级领导岗位资格。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1年后可定为副科级(或八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3年后可定为正科级(或七级职员);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6年后可定为副处级(或六级职员),并具备竞聘副处级领导岗位资格。辅导员试用期满正式录取的,试用期应计算为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年限。
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辅导员在定为副处级行政级别(或六级职员)后连续工作3年,并具备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曾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经考核优秀可定为正处级(或五级职员),并具备竞聘正处级领导岗位资格。
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高等学校,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精神,评定辅导员管理岗位等级。辅导员管理岗位等级(或行政级别)职员数量实行计划单列,不占学校非领导行政职务职员数额。
第六章
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四条
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辅导员实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和学院(系)双重管理,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高等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与学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高等学校所属院(系)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高等学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健全辅导员的考核体系。辅导员考核应由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以及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按照学校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予以奖惩。
第二十六条
高等学校和所属院(系)应为辅导员的工作、生活以及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在制定收入分配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从特殊岗位津贴、通讯费和学生同餐费等方面给予辅导员补助,确保辅导员的实际经济收入不低于本校同职级专职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第二十七条
建立和完善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评估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督导制度,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作为学校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第二十八条
建立和完善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评优奖励机制。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设立“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称号,定期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高等学校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学校表彰奖励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定期开展校级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其他类型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组织实施和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二○○九年九月一日起施行。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