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梧浦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
调 研 报 告
榜山第二中心梧浦小学
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程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情况受到广泛关注。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按学区片划分,凡符合我校招生条件的报读我校的进城务人员随迁工子女已得到妥善安排和全部接纳入学。
一、基本情况 1.就读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224人,其中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2人,占学生总数的5.3%。其中,外省迁入9人,占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0%。
2.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与分析,在12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6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基本技能的水准有待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
3.生活状况
在我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居住、食宿、穿着、学习等条件正常。无须帮扶。
4.心理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区学校后,60%的学生表现出真诚、善良、朴实的心理品质;但是,仍然有40%的学生往往有三种不良心理倾向:一是孤独、自我封闭。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他人,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猜疑心较强,喜欢独来独往,没有较好的伙伴;二是自控力差。表现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学就忘,一做
就错;三是逆反心强。体现在心里有话不愿意倾诉,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不接受,甚至故意表现出抵触、不顺从的情绪。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所需证件情况 1.父母在城区长期合法居住。
所需交验以下证件之一:《暂住证》(一年以上)、房屋产权证、购房合同、居住在单位宿舍的证明(主要是证明是否进城居住及居住时间)。
2.父母在城区稳定就业。
所需交以下证件: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主要是证明是否进城务工)3.符合入学年龄。
读小学一年级的交验家长户口簿和身份证(主要是验证学生年龄及学生与监护人关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在对待子女的学习、成长发展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1、进城务工农民对其子女教育方法学习较少,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很少参加学习、接受家教培训,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有某种理想没有实现,于是就把成功的希望转嫁到孩子身上。但在管教孩子方面显得束手无策。有的家长把教育看成一种“跳农门”的功利行为,认为只要学习好不管怎样都行,事事顺从孩子,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理想非常盲目,不切实际,甚至出现很多不良习惯却麻木不仁。有的家长对孩子精神生活不够关心、认为孩子只要能吃好喝好就行,物质上满足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在精神上关爱却不足,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能力,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很理想表现为对孩子很不满,经常非
难、责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侮辱、体罚。这类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严格要求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家庭虐待。
2、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生活问题。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之老家显得较为宽裕,对子女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上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尽量答应,有的是宁可委屈自己也要答应孩子,因此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满意度较高;但由于条件所限,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存在自卑心理,又爱慕虚荣,觉得当地孩子有的东西自己为什么不能达到,甚至不愿被同学瞧不起。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忙于挣钱,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较少,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都认为生活状况一般。
3、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居住条件看,他们82.49%以上是租房,而且,最多的租过6次房,居住条件较差,80%以上的学生没有自己单独居室和专用书桌,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学习和生活不得不受很多外事干扰,这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教育的开展。
从家长个人行为习惯看,具有表率作用极少,大多数家长言谈举止随意性强,很少考虑对孩子的影响。
4、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脱节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户口,没有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5、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
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四、建议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落实政府文件精神,切实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做出最大努力。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专门制定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民工子女)入学制度,做到无条件接收。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监护人素质。学校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以“播种习惯,收获成功”为目标,向家长宣传实施养成教育的目的意义,介绍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做法及相关的制度条文。指导家长学习家长读本,具体指导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习惯及具体做法,提出家长需配合学校实施的具体做法。通过家校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3、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洒下更多的爱。把问题较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管理任务落到班级任课教师,给予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思想道德上更多的爱,并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对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保证了关爱活动深入扎实而不走过场。
4、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籍管理,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加强学籍网络管理,学号或学籍管理卡随学生异动,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流失。
榜山第二中心梧浦小学
2017年6月
第二篇:梧浦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情况调研报告(精)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 调 研 报 告 榜山第二中心梧浦小学
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 一部分进程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情况 受到广泛关注。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 按学区片划分, 凡符合我校招生条件的报 读我校的进城务人员随迁工子女已得到妥善安排和全部接纳入学。
一、基本情况 1.就读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 224人,其中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12人,占学生总数 的 5.3%。其中,外省迁入 9人,占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 4.0%。
2.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与分析, 在 12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 6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 到困难, 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 基本技能的水准有待提高, 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
3.生活状况
在我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居住、食宿、穿着、学习等条件正常。无须帮 扶。
4.心理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区学校后, 60%的学生表现出真诚、善良、朴实的 心理品质;但是,仍然有 40%的学生往往有三种不良心理倾向:一是孤独、自我 封闭。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他人, 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接触, 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
视或戒备的心理,猜疑心较强,喜欢独来独往,没有较好的伙伴;二是自控力 差。表现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学就忘,一做
就错;三是逆反心强。体现在心里有话不愿意倾诉, 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 导,往往不接受,甚至故意表现出抵触、不顺从的情绪。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所需证件情况 1.父母在城区长期合法居住。
所需交验以下证件之一:《暂住证》(一年以上、房屋产权证、购房合同、居住在单位宿舍的证明(主要是证明是否进城居住及居住时间。
2.父母在城区稳定就业。
所需交以下证件: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主要是证明是否进城务工 3.符合入学年龄。
读小学一年级的交验家长户口簿和身份证(主要是验证学生年龄及学生与 监护人关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在对待子女的学习、成长发展方面确实 存在着一些问题。
1、进城务工农民对其子女教育方法学习较少,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进城 务工的农民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 他们很少参加学习、接受家教培训, 在教育子 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有某种理想没有实现, 于是就把成 功的希望转嫁到孩子身上。但在管教孩子方面显得束手无策。有的家长把教育看 成一种“跳农门”的功利行为,认为只要学习好不管怎样都行,事事顺从孩子, 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价值取向, 导致学生的理想非常盲目, 不切实际, 甚至出现 很多不良习惯却麻木不仁。有的家长对孩子精神生活不够关心、认为孩子只要能 吃好喝好就行, 物质
上满足孩子, “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在精神上关爱却不 足,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能力,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 问, 听之任之。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很理想表现为对孩子很不满, 经常非
难、责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侮辱、体罚。这类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严 格要求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家庭虐待。
2、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生活问题。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之老家 显得较为宽裕,对子女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上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尽量答应, 有的是宁可委屈自己也要答应孩子, 因此进城务工 农民子女的满意度较高;但由于条件所限, 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存在自卑心理, 又 爱慕虚荣, 觉得当地孩子有的东西自己为什么不能达到, 甚至不愿被同学瞧不起。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忙于挣钱,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较少,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 因此,都认为生活状况一般。
3、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居住条件看,他们 82.49%以上是租房,而且,最多的租过 6次房,居住 条件较差, 80%以上的学生没有自己单独居室和专用书桌, 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自 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 学习和生活不得不受很多外事干扰, 这不利于学生自主能 力的培养和自我教育的开展。
从家长个人行为习惯看,具有表率作用极少,大多数家长言谈举止随意性 强,很少考虑对孩子的影响。
4、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脱节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户口,没有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 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 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5、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 还有的来自外省, 教材不一致, 学习态度
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四、建议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 问题。针对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落实政府文件精神,切实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做出最 大努力。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 专门制定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民工 子女入学制度,做到无条件接收。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监护人素质。学校从家长的 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以“播种习惯,收获成功”为目标,向家长宣传 实施养成教育的目的意义, 介绍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做法及相关的制度条文。指 导家长学习家长读本, 具体指导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习惯及具体做法, 提 出家长需配合学校实施的具体做法。通过家校联系, 密切配合, 共同培养学生形 成良好的习惯。
3、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洒下更多的爱。把 问题较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管理任务落到班级任课教师, 给予这些孩子在 生活、学习、思想道德上更多的爱, 并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对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一 个重要内容,保证了关爱活动深入扎实而不走过场。
4、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籍管理,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加强学籍 网络管理,学号或学籍管理卡随学生异动,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流失。
榜山第二中心梧浦小学 2017年 6月
第三篇: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
《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解读
[来源] 本网
[时间] 2014-02-25 为切实保证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成都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房管局、市工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成教发〔2014〕2号,简称《意见》)。有关负责人就《意见》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1.《意见》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办发〔2011〕9号)、《成都市居住证管理规定》(成府令〔2010〕170号)文件精神,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切实保障在蓉“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成都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房管局、市工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成教发〔2014〕2号)。
2.如何界定“进城务工人员”?
答:本意见所称进城务工人员,是指在本市居住务工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以及本市户籍人员中有以下情形之一者:
(一)常住户口不在本市中心城区,即不在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而到中心城区居住务工的人员;
(二)常住户口在本市中心城区而到本市非中心城区居住务工的人员;
(三)常住户口在本市非中心城区跨区(市)县居住务工的人员。
3.进城务工人员办理其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答:2014年,《成都市居住证》持证人为其子女申请入学需出示下列证明材料的原件,并提交复印件:
(1)持证人在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成都市居住证》;(2)持证人及其子女同一户籍的原籍户口簿;
(3)截止5月31日,已在该区(市)县连续居住3个月的相关证明;(4)截止5月31日,当年已在本市连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3个月的证明。2014年,《成都市临时居住证》持证人为其子女申请入学需出示下列证明材料的原件,并提交复印件:
(1)持证人在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成都市临时居住证》;
(2)持证人及其子女在同一户籍的原籍农业户口簿,或原籍户口和农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原籍户口和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
(3)申请子女在本市中心城区就读的,须提供持证人与中心城区内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持证人在中心城区内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含纳税或免于纳税相关证明);申请子女在本市郊区(市)县就读的,须提供其与该区(市)县内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持证人在该区(市)县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含纳税或免于纳税相关证明)。
(4)截止5月31日,已在该区(市)县连续居住3个月的相关证明;(5)截止5月31日,当年已在本市连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3个月的证明。2015年,进城务工人员为其子女申请入学需出示下列证明材料的原件,并提交复印件:(1)持证人在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成都市居住证》或《成都市临时居住证》;(2)持证人及其子女同一户籍的原籍户口簿;
(3)申请子女在本市中心城区就读的,须提供持证人与中心城区内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持证人在中心城区内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含纳税或免于纳税相关证明);申请子女在本市郊区(市)县就读的,须提供其与该区(市)县内用人单位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持证人在该区(市)县办理的工商营业执照(含纳税或免于纳税相关证明)。
(4)截止5月31日,已在该区(市)县连续居住满一年的相关证明;
(5)《成都市居住证》持有人需提供截止5月31日,已在本市连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证明(且申请入学当月处于持续缴纳状态)。
《成都市临时居住证》持有人需提供截止5月31日,已在本市累计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2个月的证明(缴费累计时间在申请入学登记前24个月内,且申请入学当月及之前3个月处于持续缴纳状态)。
4.社会保险缴纳证明具体指什么?
答:本《意见》中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纳证明。目前,我市的市本级和区(市)县社保经办服务大厅、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已开通社保查询业务的社区劳动保障站,均可为参保人员提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纳证明打印服务,不受参保人员社保关系所属地的限制。参保人员打印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时,须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和社会保险卡;委托他人办理的,被委托人须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委托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和社会保险卡办理。“个人养老保险实缴信息单”应加盖全市统一制式的“社保资料专用章”,经入学登记点网上验证后生效。
5.居住房产证明具体指什么?
答:按照政府170号令第十五条,“居住证明包括房屋所有权证、购房合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凭证、房屋租赁合同、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等。”如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的居住证明为产权人是其本人的《房屋产权证》,房屋管理部门可通过出具对应房屋的《房屋信息摘要》验证《房屋产权证》的真实性;如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的居住证明为产权人非其本人的房产证明(如房屋租赁合同等),房屋管理部门可通过出具对应房屋的《房屋信息摘要》对房屋本身的产权登记情况进行验证。
6.在办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发现办理者材料、手续作假,或者隐瞒相关事项怎么处理?
答:在入学安排过程中,发现提供虚假信息、证件、证明和其他材料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在此特别提醒,为方便群众办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相关手续,未要求小学一年级提供学籍证明,若申请人隐瞒其随迁子女读过一年级的事实,按照新入学办理,这种情况一经查实将取消其入学资格.7.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办理相关手续? 答:2014年,《成都市居住证》持证人为其子女申请入学,办理时间为5月第三周、第四周的工作日;《成都市临时居住证》持证人为其子女申请入学,办理时间为5月的工作日。
2015年,《成都市居住证》、《成都市临时居住证》持证人为其子女申请入学,办理时间为5月的工作日。
《成都市居住证》、《成都市临时居住证》持证人在其居住地所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登记点(一般为街道办事处、乡镇等)登记办理。
在此特别提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申请每学年集中受理一次,中途不办理入(转)学,除申请小学一年级入学外,其它年级须提交原就读学校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签章的学籍证明。
8.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升初”与新入学有什么不同?
答:已享受政策统一安排就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升初时,须按《意见》规定重新提交申请。居住地未变更的,按当年的小升初政策执行;中心城区内居住地跨行政区域变更的,除可报考艺体特长生外、不参加公办学校当年小升初的其它批次入学(三、四批次),也不提供流水号,由现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就学。报考艺体特长生时需提供的资料:
(1)学生的户籍证明(含身份证号);
(2)成都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3)小学综合素质报告单(或就读小学提供的相关证明)。(4)符合艺体特长生报名条件。
9.《意见》与以前的入学办法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 答:最主要的变化有是在办理入学登记时需要出示居住证明和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按照《意见》要求,2014年准备在蓉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监护人必须于2014年3月31日前依法参加成都社会保险且持续缴费,否则将无法通过审核,请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务必注意。
10.各区(市)县是否还要出台实施细则?
答:按照“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各区(市)县将根据本《意见》,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区域内的具体实施细则。成都市辖21个区(市)县,区(市)县之间圈层不同、区域定位不同,因此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具体做法会存在差异,请申请人注意当地的具体细则规定。
11.家长在办理过程中有疑问应该向哪里咨询?
答:家长咨询可以通过网络、微博、电话等途径咨询相关问题。
网络:可以登录成都市教育局及区(市)县教育局官方网站查询、下载相关政策; 微博:可以关注成都市教育局及区(市)县教育局的官方微博咨询;
电话:可以电话咨询区(市)县教育局、成都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房管局、市工商局相关问题,电话如下:
锦江区小学
84557352
锦江区初中
84557357
青羊区小学
86631852
青羊区初中
86638530
金牛区
87769786 87798210
武侯区小学
85061586
武侯区初中
85077562
成华区小学
84321830
成华区初中
84364120
龙泉驿区小学 84865929
龙泉驿区初中 84847876
青白江区
83302243
都江堰市小学 87137687
都江堰市初中 87133146
彭州市
83708548
邛崃市
88797410
崇州市
82313235
温江区
82764596
新都区
83976917
双流县小学
85830519
双流县初中
85830810
郫县
87931589
金堂县
84986955
蒲江县
88551017
大邑县
88218595
新津县小学
82517032
新津县初中
82517027
高新区
82829761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小学 ***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初中 ***
市教育局
61881673
市公安局
86407331
市人社局
12333
市房管局
86280436
市工商局
86917516
第四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申请书
西乡塘区教育局:
本人____________,系______________省(自治区)_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县____________乡(镇)_____________村(街)人,属__________户口,配偶____________,系_____________省(自治区)_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__县___________乡(镇)____________村(街)人,属___________户口,小孩(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出生,现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因我们夫妇俩长期在西乡塘区务工,现居住在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__区_______________路________号,因在原籍对孩子无监护条件,特邀请在西乡塘区学校入读义务教育,恳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安排就读。
特此申请
申请人:孩子姓名:
2014年____月_____日
第五篇:英山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情况调研报告
英山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入学情况
调 研 报 告
湖北省英山县教育局
英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口四十万,农业人口占81%,城区工业欠发达,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县,进城务工人员不多,子女随迁入学的人数较少,但均已得到妥善安排和全部接纳入学。
一、基本情况
1.分布情况
我县城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一共三所,小学两所,初中一所。到2011年3月,小学接纳151人,初中接纳180人,共接纳随迁学生331人,占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16 %。
2.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与分析,在331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6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基本技能的水准有待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
3.生活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居住、食宿、穿着、学习等条件相对较差,多数学生能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但是少数价值观念有失偏颇的学生随即产生了抱怨、厌烦、自卑的心理。
4.心理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城区学校后,60%的学生表现出真诚、善良、朴实的心理品质;但是,仍然有40%的学生往往有三种不良心理倾向:一是孤独、自我封闭。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他人,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猜疑心较强,喜欢独来独往,没有较好的伙伴;二是自控力差。表现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学就忘,一做就错;三是逆反心强。体现在心里有话不愿意倾诉,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不接受,甚至故意表现出抵触、不顺从的情绪。
二、主要做法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接纳、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城市文明、稳定社会、为未来奠基的伟大工程。我县教育局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关注民生、推进教育公平的实事工程加以研究,创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政策框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仅好上学,而且能够上好学,构建具有英山特色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新模式。
(一)低门槛、双通道,完善就学的政策系统
1.超前规划,明确入学路径
降低进城务工人员入学门槛,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原则,规划我县教育发展。一是结合我县城市发展规划、我县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总体规模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二是鼓励公办中小学充分挖掘潜力,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零障碍”、“零拒绝”,全员接收。三是改革办学模式,创办全托式寄宿制学校,解决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优化随迁子女的生活、学习条件。
2.“免补同步”,建构资助体系
一是在我县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完全一样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二是建立民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学生学费补助制度。三是完善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资助体系,将困难补助政策覆盖至每一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四是落实专项经费。
(二)一站式、多平台,打造就学的服务体系
1.科学预测,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创造条件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流动性大的特点,我县教育局积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预测,主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社区等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对区域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的摸底预测。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调查、登记和预测,根据调查预测结果制定招生计划,把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列入学校招生计划,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预测的准确性,为合理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一站式”报名,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提供方便。为了方便群众,避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过程中多处奔波,我县教育局搭建了“一站式”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报名平台,形成便民、快捷的报名机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向暂住证所在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只要符合入学条件,不论教育服务区
学校是否可以接纳,学校均应受理报名工作;当服务区学校因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招生人数不能接纳学生就学时,由教育局统筹协调,安排至周边学校就读。
3.“多平台”宣传,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信息网络。
为让进城务工人员及时了解子女入学信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入学政策的知晓程度。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居住分散,对子女入学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我们努力搭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和社区服务平台,通过新闻、网络媒体发布消息,通过社区、企业等部门下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服务卡、张贴招生通告、举办各种形式的入学咨询等多种方式,及时有效地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区就学的条件、办理方法、程序、享受权益等告知进城务工人员。
(三)上好学、共成长,建立就学的保障系统
1.同城同待遇,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 努力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我县中小学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在做到同城同待遇,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享受“三个一样”:一是接受教育和城市孩子一个样,在公办学校与城市孩子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二是收费标准和城市孩子一个样,在公办学校与城市孩子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三是评优入队和城市孩子一个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分班选班干、评优评先、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城区常住人口子女学生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不歧视,和城市孩子一个样。
2.搭建科研平台,共同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特点研究,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针对性。2009年10月,成立了英山县留守儿童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县从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小学教育的校长、教师和教育科研教研人员,共同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组织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不定期举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论坛。
3.规范管理,运行一系列管理机制
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不同特点,我县教育局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机制。一是督导机制。由政府教育督导室进驻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督促学校规范办学,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学籍管理机制。采取相对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如学生办了转学手续又不来上学的,学校保留其学号,到第二个学期初开学时明确学生不来才注销学号。三是学校招生许可机制。依法取缔办学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的民办学校的招生权。
三、问题与建议
1.经济和生活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孩子相比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由此衍生的隔膜、对抗甚至仇视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各界要齐抓共管,努力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心理上真正融入城市。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咨询辅导室与班主任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疏导、及早治疗,并经常开展以“关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用集体的关爱来消除进
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自卑心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共青团、妇联、街道社居委以及新闻媒体等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心理热线”、“心理咨询信箱”“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等载体,开展常规性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全方位地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排解心理难题,使他们健康愉快的成长。
2.由于“入学难”和“读书无用论”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文化层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对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积极性不高,他们中有的甚至“撒手”,将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完全丢给政府,由政府包揽其一切。对此,新闻媒体、用工单位以及教育、司法部门等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进城务工人员送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意识,维护《义务教育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引导他们通过勤劳致富,提高家庭收入,为其子女就学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