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劳动者精神高
让劳动者精神高
4月24日上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和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惠萍来到昆明滇池度假区海埂公园路口,海洁环卫有限公司的环卫工人正在这里清扫道路。张主席紧紧握住职工的手,感谢他们常年为昆明的清洁卫生默默地工作。张主席说:美丽的滇池是昆明的名片,也是昆明的重要窗口,你们的工作是塑造昆明的美好形象,我们感谢你们,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
王惠萍是海洁环卫公司的老熟人、老朋友了,她在职工中一眼就发现了女劳动模范的身影。两人手拉手亲热地说起了家常话。海洁环卫公司是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王惠萍询问职工们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好建议,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希望企业帮助?当得知企业才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就企业发展和职工生活进行了专题讨论后,王惠萍高兴地笑了。
张百如和王惠萍向职工们致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祝福和问候,并向在一线工作的环卫工人送上了慰问金。
随后,两位主席来到昆明火车站售票窗口,向正在紧张工作的售票员和现场值班的公安干警进行看望和慰问。张主席详细询问了售票员和干警们的日常工作情况,了解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和措施。在赠送了节日慰问金后,张主席鼓励大家进一步搞好本职工作,把昆明的窗口单位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昆明长水机场,两位主席看望了售票员、安检员、维修工和后勤保障服务人员,向他们致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问候并向一线职工送上慰问金。在现场工作的30多名职工整齐列队,由值班长庄严敬礼后,向两位主席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们的殷切期望,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为云南的建设做出新贡献!
这次主题为“弘扬劳动者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慰问活动,是云南省总工会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为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立足岗位,积极为全面深化改革作贡献,促进职工队伍稳定、社会和谐而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省总工会组成了6个慰问小组,由领导带队,分赴各企业集团公司看望慰问一线职工。
★4月24日下午,云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惠萍和省总工会副主席彭增梅到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西高速公路收费站、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开展“五一”慰问活动。
在昆明西收费站,两位主席在繁忙穿梭的车流中走上一座座收费平台,向每一位收费员送上了节日慰问金。在暂时没有车辆通过的绿色通道口,两位主席停下脚步,详细询问了正在岗位收费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坚守岗位,为云南经济建设作贡献。在收费站宿舍里休息的其他职工,得知省总工会领导前来慰问时,纷纷涌上前来表示感谢。王惠萍和彭增梅向大家祝贺节日并向他们的家人问好。
王惠萍和彭增梅还看望慰问了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干部职工。
★4月25日,由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杨文学带队的省总工会“五一”慰问组深入省第三人民医院和昆明市公安局机动警务单元开展慰问活动。
在省第三人民医院,杨文学与各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对他们在医务战线上的坚守与贡献表示感谢。在昆明市公安局机动警务单元,杨文学对各位特警长久以来在昆明的安保工作上所做出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希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继续为保卫春城人民的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省总工会为现场的所有医务和警务工作者代表送去了每人500元的慰问金。
★4月24日,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潘红伟一行到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和云南省120急救中心,开展以“弘扬劳动者精神、传递工会正能量”为主题的慰问一线职工活动。
潘红伟副主席一行先来到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向工作在一线的公安干警表达了节日的问候,发放了慰问金。同时,他鼓励干警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建设和谐、稳定昆明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省120急救中心,潘红伟副主席对120急救医护人员在各类紧急突发事件和日常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感谢。他勉励基层医护工作人员努力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人民身体健康、社会和谐多做贡献。
★4月24日,由云南省总工会纪检组组长、经审会主任黄增强带队的省总工会“五一”慰问组先后来到昆明血液中心和昆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对奋战在医务和警务系统一线的职工代表进行了现场慰问,为他们送去了每人500元的慰问金。
黄增强对各位一线医务和警务工作者一直以来在我省重大安防事件中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秉持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精神,努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正能量。
★4月25日下午,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尚建明一行到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东管理处小喜村收费站和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开展以“弘扬劳动者精神、传递工会正能量”为主题的慰问一线职工活动。
尚建明副主席一行先来到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东管理处小喜村收费站,向工作在一线的收费员表达了节日的问候,发放了慰问金。他勉励收费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云南风采,传播社会正能量。在昆明市公安局官渡分局,尚建明副主席对公安干警维护社会安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激励工作在岗位上的干警要继续发扬不怕苦,不畏艰险的精神,为促进社会和谐做贡献。
第二篇:让湖州精神火炬高高擎起
让湖州精神火炬高高擎起
——从文化大市迈向文化强市系列综述之一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当下,在我们居住的城市空间里,每一天、每一处的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传递着淳朴深厚的人性温暖,在释放着微弱却又强大的精神能量。他们被生活吸引着、感动着、激励着,然后,他们将这种吸引、感动、激励加倍回馈给生活,奉献给城市。
是的,一点点星火,交相辉映成灯塔,照亮城市头顶上那一片辽阔星空。那是我们的“精神共同体”。市民精神生生不息
12月27日,寒风中的湖城,有一股温暖激荡在人们的心田。
又有10位“平民英雄”在欢呼声中走上前台,接受鲜花与表彰。5年来,50名个人或群体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正如市委宣传部一位领导所说,他们是我们身边忠实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代表,是“湖州精神”的弘扬者。
人是社会的主体,而一个个典型更是人群中高高挺立的标杆。对凡人善举的赞颂和传播,是在群众中提倡一种导向、一种追求,也是对“最美”行为的真诚呼唤。是由一个个大写的“人”串联而成的爱心奇迹。正因为普通,所以他们走出的每一个步点,仿佛都拍打在每个人心中,共鸣声声——
邱杏囡,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不仅毅然捐肾给女儿,更令人动容的是她面对困境时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朱天荣,一位耄耋老人,专注环保事业逾10年,用自己积攒下来的1万元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由个体经营者出资的“朱天荣环保奖”,贷款近10万元创建环保基金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民间环保联系站……
在我市,人们依然在传颂着互爱互助的“罗爱儿帮扶群体”、感动国人的陆松芳老人、“背母上学”的刘霆、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滴水公益”义工队伍、诚实守信的蒋引娣、割肝救夫的严根妹、“点子警察”王法金……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了300多名群众身边的榜样,其中有5名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17名成为浙江省道德模范和“浙江骄傲”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感召和净化着每一个湖州人的心灵。
无疑,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解读。人文精神传承发展
湖州,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浓厚,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崇文尚德的人文精神源远流长。
这些年来,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在我市没有一天停歇过。
在吴兴区各村,都有个村民道德评议会,不仅会主动调解家庭、邻里、干群之间的矛盾纠纷,积极开展热心公益事业、孝老敬亲等方面模范的评选活动,还充分发挥公德榜、曝光台的作用,对助人为乐、孝敬老人等进行表扬,对乱扔垃圾、虐待老人等现象进行曝光。
在德清,老百姓自愿出资建起了25个“草根奖”。“百姓设奖,奖励百姓”的举动,推动了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安吉,开展了“美丽家庭”创建活动,评选出首批1万多户星级美丽家庭,有力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今年7月,全国第八届残运会长兴赛区开赛,近400朵志愿者“小浪花”渗透在赛场内外的每个角落,汇聚成一股股暖流,撑起了赛场上的蓝天。因为他们,天空更加明亮。
志愿者服务,是近年来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耀眼的风景。“我们在你身边”——你听,任何一项艰难而艰巨的任务,一旦加上“志愿”的前缀,就显得柔软多了。
在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进程中,分散的善良因子聚合、裂变、升华,道德的力量喷薄而出,收获了弥足珍贵的经验。这种认同感和责任感,像叶脉纹理一样渗透在全体湖州人的道德基因中。正是这些美好品质所具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构成了一个和谐社会的精神元气,绘就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互相关爱的温暖氛围,丰富了湖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
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人文是根,精神是魂。“开放、务实、创新、和谐”这八个字,是历经多年的实践凝炼而成的湖州人文精神。
我市社科界的一名研究人员说,当代人文精神是湖州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发展到今天的一种精神缩影,是推动我们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回顾我市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一不闪烁着“开放、务实、创新、和谐”的光芒。
我们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汇集强劲的发展力量,“十一五”期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
我们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我们以不断创新的勇气,开创了新农村建设“湖州模式”等先进经验,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我们以和谐发展为理念,使湖州步入了最和谐的城市行列,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这一切,需要我们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发展。我们深信,在未来的道路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一盏火炬,必将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湖州人民继续攻难克艰,续写新的篇章,实现市委提出的“十二五”宏伟目标。
第三篇:让尊重劳动者成为全社会共识
让尊重劳动者成为全社会共识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樊曦、齐中熙)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在当前我国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历史时期,更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普遍共识。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主要是靠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取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胜利,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靠的也是亿万职工的勤奋劳动;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发展,仍然必须依靠劳动。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稳中求进,必须依靠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必须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的氛围。
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广大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政治上,要不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进职工当家做主和厂务公开;经济上,要保障和不断发展广大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利益,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要大力宣传劳动者的地位作用和巨大贡献,宣传劳模的先进事迹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积极引导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广泛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鼓励职工在竞赛中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劳动最辛苦,劳动者最平凡;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让通过劳动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念,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追求。
第四篇: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开化县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启示
廖
茜
[摘要] 扩大就业,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更需激发广大劳动者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开化县通过帮助众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学到技术、管理经验和拥有一定资本后返乡创业,促进全民自主创业,扩大就业,推动区域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发展的做法,对于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速度,实现富民强县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 创业
就业
富民
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更需激发广大劳动者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近日,笔者随青干班学员下基层调研,开化县在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学到技术、管理经验和拥有一定资本后返乡创业,推动区域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发展方面成效明显,可供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借鉴。
一、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地处浙西山区、钱塘江源头的开化县,全县总面积2236.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901.6平方公里,占85%;耕地164平方公里,占7%;水面38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该县工业化水平很低,县域经济发展较慢。
为尽快脱贫致富,开化人较早就开始走出山区、外出发展食用菌生产和务工。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据统计,目前该县在外务工人员已达8.6万多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部分,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本地就业难的问题,也使更多的开化人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区域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学到先进的经营管理本领、掌握了先进生产技能、完成了资本原始累的务工人员返回家乡投资办厂,开始新的创业。最近几年,该县每年有1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在现有的8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回乡务工人员创办的就有11家,占12%,安排就业900多人,2006年实现产值超亿元;目前,由回乡务工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占全县新办企业总数的比例已接近40%。
从调研结果来看,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不仅可以就地转移消化富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而且对于调整和提升当地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在调研中可以体会到,开化县委、县政府对劳务输出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非常重视,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与帮助。
首先,该县结合全省开展的“百万农民素质工程”加大对农民及下岗职工的培训力度。通过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技能教育机制,构建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劳务输出一体化转移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水平与转移就业的能力。
2007年,浙江省全省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活动,开化县的农民素质工程规模更加扩大。据统计,会年实际培训2.08万人次,2382人获得新型农民技能等级资格证书,培训后转移就业1.07万人次,远远超过年初计划。培训涉及中级家政、数控机床、茶艺茶道、电子电工、电脑平面设计与室内装潢、针织技术、服装制作、汽车修理、厨艺等十多个市场紧缺专业。2008年1-3月,完成企业技术蓝领培训185人,培养高技能人才45人,培训外省来浙务工人员102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786人。
实践证明,对农民进行转移就业培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尽快完成知识与资本积累,实现自主创业。
其次,努力做好引导、服务工作。每年县、乡两级领导都要安排时间去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与他们的同乡会、商会、专业协会代表座谈,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扶持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事业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回乡创业;春节期间,召集回乡的务工人员座谈,了解他们在外发展情况和今后打算,征求他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鼓励他们回乡创业。
为加快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医疗保障机制,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能力,按照“外出务工人员自愿参保,政府补助推动,保险公司市场运作”的原则,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开展外出务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试点工作。保险对象为全县范围内具有开化户籍的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由县人寿保险公司承担经营业务,实行“单独建帐,独立核算,以丰补歉,自负盈亏”。
为鼓励和表彰回乡创业人员,县委、县政府开展首批百名“外出(回乡)创业明星”评比表彰活动,宣传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回乡务工人员的创业热情。
开化县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掌握大量市场信息、已经积累起较多的资金、开始自主创业并取得成功的不在少数。能否吸引更多的有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当地领导的重视和扶持是非常关键的。
三、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需要更加优越的环境。
在与相关人员交流中了解到,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及其他人员自主创业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融资难”和缺乏完善的服务。多数想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自身积累的资金量都不大,回乡创办企业或搞一些生产经营性项目的起动资金及平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只能靠融资解决。因此,能否顺利实现融资,是多数回乡人员实施创业计划、施展个人才能和抱负的最大问题。从开化情况来看,融资手段单
一、金融机构贷款约束刚性、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等原因使创业者融资难度加大。而帮助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涉及工商、财税、劳动、土地、规划众多部门,需要一系列服务。由于一部分人在工作中过份地追求规模与效益,因而在招商引资时更多的是关注大老板、大项目、大企业,而对投资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小户创业者关心不够、联系不多,相应的务种服务也就难以到位。
上述问题的存在,说到底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努力优化创业环境。首先要加快发展本地经济。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是要有一定的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良好愿望的,但既为“创业”,就必然要考虑经济效益和发展前途,创业是为了今后的更好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发展当地区域经济,努力实现自主创业与社会经济良性互动。其次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激发创业动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倡导“不等不靠、敢闯敢冒、勇于竞争、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形成创业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创业新的风尚,努力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崇尚兴业的浓厚氛围,使自主创业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第三,积极宣传、报导相关政策法规、有关自主创业的先进人物与事迹,增强回乡创业人员的荣誉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尊重、支持、热心创业的热情,有效提高更多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欲望。第四,努力降低创业门槛、强化创业支持、激励自主创业,不断推进新的创业,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带动和引领城乡群众走创业创新之路。进一步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和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其他人员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努力提高创业服务质量。对创业者所需办理的一切证照,尽量简化手续,减少办事环节,提高效率;实行投资创业代理制,凡回乡的企业项目,所有报批手续可由行政服务中心全程代理;对自主创业项目,要建立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创业者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要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坚决制止各种不利于自主创业的行为,净化投资创业环境;要好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要素供给、税收政策、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信息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要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各种专项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好专项资金对创业创新的引导和带动效应。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规范发展中介机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组织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专项行动,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
第三,努力培育自主创业主体,提升创业能力。继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原则,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和成人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继续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加强农村预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延伸培训触角,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通过创业发家致富;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因地制宜创业,尤其要在社区服务等领域一展身手;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人勇于自主创业,以创业实现就业,以创业实现致富;引导和鼓励外出创业能人回乡“二次创业”,推动“输出劳务”向引导“回乡创业”转变。
总之,要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使各创业者能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在带动更多的人致富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中等以上收入者,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作者:中共开化县委党校教师
第五篇:l如何让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
如何让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
2010-5-1 9编辑:田野来源:半月谈网
温家宝总理说,要让人民活的更有尊严。这个命题在当代中国的深刻现实意义在于,迫切需要让广大基层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如何重构劳动的价值,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一个突出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提高劳动者收入,则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在二十一世纪,不能再让中国的劳动者拿低工资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规矩”。中国的劳动者不是“天经地义”应该拿低工资的。
全社会都要关注劳动者收入严重偏低的现状,让中国的劳动者活得体面,活出尊严。
最低工资必须大幅提高
先看看欧洲国家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瑞典是22700元/月,瑞士是20838元/月,卢森堡是16420元/月,冰岛是14993元/月,爱尔兰是14620元/月,比利时是14407元/月+社会福利,澳大利亚是14380元/月,荷兰是13820元/月,法国是13377元/月。
目前,中国许多地方的最低工资一般在500元/月上下,最高的也没有超过1000元/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低工资是中国的30-40倍!
通过对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资制度研究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最低工资要以人均GDP作参照,最低工资与人均GDP的比率发达国家为37%,发展中国家为68%,世界平均为60%。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259美元(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如果中国工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话,全国最低保障工资应是3259×68%=2216美元,也就是1261元/月。
目前,我们中国有哪个地区的最低工资能达到1261元/月?只有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出合理的最低工资,才能理顺其他各行业、各部门的工资关系。国外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一般比最低工资高出40-60%,最高达100%。
而为使多数企业能够支付1261元/月的最低工资,笔者建议,一方面,政府必须对企业减税,并减少各种收费;另一方面,大力开放垄断行业,使社会平均利润得以提高。如此,才能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甚至略高于经济增长和企业收入增长。
这在今日中国尤其重要。中国目前正处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所描述的二元经济的结构。一个是现代经济部门,与此并存的另一个是传统经济部门。1
在现代经济部门里,工资是由工作者创造的边际产出决定;而在传统经济部门里,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一方面边际产出本来就低;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现存的1.5亿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刘易斯所说的低价劳动力无限制供应的局面。这些劳动力要求的仅仅是生存工资。假若由于某种原因城市里非熟练工人工资有所提高,那么就会吸引从农村来的劳动力参与竞争,最终使工资回到原来的生存工资水平。只要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吸收完,城市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不可能与生存工资有实质的差别。
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在今后十几年里,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以前,低工资的状况不会有实质的改变。一方面在传统部门里,已经拿低工资的人始终维持在生存线水平上,另一方面在现代部门里,已经拿高工资的人工资还会继续快速增长。这样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要扭转这个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最终必须靠经济的二元结构归一,也就是说,要等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被现代部门完全吸收完以后。这时低收入工作者的工资才能跳出生存工资的水平。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且,就业一直是我国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科所的测算,除了农村结存的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城乡每年还有1200多万新成长劳动力进入劳动大军。
工资增长必须有保证
尽管提高劳动所得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真正落实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保障,目前,中国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工资增长计划,可惜缺乏有力保证。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有限途径应是从制度上和机制上突破,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即按照GDP增长比例确定劳动者报酬调整幅度和频率,确保职工工资增长不低于国民经济增长幅度。
同时,还必须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资谈判机制,提高普通劳动者与企业谈判的能力,以切实提高自己的收入。
强化产业工人协商工资增长的地位。这是一个庞大的复杂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工程。要在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对广大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来说,任务更紧迫。这些企业就业人口多,收入水平低;扩大消费,这个群体是重点。要积极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扭转“劳方不敢谈、不会谈,资方不愿谈、拒绝谈”的局面;对中小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明确给予减免税优惠,形成利益引导,助其减轻经营压力。
目前,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一般在55%以上,而在我国,2007年这一比重已从1997年的53.4%降至39.7%。以2008年GDP总量31万亿元算,如果劳动报酬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就能多发3万多亿元工资,普通劳动者境遇会大为改善。
特别要指出的是,要改变普通劳动者工资收入“被增长”的局面。所谓“被增长”,也就是说实际没有增长,但在统计数据中却增长了-2009年上半年全国职工工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发布后,社会上对其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提出了质疑-2009年7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称,据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远超同期GDP7.1%的增速。
很多人称,统计数据与自己的收入不符,工资“被增长”了。
国家统计局对此的解释是,现行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统计范围,尚未包括城镇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并且包括个人缴纳的养老、医疗、住房等个人账户的基金,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甚至包括实物形式支付等。全国约3亿城镇就业人口,目前工资统计只涵盖了约1.3亿,私营企业职工、个体户和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没有涵盖在内。
看来,我国城镇单位职工工资统计范围过窄,存在缺陷。
在金融危机中,处于工资低端的岗位和企业减少,而处于工资高端的岗位和企业变化较小,是造成平均工资数据仍然上升的原因之一。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增幅快于企业,也是工资同比增长的原因之一,前者平均增幅约高出企业3个百分点。据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冯乃林表示,政策因素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如机关行政单位工资调整和津补贴规范目前还在逐步兑现;教育部门关于各级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同级别公务员工资的政策出台等。但对一般人而言,放眼望去,只见企业在裁员,在降薪,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失业者的行列。然而,据统计我们的收入却在以11.2%的幅度在增加,这岂不是咄咄怪事!难怪有人说,中国人加工资-空调。就连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这样的专家也说,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个人所得税同比去年增速却大幅下降,这之间相互矛盾。
2009年7月,风险咨询和内部审计专业机构甫瀚公司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该专项研究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按市值(截至 2008年6月30日)排名的前100家样本公司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高管薪酬迅猛增长已有失控之势,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已明显高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该报告以2007年年报数据为样本,发现在全体高管人数增长18.63%的情况下,全体高管成员(包括董事和监事)的报酬总额增长幅度却高达111.23%。2007年是泡沫之年,名义薪酬上涨并不奇怪,但增长之快仍然令人称奇:从人均报酬水平来看,全体高管成员的人均报酬水平为58.39万元,比上的36.08万元增长了61.83%;全体董事会成员的平均报酬水平46.92万元,比上一的27.03万元增长了73.58%;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执行董事-人均报酬为177.01万元,比上的88.95万元增长了近一倍。
看来这“平均数”确实不靠谱。搜狐网调查显示,有52.51%的网友呼吁国家统计局-“别平均,还是细化一下,将各种工资段的人数比例也公布出来:月工资1500元以下的有多少,2500元以下的有多少,5000元以下的有多少,20000元以下的有多少,也让我们知道差距有多大。”
有案可查的是,大多数人的工资被金融行业等高薪行业“增长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平均工资为3060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倍;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工资为2773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第三位,平均工资为2324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
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只能持平,至于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其平均工资分别为9885元、10349元和11661元,分别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5%、70.7%和79.7%,但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也托高薪行业的福,工资“被增长”了。
工资“被增长”如果被地方政府作为政绩,那大多数人的工资增长也就成了“政绩工程”。
税收调控必须全面有效
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调节,是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用税收来调节悬殊的个人收入是十分必要的。但现实却是高收入者的个人调节税收流失较为严重。
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构成可以发现,工薪阶层和个体工商户缴纳的税款占了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量的90%以上。
目前,国家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目的还是调整收入差距。然而,在国家收上来的个人所得税中,普通收入的工薪阶层却占了绝大部分。这显然有悖于国家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的初衷。
为此必须改革税收制度,加大所得税再分配功能,首先要调高高收入者的累进所得税率,其次要减少所得税的累进层级,并加大各层级之间的级差。目前,垄断行业不仅工资很高,住房公积金的比例也很高,企业年金也大都建立了。有的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加起来超过工资收入,很不合理。以前,高公积金和高企业年金都免征个税,这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是不公平的。
近日,国税总局发出通知,已明确企业年金要征收个人所得税。
还想特别强调的是,目前央企每年上交税费后,还有数千亿元税后利润留在了企业,难免会有一部分以补助、奖金等形式进入个人腰包,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在继续打破垄断的同时,逐步建立制度化的国企利润上缴机制,用以弥补对中
小企业减税和社保基金的支出。
还须看到,今天很多群众生活窘迫,不少是由于我们结构调整等造成的,他们为改革的顺利进行付出了成本。因此,他们完全应该分享今天的改革成果。传统上人们所强调的公平,是你有能力干得多就应该拿的报酬多,但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有能力的人,即所谓强势人群所占有的社会资源也多,因而有必要给社会更多的补偿,即设立合理的再分配机制。
中国国民的收入差距拉大,主要是因为机会的不平等。平等有机会的平等与结果的平等两种,后者多体现在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上,为此必须加强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在初次分配领域要坚持效率优先,在再分配领域则要强调公平,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方式调节收入分配。
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竞争中肯定处于劣势,这就需要国家在改革税制的同时,还应加强教育系统、社会保障系统建设。而一切改革的推进工作不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反而会促使差距逐步缩小,使中国的劳动者活的光荣和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