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实施税收强制执行的实践与探讨

时间:2019-05-14 11:5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实施税收强制执行的实践与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实施税收强制执行的实践与探讨》。

第一篇:对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实施税收强制执行的实践与探讨

对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实施税收强制执行的实践与探讨 周加模

杨勇锋

赖丽文

近年来,漳平市地税局在清理房地产企业欠税过程中,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对银行按揭保证金进行税收强制执行,先后执行 12 户次,执行税款及滞纳金共计 878.48 万元。对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采取税收强制执行,为各级税务机关解决当前房地产企业欠税执行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的概念及对税收强制执行的意义

(一)为降低贷款风险,商业银行“模仿”已有的所谓“贷款保证金”制度,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设置了按揭贷款保证金条款

通常的做法是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开发商)签订《个人购房贷款项目合作协议》以及《个人购房担保借款合同》,并在合同上约定,银行为开发商开发楼盘的购房人发放住房按揭贷款,而开发商在银行开立保证金专户,并按发放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存入保证金,为银行的按揭贷款提供担保。当购房借款人取得房地产证,并办妥以银行为抵押权人的抵押登记手续后,银行将保证金账户中对应的保证金退还给开发商。在此期间内,若购房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按期还本付息的,由开发商代为偿还,银行有权直接从保证金账户中扣划相关款项。

(二)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是房

地产企业欠税最后的可执行财产在房地产企业资金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企业的各项资产都可能被转移分配,造成欠税无法执行。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名义上属于房地产公司的房款,但保证金的特点使得房地产企业无法直接支取。各级税务机关应提高对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的认识,铸牢欠税执行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对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采

取税收强制执行,为解决当前房地产业欠税执行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具有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税务部门在清理房地产企业欠税过程中,执行难是主要问题,究其原因则在于房地产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征管模式。

1.房地产行业特点

(1)开发建设周期大、投资数额大、银行融资难。开发产品要从规划设计开始,经过可行性研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建筑安装、配套工程、绿化环卫工程等开发工程,少则一年,多则数年才能完成。

(2)经营风险大。开发产品单位

价值高、建设周期长、负债经营程度高,部分企业甚至非法向社会高息融资,一旦决策失误、销路不畅,将造成大量产品挤压,使得企业周转不灵,导致企业陷入困境。部分企业法人代表发现企业资金链断裂后,外逃躲债。

2.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特点

(1)税源管理手段不高。房地产开发企业流动性大,资金体外循环现象严重,客观上难以掌握。

(2)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增值税清算属于“事后”征管,《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第九条规定:“纳税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①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的;②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征管模式为竣工前采用预征方式,在房屋销售基本完成后进行清算。如果清算年度企业资金方面出现问题,房屋又销售完毕,清算结束后将出现无财产可执行的尴尬局面。

(3)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汇

算也属于“事后”征管,《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第三条确定了房地产企业开发产品完工条件、第九条确定了企业销售未完工产品取得的收入应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毛利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从上述规定来看,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也是采取平时预征、完工年度清结算的税收征管办法,这种征管模式和土地增值税一样,不利于保障税款安全。

二、司法机关对银行按揭保证

金性质的认定及执行案例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要取得保证金的优先受偿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保证金已被特定化;二是保证金移交占有,实现动产质押;三是不违反公平公正原则。”

其次,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账户资金随着房贷金额不断发生变化,不符合质押担保中金钱货币特定化要求,说明银行按揭保证金不属于质押担保,不具备优先受偿权。银行与开发商签订的合同一般为质押(房产)加公司保证担保,对保证金部分一般未签订书面质押合同,双方并未形成质押的合意,不符合担保法规定质押的生效条件。

最后,2015 年 5 月,《西部法制报》刊登了陕西海洋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略阳县支行按揭贷款保证金优先受偿案例,该案件经过二次判决,陕西汉中市人民法院认为签订的合同不属于质押合同,银行不得以内部管理账户形式为企业设立旨在保障自己债权存款账户对抗第三人、违反物权法流质条款为由,判决海洋公司有权申请法院执行按揭保证金。

三、税款与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的优先原则认定

《税收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质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

四、漳平市地税局成功实施的案例实践

2015年,漳平市地税局计划对某标准厂房公司欠缴的106万元税款实施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执法人员通过查询开户银行信息,核对房产土地信息均无可执行财产,执行陷入僵局。2015年4月,漳平市地税局通过第三方信息,了解到该公司建行按揭贷款“保证金专户”存款90万元。在催缴无效的情况下,依法采取税收强制执行,书面通知银行从其账户扣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 90 万元。

2016年3月,漳平市地税局再次对11户房地产企业的按揭贷款“保证金专户”进行强制执行,涉及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和兴业银行,总计税款 788.48 万元。

五、强制执行后产生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

漳平市地税局采取上述办法执行后,省内各家银行纷纷将银行按揭“保证金专户”采用其他方式核算,如将“x企业——保证金账户”改成“x银行——x企业保证金账户”,部分银行还采取推诿消极态度,回避对银行按揭保证金的查询和执行。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到:

一是加强与人民银行协调合作,促进各大银行对银行按揭保证金的核算、使用、报备,形成规范。对按揭保证金不再按临时账户处理。

二是各级税务部门应配齐执法装备,使用录音录像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建议使用执法记录仪,对查询按揭保证金执法过程全程记录。对银行推诿、阻扰甚至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查询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账户或者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划拨税款决定的,可以将录音录像资料等作为证据,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对该银行处 10 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 10000 元以下的罚款。(漳平市地方税务局)

第二篇:包商银行微小贷款实践与探讨

包商银行微小贷款实践与探讨

(包商银行)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在座的各位交流和探讨小额贷款的理论和实践,和大家共同分享包商银行自2005年以来在微小贷款领域的业绩和体会。下面我先将包商银行的情况及市场定位

作简单汇报: 包商银行简介及市场定位

包商银行的前身是包头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2007年9月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更名为包商银行,目前下辖赤峰、通辽、巴彦淖尔3家分行、80家支行共83家营业机构,拥有员工1669人。2007年包商银行还独资设立了1家贷款公司,发起成立了1家村镇银行。我行的第1家省外分行宁波分行即将开业,标志着包商银行已经跨入了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行列。截止2007年末,全行总资产人民币526.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10.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8.8亿元;不良贷款率0.71%,资本充足率为11.9%,拨备覆盖率186.56%,实现利润5.42亿元,连续几年被中国银监会评定为风险评级二级。从1998年建行至2005年期间,我行尽管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然而作为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经营上存在与大银行同质竞争的问题,制约其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赋予了城市商业银行无法企及的竞争优势;其次是大企业、大项目资金需求相对较大,常以数亿计,服务这样的大企业面临着贷款集中度过高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更可怕的是,一些与我行合作多年的大客户,纷纷提出了“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下浮”的条件。2005年6月,一家与我行合作多年的大客户因为不能满足其贷款利率下浮要求,而将上亿元存款转移他行并撤走了帐户。虽然从柜台工作人员到行领导极力挽留,最终也没能留住客户。这件事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与大银行争夺大客户,必然会把自己推向傍大款、垒大户的独木桥上,今后的发展道路将会越走越窄。为此,2005年8月,我行召开了战略转型工作会议,制定了“以市场原则和商业化运作为前提,以广大市民和小企业为核心客户,全力打造服务小企业的品牌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这一抉择,实质上是我行经过市场检验后对经营战略和市

场定位的“复位”。

恰逢此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4月15—16日举办了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提出在总结世界微贷业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家开发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进行微贷款业务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成熟的微小企业贷款模式和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商业性可持续发展的微小企业贷款运营模式和管理办法。我行得此信息后,努力争取这一难得的机遇,于2005年11月23日与国家开发银行正式签订了《微小企业贷款项目合作协议》,成为世界银行推动下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微小贷款项目的首批合作银行。协议签订后,2005年12月1日,世界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聘请的德国IPC公司的专家到达我行,带着他们在前苏联、东欧、东南亚实践微小贷款的经验,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从零开始帮助我们进行微小贷款的能力建设,将德国专家严谨、有序、善做计划的工作方式贯穿业务发展的全过程。我行本着“先固化,再优化”的思路,树立专家权威,深入学习、领会、“复制”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并结合国情及地区实际进行改进和完

善。

2005年12月25日,我行发放了国家开发银行微贷项目首

笔贷款,金额1.5万元 微小贷款项目的能力建设

1、建立一支独立高效的信贷队伍

过去,业内认为小企业贷款风险高的主要原因是其经营风险大、信息透明度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我们在引进了世界技术,推进微小贷款工作的实践中发现,微小企业贷款风险高,关键是银行没有掌握对他们贷款的核心技术,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为造就一大批微小信贷管理的专业人才,我们从人员准入入手,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陆续从4000多名应聘者中筛选出200多人进入培训,90%以上是没有银行从业经验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培训方式上,一改课堂式教学注重理论培训的传统方式,引进IPC公司专家的“学徒制”,实行一对一的、手把手的培训,重视培养他们的分析、沟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实际操作中,由专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讲授,反复训练,规范其行为方法,使之掌握微小贷款的理念、分析技术和操作要领,亲自动手制作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点货清单,并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检验和识别客户,培养学员的亲和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期间,对经培训评估认为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淘汰率达到三分之一。同时,注重对信贷员职业道德的培训,诸如客户经理与客户接触过程中均有明确的禁忌要求,绝对不允许喝客户一口水,拿走一片纸,严明的纪律和不合格者退出机制确保了一支训练有素、优质高效的信贷队伍的建

立。

2、充分借鉴世界技术,设计符合微小客户特点的业务框架

及流程。

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通过对专家设计的贷款流程、业务模式、担保方式、信贷管理系统、薪酬管理、筹资成本分析、合同文本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和研究,结合国家银监局于2005年7月发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精神和“六项机制”的要求,研究、制定了一套既适合客户需求又相对独立、简化高效的微小贷款业务流程和管理办法:

在贷款流程的设计上,始终坚持“现金流”为核心的业务理念,重视真实的财务分析、重视企业自身价值,不注重抵押担保。以往的贷款教训已经证明,如果客户的现金流不足以保证还款,而把希望寄托在抵押和担保上,银行无异是在进行一场赌博。我们分析、评估微小贷款客户还款能力的方法是:客户经理对申请贷款客户的直接经济收入(包括家庭成员收入)进行实地评估和计量,从最终确定的可支配收入中30%作为借款客户的日常生活消费,其余部分才被认定为真实还款能力,这样客户的还款来源就有了保证,真正做到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在利率定价上,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双赢”原则,经过财务分析计算出微小企业贷款作为劳动密集型业务的筹资成本、人工费用、风险加价、合理利润空间以及当地银行市场竞争状况和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等因素,最终将微小贷款基础利率确定在18%。随着业务的发展进程,对还款意愿好、履约好的优质客户实行

1个百分点的利率优惠。

在担保方式上,5万元以下贷款一般只需要信用担保,95%以上的贷款不需要注册登记式抵押(即不需要房产等不动产抵押),不需要评估、公证,把基于“现金流”文化的分析技术贯穿到底决不仅仅流于形式,这种真正不注重抵押不产生其它费用的贷款模式不仅使客户保持了最低交易成本,符合微小企业的承受能力,也能够在有效覆盖经营风险的同时,使我行获得了一定的盈利空间。而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在客户群体中逐渐或已经形成了“在包商银行贷款不要抵押物”的声势和氛围,从质疑到相信,从相信到逢人便讲,前来咨询填申请的客户与日俱增。在授权审批上,实行矩阵式的授权管理体系,高效审批。过去,我行审贷委员委员会包括行领导、有关部室人员、支行长和信贷员共10余名成员,队伍庞大,而且人数不过半不能开会,不论金额大小,一笔贷款的审批往往要等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从客户申请到贷款有时需要半月甚至更长。现在,微贷业务成立了单独的审贷委员会,作为唯一有权决定微小企业贷款发放的决策机构,成员都是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主要是微贷总部授权人员、信贷主管和有经验的信贷人员)。审贷委员会均由最多3人组成,每人都有一个B角,实行一票否决,任何人都无权单独批准贷款。现在全行微贷款决策人员共有60多人,按两人或三人一组,可同时决策20多笔贷款,确保了决策效率。一笔微小贷款的简单流程是:客户申请后,贷前调查、分析一般由信贷员在一天之内完成,并提出上会申请;审贷委员会决策贷款时,信贷员的陈述时间全部控制在20分钟以内,单笔贷款在40分钟内做出决策。一般情况下,一笔10万元以下的贷款从客户申请到贷款发放只需3个工作日,10万元以上贷款须5—7个工作日。高效贷款流程的运转,使我行微贷业务看上去象一部永不停顿的“放款机器”。在还款方式上,坚持按月等额还本付息的还款方式。这种还款方式的精妙之处在于:一是按月等额还本付息的额度是严格限制在客户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以下,不影响客户的正常经营和生活消费。二是等额还本付息的还款方式可以消除重贷轻管的弊端,信贷员能够根据客户按月还款的情况实时监控其经营状况。一旦发现客户的经营和意愿出现不利于贷款归还的情况,银行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察觉,从而采取必要的控制风险措施,减少了坏帐发生的几率。三是等额还款方式要求客户在日常经营中时刻都需注意安排好资金的使用和调度,把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作为一项日常支出提前做出计划和安排,客户的还款意识

得到普遍增强。

3、健康信贷文化的打造是项目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引进微小贷款项目后,我行不仅学到了世界小额贷款的业务技术和管理理念,而且在此过程中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思维模式和习惯,主动把对“微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这一课题审视的目光投到从银行自身找差距,找方法上来。

“市场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行在微贷项目引进前也曾办理过小企业贷款,但收获的却总是小企业不满的声音。因为过去许多信贷人员认为是银行在用贷款支持企业,客户应该“求”我们。现在信贷人员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认为客户是银行的合作伙伴,是在为银行创造利润。在“创造客户,创造市场”这一营销理念的引导下,我行通过召开“小企业金融产品推介会”、举办“金融服务进社区”等营销活动,组织信贷员主动走上街头,走向市场,与客户零距离接触,向客户营销自己的产品,致力于使每位客户都成为包商银行可信赖的“终身客户”。据问卷调查显示,有80%的客户是通过客户经理上门营销的渠道了解微小企业贷款业务并申请贷款的;有70%以上的客户已经培育成我行的忠诚客户,有95%的客户表示愿意成为包商银行的“终身客

户”。

创造市场、创造客户的目的是培育一种诚信文化。我们深知:要想把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经营好,做成百年老店,就必须培育客户的诚信意识和忠诚度。我们在打造自己的微贷专有市场中,始终把握着这样一个原则:服务和诚信同等重要。对“准客户”的任何不诚实行为一律实行“零容忍”,只要“准客户”说了谎,造了假,他就不会成为包商银行的客户;而对已经贷了款的客户,哪怕他贷款逾期一天,也要按制度收取罚息。有些客户一时不理解,认为晚还几天、掏点罚息没什么。但通过对他们进行耐心疏导和服务跟进,这些客户逐渐理解到诚信守信应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通过这样日积月累的交流互动,我们倡导的诚信“小气候”正在影响和改善着市场信用的大环境。在推进微贷项目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要打造服务微小企业的品牌银行,必须营造“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的自省文化,并固化于每一个员工的意识中,成为微小企业信贷管理工作的信条与准则。在思维和理念上,坚持“不从客户身上找问题,而从自身找原因”;在宣传上,以“没有房屋抵押,你也能贷上款”、“微笑贷款,富民共赢”吸引客户的目光;在制度安排和流程设计上,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平等对待客户,从技术层面寻找适合微小企业特性的模式和方法。

微小贷款项目成果和运作模式探讨

我行微小贷款业务的额度界限从人民币3000元到50万元,标准产品年利率为18%,期限最长为2年。开办业务两年来,共向目标客户群体发放了26万份宣传资料,接受了2万多人次的业务咨询。截止2008年3月末,我行累计为8000多个客户发放了微小贷款,总额达人民币5亿元,单笔平均金额6万元,逾期30天以上贷款占比仅为0.26%。目前,我行不仅在总行所在地——包头开办了微贷业务,而且依托自身的分支机构和自主的发展能力将微贷业务辐射到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通辽和巴彦淖尔市,选拔培养了160多名专业信贷人员,服务对象遍及服务、贸易、生产、加工、养殖、运输等行业的微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小摊位。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招聘、独立培训、独立设置机构、独立考核、专业化生产微贷产品的能力。为此,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行明确提出以事业部模式推进微

贷款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第一、在人力资源管理和队伍建设上,实行独立招聘,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培训和评价体系。

我们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银行业,依靠理论模型、评级打分来有效的、批量的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问题,条件还不够充分。那么,为劳动密集型的小额贷款造就一支高素质、技术型的专业队伍就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我行和IPC专家从“潜能发现和培养”着手,创立了更为标准化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机制,通过模块化的培训和对信贷员“综合能力”的跟踪评估,打造专家型管理团队和学习型员工队伍,确保业务辐射、扩展过程中风险管理能

力的提升。

第二、在风险管理模式上,建立适应微小客户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置机制。

我们发现,建立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的突破口在于坚决破除抵押物崇拜,同时,借助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对单个客户信贷风险和客户集中度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价和处置。关键有三点:第一,信贷人员要通过细致深入的现场调查和应用“交叉检验”的方法收集、整理、确认客户信息;第二,决策人员要以基于客户现金流的财务还款能力为切入点,对“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三项要素作出客观评价;第三,坚持分期还款和持续动态监控,监督客户偿债能力和还款表现。目前,采用不动产抵押方式的微小贷款笔数仅占0.4%,而且抵押品也不与能否贷款和额

度大小挂钩。

第三、在内部控制上,明确授权,优化组织架构。开展微贷款业务必须不断提高内部的运作效率。为此,我行微贷事业部采用了“总部管理岗-区域主管-主管-前后台信贷人员”的纵向管理和封闭运行链条,确保产品线各链条的有序衔接,因人授权,明确分析权限、操作权限和决策权限并随着人员的“进步”经常调整,确保贷款机器的高效运转。

第四、在考核体系上,倡导对客户和信贷人员的正向激励。一方面,我们强调银行自身和客户双方都要承担社会责任,要和客户建立“伙伴式”的平等关系,力争通过每一次营销咨询、每一次调查分析、每一次回访监控来培养客户的信用意识,通过利率优惠、简化分析、担保条件等措施来激励他们的履约行为;另一方面,尊重员工的价值,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主要从“数量和额度、新增和现有、增量和占比、质量和效率”四个层面上设计绩效考核方案;第三,在全体信贷人员内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行为规范,强调团队合作意识,培育积极向

上的健康工作氛围。

第五、在事业部管理框架下,实行独立核算。在专家的帮助下,我行已初步建立了微贷产品财务利润的测算模型并在收入和主要成本费用方面实行单独核算,我们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整个事业部及每个微贷机构的业务质量和收益情况,也为下一步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定价模型和经济资本利润

模型奠定了基础。

第六、不断研究、提炼技术成果,打造自主的微贷产品知识

产权。

要让微贷理念真正根植于包商银行,并且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使它成为包商银行自身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产权的有效组成部分,仅仅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在推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启动了对这项业务的理论渊源、知识体系以及实践发展的研究和探索,一方面集中本行的智力资源组成课题组,进行案例研究;另一方面,主动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去年我行自主出版了《微小企业贷款的研究与实践》、《微小企业贷款的案例与心得》两本研究专著,并参与了国家开发银行《微贷款技术管理手册》的编写工作。

业务运行中问题探讨与建议

1、信用意识和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

会的共同努力

我行在打造自己的小企业专有市场过程中,始终注重诚信文化的建设,通过包商银行创造的诚信“小气候”影响和改善着市场信用的大环境。但是我们也常常感到自身的压力巨大,在一些金融同业中,传统的“抵押物崇拜”理念仍大行其道,而我们坚持的“无抵押”会使部分本来就存在问题客户来我行恶意骗贷,增加我行的调查审批压力和贷款风险识别难度;另外部分政府机构、法院等部门对于“无抵押”也持怀疑态度,在逾期贷款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理解,增加我行对恶意欠贷客户的执行成本。

2.违约信息披露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支持

银监会在小企业贷款工作中始终强调:要加强小企业客户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建设,强化小企业信息服务工作。虽然我们在此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目前仍只限于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进行披露、获取信息,这对一些恶意欠贷或在其它领域有不良信用的客户、或没有贷款信用记录的客户所起的公示和警示作用非常有限(尤其是微小客户群体,原来没有正规金融机构为其融资,因而也没有信用记录),而对于还可以通过何种渠道、在什么样范围内对违约客户进行信息披露或获取违约信息,加大对不诚信客户的舆论压力,增加他们的违约成本,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渠道

和法律支持。

3.微小贷款自主核销机制的建立

关于微小贷款、小额贷款的呆账核销、税负减免问题,一直以来是业界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如何与当地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推动贷款风险的财政补偿、营业税减免、贷款损失自主核销等激励政策的出台,对于我们来说难度很大,也是我们在推动劳动密集型微小贷款项目中困扰和动力不足的难题之一。这里我们建议:是否可以在不良率控制好的部分银行先进行试点,在单户贷款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不良率总体控制在1—3%范围内的,根据贷款损失情况自主核

销。

4.对民间借贷的合理性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微小客户群体巨大的资金需求,也直接导致了地下信贷市场的活跃,引发了一些金融诈骗活动。随着各地银行微小贷款业务的开办,为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主融资增加了一种选择,开始走进了正规金融机构,对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仍有部分未经批准而从事融资的组织游离监管之外,不择手段地与我们进行恶性竞争,比如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以10%甚至20%的年收益吸收部分闲散游资,然后以30%—50%的高利贷放出(通常以客户的不动产、汽车等作抵押),这些机构大多与黑道势力有联系,一旦有恶意拖欠客户他们的收贷力度往往比我们单纯靠信贷员的高密度监控和人性化的催收更“有效”更有“力度”,加大了我们识别、判断贷款申请的难度,也增加了我们传播健康“现金流”文化和“重经营、轻抵押”等理念的畏难情绪。因此,我们也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的审批、监管力度,加大对非法民间组织的地下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使健康的信贷文化和正规金融渠道得到保护,发扬光大。

第三篇:对实施主动警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对实施主动警务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内容摘要:

主动警务是目前公安建设管理实现创新发展提出的,针对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群众对警务工作的需求,使公安工作以信息研究为主导,以主动警务入手,为基础的对警务工作内涵进行创新、调整和发展,以达到建立警务工作自身发展和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需要的警务工作运作模式要求的目的。是公安执法与队伍建设工作迎接

开展实施主动警务的新型警务理念,并将其作为解决当前警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公安管理创新、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等现实要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主动警务的提出是警务工作理念创新的一次革命,是公安工作在应对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必然选择。

从开展实施主动警务的实践来看,主动警务作为一种新型警务运作模式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为增强开展实施主动警务工作的实效性,加深对主动警务的认识非常必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主动警务做一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一、主动警务的产生背景

主动警务是相对于被动警务或反应式警务模式而言的一种警务模式,在2007年前后这种警务运行模式逐步被提出并得到重视。公安机关通过“三基”工程建设以后,公安机关人员、装备、机构等得到很大加强,警力不足的问题得到较大缓解,为实施主动警务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需要警务工作调整、解决的社会矛盾呈现出数量增多、性质日趋复杂、矛盾对立尖锐、范围波及扩大以及矛盾的关联性增强等特征,警务工作调整、解决矛盾对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导致出现了警务工作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管理、驾驭社会职能的要求。公安机关在具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和面对客观现实要求,促使了主动警务应运而生。当前,主动警务工作从探索创新层面逐步走向建立完善主动警务运行模式的管理工作机制层面。公安机关提出了创新式、内涵式、集约式等发展要求,在警务实践中探索建立的校园、乡村、社区警务,在执法实践中开展的大走访、对受害人和处罚对象回访等等工作都体现了主动警务的理念在公安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二、主动警务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主动警务是指公安机关围绕警务工作针对的对象、警务工作所要实现的目的、社会对警务工作的需求等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决策—实施警务活动—反馈—评估—分析研究周而复始的一种动态警务运行模式,它包括队伍建设和公安业务工作两个方面。这个周期越短,主动警务的主动性就越高。这个周期出现频率越少,可能存在两种情形:一是某个警务工作没有运行下去;二是某个警务工作已经形成成熟的工作机制。

相对于被动警务或反应式警务的现实警务需求—实施警务活动的单向静态警务工作模式,具有双向互动的动态特征的主动警务内涵更加丰富。用经济学理论来考量两者关系具有一定可比性:计划经济是以计划决定市场,计划本身是固定的,而市场经济是以市场决定计划,计划是相对固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通过宏观经济杠杆手段主动引导、调整、改变市场,使其符合相对固定计划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使具有无序性特征的市场不自觉地进入有序性发展轨道。在这里,计划=警务工作,市场=警务活动针对的对象,宏观经济杠杆=警务工作具体的管理活动。被动警务或反应式警务带有明显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特征,即管理活动强制性非常强,而主动警务带有明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特征,其特点是管理活动区别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等级的强制性,强化了管理工作的引导、预防作用和针对性,使主动警务具有了以下特点:

1、主动警务具有可调整性特征和要求

博弈理论在主动警务运作模式中的运用证明:主动警务需要更大的调整空间。在博弈中,博弈者不仅要考虑自身,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考虑对手以及与对手相关的第三者或与之相关的其他因素。在考量的基础上,博弈活动针对不同的博弈者和博弈条件决策采用不同的行动、行为方式等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警务工作面对的博弈者非常简单,对抗性非常弱,几乎不存在“博弈”的问题,被动或反应式警务工作足以应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博弈无处不在,从律师对警务工作的大量介入的现象到媒体对警务工作的新闻监督的加强,警务工作面临的对象都会充分利用于己有利的资源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现象在上访案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上访人员往往综合使用了法律、关系、媒体、向上级部门领导上访等综合手段来达到其合法与非法目的。要适应当前队伍管理和执法工作现状就使警务工作产生依法博弈的需求,使其具备灵活性、机动性和针对性,最终在依法管理活动中增加胜算,维护执法管理权威,增强执法管理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2、内涵式发展是主动警务重要内容

内涵式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警务工作原有内容调整或改变;二是警务工作进行创新并丰富新的内容。单纯将内涵式发展理解为“丰富内涵”是片面的,因此,在警务活动中做到“有所为”同时也必须做到“有所不为”成为内涵式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这是由于目的决定手段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主动警务的可调整性原则和方法,同时这些调整必须以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为大前提。

随着开展实施主动警务工作的不断深入,警务工作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外延在不断缩小,一些新的警务工作在不断产生,如不直接针对但可能服务于案件侦办开展的大量基层基础工作、队伍和警情研判、密切警民关系而开展的走访调查等等。同时,由于社会矛盾的尖锐性、关联性增强,导致这些问题可能导致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的出现,预防、控制成为处理好这些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升级的前提条件,提高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形势进行掌控能力,对重大治安问题的预防成为警务工作的重要实现任务。因此,与公安执法无关的一些行政管理、征地拆迁、民间纠纷等可能蕴含激烈矛盾导致重大治安问题出现等,都需要警务工作以介入(不是处理)的方式主动参与,否则就可能导致被动,以致于后期执法的困难,甚至无法掌控局势。公安机关这种介入既是警务工作以信息主导警务的要求,也是执法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最高执法目的在警务工作中的实践。我们决不能等到危害结果发生才开展警务活动,而以前涉及这方面的警务工作也被简单认为是与警务活动无关,甚至是导致警民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以介入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主动警务充分体现了警务工作从单一执法管理职能向综合性社会管理职能内涵的扩张。当前开展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走访、大调解工作以及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进入同级政府党委班子的组织机构调整等工作变化充分体现警务工作的这一扩张。

3、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研判、评估、反馈、调整是主动警务实施的主要手段。

开展实施主动警务首先要了解和准确掌握警务工作发展的规律和目前警务工作的现状;其次要准确了解社会需求、社会矛盾;再次找出差距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第四实施警务工作;第五信息反馈与效果评估。完成以上五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周期均需要借助于调查研究、研判、评估、反馈、调整手段。因此,在开展实施主动警务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以及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检验真理的方法,这在主动警务的探索建立阶段尤为重要。

4、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推进主动警务的思想基础

主动警务要求对警务工作的认识跳出警务工作就是执法的局限性认识,需要树立警务工作是开展社会管理的认识。在队伍建设中开展的警务活动,要将以处理为主要内容转变为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理念,更加注重警务工作开展的事前与事后对警务活动的影响。按照“预则立,不预则不立”的要求开展工作,就要更加注重管理活动开展的准备、评估工作。如执法活动

中的基础性工作、执法的后果评估与后续处置,这样我们就能在警务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而先发制人,充分发挥警务工作的预防、控制作用的实效性。这在我们对突发上访案事件处置中的“三四四”工作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中的“六方化解”工作法以及案件回访工作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5、主动警务工作具备了现代管理的特征

警务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管理工作,警务工作无论是进行社会管理还是进行队伍建设,从其目的、手段和相关活动均具备典型的管理特征。区别于被动和反应式警务,主动警务在管理上方式上具有了以下特点:一是管理重心转移。主动警务强化了过程管理,弱化了结果管理,其理念是:通过提升管理过程的质量,解决管理结果质量的问题,这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我们在素质建设中越来越重视民警的习惯养成,在执法监督方面强调事前、事中监督,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中强化了对矛盾事件的介入掌控工作等;二是主动警务可以实现警务工作自我完善和不断提升。主动警务工作从警务工作运行采取分析研究—决策—实施警务活动—反馈—评估的封闭式循环模式,搭建了警务工作不断巩固工作成果和对警务工作进行科学调整的平台,解决了在管理工作中的积木效应(当抽掉一堆积木的下层的某块,整堆积木就会坍塌),通过规范、高质量的管理活动解决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如解决一个单位由于某个领导或业务骨干的变动而导致整个运行系统受到震荡,真正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从而提升管理效能,在管理过程中解决增强管理活动的适应能力的问题;三是全体动员。主动警务的一个周期需要管理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才能完成,因而解决了管理活动脱离实际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调动、激发管理主体与客体的积极性与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工作经验。因此,一个成功主动警务的实施过程中,就是全体参与管理的过程,从而可以实现以几何倍数的方式提高管理效能。主动警务的运作模式符合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的主要管理要求和方法,这在德阳警方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已经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如他们在工作中提出:“写你所做,做你所写,记你所做,纠你所错,过程可追溯”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解决了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管理活动全警参、针对性、经验积累固化与执法监督的实效性等问题。

三、在实施主动警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警的思想观念转变困难

由于长期以来公安机关都是以被动警务或反应式警务为主,目前这种警务工作模式仍然是主要的警务工作模式,同时也是警务运行模式中的基础模式。从警务工作本身规律性来看,主动警务模式的开展,并不能从根本上替代被动警务或反应式警务功能。这种现状必然会导致民警形成惯性思维,而目前警力仍然存在不足和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同时公安管理工作明显滞后,因此,在开展主动警务过程中,民警的消极被动情况大量存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影响了主动警务工作的推进。

2、公安队伍管理水平不高,队伍潜能难以挖掘

公安队伍管理工作落后于主动警务的要求,表现在:一是数据管理仍然是公安管理活动的核心,工作任务的完成成为警务活动实现的目标,队伍主动性难以提高;二是对工作的评价标准在质量较低的水平上徘徊,奖惩工作激励作用不能很好发挥,机会主义、侥幸心理普遍存在,导致民警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三是脱离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讲大求全,片面追求形式,造成民警和基层疲于应付,极大遏制了队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四是队伍管理和业务管理存在脱节,导致内耗产生,形成多层“皮”的现象,部门与部门、警种与警种之间的联系不能很好整合形成合力,队伍专业化落入专门化的误区,人为割离公安业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五是缺乏借鉴、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如ISO9000质量认证标准是现代管理工作的优秀成果,广泛适用于各种管理活动,但是我们还知之不多,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尚未自觉主动运用于公安业务和队伍建设工作。

3、对主动警务模式研究滞后导致此项工作推进缓慢

从工作实践来看对主动警务模式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认识,表现在对主动警务的内涵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一是各单位往往立足于本单位业务工作的特点出发对主动警务进行理解认识,缺乏从公安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大局以及与其他部门业务联系角度层面来思考、认识主动警务,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缺位。如派出所强调防范,而刑侦部门强调打击,双方都忽视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解决打防结合的问题,表现出主动警务工作中的部门本位主义;二是警务工作与社会、队伍需求脱节,不会利用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看公安工作,站在民警的立场上看公安队伍管理,不能体现现代警务工作以人为本的警务工作理念;三是不善于解决处理被动与主动的辩证关系。矛盾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被动中包含着主动的成分,反之亦然,不当的主动往往会导致被动。如公安工作不但需要被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同时公安工作还需要通过执法工作引导、教育群众,提升群众对警务工作的需求,引导群众对警务工作需求的方向,从而实现从被动转向主动。

四、对开展实施主动警务工作的建议

1、强化对主动警务的研究用于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种新型警务活动的开展实施既包括宏观上的要求,也包含微观上的具体操作方法的细化,要想达到整体上的推进,又要确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实效,不通过大量研究论证,搞运动式的活动是难以成功的。一是要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上下互动的问题,不能搞单一的自上而下,反之亦然;二是要集各警种、各部门以及广大民警的智慧开展调研,开门纳谏;三是要强化论证和评估工作,实现从做了到做好的转变;四是以制度、机制、工作任务等形式予以固化工作成果。

2、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离开了相对固定的人员来开展这项工作必然会导致事倍功半,在探索阶段强化组织领导更加必要,解决开展实施主动警务工作中的以下问题:一是对某项警务工作的开展进行策划;二是进行试点督导;三是进行可行性评估;四是进行完善丰富;五是建立工作机制。

3、以公安专业化引领主动警务

主动警务是在被动警务或反应式警务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发展,从开展这项警务工作的要求上来看不仅需要较高的理性,而且在技术操作上、在工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上更强,在实际具体运用中会遭遇法律和职责规定不明晰、经验不足等问题,这也是在主动警务与被动警务相比较最大的不足。因此,开展主动警务需要的专业水准更高,否则就会导致工作出现失误的结果。如我们曾经主动地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遭致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的教训非常深刻。所以,在开展实施主动警务过程中,要通过专业的眼光和方法来确保主动不乱动,处理好“有为”与“有所不为”的界限,保障主动警务的顺利开展实施。

4、加强大指挥、大情报系统的建设,为主动警务的开展实施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要以“金盾”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构建大指挥、大情报系统的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以情报主导警务的警务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情报、指挥系统在警务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处理、研判、决策参考、对警务活动进行扁平化管理等工作中的枢纽作用,实现从警务工作在宏观层面的指导到微观层面的指挥的有机结合,提高警务活动的动态性、针对性、及时性,从而提高警务活动整体的主动性和质量。

5、借用管理工作的优秀成果用于推动主动警务工作的开展。

要解决在主动警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的闭门造车现象,通过借鉴、学习、引入外地先进成果,缩短主动警务工作的推进速度,以先进的理念、做法引领工作的开展,避免走弯路、回头路,真正用尊重科学的态度和善于运用科学的能力高效推进主动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主动警务作为现代警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公安工作的发展,关系到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公安工作是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开展实施主动警务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对后进生实施有效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对“后进生”实施有效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后进生又叫问题行为学生。如果对这些学生的行为引导不当,就会造成扰乱他人或者阻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后果,常常会出现惹是生非、制造事端、影响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现象,严重的还危及社会。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可以分为攻击型和退缩型两种。前者指他们的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规则,与同学不合作,破坏公共财物等,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和对社会的危害;后者表现在有些后进生羞怯胆小怕事,沉默寡言,神经过敏,过度焦虑,自卑孤僻,对人对事冷漠,回避与他人接触等,造成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父母的不良言行,对孩子没有责任感,不注重子女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教育方法不当,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或者过分溺爱、要求不严、督促不力等,都容易造成学生的行为问题;其次,学校教育管理的失误。德育工作不适应新时期、新形势要求,不能遵循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把学科成绩看作学生闪亮的焦点,因而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打入另册,造成学生的行为问题;第三,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也是导致后进生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后进生问题关系着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着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既要提高理性认识,更要在实践中理清思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恰当的方法和可行的措施,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一、对待后进生,教师要有一颗爱心

爱能产生极大的教育力量。因为有了爱,“皮格马利翁”能使象牙塔雕像复活;因为有了爱,“罗森塔尔”能使普通学生大有进步。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为人父母者,因为有了爱,才对子女无微不至,关爱有加;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爱,才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会尽心尽力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后进生是受伤的花朵,更需要扶持,更需要格外关心,更需要备加爱护,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歧视后进生,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拒绝教育而永远地落后下去。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道出了师爱的重要意义。

教师有了爱心,才会用赞赏的心态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好强、向善之心,即使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因为成绩差就被教师同学忽视,有时甚至还会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自尊心经常受到伤害,因此他们比一般的同学更需要理

解、关心与温暖。而当后进生一旦得到关爱,那份温馨便会激发他们的自信,从而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老师的话就很容易被接受,师生间就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说:“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确实,爱的力量才是巨大的。

二、教育后进生,教师应多一份细心

不少老师对学生情况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成绩不好或犯点错误,不作调查研究,劈头盖脸就是一通指责,结果教师生气,学生也满心不悦。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生物课结束后,一同学向我反映某某上课不守纪律,影响教师和同学,以至于课堂教学秩序大乱。我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因为那一阶段正在整顿班风班纪,经常对学生进行守纪教育,对该学生也进行几次帮助引导,而且在上生物课前还特别打招呼,让他管住自己,努力做个好学生。想不到他竟让人如此失望。于是我怒气冲冲走到他面前,不问缘由,一阵训斥,也不顾其他同学在场,旧账新账一起算,并严令请其家长,再作打算。当时这个学生涨红了脸,什么也没说,只是低着头。我以为他知道错了,也庆幸这一招的厉害。谁知第二天,他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知道自己上课爱讲话,也影响其他同学,可是我真的想改,昨天你的话让我好难受,因为在你眼里全是坏印象,恐怕永远也无法改变。既然如此,我就是努力也不会有用的。”看完后,我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么傻的事:一个愿意进步,又渴望帮助的人被我的粗心伤害了。后来我及时找到他,诚恳地向他道歉,并表示愿意与他共同面对眼前的困难,一起努力。以后,他进步很大,虽然偶有反复,但毕竟是在进步呀!是啊,有时教师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很有可能毁了一个学生的前程。

细心还要求老师勤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情绪心理、身体健康,多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比如说上课时,当后进生要求发言时,首先给他们发表见解的机会;他们能主动质疑问难时,老师一定要细致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难问题;上课不注意听讲时,老师要用亲切的目光暗示他们集中精力;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时,应该先考虑作业是否偏难?损坏公物时,要先作无意损坏的推断;与他们个别谈话时,要先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当他们出现反复时,老师一定要防止对他们产生急躁和怨恨的情绪;在他们取得成绩和进步时,要及时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知道自信是一个健康人格的表现。人有了自信,就会感到理想美好,生活充实。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学生树立做人的信心,享受生活的快乐,积极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我多年来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有

效方法之一。

三、面对后进生,教师还应具有一份耐心

要做到耐心,首先要冷静,不急躁。初中生正处于个性的形成阶段,他们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但又不成熟,有时甚至还很幼稚。他们有极强的自尊心,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但作为一个成绩差的学生,这种心理往往难以得到满足,于是不免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这两种心理交织在一起,很可能导致他们在个别的事上爱出风头,固执己见,或故意捣乱以引人注目。这时候老师如果不够冷静,一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横加指责,很可能一下子触动他们敏感的自尊,从而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事事与你顶撞,处处与你作对,让你时时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寻找教育的契机。可见,教育须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冷静细致是关键。要做到耐心,还必须要有恒心。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不要有一蹴而就的心理,而要循循善诱,持之以恒。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件艰苦而长远的事业,学生素质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基础差,起点低,要赶上优秀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一段时间的刻苦并不能马上显出成效,对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两次无效就失去耐心,从此以后对后进生不问不管,任其发展,以致以前的心血白费。

在日本东京都葛饰区有一所驯骑小马学校,它开设于1980年,施教对象是身体和心理不健全的少年儿童。通过让学生驯养小马,练习骑马,增强基础体力,培养少年儿童善良的品行和同情心,真正促进每一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日本这一特殊教育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关键是如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的发育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大,为人师者,一个小小的举措,往往关系学生的一生,如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再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耐心,社会上就一定会多一些栋梁之才。

多年来,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既重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教育,更用心去关爱后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取得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可喜成绩,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我想,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只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是对后进学生,坚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真心去帮助他们,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会有效地转化好后进生,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对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对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实践

与思考

税收征管资料是形成于税收征纳活动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纳税人生产经营的重要信息和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过程。但是,多年来传统的档案管理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致使目前征管资料的管理中存在着标准不统一、内容不齐全、查阅不方便、保管条件差等问题,保管、查找、使用要专人,十分不便,利用率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制约了税收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我们认为结合总局提出的“一户式”档案管理要求,实现税收征管资料的档案电子化管理是税收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实现税收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可行性。

(一)取材容易,采录便捷。对于税收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来说,需要的是将纸质资料转换成电子数据,目前日常税收征管中有许多资料已经是在计算机中操作,如Word文档和 excel表格可以直接使用,其它纸质资料可通过扫描仪扫描进入微机,只需要设计出实用的税务征管资料档案管理软件将它们组合、分类、存储起来,再配以适当的查询应用系统便可顺利运行。

(二)投资不大,技术不难。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电子化管理的难点是软件的编写,虽然一般单位缺乏熟练的程序员,但通过“借脑”的办法,结合本身税收征管档案工作的要求,借助外部技术先进人员的力量,可以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三)容易普及,实用性强。软件的前台应用十分简洁,通俗易懂,先用扫描仪将纸质资料的扫描进机保存,再用档案管理软件将已保存的电子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然后便可按使用者的需求检索资料,使用方法十分简单,同时,网络版的征管档案管理软件,通过授权可以实现系统内网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方便地检索和查阅征管档案资料,而不论你是在县局、分局还是在市局,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根本不需要再到指定的档案室去,十分实用而又容易普及。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初期资料的扫描录入,但使用高

速扫描仪可解决这一问题。

二、实现征管资料档案电子化管理的优点。

(一)标准统一,要求规范。将征管资料档案的范围、分类、收集、立卷、归档、使用等要求以软件的形式编制在税收征管档案电子管理系统中,不按规定流程整理便无法归档,从而使征管资料档案化管理标准统一,要求规范。解决了目前纸质征管档案资料管理中的标准不统一、内容不齐全,整理质量不高,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问题。

(二)即时采集,随时归档。实行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在纳税人涉税事宜办结后立即扫描录入微机,解决了有些单位平时不注意征管资料的收集整理,造成资料散失遗漏的问题。同时,电子档案不需要装订,因此可随时编号归档,解决了纸质资料平时无法归档,必须等到年底才能整理归档的问题,保证了征管档

案的归档率和完整率。

(三)易于管理,查阅方便。电子档案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纸质档案资料,几百甚至几千本纸质

资料用一张光盘便可轻而易举地容纳下,而无需固定的库房、档案架、防霉防虫等设施,节约了人力和财力,管理起来十分方便。联机后凡是在经过授权的微机上,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自己想要的各类征管资料,彻底改变了以前一些单位档案资料“拿出来一摊子,翻起来一片子,查起来没法子”现象,提升了税务机关的征管基础管理水平,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的传统档案管理局面,提高了征管资料档案利

用价值。

(四)监控前移,方便考核。由于采用的彩色高清晰度扫描,纳税人的签名、章印、审核人意见、文书中的法律条款等,每一个细节你都看得清清楚楚,在微机中审核涉税资料,可以方便地找出哪些申报表未审核签字,哪些报表审核不认真,哪些税务登记表填写不全等,将纳税监控工作前移到受理录入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各项基础征管工作的质量。同时为内部考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依据,想查基层征管书面资料

情况直接在计算机上就可实现,无需再到基层分局检查。

三、征管资料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的特点。

(一)“一户式”与“分类式”相结合。对于档案来说,不论是“一户式”管理还是“分类式”管理,其原始资料本身都是一致的,不一致的只是排列组合的方法不同而已。纸质资料一旦按某种分类方法归档装订后,就很难再改变,而运用数据编程技术却可任意地对电子档案进行排序、组合和检索。目前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就是充分利用此项技术,按照总局“一户式”管理要求及以往“分类式”管理的特点,编写出相应的档案软件,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一户式”与“分类式”档案管理模式的结合。

(二)项目内容与省局征管信息系统相结合。软件设置内容是以江苏省地税局征管信息系统中各模块功能项目为基础,结合工作实际,将一户纳税人的各类涉税资料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也分为税务登记、税源管理、批文管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评估稽核、保全强制、行政处罚八大类四十四个小类和四十五个三级目录,与江苏省地税局征管模块一一对应,易于相互进行资料比对,查找不足。同时进入档案电子管理系统的工号、密码以及纳税人微机代码等都取数于征管信息系统。确保一名税务干部在系统中只有一个身份,一个纳税人在微机中只有一个识别号。弥补了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部分不足:省局的征管信息系统记录反映的是征管情况的一系列数据,而这些数据所对应的原始纸质资料的真实性却无法反映。例如:如果人为想提高申报率,将某户未申报的企业录入零申报,通过征管信息系统是无从查证的,但通过档案电子管理系统,查看该单位有无零申报表,损益表中有无销售收入等相关资料,一查便知道零申报是否属实。概括为两句话“想查征管数据用省局的征管信息系统,想查征管信息系统中数据所对应的原始书面资料

用档案电子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互补作用,为征管信息化建设辅平了道路。

(三)档案资料格式与税务文书规定相结合。进入系统的文书档案格式是严格按照省局规范化《表、证、单、书》中的资料的式样进行,确保整体文书资料的规范统一。

(四)档案质量与ISO管理相结合。借用ISO的标准实施规范化档案管理,每一件事都确保做在档

案中看到:事前有目标,事中有记录,事后有考核评价。

(五)纸质资料与电子目录相结合。在档案电子管理系统中查询出的资料,如果想进一步查看实际的纸质资料,可通过电子档案目录后面的档案类目号,直接查找书面档案即可。解决了在纸质档案登记目录

中花半天出找不到想要的资料的问题,提高了档案服务于征管的价值。

四、实行征管资料档案电子化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必须加强数据录入前的资料审核。资料整理是档案电子化工作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准备不充分会造成数据录入内容与名称不对应或资料残缺不全等现象。这要求在档案录入或扫描前,必须加强审核,对错误或模糊不清的书面档案资料(如未签字的申报表、填写不全的税务登记表等)必须及时改正后才能

扫入微机。

(二)录入过程中应注意按顺序操作。税收档案在向电子化管理方向推进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卷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分清轻重缓急,将那些利用价值较高的档案进行优

先加工整理,循序渐进录入数据,可以取得“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三)应注意录入后的电子资料保管。

电子档案资料虽然不怕虫蛀、霉烂,但也有其自己的缺点,其是存储在微机中的一系列数据,一旦发生中毒、计算机硬盘损坏等,将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因此要加强对已录入的数据的保存,在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同时,可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还要加强数据的保密处理,防止人为的数据

破坏。

(四)应加强对档案资料的利用。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能为征管所用,而电子化就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征管,强化征管基础建设工作,因此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系统的宣传,让人人都了解并会查询档案,以实现档案电子化的真正目的。

实践证明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的电子化,将“一户式”管理和征管资料的科学归档作了有机的融合,并借

助现代化手段,对于税务档案的分类和利用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未来。

近日,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国税局启用了新的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使用中存在的资料不易保存、使用效率低、查阅不便的难题。

新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由郊区国税局自行开发,是该局2008年的重点创新项目。该系统在原有的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模块。新系统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档案纳入了征管档案管理,使档案类型增加为基础类、资格认定类、行政许可类、纳税评估类、税务稽查类5大类,其功能也覆盖了税务登记、行政许可、资格认定、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征管各个环节。

新系统由单机版拓展为网络版,实现了对局域网的全面覆盖。管理人员凭借系统授予的权限,可以在任何一台内部网络计算机上方便快捷地调阅征管档案资料。档案资料的远程调阅、多用户调阅、不同单位同时调阅成为了现实,系统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工作的指导作用也大大增强。

郊区国税局有关人士表示,软件功能的拓展和完善彻底解决了征管档案管理完全依靠手工、检索定位困难、收集归档繁琐、增值利用不高等问题,为税收征管资料的科学利用探索了新的途径。

本网讯(蒋丰)近年来,泉州市国税局积极落实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针对现行税收征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发出一套实现税收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系统。这一系统有利于实现税收征管档案管理规

范化和价值利用最大化,进一步提高征管工作的质量。近日该系统已在泉州市下辖3个县市局进行推广使用。今年7月份,在德化县局进行推广时,德化县局仅用15个工作日全面完成了今年上半年35000多张征管档案的扫描归档工作。从运行情况来看,该系统的运行不会导致税务干部工作量的增加,而且能够实现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方便查阅,及时发现日常征管过程中存在的档案收集不完整的问题。为今后征管质量的提高和征管方式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泉州国税局该系统项目负责人介绍:使用该系统具有节约存储成本成本、便于工作考核、统一存储标准便于后期应用、提升信息管税水平、减少环节提升效率等五大优点。

节约存储成本,节省存放空间。纸质档案经扫描形成电子档案后,系统将按照一定规则形成流水号。因此纸质档案可以不再按户归集存档,只需打印一个记录档案份数、流水号码的起始和终止号的封面。这样节约了纸质资料的存储空间,同时由于纸质档案全部集中在县局保存,基层分局不再设立档案室,也节约了办公成本。

便于考核,推动工作任务完成。在进行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和税收执法检查时,可以先集中有关人员通过系统查阅档案资料,发现问题后集中力量进行检查核实,无需在不同单位之间来回跑,也省去来回搬动档案资料,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还可以通过档案资料来检验税收业务是否真实发生,防止造假现象。

统一标准,规范征管质量考核。该系统将档案分为征管档案、出口退税档案、稽查档案三类,并且实现与CTAIS的定期数据同步。只要是在CTAIS系统中操作过的业务,该系统会自动要求相应的档案,通过这样的比对,考核档案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清晰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实现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征管质量进行考核,也便于各个单位或税管员了解掌握本单位或个人所管辖纳税人档案的报送情况。

信息管税,为“同城通办”奠定基础。征管档案电子化不仅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征管,而且推行税收业务“同城通办”后,办理地税务机关直接将纳税人的档案扫描归档,加注“同城通办”业务标志后,纳税人所在地税务机关即可查阅相关档案,纳税人也无需再另外报送资料给所在地税务机关,真正实现“两个减负”。

减少环节,便于办税服务厅集中受理涉税事项。今后,办税服务厅将承担全部涉税事项的受理和各类审批文书的出件等工作,可以在第一时间取得比较完整的档案,并直接扫描进入系统,减少因纸质档案传递环节多而给扫描工作带来的不便。提升效率,实现税收业务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由于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档案扫描归档后,管理员即可查阅,符合征管方式变革的精神,同时,使管理员从收集整理纸质档案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用于税源管理工作,更好地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思路。

日前,沛县地税局在全县范围内推行税收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实现了税收征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为提高征管质效奠定了基础。

该局开发的税收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使用清华紫光成熟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本地化,并挂接到省级大集中软件综合治税二级平台,将税务登记资料、税源资料、涉税审批资料、系统内电子文书及回证纳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涉税资料录入系统后,即可实现电子化管理,无需再次提供纸质资料。该系统的应用提升了税收征管工作效率和档案利用效率。从税收征管档案管理角度来看,税收征管档案做到了“一次采集,反复利用”,保证了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夯实了税收征管基础;从纳税服务的角度来看,电子档案降低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查询快捷方便,档案利用效率高;从税收执法角度看,电子化管理可以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系统内存贮的原始扫描资料进行比对,减少了纳税人弄虚作假的可能,有效降低了税务人员的执法风险。

下载对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实施税收强制执行的实践与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银行按揭贷款保证金实施税收强制执行的实践与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