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一
上海图书馆是一个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建于1952年7月,原址位于南京西路325号,后搬迁至淮海中路1555号。1996年12月20日,上海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跻身于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是一个综合性情报研究和文献服务单位,成立于1958年11月,原位于淮海中路1634号。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个省(市)级图书情报联合体。合并后的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简称:馆所)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
上海图书馆新馆1993年奠基动工,1996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其占地面积为3.1公顷,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多维台阶式块体顶部造型如同自然生长的台阶,象征着文化的积淀和人类向知识高峰的不断攀登。
馆内拥有设施完善的阅览室、个人研究室、展览厅、学术活动室以及报告厅、多功能厅和音乐欣赏室等。采用现代化文献采访、编目、流通、书目查询等功能的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服务系统。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助推读者的阅读,相继推出外借数字移动阅读器、手机 书馆、电子阅报栏、网上委托借书、e卡通--上图电子资源远程服务以及“我的图书馆”(一卡通行证)读者免费阅读等现代化数字服务新举措。
馆藏丰富,门类齐全。拥有图书、报刊和科技资料近5200万册(件)及15万余张老唱片等非书资料。馆所为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所在地,馆藏历史文献370万册,距今1400年的《维摩诘经》是上图最早的藏品。拥有家谱342姓氏计1.8万余种,是国内外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图书馆。
馆所实行免费办证,坚持“360行,行行可以办证、365天,天天对外开放”。探索现代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形式,形成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系统、上海公共情报服务平台、“上图讲座”、“上图专递”、“上海之窗”、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上海年华、馆藏文献精品年展等10多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现代服务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上海图书馆以“积淀文化、致力于卓越的知识服务”作为组织使命,以“精致服务、至诚合作、引领学习、激扬智慧”作为核心价值观,向着“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目标迈进。
二
上海图书馆拥有设施完善的阅览室、研究室、展览厅、报告厅、学术会议室以及音乐欣赏室和影视观摩 室,为读者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全年接待到馆读者190万人次,流通图书约180万余册。馆藏文献达到5095万册(件),以历史文献最具特色,包括古籍170万册(件),碑帖拓片15万件,名人手札约10万件。古籍中包括善本2.5万余种,17万册,其中宋元刻本300余种,唐、五代以前写经224余种。在专类收藏方面,有1949年以前编纂的历代地方志约5400种、家谱1.8万余种(342个姓氏),朱卷(包括会试卷、乡试卷及贡卷)8000余种。在这些珍贵的馆藏中,有国家一级文物700种,二级文物1300种。最早的藏品《维摩诘经》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中国名人手稿馆还收藏了清末以来的文化名人信函、日记、题词、图片、珍稀文献等5万多件,其中巴金等文化名人的手稿正被逐步数字化。
1、中文报纸:1508种,现报1235种(一楼4108中文报纸阅览室)。
2、中文期刊:19915种,现刊8574种(二楼3202中文社会科学期刊阅览室和三楼3302中文科技期刊阅览室)。
3、中文图书:2420050册(二楼4202中文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和三楼4302中文科技图书阅览室)。
4、中文古籍线装书:共约1700000余册。其中善本25000种170000册,属国家一、二级藏品2256种13526册。另有5400余种90000余册地方志,8000余种10000余册清代朱卷等。(二楼1210古籍阅览室)。
5、碑帖:共约150000件,其中善本2182种3142册,列入国家等级藏品的宋拓本44种。另发现善本近百种。
6、中国家谱:共约12000余种近100000册。其涉及22个省市、329个姓氏。(二楼1213家谱阅览室)
7、旧平装图书:已编目的有140000种330000册,其中全国孤本28000余种,尚待编目的有510000册。(一楼1110近代文献阅览室)
8、近现代报纸:共有1850种,1949年10月前出版的各种报纸3543种,其中上海地区的外文报纸92种。(一楼1110近代文献阅览室)
9、近现代杂志:已编目的1868;1949年10月前出版的各类杂志共约18733种350000册(书目数据19530条)。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类文学类期刊如《瀛环琐记》等、画报类刊物如《瀛环画报》等、社会科学类期刊如《东方杂志》等均收藏齐全。(一楼1110近代文献阅览室)
10、旧外文图书:共有1949年12月底前出版的外文图书500000余册。文种涉及拉丁、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德等10多种。另有颇具特色的旧日文图书80000余册。
11、地图:共约近万种14000余幅。其中不乏孤本与珍品,如1855年英租界土地规划图,1864年、1865年上海英美公共租界图,明末南怀仁亲定的“坤舆全图”等。
12、上海地方文献:有1985年后出版的上海主题的文献共8454册,上海历史图片21429张。(一楼1102上海地方文献阅览室)
13、外文报纸:377种,现报77种。(四楼外文报纸阅览室)
14、外文期刊:19564种,现刊6131种。(四楼外文期刊阅览室)
15、外文图书:561165册(2000年底)。(四楼外文图书及会议录阅览室)
16、数字文献:光盘数据库65种;网络数据库11种。(四楼3402室)
17、盲文资料:盲人版中文图书41种,107册;盒式录音带157种。(一楼综合阅览室)
18、专利文献:收藏有美、法、英、日、瑞、俄、中、欧洲、世界专利及台湾地区专利29014546件(2000年底)(三楼1315专利检索工具阅览室)。
19、技术标准资料:收藏有德、法、英、俄、日、澳、美及部分机构、协会、行业的标准、国际电子协会标准、国际标准、中国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等313314件(2000年底)(三楼1315专利检索工具阅览室)
20、科技报告:收藏有美国的PB报告、AD报告、NASA报告、DE报告1884570件(2000年底)。(三楼1315专利标准科技报告阅览室)
21、产品样本资料:收藏有产品样本资料11540盒(册)。(四楼外观设计样本阅览室)
22、音像资料:收藏有音像资料196814盒(张)(2000年底)。(三楼1315第二视听室)
23、全国中文报刊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书本:(月刊,分哲社版、科技版),数据收录自中国国内公开发行的8000。多种期刊(含部分港澳台期刊)、200多种报纸,月更新约36000条文章篇名。《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5600000条(2001年底),年更新约500000条。《国内专业会议篇名数据库》约350000条(2001年底),年新增报道400 个,30000条。
三
新馆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进行文献采访、编目、流通、书目查询等现代化管理。读者可通过计算机iP ac查询系统,查询馆藏文献资料,检索上海及海外的文献信息资源。电脑控制的自走小车送书系统使读者在20分钟左右便可获得所需的图书资料。
上海图书馆是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总馆所在地,现拥有37家区(县)公共分馆、高校分馆、专业分馆,街道乡镇基层服务点正不断向社区延伸,与上海的高校、科研机构、区县和企业集团的图书馆、情报机构联手,积极开展上海地区文献资料协调采购工作。上海图书馆与全球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以及中国国内外65家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建立了馆际互借协作关系,实现了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
由境内外资深馆员组成的“知识导航站”,利用网络平台,为读者提供各类参考咨询服务。信息咨询、科技查新、战略信息研究部门,为社会大众、企事业单位、决策机关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图书文献和信息咨询服务。
上海图书馆在全球六大洲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家图书馆开设了“上海之窗”。作为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中国图书推广计划”子项目之一,目前已向境外图书馆赠书达1万多册,成为上海对外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对外宣传活动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上海图书馆举办内容丰富多彩的系列“上图讲座”和文化艺术类展览,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的文化信息需求。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成效,上海图典、上海文典、古籍善本、点曲台、科技会议录、中国报刊、西文期刊目次、民国图书、科技百花园、图书馆杂志等资源库,可供世界各地的读者在网上访问阅览。
四
办证对象为持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或护照等)的中国公民和外籍人士。满14周岁没有身份证者,请带好印有身份证号码的户口簿。
1.读者证内各功能有效期为一年,到期请及时验证。同时也可根据个人所需,增添新的读者证功能。
2.外地和外籍读者需填写上海住址及电话,办参考外借功能需同时出示本市长期居住证。
3.满14周岁还没有身份证者,只能办理普通阅览和普通外借两种功能。
4.每项功能之间不补差额,选择时请慎重考虑。
5.各分馆也可办理含普通外借功能的读者证。
6.阅览功能办出后不能退还;外借功能只能退还押金。
7.读者证限本人使用,冒用、借用工作人员有权收回。
8.每位读者只能申办一张读者证。
9.妥善保管,读者证因保存不当,造成不能使用时,需重新制卡,收工本费10元。
以下是读者须知。
1.读者可凭本人有效的参考阅览和临时参考阅览功能的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离休证、残疾证、老年优待证到古籍出纳台验证,换取铜牌后,将铜牌交阅览室工作人员,便可进入阅览室。
2.读者在本阅览室可利用的文献资源包括:开架文献与工具书,普通古籍,善本古籍,古籍类数字化资源等。已有影印件或已经数字化的文献一般不再提供原件阅览。善本一般不提供原件阅览。如确有特殊需要阅读原件,需说明原因并出示有效证明,经批准后方可借阅。
3.检索古籍文献可利用卡片目录、电子目录或书本目录,并通过书名、著者、分类等多种途径检索。借阅古籍请填写《历史文献阅览单》,每次至多四种。
4.本室书籍仅供室内阅览,读者如需复制古籍包括数字化资源,请与工作人员联系,详细填写《委托复制单》,按规定缴纳复制费用。
5.当天未能看完的古籍可以向工作人员提出保留申请,保留期限一般不超过3天。
6.阅览古籍时请把古籍放在专用架上阅览,勿将手臂、身体压在古籍上;抄录资料时,请用铅笔,勿用水笔、圆珠笔。
7.为了保护历史文献,凡残破、蛀损严重、脱线等未经修复的古籍,暂不提供阅览。
8.阴雨天、梅雨季节恕不提供善本阅览。阅读善本请在指定座位就坐,并戴上手套,切勿用手直接触摸。
9.因本室数据库端口有限,请读者自觉控制数据库使用时间,如果暂无座位,请读者耐心等候或向工作人员提出预约申请,我们将在预约时段为您保留座位。
10.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请勿在文献上批注、涂改、折叠、污损、剪切、撕页,请勿将文献带出本阅览室,违者按上海图书馆有关规定处理。
11.请在指定区域使用电源,勿擅自外接电源或充电,注意用电安全。
12.请将非本阅览区的书刊(含自备书刊)、包袋(大于14*20厘米)、食品等物品存放寄包处。
13.请保持馆内安静,将移动通讯设备置于静音状态。勿在阅览区饮食,并在指定地点喝水和饮料。
14.请遵守“七不”规范,遵守本馆借阅规则,做一个文明读者。
15.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咨询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16.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 8:30-17:00、周一至周五 8:30-17:00(古籍善本阅览);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备注: 11:30-13:00只阅览不提书,阴雨天梅雨季节不提供善本阅览。
以下是相关服务。
1.光盘数据库检索服务:各类检索光盘数据库、全文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检索、代检服务、定题检索服务、打印拷贝、数据库检索培训等。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科学文摘(SA)、科学引文索引(SCI)等世界权威的检索类光盘数据库、七国二组织的专利全文、中国专利全文以及美国、欧洲、世界、中国专利的检索光盘,英国、美国等国家、各行业协会标准、美国四大套政府报告检索光盘等。
2.数字资源检索服: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科学文摘(SA)、科学引文索引(SCI)等世界权威的检索类数据库;七国二组织的专利全文、中国专利全文以及美国、欧洲、世界、中国专利等各类二次文献数据库,英国、美国等国家、各行业协会标准、美国四大套政府报告等数据库;国内外学位、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内外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各类专业网络资源信息。
3.因特网服务: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打印下载、网络数据库查询、因特网资源查询、计算机及网络实用操作技能培训、资源查询实用技能培训等。
以下是地址与交通路线。
地 址:上海市淮海中路1555号
公交车:26、911、926、945、920、830、96、93、15、548 等高安路或上海图书馆站
地铁一号线衡山路站
地铁十号线上海图书馆站
第二篇:参观上海图书馆有感
参观上海图书馆有感
到上海已经快三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上海图书馆,借着这次《文献检索》实践课的机会,让我有幸去了一趟有着大量藏书和浓厚学术氛围的上海图书馆。那天,我们一行6人辗转在公交站与地铁站间,总算是在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上海图书馆,虽然路上花费的时间长,但是不虚此行。
在这次行动中,我们办理了图书馆阅读证,感受到了强烈的学术氛围,体验了上海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检索系统,翻阅了馆藏书本,参看了相关资料,对上海图书馆进行了深入了解。
上海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它创建于1952年7月,于1996年12月对外开放,已拥有图书、报刊和科技资料近5200万册及15万余张老唱片等非书资料,馆藏历史文献370万册,距今1400年的《维摩诘经》是上图最早的藏品。上海图书馆还拥有家谱342姓氏计1.8万余种,是国内外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图书馆,拥有朱卷(包括会试卷、乡试卷及贡卷)8000余种,在这些珍贵的馆藏中,有国家一级文物700种,二级文物1300种。而且馆内拥有设施完善的阅览室、个人研究室、展览厅、学术活动室以及报告厅、多功能厅和音乐欣赏室等,为读者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珍贵的资源共享。
在文献共享方面,上海图书馆会为用户提供文献服务,包括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查寻、广域检索、馆际互借及至最终传递。阅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办理不同等级的阅读证,入馆进行阅读,检索,借阅等一系列活动。此次,我们还了解了上海图书馆与文献检索课程相关的一些信息。例如,数字资源检索服务,上海图书馆具有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科学文摘(SA)、科学引文索引(SCI)等世界权威的检索类数据库;七国二组织的专利全文、中国专利全文以及美国、欧洲、世界、中国专利等各类二次文献数据库,英国、美国等国家、各行业协会标准、美国四大套政府报告等数据库;国内外学位、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内外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各类专业网络资源信息。
有了这些数据库,使得上海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只要检索一个关键词就能出现很多可供参考选择的文献,为搞研究、搞学术的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总的来说,上海图书馆是一个很有文化内涵的地方,人性化的检索和借阅等服务,以及丰富的多样的馆藏,都带给了我极大的学习体验和方便。
第三篇:1.14上海图书馆社会实践小结
上海图书馆社会实践小结
新年伊始,我迎来了大二的第一个寒假。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进入半年的大学生活已经宣告结束,这也让我不禁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然后不禁回想,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做了什么,我是否对得起这已逝的大好时光。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于是,我坚定了决心要在这个暑假寒假里做些什么来充实自己生活的意义。而参加这次学校组织的寒假社会实践便是我寒假的精彩开端。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政治和文化功能,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文明程度和发展趋势。上海图书馆是社会进步和居民文化信息需求的产物,是建立在城市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虽然目前上海图书馆的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它所做的工作影响也十分有限,但其重要性以及对于推动上海精神文明建设所展示的作用已经逐渐显露出来。
而本次我们的小队任务是分配人员在不同的楼层进行对于书类的熟悉以及对于读者所要求的书的提供。这对于我们这些完全没有接触过此类工作的人来说,这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书,而且不能有错误,这就是难度所在。
对于我来说,在上午,我完成的数量少之又少,明明听得懂的道理,但是做起来根本不行,还受到了不少的批评,这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工作的难度。好在下午的时间我掌握了要诀,很好的帮助到了工作人员。
在一天的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阴雨的天气,拥挤的公交车,晕车,一无所知的公交路线等等。但是,这许许多多的困难,最终都被我们克服了,一天的时间,我们流着汗水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当然,这次的实践,也让我对上海图书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上海图书馆的建设和推广上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想法虽然还很稚嫩,但是我坚信它们是无比珍贵的,因为它们都是我用汗水换来的。
而更重要的收获则是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了解。发现有些原本以为自己不能做的困难事情,其实只要大胆一点,耐心一点,自信一点,也是可以顺利完成的。同时我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团结精神是领导一个团队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团结精神我们就不可能完成实践的任务了。我很感谢我们的队员能够团结一起,尽最大的能力完成实践工作,也让我在这次的实践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第四篇:百年相对论-上海海洋大学图书馆
2015年“百年相对论”首场暨海韵讲座:“深空与深渊”专场开讲
为向科学致敬,纪念相对论诞生100周年,我校联合赛先生、第一财经研究院,在中国的六个城市,邀请一流的相对论专家开展科普公益活动。11月1日下午2点30分,“百年相对论”上海首场活动暨海韵讲座专场在我校图文信息中心104展开。本场讲座特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宇宙暗物质暗能量组首席科学家陈学雷先生作为主讲嘉宾,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5000米海试现场海试副总指挥、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教授作为对话嘉宾,讲述从黑暗时期到今日宇宙的21cm探针,跨界探讨科学探索的极限运动——深空与深渊。
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吴建农教授首先致辞。他表示,在科普的道路上,海大愿意与各位研究海洋科学的研究者们同行,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民众的科学素养而不懈努力。第一财经副总经理姚学润先生随后也发表讲话。姚先生指出第一财经研究院与赛先生共同合作开展一系列诸如一路一带、人民币国际化等立足于国家政策方面的学术专题和面向普通大众的公共研究拥有不谋而合的目标和宗旨,即针对目前科学热情在降温的现状,希望通过举办这类讲座让更多的人受益。
演讲中,陈学雷教授首先带我们回顾了相对论的发展历史。从相对性原理到狭义相对论再到广义相对论,以及在它们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诸如黎曼流形、黑洞研究、水星的径动之解谜以及类星体的探索,向我们生动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是如何实现千年飞跃的,也对为其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表达了崇高敬意。其实,除了相对论之外爱因斯坦还提出了膨胀宇宙理论、星系红移和哈勃定律等诸多理论,建立了有限静止宇宙模型。陈教授借此也向我们讲述了宇宙大爆炸的历史,并指出宇宙大爆炸的两个特点:形成大量的氦核并得到了证实,产生了许多光子。浩瀚宇宙,谜团无数,等待着更多的研究者去发掘,陈教授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暗物质、暗能量和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引人思考,回味无穷。
陈教授目前的研究课题是中性氢和21厘米辐射。21厘米辐射是通过光学观测与中性氢观测的对比,利用声波振荡探测暗能量。陈教授通过展示绕月卫星阵和月球背月阵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在探索黑暗时期的成果。同时他正主持“天籁计划”,研制用于观测宇宙大尺度结构和探测暗能量的射电望远镜阵列。陈教授说,我国探测宇宙大尺度结构——fast将在明年九月建成,世界上仅有的平方千米方阵建在南非与澳大利亚。
在随后陈学雷教授与崔维成教授的对话环节中,双方就对科研的看法、科学的意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陈教授认为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勇于突破别人没做到的东西,不论最后结果如何,享受追求未知的过程。崔教授则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我国深渊探索活动表达了自己观点,“我们要建立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不能像山西人挖煤那样只索取不保护,要懂得敬畏,这就要求海洋科学家们有一种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命的情怀。”最后,陈教授与崔教授为海大学子寄语,希望海大学子能够积极探寻自然的神奇与奥妙,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与研究方法,追求精神生命,从而发现自己的美丽人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精彩纷呈的对话碰撞出了的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赢得了在场师生雷鸣般的掌声。相对论的诞生乃人类思想的千年大事,百年来已对科学和人类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短短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仿佛一场漫长而又有意义的精神旅行。希望海大学子能以此为起点,秉持科学精神,向着真理的道路,不懈前行。
撰稿:校记者团 刘晓雪 闵思聪
2015.11.2
第五篇:2010上海图书馆学会课题指南
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10课题指南
一、重点课题 1. 新技术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解题:上海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近年来应用新的信息技术进行服务创新,取得不小成就。本课题主张通过对于此类应用的调研与分析,评价新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总结经验,研究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可行性。2. 数字环境下(纸本)馆藏质量测评与藏书策略
解题:我国的馆藏建设研究在1980年代即已成型,然而由于研究能力的限制,多数研究基本停留在理论或宏观层面。本课题主张通过多种分析工具或研究方法,对本市研究型图书馆的馆藏质量与藏书策略进行系统地研究。
二.一般课题 1.国外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新进展
2.图书馆法的立法精神与中国《公共图书馆法》
3.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
4.对“浅阅读”现象的实证研究
5.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的可行性研究
6.图书馆阅读推广绩效评价
7.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图书馆人文精神
8.电子资源编目有关的基本问题研究
9.如何建立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的元数据
10. 如何开展电子资源的元数据编目工作
11. 知识服务的理论、特点、内容与实施原则
12. 知识组织与知识挖掘(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字资源存储与管理)
13. 数字图书馆中资源组织的模式研究和面临问题探讨(包括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协调发展)
14. 编目外包与联机编目中心的关系协调
15. 编目外包的不同模式及对图书馆的影响
16. 编目外包与图书馆核心能力
17. 名称标目(规范检索点)的统一问题
18. 计算机云环境下文献编目工作的发展趋势研究
19. 外包环境下编目技能发展的空间研究
20. 我国联合编目的国际化建设
21. 信息组织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22.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标准化研究
23. 个性化信息资源组织的模式研究
24. RFID技术应用对图书馆的影响
25. 虚拟国际规范档(VIAF)研究
26. 规范控制在本馆图书馆集成系统中的实现方式
27. 在OPAC中实现混搭(如图书封面、网上书评、期刊现期目次等)的方法
28. 移动阅读在图书馆的应用服务探讨
29. 电子书阅读器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30. 电子书在图书馆的应用服务模式探究
31. 学科服务平台研究
32. 基于云计算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33. 学科服务知识管理系统的实证研究
34. 个性化学科化信息素养平台的构建
35. 基于用户参与的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模式研究
36. 基于IM机器人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研究
37. 利用第三方资源进行集成融汇服务的应用与实践
38. 学习共享空间的技术服务创新实践
39. 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的整合研究
40. 中国特色的规范控制问题
41. 政府采购招标与馆藏质量控制
42. 图书馆服务用浏览器2.0开源插件测评
43. 网络文本挖掘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44.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对大城市郊区信息化的影响
45. 高校图书馆对校内特色信息资源的整合研究
46. 数据库集团采购的发展研究
47. 前城镇(农村)读者信息需求研究
48. 延伸服务中社区(农村)图书馆室管理人员的培养与管理
49. 基层图书馆员工的业务学习和学术研究
50.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
51. 基层图书馆评估制度的设想
52. 对当前公共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53. 城市中心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54. 网络时代对图书馆建筑的理性认识
55. 公共图书馆如何为民工子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