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4 11:5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第一篇: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

(2014-2020)(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市”发展总战略,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引领和支撑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2﹞130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4﹞7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划。

一、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集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的市场化服务平台。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前提和良好的条件。

一是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强。杭州市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和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杭州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13500人左右。以窄口径计算,2013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产值100多亿元,占服务业总产值的2.3%,占GDP总量的1.2%,从业人员人均产值达到70多万元,约为服务业人均产值的5倍。

二是产业发展的业态结构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服务内容基本涵盖了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人才招聘、人事代理、劳务派遣、服务外包、人才测评、教育培训、管理咨询以及猎头服务等,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中,提供人事代理和服务外包服务的企业分别占56.4%和46.2%,为43.6%的企业提供人才猎头服务。服务外包、人才猎头等高中端人力资源服务的发展为杭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并出台《杭州市中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012-2020)》、《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不仅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谋划了方向和蓝图,还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政策。政策内容主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房屋补助、贡献奖励、资质评定等诸多方面。培育了一大批本土企业和地方品牌,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产业发展的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大。调查数据显示,有92.3%的企业为其员工提供各类培训,其中53.8%的企业提供专业培训,38.5%的企业提供一般培训。积极推广和施行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标准。当前,杭州市正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标准的

实施,并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积极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资质评定,通过评选品牌企业、诚信企业等方式完善行业自律和市场秩序。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获得杭州市品牌称号的企业有120家左右,获得诚信服务企业称号的企业有70家左右。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双四化”的良好局面,即服务的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和人员的职业化、知识化、专业化、社会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催生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快速兴起。2013年,杭州市下城区和江干区两个省级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建筑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其中下城区产业园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有大中华区百强企业7家,省内知名企业4家,占入驻企业总数的一半,园区较好的实现了与公共服务的联动,使入园企业可以同时享受社会保障、劳动维权、人才就业等“一站式”服务。江干区产业园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以智谷·人才广场为载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聚地和以智谷·教育培训广场为核心载体的人力资源培训企业集聚地。2014年初,杭州市在人社部和省人力社保厅的关心支持下,按照“一园多点、名企引领、错位发展”的理念,全力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园区共入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67家,从业人员2100余人,年服务11万余人次。2014年12月18日,国家人社部批准建立“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二)机遇和挑战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国家及省市政府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和产业园的发展,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作出了新规划。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明确把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十一项生产性服务业之一,并提出要“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力开发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需求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同时,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了机遇。二是区域一体化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造了新条件。杭州市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和合作的深化将为促进人力资源流动和市场资源整合以及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等提供巨大的空间平台,为杭州市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杭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发了新市场。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智慧)经济“一号工程”,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全国智慧物流中心和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等“六

大中心”。同时,杭州市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三镇三谷”等创新创业平台发展迅速。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创造新的的市场需求。

在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快速发展和面对重要发展机遇的同时,当前也面临着挑战。一是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不少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的现象,相对低端的人才招聘和劳务派遣是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内容,提供此类服务的企业分别占到了企业总数的51.3%和76.9%。二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相对偏低。从学历层次看,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层次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60.3%,本科学历层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5.4%,而研究生学历层次的人数仅占到了总人数的4.3%。从职称情况看,高级(含副高)职称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4%,初中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24.8%,而无职称人数却占到了总人数的73.8%。三是业态结构仍有待进一步提升。2013年杭州市劳务派遣、人事代理、服务外包占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总量的比例为53.2%,而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猎头服务占总量的比例仅为25.2%。其中,管理咨询和人才测评服务的业务占比仅为5.3%和1.6%。专门从事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仅20家左右,中高端服务业态占比明显偏低。四是信息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杭州市基本实现全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为35.9%,有64.1%的企业未实现或仅实现简单化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如人才数据库的建立等相对滞后,这与人力资源服务大数据化发展趋势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五是产业园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园区建成时间不长,外部交通、金融等服务环境有待优化,园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不够,还不能较好满足入驻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杭州市发展信息(智慧)经济,坚持科学统筹、协调发展,以扩大规模、促进升级、增强实力为主要目的,以下城、江干园区为重点园区,构筑集“产业集聚、企业孵化、服务拓展、品牌树立、产品创新、能级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园多区”式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打造人才高地、创新基地、市场福地、孵化基地,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实现市场选才、市场配才、市场用人、市场育才、市场评才,为深化“美丽杭州”建设、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园多区”的园区功能定位如下:

——产业集聚功能,通过园区主核心区和辐射区平台,积极引导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

——品牌集散功能,整合现有人力资源服务资源,实现

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市场经营性服务共同发展和壮大,使之成为服务产品齐全、专业化程度好、技术含量高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集聚区;

——协同创新功能,促进园内企业理念碰撞、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增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能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

——企业孵化功能,通过政策引领,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孵化区,打造杭州人力资源服务“硅谷”;

——职业培训功能,突出强化职业培训的功能,打造形成高、中、低层次布局合理,集正规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公共知识更新与能力提升、企业培训开发和海外教育培训等多个集培训教育平台于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环境优化以及组织协调,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突出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园区规划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通过创新产业园区布局规划、管理模式、经营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等路径,积极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统筹发展,完善园区服务功能。按照统筹运作的要求,避免园区服务功能重叠和资源浪费,加快推进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整合,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园区服务向基层扩展,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便捷和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

——坚持要素集聚,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自身优势,推动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向园区集聚,不断扩大园区产业规模,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生态链。加快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园区发展的外部环境。

——坚持规范管理,促进园区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园区正常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园区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加强对入驻园区企业的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建立园区诚信服务体系和星级评定标准,完善园区企业入驻和退出机制,建立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园多区”式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力争杭州市内70%以上的规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内实现集聚化、规模化和合作化发展。力争入驻园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500家,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达到20000人左右,年服务人次达到1000万以上。引进入选世界500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80家以上,重点扶持总部企业10家,孵化本土企业60家,助推上市企业2家。

力争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到2020年,力争实现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功能突出、优势明显、效益稳定,人力资源服务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主要任务

(一)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

按照“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要求,积极引进和集聚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尤其是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立足当地、面向全省、服务全国”、具备“五高四强1”基本特征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高地。依据“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梯度推进”原则,按照“高、中、低端结合,上下游配套”的设计,完善产业园区布局,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园区采用“一园多区”建园模式,以下城和江干为重点园区,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根据产业集聚状态多点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分园区,形成多元化、差异化、辐射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健全完善发展模式和运营管理,整合各类资源,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打造园区品牌,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打造先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为杭州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集聚人才和智力。

(二)孵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所谓“五高四强”是指,入驻企业层次高、信息化水平高、管理效能高、市场占有率高、服务效益高;产业人才队伍强、创新能力强、国际竞争力强、区域辐射能力强。

根据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园区人力资源服务的孵化功能,大力培育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引导、扶持园区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将产业园区打造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孵化基地。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从事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本地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支持,推动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新的发展水平。一方面,通过引进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促进园区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新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级。另一方面,在园区开辟专门“孵化区域”,积极培育入驻园区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特别是一些创新能力强、服务业态新、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园区每年培育孵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10家左右,推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政府要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资金,加大对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业扶持力度。

(三)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

整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延伸服务领域,提高创新能力,优化服务项目,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把园区打造成为服务产品齐全、专业化程度强、技术含量高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基地。建立和完善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现代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园区本土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多形式合作,引导园区企业的业务形态多元化混合经营,升级重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积极引进国际先进人力资源服务理念、服务技术和管理模式,10

引导入驻企业更加侧重客户需求导向,更加突出具有细致的专业分工,更多提供“专、精、深”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产品,凸显园区特色的竞争优势。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扶持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开发创新服务产品,人才测评服务、服务产品研发等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按照数据网络化、信息社会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电子化的要求,促进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向现代化、专业化、综合服务一体化方向创新发展。

四、工程项目

(一)行业诚信工程

积极引导园区企业通过加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等社会自治组织严格实施行业标准,完善园区诚信管理服务体制,加快建立园区行业诚信登记、考核、评选、奖励制度,引导企业自觉实施行业规范,严格履行行业自律,规范行业服务行为。要建立入驻园区企业的进入退出机制,对申请入园企业,要严格审核入驻企业的诚信经营记录,信誉良好的企业优先入驻,信誉不良的企业应拒绝入园;被服务投诉不诚信的企业,经核实的、情节轻微的先给予警告,再次被投诉的则予劝退;服务不诚信行为较为严重的,直接予以劝退,其中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对诚信服务较好的企业,要给予奖励和宣传。积极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下,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社会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信用评价活动。通过评价工作逐步建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信用档

案,促进上下游行业间互认评价结果,实现企业信用评价结果的上下游共享。政府和公共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人力资源服务,要更多向园区倾斜,园区要更多向诚信服务的优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倾斜,并将这些诚信服务的优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打造成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诚信服务标杆和榜样。

(二)能力提升工程

制订实施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借助校企合作、政府留学服务机构、国内外行业协会等平台,拓宽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路径,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背景、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行业人才,发挥领军人才的带头引领作用,提升园区企业从业人员整体业务能力。重点引进和培养急需的职业经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以及管理咨询服务、猎头服务、职业指导和培训、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专业性强的高端人才。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人才学习交流,以园区和行业协会为纽带,以市场主导和优势互补为原则,实现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开发交流的资源共享,优化市场人力资源服务人才开发的资源配置。实施园区人资源服务企业从业人员三年培训计划,在引进人力资源服务研究机构的同时,设立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院,积极开展对人力资源服务项目、服务营销策略、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进行研究开发和专业培训,通过各种学术研讨、培训交流等形式推进园区中高级人才的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的合作,建立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和实

训基地10家,每年选派100名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赴国内外培训学习,三年内人均培训不少于1次,对学习成绩优秀的个人和服务业绩提升较快的企业给予奖励。力争到2020年,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占到60%以上,从业人员从事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达到80%以上。全面提高和优化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素质,建立一支职业化、知识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

(三)品牌建设工程

园区建设发展要实现“三步走”,即从“产业集中”到“产业集聚”,再到实现“产业品牌”的目标。通过以市场为核心,以服务品牌和服务产品为纽带,吸引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的服务商标,积极推行“三名创建计划”,即名牌、名企、名家计划。对新获得国家级、省、市知名品牌或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省知名商号称号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园区加大品牌创建的推介力度,开展星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评定活动,对依法诚信规范开展服务、取得良好业绩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星级评定,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园区知名企业品牌形象。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评选活动,评选一批在促进产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才。

(四)智慧园区工程

拥抱“互联网+”,积极打造“智慧”园区。鼓励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查询系统、人才测评系统、职业指导系统、远程面试系统等,不断推出新业态、新产品,推动产业智慧化。探索建立网上人力资源产业园,建立Ο2Ο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实时交互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精确匹配。加大政府对园区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推动实现“一园多区”信息联网,共享园区人才信息库和服务项目信息库,着力打造好“两港”(培训港、信息港),构建好“两个市场”(有形硬件市场和无形信息软件市场)建设,以信息港辐射打通园区,实现分园区联网,加快与全国及各市、长三角等地联网,实现“实体园区”和“网络园区”融合发展。

(五)环境优化工程

积极推动园区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加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交通、医疗、金融、会议、餐饮等商务配套,每个园区至少配备一家银行、一个员工餐厅、一个文体中心、一家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和一个公共会议中心,配备相应的业务洽谈室和培训教室等,为园区企业提供顾问式、家庭式、全方位的增值服务。积极创建和营造园区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服务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统筹协调园区的管理,在杭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杭州市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公室(设在市人力社保局),积极履行日常管理服务职责,协调解决分园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负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具体指导协调工作。各分园区可成立分园区管委会,也可成立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分园区管理公司,还可以委托第三方管理机构对园区经营进行专业化管理,为园区发展提供专业的市场化服务。

(二)完善制度政策

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把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纳入杭州“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总战略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来带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来引领经济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园区税收、金融、职称评定、房租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制度政策环境。

(三)统筹资金保障

市级财政统筹资金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政府扶持资金重点用于人力资源服务业基础理论研究、信息化建设、公共平台建设、专业人才培训、高端人才引进、服务产品创新等专项补贴和支持。加大园区办公场所、物业管理、餐饮休闲、交通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并参与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打造多种要素

共同集聚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四)加强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深入宣传人力资源服务业和产业园区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贡献和作用。大力宣传园区“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典型事迹,大力宣传园区企业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提高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品牌知名度。积极组织开展园区各种丰富多彩的业务活动,展示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采,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社会认同度和知名度。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5年7月20日

第二篇:宿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宣传册资料

宣传册资料整理

一、宿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简介

1、宿迁概况

宿迁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总人口555万。今天的宿迁,正加快成长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新兴工商城市、现代滨水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创新创业城市。

宿迁位于淮海经济带、东陇海产业带、沿海产业带、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区位独特。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台山森林公园和骆马湖旅游度假区,被誉为“华东的一片净土、江苏的一座氧吧”。宿迁市区拥有各类中高等院校20余所,在校生约12万人,其中与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毗邻的高等职教园区在校生约5万多人。每年可通过学校和社会机构为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培养专业人才5000余名,有力保障企业人才需求。

2、产业园概况

江苏宿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座落在宿迁市骆马湖畔,由苏州越吴集团投资建设,苏州吴中城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业团队打造,是国内首个民营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宿迁市两资去行政化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产业园项目的落户,与两资去行政化基地——市考试鉴定中心形成遥相呼应、首尾相连的“前厂后店”人力资源开发新格局,实现资格资质事项教育培训产业化,考试鉴定与就业市场一线贯通、无缝对接。产业园将引进全球知名人力资源品牌机构,打造苏北领先、省内有特色、淮海经济区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源产业集聚区。

产业园项目分为两期,总面积8万平方米。项目一期重点发展人才交流、培训认证、人力资源外包及咨询测评等业务,计划到2016年实现人才交易超15万人次、培训规模超20万人次、人力资源产值超30亿元。

产业园的建设得到了宿迁市委市政府、市人社局、市软件园的大力支持。2014年5月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

产业园以人力资源产业集聚为己任,人才建设为目标,为企业提供项目孵化、人才招聘、岗位测评、企业内训、人事外包、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高端猎聘、投融资代理等优质服务。为人才提供职称评审、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推荐、档案托管等专业服务。为宿迁企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为完善宿迁市人才服务体系及促进宿迁市经济发展而不懈努力!

二、产业园的运作模式

产业园实行“政府监督管理,民间资本运营”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由越吴人力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投资方,吴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立专业团队负责产业园的运营。

三、招商优惠政策

㈠、房租优惠

1、办公用房:5年内按人均不超过10平方米,零租金配套办公用房。

2、生活用房:2年内按照企业实际住宿员工人数提供廉租公寓。

3、配套用房:对于培训教室、机房、测评中心,根据企业需要,5年内零租金提供。㈡、税收优惠

1、入驻企业自投产起,企业所得税前五年奖励32%,后五年奖励16%;企业营业税前三年奖励80%,后三年奖励40%;企业增值税前三年奖励20%,后三年奖励10%。

2、对已认定的人力资源企业投资落户的,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还享受原母公司同等待遇,有效期内企业所得税税率按15%征收。㈢、补贴补助

1、企业通过省级、国家级认证的,分别一次性给予不超过20万元、40万元的认证补贴

2、对企业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国际招商推介会、专业展会及国内大规模洽谈活动的,适当给予摊位费、国际航班费用补贴。

3、企业建设、生产、经营业务发生的银行贷款,按贷款当年发利息(利率为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6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㈣、人才、奖励

1、经认定的我市培训机构,学院培训合格并与本地企业签订三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培训机构1000元/人补贴。

2、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培训机构认定,可享受省级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政策,即学员培训合格并与产业园内企业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分别给予3000元/人、4000元/人、5000元/人补贴。

3、对产业园企业引进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最高可分别补助6万元、8万元。申请补助的人才,需到所在地区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人事代理手续,并在引进企业连续工作满5年。

4、根据引进的人才项目评审情况,对创业领军人才给予50-3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对创新领军人才给予30-150万元的创新启动资金。

四、产业园产品项目

1、公共服务窗口:社保缴纳、处理劳资纠纷、工伤调解

2、人才市场:现场招聘、线上招聘、人事代理、档案托管、海外人才引进、猎聘服务、流动党员管理、职称评定、3、培训中心:职称培训、技能培训、企业内训

4、体检、健身中心:

5、活动中心:

6、物业管理:水电维修、设施维护、秩序维护、安全服务、绿化保洁、网络接入、企业服务

7、人力资源行业协会:

8、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协会:

9、人才孵化基地:领军人才基地、创新人才基地、高技能人才基地、海创人才基地、科技人才基地、蓝领人才基地、产业研究基地

10、各类人才公寓:领军人才公寓、创新人才公寓、科技人才公寓、蓝领人才公寓

五、产业园的功能分布

1)主楼16层:人才大厦(产业集聚总部),面积:3万平米; 2)1楼:人才交流中心,招商中心,面积:1993平米: 3)2楼:入驻公司;

4)3楼: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人才考试培训中心;人才测评中心;

5)4楼:体检、健身中心;

6)5楼:宿迁人力资源产业园经营管理中心: 7)6楼—11楼:30家人力资源机构入驻楼:

8)12楼:20家人力资源产业关联机构、各类法律、咨询事务所等;

9)13楼:各县市人才办事处,高职校联络处;宿迁市HR联盟交流中心;

10)14楼—16楼:人力资源产业研究中心、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行业联盟论坛等。

六、6S服务体系

1、公共技术服务

提供公共咨询平台、劳动人事办公平台、网络数据服务平台、人才信息库共享、产业联盟等。

2、代理服务

代办行政许可、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知识产权代理、统计中心

3、培训服务

企业内训、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型培训、政府补贴项目培训。

4、市场服务

市场推广、信息发布、推介、策划、宣传、网站、论坛等

5、人才服务

人才市场、人才网、猎头服务、派遣服务。

6、商务服务

不同规格会议室、多功能厅、贵宾厅、展厅等。

七、产业园实现目标

总目标:

2014年建成产业园并要达到初步成效,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行业产值达到5亿元;2015年产业园规模呈现,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行业产值达到10亿元;2016年产业园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行业产值达到30亿元。人才市场目标:

人才交流:2014年人才交易规模量完成5万人次; 2015年人才交易规模完成10万人次;2016年人才交易规模完成15万人。培训人才目标:

培训项目:2014年培训人数达到5万人;2015年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2016年培训人数达到20万人次。业务开发目标:

1)2014年完成企业走访调研100家以上,2015年走访企业达到200家以上,2016年走访企业300家以上。行业涉及四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产业、金融系统、通讯行业、教育系统、酒店餐饮行业、房地产开发、旅游行业等现代服务业、各事业单位等,完成调查问卷500份,重点关注人才需求、人才引进、企业转型、所需培训、管理咨询等,以期着力解决企业一线劳务供需、高(专)技能人才供需、管理人才供需、科技人才供需等;在扩大生产、企业建设、素质提升、科技研发、创军(领军)人才等方面给予帮助和解决。

2)走访所有宿迁各中职院校、周边部分中职院校(高校),了解学(院)校的在校学生情况、教育专业情况、每年毕业生的就业走向情况、企业与学校的专业安臵调整情况等。2014年完成学生就业1000名,2015年完成学生就业3000名,2016年完成学生就业5000名。并有效对接学校与用人企业,加强对口就业合理安排。让学校、学生走进企业,让企业在学校设立专业对口班,实现专业和就业、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3)服务外包:2015年底完成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产值3-5亿元以上,服务企事业单位50家以上,服务人数达2-3万人次。将金融、通讯、电子商务等中高端服务项目进行有效开展和对接。4)人事代理:服务企事业单位100家,协助服务就业和大学生挂靠及代理业务。人才引智目标:

1)结合宿迁市的人才要求,大力协助宿迁人社部门,到2015年实现“五个一万”目标。新引进工业企业人才1万人以上,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人才1万人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初级以上职称人才1万人以上,引导支持1万名知识型人才在中心城市创业。力争宿迁人力资源总量突破30万人以上,基本满足宿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升上。企业人才达到区域内要求及需求,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跟上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协助宿迁人社主管部门引进大学生万人以上。培训率达到入职人员的95%以上,各类职称培训达到人社局的要求比例。高级人才、管理人才培训学习计划走在江苏前列。人事及各类资格证书培训有序积极开展。

3)积极推荐重点创新创业人才。利用人才招聘的线上线下优势,大胆搜寻人才,建立有效人才库,与北上广、苏锡常等中心城市保持联系,与国际化进行接轨。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比例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20%, 45周岁以下人才比重达到70%以上。

4)协助主管部门建立人才等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各类人才特点、有利于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发制度体系,营造创新活力强、创业成本低、服务效能优、人居环境佳的人才环境,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人才运行机制。行业招商目标:

1)一是主体装修工程早日竣工,顺利申报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第二是实施“引智”招商工程,即计划引进10家全球高端人力资源品牌机构,及国内知名、并有发展潜力的人力资源机构,10家省级品牌机构,10家有创新能力的市级(区级)人力资源机构入驻产业园。

2)用优惠的政策和发展创新的思路,来引进人力资源相关联的现代服务业创新机构,入驻宿迁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带动产业发展,服务宿迁企业,为千企转型、提升作出贡献。产业格局目标:

1)实现产业园一园双翼发展格局,即以宿迁市为核心,一翼辐射至宿城区宿豫区及滨湖新城,一翼南至泗洪、北至沭阳、东至泗阳。并有效整合宿迁全市人力资源优势资源。

2)是产业园建设将围绕“两大”载体、“八大”中心工程进行规划和建设。“两大”载体是:公共服务与人力资源入驻载体,及人才公寓和配套服务载体;“八大中心”工程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孵化基地、健身(体检)中心、人才测评中心、HR交流活动中心、行业联盟论坛中心等为一体的产业园未来格局。

3)是实施“3+N”工程,第一即与知名高校合作,成立人力资源产业研究院,为人力资源发展做分析及产业发展导向;第二结合提升人才为主线的高校合作挂牌项目;第三成立苏北人力资源产业联盟,共同探讨国际、国内人力资源产业走势,定期举办产业联盟活动及论谈,为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更为宝贵的依据和经验;第四成立宿迁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组织实施行业规范操作、诚信机构标准建设、行业桥梁搭建、解决行业的难点、热点等问题,使宿迁的人力资源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八、二期规划

二期规划5万平米: 1)人力资源博览中心; 2)配套酒店宾馆;

3)各类人才公寓(领军人才公寓、创新人才公寓、科技人才公寓、蓝领人才公寓);

4)各种人才孵化基地(领军人才基地、创新人才基地、高技能人才基地、海创人才基地、科技人才基地、蓝领人才基地、产业研究基地)。

第三篇: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一览表

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

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翠柏路7号,地处享有“北有中关村,南有文三街”美誉的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以及 国家高新区江北区块,是“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核心,深受国内首个“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信息服务业示范园”、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电子 信息产业基地的辐射。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已被正式批准成为国内首个“中国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基地”分园,并成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首个专业性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孵化基地。

园区分为1号楼和2号楼,总占地面积约为28亩。1号楼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楼高五层,目前已经入驻了多家电 子商务企业。2号楼楼层为6层,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底层高度为5.6米,其余楼层高度为4米,大开间、框架结构。整个园区实行一卡通,所有楼层 和大门都有门禁系统。

园区配有货梯1台,客梯4台,中央空调,网络光纤每层预留通道,电话每单位预留50门,1250KV变压器2台,双 路供电。园区内有员工餐厅、咖啡吧、商务中心、公共会议室、健身房、小型超市等配套设施。园区装有红外线安保系统和消防系统,24小时保安人员值班,为入 驻企业提供安全的办公条件。

根据杭州市及西湖区等产业主管部门的定位,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主要引进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信息服务与软件企业,目前已经开始正式对外大规模招商。入驻园区的所有电子商务企业将享受国家、杭州市及西湖区人民政府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必将成为杭州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第四篇: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

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

西湖创意谷

西湖创意谷

西湖创意谷

西湖创意谷

2007年4月22日,杭州西湖大道与定安路路口的开元中学旧址被一个新名称代替——西湖创意谷开元198。

这座汇集了逸飞集团、设计师吴海燕的东方国设计馆、中国美院的色彩研究所、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渠晨明的雕塑艺术研究院等多家艺术类公司的建筑物,将其触角延伸到包括时装设计、城市建筑色彩研究、家居陈设、模特经纪、环境艺术等在内的领域当中,成为发展艺术品业、建筑景观设计业及时尚消费等特色产业。

之江文化创意园

如今的文化创意园,依旧可见当初水泥厂的建筑形态

园区内正在举行的艺术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作为之江文化创意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4月7日,凤凰·国际创意园的标志性建筑——双流水泥厂,用其后工业时代的粗糙印记,向世人展现其野性和粗犷之美。在艺术家眼里,之江文化创意园中的双流水泥厂建筑群以其质朴感官和极具层次的建筑分布形态,让这一特殊的工业建筑形态变身为新生的现代创意办公展示空间。

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

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

文一西路75号,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汇聚着中国博客网等52家数字娱乐类企业,构建了数字娱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研发、孵化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内容包括数字娱乐软件开发、动漫产品制作、娱乐网站经营、衍生产品及服务、手机短信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始创于1958年的杭州化纤厂,地址为杭印路49号,当时是中国大陆首批建造的4家化纤厂之一。现在被改名为LOFT49,开始成为艺术时尚工作者的基地,开始有了新的活力。

而LOFT49的华丽转身,也给了拱宸桥一带旧厂房一个很好的变身范本,于是A8艺术公社、唐尚

433、乐富智汇园等产业基地,把工业遗存、历史建筑培育成文化艺术、设计服务的基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原杭州重机厂地块将被打造成集文化娱乐、商业休闲、科研孵化、新型都市工业于一体的杭州次级商务商业中心。

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66.3公顷,周边为杭州新兴的北部居住区,区块北部和东部为城市快速路石祥路、石桥路。将来园区内会有创意产业区、新型都市工业示范区、商业休闲区、科研孵化区、总部商务区等五大功能区。

创意良渚基地

创意良渚基地

创意良渚基地主要由中国良渚文化村片区、良渚城镇一期行政商务片区和二期商业街区组成,将构建为杭州北部集聚度最高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杭州市北部市级服务业基地的主体。而玉鸟流苏创意文化街区是“创意良渚”的主要产业集聚区,拟建为杭州市级特色商业街区,今后扩展延伸到良渚商业中心,构建为规模更大的良渚创意文化街区。

西溪创意产业园

西溪创意产业园

西溪湿地的静谧和源于自然的野趣,对于无污染的IT产业,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组合:1.5万平方米的桑梓漾西溪文化艺术村落,投资约8000万元,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浙大科技园和西溪湿地周围高档商住街等串珠成链,打造以艺术创作室为主体的,集技术创作、艺术交易、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艺术基地。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当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落下帷幕,在看似平静的休博园内,正悄悄地发生一些改变。2007年2月28日,休博园百城馆区正式被批准建立成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紧接着的浙江首届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又将为休博园打响“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的第一枪。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休博园威尼斯水城区块。

该园以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挂牌运作为契机,带动湘湖周边区域产业集聚,主要发展艺术设计、文化休闲旅游及文化会展等产业。

下沙大学科技园

嫁接了周边高校的智慧大脑,下沙大学科技园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也难怪其初建不久,就先后落户了新加坡杭州科技园、第五时尚设计产业中心及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计量学院ZILOG(杭州)应用设计中心等高校文化创意园和机构。下沙大学科技园总规划88万平方米,联合各高校,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园,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影视制作、文艺创作、时尚设计、传媒文化、旅游及城市规划等产业。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滨江区白马湖区域的农居和山水田园风光,将会成为一个杭州的“童话王国”,在这片土地上将孕育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卡通城等。青山秀水间,文化创意体验游、生态居住博览、田园动漫、康体度假游相得益彰。

第五篇: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均衡, 农村教育总体上薄弱, 农村社会保障长期滞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选择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道路并由此带动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 发现国内学者大都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从宏观上论述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对策, 理论研究比较贫乏, 描述性研究居多, 定量和实证研究少, 对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社会保障、人力资本等专题研究也很少。也有文章谈及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可匙续发展内涵,简要提出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提及了农村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但均未展开论述。为此,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引入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新概念, 着重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在传统开发的基础上如何可持续发展, 并对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进行探讨。

一、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概念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 或称农村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是指以农村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为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障措施,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适度控制农村人口数量, 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合理、公平、永续地开发利用和持续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的发展, 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和培训, 发展的内容包括农村人口的医疗与保健、教育与培训、劳动力的流动与配置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而且更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公平、公正和永续利用。因此,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 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它丰富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并拓展了其外延, 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化、合理化和成熟化。

二、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重心, 优先发展和保证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和福利改善的发展内容, 努力克服农村发展以自然资源开发和物质资本投资为中心, 重视“硬件投资”,忽视“软件投资”的思想倾向, 并通过追求农村综合发展而非单纯经济增长优先的发展手段, 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

2.协调发展与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PRED 协调, 即人口(P)、资源(R)、环境(E)与发展(D)的协调。当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配置与流动等符合PRED 协调的要求时, 人力资源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反之则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如一个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恰好达到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需求, 人力资源的质量刚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正好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相吻合, 那么, 农村人力资源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具有促进作用。反之亦然。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 就是要促进农村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将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状况逐渐向适应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化。

3.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和公正是可持续发展永恒的追求。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客观要求缩小农村不同人群之间的人力差距, 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公平, 人人公平地享受教育权利和社会福利待遇。农村居民应与城市居民一样, 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也应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一样, 人人均等化地享受基础教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权利是不应取决于其支付能力的。

三、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必要性

1.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劳动年龄, 这是20 世纪60 年代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所造成的必然后果。然而, 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 特别是大量素质偏低的劳动适龄农村人口, 已经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造成了巨大压力。只有通过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途径来提高农村人口的质量, 将众多的劳动适龄人口由沉重的包袱变成宝贵的财富, 才能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2.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反之, 人的发展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存量的增加,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存量的增加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源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在研究中发现, 国民收入增长大于投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质量提高, 即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他指出, 美国从20 世纪初到50 年代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不是土地、人口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 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 他认为改造传统农业是投资问题, 其主要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舒尔茨还采用收益率法具体测算出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对美国1929年~1957 年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3% 舒尔茨对1900 年~1957 年间美国资本收益和人力资本收益情况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 1957 年, 美国物质资本投资增加了4.5 倍, 物质资本收益增加了3.5 倍;同期, 人力资本投资额增加了3.5 倍, 但是收益却惊人地增加了17.5 倍。由此,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除了教育投资和劳动力再培训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有强大的推动力以外, 保健性投资也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的物质基础, 是一国经济发展与增长有无后劲的关键性因素。

3.农村人力资源发展是协调人口与自然资源关系的重要措施。由于农村人口增长过快, 人均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在不断下降, 自然资源危机日益加重, 这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之一。而合理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则是解决自然资源危机, 协调农村人口与自然资源关系的重要措施。这是因为, 高质量的农村人力资源可以减少消耗自然资源, 缓解自然资源的短缺, 可以增强农村劳动力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 开发出更好的新资源以弥补原有资源的不足。此外, 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可改变旧的资源观, 树立新的资源观。原因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能使自身正确和深入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树立自然资源有限、有价的新的自然资源观, 从而为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打下思想基础。

四、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1.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概念和类型。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指根据一定时期某个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趋势, 制定指导和调节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计划, 使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配置等都能与该区域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一致。它包括农村区域人力资源的预测、教育培训、合理配置、社会保障、使用调控、人地协调等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诸环节的内容。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规划所涉及的范围大小看, 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农村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从规划所涉及的时间长短看, 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可分为近期、中期、长期规划。一般来说,近期规划实际上就是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 中期规划一般是五年规划, 长期规划是十年及其以上的规划。从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农村区域人力资源教育培养规划、农村区域人力资源配置使用规划、农村区域人力资源结构调整规划、农村区域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等。从规划所涉及的目的和性质看, 可分为农村区域人力资源总体发展规划和专门性规划, 前者是为地区农村人力资源持续发展总体要求服务的, 后者主要是总体发展规划的进一步细化。

2.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意义。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意义可概括为3 方面: 一是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落实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二是制定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实现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三是制定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是实现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整体效益的需要。

3.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方法和程序。(1)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

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除了要明确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服务的基本指导思想外, 还应结合规划所具体服务的农村区域以及具体服务的对象特点、要求, 有针对性地确立具体的指导思想, 以保证规划工作有明确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使制定出来的规划能够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在确定指导思想时, 一定要分清主次, 掌握好轻重缓急。要提出十分明确而又简洁明了的总的指导思想, 并以此作为自始至终贯穿整个规划的思想路线。规划中每个章节可确定相对具体的指导思想, 但必须与总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2)确定规划的目标。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目标体系, 由总目标和子目标构成。子目标包括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规模性目标、层次性目标、结构性目标、配置布局性目标等。各目标的提出均建立在前期科学的农村区域人力资源预测结果基础之上, 并结合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可能达到的程度, 分别确定出相应的近期、中期或长期目标。在确定目标时, 要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 以使日后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对于社会的常规速度发展和可能出现的加速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的、前瞻性的考虑和衡量, 并在目标中考虑必要的超前量, 以使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目标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分析基本现状。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农村区域人力资源目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包括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配置、社会保障等)进行分类统计、描述;二是通过对农村区域人力资源现状作定性和定量分析, 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述两方面在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中要做到工作深入扎实, “把脉”准确。这是提出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目标及其对策措施的基础。(4)提出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措施。由于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有效指导今后的工作, 因此, 在确定规划的总体框架时, 这一部分是农村区域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 是实现规划目标的行动措施。要把规划的重点放在加强对今后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性措施方面: 一方面要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近期目标的对策措施;另一方面是要就规划的中远期目标提出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未来发展的超前的战略和措施。规划的对策措施应包括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的政策法规、运行机制、组织体制、经费投资等, 这些均应全面体现在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全过程的诸环节中。

4.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编制的步骤。编制规划的主要步骤可分为: 第一, 深入调查本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及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第二, 以本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及发展的现状为基础, 借助各种分析支持手段, 对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未来状态作出估计、推测和判断, 即农村人力资源预测;第三, 在农村人力资源预测的基础之上, 确定规划的目标;第四, 在做好前三项工作的基础之上, 拟定出规划方案, 并要求评估规划方案;第五, 在农村区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实施后及时检查反馈与修订调整。

下载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011-2015)[★]

    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011-2015年)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是我公司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点和依据,也......

    改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三利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文件人力资源发展规划1总则根据GB/T50430规范要求和公司组织战略目标及员工的需求量,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为3年。规定了中期人力资源发展......

    杨凌示范区农业机械产业园发展规划

    杨凌示范区农业机械产业园发展规划 目 录 一、现状基础„„„„„„„„„„„„„„„„„„„„„5 (一)国际农机产业现状„„„„„„„„„„„„„„„„.5 (二)国内农......

    杭州区块链产业园财务部门岗位职责

    财务部岗位职责 部门名称:财务部 直接上级:总经理 下属部门:财务、出纳; 部门性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 管理权限:受总经理委托,行使对公司财务会计工作全过程的管理权限,并承担报告......

    杭州区块链产业园人事管理计划

    杭州区块链产业园十一郎(shiyilang)区块链广告 人事筹备 一、员工的招聘 (一)本酒店的用工以招聘为主,招聘人员可分为酒店合同工和临时工。 (二)招聘人员必须按拟定的用工条件、......

    建筑公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2013—2017年发展规划一、总体目标根据公司总体战略经营目标,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围绕公司核心产业,以积蓄人力资本,构建企业文化为目标,整合组织流程、规范人事体系、建立......

    杭州区块链产业园公司管理制度修改版

    杭州区块链产业园十一郎(shiyilang)区块链广告 公司管理制度 员工守则 解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特制定本手册。员工应自觉遵守相应条款。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的人事管理,使公司人事......

    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调查研究_——杭州下沙电子商务园

    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调查研究 ——杭州下沙电子商务园为例 摘 要: 电子商务园做为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突出表现,正在成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针对杭州下沙电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