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全国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研究报告
关于在全国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研究报告
关于在全国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研究报告
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会“增值税改革”课题组
摘要:截止2005年6月末,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工作已经实施了一年。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拉动了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摸清了底数,积累了经验,表明在全国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是可行的。我国应当在完善抵扣办法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适时在全国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
关键词: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 增量抵扣 全面推行
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自2004年7月起开始实施。通过对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一季度试点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应尽快在全国推行。
一、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运行情况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4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和《2004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对东北地区从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生产为主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及经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军品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7月1日以后购进的固定资产(除厂房等不动产外,下同)、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货物或应税劳务、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运输费用等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准予用当年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抵扣。当年没有新增加增值税税额或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继续抵扣。纳税人有欠交增值税的,应先抵减欠税。为保证年度内扣税的均衡性,实际操作时采取的是逐期计算新增增值税税额、按月抵扣、年底清算的办法。对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购进固定资产实行过渡办法,其应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不直接抵扣,而是通过按季度退税退还纳税人。
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覆盖八大行业,包括大部分工业企业。据统计,截止2005年6月末,三省共认定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企业40998户,占三省工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户数的60%以上;行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石油化工业,这三个行业占总户数的90.48%。
三省认定企业2004年下半年新增机器设备投资总额305.34亿元,进项税发生额18.24亿元,占投资额的5.97%,实际抵退税额12.76亿元,占进项税发生额的69.92%,尚未抵退税额5.5亿元转到下年抵退。2005年上半年,新增机器设备投资进项税发生额22.19亿元,已办理退税额14.21亿元,占进项税发生额的64.04%,抵退上年未抵的进项税额0.5亿元,共抵退税总额14.71亿元。试点一年来,新增机器设备共发生进项税额40.44亿元,实际退 公共经济评论 2006年第1期
税27.47亿元,占67.93%,尚有12.97亿元未抵退。退税额度大的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石油化工业、装备制造业三个行业。
从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总体情况看,政策落实是得力的,各级国税部门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调研测算到位、宣传讲解到位、督促检查到位”;执行情况是好的,各级国税部门与财政、国库等部门相互协调,及时办理退税并解决退税中存在的问题;运行是正常的,各地基本上没有出现弄虚作假、钻空子偷避税的情况。
二、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成效
总体说来,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拉动了经济发展。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是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优惠政策出台的。从三省的情况看,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了企业税负,提高了企业盈利水平,对吸引投资、促进企业结构重组、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东北地区企业投资情况看,也没有因此出现明显投资过热的情况
2.摸清了底数,为在全国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提供了经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各界普遍担心各级财政能否承受由此产生的减收压力。尤其是影响财政减收的因素比较复杂,准确测算减收数据比较困难,往往抵减收规模估计过高,更增加了各界的顾虑,这也是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迟迟不能出台的重要原因。试点前,有关方面测算,东北三省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要减收150亿元左右。经过一年的试点,实践说明原来的测算与实际差距较大。2004年下半年三省实际抵退税额12.76亿元,占同期三省国内增值税收入的3.0%;2005年上半年实际抵退税14.71亿元,占同期三省国内增值税收入的3.13%;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一年共计抵退税27.47亿元,对三省地方财力的影响在10亿元左右。说明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形成的减收是在中央与地方财政承受能力之内的。
通过试点较为准确地掌握了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为在全国推广试点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根据有关部门资料,东北三省GDP、年投资额、八个行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例均在十分之一左右。据此推算,全国在八个行业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影响财政收入大约在400亿元左右,即使有些出入,也不会超过太多。
3.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税务部门有能力进行操作和管理。一年来,三省税务部门在试点实施方案、试点行业划分、企业认定、相关凭证的验证与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为在全国推广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提供了可行管理经验。试点情况说明,只要精心组织,认真操作,在全国推广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是完全可以顺利实施的。
(二)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存在的问题
1.增量抵扣政策降低了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整体效果
关于在全国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研究报告
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对购进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采取增量抵扣政策。从减缓对财政收入的冲击,降低改革成本的角度考虑,这一做法是慎重的、稳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那些有新增固定资产但没有税收增量或税收增量较小的企业,难以充分享有这一政策。2004年,三省40306户认定企业中,有税收增量的企业18308户,占总数的45.4%;没有税收增量的企业占总数的55.07%;实际享受抵退税的企业只有9932户,占认定企业户数的24.6%。没有税收增量的为22195户,占总数的55.07%。截止2005年6月末,东北三省未处理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为12.97亿元,占全部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的46.88%,即有近一半的进项税不能办理抵退税。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大幅度降低,激励作用弱化。
由于增量抵扣政策,使企业受益面减少,尤其是迫切需要政策扶持的生产成本、改革成本、社会成本较高,经济效益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长的困难企业无法受益;而且没有增值税增量的企业不仅不能抵扣进项税,还增加了所得税负担。从整体操作过程看,增量抵扣实际是把一部分应抵未抵的税额推迟,并不能减少财政负担,只是推迟了负担,实际形成了对应抵扣固定资产的认账、挂账、还账的过程。这一过程占压了企业资金,减弱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符合增值税课征的基本原理。
2.逐期计算新增增值税额、按季退税的办法,手续烦琐、计算复杂,也滞后了税收政策对企业的支持。由于采取“增量抵扣”的办法,不能按照增值税课征原理逐笔计算、及时抵扣,只能实行定期退税的办法。按照现行办法,纳税人要办理退抵税手续、填列退税审批表、计算抵退税额等方法十分复杂、麻烦;税务部门也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测算、统计、辅导纳税人填表、各部门资料交接等,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纳税人和税务部门普遍感到操作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
3.先抵欠税,部分困难企业难以享受政策优惠。欠缴税金企业多为生产经营相当困难的企业,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负债率很高,企业在转制、融资等方面困难很多,并且欠税时间较长,情况复杂,绝大多数欠税确实难以收回。按照规定,这些企业即使有固定资产购入,也需按“先欠先抵”的原则抵减待清理呆账税金,很难实际享受到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政策的优惠。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作为一项对东北地区的优惠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了意义;作为增值税改革的试点,则难以全面反映试点中的问题。
4.具体操作中的某些技术细节还欠明确。由于对具体操作的一些技术细节没有明确规定,政策执行中难以把握或无法操作。如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的处理问题,生产用机动车的进项税抵扣问题,固定资产进项税专用发票比对与金税工程协调问题,已享受“免、抵、退”政策的出口企业的抵扣问题等。
三、关于全面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建议
1.全面总结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经验,为全面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做好准备。从东北地区试点情况看,过去过高地估计了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实际影响数额没有预想的多。应在进一步总结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 公共经济评论 2006年第1期
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测算扩大抵扣范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为下一步改革提供依据。
2.适时在全国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从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经验看,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在全国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条件。
首先,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产生的减收规模是可以承受的。从各界普遍关心的影响财政收入的情况看,根据东北地区试点情况并结合有关数据测算,在全国八个行业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全年影响财政收入在400亿元左右。从2004年税收收入超收5256亿元,今年上半年超收2800多亿元的情况看,400亿元左右的减收规模,各级财政是完全能够承受的;在稳健的财政政策下,今后几年的税收增长完全可以支持增值税改革。
其次,增值税的中性特征,不宜作为税收优惠政策长期运用。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范围试点是作为一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的。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实行该项政策,若时间过长,虽然对促进东北地区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但从长远看会对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从增值税的课征原理及其中性特征看,其也不宜作为一项税收优惠长期使用。
第三,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良好效应为在全国推行扩大抵扣范围积累了经验。东北地区试点产生的效应已经说明,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对促进投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表明税务部门有能力进行有效地管理;东北地区试点过程中在企业认定、审核、收入测算、抵扣计算、纳税申报等方面也积累了经验,为在全国推行扩大抵扣范围提供了经验支持。
因此,我们建议,以现行八个行业的范围并根据全国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行业调整,在全国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鉴于东北地区八个行业已经基本覆盖了主要工业企业的情况,也可以考虑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扩大到全行业。
3.改增量抵扣、按季退税,为全额抵扣。东北地区的试点表明,增量抵扣、按季退税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而全额抵扣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限,又能克服增量抵扣的缺陷。从2004年吉林省的实际执行情况看,取消增量办法计算退税改按2004年实际入库的增值税收入内计算退税,抵退税额占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比例由66.9%提高到86.1%,增加抵退税额7206万元,受益企业从396户增加到991户,企业受益程度提高,但并未对当年财政收入造成大的影响。因此,从降低企业税负和投资成本,简化操作程序,降低征管难度,减少征纳成本的角度,在全国推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应允许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在当年实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
4.完善增值税管理中的若干技术问题。为了积极稳妥的推进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工作,应根据东北地区试点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相关政策和有关操作技术采取措施予以明确和完善。主要是:尽快解决生产用机动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抵扣问题;尽快出台豁免历史欠税的具体办法,妥善解决历史欠税问题;明确已享受“免、抵、退”政策的出口企业的抵扣办法;从便于操作的角度进一步明确执行中较为模糊的可以抵扣的固定资产的具体范围。
第二篇:中税网:金融服务业增值税免税范围扩大
中税网:金融服务业增值税免税范围扩大
营改增政策解读|营改增视频课程
6月30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机构同业往来等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6〕70号,以下简称70号公告)发布,给金融企业带来新的重大利好:金融服务业增值税免税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70号公告自2016年5月1日起生效,意味着文件将追溯性影响自金融服务业营改增以来所发生的所有交易。因此,70号公告的出台受到了金融业企业的热烈欢迎。
免税范围扩大
根据70号公告,同业存款、同业借款、同业代付、买断式买入返售金融商品、持有金融债券和同业存单等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可以免缴增值税。同时,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票据、与央行开展货币掉期和货币互存等业务收入,境内银行与其境外的总机构、母公司之间,以及境内银行与其境外的分支机构、全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业务收入,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委托境内公司在我国从事证券买卖业务,以及经人民银行认可的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本币市场取得的收入等,均可以免缴增值税。
从最根本的层面来看,现行金融服务业增值税政策落地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政策的同时存在:利息收入需要缴纳增值税;利息支出相关的进项税不可抵扣;增值税免税的“同业往来”范围有限。与营业税下的规定和实操相比,增值税税制下同业往来的范围变小了,许多金融机构表示营改增导致其税负上升。营业税税制下“同业往来”免税的定义相对宽泛,且长期以来行业的操作使得营业税下同业往来免税适用的范围更广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70号公告明确并扩大了金融机构同业往来的范围。
70号公告的出台,解决了之前关于金融同业资金往来增值税免税规定面临的两个主要实操问题。首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银行联行往来业务仅限于“同一银行系统”内部不同行、处之间所发生的资金账务往来业务,这带来了诸如外资银行联行往来业务是否免税的问题。例如,某外资银行境外总部向其境内分支机构发放贷款,或同一全资控股集团中的银行之间发生资金借贷的情况。为此,70号公告对境内银行与其境外的总机构、母公司之间,以及境内银行与其境外的分支机构、全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业务收入免税解决了这一问题。
同时,36号文件规定,同业拆借免征增值税仅适用于在人民银行的同业拆借网络平台(即CFETS)上开展的线上资金融通行为,相关交易既不包含外币的借贷,也不包含在诸如路透和彭博等其他交易平台上开展的线上交易,或者其他那些线下资金融通行为。70号公告发布后,上述借贷交易现在可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
影响进项抵扣
由于70号公告扩大了增值税免税范围,广泛受到金融业企业的欢迎,但同时,免税范围的扩大也会导致进项税转出金额上升,也就是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金额上升。国际上金融机构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求正确确定分摊办法或部分免税方法,从而使“转出”的进项税额正确反映提供免税业务所消费或使用的进项。根据70号公告的规定,我国预期将会与其他国家保持一致的情形。
许多金融机构即将面临的问题是,同业拆借免税收入与其消费或使用的进项相比,前者占总收入的比例远大于后者占全部进项的比例。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商业银行可能会在固定资产和不动产方面(无论是购置IT系统还是为分支机构租赁营业场所等),以及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和促销等方面花费大量资金,以吸引新的零售客户并维护既有的老客户。然而,相比而言,他们在管理银行间资金安排方面的支出甚少。但是,在以收入比例来分摊进项时,金融机构则需要转出大量的进项税额。
由于之前中国对存款利息不征收增值税,因此不会影响进项税转出金额。70号公告规定对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存款适用免税政策,进而会影响进项税转出金额。暂且不考虑分摊方法本身的问题,金融机构应该确保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有序分摊进项税:一是对非专用于免税项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全额抵扣进项税;二是采用直接分配方法,即对于完全用于应税项目的成本或费用全额抵扣进项税,对完全用于免税项目的成本或费用的进项不予抵扣;三是以收入为基础分摊进项税,也就是按照免税收入和简易征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来计算无法划分用途的进项中必须转出的金额。
建议继续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70号文解决了金融商品转让征收增值税的部分问题,但仍有一些根本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鉴于与债权相关的产品(贷款利息收入和相关的手续费收入适用6%的增值税)和与权益相关的产品(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适用不同的增值税政策,如何区分债权和权益将成为一个问题。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增值税体系倾向于优先考虑交易的法律形式,而我国可能会侧重考虑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对于可赎回优先股等产品,可能需要准确区分其性质为债权还是股权。
需要强调的是,70号公告的规定主要针对银行,证券、信托和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关注不多。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密切关注70号公告的执行情况和各金融机构营改增实际情况,及时对影响其他金融机构的增值税问题予以明确。
同时,笔者建议相关金融机构需要立即考虑70号公告的影响,并且需要在申报期截止日期之前及时实施相关政策,意味着不仅需要考虑之前不适用,而现在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情形,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实现70号公告的落地。正如前文分析,70号公告会对进项税分摊产生重大影响,金融机构需要慎重考虑这一点。
第三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5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退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76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5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退税
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5]176号
2005-12-06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辽宁、大连、吉林、黑龙江省(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
为做好2005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关退税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对纳入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企业(以下简称纳税人)自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11月30日期间发生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用当年增值税增量抵、退税后仍有余额的,经商当地财政部门同意,可进一步在增量之外办理抵、退税,即在纳税人2005年实现并入库的增值税收入中清退。对仍未抵扣(退税)完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留待下年抵扣。
二、纳税人凡有欠缴增值税的,其用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2004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
[2004]168号)及有关抵减增值税欠税的规定执行。
三、各级税务机关要做好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退税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审核,应退增值税款应当在2005年12月31日前退还纳税人。
四、本通知执行至2005年12月31日止,自2006年1月1日起,仍按增量计算退税办法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五年十二月六日
第四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扩大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的通知
【发布单位】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国税发[1996]139号 【发布日期】1996-08-05 【生效日期】1996-08-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扩大推行
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的通知
(国税发〔1996〕139号1996年8月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心下,在各级税务机关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的试点和对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推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防伪税控系统的技术日趋完善,质量日趋稳定,应用成效也比较明显。为进一步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强化增值税的征管工作,总局决定进一步扩大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具体内容包括:1997年1月1日起凡使用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一律配备防伪税控系统自行开具,同时取消税务机关代开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逐步将十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纳入防伪税控系统,争取1997年7月1日前全面推开,至迟不超过1997年年底;在适当时候对所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面推行防伪税控系统。
为切实做好扩大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推行工作的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为下一阶段的扩大推行工作做好组织上的保障。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做好必要的宣传工作。各地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名单于8月15日前报总局信息中心。
二、各地要按照总局的进一步扩大推行工作计划,认真摸清本地区的有关情况,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抓紧制订切实可行的扩大推行工作安排,并于8月30日前报总局信息中心。
鞍山、镇江、珠海三个试点城市和辽宁、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等地应根据自身条件,先走一步,确定更为积极的推广计划。
三、各地要把防伪税控系统的技术培训作为确保完成扩大推行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尽快组织税务人员(到区县一级)和企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国家税务总局和航天总公司将负责对各省级国税局骨干力量的培训,培训的时间要早一点,数量要多一点,质量要高一点,具体培训通知另发。对省以下税务机关和对企业的培训,由各省级国税局组织。
四、各地要根据本地区扩大推行工作的需要,抓紧组织成立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的技术服务单位,建立技术服务队伍。技术服务单位应由税务机关与当地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等单位协商,本着为企业提供专项优质的技术服务和保本微利的原则建立。企业较多的市、县也可建立本级的技术服务单位。
五、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扩大推行工作安排,制定区县一级税务机关防伪税控系统有关设备的分期配备计划。目前,重点应以满足1997年1月1日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部由企业用防伪税控系统自行开具,并在区县一级税务机关进行认证的需要为目标,充分考虑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结合,尽可能发挥已配计算机设备的作用,争取做到“一机多用”。各地的设备配备计划,应于8月30日前报总局信息中心。
六、在积极做好下一阶段扩大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各地要继续采取措施保证现已推行的防伪税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发现的技术问题要及时报告总局,对每一份进项发票必须进行认证,不能认证的,要及时通知对方税务机关负责查实,并报总局流转税管理一司备查。百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销项数据必须按时通过计算机网络向总局报送,以保证总局大额专用发票交叉稽核工作的进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在全镇范围推行“导访制”工作模式的实施意见
中共xxx委员会xxx镇人民政府
关于在全镇范围推行“导访制”工作模式的实施意见
面对我镇信访工作现状,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信访条例》,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导访制”工作模式,全力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信访条例》的规定与要求,为保障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信访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确保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当前农村信访工作的现状出发,总结农村信访工作的成功经验。通过各级上下联动,全程参与指导信访行为,给予必要的引导、疏导、帮助与协调。形成了源头上控访、依法导访、透明降访、服务减访、责任化访、综合治访的工作格局。
二、操作程序
导访制指基层党委政府主动参与到群众信访过程之中,发挥合理的引导、疏导、向导作用的工作制度。其目的在于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对一些不合理要求、不切实际的非份要求进行疏导;为群众提供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并充当陪同上访群众代表前往有关部门、机构的向导。
(一)信息全面,渠道畅通。村(居)主职干部与驻村指导员时刻关注当地信访动态,开展全面的信息搜集、纠纷调解工作,及时制止包括“三访”行为在内的非法、无理上访。对有合理要求的,陪同上访群众走访镇人民政府调处服务中心,或为群众代为传递信件。在源头上切实维护信访行为的合法性和有序性。
(二)上下联动,互动沟通。调处服务中心时刻保持与基层村(居)干部、驻村指导员、农村群众的交流,充分掌握信访矛盾动态,通过各种方式直接与上访群众进行沟通,做好调查与解答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期取得上访群众的信任。
(三)分析调查、甄别疏导。合理接访过程中,调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必须对群众提出的要求进行严格的甄别分析。对能通过行政途径、司法途径、调解途径等其它方式解决的矛盾纠纷,及时予以疏导,给出解决建议与方案,鼓励群众通过合理途径解决存在问题,并在程序、方法上予以指导与说明,以期有效降低信访数量。对提出不合理、不现实要求的群众,耐心予以说服;对无理取闹者,予以警告;对屡教不改者,按《信访条例》规定处理。如实做好各类接访记录,及时上报。
(四)当好向导,保证衔接。调处中心如遇自身不能解决而又有必要提请有关部门解决的信访问题,应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与合理要求及时与拥有相关行政权的职能办公室或上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联系,以在合法、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群众正当要求为目标。对在本级人民政府职能办公室管理权限内的合理要求,调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在与相关办公室取得联系后,陪同上访群众前往,由相关职能办公室负责处理;对确属合理合法而必须由上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相关职能办公室应主动与相关上级局办联系沟通,商讨解决方案。取得一致意见后,由调处中心派员陪同所涉及村(居)驻村指导员与群众代表(3—5人)在约定时间一起前往约定接待地点,帮助解决。在上访过程中,导访人员应主动担任向导,为上访群众代表提供指导、帮助,自觉维护上访纪律与秩序,制止过激言行,确保上访过程的依法、有序。在信访程序结束后,调处服务中心必须如实登计导访记录,立卷归档备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
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深刻认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改革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矛盾的必然性以及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的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观念、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和责任观念,进而将信访工作视作系统工程抓紧抓实。真正建立起对信访工作整体重视、层层重视的稳定长效领导机制与规范化运行机制。彻底扭转信访工作“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消极被动局面,主动改进工作,克服畏难情绪,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完善网络,健全制度。
一是要完善基层信访工作网络。做到村村有信访工作组织、有接待场所、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标准和制度;二是要建立灵敏、准确、快速的信访排查调处制度,强化信访预测、预警、预控能力。通过加强对信访问题的层层排查调处,牢牢把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超前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说服一批信访老户息访息诉,消除不稳定因素,达到减少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和集体上访目的,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三是要健全“导访制”的一系列配套制度。特别是要以建立“文件化的信访体系”为目标,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接访、调查、调解、衔接、处理等过程的翔实记录,继而建立起完善、可靠的信访档案库,从而做到有证可见,有据可查。
(三)畅通渠道,拓展联系。
要树立大信访观念,确立大信访思路,建立大信访格局,形成方方面面共同重视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强大合力。一是要建立以导访制为代表的一整套综合信访制度。党委、政府、人大、纪委与职能办公室定期沟通情况,排查各类问题,制定预案,联手办案,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力度。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信访接待条件。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群众信访综合接待场所,发挥群体接访优势,让信访人来有地方坐,说有专人听,事有部门办,反馈有结果,不出接待场所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三是要扩大视野,把人民代表、村(居)代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纳入大信访网络,充分发挥代表们联系面宽、层次较高、信息灵和反映人~愿最直接、最真实、最广泛以及做上访群众工作最便捷、最有说服力的优势,化上访为下访,化对立为对话,化消极为积极,使人民信访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