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交通大学大额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交通大学大额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沪交内(财)[2011]48号
为依法加强国有资金监管,保证资金安全,规范我校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4】38号)》、《上海交通大学经济责任制》(沪交内(财)【2008】 38号)、《上海交通大学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沪交内(财)【2008】 39号)、《上海交通大学财务预决算管理办法》(沪交内(财)【2008】 37号)、《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会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沪交委马字【2011】43号)等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定义
本办法所称大额资金,是指学校因各种经济活动而支付的达到规定限额的货币资金。规定限额为:单笔银行存款支付达到或超过人民币壹拾万元,单笔现金支付(含电子转账方式)达到或超过人民币壹万元(含等额的外汇金额)。大额资金支付包括银行转帐支票等各类银行票据支付、现金支付、银行卡划转等形式。进入个人银行卡的人员经费定义为银行存款支付。第二条 管理原则
按照“依据预算、分级授权、责任明确、过程监控”的原则实行大额资金支付管理。
第二章 支付管理
第三条受理机构 学校财务处。第四条 支付程序
一、申报要求
(一)各单位应按规定格式填写《上海交通大学大额资金支付申请表》(简称:《大额资金支付申请表》),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协议、原始单据或相关凭证。其中,凡单笔银行存款支付在人民币伍拾万元(含)以上(不含各类酬金、人员经费),单笔现金支付在人民币壹拾万元(含)以上的支付业务,根据业务性质(如科研、教学等)需由主管副校长签字。
(二)各单位应提供审批手续齐全、单据真实完备的大额资金支付申请。同时,支付费用所需资金必须符合《上海交通大学经济责任制》(沪交内(财)【2008】 38号)、《上海交通大学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沪交内(财)【2008】 39号)、《上海交通大学财务预决算管理办法》(沪交内(财)【2008】 37号)、《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会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沪交委马字【2011】43号)的规定。
(三)属于设备购置、修缮或基本建设、转给校外单位的科研协作费等业务的大额资金,在申请支付时,还应符合学校资产管理、基建及修缮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的规定。其中,需要分期付款的设备采购、修缮或基建工程等经济业务,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付款,不得随意改期申请付款。
(四)凡需要主管财务副校长审批的大额资金业务,各单位应至少提前十个工作日填写《大额资金支付申请表》,通过财务处上报。
二、支付审批
(一)财务处受理对于预算落实、符合审批手续、单据真实完备的大额资金支付申请。除本办法第五条另有规定外,在支付前由有关人员按下列规定权限逐级进行审批:
1、凡单笔银行存款支付在人民币壹拾万元(含)以上、贰拾万元(不含)以下的,单笔现金支付在人民币壹万元(含)以上、贰万元(不含)以下的,由财务处会计核算中心主任或副主任签字审批。
2、凡单笔银行存款支付在人民币贰拾万元(含)以上、贰佰万元(不含)以下的,单笔现金支付在人民币贰万元(含)以上、贰拾万元(不含)以下的,由财务处两名处领导共同签字审批;
3、凡单笔银行存款支付在人民币贰佰万元(含)以上,单笔现金支付在人民币贰拾万元(含)以上,由主管财务副校长签字审批。主管财务副校长出差期间,可授权学校总经济师代为签字审批。
(二)各单位在递交大额资金支付申请表后,先由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审批人应当不予批准,金额巨大的,还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或分管校领导报告。
三、支付
(一)审批人完成审批手续后,应将支付申请交给财务处的审核人员。审核人员应当对批准后的大额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查,复查其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凭证是否完备,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与合同或协议相符。复查无误制单后,交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后,交由银行或现金出纳等相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二)复核人员、审核人员、出纳人员,对于发现的越权审批、手续及相关票据缺失、金额差错等问题,必须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并要求予以纠正,有关人员不予以纠正的,必须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或校领导报告。第五条 例外事项 以下事项不适用本办法。
一、校内财会机构按开户银行核定额提取和支用的备用金;
二、学校例行发放的在职人员工资及津补贴(含新进人员住房补贴)、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共享改革成果费,学生的生活补贴、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学校例行发放的各类奖助学金;
三、学校人事部门核批的抚恤金、遗属补助、回乡人员工资,去世人员社保费退款、丧葬费,教职员工困难补助,出国保证金;
四、已列入经学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批准的综合财务预算中后勤服务经费、基建经费等大额资金的划拨;
五、由后勤保障处核准的水电费、燃料费支付。
第三章 附 则
第六条 执行日 本办法自财经工作小组批准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一年。原《上海交通大学大额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沪交内(财)[2004]34号)同时废止。
第七条 解释权
本办法由校财经工作小组授权财务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篇:上海交通大学大额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交通大学大额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沪交内(财)[2004]34号
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学校大额资金支出的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根据国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上海交通大学各级经济责任制》等制度和文件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原则
大额资金管理的原则是:分级授权、严格管理、事前安排、责任明确。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除校办产业、后勤集团、海科院企业部分的所有校内单位。
第四条定义
本办法所指大额资金支出主要包括大额银行存款支出或转出和大额现金支出。
凡单笔银行存款支出或转出达到或超过人民币壹拾万元和单笔现金支出达到或超过人民币贰万元的,属于大额资金支出。所有大额资金均包含等额的外汇金额。
银行存款大额资金支出业务包括基建资金业务,以及不符合本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业务的资金支出。现金大额资金支出包括不符合本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的业务及其金额,未计入工资单的各类津贴、会议费、差旅费、评审费、接待费等业务及其金额。
第五条各种不包括的内容
财务处会计核算中心按银行核定额提取和支用的备用金、按月发放的在职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共享改革成果费,学生的生活补贴、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奖学金,单笔小于壹仟万元人民币的大额定期存款等,已列入部门预算或校级预算、且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批准的建设工程、专项项目的大额资金,经学校科技处签署合同和备案的科研项目的公用经费中的大额资金。
第六条使用程序
一、申报(填表)
凡属大额资金支出业务,在使用前均应由各单位经办人填写《上海交通大学大额银行存款资金用途审批表》(简称“大额银行存款审批表”,见附件一)或《上海交通大学大额现金支取审批表》(简称“大额现金审批表”,见附件二),并根据不同金额和用途报相关领导审批。
凡需要学校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的大额资金支出业务,校内相关院系部处必须提前至少十个工作日填写《大额银行存款审批表》或《大额现金审批表》,通过财务处上报。
二、审批
学校实行按权限审批的制度。
三、权限
凡单笔达到或超过壹仟万元人民币的支出金额,应由学校校长或主管财务副校长、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审批。学校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按学校建设目标、现行的财经法规和校内制度,定期审批所需支出的大额资金。审批情况由财务处转告申请单位。获得批准的大额资金,按现行财会程序办理;未获得批准的大额资金,亦由财务处向申报单位充分说明缘由。
凡单笔超过贰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支出金额,应由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凡单笔达到或低于贰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支出金额,由财务处主管业务的副处长审批。
第七条拟建立的机构和机制
学校应当形成定期对大额资金动向进行磋商的制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财务处主管副处长为当然参加人员,其余与会人员视具体业务情况由学校主管财务副校长决定。每周定期审议当期及下期的大额资金安排。
第八条动态关注大额资金流向
财务处应指定专门岗位专人动态关注大额资金流向,每天填制单笔超过壹佰万元人民币的《银行存款大额资金流向表》,每周统计并填制单笔超过壹拾万元人民币的《大额现金发放统计表》(本暂行办法第五条中的内容不包含在其中)。
第九条附则
一、执行日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解释权
本规定由财务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上海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学校国有资产,维护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各院(系)、部、处、直属单位等各级管理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是指学校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
学校国有资产包括用国家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和地方政府无偿调拨给学校的资产、学校按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已有国有资产组织收入所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等。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
第四条
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二)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三)坚持安全完整与注重绩效相结合。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五条
学校对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所有、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第六条
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是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决策机构,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是负责学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学校对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是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是负责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职能部门。
第七条
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和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财政部、教育部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组织制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完善资产购置、验收、登记入账、使用维护、绩效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资产的账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国有资产信息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对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四)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办理学校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和出租、出借等事项的审核、审批以及报备手续;
(五)负责组织、检查学校用于出租、出借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负责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负责办理学校国有资产的产权占有、变更及注销登记等相关工作;负责国有资产清查、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及资产划转工作;
(七)根据归口管理原则,负责组织督促学校各类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公共平台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机制;
(八)汇总和整理学校国有资产的情况和信息,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部门和学校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报表及相关信息。
第八条
根据学校国有资产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分别确定归口管理单位,归口管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学校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以及分管资产的特点、具体情况,完善分管资产的管理制度建设(如购置验收、实物登记、账卡核算等基础管理制度;资产使用、维护制度;管理责任制度等);
(二)通过分管资产配置及其使用的预算、计划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对二级管理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四)做好分管资产的定期统计汇报,做好分管国有资产总值的管理工作;
(五)其他归口管理工作。
第九条
国有资产归口管理单位分工:
(一)学校资产总值以及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家具的归口管理单位为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
(二)流动资产归口管理单位为财务计划处;
(三)房屋和构筑物(含在建工程)的归口管理单位为基建处和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其中:基建处负责在建的房屋和构筑物的管理;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负责已交付使用的房屋和构筑物的管理;
(四)档案、文物及陈列品的归口管理单位为档案馆;
(五)图书(包括二级管理单位的图书)的归口管理单位为图书馆;
(六)对外投资的归口管理单位为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
(七)法律事务室负责与学校校名、校徽和名誉有关的权利的管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负责专利权、动植物新品种权、非专利技术以及与科技成果有关的著作权的管理;文科建设处负责社会科学类著作权的管理;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负责学校土地使用权的管理。
第十条
各院(系)、部、处、直属单位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二级管理单位。二级管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国有资产“谁使用,谁负责管理”的全员管理思想;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把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三)依据国家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制度,结合本单位特点,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第三章 资产配置及使用
第十一条
学校国有资产配置是指学校根据事业发展以及各二级单位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购置、调剂、置换及接受捐赠等方式配置资产的行为。
第十二条
学校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现有资产无法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相关资产;
(三)其他需要配置相关国有资产的情况。
第十三条
学校国有资产配置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国家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应当加强论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
第十四条
学校应根据事业发展需求,以资产存量为依据,对纳入财政部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范围的资产,分别编制基本支出资产购置计划和项目支出资产购置计划,并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组织实施。学校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必须按照政府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学校各单位接受捐赠等方式形成的各类资产属国有资产,由学校依法占有、使用,相关单位应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加强管理。
第十六条
学校各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首先保证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于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者超标准配置的资产,原则上由学校进行内部调剂。
第十七条
学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入账、保管、领用、使用、维护等内部管理制度。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第十八条
学校各国有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坚持安全完整与注重绩效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第十九条
学校各单位使用国有资产从事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经济活动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遵循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等原则,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法律审核和监管,通过国有资产使用权评估及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等方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二十条
学校各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行为时,由各二级管理单位提出申报,归口管理单位预审并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按以下程序和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利用货币资金对外投资,5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下的,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后由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10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文件及相关资料报教育部备案;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审核后由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报教育部审批。
利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单项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下同)在500万元以下的,经校长办公会议或校长办公会议授权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批后10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文件及相关资料报教育部备案;单项或批量价值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审核后由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报教育部审批。
利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按上述程序由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报教育部备案或审批。
第二十一条
学校各归口管理部门和二级管理单位申报国有资产使用事项时,应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第二十二条
学校各部门经批准利用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应当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拟投资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事项按规定履行备案手续;学校国有资产出租,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确定出租的价格,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办法确定出租的价格。学校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期限一般不得超过5年。
第二十三条
学校各级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作为抵押物对外抵押或担保,不得为任何单位或个人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学校各级资产管理单位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利用学校国有资产从事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经济活动。
第二十四条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学校鼓励利用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第二十五条
学校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的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同时在学校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学校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四章 资产处置
第二十六条
学校国有资产处置,是指学校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范围包括:报废、淘汰的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闲置、拟置换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
处置方式包括:报废、报损、出售、出让、转让(含股权减持)、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置换、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二十七条
学校各单位处置的资产应当权属清晰。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二十八条
学校各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时,由各二级管理单位提出申报,归口管理单位预审并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按以下程序和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核销货币性资产损失50万元以下的,经校长办公会议或校长办公会议授权部门审批后由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将审批文件及相关资料报教育部备案;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审核后由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报教育部审批。
货币性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处置事项,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下同)在500万元以下的,经校长办公会议或校长办公会议授权部门审批后由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将审批文件及相关资料报教育部备案;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经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审核后由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报教育部审批或审核。
经营性资产的处置按上述程序由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报教育部备案或审批。
第二十九条
学校各归口管理部门和二级管理单位申报国有资产处置事项时,应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第三十条
学校出售、出让、转让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未达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报废、报损,从严控制,学校直接持有出资企业国有股权转让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学校直接持有出资企业国有股权转让,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财政部关于企业国有资产办理无偿划转手续的规定》(财管字〔1999〕301号)和《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发产权〔2005〕239号)等规定执行;涉及学校直接持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按照《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 证监会令第19号)和《财政部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管字〔2000〕200号)等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学校各归口管理单位应根据教育部国有资产处置的批复办理产权变动及账务处理有关工作。
第三十二条
学校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相关费用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章 产权登记与产权纠纷处理
第三十三条
学校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是国家对学校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依法确认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学校对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学校授权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和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财教〔2012〕242号)有关规定,组织申报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第三十五条
产权纠纷是指由于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不清而发生的争议。
第三十六条
学校与其他国有单位和国有企业之间发生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可由学校向教育部申请调解,也可依法提起诉讼。
第三十七条
学校与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的,由学校提出拟处理意见,经教育部审核并报财政部同意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
第六章 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应当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一)整体或者部分改制为企业;
(二)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
(三)合并、分立、清算;
(四)资产拍卖、转让、置换;
(五)整体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六)确定涉讼资产价值;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评估的事项。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校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
(一)学校整体或者部分资产无偿划转;
(二)学校与其他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下属的事业单位之间的合并、资产划转、置换和转让;
(三)其他不影响国有资产权益的特殊产权变动行为,报经教育部确认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的。
第四十条
学校授权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组织开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评估工作;授权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评估工作。国有资产评估工作依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的评估机构进行,相关评估费用纳入学校预算。
第四十一条
学校进行资产清查,应当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经教育部审核,财政部批准立项后组织实施。资产清查工作按照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2007]19号)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学校资产清查中的固定资产损失,由各二级管理单位提出申报,归口管理单位预审并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按以下程序和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单项固定资产损失低于50万元的,根据中介机构的审计意见,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核销,并报教育部备案;单项固定资产损失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低于200万元的,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提出处理意见,报经教育部批准后核销;单项固定资产损失超过200万元(含200万元)的,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提出处理意见,经教育部审核,报财政部批准后核销。
学校资产清查中的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其他类资产损失,由各二级管理单位提出申报,归口管理单位审核并报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按以下程序和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分类损失低于50万元的,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提出处理意见,经教育部批准后核销,并报财政部备案;分类损失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的,由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议提出处理意见,经教育部审核,报财政部批准后核销。
第四十二条
学校资产清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溢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进行资产清查:
(一)根据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专项工作要求,纳入统一组织的资产清查范围的;
(二)进行重大改革或者改制的;
(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五)会计政策发生重大变更,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
(六)财政部门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
统计报告制度
第四十三条
根据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各单位应通过学校国有资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录入相关数据信息,加强国有资产的动态监管,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国有资产的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
第四十四条
学校通过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包括决算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和专项工作报告等,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学校一定时期内国有资产存量的构成、分布、增减变动及其使用情况,以考核各归口管理单位及资产使用单位管理、使用资产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提高资产的运用效率,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国有资产信息报告是学校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十五条
学校国有资产各归口管理单位应定期编制报告归口资产存量的构成、增减变化等情况。
第八章 绩效考核
第四十六条
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是指利用国有资产决算报告、资产专项报告、财务会计报告、资产统计信息、资产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等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指标及标准,科学考核和评价学校各级管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益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
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学校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体系,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客观公正、规范可行的方法、标准和程序,真实地反映和评价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
第四十八条
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包括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主要内容。
第四十九条
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坚持分类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绩效考核与预算考评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九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
学校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检查制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归口管理单位对学校二级管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具体可采用账表检查、实物检查、抽查、联合检查等方式。
第五十一条
学校各级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违反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造成学校国有资产严重损失的,应追究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校长办公会议制定和修改,并授权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财政部或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学校以前文件中有关条款与本办法相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十四条
知识产权的配置、使用、处置、产权登记、产权纠纷处理、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统计报告等管理事项,适用学校另行制定的管理办法。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上海交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沪交财盛字[2000]第251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银行大额资金汇划管理暂行办法
**商业银行
大额资金汇划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以下简称本行)大额资金汇划的管理,确保本行头寸充足及存款人资金安全,做到责任明确、操作有序、管理规范,有效防范风险,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及监管部门、省联社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额资金汇划,是指单位(个人)结算账户的资金汇划超过临柜柜员事权划分权限额度的跨会计主体转账结算。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热线核查,是指开户单位(个人)的资金汇划超过一定限额的结算业务,采用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向开户单位财务主管或负责人进行汇划事项的查证和确认。
第四条 大额资金汇划及核查实行“划定额度起点、确定额度等级、分级审查和热线查证控制”的原则。
第五条 大额资金汇划及核查额度的标准由总行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和全行业务发展情况、管理状况确定。对超过规定额度的,应经办事处进行头寸确认。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所辖营业网点。
第二章 资金汇划审批权限、范围及方式 第七条 审批权限
(一)资金汇划金额在 20 万元(含 20 万元)以下的,由临柜复核柜员复核审批;(二)资金汇划金额超过20 万元以上至500 万元(含500 万元)的,由网点会计主管审批;(三)资金汇划金额超过500万元以上至3000 万元(含2000 万元)的由分管财务行长审批。
(四)资金汇划金额超过3000万元以上至5000 万元(含5000 万元)的由行长审批。
(五)资金汇划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由董事长审批。对500万元(含)以下的汇划业务,由有权审批人员直接在支付凭证上签字审批;对500万元以上的汇划业务,营业网点应填写《**大额资金汇划业务授权申请书》(附件一)报请总行有权人审批。
第八条 审批范围
(一)客户发起主动付款的资金汇划业务。
(二)通过他行提入借记业务收到的提示付款业务。第九条 审核内容
(一)交易背景是否系客户的真实意愿;(二)交易金额是否超过规定权限。第十条 查证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一)通过电话向客户查证;(二)通过系统查询客户账户明细,了解客户资金汇划历史情况;(三)查询客户开户情况,了解客户在本行系统内所开立的账户及资金情况;第十一条 审批方式
根据审批情况的不同分为实时审批和非实时审批。(一)实时审批。实时审批即对汇划业务,有权审批人员现场检查客户的支付凭证,核实付款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支付凭证、《**大额资金汇划业务授权申请书》签字审批。
(二)非实时审批。非实时审批即有权审批人员未能在报审网点提交的《**大额资金汇划业务授权申请书》即时审批,但报审网点应在事前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向审批人报告。
以传真方式报送的,审批人应在《**大额资金汇划业务授权申请书》上签注意见后回复;以电话方式报告的,审批人收到《**大额资金汇划业务授权申请书》后,根据电话报告情况,逐笔进行核实审批。
对500万元以上的汇划业务,应尽可能的实行实时审批。
第三章 热线核查内容及方式
第十二条 遇以下情形需进行热线核查。(一)资金汇划500万元以上的;(二)资金变化较大或与其经营性质不相符的。第十三条 核查方式。
对凡需热线核查的,须向客户单位财务主管或负责人以电话或面对面核实等方式进行逐笔核查,并登记《**大额资金支用热线查证登记簿》(附件二)。
第十四条《**大额资金支用热线查证登记簿》和《**大额资金汇划业务授权申请书》由营业网点专夹保管,序时装订;至少每年装订一次,列入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限5 年。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除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客户资金汇划在核对手续完备后,应及时办理。不能因本行内部的支付审批而延误客户资金汇划。
第十六条 对不按规定报批、审批或核查流于形式,造成经济案件甚至资金损失的,将按照《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由**负责解释和修订。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
1、《**大额资金汇划业务授权申请书》
2、《**大额资金支用热线查证登记簿》
第五篇:村镇银行大额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广安恒丰村镇银行大额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大额资金的支付是指在我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单位或个人以提交的大额转账支票、现金支票、业务委托书、网上银行支付指令等形式要求银行对外付款的业务。
第二条 营业网点必须严格执行信贷资金流向审批制度,对信贷资金的支付,须信贷管理部门审批后再经会计主管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是否违反禁止性规定的内容、签批是否符合分行相关规定,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支付。
第三条 营业网点须严格执行大额支付热线查证制度,20万元(含)以上的现金支付业务和转账支付业务,以及单户当日累计超过20万的大额转款需查证单位法人或由两名柜员热线查证该单位两名财务人员。
第四条 营业网点必须严格执行大额现金支取审批制度,对单笔或累计超过审批金额的应当报相应审批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审批权限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5万至50万以下由营业部审批
50万至200万由财务部审批
200万以上由分管行长或行长审批
第五条 营业网点必须严格执行大额资金转账审批制度,对单笔或累计超过审批金额的应当报相应审批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审批权限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20万至100万以下由营业部审批
100万至1000万由财务部审批
1000万以上由分管行长或行长审批
第六条 营业网点在为客户办理提前还贷、销户等对经营部门有影响的业务前,应通知所属客户经理或所属经营部门负责人。
第七条 营业网点对当日单一帐户发生的单笔或累计超过500万(含)的大额支付业务应及时电话告知计划财务部,以保证人行备付金帐户能够足额支付。
第八条 本办法由计划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