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4 12:2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第一篇: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

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

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4年10月18日

报告人:

观察点一

白沙泉 观察现象:

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 问题分析: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观察点二

蝙蝠洞 观察现象:

观察点三

紫云洞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50~60cm厚的断层泥。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

初阳台 观察现象:

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 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

有别于流纹构造。

观察点四

宝石流霞 观察现象:

熔结凝灰岩中含有鲜红色的碧玉 思考问题:碧玉如何形成? 问题分析:

1、宝石流霞是由侏罗纪凝灰岩构成。凝灰岩是火山凝灰岩简称。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质软多孔隙。这里是玻屑凝灰岩凝灰岩,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含三价铁较高的二氧化硅矿物组成。玻屑含量3-8%,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呈现玻璃质有赭红色的玛瑙光泽。所以在某些光线条件下会形成“碧玉”。

问题探究

问题引入:据有关专家称,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西湖一带形成了强烈的火山喷发,由于岩浆外流而使地壳内部空虚,最后火山口陷落成为洼地,这洼地就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那么假使这个假说成立,火山口的位置在何处呢?

推测位置:火山口可能位于断桥处。探究过程:

1、从紫云洞到宝石山再到断桥处,地势从低到高再到低,符合火山口的形状,断桥恰好处于最低处。

2、从 紫云洞东北方向的沉凝灰岩到宝石流霞的熔结凝灰岩,都是火山喷发溶积形成的岩层。

其余考察内容

岩层摩擦后形成的擦痕,触摸可以感受到擦痕的方向。

根劈现象,是生物风化的一种。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特别是一些高等植物,随着植物长大,根部变粗,对周围岩石产生压力(可达约1~1.5兆帕),根劈作用这种压力促使岩石裂缝扩大、加深,以致崩解。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球状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熔结角砾岩

考察小结

本次考察中沿途观察并认识了侏罗系各种火山碎屑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风化特征,在紫云洞观察了火山岩流纹构造和洞体特征,分析并了解了它们的成因,观察了断裂构造形迹,并且找到了断层存在的证据。在初阳台俯瞰了西湖和远山全貌,对西湖成因有了一个了解,并推测了火山口的位置。这次考察收获良多,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考察。

第二篇:野外考察报告

地理教师培训基地野外考察报告

时间:2005.7.24--2005.7.28 考察地点:江苏省中北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

参加人员:陈胜庆、李功爱、陈大旺、杨志荣、费燕杰、张慧娟、顾四新、马莉、王保卫、董训跃、罗芸英、杨丽萍

一、考察目的:

为了提升浦东新区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地理教育观念较新、地理教学方法灵活,且能适应“二期课改”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师,浦东新区地理学会、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联合组织了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一行的39人中,绝大多数是浦东新区地理骨干教师或陈胜庆、吴根才、李功爱地理培训基地的成员,通过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电脑网络等技术,收集沿线考察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景观资料,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树立新的资源观、能源观和生态环境观。旨在将实践中获取的知识通过加工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提升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考察内容:

1、我们考察了江苏盐城大丰--世界目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风光秀丽,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生态湿地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东方湿地之都”之称。这里建立了麋鹿、丹顶鹤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地理考察的好去处。

2、参观了施耐庵纪念馆及陵园--施耐庵是历史名著《水浒转》的作者。

3、考察了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对了解我国近代历史收集了难得的资料。

4、参观了“中国水晶之乡”--连云港市东海县水晶洞、水晶生产和销售基地--我们亲眼目睹了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的产品:各类岩石、矿产,特别了解了内生矿产的形成条件及产品、水晶矿的价值及加工过程,学习了辨别真假水晶的简易方法。

5、参观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了解了我国大陆的钻探技术,这项工程的胜利竣工获取了大陆基岩研究的宝贵资料,对地质勘探提供了许许多多的科学依据。对进一步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发展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钻孔位置:38.095300N、40.3778740E,该工程利用现代深部钻探高新技术,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的江苏省东海县钻探一口深达5000米的科学钻井。

6、考察了位于连云港附近的花果山--花果山是拍摄电视《西游记》的主要外景地,这里的山石、树木、花草都较特殊,对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气候的考察意义较大。也使我们对自然地理要素

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那里的猴子能与人安然共处,体现了动物与人类和谐生存也是多么美好的。

7、参观了“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堡--连云港”,连云港是兰新线-陇海线的起点,港区是岩石海岸,港阔水深,是我国重要的煤炭港口和集装箱港口之一,是实现海陆联运的重要港口,这个港口的开发和建设既联系了海外港口,又通欧、北欧、中欧家相通。这对我作用是相当大万千。

8、参观了淮安“周恩来总理纪念馆”,了解了周总理辉煌的一生。

9、参观了“邮驿博物馆”,江苏省高邮孟城驿、古文游台,即古代邮政通信的历史见证。

10、考察了连云港的岩石海岸的侵蚀状况,海滨浴场的形成,这对我们了解连云港旅游资源、海岸资源的开发潜力大有裨益。

我国南北海港和过陆上与中亚、东和西欧地区的国国西部大开发的的,我们看后感慨

11、考察了“京航大运河”现今的规模和主要功能--航运、调水通道、灌溉、泄洪、养殖、旅游等。

12、考察“南水北调”起点--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这个花园式的水利枢纽工程,集调水、发电、灌溉、防洪于一身。体现了我国江河治理的丰功伟绩。

13、考察了地理学之祖--徐霞客故居和墓地:徐霞客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山川江河间进行地理探险考察,给我国地理学界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他的精神激励着我国乃至世界地学界人士对自然地理等付出不懈的努力。

三、考察的主要收获:

我们这次地理考察虽然时间较短,所行的地理区域较小,但是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的具有地理特色的考察线路和丰富的考察内容,使我们收获颇丰。归纳起来有以下收益:

1、自然地理知识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北翼的地形,河流(含运河)湖泊,气候,典型动植物,土壤,海岸类型,矿物岩石等的形成有了较明显的了解,由原来的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自然地引入,对我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很大。

2、人文地理知识方面:对京杭大运河,江都水利枢纽工程,连云港的港口建设与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都有了较深的具体的感受。对沿途农业、工业、交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也有一点直观印象。

3、历史地理知识方面:“新四军的发展历史”,周恩来辉煌的一生,徐霞客、施耐庵、蒲松龄的生平事迹,以及高邮孟城驿(古代邮政通信-主要应用于军事方面)也有比较大的收获。

4、现代技术设备使用方面:对特殊的地点进行了定位,运用了定位仪进行了旅行导航,进行了一些测距、测速,运用数码相机和DV把沿途的景物记录下来,还认识了我国大陆钻探的工程技术。总之现代高科技在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我们所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我们积累教学资料提供了方便。

5、同志之间感情方面:来自各校的地理教师在这次沿途中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互相之间从认识到交流生活、学习、工作的感受,学习现代设备的使用方法。同志之间加深了感情,增强了友谊,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

总之,我们这次地理考察在陈胜庆老师的带领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三篇:杭州考察报告

研究生实习报告

院系名称

艺术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5年6月17日——6月21

艺术考察实习报告

考察时间:2015年6月17日————6月21日

考察地点:杭州

考察路线:良渚文化村—西溪湿地—中国美术学院—宋城—南宋御街

考察目的:研究建筑的外观与结构,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研究古代街区群落,感受古建筑的魅力。研究景观园林设计特色与创新,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和理论上的认识以及山水印象,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增加了园林景观的知识,及人文知识。以下是结合本专业,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其中最喜欢南宋御街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西溪湿地。

南宋御街

2007年,杭州市政府找上王澍,希望王澍主持中山路南宋御街的历史街区综合保护与更新。当时的御街,已经非常破败。这条据说南宋皇帝走过的6公里长街,已经很长时间不维护了,商店很少,就剩下一些卖便宜货的,墙上的灰一块儿一块儿的,街上的人稀稀拉拉,晚上只有几个像鬼火一样的路灯。

这条承载了很多杭州人回忆的老街,成为了杭州老百姓的一块心病。从2001年开始,各方就已经围绕着怎么改造这条街道展开了讨论和探索,但一直没有找到特别理想的方案。最初,王澍并不想接下这个项目,“触及的利益太复杂。”

面对找上门来的政府,王澍提了六个条件:第一,要想做好,至少三年,设计之前,必须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做深入调研;第二,坚决不做强制拆迁,保持足够数量的原住民,要保持生活的魅力;第三,不做假古董;第四,不做街面的一层皮,要做有纵深的街区;第五,用新的小建筑系统将街道缩减到原来12米的宽度;最后一条,只做1公里的示范。王澍了解政府的心情:“我知道你们很急,希望我们马上就做设计。可能7月份开始做设计,年底就动工,这是中国的政府项目一贯的作风。”本以为这六条苛刻的条件提出来,对方就知难而退了,可出乎他的预料,政府竟然全部答应了。

带着美术学院的两百多名师生,经过半年的调研,王澍拿出了方案:完全停止拆迁,在不动迁任何一户居民的前提下,原地改造所有老旧建筑,包括历史悠久的木构民居、民国建筑和近50年的砖混民居,原住民也是维系本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王澍眼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要有延续性的。他认为,历史或者传统,是指一直到今天为止的连续发生的所有东西,不是说明朝是历史,清朝就不是,或者清朝是历史,民国就不是。“我们面对的是城市,而不是一个建筑,是需要从城市的角度进行梳理。中国现在很多打着‘保护’的名义做的设计,形同于破坏,就是‘保护性破坏’。从2007年到2009年,王澍带着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完成了中山路御街的改造。开街前一天,王澍对市委书记说:“你和我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这个事情成功不成功,明天我们来看结果。”第二天开街,国庆节一个礼拜,1公里的一条街有超过100万的市民来参观,国内各大媒体不请自来全部做了正面报道。现在,南宋御街已经成为杭州城市文化的标签。可在王澍眼中,南宋御街只是个孤独的个案。“我们的政府太像一个公司,既希望至少达到收支平衡,又希望能快速完工,而不是以社会利益和社会价值为前提,而这恰好又是政府的职责。”带着美术学院两百多名师生,集合国内其他三四家美院的老师,怀着理想主义精神,用超常的劳动量来弥补时间上的紧迫,在王澍看来,南宋御街的改造方式,“很难复制,不可推广。”

通过这次对南宋御街的调研,我们发现了这条街上各种建筑风格杂陈,什么都有。有中国传统的建筑,也有学习西方的建筑,也有中西结合的建筑,有的不一定好看,但它在这,就是一种存在,这是真实的历史。不想以往的街道,不是全部拆除后换成现代主义建筑,就是建一些仿古建筑,纯粹的仿古建筑,用王澍的话说就是假古董,里面感觉不到历史的沧桑,时代的变迁,感觉不到真实的存在。而南宋御街却让我们感觉到了历史真实的存在,御街里有一个小展馆,一个在地面以下的玻璃架子,里面放有不同年代的石头,这些石头都是从御街底下挖出来的,通过考证可以发现这些石头从下往上居然包含了宋代,元代,清代三个时代的痕迹,这就是历史的一个剖面,透过这个小小的方寸之地,居然能看到上千年的历史。不像其他地方,石头一铺,不知道底下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这里曾经存在过什么,发生过什么,无法体会到历史的真实,生活的真实。

当下全国很多城市标新立异,竞相建设远远背离中国本土文化的地标性建筑,而这条古街带给我们的应该是另外一种反思。

我们的传统文化被时下的现代主义和国外浪潮彻底的摧毁了,比如说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实际上是丢失掉的。对自己的那种文化的回忆包括生活的真实是丢失掉的。等丢失掉这些东西之后我很忧虑,再过十年,中国的城市里头,大家还能说我是中国人吗?这个城市所有的和中国传统的一切都会彻底的铲平,剩下了几个像文物一样的保护点,剩下的东西则放在博物馆里。我觉得像南宋御街这种做法让大家看到了除城市化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和参照物,这个参照物非常重要,这是另一种模式,另一种参照。它让我们看到了并不只有城市化一条道路,这个时代不只是一个方向,它还有另一个方向。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象山校区设有视觉传达系、工业设计系、陶瓷艺术系、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环境艺术系、建筑系6个系别。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总体规划十分注重校园整体环境的意境营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借鉴中、西方大学校园的发展模式,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总体布局,真正建成符合教育旅游要求的园林式、开放式的校园环境。总体布置从地势和环境特点出发,遵循简洁、高效的原则,分区明确,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变性、整体性。校园工程体现了一种不同的中国建筑营造观,超过 300万片不同年代的旧砖瓦被从华东各省的拆房现场收集到象山,这些可能被作为垃圾抛弃的东西在这里被循环利用,并有效控制了造价。以中国传统“大合院”的形式,使建筑之间都是院落,整体建筑看来仿佛自土地中生长起来。建筑中的宽大走廊,如路亭般的山边、水边小屋,都是某种既可步行,又可展览,又可以成为城市旅游一个新的文化景观。质朴而谦逊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基本智慧。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空间上的设计理念,是采用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布局。四合,或三合,或缺一角,偏移扭转,随性布置。王澍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拘泥于模仿,所有的合院建筑并不都是封闭的。有的合院在面向象山的一面完全敞开,怀抱青葱的景色。在图书馆这个院落有一个缺口,王澍在这个缺口的地方种植了一棵树,期待着树茂密了,学生们会在树下看书玩耍。在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原则下产生了檐下、洞内、飞道、屋顶下沉院落、屋顶平台、树下等多种多样的富于层次的教学交流空间。学生在建筑和自然之间穿梭,在实与虚之间流走,体验心灵的自由。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色彩上的设计理念,是运用中国的画用水墨写意,一黑一白,是其色彩的基调。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大面积的白墙黑瓦,尽显中国画意蕴。国画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黑是生命力的具象流动,白之虚象容纳宇宙万物万境,两者交相辉映,形成一起一伏的奔腾之势,从而使静态的画面有节奏地律动。建筑就在这律动之中既具有了诗的意境,又具有了音乐般的气质,映现出中国画的意境和品格。校园整体色调高级素雅。象山校区在建筑材料上另辟蹊径。传统中国一直运用土、木这类自然材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今日完全可以被循环使用。王澍从华东各省的拆房现场收集来了700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瓦片旧砖头,变废为宝。用上旧的瓦,旧的砖,建筑自生成一天起便有了上百年历史了。从这些“脏建筑”中可见文化的沉淀和时间的积累。这样的建筑不仅生态环保,还能效控制造价,是一种基于中国本土的可持续性的建造。南方建筑中常见的砖,瓦,泥,竹,木,檐让美院校园充满了江南意蕴,灵气十足。这些材料的质感和色彩还能完全融入自然。建筑基座平台的地面用的露石混凝土。就像乡村水泥路,走得久了,掉皮、混凝土中的石子都露了出来,密集而均匀。隐含着房子与时间的关系,体现出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迷恋。利用这些有记忆的朴素材料,王澍在中国美院的设计中探索了一种当代中国本土新的城市营造模式,探索了如何将民间的传统建造工艺同简单纯朴的现代主义构造方式相结合。试图用手工的建造方式来抵制现代技术导致的生活世界的异化、人的异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的无根状态。校园里很多做法出自施工管理人员和工匠的智慧。王澍为了模仿没有设计的介入之下的民间建筑生成方式,他让房子不完全由设计决定,设计师只是控制样式与风格,工匠才拥有手工的建造语言——这是民间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建筑随着手工的建造过程呈现出随机的、偶然的结果。在这种营造方式下形成了自发生长的秩序和肌理,细节处尽显心意,呈现出混杂的和谐。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校园,一个朴素而深沉的作品。象山校区的设计与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有着深层的传承关系。

学院没有选择进入中国时下流行的政府组建的大学院区,而是选址在杭州南部群山的东部边缘,尽管这里暂时会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但学院的教授、艺术家与参与选址的建筑师共同认为,依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建筑选址时,环境中的山水甚至比建筑更加重要。

建筑师王澍在象山新校园的建造中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主张。如何在迅速丧失地域文化的中国城市重建有地域根源的场所结构,如何让中国传统与山水共存的建筑范式活用在今天的现实,如何利用大学校园的建造规模探索一种当代中国本土新的城市营造模式。

回望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大学建筑原型,象山新校园最终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建筑群敏感的随山水扭转偏斜,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的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

那些校园建筑因此不是孤立的设计出来,而是在“自然”与“城市”之间的思考中显现出来。在中国的建筑传统中,这样的建筑被称为“园林”。这个词无法用西语的“花园”去翻译,它特指“自然”被置入“城市”,而城市建筑因此发生某种质变,呈现为半建筑半自然的形态。

如果“自然”是一端,建筑师思考的另一端就是“城市”,一系列似乎在等待某种事件突发的小场所,似乎有点散漫,甚至没有一个严格的结构,但真正的生活才可能在这里放松的发生。

建筑产生了檐下、洞内、飞道、屋顶下沉院落、屋顶平台、树下、田间、河边等多样性的教学交流空间,在这里,学院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自由。在象山新校园中,所有的建筑都以这座“象山”为最重要的思考与观看的对象。每个建筑都如同一个中国字,它们都呈现出面对象山的某种指向性,而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同样重要,是人们在漫游时一次又一次回望那座青山的位置。象山新校园或许是中国传统与现实激烈冲突中诞生的另一种“乌托邦”,30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平静的沉浸在中国南方平缓的山水之间,这里流动着5000个艺术学子的青春、激情、沉思与梦想,昭示着一条通往人们内心深处的返乡之路。西溪湿地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整个园区约70%的面积水域。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专家们将其提炼为四个字:“冷、野、淡、雅”。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湿地景观,主要的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有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在一期保护工程里面除了朝天暮漾作为生态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下来之外,另外还有虾龙滩、费家塘两大生态区块,在首期湿地公园3.46平方公里中,以上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西溪湿地水域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最具有湿地特色的部分、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完整地保护了下来。整个一期工程除入口接待区以外,可供游人参观的共有8个景点,分别是: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在已经进行和即将进行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生态优先将被一再地强调和遵循。诸如工程摒弃了生硬的石坎,采用了柳树桩的生态护坎,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的生存;又如营造大水面、浅滩和水草地,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使更多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河渚芦花,曾为西溪著名一景,今后,西溪湿地里还将补种约1000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据介绍在英国的许多加油站四周,常常会种植芦苇,因为污水流经芦苇地后水质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地面铺装采用透水性材料,绿化时以乡土植被为主,区域内设置禁止船只停靠和登岸的“朝天暮港”区块„„对于生态西溪的充分考虑,尽现于规划的点滴细节之中。

西溪旅游走的将是:生态体验、文化怀旧的路子。游人在西溪的活动:主要是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对历史文化的体味和怀旧。仅以芦荡观鸟为例,西溪将设高台观鸟处,游人可以通过望远镜等设施远远地欣赏鸟类的活动;也将设计掩体式的观察平台,能让人悄悄地接近鸟类,方便近距离的科考活动

考察感想:此次的考察很快就结束了,但从中真真切切身临其境感受当地的建筑、景观、人文、给我很大的震撼,不再是纸上谈兵“望图生义”,老师给我们在课堂上讲的那些知识加上实地的讲解与指导,使我们对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创意,思想等更好地理解,印象更加的深刻。这次考察学到了很多知识,为以后的设计增加了很多的素材以及设计的灵感,不只是专业上的知识,而且增加了同学老师之间交流沟通。期待学校多安排一些艺术考察课,让大学生走出校门实地现场学习,不在只是单调的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方式。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我们的考察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四篇:德化野外考察报告

德化野外考察报告

――九仙山、石牛山之行

学院:旅 游 学 院

班级: 姓名:张婉婷

学号:1223211048

指导老师:陈金华、叶新才、林明珠

考察地点:九仙山、九仙山气象站、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岱仙瀑布

考察时间:2013年6月19日

考察目的:德化九仙山风景区及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动植物种类繁多,是进行地理考察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其考察,期望同学们能将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更好的提高实践技能,同时也能对仙公山与石牛山具有更加清晰、正确的了解。

考察方法:

1.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特征进行观察

2.收集九仙山、石牛山相关信息

3.寻求九仙山气象站工作人员的指导,对九仙山及石牛山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4.技术运用,运用GPS技术进行定位、测海拔;使用风速仪测不同海拔的风速;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湿度等

考查内容:

第一站:九仙山

九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古瓷都德化西北部的赤水、上涌、大铭三乡镇交界处,距县城35公里,主峰海拔1658米,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气象景观——云瀑、佛光;人文景观——唐代石雕弥勒佛是九仙山风景区的特别佳景。九仙山是历代闽南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活动重要场所之一,是泉州市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仙山年均雾日300天、相对湿度87%、平均风速7.0米/秒分别次于四川峨嵋山、千佛山、吉林天池,列居全国第二,山顶有全国重点、福建省唯一的高山气象站——九仙山气象站。山上由于长年云遮雾绕,风云变幻、经常出现云海、云瀑、佛光等气象景观;冬天,瑞雪纷飞,银装素裹,是闽南观雪景的绝佳去处;还有高山奇葩——午时莲,奇竹——四角竹、奇树——一木四树以及珍稀的蝾螈。

此次考察我们是坐校车从华大出发,再在德化县城转车前往九公山,一路上海拔不断升高,路途也由平缓趋于陡峭,从车上观察,可以发现树种随海拔升高不断变化:从茂密的阔叶林转为针阔混杂林,当接近山顶时针叶林也不断减少,小型灌木和裸露的延时开始大片出现。

在接近九仙山顶的一块平坦坡地上,有一块比较典型的小型断层,断层上有一层较薄的土壤覆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积淀层和母质层。清晰的实例让我加深了刚刚学过的关于土壤的知识理解,我想以后外出我也会开始认真观察周围土壤的特征吧。

第二站:九仙山高山气象站

沿着山坡上的栈道,我们向着福建唯一的一座高山气象站——九仙山气象站前进,当我们终于爬上山顶时,只看到一片山石裸露、荒草杂生的山顶上一座小小的气象站在其中默默矗立,看到这样的景象,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当我们到达气象站时,收到了当地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他们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气象站仪器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并带领我们参观了气象站展厅,展厅中那些古老陈旧的气象设施如一幅幅定格在时光中的画,默默地为我讲诉着这座气象站的点点滴滴。在此次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三点:气象站工作人员的敬业与奉献;九仙山气象特点中风大、雾多、雷电猛中的猛烈大风和强烈的紫外线以及环绕屋顶一圈的避雷针。

坚守、敬业、耐得住寂寞,这是我对九仙山气象站的直观感受,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气象知识,开阔了视野,也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一群身处边缘地带而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默默地坚守让我感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一群“最可爱的人”。

第三站:石牛山 从九仙山下来后,经过午餐与休整,下午一点多钟我们又坐上了前往国家级森林公园——德化石牛山的考察之旅。

石牛山主峰海拔1781.6米,素以峰险、石怪、树奇、洞幽闻名,是中国两处 放射状古火山爆发口之一,有龙泉洞、碧虚洞、飞凤石、老龟征途等一百多处景点。山中脊岭起伏,林海莽莽,飞瀑流泉,星罗棋布;牛兴毕现,古朴醇厚,奇岩修石,耐人寻味。山岗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红豆杉与数十种国家保护珍贵树种郁郁葱葱。山石名观--石壶祖庙是闽台两地的道教圣地,流传着张公法主甚为广泛的传奇故事。有“天下第一奇石山”之称。

当车辆到达石牛山风景区时,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从大门进去,便看到一条

蜿蜒的水泥路直通山岭深处,道路的一面是树木掩映的清澈溪流,一面是起伏的山岭,带队的叶老师评价说单调的水泥路破坏了这片景区的整体效果,让人感觉生硬且单调,我觉得如果能在溪流两旁修建探险式的栈道或汀步或许会让人感觉更好一点。一路行来,当我们转过一个长长的弯道时,一条银带忽然映入眼帘——岱仙瀑布纵欲露出了他的庐山真面目了......第四站:岱仙瀑布

德化岱仙瀑布单级落差184.053米,位于水口镇的岱仙瀑布发源于海拔1782米的石牛山,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祭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岱仙瀑布景区位于石牛山北面,面积1994公顷,海拔高度260米(赤石口)-1610米(土人屋)。该景区主要由号称“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温文尔雅的油漏漈瀑布以及一路的山光水色组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景区。而岱仙瀑布是景区的最主要景点,也是我们此次考察的重点所在。岱仙瀑布溪水从山势险峻的高峰直泻而下139米,云翻雪倾,雷霆万钧,十分壮观。站在瀑布下,烟雾腾腾,扑朔迷离。若是晴天,瀑布前方彩虹如天桥凌空飞架,美不胜收。岱仙瀑布的右上方有一座飞仙亭,传颂着仙女显圣救民的美丽故事。凭栏探首,下临深渊,岱仙双瀑左右烘托,气势非凡。

由于我们小组的课题就是旅游活动对岱仙瀑布溪流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着重考察了岱仙瀑布景区的溪流水环境。岱仙瀑布的水流来至上游石牛山的赤石溪。赤石溪流域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因素影响,所以夏季多雨,且全年余量充沛,这也直接导致了岱仙瀑布的水量大,全年不断流的的特点。景区内的溪流水具有落差大、流量大、流速快的特点,岱仙瀑布景区的原始地壳运动和溪流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对其区域内的地表形态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岩石的作用,在河床形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石块。这也为岱仙瀑布景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源。在实际考察中,我发现在在溪流拐角等地方有很多游客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的垃圾,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泛着白色泡沫的污染水体。有这些现象可知旅游活动对岱仙瀑布溪流水环境的确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关于旅游活动对岱仙瀑布溪流水的影响,我们小组在考察后进行了深入讨

论,大家各抒己见,认为这些影响可分为景区开发期的影响和景区旅游活动繁荣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景区开发期有游客少、开发活动多的特点,溪流水环境的变化主要来自开发活动,主要是溪流形态发生改变,水质受开发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的影响变坏;景区旅游活动繁荣期有游客多,景区经营活动多,对溪流水的需求剧增等的特点,溪流水环境的变化主要来自游客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的垃圾,景区管理部门对废弃物的不及时处理和景区各种不规范的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有利影响:⑴ 旅游活动促使当地政府加强对溪流水环境的保护,从而起到改善岱仙瀑布景区溪流水环境的作用;⑵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景区水环境的保护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可用来加强水源地保护设施的建设;⑶旅游活动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保护宣传力度的扩大,从而呼吁更多人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岱仙瀑布景区水环境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针对旅游活动给岱仙瀑布景区的溪流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小组以下建议:

1.一方面,增设垃圾桶的数量并缩短其距离。另一方面,加强对游客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倡导爱护景区环境,人人有责。

2.加强对景区水质的检测和管理。对出现水质恶化和水污染等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和改进。避免和减少更多更严重的污染。

3.适当建设水利工程以解决景区淡水量供应不足的问题。

在其有利影响的基础上,我们更要保持它的优势,采取以下做法:

1.引进更多资金继续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对水质的检测,避免水的污染和景区环境的破坏。

2.通过对岱仙瀑布旅游的进一步深入了解,充分利用旅游所带来的资金,进一步对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各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3.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将其推出去,吸引更多游客,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并把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维护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等。

结语:

在接近下午五点时我们的德化考察之行就此结束了,这次考察让我近距离的接触景点事物,学会评判旅游开放的优点与不足,让书本上的理论变得鲜活生动,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坐在回去的大巴上,看着越来越

远的石牛山,我想这次的考察经历一定会深深苦于我的脑海中。

第五篇:上海、杭州考察报告

上海杭州学习考察报告

新年伊始,经过两天的春训学习之后,在公司的安排下,2017 年2月9日—12日,赴上海、浙江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这次上、浙之行,使我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收益匪浅。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大城市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视点、新思路。同时也让我们深思,上海、浙江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现将我本人的学习考察情况和体会报告如下:

在高铁的急速飞驰后,感受中国科技带给我们的生活改变,感谢背后辛勤付出的建设者们。首先,我们来到了大都市——上海。上海是个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城市,更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在这里,有数不清的著名建筑,更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来到上海的第一站是中共一大会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地,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一幢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让我们感受上一辈建设者的智慧,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建筑的美丽。

上海老街《田子坊》,有着老上海特特的风土人情和设计来源,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咖啡馆,这里居然还在使用的80年代标志装修的绿色信箱,在这种环境下,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美感,让本来废弃的建筑再一次重生,绽放出更大的光芒。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座超高层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建筑外观呈螺旋式上升,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其设计高度632米,更是当今世界第二高楼,被雄伟震撼的同时,也想到这样的建筑要考虑的因素之多:地基、支护、结构、电梯、脚手架、钢

结构、幕墙、防风、抗震等等,BIM技术在本项目的运用更是值得我们这些建筑者学习的模板。深深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巨轮前行,世界最高建筑一次又一次的被刷新,建筑高度不免也代表了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发展。

上海外滩,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风格迥异的大厦,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这些建筑大多都有爱奥尼克式的柱子,显得庄重,再加上线条一般都是鲜明的很,当然细腻的雕刻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窗户上的,刚柔结合,确是经典。

之后来到杭州,到杭州的第一印象就是西湖,西湖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坐上西湖游船感受其气息和韵味,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怎能叫人不动容,不生怜惜。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融合,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杭州周边的景色非常之美丽,西湖的水面宁静的设计者、设计师、艺术家等心灵也十分的宁静。凉亭、楼阁、小桥都是西湖的特色,都是设计者创造的灵感。我们感谢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更应该保护这里的景色,保留古代建筑风格,在保护西湖的过程中,以最小干预的原则修复,体现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也体现了世界遗产对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时间转瞬即逝,考察就在美丽的享受中结束了,此次考察的目的使我开阔了视野,更让我明白了建筑要多思多想,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建设元素,建筑离不开生活。我学到了身边从未见过的知识,直观的观察了这些

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建筑和城市文化内涵,结合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我觉得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效果,让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巧妙结合。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重要关系。

下载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都杭州考察报告

    强化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赴成都锦江区、杭州上城区的考察报告 为强化我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6月14日至17日,由区委办公室牵头,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民政局、区财......

    杭州历史博物馆考察报告

    杭州历史博物馆考察报告 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陶艺课老师胡小军老师,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们得以参观了很多博物馆,了解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特......

    杭州上海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3年10月8日—2013年10月18日 考察地点:上海杭州 考察目标:4A广告公司 户外广告 本次专业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海,杭州,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大城市中......

    杭州百货大楼考察报告

    杭州百货大楼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 2012.08.06 考察地点: 下城区延安路546号 考察要求: 1. 考察商场平面布置功能区以及商场交通、商品分类。 2. 考察商场装修,包括地面、墙面、......

    杭州西湖考察报告

    杭 州考察报 告前言:学校组织的这次毕业考察-杭州之旅在我们观光娱乐的同时,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见识。 关键词:考察,观察,杭州摘要:美丽的杭州,美丽的乌镇,短短6天的时间,拓宽......

    杭州商业考察报告

    杭州商业考察报告 杭州万象城开发商为华润新鸿基房地产(杭州)有限公司,是由香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双方于2005 年12月1日共同投资成立,注册资本金为9......

    长白山野外考察报告3篇

    篇一:长白山野外考察报告沈阳市第三十中学 黄晓燕长白山位于我们吉林省的东南部,为欧亚大陆东端的最高山系。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已于 1980年1月1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

    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地理系98级陈险峰 2001年7月15日晚8:30我们一行20人由何老师带领乘坐北京开往长春的T59次列车,开始了为期7天的毕业实习考察。本次实习考察设有两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