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大学教职工宿舍校园网接入用户-贵州大学网络与信息化服务
贵州大学教职工宿舍校园网接入用户
交纳上网服务费授权书
校计财处、信息化管理中心:
本用户自愿申请接入贵州大学校园网。
本用户并授权学校计财处从本人工资或津贴中按照30元/月标准、按季度扣取上网服务费。
若本用户未申告停止接入校园网,可视为继续使用,授权继续扣费。若本用户停止接入校园网,将事先向信息化管理中心申告,填写报停表,并同意从申告之日的下一季度开始停止扣费。
特此承诺。
用户签名
201 年
月
日
---------------
贵州大学教职工宿舍校园网接入用户
交纳上网服务费授权书
校计财处、信息化管理中心:
本用户自愿申请接入贵州大学校园网。
本用户并授权学校计财处从本人工资或津贴中按照30元/月标准、按季度扣取上网服务费。
若本用户未申告停止接入校园网,可视为继续使用,授权继续扣费。若本用户停止接入校园网,将事先向信息化管理中心申告,填写报停表,并同意从申告之日的下一季度开始停止扣费。
特此承诺。
用户签名
201 年
月
日
第二篇:贵州大学教职工请假暂行规定
贵州大学文件
贵大发〔2005〕92号
关于印发《贵州大学教职工请假暂行规定》的
通
知
各学院、校直各单位:
《贵州大学教职工请假暂行规定》已经学校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贵 州 大 学
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人事 职工 请假 规定 通知 抄送:校党政领导,助理巡视员,校长助理。
贵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2005年10月26日印发
共印25份 贵州大学教职工请假暂行规定
为严肃工作纪律,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探 亲 假
第一条
凡在我校工作一年以上的教职工,并符合《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假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所列条件的在编教职工,原则上由各单位在寒暑假期间统筹安排探亲,报人事处备案。
第二条 符合享受探亲假的教职工,如本人要求探亲,必须先到所在学院(部、处)办理请假手续,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探亲,不得事后补假。
第三条
探亲天数
1、已婚职工探望配偶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
2、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如果所在单位因为工作需要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本人自愿申请两年探亲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
3、具备探望父母条件的已婚职工,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在这四年中的任何一年,经所在学院(部、处)领导批准,即可探亲。
探亲假期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可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假日在内)。第四条 教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其往返路费(不含飞机票)按规定报销。已婚职工探望父母,其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职务工资、津贴之和)百分之三十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据实报销。
第五条 在学徒、见习、实习期间的职工,不能享受探亲假待遇,待转正后方可享受探亲假待遇,上半年转正当年享受,下半年转正下享受。
第六条 女职工要求在配偶工作地点生育,在生育休假期间,超过规定的产假后,与配偶团聚三十天以上的当年不再给予探亲假期,但可报销一次往返路费。
第七条 职工配偶是军队干部的,如符合探亲条件,仍按劳动部(64)中劳薪字第296号《劳动部关于配偶是军官的工人、职员是否享受探亲假待遇问题的通知》办理。
第八条 职工在探亲往返途中,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职工不能按期返回工作岗位的,待返校后应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证实并由所在单位领导签字后,其在路途耽误的时间可以算作探亲路程,如无证明且超假的则按旷工处理。
第九条 职工当年由于出差、学习、调研、开会、招生、借调等原因和配偶、父母团聚一个月以上的,不再享受当年探亲假待遇。第十条 职工探亲假期满,因病不能按时返回工作岗位时(属于患急性或慢性病突然恶化挂急诊号治疗者),应持有当地乡镇以上医疗部门证明,经单位领导审核,报校人事处领导批准,其因急病超假天数可按病假对待,否则按旷工处理。
第十一条 夫妻两地分居的新婚教职工,必须在结婚满一年以后,在下内才能享受探亲假待遇。
第十二条 探亲假期原则上应一次使用,确因工作需要探亲假分两次使用的,其探亲费用每年只报销一次。
第十三条 当办理退休、退职、退养手续者,一律不再享受探亲假。
第十四条 出国留学、港澳眷属、台属人员的探亲待遇按以下规定办理:
1、公派出国留学人员配偶探亲按国家教委〔1988〕教外综字003号文件执行。
2、港澳同胞眷属人员按〔1986〕侨政会字第006号文件执行。
3、台胞台属人员按劳动人事部劳人险〔1983〕16号文件执行。
4、自费出国人员配偶要求出国探亲,必须婚后在国外学习期限达到一年以上方可申请,其费用自理,探亲假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探亲期间的工资按事假对待。
5、因私出境探望亲朋好友,给假不超过三个月,请假期间停发工资及津、补贴。
二、病 假
第十五条 教职工休病假必须持有由校医院审核的病假证明方可准假,因故不按时提供病假证明者,急症必须在三天以内补办病假手续。病假在一个月以内的,由所在单位领导审批,报人事处备案;病假超过一个月的,由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后,报校人事处审批。
第十六条 教职工连续休病假超过五天以上十天以下的,当月岗位津贴发80%;连续休病假满一个月的,当月岗位津贴发50%;超过一个月的停发岗位津贴;一年内病假累计满一个月的,扣发半个月岗位津贴。
第十七条 教职工休病假连续超过两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停发工资的活津贴部分,职务工资按照下列标准发放:
1、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职务工资的百分之九十。
2、工作年限满十年的,职务工资按全额发放。
第十八条 教职工休病假超过六个月的,病假期间不计算工龄,从第七个月起职务工资按下列标准发放:
1、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职务工资的百分之七十。
2、工作年限满十年和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职务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第十九条 获得省部级劳动英雄、劳动模范称号,且仍然保持荣誉者,其本人病假期间的工资可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提高百分之十五,但最高不得超过原标准工资。
第二十条 经鉴定属因工受伤的教职工,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标准工资、岗位津贴照发;超出医疗期还未上班者按病假对待。
第二十一条
实行见习期的大中专毕业生,在规定的见习期间,一年内病假累计超过一个月的,见习期延长半年;病假累计超过二个月的,见习期相应延长一年;病假累计超过三个月的,见习期满 后予以辞退。
第二十二条 病休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为长期病休人员,在长期病休期间必须每半年到校医院复查一次病情,如果需要继续休息,要求在满半年的当月将医院出具的病休证明报人事处,否则将停发病休工资,并按旷工处理。
病休期间不得从事第二职业,若发现本人从事第二职业的,立即停发工资。
三、婚假、产假、丧假
第二十三条
男女双方均符合晚婚年龄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三天)外,增加婚假十天,婚假包括法定节假日在内。晚婚年龄为: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
第二十四条 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如产假正值寒暑假期间,其寒暑假休假时间可以顺延。
第二十五条 女职工符合晚育条件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九十天)外,增加产假十五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另增加产假三十天。休婚假、产假期间,工资、福利不变。晚育年龄为:女二十四周岁以后生育。
第二十六条 再婚夫妻的婚假(包括一方是初婚,一方是再婚者),一律给假三天。
第二十七条 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需要保胎休息者,必须校医院出具证明,其保胎休息时间按病假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女职工领取生育卡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十五天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四十二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福利不变。
第二十九条 节育、绝育在国家规定的假期内,工资福利不变。
第三十条 产假期满本人因身体原因不能按时上班者,必须持有校医院审核的病假证明办理休病假手续,无正当理由不上班者,按旷工处理。第三十一条 符合晚育规定且产假期满,本人要求休哺乳假者,在工作能离开的前提下,由本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领导审核后报人事处审批,可给予一年的婴儿哺乳假(包括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哺乳假期间职务工资按百分之六十发给,停发津贴、奖金、福利。
第三十二条 教职工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去世,由单位领导批准给予丧假五天;如直系亲属在外地去世,需要职工本人去料理丧事,除丧假外可根据路程远近,由单位领导批准给予路程假。
第三十三条 在规定的丧假和路程假期内,往返路费自理。
四、事 假
第三十四条 教职工因有特殊情况需要请事假者,本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事假在五天以内的,由所在单位领导审批;五天以上者,由单位领导签署意见后,报校人事处审批,未经批准私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
第三十五条 教职工因要求调动工作外出联系单位需要请假者,一律利用寒暑假时间,工作时间不得请事假外出,未经批准擅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给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和损失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教职工请事假一次不能连续超过一个月,一年请事假累计不能超过一个半月。
第三十七条 事假期间工资待遇:
1、事假连续在五天以内的,工资、岗位津贴照发。
2、事假连续五天以上的,职务工资全发,津贴则按实际出勤天数计发。
3、全年事假累计三十天以上者,扣发一个月岗位津贴。
五、旷 工
第三十八条 凡我校教职工都应遵守工作纪律,上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及擅离工作岗位。
第三十九条 不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教师,除按规定完成教学 任务外,必须参加学校或院(系、部)规定的例会及教研室活动,无故缺席一次,按旷工一日处理。
第四十条 职工在规定上班时间内,既没有上班又没有履行请假手续者一律视为旷工。
第四十一条 职工请病假必须凭本校医院(或校外县级以上医院)的病休证明,无病休证明又不上班者按旷工处理。
第四十二条 经鉴定属因工(公)负伤的教职工,待医疗期满后,本人应及时到指定的医院进行医疗终结鉴定,如本人不能胜任原工作的,由所在单位调整到轻便的工作岗位。对拒不接受医疗终结结论不上班者按旷工处理。
第四十三条 旷工期间工资待遇:
1、旷工一天扣发一个月岗位津贴。
2、累计旷工三天及以上者,扣发一个月工资。
3、连续旷工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按自动离职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校人事处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学管理制度汇编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二00九年九月
目 录
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2、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院副院长(教学)岗位职责
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科研科科长岗位职责
4、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秘书岗位职责
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务员岗位职责
6、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职责
7、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导师工作职责(暂行)
8、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主讲教师职责
9、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研室管理制度
10、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规划
1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
12、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材编写、评估、选用制度
1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
14、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教学请假制度
1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例会制度
16、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文件管理制度
17、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优秀教师评选办法
18、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提高学生“双基”水平的措施
19、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环节质量考核标准 20、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试卷管理规定
2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22、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3、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业务学习规定
24、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研室活动制度
25、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上课情况规定
26、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调、停课管理规定
27、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课堂教学管理规定
28、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检查制度
29、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 30、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双语教学实施办法
一、工作职责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院长是学院行政负责人,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主持学院的行政工作,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科研、教师管理、行政管理工作。
一、在学校领导下,全面主持和协调学院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工作,对内综理政务,对外代表全院。
二、负责审定学院教学、科研、专业及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教学评估、研究生培养、资料室和实验室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工作规划。
三、负责对学院的发展规划、专业方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育改革、教务管理、职称评定、人事调配、设备购置等重大问题组织调查、研究、论证,提出具体意见,经学校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负责召集并主持院办公会议及院学术委员会等会议,指导和协调分管教学、科研、实验室、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使之各负其责并通力合作。
五、主持召开学院教职工大会,传达上级和学院的有关文件和指示,安排部署学院的教学、科研、人事、行政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并注意听取教职工意见,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六、定期召集学院教学委员会委员全面检查与总结教学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
七、主持确定师资培养和定岗、定编计划,负责组织聘任工作、年终考核和业务考评,督促、检查教学和行政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
一、工作职责类
作。
八、组织大型学术交流活动,会同科研副院长支持各系开展学术研究工作。
九、按照学校的有关精神和学院的相关规定,负责学院经费的预算、合理使用、批准签字。
十、主持制定全体行政、教辅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院内各项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并督促检查贯彻执行情况。
十一、完成校党委、校行政交办的其它工作。
一、工作职责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院
副院长(教学)岗位职责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精神。
二、协助院长做好学院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
三、根据学院发展计划,不断完善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检查各教研室的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四、负责组织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工作总结。
五、负责组织制订各专业的教学方案、向各教研室布置日常教学任务,审定开课教师名单、教学任务的分配、选用教材等,督促检查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和各种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教学任务完成。
六、负责组织各教研室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并督促、检查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进度和质量。
七、协助院长作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八、协助院长建立完善实习基地;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
九、负责组织全院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教学评优工作。
十、协助院长作好其它工作。
一、工作职责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学科研科科长岗位职责
一、在分管教学、科研的院领导指导下,进行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贯彻学院党政的有关精神,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管理制度。
二、努力学习教学科研管理业务,熟悉教学科研及其管理各环节的工作,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三、主持科室内的日常工作,协调、组织全科人员完成本科室工作职责,并积极配合我院其他部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制定科室工作计划,做好年终工作总结。
五、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和了解校内外教学和教学改革经验及发展动向,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建议。
六、参与学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修改与完善。
七、协助组织新专业申报工作。
八、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一、工作职责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秘书岗位职责
一、协助院长做好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起草和执行工作,安排教学工作,承担任务落实后的报表工作。
二、协助院长做好学院各课程和各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工作,落实授课计划,根据教学任务协助教务处编排本院课程表,并处理日常有关调课及教学计划调整等事宜。
三、协助做好教学检查、教学评优工作,提供教学方面的有关情况和资料。
四、协助学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组织工作。
五、组织落实学院教材预定工作。
六、处理教学方面有关报表及教学文件的收发。
七、负责教学会议(教学研讨会、教学工作例会、学术讲座等)的组织、接待、准备工作。
八、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一、工作职责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务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做好考务方面的具体工作,包括试卷的汇总、发放,安排考试日程,组织监考教师,办理学生缓考、免考事宜。组织好学生选修、免修课工作,汇总经分管院长审批同意的学生选修、免修课审批表报教务处,并通知有关任课教师。
二、期末考试结束,将不及格学生的班级、姓名、课程送教务处并安排学生的补考工作。
三、协助任课教师将各课程考核成绩及补考成绩及时输入计算机,汇总学生各课程考核成绩及补考成绩,并报教务处;学生毕业前夕打印学生成绩表。
四、负责大学英语统考报名工作及证书的发放等工作。
五、协助分管院长办理学生学籍处理工作;随时掌握学生人数流动情况。
六、每学期开学协助办理学生报到、注册手续;负责学院教师请假(一周内)临时停调课登记工作。
七、根据毕业生在校学习成绩,提出毕(结)业和授予学士学位名单,经分管院长审核后报教务处。
八、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一、工作职责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职责
一、教师的基本职责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模范遵守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学校需要承担社会服务工作。爱护学生,教书育人,自觉维护学校的利益和声誉,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
二、各级职务教师职责(一)教授职责
1、系统承担本科、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工作,指导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2、主持或负责科学研究项目,并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主持或负责本学科、本专业建设工作,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主编、主审教材和主持教学法研究,撰写学术著作。
4、指导副教授及以下职务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并根据需要指导研究生、进修人员和学生科研活动。
5、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举办校内外的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
一、工作职责类
6、完成学校下达的其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任务。
(二)教授职责
1、系统承担本科、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工作,指导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2、主持或参加科学研究项目,并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3、主持或参加教材的编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撰写学术著作。
4、根据需要指导助教、讲师和进修人员,指导和培养研究生,辅导学生的科研和科技竞赛活动。
5、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学术讨论,举办学术报告会或专题讲座。
6、根据需要指导本学科、本专业的建设,承担课程辅导、指导试验等工作。
7、完成学校下达的其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任务。
(三)讲师职责
1、系统讲授一门以上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指导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一、工作职责类
2、参加科研、教学法研究和教学改革,参加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试验指导书。
3、承担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改革实验手段或实验内容,组织和指导试验室教学工作。
4、协助教授、副教授指导研究生、进修人员等。
5、承担课程辅导、批改作业等教学工作,承担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
6、根据学校安排担任班主任、学生辅导员或其他社会服务工作。
(三)助教职责
1、承担课程及实验辅导、批改作业等工作,协助指导课堂讨论、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2、参加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建设,参加组织和指导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工作。
3、参加教学法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根据需要参加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管理,撰写科研论文及试验报告。
4、根据学校安排担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共青团以及其他社会服 务工作。
一、工作职责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导师工作职责(暂行)
导师制是实行学分制的保证。学院应聘请具有教学科研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担任导师。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计划、安排学习进程,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1、导师应树立育人观念,作学生的良师益友,悉心指导学生学业,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导师应认真学习学分制有关规章制度和学分制教学计划,必须参加教务处举办的学分制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及学院举办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培训、讨论。
3、导师应作好学期工作计划,认真工作。
4、新生入学时,导师必须赴贵州大学南校区参加入学教育工作,介绍学院教学、科研等方面情况,介绍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学分制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学生初步拟定学业计划,以及第一学期相关课程的选课。以后每学期14~16周选课期间,导师应就下学期的学习指导学生选课;学期开学前三天,指导学生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再次进行补退选。
5、导师平时必须保证学生与自己的联系畅通,定期与学生会面,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及时发现学习问题,作好辅导。作好学业指导本职工作,导师还应尽力从思想、生活、身心健康等各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配合负责学生工作的同志, 解决同学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职责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主讲教师职责
1.主讲教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开课前制定出符合大纲要求的实施计划。
2.主讲教师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停课、调课或请他人临时代课,必须事先报院主管领导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3.主讲教师要严格执行课堂纪律,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迟到、早退或违犯课堂纪律的学生,应进行批评教育。
4.主讲教师应批改一定数量的作业,并安排适当的答疑时间,以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5.主讲教师对于承担的课程要亲历亲为、尽职尽责。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换主讲教师,应报请教务处批准。
6.主讲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效果。
7.主讲教师要认真做好考试命题工作。在课程结束时提前一周拟定试题,并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考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在考试结束之后一周内填写学生成绩单并送至院办公室教学科研科教务员处。
二、综合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研室管理制度
第一章
教研室职能
第一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研室要认真抓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承担和落实本教研室应承担的各项教学任务,组织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抓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二条
完成教学文件、资料的建设工作。根据各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制定(修订)教学大纲,编写实验、实习指导书,课程论文(设计)指导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书,依据教学大纲和要求认真命题。
第三条
抓好教材建设。教研室要选定好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编写实验实习指导书,对使用统编和自编教材的课程,要注意不断更新内容。组织力量编写参考资料或补充讲义。有条件的教研室要发挥优势,自编教材(包括多媒体教材),争取公开出版。
第四条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形成制度。如组织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讨论、研究;进行教材分析;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组织试讲,互相听课,交流教学经验;检查教学质量;开展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验;进行专题性教学改革等。
第五条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完成讲课、辅导答疑、习题课、课堂讨论、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学环节。
二、综合类
第六条
做好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注意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教研室对研究生培养的集体作用,保证研究生的质量。
第七条
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要结合学科特点,配合学科建设与发展,确定相对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注意开展校内外和国内外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第八条
定期组织学术活动,经常探讨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的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活跃学术空气,进行学术交流,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第九条
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发挥学科优势,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技术推广、技术培训、技术咨询、集团承包等社会服务活动,以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经济的结合。
第十条
根据院师资培养规划和总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组织制定教研室培养规划和个人进修提高计划,做到定方向、定任务、定要求、定措施。注意建立师资队伍的合理结构,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相对稳定。教师进修贯彻“在职为主、结合工作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注意在教学、科研实践中培养锻炼教师。同时也要根据学科发展和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包括出国进修和考察)。
第十一条
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与管理。对青年教师要实行导师制,导师要对青年教师的政治思
二、综合类
想、业务工作和学习提高全面负责,并进行具体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和实践技能关。
第十二条
认真做好本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室内所有人员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和各项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章
教研室主任
第十三条
教研室主任的人选由院系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名上报,任期四年,可以连任。教研室主任必须具备以下任职条件:
1.拥护党和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进步,勇于改革,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坚持原则,善于联系和团结群众,发挥集体效能。
3.对本学科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学风严谨,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工作经验。正主任必须具有高级职称,副主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4.有较强的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能力。
第十四条
教研室主任的职责和权力
1.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本教研室的贯彻执行。
二、综合类
2.负责制定本室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各种规章制度,并负责检查和总结执行情况。学期或学年未向全室人员作教研室工作总结报告。
3.领导和组织本教研室的教学、科研、师资培养工作,负责各项工作的质量检查和考核。每学期检查性听课至少10次以上。
4.组织制定(修订)教学大纲,编制教学日历,选用或编写教材(包括实验实习指导、参考教材等),组织课程考试命题,并负责审批。
5.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活动,抓好课程建设工作。
6.为青年教师配备好指导教师,协助学院抓好学科梯队建设。
7.与党支部配合,协助搞好教研室的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室的重大工作,应与党支部协商,取得党支部的支持。
8.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贯彻和实施学院工作部署,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注意调动和充分发挥教研室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形成团结协作的风气。经常向学院领导请示和汇报工作。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对教学工作的意见。
9.对教研室各项工作有随时检查的权力。如调阅教师的讲稿(或教案)、不通知的检查性听课、检查教学日历与实际教学进度是否相符等。
10.在不违背学院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有权制定教研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学档案、资料和教具管理制度等。
二、综合类
12.对本室人员的配备、调入、调出、调整、晋升职称、提升工资和奖惩有提出自己意见的权力。学院应尽量尊重教研室主任的意见。
13.对本室经费的使用和分配有决策权。
第三章
教研室工作的检查与评估
第十五条
每学年未,教研室对每个成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包括工作态度),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工作的质量和成绩,进修提高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估。采取先自评后集体评的办法,考核评估结果记入档案,并作为评选先进、职务评聘、选派出国等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教研室主任在任期内,要有规划和目标,学院定期检查教研室规划实施情况和教研室主任职责执行情况,作出评价,作为评选先进和奖励的依据。
第十七条
学院定期对教研室进行评估。对先进教研室予以表彰、奖励,对差者予以批评。
二、综合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规划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特制定本规划。
一、教学管理人员是指学院为教学服务的专职人员,包括学院正副院长、各研究生培养点领衔导师、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科研科、研究生科及其它行政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二、学院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有着直接责任,要对管理人员队伍水平的提高负责,学院每年将召开1-2次管理人员会议,对教学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培训,以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办事能力,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学生服务。
三、派出管理人员参加必要的专业管理工作会义,学习了解其它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增长见识,提高才干。
四、每年派出部分管理人员到省外院校参观、访问、学习、交流。
五、要求所有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学校的有关管理文件,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六、管理人员每两年应有一篇关于管理方面的经验材料总结。
二、综合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是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学术性指导机构。指导委员会在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长领导下,负责研究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教学体制与教学改革;教风、学风建设;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审核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基金设立、教学研究的方向和指南等工作。
第二章
组织形式和办事机构
第二条
教学指导委员会,设主任委员(或主席)一人、秘书一人、委员若干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由主任委员直接聘任,每届任期三年。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召集。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全体会议或专门会议。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三条
下列事项由指导委员会负责:
(一)研究审议各项教学活动和教学计划,并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二)研究审议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
(三)研究审议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运转和激励机制的计划和方案;
(四)研究审议教材建设、管理的计划与方案;
(五)研究审议教学改革方案、教学研究方向和指南;
二、综合类
(六)审议和评选教学管理成果奖等方案和实施计划;
(七)审议和评议有关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评估项目及评估检查实施方案。
第四章
审议评选工作程序
第四条
各种待审议的文件、项目、方案、计划评选内容(以下简称审议件)一般事先提交指导委员会,经分类汇总并初审后,报请主任委员审查,经请示同意后列入全体会议讨论议程。
根据审议的性质和特点,主任委员有权组织部分委员分专题进行预审讨论,形成初步意见后,交全体会议审议。
第五条
指导委员会经表决的审议文件必须获半数以上(不含半数)通过。参加表决的委员数不应少于全体委员数的三分之二。
第六条
由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检查和收集下发审议执行情况,并及时向主任委员汇报。
第七条
定期或不定期教学检查、督导等项工作。
第五章
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
第八条
如下事项由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一)负责指导委员会日常事务性工作;
(二)负责组织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及专门会议的筹备、准备工作;
(三)各种待审议文件、项目、方案、计划及评选内容一般事先交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经办公室分类汇总和初审后报请主任委员会审查,经请示后列入全体会议讨论议程;
二、综合类
(四)通过下发执行的审议文件由指导委员办公室负责检查和收集下发审议件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向主任委员汇报。
第六章
指导委员会委员职责
第九条
如下事项由指导委员会负责;
(一)审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及办学模式;
(二)对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课程实质及实施原则的指导;
(三)对本专业的设置与已选方案的审议;
(四)评审各类奖学金、督导各类教学奖励办法的实施;
(五)研究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及评估检查实施方案;
(六)接受指导委员会委托,审议和处理教学方面的重大事项。
第七章
指导委员会会议制度
第十条
每学期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春季时间大约在每年的6月底,冬季时间大约在一月中旬。如遇重大问题需提前讨论或研究,由办公室汇总材料请主任委员批示召开会议。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三、教学管理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材编写、评估、选用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教材建设,改进教材建设工作,适应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教材质量,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和贵州大学有关教材管理方面的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材编写
第一条学院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紧密结合学院教学改革的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注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学院教师多出书、出好书,编写出质量高、适用性强、具有学科特色的教材。
第二条 教材编写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院要从教学经验丰富、具有编写能力的教师中选拔和组织教材编写队伍。规划(计划)由学院通过对学科专业特色和本校教学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向各教研室或系提出教材编写要求,也可由编写者提出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评议,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原则上凡是教师编写的教材均要纳入学校教材建设规划。
第三条 教材(校内讲义)编写由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根据学院制定的规划(计划)组织教师完成。编写前要认真研究、分析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特点,在总结教学改革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确定教材内
三、教学管理类
容。教材编写大纲要以培养方案、课程基本要求为依据,并经教研室或系讨论并签署意见,报学院审核后方可作为教材编写的依据。编写时,要遵守编写教材的基本要求,提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适合国情的先进性和教学的实用性,保证教材的质量。
第四条 申请编写教材的条件。教材的编写应坚决执行《贵州大学教材管理办法(试行)》,教材内容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申请编写教材:
1.能充分反映本校专业特色的必修课教材;
2.属于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目前国内尚无现成公开出版的教材,或有公开出版的教材但不适合我校专业教学且十分需要的教材;
3.为适应教学改革需要,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特色教材;
4.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被公认确有特色、教学效果好的讲义可以申请正式出版;
5.学校重点学科的教材。
第五条 自编教材的出版发行。教材完成编写后,由学校教材科组织出版、发行。教材科将根据保证质量、提高水平、扩大影响的原则,向国内名优出版社推荐出版。自编教材包销数量根据我校实际使用量和可使用时间由教研室或系申请,经学院领导批准和图书馆审核通过后,由教材科与出版社协商确定,原则是不积压、不报废。
三、教学管理类
第六条 教材编写出版的相关经费根据《贵州大学建设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执行。
二、教材评估
第七条 建立必要的教材评估机制及激励机制,健全科学的教材质量评价体系。教材评估是对教材编写质量的科学评判,包括教材评优和教材评价两个方面。
第八条 教材评估的原则及组织。教材评估工作必须遵循科学性、导向性、统一性、客观性、目的性原则,评估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力求简单易行。教材评价由学院组织教师集体评价,教材评优由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统一安排评选。
第九条 教材评估的对象。教材评价的对象包括现在我院正在开课的所有必修、选修类教材以及校内讲义;教材评优的对象是在评优规定期间内由我院教师参加编著,要求主编、第一副主编或我院教师参加编写的内容占全书内容的二分之一的教材。教材评价周期应以每轮课结束后进行一次为准。教材评优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安具体情况安排执行。
第十条 教材评估的方式。学院建立教材质量跟踪调查档案,为教材评选提供依据。根据教材评价内容制定发放“学生调查及反馈”评价表格,及时收集信息。
第十一条 教材评价的标准。1.教材编写目标:
三、教学管理类
(1)有一定弹性,可为不同特色的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空间;(2)符合社会需要,特别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3)符合学科特点,体现学科特色;
(4)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检验性,便于教学实施。2.教材编写内容
(1)内容有科学性,反映了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即教材所选用的知识内容能适度反映相关的知识体系的内容及其基本结构,能反映相关知识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2)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符合学生专业需求,能为学生所理解;(3)能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即教材所选用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4)内容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有助于学生认识并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5)教材所选用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6)教材内容包括了必要的组成部分,如正文、插图、注解、练习、活动安排、辅助材料等等;各部分的作用明确,相互间的配合协调。
3.教材内容组织:
(1)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即教材在编排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三、教学管理类
(2)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即教材各章节的标题醒目、中肯,各章节的关系清楚、协调;
(3)组织体系不违反知识的内在逻辑,即教材组织和表达的方式符合相关学科的规律、不违反科学的原则。
4.教材内容表达
(1)文字与图表的使用科学、严谨、规范,文字通畅、生动、可读性强,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
(2)表达方式适合学生心理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自主使用教材;
(3)教材的外观和版面美观有吸引力,方便学生的使用;(4)教材的印刷清楚,无错漏情况。第十二条 教材评优标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本门学科的基本规律。
2.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能够正确地阐述本门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概念,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符合本门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恰当,取材合适;内容的阐述循序渐进,富有启发性,便于自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文字准确、流畅,符合规范化要求;插图正确,文图配合恰当。
三、教学管理类
5.总结和反映编者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教学适用性强;为多所学校选用,教学效果显著,在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6.在教材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有明显效果。
7.认真总结本人或所在单位获得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按照教学的规律,加以总结和反映,使科学水平有新的提高。
8.收集、整理了国内外本门学科已有的科学成果和资料,加以系统化,首先形成本门学科较为成熟的教材。
9.在整理和反映我国文化遗产方面有显著成果和创见。我院自编教材达到以上条件第一至四项的,都可参加评选,择优选出优秀教材。凡是符合以上条件第五至八项中的任何一条均可评为特别优秀教材。
第十三条 评估结果处理。教材评价结果要求学院要建档保存,作为教材选用、更新及推荐为省部优秀教材的依据。学院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优秀教材奖励制度,以提高教材编写的积极性和教材质量。
三、教材选用
第十四条 教材选用要以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依据。所选用的教材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具有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系统性,能够正确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选用的教材应具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在择优的同时,要保持教材的相对稳定。
三、教学管理类
第十五条 选用的教材应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十六条 选用教材必须经由教研室集体研究决定,在比较同类教材的基础上择优选用。充分发挥教研室或系的职能和作用,建立教材质量跟踪反馈制度。
第十七条 要优先选用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鼓励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育部等部门推荐的教材。理工类专业应尽量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尽量选用非优秀教材。在教学大纲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得停用长期选用的优秀教材另选其它版本的同类教材。
第十八条 对于校内教师参编但未经批准编写的教材,必须先填写“自编教材校内教学使用申请书”,经批准后方可作为校内教学使用教材。学院在审批时必须明确所申请教材的数量,教材科按照学院确定的订购数量订购,所申请教材的教材报废损失金额由学院承担。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擅自向学生推销教材和教学资料。
第十九条 所选教材使用一轮后,任课教师应写出评议意见,作为是否继续使用该教材的依据。
第二十条 在教材评估过程中,师生反映较差的教材不能继续作为教学使用教材。
三、教学管理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
教 学 计 划
一、教学计划制定
根据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由各专业教研室提出教学计划草案(一般要求在新生入学前两个月提出,具体要求参照学校教务处的有关规定),经学院审查,交教务处汇总,学校有关领导审批后执行。
二、实施性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名称,学制,课程设置,教学进程,课程的学时分布(周学时、总学时),考试、考查课的学期分布,课程设计,单独设课的实验时数,选修课及时数,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布(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性环节等)。
三、教学计划的执行与监督
1、学院第一责任人和分管教学的院长、教学科研科负责监督和检查实施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发现未执行计划或执行计划中出现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提出整改措施。
2、教研室对任课教师执行的教学计划情况进行监督和考评。对执行不认真或擅自改动教学计划者应予以必要的批评和教育。情节严重的,上报学院,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处理或交学校教务处处理。
教 学 大 纲
教学大纲是各门课程进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检查、考核教学
三、教学管理类
质量的重要标准。大纲规定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各门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围,教学体系及内容,以及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等。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才能保证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为选编教材、制定授课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基本原则
1、专业基础课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基本要求撰写教学大纲,其他课程要根据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及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来撰写。
2、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适时更新,特别是专业课教学大纲,要及时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3、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的内容。专业培养目标,特别要突出编写好实践方面的内容,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
二、编写要求
1、课程教学大纲应包含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课程内容,课程学期学时分配表及说明,教材、教学参考书等部分。大纲说明部分应包括:本课程内的知识衔接,教学目的及要求,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其重点,教学方法的提示,教学难点及处理意见,课堂作业及实验内容等。
2、教学实习大纲一般包括实习的目的、要求、基本内容、实习进程、实习工作的安排意见、实习要求及成绩考核,必要时可另附参
三、教学管理类
考资料。
3、课程设计大纲一般包括设计的目的要求、课题类型、命题原则、深度广度及难度的要求、设计进程及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
4、在编制理论教学大纲时应明确该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注意教学及实践内容服务于培养目标。在充分考虑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也要注意本学科的科学性和理论体系,还应注意避免学科间的知识重迭等现象。
5、课程名称要规范,不能随意简写。课程名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编制教学大纲必须写明主要内容,不能只列出章节。教学大纲语言要精练、准确,定义要正确,意义要明确,格式要统一,文字要清晰。
6、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再由该教研室讨论通过后,提请教务处审批后实施。
7、授课教师应遵循学科教学大纲的精神,如需要调整和更改学科大纲时,由教学科提出书面申请,经教务处研究批准。
8、大纲是采用教材的主要依据,教师授课一般要采用统编教材,在缺乏统编教材的情况下,可选择相同、相近的课本或讲义,但其知识水平和含量不得低于大纲的要求。
教学日历
一、教师的课程教学日历是在其所任课程大纲指导下由任课教师严格按照学校下发的学期教学进程编制的学期教学进程指导文件。该日历一经制定审核批准后,任课教师必须按教学日历进度进行课堂教
三、教学管理类
学,原则上不得改动。
二、教师的课程教学日历按照学校规定进行编写,应包括课程名称、授课教师、教研室任、教学科长的签字;其内容应以每二课时为单位,每次课都要写明课程重点、难点,按周、课号、篇章课节题目、讲授方式、所需课时及课外作业、所用教具及辅助教材等,以简明扼要的表格式填写,一式二份。经教研室主任、教学科审阅后在放假前一周报送教学科研科,教研室留一份存档。
三、与前一轮授课计划相比,凡属新增教学内容都要在教学日历中注明。
四、教学日历内容应是期末考试命题范围的依据。
五、教师在执行教学日历的过程中,如发现存在不妥之处应及时向教研室提出更改意见,经教务处批准(备案)后方可改正。
六、如主讲教师因故停课、缺课,代课教师和辅助教师也必须遵循原授课进程,按部就班执行原计划,不得简化授课内容或压缩授课时数,保证执行计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
实验课教学规程
实验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能加深学生对课程中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生产与科学实验打下初步基础。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特制定本规程。
一、实验课教学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规定进
三、教学管理类
行,不得随意减少实验项目和课时。
二、实验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或选用实验教材(包括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表格等),并应课前发到学生手中,否则不得进行实验课教学。
三、实验课前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课教师必须参加实验指导。第一次实验课前,指导教师必须进行试做并认真解决试做中出现的问题。
四、实验课前,学生必须预习实验内容,经教师认定合格后方可参加实验,否则取消实验资格。
五、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课时指导教师必须宣讲实验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对破坏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不听指导的学生,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应进行批评,责令其改正,严重者停止其参加实验。
六、实验前可扼要讲解本次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中应尽量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不能包办代替,在实验进行时指导人员要巡回观察并做具体指导。
七、学生要按教师规定的时间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不合格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要求重做实验或重写实验报告。
八、根据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技能水平提高情况和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考核。不参加全部实验或实验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本门课程考试。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评
三、教学管理类
定,按教研室规定计入该门课程总成绩中(实验成绩单列课除外)。
九、实验课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总结,并征求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意见,以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十、实验课表一经排定后,不得随意改动,如需串课、代课,指导教师必须提出书面报告,经教学科研科批准后,方能实施。
实习计 划
一、实习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了解、熟悉、认识生产实际,获得实际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习计划与实习指导书是完成实习任务的依据,教研室要在每次实习之前组织教师制定实习计划和编写实习指导书,在实习前发放给学生。
三、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允许对不切合实际或条件不具备的任务进行修改,但必须及时将更改意见报教务处批准。
四、实习由教研室主任负责落实,在外地实习时,实习指导教师代表学校对全体实习人员实施管理。
五、实习之后要写出总结,为以后实习积累经验。
课程表
一、课程表由教务处依据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以学期
三、教学管理类
为单位,标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和每周授课内容,具有程序性和法规性,是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教学文件,要求教学工作者共同遵守。
二、课程表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周一至周五每日授课内容的程序表,在一般情况下是正常教学进程的依据。如需调课、串课须经本教研室负责人提出申请并填写调课申请单,经教务主任批准后方能实施。但一般情况下,调课、串课须提前两天提出,在调课、串课后必须立即通知授课班级。教师自行调课、空课、串课,按违纪处理。
三、学院领导和教学科研科负责人要及时深入教学班,检查各科教学的运转情况,如发现有空课或临时更改授课内容的情况要及时通报,教学科研科采取补救措施。
排
课
一、教研室主任要选派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充分体现择优原则。任课的教师,应经过各种教学环节的严格训练。
二、凡开新课的教师,须在派课前进行试讲,合格后方可排课。
三、每门课应由一位教师连贯主讲,原则上不应多人分段讲授,任课教师一般不得中途离开岗位,特殊情况者,由教研室提出申请,学院签署意见,报教务处审批,由教研室及时配备接替教师。
四、新教师任课前必须参加由教务处组织的岗前培训。教研室要安排好老教师带新教师的工作。
五、教师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予派课:
1、教学水平低,教学效果较差者;
三、教学管理类
2、对教学工作不负责任,不能达到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规定者;
3、不能为人师表,缺乏师德,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者;
4、因身体原因,不能保证正常教学者。
课 堂 教 学
课堂教学是传授理论知识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形式。授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研室是组织教学的基层单位。
一、备课
1、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和后续课之间的衔接。既备教学内容,又备学生与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写好教案;
2、教师备课以个人为主,必要时可以由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研究、讨论教学方法及课程的难点、重点等内容;
3、教师必须提前一周将课备好,每次授课应有完整的教案,不得无教案或用旧教案上课;
4、教师上课前应做好教具及演示实验等准备工作,鼓励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二、授课
1、教师上课要衣着整洁,注意仪表;
2、教师上课前要负责清点和记载学生出勤情况,并及时上报教务处,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三、教学管理类
3、教师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掌握学生课堂上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做其它活动的学生要制止并进行教育引导;
4、教师要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书育人,讲求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5、教师要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
6、讲课要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要精选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概念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要改革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力戒照本宣读,平铺直叙,满堂灌。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指定部分自学内容,指定课外参考书,布置适量习题、作业及思考题;
7、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采取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微机、录像、幻灯、演示、模型、挂图等,增强形象化程度;
8、用普通话授课,语言要准确简练,逻辑性强,用词得当,做到语言美。板书要工整有序;
9、教师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压堂、不提前下课,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学时;
四、调课、串课、代课的规定
1、课表排定后,教师个人不得私下改动,遇有特殊情况应由调课教师向教学科研科科长提出申请,填写调课表由分管教学领导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定,同意后通知有关教师和班级方可执行;
2、教师因病或特殊事情临时不能按课表上课时,所在教学科长
三、教学管理类
与教务处共同研究,尽量指定其他教师代课,或上其他课程,不能空堂;
3、教师之间不要自行调课,教师不能应学生的要求随意提前、串后授课,未经教务处同意不准变动课表或停课;
4、任课教师在所安排的授课时间内不得离开课堂,不得提前下课
5、上课期间教师或学生不允许以任何理由离开课堂;
6、任课教师请人代课,除必须办理代课手续外,必须事先将教学内容详细交待给代课教师,代课教师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按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授课,如出现问题,两人都按有关规定处理;
7、教师串、调课后,如确属个人原因未能按时返回,造成漏课,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按教学事故处理。
五、作业及辅导
(一)作业的布置及辅导
1、课外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2、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制和选择,习题量要适当,尽可能做到巩固已学知识和加深理解。教材中的习题,教师要预先全部做完,以加深理解,心中有数;
3、教师批改作业要仔细、及时、严格、认真。对重点学生的作业要详批,尤其要指出错误所在;
三、教学管理类
4、教师批改作业原则上应全批全改,当作业量比较大时经教研室主任同意可半批半改,但批改完后要向全班讲评,以便总结提高;
5、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应有记录。对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错误要及时分析研究并及时纠正,对无故不完成或完成得不认真的学生应令其补作或重作。
(二)辅导
1、课后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任课教师必须按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原则上每周对所有任课班级分别辅导一次;
2、教师在辅导答疑时,不仅要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且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在辅导答疑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既教书育人,又关心学生全面发展;
4、各班学习委员要做好辅导答疑情况记录。
六、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考核是测验学生学习成绩的必要手段,具体考核办法可采用分阶段测验、作业、提问、实验等形式进行;
2、平时考核中任课教师应严格把关,杜绝徇私行为,使平时成绩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期末考试及考查课的成绩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4、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全面了解。任课教
三、教学管理类
师在复习时不得划定考试范围,更不得指出考试重点。
课 程 设 计
一、课程设计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演练,是设计思想、运算能力、绘图技能及查阅技术资料能力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生进行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设计要按照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要合理地选题,编好设计指导书。资料室、图书馆等部门要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工程手册等用品。
三、为确保课程设计质量,有关教研室应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新任课的教师应在老教师的帮助下,边工作边学习,担任一学期的辅导工作后,方可独立指导课程设计。
四、课程设计可进行理论计算,可初级训练,也可兼而有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要根据设计报告及时填写成果,评定成绩,该成绩及时记入课程的平时成绩,原则上不能更改。
六、课程设计的说明书、图纸要按要求认真填写和绘制,说明书要文字工整,用仿宋体书写,图纸画面要符合国家标准,否则酌情扣分。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
一、教研室依据教学计划,对毕业实践环节的安排要提前两个月
三、教学管理类
制订好计划,并选聘指导教师。
二、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指导教师要提前编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指导)书,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申报审核表。
四、选题要依据“贵州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通知”中的选题原则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选题。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程序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三、教学管理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教学请假制度
根据《贵州大学教职工请假暂行规定》文件(贵大发[2005]92号)精神要求,经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特制定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的教师教学请假制度。
1、病假:教师在教学活动期间休病假必须提供由医院病假证明方可准假,因故不能按时提供病假证明者,必须在三天以内补办病假手续。病假在5天以内的,由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审批,报教学科研科备案登记;病假超过5天的,由学院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审批。
2、事假:教师因有特殊情况需要请事假者,本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事假在5天以内的,由学院分管教学的领导审批,报教学科研科备案登记;5天以上的,由学院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人事处审批。
3、其他相关事宜:教师因病、事假需要调课、停课、换教师等相关手续,由教学科研科协调办理。
4、其他请假:参照《贵州大学教职工请假暂行规定》执行。
三、教学管理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例会制度
为加强教学管理,维护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教学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会议组织
1、由教学科研科具体组织;
2、会议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
3、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时间安排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举行。
二、与会人员
1、学院领导
2、各教研室、实验中心主任;
3、教学科研科、学生科科长;
4、根据会议需要可通知学院其他负责人和人员参加。
三、会议内容
1、贯彻落实上级单位和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精神、决定和指示;
2、研究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总结等;
3、组织、论证、拟定学校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4、汇报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落实情况;
5、通报、交流教学情况,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6、协调教学部门的业务关系;
三、教学管理类
7、研究确定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风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
8、研究确定需提交院长审议的教学工作有关问题;
9、发放教学工作有关文件和材料。
四、有关事宜
1、在召开教学例会前,各教学部门需将提交的会议议题报教学科研科汇总;
2、教学科研科将例会议题汇总后,报分管教学副院长审定;
3、各系、实验中心、科室及时将其议题的有关材料按所需份数送交教学科研科,以作为会议材料;
4、教学例会按照会议议题进行;
5、教学科研科负责例会的考勤,并作好会议记录,写出会议纪要;
6、各教研室、实验中心、科室抓紧落实教学例会布置的工作;
7、教学科研科负责催办和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三、教学管理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文件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文件管理,落实学校宏观控制,学院过程管理,教研室具体实施的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特制定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学文件管理制度。
1、教学文件是指: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教学日历、“三纲两书”(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习大纲、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查表、毕业论文(设计)、实习报告、试卷(含标准答案)、作业本、记分册、课程简介、课程期中总结。
2、归档保存地点及时间:培养方案、“三纲两书”根据学校要求制定好之后由各教研室负责归档保管,同时教学科研科也应存档1份;教学日历、有毕业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查表在开学第二周由各教研室负责归档保管,同时教学科研科也应存档1份;其余的教学文件在每学期考试结束1周内进行归档,保存在各教研室。
3、归档办法:每个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按学校及学院要求自行整理教学文件相关资料,并按要求装入档案袋交相关部门存档。
4、检查与奖惩:每学期结束后1周,由教研室主任检查归档情况,写出书面报告,交院教学秘书处备案。在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周由学院教学科研科组织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全院教职员工通报。凡教学文件归档不全或归档不及时,影响学院教学文件正常管理者,当年考核不能评为合格。
三、教学管理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优秀教师评选办法
为全面促进我院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和造就教学优秀的骨干教师,特制定本办法。
一、优秀教师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育改革创新意识强,作风正派,思想进步,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很强的敬业精神,在各项工作中都能起表率作用;
2、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工作量大,所承担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作量在系、实验中心、科室年平均工作量以上;
3、刻苦钻研业务,讲究教学方法,对学生要求严格,既教书又育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突出,担任的课程受学生普遍欢迎,学生满意率在80%以上(包括实习学生对实习教师的满意率);
4、热心于学院的各项工作,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受到学校特殊奖励)或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成绩显著(每学年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一篇教学论文,曾参与重要课题研究、教材编写或在校刊发表两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等);
5、班主任管理工作认真努力,认真贯彻学校规章制度。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好,班主任工作考核结果在良好以上;
三、教学管理类
6、模范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院、系、实验中心、科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会议等,没有无故不参加等现象。
二、优秀教师评选办法
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上述六项条件中的五项,每年评选一次,无名额限制,由教学科研科组织评选,院长批准,最后上报院务会议讨论通过。
三、本办法从正式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三、教学管理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提高学生“双基”水平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我院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新专业不断增加,在数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学院也注意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其中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尤为重要,为此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提出加强本科教学、提高学生“双基”水平的措施如下:
1、必须树立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意识
近年来,全院上下进一步认识到,突出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重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校我院生存、发展的根本。学院必须树立“尊重教学、保证教学、优先教学、服务教学”的思想。学院党政领导一班人必须带头抓教研教改,组织申报教改课题,参加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试巡考,深入课堂听课,进行教学调研,了解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学院教辅部门必须围绕教学开展工作,增强教学服务的思想。
2、加强教学建设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要克服种种困难,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努力加强各项教学建设。
教学硬件建设上:学院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备建设,充实实验室计算机房的设备和软件建设,进一步增加学院资料室的图书、期刊藏量,使学院教学硬件条件得到改善。
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学识水平。
第四篇:MPA《宪法与行政法》教学大纲(贵州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
《宪法与行政法》
教学大纲
负责人: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宪法与行政法
2、英文名称:Constitution and Administrative Law
3、课程编号:
4、课程学分:3学分
5、开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二、课程教学团队
1、课程主持人
专业背景:具有法学学位,具有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学专业背景。主要职责:主持课程,承担主要讲授任务,负责解决教学过程和课程结业的问题。
资格要求:教授或副教授。
2、助理教师
专业背景:具有法学学位,具有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专业背景。主要职责:协助课程主持人组织教学,收集教学资料、案例,主持课堂讨论,批改学生作业,并可在课程主持人指导下,承担课程部分讲节讲授任务。
职称要求:讲师或博士研究生。
三、课程性质与特色
本课程属于兼具理论性、应用性和技能性的课程。
本课程学科特点和基本特色有三:其一,课程内容包括宪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三个部门法的知识;其二,在课程三部分内容中,宪法学部分最具理论性,行政诉讼法学部分最具方法技能性,行政法学部分理论性和方法技能性均居中。其三,本课程的教学需结合案例讲授,实际案例研讨在整个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适于对MPA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开设。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四、课程地位与作用
宪法与行政法是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必修课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公共管理都必须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MPA培养的是公共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必须具有高度的宪法意识,深厚的宪法理论、知识,懂得该如何才能依宪治国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行政法是行政管理和整个公共管理的基本依据,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是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作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今后工作既能熟练处理一般行政事务,又能处理复杂行政事务,这是其取得相应学位的必需要求,现代公共管理既要求科学管理,也要求依法管理。从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学生既要学习管理学、政治学及其他公共管理知识性、技术性的课程,也必须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的课程,特别是学习与公共管理最密切相关的宪法与行政法课程,掌握有关国家国体、政体、人权、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机构以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五、课程教学目标
1、提高宪法和法律意识,增强现代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树立民主、宪政和法治理念,培养宪政和法治思维。
2、掌握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阐释我国立法、执法和司法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分析我国宪政和法治建设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3、了解宪法、行政法的各种规范、制度,把握宪法、行政法的法律体系,应重点理解和领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和活动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等基本知识点。
4、了解和掌握立法、执法的程序、技术,把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程序,具有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从事相应工作的法律素质和能力。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六、课程预备知识
学习本课程,学生宜先自行修习“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学”、“诉讼法学”等法学基础知识课程,以掌握法律、法学的基本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为学习本课程做好必要的准备。另外,作为MPA的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有一定的公共管理知识基础。因此,学生在上本课程之前,宜先修“公共管理”、“政治学”、“公共政策分析”等课程。
七、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宪法。共分五讲:
第一讲
概述——宪法的概念、本质、分类、制定程序、基本原则、渊源、宪法实施保障、宪法解释、宪法修改和违宪审查制度等;
第二讲
国家基本制度——分别阐释国家性质、国家形式、选举制度等;
第三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念、基本权利的内容、基本义务的内容、权利保障;
第四讲
国家机构——国家主席、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民族自治机关;
第五讲
国家标志——国旗、国徽、首都
第二部分:行政法。共分五讲:
第一讲
概述——行政法的概念、法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等基础性问题;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第二讲
行政主体——分别介绍和阐释行政机关、其他行政主体、公务员、行政相对人和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第三讲
行政行为——分别阐释行政行为的概念、主要抽象行政行为、主要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与强制、行政奖励与处罚、行政征收与给付、行政调查与检查、行政指导与合同、行政调解与裁决)
第四讲
行政程序——概念、构成、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证据制度;
第五讲
行政救济——概述、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诉讼。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第一部分
宪 法
第一讲
宪法基本原理(约4课时)
1、本讲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讲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宪法的概念、本质、分类;了解宪法的制定、渊源、形式、结构;把握宪法规范与宪法关系、宪法价值与作用;了解保障宪法实施的各项制度,掌握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的机制与程序,进一步培养学生遵守宪法、信仰宪法和维护宪法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推进中国特色宪政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2、教学要求
本讲以讲授为主。适当介绍和评析国内外主要学术流派的观点,并结合行政管理中出现的热点现象或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组织学生就有关宪法实施保障和违宪审查理论的实际案例进行课堂讨论,以开阔视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本质与分类
宪法的定义,本讲先介绍中外学者界定宪法的四种方式: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角度定义“宪法”;从宪法的法律特征角度定义“宪法”;从宪法的阶级本质角度定义“宪法”;从综合的角度定义“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
宪法的本质:神的意志论:认为宪法是神或上帝意志的反映或体现;全民意志论:认为宪法是全体人民意志的反映或体现;阶级意志论:认为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或体现。
第二节 宪法的制定。
宪法制定权,分别探讨宪法制定权的概念、宪法制定权的性质与基本特征、《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宪法制定权的界限及所受的四个方面的制约:制宪目的的制约、法的理念的制约、自然法的制约、国际法的制约;
宪法制定机关,分别探讨制宪权主体(即制宪权的归属)和制宪机关(即行使制宪权的机关),制宪权的主体应是人民,而制宪机关在各国则依国情不同而不同,有的国家建立专门的制宪会议或立宪机构,有的国家则由议会、国会行使制宪权,我国的制宪权、修宪权均由全国人大行使;宪法制定程序,分别探讨制宪机构的设立、宪法草案的提出、通过和公布等。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特征:普遍性、特殊性、最高性、抽象性、稳定性,然后讲解宪法基本原则的作用:宏观指导作用、整合协调作用、补充作用;
四大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 第四节
宪法渊源、形式与结构。
宪法渊源包括制宪和修宪活动、国家机关的决策、决定或阐释、违宪审查机关的判决和宪法解释、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政治惯例、道德规范、正义观念、宗教规则、政治学说与宪法学说、以及国际法和外国宪法;
我国宪法渊源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制宪修宪、释宪与违宪审查、其他国家机关的政策、决定、执政党的大政方针、政治惯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宪法学说、以及国际法和外国宪法;
我国宪法形式包括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成文宪法结构;分别探讨成文宪法的内容结构、成文宪法的形式结构,阐释各种不同的宪法序言:目的性序言、原则性序言、纲领性序言、综合性序言,说明宪法序言产生的原因、宪法序言的法律效力和宪法序言的功能;本节最后探讨宪法正文的一般结构(总则、分则和附则)及其内容。
第五节 宪法实施及其保障。
宪法实施的概念、方式、特点和原则。宪法实施的特点有七:广泛性、综合性、原则性、多层级性、持续性、保障性和方式具体多样性。
宪法实施的原则有六:最高权威性原则、民主原则、合法原则、程序原则、《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稳定原则和发展原则;
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宪法实施保障的意义、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教学重点有四:其一,宪法的性质、功能、价值与作用;其二,宪法与宪政的互动关系;其三,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问题。
本讲教学难点有三:其一,宪法与一般法律的联系与区别;其二,宪政的基本要素与实现途径。
5、本讲思考与讨论题
(1)什么是宪法?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与宪政是什么关系?
(3)宪政、法治、人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4)如何构建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
6、教学时数安排
讲授3课时,随堂讨论1课时。
第二讲
国家基本制度(约4课时)
1、本讲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讲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及其特征、公民的义务;认识保障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意义、作用,认识基本权利相对应的义务主体是国家,掌握生命权、人格尊严、人身权、财产权、宗教信仰自由等个人权利和劳动权、受教育权、文化权、社会保障权等社会权利,以及选举权、被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言论表达自由等政治权利和提起申诉、控告的权利以及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等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等内容,并对我国选举制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度、国家机构和政党制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增强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宪政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要求
本讲除讲授外,教员应组织学生进行一两次有关人权和公民其他基本权利理论和实际案例的课堂讨论,还可要求学生课后选择全国一个或几个地区就其落实、保障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情况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以增进学生对保障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意义和我国保障公民宪法基本权利实际情况的认识。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性质。
国家与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文化制度,以及国家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首先阐释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是国家性质的政治要素,然后论证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后再探讨爱国统一战线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思想道德建设。第二节 国家形式。
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意义和种类。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包括古代的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现代的二元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共和制又分为总统制、议会共和制、委员会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
我国的政体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分别探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特点、组织和职能、任务;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主要种类。单一制和联邦制是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种类,其他非主要形式还有邦联、君合国、政合国等,探讨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要素:民族因素、经济因素、地理因素、历史因素;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分别探讨我国不采取其他国家结构形式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而采用单一制的原因、我国实行单一制的优越性: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本节还具体介绍我国的行政区划;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分别探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发展,介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法律地位、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的组织制度和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特别行政区制度,分别探讨我国特别行政区产生的背景、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特点、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阐释特别行政区的主要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第三节:选举制度 概念、作用和体制。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选举者和被选举者的关系;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教学重点有五:其一,我国的国体与政体;其二,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内容,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与我国政党制度的区别。
本讲教学难点有四:其一,把握国家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的区别;其二,把握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内容和运作规则。
5、本讲思考与讨论题
(1)什么是国体和政体?二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重要特征?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制度有什么区别?
(4)中国政党制度有什么特色?如何保障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6、教学时数安排
本讲讲授4课时,随堂讨论1课时。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第三讲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约4课时)
1、本讲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讲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及其特征、公民的义务;认识基本权利相对应的义务主体是国家,掌握生命权、人格尊严、人身权、财产权、宗教信仰自由等个人权利和劳动权、受教育权、文化权、社会保障权等社会权利,以及选举权、被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言论表达自由等政治权利和提起申诉、控告的权利以及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等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等内容。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公民的含义、国外国籍制度与我国国籍制度、公民与人民的关系、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内涵,探讨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
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探讨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的意义、途径、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主要界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包括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身自由、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法律保护妇女、老人、青少年、退休人员、军烈属、华侨和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的权利等;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分别探讨我国公民各项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信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纳税等;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其行使原则,分别探讨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阐释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权利和自由的相对性、权利和自由的有限制性、不损害整体利益。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教学重点有五:其一,公民基本权利的性质与意义;其二,公民社会权利的内容;其三 公民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和行使规则。
本讲教学难点有四:其一,认识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关系;其二,明确公民政治权利的范围和界限以及政治权利的意义。
5、本讲思考与讨论题
(1)什么是隐私权?你认为他与公权是何关系?
(2)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6、教学时数安排
本讲授3课时,随堂讨论1课时。
第四讲 国家机构(约4学时)
1、本讲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国家机构的概念、职权、体系、组成及运行原则,了解国家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认识国家政权运行的具体机制、目的,掌握国家政权监督的重要性和机制。
2、教学要求
本讲除讲授外,深入实际,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的具体组成及其权限,观察(摩)有关国家机关办事的工作程序、了解国家权力从宪法走向现实生活的机制。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国家机构的概念、分类、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第二节 我国的权力机关
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职权、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第三节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的概念、类型、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特点、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和职权;
第四行政机关
分别探讨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种类、体系。
我国国务院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领导体制、会议制度和职权。第五节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分别探讨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概念、种类、我国人民法院的性质、组成、任期、领导体制、组织系统、审级制度和工作原则;
人民法院的性质、组成、任期、领导体制、组织系统和职权;第六节研究我国的军事领导机关,分别探讨我国中央军委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和职责。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教学重点:国家机构的种类与职能
本讲教学难点:国家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的区别。
5、本讲思考与讨论题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制度有什么区别?
6、教学时数安排
本讲讲授3课时,随堂讨论1课时。
第五讲 国家标志
1、本讲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讲的教学,应使学生了一国标志作用,了解我国国家标志的形成、组成、含义。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2、教学要求
本讲除讲授外,要求学生观看我国国旗的实物、升旗过程、国徽实物。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旗——形成、图案、组成、含义 第二节 国徽——设计、图案、组成、含义 第三节 首都——名称、地位。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教学重点和难点:国旗国徽的组成及含义。
5、本讲思考题
(1)我国国旗国徽的含义
6、教学时数安排 本讲讲授1课时。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第二部分
行政法
第六讲
行政法概述(约4课时)
1、本讲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讲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和非制定法法源,把握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和程序性基本原则,对行政法有一个整体的、概貌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行政法意识和行政法治理念。
2、教学要求
本讲以讲授为主。在讲授行政法与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时,应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行政、行政权、公权力、国家公权力、社会公权力的联系与区别;在讲授行政法的法源时,应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行政法各种不同法源的效力位阶和适用规则;在讲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时,应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行政法各项基本原则的内涵和基本构成要件。本讲除讲授外,教员也可适当组织学生就有关涉及“新行政法”的实例和有关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案例进行课堂讨论。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行政法学基本概念:行政、行政法、行政法学。
行政、国家行政与公行政的异同、行政权与公权力的关系、行政国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
行政法,分别探讨行政法的含义、形式、内容、实质,论证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包括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和内部行政关系)的法、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是其法律规范散见于各种法律规范文件(法律、法规、规讲等)的法。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行政法学的性质、地位以及学习、研究行政法学的意义。第二节 行政法的法源。
行政法法源的含义,将行政法法源界定为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和出处。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宪法与法律、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立法,以及条约与协定,并探讨这些法源的适用规则和效力位阶;
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法源,分别探讨行政法的四类非制定法法源:法律解释、判例、习惯和惯例、行政法理,并探讨这些法源的形式和效力。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一般含义、性质和功能,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界定为: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规范。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行政法基本原则不仅对行政法的立法、执法起宏观指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场合也直接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
一般来说,行政法基本原则不直接调整和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当相应问题缺少行政法具体规则的调整,或者法律给行政主体或行政争议处理机关留下较广泛的自由裁量余地时,行政行为的实施或行政争议的处理就要直接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拘束,即直接根据行政法基本原则作出相应行为和裁决相应争议;
行政法的五项实体性基本原则:
其一,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和规讲。其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不仅要尊重一般性的公民财产权、人身权等权利,还应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尊严;行政机关应积极履行职权,切实依法保障和落实公民的各项基本自由;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不得侵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其三,越权无效原则。该原则的基本涵义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行为,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不能够对公民产生约束力。
其四,信赖保护原则。该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纵使这些行为违法或是没有法律依据,公民基于对这些行为的信赖而产生的利益也应该得到法律保护(由行政机关对违法行政行为造成的后果负责);
其五,比例原则。该原则的基本涵义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行政法的四项程序性基本原则:
其一,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该原则的要求主要有下述三项: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听取相对人陈述和申辩;
其二,行政公开原则。该原则主要有下述四项要求: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行政执法行为公开;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行政信息公开;
其三,行政公正原则。该原则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依法办事,不偏私;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不单方接触;不在事先未通知和听取相对人陈述、申辩意见的情况下做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其四,行政公平原则。该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平等对待任何相对人,不厚此薄彼,不凭某种关系或好恶赋予某些人以特别权利或加予某些人以特别义务。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教学重点有五:其一,行政权与公权力的关系、行政国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其二,行政法的形式、内容和实质;其三,我国行政法的四类制定法法源和四类非制定法法源;其四,行政法的五项实体性基本原则和四项程序性基本原则。
本讲教学难点有四:其一,如何辨析一般行政与国家行政、公行政的联系与区别;其二,各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构成要件和适用规则。
5、本讲思考与讨论题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1)什么是行政?什么是国家行政?什么是公行政?
(2)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有什么功能、作用?
(3)什么是“新行政法”?“新行政法”有哪些表现形式?“新行政法”对行政机关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4)行政法有哪些实体性基本原则和程序性基本原则?
6、教学时数安排
本讲讲授3课时,随堂讨论1课时。
第七讲
行政主体(约4课时)
1、本讲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讲的教学,应使学生把握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架构与类型,了解各种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以及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的逻辑与行政法律关系类型之间的彼此关联,了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主要种类,特别是掌握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范围,对行政机关的性质、特征、职权、职责和公务员的性质、法律地位以及国家公职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未来进入公职系统工作打下入门知识基础。
2、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阅读《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公务员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并通过查阅《国务院公报》和其他政府文件,了解我国现行国家行政机关的体系,了解其他社会公权力的组织体系,把握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被监督机关、组织、公职人员的法律关系架构。
3、教学内容
第一讲节 行政主体概述。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行政主体的含义: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联系与区别。
行政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行政机关只是行政主体的一种;
行政组织与行政组织法的含义、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和行政组织法的体系。行政组织法通常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其二,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及结构;其三,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其四,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立、变更、撤销的程序;其五,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活动原则和制度。
第二节 我国行政主体的范围
行政机关。本行政机关的含义、性质、特征。行政机关的主要特征有五:其一,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其二,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其三,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其四,其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其五,其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个人、组织打交道;
行政机关的职责与职权,行政机关的一般职责有六:其一,保障国家安全;其二,维护社会秩序;其三,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其四,保障和促进文化建设;其五,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其六,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有七: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理权、行政监督权、行政裁决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处罚权;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及其行政主体资格确定。
其他行政主体。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含义、范围和法律地位。法律、法规可能授权的组织主要包括下述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行业组织、工青妇等社会团体、事业与企业组织、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
行政委托情形下的行政主体:行政委托的概念、条件、范围和法律地位。第三节 公务员。公务员的概念、分类、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公务员享有下列8项权利:其一,执行职务权:公务员有权依法执行职务,获得履行职责所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其二,职位保障权: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受到行政处分;其三,工资福利权:公务员有权获得工资报酬和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其四,参加培训权:公务员有权参加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其五,批评约权:公务员有权对机关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约;其六,申诉、控告权:公务员合法权益被侵犯或受到不公平待遇,有权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或控告;其七,辞职权:公务员有权根据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辞职;其八,法律规定的公务员的其他权利。
公务员具有下列9项义务:其一,守法的义务:公务员应当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宪、违法;其二,认真履行职责的义务:公务员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其三,为人民服务和接受人民监督的义务:公务员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其四,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务员应随时注意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其五,忠于职守的义务:公务员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其六,保守秘密的义务:公务员必须随时注意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防止泄密;其七,遵守纪律和恪守道德的义务:公务员应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其八,廉洁奉公的义务:公务员应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不得以权谋私;其九,法律规定的公务员的其他义务;
公职关系的发生(考任、选任、聘任、调任);公职关系的内容(考核、奖惩、晋升、任免、回避、工资、福利、保险);公职关系的消灭(退休、辞职、辞退、开除)。
第四节 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分类:个人相对人与组织相对人、直接相对人与间接相对人及第三人、作为行为的相对人与不作为行为的相对人、抽象相对人与具体相对人、授益相对人与侵益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主要由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决定。
行政相对人享有下列10项权利:申请权、参与权、知情权、正当程序权、批评、约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申请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
行政相对人具有下列6项义务: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协助公务的义务、维护公益的义务、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遵守法定程序的《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义务。
公务员行为的法律性质鉴别(判断)
第五节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行政法制监督的概念、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监督的区别和联系;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种类、监督内容以及各种监督背后的法制逻辑,分别探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立法的监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对地方政府规讲的监督、其他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相应地方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以及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的监督。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教学重点有五:其一,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的含义与分类;其二,行政机关的职责与职权;其三,公务员的概念、分类和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其四,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其五,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监督内容及监督程序。
本讲教学难点有三:其一,如何辨析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的联系与区别;其二,把握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以及受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的范围、法律地位,把握可以委托的行政事项或职能的范围;其三,明确各种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监督权限的划分和监督方式、手段的异同。
5、本讲思考与讨论题
(1)什么是行政法主体?
(2)什么是行政主体?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有什么区别?
(3)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教学时数安排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本讲讲授4课时随堂讨论2课时。
第八讲 行政行为(约8课时)
1、本讲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讲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行政行为的概念、分类、构成、成立、效力等基本原理,对行政立法和规范性行政文件等主要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许可、行政裁决、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主要具体行政行政行为的运作规则有较好的理解和领会,对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行政机关实施的其他行为也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要求
本讲内容较多,教员讲授时要有所选择,突出重点。有的内容可只做一般介绍,不展开论述;有的内容可不在课堂讲授,而布置学生在课后阅读教材相关讲节和有关参考书目。学生学习本讲,要适当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因为本讲的内容涉及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对于依法行政、法治行政非常重要。作为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必要很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行政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三种学说:行为主体说、行政权说和公法行为说;
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应申请行政行为、附款行政行为与无附款行政行为、授益行政行为与负担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作为行政行为和不作为行政行为、可诉行政行为和不可诉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时间
行政行为的有效要件、效力(状态)、内容
第二节 行政立法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立法的概念和分类: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行政立法的主要过程和步骤:提议和起草、审查和审议、发布、修改和废止。在探讨行政立法程序中,特别强调行政相对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如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参与行政立法的程序。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含义、意义和分类。第三节 主要具体行政行为(12种)行政许可与行政强制
行政许可的概念、种类、过程、作用以及《行政许可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行政许可的种类主要有五:一般许可、特许、认可、核准和登记。
行政强制,分别探讨行政强制的概念、种类、作用、原则、程序以及行政强制侵害公民权益的责任。
行政强制措施包括五种: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包括六种: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行政征收与行政给付
行政征收的概念、特征、种类和作用。广义征收包括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对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征收,狭义行政征收则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法定性的特征,是最为典型的具体行政行为。狭义行政征收最主要的种类有二:一是税,二是费。探讨二者各自属性,法律制度的构成以及各自适用范围
行政给付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原则。行政给付的种类主要有四类:抚恤金、特定人员的离退休金、社会救济和福利、自然灾害救济,每种给付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权利理念、制度意义以及独特的制度构造;
行政奖励与行政处罚
行政奖励的概念、种类、形式、作用和原则。行政奖励的内容和形式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职务晋升等利益方面的奖励;第五节研究行政确认,分别探讨行政确认的概念、种类、形式、作用和原则。
行政处罚的概念、种类、作用、原则和程序。
行政处罚可以分为四类:其一,人身罚,包括行政拘留、劳动教养、驱逐出境、禁止入境或出境、限期出境。;其二,财产罚,包括罚款、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其三,行为罚,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其四,申诫罚,包括警告、通报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批评。
行政处罚的原则有六:处罚法定(设定法定与实施法定)、公正公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保障相对人权利、职能分离、一事不再罚。
程序分为三种:其一,简易程序,适用的条件是: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处罚为警告或较小数额的罚款;其二,听证程序,适用的条件是: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执照或较大数额罚款的处罚;其三,一般程序,除适用简易程序和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其他行政处罚均适用一般程序。步骤是:立案;调查;决定;制作处罚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正式裁决、送达处罚决定书。
行政确认与行政裁决
行政确认的概念、形式有五种:确定、认定(论证)、证明、登记、鉴证,行政裁决的行政裁决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原则、种类(有三:权属纠纷的裁决、侵权纠纷的裁决、损害赔偿纠纷的裁决)。
行政确认与行政裁决、许可有着不同之处,在效力上也存着一定区别; 行政命令与行政指导
行政命令的概念、种类和作用。行政命令有形式意义上的行政命令和实质意义上的行政命令之分。前者是指一切使用“令”作为形式或者名称的命令,如授权令、执行令、禁止令、任免令、公告令、委任令等。后者则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这种意义上的行政命令,不拘泥于其形式和名称,既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方式,还可以是动作方式;其名称通常冠之以“命令”,但在实践中也可能并不用“命令”名称,而冠之以“布告”、“指示”或者“通知”等名称;
行政指导行为,分别探讨行政指导的概念、功能与时代背景、特征、原则、主要方法、实施依据、条件、程序,行政指导的法律效果,行政指导实施后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原则有三:正当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必要性原则。行政规划与行政合同
行政规划的概念、种类、作用、法律效果以及便利于公共参与、提升规划科学性、民主性与稳定性的方法。
行政层级,分为国家级规划、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根据对象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范围,可以分为综合规划(或称总体规划)和特定规划(或称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根据区域范围,可以分为全国规划、地方规划和区域规划;根据其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期规划(或称长远规划、远景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包括规划);根据内容的具体性,可以分为目标规划和实施规划;根据对象事项,可以分为:经济规划、产业规划、社会规划、开发规划、土地规划、资源保护规划、城市体系规划、教育发展规划、国防工业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防灾规划、扶贫规划、事业规划、财政规划、人事规划等;
行政合同的概念、特征、原则、行政合同缔结、变更和解除的规则、程序以及行政机关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救济。
行政合同的原则有三:公开竞争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和公益优先原则; 行政合同缔结的方式主要有三:招标、拍卖和协议;程序步骤主要有:告知(或公告)、协商、听证和最后签订。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教学重点有九:其一,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分;其二,行政行为的效力;其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主要具体行政行为;
本讲教学难点有六:其一,如何辨析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其二,把握行政立法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机制;其三,掌握对行政裁量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制方式;其六,掌握行政程序基本制度适用的条件和规则。
5、本讲思考与讨论题
(1)什么是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如何模式化?为何要模式化?
(2)怎样区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3)什么是行政立法?行政立法可作哪些分类?
(4)行政立法遵循什么程序?
(5)怎样对行政立法进行监督?
(6)什么是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性文件有哪些种类?
(7)什么是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可作哪些分类?
(8)具体行政行为有什么效力?如何处理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瑕疵?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9)为什么要对行政裁量行为进行法律规制?如何规制?
(10)什么是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怎样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11)申请人在行政许可中享有什么法律权益?行政机关该如何保护这些法律权益?
(12)什么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怎样规范行政处罚行为?
(13)什么是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法怎样规范行政强制行为?
6、教学时数安排
本讲讲授6课时,随堂讨论2课时。
第九讲 行政程序(约4课时)
1、本讲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讲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的概念、构成和基本原则及制度,了解并掌握证据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掌握证据的规则和审查应用的要求,以达正确应用行政法律法规处理有关行政事务、依法行政的目的。
2、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到政务中心、有关部门观察、调查有关行政事务办理程序。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
行政程序的一般理论:概念、特征、分类和价值。
行政程序根据不同标准可以作以下几种主要分类:主要程序与次要程序、强制性程序与任意性程序、内部程序与外部程序、具体行政行为程序与抽象行政行为程序;行政程序的价值主要有四:保障公民参政权的有效实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提高行政效率;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第二节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主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公开原则、公正公平原则、参与原则和效率原则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行政程序基本制度:回避制度、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说明理由制度、审裁分离制度、案卷制度等。
第三节 证据制度 证据的概念、特征、种类 证据的取得和保存 证据的审查和应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教学重点有:其一,行政程序的构成;其二行政程序的构成;其三,证据的获取和应用;
本讲教学难点:行政程序基本制度的含义及应用。
5、本讲思考与讨论题
(1)我国应否坚持程序正当原则?越权无效原则?信赖保护原则?
6、教学时数安排
本讲讲授6课时,随堂讨论2课时。
第十讲
行政救济(约6课时)
1、本讲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讲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作为行政救济、行政法制监督和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行政复议制度的整体架构,掌握行政复议制度运作的规则和程序,掌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了解行政诉讼的参加人、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和行政诉讼起诉、受理、审理、判决与执行的程序与方法,把握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的形式及其条件,以增强学生对我国行政救济、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制度的认识,提高行政法治意识。学生明确国家赔偿的概念、性质,掌握国家赔偿的理论基础,了解行政赔偿的范围、标准和赔偿方式,把握行政赔偿的求偿、受理和决定以及行政赔偿诉讼的审理程序,以使学生对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内容和整体运作有一个概貌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人权和法治意识。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2、教学要求
观看电影《秋菊打官司》、可以安排到法院观摩行政审判。
选择行政诉讼的相应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阐释行政诉讼法的原理、原则,学生在课后可去法院旁听相关行政诉讼案件审判,也可联系相关律师事务所,通过个案了解我国“民告官”法律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况。
3、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行政救济的概念、特征 行政救济的功能和作用 行政救济的分类
第二节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的概念、性质和特征;第四节结合行政复议的功能与性质探讨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并分别阐释这些原则在行政复议制度中的体现。
基本原则: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及时原则和便民原则 基本制度:一级复议制度和书面复议制度。
行政复议的范围,共11种:(1)行政处罚;(2)行政强制措施;(3)行政许可的变更、中止、撤销行为;(4)行政确认行为;(5)涉及经营自主权的行为;(6)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行为;(7)违法要求行政相对人履行义务行为;(8)不依法办理行政许可的行为;(9)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法定职责的行为;(10)行政给付行为;(12)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可一并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规定的范围,共3种:(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复议申请人在申请一并复议上述行政规定时,应当符合一定法定条件,遵循相应法定程序。
排除行政复议的事项,共3项:(1)行政法规和规讲;(2)内部行政行为;(3)居间行为。
行政复议管辖的10种情况:(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作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2)对海关、金融、国税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4)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5)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6)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7)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讲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8)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9)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10)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其被撤销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
申请复议的条件、期限、申请书的内容、申请方式、对申请书的审查和处理、受理的法律后果;
行政复议审理的方式与期限、审理依据、举证责任以及行政复议的和解与调解、行政复议的中止与终结;
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决定、履行决定、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驳回复议申请决定、行政赔偿决定和对行政规定的处理决定。
第三节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概念、性质和主要功能:平衡功能、人权保障功能、维护社会公正功能,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3)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4)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6)辩论原则;(7)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以及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 :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原则,即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进行全面审查。
可诉行为包括《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八类: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强制行为、涉及经营自主权的行为、行政许可行为、涉及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行为、发放抚恤金行为、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行为、其他涉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以及法律、法规(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可诉的其他行政行为;
不可诉事项指《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四种: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讲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的另外五种情形: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第三节讲解和阐释可诉性行政行为和不作为的特征;第四节讲解和阐释不可诉性行为的边界和不可诉的理由;第五节探讨几类特殊行为的可诉性。
行政诉讼的级别管辖规则: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一般第一审行政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涉及确认发明专利权、海关处理、省部级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和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别管辖本辖区内和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规则:行政案件一般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对于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涉及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案件、涉及不动产的案件等,则遵循《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特殊管辖规则。
行政诉讼参加人的概念和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行政诉讼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分别探讨行政诉讼第三人。
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和主要种类: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性质和构成、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范围以及被告、原告和第三人的举证时限,重点讲述被告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以及承担该责任的理由。
行政诉讼证据保全的方法以及行政诉讼的诉前证据保全。
起诉和受理、一审程序、二审程序、期间、期日和送达方式、送达回执等。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第四节
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行政赔偿与民事赔偿、行政补偿、司法赔偿等相关概念的区别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我国采用以违法归责为主,结果归责辅之的原则的理由;
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主体、职务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与侵权行为的可归责性。
行政赔偿范围的概念、制约行政赔偿范围的因素、确定方式和设定标准,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范围和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并辨析几类特殊的可致赔行为;
物质损害的赔偿和精神损害的赔偿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与条件。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设定原则和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范围; 行政赔偿费用的来源与支付方式、程序。
主要赔偿方式及其适用的情形: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恢复原状; 人身自由权损害的赔偿标准、生命健康权损害(造成身体伤害的、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造成死亡的)的赔偿标准、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财产权损害(包括违法处罚款、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征用财产、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违法拍卖、变卖财产、违法吊销许可证、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等)的赔偿标准。
行政赔偿请求的要件、方式、单独提出赔偿请求的程序、一并(附带)提出赔偿请求的程序以及申请人一次提出数项赔偿请求的情形;
赔偿义务机关受理、受理后的初步处理程序及其法律本质、处理期限、处理规则、处理方式、赔偿请求人在先行处理程序中的责任以及赔偿处理决定的法律效果;
究行政追偿,分别探讨行政追偿性质、作用、追偿条件、追偿程序与形式、追偿范围、追偿标准,以及行政追偿人与被追偿人,被追偿人面对追偿时的救济程序。
第五节 行政补偿。行政补偿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补偿的主要种类:行政行为致损的补偿与相对人因公益受损的补偿、法定补偿与裁量补偿、事前补偿与事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后补偿、直接补偿与间接补偿、有约定补偿与无约定补偿、侵害人身权的补偿与侵害财产权的补偿、政策性补偿与非政策性补偿;
行政补偿的范围与方式,主要根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分散性规定和行政审判的实践,介绍和阐释我国目前行政补偿的大致范围,如国家征收、征用土地和其他财产的补偿、行政主体合法行为(如军事演习、戒严等)致行政相对人财产损害的补偿等,行政补偿的主要方式:作为直接补偿的金钱补偿、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作为间接补偿的减免税费,授予某种特许权,给予某种政策优惠等;
行政补偿的标准与程序,行政补偿的行政程序、行政补偿的司法救济程序。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讲教学重点有六:其一,行政复议与行政救济的关系;其二可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行为的范围;其三,行政复议的管辖;其四,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可诉行政行为和不可诉事项;其五,行政诉讼的管辖: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其六,行政诉讼的证据:举证责任和提供、调取、作证、质证、认证规则;
本讲教学难点有五:其一,把握行政救济的整体架构和各种行政救济制度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二,辨别可申请复议行政行为的范围与排除行政复议事项范围的界限;其三,掌握作出各种行政复议决定的条件;其四,把握行政诉讼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适用的条件;其五,对行政诉讼实践中各种不同情形原告、被告的认定。
5、本讲思考与讨论题
(1)什么是行政救济?行政救济有哪些方式和途径?
(2)什么是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有什么特征?
(3)行政相对人可对哪些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
(6)行政相对人可对哪些行政规定一并申请复议?
(7)哪些事项不属行政复议的范围?
(8)行政复议的决定有哪些种类?作出各种复议决定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9)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哪些具体行政行为可诉?哪些事项不可诉?
(10)我国行政诉讼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各遵循什么规则?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11)行政诉讼原告有什么资格条件要求?哪些个人、组织可以成为行政诉讼原告?
(12)行政诉讼被告有什么条件要求?行政诉讼被告有哪些情形?(13)复议机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6.本讲讲授6课时,随堂讨论2课时。
八、教学方式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总共48课时(含随堂讨论12课时)。宪法部分安排5个讲,共18课时(其中讨论4课时);行政法部分安排5个讲,共30课时(其中讨论8课时)。
2、本课程属于法学课程,应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选择国内外相应精典案例,特别是国内最新案例予以阐释,使学生能更好地领会、理解相应法律原理、原则。如有条件还应组织学员观看教学片(《秋菊打官司》)、进行必要的观摩审判、模拟审判等等。
3、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地组织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既可以是原理、原则,也可以是实际案例。
4、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有条件,可聘请国家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为学生开设3—5次专题讲座,以增进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增强对中国特色宪政和法治的认识。
九、课程考核形式、计分办法和结业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开卷;内容:案例分析。卷面总成绩100分。
学员考试得60分及以上为及格,不满60分者应重修。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十、教材、参考书目、相关文献和资料
本课程教材:
周叶中主编:《宪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本课程参考书目(必读书目)
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肖蔚云主编:《宪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许崇德主编:《中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世杰 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本课程参考书目(选读书目)
[德] 狄骥:《宪法学教程》,王文利等译,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英] 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法] 里韦罗 瓦利纳:《法国行政法》,鲁仁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美] 施瓦茨:《行政法》,徐炳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英] 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日] 盐野宏:《行政法总论》,杨建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 许崇德主编:《宪法与民主政治》,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版; 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龙:《宪法基础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林来梵:《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美国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下册.欧洲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Davis, Kenneth Culp: Discretionary Justice: A Preliminary Inquiry,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1 Harlow, Carol & Rawlings, Richard: Law and Administration, 2nd ed., London: Butterworths, 1997 Taggart, Michael(ed.): The Province of Administrative Law, Oxford: Hart, 1997 Brown, L.Neville & Bell, John S.: French Administrative Law, 5th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Pierce, Richard J., Shapiro, Sidney A., & Verkuil, Paul R.: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3rd ed.,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1999
Craig, Paul P.: Administrative Law, 4th ed., Sweet & Maxwell, 1999 Pierce, Richard J: Administrative Law Treatise, 4th ed., New York: Aspen Law & Business, 2002 Bradley, A.W., & Ewing, K.D.: Constitu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Law, 13th ed., Pearson Education, 2003
本课程相关文献和资料
肖蔚云等编:《宪法学参考资料》(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肖蔚云等编:《宪法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编:《宪法分解资料》,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许崇德、皮纯协主编:《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综述(1949-1990)》,法律出版社1991版;
张尚鷟主编:《走出低谷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杨海坤主编:《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版; 王学辉主编:《行政法学论点要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杨建顺、李元起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学习本课程应研习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8、1993、1999、2004年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2010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选举法》,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2010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2001 《规讲制定程序条例》,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1987,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法》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2001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200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199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
十一、课程要求配备设施
1、本课程要求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法律、法规文献和相应案例可从下述网站数据库中检索、查阅和下载:
www.xiexiebang.com(中国公共管理安全中心案例库)
十二、课程评估
1、本课程评估方式:全体学生问卷评估。
2、本课程评估时间:课中评估。
3、本课程评估指标:按照《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估方案》要求,各学校自行拟设。
管理学院
MPA教育中心组织制定
2016年秋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指导纲要
第五篇:贵州大学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近日,我校贯彻执行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在校内展开了一系列提高学术道德、改善学风建设的宣讲和汇报9活动,要求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场生动又深刻的报告会中,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浅。
“道德”一词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孔子对弟子们说:“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大众生活水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肤浅的理解这个观念就很容易使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经济而不顾道德建设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为求名求利而不择手段。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因为其不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正确使用,所以称之为问题。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既有科技工作者精神层面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有行为层面的科研规范问题。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在当今社会学术界存在各种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学术作假行为,现在的学术研究开始变得功利化,在利益诱惑驱动下,引发各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迷失方向,淡化学术人的理想信念。而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命运的重要力量,肩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所以我们应在科研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端正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
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而,青年人要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必须做到:欲修学,先立身,坚决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 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了解历史、要爱国,要立下“强国之志”;在学术上要实事求是,学出真本事;还要坚持勤劳、勇敢、节俭的优良传统。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首先,制订和完善投诉处理办法,完善自我约束制度。针对近年来科技界在科学道德和学风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在舆论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强化必要的、严肃的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约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树立正确的科学文化导向: 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重要内涵,科学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不仅是科学活动的内 在规定和支撑,还是宝贵的科技投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是科学事业的社会信誉和公共形象的保证。
对于一名研究来言是如此,对于整个国家的学术建设而言也同样是如此,科研以及学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所在。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成熟呃学术管理制度,没有成熟的学术规范思想,这个国家就必然产生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品格卑劣的学术工作者,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学术建设而言打击将是致命的,一方面一些东郭先生滥竽充数在构筑学术大厦时弄虚作假,用假数据假实验蒙哄过关骗去科研经费,修筑出许许多多的豆腐渣工程,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源也降低了这个国家的学术信用度,贬低了学术的神圣性,对以后的培养学术人才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那些有能力有成果的研究者也可能出于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出卖学术成果,帮助东郭先生们滥竽充数。这种行为其后果与前者同样恶劣。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站,明目张胆明码标价贴出代写学术论文的广告,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条,这种毫无学术道德可言的行为,对于整个学术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小觑的。所以科协和教育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是极其必要和及时的。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硕士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站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在今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承科学严谨的原则,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作为研究生,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理的理念,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制力,努力拼搏,尽一个学术人应尽的义务,这样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