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2015
山左口乡南古寨扶贫产业园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二0一一年七月 山左口乡南古寨扶贫产业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山左口乡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东海县扶贫办
3、项目实施单位:东海县山左口乡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地点:山左口工业集中区(南古寨村西东郯路南侧)
5、项目建设主要内容:项目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其中建设8栋标准化厂房,每栋建筑面积80*20(米),即1600平方米,办公楼1座1930平方米,传达室70平方米。
6、投资预算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932万元,其中申请政策性扶持资金550万元,进驻企业筹集32万元,政府自筹350万元。
7、建设周期:9个月。
8、结论与建议:该项目的建设可为周边大贤庄、南古寨、北古寨、西岭等村贫困人口提供400个就业岗位,为400个贫困人口提供相对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从而达到造血性脱贫的目标。
二、项目概述
东海县山左口乡位于县城西30公里,与山东郯城县毗邻。全乡总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4.26万人,劳动力2.1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3万人。年创收2亿元,2009年全乡财政收入3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
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区选址于山左口乡南古寨村西马陵山上,236省道南侧,距临沂建材市场90公里,距东海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园区采取“筑巢引凤”的方针,抓住“招商引资,设施建设,诚信服务”这一主线,按照“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做大规模,突出效益”的原则,把扶贫产业园建成一个集商贸、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综合园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园区之一。占地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77米,计38940平方米,共折合60亩。其中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建设8栋标准化厂房,每栋80*20(米)=1600平方米,办公楼1座1930平方米,传达室2间70平方米。
三、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山左口乡是省级经济薄弱乡镇,全乡15个行政村中有1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据2008年统计,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年的人口5595人,根据省、市、县相关扶贫政策,将每年拨付每人1000元用于脱贫,2008年至2010年共可拨付我乡559.5万元用于此部分人口的生活补助、就业帮助及创业扶助。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益,我乡拟整合这一专项资金,另自筹部分资金,统一建设扶贫产业园,通过企业入驻交纳厂房租金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招聘贫困人口进厂就业实现相对稳定的工资 性收入,从而达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贫困人口个人脱贫增收的目标。
扶贫产业园建成后,可容纳8家服装加工、磨具加工等企业入驻,每家企业可提供约50个就业岗位。随着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建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作为依托扶贫资金项目的扶贫产业园符合全乡整体布局,可以实现资源配置有效合理,促进专业化生产和企业规模扩大及劳动力转移,对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困难,打造和谐、稳定、富裕的新农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南古寨扶贫产业园也势必成为发展山左口经济的增长点,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区位于山左口乡南古寨村西,地处苏鲁结合部,紧靠236省道,交通十分便利,园区周围有马陵水泥厂、明达化工及马陵山建材厂三家企业,园区配有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可以与之连通共享,该场址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适应兴建产业园区,能满足园区功能的拓展和提升,同时园区用地与山左口的总体规划相符合。
该园区充分利用上级政策性扶持资金建设经营场所,为本地贫困人口及返乡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渠道,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也符合中央提出的拉动内需政策,项 目建议是可行的。
五、项目建设内容
园区规划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即新建8栋标准化厂房,每栋长80米,宽20米,即1600平方米,1930平方米办公楼、70平方米传达室、围墙,园区内路面铺设、绿化及水电配套等。
项目计划分二期实施。一期建设标准化厂房4栋,总建筑面积6400平方;二期建设标准化厂房4栋,办公楼1座及其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8400平方。
建设周期9个月。2010年12月开工建设,2011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园区总投资932万元,其中申请政策性扶持资金550万元,进驻企业筹集32万元,自筹350万元。
1、钢结构大棚8栋,每栋80*20米=1600平方米,共计12800平方米,460元/平方,计588.8万元。
2、办公楼1930平方米,950元/平方米,计183.35万元。
3、传达室70平方米,750元/平方米,计5.25万元。
4、围墙780米,每米300元,计23.4万元。
5、平整场地20万元;园区内路面铺设2000平方米,70元/平方米,计14万元。
6、水、电配套计30万元。
7、场区绿化30万元。
8、其他资金37.2万元。
七、效益分析
园区建成后,可容纳8家企业进区生产经营(每户场地1600平方米)。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上交税金150万元。
八、结论
通过考察论证,认为南古寨扶贫产业园无论从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可行度,还是从市场及社会发展前景预测,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篇: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山左口乡南古寨扶贫产业园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东海县山左口乡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七月
山左口乡南古寨扶贫产业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山左口乡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东海县扶贫办
3、项目实施单位:东海县山左口乡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地点:山左口工业集中区(南古寨村西东郯路南侧)
5、项目建设主要内容:项目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其中建设8栋标准化厂房,每栋建筑面积80*20(米),即1600平方米,办公楼1座1930平方米,传达室70平方米。
6、投资预算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932万元,其中申请政策性扶持资金550万元,进驻企业筹集32万元,政府自筹350万元。
7、建设周期:9个月。
8、结论与建议:该项目的建设可为周边大贤庄、南古寨、北古寨、西岭等村贫困人口提供400个就业岗位,为400个贫困人口提供相对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从而达到造血性脱贫的目标。
二、项目概述
东海县山左口乡位于县城西30公里,与山东郯城县毗邻。
全乡总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4.26万人,劳动力2.1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3万人。年创收2亿元,2009年全乡财政收入3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
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区选址于山左口乡南古寨村西马陵山上,236省道南侧,距临沂建材市场90公里,距东海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园区采取“筑巢引凤”的方针,抓住“招商引资,设施建设,诚信服务”这一主线,按照“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做大规模,突出效益”的原则,把扶贫产业园建成一个集商贸、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综合园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园区之一。占地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77米,计38940平方米,共折合60亩。其中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建设8栋标准化厂房,每栋80*20(米)=1600平方米,办公楼1座1930平方米,传达室2间70平方米。
三、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山左口乡是省级经济薄弱乡镇,全乡15个行政村中有1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据2008年统计,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年的人口5595人,根据省、市、县相关扶贫政策,将每年拨付每人1000元用于脱贫,2008年至2010年共可拨付我乡559.5万元用于此部分人口的生活补助、就业帮助及创业扶助。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效益,我乡拟整合这一专项资金,另自筹部分资金,统一建设扶贫产业园,通过企业入驻交纳厂房租金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招聘贫困人口进厂就业实现相对稳定的工资
性收入,从而达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贫困人口个人脱贫增收的目标。
扶贫产业园建成后,可容纳8家服装加工、磨具加工等企业入驻,每家企业可提供约50个就业岗位。随着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建设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作为依托扶贫资金项目的扶贫产业园符合全乡整体布局,可以实现资源配置有效合理,促进专业化生产和企业规模扩大及劳动力转移,对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困难,打造和谐、稳定、富裕的新农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南古寨扶贫产业园也势必成为发展山左口经济的增长点,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南古寨扶贫产业园区位于山左口乡南古寨村西,地处苏鲁结合部,紧靠236省道,交通十分便利,园区周围有马陵水泥厂、明达化工及马陵山建材厂三家企业,园区配有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可以与之连通共享,该场址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适应兴建产业园区,能满足园区功能的拓展和提升,同时园区用地与山左口的总体规划相符合。
该园区充分利用上级政策性扶持资金建设经营场所,为本地贫困人口及返乡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渠道,可发展地方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也符合中央提出的拉动内需政策,项
目建议是可行的。
五、项目建设内容
园区规划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即新建8栋标准化厂房,每栋长80米,宽20米,即1600平方米,1930平方米办公楼、70平方米传达室、围墙,园区内路面铺设、绿化及水电配套等。
项目计划分二期实施。一期建设标准化厂房4栋,总建筑面积6400平方;二期建设标准化厂房4栋,办公楼1座及其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8400平方。
建设周期9个月。2010年12月开工建设,2011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园区总投资932万元,其中申请政策性扶持资金550万元,进驻企业筹集32万元,自筹350万元。
1、钢结构大棚8栋,每栋80*20米=1600平方米,共计12800平方米,460元/平方,计588.8万元。
2、办公楼1930平方米,950元/平方米,计183.35万元。
3、传达室70平方米,750元/平方米,计5.25万元。
4、围墙780米,每米300元,计23.4万元。
5、平整场地20万元;园区内路面铺设2000平方米,70元/平方米,计14万元。
6、水、电配套计30万元。
7、场区绿化30万元。
8、其他资金37.2万元。
七、效益分析
园区建成后,可容纳8家企业进区生产经营(每户场地1600平方米)。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上交税金150万元。
八、结论
通过考察论证,认为南古寨扶贫产业园无论从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可行度,还是从市场及社会发展前景预测,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篇: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市粮食局:
现将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粮食产业园区是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园区的通知》(政办[]25号)精神,由区政府批准设立的特色园区,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总规划面积平方公里(亩)。南北长公里,东西宽公里,总投资亿元。采取一次规划,分期
实施进行建设。近期(-)规划用地平方公里,总投资亿元;远期(-2020)规划用地平方公里,总投资亿元。整个园区以“一个中心,五大功能区”为重点,即:以振兴粮食产业经济为中心,建设粮食仓储区、粮食精深加工区、现代粮食物流区、粮油检验监测中心区、农业及粮油机械生产区。截止月14日粮食产业园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二、建设情况
粮食产业园区自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到了区直相关部门及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园区首期征地亩,第二期征地亩,已由征用到位,主要解决第一期招商建设用地、大道建设和部分物流、仓储区的建设用地。园区办公室还相继制订了园区用地管理办法、企业入园办法、征地补偿办法、园区招商引资指南等相关文件。粮食产业园区正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分期建设,滚动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园区主干道---佟工大道,全长米,宽40米,总投资万。现已完成路床基础、水稳层和中间路面铺设工作。园区水系整治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共需投资万元。主干道雨水和污水管道等公建工程已经完成。物流区和仓储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二)入园项目建设情况。今年以来,为了推动粮食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办公室的工作重点。截止8月中旬共有9家企业入园
(一)建成投产项目:已建成投产的项目有:市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进口处,于月签约,总投资2500万元(分二期投资完成),经营环保饲料生产加工和销售业务,种鸭养殖和孵化一期工程已于年10月份投产,年产值3000多万元。第二期工程环保饲料生产生产线正在筹建过程中,截止七月份今年到位资金30万元
(二)在建项目:(1)、有限公司。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和场地平整及厂区围墙建设,因宗地征地矛盾未解决,企业不能如期进场建设。(2)、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北侧,为月31日签约项目。用地亩,计划投资1600万元以上,于12月正式动工,现已完成厂区土地平整,厂区围墙和盖板涵建设。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和厂房工程设计,因宗地征地矛盾未解决,企业至今难以进场建设。(3)、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佟公大道最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和厂房工程设计,厂房工程正在建设中,今年9月份可建成投产。截止七月份到位资金万元。(4)、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厂区土地平整、水系整治、厂区围墙和盖板涵建设,项目厂房即将动工建设。截止七月份到位资金万元。(5)项目,投资商为建设公司,计划投资万元,用地亩;(6)项目位于粮食产业园大道西南侧,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和场地平整,尚有三幢仓库正在开工建设,截止六月份到位资金万元。(7)储备库项目首期工程位于村,用地面积亩,计划总投资万元,现已完成了厂区规划设计、厂房工程设计和场地平整,现有二幢仓库正在开工建设,截止七月份今年到位资金55万元,(三)意向入园和正在洽谈的项目。目前,还有意向入园和正在洽谈的项目共5个。
1、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粮食物流项目项目;
2、园区商务会馆项目;还有3个项目多次到园区考察。
三、园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建设体制不明确。虽然区政府常务会议形成的决议是粮食局,区国资公司、参加。但到目前为止,只是抽调了人具体办公,而且没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要完成征地、拆迁、基建、招商、全程代理服务和园区的管理等具体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明显影响工作成效。
(二)园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园区建设现已到全面启动建设阶段,由于企业入园在急,园区路网、水系、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全面启动,除园区继续加大融资力度和科学调度资金,加快滚动发展外,资金缺口是一大瓶颈,区财政支持的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全面建设的需求。
(三)征地拆迁、杆线迁移工作受阻,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1)、第一期征地范围沿路还有户亩多农田没有征用到位,直接导致三个入园企业不能顺利开工建设。(2)、杆线迁移曾多次协调,但至今仍有部分未解决,已经直接并严重影响着园区建设速度。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在征地、拆迁完成的前提下,立即完成大道的工程建设。
(二)对园
区水系整治第二期工程开始招标,确保不影响入园企业的开工建设。
(三)对现代物流园区和仓储区的规划进行评审,并启动这两个项目的招商。
(四)积极配合国土资源局对粮食产业园区入园项目的用地进行申报。
(五)积极争取省粮食局对园区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六)对意向入园的项目进一步洽谈,对项目进行筛选、评价。
园
区办公室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差的很远,我们将继续克服办公室人手不足,技术力量缺乏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建设的力度,加快招商企业入园的建设速度,按照“征地一片,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成效一片”的原则,做到“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在相关部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形成合力,齐心解决好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全面加速粮食产业园区建设。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市局领导批评指正。
二〇〇九年月日
第四篇: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基本原则
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基本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努力在产业园区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总体思路:落实 “两个加快”战略部署,突出“两化”联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实施“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布局调整,着力推进“五向发展”,深入推进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集中度和产业特色,以关联项目形成产业链、以产业链优化提升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着力推动运行方式集聚化、布局方式集群化、发展方式集约化,使产业园区成为我省壮大提升“7+3”产业和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为全省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我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必须坚持“五向发展”基本原则。
一、关联发展原则
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展开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支持园区内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配”型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成链发展原则
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大力发展“7+3”产业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发挥作为优势产业链“链核”的龙头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带动作用,推进产业工艺流程再造,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产业附加值,切实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
三、集聚发展原则
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入园发展,推动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增强对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使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成为本区域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块,努力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知名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区域产业竞争力。
四、集约发展原则
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效保护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格生产用地和生产辅助用地的比例,严格执行工业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园区内严禁商住房地产项目开发。
五、合作发展原则
坚持把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作为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立足省内区域经济合作,支持跨区域建立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探索产业合作园区或“飞地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立足外向发展,争取建设一批出口加工区、内陆港、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提高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外向度。
第五篇: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在制定“xx”规划中,紧紧抓住我市资源富集和基础工业较好的优势,把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的要求,贯穿于“xx”规划的全过程。为全面落实规划,市委还结合发展实际明确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核心抓招商、突破在项目”的指导思想,各县(特区、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坚定了增比、进位、突破的信心和决心,抓机遇,抓关键,以加快产业园区发展为突破口,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传统工业升级换代,适时调整工作机构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谋发展、思发展、抓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对此,我们对全市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xx月以来,我市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平台,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在前期工作、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在建或正在规划的产业园区共12个,规划面积总的为平方公里。其中,省级产业园区2个:一是红桥新区(钟山经济开发区)。将原水城县红山工业集中区和石桥工业集中区合并开发建设,4月正式组建,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二是两河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市级产业园区5个:一是盘县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含鸡场坪园和柏果园,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二是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包括董地园、老鹰山园,面积约平方公里。三是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包括月照乡部分村、水钢片区、老鹰山镇部分村,面积约70平方公里。四是六枝特区木岗产业园区。包括木岗镇全部行政辖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五是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郎岱镇政府所在地及陇脚、洒志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县级特色产业园区5个:一是六枝特区岩脚产业园区。包括岩脚镇老卜底村、民乐村及高桥村,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二是盘县保田产业园区。含响水园、石桥园、新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三是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含发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格园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包括双戛乡内部分地方,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五是钟山区大湾产业园区。大湾镇政府所在地及钟山区汪家寨,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二、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抓规划,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在产业园区的规划中,各园区坚持产业聚集发展、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规划”的路子,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强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大企业、大项目向园区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如红桥新区已于11月29日前完成各项规划,并通过省市城规委审查;两河新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研究两个规划已通过评审,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认证之中;董地产业园区生产发展规划,已于6月经省经信委审查批复,园区控制性规划在7月经市城规委专家评审通过。目前,各产业园区在空间上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在产业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互有依托不重复、紧密相连而相互独立的格局,初步构建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破解了项目用地、村镇规划、城市特色三个难题。
(二)抓配套,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规划的同时,四个县(特区、区)高度重视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突出“两手抓”,即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项目建设,争时间、抢速度,有效地加快了产业园区建设。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等配套功能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设标准,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体系。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或自主建设“区中园”、“园中园”,形成园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如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盘县两河新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三)抓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各产业园区围绕重点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秉赋和特色产业,突出园区功能定位,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1至10月,全市各园区修建标准厂房万平方米,建成园区主干道总里程公里;12个园区签约项目194个,开工项目114个。
(四)抓机制,园区管理日益完善。在推进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四个县(特区、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机制。目前已有红桥新区、盘县两河新区、水月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岩脚产业园区都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董地产业园区、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箐产业园区等成立了园区建设指挥部。管理机构名称虽不同,但专抓园区建设、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职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园区运营质量和效率。
(五)抓制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一是各园区编制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项目准入办法》和《招商引资首问责任制》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对招商引资项目免费代办各项手续等工作机制,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卡片和宣传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二是积极探索“无缝隙”服务模式。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组,加快园区建设用地报批速度;三是实行一个窗口办事、建立健全客商审批一条龙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开展了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审批、缩短办事时限等工作;五是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大服务”的模式,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把“一站式”办公、政务公开、办公自动化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提高为入园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六)抓整合,多种投资模式运行。一是通过银行贷款,建立健全还贷机制,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通过负债加大投入;二是积极探索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的办法和渠道;三是放宽政策限制进行融资,引进具有资本和建设实力的大型企业和投资集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城市经营;五是充分利用各类开发投资公司对城市有形、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增强资本的流动性和放大效应。
三、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来,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辛努力,我市产业园区建设步伐迅速加快,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的加速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果,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但在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建设滞后。我市12个产业园区中,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有完整总规和详规外,有一部分产业园区只有一个总体规划,如木岗产业园区和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详细的产业布局规划还在制定之中;有些园区如盘县的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保田产业园区和水城县的发耳产业园区既没有总体规划,也没有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全市除了红桥新区、两河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等园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建成企业服务中心等设施外,大多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难题,园区整体档次还不高。
(三)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统一。在园区建设中,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建设用地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的标准给予补偿。但是部分群众以土地补偿低为由上访,并且到现场阻碍施工,导致场平工作进度慢。
(四)项目招商难度大。部分园区开发建设受地域条件制约,投资成本高,园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引进的项目规模小、档次低,占地面积大、产业关联度弱,项目质量不高、且污染环境;有的园区产业规划定位明确,但招商中仍存在“饥不择食”现象,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产业配套。
(五)管理体制亟待规范。一是管理机构不明确,干事力量难凝聚。虽然大部分园区都分别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或指挥部等机构,也组建了园区开发建设领导班子,但有的园区管委会和指挥部都是临时机构,人员从不同单位借调,影响了园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有的园区至今无任何规划和审批手续,工作不知从何开展。如保田产业园区、盘北工业园区和发耳产业园区至今总的发展规划还未制定出来。
(六)园区建设进度不一。全市12个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只有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水月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和两河新区抓得较紧,成效比较明显,其他园区抓得不紧,强调客观原因多,等待观望,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主观努力欠缺。以致形成市里抓的几个园区速度快、成果显著;县抓的园区在动、应付检查;乡镇园区不动、强调客观条件的态势。
四、进一步强化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园区发展布局,推动园区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规划。根据“xx”规划及全市产业发展重点,结合各县(特区、区)实际,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加快集聚。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对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促进资源共享。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重点扶持积极性高、抓得扎实的园区,打造集聚效应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带,力争经过5年努力,率先把红桥和两河新区打造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把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打造成“省示范园区”。三是集约用地。大力推行园区向山要地,建设山地梯田式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代建或租(购)标准化厂房工作,建设多层、通用厂房,提高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建立项目退出机制,如根据不同行业设定最低投资强度或一年内最低投资总额等,对个别“盲目圈地、多征少用、征而不用”的项目,合理引导其退园,消除园区“开而不发”现象。四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坚决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企业项目入园,大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减少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力求把每个园区都建设成为“生态型、园林化、循环式”的现代产业园区。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而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产业园区吸引项目落地的前提条件,也是能否引进项目、留住项目、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市资源富集,资源深加工链条拉长,产业进入园区尤为重要,招商引资的成败,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硬件)和全程为客商服务(软件)的建设。因此,各园区在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基础设施方面要不断完善、配套,千方百计落实省政府规定的“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不同级别园区的建设标准。
(三)以招商引资为核心,外引内扶推进项目落地。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主导战略,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总抓手,加快建立改善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方式,推进重点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侨引商、以台引商、以外引商、以友引商、以商引商、以情引商、网络引商、媒体引商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资本、引进产业。采取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配套措施的方式重点招商,做到“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本地大企业的优势,激励他们在园区投资建设和延长产业链的积极性,整合力量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发储备,狠抓重点项目,搞好项目的洽谈、签约、落地、发展全程服务,建设全方位服务体系和项目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健全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园区工作职责。已经成形的和正在筹建的园区,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抓紧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明确管理机构和有关责任人职责和负责园区的具体工作。在健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抓紧完善园区的总体规划、编制相关的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的配套等工作,使产业园区的建设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五)创新园区开发模式,促进园区多样化发展。从当前我市产业园区的开发模式看,总体是以政府为主导,参与从规划设计、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全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也承担了过多的投资风险。建议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全过程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实现政府与开发企业“双赢”。
(六)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助推园区加快发展。环境是最大的竞争力。投资环境是是园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不断增强“环境谁优我更优、服务谁好我更好”的宗旨意识;树立“您带项目资金来,剩下的事我们办”的服务理念;全心营造“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建议把园区作为今后的新城区、“经济特区”来建设,按照“合理规划、超前设计、提前建设、确保需求”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搞好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一是稳步推进配套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在园区内设立金融服务、商贸中心、职工住房、文教卫体、公共交通等设施以及治安机构,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培训体系,改善园区企业和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加快土地征用开发。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园区可预留部分土地作为园区行政管理及生活设施的商业性开发;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认真搞好园区规划范围内生态公益林和农保田的调查摸底,做好生态公益林和农保田的置换,降低土地报批门槛和开发成本;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调整出台新的土地优惠出让政策;出台区域范围内工业用地统一补偿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征用、拆迁和安置工作。
全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区物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