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居民生活热水价格管理办法(津价商〔2003〕454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价商〔2003〕454号 【发布日期】2003-09-22 【生效日期】200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居民生活热水价格管理办法
(津价商〔2003〕454号)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居民生活热水价格管理,保障供水、用水双方合法权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天津市居民生活热水价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居民生活热水价格是指城镇供水企业通过一定的工程设施,将地表水、地下水经一定的加热方式处理,使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后,供居民使用的商品水价格。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居民生活热水价格的行为。
第四条第四条 居民生活热水价格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市场调节价和政府指导价。
第五条第五条 凡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其居民住宅热水价格的制定或调整,由供水企业与业主会或业主委员会协商确定,并将执行的价格向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凡未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其居民住宅热水价格的制定或调整,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政府指导价,供水企业可在政府指导价规定的幅度内,确定具体的居民生活热水价格。
第六条第六条 各区、县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或调整居民生活热水价格,应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以及兼顾经营者和居民的承受能力的原则。
第七条第七条 居民生活热水价格由供水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构成。
(一)供水成本含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水费(含水资源费)、燃料动力费、原材料费、折旧费、修理费、工资及福利费,以及其它应计入供水成本的直接费用。
(二)费用是指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税金是指供水企业应交纳的税金。
(四)利润按成本利润率核定,成本利润率不超过3%。
第八条第八条 居民生活热水价格中的供水成本及费用应依据供水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合理发生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核算。
第九条第九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供水企业可以提出制定或调整水价申请:
(一)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经营,不足以补偿简单再生产或需合理补偿扩大再生产投资的。
(二)居民住宅小区尚未实行物业管理的。
第十条第十条 供水企业制定或调整热水价格时,应向所在区县的价格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向价格管理部门提供供水成本、费用等相关数据资料及建设热水设施的资金来源、经营管理以及维修服务等相关背景材料。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区县价格主管部门在收到制定或调整价格的申请报告后,对申请报告进行初步审查,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制定或调整价格的决策。由于客观原因难以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决策的,应当说明理由并提出价格决策的最后时限。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供水企业应遵循公开、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实行明码标价。应当在经营场所或缴费地点的醒目位置公布热水价格,接受用水户的监督。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制定或调整价格决策实施后,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一定时期内对价格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跟踪调查,了解价格政策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区县价格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不按规定程序作出制定或调整价格决策的,由市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3年10月1日起执行。原《居民生活热水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津价工[2000]147号)自行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物价局关于调整水价的通知(津价商〔2009〕65号)
天津市物价局关于调整水价的通知
(津价商〔2009〕65号)
市水利局、市市政公路管理局、市自来水集团公司,各区、县物价局: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筹集南水北调基金,适当缓解供水及污水处理价格矛盾,经履行价格听证程序,决定自2009年4月1日起调整水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部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供市自来水公司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每立方米由1.03元调整为1.05元,提高0.02元。
二、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居民生活用水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每立方米由0.80元调整为0.82元,提高0.02元。工业、行政事业、经营服务业等非居民用水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不做调整,维持现行每立方米1.20元不变。
三、根据市物价局、财政局《关于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津价商[2009]64号)有关规定,市自来水公司供居民用水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每立方米0.63元,供非居民用水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每立方米1.41元。
四、根据《天津市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征收管理办法》(津政发[1998]88号)有关规定,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仍按基本水价的10%征收。
五、相应调整市自来水集团公司的自来水销售价格。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立方米由3.40元调整为3.90元,提高0.50元;工业、行政事业和经营服务用水价格每立方米由6.20元调整为6.70元,提高0.50元;特种用水价格每立方米由20.60元调整为21.10元,提高0.50元。
上述自来水价格为用水户的终端价格,均含水资源费(南水北调基金)、污水处理费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
六、具体收费办法是:对工业、经营服务业、行政事业等非居民用水,调整后的价格自2009年5月1日抄见水量起执行。对居民生活用水,凡每月抄表的,调整后的价格自2009年5月1日抄见水量起执行;凡每两个月抄表的,调整后的价格自2009年6月1日抄见水量起执行。对使用IC磁卡水表的用户,调整后的价格自2009年4月1日购买水量起执行。
七、为确保水价调整顺利实施,各供排水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执行价格政策。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安全供水质量。
八、以上规定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我局反馈。
天津市物价局
二○○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天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津政办发 〔2012〕2 号
津政办发 〔2012〕2 号
转发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拟定的《天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一月十日
天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和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推进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津政办发〔2011〕109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财政性资金安排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四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按照规范的程序、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施。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符合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根据评价
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要清晰反映两者之间紧密对应关系。
第五条 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方针政策;
(三)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四)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
(五)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六)行业政策、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七)部门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依 法批复的部门预算、部门决算,预算执行情况;
(八)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九)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章 绩效评价管理职责
第六条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规范;审核、批复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组织、指导本级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根据需要对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支出绩效实施重点评价或再评价;提出改进预算支出管理意见并督促落实。
第七条 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及所管理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具体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管理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向本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报告;落实财政部门整改意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预算支出管理。
第八条 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委托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对第三方组织实施绩效评价进行统一监督,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指导其开展工作。
第三章 绩效评价对象和内容
第九条 绩效评价对象是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资金和市对区县转移支付资金。
第十条 绩效评价应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财政预算安排金额达到500万元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
第十一条 市对区县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应重点评价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 绩效评价内容:
(一)绩效目标与全市及本部门发展规划的适应性;
(二)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
(三)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效果;
(五)需要评价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项目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应在预算结束后2个月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于6月底前完成。
第四章 绩效目标
第十四条 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对象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由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编报。
第十五条 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年初申报部门预算时,应按照要求将绩效目标编入预算;执行中申请调整预算的,随调整预算一并上报绩效目标。
第十六条 绩效目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预期产出,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时效;
(二)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三)服务对象(含财政支出受益人,下同)满意程度;
(四)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五)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
(六)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 绩效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二)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应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三)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绩效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符合相关要求的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制流程;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退回部门进行调整、修改。
第十九条 绩效目标审核确定后,随同部门预算一并批复,作为预算执行中进行监控和预算完成后实施绩效评价的依据。
第二十条 绩效目标一经批复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根据绩效目标管
理的要求,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五章 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
第二十一条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确定绩效评价指标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重要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系统性原则。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五)经济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应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十二条 绩效评价指标主要类型包括:
(一)产出指标。反映根据既定绩效目标完成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情况。产出指标可细化为:数量指标,反映根据既定绩效目标完成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数量;质量指标,反映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达到的标准、水平和效果;时效指标,反映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及时程度和效率情况。
(二)效果指标。与既定绩效目标相关联,反映财政支出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
(三)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反映服务对象对财政支出效果的满意程度。
(四)成本指标。反映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成本,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第二十三条 绩效评价指标实际数据从以下方面获取:
(一)政府统计数据;
(二)部门工作记录;
(三)服务对象的跟踪调查;
(四)直接勘察;
(五)测验数据;
(六)其他方面。
第二十四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
(一)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
价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四)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
第二十五条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二)比较法。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五)公众评判法。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评价方法。
第二十六条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确实不能以客观的量化指标评价的,可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绩效情况予以评价,以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根据绩效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六章 绩效评价工作程序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准备--实施--报告的工作程序组织实施绩效评价。
第二十八条 绩效评价准备阶段包括:
(一)确定绩效评价对象。财政部门按照我市工作重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重点评价对象。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应按照财政部门绩效评价工作要求,确定自评项目。
(二)下达绩效评价通知。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在绩效评价正式实施前,下达绩效评价通知书,确定评价目的、内容、任务、依据、工作人员、评价时间及要求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十九条 绩效评价实施阶段包括:
(一)审核相关资料。对被评价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的格式和内容进行审核。
(二)拟定评价方案。根据绩效评价对象具体情况拟定绩效评价方案。
(三)实施绩效评价。对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根据绩效评价对象 的特点可采取现场评价、非现场评价以及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四)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在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绩效评价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评价结论。
第三十条 撰写和提交绩效评价报告阶段包括:
(一)撰写报告。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二)提交报告。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向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部门自行组织的绩效评价,应在工作完成后1个月内,将绩效评价结果和报告报财政部门。
(三)建立绩效评价档案。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在绩效评价完成后3个月内,及时将相关资料归档管理。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实施再评价参照本章规定的工作程序执行。
第七章 绩效评价报告
第三十二条 绩效评价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
(二)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情况;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评价结论及建议;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三十三条 绩效评价报告应确保依据充分、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客观公正。
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对绩效评价报告涉及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提交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复核,提出审核意见。
第三十四条 绩效评价报告的具体格式由市财政局统一制定。
第八章 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三十五条 绩效评价结果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
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应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
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绩效评价结果良好的,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予以表扬或继续支持。
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根据情况调整或调减预算,直到取消该项财政支出。
第三十七条 财政部门应将重大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三十八条 对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财政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市级各预算单位主管部门和区县财政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天津市市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津政办发〔2007〕101号)同时废止。
天津市财政局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主题词:财政 预算 评估 办法 通知
第四篇:津政令第 54 号天津市基本住房保障管理办法
津政令第 54 号
天津市基本住房保障管理办法
《天津市基本住房保障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8月7日经市人民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市长 黄兴国
2012年8月17日
天津市基本住房保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本市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满足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外地来津就业人员的基本住房需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住房保障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申请准入、使用退出和监督管理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基本住房保障,是指通过出租和出售保障性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及外地来津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扶持,以保障其享有基本的居住条件。
本办法所称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规定面积、租金标准和销售价格,向符合条件的家庭出租、出售的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
本办法所称住房租赁补贴,是指政府向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的用于租赁住房的货币补助。
第三条 住房保障工作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分层补贴、租补分离、租售结合;坚持规范管理,分配过程公开透明,分配结果公平公正。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的领导,组织推动区县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做好住房保障工作,负责对区县住房保障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市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指导、推动、监督和协调。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住房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住房保障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建设、规划、财政、税务、民政、人力社保、公安、工商、监察等管理部门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住房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本市设立的市级住房保障实施机构,按照其职责对全市住房保障事务性工作实施管理,对区县住房保障实施机构负有指导、监督职责。
区县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住房保障实施机构负责住房保障事务性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区县、街道(乡镇)住房保障实施机构的人员、经费等予以保障。
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住房保障资金,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住房保障资金来源渠道。
住房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补助;
(三)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管理费和风险准备金后的资金;
(四)土地出让净收益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资金;
(五)出租、出售保障性住房所得的政府收益;
(六)通过银行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中长期债券、保险资金、信托资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各种方式的融资;
(七)社会捐赠的资金;
(八)通过其他途径、方式筹集的资金。
第七条 本市对保障性住房实行财税优惠政策。具体优惠办法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本市鼓励金融机构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发放中长期贷款,鼓励担保机构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提供担保;鼓励符合规定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或者中期票据,募集资金,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九条 本市建立统一的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对保障性住房、住房租赁补贴和住房保障对象实行信息化管理。
第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住房保障事业;对在住房保障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住房保障违法违规行为有权举报和投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及时核查并依法处理。
第二章 规划、建设与经营管理
第十二条 市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建设等部门,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和住房保障总体要求,结合财政能力、资源环境条件以及人口规模和结构等情况,编制本市住房保障规划和保障任务,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住房保障规划和保障任务应当符合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
第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房源可以通过新建、收购、改建、依法收回、长期租赁、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筹集。
外地来津就业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其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功能区管理机构应当多渠道筹集宿舍型等公共租赁住房。
第十四条 保障性住房新增建设用地应当在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安排、单列指标。
政府储备土地和收回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优先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十五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应当为国有土地,土地供应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保障性住房的规划条件、户型标准、套型结构、建设要求、非经营性公建配建及移交、开竣工时间、租售对象等要求,应当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土地使用的条件,并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决定书或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规定。
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六条 保障性住房实行集中建设与分散配建相结合。
集中建设保障性住房,应当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需要,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同步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规模应当符合居住区配套设施定额指标要求。
分散配建保障性住房,应当与商品住房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建设、同时竣工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 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应当按照节地、节能、环保的原则,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和节能减排措施。
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应当符合户型小、功能齐、配套全、质量高、安全可靠的要求,科学利用空间,具备基本居住功能。
宿舍型公共租赁住房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第十八条 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良好的社会信誉。开发建设单位的确定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规定。
第十九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当履行法定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和规范。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使用功能和节能环保等工程质量负总责,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承担相应质量责任。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责任人员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依法承担终身责任。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收到施工单位的竣工报告后,应当先组织分户验收,合格后再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保障性住房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明显位臵镶嵌标志牌,标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名称等内容。
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按照经济、环保的原则进行适当装修,具备基本使用功能,达到规定的交付使用条件。
第二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可以规划建设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统一管理经营,实现资金平衡。市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 收购的保障性住房应当户型适中、价格合理,收购价格不得高于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价格。收购在建的保障性住房,应当约定竣工期限,确保按期交付使用。
第二十三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产权单位可以确定经营单位负责公共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和维修养护等工作。经营单位应当具有房屋管理经验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第二十四条 保障性住房由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按照新建住宅小区管理要求实施社区综合管理。
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应当实行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应当符合本市有关规定要求。
第三章 申请与准入
第二十五条 住房保障实行准入制。住房保障准入条件由市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并适时调整,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对申请人的住房、收入(财产)等相关情况实施审核,并依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市符合住房保障准入条件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申请购买、租赁保障性住房或者申请住房租赁补贴。符合条件的外地来津就业人员可以申请租赁公共租赁住房。
一个家庭原则上只能享受一种住房保障方式,但已享受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可以申请租赁公共租赁住房;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家庭可以申请购买定向安臵经济适用住房,其中已享受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应当先退出住房租赁补贴,再申请购买定向安臵经济适用住房。
第二十七条 申请住房租赁补贴的,应当向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住房保障实施机构提出申请。
申请租赁公共租赁住房、购买限价商品住房或者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当向户籍所在地区县住房保障实施机构提出申请,但因房屋被征收申请购买定向安臵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当向被征收房屋所在地区县住房保障实施机构提出申请。
申请人应当如实申报户籍、家庭人口、住房状况、家庭收入(财产)等情况,并书面声明同意接受相关审核部门的调查核实。
第二十八条 经审核住房保障申请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
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人的户籍、家庭人口、住房状况等进行认定审核。区县民政部门负责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情况进行认定审核。
审核部门可以采取信息比对、查档取证、邻里访问、入户调查等方式进行审核。申请人及公安、工商、人力社保、税务、住房公积金等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提供便利,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二十九条 经审核符合住房保障申请条件的,受理机构、审核部门应当将审核结果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日。
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应当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受理机构、审核部门应当对异议内容予以核实,并反馈核实结果。
对公示内容无异议或者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准予申请人享受相应的住房租赁补贴、购买限价商品住房或者经济适用住房、承租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条 经审核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审核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理由。
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审核部门申请复核。复核结果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一条 住房租赁补贴标准由市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本市房屋租赁市场价格、住房保障对象收入水平以及财政能力等因素提出并适时调整,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三十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按照项目所在区域房屋租赁市场指导租金确定和调整。具体项目租金标准由市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公布。
第三十三条 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价格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相关税费和利润等因素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限价商品住房的销售价格应当与同区域普通商品住房的市场销售价格保持合理差价。
第四章 使用与退出
第三十四条 准予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住房租赁补贴直接划入公共租赁住房产权单位或者经营单位租金收入账户。
准予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在市场租赁住房的,应当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等,向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申领住房租赁补贴。租赁其同户籍家庭成员住房或者已认定为其家庭住房的,住房租赁补贴不予发放。
承租家庭租赁住房实际租金超过住房租赁补贴金额的,超出部分由承租家庭自行负担;低于住房租赁补贴金额的,按照实际租金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第三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应当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并委托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住房公积金业务承办银行按月提取。
第三十六条 准予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经登记、摇号、选房后签订租赁合同。签订租赁合同前,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租房保证金,提供履约担保。
准予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按照下列次序进行摇号、选房:
(一)准予领取住房租赁补贴且家庭成员中有肢体一、二级残疾或者视力一、二级盲的家庭;
(二)前项规定之外的准予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
(三)其他准予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
第三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初次承租期不超过3年。租赁合同期限届满需要继续承租的,应当在租赁合同期限届满前3个月向区县住房保障实施机构申请续租。经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每次续租期限不超过1年。租赁合同期限届满未申请续租或者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应当自行腾退住房。
第三十八条 每套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由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项目租金标准,结合楼层、朝向调剂系数确定。租赁期内项目租金标准调整的,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应当与承租人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变更租金数额。
第三十九条 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应当按照租赁合同按期足额缴纳租金及相关费用。
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欠缴租金的,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可以按照规定或者依据租赁合同约定从承租人的租房保证金及利息中抵扣租金。
第四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不得转借、转租、空臵、损坏所承租的住房,不得改变房屋使用用途、结构和配套设施。
第四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违反租赁合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有权依法单方解除租赁合同并收回住房;造成损失的,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有权要求承租人赔偿损失:
(一)将承租住房转借、转租、空臵的;
(二)擅自改变承租住房使用用途、结构和配套设施的;
(三)欠缴租金累计满6个月的;
(四)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承租条件的;
(五)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四十二条 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应当依法办理销售许可,通过商品房销售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销售并签订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中的购买人应当与保障性住房准予购买人一致。
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单位应当对购买人身份进行查验。购买人未经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准予购买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单位不得向其出售。
第四十三条 限价商品住房由申请人及其配偶、父母或者子女共同购买的,申请人的配偶、父母或者子女方可登记为共有人。
经济适用住房由申请人及其近亲属共同购买的,申请人的近亲属方可登记为共有人。
限价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房地产登记簿和权利证书上应当注明保障性住房类型和准予转让日期。
第四十四条 因房屋被依法征收而准予购买的定向安臵经济适用住房,取得房地产权证后方可转让,转让时免交土地收益综合价款。
前款规定之外的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自缴纳契税之日起满5年的,方可依法转让。
第四十五条 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和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应当履行申报义务。在享受住房保障期间,家庭住房、人口、收入(财产)状况及其他有关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30日内如实申报;未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准予享受住房保障满1年前30日内进行申报。
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应当向街道(乡镇)住房保障实施机构申报;未领取住房租赁补贴但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向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申报。街道(乡镇)住房保障实施机构和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区县住房保障实施机构汇总上报。
第四十六条 区县民政部门应当对住房保障对象的收入(财产)变化情况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反馈同级房屋行政主管部门。
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住房保障对象的人口、住房等变化情况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反馈同级民政部门。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住房保障对象人口、住房、收入(财产)等变化的核实结果作出延续、调整、终止住房保障或者追缴补贴资金的决定,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但需要变更保障标准或者保障方式的,应当做好梯次衔接工作。
住房保障对象申报信息的核实及处理等实施细则,可以由市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退出所承租的住房:
(一)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期限届满前未按规定申请续租或者所提申请经审核不再符合承租条件的;
(二)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解除的;
(三)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在租赁期内,购买保障性住房,或者通过购买、受赠、继承等方式获得其他住房的。
逾期不退出的,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可以向房屋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除租赁合同至腾退住房期间的房屋使用费,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标准计收。
第四十八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不得违规发布保障性住房信息或者代理保障性住房买卖、租赁活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制定住房保障责任目标,实行层级监督考核机制。未能按期完成住房保障责任目标的,由其上级管理机关、监察机关进行约谈,实施问责。
第五十条 市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住房保障实施机构和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受理申请、审核、补贴发放、配租配售、退出、资金使用等住房保障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市民政部门对区县民政部门负责的收入(财产)核查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十一条 市和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住房保障实施机构应当会同民政等有关部门,采取日常巡查、定期核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对住房保障对象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二条 房屋、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住房保障的受理申请、审核、分配、退出等情况实施信息公开,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依法接受人大、审计机关和社会的监督。
第五十三条 区县住房保障实施机构、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单位、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建立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性住房档案。市级住房保障实施机构对档案的建立、归集、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
住房保障档案信息应当纳入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申请人故意隐瞒、虚报、伪造有关信息,或者采取贿赂等不正当手段申请住房保障的,驳回其申请,并自驳回其申请之日起5年内不受理申请人及其配偶的住房保障申请。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当事人故意隐瞒、虚报、伪造有关信息,或者采取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已取得住房保障的,由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已购买保障性住房的,责令退回或者按照市场评估价格补足差额,可处2万元罚款,终身不再受理当事人及其配偶的住房保障申请。
(二)已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责令限期退出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可处1000元罚款,并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5年内不再受理当事人及其配偶的住房保障申请。
(三)已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停发补贴并责令限期退还违规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可处3000元罚款,并自责令退还决定之日起5年内不再受理当事人及其配偶的住房保障申请。
对拒不履行处理决定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保障性住房销售单位擅自提高保障性住房租赁、销售价格的,由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价格管理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违反本办法规定,公共租赁住房经营单位、保障性住房销售单位向住房保障对象以外的人出租、出售保障性住房的,由市国土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收回,并按每套住房3万元处以罚款;不能收回的,责令销售单位补缴与同地段同类普通商品住房的销售差价。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经查实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但需要调整其补贴标准的,予以警告并责令退还违规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
(二)经查实不符合住房租赁补贴条件,自相关情况变化次月起停止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并责令退还违规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
(三)对未按照规定进行申报的家庭,自该家庭准予享受住房租赁补贴满1年的次月起停发补贴。
对拒不履行处理决定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违规发布保障性住房信息以及代理保障性住房买卖、租赁活动的,由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3万元罚款。
第五十九条 住房保障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为住房保障申请家庭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违反住房保障管理规定的个人建立不良信用记录,并纳入本市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
违反住房保障管理规定的企业,其不良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5年内禁止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经营。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配租的廉租住房和经济租赁房,逐步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天津市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津价房地〔2003〕394号)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价房地〔2003〕394号 【发布日期】2003-08-14 【生效日期】2003-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津价房地〔2003〕394号)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行为,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天津市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天津市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津价房地[1997]18号)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天津市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自2003年9 月1日起,新建的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须按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二、此前,已经市、区(县)物价局审批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的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企业须于11月底前,到市、区(县)物价局和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的备案手续。
已成立业主会并且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与业主会对照本《办法》协商确定了物业管理服务标准、收费等级和具体收费标准的,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按协商确定的收费标准执行;经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仍按市、区(县)物价局审批的原收费标准执行。
尚未成立业主会的,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仍按市、区(县)物价局审批的原收费标准执行。
三、本办法下发前,凡未到市、区(县)物价局办理前期物业管理服务费试行标准审核手续的普通商品住宅小区,各物业管理服务企业须按照《办法》的有关规定,于10月底前到市、区(县)物价局办理核定手续,并到市房地产管理局办理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的备案手续。
四、各区(县)物价局在核定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等级及标准时要按照质价相符原则,认真执行各项规定和程序。
五、区(县)物价局应继续坚持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费核定或备案情况统计报告制度。
六、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不再实行经营性《收费许可证》制度。各区(县)物价局要按照规定,认真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七、在市、区(县)物价局核定物业管理收费等级及标准后,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应当到市、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办理合同备案手续;新建物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和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应当到市房地产管理局办理前期物业管理项目备案。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要严格执行备案的各项规定和程序,提高效率,搞好服务。
八、有关部门、企业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二○○三年八月十四日
天津市普通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市普通商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行为,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服务企业(以下简称物业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务院《 物业管理条例》和《 天津市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纳入经济适用房计划、危改计划、城镇集资建房计划建造的住宅小区和纳入商品房计划中平均销售价格在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以下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行为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实行有偿服务。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包括物业管理服务费、特约服务费和代办服务费。
(一)物业管理服务费是指物业企业接受业主会、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的委托,依照合同约定对住宅小区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卫生、公共秩序等内容进行日常维修、养护、管理、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住宅电梯、二次供水、消防及5000平方米以上人工湖水体等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养护费用由业主会、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与物业企业另行协商确定。
(二)特约服务费是指物业企业接受个别业主或使用人委托,为其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以外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特约服务费收费标准由双方协商议定。
(三)代办服务费是指物业企业接受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服务部门委托为业主服务,向委托单位收取的费用。代办服务费收费标准由双方协商议定。
第四条第四条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物业管理服务费由业主会、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与物业企业在政府指导价格范围内,按照与物业管理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相适应的原则协商确定。
市物价局会同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制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政府指导价格标准,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变动适时进行调整,调整后向社会公布;负责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第五条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费按照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对应的收费标准实行级别管理。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指导收费标准为中准价格(具体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见附件)。
物业管理服务费可在中准价格基础上根据服务成本变动等因素上下浮动20%。
第六条第六条 新建商品房出售前,由中标的物业企业在与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签订《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之前向市、区(县)物价局提出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收费等级申请,市、区(县)物价局在15个工作日内核定前期物业管理服务费试行收费等级和中准价格标准。
物业企业签订《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后15日内到市房地产管理局办理备案。
售房时应明示物业管理服务费试行标准。
试行标准至首次业主会确定物业企业并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之日终止。
第七条第七条 申请核定前期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时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1、《天津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费核定申请书》;
2、《工商营业执照》和《物业管理资质证书》正、副本及复印件;
3、前期物业管理服务方案;
4、经规划部门审定的住宅小区总平面图和规划设计方案;
5、《天津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费成本构成核定表》及成本测算资料。
第八条第八条 成立业主会的住宅小区,物业企业应与业主会根据本办法规定的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政府指导价格标准,结合小区的硬件设施和拟定的服务标准,协商确定收费标准。重新签订《天津市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并在30日内分别到市、区(县)物价局和项目所在地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备案。
物业企业与业主会就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协商不成的,由物业企业向市、区(县)物价局提出书面申请,市、区(县)物价局在充分征求业主会意见的基础上,核定物业管理服务费标准。
第九条第九条 市、区(县)物价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费的管理。
市物价局负责市内六区和新四区一、二级物业管理服务费收费等级和收费标准的核定或备案;
市内六区和新四区物价局负责一、二级物业管理服务费收费等级的初审,并负责三、四级物业管理服务费收费等级和收费标准的核定或备案。
其他区(县)物价局负责辖区内的物业管理服务费收费等级和收费标准的核定和备案。
第十条第十条 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超出一级的,物业企业与业主会、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协商确定,并在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后30日内分别到市物价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备案。
低于四级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的,由所在区(县)物价局核定。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业主按照拥有房屋的建筑面积按月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物业企业与业主有预收约定的,从其约定。
业主与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从其约定,业主负连带交纳责任。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在前期物业管理期间,物业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前发生的物业管理相关费用,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物业管理区域内未售出房屋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由开发建设单位交纳。
物业竣工验收交付业主后的房屋(包括业主空置的房屋)物业管理服务费,由业主交纳。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制度,物业企业应在收费场所公布服务内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应当接受市、区(县)物价局、房地产管理局和业主的监督。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物业企业已收取物业管理服务费的,其他单位和部门不得再向业主重复收取性质或内容相同的费用。
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向物业企业收取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物业企业每年至少应向业主公布一次物业管理服务费的收入、支出状况。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物业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属于价格问题的,由市、区(县)物价局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予以查处;属于物业管理问题的,由市、区(县)房地产管理局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物价局、市房地产管理局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3年9月1 日起执行。此前制发的有关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文件与本办法规定相抵触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天津市物价局、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商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的通知》(津价房地〔1997〕第18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