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博物馆评价办法

时间:2019-05-14 12:5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博物馆评价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博物馆评价办法》。

第一篇:全国博物馆评价办法

附件1:

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6年7月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提高博物馆质量,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登记、经所在地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具有文物和标本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向社会开放、正常运行三年以上的各类博物馆,均可申请参加博物馆评估。

第三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制定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等,并对标准、规则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具体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开展,遵循自愿申报、行业评估、动态管理、分级指导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自评、申报、评定、公布的程序进行。地方省级博物馆行业组织协助中国博物馆协会开展相关工作。

第四条

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设立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负责全国博物馆评估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地方省级博物馆行业组织设立本辖区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在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等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

第五条 博物馆经定级评估确定相应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一、二、三级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数量的比例分别控制在3%、6%、9%以内。

第六条 申请评估的博物馆应依照博物馆评估标准开展自评,填写《博物馆评估申请书》,并向属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对申请评估的博物馆进行考察和评估,对一级博物馆提出推荐意见,经地方省级博物馆行业组织审核后,报送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评定;对二级、三级博物馆提出评定意见,经地方省级博物馆行业组织审核同意后,报送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复核。

第八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推荐的一级博物馆的材料进行审核,可组织专家小组进行现场评估。专家小组在核实材料、实地考察、咨询评议的基础上,提出现场评估报告。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根据申请单位的《博物馆评估申请书》、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推荐意见和现场评估报告,进行综合评议,并以打分方式产生一级博物馆的评定意见。

第九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将一级博物馆的评定意见和二、三级博物馆的复核结果,报中国博物馆协会审定。中国博物馆协会将相应结果报国家文物局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一个博物馆机构只能获得一个质量等级。博物馆如因机构改革出现合并重组,与现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存在隶属、包含关系的,合并重组前的博物馆等级一致的,合并重组后等级维持不变;合并重组前的博物馆等级不一致的,合并重组后,在下一次运行评估前,等级可暂维持在原先较高的等级。已获得等级的博物馆如因机构改革出现拆分的,相应的等级名额不予增加;拆分后的博物馆再次参加下一轮定级评估后,方可分别重新获得新的等级。

第十条 博物馆的等级标牌、证书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统一制作、颁发。

第十一条 被评定为相应等级的博物馆,须将等级标牌臵于其主入口处的最明显位臵,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博物馆定级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初次申请定级评估的博物馆,可申请不高于二级的博物馆等级。

第十三条 各级博物馆评估机构对所评博物馆要进行监督检查和复核。复核以运行评估等方式,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运行评估的规则等文件由国家文物局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等级复核工作主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组织和实施。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一级博物馆复核。

第十五条 经复核达不到要求的博物馆,按以下方法作出处理:

(一)三级、二级博物馆达不到标准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由地方省级博物馆行业组织作出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处理。

一级博物馆达不到标准规定,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经中国博物馆协会核准后,作出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处理。

对于取消或降低等级的博物馆,需由相应的评定机构对外公告。降低或取消等级的通知,须报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和中国 博物馆协会核准,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二)博物馆接到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通知后,须认真整改,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上报相应的等级评定机构。

(三)凡被降低、取消等级的博物馆,自降低或取消等级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新的资质等级。

第十六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及其现场评估小组须严格遵循相关评估工作程序、规则和纪律,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博物馆行业、社会各界和公证机构的监督。

第十七条 申请评估的博物馆,一经核实有弄虚作假、行贿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将被取消其评估资格。

参与博物馆评估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徇私舞弊。如有违纪、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依法由相关部门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试行)

附件1

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文化部第35号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登记、注册、接受年检的,具有文物和标本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并对社会开放(正常运行、开放三年以上)的各类博物馆,均可申请参加博物馆评估。

第三条 博物馆评估工作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遵循自愿申报、行业评估、动态管理、分级指导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自评、申报、评定、公布的程序进行。

凡经评估认定的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将在各项业务活动和国内外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第四条 国家文物局负责制定博物馆评估标准,并对评估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国家文物局组织设立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负责全国博物馆评估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设立本辖区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在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等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

第五条 博物馆经评估确定相应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博物馆、二级博物馆、三级博物馆。

第六条 申请评估的博物馆应依照《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开展自评,填写《博物馆评估申请书》,并向属地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对申请评估的博物馆进行考察和评估,对一级博物馆提出推荐意见,经本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送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评议;对二级、三级博物馆提出评议意见,经本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复核。

第八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推荐的一级博物馆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小组进行现场评估。

专家小组在核实材料、实地考察、咨询评议的基础上,提出现场评估报告。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根据申请单位的《博物馆评估申请书》、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推荐意见和现场评估报告,进行综合评议,并以打分方式产生一级博物馆的评定意见。

第九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将一级博物馆的评议意见和二、三级博物馆的复核结果,报国家文物局审定、公布。

第十条 博物馆的等级标牌、证书由国家文物局统一制作、颁发。

第十一条 被评定为相应等级的博物馆,须将等级标牌置于其主入口处的最明显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博物馆评估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具体申报时间由国家文物局确定。

对申请评估和晋升等级的博物馆,按照本办法进行评估。已定级的博物馆由与其等级相应的评估委员会复审。复审合格的,由评估委员会报审定机构,保留其原有等级;复审不合格的,由评估委员会报审定机构,撤销其等级。

第十三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及其现场评估小组须严格遵循相关评估工作程序、规则和纪律,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博物馆行业、社会各界和公证机构的监督。

第十四条 申请评估的博物馆,一经核实有弄虚作假、行贿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主管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评估资格。

参与博物馆评估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徇私舞弊。如有违纪、违规行为,一经查实,由主管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2012年2月修订)

附件1:

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

(国家文物局2008年2月发布,2012年5月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提高博物馆质量,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登记、接受年检的,具有文物和标本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向社会开放、正常运行三年以上的各类博物馆,均可申请参加博物馆评估。

第三条 博物馆评估工作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遵循自愿申报、行业评估、动态管理、分级指导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自评、申报、评定、公布的程序进行。

凡经评估认定的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将在各项业务活动和国内外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第四条 国家文物局负责制定博物馆评估标准,并对评估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国家文物局组织设立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负责全国博物馆评估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设立本辖区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在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等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

第五条 博物馆经评估确定相应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博物馆、二级博物馆、三级博物馆。一、二、三级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数量的比例分别控制在3%、6%、9%以内。

第六条 申请评估的博物馆应依照博物馆评估标准开展自评,填写《博物馆评估申请书》,并向属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对申请评估的博物馆进行考察和评估,对一级博物馆提出推荐意见,经本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送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评定;对二级、三级博物馆提出评定意见,经本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复核。

第八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推荐的一级博物馆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小组进行现场评估。

专家小组在核实材料、实地考察、咨询评议的基础上,提出现场评估报告。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根据申请单位的《博物馆评估申请书》、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推荐意见和现场评估报告,进行综合评议,并以打分方式产生一级博物馆的评定意见。

第九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将一级博物馆的评定意见和二、三级博物馆的复核结果,报国家文物局审定。国家文物局适时公告新达标的各级博物馆名单。

第十条 博物馆的等级标牌、证书由国家文物局统一制作、颁发。

第十一条 被评定为相应等级的博物馆,须将等级标牌置于其主入口处的最明显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博物馆评估工作(含晋升等级)每三年开展一次。具体申报时间由国家文物局确定。

初次申请评估的博物馆,可申请不高于二级的博物馆等级。

本办法发布前设立的博物馆,初次申请评估,不受前款条件限制。第十三条 各级博物馆评估机构对所评博物馆要进行监督检查和复核。复核以运行评估等方式进行。全面复核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

第十四条 等级复核工作主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组织和实施。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一级博物馆复核。

第十五条 经复核达不到要求的博物馆,按以下方法作出处理:

(一)三级、二级博物馆达不到标准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报请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作出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处理。降低或取消等级的通知,须报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和国家文物局备案。

一级博物馆达不到标准规定,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报请国家文物局作出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处理。

对于取消或降低等级的博物馆,需由相应的评定机构对外公告。

(二)博物馆接到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通知后,须认真整改,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上报相应的等级评定机构。

(三)凡被降低、取消等级的博物馆,自降低或取消等级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新的资质等级。

第十六条 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及其现场评估小组须严格遵循相关评估工作程序、规则和纪律,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博物馆行业、社会各界和公证机构的监督。

第十七条 申请评估的博物馆,一经核实有弄虚作假、行贿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主管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评估资格。

参与博物馆评估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徇私舞弊。如有违纪、违规行为,一经查实,由主管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给予相应处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民政局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的通知

深文体旅〔2012〕566号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文物博发〔2010〕1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深圳市民政局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1—

深圳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文物博发〔2010〕1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办博物馆是指为了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由社会力量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依法在我市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第三条 优先发展填补我市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区域特色、行业特性或地方文化特点,以及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密切相关的各类民办博物馆。

第二章 经费支持

第四条 深圳市文化事业建设费及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民办博物馆门票补贴和临时展览补贴。

第五条 对接待免费参观一万人次以上的民办博物馆给予门票补贴,每家博物馆补贴总额不超过五十万元。门票补贴根据每人次门票补贴标准和免费参观总人次核算,每年申请上一门票补贴。

每人次门票补贴标准根据上馆舍场地费用、水电与物业管理等费用总额除以上免费参观总人次核算,但不得高于二十五元。馆舍为自有物业的,场地费用以该地区同类物业房屋租赁指导租金为

准。馆舍为租赁的,场地费用以租赁合同约定租金为准,但不得高于该地区同类物业房屋租赁指导租金。水电和物业管理费用以缴费单据为准。

免费参观总人次根据全年团体(含机关、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团体、旅游团等)和个人参观人次确定。团体参观的以参观方出具的参观证明材料为依据,证明材料须包含人数、时间、组织单位、领队联系方式等;个人参观的以参观者身份和联系方式等相关记录为依据。

第六条 临时展览补贴参照市文化事业建设费及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国有博物馆临时展览规定执行。

第七条 民办博物馆申请门票补贴和临时展览补贴的,向市文物行政部门提交经费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并承诺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市文物行政部门对相关申请材料抽查核实后,统一向市文化事业建设费及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部门申请。具体申报和审核程序按市文化事业建设费及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章 场馆建设

第八条 推行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建馆用地或馆舍。

第九条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安排民办博物馆建设用地,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经市政府批准,可按有关规定为民办博物馆提供建馆用地。民办博物馆因故终止的,其用地由市政府依法收回。

第十条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和要求,可为民办博物馆提供馆舍;各级文化场馆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情况下,可为民办博物馆提供馆舍。

在符合保护、修缮和建设控制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利用古村落、古建筑、景点景区设立民办博物馆;鼓励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利

用有一定价值的历史建筑设立民办博物馆。

鼓励利用具有改革开放历史内涵的各类建筑,设立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民办博物馆。

第十一条 由市文物行政部门协助民办博物馆向规划国土及其他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具体申报与审核程序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其他服务

第十二条 鼓励国有文物或美术品收藏单位为民办博物馆提供寄展服务。

本办法所称寄展服务是指国有文物或美术品收藏单位与民办博物馆签订寄展协议,由民办博物馆将合法拥有的藏品交由国有文物或美术品收藏单位予以保存、展览和科研的服务。寄展藏品的所有权不变。寄展服务适用于其他机构或个人。

第十三条 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民办博物馆的宣传推介,扩大民办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国有博物馆、美术馆以及文物鉴定机构为民办博物馆在藏品收集与鉴定、陈列展览、业务培训、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实施无偿帮扶。根据公平、择优原则,积极支持民办博物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文化旅游活动。

第十四条 在民办博物馆任职的人员,可依照我市办理人才居住证、引进人才、高层次人才认定的相关规定,申请办理人才居住证、入户手续,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第十五条 民办博物馆在接收捐赠、门票收入、非营利性收入等方面,可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由市文物行政部门协助民办博物馆向人事、税务等部门提出相关优惠申请,具体申报与审核程序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民办博物馆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国际博物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建立健全以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为核心的法人组织结构,完善博物馆章程和发展规划,依法自我管理,科学运行,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

鼓励民办博物馆组建行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与健康发展。

第十八条 民办博物馆在制度建设、藏品管理、展览设置、开放服务、变更登记和年检等方面应严格遵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十九条 民办博物馆不得将获得的馆舍、土地、资金扶持等用于博物馆事业发展外的其他用途,严禁改变博物馆用地的土地用途,不得以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并自觉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条 市文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民办博物馆的经费使用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评。考评结果列入民办博物馆获得相关支持的衡量标准。对有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行为的民办博物馆,在五年内取消其补贴申请资格,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

第五篇:内控评价办法

XX分行内部控制评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风险、杜绝违规、防范案件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控评价工作,建立一个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目的的内控评价体系,科学、有效、全面、客观的对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估,保证银行安全稳健运行、健康有序发展,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内部控制指引》,特制定本内部控制评价办法。

第二条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包括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与评审等体系要素的评价。

第三条XX分行及其辖属机构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由XX分行监察稽核部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本评价办法主要适用于XX分行监察稽核部开展的常规稽核项目中的内部控制评价环节。其他机构、部门自行开展的内控评价工作亦可参考本办法施行。

第五条 由于监察稽核部开展的稽核检查工作规定了检查所覆盖的时间范围且仅局限于业务抽查,因此使用本评价办法得出的内部控制评价等级仅代表被评价机构在表明的稽核检查范围内的内部控制状况,除监察稽核部稽核检查范围之外所发生的案件或重大违规问题,监察稽核部不负责任。

第六条 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应接受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原则上由实施该常规稽核项目的组长组织,由该常规稽核组成员具体执行。评价结果经稽核项目评审委员会审查后记入常规稽核报告。

第二章 评价目标和原则

第七条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主要包括:

(一)促进商业银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和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原则。

(二)促进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促进商业银行增强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四)促进商业银行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控制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五)促进商业银行在出现业务创新、机构重组及新设等重大变化时,及时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八条 内部控制评价应从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等四个方面进行:

(一)过程和风险是否已被充分识别。

(二)过程和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遵循相关要求、得到明确规定并得以实施和保持。

(三)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四)控制措施是否适宜。

第九条 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范围应覆盖辖属各二级分行、城区支行、县支行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及所有的系统、部门和岗位。

(二)统一性原则。评价的准则、范围、程序和方法等应保持一致,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准确性及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三)独立性原则。评价应由与被评价的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独立进行。

(四)公正性原则。评价应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章制度等为准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五)重要性原则。评价应关注重点业务,依据风险和控制的重要性程度确定重点。

(六)及时性原则。评价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进行,如无特殊情况应结合常规稽核检查每年进行一次。

第三章 评价内容

第十条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使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基础。

(一)内控政策

1、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建设情况。包括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与全行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战略相一致,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内控状况的要求;是否能够体现出控制侧重的风险类型;是否能够体现出对当地实际情况的风险控制要求。

2、各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是否传达到适用岗位的各级员工,指导员工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是否对各项制度进行了定期评审,确保其持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二)激励机制

1、激励措施的建设情况。包括是否制定了适用的奖惩措施、福利制度以及人员的引进、退出、选拔机制;是否从精神、物质等各个层面对员工进行了适当的激励。

2、激励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管理层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组织各种业务竞赛或文体活动,效果如何;能否指导各级员工正确开展工作;是否经常与员工谈心;是否做到了及时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工作能力

1、管理层的工作能力。包括能否根据各岗位情况科学的划分工作任务,做到人尽其责;能否在劳动组织及制度办法变化时,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并及时修订部门及岗位的责任制;能否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使其达到熟悉岗位的要求。

2、基层人员的工作能力。包括基层各级人员是否具备足以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各岗位人员的能力是否与其责任相匹配。

(四)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建立的情况。包括是否成立了相关组织或管理委员会(如:内部控制委员会、风险评审委员会、大额采购委员会等);是否建立了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是否明确了所有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建立了相应的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授权;是否明确了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是否建立了关键岗位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2、组织结构运作的有效性。包括各组织或委员能否民主发表意见,按程序操作照章办事;是否做到了必要的职责分离,以及相互监督制约关系;是否做到了不得由一个人独自决定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的变动;是否做到了关键岗位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

(五)企业合规文化

1、是否向员工传达了遵守法律法规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引导员工树立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准,规范员工职业行为;管理层是否起到遵章守纪的表率作用。

2、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会计原则,对财务报告采取积极的行动,及时完整准确的披露重要财务信息。

(六)人力资源

1、人力资源相关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包括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确实能够实现各级人员价值;是否完善了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确保风险和内控有关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意识;是否制定了各级人员的培训计划;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等日常人事管理是否做出了详细规定。

2、人力资源相关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包括是否确实保证执行了各级人员的培训计划;是否按政策执行了员工的绩效考核等日常人事管理。

第十一条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识别和分析那些妨碍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困难因素的活动,对风险的分析评估构成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

(一)风险评估目标。包括制定的各项业务活动的具体目标、实施计划和预算与上级行下达的整体任务指标能否做到协调一致并达到控制风险的目标;各项业务活动目标是否明确和有针对性;设定目标时,所有管理层是否全部参与并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二)风险识别能力。包括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预警、分析及报告制度;各级人员是否能够及时、准确的识别整体经营状况、各项业务活动中所潜在的风险及影响风险形成的内、外部因素。

(三)风险分析能力。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对风险重要级别及发生的可能性能否正确估量;分析风险的各个环节能否做到相互关联及延续;对于由于内、外部因素变化导致出现的风险是否做到了及时分析并报告,检查分析是否做到透彻与恰当。

(四)风险管理能力。包括各部门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对潜在的风险隐患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较好的转移或消化风险隐患的目的。

第十二条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为了合理的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

(一)管理控制。包括管理层是否要求辖属机构和人员提供定期或不定期业绩报告;每项经营和管理活动是否得到了适当的控制;对内审、外审机构查出的问题,是否要求其采取相应的改进和防范措施。

(二)业务控制。包括各级机构、部门是否对日常业务活动采取了有效的内控措施及执行情况。

(三)实物控制。包括是否对现金、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抵押物权证和抵、质押品等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是否限制了接触这些实物的人员;对上述实物是否实行了限额管理;是否设臵双人保管、定期检查等项制度以及上述措施的执行情况。

(四)授权审批控制。包括在各项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是否有明确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及其执行情况。

(五)核实监督控制。包括是否对各类业务交易和操作的详细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的结果进行核实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向管理层报告。

(六)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包括是否实行了适当的职责分工,切实使兼容岗位潜在的利益冲突最小化。

第十三条 信息与交流

信息与交流存在于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使员工得以搜集和交换为开展经营、从事管理和进行控制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包括管理者对员工工作业绩的经常性评价。

(一)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包括各类信息系统能否有效运作,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把诸如内部财务(各类会计账表)、经营、管理、业务、重大事件和市场信息等相关的信息进行识别、采集、处理并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管理层。

(二)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包括启用的各类信息系统涵盖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是否提供了银行的全部重要活动信息(以电子形式、纸质形式存储和使用的数据);信息系统是否严格按照系统相关规定进行了运作;是否建立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是否做到了必要的数据备份;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是否有完善的措施备用并及时解决问题。

(三)信息渠道的畅通性。包括各种信息(尤其是会计数据信息及规章制度)能否及时、有效的在各个机构、部门之间进行传达、沟通、交流;银行所有员工能否及时、准确、充分的了解和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并且做到各负其责,互相配合。

第十四条 监督与评审 监督与评审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检查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

(一)内控制度执行能力。包括各级管理部门或检查人员对被检查机构、部门建立的内部控制执行程序是否完善且与业务发展同步,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实施全面、连续的监控和评价。

(二)报告和信息反馈制度。包括当检查人员发现问题和缺陷后,是否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或管理层报告,遇重大或紧急问题是否采取双线汇报的方式。

(三)问题的处理和纠正机制。包括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问题和缺陷的处理和纠正机制;各级人员根据内部控制的检查情况和评价结果,是否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采取后续跟进等方式督促有关部门或分支机构落实整改。

(四)信贷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包括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信贷资产监督管理制度;是否采取了多种方式深入、渗透到各业务和管理环节,对各环节的风险状况作出准确、如实的反映和判断;是否对贷款业务的全过程实施了有效的监督。

(五)相关检查人员的履职情况。包括相关检查人员在履行职责时,是否独立行使了检查权、监督权、报告权以及行使的情况如何。

第四章 评分标准和评价等级

第十五条

内部控制评价采取评分制。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项目,均分别设臵一定的标准分值,根据评价的实际得分确定被评价机构的评价等级。

第十六条内部控制评价设臵标准分1000分,各环节的标准分值分别是:控制环境180分、风险评估200分、控制活动420分、信息与交流100分、监督与评审100分。五个环节得分加总后再除以10,换算成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最终得分。

第十七条 初次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须对所有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进行评价。再次评价时,至少应包括授信业务。其他活动在每三次再次评价周期内应至少覆盖一次。

第十八条 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被评价对象的过程和风险已被充分识别的,可得该项分值的百分之二十。

(二)在满足前项的基础上,被评价项目的过程和对风险的控制措施被规定并遵循要求的,可得该项分值的百分之三十。

(三)在满足前两项的基础上,被评价项目的规定得到实施和保持,可再得该项分值的百分之三十。

(四)在满足前三项的基础上,被评价项目在实现风险控制的结果方面,控制措施有效且适宜的,可再得该项分值的百分之二十。

第十九条 若涉及到需要采取抽样测试确定评价结论的,应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一)如果在抽样范围内发现违规率在10%(含10%)以下的,该项评价得满分;在10%-30%(含30%)之间的,得该评价项目分值的50%;在30%以上的,该评价项目不得分。

(二)抽样中发现险情或事故的,直接扣除该评价项目的分值。

第二十条 根据评价人员所评价业务种类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将实施评价的小组成员评价得分加权平均后即得被评价机构的内控评价总分。

各项业务种类的权重为:授信业务占比40%(其中:公司授信业务占比20%;零售贷款业务占比20%);财会清算业务占比30%;存汇业务占比20%;中间业务占比10%。

第二十一条 根据内控评价总分确定被评价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等级,应按评分标准对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项目逐项计算得分,确定评价等级。定级标准为:

一级:综合评分90分(含90分)以上。指被评价机构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各个环节均能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措施,能对所有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无任何风险控制盲点,控制措施适宜,经营效果显著。

二级:综合评分80(含80分)-90分。指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比较健全,在各个环节能够较好执行内部控制措施,能对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控制措施基本适宜,经营效果较好。

三级:综合评分70(含70分)-80 分。指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一般,虽建立了大部分内部控制,但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在内部控制措施执行方面缺乏一贯的合规性,存在少量重大风险,经营效果一般。

四级:综合评分60(含60分)-70 分。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较差,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或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没有贯彻执行或无效,管理方面存在重大问题,业务经营安全性差。五级:综合评分60分以下。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很差,内部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缺失或内部控制措施明显无效,存在明显的管理漏洞,经营业务失控,存在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第二十二条 若被评价机构在评价期内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应在上述评级的基础上下调一级。

重大责任事故包括:

(一)因安全防范措施不当,发生金融诈骗、盗窃、抢劫、爆炸等案件,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

(二)因经营管理不善发生挤提事件。

(三)业务系统故障,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

(四)经查实的重大信访事件。

(五)经稽核认定的其他重大事件。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XX分行监察稽核部负责解释与修订。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全国博物馆评价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博物馆评价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评价办法

    阿勒玛勒乡中学中考评价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班级教学管理,激发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确保阿勒玛勒中学毕业班升学率稳中求进,根据《新源县初中学校中考评价办......

    小组评价办法

    9.2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管理暨评价方法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落实学校科研兴校战略,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原则,决定在学校与年级的领导下,在本班推行分组合作......

    优秀员工评价办法

    优秀员工评定方法 一、优秀员工分配方法 1、覆膜线评出优秀员工1名,单相表评出优秀员工2名。 二、候选人选出办法 1、否定条件 (1)、宿舍评比中最差的2个宿舍所有宿舍组成人......

    全国旅游一卡通免费博物馆、公园

    全国旅游一卡通免费博物馆、公园 北京地区部分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公园推荐 1. 首都博物馆2. 中国军事博物馆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4. 北京自然博物馆5. 徐悲鸿纪念......

    班级管理评价办法

    班级管理评价办法 一、 安全纪律 1、 2、 3、 4、 5、 6、 7、 8、 大型集会时,班级秩序差,不听指挥每班扣2分。 在校园内猛追猛跑,搞危险活动,每人次扣1分。 校园内吹口哨,乱放......

    班主任考核评价办法153

    钱庄小学班主任考核评价办法 2014—2015学年度 (讨论稿)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排头兵。班主任工作成效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社会和家庭,乃至学......

    项目经理业绩考核评价办法

    项目经理业绩考核评价办法第一章 总则为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项目经理所负责的工程项目经营业绩,并为项目经理提拔任用和年终评比做出依据,特制定本办法。第一条 对项目经理业绩......

    关于印发《科学技术评价办法》

    科技部 关于印发《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科发基字〔2003〕308号 2003年9月20日 为规范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技术评价机制,正确引导科学技术工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