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职工代表大会文件
(2011)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2011年5月1日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职工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共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职工人数在一百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人数不足一百人的企事业单位一般召开职工大会。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下同)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四条 企事业单位应当保障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保障职工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依法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支持企事业单位合法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条 企事业单位的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承担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国有资产、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七条 上级工会、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联合组织应当指导和帮助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章 职权
第八条 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审议建议、审议通过、审查监督、民主选举、民主评议等职权。
第九条 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接受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听取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职工代表”)的建议:
(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年度经营管理情况和重要决策;
(二)企事业单位制订、修改、决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
(三)工会与企业就职工工资调整、经济性裁员、群体性劳动纠纷和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者职业危害等事项进行集体协商的情况;
(四)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工作情况、联席会议协商处理的事项;
(五)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财务预决算,重组改制方案和重大改革措施,申请破产或者解散等重要事项;
(六)事业单位的财务预决算、重大改革改制方案等重要事项;
(七)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一)涉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事项的集体合同草案;
(二)工资调整机制、女职工权益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专项集体合同草案;
(三)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的薪酬制度,福利制度,劳动用工管理制度,职工教育培训制度,改革改制中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以及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四)事业单位的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收益分配的原则和办法,职工生活福利制度,改革改制中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以及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五)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审查监督:
(一)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办理情况;
(二)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重要事项落实情况;
(三)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
(四)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执行、社会保险费交缴、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使用等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审查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下列人员应当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一)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成员;
(二)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
(三)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的其他人员。
第十三条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评议:
(一)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
(二)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应当接受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的其他人员;
(三)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接受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的其他人员。
第三章 职工代表
第十四条 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可以当选为职工代表。
职工代表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实行常任制,可以连选连任,任期与职工代表大会届期相同。
选举职工代表一般以分公司、分院(校)、部门、班组、科室等为选区。选举应当有选区全体职工三分之二以上参加,候选人获得选区全体职工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当选。选举结果应当公布。
第十五条 职工代表的构成应当以一线职工为主体,中、高层管理人员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但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集团型企业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女职工代表比例一般与本单位女职工人数所占比例相适应。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应当以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为主体。
第十六条 职工代表的权利:
(一)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审议权和表决权;
(二)对涉及本单位发展和职工权益的重要事项有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参加与职工代表履职相关的培训、检查等活动;
(四)因履职活动而占用生产、工作时间,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的待遇。
第十七条 职工代表的义务:
(一)学习、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联系选区职工,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表达职工的意愿和要求;
(三)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四)及时向选区职工通报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受评议监督;
(五)模范遵守单位规章制度,保守商业秘密。
第十八条 职工代表出现缺额时,应当由原选区依照规定的民主程序及时补选。选举结果应当公布。
职工代表因无故不履行或者无法履行代表职责而被撤免的,应当经原选区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
第十九条 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
第四章 组织制度
第二十条 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名额,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职工人数在一百人至三千人的,职工代表名额以三十名为基数,职工人数每增加一百人,职工代表名额增加不得少于五名;
(二)职工人数在三千人以上的,职工代表名额不得少于一百七十五名;
(三)职工人数不足一百人,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职工代表名额不得少于三十名。
职工代表大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列席代表。列席代表无表决权和选举权。
第二十一条 职工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三年至五年。职工代表大会因故需要延期换届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企事业单位、工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提议,可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第二十二条 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团主持会议,处理大会期间有关重大问题。主席团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其中一线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
第二十三条 职工代表大会可以设立若干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组织职工代表开展民主管理专项活动,办理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有关事项。专门小组(委员会)负责人由职工代表担任。
第二十四条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外,对需要及时处理的重要事项,企事业单位可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进行协商处理,处理结果应当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联席会议由工会负责召集,由职工代表团(组)长、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负责人、主席团成员、工会委员会委员参加。
第二十五条 企事业单位下属的分公司(厂)、分院(校)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行使与其管理权限相对应的职工民主管理权利。
第二十六条 职工代表大会的经费由企事业单位在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五章 议事规则
第二十七条 职工代表大会须有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开。
第二十八条 职工代表大会的议题和议程,由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
第二十九条 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和审议表决的书面材料,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的七日前送交职工代表;职工代表团(组)应当组织职工代表讨论,由工会及时汇总整理职工代表团(组)的意见和建议。
职工代表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意见分歧较大的,由企事业单位和工会根据职工代表意见进行协商修改后,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再次审议。
第三十条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事项,应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并须获得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通过。
第三十一条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和决议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后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三十二条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事项,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会有权要求纠正,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会的要求予以纠正。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审议通过的,企事业单位就该事项作出的决定对本单位职工不具有约束力。
第三十三条 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审议通过的事项对本单位以及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未经职工代表大会重新审议通过不得变更。
第六章 工作机构
第三十四条 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在职工代表大会筹备和召开期间,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开展职工代表的选举、撤换、培训等工作;
(二)做好职工代表大会文件的准备工作;
(三)提出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建议名单,董事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候选人建议名单;
(四)代表职工与企事业单位开展集体协商,形成集体合同草案、专项集体合同草案和起草说明、集体协商情况的报告等;
(五)组织职工代表团(组)在会前和会中对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和审议表决的事项进行讨论,汇总整理意见,并与企事业单位协商修改;
(六)负责职工代表大会其他筹备和组织工作。
第三十五条 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履行下列职责:
(一)动员职工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督促决议的落实和提案的办理;
(二)建立与职工代表的联系制度,受理职工代表的申诉和提案,维护职工代表的合法权益;
(三)组织职工代表、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开展提案、巡视检查、质量评估等日常民主管理活动;
(四)完成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十六条 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会议的有关情况报告上一级工会。
第七章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
第三十七条 社区、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同一区域内的企业可以联合建立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生产经营业务相同或者相近的企业可以联合建立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是区域、行业工会。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积极推动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建立,支持和保障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常运行。
第三十八条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区域、行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报告,区域、行业劳动关系状况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审议区域、行业内企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以及劳动定额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审议通过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草案和专项集体合同草案;
(四)审查监督区域、行业内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决定事项的情况,履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情况;
(五)其他应当由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
第三十九条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人数和构成,由区域、行业工会与区域、行业内企业协商确定,并根据实际设立选区,组织职工按比例民主选举产生职工代表。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总数不得少于三十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一线职工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
第四十条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集体合同、专项集体合同以及有关决议应当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四十一条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议事规则、工作机构的职责等参照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有关规定实施。
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市和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事业单位代表,通过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四十三条 市和区、县总工会应当将企事业单位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情况纳入工会劳动法律法规监督检查的内容。对企事业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可以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要求企事业单位予以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根据需要向同级国有资产、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处理建议书,国有资产、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十四条 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因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事项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请上级工会与有关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第四十五条 企事业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责令改正,对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依法处理:
(一)阻挠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
(二)妨碍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的;
(三)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和审议通过的事项,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给职工造成损害的;
(四)擅自变更或者拒不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并侵害职工权益的。
第四十六条 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管理人员对职工代表进行侮辱、诽谤或者以暴力、威胁等手段进行打击报复、人身伤害的,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企事业单位工会负责人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对职工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市和区、县、产业(局)工会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罢免。
第四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关于实施《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011年4月12日颁布)
各区县局(产业)工会,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各市企业(集团)公司:为更好地贯彻实施《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推进本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现就《条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一、关于《条例》的适用范围《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应当建立和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
二、关于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大会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职工大会由全体职工参加,依照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相关组织制度和议事规则等执行。
职工人数不足一百人的企事业单位一般召开职工大会。但因工作地点分散、实行特殊工时制等难以召开职工大会的,可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三、关于企事业单位在建立和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中的职责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运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企事业单位管理方与工会方应协商制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将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纳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按照《条例》的规定向职工代表大会作相关工作报告,与工会协商制定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审议通过事项的方案(草案),尊重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和建议,责成有关职能部门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和决议,为职工代表大会的运作和实施提供人员、经费和物质等保证。
四、关于企事业单位工会在建立和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中的职责 企事业单位工会承担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职责,并按照《条例》第六章的规定履行职责,组织职工代表开展日常民主管理活动,不断提升职工代表大会的运行质量。
企事业单位工会应组织开展提案活动,督促企事业单位及其有关部门对提案的办理;组织职工代表对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重要事项和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将检查情况和整改建议向企事业单位及其有关部门书面反馈,并督促整改;组织职工代表围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运行情况开展质量评估,并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组织职工代表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
五、关于劳动关系三方在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职责
市和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应当通过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应当定期讨论确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的推进计划;开展专项调查研究,掌握基础信息;分析并协商处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关的政策咨询和业务培训。
六、关于劳务派遣人员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劳务派遣人员可以参加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也可以参加用工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
用工单位吸纳劳务派遣人员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办法,由用工单位工会与用工单位协商后确定;用工单位尚未吸纳劳务派遣人员为职工代表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劳务派遣人员列席代表参加。
七、关于职工代表的构成职工代表的构成应当以一线职工为主体,且不低于百分之五十。企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生产服务、专业技术等基础性工作的职工视作一线职工。
职工代表的构成中,中、高层管理人员不超过百分之二十。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集团型企业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
八、关于职工代表的撤免《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职工代表因无故不履行或者无法履行代表职责需要被撤免的情形包括:职工代表退休、辞职、内退、协保等原因离开本单位或工作岗位的;职工代表因病假、待岗等原因难以履行代表职责的;职工代表严重失职失去选区内职工信任的;职工代表严重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的或因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本人提出辞去职工代表的;职工代表因工作变动调离原选区的。
九、关于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区域、行业工会应综合考虑区域、行业特点、企业和职工队伍状况等因素,以体现共性特点、便于组织开展工作为原则,组织一定范围的企业联合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
区域、行业工会会同有关组织和部门与区域、行业内企业协商确定职工代表人数和构成时,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覆盖面和职工的代表性。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可以由区域、行业内企业的职工、经营管理者,区域、行业工会负责人,区域、行业企业组织代表等方面负责人构成。
区域、行业工会和区域、行业企业组织代表在推动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建制的同时,应当帮助和指导参加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企业逐步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十、关于对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上级工会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企事业单位违反《条例》的行为应当提出纠正的意见,会同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会共同研究改正的措施和期限。对拒不配合、不予纠正的,可以向市和区、县总工会报告,建议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市和区、县总工会发出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应当明确需要整改的具体事项和期限要求。企事业单位接到市和区、县总工会发出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在规定的期限内未予整改的,市和区、县总工会可以向国有资产、教育、卫生等相关主管部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处理建议书。国有资产、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市和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发现企事业单位违反《条例》、侵害职工劳动权益的,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上海市总工会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
二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2012)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2012年3月27日颁布)
为规范本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据《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基层企事业单位实际,在原《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和《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的基础上,修改制定《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
一、总则
(一)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适用本规范。
(二)性质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下同)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厂务公开的主要载体。
(三)形式
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分为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大会两种形式。职工代表大会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参加,职工大会由全体职工参加。职工大会依照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相关组织制度和议事规则等执行。
2、企事业单位根据单位规模大小、管理方式等确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形式。
职工人数在一百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人数不足一百人的企事业单位一般召开职工大会,但因工作地点分散、实行特殊工时制等难以召开职工大会的,可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四)党组织的职责
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应当加强对职工代表大会的领导,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提供组织保障。
(五)企事业单位的职责
1、与工会协商制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纳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
2、向职工代表大会作相关工作报告;
3、与工会协商制定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审议通过事项的方案或草案;
4、尊重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和建议,责成有关部门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和决议;
5、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等保证,并在管理费用中列支职工代表大会的经费。
(六)工会的职责
企事业单位的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按照《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相关规定承担日常工作。
(七)多级职代会
集团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就集团发展规划、经营管理、集体协商、民主评议、民主选举等事项行使相应职权。
企事业单位下属的分公司(厂)、分院(校)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行使与其管理权限相对应的职工民主管理权利。
上级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形成的决议对下属单位具有指导规范作用,下属单位根据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履行相应的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程序。
二、职工代表
(八)职工代表的资格
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和聘用关系的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上级委派或由董事会聘任的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当选为职工代表。
劳务派遣人员可以参加用工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也可以参加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用工单位吸纳劳务派遣人员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办法,由用工单位工会与用工单位协商后确定。用工单位尚未吸纳劳务派遣人员为职工代表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劳务派遣人员作为列席代表参加。
(九)职工代表的名额
1、职工人数在一百人至三千人的,职工代表名额以三十名为基数,职工人数每增加一百人,职工代表名额增加不得少于五名;
2、职工人数在三千人以上的,职工代表名额不得少于一百七十五名;
3、职工人数不足一百人,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职工代表名额不得少于三十名。
(十)职工代表的产生
职工代表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实行常任制,可以连选连任,任期与职工代表大会届期相同。
选举职工代表一般以分公司(厂)、分院(校)、部门、班组、科室等为选区。选举应当有选区全体职工三分之二以上参加,候选人获得选区全体职工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当选。选举结果应当公布。
上级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由下级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职工代表大会不设当然代表。从领导班子成员中产生职工代表的名额应当合理分配至有关选区。
(十一)职工代表的构成
职工代表的构成应当以一线职工为主体,且不低于百分之五十。一线职工一般指企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生产服务、专业技术等基础性工作的人员。
职工代表的构成中,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指含企事业单位职能部门和分公司(厂)、分院(校)的正、副职在内的中层以上领导人员,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集团型企业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百分之四十。
女职工代表比例一般与本单位女职工人数所占比例相适应。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应当以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为主体。
(十二)职工代表团(组)
职工代表选举产生后,企事业单位工会应当按照职工代表选区的行政隶属关系组织成立职工代表团(组)。
职工代表团(组)长由本团(组)的职工代表民主推选产生。
(十三)职工代表的资格审查
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成立职工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对新建和换届时选举产生的,以及经补选产生的职工代表资格等进行审查。
审查的内容包括:
1、职工代表是否具备当选的资格和条件;
2、职工代表的产生是否符合民主选举程序;
3、职工代表结构比例是否符合相应规定。
职工代表资格审查结束后,应当形成职工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十四)列席代表
职工代表大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列席代表。列席代表无表决权和选举权。
(十五)职工代表的撤免
职工代表因无故不履行或者无法履行代表职责需要被撤免的情形包括:
1、退休、辞职、内退、协保等原因离开本单位或工作岗位的;
2、因病假、待岗、脱产学习等原因满6个月以上难以履行代表职责的;
3、严重失职失去选区内职工信任的;
4、严重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或因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5、本人提出辞去职工代表的;
6、因工作变动调离原选区的。
除以上第1、5种情形外,职工代表依照其他情形被撤免的,应当经原选区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
(十六)职工代表的补选
职工代表出现缺额时,应当由原选区依照规定的民主程序及时进行补选,并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补选产生的职工代表应当公布。
三、职权
(十七)审议建议权
1、程序
(1)企事业单位、工会就审议建议事项按各自职责起草报告或方案。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的方案,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共同起草制订;
(2)企事业单位、工会根据职工代表团(组)的意见和建议修改报告或方案;职工代表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的方案意见分歧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应当协商修改后,再次通过职工代表团(组)听取意见和建议;
(3)向职工代表大会作报告或对相关方案作情况说明,接受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2、权限 以知情、参与为目的,对报告或方案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十八)审议通过权
1、程序
(1)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就审议通过事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共同起草制订方案或草案;
(2)企事业单位、工会可以根据需要,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的方案或草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向职工代表解释说明;
(3)企事业单位和工会根据职工代表团(组)的意见和建议协商修改方案或草案。职工代表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的方案或草案意见分歧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应当协商修改后,再次通过职工代表团(组)听取意见和建议;
(4)向职工代表大会作报告或对相关方案或草案作情况说明;(5)将相关方案或草案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事项,应当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并须获得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通过。
2、权限
在组织职工代表对方案或草案进行审议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形成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
(十九)审查监督权
1、程序
(1)企事业单位、工会根据各自职责贯彻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并通过组织职工代表巡视或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工作,督查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法律法规规定事项的落实情况;
(2)企事业单位、工会根据贯彻落实情况起草相关工作报告;
(3)组织职工代表分团(组)讨论,在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向职工代表大会作报告,接受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也可组织职工代表对审查监督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质量评估。
2、权限
以知情、监督为目的,对有关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质询。(二十)民主选举权
1、程序
(1)工会和企事业单位协商确定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的原则方案,确定人数和成员构成;
(2)工会在广泛征求职工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候选人初步建议名单,听取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并协商确定候选人建议名单;(3)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报告候选人建议名单,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应当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并须获得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当选。
2、权限
以履行程序为必要条件,有关人员的产生必须履行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程序。
(二十一)民主评议权
1、组织领导
(1)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工作接受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领导;(2)企事业单位应当将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工作作为领导干部管理考核的组成部分;
(3)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工作每年进行一次;
(4)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工作的组织实施由民主评议专门小组(委员会)负责。
2、评议对象
(1)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
(2)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的党组织正副书记、正副董事长、内设监事会的正副监事长、正副经理、财务总监、三总师等;事业单位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企事业单位下属的分支机构负责人;
(3)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确定应当接受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的其他人员。
3、程序
(1)被评议人员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作述职、述廉报告,接受职工代表质询;(2)组织职工代表无记名投票测评;
(3)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职工访谈听取意见;
(4)汇总无记名投票测评结果和职工代表对被评议对象的评议意见;(5)向被评议对象反馈民主评议结果,并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民主评议情况;
(6)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民主评议结果报送干部主管部门和上级工会。对民主评议测评中称职以上(含)得票率低于60%的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向干部主管部门提出撤免建议。
4、权限
以评议、监督为目的,职工代表大会对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的民主评议结果应当纳入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管理考核体系。(二十二)补正程序和法律效力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的事项,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会有权要求纠正,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会的要求予以纠正。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审议通过的,企事业单位就该事项作出的决定对本单位职工不具有约束力。
职工代表大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审议通过的事项对本单位以及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未经职工代表大会重新审议通过不得变更。
四、会议的召开(二十三)基本规则
1、职工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2、企事业单位、工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提议,可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应当对提议的事项进行审核,对确属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依照有关程序组织筹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
3、职工代表大会须有全体职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开。
4、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和审议表决的书面材料,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召开的七日前送交职工代表。
5、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事项,应当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并须获得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赞成票方可通过。
(二十四)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
1、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协商确定会议议题和议程;
2、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起草提交大会审议和审议表决的相关材料;
3、工会组织职工代表的选举、撤换、补选;
4、做好大会的其他相关事项。(二十五)职工代表团(组)讨论
职工代表团(组)应当组织职工代表讨论,由工会及时汇总整理职工代表团(组)的意见和建议。职工代表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意见分歧较大的,由企事业单位和工会根据职工代表意见进行协商修改后,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再次审议。
(二十六)职工代表大会预备会议
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前,企事业单位应当召开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由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召集,主要议程为:
1、审议职工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
2、审议职工代表资格审查情况报告;
3、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表决办法;
4、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名单;
5、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议题和议程;
6、审议或审议通过其他有关事项。(二十七)职工代表大会正式会议
职工代表大会正式会议由主席团推选的主持人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议程一般为:
1、会议主持人报告本次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出席情况,确认大会召开有效;
2、听取需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或审议通过的有关工作报告,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事项方案或草案的情况说明;
3、听取需要接受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人员的述职、述廉报告;
4、审议讨论有关报告、方案或草案。可采取分组讨论、现场互动等方式。职工代表应当充分表达意愿和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
5、审议通过有关方案或草案;
6、对有关人员进行民主选举;
7、对有关人员进行民主测评;
8、形成决议,大会总结。(二十八)会后工作
企事业单位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后七日内,向全体职工公布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和决议。
企事业单位工会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闭会后,及时汇总整理相关材料,形成大会文书档案。
五、组织机构
(二十九)职工代表大会的届期
职工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为三年至五年,一般与工会届期相同。
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按时换届。因故需要延期换届的,须经企事业单位与工会协商一致,延期时间不得超过一年。企事业单位将延期换届理由和延期时间告知全体职工。企事业单位工会将延期换届情况向上一级工会报告。
(三十)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
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团主持会议,处理大会期间有关重大问题。主席团成员应为职工代表,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其中一线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履行下列职责:
1、主持召开大会,领导大会期间的各项活动;
2、听取和综合各职工代表团(组)对各项议题审议的意见;
3、审议大会议题中需要通过和决定的事项,草拟大会决议;
4、处理大会期间有关民主管理的重大问题。
职工人数少于三十人的企事业单位可以选举大会执行主席一人,主持召开职工大会。
(三十一)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外,对需要及时处理的重要事项,企事业单位可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进行协商处理,处理结果应当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联席会议由工会负责召集,由职工代表团(组)长、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负责人、主席团成员、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工会委员会委员参加。
联席会议的程序一般为:
1、企事业单位与工会根据有关规定协商确定联席会议议题;
2、根据议题形成书面议案,并送交相关成员;
3、召开联席会议审议讨论相关事项;
4、形成协商处理的意见;
5、向下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予以确认。
职工代表大会联席会议协商处理的事项应当在会议召开后的七个工作日内,通过公开栏、内部报刊、内部网站等形式向全体职工公布。
(三十二)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
职工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立集体协商、薪酬福利、劳动用工、劳动安全卫生、提案工作、民主评议等专门小组(委员会)。规模较小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也可以设立一个综合性的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
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在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组织职工代表开展民主管理专项活动,办理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有关事项。
专门小组(委员会)负责人由职工代表担任,专门小组(委员会)委员可以聘请熟悉相关业务的非职工代表担任。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一般不能担任相应民主管理专门小组(委员会)的负责人。
六、工作制度(三十三)提案工作
企事业单位工会应当在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或闭会期间,组织职工代表围绕生产经营管理、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等方面开展提案活动,提出意见、建议,并由提案工作专门小组(委员会)负责提案的审查、立案、督查和反馈公布。
(三十四)巡视检查
企事业单位工会应当组织职工代表对职工代表大会决议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将巡视检查情况和整改建议以书面形式向企事业单位反馈,督促整改。
(三十五)质量评估
企事业单位工会应当组织职工代表围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规范性、实效性开展质量评估,并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与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三十六)其他民主管理形式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企事业单位和工会应当通过恳谈会、民主共商会、民主议事会等形式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完善本单位的日常民主管理制度。
七、附则
(三十七)企事业单位应当依据《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本工作规范和相关制度文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职工代表大会操作办法。
(三十八)本规范由上海市总工会负责解释。
(三十九)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上海市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同时废止。
第二篇:上海理工大学文件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文 件
上理工〔2017〕120 号
关于印发《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的通知
校内各部门:
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将《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上海理工大学
2017年6月18日
— 1 —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学籍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上海理工大学章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
第三条 研究生的学籍管理部门为研究生院。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 学校依据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研究生新生,须按学校有关要求在规定的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经研究生院批准,可以延期两周报到。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五条 学校在新生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发现新生的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它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
第六条 新生如因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或身心不适宜在校学习的,可以申请保留入学
— 2 — 资格。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不具有学籍。新生在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不享受在校研究生待遇,本人户口、档案等各种关系不转入学校(已转入者退回)。
新生保留入学资格期满前应向学校申请入学,经学校审查合格后,办理入学手续。审查不合格的,取消入学资格;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且未有因不可抗力延迟等正当理由的,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七条 新生入学时应该参加学生系列保险,保险费由研究生本人承担。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中发现学生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予以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学校将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复查中,发现学生患有不宜在校学习的疾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需要在家休养的,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欲提出入学者,应当在下学年开学前一周,向研究生院以书面报告形式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证明符合体检要求,经学校审查合格后,办理入学注册手续。保留入学资格期满,新生申请入学但经复查仍不合格的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该生入学资格。
第八条 每学期开学时,研究生应按学校有关要求,在规定日期内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应当履行请假手续(病假须凭医院证明),暂缓注册。未经注册者,不能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
— 3 — 研究生在学制内每学年初按照国家学费标准预交学年学费,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具有其它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助学贷款或其它形式的资助,在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三章 学制与学习年限
第九条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3年。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学制为2年、国际研究生3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学制为2年)。
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全日制定向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硕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习任务。因特殊原因不能在学制内完成学习任务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学制内最后一个学期由本人申请,经导师、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博士研究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在6年内完成学业的,必须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最后一个学期提出继续延长学习年限的申请,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学校组织评议,通过后可继续延长其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和
— 4 — 保留学籍)。
第十条 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奖助学金等学制内在校生待遇(参加激励计划的博士生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医疗费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转导师、转专业与转学
第十一条 研究生如因导师变动或其它特殊原因,无法在原导师指导下继续学习者可申请转导师。经征求原导师意见,通过所在学科、学院同意,并征得拟转入导师同意,落实培养条件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入学未满一学期的,一般不得申请转导师;已完成论文开题的,如申请转导师,则需重新进行论文开题。
第十二条 研究生如因专业调整、导师变动或因本人身体条件变化或其它特殊原因,无法继续在本学科专业继续学习者可申请转专业,经导师和所在学科、学院同意,征得拟转入学科、学院同意,并落实导师和培养条件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入学未满一学期的不得转专业。
一般不受理跨一级学科转专业申请,不得从专业学位专业转入学术型专业。
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由本人申请,学校将视具体情况审批决定。
第十三条 学校一般不受理研究生转学。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学。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者毕业前一年的;
(二)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三)以定向就业招生录取的;
(四)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专业的录取控制标准高于其所在学校、专业的;
(五)无正当转学理由的。
研究生因学校培养条件改变等非本人原因需要转学的,学校应当出具证明,由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转学到同层次学校。
第十四条 研究生转学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说明理由,经所在学校和拟转入学校同意,由转入学校负责审核转学条件及相关证明,认为符合本校培养要求且学校有培养能力的,经学校校长办公会或者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可以转入。研究生转学还应当经拟转入专业导师同意。
跨省转学的,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学校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第五章
休学与复学
第十五条 研究生因个人原因(包括生病、生育、创业等)需要分阶段完成学业的,或者学校认为应当休学者,经学校批准,可以休学。研究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内完成学业。
第十六条 研究生申请休学一般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办理休学手续离校。休学期间,学校为其保留学籍。休学期满
— 6 — 后仍不能复学的,在符合最长修读年限规定的前提下,可继续申请休学,休学时间累计不超过两学年。
第十七条 研究生因事请假连续两周以上六周以内的,需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批,报研究生院备案。
研究生请假超过六周的应主动办理休学手续。未主动提出申请的,学校可以通知学生休学。学生应在接到学校有关通知后一周内办理休学手续离校。逾期不办理者,视为已处于休学状态,由学校执行其休学程序,要求学生离校。
因事休学期满的研究生,应当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办理复学手续;因病休学期满经学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复查合格后,凭相关证明办理复学手续。
第十八条 在读研究生规定学制的最后一学年为应届毕业研究生,学校原则上不受理应届毕业研究生和延期答辩研究生的因事休学申请。
第十九条 研究生在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习研究生各项待遇。因病休学学生的医疗费按国家及当地的有关规定处理。学校不对研究生在休学期间发生的人身财产事故、各类侵权事件承担责任。若休学期间违法、违纪,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休学期满后应按要求申请复学,逾期未办理复学手续者,视为自动放弃学籍,由学校按第六章相关规定做退学处理。被取消学籍、退学、开除学籍的研究生,不得申请复学。
第二十一条 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由导师、学院或学校
— 7 — 组织的与学业相关的各类出国(境)学术交流、访学活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项目、跨校联合培养项目等公派出访任务的,应到研究生院办理相关出访审批手续,学校为其保留学籍。学生在保留学籍期间,与其实际所在的单位建立管理关系。
第二十二条 新生和在校研究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保留其入学资格或者学籍至其退役后两年。服役时间不计入学习年限。
研究生参加西部志愿者等国家组织的重大活动期间,学校保留其学籍。
第六章
取消入学资格、取消学籍、退学 第二十三条 研究生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
(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
(二)休学、保留学籍期满,逾期两周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三)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
(六)自费出国留学的;
— 8 — 研究生本人申请退学的,经导师和学科、学院审核同意,报研究生院审批,准予退学。
第二十四条 研究生被取消入学资格、取消学籍、退学,由学校按相应程序处理,并通过校长办公会或者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决定,出具处理决定书,同时在国家学生信息管理相关网站予以登记。
处理决定书应送交本人,学生本人拒绝签收的,以留置方式送达;学生本人已离校或留置送达有困难的,以邮递方式送达;学生本人难于联系,或者用本条规定的其它方式无法送达的,通过校内网站以公告方式送达。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30日,视为送达。
第二十五条 办理退学的研究生,按已有毕业学历和就业政策可以就业的,由学校报上海市毕业生就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没有聘用单位的,应当在学校规定期限内办理退学手续离校。
退学研究生的档案由学校退回其家庭所在地,其户口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迁回原户籍地或者家庭户籍所在地。
研究生应当在退学决定做出之日起两周内办理退学离校手续,逾期不办理的,学校有权代其办理。
第二十六条 在学期间因意外死亡、失踪或病故者,按自动终止学籍处理。
第七章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二十七条 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学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
— 9 — 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智、体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并根据国家规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根据国家规定颁发学位证书。
第二十八条
研究生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教学培养计划规定的内容,获得学校毕业要求规定的学分,完成毕业(学位)论文但答辩未通过,未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学校可以准予结业,颁发结业证书。
取得结业证书的硕士研究生在结业后一年内,博士研究生在结业后二年内可以按照学校规定申请修改毕业(学位)论文,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合格且达到毕业要求后,准予毕业,并根据国家规定换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根据国家规定颁发学位证书。
第二十九条 在学制内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研究生,经学院及研究生院批准,可以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在校学习时间不应少于两年,学位论文阶段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学位论文阶段计算日期从研究生院收到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之日起算。
申请提前答辩的研究生如需要列入教育部当年就业方案(就业方案包括出国(境)、升学、就业等),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将本人的就业方案报研究生就业管理部门。
第三十条 学校执行高等教育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每年将在校生学籍信息报学信网注册,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注册,并由上海市教
— 10 — 育委员会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研究生,成绩全部或者部分合格,准予肄业,发给肄业证书。
第三十二条 未学满一学年退学的研究生,发给写实性学习证明。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取得入学资格或者学籍的,学校应当取消其学籍,不得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校应当依法予以撤销。对以作弊、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或者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学校应当依法予以撤销。
第三十四条 毕业、结业、肄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不予补发。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五条 研究生应当在领取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前,办理离校手续。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非学历教育研究生及其他各类研究生的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参照本规定的相应条款执行。
本规定中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
研究生对学校依据本办法做出的学籍处理决定不服的,可根据《上海理工大学申诉处理规定》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 11 —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经校长办公会议通过,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上理工〔2015〕158号)同时废止。
校长办公室
2017年7月4日印发
第三篇:2012年上海落户文件
附件1:
201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
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办法
一、申办条件
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用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以及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且在2011年3月1日前注册登记(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除外)、信誉良好的各类直接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介机构派遣人员,不属于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用人单位,如确需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在2012年受理工作启动后一个月内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予以受理。
(二)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已与第(一)款规定的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直接录用协议);
2.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在校期间无违法违纪记录和行为;
3.在学习成绩、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标准:
⑴学习成绩基本要求:应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⑵外语能力要求:获得大学外语四级证书或四级成绩达到425分(含425分)以上证书。
⑶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获得省(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合格证书(文科专业学生为“一级”,理工科专业学生为“二级”。毕业研究生及数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免于提交)。
所学专业为体育学类和艺术学类毕业生,其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上述要求。
(三)根据《2012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另行公布)评定后,达到落户标准分。
二、申请材料
申请办理上海市户籍的进沪就业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由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作为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主体,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其他单位、个人代理申报)向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递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填写完整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表》(含《学习成绩评定表》,毕业研究生须在评定表中由研究生培养部门明确毕业生就读的二级学科代码和名称),申请表可从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cn)下载。
(二)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推荐表。
(三)填写完整的就业协议书(如该协议书含有毕业生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将解除就业协议内容的,不予受理)。
(四)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务部门盖章的成绩单(按学期分列)。
(五)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务部门或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复印件。
(六)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在其最高学历学习阶段所获各类奖项证书的复印件(验原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校级(含校级)以上“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受理截止日前尚未领到有关证书的,须提供发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并在2012年6月30日前提交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盖章的复印件(验原件)。
2.国际性和全国性竞赛(含地方赛区)获奖证书。
(七)用人单位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非法人企业须另提供以下材料(已连续3年获准受理落户申请的,只需提交下述第4项材料):
1.上级法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且注册资金一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2.2012年上级法人的自主招聘授权书;
3.上在职员工在沪社保缴纳通知书复印件(用人单位加盖公章);
4.上在沪缴纳营业税税单复印件(用人单位加盖公章)。
(八)其他材料:
1.毕业生父母双方或一方为本市“支边”、“支内”职工的,须提供:
⑴由父母当年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
⑵父母双方或一方“支边”、“支内”工作经历证明;
⑶由公证处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2.毕业生父母双方户口已迁入上海市的,须提供:
⑴父母双方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
⑵由公证处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3.毕业生已婚且在申报截止日期前夫妻分居已满一年的须提供:
⑴夫妻另一方上海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
⑵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4.在本市创办企业(不含股份制转让、后期补注入资金的创业企业)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与其创办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并须提交公司非零注册验资证明和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自主创业证》复印件。
5.毕业生在本人最高学历学习期间获得的各类专利证书(发明专利证书、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须提交专利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并须提供经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在本校网站上公示无异议、由带教导师签名的书面证明材料原件。在2012年6月15日前,学校须出具当年本校所获专利毕业生名单确认函(以高校校办发文形式提交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
除上述材料以外,如用人单位认为确有必要,可提交其他相关材料或有关说明。
三、申报流程
用人单位须备齐单位和毕业生的相关书面材料,由用人单位人事工作人员带好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原件及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至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相关高校、区县、开发园区代理点进行现场申报。部分试点用人单位可在网上申报。
四、受理期限
201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申请,自2012年3月1日起受理。受理截止时间为2012年5月31日(不含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
五、受理单位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六、受理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冠生园路401号,交通:公交224路、43路、92路、92B路、122路、131路、712路、732路、755路、775B路、763路、764路、830路、909路、946路、953路,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
其他代理受理点可在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cn)上查询。
七、审核结果查询
2012年4月中旬起用人单位可在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cn)查询首批春季毕业研究生申请审核结果,其余审核结果可在受理截止日期后20个工作日开始查询。
八、其他
咨询电话:021—6482919
1投拆电话:021—64826857
投拆邮箱:ts@firstjob.com.cn
附件2:
201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
申领《上海市居住证》受理办法
一、申领条件
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领《上海市居住证》的,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个人条件
1.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用人单位录用的2012届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2.本市重点发展领域所需的紧缺专业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学历条件可适当放宽为大学专科毕业。
(二)用人单位条件
1.用人单位的注册资本(实到资金)一般应在人民币100万元及以上;知识型服务企业、科技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应届毕业生首创企业(需出具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可不受上述注册资本的限制;
2.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注册资本(或开办资金)一般应在人民币100万元及以上。企业非法人单位(分公司)其上级法人的注册资金一般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
3.外省市政府、企事业单位在沪设立的办事机构等派出机构,不属受理范围(含人才派遣机构派遣的人员);本市用人单位招聘的,以项目、办事处、代表处等各种形式驻外省、市工作的人员,不属受理范围。
二、申领程序及申请材料
(一)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
1.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统一办理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手续。
应届普通高校专科学历毕业生、外地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领取《通知单》手续。
2.《通知单》的第一联用于毕业生去用人单位报到(报到期限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第二联用于申领《上海市居住证》。同时,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为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出具去外省市落户所需的《就业报到证》。
3.领取《通知单》受理截止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
(二)申领《上海市居住证》
1.用人单位网上注册(),并持单位法人证书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至单位注册所在地的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居住证受理点,进行单位审核。已经注册并通过审核的用人单位可以直接登录。
非独立法人企业须另提交:
(1)上级法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且注册资金一般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
(2)上级法人的自主招聘授权书;
(3)企业上在沪缴纳营业税税单原件;
(4)企业上在沪职员工缴纳社保证明。
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本市首创的企业须提交:
(1)公司注册验资证明;
(2)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自主创业证》复印件。
2.用人单位网上登录后,为员工网上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审核并提交。
3.用人单位至单位注册所在地的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居住证受理点,递交书面申请材料。
书面申请材料包括以下几项:
(1)《通知单》;
(2)《国内人才〈上海市居住证〉申领表》(可网上下载,需加盖聘用单位公章);
(3)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验原件,已婚人员为配偶申领《上海市居住证》的,还应提交《结婚证》复印件,为未成年子女申领随员证的,需提交其他证明,验原件);
(4)落户外省市的户籍证明;
(5)在沪居住地证明复印件(已在沪购置产权房的需提供产权证,租房居住的需提供租房合同及房地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居住单位集体宿舍的需出具单位证明,借住沪籍亲友住房的需提供户主的房产证或户口本、同意入住证明及户主所在地居(村)委会出具的寄住证明,验原件);
(6)聘用(劳动)合同复印件(验原件)。在本市创办企业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与其创办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7)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规定审批,并由受理点将审核认定结果通知申领人。
5.通过审核认定的申领人到指定地点采集图像等信息,领取《办理〈上海市居住证〉通知书》。
6.申领人按照《办理〈上海市居住证〉通知书》的要求,领取《上海市居住证》。
三、受理时间、地址和咨询电话
详见政务公开网()。
四、其他
不符合本办法申领条件的,可至本市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规定办理居住登记或申领《上海市居住证》。
第四篇:职工代表大会(定稿)
职工代表大会流程及工作注意事项
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总流程 :大会开始前,首先介绍出席大会的领导和来宾。
(一)大会开始,奏《国歌》
(二)致开幕词
(三)工会筹备工作的情况汇报
(四)选举(①通过《选举办法》;②候选人介绍;③按《选举办法》进行选举)
(五)上级领导讲话
(六)段领导讲话
(七)致闭幕词
(八)奏《国际歌》
(九)大会闭幕
今天的选举大会共有四项议程:
一、审议和通过《中心第一次工会会员大会表决办法》和《中心第一次工会会员大会选举办法》;
二、审议和通过 中心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和经费审查员候选人名单;
三、审议和通过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现在进行第四项议程:进行选举。请总监票人 l同志上台主持选举。选举程序 各位代表:经过工会筹备小组共同讨论,推荐 xx 同志作为今天选举大会的唱票人,xx同志作为今天选举大会的计票人。现在我们开始选举:
1、请监票人同志再次清点会员人数。(顾清点后报告)宣读:根据清点结果:今天选举大会应到代表xx人,实到会员xx 人,(因故缺席:xx人),超过应到会员的三分之二,可以进行选举。
2、请监票人检查票箱和封箱。
3、请监票人发选票。今天我们选举大会共有两张选票。红
色的是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选票,白色的是第一届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员选票。
4、请各位会员拿了两张选票后不要马上填写,有些具体的事项要说明一下:每位会员手里应有两张选票:即选举中心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的红色选票和选举经费审查员的白色选票,请检查一下选票是否多发或漏发?是否盖有中心党支部代章?有问题的请举手。(如果没有的话)请各位会员看选票,如果赞成选票上的候选人,就在该候选人名字的左侧小方格内画一个“O”;如果不赞成或弃权的,则不作符号;如另选他人,可在选票右方的空格内写上自己要选的人的名字,并在名字左侧小方格内画一个“O”。工会委员选票所选的人数不能超过三人,超过三人作废票处理。经费审查员选票所选的人数不得超过一人,超过一人作废票处理。
5、现在请各位会员填写选票。(约三分钟左右)大家都填写好了
吗?没有写好的请举手。(观察一下,如果有没有写好的,过一分钟后再问一次)
6、大家都填写好了,我们进行投票。
7、首先现在请总监票人、监票人投票。(投票后返回主持人座,监票人站立在投票箱旁)
8、再请主席台上的会员和工作人员投票,请监票人 监督投票。
9、请其他会员投票。10、11、现在开始唱票、计票。请xx同志唱票,xx同志计票,监票人xx监督。先xx选票,再统计xx选票。(唱票、计票结束后,由 xx 同志填写大会计票及选举结果二张报告表并签名,再由总监票人 xx 签名)
12、下面我作为今天选举大会的总监票人宣布计票结果,名单按得票多少为序排列(请只宣读计票结果表,选举结果表交宣读)选举程序到此结束,现在请大会主持人主持。
选举后几项议程(主持)根据总监票人的报告,和大会《选举办法》的规定,下面我宣布 中心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当选人名单,(名单按姓氏笔划顺序宣读,不读得票数)。让我们对当选的委员和经费审查员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有请 中心党支部书记、中心主任同志讲 话。下面有请局工会副主席同志讲话。各位代表,今天的代表大会到此圆满结束,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第五篇:职工代表大会
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职责
基层工会承担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职责,其任务是:
1、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和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的方针、政策,宣传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作用、任务。教育职工积极参加民主。
2、做好职工代表的管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3、制定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和工作制度,会同行政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
4、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工作及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5、传达职工代表大会精神,发动和组织职工贯彻执行大会决议并组织专门工作小组和职工代表检查大会决议、提案落实情况。
6、主持职工代表团(组)长、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人联席会议。培训工作,提高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
7、受理职工代表提出的申诉、控告,听取职工群众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工作的建议。
8、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的文书档案工作。
9、承办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10、接受上级工会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