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金申请——借鉴
大话基金申请
大话项目申请之一:因谁而动
编者的话:
岁末年初,不少科研人员又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因为又一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马上就要开始了。对不少刚毕业的研究生和想进入科研领域的青年人来说,能不能顺利地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第一桶金”,对以后科研生涯的展开影响很大。
在此项目申请撰写的关键时刻,柯可先生的“大话项目申请系列”(包括《因谁而动》、《知己知彼》、《标杆管理》、《完美呈现》、《细节征服》)将以独特的视角,对项目申请应关注的问题、应避免的错误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如果你是尚摸不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门径的年轻人,不妨听听柯可的建议。
□柯可
2004年,IBM准备华丽转身,将咨询作为战略导向部门时,抛出了一个“On Demand”(随需而动)的概念。
当时在IBM内部,有个流传很广的笑话:一位IBM高级管理人员在飞机上被人揪住解释随需而动的意思,此人广征博引,飞沫四溅地一直说到飞机着陆,还是没有解释清楚到底什么是随需而动。但这不妨碍IBM成为IT业内的风向标,此后,国内不管是IT行业还是传统制造业,纷纷祭出随需而动的大旗。
从IT服务行业的神州数码,到服装业的李宁,再到汽车制造业的比亚迪,都对随需而动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阐释。相信有一千个公司,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随需而动。但有一点是不变的,所有企业为之所动的“需”,是客户的需求之“需”,是出钱购买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者之“需”。
类似的情况在科研项目申请中也可找到。项目是什么?从另一角度看,项目就是经费,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经费。项目申请就是一个说服过程,项目申请书是你的武器,你要用它来征服评审专家,说服出资者(国家)愿意拿出经费来,购买你可能提供的产品(研制出的科学仪器、培养出的人才)、服务、技术或方案(基础数据、论文、科学理论、政策建议)等。
如果你从这一视角去看项目申请过程,那你就得想想你“因谁而动”了,好好研究出资人的想法了。而能够代表出资人的就是基金委工作人员和项目评审专家。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基金委的工作人员或项目评审专家,面对一大群素不相识的申请者,你会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给谁?当然是经费使用效益最高的人。
企业在研究客户需求时能总结出很多让客户满意的技巧,比如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想着他们于“公”于“私”的需求,甚至想着让他在自己领导和同事面前很有面子,让别人觉得他工作能力很强。如果你负责科研经费的划拨,你推荐资助的项目几年时间内出了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大奖,甚至是诺贝尔奖。作为出资者的国家和作为监督者的公众是不是会觉得你能力很强?所以,在撰写项目申请书时,你就得让评审人员相信你,相信你提供的产品、服务或方案有可能是最有价值的,相信你能提供超出他期望的价值。具体说,申请书就要体现出你的价值,比如你有实力,之前参与过什么项目、发过什么论文、出过什么成果;有潜力,如某项研究已经烧了99度了,再有一点资助,烧上一把火就大功告成了;有科研条件,你所在的单位从事研究的基础条件很有保障;有出成果的意愿、态度等。
再比如,替项目主任想想:在集中受理的20天里,一个项目主任要面对上千份申请,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规定,“基金管理机构应当自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4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项目主任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申请内容作出判断,然后分送给不同的专家去评审。因此项目申请书的摘要一定要简洁、易懂,最少你的大同行能很好地理解。项目主任肯定不是个个领域都精通,不要让他为找个合适评审专家而大伤脑筋。如果摘要写得佶屈聱牙或不知所云,后果可想而知。
“横看成岭侧成峰”,本文只是提供一种思考和看问题的角度,读者不妨头脑风暴一下,看看还有哪些方面能替基金项目管理者和评审专家着想的,能做到的尽力做到;看看还有哪些最能体现你的价值的地方,在项目申请书中体现出来。
大话项目申请之二:知己知彼
今年9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评审会上,某高校申请的创新研究群体在评审一开始就败下阵来。虽然就个人来说,这支队伍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但他们依然抱憾出局,而且也败得心服口服。因为他们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定位理解产生了偏差。
尽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人才项目系列”和“环境条件项目系列”三个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的资助系列中,创新研究群体列在人才项目系列中,但绝不能把创新研究群体的资助定位理解为仅仅是支持人才。实际上,它并不是从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一路走来,并不是由支持青年科学工作者到支持单个优秀科学家,再到支持一群优秀科学家这样一脉贯之。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试行办法》第一条之规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国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条规定应当这样理解:如果只有一群优秀的人才,没有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更具体说,如果不是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来申请项目,申请当然难以得到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资助的情况是,在面对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时,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或是一个研究小组无法完成,需要几个优秀的科学家共同针对这一科学问题协作进行研究时,才组成创新研究群体。它强调的是创新,强调的是研究和解决科学问题。
可以这样理解,基金委设立这项基金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研究项目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正如一个企业要培养一批优秀的销售人才,企业不会止步于销售技巧的灌输。它们往往会通过争取一个大订单,培养售前与售后的配合。有时项目经理拜访客户,还要带上技术专家。这样群体合作,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由于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并非易事。其难度不仅在于科学基金项目的竞争相当激烈,更关键的是,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的都身经百战,从无数次考试竞争中脱颖而出者,其能力、智力方面都非等闲之辈。想顺利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关于基金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能不进行研究。
基金管理中各种类型项目的定位、资助对象,各种回避和限项的规定,申报的资格要求和各种时间点的规定都要有所了解。尤其是每年的《项目指南》和项目申请与结题申报有关事项的通告一定要读懂弄清,甚至要字斟句酌地去领会。比如,青年科学基金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起步基金,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基本上只能申请一次。又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本上只能申请到1项。到目前为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没有第二次申请该类项目的”。(《限项规定:避免有限科研资源过分集中》,《科学时报》2009.5.18)
近日,2010年的《项目指南》已正式公布,其中有很多制度和规定修订过,想参与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就要认真阅读《项目指南》,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比如,要按规定下载使用新版的申请书。比如,2010年新设立医学科学部,相关领域要使用新的学科代码进行申请。再比如,原来未列入限项规定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开始实行“在研限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准备进入科研领域的新人,在科学基金项目的角逐中,在动手写申请之前,准备工作做得越扎实,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大话项目申请之三:标杆管理
田忌赛马是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范例,也是博弈游戏中的经典案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博弈中,也存在个别田忌赛马式的操作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系列”中,有资助对象、定位目的不同的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在“人才项目系列”中,有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起步基金的青年科学基金,有旨在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不同的基金资助类型,对承担者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专家在项目评审时,执行的判断标准也会不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时,极个别小有成就的科研人员亲自操刀,找题目、写“本子”,然后让自己的弟子或课题组的青年科研人员拿去申请青年科学基金。这无异于田忌赛马中,以中马搏别人下马的手法。
这种方法显然背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设立的目的。尽管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很明显,基金委不赞成这种争取科研资源的方式。对绝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也不愿意这么做。也就是说即使你有意为之,你所在课题组的前辈科研人员也未必同意这样做。
“田忌赛马”的手法在项目申请时不可行,这也引出标杆管理的必要性。
标杆管理也称基准管理或对标管理。它是在企业管理中围绕提升企业能力和实现发展目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好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同时也是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实践。
标杆管理包括标杆选择、标杆分析、对比运用等环节。简单说,就是树立榜样,学习榜样。它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次成功或许是运气,但一个人总是好运连连,次次成功,其中必有其成功的道理。在标杆管理中,选择标杆很重要。对项目申请来说,就是动手写“本子”前,最好能找一个做过十数个基金项目的“大牛”指导一下,如何选题立项如何写申请。如果做不到耳提面命,从网上、文献情报提供机构或朋友圈子等渠道找到他们的申请书,也可以借鉴借鉴。看看他们选题的角度、篇章布局和行文方式。然后对照一下自己的不足,能改的改进,确实没办法达到的条件也没关系,还可以开阔一下科研思路。
作为同一个课题组的前辈研究人员或者导师,他们大多数都承担或参与过不少科学基金的项目,即便不是位“大牛”级的人物,作为你的标杆还是没问题的。因此在动手前,寻找题目时就和前辈或导师多商量商量,或者拟几个方向请他指点指点。申请书要抓紧时间写,打出点富余量来请有经验的人帮忙指导和修改几次。导师们不可以越俎代庖替你写本子,但指导学生或者后辈科研人员是他们的职责之一,你还可以找找相关领域的其他前辈给你提点意见。
这样做可以增加取胜的筹码,也合乎科学基金项目博弈的规则。
大话项目申请之四:完美呈现
有两种项目申请书最容易被科学基金的评审专家“枪毙”。一是写得太差的项目申请书(包括选题立项和表现形式);二是思想太超前的申请项目。
第一种情况没有通过,很好理解,第二种情况抱憾出局也为数不少。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资助原则,能获得更多评审专家好感的项目,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科学基金的评审专家其实并不是件神秘的事,只要某位研究人员做过些科学基金的项目,而且完成得还不错,有良好的记录,说不定就有了信誉档案,就能进入科学基金的专家系统。只要他们愿意,在他们自己没有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时候,就会被邀请成为评审专家。或许你项目组里的前辈中,就有好几位评审专家。
客观地说,并非每个评审专家都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某一领域,对同一申请的评审意见自然也就会有不同。思想太超前的申请容易受到高水平评审专家的赏识,但也会有些评审专家难以理解你的意思。同时,现在学科分得很细,评审专家或许只是一个大同行,未必对你的研究领域特别熟悉。换了你做专家,一个你不知所云的项目你会去支持吗?
有人主张申请书要写得“让评委看过之后,感叹您idea的精妙,却不太明白您的理论依据”。这实际上是一种危险的做法,即使可能有专家力挺你,从概率的角度来考量,非共识项目并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真正完美的呈现是简洁、省净,有一说一。能把你的实力真实地表现出来就是完美的呈现,假如你的实力是100分,能拿到90分以上的呈现是正常发挥,就算得上完美。所以,如果你的项目确实乏善可陈,也不必故弄玄虚和夸大其词,不如早作准备,重整旗鼓、卷土再来。故作高深会让懂行的评审专家很反感,也会使不懂行的专家愈加谨慎,谁都不会放你过关。
越是超前的思想,越要呈现得浅显易懂。从技术角度说,要把复杂的事说简单也并非易事,但至少有一点可以做到,就是从数量上做到适当地“减少”。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演讲就像女人的裙子,要越短越好。比如,你们单位那位说我只讲三点,却口若悬河地说上大半天的领导,你最后根本记不住他所讲的三个要点是什么。在说服他人的目标上,写申请书和作演讲异曲同工,话在精不在多,越是能够片言居要、直指人心越好。
具体点说,比如申请书的摘要部分,明确规定限400字。这400个字中要介绍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基金委的项目主任还要通过这段文字给你选择评审专家。所以要千锤百炼,做到既准确表达你的思想,又十分简练。本着宁少毋多的原则,宁可以少上一行,也不去多几个字。再比如申请书正文中立项依据部分,通常要求是4000至8000字,但你最好能在5000字以内就搞定。然后用严谨的逻辑、清晰的层次表达出来,再辅以合适的行距和字体,在3页左右的篇幅内完成即可。
图表通常比文字直观,又能节省下大段的文字描述,必要时插入一两个图表也是不错的选择。申请书中也要避免用一些少见的新词或缩写,如果一定要出现新词或缩写,最好也能简要解释一下。
申请书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瑕疵都是减分因素,说得越少,出错的机会也越少。完美的呈现会为你加分,或许你申请的项目在“A”级和“B”级两可之间,你在呈现方面再努力一点,它就会成为A。
大话项目申请之五:细节制胜
到上周末,电影《阿凡达》已经卷走了7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虽然该影片从故事叙述、演员选择、音效制作及主题曲演唱者人选等方面都可圈可点,但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还是影片的3D特效。
导演卡梅隆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让人叹为观止。据说,影片中纳维人的尾巴并不是像普通动画片中那样,随便摆摆而已,而是随着所属身体的起伏动作都会有一定的逻辑轨迹。特效制作者通过观察猫科动物发现,尾巴也是表达动物情绪的一个重要信息,一个简单的摆动就有多种含义。卡梅隆认为尾巴也是可以传达很多肢体语言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也要精心打磨。
从某种意义上说,《阿凡达》的成功是3D的成功,也是技术和细节的成功。
注重细节是一种积极、敬业的做事态度,它体现在做一件事的各个方面和每一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原则是优中择优,差不多是三到四个申请者中只有一人胜出。如果你在选题立项或科研基础实力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可言,就更要在细微之处下点功夫。
申请书题目的拟订十分值得花心思推敲。它不只是给申请项目起个名字这样简单,要做到简单明了又高度概括你的思想,能突出要研究的重点所在和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绝非易事。有时明确又具体的标题难以涵盖你要表达的意思,而高度概括又容易使题目过大、过空。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选择,你不妨找张纸将要表达的若干条亮点写下来,再合并一些亮点、舍弃一些亮点,最后提炼出更主要、更突出的要点。不能两全时,宁具体毋空洞。
在项目申请书的表述层面上,也有许多细节值得打磨。比如篇章布局上,你准备选择什么逻辑顺序来贯穿全文。是演绎的顺序、时间的顺序、结构的顺序还是重要性的顺序?哪种顺序能使文章的层次更清楚一些?在表述方面,采用“情景—问题—解决方案”还是“问题—情景—解决方案”结构,哪种结构形式更适合你的思想表达,更能攫住评审专家的心,都需要斟酌一番。
在拟订题目时,如果你割舍了一些亮点,正文中就要好好阐述一番。如果你使用了多个论点和子论点,为使层次更清楚,所有的同级论点最好采用同样的字体、字号和层次标志。让评审专家一目了然你的层次结构才算上乘。
笔者曾见过一份申请,可能是特殊时期匆忙而就吧,立项依据中有段还算显眼的地方“非典”两字误写成了“非经典”,如何会多出一个“经”字,又从申请者眼皮下溜走着实让人费解。在竞争者其他方面半斤八两时,好评当然属于连细节都不愿苟且的人。
在申请人的资格和限项规定上,科学基金有很多详细的规定。但这些规定都是游戏的规则,明白了规则你才能“玩”得游刃有余。
据基金委公布的数字,2009年因为格式问题未能通过初评的申请数量大大下降,约占总申请数的4%。这个比例2007年是4.2%,2008年是4.8%。每年都有数千份申请因一些细节问题根本到不了专家手中。而且,根据基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格式不合格,你的题目再好也无济于事;格式不合格,今年就没有机会再作修订了。
败不足惜,惜的是连竞争的机会都得不到,更不要说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或教训。因此申请前重点关注《项目指南》中的“申请须知”和“限项规定”。并对申请学科的资助范围、资助特点等信息有所了解。掌握基金的申请条件、限项要求、推荐要求、经费预算要求等。
细节可以给你加分,也会给你减分。在每个环节都精细一些,你就离成功更近一步。
第二篇:基金申请
自由申请、博士启动与重点项目申报书填写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1-2-25 9:15:31点击量:5874
第一页:申报书首页
1、在申报书右上角“项目类别”选择申报类型,顺序号由省基金办在网上正式受理申报书后系统自动生成,无需申报人填写;
2、“项目名称”填写最多不超过25个汉字;
3、“单位联系人”与“单位电话”为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联系人及电话;
4、“申请日期”具体为“年月日”;
第三页:简表
1、其中“类别”、“研究类型”、“申报学科名称1”、“ 申报学科名称2”、“实验室类别”、“最终学位授予国”为选择生成;“学科代码”为自动生成;申报人的“实验室类别”不是“国家重点、省重点或者部门开放”的,一律选择“其他”。
2、“职称”填写为以下任一种类型: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高级讲师、助理讲师、教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高级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高级兽医师兽医师、助理兽医师、兽医技术员、高级畜牧师、畜牧师、助理畜牧师、畜牧技术员、高级经济师、经济师、助理经济师、经济员、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编审、副编审、编辑、助理编辑、技术编辑、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管理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技士、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
3、“签章” 无需在电子版申报书上填写,但是打印的申报书纸质材料必须加上本人签名。
4、“人员统计”包括了申报人、参与人、申报单位与参与单位。
第十三页:“申请者承诺”,无需在电子版申报书上填写,但是打印的申报书纸质材料必须加上本人签名与日期。
第十四页:“申请者所占单位及合作单位审查保证”。无需在电子版申报书上填写,但是打印的申报书纸质材料必须加上单位负责人签名、公章与日期。
第三篇:申请基金经验
奥地利计算机科学家,芬兰科学院院士Hermann Maurer 2015年1月提出一个问题:“Does Internet Make Us Stupid?”他说,现在没有人读全文了,互联网应该对这种肤浅的阅读习惯负责。这话似乎也有一定道理。现在人们比较浮躁,呼风唤雨的比较多,精雕细刻的比较少;游戏打鬼子的比较多,琴棋书画比较少,练习中文书法都是老年大学的人;想当明星、一夜暴富的人多,默默无闻做贡献的少。这些风气不能不说与当下网络的发展有关系。在当今网络时代,科技论文多得不得了,新闻和网上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很少有人把整篇文章看完,而是先看标题,再看摘要。所以,能不能吸引读者,标题和摘要很重要,对于课题申请也很重要。本人注意到,本月的CACM发表的一篇博文,“Make Abstracts Communicate Results,”可见国外也有人关注着到这个问题。
先说题目。课题申请的题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是一个研究方向,你一个课题不可能研究下来。可是,如果题目太小,也许只够写一篇论文,怎么能申请一个课题呢?一定要恰到好处,说明你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新闻题目一定要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是一条新闻。我看到,有些博文题目很吸引人,让读者很想点开看看。这说明这博文题目取得好。但是,打开一看,内容和题目并不相符,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再说摘要。我看到有些基金申请书的摘要,写了好多微电子技术如何重要、体系结构如何关键、大数据如何热门,其实这些东西都不属于你这摘要应该写的东西。摘要应该写本申请的主要创新点,预期将得到什么结果。不用写你能出几篇SCI,而是你能解决什么科学问题。不要老是引进一个什么模型,大谈一个什么概念,而要干货。你能证明一个什么定理、提出一个什么算法,目的是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最近“算法”一词用得很滥,几条平铺直叙、无循环、无迭代、无递归的程序就说是一个算法。这太夸张了!科学论文的摘要也是这样。常有学生问:论文的摘要和结论有什么区别?有的学生甚至干脆把摘要的一段复制到结论就完事。这是不对的。摘要是提前告诉读者本文研究什么问题,做了哪些工作,主要结果是什么,主要创新点是什么?而结论是从全文看,你已经得到的研究结果是什么?经过你的工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当然也许还会写一句:今后的工作准备做什么?当你读新闻之时候,开头一定有简单的几句话,简练地介绍这个新闻。其实这就是摘要。但是,我看到网上新闻常常复制正文中的一段放在前头。当你往下看的时候发现有重复的一段。马上觉得是浪费时间,也许就懒得往下看了。文章的摘要应该是结果和关键概念的总结,不论读者看不看全文都能知道一个大概。互联网技术养成了读者这种粗略阅读的习惯。据国外读者反映,ACM和IEEE杂志和会议论文集充斥着无启发作用的摘要,好像是作者故意隐瞒他们的结构,以引导读者去读他们的正文,至少读读小标题或者是后面的“结论和今后的工作”。其目的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强制读者去欣赏他们辛苦组织的一篇散文。甚至反复修改这篇文章,使它能发表。其实,关键是你的研究工作做到家没有?对读者会有什么帮助?而不是去故意粉饰一个丑陋的实体。
新闻的编辑和记者组织这些材料较好些,带有有意义的标题,揭示核心概念,接着有一个简短的概要,然后是全文。这也许是因为专业编辑的监督,要求作者确认主要的新闻点,知道读者不一定会阅读全文。最近有些新闻过于抽象,不知所云。我估计是事实不确切,就只好抽象一点了。你不一定认为它对,但也不能说它错。自从大数据渲染起来以后,到处都是百分比数据,说是大数据分析来的。可是,这些数据的科学性值得怀疑,因为常常发现数据打架,即这个数据与其他的数据不一致,而且互相不衔接。所以,大数据分析不但有处理能力、处理速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的合理性。
就此,本人呼吁科学论文包含总计结果和关键概念的摘要。我也同意呼吁编辑们、程序主席们和评审人们强制这一要求。好的摘要改善了平面语言的通信带宽,对工程有益,对读者也公平。
第四篇:基金申请体会
基金申请体会:写好本子是年轻人的最佳出路(ZZ)
今天在家周末休息,有点时间来整理一点基金申请申请的体会,希望能给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朋友们提供点借鉴作用。
先还是介绍一下简历增加体会的可信度吧。本人07年7月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目前作为主持人已经批准的纵向课题有国际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校基金,中科院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基金(都在5万左右)。教育部新教师还在等消息,省基金没有拿到。自我感觉刚留校一年能有此收成还是比较满足的。
对于刚起步的青年人来说,能够申请到经费是走上科研正轨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费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按自己的意愿做,甚至连学生都没有办法招收。所以我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清楚年轻人有些什么项目可以申请,分别在什么时间申请,然后非常认真的进行申请。下面将分别按几个基金的申请经历来来展开我的体会。
(1)国际基金申请。我选择起步的第一个项目当年11月份需要提交的国际科学基金,我们学校我还是第一个申请,咨询科技处他们竟然还不知道有这么个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事情只要尽力去争取都是有机会的,不争取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我就直接上IFS的网站仔细阅读指南,查阅往年的资助情况,按照要求来整理。外文的申请书还真是第一次写,没有概念,然后有上美国NSF网站看了一下他们基金的摘要信息,琢磨点写作的框架和倾向。然后就开始写,每一个部分都要非常非常认真的写,怎么认真我在下面国家基金本子写作中再来详谈。然后就盖章寄过去了,然后再就是等到今年6月份接到了批准通知,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项目还真是高兴不已!
(2)国家基金申请。国家基金对年轻人的作用相信每个做研究的人都有数。但是对于基金的认真程度却不是每个年轻人可以做的到的。
(a)基金申请的准备要提前,要有尽量长的修改和揣摩时间。我从国庆节过完就开始写本子,思路都慢慢的改过几次,过年之前就一个给3个专家看过并提过意见了,年后又给了好几个不同领域的专家看过了。如果过完年再来准备就非常仓促,一个本子,准备1一个月和两个月专家一下子就可以看得出来。
(b)基金申请的思路自己要有所把握。大家都知道基金要创新,但是对于新意的把握要有尺度。一个很新的东西一般有一定的风险,而且一般前期基础不足,容易收到资深专家的质疑。而一个有一些新意的点子,配上较好的基础的“稳定命中率”更高,毕竟我们年轻人说出来和提出来的创新点不一定真是被认可的创新点。我当时在这个问题上也困惑了很久,开始提炼的一个点子,可是前期工作基础都用不上(我前期第一作者SCI论文有十多篇),后来为了匹配工作基础才选了一个比较折衷的办法,在新意和基础之间进行了一定的平衡。
(c)写作一定要非常非常认真。我写作基金的认真程度自我感觉是非常非常强的,标题怎么写,摘要怎么写(如总共几句话,第一句讲什么,大概几个字,中间几句如何组织,最后一句如何收尾,整个摘要如何连贯),正文怎么写都需要认真琢磨。费用预算该如何划分,各部分要细化到什么程度;人员组成该如何合理,总共多少个,多少个不同级别的;前言部分共分几段,大概几页(一般2页),如何组织(目的意义如何明确,问题和思路如何引出),每段大概多少行,每段最后一行不要太靠前也不要太靠后(为美观),参考文献数量适当(15-20)引用适当(多引国内相同领域不同学者发的外文);研究内容和目标的写有有一定的展开,但是不要展开的太厉害,这个度要把握好;技术方案一定要有比较清洗明了的图,并富有详细的实施方案说明。写作中全文前后的字体、格式一定要统一,千万不要出现错别字和类似低级错误,要知道每个评委都是多次评审项目和论文的,有一点点低级错误一下子就被看出来,就看出你的认真程度,很容易产生坏印象。
(d)工作基础和个人简介要适当,我当时的工作基础是比较多的,可是写的不能铺的太开,以免产生浮夸或者工作都做了这么多了还要做什么的感觉,个人简介要适度,我当时论文只是写了不到10篇,主持项目也要适当,不相关的项目特别是企业项目尽量少写,以免让人感觉有这么多项目在做,同时这两方面的适当低调可以避免部分不正常心态评为的反感。(e)一定要多看基金样本。基金样本特别是近年的,不论中的还是不中的都要多看,再多看。基金本子论坛上有很多都可以下载,如果跟着有评审资格的还可以从评审那里获取一些,对照中的和没中的每个部分和每个部分中的美个段落,甚至美观段落中的每句话仔细琢磨。这部分内容写的有点乱,但相信有心的朋友们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的。
(3)开放基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申请大家都说需要关系,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开放基金的目的还是为了增加重点实验室的工作成绩,所以你的本子和能力还是占主导的,关系只能是锦上添花。我申请前也没有想到会中,结果申请的两个还都中了,想想我这么一刚毕业的小萝卜头能有多大关系,人家这么给你面子?:)
对于我们这样的刚起步的年轻人,要想获取项目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要积极而且认真的争取,每个人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不积极没有人会送项目给一个刚起步的年轻人,不认真准备就得不到认可,只有积极而且认真的争取了,才有可能获得资助,当然最终能不能资助还要看运气了。
希望我今天随意而讲的一些体会能给朋友们一点借鉴。
第五篇:基金申请总结归纳
又是一年国基时~~ 不管将来会是怎样的,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基金都是一种历练~~ 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下曾经写过的基金经验总结归纳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之前在丁香园和科学网都有分享,回头看看却忘记发在小木虫了,当初写基金时在小木虫求助很多,也得到很多~~很感谢这个论坛~~~
中标率:8-12% 自然基金是对基础研究的资助。
面上项目: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探索。主要资助科学家自由选题(占70%)重点项目:学科前沿、新生长点,重要意义(占20%)重大项目:重大科学问题(占5%-10%)
自然基金资助什么样的人?能做出创新性成果的人。如何判断?首先,项目申请者要有敏锐的判断力,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有创新的思路与设计,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工作认真求实,有好的条件,好的团队。而这些都必须体现在标书里面。一份好的标书要有创新性强的选题,有简明新颖的题目,充分的立题依据,严谨的方案设计,合理的研究团队,坚实的研究基础,精确的预算设计以及画龙点睛的摘要。选题正确与否的关键是创新。创新性是一份标书获批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标书撰写常见的问题是“大、空、虚、平、泛”。
什么是创新?提出了新理论(新学说)或新方法;或者具有原始性创新。只有世界第一没有国内第一;运用已有的理论、方法研究解决从未有人研究与工作过的问题,解决新问题;有前人或自己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发明、创新,创新不是物基础的突发奇想。如何体现创新性?首先选题要符合科学基金资助范围与学科性质;选题要有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选题上要考虑学术上的创新;要发挥自己的研究基础与学术优势。
如何提出课题?抓住问题导向;凝练科学问题;完成理论升华;指导解决实际。理论指导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成败的关键是选题的好坏,一般要提前半年或一年选题;好课题是对学科深刻理解条件下产生的,要大量翻阅文献,综合分析思考。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解放思想、发散思维、多方法多学科交叉容易申请;创新性新技术、新理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而临床课题最好不要选择临床应用的方向,而应选择应用基础研究;选择有工作基础的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的切入点准确,切忌过宽过大;没有人做过的课题不能作为立项依据;还没热起来的热点一定是好的课题;热中选冷有戏、冷中选热有门;临床课题可以是当前没有好办法治疗的疾病;一定要到NSFC检索一下类似课题的历年资助情况,太多、太少都不好,最好是最近两年增加的资助领域。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应查看基金委每年编辑出版的《资助项目汇编》,至少查看三年的。
命题:标书题目的重要性-名不正则言不顺。应包含:研究目的、主要方法、干预对象、主要环节。命题方法与技巧:要顺应潮流,抓住热点、难点;开宗名义:直接点出研究的方法与重点内容;凸现亮点:创新性应在题目中体现;展现发现;设置疑点;设置玄机;避免三忌:太大、太土、太重。
书写国家自然基金标书回答好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做?立项依据
2.做什么?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3.怎么做?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凭什么做?研究基础
1.项目研究意义:阐明研究问题在科学发展链上(环节)中的位置,说明这一科学问题的来源、形成与提出的理由。核心问题是什么?目前什么人在研究?有什么问题还没有解决?别人怎么来研究的?还存在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别人没有想到的,尚未解决的?你考虑怎么来解决? 2.研究方法:从领域入手,提出主要问题,引出热点研究方向,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设想。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成熟的方法;对新方法在详细介绍其基本原理基础上,阐明可以应用于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试验依据,避免低水平重复、文献查阅不全、总结表达不够、对方法原理理解不够。正确分析国内外进展并附参考文献,经典的、最新的、最近的国际会议文献,以二十篇左右为宜。文献选择的方法:围绕主题;新旧搭配;主次搭配;课题组内外搭配;国内外搭配;杂志与会议搭配;适量饮用。所谓有文献等于没疑问。
4.立题依据书写技巧:具体问题和研究意义必须充足,一定要有意义;一定要有可预见的成果;任何重要的论点都要有文献标注;好的标书是在高水平和低水平教授之间的平衡。尽可能少饮用非常专业名词,如果应用的话务必讲清楚。
5.设计-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有限目标、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力求创新;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6.研究目标:可这样写:明确。。。关系,揭示。。。规律,阐明。。。原理(规律),建立。。。方法等。撰写要求:有限目标,与研究内容相呼应,3-5条。7.研究内容:
要求:内容要适当-确保研究周期内完成;为目标服务-与目标相辅相成;要重点阐述。8.拟解决关键问题:研究过程中对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影响的某些研究内容或因素;为达到预期目标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手段。关键问题要突出,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所有关键技术要有文献标注,最好是本实验室发表的,关键实验材料必须已经具备或可以获得,应附有证明。
9.特色与创新性:包括原始创新和跟踪创新。
10.技术路线:撰写方法:以时间为顺序为主线;以研究内容为主线;分大小标题,突出逻辑关系;详细写清楚每个具体步骤。
11.可行性:理论上可行、技术上可行、设备条件上可行。
12.研究成果:包括:理论成果、技术方法、论文、专利、人才培养。
13.研究基础及条件:介绍申请项目直接相关的预试验研究成果;提供论文、专利、成果;以往工作相关技术,包括学术思想、科研团队、试验条件、实验技术。课题先进性+技术路线合理新颖+工作基础雄厚。
14.研究团队:课题主要成员6-10名。结构合理:高级研究人员1-2名,中级研究人员2-3名,技术人员及研究生3-5名。其中中级人员1-2名是骨干,这是技术的保障,研究生不能少于2名。
15.摘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应该最后撰写。包括研究方法、内容、目标和研究意义。撰写格式如:以。。。为研究对象,采用。。。方法,进行。。。研究,阐明。。。机制或揭示。。。规律,为。。。奠定基础/提供。。。思路。摘要一定要语气坚定,旗帜鲜明。
16.经费预算:人员费5%,管理费5%,实验材料费60-70%,仪器费小于10%,合作费小于10%,不要购置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