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写写帮推荐)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
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
文号:深发〔2010〕5号
(2010年5月1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人才“宜聚”城市,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有关精神,结合深圳实际,现就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问题事关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事关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进程的推进。纵观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历程,筑巢引凤、广纳人才,是深圳快速崛起、创造奇迹的宝贵经验。在新的发展时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引进、培育各级各类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深圳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市人才工作正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特别是居住成本高企对人才吸引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解决人才住房的后顾之忧,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扎根深圳、创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 史使命感,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把解决人才安居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人才列为住房保障的重点对象,着力解决人才安居问题,全面缓解人才住房困难,不断改善人才居住条件,切实做到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快实施、务求实效。
二、明确人才安居工程的保障对象、标准和方式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要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实物配置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解决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鼓励发展的产业,科技含量高、纳税额度大、对城市转型发展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各类重点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人才安居问题。人才安居工程的保障对象、标准及方式如下:
(一)杰出人才。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杰出人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发达国家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获得国内外公认重大奖项第一成果人以及相当层次的人才,凡在深圳没有享受购房优惠政策的,可凭引进(工作)合同,免租入住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在深圳工作居住满10年,产权赠予个人;作出突出贡献的,在深圳工作居住满5年,产权赠予个人。
(二)领军人才。已认定为深圳国家级的领军人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省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或重点 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以及相当层次的领军人才,凡在深圳没有享受购房优惠政策的,可按照150平方米的住房标准,凭引进(工作)合同,免租入住3年;购买市场商品房的,可按照150平方米购房总价的50%额度提供购房补贴(以全市市场商品房平均价格计算,补贴由政府和用人单位分别承担40%和10%)。在深圳工作居住满10年,所购商品房产权可以转让。已认定为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后备级人才的,按照《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解决办法(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高级人才。我市急需紧缺、副高级职称以上及相当层次的骨干人才,凡新引进且在深圳未拥有任何形式自有住房的,正高级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副高级职称年龄在40周岁以下,凭引进(工作)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证明等,可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或领取租房补贴。租房补贴的标准是:正高级为2000元/月,副高级为1500元/月。连续享受租住公共租赁住房或领取租房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四)中初级人才。国内外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取得学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在35周岁以下,硕士在30周岁以下,学士在25周岁以下,凡在深圳未拥有任何形式自有住房的,凭所签订的工作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证明等,可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或领取租房补贴。租房补贴的标准是:博士为1000元/月,硕士为500元/月,学士为200 3 元/月。连续享受租住公共租赁住房或领取租房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五)有关配套措施。在深圳工作居住满3年的高、中初级人才,凭本市户籍并按照有关规定,具备条件的可以申请购买安居型商品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符合条件的,也可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购买安居型商品房。全面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提高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缴交住房公积金的积极性,增强人才住房保障能力。
三、加大人才安居住房建设和有效供给力度
认真执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有关人才住房的规定,努力完善土地供应、资金保障、规划建设等配套措施。在现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基础上,推出面向人才和户籍中低收入家庭的安居型商品房。从2010年开始,启动安居型商品房建设,每年对全市新供商品房用地和城市更新项目进行统筹,总量上配建不低于商品住房总建筑面积30%的安居型商品房。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选择部分住宅用地采取“竞地价、限房价”或“定地价、竞房价”的方式公开出让,吸引资信良好、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投资建设安居型商品房。安居型商品房用作人才安居住房的比例不低于60%,单套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十一五”期间安排 4 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面向人才安排的比例不低于60%;“十二五”期间安排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面向人才安排的比例不低于80%。
多渠道满足人才安居住房建设的用地需求,在住房保障发展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及土地利用计划中落实人才安居工程项目用地,积极通过政府提供土地、企业自有用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用地和产业园区配套建设用地等多种方式加以保障。要多管齐下,采取政府投资建设、政府收购回购、没收征收违法建筑、企业代建、企业通过市场竞得开发权后自行建设、企业配套建设等多种举措,筹集人才安居住房房源。
市、区两级政府在年度投资计划和住房专项资金安排中对人才安居工程予以重点倾斜。市、区财政对人才安居工程的资金支出,要在第四轮财政体制中加以明确;实施第四轮财政体制之前,由市级财政对区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四、加快解决各类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安居问题
对于已建成的各类产业园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区通过资源整合、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罚没回购、购买租赁等多种方式,在各类产业园区周围配套一定数量的人才安居住房。对于正在规划和建设的各类产业园区,市、区两级要同步规划人才安居住房,推动形成产业集聚、人才荟萃、生活便利、功能完善的城市化区域。
对于重点企事业单位,已出让或划拨人才安居住房建设用地的,市、区两级要加大支持力度;没有专项建设用地的,要根据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城市化进程等实际情况,采取配售、出租等方式提供人才安居住房,定向分配给企事业单位,用于解决本单位的人才安居问题。
五、建立健全人才安居工程的实施机制
建立人才安居工程市、区两级领导机制,健全工作机构,合理确定编制,充实工作力量,完善业务功能,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为人才安居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统筹兼顾、条块结合、分工明确、就近配套”的原则,建立人才安居工程目标责任制。原则上,市级负责解决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及市属事业单位、经认定的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安居问题;其他人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区负责解决。
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制定人才安居住房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市规划国土部门负责制定人才安居住房建设项目年度用地保障计划;市财政部门负责制定人才安居工程资金安排计划;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负责牵头制定人才认定标准;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各类人才进行具体认定;市住房建设部门负责制定人才安居住房规划、建设、申请、审核、分配、管理及货币补贴等具体办法,并会同各区政府具体实施。
建立健全人才安居工程考核评价机制,将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内容,加强对各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落实人才安居工程的责任考核。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网上申报、受理、查询、投诉、举报、监督信息系统平台,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使人才安居工程成为公开、透明、廉洁、规范的阳光工程。
第二篇:昆明市委市政府教育改革决定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市属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
为落实优先发展教育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保障机制,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重,破解群众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我市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采取更加开放、灵活的政策措施,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科教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初步建立起以开放多样、优质均衡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社会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非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职前、职后培训并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跨入西部先进行列。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全市学前幼儿入园(班)率达到85%以上。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职普比例达到1:1。
——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适龄儿童能充分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城市保持在99.5%,农村99%以上;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城市保持在99%以上,农村98%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
——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比重。一级高(完)中由现有的18所增加到22所,优质普通高中在校生所占比例由现在的52%提高到66%;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由7所增加到10所,优质职业学校在校生所占比例由现在的35%提高到55%;省一级幼儿园由60所增加到70所;义务教育的优质学校由现在的110所增加到150所。
——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全员学习培训网络,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形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好的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各种文化技能培训示范学校。加快昆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争取创建2—3所高等职业学院,加快实施劳动力资源开发,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
二、突出三大发展重点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像抓经济一样抓职业教育,像办普通教育那样大办职业教育,要树立“大职业教育”的观念,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改革措施的统筹管理,强化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促进职业教育与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紧密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有机协调,大力培植职教产业,实现职业教育大发展、快发展。
迅速扩大职教资源总量。根据全市产业结构和县(市)区功能定位,每个县(市)区要办好一所职业学校,成为当地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校教师培训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职教办学效益不佳的县区,要通过体制改革、整合资源,努力扩大办学规模,迅速扭转职教发展滞后局面,形成一批办学灵活、规模大、有骨干专业支撑、专业特色明显、市场需求对口的县级职业学校。市级要组建为一、二、三产业服务的校均规模达8000人以上的三个职教集团。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企业及中等职业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相互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中等职业教育新格局。加快安宁、嵩明两个职教基地建设。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全市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政府直接掌握的资源,要加强统筹和协调,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条块分割的资源和培训体系,实现政策衔接、机制融合、资源共享;对社会资源,要通过政策引导,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资源。加强职业技术学校与其它培训机构联系,做到职前与职后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中高职学校结合,成为在岗、转岗、重新上岗培训的重要基地。依法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督管理,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劳动执法力度。工商、税务部门要给予积极协助。
建立城乡一体的学习与培训体系。加强农村成人教育阵地建设,强化城市社区教育,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大力实施劳动力资源开发“四全”工程,对城乡劳动力资源进行全员普查、全员分类、全员培训、全员转化,化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发放“职业教育券”,转变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的投入方式,激活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实施成人技术教育和就业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大力实施“一网两工程”,充分发挥县区职业学校、农村成人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的网络作用,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四)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
以强有力的政策举措推进民办教育发展。全面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制定发展民办教育的优惠扶持政策,像办公办教育那样大办民办教育。非义务教育坚持以公办教育为主导、民办教育为主体,吸引社会力量重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以民办教育为主,高中阶段教育增量部分主要通过发展民办来实现,支持公办学校吸收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通过出租、转让闲置国有资产,扶持民办学校的建设。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参与,创新办学形式,培植优质资源,全面优化政策、管理和服务环境,实现民办教育的数量再扩张、质量再提高、结构再优化,形成公民办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10年,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有较大提高,民办学前教育比重达到90%以上,民办高中阶段教育比重力争达到40%。在确保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鼓励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使民办义务教育得到较快发展。
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违规办学的要限期整改,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五)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优化主城区教育资源配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主城区因新建居民小区未同步规划和配套建设学校,带来的居民子女读书“南征北战”和主城区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两大问题。结合城市建设和人口分布情况,采取补救措施,重点研究主城区学校布局布点专业规划。通过“三个一批”,即:改扩建一批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学校,新建一批居民小区配套学校,提升一批学校吸纳生源的能力。在改建一批的学校中应结合“城中村”整治、城市拆临拆违,尽量扩大校园用地。在新建一批的学校中鼓励城区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品牌学校,通过置换和吸纳民间资本向城郊新区发展,扩大发展空间。
积极推进主城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工作。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管理,通过兼并、合并、挂靠等形式,对区域内学校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使城区学校在师资、校舍、场地、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等建设和配置水平有明显提高,实现区域内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大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坚持“需增则增,宜并则并”和“小学方便入学,初中适当集中”的原则,收缩校点,扩大规模,提高规模办学效益,对农村中小学校在占地、校舍、设施、设备等硬件,以及师资队伍等软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设和配备。实现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布点、学校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农村学校规模化办学效益、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包括监护人)和教育系统的双轨控制体系,把争创“无流失生”县区、乡镇和学校作为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流失生控制力度,全力推进“双高普九”工作。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
实行多元化办学。按照“巩固一个基础,放开放活两块市场”(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放开放活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思路,允许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园),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股份制改造,按民营机制运行,实行股份制形式的合作办学;在不改变学校和人员性质的前提下,引入民办学校运行机制,学校所有权和办学管理权分离,试行“国有民办”;可以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财产,按照“四独立”的原则,单独举办或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民办学校。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经批准后也可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
实施集团化和规模化办学。按照“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城乡联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品牌效应、辐射功能和城区学校的资源优势,鼓励同层次的公办学校之间或同层次的民办学校之间在建制不变、产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集团化运作,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多形式、多体制举办基础教育。吸纳国内外资本,以合资、合作形式,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七)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
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按照“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兼顾利益、实现多赢”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投入机制。对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办学的引资者给予奖励。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多种形式在校内出资新建、改扩建经营教育教学设施。积极鼓励教育消费,让富裕家庭为教育多投资。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企业或个人通过政府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对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可在应纳税额中全部扣除。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学校改扩建。受校园占地面积限制,难以扩大规模和改善条件的优质学校,各地要支持学校通过原有校舍和土地置换、银行贷款、政府投入和吸纳民间资本等多种渠道,实行异地新建、开辟新校区,扩大办学容量,并在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减免各种费用。逐步完善教育成本核算和受教育者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通过贷款、社会融资等新建或改扩建校舍的高中阶段学校,在完成招生任务后,挖潜招收的学生可按照择校生收费,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或社会投资。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学校预算外收入一律不予统筹。
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已有后勤资源可依托母体,采取内部承包、租赁等方式,实行企业化经营;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取校际联合成立后勤管理集团的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全面采取BT、BOT、BO、独资、合作等方式,广泛吸引各种资本参与学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
(八)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教职工聘用新机制。各县(市)区要成立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教职工按人事管理权属全部进入市县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进行人事代理。教师不调配,进入市场,由学校按照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分中心聘任。新增公办学校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由学校在公开考核基础上自主招聘,进入分中心进行人事代理,并报人事和教育部门备案。
深化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实行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职务任期和交流制度,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扩大办学自主权,落实校长负责制。
完善校长考核奖励办法。实行校长职级制,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等级、质量和效益,确定校长岗位职级,并享受相应待遇。一级高(完)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校长津贴每月1500元,二级高(完)中、省部级重点(示范)职业学校校长津贴每月1000元;并对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每年进行阶段性考核,考核优秀的发给5000—15000元的绩效奖。其他学校校长津贴和年终绩效奖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实行校长年薪制。实行校长职级制、年终绩效奖和校长年薪制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列支。
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九)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学校德育体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氛围和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课程管理和评价制度改革。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健康第一”,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学历教育和长短期培训并重,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鼓励学校、企业、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培养,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办学。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能和水平。着力推进“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数字化校园”,推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改革,促进技术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化。
(十一)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沟通的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合作办学,鼓励国内外资本独办和联办分校、专业或合作共建学科、实验室、实训等基地。积极开展对外教育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的交流与联系,继续有计划地选派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建立和完善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的服务系统,提高引进境外智力资源的层次和水平,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利用境外人士和海外人士等多种渠道,扩大对外交流。要努力拓展职业学校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和出国进修渠道,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举办“国际学校”和“国际部”。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十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开展向全国模范教师学习活动,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
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十三)加强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具有昆明特点,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继续教育体系,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大力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培养培训工作,推进中小学“名校长基地”建设,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名校长”。继续打造好“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和学科梯队建设,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到2010年,对全市中小学校长进行新一轮全员培训;评选在职特级教师达到20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达到800人、市级骨干教师达到1000人。
提高优秀教师工作经费。任期内的市级学科带头人每年享受1000元工作经费,市级骨干教师每年享受800元工作经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每年享受600元工作经费。实行班主任绩效目标考核奖,对绩效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列支。
(十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及学习、工作条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和工资待遇“三倾斜”,对长期坚持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优秀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优先晋升、优先聘任,在评优评先中优先推荐、优先表彰。每两年组织评选100名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受表彰的教师每年奖励1200元,坚持在农村学校任教直至退休的,退休后可以继续享受每年1200元的奖金,调离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的教师奖励自然取消。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列支。
实施昆明市农村“特岗教师计划”。除继续实施中央、省的特岗计划外,从2008年到2010年,全市每年公开招聘300名特岗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市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年终与县级财政据实结算。从2008年起,各县(市)区不得再新增代课教师,2010年前必须清退完代课教师。
深入开展主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对校”对口支援工作。每年选派150名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支教和挂职。每年选派150名郊县区学校干部、教师到主城区优质学校挂职和进修学习。城区教师申报晋升高级教师职称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农村学校支教经历。
(十五)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职教教师在享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取得工程技术及其他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依托行业和企业建设教师见习基地,试行教师到企业“见习制度”。鼓励支持企业高级技师、技术能手及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兼职,进一步提高学校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能力。
六、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
(十六)强化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
建立完善教育投入持续增长的机制。各级政府要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增长”,各级财政性教育拨款的增幅必须高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逐年提高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使其较快达到4%的要求。严禁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挤占、截留、平调、挪用预算内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对有挤占、截留、平调、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的县(区)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
建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执行情况报告制度。依据《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师资配置、待遇的改善情况和公建配套措施的落实以及教育发展水平等若干指标,开展以督政为主的依法教育督导工作,确保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政府行为到位,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内涵建设。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
绩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科学规划新建小区学校建设。各级规划部门在编制和审批住宅小区规划时,必须按小区规模和学校布局规划配套小学、幼儿园,所需资金由开发单位在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费中统筹安排;中学由规划部门预留用地,土地部门按划拨供地,县区政府可采取多种方式办学。住宅小区应配套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应同时报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十七)建立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机制
完善民办教育管理制度。各级政府要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民办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和配套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民办教育管理服务机构,制定措施、提供服务、依法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快速的发展。
建立对民办学校奖励机制。从2008年起,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投资新建民办普通高中或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以及投资新建民办幼儿园,总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均按1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列支。市财政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对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幼儿园和民办高中阶段学校按在校生规模实施奖励。对办学水平上等级的民办幼儿园和高中阶段学校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经年审考评优秀的学校给予相应奖励。县(市)区要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和奖励民办学校。
切实维护民办教育的合法权益。鼓励教师在公、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建立民办学校教职工全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对委托招收公费学位生的民办学校给予补助,使民办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
(十八)建立贫困学生资助长效机制
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贫困生救助制度。坚持“公平靠政府,效率靠社会”的原则,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大力实施“三就三百”工程,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百分之百的资助。全面深化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保证每个经济困难家庭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及更高层次教育。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管理办法,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进行补助。完善高中阶段“一补两减免”(对贫困学生实施生活补助,减免学费和住宿费)政策,对高中阶段的贫困学生进行补助。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助,设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大力发展勤工俭学,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确保所有学校任何一个学段的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七、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全力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是建设教育强市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安排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城市建设规划、财政预算等工作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学校、联系教育重点项目制度,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确保建设教育强市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各级组织、宣传、发展改革、财政、人事、规划、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建设、公安、税务、审计、物价等部门要紧密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加快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政策配套服务。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舆论环境,共同推动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此前本市发布的有关文件及规定如与本决定不一致的,以本决定为准。
二○○八年二月日
第三篇:市委、市政府致全市各类人才春节慰问信[推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全市各条战线的科技工作者,企业经营管理者,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亲爱的同志们:
金猴荣归去,金鸡报春来。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市委、市政府向你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祝你们新春快乐,吉祥如意,阖家幸福,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我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捷报频传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市委、市政府组织和动员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大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欣欣向荣,党建工作硕果累累,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优异成绩,饱含着你们的心血智慧,凝聚着你们的耕耘奉献。在此,市委、市政府谨向你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奠定“十一五”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南充发展新跨越为主题,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促使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我们将认真制订“十一五”人才规划,统筹各类人才资源开发,全面落实人才开发“双五工程”,狠抓人才工作目标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核,广泛开展“争当优秀人才,争创一流业绩;争当人才开发先进单位,争创人才工作一流环境”活动,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要建立健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新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搭建更加坚实的发展平台,进一步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三个转变”,推进南充发展新跨越,人才是关键。市委、市政府殷切希望全市各类人才与时俱进、勤奋工作、励志创新、勇攀高峰,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把个人的事业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实现自身价值融入南充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谱写建功立业、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新篇章!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第四篇: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教育工作者慰问信
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教育工作者
慰问信
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同志们:
金秋九月,正当全国人民热切期待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时候,我们迎来了第23个教师节。在此,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热烈的节日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特区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长期以来,工作在全市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教书育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深圳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凝聚着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你们无愧于市委市政府的信任与重托,无愧于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教师的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胡锦涛总书记前不久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深圳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起跑线上,要实现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最终靠教育、关键在教育。人民教师承担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大责任,肩负着办好承担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大责任,肩负着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使命。学校能不能办好,教育能不能发展,教师是基础。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方教育资源,千方百计为教育工作办实事,大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充分尊重和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的劳动创造,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将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爱戴教师、关心教师、支持教师的良好氛围。
希望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四个希望”的要求,肩负使命、不辱重托,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努力为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衷心祝愿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五篇:根据市委市政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市直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的要求,我局在月份开展了机关作风整顿“对照检查,查摆问题”阶段活动,通过自查自找、帮查帮找等形式,深入查找,深刻剖析,查找出了我局机关作风存在的五个方面突出问题。为有效整改好存在问题,把我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引向深入,切实转变局机关作风,建立起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特制订如下整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局机关作风存在问题整改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发展是第一要务思想,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四型机关”,形成“五以风尚”的要求,针对活动前两个阶段我局查摆出来的机关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于体制创新,积极转变管理职能,努力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完善局机关和财政工作的各项管理监督制度,以整改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树立财政机关和财政干部的良好形象。gongwen123.com免费提供
二、总体要求
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副科以上干部都要从经济发展和财政工作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加强作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三个第一”为根本要求,针对我局机关作风查摆出来的问题,从制度上认真查找局机关各项管理上的漏洞,抓重点,抓关键,切实解决好当前服务对象和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从制度上巩固整改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建立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
三、具体整改内容及分工
(一)建立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问题
⒈制定科学的全市财政发展长远规划
规划的制定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发展前景,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财政“十五”发展规划来制定。规划要突出财政如何支持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努力培植财源。这项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⒉制订局机关考勤办法
考勤办法主要是针对干部职工上下班纪律情况,办法应切实可行,便于操作。这项工作由人事教育科负责。
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干部职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工作过错、群众投诉和违纪违法等方面的情况建立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的责任要细化、明确,制度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要与其它有关制度相结合。这项工作由监督检查办公室负责。
⒋完善学习制度
①根据新形势发展需要和新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干部职工学习制度》;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全市干部培训规划。学习和培训要体现形式的可行性、多样性和学习培训效果的显著性,要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学习培训成效。这项工作由人事教育科负责。
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严格按照“为民、便民、利民”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制度,落实政务公开责任,提高局机关办事透明度、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务公开包括两个方面:①通过政务公开栏公开。由各科室按照《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具体实施方案》规定的公开内容每季度定期向办公室报送政务公开事项,由办公室统一更换政务公开栏内容;②通过触摸式电脑公开。由各科室将本科室的职责、服务承诺和对外办事指南(包括办理各有关事项所需准备资料、具体要求、办事流程、办理时间等)报送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输入触摸式电脑对外公开,方便群众办事。这项工作由办公室牵头负责,各科室密切配合。触摸式电脑于××年月底前安装完成。
(二)关于当前财政改革问题
⒈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对如何加快我市部门预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出方案。
⒉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要对理顺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关系,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快县区政府采购工作等问题提出方案。这项工作由政府采购中心负责。
⒊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由综合规划科负责拿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