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2003年-2005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07-19 【生效日期】2003-07-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2003年-2005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了加快推进本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根据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一、对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认识不断提高
本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步比较早,九十年代中期,市政府有关部门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1998年底,人行上海分行和市信息办组织专题调研,提出了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设想。整个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99年8月开始的起步阶段;二是从2001年10月进入拓展阶段;三是以市委提出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为标志,进入深化阶段。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本市各界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普遍提高,对社会诚信体系内涵特征的认识逐步清晰。社会诚信体系包括联合征信服务系统、社会信用制度和社会诚信活动三个层面,其核心是社会信用制度,包括健全的信用法律规范和高效的信用管理体系,规范的征信服务机构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发达的信用交易和信用消费市场,以及有效的失信惩戒和守信受益机制等。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对于规范经济秩序、防范金融风险、扩大信贷规模、拉动内需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投资环境、营造全社会信任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把上海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个人和企业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基本建成
本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于2000年7月1日开通,目前已采集了316余万市民的信用记录,包括个人消费信贷、水电煤电信缴费、大学生助学贷款、租赁、注册会计师、司法等方面的信用记录,出具个人信用报告84余万份,日查询量达到4000份左右;企业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于2002年3月28日开通试运行,目前已采集了全市59万户企业的信用信息,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信贷信息、信用等级信息、行业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国资绩效考评信息等。
三、行业信用管理和社会诚信活动取得一定进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本市一些重点行业的信用管理和服务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人行上海分行开展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市工商局改革1986年以来开展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比活动,2003年建立了企业合同信用评价体系,由市场化、社会化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企业合同信用等级评定;市财税部门开展了预算、财务会计、企业纳税、内部行政等信用等级分类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信用管理也纳入了联合征信数据库;市商委开展了商业诚信服务体系建设的“申城万店无假货”、“诚信服务月”等商业诚信主题活动;市人事局开展了人才业绩档案建设工作,已建档6万余人,出具人才职业诚信报告5千余份。
四、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管理不断加强
本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由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负责,联席会议由市政府领导牵头、主要综合部门和监管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组织、推进本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为规范个人信用征信活动,市信息办和人行上海分行联合发布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为加强信用档案管理,市档案局和市信息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本市信用档案管理的意见》。
此外,市有关部门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信用产品的使用作了一定的制度性安排,失信惩戒机制也初步形成。
第二部分任务
一、加强社会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建设
(一)实施原则
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目标,以第三方征信服务机构为运作主体,通过整合分散在社会各方面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并对各种信用信息进行科学加工、有效披露和归档,切实解决信用信息不全、查询不便的问题,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行动目标
1、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2005年,信用记录入库人数达到500万,其中,具备信贷消费能力人群入库比例从45%增长到70%以上,非上海市民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居民信用记录的入库数有显著增长,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初步具备区域性服务能力。业务覆盖范围从银行信贷消费为主,向社会其它5个以上领域扩展;个人信用产品与服务种类从目前的2个(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评分)增加到5个左右,使个人信用信息更趋于立体化,从而进一步丰富征信产品的内涵和潜在价值,最终体现征信产品的个性化和其所具有的高附加值,完善个人信用产品的梯次化进程,使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从目前的每日4000份增加到10000份左右。
2、企业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2005年,信用数据采集范围从以企业为主,向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领域拓展,每个领域在本市覆盖面均达到90%以上。与各行业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更新维护机制以及社会化发布、公示机制,发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平台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能自发地进行企业信用管理,从而塑造一个规范的市场经济环境,使企业信用产品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三)主要举措
1、加强信用信息的归集和维护。在政府相关部门实施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行业协会提供行业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过程中形成的依法可公开的信用信息,要及时纳入给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实现社会共享,并做好信息的维护和更新,工商、税务、技监、公安、金融、公积金、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要做好信息的提供和更新。联合征信机构要做好与信息提供单位的系统接口等工作,并搞好信用信息的处理与加工。要探索形成向企业调查、向与企业发生交易关系的对象调查、向大众传播媒介收集等社会化的信息采集机制,尤其要将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违法犯罪记录、虚假会计信息发布及虚假评估、鉴证、鉴定结果等采集进来,扩大采集渠道,丰富信息内容,提高信用产品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要建设社会信用信息自主申报和核定接收系统,使企业和个人通过此系统能方便地向联合征信服务机构提供自身信用状况,以及失信当事人的相关失信记录。
2、推进信用产品的使用。政府部门要对个人或企业信用报告的使用做出必要的制度安排,带头先行使用信用产品。政府采购、土地交易、财政投资项目的招投标、人事人才聘用和评估等事项办理中要在今年内率先进行试点。在登记注册、行政事务审批、日常监督、资质认定管理以及周期性检验和评级评优等工作中,要逐步推广使用信用产品。银行和商业机构在与企业或个人发生信用交易、信用消费、信用担保、商业赊销和租赁等业务时,应要求当事人提供信用报告。要提倡、引导企业和个人主动提供信用报告及授权他人查询自身的信用报告。
3、加快信用产品的研发和标准规范的建设。联合征信服务机构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系统建设和产品研发,形成能够满足各类市场需求的系列化信用产品,包括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评分、个人信贷风险评估,以及企业基本信用报告、企业商业信用报告、企业深度信用报告等各类专项评估报告,并推广应用。联合征信服务机构要开展信用产品、信用服务的技术标准研究、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4、加强征信业务的合作与交流。联合征信服务机构要加强与国际征信组织和国内外征信服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国内外先进成果,不断提高联合征信服务系统的建设和服务水平;要积极与本市行业信用管理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协助其完善信用服务,搞好信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工作,共同促进上海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二、推进行业信用管理和社会诚信活动
(一)实施原则
依据“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本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下,坚持行业信用管理、社会诚信活动与联合征信系统的互动发展,积极引导推进各行各业的信用管理和社会诚信活动。各经济、社会和行业管理部门是本领域、本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市场化的方式,组织开展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工作,推动本行业各类诚信活动的开展。行业信用管理和社会诚信活动中形成的信用信息和评价信息要及时纳入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并做好更新和维护,实现全社会的共享,同时对形成的记录应进行归档和移交。
(二)行动目标
到2003年底,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和管理制度的部门或行业,从目前的5个(合同、纳税、企业贷款、海关、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增加到10个左右;2005年,主要经济领域、要素市场和50%以上的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开展信用管理服务,建立信用档案,并将有关信用数据及时纳入联合征信系统,同时将有关信用记录按规定移交市档案馆。
(三)主要举措
1、完善市场监管领域的信用管理和服务。工商部门要推动和指导“企业合同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促进“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价方式由政府负责向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转变;财税部门要完善企业纳税信用等级和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个人纳税信用等级管理体系,会同联合征信服务机构搞好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信用管理;质量技监部门要建立企业和产品质量、标准信用等级管理评价体系;医药卫生管理部门要建立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体系;统计部门要组织开展统计诚信活动,提高企业社会行为的透明度;司法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的信用管理体系,推动公证机构建立公证申请人信用评价体系;审判部门要完善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做好案件当事人的信用信息及执行信息的归集和共享利用,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
2、完善国家重要经济监管环节的信用管理体系。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完善贷款企业资信等级评估体系和联网查询系统;保险和证券管理部门要推动建立保险、证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等级管理制度;海关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分类等级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建立相关业务的信用管理制度。
3、加强行业管理领域的信用管理和服务。经济管理部门要完善“商业诚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商业企业的信用管理和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申城万店无假货”、“诚信服务月”、“实施上海名牌战略”等诚信主题活动;建设管理部门要完善“建筑企业和建筑材料质量征信系统”,建立房地产企业及执(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管理系统和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农业管理部门要推动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以及规模化养殖场、园艺场的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外贸管理部门要推动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劳动和保障部门要建立用人单位的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促进规范用工和社会保险费的正常缴纳、使用;民政部门要建立社会救助对象信用管理制度;教育管理部门要组织开展学生诚信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生信用档案和学生信用监督系统;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完善专利执法数据库,加强信用分类管理,促进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要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服务水平,会同联合征信服务机构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有条件的区县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社团管理部门要指导、推进有关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重点是执业信用要求较高的法律服务、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把信用服务作为行业自律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消费者协会要进一步完善“服务诚信先进企业”认定工作。
4、建立要素市场的信用服务系统。人才服务机构要完善人才业绩档案信息系统,会同联合征信服务机构建立人才信用评估机制;产权、技术、证券、期货、房产、外汇等交易市场要加强交易行为的规范以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相应的信用评估系统。
三、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一)实施原则
坚持管理制度创新,以防范企业经营中的信用风险为目标,以健全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为抓手,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普及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信用档案有序管理和依法移交,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
(二)行动目标
2003年,推动5-10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信用档案管理试点,摸索总结企业信用管理的经验和相关标准;2005年,全市80%的大型企业和50%的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三)主要举措
1、加强信用档案管理。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企业和组织机构信用档案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力度,引导企业和组织机构收集、整理、保管好自己的信用档案记录。
2、抓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试点。征信管理和档案管理部门,要组织部分大中型企业和公用事业等单位,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试点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设立信用管理岗位,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企业信用管理办法,逐步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3、建立企业信用信息自主申报制度。联合征信服务机构要开发企业信用信息自主申报系统,拓展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渠道,鼓励和提倡企业及时、客观地提供自身和交易方的信用信息。
四、加强信用法规和组织领导体系建设
(一)实施原则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总体部署,从上海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出台地方性信用管理法规和相关制度规范,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推进机制,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行动目标
2003年,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设立常设的信用监管机构,对个人信用征信活动和公共信用信息记录归档与信用信息归集进行规范,在主要经济管理环节落实一批制度性安排,启动主要领域的社会诚信活动;2005年,基本形成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法律法规框架,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得到有序发展。
(三)主要举措
1、逐步完善信用法规。法制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政策,制订上海市个人征信管理办法、上海市企业征信管理办法和上海市公共信用记录归集与使用管理规定等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信用产品的生产、使用等活动有法可依。
2、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领导班子,成立征信管理工作机构,落实职能、编制和人员,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3、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受益机制。有关政府部门要清理、修改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相配合的管理措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给予必要的惩戒,逐步建立社会性失信惩戒机制。对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加强监管和制约,增加其失信成本,以发挥警示作用。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及金融、商业、社会服务机构对拥有及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个人和企业,要在监管、金融服务和有关社会服务方面给予优惠或便利,增加其守信收益,同时发挥示范作用,促使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逐步走向规范。
五、营造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良好环境
(一)实施原则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理解、支持、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开展社会诚信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普及工作,加大舆论、社会监督的力度,营造“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
(二)行动目标
2003年,成立信用行业协会,信用管理培训达到5000人次,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诚信主题宣传和普及教育活动;2005年,信用行业趋于成熟,从业人员达到5000人,各行业信用管理人才基本满足社会需求,诚信宣传普及程度大大提高,社会诚信氛围基本形成。
(三)主要举措
1、加强诚信宣传力度。宣传、文化部门要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诚实守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知识的教育,组织新闻、出版、文艺、广播电视等机构广泛深入开展社会诚信的宣传。
2、成立信用服务行业协会。推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起成立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协调、咨询服务、行业自律和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壮大。
3、开展信用管理培训。推动相关培训机构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信用知识讲座和专业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信用管理水平。
4、抓好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引进国内外信用专业人才的力度,支持上海财经大学及其它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或设置信用管理课程,培养信用专业人才,引导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吸收使用信用专业人才。
二○○三年七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方互动”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立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鲜明的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构筑。众所周知,“诚信”是社会存在的灵魂,是社会全体成员应当遵守的道德“红线”。反观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旧滞后,诚信缺失问题依旧突出,重拾诚信,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结合胶州当前诚信体系建设实际,如何继续推动征信工作纵向深入开展?一言蔽之,应当构建一种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合力联动的局面,树立自上而下,从政府到个人的诚信理念和工作方式,让每家机构,每个个人经营好自己“诚信的店面”,打造幸福和美新胶州的诚信氛围。
一、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立”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既是信用体系的科学规划和制定者,也是确保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践行者和监管者,其垂范作用至关重要。政府部门如果不能在打造诚信社会中发挥榜样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无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府在丧失诚信的同时也会失去民心。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严肃对待,以身作则,不能在诚信体系建设问题上缺位,不作为。
1.加强表率作用。要树立政府部门诚信旗臶,积极拓宽诚信考核晋级办法,将征信内容考核纳入其中,从服务态度,执法理念,监管措施等方面加强诚信理念,各项措施要公开公平,让权
力运行于阳光之下,做到以德服人、以信立威。要自觉接收公众监督,保证权利运作规范化,阳光化。统筹协调各部门机构,杜绝部门间利益保护所导致的信息征集难,公开范围窄的现象。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金胶州,政务网及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营造诚信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定期组织市内各行业机构代表开展诚信工作总结大会,积极聆听各方意见,不断完善我市征信工作,打造适合我市发展特色的征信体系。要适当安排专项资金,可通过“诚信标兵”、“守信单位“等荣誉及奖励办法的实施引导全市范围共同开展诚信活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3.构筑信息平台。将市内各机构纳入征信考核体系,以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在市内几家代表性金融机构及企业采取试点,通过征信体系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量化考核办法进行考核。政府可适当扩大预算,安排部分资金,通过购买设立服务终端查询机,诚信信息服务窗口等途径建立信息数据库等信息公开平台,征信范围涵盖要广,上级监管部门要不定时进行敦促抽查,完善相关信用登记及数据信息的更新,并对公众及需求者提供便捷查询,切实让信息平台真正成为社会信用的“反映器”。
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家企业要“做”
企业部门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对企业而言,诚信不仅是企业外部形象,而且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仅
意味着企业自身软实力提升,更关乎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成功与否。近期,我市出台了《胶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文件,并在青岛辖区率先启动了“胶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的开展,这几项重要举措为我市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指明方向和行动目标,各家企业应当依照工作方案具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情况,认真推进本单位征信工作的开展。
1.立足实际,加强学习。市内各家机构企业,要在本单位内开展行之有效的诚信学习和培训,不断学习上级部门出版出台的关于征信工作开展的书籍文件,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撰写总结等多种活动形式,将诚信理念作为本单位的经营准则,形成浓厚的外部氛围,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
2.提升认识,加强配备。要增强诚信体系建设及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要在人力物力上加强支持,成立诚信工作小组,由分管部门组成工作组成员,主要领导负总责。对于工作分工要明确,任务布臵要细化,确保征信工作各项任务都有人负责实施。各单位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适当扩大预算额度,拨出部分资金,积极争取申领政府的专项表彰资金,让信用体系建设有可靠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3.多方交流,吸纳创新。各家企业在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诚信体系建设交流会上可以广泛听取其他行业,其他部门在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当中的优秀经验,结合自家工作实际,采取吸纳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诚信经营道路。在单位内要广泛开展
自上而下的总结交流会,从一把手到一般职员都可以发表个人对于诚信工作开展的工作认识,统筹各方意见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诚信体系。
三、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群众要“融”
群众是社会主体,重拾诚信,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作为社会群众,不能认为诚信工作的开展与己无关,应当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融入社会诚信体系工作的开展建设当中。可以将诚信要求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规范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向单位上层或政府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对策、参与社区开展的诚信活动、撰文写稿等多种途径来发挥自身能动性,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出谋献策。通过全市民众的集思广益,推动我市信用体系建设愈加完善。
第三篇:2013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附件1
2013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项目指南
一、信用产品的应用推广
支持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及市场交易等领域批量使用经备案的信用服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信用报告的内容应与应用领域的特点相结合,至少包含被调查单位的基本信息、资质荣誉、公共记录等方面的信息。
申报主体:企业(不含信用服务机构)、事业单位(非全额拨款)、社会组织。
二、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完善
支持行业性、专业性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完善。平台建设应以实际管理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制度化设计,保障信用信息的记录、共享、披露和查询使用,既解决现实问题,又有利于加强行业、专业或企业的信用管理。
申报主体:企业(含经备案的信用服务机构)、事业单位(非全额拨款)、社会组织。
三、信用奖惩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完善
支持行业、企业从信用管理需求出发,记录或采集信用相关信息,建立完善信用评价标准和体系,形成防范信用风险、惩戒失信行为、鼓励守信行为的机制。利用多方面采集或共享获得的信用信息进行联动奖惩、增加失信成本,有利
于本市经济转型发展、与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申报主体:企业(不含信用服务机构)、事业单位(非全额拨款)、社会组织。
四、信用产品创新研发
支持信用服务机构从市场需求出发,创新研发信用技术或信用产品。对面向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及市场交易等领域创新开展的信用管理产品研发,以及其他具备较好研发基础、较强创新性与实用性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申报主体:经备案的信用服务机构。
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专项研究
支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一轮发展的前瞻性研究。重点支持:
1.《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条例(暂定名)》立法研究;
2.美国社会信用制度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和机制,(重点是各州之间的差异研究),以及对上海的借鉴意义研究。
申报主体:企业(含经备案的信用服务机构)、事业单位、科研院所。
六、信用普及教育
1.公务员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知识读本的编撰;
2.针对市民开展有关本市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和展望的问卷调查;
3.为提高个人信用报告的知晓率,推动市民查询信用报告的各项工作;
4.拍摄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益宣传片。
申报主体:企业(含经备案的信用服务机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
第四篇:加强社会体系建设,创建诚信社会
一、我国现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极端重要性
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目的,在于建设诚信社会,确立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推动经济发展。它所针对的,正是我国社会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的严峻形势。据统计,我国银行系统由于失信行为而造成的损失每年达5855亿元。就以作为一项善举的助学贷款为例,仅广东省就有64所
高校的2.3万名困难大学生从中受益,贷款额达3亿多元。但很多贷款毕业生还贷违约,违约率超过了20%,致使一些银行不得不停止这项贷款业务,不仅严重破坏了自己的信用记录,还把“苦果”留给了正在大学校园求学的贫困师弟师妹。这样的现象正是我国诚信建设严峻局面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我国历来是一个讲究诚信的国家,儒家学说的“仁义礼智信”历来被奉为道德经典,“信”德自在其中。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信者,诚也,人言无不信者为诚。以“信”为本,讲究诚信,反对失信,是我国社会尊崇的信条。但是,近代以来,“信”德乃至于儒家道德受到三次大的摧残和冲击:第一次是“五四”运动,在砸烂“孔家店”的口号下,诚信道德的破坏作为革命的副产品,不可避免地成为现实;第二次是“文革”,在极端的“革命”口号之下,孔孟之道再次受到“清算”,“信”德不可能离开“仁、义、礼、智”的命运而单独存在下来。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当中,人的信仰出现危机,过于追逐经济利益,一切“向钱看”,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同样在危机当中,以至于造成现今的状况。
现代社会是诚信社会,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社会,不能成为现代社会;没有诚信的经济,同样不能成为健康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诚信状况的实际需要,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而作为先导和探索,必须加快银行系统征信体系的建设,进而推动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全面建设,推动诚信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世界银行金融部高级经济学家玛格丽特?米勒女士介绍,拉美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在征信体系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的帮助下,违约率在大银行减少41%,小银行减少78%。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对于建设诚信社会、维护金融秩序、避免金融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国对征信体系建设有了初步发展。据与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任兴洲女士提供的信息看,从1989年开始至今,我国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征信业的起步,由于对外贸易企业对于信用调查的需求,国内出现了部分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咨询策划机构,中国的征信业开始起步。第二阶段是民营征信业的初步发展和外资进入,从1995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品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规模都不断扩大,对企业信用调查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出现了新的民营征信企业,外资征信和资信评级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我国征信业务的发展。第三阶段是政府推动征信业发展,2000年至今,在加入wto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更加开放,居民信贷消费增加,社会的信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失信行为的不断增加,也促使政府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征信机构的建立,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个人征信试点也开始进行,并在上海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至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立了四类不同的征信机构:一是政府部门所属、专门提供企业资信调查活动的机构;二是中资民营的企业征信公司,主要从事企业信用调查和咨询、风险管理等业务;三是已经进入中国的外国征信机构,提供企业征信服务;四是正在试点的个人征信机构,例如上海建立的个人征信机构,已经有了100多万上海市民在个人征信机构中拥有了自己的信用记录。
应当看到的是,尽管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已经有了上述的发展,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初步形成,企业征信市场的集中度在逐步提高,个人征信试点初见成效,中央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建立并取得成效,但是就全国征信体系的状况而言,这仍然是初步的发展,距离建设诚信社会的整体需求,确实具有相当大的距离。
三、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基本思路
为了中国社会诚信建设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归纳起来,其基本思路是:
第一,必须全面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速度。就目前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而言,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和社会各界对征信服务业提出的迫切需求,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必须全面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征信机构建设应当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并举,引进外资征
信机构,形成市场化良性竞争。在美国,发挥主导作用的征信机构是民营征信机构,主要的征信业务集中在三大民营征信机构。在欧洲,以国营的或者公共征信机构为主导。中国建设社会征信机构,应当公共模式和民营模式并举,同时,欢迎外资征信机构进入市场,形成征信业的良性竞争,通过市场引导征信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以建立统一的银行征信机
构为先导,带动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机构发展。现在,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经建立并运行,录入420多万借款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用户达到6万多个,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认为,应当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还应当建立个人的信用信息登记,进一步带动全国的企业和个人的征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将中央银行征信体系建设和上海市个人征信试点经验推向全国,逐步形成少数拥有全国基础信用信息资源的大型的综合性征信机构和众多提供信用信息评估等信用增值服务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性、专业性征信机构,建立覆盖全国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
第四,坚持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针,全面开展征信业务,充分发挥征信体系作用。征信机构由于涉及到企业和私人的信用信息披露,必须坚持特许经营,经过必要的审批。征信机构不仅要开展一般的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使用服务,还要进行信用评级、评估等信用增值业务,并且要开展专业性的、地域性的征信业务服务,形成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各具特色,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发挥规模效益,适应不同征信需要,为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四、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须加强法制
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然涉及到被征集信用信息的主体的权利保护问题,同时,征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如果不加强法制,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必须依法进行。
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如何在采集、加工和使用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时候,保护好信息主体的权利。建设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是以征集、加工整理和使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为基础,这就必然涉及到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保护问题,即围绕个人信用报告的采集、制作与使用,必然地要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披露,形成与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矛盾和冲突。对这种权利冲突的协调原则是:第一,坚持对企业和个人权利的保护原则,特别是对个人的隐私权、信用权必须予以保护,不能因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使个人和企业的权利受到侵害。第二,个人和企业应当适当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内容,即对于自己的信用信息对征信机构予以披露,对这些信息以及已经公开的信用信息,准许征信机构采集、整理和使用。第三,对于征信机构采集的信用信息以及制作的征信产品,个人和企业享有知情权,征信机构应当保障信息的准确,对信息主体必须定期报告,每年应当免费为其出具个人和企业的信用报告,使信息主体知道自己被征集和使用的信用信息的真实情况。第四,征信机构对掌握的信用信息必须正确使用,保障信息管理及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信息主体对信用信息享有变更权,当信息主体发现自己的信用信息不准确,有权请求变更,征信机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更正。第五,发生侵权纠纷,可以选择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总之,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应当依照法律进行,求得信息公开与民事权利保护的协调,确保社会征信系统的全面建设和良性运行,使我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对社会各界提供信用信息咨询参考,防止失信行为为害社会(中国好范文 www.xiexiebang.com)。
第二方面,如何将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社会征信体系管理纳入法制轨道。首先,必须制定征信机构管理法律法规,使其依法进行。各国一般都由征信管理法律法规,在美国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在泰国有《征信业法》。我国也应当制定征信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征信机构运行及其管理,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其次,应当加强征信业的标准化建设,实行信息标识标准,信息分类及数据格式编码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等,规范征信业的有序发展。再次,应当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监管,政府监管对于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保护信用交易双方的权利,维护征信市场秩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要加强征信业的自律,征信从业人员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作诚实守信的典范。
第五篇:社会诚信体系de 建设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级、2011级专升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与监督
——关于网络舆论的监督办法探讨
作
者
王 芳
系
别 地质与交通工程系
专
业
土木工程
年
级
土木11升本
学
号
0927101037
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年**月**日
[1]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摘 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诚信 监督 管理 规范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命之本,是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讲文明,讲信用的人,这样的人处处受欢迎,时时受尊重。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避免和他打交道,甚至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企业更应该讲诚信才能发展,社会更应该有诚信才有和谐。
一种风气一旦养成,其自身便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它能够迅速膨胀,弥漫到它能到达的每一个角落,并将在它形成之后踏入其中的每一个人裹挟,后来者除了随波逐流,找不到任何应对之策。这种风气可以给顺从者以实际的利益,如那些支持者所说的“有利于人际交往、开展业务”;而不顺从者则会因头衔太小被人看作“人微言轻”,工作无法展开甚至处处受阻。最终的结果是,所有想在其中生存的人都要向这种风气屈服。
但随波逐流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一个考场中,当作弊者只有几个人时,这几个人会因为作弊而得高分,但当考场中所有人都作弊时,每个人都会在考试中得高分,这时分数也就变得毫无意义。而且最要紧的是,只有数人作弊,被发现的几率较小,而所有人都作弊,作弊也就像“秃头上的虱子”,是明显摆着的事了。这时,谁都无法再从中获益,而只能集体被打入诚信的“黑名单”。
但是,虽然很多人也会想到最终的结局是谁都无法获益,作为个体,却不会为整体的利益过多着想。而且,由于最终的损失不会由其一个人来承担,这也减少了其心理上的负罪感。但“头衔通胀”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却是身处其中的人们谁都无法逃脱、必须承受的。
到处都是“经理”,“经理”便不值钱了;到处都是“老总”,“老总”便不值钱了。“头衔通胀”发展到现在这种状况,绝非一日之功,其弊端已经逐渐凸显。每个身在其中的人,既从中获益,也因而受损,既快乐又痛苦,既想跳出又乐在其中,在这样的纠结中,社会的诚信环境不可避免地大大恶化了。
是该反省的时候了。浮夸与虚饰的社会不可能进步,普遍不诚信的结果是谁都不可能从中获益。方鸿渐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头衔是这种浮夸的远祖,某些公众人物如唐骏的学历造假是其近亲,有方舟子等人坚持不懈地打假,说明我们仍有进步的希望,而为数不少的为唐骏辩护者以及唐骏本人“只认错不道歉”的态度也说明,这一过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如今社会诚信的缺失,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更带来了麻烦。诸如:“毒牛肉”、“牛肉膏”、“染色馒头”、“硫磺姜”、“瘦肉精”,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威胁到了社会的安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湖北省委宣传部在第一时间开展“诚信大家谈”活动,可见讲诚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下讲诚信更是不可少的。
社会诚信体系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1)社会诚信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行政规章和行业自律规则等。(2)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是由各社会主体单位,包括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信用管理系统;以及社会专业机构承担的资信调查、联合征信、[2]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信用评级、信用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和商账催收等社会专业服务系统所构成。(3)社会信用活动,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活动、企业信用活动、银行信用活动和政府信用活动等。(4)监督与惩戒机制,主要包括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运用行政、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依法对信用活动行为进行监管和失信惩戒,将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从市场经济的主流中剔除出去,同时激励守信企业单位和个人。
反观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旧滞后,诚信缺失问题依旧突出,重拾诚信,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结合胶州当前诚信体系建设实际,如何继续推动征信工作纵向深入开展?一言蔽之,应当构建一种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合力联动的局面,树立自上而下,从政府到个人的诚信理念和工作方式,让每家机构,每个个人经营好自己“诚信的店面”,打造幸福和美新胶州的诚信氛围。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立”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既是信用体系的科学规划和制定者,也是确保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践行者和监管者,其垂范作用至关重要。政府部门如果不能在打造诚信社会中发挥榜样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无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府在丧失诚信的同时也会失去民心。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严肃对待,以身作则,不能在诚信体系建设问题上缺位,不作为。
1.加强表率作用。要树立政府部门诚信旗帜,积极拓宽诚信考核晋级办法,将征信内容考核纳入其中,从服务态度,执法理念,监管措施等方面加强诚信理念,各项措施要公开公平,让权力运行于阳光之下,做到以德服人、以信立威。要自觉接收公众监督,保证权利运作规范化,阳光化。统筹协调各部门机构,杜绝部门间利益保护所导致的信息征集难,公开范围窄的现象。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金胶州,政务网及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营造诚信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定期组织市内各行业机构代表开展诚信工作总结大会,积极聆听各方意见,不断完善我市征信工作,打造适合我市发展特色的征信体系。要适当安排专项资金,可通过“诚信标兵”、“守信单位“等荣誉及奖励办法的实施引导全市范围共同开展诚信活动,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3.构筑信息平台。将市内各机构纳入征信考核体系,以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在市内几家代表性金融机构及企业采取试点,通过征信体系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量化考核办法进行考核。政府可适当扩大预算,安排部分资金,通过购买设立服务终端查询机,诚信信息服务窗口等途径建立信息数据库等信息公开平台,征信范围涵盖要广,上级监管部门要不定时进行敦促抽查,完善相关信用登记及数据信息的更新,并对公众及需求者提供便捷查询,切实让信息平台真正成为社会信用的“反映器”。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家企业要“做”
企业部门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对企业而言,诚信不仅是企业外部形象,而且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仅意味着企业自身软实力提升,更关乎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成功与否。近期,我市出台了《胶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文件,并在青岛辖区率先启动了“胶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的开展,这几项重要举措为我市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指明方向和行动目标,各家企业应当依照工作方案具体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情况,认真推进本单位征信工作的开展。
1.立足实际,加强学习。市内各家机构企业,要在本单位内开展行之有效的诚信学习和培训,不断学习上级部门出版出台的关于征信工作开展的书籍文件,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
[3]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会,撰写总结等多种活动形式,将诚信理念作为本单位的经营准则,形成浓厚的外部氛围,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
2.提升认识,加强配备。要增强诚信体系建设及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要在人力物力上加强支持,成立诚信工作小组,由分管部门组成工作组成员,主要领导负总责。对于工作分工要明确,任务布置要细化,确保征信工作各项任务都有人负责实施。各单位也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适当扩大预算额度,拨出部分资金,积极争取申领政府的专项表彰资金,让信用体系建设有可靠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3.多方交流,吸纳创新。各家企业在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诚信体系建设交流会上可以广泛听取其他行业,其他部门在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当中的优秀经验,结合自家工作实际,采取吸纳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诚信经营道路。在单位内要广泛开展自上而下的总结交流会,从一把手到一般职员都可以发表个人对于诚信工作开展的工作认识,统筹各方意见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诚信体系。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群众要“融”
群众是社会主体,重拾诚信,每个人都责无旁贷。作为社会群众,不能认为诚信工作的开展与己无关,应当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融入社会诚信体系工作的开展建设当中。可以将诚信要求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规范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向单位上层或政府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对策、参与社区开展的诚信活动、撰文写稿等多种途径来发挥自身能动性,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出谋献策。通过全市民众的集思广益,推动我市信用体系建设愈加完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