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1215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规定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规定(试行)
粤高法发[2009]91号
2009年12月15日印发
第一条
为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司法为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的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司法救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是指本院在办理一审执行、执行监督、执行复议等各类执行案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生活特别困难、确有需要的案件当事人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性、应急性、一次性救助金。
第三条 按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和广东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纳入省级司法救助体系。
本院接受执行案件当事人司法救助的申请,进行审核。经审查应当给予司法救助的,提请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核拨支付。
第四条
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应坚持定向救助、有限救助和适度救助的原则。
第五条
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对象为,因案件无法执行
到位而经济极度困难的债权人或与案件执行标的相关的利害权利人,且其应具备下列情形之一:
(一)申请执行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或抚恤金的;
(二)申请执行养老金、社会保险金或劳动报酬的;
(三)权利人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的;
(四)权利人为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者农村“五保户”的;
(五)权利人为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
(六)权利人为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的;
(七)权利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的;
(八)权利人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九)具有其他特殊情形确需救助的。
第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司法救助:
(一)执行标的额已全部执行到位的;
(二)通过执行法院协调,已获得民政救济、医疗救助、慈善捐助或其他救助的;
(三)不同意放弃无理申诉上访的;
(四)已获得司法救助并同意不再申诉上访,无正当理由又继续缠诉缠访的;
(五)其他不宜司法救助的情形。
第七条
司法救助的金额,应结合案件标的额执行到位情况、申请人的家庭负担、经济情况、申请人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具体情况,在未执行到位的案件标的额以内确定具体金额。一般情形的,参照申请人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金计算一至三年确定司法救助金额,一般不超过3万元;情形突出的,计算五至十年确定司法救助金额,一般不超过5万元;情形特别突出的,可在十年以上确定司法救助金额。
第八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司法救助,应向本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其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街道(乡镇)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有关情形的证明材料。
申请人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由执行人员制作口头申请记录。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本院申请调查取证。
第九条
申请执行人提出司法救助的申请后,由执行案件的承办人负责审查,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合议庭评议,并层报至院领导批准。
第十条
经审查符合司法救助的,以本院名义向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申请核拨司法救助金,具体核拨、领取手续按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经本院审查不予司法救助的,或本院报请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后审批不予核拨的,口头或书面告知申请人有关理由。
第十二条
司法救助的申请、调查、核拨、支付等有关材料,应
随执行案件材料入卷归档备查。
第十三条
执行法院对已经给予司法救助的执行案件,在具备执行条件时应继续执行。
第十四条
对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司法救助的,应当依法追回,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五条
本院财务部门配合本院执行局做好执行案件司法救助经费的申请和支付工作。
第十六条
本规定从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一: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
(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4次会议通过,2005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7次会议通过修订)
法发[2005]6号
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军事法院、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已于2005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7次会议通过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5年4月5日
第一条
为了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第三条 当事人符合本规定第二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七)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第四条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应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第五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司法救助的请求,经审查符合本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的,立案时应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
第六条 人民法院决定对一方当事人司法救助,对方当事人败诉的,诉讼费用由对方当事人交纳;拒不交纳的强制执行。
对方当事人胜诉的,可视申请司法救助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决定其减交、免交诉讼费用。决定减交诉讼费用的,减交比例不得低于30%。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二项、第九项规定情形的,应免交诉讼费用。
第七条 对当事人请求缓交诉讼费用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报庭长审批;对当事人请求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经庭长审核同意后,报院长审批。
第八条 人民法院决定对当事人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应在法律文书中列明。
第九条 当事人骗取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补交诉讼费用;拒不补交的,以妨害诉讼行为论处。
第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二:
广东省法院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
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办法
粤高法发[2006]9号 2006年4月12日
为正确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结合我省法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规定》第二条所称“诉讼费用”是指案件受理费和财产保全费。
第二条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应当在起诉或上诉时,向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提交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书面申请。
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书面申请司法救助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制作笔录,交当事人签名,同时告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第三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一)具有《规定》第三条第(二)、(四)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民政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颁发的孤寡老人、孤儿、农村“五保户”、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的身份证明材料。
(二)具有《规定》第三条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民政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出具的残疾人或患有严重疾病,且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证明材料。
(三)具有《规定》第三条第(七)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当事人实施见义勇为或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证明材料。
(四)具有《规定》第三条第(九)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出具的当事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证明材料。
(五)具有《规定》第三条第(十)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当事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材料。
(六)具有《规定》第三条第(十二)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有关部门正在给予当事人法律援助的证明材料。
(七)具有《规定》第三条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应当提供本单位属于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证明材料。
(八)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供的与申请事由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四条 对当事人提出的司法救助申请,由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立案庭审查。
案件移送审判庭后,当事人提出延长缓交期限、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申请的,由审理该案的审判庭审查。
第五条 当事人提出上诉后,向一审人民法院递交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申请的,一审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当加盖收文章,注明收到日期,并将申请书连同案卷移送二审人民法院立案庭审查。
第六条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的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申请后,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并书面答复当事人。
第七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司法救助申请,经审查认为符合《规定》第三条规定情形的,立案时应当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具有确需减交、免交诉讼费用情形的,立案时可以准许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符合《规定》第三条第(二)、(九)项规定情形的,立案时应当准许免交诉讼费用。
第八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不准许当事人提出的司法救助申请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在收到预交诉讼费用通知后七日内,足额交纳诉讼费用,逾期不交纳的,按自动撤诉处理。
第九条 当事人收到人民法院不准许其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通知后,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审查。
第十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的,应当书面
通知当事人缓交的具体期限,缓交期限不得超过案件的审理期限。缓交期限届满后,当事人未足额交纳诉讼费用的,按自动撤诉处理。
准许减交诉讼费用的,应书面通知当事人应当缴纳的具体数额。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但在缓交期限届满前,不宜对案件作出裁判。
第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人民法院立案时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的案件,对方当事人胜诉的,由审判庭按照《规定》及本办法决定是否对申请司法救助的当事人减交、免交诉讼费用。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司法救助的请求,不予准许的,由审判长审批;独任审判的由庭长审批。准许缓交诉讼费用的,由庭长审批。准许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由主管院长审批。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准许一方当事人减交或免交诉讼费用,对方当事人上诉的,应全额交纳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对一方当事人进行司法救助,对方当事人败诉的,诉讼费用由对方当事人交纳;拒不交纳的,强制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二○○六年五月一日起施行。本院于二○○一年十月十日施行的《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实施办法》,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废止;本院以前下发的文件与本办法相冲突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规定(试行)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规定(试行)
(粤高法发[2009]91号, 2009年12月15日印发)
第一条 为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司法为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的精神和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司法救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是指本院在办理一审执行、执行监督、执行复议等各类执行案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生活特别困难、确有需要的案件当事人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性、应急性、一次性救助金。
第三条 按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和广东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纳入省级司法救助体系。
本院接受执行案件当事人司法救助的申请,进行审核。经审查应当给予司法救助的,提请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核拨支付。
第四条 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应坚持定向救助、有限救助和适度救助的原则。
第五条 执行案件特困群体司法救助的对象为,因案件无法执行到位而经济极度困难的债权人或与案件执行标的相关的利害权利人,且其应具备下列情形之一:
(一)申请执行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或抚恤金的;
(二)申请执行养老金、社会保险金或劳动报酬的;
(三)权利人为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的;
(四)权利人为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者农村“五保户”的;
(五)权利人为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
(六)权利人为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的;
(七)权利人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的;
(八)权利人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九)具有其他特殊情形确需救助的。
第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司法救助:
(一)执行标的额已全部执行到位的;
(二)通过执行法院协调,已获得民政救济、医疗救助、慈善捐助或其他救助的;
(三)不同意放弃无理申诉上访的;
(四)已获得司法救助并同意不再申诉上访,无正当理由又继续缠诉缠访的;
(五)其他不宜司法救助的情形。
第七条 司法救助的金额,应结合案件标的额执行到位情况、申请人的家庭负担、经济情况、申请人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具体情况,在未执行到位的案件标的额以内确定具体金额。一般情形的,参照申请人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金计算一至三年确定司法救助金额,一般不超过3万元;情形突出的,计算五至十年确定司法救助金额,一般不超过5万元;情形特别突出的,可在十年以上确定司法救助金额。
第八条 申请执行人申请司法救助,应向本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其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街道(乡镇)或民政部门出具的符合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有关情形的证明材料。
申请人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由执行人员制作口头申请记录。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本院申请调查取证。
第九条 申请执行人提出司法救助的申请后,由执行案件的承办人负责审查,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合议庭评议,并层报至院领导批准。
第十条 经审查符合司法救助的,以本院名义向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申请核拨司法救助金,具体核拨、领取手续按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经本院审查不予司法救助的,或本院报请省级司法救助金管理部门后审批不予核拨的,口头或书面告知申请人有关理由。
第十二条 司法救助的申请、调查、核拨、支付等有关材料,应随执行案件材料入卷归档备查。
第十三条 执行法院对已经给予司法救助的执行案件,在具备执行条件时应继续执行。
第十四条 对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司法救助的,应当依法追回,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五条 本院财务部门配合本院执行局做好执行案件司法救助经费的申请和支付工作。
第十六条 本规定从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协调执行争议案件若干规定(试行)-地方司法规范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安福县人民法院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安福县人民法院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9-11-06 11:13:16
安法[2009]29号
关于印发《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
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人民法庭、本院各部门:
现将《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日
安福县人民法院
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关于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的意见》精神和《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案件司法救助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切实保障弱势群众合法权益,加强对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在民事执行案件中(含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案件),对申请执行人因遭受侵害而不能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标准,或因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缺乏必要的生活及医疗费用致使生活难以维持,或因受害致死给家庭生活造成巨大困难等,被执行人暂无履行能力的,申请执行人可向法院申请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
第二条 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来源为政府财政预算拨款。
第三条 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适用对象为具有本县正式户口的执行案件自然人申请人,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1、申请执行人因人身权益受到侵害,经人民法院判决、调解、裁定后,在执行中穷尽执行程序,其权利仍不能实现,并导致本人或家庭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
2、申请执行人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的案件,在穷尽执行程序后,其权利仍不能实现的,并影响本人基本生活、学习的;
3、其他适用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对象。
第四条 适用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案件被执行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确无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能力,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2、短时间内确实无法履行全部义务;
3、长期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的。
第五条 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适用原则及标准:
1、适用原则为从严掌握,实事求是,按需使用,因案制宜,严格审批,动态管理;
2、申请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金额一般不得超过生效法律文书确定金额的10%,且最高不超过5000元;
3、案件标的在2000元以下的申请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金额可不受限制;
4、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是临时性应急性的生活补助,申请执行人在一个案件中原则上只能申请一次。
第六条 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审批程序:
1、权利人向执行案件主办人提交申请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申请书、身份证明、所在基层组织出具的证明权利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困难的材料以及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2、执行案件主办人所在合议庭填写《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审批表》,写明案件执行经过情况、建议金额及理由、继续执行的方案;
3、法院执行局长签署初审意见;
4、主管院长签署最后审批意见,金额在1000元以上,报院长审批;
5、执行案件主办人应将有关材料装订入卷;
6、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救济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第七条 人民法院对申请执行人或有关单位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应当依法追回。
第八条 附则
1、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在法院办公室设立专门账户,建立帐册,专款专用,滚动使用,严禁挤占或挪用。
2、执行局建立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的有关各项工作台账;
3、当发现被执行财产或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恢复执行,执行款项应首先扣除已从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中发放部分,并及时退回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账户;
4、执行案件主办人向权利人发放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后,尽可能将所办案件结案;
5、除了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特困群体执行救助基金外,对于符合城市、农村特困低保待遇的,人民法院可向民政部门提出建议,并经民政部门审查落实,给予城市、农村特困低保待遇。
第九条 本办法由安福县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主题词:执行救助基金特困群体管理办法通知抄送:市中院、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委政法委
县财政局、县民政局
安福县人民法院办公室2009年10月10日印
发
份
共印32
第五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
关于执行程序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参考意见
(2018年7月)
问题一:关于网络司法变卖程序,应适用先到先得规则,还是适用再次竞价的规则?
处理意见:适用再次竞价规则。
主要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变卖方式处置财产的,参照本规定执行。本规定对网络司法拍卖行为没有规定的,适用其他有关司法拍卖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做好网络司法拍卖与网络司法变卖衔接工作的通知》【法明传(2017)455号】第六点:“关于网络司法拍卖变卖流程问题。变卖期开始后,取得竞买资格的竞买人即可以出价。自第一次出价开始进入24小时竞价程序,其他取得竞买资格的竞买人可在竞价程序内以递增出价方式参与竞买。竞价程序内无其他人出价的,变卖财产由第一次出价的竞买人竞得;竞价程序内有其他人出价的,变卖财产由竞价程序结束时最高出价者竞得。变卖成交的,竞价程序结束时变卖期结束。”该明传这一内容明确了对网络司法变卖程序适用再次竞价规则。
问题二: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和第三人签订执行和解协议,约定由第三人为该协议的履行提供担保,该担保是否属于执行担保?
处理意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构成执行担保:由被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该担保须经申请执行人同意且由执行法院审查许可;担保人应当向执行法院提交担保书,并将担保书副本送交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担保的,应参照相关法律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主要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被执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七十条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供执行担保的,可以由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提供财产担保,也可以由他人提供保证。担保人应当具有代为履行或者代为承担赔偿责任的能力。他人提供执行保证的,应当向人民法院出具保证书,并将保证书副本送交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提供财产担保的,应当参照物权法、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应手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提供执行担保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担保书,并将担保书副本送交申请执行人。”根据上述规定,执行担保必须具备相应条件:须由被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该担保须经申请执行人同意且由执行法院审查许可,担保人应当向执行法院提交担保书,并将担保书副本送交申请执行人,提供财产担保的,还应参照相关法律规定办理相应手续。如果执行和解协议中第三人所作的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仅是向执行案件当事人作出的,则该执行和解协议具有民事担保合同性质,不属于执行担保。
问题三:主债务人破产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主债权停止计息的效力是否及于担保债权,担保责任是否受破产程序影响而减少?
处理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附利息的债权自破产申请受理时停止计息”的规定,仅适用于进入破产程序的主债务人,不适用于担保债权。担保责任范围应为基于担保合同产生的担保债权,不应仅限于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申报的对主债务人的破产债权。
主要理由:司法实践对此问题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担保责任应受破产程序影响而减少。主要理由是,基于担保责任的从属性,担保责任范围不应大于主债权。债权人所享有的主债权范围为破产债权时,作为担保人所承担的担保责任亦应为破产债权。第二种观点认为,担保责任不应受破产程序影响而减少。主要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是法律针对破产程序中破产债权作出的特殊规定,担保人的责任范围应依据担保合同进行确定,因此,利息、违约金等不因主债务人破产而停止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范的是破产债务人与债权人的破产法律关系,除非破产法有特别规定,担保人对破产债务人的担保责任应当适用担保法律规定,不受破产法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关于破产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停止计息的规定,是对破产债权数额的限制,并不能因此推导出破产受理之后的利息债权的消灭,该债权实质上仍然存在,只不过无法在破产程序中得到保护。
担保制度的目的和功能就是为了预防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风险,以期在债务人不能清偿时债权人能从担保人处获得救济。债务人破产本身就是担保人所要承担的担保风险,除非当事人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主债务人破产情形下减轻或者免除担保责任,否则担保人即应对担保合同项下的全部债务承担担保责任。如果打破当事人的约定,把担保责任限定在破产债权范围,亦与担保制度的目的和当事人的初衷相违背。
对此,法律和司法解释均作出相应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九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所享有的权利,不受重整计划的影响。” 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和解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所享有的权利,不受和解协议的影响。” 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破产人的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对债权人依照破产清算程序未受清偿的债权,依法继续承担清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保证期间,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的,债权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也可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
问题四: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查封、扣押机动车辆,是否应当限制该机动车辆年检?
处理意见:考虑车辆拍卖成交后的过户问题,应慎重采取限制被查、扣机动车年检的强制措施。
主要理由: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环境保护部联合颁布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2012第12号令)规定:机动车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应当强制报废。执行法院在协助执行通知书中明确要求“不予定期检验”的,相关机动车辆因不能按期送检可能被强制报废,解封后也不能正常使用,拍卖成交后也不能正常过户。我院曾就相关问题向广东省公安厅发出《关于商请处理肇庆中院查封车辆过户问题的函》【(2018)粤执协5号】,2018年6月4日,广东省公安厅函复我院(《关于查封车辆过户问题的复函》粤公函字[2018]660号),一是建议我省各级人民法院规范拍卖机动车行为。拍卖前应向车籍地公安机关核实相关机动车状态,对逾期未检验需强制注销的车辆申请恢复正常状态后再委托拍卖。如无法恢复的,应当在委托拍卖时将机动车状态等相关情况向拍卖人及竞买人说明。二是建议我省各级人民法院慎重使用“不予定期检验”的强制措施。因此,各级人民法院在查封、扣押和处置机动车辆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建议,避免拍卖成交后不能过户。
问题五:报请跨省异地执行是否需具备“三个以上被执行人或者三处以上被执行财产在省外”或者“经委托被退回”的条件?
处理意见:不需具备上述条件。
主要理由:2011年5月16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执行法院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在本辖区内已无财产可供执行,且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应当将案件委托异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执行。执行案件中有三个以上被执行人或者三处以上被执行人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以外,且分属不同异地的,执行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报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后可以异地执行。”我院2012年5月16日粤高法【2012】184号《关于规范省外异地执行和退回委托执行审批案件的通知》第一条第(一)项第4点规定,存在多次委托省外执行被退回的,可以批准异地执行。上述司法解释和我院文件规定了跨省异地执行应当具备的条件。上述规定在执行中,2015年8月27日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全国法院暂时不要委托,一律采用协助执行和事项委托方式来处理。我省法院反映,在此之后全国其他法院不再接受外省法院全案委托执行。为推进案件执行,根据实际情况和执行工作需要,案件需跨省异地执行报请我院批准,可以不要求必须具备上述条件。但是,原则上要通过执行指挥平台以事项委托方式为主,经批准异地执行的要注意执行安全,积极协调异地法院协助执行。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异地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等非处分性执行措施,无须报请我院批准。
问题六:异议人以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通过网络询价方式确定房屋、车辆等财产拍卖保留价违反评估程序,主张重新评估的,人民法院是否应当支持?
处理意见:不予支持。
主要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财产价值较低或者价格依照通常方法容易确定的,可以不进行评估。”对于房屋、车辆等财产,通过税务机关、房管部门及相关大数据平台等具备条件的评估、询价系统,以网络询价方式确认司法拍卖的起拍价,符合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且通过网络询价进行估价只是辅助执行法院确定拍卖保留价的手段,最后的成交价格仍需由市场检验而非由询价的结果确定。故异议人以执行法院通过网络询价方式确定司法拍卖保留价违反评估程序为由请求重新评估的,不予支持。
问题七:执行法院作出移送破产审查决定后,对于长期存放将产生大额费用的机械设备等动产,能否在执行程序中予以处置,以防止场地、保管等费用的增加?
处理意见:可以依法处置,但所得价款暂不作分配。主要理由:如果机械设备长期存放会产生巨额的保管费、场地占用费,将导致财产价值贬损甚至会导致财产处置所得款不足以支付保管费用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8条规定:“执行法院作出移送决定后,应当书面通知所有已知执行法院,执行法院均应中止对被执行人的执行程序。但是,对被执行人的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烂变质以及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执行法院应当及时变价处置,处置的价款不作分配。受移送法院裁定受理破产案件的,执行法院应当在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七日内,将该价款移交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的若干意见》第十二条规定:“案件中止执行裁定作出后裁定受理破产前,执行法院对被执行人所有的持续保管费用过高可能影响债权受偿、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败变质以及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和宜先行处置的财产,应及时予以变价处置并提存变价款。”因此,上述机械设备属于前述规定中持续保管费用过高可能影响债权受偿、不宜长期保存的财产,可以在执行程序中先予处置变价,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切实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问题八: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及破产申请受理后,正在进行的执行异议审查程序应当如何处理? 处理意见:1.对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提出的执行标的异议,在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后,应当中止审查。裁定驳回破产申请后,恢复审查;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案外人同意撤回异议申请的,予以准许;案外人坚持异议的,裁定驳回异议申请。2.对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提出的执行行为异议,如果异议的审查结果与破产清算程序直接相关,应当裁定中止审查;裁定驳回破产申请后,恢复审查;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异议人同意撤回异议申请的,予以准许;异议人坚持异议的,裁定驳回异议申请。其他执行行为异议则不受移送破产的影响,可以继续审查。
主要理由:
首先,执行标的异议审查的核心,是案外人对执行法院控制处分的标的物有无所有权或者其他足以阻止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据此裁定是否中止执行标的物。《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第六条规定,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管理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债务人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第七条规定,对债务人财产已采取保全措施的相关单位,在知悉人民法院已裁定受理有关债务人的破产申请后,应当依照企业破产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及时解除对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因此,在破产申请受理后,执行法院应当中止执行标的物,执行标的异议所指向的执行标的物已依法转化为破产程序中的债务人财产,故执行标的异议亦不得继续审查,应当准许案外人撤回异议申请,案外人坚持提起异议的,裁定驳回异议申请。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应另行在破产程序中提出,由破产受理法院依法处理。
其次,执行行为异议的审查主要是判断执行行为的合法性。一般情况下,由于执行行为异议审查具有相对独立性,移送破产及破产受理后,执行实施程序虽然应当中止、终结,并不影响异议程序中对执行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判断。但是,由于执行行为异议所涉范围广泛,有的执行行为异议的审查结果将直接影响破产程序中的破产清算。例如被执行人以债权消灭、丧失强制执行效力等执行依据生效之后的实体事由提出异议,直接涉及破产债权的确认。对于此类执行行为,亦应适用中止、驳回异议申请或准许撤回申请等处理方式,避免执行异议程序与破产程序发生矛盾冲突。
问题九:被执行人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买受人对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提出异议,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二十八条还是第二十九条?
处理意见:应当区别案件不同情况,选择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八条或者第二十九条。
主要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金钱债权执行中,买受人对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提出异议,符合下列情形且其权利能够排除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买卖合同;
(二)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合法占有该不动产;
(三)已支付全部价款,或者已按照合同约定支付部分价款且将剩余价款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交付执行;
(四)非因买受人自身原因未办理过户登记。”第二十九条规定:“金钱债权执行中,买受人对登记在被执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名下的商品房提出异议,符合下列情形且其权利能够排除执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买卖合同;
(二)所购商品房系用于居住且买受人名下无其他用于居住的房屋;
(三)已支付的价款超过合同约定总价款的百分之五十。”
上述司法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是对无过错不动产买受人物权期待权的保护条件,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是对房屋消费者物权期待权的保护条件。二者相同之处在于两点:一是申请执行的债权都是金钱债权,二是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买卖合同。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五点:一是保护的对象不同。前者为买受人,后者限定买受人为消费者。二是异议指向标的物不同。前者是为不动产,既包括一手居住用房,也包括一手商住用房,还包括二手房,以及其他不动产。后者限定于房地产经营者所开发的居住商品房即一手住宅,且系买受人唯一居住用房。三是占有的状态不同。前者要求查封前已合法占有,后者不要求占有。四是对付款要求不同。前者要求支付全部价款或已按合同付款并将余款交付执行,后者仅要求已付款超过合同约定总价款的百分之五十。五是过错要求不同,前者要求买受人无过错,后者未要求。
问题十:被执行人就执行法院对其名下涉案财产的查控措施提出执行异议、复议,复议审查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执行法院据此解除对复议申请人名下涉案财产的查控,但复议申请人拒绝撤回复议申请,对此情况应作何种处理?
处理意见:裁定驳回复议申请。
主要理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执行行为异议和复议案件的会议纪要》第8点规定:“下列不属于执行行为异议,应分别情形予以处理:(1)异议人异议的违法行为在立案审查期间已经纠正的,告知异议人纠正情况;……上述情形,异议人坚持提出异议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申请。”第20点规定:“执行法院对执行异议案件,经过审查,按照下列情形,作出执行裁定:……(4)审查期间执行行为纠正的,裁定终结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没有规定终结审查这一结案方式,故可参照该纪要第8点关于“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申请”的方式处理。
问题十一:被执行人除每月固定的工资收入外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可否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处理意见:执行法院裁定提取被执行人的相应工资收入并通知协助执行,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规定的其他条件,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主要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
(二)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三)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四)自执行案件立案之日起已超过三个月;
(五)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已依法予以查找;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已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已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执行法院已对被执行人唯一可供执行的财产即固定工资采取了执行措施,又确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不具备继续采取其他执行措施的条件和必要,可以参照上述规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问题十二:申请执行人申请不处分已查控的财产的案件,执行法院能否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处理意见:不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主要理由: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基本条件,是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申请执行人申请不处分被执行人财产,不属于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形,不得以此为由终结本次执行。但是申请执行人可以撤回执行申请,执行法院可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裁定终结执行;申请执行人申请暂缓处分被执行人财产,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裁定中止执行。
问题十三:没收财产、罚金等刑事财产刑案件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时,适用何种结案方式?
处理意见:被处没收财产的被执行人,查无可供执行的财产的,裁定终结执行;有可执行财产但暂不能处置的,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被处罚金的被执行人,查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主要理由:关于没收财产,2014年11月6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执行刑事裁判生效时被执行人合法所有的财产。”没收财产在执行程序中应注意两点:一是主体上,限定于被执行人个人所有的财产。二是时点上,应当执行刑事裁判生效之时的被执行人已有财产,对被执行人的现有财产实行没收,不得将刑事裁判生效后被执行人所取得的财产予以没收。因不能确保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为便于以后发现财产时可依职权恢复执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裁定终结执行。
若被执行人名下有财产但暂不能处置的,可以适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相关规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关于刑事财产刑为罚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根据该规定,被执行人的履行义务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查无可供执行财产执行时,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发现财产后恢复执行进行追缴。
问题十四:被执行人为公民或其他组织时,尚未取得生效裁决的当事人能否对被执行人的财产以预留份额的方式参与分配?
处理意见:尚未取得生效执行依据的当事人,不能申请参与分配,但优先权和担保物权的债权人除外。此外,优先债权法院接受首先查封法院移送财产处分后,在满足优先债权之后,在分配程序中应当对首封债权预留相应份额。
主要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零八条第一款规定:“被执行人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被执行人的其他已经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参与分配”。上述执行依据是指已经生效的裁决或其他可以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未生效的法律文书不包括在内。但该条第二款又规定:“对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有优先权、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参与分配,主张优先受偿权。”故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即使未取得或所取得的判决或其他裁决尚未生效,仍然可以参与分配。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首先查封法院与优先债权执行法院处分查封财产有关问题的批复》第三点规定:“……优先债权执行法院对移送的财产变价后,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分配,并将相关情况告知首先查封法院。首先查封债权尚未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应当按照首先查封债权的清偿顺位,预留相应份额。”按照该规定,首先查封债权可以以预留份额的方式参与分配。
问题十五: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需要长期履行的,可以裁定终结执行。长期履行的期限如何掌握?
处理意见: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相关规定,长期履行的期限可按6个月掌握。
主要理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规范近期执行工作相关问题的通知》(法[2018]141号)第三点关于和解长期履行案件的报结问题规定: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需要长期履行的,可以以终结执行方式(选择“和解长期履行”情形)报结;对该种情形终结执行的案件在报结时可以不作必须解除强制执行措施的要求;因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可以恢复执行方式立案。该规定中的“长期”为多长时间未作具体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结;……”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履行期限超过6个月,该期限将跨越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6个月的法定执行期限。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规范近期执行工作相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需要长期履行的,可以以终结执行方式报结”规定中的“长期”,可以按6个月把握。即当事人达成和解,履行期限超过6个月的,可以终结执行。被执行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的,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