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大学活动中心调研报告
深圳大学活动中心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调研目的:对建筑的形体、周围环境、空间、功能、色彩、流线、细节等方面进 行分析。大学生生活动中心是为了大学生适应学校的发展,学校为入校的大学生提供活动、交流和休闲的场所,是学生课余生活的延伸,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个建筑,更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学生能够在这里学找到自己所期望的活动,实现大学活动与人际交往的统一,健全自己的人格。调研人员:倪恒夫
调研时间:2016.5.1
一、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及周边环境
深圳大学生活动中心由香港胡 应湘先生捐资兴建,于1996年6 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
4117m²,用地面积4981m²。内 设展览、歌舞厅、排练厅、学生就
业指导中心、咖啡厅及相关办公用房等,是一座综合性校园文化活 动设施。深圳属于中国华南地区,日照充足,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基地位于校内学生宿舍西南角与教学区分界处,其西北向是教学区,东侧是校医院,南侧是已建成的溜冰场、用泳池等活动场地和拟保留的现有荔树林,级低朝南面海,景观优美。
二、活动中心建筑空间功能、结构与流线布置
活动中心设计构思尊重环境、整体布局以动静分区原则将建筑分为东西两翼,两翼之间形成一个有顶盖的全开开厂中庭,其中设主入口楼梯和天桥,将两翼连成一体。北侧前来活动的人流可享受到南面吹来的海风和观赏优美的荔枝丛景观。而且网架结构的顶棚轻盈美观。
三、功能和平面分析
一层平面:主要是文娱活动室、大厅、接待室、展览厅、值班室、休息室、办公室、报告厅等业务用房。辅助用房如卫生间、接待室、休息室、值班室等都围绕文娱活动室设立,使主体空间与辅助空间紧密结合,不会造成功能死角。右边活动区的承重结构是以承重墙和柱子混合承重的形式了承受上部传来的荷载。
二层平面:主要是办公接待厅、学生社团办公室、资料阅览厅、表演厅动静隔离,功能分区互不干扰。右边活动区的大跨度空间承重结构是以中间的6根柱子来支持上面传来的荷载。
三层平面:主要是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接待文印用房、露天舞池左边工作区以走廊连通所有的办公室和辅助用房,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右边的露天舞池大空间开阔灵活自由。
左边以办公会议为主,右边以活动演艺为主,闹静分里合理分区,使两区互不干扰,天桥作为纽带,又相互联系。
四、流线分析
一层流线图
二层流线图
三层流线图
五、色彩分析
活动中心建筑以白色为主,部分用红色,红色代表激情、活力,让活动中间显得分外活跃,同时左右不同的颜色将整个活动中心分成了2部分,通过天桥和楼梯相连接,左边一层部分用红色右边部分建筑构建则用白色,这样使两部分建筑不会显得过分的对比、显得格格不入,互相融合。
六、形体分析:
建筑物主题的两翼分别呈两个面替换为大圆弧的正方体块,和顶面呈突起的L型体块。中间由两层连廊相结合。中间的U型双跑楼梯连接天桥来连通两部分建筑,成为它们的纽带,方便人流通行。
顶棚以张拉膜结构满足大跨度的空间要求,而且有利于减轻自身承重,更有利于建筑的稳定性
建筑的顶棚改造为张拉膜以后,雨水不容易沿着缝隙溅射而下。这一细节的改进使得大楼两个区域的连结更加紧密不容易外界因素的干扰
第二篇:深圳大学调研
上海几所大学和深圳大学调研体会
2014年5月13日至16日,接受两个课题组委派(课题经费支持,不是用学校教学办公经费,^_^)先后在上海参观上海曼恒公司(实地体验虚拟现实产品和3D打印机),上海中医药大学(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华东理工大学(虚拟现实应用)、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合成重点实验室,特色是数字媒体技术改造传统戏剧文化),东华大学(实验室智能信息化管理),以及深圳大学(校园信息化管理),调研体会分享如下:
1、上海曼恒公司是目前国内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三维图形技术研发机构和供应商之一,由三维图形技术领域专家周清会先生与风险投资专家夏晓辉先生于2007年创立。周清会,男,1976年出生于湖南汝城,毕业于武汉工业学院精细化工专业,刚到上海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后攻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点评:呵呵,湖南人在北上广都挺多的。中午吃饭的时候,周总谈起他起家是靠夏晓辉先生的50万风险投资启动的,经过了第二轮融资才到了今天,夏晓辉先生自然是回报颇丰。席间问到周总目前最头疼的地方是什么?他回答是“如何将公司的人员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捆绑在一起?”,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老总关心的并不是营销,也不是技术,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管理企业,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激励。
建议:各专业教师都鼓励学生选修一下公共课《企业管理》,有意向创业的同学尤其如此。让大家可以了解企业生命流程、如何创业、如何办企业、如何激励员工等等。很可惜自己大学没时间受到这方面的教育,所以目前结合任教的《软件工程》课程专门抽4个学时给学生讲述如何创建IT企业、IT企业组织架构、如何投标软件项目和软件企业常见的管理问题等等。
2、在曼恒公司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看到3D打印机,之前根据文献资料大致知道其工作原理了,所以第一次看到实物确实和自己想象的类似,价格是6万元左右一台。虚拟现实主要是带上眼镜体验工厂生产流程、汽车的拆装流程、模拟灭火等场景。
点评:虚拟现实技术非常先进,最大的问题是在于如何和学科教学融合,否则仅仅是一个演示功能?如何解决看带上眼镜看一会虚拟现实的东西就会头晕的问题?虚拟仿真目前已经在股市操盘、证券投资的教学应用较为广泛。而虚拟现实一般应用在无法真实拍摄的场景,例如航空、造船、军事,以及应急撤退演练等领域,如何与我们学校更多学科教学融合,业界也在探索中。
3、上海中医药大学设备处宗志国处长非常地有想法,筹资建设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以及“实验室安全门禁与视频监控系统”,目前覆盖了该校80%的实验室。另外,依托校内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了一系列综合性虚拟实验系统。依托教育部制剂工程中心,建设了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包括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管理预警、科研过程管理、科研数据管理等功能。他说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没钱没关系,首先先做好规划和顶层设计,一期做什么,二期做什么,规划好后一旦有钱就可以启动项目了”
4、华东理工大学仅仅参观了一个虚拟现实的展示,感觉一般般,体会同上,感觉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技术非常值得研究,但如何与教学融合还需要业界探索。
5、上海戏剧学院很小,只有我们校本部一半,每年招生450人,但戏剧戏曲学一直是学校优势学科,199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批准为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参观了该校上海市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合成重点实验室、灯光设计专业作品展,印象最深的是该校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改造传统艺术,例如用虚拟现实场景+真人拍摄多媒体音乐剧《弘一法师》。。原来学校小也可以做得很有特色
6、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在上海松江大学城1500亩地显得好大好大,对比感觉我们白云校区怎么这么小,据说也是1291.9亩啊,怎么感觉好像缩水了。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回来后在百度地图上测量下我们学校新校区面积,呵呵。该校投入了700万建设了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的预约、实时监控、智能电源管理(大概就是物联网在实验室领域的应用)非常不错。
7、深圳大学在李清泉校长带领下搞了个慕课联盟,向深圳市申请专项资助用于打造“慕课系统”,该系统以深大为发起单位,目前已有40多所高校愿意加入,分享优质课程资源。该校正在对平台课程内容的制作标准进行研讨。根据标准,下一步将分头启动进行内容制作。目前深大已经遴选了十门具有推广价值的课程,在“慕课”平台上开放共享。不过深圳大学信息化管理方面不如暨南大学,例如很多系统还是独立建设,暨南大学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值得认真调研。
调研完的一些思考:
(1)需要培养各应用型学科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建议应用型专业学生选修《企业管理》课程,了解如何创业和管理企业,希望未来我们也有更多创业的校友。
(2)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影响越来越大,例如信息技术与金融学融合,形成了互联网金融,最近非常地火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形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融合,形成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与艺术融合,形成了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与中文融合,形成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音乐与信息技术融合,这就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多媒体音乐剧《弘一法师》,这就是信息技术促进交叉学科形成的魅力。
(3)如何培养我们学生的信息化意识呢?例如应用型专业学生可以考虑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两门课程,但注意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通过设计一个非常简单基于Web的的数据库查询系统(成绩查询系统、邮件系统、QQ登录验证系统等),了解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查询,不能像面对计算机专业学生那样传统的讲授方法。
(4)教育信息化分为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包括校公文系统、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等等,信息化教学包括最近流行的慕课、微课程等等。大概就是相当于目前很多学校网络中心与教育技术中心的分工范围。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信息硬件建设>软件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目前我们学校还在忙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其他各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基础,与调研的所有学校相比都落后了,但只要我们先做好规划!!未来只要有钱就可以启动建设,我们的未来会有希望的。
(5)调研的各高校,无一例外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或者是专业信息化建设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因为他们早就跨过了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有经费保障其他信息化建设的进行,而且牵头的领导信息化意识比较强,例如深圳大学李清泉校长之前是搞地理信息系统的。
(6)信息化的实施过程有几种模式:1)上海戏剧学院的多媒体音乐剧《弘一法师》创意设计是他们专业教师,实现是外包给公司做的。2)深圳大学最近在搞智慧校园,请IBM等公司花了一百多万来做规划,还不算具体实施。3)中医药大学是分期投入。我认为核心系统需求(自主梳理+公司提出方案+专业教师参与+公司具体实施)+边缘系统需求(高校自主设计和实施)的模式可能会更适合我们这类信息化资金不够充裕的高校。
第三篇:调研报告-社区活动中心
社区活动中心案例分析
一、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扎哈-哈迪得
①历史背景:
作为前苏联的一部分,巴库作为阿塞拜疆的首都在里海西岸,其受苏联计划经济严重影响。1991年独立以来,阿塞拜疆已投入巨资在现代化和发展巴库的基础设施和建筑,背离其规范的苏联现代主义的遗产。
1997年,阿塞拜疆任命扎哈哈迪德为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的总建筑师,希望这个建筑能够成为巴库的文化中心,真正为国家民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不像苏联的纪念物那样空洞和大而无当。
②基本概况和影响
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是一个建筑和广场连续融为一体的流线形整体规划,并成为城市肌理中不可分布的一部分,且重新定义了公共空间和节日集会空间的序列。
那些精心设计的起伏,分叉,褶皱还有形态都让广场展现出热情开放拥抱城市的姿态。建筑也模糊了传统建筑与城市,与广场,与地面之间的分化。
整体流动性的灵感不仅是全新的,也从当地的传统而来。伊斯兰历史悠久的建筑,书法,天花,壁画,装饰,艺术花纹的无缝连接,整体统一都给了设计灵感。建筑师在了解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绝不模仿和使用意向,坚持在高层次发挥,通过现代的方式回应场地和各种条件。对于场地上的坡段用一个美丽的梯田式广场化劣为优,避免了额外的挖方或填埋,建立建筑与地下停车场的关联。
③设计难点
在这个流体建筑项目中,建筑表皮无疑是个大挑战,建筑师通过高级计算机运算和设计以实现建筑整体而有机的表皮。
④外部形式和视觉效果
白天,大体量的建筑在天光中不断变化。
夜晚,大体量的建筑在黑夜中十分明亮。
白天,半反射玻璃的使用给出了诱人的,而没有揭示空间内的流体轨迹则激发好奇心。
通过对照明来展示内部到外部的表面转化,展开;形式的构成来揭示其内容。
⑤结构体系:
为了实现大型的无主空间,让人们体会到内部空间自由的流动性,整个建筑由两套结构系统组成:混凝土结构域空间框架系统。几何表面运用到逐渐变细的燕尾悬臂梁。空间框架系统保证了建筑的自由形态,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和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是理想的自由外饰面材料,完美的实现了广场,建筑,内部空间的过渡。
6、室内空间介绍
巨大开窗为文化中心带来稳定的自然光,同时保持中心与景观的呼应。
室内各个空间被系列坡道联系。
二、美因茨犹太人社区中心
①历史背景:
位于诺伊施塔特一条枝繁叶茂的小路之后的正是这座引人注目、雕塑感极强的犹太社区中心。它所在的位置原来是美因茨的犹太教主会堂,会堂于1938年“水晶之夜”遭到损毁。
新建筑沿着街道而建,好像一条不时出现折痕的蜿蜒缎带,与周围的建筑结构互为呼应。在基地的东侧缎带达到最高点,建筑在此处形成一个公共前院。极具表现力的建筑轮廓阻挡了周围密集的建筑体,设计灵感院子希伯来语中“keduscha”一词,意思是“提升”、“祝福”。建筑形式实际上是由字母决定的,设计大量参考了犹太历史中的文字。
②平面流线
③创新材料
闪光的墨绿色立面使建筑极具特色。陶瓷构件围绕窗洞同心排列,形成同心花纹,构件截面为三角形,使外墙表面产生三维的透视效果。整体效果甚至会让人产生错觉——尽管建筑是垂直的,但从某一角度看,某些部分的立面看起来却好像是倾斜的。
不同长度、不同切割角度的挤压型材,以达到设计的锯齿形效果。构件通过黏在支持结构上的铝导轨固定。
4、室内细部
门厅、文化大厅、教区、办公室的倾斜墙面与天花板都采用了白色饰面,而犹太教会堂作为一个独立空间却镀了一层金色的色调。
采光天窗的竖框巧妙地参考了神圣的教义,犹太教会堂室内表面的设计是用石膏制作的浅浮雕,内容是希伯来文字中的字母。
作为整座建筑的灵魂,犹太教会堂的装饰极其精致。墙体和天花板的表面有着精巧、类似马赛克的纹理,这种纹理由密密麻麻的希伯来文字所形成。金色与古铜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使空间充满了欢乐的氛围。
根据光线入射角度的不同,有时会显得背景颜色深、字母颜色浅,而当光线发生变化时,又会发生相反的情况。
[ 立面.剖面 ]
基地分析
总平设计
三、金山社区活动中心
--隈研吾
项目地点:日本 群马郡 太田市 建筑面积:1319.45㎡
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部分钢架 建筑材料:混凝土、钢、石板
该项目坐落在以石墙和石板路文明的金山城堡脚下,是一个社区中心,同时也是遗址的导游设施和面向当地居民学习手工和印染的工坊。
基地位置
基地四面环山,景观良好;有321县道(省道)经过,交通易达
基地位置位于金山城堡这一历史遗迹山脚下,奠定了这座社区活动中心兼有博物馆及导游设施的功能。
建筑生成过程
基地内部存在6m的高差
用一个两层的体块和一个一层的体块来平稳过渡基地内的高差。
体块面向景观旋转一个角度,打开一个视口。面向道路一面则形成一堵实墙。
同时,两个体块之间的场地形成一个市民广场;建筑连接部分则成为共同的入口。
对体块进行一个内向的切削,形成内向坡屋顶的形式,汇聚至市民广场
场地分析—交通
场地分析—入口
场地分析—广场
平面分析—功能
平面分析—功能
平面分析—流线
表皮分析:
立面屏幕受到城堡水平石墙的启发,30mm厚的石头墙用螺栓分别固定在建筑上,这个石墙图案在内部天花及中庭扶手上重复,同城堡石墙连接起来。
表皮分析
15/3/6
第四篇:学生活动中心调研报告
一、学生活动中心资料
1、建筑概念:
学生活动中心调研报告
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设立的组织指导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场所。属于文化馆类建筑。
2、建筑特征:
综合性—活动内容复杂。
多用性—活动形式各异,建筑的空间组织和建筑空间表现形式均应具备多用性和灵活性,实现一室多用和空间的综合利用。
地域性—与大学校园环境的特殊密切关系,在设施内容、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应予充分的体现。
3、总平面设计:
1活动中心的总平面设计除了布置建筑外,还应结合地形的使用要求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庭院、道路、停车场、绿化、环境小品等,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2总平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1)功能分区合理,人流车流组织,闹静明确分区和适当分隔。
⑵基地按使用需要,至少应设两个出入口。各用房联系紧密,以利综合利用;各厅室独立使用互不干扰,人流量大且集散集中的用房,应有独立的对外出入口。当主要入口紧邻主要交通干道时,应按规划部门要求流出缓冲距离。
⑶安排好各种流线,如观演流线、学习流线、专业工作流线、管理流线等,使其不交叉混杂,便于管理。
⑷在基地内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如附近已安排停车场时可不设置),并考虑设置画廊、橱窗等宣传设施。
⑸当活动中心距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较近时,馆内噪声较大的观演厅、排练厅、游艺室等,应布置在离开上述建筑一定距离适当位置,并采取必要的防止干扰措施。⑹庭院设计应结合地形及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场地、绿化、小品等,以形成优美的室外空间。
⑺应合理地进行不同大小、高低、形体的建筑组合和组织不同的室外空间
广州大学演艺中心
一、概述
广州大学演艺中心位于广州大学艺术楼东侧,北临中环路,南望珠江海心岗水道,东临校园东区室外体育活动场地,西临“艺术表演广场”。集歌舞剧场、学生及教师活动、文艺教学与培训等功能为一体,是单层大厅式建筑和多层建筑的组合体。涉及大跨度结构设计、舞台消防以及较复杂的建筑声学等专业设计内容。是广州大学校园东南部的重要公共建筑物是主轴线建筑以外的节点性建筑。
下面是广州大学演艺中心的一些参数
广州大学演艺中心位于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拥有座位800个。·舞台台口 宽14米/高8米 从大幕线到天幕 深20米 台唇面积 56平米
副台面积 左侧面积225平米/高度10米 右侧面积235平米/高度10米 ·吊杆数量 30道 其中: 灯杆11道/承重600公斤 景杆19道/承重300公斤 舞台中心区到葡萄架高21米
·灯光设施 调光台品牌 河东HDL—2008-3/2048路 可控硅品牌河东HDL—D96/96x2回路 面光36只/耳光32只/桥光32只/ 顶光58只/天幕光24只 回光灯100只/聚光灯94只
·音响设备 功放品牌锐丰/2×10 88KW 调音台品牌A&HML-3000/40路 主音箱22个/监听音箱8个 ·后台 化妆间7间/容纳80人
观众坐席 819席:一楼725席/二楼94席 用电总负荷 1200 KW 休息室 60平米 停车场 可停放20辆小车
二、设计指导思想
1、崇尚生态原则:充分考虑校园的滨水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塑造生态型的新校园,建筑设计注意利用节能材料和构造。
2、文化导入原则:加强文化设施的合理配置,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内涵,建设数字化、生态化的校园。
3、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结合当今建筑学科的最新设计理念,以建设全国一流的、面向新世纪的花园式校园为目标,体现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特征。
4、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5、建筑力求表达文化性、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建筑外形与内部空间的关系,使建筑体型自然生成。
三、总平面设计
1、总题布局构思
广州大学演艺中心妥善处理一、二期之间的使用和建设协调关系。满足教学、教研、管理的高效合理运作为前提,并满足生态环境、校园生活、校园景观等多功能的需求,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1)增强外部广场的人流与景观导向性,通过铺地、花坛及水面的形态,处理好与相邻艺术楼的衔接关系。外部空间东西景观廊道,形成校园东西向对景。
(2)在与艺术楼交接的方向上,建筑增加了直线和方形块体的造型元素,强化了演艺广场的方形围合性和完整性,利用布局元素与艺术楼造型相协调。
(3)多功能剧场于演艺广场南面,主入口向西正对演艺广场,有利于人群疏散。活动与文艺培训部分于东、东北面,可得到较好的景向。两部分合用门厅。
交通组织
采取“人车分流”方式,大量学生主要从演艺广场进入。演艺中心的主入口设于广场东面,次入口、多功能剧场的疏散口设于东南面,临近室外停车场,多功能剧场的另一个疏散口设于西面广场紧邻艺术表演广场,舞台货物运出口设于东南面临辅助道路,可供大型车进入,演员出入口设于广场南面、东南面。
广州大学演艺中心总平面
广州大学演艺中心立面图
广州大学演艺中心剖面图
2、平面分析
广大演艺中心的平面中的大空间和小空间大致是通过中体来分隔的,而它东北部的小空间是通过一条长长的廊道和两个垂直楼梯和一部电梯来连接的。它的门厅是一个主要的分节人流的地方。它的辅助用房主要分布在建筑的东南角,主要是通过楼梯来接的。
3、立面分析
广大演艺中心立面采用灰色调,但是并不会显得沉重。因为它远看就像是一条灵动飘逸的飘带,富有动感,而建筑入口处又挖空,有个椭圆形的玻璃顶盖,让入口处显得十分明亮。而它的立面凸起了一个小塔,使得立面的天际线变得十分丰富,立面还采用大片的玻璃幕墙,让整个建筑变得通透明亮。远方看去,虚实结合。
4、特色分析
1、入口处采用了内凹和玻璃顶的形式,使得入口处十分明亮,有一种欢迎人们到来的感觉,十分符合演艺中心的娱乐性。上面飘动的顶棚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而且入口大门有装饰门框,也是一中突出主入口的方法。
2、中庭,使用中庭使得动静分区,功能分区明确,并且增加了采光和整个建筑的趣味性,让整个建筑变得更加活泼
3、整个大会堂的外墙都采用了这种凹凸不平的石材贴面,看起来十分特别,也突出了建筑的主体,也符合岭南建筑的特色,石材材质是岭南地区常见的。
4、二楼观众席与办公楼二楼的高差处理是处理的十分巧妙地,它把入口突出,弄成一个车厢的感觉,让人在走上去时候会觉得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好像要进入不同的空间一样,UFO
5、大会堂在与办公空间二楼连接的地方和交通空间顶部和大会堂连接有一些突出来的小矮墙,玻璃顶的地方,既可以凸显大会堂与交通空间的分离,又可以为一楼营造更加良好的采光,还是一种很好的装饰。
6、小空间采光很好,在半空间的三楼是被分隔成很小很小的琴房,它的采光不会很差,因为它在走廊的楼顶做了很多小天窗,房门也是有玻璃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采光。还有就是一楼贵宾休息室外的顶部也是采用玻璃顶,凹凸不平的,很有特色。
7、管道隐藏得很好,但也不是封死在建筑内,便于维修和检查,但又不影响建筑的美观性,与建筑融为一体。
建筑缺点
1、入口门厅上空的空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只是放置一些鹅卵石在上面,既不美观又浪费资源。我认为可以设置一些休闲的平台和景观类的在上面。
2、办公空间三楼的厕所开窗有问题,厕所隔壁是一个休闲平台,但是厕所的开窗高度却正好符合人的视线,正对休息平台,让厕所的隐私性得不到保障。
3、贵宾休息区的环境不够好,较为低矮,上满就是密密麻麻的管道。
广州美术学院学生活动中心
广州美术学院学生活动中心我并没有找到很多资料,只能自我感觉分析一下。
1、总平面分析 广东美术学院学生活动中心是和各个建筑融为一体的,它是位于教学楼、宿舍楼、饭堂、运动场之间的。和教学楼、饭堂、宿舍楼通过走廊连接为一体。整个广美的建筑都有有一种很整体的感觉。它的主入口位于西北向,前面是几个很大的篮球场,既可以充当疏散用的疏散广场,作为篮球场也算是物尽其用。它的次入口位于东南面,也是车辆的停放地点,与主要交通路线也是比较近的,比较适合车辆的进入,物资的运输。建筑的东南面也是一些办公室,与入口人流结合的很好。
2、平面分析
它的一楼有两个入口,二楼有一个很大的平台和教学楼、学生宿舍、饭堂连接的走廊连接在一起,也有一些入口。它有室外楼梯,使人从其他地方来到学生活动中心又可以很轻易地到达楼下。它的平面是采用大空间里有小空间的分隔方式,这也使得它的各个学生办公室之类的辅助用房采光不足,而且那些小房间是通过走廊连接起来的,整个走廊如果不开灯,看起来就十分幽暗。它的二楼和三楼都有很大的平台,站在上面眺望可以有很好的风景。
3、立面分析
广州美术学院学生活动中心的立面不像广大的,它是比较规矩的方正的感觉,但是它采用了红白黑三种色调,和整个广美的建筑融为一体。它的栏杆是很有特色的,都是黑色的,强调横向。我认为这个做的很好,因为这样建筑就很整个校园的文化气息很融合。红白黑这三种颜色有一种古朴的美,有一种艺术的感觉。
4、特色分析
1、广美艺术学院学生活动中心立面的空间总是多功能的,一个空间可以充当很多功能的用途。这样可以有效利用那些闲置的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2、吊顶很特色,又有舞台灯光效果
3、立面很有特色,红白黑,还有栏杆整个校园连为一体
4、立面有涂鸦,很活泼,富有艺术气息,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风格
5、设计缺点
1、立面过于简单,不够生动活泼
2、小空间采光不足
3、主入口过于隐蔽,不易发现
第五篇:大学生活动中心调研报告
一、资料调研
基本设计原则:作为这样一个功能较复杂的中小型公建,应根据开展的活动内容,人流活动的规律进行设计。
1.集会和观看演出或参加舞会的人,来去的时间比较集中,人流量大,为便于使用管理,在设计时应设配套的服务房间,考虑便于组织入场及疏散。这些厅室应设单独的出入口。
2.复杂性:功能的多样化,且使用的时间各不相同,要求在设计中处理好动静分区,便于不同的时限的功能分区的管理。
3.多用性:设计时要考虑各种功能空间的综合利用和一室多用的可能性。4.建筑组合:应尽量采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及良好的建筑朝向,以及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5.多功能厅(兼舞厅):应满足观演、交谊、游艺等。
活动的使用要求:
(1).使用面积不宜小于200平方米;当为矩形(宽度不宜小于10M);
(2).内设舞台,室内为平地面,使用活动座椅,附设后台,多功能厅应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大空间,需着重注意造型手段。
6.舞蹈教室:舞蹈教室宜设器材贮藏室、更衣室、浴室、厕所等附属用房。
舞蹈室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间教室不宜超过20人使用;
(2).教室内在与采光窗相垂直的一面横墙伤,应设一面高度不小于2100mm的通长照身镜。其余三面墙应设置高度不低于900mm可升降的把杆,把杆距墙不宜小于400mm;
(3).窗台高度不宜低于900mm,并不得高于1200mm;
(4).室内宜设吸顶灯,并应设电源插座、窗帘盒及挂镜线;
(5).采暖设施应暗装。
7.美术教室:美术教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2).对有人体写生的美术教室,应考虑遮挡外界视线的措施;
(3).教具贮藏室宜与美术教室相通;
(4).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荧幕挂钩、挂镜线和水池。
8.会议室:会议室根据需要可分设大、中、小会议室
(1).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为30平方米左右,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平方米左右;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平方米,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平方米。
(2).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的情况确定使用面积。会议厅所在层数和安全出口的设置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并应根据语言清晰度要求进行设计。
9.厕所:厕所距离最远的工作室不应大于50m,应设前室,前室内宜设置洗手盆,厕所应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直接自然通风,条件不许可时,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10.卫生洁具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男厕所每4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器一具(小便槽按每0.6m长度相当一具小便器计算);
(2).女厕所每20人设大便器一具;
(3).洗手盆每40人设一具;
(4).每间厕所大便器三具以上者,其中一具宜设坐式大便器;
(5).设有大会议室的楼层应相应增加厕位;
(6).专用卫生间可只设坐式大便器、洗手盆和面镜。
11.展览:展览的人流量视展出的内容而定,为了发挥效应,展览应设于人
流路线的显著位置。展览以自然采光为主,应避免眩光及直射光线。它一般采取大空间形式,也可分为几个既独立又便于连通的小展室,但每个小展室面积
应不宜小于65平方米。
参观路线应通顺,并设置可供灵活布置版面的展屏和照明设施。
12.公共活动空间宜设置在一层,配电,传达应设在一层。
13.多功能厅及茶室,网吧因为在晚间营业,所以考虑将他们集中另设晚间出入口。
14.建筑形象:活动中心是为大学生服务的,要反映大学生的朝气蓬勃的性格特点,建筑性格要活泼,现代。
15.环境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布置室外休息场地、绿化、小品等,以形成优美的室外环境。
16.噪声大的用房离医院、宿舍、幼托等建筑有一定距离。
17.应合理地进行不同大小、高低、形体的建筑组合和组织的室外空间。18.防火与疏散:
(1).观演厅、展览厅、舞厅、大游艺室等人员密集的用房宜设在底层,并有直接对外安全出口;
(2).凡在安全疏散走道的门,一律向疏散方向开启,并不得使用旋转门、推拉门和吊门;
(3).屋顶作为屋顶花园或室外活动场所时,其护栏高度不应低于1.2m。设置金属护栏时,护栏内设置的支撑不得影响群众活动。
二、案例分析——清华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
清华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由香港信兴集团主席、校友蒙名伟先生捐资兴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1995年9月建成使用。总建筑面积4071平方米,用地面积0.25公顷。
活动中心是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的基地,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基地位于校西区大操场西南侧,北邻体育馆,南邻万泉河,东与图书馆遥相呼应。主立面朝东,可遥望校园建筑群的核心建筑——大礼堂。四周临近地段有水木清华,近春园和气象台,环境十分幽美、安静。其建筑设计方案吸取了1993年校方组织的方案设计竞赛一、二等奖方案的优点,经综合完善而成。
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文化艺术教育课程教室、文艺社团排练室、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和管理服务设施。其东入口门厅是全楼的中心,围绕门厅周围上下布置了一系列适合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空间;班级活动室紧靠门厅南侧,其通长的折叠门使门厅空间流动扩大,活动室南面整排落地窗又把室内空间与室外河边环境相沟通;门厅两层环廊,大楼梯连接二层的陈列厅、多功能厅、休息厅及琴房。整个建筑以门厅回廊空间为中心,上下呼应、前后贯穿,室内外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文化活动中心的主要活动教室集中在东面和南面。绘画和家政教室朝南,与水木清华、近春园遥遥相望,紧邻万泉河畔,富有诗意,是弹琴作画的好地方。接近北入口,首层设舞蹈教室,二层设音乐教室,室内可观望西大操场。体块较大、人流较集中的多功能厅布置在西北角,用于举行学术报告和小型演奏会,设有332个席位,室内装修考究,设备齐全。
北侧半封闭的内院经北入口可与体育馆南侧广场相遇,院内布置绿化、雕塑和坐凳,是一处安静的交往空间。南侧沿河屋顶平台设有大片遮阳格架和室外照明,并单独配有小卖间,可供夏日举行露天音乐茶座。底层南侧室外沿河设有矮围墙,墙外绿草茵茵,墙内红砖铺地,配有坐凳、灯具,形成极好的室外休闲场地。东入口前的台阶、栏杆、玻璃雨篷、整片玻璃幕墙和宽敞的石砌平台提供了主入口前人们停留、欣赏、交流和集散地广场。
文化活动中心的形象继承了清华校园建筑的历史文脉,丰富了校园文化建筑的面貌。设计从探索和创新的角度出发,大胆采用了现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新建筑材料,使老校园焕发了青春,增添了新的景色。
二.案例分析
地点: 深圳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内容:对建筑的形体、周围环境、空间、功能、色彩、流线、细节等方面进
行分析
大学生生活动中心是为了大学生适应学校的发展,学校为入校的大学生提供活动、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一、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周边环境
深圳属于中国华南地区,日照
充足,风向以东北风为主。
深圳大学生活动中心由香港胡
应湘先生捐资兴建,于1996年6
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
4117m²,用地面积4981m²。内
设展览、歌舞厅、排练厅、学生就
业指导中心、咖啡厅及相关办公用房等,是一座综合性校园文化活
动设施。
基地位于校内学生宿舍西南角与教学区分界处,其西北向是教学区,东侧是校医院,南侧是已建成的溜冰场、用泳池等活动场地和拟保留的现有荔树林,级低朝南面海,景观优美。
二、活动中心建筑空间功能、结构与流线布置
活动中心设计构思尊重环境、整体布局以动静分区原则将建筑分为东西两翼,两翼之间形成一个有顶盖的全开开厂中庭,其中设主入口楼梯和天桥,将两翼连成一体。北侧前来活动的人流可享受到南面吹来的海风和观赏优美的荔枝丛景观。而且网架结构的顶棚轻盈美观。
一层平面:主要是文娱活动室、大厅、接待室、展览厅、值班室、休息室、办公室、报告厅等业务用房。辅助用房 如卫生间、接待室、休息室、值班室等都围绕文娱活动室设立,使主体空间与辅助空间紧密结合,不会造成功能死角。右边活动区的承重结构是以承重墙和柱子混合承重的形式了承受上部传来的荷载。
二层平面:主要是办公接待厅、学生社团办公室、资料阅览厅、表演厅
动静隔离,功能分区互不干扰。右边活动区的大跨度空间承重结构是以中间的6根柱子来支持上面传来的荷载。
三层平面:主要是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接待文印用房、露天舞池
左边工作区以走廊连通所有的办公室和辅助用房,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右边的露天舞池 大空间
开阔 灵活 自由。
左边以办公会议为主,右边以活动演艺为主,闹静分里合理分区,使两区互不干扰,天桥作为纽带,又相互联系。
一层流线图
二层流线图
三层流线图
活动中心建筑以白色为主,部分用红色,红色代表激情、活力,让活动中间显得分外活跃,同时左右不同的颜色将整个活动中心分成了2部分,通过天桥和楼梯相连接,左边一层部分用红色右边部分建筑构建则用白色,这样使两部分建筑不会显得过分的对比、显得格格不入,互相融合。
形体分析: 建筑物主题的两翼分别呈两个面替换为大圆弧的正方体块,和顶面呈突起的L型体块。中间由两层连廊相结合。中间的U型双跑楼梯连接天桥来连通两部分建筑,成为它们的纽带,方便人流通行。
顶棚以张拉膜结构满足大跨度的空间要求,而且有利于减轻自身承重,更有利于建筑的稳定性
建筑的顶棚改造为张拉膜以后,雨水不容易沿着缝隙溅射而下。这一细节的改进使得大楼两个区域的连结更加紧密不容易外界因素的干扰
设计构思
1.本次设计要在造型上下工夫,做到造型新颖,颜色鲜艳。2.设置室外的场地和环境。
3.利用高差分区。
4.设置天窗,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来尽可能的采取自然光。5.做一些室内绿化作为引导。6.设计室外楼梯。7.采用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