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

时间:2019-05-14 12: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

第一篇: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 【发布日期】2005-03-03 【生效日期】2005-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

《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业经2005年2月28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张文岳

二○○五年三月三日

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海域,是指由我省管辖的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第三条第三条 在我省海域持续使用特定海域3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第四条 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中国海监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用海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第五条第五条 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有关单位对海岸线进行修测,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予以公布。

第六条第六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初始海籍调查和变更海籍调查,核查权属,编制相关簿册和图件。

第七条第七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依法编制本级海洋功能区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按照下列规定报批:

(一)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二)市海洋功能区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县海洋功能区划,经市人民政府复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市、县海洋功能区划,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第八条 海域使用申请实行属地受理,逐级审查,依法批准的原则。

跨地区的项目用海,由项目所在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上一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受理。

第九条第九条 申请使用海域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用海项目所在地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海域使用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名称、用海项目、起止时间、位置、面积、坐标、用途、作业方式,并附宗海图;

(二)资信证明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簿和资金证明;

(三)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者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第十条 下列项目用海,应当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一)未利用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主导功能的项目用海;

(二)用海范围涉及军事用海区、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等特殊海域的项目用海;

(三)填海、围海项目用海;

(四)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用海100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

其他项目用海,可以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不同意受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逾期不予答复的,视为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

(二)已经设置海域使用权的;

(三)使用海域的界址、面积不准确的;

(四)海域使用纠纷尚未处理完毕的;

(五)提供虚假材料的。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县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按照本办法规定提出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属于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意见,报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二)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按照本办法规定提出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属于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意见,报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三)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按照本办法规定提出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所属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或者上报材料,应当按照下列程序提出意见:

(一)审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或者组织评审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二)向社会公示申请人的名称、地址,申请使用海域的位置、面积、坐标、用途和期限,对公示内容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及受理部门;

(三)征求与海域使用项目有关的同级有关部门意见,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军事设施保护项目的,征求军队主管部门意见;

(四)对有关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提出建议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意见。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前款规定的期限,不得超过20日。但评审时间不包括在内。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下列项目用海,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一)围海3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二)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用海30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下列项目用海,由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一)围海30公顷以上6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二)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300公顷以上50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下列项目用海,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一)填海5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二)围海60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三)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500公顷以上70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海域使用申请经依法批准后,由批准的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向海域使用申请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并在1个月内向社会公告。

登记造册、颁发证书和公告的具体工作,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登记资料副本送达项目所在地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除依法收取海域使用金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海域使用权除依法申请取得外,可以通过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取得。有两个以上申请人申请使用同一海域的,应当通过招标或者拍卖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

禁止拍卖军事用海区、海洋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区和生态脆弱区等海域。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海域使用权在批准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和作价入股。

下列项目用海,其海域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和作价入股:

(一)公务船舶专用码头用海;

(二)非经营性的航道、锚地等交通基础设施用海;

(三)非经营性的教学、科研、防灾减灾、海难搜救打捞等公益事业用海。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出租、抵押、作价入股海域使用权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所属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转让海域使用权或者实现抵押权的,应当到原审批机关办理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等原因,需要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对海域使用权人应当给予相应补偿。补偿标准可以协商或者委托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根据海域使用权人使用海域的年限和开发利用等情况评估确定。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3个月内,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向县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不得收取土地出让金。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域使用金的征收、减免和使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照《海域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使用特定海域不足3个月,可能对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和其他用海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排他性用海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临时海域使用证。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填海项目,指完全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造地、码头、堤坝等;

(二)围海项目,指严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港池、盐田、渔池和修建海上人工构造物等;

(三)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项目,指海水增养殖场、浴场、海上游乐场等。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第十四条至第十六条规定所称的“以下”,不含本数在内。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海域,是指由我省管辖的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第三条 在我省海域持续使用特定海域3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中国海监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用海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第五条 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有关单位对海岸线进行修测,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予以公布。

第六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初始海籍调查和变更海籍调查,核查权属,编制相关簿册和图件。

第七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依法编制本级海洋功能区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按照下列规定报批:

(一)省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二)市海洋功能区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县海洋功能区划,经市人民政府复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市、县海洋功能区划,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海域使用申请实行属地受理,逐级审查,依法批准的原则。

跨地区的项目用海,由项目所在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上一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受理。

第九条 申请使用海域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用海项目所在地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海域使用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名称、用海项目、起止时间、位置、面积、坐标、用途、作业方式,并附宗海图;

(二)资信证明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簿和资金证明;

(三)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者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下列项目用海,应当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一)未利用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主导功能的项目用海;

(二)用海范围涉及军事用海区、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等特殊海域的项目用海;

(三)填海、围海项目用海;

(四)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用海100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

其他项目用海,可以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第十一条 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不同意受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逾期不予答复的,视为受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

(二)已经设置海域使用权的;

(三)使用海域的界址、面积不准确的;

(四)海域使用纠纷尚未处理完毕的;

(五)提供虚假材料的。

第十二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县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按照本办法规定提出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属于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意见,报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二)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按照本办法规定提出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属于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自收到上报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意见,报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三)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项目用海,按照本办法规定提出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所属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或者上报材料,应当按照下列程序提出意见:

(一)审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或者组织评审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二)向社会公示申请人的名称、地址,申请使用海域的位置、面积、坐标、用途和期限,对公示内容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及受理部门;

(三)征求与海域使用项目有关的同级有关部门意见,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军事设施保护项目的,征求军队主管部门意见;

(四)对有关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提出建议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意见。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前款规定的期限,不得超过20日。但评审时间不包括在内。

第十四条下列项目用海,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一)围海3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二)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用海30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第十五条 下列项目用海,由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一)围海30公顷以上6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二)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300公顷以上50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第十六条 下列项目用海,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一)填海5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二)围海60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三)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500公顷以上700公顷以下的项目用海。

第十七条 海域使用申请经依法批准后,由批准的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向海域使用申请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并在1个月内向社会公告。

登记造册、颁发证书和公告的具体工作,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登记资料副本送达项目所在地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除依法收取海域使用金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十九条 海域使用权除依法申请取得外,可以通过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取得。有两个以上申请人申请使用同一海域的,应当通过招标或者拍卖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

禁止拍卖军事用海区、海洋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区和生态脆弱区等海域。

第二十条 海域使用权在批准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和作价入股。

下列项目用海,其海域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和作价入股:

(一)公务船舶专用码头用海;

(二)非经营性的航道、锚地等交通基础设施用海;

(三)非经营性的教学、科研、防灾减灾、海难搜救打捞等公益事业用海。

第二十一条 出租、抵押、作价入股海域使用权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所属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转让海域使用权或者实现抵押权的,应当到原审批机关办理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二十二条 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等原因,需要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对海域使用权人应当给予相应补偿。补偿标准可以协商或者委托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根据海域使用权人使用海域的年限和开发利用等情况评估确定。

第二十三条 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3个月内,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向县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不得收取土地出让金。

第二十四条 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域使用金的征收、减免和使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照《海域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使用特定海域不足3个月,可能对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和其他用海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排他性用海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临时海域使用证。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填海项目,指完全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造地、码头、堤坝等;

(二)围海项目,指严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港池、盐田、渔池和修建海上人工构造物等;

(三)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项目,指海水增养殖场、浴场、海上游乐场等。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第十四条至第十六条规定所称的“以下”,不含本数在内。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辽宁省人民政府令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84号)

《辽宁省医疗废物管理实施办法》业经2005年2月28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4月15日起施行。

省长张文岳

二00五年三月十七日

辽宁省医疗废物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以及国家规定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第三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实施监督管理,并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疾病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省、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实施监督管理,并对医疗卫生机构暂时贮存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共享制度,并设立公开电话,接受单位和个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以及对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等意外事故的报告。

第四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卫生和环境保护技术及其产品。

第二章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

第五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布局以市行政区域为规划单元。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产量、运送条件和能力、覆盖区域、经营效益、空间距离、集中处置设施的处置容量、集中处置的污染监测结果等具体情况,制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方案,必须适应本市行政区域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实际需要。

在偏远和只有水路运输条件的地区,可以以县为单元单独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并纳入市人民政府的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方案确定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处置运营市场化的原则,及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利用和改造现有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和其他设施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必须达到基本的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未达到要求的,不得用于医疗废物处置。第七条 对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条件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经营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程序和审批权限,按照国务院《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

第八条 产生医疗废物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县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医疗废物的来源、产量和收集、暂时贮存、集中处置流向等资料。

第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除执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使用从质量技术监督机构认证合格的生产企业采购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

(二)医疗废物专用容器完整密封并及时清洁消毒,备用容器容量多于医疗废物实际产量;

(三)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性能与盛装的医疗废物类别相适应;

(四)医疗废物与其他废物、生活垃圾混装的,混装物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五)对隔离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其生活垃圾,必须先行按照省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就地消毒,再予贮存。第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应当符合有关卫生、环保、建设的技术规范。新建、改建、扩建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条 除不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条件的农村卫生院所外,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将医疗废物交由依法设立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最终处置。

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向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移交医疗废物,实行转移联单制度。转移联单一式两份,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交接时共同填写,各自保存5年。转移联单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向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移交医疗废物,事先签订委托处置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无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委托附近较大的医疗卫生机构代收(贮存)医疗废物,费用支付由双方协商确定。委托代收(贮存)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不直接向其收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费的收费标准,由市价格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和处置医疗废物应当执行下列规定:

(一)委派专门人员,使用专用车辆和工具前往医疗卫生机构收集医疗废物,不得接收无专用包装物、容器或者标识不清的医疗废物;

(二)运送医疗废物的行车路线应当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并将运送医疗废物行车路线报发放经营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周围环境质量实施定期检测,并将检测数据报发放经营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不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条件的农村卫生院所,自行就地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必须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可以采用高温热处理技术作为过渡性处置办法,设施选址应当远离住宅和耕地,并在设施周围设置避免畜禽和无关人员接近的防护设施;

(三)不能采取高温热处理技术处置的物品,消毒后集中填埋,并在集中填埋地设置固定警示标志。

第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根据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各环节的特点,制定下列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分类收集方法,收集容器要求以及需要进行特殊处置的操作程序和规则;

(二)明确规定收集时间、运送路线、贮存地点等内容的操作规范;

(三)内部运送及内外部交接、转移的管理措施;

(四)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达到卫生标准的保证措施;

(五)设施、设备和工具达到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的保证措施;

(六)防范流失、泄露、扩散和发生其他意外事故的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案;

(七)记录、评价、监测资料的档案管理制度;

(八)与外部报告制度相衔接的内部报告规范。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管理责任制,明确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各环节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从事医疗废物监控管理人员和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未经培训或者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上岗。操作人员培训合格上岗后,应当保持本岗位工作的连续性。

第四章 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的应急处置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

(一)未使用专用容器、包装物,裸露贮存医疗废物的;

(二)丢失所贮存的医疗废物的;

(三)将医疗废物作为生活垃圾处理或者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的;

(四)运送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导致医疗废物溢出、散落的;

(五)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外抛弃、掩埋医疗废物的;

(六)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的其他情形。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当及时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并向所在地的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个人通报,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有扩散危险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向社会发布警示公告。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分别对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事件进行调查,督促其开展内部调查处理工作,提出内部责任追究和整改措施要求,并视情况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运送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导致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的,运送人员必须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所在单位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派人到达现场,按照下列分工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一)公安部门负责疏散人群,并在受污染地段设立隔离区,防止处理事故以外的其他车辆和人员接近;

(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督对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和被污染的现场地面进行消毒、清洁处理,对身体受到损伤、污染的人员实施救治;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对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后的全面收集、清理,消除影响环境的因素。现场清理工作结束后,清理用具、设备和人员防护用品均须就地消毒处理。第二十二条 流失、泄露、扩散下列医疗废物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规定处理:

(一)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二)废弃的血液、血清;

(三)未作消毒处理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生活垃圾及其治疗使用过的物品、器具。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违反本办法规定,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不适应实际需要的情况不采取有效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未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有失职、渎职行为的,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医疗废物产量和医疗废物收集、暂时贮存、集中处置流向等有关资料的,由县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拒绝承担医疗废物处置费,影响医疗废物及时集中处置的,由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医疗废物处置费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第二十七条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接收无专用包装物、容器或者标识不清的医疗废物的,由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5年4月15日起施行。

第四篇: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 【发布日期】2005-12-08 【生效日期】2006-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

《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2月5日市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韩 正

二○○五年十二月八日

上海市海域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保障海域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范围内的海域使用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本市江河水域与海域的具体界线,由市海洋局会同市水务局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第三条第三条(管理部门)市海洋局负责本市海域使用的统一监督管理;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受市海洋局的委托,负责本市海域使用的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本市发展改革、规划、房地资源、港口、环保、水务、渔业、海事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第四条(区划的编制)市海洋局应当根据国家海洋功能区划、海域自然属性以及本市港口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市海洋功能区划,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后组织实施。

第五条第五条(区划的实施)海域使用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海洋功能区划。在本市海洋功能区划划定的港口区、航道区范围内,不得从事与其功能不相符的开发建设活动。用海项目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应当结合本市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予以迁移或者调整。具体办法,由市海洋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第六条(海域使用申请)申请使用海域的,申请人应当向市海洋局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海域使用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名称、用海项目、起止时间、位置、面积、用途等内容;

(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者报告表;

(三)申请人的资信证明;

(四)企业营业执照或者个人身份证明;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第七条(海域使用论证)下列项目的用海申请,申请人应当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一)填海、围海项目;

(二)海砂开采项目;

(三)海底电缆管道项目;

(四)100公顷以上的用海项目;

(五)毗邻海洋自然保护区、港口区、航道区的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项目的用海申请,申请人应当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者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的单位编制。海域使用论证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海域使用论证的有关技术规范,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者报告表,并对论证结论负责。

第八条第八条(海域使用审批)市海洋局应当在受理海域使用申请后2个工作日内征求市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或者报告表进行评审。市有关部门应当在收到征求意见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并书面告知市海洋局。市海洋局应当在评审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报市政府审批。经审批同意的,市海洋局应当向申请人送达海域使用权批准文件;经审批不同意的,市海洋局应当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九条第九条(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经营性用海活动申请使用海域的,市海洋局应当就该海域使用权的出让组织招标或者拍卖。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市海洋局应当与中标人、买受人签订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当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出让海域的面积和边界范围;

(二)出让海域的用途和使用期限;

(三)出让海域的使用金。

招标、拍卖的具体办法,由市海洋局会同市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第十条(海域使用金)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的征收标准,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海洋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海域使用权初始登记)通过申请或者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招标、拍卖取得海域使用权的,申请人、中标人或者买受人应当向市海洋局申请海域使用权初始登记,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身份证明;

(三)海域使用权批准文件或者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

(四)海域使用金缴付凭证,属于免缴或者减缴海域使用金的,提供免缴或者减缴海域使用金的批准文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海域使用权转移登记)经登记的海域使用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在有关法律文件生效或者事实发生后,向市海洋局申请转移登记:

(一)转让;

(二)继承;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申请海域使用权转移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书;

(二)身份证明;

(三)海域使用权证书;

(四)证明海域权属发生转移的文件。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因海域使用权人姓名或者名称发生变更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在事实发生后向市海洋局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身份证明;

(三)海域使用权证书;

(四)姓名或者名称发生变更的证明。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海域使用权注销登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向市海洋局办理注销登记,交还海域使用权证:

(一)海域使用权有效期满不再续期的,应当在使用权期满后20日内办理注销登记;

(二)围海造地项目已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的,应当自领取土地使用权证后20日内办理注销登记。

海域使用权依法终止后,当事人未申请注销登记的,市海洋局可以依据有关证明文件,将注销事项记载于海域使用权登记册,原海域使用权证书作废。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发证和公告)符合海域使用权初始登记、转移登记要求的,市海洋局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并书面通知登记申请人领取海域使用权证书。符合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要求的,市海洋局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并书面通知登记申请人领取海域使用权证书。经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市海洋局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告。海域使用权登记资料,公众可以查阅。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用途的变更)海域使用权人应当按照海域使用权证书记载的用途使用海域,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确需变更用途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重新申请海域使用权。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环保要求)海域使用权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海洋环境污染,污水和其他废弃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设施拆除)海域使用权终止后,原海域使用权人应当在海域使用权终止后60日内,拆除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或者影响其他用海项目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临时使用海域)使用特定海域3个月以下的排他性临时用海,应当在使用前向市海洋局备案,并明确其用途和使用期限。其中,临时用海毗邻军事用海区、航道区、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的,应当在用海前按照本办法关于申请海域使用的程序,申领临时海域使用证。临时使用海域不得续期。临时用海期限届满,用海单位应当拆除用海设施和构筑物。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禁止行为)在使用海域过程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超越批准的范围使用海域;

(二)毁损岸滩,影响领海基线确定;

(三)损害海底电缆管道。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监督检查)市海洋局应当加强对海域使用的监督检查,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档案。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隐瞒,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有关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举报和投诉)市海洋局应当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公众对违法使用海域的举报和投诉。受理举报和投诉后,市海洋局应当及时赶赴现场检查,并在15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行政处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海洋局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临时使用海域不按规定进行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临时用海毗邻军事用海区、航道区、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不按规定办理临时海域使用证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项规定,毁损岸滩影响领海基线确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损害海底电缆管道的,应当赔偿损失,并处以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施行日期)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辽宁省海域使用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

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文件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

辽工商发[2011]66号

关于印发《辽宁省海域使用权出资登记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绥中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洋与渔业局:

现将《辽宁省海域使用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辽宁省海域使用权出资登记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海域使用权出资登记管理,根据《公司法》、《物权法》、《海域使用管理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海域使用权是指单位和个人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登记,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对特定海域的排他性用海的权利。

第二条

投资人以其依法取得的辽宁省境内的海域使用权作为出资,投资于辽宁省境内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登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用作出资的海域使用权应当权属清晰、无争议,依法可以转让。

具有下列情形的海域使用权不得用作出资:

(一)海域使用权共有的,未经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二)有违法用海行为正在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

(三)设定担保的;

(四)具有国防、公务、非经营性公益事业等特殊功能的海域使用权;

(五)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第四条

拟用海域使用权实际出资的投资人,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企业工商变更登记前,应在有关文书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明文件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海域使用权变更手续。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变更登记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海域使用权登记申请表;

(二)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个人身份证明;

(三)海域使用权证书;

(四)海域使用金缴纳凭证;

(五)投资协议;

(六)有关证明文件;

(七)依法批准变更的,还应当提交变更批准文件。第五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变更登记后,公司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投资人以海域使用权出资申请注册资本变更登记时,除提交海域使用权变更前后权属证明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材料外,还应当提交《海域使用权出资登记表》。

第六条

公司设立时,投资人以海域使用权作价出资金额和其他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金额之和最高可达被投资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七十。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投资人以海域使用权出资的,新增注册资本不受以上限制。第七条

公司设立时,投资人以海域使用权认缴出资的,应当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投资人以海域使用权出资的,应当在公司申请办理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前实际缴纳。

第八条

海域使用权出资实际缴纳后,应当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证明。验资证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海域使用权的评估情况,包括评估机构的名称、评估报告的文号、评估基准日、评估值等;

2、出资人以海域使用权出资已依法办理其使用权的转移手续的情况;

3、全部货币出资所占注册资本的比例。

第九条

本办法规定事项,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本办法由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6月20日起试行。

下载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9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宁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35号)

    【发布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35号 【发布日期】2009-07-13 【生效日期】2009-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宁......

    辽宁省管理办法

    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组织和行为,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09号)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09号 【发布日期】2007-10-12 【生效日期】2007-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

    辽宁省公共消防设施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2号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2号 【发布日期】2016-05-11 【生效日期】2016-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29号)

    【发布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29号 【发布日期】2009-03-19 【生效日期】2009-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宁......

    辽宁省水利工程水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政发[1983]185号 【发布日期】1983-07-14 【生效日期】1983-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水......

    辽宁省公司律师管理办法

    辽宁省公司律师管理暂行办法 为完善企业法律制度和律师制度,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司法部关于开展公司律师试......

    辽宁省物业管理办法

        【法规标题】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时间】2008-11-28 【失效时间】 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 (2008年11月28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