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年甘肃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年甘肃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甘卫医管发〔2011〕394号
关于印发2011年甘肃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市(州)编办、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社局,省卫生厅直各医疗机构,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现将《2011年甘肃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安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地在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省卫生厅和相关部门报告。
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甘肃省卫生厅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O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2011年甘肃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重点工作安排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甘肃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为加快我省公立医院改革步伐,现就2011年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远近兼顾、突出重点、边试边推。以强化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公立医院改革模式,坚持“以公益性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绩效考核为导向,以优化外部因素为推力,以强化内部管理来深化改革,以完善“三个机制、突出一个特色”(监管机制、补偿机制、服务机制和中医药特色)为切入点,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走具有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要把实施惠民便民措施和推进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二、积极推进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在金昌、庆阳两个省级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试点城市推进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非试点地区和省属各医疗机构、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可以参照试行。
(一)管理体制改革
1.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全行业管理职责。
全省所有医疗卫生机构(除部队医疗机构外)均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加强医疗服务监管能力建设。
2.理顺公立医疗机构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结构。
将公立医疗机构人、财、物、运行等内部管理事务管理权归属于医院,有效保障经营自主权,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为医疗机构提供配套公共服务和行业监督管理,不干预医疗机构的具体事务。
3.探索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与二级公立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办医的新模式,建立三级医疗机构全面托管二级医疗机构机制。
对于近3年床位平均使用率低于75%的二级医疗机构,可由区域内三级医院全面托管。托管形式可以打破以往医疗机构之间不涉及人、财、物的松散协作,通过托管,医疗机构现有人员人事关系不变外,医疗机构全部资产及日常管理均交给托管医疗机构负责,签订责任书,明确托管期限及期内所要实现的目标。允许在省域内跨区域协议托管。
4.完善公立医疗机构人事制度及收入分配制度。
在金昌、庆阳两个省级试点城市所辖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按照卫生部关于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鼓励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可根据执行服务的质和量获取相应的报酬,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在金昌、庆阳两个省级试点城市所辖二级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以工作量、成本耗用控制与结余效益分配为导向,按医、技、护分职系进行核算,以工作量计酬为主,综合考虑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难度、劳动复杂程度、成本控制、承担风险、群众满意度的不同情况,拉开医务人员的分配档次,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
两个省级试点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指导辖区内公立医院制定人事聘用工作方案及切实可行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推进公立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1.实施范围。
金昌、庆阳两个省级试点城市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含中医医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要求二级医疗机构必须配备全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临床使用比例不得低于50%(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同期总药物销售额之比)。临床使用比例低于要求每1%,扣除床位补贴2%;临床使用比例低于40%的,由组织、人事部门对主要负责人予以诫勉追责。
三级医疗机构必须配备全部基本药物并优先使用。
2.建立补偿机制。
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鼓励以收付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三)推进医疗机构分级管理,优化资源使用
1.切实推进分级分工管理。
按照《甘肃省医疗机构分级分工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优化医疗资源使用,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就医,合理分流患者,有效解决城市大医院患者过度集中和基层医疗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
2.明确医疗机构分级管理。
将省、市(州)级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规划入三级医疗机构建设;将县级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规划入二级医疗机构建设,对于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国家要求的县(市、区),经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其县级政府所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可以规划入三级医疗机构建设;乡镇卫生院规划入一级医疗机构建设,适用《甘肃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指导意见》。
(四)加强社会资本办医管理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并鼓励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而有效弥补公立医院资源不足,形成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办医的有序竞争和资源优势互补。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加强社会资本办医的规范化管理,引导、监督非公立医疗机构依法规范执业。
三、全力推进三个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一个特色,努力实现五个目标
全面加强监管机制建设,规范执业行为,完善公立医院公益性考核体系;完善补偿机制,保障公立医院高效、持续运行和健康发展;完善服务机制,优化医疗服务,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突出中医特色,加快中医医院建设,强化综合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实现群众就医费用基本稳定、自费比例下降、报销比例上升及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强化监管机制,规范执业行为
1.继续实施医疗机构评审与运行评价工作。
开展医疗安全质量控制评价工作,推进医院管理评价评审工作。充分发挥各专业质控中心职能,实施质量控制。继续按照《甘肃省医院复核评价与评审办法(试行)》做好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积极推进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坚持医疗质量及安全分析会议评议制度,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2.落实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
坚决贯彻落实《甘肃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甘卫医发〔2009〕112号)、《甘肃省医务人员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甘卫医发〔2009〕113号)、《甘肃省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记录备案制度》(甘卫医发〔2009〕312号),规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和《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暂行办法》(医管发〔2011〕3号)。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崇高的职业操守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3.有效防范过度诊疗。
坚持推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制度(即:医疗机构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及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制度(即:医师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严格执行处方权监护制度和点评制度,有效防范过度医疗。对于排队结果以院务公开形式向社会、向职工公开,并将有关结果列入绩效考核范围内考核。
4.实施单病种费用“包干”制,有效控制医疗服务费用。
在试点地区公立医院实行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甲状腺瘤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白内障手术单病种付费等。逐步扩大到其它适合单病种付费的病种。5.降低医用耗材价格。
完善医用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办法,推进一般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重点加强高值医用耗材管理,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
6.组织开展医疗安全质量专项检查治理活动。
继续实施对医疗机构的定期综合监督检查工作,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质量专项检查治理活动,对检查结果实行公开通报。适时对医院进行“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抽查部分病历,评估、总结、推广临床路径管理成效。
7.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得超过本院医疗服务资源的10%,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在高端服务市场规范化发展。把更多的特需服务交由非公立医疗机构来承担。
(二)完善补偿机制,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行
1.完善政府财政补偿机制。
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由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财政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
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也可以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
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加强政府指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次均费用的前提下,探索由医院(医院代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2.加快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重点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对公立医院间接转移性财政补偿的主渠道。
3.加快人才补偿与储备。
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率等因素,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编制,全面推行招聘护士人事代理制,切实保障护士合法权益,继续招录医学类大学毕业生或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根据业务需要适时补充和储备本科及专业人才,要使人才的专业、学历、年龄和职称等结构科学、合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自主权,把公立医院专业人才建设当作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抓实抓细。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机制,通过在基层工作、锻炼和提高,把优秀的专业人才选拔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形成合理的人才补偿机制。
(三)完善服务机制,优化医疗服务,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1.实行“临床路径”标准化治疗模式。
全面推广卫生部制定的各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增强医生临床路径意识,提高医疗规范程度,优化医护流程、控制医疗费用,减少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费用,使患者普遍从中受益。2011年内,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分别不少于每家医院10个,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分别不少于5个。
2.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强化基础护理,推广专科护理,重点是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用药护理指导师和饮食营养指导师等专科护理,将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有机结合。2011年内,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所有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覆盖30%以上的病房。
3.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按照《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30号)要求,全面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
4.开展无假日门诊服务。
三级医院普遍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服务,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无论工作日还是法定节假日,医院所有临床、医技科室都要正常开放,行政、后勤部门正常工作,以保障人民群众随时就诊。可以安排部分科室专家上双休日门诊或接受患者双休日预约门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不间断医疗服务。实行无假日医院后,医务人员实行轮休制和带薪年休假制度。
5.实施预约诊疗及转诊预约。
全省各公立二级以上医院要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工作,除急诊外,坚持预约优先原则,逐步实现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住院、预约手术,有效缓解门诊排队长、门诊就诊压力大、入院难、术前在院等待时间长的现象。
实行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双向转诊预约,方便患者由社区转到大医院看病、由下级医院转向上级医院诊疗及由上级医院转向下级医院或社区进行康复治疗。
6.落实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项目结果互认制度。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部分检查项目结果互认的通知》(甘卫医发〔2009〕229号)要求,全面推行下级医疗机构对上级医疗机构及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医学影像资料和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7.建立巡回医疗机制,解决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就医问题。
每所三级医院组建一支由眼科、妇科、骨科、儿科等专业组成的巡回医疗队,常年在贫困边远山区开展巡回医疗,彻底解决边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相关运行经费及人员补贴列入省级财政预算支付。
8.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
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认真并及时受理、妥善解决患者投诉,提高群众满意度。切实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及患者维权工作。
(四)推进公立中医医院(含民族医药)改革发展,加快综合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1.按照《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甘卫中发〔2009〕27号),大力发展中医药工作。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基层、进农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挥公立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
2.按照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0〕32号)要求,对公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按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给付。
3.按照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运用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疾病工作的通知》(甘卫中发〔2010〕543号)精神,在全省新农合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大力推行运用中药材及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疾病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和我省丰富的中药资源优势,不断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带动中药材种(养)植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探索完善中西医并重、互补发展的路子。加强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工作,深入推进“西学中”活动,提高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标准;建立西医科室邀请中医师查房、会诊制度。综合医院成立中医管理科和中医科,加强对西医科室的中药消耗量和中医治疗人次的考核。探索中医与现代化仪器的使用有机结合,创造一个新的医学模式。
5.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建设,出台鼓励政策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师带徒”活动,继续完成1000位名中医带教3000名左右的中西医执业医师活动,通过结队培养三年,有效缓解我省中西医结合人才匮乏的问题。
四、夯实基础,规范执业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依法行医,规范执业,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一)加强硬件建设。
1.促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
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和要求,促进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2011年,为每所县级(二级)综合医院配置200万元医疗设备,投入5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2011年底前,在人口数超过30万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1所二级甲等以上的公立医院,使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2.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按照国家对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要求,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诊疗系统平台,将患者各种诊疗信息、费用、药材、检查等各类数据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物价、用药、检验、医嘱和处方管理等诸多业务的自动审核,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平台建设。
(二)强化医师培训,规范执业行为。
1.建立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完善培训模式和政策措施,落实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支持医院以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医务人员岗位培训。加强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明显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
2.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
完成全省230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
(三)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1.深化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二级医院工作。
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实施天津对口支援我省10家县级医院项目,加强项目执行评估。
推行三级医院向二级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每家三级医院必须向2个县不少于2所医院常年派驻医生,每所医院不少于5名医生,以三年为一个周期。通过派驻指导二级医院技术、管理全面发展。妥善解决三级医院派驻人员涉及的人员编制、职称晋升和补助问题。
2.探索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政府主导,完善卫生行政部门、医改办牵头负责,多部门联合参与的工作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制定工作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
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是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机构。省卫生厅、省医改办是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牵头单位,要加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整合内部力量,设立专门的临时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机构。编办、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工商、税务部门要协同其他部门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管理。
(二)强化支持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积极支持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工作进展,积极制定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三)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加强信息交流。
各地要建立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整理本地区本单位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动态、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区域间工作信息交流,为各级领导掌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程、整体推进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四)积极宣传引导。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工作,使广大医务人员拥护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发挥改革主力军作用。要广泛宣传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政策解读,使全社会理解、配合和支持改革,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营造良好环境。
主题词:医管 公立医院改革 △ 通知
主送:各市(州)编办、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社局,省卫生厅直各医疗机构,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抄送: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中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各市州政府
第二篇:甘肃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甘肃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和卫生部、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关于确定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通知》(卫医管发〔2012〕43号)等文件精神,为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深化我省“315”(完善监管机制、补偿机制、服务机制,突出中医药特色,使群众就医费用基本稳定、自费比例下降、报销比例上升、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改革模式,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和中西医并重,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县级医院改革之路。
(二)主要目标。推进综合改革,完善县级医院管理体制、法人治理机制、药品采购机制和运行补偿机制,建立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约束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能力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力争到2015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三)功能定位。县级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并与城市大医院分工协作,主要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括运用适宜医疗技术和药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接治转诊;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
二、主要内容
(一)改革补偿机制。
1.取消药品加成。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试点县的县级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性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进行补偿。
2.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合理成本制订检查治疗价格,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原则上由政府回购,回购有困难的限期降低价格。严禁医院贷款、集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或购买大型医用设备。合理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使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公立医院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提高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范围。积极开展按病种收费试点,病种数量不少于50个。
3.落实和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全面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政策,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县级政府对所办医院履行出资责任,逐步化解医院建设债务,禁止县级医院举债建设。提高公立医院在职人员工资待遇,调动人员积极性,适当提高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标准。
对位于地广人稀和边远地区的县级医院,可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给予必要的保障,医院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4.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全面推进试点医院总额预付、按病种、人头、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改革,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科学合理测算和确定付费标准,建立完善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合理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
5.规范药品采购供应。建立药品(含高值医用耗材)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在省级集中采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能够有效保障药品及耗材供应及时、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采购供应办法。坚决治理药品及耗材方面的商业贿赂。县级医院应当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二)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1.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根据县级医院功能、工作量和医院级别所应配备的床位医护人员比例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县级医院按国家确定的通用岗位类别、等级和结构比例,在编制规模内按照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岗位。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医院对全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制度。
2.深化用人机制改革。落实县级医院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结合实际妥善安置未聘人员。推进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完善县级医院卫生人才职称评定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鼓励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点执业活动,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3.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三)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推进管办分开,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会”),作为县级医院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推进县级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决定县级医院发展规划、章程拟订和修订、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院长选聘与薪酬制度等重大事项,审定县级医院绩效考核、资产运营和工作报告。医管会主任由同级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组织、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和县级医院负责人,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相对独立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医管办”),承担医管会日常工作,监督县级医院运行,制定考核方案报医管会同意后对县级医院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县级医院的资产和财务监管,落实财政补助政策。
2.落实政事分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县级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明确县级医院举办主体。县级医院院长由医管会聘任;副院长由院长推荐提名,医管会聘任。县级医院执行医管会的决策,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人事管理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副职推荐权、中层干部聘任权、收入合理分配权、预算执行权等自主经营管理权。实行院长负责制,强化经营管理责任,重大决策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建立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院长职业化建设。
3.优化内部运行管理。健全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推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探索建立医疗和行政相互分工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
4.完善绩效管理。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与考核制度。要制定具体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由医管会与院长签署绩效管理合同。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医院总体工资水平等挂钩。
(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针对县域群众主要健康问题,根据人口数量和分布、地理交通等因素,制订县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医院的数量、布局、功能、规模和标准。政府在每个县市区重点办好1—2所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以县级医院为中心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建立县域院前急救体系,设立中西医联合参与的重症医学科。设置血液透析室,同时积极开展腹膜透析业务。有条件的边远地区县级医院可建立中心血库或储血点。严格控制县级医院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配置。鼓励资源集约化,成立检查检验中心,推行检查检验结果医疗机构互认,以及后勤服务外包等。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
2.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编制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发展规划,按规划支持县级医院专科建设。近期重点加强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急救、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以及近三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位的病种所在临床专业科室的建设。做好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复杂疑难疾病的筛查转诊工作。各县卫生和医保管理部门要组织所辖医院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按病种付费的要求,制订实施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符合县级医院实际、采用适宜技术的临床路径,病种数量不少于50个,规范医疗行为。
3.加强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县级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能够互联互通,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建设医疗健康信息网。全面推进新农合“一卡通”工作的落实。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每个医院每年安排3名医师参加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鼓励和引导城市大医院在职或退休的骨干医师到县级医院执业。通过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职称晋升、荣誉授予等措施,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县级医院长期执业。可在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合理确定财政补助标准,由地方财政支持,招聘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到县级医院工作。增强护理人员力量,医护比不低于1:2。落实护士人事代理和同工同酬制度,开展优质护理和“宾馆式”管理、服务和护理。继续做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天津对口支援我省10家县级医院项目,建立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师和管理人员制度,加强对三级医院派驻情况的考核。每年在全省选拔230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省内外三级医院进修培训,重点培训骨干医师临床思维、医患关系有效沟通和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帮助受训人员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适宜技术等。县级医院每半年必须派15名(全年30名)以上医务和管理人员到省内外进修,其岗位空缺由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修替补。
5.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实行预约挂号,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建立健全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禁止大额度收取住院押金。完善患者投诉机制,加强医患沟通。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五)完善监管机制。
1.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行为等的监管。治理过度诊疗,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等行为。积极推行医疗质量安全分析评议会议制度、厅局长“行政查房”制度、医院院长值周制度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及医务人员“四个排队”等22项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处方权监护制度和点评制度,有效防范过度医疗。对于排队结果以院务公开形式向职工和社会公示,并列入绩效考核范围。建立以安全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化医院评审体系;依托省级或市级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认真实行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医疗卫生行业有奖举报制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业绩记录制度,强化医务人员警示教育。建立健全患者维权站,引入第三方调处机制,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按照分级、属地的原则,委托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机构开展综合监督检查工作。
3.建立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激励与惩戒并重的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采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加强实时监控,结果与基金支付等挂钩。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实行分级管理,促进诚信服务。加强对县级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实施公正、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推进县级医院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县级医院财务报告、质量安全、费用和效率等信息。
(六)提高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
针对县域主要疾病,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中医药进基层、进农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加强县级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1.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和中医管理科建设。住院部中医病床数不低于医院总床位数的5%,病床每床至少配备0.4名中医类别医师和0.4名护士。试点医院应建立和完善中医师每周2次到西医科室查房的制度。建设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在临床科室中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并开展中医综合治疗服务。鼓励各医院在总费用不增长的情况下,探索实施中西医结合的多措施治疗疾病的综合临床路径。试点医院要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培训中医适宜技术,确保一年内使每人至少掌握15项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加强中医管理科建设,制定和完善能够引导西医科室积极运用中西两法综合治病的奖惩政策和具体措施,严格管理考核。
2.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好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人员配备,积极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人才,合理补充基层中医药人员。不断强化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3.加强中医护理服务建设,体现中医特色优势。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积极倡导“护理整体观”、“因人施护”、“因病施护”、“辨证施护”,开展中医特色护理项目,对病人心理、饮食、用药、康复等实施整体护理。同时,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开展中药熏蒸、中药热敷、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等特色项目。
三、进展安排
(一)2013年1月起,试点县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开展按病种收费试点,病种数量不少于50个。
(二)2013年2月底,完成定岗定编,落实人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度。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完成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
(三)2013年上半年,总结评估综合改革成效,形成基本改革路子。
(四)2014年底,力争使试点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量不少于50个。
(五)2015年,实现县级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满意度为核心的现代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医疗服务模式,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激励,医院发展有活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试点组织领导。各试点县要细化分工,落实责任。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具体措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各级编办、发展改革、财政、人社、卫生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并加强工作督导。省医改办、省卫生厅对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和考核,及时协调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根据工作需要,在改革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方面给予试点地区一定自主权。县级政府要落实投入政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将所需政府投入纳入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市州级政府要加大对试点县的投入力度,给予相应补助。
(三)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各地要建立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加强领导、责任到人,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整理所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动态经验和做法,加强区域间工作信息交流,为各级领导掌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程、整体推进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四)做好宣传引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使广大医务人员成为改革主力军。宣传和解读改革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争取社会理解、配合和支持,营造良好环境。
附件:甘肃省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名单
附件
甘肃省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名单
兰州市:榆中县、永登县。
金昌市:永昌县。
白银市: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
天水市: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县。
武威市:天祝县。
酒泉市:瓜州县。
庆阳市: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镇原县。
定西市:临洮县、陇西县。
第三篇: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电价
有关问题的通知
甘发改商价〔2011〕2077号
各市、州发展改革委、物价局,甘肃矿区、东风场区、甘肃厂区物价局,省电力公司,相关发电企业:
为适当疏导电价矛盾,保障电力供应,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西北电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2621号)要求,决定适当调整甘肃统调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并相应调整甘肃电网销售电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当提高甘肃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水平
(一)提高省内统调火电企业上网电价。为疏导煤炭价格上涨对发电成本的影响,自2011年12月1日起适当提高省内统调燃煤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具体提价标准为每千瓦时2.6分钱。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5号、6号机组上网电价不作调整。同时,同步调整我省燃煤发电企业标杆上网电价。调后含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3343元(含税);不含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3193元(含税)。
(二)调整部分水电企业上网电价。为适度缓解省内部分电价偏低水电企业经营困难,自2011年12月1日起对中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公司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和大唐碧口水电站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分别提高1.4分钱。
(三)开展脱硝电价试点。为鼓励燃煤发电企业落实脱硝要求,促进环境保护,对纳入试点安装并运行脱硝装置的国电兰州热电公司范家坪电厂(2×30万千瓦)、甘肃大唐西固热电公司(2×30万千瓦)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8分钱执行。
二、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对除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用电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提高至每千瓦时0.8分钱。
三、适当提高甘肃电网销售电价水平
(一)发电企业上网电价调整后,销售电价相应调整。销售电价平均提价标准为每千瓦时2.11分钱,扣除居民生活电量后,销售电价平均提价标准为每千瓦时2.32分钱。其中非居民照明、大工业(不含电炉铁合金、电石、电解烧碱、电解铝)、农业生产(不含农业排灌)用电电价每千瓦时分别提高2.44分钱,一般工商业用电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94分钱,电炉铁合金、电石、电解烧碱、电解铝用电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14分钱,农业排灌用电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调整后的电价标准见附件1、2、3。
同时,对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制度,具体方案待价格听证后实施。
(二)对甘肃省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武都区、文县、康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成县、舟曲县销售电价在现行电价基础上按本次调价标准同步调整。调整后的电价标准见附件4、5。
(三)综合趸售电价在现行电价基础上按每千瓦时顺加 1.67分钱执行。
(四)农村综合分类用电中,农业生产、农业排灌用电电价在现行电价基础上按每千瓦时分别顺加2.44分钱、2分钱执行。
本次销售电价调整自2011年12月1日起执行。
四、有关要求
(一)省电力公司、各发电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电价政策,切实加强管理,挖潜降耗,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确保全省电力供应安全稳定。
(二)各地不得超越价格管理权限,擅自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措施。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电力企业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确保本通知规定的各项措施及时得到贯彻落实。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委。
附件:
1.甘肃省电网销售电价表(已开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地区直供电价)
2.甘肃省电网销售电价表(未开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地区直供电价)
3.甘肃省电网销售电价表(趸售)
4.甘肃省汶川地震重灾区八县(区)销售电价表(已开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地区直供电价)
5.甘肃省汶川地震重灾区八县(区)销售电价表(未开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地区直供电价)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附件1:
甘肃省电网销售电价表
(已开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地区直供电价)
电度电价
单位:元/千瓦时 基本电价 用电分类
电压等级
不满
1一、居民生活用电
千伏
1千伏及以上
不满
1二、非居民照明用电
千伏
1千伏及以上
不满1千伏 三、一般工商业用电
1-10千伏
35千伏及以上
1-10千伏
35千伏
四、大工业用电
110千伏
220千伏
1-10千伏
电炉铁合金、电35千伏 石、电解烧碱、电解铝生产用电 110千其伏
220千伏
1-10千合成氨、电炉钙镁伏
磷肥等化肥生产用电 35千伏
110千
高峰平段 0.7
50.5190 00 0.740.5040 00 1.240.8353 81 1.230.8203 81 1.200.8038 77 1.180.7988 77 1.170.7838 77 0.710.4826 06 0.690.4776 06 0.680.4626 06 0.670.4551 56 0.640.4333 40 0.620.4283 40 0.610.4148 50 0.600.4173 00 0.490.3320 32 0.470.3270 32 0.460.31最大需低谷
量 元/千瓦/月 0.2610
0.2560
0.4308
0.4258
0.4116
0.4066
0.4016
0.2485 33 0.2435 33 0.2385 33 0.2360 33 0.2248 33 0.2198 33 0.2153 33 0.2128 33 0.1743 25 0.1693 25 0.16
变压器容量 元/千伏安/月 22 22 22 22 22 22 22 16 16 16 中32 43
220千0.300.1616
伏 82 18
不满10.440.2
2千伏 89 65
1-10千0.430.22
五、农业生产用电
伏 89 15
35千伏0.420.21及以上 89 65
不满10.2
3千伏 25
贫困县农业排灌1-10千0.22
用电 伏 75
0.22
35千伏
其高扬程地下水提101米0.19
中 灌用电 及以上 05
101-20.12
00米 05
高扬程地表水提201-30.11
灌用电 00米 05
300米0.09
以上 05
注上表所列价格,除贫困县农业排灌、高扬程提灌用电外,均含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1设基金0.4分钱。:.上表所列价格,居民生活、非居民照明、大工业用电(不含电炉铁合金、电石、电解2烧碱、电解铝生产用电,合成氨、电炉钙镁磷肥等化肥生产用电)价格均含城市公用事业
.附加费,标准分别为0.8分钱、0.8分钱、0.1分钱。
上表所列价格,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含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0.4分钱,非居民照明、3
一般工商业、大工业用电价格含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0.8分钱。.上表所列价格,除农业生产用电外,均含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35分钱、4
地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02分钱。..5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价格指101米以下地下水和地表水提灌用电价格。
伏 0.4545 0.6714 0.6564 0.6414
附件2:
甘肃省电网销售电价表
(未开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地区直供电价)
电度电价
用电分类
电压等级
高峰平段
单位:元/千瓦时 基本电价 最大变压器需量 容量
低谷
元/元/千伏千瓦/月 安/月
33 33 22 22
不满
1千伏
一、居民生活用电
1千伏及以上
不满1千伏
二、非居民照明用电
1千伏及以上
不满1千伏 1-10三、一般工商业用电
千伏
35千伏及以上
1-10千伏
35千伏
110千
四、大工业用电
0.7590 0.7440 1.2493 1.2343 1.2038 1.1888 1.1738 0.7020 0.6870 0.60.5100 0.5000 0.8381 0.8281 0.8077 0.7977 0.7877 0.4732 0.4632 0.40.2610 0.2560 0.4268 0.4218 0.4116 0.4066 0.4016 0.2443 0.2393 0.2
3532 43
220千0.40.2
233 22
伏 442 98
1-100.40.22
22
千伏 340 48
35千0.40.21电炉铁合金、电33 22
伏 240 98
石、电解烧碱、电解
110千0.40.21铝生产用电 33 22
伏 150 53
220千0.40.2133 22 其伏 100 28 中 1-100.30.1716
千伏 332 43
35千0.30.16合成氨、电炉钙25 16
伏 232 93
镁磷肥等化肥生产
110千0.30.16用电 25 16
伏 132 43
220千0.30.1616
伏 082 18
不满10.40.2
2千伏 489 65
1-100.40.22
五、农业生产用电
千伏 389 15
35千0.40.21伏及以上 289 65
不满10.2
千伏 325
贫困县农业排1-100.2
灌用电 千伏 275
35千0.2
伏 225
其高扬程地下水101米0.1
中 提灌用电 及以上 905
101-20.1
00米 205
高扬程地表水201-30.1
提灌用电 00米 105
300米0.0
以上 905
注上表所列价格,除贫困县农业排灌、高扬程提灌用电外,均含国家重大水利工1程建设基金0.4分钱。:.上表所列价格,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含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0.4分钱,非居民照 2明、一般工商业、大工业用电价格含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0.8分钱。.上表所列价格,除农业生产用电外,均含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35
3伏
720
0.6585 0.6433 0.6283 0.6148 0.6073 0.4920 0.4770 0.4620 0.4545 0.6714 0.6564 0.6414
..分钱、地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0.02分钱。4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价格指101米以下地下水和地表水提灌用电价格。
附件3:
甘肃省电网销售电价表(趸售)
用电分类
1-10千伏 0.2960 0.5156 0.5474 0.3883 0.3505 0.2676 0.2324 0.1934
单位:元/千瓦时 趸售电价
35千伏及以上
0.2860 0.5056 0.5374 0.3783 0.3405 0.2576 0.2224 0.1884
0.1619 0.1024 0.0939
一、居民生活用电
二、非居民照明用电 三、一般工商业用电
四、大工业用电
电炉铁合金、电石、电解烧碱、电解铝生其产用电 中
合成氨、电炉钙镁磷肥等化肥生产用电
五、农业生产用电
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 高扬程地下水提灌用其101米及以上 电 中
高扬程地表水提灌用101-200米 电 201-300米
300米以上
注:
..0.0769
1上表所列价格,不含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地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价格指101米以下地下水和地表水提灌用电价格。
第四篇: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通知(全文)
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卫医管发„2010‟20号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地在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卫生部和相关部门报告。
卫 生 部
中 央 编 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一日
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二、试点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三)总体目标。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体系,为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五)实施步骤。
2009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国办函„2009‟75号)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2010年开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和指导培训,适时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三、试点的主要内容
(六)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研究制订本级政府负责举办公立医院的设置和发展规划,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迁建、整合、转型和改制等,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
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应根据区域卫生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规划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使公立医院改革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在明确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有条件的地区,医院可以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发展老年护理、康复等延续服务,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县级医院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县级医院的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
(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国家级或省级医学中心;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公立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均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
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制订并落实按规划设置的公立医院发展建设、人员编制、政府投入、医药价格、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保障条件。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八)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
(九)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完善院长负责制。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责,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实施院务公开,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科学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实行并规范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由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财政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也可以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
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加强政府指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次均费用的前提下,探索由医院(医院代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十一)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规范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在加强规范和保障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研究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推动病种规范化治疗。
改善医院服务。通过采取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措施,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制订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的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十二)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充分依托现有的具有较高诊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公立医院,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地)三级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
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财务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依照协议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纳入公立医院考核和评价内容中。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医疗行业协会(学会)在公立医院自律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十三)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的必经环节。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模式、规范标准、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和工资保障等人事保障机制和其他相关政策。试点期间重点为县级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
(十四)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非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服务。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引导非公立医院依法经营、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健康发展。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公立医院转制的范围、条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公立医院改制方案必须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允许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重组。
四、试点的组织领导
(十五)试点的领导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卫生部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培训、评估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
(十六)试点的组织实施。
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应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本《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在坚持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基础上,努力细化、实化、具体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强调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并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制订并落实试点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重大问题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
(十七)试点的指导、评估和监督。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及时总结试点情况,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十八)创造良好试点环境。巢湖小嘛虾
医药文档共享
试点地区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卫生部门与宣传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舆情监测与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第五篇: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 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展改革委主管的各社会团体:
内蒙古纪委、监察厅、民政厅、财政厅、审计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内纪发[2010]8号)(以下简称《通知》),开展社会团体“小金库”治理工作。根据《通知》精神,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方案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贯彻执行。
附: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工
作方案
二O一O年八月二十八日
—1—
内蒙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团体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根据内蒙古纪委、监察厅、民政厅、财政厅、审计厅《关于印发〈社会团体 “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内纪发
[2010]8号)要求,特制定内蒙古发展改革委《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专项治理的范围
此次治理范围包括按照《社会团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0号)规定成立的、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团体。包括:内蒙古县城经济发展促进会、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协会、西部开发促进会、北方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内蒙古招投标协会、内蒙古工程咨询协会、内蒙古价格协会、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内蒙古新蒙商联合会、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文化建设促进会、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协会、内蒙古信息协会等12个社会团体。
二、专项治理内容
凡社会团体违返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均属“小金库”,时间追溯到2007年底以后。“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详见内—2 —
纪发[2010]8号文件。
三、专项治理步骤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从2010年8月开始至2010年底结束,主要分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整改落实四个阶段。
动员部署阶段(8月底),制定《内蒙古发展改革委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方案》,组织部署专项治理工作,公布举报电话,并将《方案》在内蒙古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公布,以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和支持群众监督。
自查自纠阶段(9月底)。各社会团体要按照《方案》及时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自查面达到100%。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应自觉纠正,把问题解决在自查自纠阶段。自查自纠结束后,各社会团体要认真填报《社会团体和公募基金会“小金库”自查自纠情况报告表》(见内纪发[2010]8号文件附件一),并于9月25日前报发展改革委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纪检组)。各社会团体负责人对单位自查自纠情况负完全责任并在上报表格上签字确认,以承诺所报告情况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发展改革委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将组织对社会团体“小金库”治理情况进行内部检查,并上报有关报表。
重点检查(11月底)。在自查自纠和内部检查的基础上,做好迎接自治区社会团体 “小金库”治理领导小组的重点检查。—3—
整改落实阶段(12月底)。主要是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纠正到位,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四、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原则
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小金库”要严格按照“依纪依法、宽严相济”的原则进行处理。(详见内纪发[2010]8号文件“专项治理的处理原则”)。
五、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此项专项治理工作在发展改革委党组的领导下,统一部署实施。由发展改革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不再成立新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同时增列纪检组长铁刚同志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副组长。
内蒙古发展改革委“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6659228、6659432。举报信箱:设在发展改革委办公楼B座二楼东侧步行梯间东墙。
附:关于印发《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的通
知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