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慈善救助项目政策解读[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2:1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城区慈善救助项目政策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城区慈善救助项目政策解读》。

第一篇:东城区慈善救助项目政策解读

东城区慈善救助项目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发挥慈善组织作用,有效衔接市、区社会救助政策,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和《北京市民政局关于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意见》等相关精神,按照先政府救助,后慈善救助补充的原则,建立起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的机制,完善我区慈善救助制度,创新慈善项目,现就我区慈善救助项目政策解读如下:

一、东城区慈善救助项目

项目意义:用于解决户口所在地为东城区且因病造成家庭困难的群体,根据申请人实际情况给予一次性救助,以缓解其家庭困。

救助范围:户口所在地为东城区的社会救助对象(包括: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和低收入人员),困难家庭(家庭平均月收入在当年低收入标准2倍以下)、因病造成突发性困难的家庭及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对象。

救助流程:救助对象申请《东城区慈善救助基金》时,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慈善分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低保、低收入家庭

1、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2、低保、低收入证明

3、诊断证明

4、社会救助对象医疗救助待遇表、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等相关材料

5、由街道提供的家庭情况说明

6、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进入医疗救助程序的救助对象,需经临时救助后,随同本年度原始医疗单据上交区慈善协会审核

7、公示证明

8、区慈善协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

(二)非低保低收入因病致困家庭

1、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2、诊断证明

3、本年度原始医疗单据

4、东城区慈善协会困难家庭民主评议表

5、公示证明

6、家庭财产申报表

7、由街道提供的家庭情况说明

8、由单位开据的收入证明

9、区慈善协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 资金来源及使用流程: 此项目所需善款从东城区党员献爱心捐款中列支。救助金额标准核定

(一)重大疾病(市局下发重大疾病参考名录):

低保及低收入家庭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或商业保险等社会及民政部门救助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且严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根据其医疗情况给予剩余自费部分70%的慈善救助(含自付二和自付),但最高救助标准不得超过5万元。

困难家庭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或商业保险等社会及民政部门救助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且严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根据其医疗情况给予剩余自费部分50%的慈善救助(含自付二和自付),但最高救助标准不得超过5万元。

(二)普通疾病

低保及低收入家庭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或商业保险等社会及民政部门救助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且严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根据其医疗情况给予剩余自费部分60%的慈善救助(不含自付二和自付),但最高救助标准不得超过3万元。

困难家庭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或商业保险等社会及民政部门救助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且严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根据其医疗情况给予剩余自费部分40%的慈善救助(不含自付二和自付),但最高救助标准不得超过3万元。

二、东城区慈善应急救助基金

慈善应急救助基金(医疗垫付)项目在善款返还时遇到瓶颈,待解决方案明朗后另行决定,相应的街道慈善应急救助基金(医疗垫付)同时暂停。

第二篇:临时救助政策解读

山西省临时救助政策解读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 梁宏星

2015年12月2日 同志们:

2015年1月2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晋政发„2015‟3号,以下简称《通知》)。根据这次培训班的安排,为便于大家学习理解和贯彻实施,现就临时救助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解读如下:

一、《通知》出台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临时救济,尤其是随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城乡低保户”逐渐成为一些临时救助项目的瞄准对象,而一些因为突发性事件造成临时生活困难的非低保家庭却难以纳入到社会救助的“安全网”之中。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

2006年3月,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发„2006‟12号)规定: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济、临时救助等制度。2007年6月,民政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民发„2007‟92号),明确了建立健 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对临时救助对象的范围、救助标准、救助形式、审核审批及发放程序、救助资金筹措等做出了相应规定。

山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对临时救助工作给予高度关注,特别是随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山西各级政府对临时救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全省临时救助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2007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07‟26号)把“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纳入十二项社会救助制度之一,要求各级政府要着眼于帮助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解决特殊困难,制定或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同年,山西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妥善安排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生活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民字„2007‟126号),对各地积极开展临时救助工作,解决低保边缘家庭生活困难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务院2008年的工作要点把“健全临时救助”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进一步指出“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健全临时救助制度。”这是临时救助制度首次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出。2009年2月,民政部在湖北省鄂州市召开“全国农村低保和临时救助工作会议”,此次会议阐述了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并在之前的制度规定基础上,进一步 细化了救助对象、申请条件、救助标准、申请审批程序、救助资金保障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并对全国的临时救助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2012年,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民发„2007‟92号)的有关要求,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民发„2012‟45号),经过各地试点推进,从山西实际出发,制定下发了《山西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晋民发„2012‟114号),为全面推动山西临时救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年,山西的临时救助工作,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科学筹划,严密组织,狠抓了临时救助制度建设,到年底,全省11个市均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工作在全省全面展开,省级财政首次投入临时救助资金1000万元,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晋中5市市级财政安排了临时救助资金,为推进救助工作的深入发展、提高临时救助工作质量奠定了基础。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将临时救助制度纳入了社会救助体系8个重要救助制度之一。10月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对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作了全面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精神,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功能,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结合我省实际,于今年1月份省政府制定出台《通知》,对全省临时救助制度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健全临时救助制度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救助综合效益,编实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的必然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通知》的政策要点

(一)制度定义

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

(二)制度目标

临时救助制度要以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为目标,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鼓励社会参与,增强救助时效,补“短板”、扫“盲区”,编实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

(三)功能定位

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都能得到有效 保障,兜住底线。

(四)对象范围

1.家庭对象:

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2.个人对象:

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其中,符合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

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臵和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属于疾病应急救助范围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五)救助程序

1.申请受理:在哪儿申请,谁来受理?

(1)依申请受理

①凡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均可以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受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以代为提出临时 救助申请。

②对于具有本地户籍、持有当地居住证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对于上述情形以外的,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其向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救助管理机构(即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申请救助;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没有设立救助管理机构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其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救助。

③申请临时救助,应按规定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具体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无正当理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不得拒绝受理;因情况紧急无法在申请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先行受理,确系紧急情况或申请对象为低保、五保对象的,也可直接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

(2)主动发现受理

①重点人群日常排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及时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出救助申请。

②特殊情况紧急处臵:公安、城管等部门在执法中发现身处困难处境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失去主动求助能力的危重病人等,应主动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其脱离困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在发现或接到有关部 门、社会组织、救助热线、公民个人报告救助线索后,应主动核查情况,对于其中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应协助其申请救助并受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

2.审核审批(1)一般程序:

借鉴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的成熟经验,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逐一调查,视情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居住的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示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对申请临时救助的非本地户籍居民,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配合做好有关审核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的审核意见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应及时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申请人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临时救助,无正当理由的,不予救助。对于不持有当地居住证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可以按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有关规定审核审批,提供救助。

(2)紧急程序:

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之后,10个 工作日内应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

(六)救助方式

(1)发放临时救助金。临时救助金以社会化发放为主,凡符合救助条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及时足额将临时救助金直接支付到救助对象个人账户。救助金额低于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发放。必要时,可直接发放现金。

(2)发放实物。根据临时救助标准和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和提供临时住所等方式予以救助。对于采取实物发放形式的,除紧急情况外,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3)提供转介服务。对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救助后,仍不能解决临时救助对象困难的,可依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大厅的社会救助窗口分情况提供转介服务。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残疾人保障等专项救助条件的,要协助其申请;对需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通过慈善项目、发动社会募捐、提供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给予帮扶的,要及时转介,被转介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做好相关救助工作。

(七)救助标准

1.基本要求:临时救助标准应向社会公布,并随着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2.参考因素:救助对象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和本地临时救助资金筹集情况,统筹考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3.制定层级:分类分档确定救助标准。临时救助属于一次性救助,原则上个人年最高救助额不超过5000元,家庭年最高救助额不超过10000元,具体救助标准由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急难情况及特殊情形由当地人民政府研究确定。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要加强本行政区域内临时救助标准制定的统筹,推动形成相对统一的区域临时救助标准。

(八)资金筹集

临时救助资金的筹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赠为辅。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临时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设区的市、县级财政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临时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县级财政还要统筹城乡低保结余资金用于临时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有结余的地方,可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临时救助支出,支出比例不高于低保年终滚存结余的10%。省、设区的市级民政、财政部门应根据实施临时救助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财力困难的县(市、区)给予必要的补助,对“救急难”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奖励。从去年开始,对“救急难试点单位进行了补助。

三、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现有制度的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切实担负起临时救助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工作保障和监督管理责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履行临时救助受理、审核等职责。充分发挥救急难功能,使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明确部门职责。临时救助制度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临时救助工作。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司法、残联、扶贫、审计、监察等部门,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抓好工作落实。民政部门负责制订工作计划、核定审批临时救助对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和日常工作的规范管理及协调各部门专项救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加快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设;教育部门负责完善实施教育救助制度;住建部门负责加强和完善住房救助制度;人社部门负责完善实施就业救助政策措施;财政部门负责加强资金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司法部门负责提供司法救助,司法行政机关提供法律 援助;残联负责一级重度残疾人的护理补贴和一级贫困残疾人的生活补贴以及残疾人的康复救助;扶贫部门负责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落实相关扶贫政策;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临时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其他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能力建设。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临时救助能力建设,统筹考虑常住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数量等因素,制定落实基层社会救助职责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制度要求,科学整合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机构及人力资源,充实加强基层临时救助工作力量,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要积极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办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强基层临时救助能力建设。要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协助做好困难排查、信息报送、宣传引导、公示监督等工作。要加强救助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临时救助服务管理水平。要加强经费保障,将临时救助所需工作经费纳入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统筹考虑,并列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

四是搞好制度衔接。要准确把握临时救助“救急难”的工作特点,加强临时救助与慈善事业及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的相互衔接,发挥社会救助的综合效应。要积极探索开展“救急难”工作,加强部门协调,加快工作进度,在体制机制、服务方式、信息共享、财政税费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为进一步推动全省“救急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据本通知,结合近年来临时救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梳理,抓紧健全完善本地临时救助制度,细化工作措施,加强规范管理,强化工作责任,不断提高救助水平,确保临时救助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

各地要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依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政务大厅、办事大厅等,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方便群众求助。要根据部门职责建立受理、分办、转办、结果反馈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跟踪办理结果,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求助对象。要建立社会救助热线,畅通求助、报告渠道。

2.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

(1)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加快建设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民政与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信息共享。

(2)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高审核甄别能力。(3)救助对象需求与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救助资源对接机制。

3、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尤其是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社会力量,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鼓励、支持其参与临时救助。要动员、引导具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组织、大中型企业等设立专项公益基金,在民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有序开展临时救助。

(三)加强监督检查

临时救助资金要专款专用。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将临时救助制度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的重点内容,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临时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挤占、挪用、套取等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对于出具虚假证明材料骗取救助的单位和个人,要在社会信用体系中予以记录。临时救助实施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于公众和媒体发现揭露的问题,应及时查处并公布处理结果。要完善临时救助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细化责任追究对象、方式和程序,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因责任不落实、相互推诿、处臵不及时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四)积极开展“救急难”试点

1、为什么要提出“救急难”? 面临的挑战: 一是社会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发挥不充分,存在着救助盲区和救助不充分的现象。突发急难事件得不到及时救助。比如:流动人口得不到及时救助;支出型贫困家庭难以获得救助;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其他特殊困难人群获得救助不足。

二是制度碎片化,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比如:低保之外的低收入家庭无法获得及时救助;医疗、住房、教育救助等资源不能统筹运用。

三是相关制度特别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压力传导至社会救助。比如:药品目录限制;报销比例限制;封顶线限制。

事例:(1)因两个孩子重病无钱医治,遂宁母亲跳楼。(2)河北保定锯腿农民郑艳良。(3)安徽阜南尿毒症弟弟留给哥哥的遗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门做出批示。

习近平:只要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

李克强:要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

李克强: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王勇:全力抓好《办法》的贯彻实施,努力解决群众各类 急难问题,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了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

天灾人祸造成的沉重打击,虽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危害性不可低估。如何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最大限度地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事关一个家庭的安危,事关一个社区(村庄)的人心安定。当前,全国在大力推行“救急难”工作试点,这不仅是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含非户籍常住人口)得到及时救助”形势十分严峻,不论是对个案的及时救助,还是出台相应的措施,均显得十分紧迫。

2、“救急难”是什么?(1)“救急难”的内涵

指居民因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或意外事故,致使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乃至生存面临危机的一种状态。

“难”因“急”而生:突发性、不可预知性、临时性、紧迫性。

广义上的“救急难”,经常性救助和专项救助。经常性救助是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专项救助是指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狭义上的“救急难”,也就是急难性救助,主要是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之疾病应急救助。

(2)相关社会救助制度与“救急难”的关系

所有社会救助制度都具有“救急难”的性质;

常规性社会救助和“救急难”是有区别的;

“救急难”是指自然灾害之外的急难事项;

突出“救急难”主体制度的功能,包括临时救助、疾病应急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

相关社会救助制度无法涵盖所有急难事项。

(3)救急难的总体目标:当前“救急难”工作在落实上最需要突出一个“快”字,需要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回应、综合救助。帮助困难群众脱离困境。让突遇不测者得周急之助、因病因灾者去生存之虞、创新创业者无后顾之忧,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生存危机,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

3、国家和省级确定的救急难试点单位

(1)国家级“救急难”试点县(市、区)名单(19个):

分别为:太原市迎泽区、万柏林区、大同市城区、阳高县、阳泉市城区、平定县、沁水县、朔州市平鲁区、介休市、左权县、灵石县、垣曲县、平陆县、芮城县、代县、河曲县、保德县、霍州市、吉县。其中,河曲县、吉县、平陆县3个县还是民政部、国资委开展“同舟工程”的中央企业参与“救急难”行动重点贫困县,希望这3个县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2)省级试点县(市、区)名单(21个):

分别为:太原市小店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古交市,阳曲县,娄烦县,清徐县,阳泉市郊区、矿区,盂县,长治市郊区、沁源县,晋城市城区、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陵川县,安泽县,柳林县,孝义市。

各试点县(市、区)按照省里要求,认真制定试点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把“救急难”工作落到实处。

四、各地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实施情况 1、2015年1-9月份临时救助实施情况

全省共实施临时救助9.8万户次,共支出临时救助资金6370万元,平均救助水平653元。

2、地方建制情况

目前,长治、运城、大同、吕梁四个市以政府名义出台了临时救助制度,晋中、临汾2个市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全面加强急难救助工作”。3、2015年临时救助中央和省级共投入资金为13592万元。

各地加快资金执行力度,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五、需要给予重视的几项具体工作

一要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准确把握指标释义,加强与财务统计的沟通,保持与统计台账数据的一致。认真按时上报数据。

附临时救助制度实施情况统计表 二要做好典型案例的收集

1、领导批示

2、新闻媒体关注

3、社会反响强烈 通过个案救助,反映工作机制创新。

三要做信息报送工作。

各地要高度重视信息报送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开展过程中遇有的重大情况和重大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不得推诿和扯皮,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要及时上报。在认真做好处臵工作的同时,按程序和规定向上级报告,确保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第三篇:大连市《临时救助政策》解读

昨天,我市出台《关于实施我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使我市的救助政策在对城乡低保家庭进行日常救助外,对于遭遇突发事件而导致支出过大,基本生活无法维持的“支出型”困难家庭增加了制度性的救助安排,弥补了我市的救助空白。

1.救助对象。下列城乡居民家庭遭遇临时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无法维持的,经个人申请及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会救助中心认定,可以申请临时救助。

(1)城乡低保家庭,即持有有效大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家庭。

(2)城乡低收入家庭,即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125%以内的家庭。

(3)城乡其他临时困难家庭,即由民政部门审核后确认的其他临时困难家庭。

2.救助项目和救助标准。具体救助项目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1)就学救助。城乡居民家庭子女就学发生困难的,按照《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大政发〔2007〕108号)和市财政局、教育局《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大财教〔2008〕510号)以及市财政局、教育局《关于建立大连市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制度的通知》(大财教〔2008〕613号)的有关规定实行救助。

(2)就医救助。城市低保家庭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按照《关于对个人负担较重的住院参保职工给于适当补助的意见》(大劳发〔2005〕22号)规定执行;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在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补偿政策后个人承担的费用,由政府按照50%给予救助。其中,属于患有重大疾病的(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竭并定期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红斑狼疮,中晚期慢性重症肝炎及并发症),每人每年的救助额度累计不超过6000元,属于患有其他疾病的,户口在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的,每人每年的救助额度累计不超过3600元,户口在其他区县的,每人每年的救助额度累计不超过4200元。

农村低保家庭医疗救助按照《大连市农村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94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城乡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残疾儿童医疗救助按照《关于印发〈大连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大残联发〔2009〕1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城乡低收入家庭、其他临时困难家庭在享受各类医疗保险及救助后,家庭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基本生活无法维持的,对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按照城乡低保家庭救助对象救助标准70%给予救助。

(3)突发灾害救助。城乡居民家庭遭遇意外伤害、事故或其他突发灾害等,导致家庭基本生活无法维持的,给予不超过5000元的现金及其他生活物品救助。

(4)其他救助。对城乡居民遭遇其他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无法维持的,适时适当进行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一般为一次性救助,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临时救助,同一家庭一年内享受临时救助的次数一般不超过两次。享受上述救助后,困难仍难以解决的,由各类慈善组织给予补充救助。

3.审批管理。

(1)申请。就学救助申请,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残疾儿童医疗救助,按照残联部门的规定执行。就医救助、突发灾害救助以及其他救助,由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家庭收入证明、低保证、疾病诊断证明或事故报告书、医院收费票据、公安消防或司法审判机关出具的证明以及其他能够证明事实的材料。

(2)审核、审批。经审核符合救助条件的,填写《大连市城乡困难居民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一式二份),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详细填写调查情况并签署意见,加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章,报区市县民政局。区市县民政局组织社会救助人员进行调查复核,按照相关标准提出救助意见报局领导审核审批。

(3)审批时限。临时救助审批时限,一般不应超过7个工作日。对于突发灾害,应做到随时申请,随时核实、审批,即时救助。

(4)审批权限。临时救助审批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对于本办法规定范围、额度内,救助5000元(含5000元)以下的,由区市县民政局审批。其中,常规、小额审批工作,区市县民政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委托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实施,并进行监督管理。对于本办法规定救助范围、限额内,救助5000元以上的,或者本办法没有具体规定临时救助项目、标准的,需由区市县民政局审核,报市民政局审批。对重大突发性群体应急事件的救助需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5)慈善救助审批。慈善救助由当地慈善组织负责审核审批,并及时向当地民政部门实行报备。

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从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大连市市内四区特困居民突发性救助暂行办法》废止。

第四篇: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解读

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解读

城乡医疗救助政策解读

2007年06月14日

市民政局

一、目前我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总体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民政部的部署和要求,2004年8月,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在全市启动了医疗救助制度建制工作。2005年,各区县政府分别出台了农村医疗救助办法,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2005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在12个区县试点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2006年,为加快完善三峡库区社会救助各项制度,促进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市政府发出《通知》,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区县由12个扩大到24个。同年,又在11个区县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改革试点工作。今年5月,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渝府发〔2007〕75号),明确了扩大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覆盖面、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经过近3年的努力,全市城乡医疗救助建制工作有序推进,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救助效果日益显现。截至2006年底,全市已资助40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5万人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

二、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及内容

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和其它特殊困难群众。

城乡医疗救助采取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三种方式。

(一)日常医疗救助

日常医疗救助采取事前救助,在农村要首先资助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城乡医疗救助对象中的“三无”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需长期维持院外治疗的重病人员和80岁以上老人,由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每年核发一定限额的《医疗救助证(卡)》,主要用于门诊和购药。限额内产生的费用由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垫付,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定期与其结算。

(二)大病医疗救助

大病医疗救助不设起助线(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除外),不限定病种,实行住院治疗及时审定、及时救助的事前或事中救助。

在农村,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其治疗费用在一定限额内的,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后,自付部分给予全额救助;治疗费用超过一定限额后,超过部分除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报销外,再对救助对象按一定比例给予救助,但救助总额不得超过规定的年救助标准。

在城市,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其治疗费用在一定限额内的给予全额救助,治疗费用超过上述规定限额后,再对救助对象按一定比例给予救助;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经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达到一定数额的,再给予一次性定额救助。以上救助均不得超过规定的年救助标准。

(三)临时医疗救助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以外的其它低收入家庭成员,因大病医疗费用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视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临时医疗救助。

三、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审批程序

对日常医疗救助的人员,只要本人申请,且符合救助范围和条件的,由民政部门登记造册后将一定限额的医疗救助卡直接发放到人。对大病医疗救助,采取事前或事中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医疗费用的办法,实行即时审定,及时救助。救助对象持有效的低保证、五保证等相关证件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对一经诊断需住院治疗的,可直接在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填写医疗救助申请表,由医疗救助服务机构通知乡镇(街道)民政办。乡镇(街道)民政办在1个工作日内核实后报区县民政部门;区县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确定救助金额后,1个工作日内向乡镇(街道)民政办和收治医院发出医疗救助通知书;医疗服务机构在救助限额内垫付治疗,民政部门每季度与医疗救助服务机构进行结算。临时医疗救助由本人直接向乡镇(街道)民政办提出申请,符合救助条件的,由乡镇(街道)民政办报经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审批。属于救助限额内的费用,由定点医院垫付,乡镇(街道)民政办每月与定点医院结算一次。

第五篇:慈善救助申请书

篇一:救助申请书

救助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爱心人士:

大家好!我叫谢天宇,89年11月出生于常熟市普通家庭。我的妈妈高雪英,于2010年11月5日22时27分不幸遭遇车祸,生命垂危,伤势严重,全身多处骨折,内脏受损,且左腿膝盖以下截肢,经过两次手术,现仍躺在第一人民医院的重症加护病房,尚未苏醒。

父母于我上初中时离异。妈妈目前在欧尚工作2、3个月左右,我刚踏上社会不久,才报考了成人高考准备半工半读的完成学业,想毕业后找份好点的工作,以后可以供养妈妈。谁知天降横祸,我们对未来仅有的一点憧憬,都被这次车祸给无情的毁灭了。妈妈平日在外租房,月租400元,日子本来就过的紧巴巴的,现在面对每日递增的高额医药费,我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办了!!为了筹措医疗费,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可是都是工薪阶层,况且家里还有个78岁的奶奶,奶奶没有社保补贴,平时靠已过世爷爷的微薄的几百元补助度日,去年也中风了,还有一身的老年病,毫无积蓄,无力拯救女儿的生命!

我不能放弃给我母亲治疗,看着病床上不省人事、残缺的妈妈,我的心就像刀绞一般难受!现在这样好的社会,这样好的政策,这样先进的医疗技术,如果仅仅是因为医疗费用的问题而使我的母亲无法治疗,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所幸的是,在我们的背后,还有伟大的党和政府以及各种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现在在我个人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之际,我只能将最大的希望寄托于党和政府以及各种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身上。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巨大的优越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各种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将成为党和政府的又一工作重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政府组织的各种社会募捐活动等,这一切无不使我燃起新的希望。

在此,我恳切请求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以及各种社会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同情我母亲的不幸遭遇,帮我的母亲解决一点医疗费用,我将用尽余生回报各位!回报社会!

申请人:谢天宇 2010年12月21日 篇二:慈善救助金申请表

慈 善 救 助 金 审 批 表

注:此表一份,由市慈善总会存档。篇三:慈善救助申请表

昌吉市困难对象慈善救助登记表

本表一式二份:街道、区慈善会各一份 篇四:慈善救助申请表

南通开发区困难对象慈善救助登记表

本表一式二份:街道、区慈善会各一份

篇五:郑州慈善总会救助申请表

附件1 郑州慈善总会救助申请表

附申请人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

下载东城区慈善救助项目政策解读[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城区慈善救助项目政策解读[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慈善救助讲话

    同志们: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今年的慈善募捐情况、研究讨论今年的慈善救助工作。刚才大家分别介绍了各市的情况,对今年的慈善救助方案和今后的慈善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

    慈善救助讲话稿

    2010年 “慈善救助 圆梦大学”讲话 各位领导、同学们、学生家长: 大家好! 今天我县召开“慈善救助圆梦大学”的大会。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县慈善总会向考入大学的同学们......

    慈善救助申请书格式

    慈善救助申请书格式 慈善救助申请书是困难家庭向慈善机构书面提出救助请求的专用文书,在格式和内容上有一定的要求。 那么项目补助资金申请书如何撰写呢? 1、标题应写明“慈......

    贫困肾病儿童救助慈善项目实施方案

    贫困肾病儿童救助慈善项目实施方案 (试行) 一、项目背景 省慈善总会与省内部分慈善会联合开展“点亮生命计划—贫困肾病儿童救助”慈善项目,在我省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

    6社会救助政策解读-一门受理

    附件8 社会救助政策解读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低保条件 凡持有我省常住户口的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

    慈善救助申请报告(合集五篇)

    慈善救助申请书 桂阳县慈善总会领导: 我叫刘**,女,中共党员,今年70岁,丧偶。身份证号码:4328221947********;现户籍桂阳县鹿峰街道南塔社区解放路*号。 我于1964年至1979年在原城......

    关于慈善救助的情况通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好慈善组织在整个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帮助困难群众度过难关,让更多的困难群体......

    贫困罕见病儿童救助慈善项目实施方案

    贫困罕见病儿童救助慈善项目实施方案 (试行) 一、目的意义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盛行率低、较为少见的疾病。据2010罕见疾病学术研讨会透露:中国的罕见病患者约有千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