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风能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闽政[2006]7号)

时间:2019-05-14 12: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风能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闽政[2006]7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风能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闽政[2006]7号)》。

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风能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闽政[2006]7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2006]7号 【发布日期】2006-03-30 【生效日期】2006-03-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风能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闽政[2006]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关于风能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三月三十日

关于风能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为加强风能资源管理,规范和加快风能开发利用,促进风电有序发展,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加强风电项目前期工作管理

(一)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必须加强管理,确保风能有序高效开发利用。

(二)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发展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开发权招标或委托、项目核准等。全省风能开发利用实行归口管理,省发展改革委为全省风电项目开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风电开发前期工作和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省经济贸易委为我省电力行业主管部门,负责风电项目生产、调度和日常运行管理协调工作。

(三)风电发展规划是风能有序开发的依据。风电发展规划以风能资源评价成果为基础,规划选定各风电场场址并初步拟定开发顺序。按照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原则,制订全省风电发展规划,具体由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组织编制,经论证后报省政府审批。风电发展规划应纳入全省电力建设发展规划,并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列入规划的风电项目,不予审批或核准。

(四)风电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在风电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未经省级风电开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委托开展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

二、建立健全风电开发机制

(一)凡在我省境内开发风电建设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必须先获得风电建设项目开发权。风电项目开发权管理由省发改委负责。各地各有关单位不得擅自与任何单位、企业和个人签订风电项目开发投资协议。

(二)鼓励社会投资主体参与预可行性研究工作,达到预可行性研究深度要求、并纳入项目开发权招标建设的风电项目,其前期工作研究成果经验收合格可实行有偿转让。

(三)风电建设项目开发权通过招标或委托方式确定。风电场项目的开发权对于省属国有能源企业可通过委托方式进行。除委托授权的风电场项目外,均通过招标确定开发权。

(四)风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即按通过招标形成的价格,由省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后执行。

(五)获得风电项目开发权的业主必须按招标或委托要求进行建设。未经原授权机关许可,不得进行风电开发权转让。采取委托方式获得风电开发权的企业,经原授权机关许可后进行开发权转让的,溢价部分归省财政,专项用于鼓励风能开发。

(六)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展近海风能资源勘查评价,创造条件开发近海风能,拓展风电发展空间。

三、规范风电项目审批程序

(一)获得风电项目开发权的业主应按照国家有关风电建设和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在可研报告的基础上编制项目申请书。

(二)风电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国家发改委或省发改委核准。装机规模5万千瓦及以上的风电项目由省发改委审核后报国家发改委申请核准;装机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由省发改委核准。有关核准程序和条件按《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9号)执行。

(三)风电项目建设用地按实际占用土地面积计算和征地。建设施工期临时用地依法按规定办理。风电项目在申请核准前必须取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批准文件和省国土资源部门的用地预审批准文件。

(四)风电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风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由省环保部门负责审批,项目建设单位申请项目核准时,必须附有省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

四、其它

(一)电网企业应当与风电开发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风能并网项目的上网电量,并为风能发电企业提供上网服务。

(二)风电项目接入系统由电网企业负责建设,相应的投资由电网企业负责。

(三)省级设立风电前期工作经费和风电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资金,由省发改委负责安排。资金来源:一是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中分年度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二是委托开发的风电项目开发权转让溢价收入归集部分资金。

(四)风电前期工作经费主要用于风能项目评价、风能项目前期工作研究等。

(五)风电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鼓励风电技术开发和装备制造本地化、国产化,扶持风电技术开发、装备制造企业在我省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六)省发展改革委要认真做好风电发展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并会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研究制订风电开发权招标的具体实施细则。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立法工作计划(闽政办〔2008〕100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8〕100 号 【发布日期】2008-05-24 【生效日期】2008-05-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立法工作计划

(闽政办〔2008〕100 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立法工作计划》已经省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根据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精神,结合近年来省政府立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现就做好省政府2008立法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要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两个先行区”建设的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立法工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法律制度上体现和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法律制度引导、规范、保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于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

(二)要树立“精品”意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提高政府立法的质量和水平。要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突出政府立法重点,本着“有用、能用、管用”和“宁缺勿滥”的原则,着力抓好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急需制定的法规规章项目。在继续抓好有关法规规章制定工作的同时,要把法规规章的清理、修改完善与制定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及时清理、修改完善那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法规规章。

(三)要不断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省政府有关部门起草法规规章草案,要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省政府法制办组织起草或者审查的法规规章草案,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的外,在将草案印送各地、各部门征求意见的同时,要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予以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其中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或者涉及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特别重要的法规规章草案,要在报经省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通过福建日报等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四)要增强立法工作计划的严肃性,加强协调配合,狠抓落实,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法规规章草案起草、审查任务。对立法计划要求年内出台的制定和修订项目,要拟订工作方案,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进度,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起草任务,如期报送省政府审议;不能如期完成的,起草单位要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报告,说明情况。起草部门要有全局观念,坚持从全省整体利益和改革开放的大局出发,着重从制度设计上研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草案涉及其他部门职责、职权的,要与相关部门充分协商和沟通,书面征求意见;向省政府上报送审稿时,要一并说明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情况和不同意见。省政府法制办要对立法项目的起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并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在完成法规规章草案审查任务后、报送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前,要将草案送有关部门复核,有关部门原则上要在一周内回复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立法工作计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2008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要求,省政府2008年立法重点是:着力抓好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急需制定的法规规章项目。在力争完成重点立法项目的前提下,兼顾其他方面的立法项目。

一、2008省政府拟提请制定、修订、调研的地方性法规项目

(一)制定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 省农业厅

2.福建省林木林地权属登记办法 省林业厅

3.福建省水资源条例 省水利厅

4.福建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若干规定 省环保局

5.福建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条例 省经贸委

6.福建省节约能源条例 省经贸委

7.福建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省建设厅

(二)修订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征兵工作条例 省军区

2.福建省文物保护条例 省文化厅

3.福建省气象条例 省气象局

4.福建省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 省广电局

5.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省计生委

6.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 省公安厅

7.福建省禁毒条例 省公安厅

8.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省人事厅

(三)调研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 省林业厅

2.福建省道路运输条例 省交通厅

3.福建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修订)省建设厅

4.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 省建设厅

5.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条例 省发改委

6.福建省信息化条例 省发改委 省信息产业厅

7.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条例 省发改委

8.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若干规定 省农业厅

9.福建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省财政厅

10.福建省旅游条例(修订)省旅游局

11.福建省国防教育条例(修订)省国防教育办公室

12.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办法

省经贸委

13、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

省经贸委

14.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修订)省经贸委

15.福建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 省经贸委

16.福建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省教育厅

17.福建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管理办法(修订)

省海洋与渔业局

18.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修订)省海洋与渔业局

19.福建省药品使用条例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省环保局

21.福建省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省信息产业厅

22.福建省海域采砂管理办法 省海洋渔业局

二、2008省政府规章制定计划

(一)制定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电力设施保护办法 省经贸委

2.福建省行业协会管理办法 省经贸委

3.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省建设厅

4.福建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 省公安厅

5.福建省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办法 省信息产业厅

6.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7.福建省丹霞地貌自然遗产地保护办法

省建设厅 三明市政府 龙岩市政府

8.福建省商品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 省工商局 省经贸委

9.福建省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办法 省粮食局

10.福建省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省交通厅

11.福建省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 省残联

12.福建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省政府法制办

13.福建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 省政府法制办

14.福建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和裁决办法

省国土资源厅

(二)修订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 省劳动保障厅

2.福建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 省公安厅

3.福建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省公安厅

(三)调研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省建设厅

2.福建省供水安全办法 省建设厅 省水利厅

3.福建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省发改委

4.福建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省国土资源厅

5.福建省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办法

省国土资源厅

6.福建省实施《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办法 省军区

7.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省质检局

8.福建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 省质检局

9.福建省公共图形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 省质检局

10.福建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违纪违法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 省监察厅

11.福建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 省档案局

12.福建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修订)省测绘局

13.福建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 省民政厅

14.福建省地名管理办法 省民政厅

15.福建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省民宗厅

16.福建省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办法

省信息产业厅

17.福建省家禽屠宰管理办法 省经贸委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闽政办〔2012〕150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闽政办„2012‟150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任务

(一)推进公共服务覆盖社区

1.发展社区保障救助服务。全面建设街道、社区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工作平台,建立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制度,完善社区就业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平台,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加大政府购买社区公益性岗位力度,开发社区公共保洁、环境绿化、设施维护以及托老、托幼、托残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努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大力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和社区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服务。推动社区慈善超市建设,实现社会捐助制度化、经常化。

2.发展社区法律治安服务。加强综合警务改革创新和综合治理组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和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全力维护社区治安稳定。构建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群体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社区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保护居民安全的能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出租房屋管理,依法做好信息登记、证件办理等工作。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社区消防工作。

3.发展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每个街道拥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社区计生服务工作,提供计生宣传教育、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药具发放、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疑似残疾儿童报告、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及计生行政事务办理、实有人口动态信息采集等服务。

4.发展社区科教文体服务。广泛开展邻居节、文化艺术节、趣味活动节、体育健身节和科普活动周活动。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服务。加快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打造开放式活动平台。推进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公益性未成年人上网场所。每个社区建有一个以上的体育活动场所,有条件的社区建设多功能运动场。

(二)发展社区商业和便民利民服务

1.推进商贸服务业。推动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业,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服务品牌,初步建立规划合理、结构均衡、竞争有序的社区商业体系。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和餐饮、维修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打造生活服务集聚区和15分钟便民服务圈。搞好社区商业规划,选择大型居住区建设社区商业中心,探索建设商务休闲、夜间休闲、旅游休闲等特色街区。鼓励邮政、电信、金融、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公用事业服务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加快发展社区物流配送、快递派送、代理服务、保健服务,实现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服务上门。倡导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扶持“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企业发展,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社区服务业龙头企业。

2.推进家庭服务业。统筹家庭服务业发展,支持大中型家庭服务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等方式到社区设立便民站点,提升社区服务质量。重点发展社区家政、养老、家庭陪护、残疾人托养、家庭教育等服务。引导家庭服务公司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通过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现规模化经营,争创国家和省级品牌。加强家庭服务管理机构和中介机构人员培训,制定家庭服务业标准和家政企业等级标准。通过资金扶持、金融支持、政策引导、舆论宣传等形式,支持一批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3.推进社区物业服务。完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准入机制,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物业服务市场秩序。建立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联动机制,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服务承诺、履行社会责任,规范物业服务委托方和受托方的责权利关系和行为,落实物业服务质价相符原则,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物业服务收费。新建住宅小区建设单位应当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前期物业管理。对无物业管理服务的老旧住宅小区,当地政府要引导建立物业管理机制。积极拓宽物业服务领域,从住宅小区建成交付后的建筑物管理,向物业全过程管理和为居住者提供全面服务延伸拓展。加强业主委员会制度建设,健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织建设,促进业主委员会规范管理。健全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三)深化社区志愿服务

1.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推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带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共青团员、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

2.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依托物业公司,由党支部、居委会、物业公司联合组建志愿服务工作站,开展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建立志愿者档案和志愿服务数据库,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有效对接。探索鼓励性参与,形成“爱心银行”、“服务储蓄”等机制。

3.动员驻区单位参与。鼓励和支持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邻里守望等群众性自我互助服务活动,为老幼病残等困难群体提供服务。倡导并组织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承诺服务,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帮扶服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服务。坚持义务性参与,鼓励居民无偿参与社区服务。用3~5年时间,每个社区拥有5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80%以上的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基本建立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协调、规范有序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四)健全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1.合理布局网络。每个社区建设一个综合服务站,每个街道至少拥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要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科学规划配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社区基础商业网点,新建社区商业网点要与新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已建社区的商业设施要结合旧城改造进行改造完善,适当集中。推行《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SB/T10455—2008),优先支持必备型社区商业业种及业态的设置。新建社区(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地方政府应出资购买一部分商业用房,用于支持社区菜店、菜市场、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便利店、早餐店、家政服务点等居民生活必备的商业网点建设。严格用途管理,网点用房不得随意改变性质,挪作他用。2013年底前,各县级市完成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设区市完成已制定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修订。

2.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由各市、县(区)政府负责建设,也可以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者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各级政府统筹解决。各市、县(区)政府要出台专项规划,并对建设资金来源、产权归属和使用管理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

3.推进社区信息化。改善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整合社区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文化、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和家政服务信息,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一站式”服务。发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沟通交流作用,改善社区管理,方便居民,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增进社区和谐。

(五)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干部队伍建设。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依法依章选齐配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及其下属委员会,确保成员待遇得到落实。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整合计生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理员、流动人口管理员、市容管理员等力量,组建社区服务协管员队伍。

2.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一是扩大服务人员来源渠道,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社区帮助工作,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优化社区服务人才结构。二是加强教育培训,鼓励社区服务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促进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

3.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依法落实社区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关心社区服务人才的成长进步。探索建立培养发展党员、招录公务员、选拔基层干部,以及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制度渠道。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鼓励上级机关(县、区、乡镇、街道)公务员,以挂职、到基层服务等多种形式到社区工作,推动社区发展。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应及时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二、重点工程

(一)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社区

891011121314-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闽政[2006]6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2006]6号 【发布日期】2006-03-09 【生效日期】2006-03-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若干意见

(闽政[2006]6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现就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环境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卫生工作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益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发展的保障、发展的形象。近年来,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我省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环卫行业改革不断深化,环卫队伍不断壮大,环卫设施逐步改善,环卫行业改革不断深化,涌现了一批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城镇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卫生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切实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仍然是“十一五”期间面临的繁重任务。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建设环境、建设生活和建设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环境卫生整治与管理,是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有效防范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满足城市居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树立城市良好形象,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将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纳入创建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的重要考核内容,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以体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技术含量为推动力,大力推进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建设,做好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减少和杜绝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创建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城市环境卫生规划编制

环境卫生规划是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各地要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加快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到2007年底,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必须完成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还要组织编制闽江口、环厦门湾和环泉州湾的区域垃圾综合治理专项规划。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由当地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经上一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评审鉴定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经批准的环境卫生专项规划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建设用地和资金。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中要严格按环境卫生专项规划配套建设环卫设施,使城区环境卫生设施布局更为科学合理,方便人民群众。

三、大力推进城市环境卫生作业服务改革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和行业特点,按照“作业市场化、运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坚持政府统一规划、特许经营、有序竞争、加快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促进全省环境卫生行业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各地要把隶属于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作业服务单位,按道路清扫保洁、公厕保洁、车辆与楼宇清洗、水域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建设与维护等环卫作业服务的不同特点,从管理层中分离出来组建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专业实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组建环卫服务企业,在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价格收费的前提下,参与环卫作业市场活动。同时要积极培育发展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向社会公开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和公共厕所维护的单元作业量、作业经费、服务质量标准,择优选择服务企业;在满足技术、人员和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开选择垃圾收集和运输服务企业。

各地对传统环境卫生作业服务改革而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的实体,要根据作业需求,优化组合人员,统一签订用工合同,竞争上岗,规范环卫队伍人员辞聘制度。当地政府应参照相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人员分流安置方案,妥善处理好环卫改革改制人员分流,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应按规定给予支付经济补偿金,所需经费由用人单位经费供应渠道解决。

要积极推进劳动报酬支付制度改革,引入企业化运营机制,把环境卫生作业服务“按人付酬”改为“按量按质付酬”。根据环卫劳动定额及物耗标准,对道路清扫保洁按面积核定报酬;对垃圾、粪便清运,按清运量及运输里程核定报酬;对车辆及其他环卫设施、装备的维修保养按工作量核定报酬,实行目标管理。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收入分配向一线岗位、一流业绩倾斜的激励机制,逐步提高一线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其工资水平应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社会劳动保障规定要求,切实落实好一线环卫工人的社会保障问题;根据一线工人作业的危险性,给予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为环卫工人建设环卫公寓或提供廉租房。这些都要与环卫工人的考核标准、履行职责、岗位要求结合起来,从体制、机制上为环卫工人搞好保障,切实解决环卫工人的后顾之忧。

四、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工作

目前我省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偏低,绝大部分原生生活垃圾被直接填埋处理和处置,不仅生活垃圾中可利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增加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各地要把垃圾治理与污染防治纳入循环经济轨道,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变垃圾末端治理为从源头抓起进行全过程整治,达到资源低消耗、经济高产出、垃圾低排放的目的。要积极开展垃圾资源和能源的再生利用工作,以综合处理为主要基本技术路线,以生物预处理为基础,综合机械分选、分选后的分类堆肥、焚烧和填埋等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要以垃圾物流为中心,构建和完善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重点抓好以金属、塑料、玻璃和纸类为主的废旧物资直接循环利用,以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有机物利用为主的生物质利用和以生活垃圾中可燃物利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三大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尽量减少原生垃圾的直接填埋处理和处置。各地要制定垃圾资源化的激励机制,加大废旧物质的回收力度。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垃圾分类收集、收购和综合利用市场,提高垃圾资源利用率。

五、加强组织领导,发动公众积极参与

各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将环卫行业改革与发展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关心群众生活和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环卫工人作业条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政事(企)分开和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的原则,从直接组织环卫作业服务,逐步转移到对环境卫生工作的间接管理和对环境卫生作业市场监管的工作上来,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手段和舆论宣传工具,着重抓好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市场管理、监督调控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要建立健全环卫工作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政府监督,将环卫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加强对环卫作业服务质量、价格、作业安全、竞争秩序与基础设施的市场准入、运营成本、应急保障和退出市场等方面的监管。要根据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城市环卫设施运营、作业服务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建设,全省各地环卫管理机构名称统一为“环境卫生管理处”,有计划地将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专业化、年轻化人才充实进环卫管理队伍,不断提高环卫部门管理层的整体素质。各级发改、财政、物价、税务、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配合做好环卫行业改革的宣传发动、政策协调、督促检查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各级政府财政对环境卫生的投入以当前作业服务量、管理范围等为依据核定劳动定额,财政部门根据劳动定额予以补助。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对环境卫生的投入。

要广泛进行以城市管理、社会道德、文明创建等为内容的宣传,多形式、宽领域地向市民灌输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的环境卫生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环境卫生工作的积极性,投身到建设和谐社会,创建优美人居环境的活动中来,在全社会形成和持续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真正把环卫事业作为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基本保障,共同促进城市环境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三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团工作制度(闽政办[2004]162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4]162号 【发布日期】2004-08-10 【生效日期】2004-08-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团工作制度

(闽政办[2004]162号)

各设区市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了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省政府决定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团”。现将《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团工作制度》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照制度的要求,做好有关工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八月十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团工作制度

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的精神,省政府决定整合原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团、专家咨询组、法律顾问团、“数字福建”顾问委员会,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团”。特制订本工作制度。

一、顾问团的组建目的

(一)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福建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二)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综合经济部门、政法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新闻机构有关专家的联系,更好地了解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政策法规研究动态,同时让顾问及各方面更多地了解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顾问对福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宣传福建。

二、顾问团的管理与内设组别

(一)顾问团工作由省政府办公厅主管,日常联系工作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信息化顾问组和法律顾问组的具体业务工作由省发改委和省政府法制办负责。

(二)省政府顾问团下分经济社会发展顾问组、法律顾问组、信息化顾问组。

三、顾问的聘任与工作内容

(一)聘请对象

1.中央国家机关、综合经济部门、政法部门从事政策法规研究的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部分企业的高级研究和管理人员;

2.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资深记者、编辑;

3.在闽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内部分知名专家及中青年研究人员。

(二)顾问任期

顾问每届任期为3年,可连任。期满后,征求本人同意,并经批准予以续聘。如不再续聘,则聘任关系终止。新一届顾问由省直有关部门提出候选名单,经批准后予以聘任。

(三)顾问工作内容

1.向福建省政府提供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动态以及政策法规咨询;

2.对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不定期提出意见和建议;

3.承担有关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某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和论证工作;

4.为福建省政府法制建设及有关重大法律问题提供咨询、论证意见;

5.宣传报道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及工作情况。

(四)活动方式

1.省政府一般每届召开一次咨询大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专题咨询会;

2.应邀参加省政府或省直有关部门举办的专题研讨会、报告会及有关咨询活动;

3.省政府或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邀请部分顾问来闽考察、调研,征求意见等;

4.开展有关专题报道、宣传;

5.日常以信件、电话、电子邮件、选送研究报告等方式参与省政府有关的决策咨询活动。

(五)顾问待遇

1.由省政府发给津贴;

2.为顾问每人赠订1份《福建日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福建年鉴》;

3.经常性向顾问提供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的信息、资料。

四、承办单位职责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发改委、省法制办等有关承办单位要明确分工,密切与顾问的联系,充分发挥顾问们的作用。有关顾问团的重要工作要报省政府办公厅请示省政府领导确定。

(一)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

1.保持与顾问的日常联系;

2.负责省政府统一邀请的调研考察、新闻采访活动,以及研讨会、报告会的组织安排工作;

3.负责将顾问的意见建议汇总反馈,调研成果采编转报省领导;

4.定期向顾问寄送报刊、材料;

5.在政务网公布顾问名单和活动信息。

(二)省发改委、省法制办的工作:

1.分别负责与信息化顾问组成员和法律顾问组成员的业务联系及相关业务工作的办理,寄送相关材料;

2.负责整理、采纳顾问的意见、建议。

(三)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及设区市需要邀请顾问参加有关咨询活动,可直接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系。

(四)顾问接待工作。

由省政府统一组织的会议、考察调研、咨询活动等,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负责接待。由省直部门或设区市邀请顾问开展活动的,由邀请单位负责接待。

五、经费

(一)省政府顾问团日常工作经费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提出预算,报省政府办公厅审核后,由省财政拨付,专款专用。

(二)由省政府举办的专项会议及考察调研活动,由承办单位提出预算,报省政府办公厅审核后,由省财政拨付。

(三)部门或设区市邀请顾问开展活动的,费用由邀请单位负责。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风能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闽政[2006]7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风能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闽政[2006]7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