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闽政办〔2008〕111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闽政办〔2008〕111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弱点、难点和事故多发的领域。为保障我省农村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动我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明确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以及相关部门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健全预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及时协调解决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落实乡(镇)、村委会专人监管,并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及其成效纳入相关单位绩效管理。各地要及时聘用交通协管员,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能延伸到农村道路。有条件设立交警中队的乡(镇),要强化其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未设立的要加快推进乡(镇)派出所协管工作步伐,依法委托乡(镇)派出所行使交通安全执法权。
二、切实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路政)、安监、建设、农业、工商、经贸、国税、地税等部门及乡(镇)政府,联合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整治重点内容包括:对无(假、套)牌、无(假)证、挪用号牌及报废、拼装、自行改装的机动车、拖拉机(含变型、多功能拖拉机,下同)要依法予以查扣,对其驾驶人、所有人要依法处理,特别是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要当场予以查扣并进行整改,直至符合安全标准(其中驾驶拼装或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拖拉机上道路行驶的,要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暂扣半年以上不来认领的机动车、拖拉机按无主废旧车辆移交当地财政部门,依法公开进行销毁处理;对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机动车和拖拉机违规装载等违法违章行为要依法予以查纠;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要依法对驾驶当事人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及相应的罚款;对未取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而驾驶运输经营车辆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从严处罚;对未投保“交通事故强制险”的机动车辆要予以当场查扣,并依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对其所有人予以处罚;对客运经营者未按规定要求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要责令其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对在农村道路占道设摊、堆放杂物和晒粮打谷等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以及人为破坏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予以查纠;对外挂机动车、拖拉机要全面清理,严格执行检验规定,引导其回迁落户(经贸、质监、农业等部门要及时修订适合我省实际
情况的变型拖拉机地方技术标准),对不符合我省注册登记规定的外挂拖拉机要开展联合整治,促使其回原籍地使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农村未上牌摩托车(特别是未列入国家发改委上牌目录的摩托车)、拖拉机补办注册登记的处理意见和引导政策,简化办牌办证程序,方便未办理注册登记的摩托车、拖拉机办理牌证;简化农村地区新增车辆办理注册登记程序,适当减免注册登记费用,推行购车缴税、注册登记、检测检验“一站式”服务,确保新增摩托车、拖拉机手续完备,切实提高农村地区摩托车、拖拉机注册登记率和检验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联合执法,共同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各职能部门、乡(镇)、村委会和有关单位落实农村道路预防交通事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行业部门路面管控和交通稽查等监管工作情况,交通安全监管人员履职情况,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信访件办理情况,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情况,上级有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等。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召开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联席会议,强化部门间沟通协调,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建立相应信息报送、事故通报、工作报告等制度,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制度的落实,有效减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四、逐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安全投入,逐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物理隔离设施等安全防护设置,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行条件。对新列入农村道路硬化计划的公路,应按照交通运输部有关农村公路技术规范及《福建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交通安全设施、安保项目必须落实“三同时”制度,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设计审核关和竣工验收关。对已建成通车的农村公路(含桥梁)安全防护设施,各级政府要组织全面普查,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未达到农村公路等级要求的要参照或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设置到位;对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交通和公安交警部门要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抓紧整改,短期内不能根治的路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对重要路段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要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有效保障农村道路建设成果。
五、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
各地要按照《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的要求,强化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目标责任和检查、考核、奖惩机制,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的落实。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村民自筹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农村道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和《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道路建、养、管各环节科学的工作机制。除国家和省级补助的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外,市、县(市、区)政府要依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内外资金,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性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
常管理、养护支出。
六、切实加快农村客运交通事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地区客运交通事业的发展,认真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逐步把公交线路延伸到符合通行标准的乡(镇)、村,清理、规范农村客运收费的优惠政策,适当减免农村客运车辆附加费、运管费、养路费等相关费用,切实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的负担。各级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引导农村客运经营者实行公司化、公交化经营,要调整运力结构,合理搭配不同客流量班线的开行线路、班次,扩大客运班车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客车通达深度。对客流量小的线路,可采取灵活的片区经营、滚动发车、循环运营方式,提高车辆实载率;对新开行的客运线路,可视情开行隔日班、周末班、赶集班车。依法打击农村道路低速载客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等的非法载客行为。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特点及市场需求的高效低耗型客车,逐步提高车辆档次,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规划、交通、国土、建设等部门要简化立项、建设、用地等审批程序,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保障其建设用地需要,交通部门要提高其建设补助标准,加快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步伐。
七、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借助 “平安畅通县(区)” 创建活动的平台,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为载体,全面普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各级公安交警、农机部门要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建立机动车(拖拉机)、驾驶人交通事故、农机事故、超限超载和交通违法等信息台帐,并定期予以曝光。各级宣传部门要组织各种媒体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舆论氛围。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以“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为主题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各级交通部门要利用车站、公路收费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密集场所,认真组织实施以“综合治理,保障平安”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乡(镇)、村委会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等单位要依法履行交通安全宣传职责,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八、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追究
各级政府要实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事故调查,并落实责任追究工作;对职能部门出现监管不力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强化责任倒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对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人员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各级监察机关、各相关部门的督察人员要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十日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8〕111 号 【发布日期】2008-06-10 【生效日期】2008-06-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闽政办〔2008〕111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弱点、难点和事故多发的领域。为保障我省农村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动我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明确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以及相关部门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健全预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及时协调解决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落实乡(镇)、村委会专人监管,并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及其成效纳入相关单位绩效管理。各地要及时聘用交通协管员,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能延伸到农村道路。有条件设立交警中队的乡(镇),要强化其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未设立的要加快推进乡(镇)派出所协管工作步伐,依法委托乡(镇)派出所行使交通安全执法权。
二、切实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路政)、安监、建设、农业、工商、经贸、国税、地税等部门及乡(镇)政府,联合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整治重点内容包括:对无(假、套)牌、无(假)证、挪用号牌及报废、拼装、自行改装的机动车、拖拉机(含变型、多功能拖拉机,下同)要依法予以查扣,对其驾驶人、所有人要依法处理,特别是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要当场予以查扣并进行整改,直至符合安全标准(其中驾驶拼装或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拖拉机上道路行驶的,要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暂扣半年以上不来认领的机动车、拖拉机按无主废旧车辆移交当地财政部门,依法公开进行销毁处理;对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机动车和拖拉机违规装载等违法违章行为要依法予以查纠;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要依法对驾驶当事人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及相应的罚款;对未取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而驾驶运输经营车辆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从严处罚;对未投保“交通事故强制险”的机动车辆要予以当场查扣,并依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对其所有人予以处罚;对客运经营者未按规定要求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要责令其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对在农村道路占道设摊、堆放杂物和晒粮打谷等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以及人为破坏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予以查纠;对外挂机动车、拖拉机要全面清理,严格执行检验规定,引导其回迁落户(经贸、质监、农业等部门要及时修订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变型拖拉机地方技术标准),对不符合我省注册登记规定的外挂拖拉机要开展联合整治,促使其回原籍地使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农村未上牌摩托车(特别是未列入国家发改委上牌目录的摩托车)、拖拉机补办注册登记的处理意见和引导政策,简化办牌办证程序,方便未办理注册登记的摩托车、拖拉机办理牌证;简化农村地区新增车辆办理注册登记程序,适当减免注册登记费用,推行购车缴税、注册登记、检测检验“一站式”服务,确保新增摩托车、拖拉机手续完备,切实提高农村地区摩托车、拖拉机注册登记率和检验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联合执法,共同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各职能部门、乡(镇)、村委会和有关单位落实农村道路预防交通事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行业部门路面管控和交通稽查等监管工作情况,交通安全监管人员履职情况,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信访件办理情况,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情况,上级有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等。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召开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联席会议,强化部门间沟通协调,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建立相应信息报送、事故通报、工作报告等制度,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制度的落实,有效减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四、逐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安全投入,逐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物理隔离设施等安全防护设置,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行条件。对新列入农村道路硬化计划的公路,应按照交通运输部有关农村公路技术规范及《福建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交通安全设施、安保项目必须落实“三同时”制度,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设计审核关和竣工验收关。对已建成通车的农村公路(含桥梁)安全防护设施,各级政府要组织全面普查,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未达到农村公路等级要求的要参照或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设置到位;对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交通和公安交警部门要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抓紧整改,短期内不能根治的路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对重要路段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要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有效保障农村道路建设成果。
五、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
各地要按照《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的要求,强化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目标责任和检查、考核、奖惩机制,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的落实。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村民自筹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农村道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和《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道路建、养、管各环节科学的工作机制。除国家和省级补助的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外,市、县(市、区)政府要依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内外资金,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性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支出。
六、切实加快农村客运交通事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地区客运交通事业的发展,认真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逐步把公交线路延伸到符合通行标准的乡(镇)、村,清理、规范农村客运收费的优惠政策,适当减免农村客运车辆附加费、运管费、养路费等相关费用,切实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的负担。各级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引导农村客运经营者实行公司化、公交化经营,要调整运力结构,合理搭配不同客流量班线的开行线路、班次,扩大客运班车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客车通达深度。对客流量小的线路,可采取灵活的片区经营、滚动发车、循环运营方式,提高车辆实载率;对新开行的客运线路,可视情开行隔日班、周末班、赶集班车。依法打击农村道路低速载客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等的非法载客行为。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特点及市场需求的高效低耗型客车,逐步提高车辆档次,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规划、交通、国土、建设等部门要简化立项、建设、用地等审批程序,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保障其建设用地需要,交通部门要提高其建设补助标准,加快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步伐。
七、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借助 “平安畅通县(区)” 创建活动的平台,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为载体,全面普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各级公安交警、农机部门要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建立机动车(拖拉机)、驾驶人交通事故、农机事故、超限超载和交通违法等信息台帐,并定期予以曝光。各级宣传部门要组织各种媒体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舆论氛围。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以“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为主题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各级交通部门要利用车站、公路收费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密集场所,认真组织实施以“综合治理,保障平安”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乡(镇)、村委会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等单位要依法履行交通安全宣传职责,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八、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追究
各级政府要实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事故调查,并落实责任追究工作;对职能部门出现监管不力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强化责任倒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对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人员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各级监察机关、各相关部门的督察人员要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闽政办〔2012〕150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闽政办„2012‟150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任务
(一)推进公共服务覆盖社区
1.发展社区保障救助服务。全面建设街道、社区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工作平台,建立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制度,完善社区就业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平台,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加大政府购买社区公益性岗位力度,开发社区公共保洁、环境绿化、设施维护以及托老、托幼、托残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努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大力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和社区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服务。推动社区慈善超市建设,实现社会捐助制度化、经常化。
2.发展社区法律治安服务。加强综合警务改革创新和综合治理组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和以治保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全力维护社区治安稳定。构建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群体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社区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保护居民安全的能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出租房屋管理,依法做好信息登记、证件办理等工作。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社区消防工作。
3.发展社区卫生计生服务。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每个街道拥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社区计生服务工作,提供计生宣传教育、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药具发放、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疑似残疾儿童报告、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及计生行政事务办理、实有人口动态信息采集等服务。
4.发展社区科教文体服务。广泛开展邻居节、文化艺术节、趣味活动节、体育健身节和科普活动周活动。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服务。加快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打造开放式活动平台。推进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公益性未成年人上网场所。每个社区建有一个以上的体育活动场所,有条件的社区建设多功能运动场。
(二)发展社区商业和便民利民服务
1.推进商贸服务业。推动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业,培育新型服务业态和服务品牌,初步建立规划合理、结构均衡、竞争有序的社区商业体系。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标准化菜店和餐饮、维修等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打造生活服务集聚区和15分钟便民服务圈。搞好社区商业规划,选择大型居住区建设社区商业中心,探索建设商务休闲、夜间休闲、旅游休闲等特色街区。鼓励邮政、电信、金融、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公用事业服务单位在社区设点服务。加快发展社区物流配送、快递派送、代理服务、保健服务,实现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服务上门。倡导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扶持“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企业发展,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社区服务业龙头企业。
2.推进家庭服务业。统筹家庭服务业发展,支持大中型家庭服务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等方式到社区设立便民站点,提升社区服务质量。重点发展社区家政、养老、家庭陪护、残疾人托养、家庭教育等服务。引导家庭服务公司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商标注册和品牌保护,通过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现规模化经营,争创国家和省级品牌。加强家庭服务管理机构和中介机构人员培训,制定家庭服务业标准和家政企业等级标准。通过资金扶持、金融支持、政策引导、舆论宣传等形式,支持一批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3.推进社区物业服务。完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准入机制,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物业服务市场秩序。建立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联动机制,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服务承诺、履行社会责任,规范物业服务委托方和受托方的责权利关系和行为,落实物业服务质价相符原则,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物业服务收费。新建住宅小区建设单位应当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前期物业管理。对无物业管理服务的老旧住宅小区,当地政府要引导建立物业管理机制。积极拓宽物业服务领域,从住宅小区建成交付后的建筑物管理,向物业全过程管理和为居住者提供全面服务延伸拓展。加强业主委员会制度建设,健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组织建设,促进业主委员会规范管理。健全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三)深化社区志愿服务
1.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推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和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带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共青团员、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
2.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依托物业公司,由党支部、居委会、物业公司联合组建志愿服务工作站,开展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建立志愿者档案和志愿服务数据库,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有效对接。探索鼓励性参与,形成“爱心银行”、“服务储蓄”等机制。
3.动员驻区单位参与。鼓励和支持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邻里守望等群众性自我互助服务活动,为老幼病残等困难群体提供服务。倡导并组织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承诺服务,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帮扶服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服务。坚持义务性参与,鼓励居民无偿参与社区服务。用3~5年时间,每个社区拥有5个以上的社区社会组织,80%以上的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基本建立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协调、规范有序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四)健全完善社区服务设施
1.合理布局网络。每个社区建设一个综合服务站,每个街道至少拥有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要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科学规划配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社区基础商业网点,新建社区商业网点要与新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已建社区的商业设施要结合旧城改造进行改造完善,适当集中。推行《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SB/T10455—2008),优先支持必备型社区商业业种及业态的设置。新建社区(含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小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地方政府应出资购买一部分商业用房,用于支持社区菜店、菜市场、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便利店、早餐店、家政服务点等居民生活必备的商业网点建设。严格用途管理,网点用房不得随意改变性质,挪作他用。2013年底前,各县级市完成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设区市完成已制定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修订。
2.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由各市、县(区)政府负责建设,也可以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者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各级政府统筹解决。各市、县(区)政府要出台专项规划,并对建设资金来源、产权归属和使用管理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
3.推进社区信息化。改善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整合社区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文化、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和家政服务信息,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一站式”服务。发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沟通交流作用,改善社区管理,方便居民,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增进社区和谐。
(五)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干部队伍建设。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依法依章选齐配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及其下属委员会,确保成员待遇得到落实。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整合计生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理员、流动人口管理员、市容管理员等力量,组建社区服务协管员队伍。
2.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一是扩大服务人员来源渠道,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社区帮助工作,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优化社区服务人才结构。二是加强教育培训,鼓励社区服务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促进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升。
3.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依法落实社区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关心社区服务人才的成长进步。探索建立培养发展党员、招录公务员、选拔基层干部,以及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制度渠道。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鼓励上级机关(县、区、乡镇、街道)公务员,以挂职、到基层服务等多种形式到社区工作,推动社区发展。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应及时给予宣传、表彰和奖励。
二、重点工程
(一)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社区
891011121314-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闽政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14号 【发布日期】2007-06-06 【生效日期】2007-06-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
(闽政办[2007]114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福建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全面客观地反映全省服务业发展状况,促进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省统计主管部门要根据全省服务业发展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服务业的家底与结构,会同有关部门从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出发,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核心,制定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制度,突出反映服务业规模、结构、效益以及重点行业的业务活动情况,为客观评价服务业发展水平提供可靠依据。
二、实现服务业全行业统计。对列入全省服务业统计范围的统计调查对象所从事的服务业活动,要做到全行业统计。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方法。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行全面统计,对限额以下及个体经营户采用抽样调查。要认真解决交叉统计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把目前大量交叉统计于第一、二产业中的服务业活动分离和反映出来。要促进部门统计尽快由系统内统计向全行业统计转变,把本行业中所有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纳入统计调查范围。
三、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合力。服务业统计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统计,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建立服务业统计制度,组织、协调、指导服务业及部门行业统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服务业统计的技术支持,汇总、评估、公布服务业综合统计资料,及时提供服务业统计调查信息。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服务业行业统计调查,搜集、整理、审核、报送行业基础统计资料,建立与提供系统名录,切实加强对系统内外统计工作的协调与指导,规范工作流程,逐步实现本部门的全行业统计。
四、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由省统计局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交通厅、省林业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部门参加,负责全省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协调。同时,要建立部门统计巡查制度和责任考核制度,对部门统计工作开展定期巡查,以部门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为重点,加大对部门统计工作的考核。各地也要加快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加大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实本部门统计力量,强化对管辖和对应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指导,加强对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建立完善规范的统计报送制度,切实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附件:福建省服务业统计范围及部门职责分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六日
附件
福建省服务业统计范围及部门职责分工
全省服务业统计范围是:在我省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其他行业中从事上述服务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全部从事服务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个体经营户。凡属于以上范围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都有法定义务接受和配合统计部门的调查工作。
根据服务业统计制度规定和各部门职能定位,按照“统一制度、部门分工、各司其责,集中核算”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开展服务业统计的职责分工如下:
1.省交通厅:负责提供道路、水上运输业及其港口装卸搬运业统计数据。
2.南昌铁路局福州办事处:负责协调提供铁路运输业统计数据。
3.民航福建监管办:负责提供航空运输业统计数据。
4.省邮政管理局:负责提供邮政业、邮政储蓄统计数据。
5.省通信管理局:负责提供基础通信服务业和增值通信服务业以及专网通信服务业统计数据。
6.省信息产业厅:负责提供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统计数据。
7.省经贸委:负责提供典当业统计数据。
8.省旅游局:负责提供商务服务业中的旅行社及公共设施管理业中的游览景区管理统计数据。
9.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负责提供银行业与其他金融活动统计数据。
10.福建证监局:负责提供证券业统计数据。
11.福建保监局:负责提供保险业统计数据。
12.省建设厅:负责提供城市公共交通业、管道运输业,房地产业中的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活动,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环境治理业中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公共设施管理业统计数据。
13.省科技厅:负责提供研究与试验发展、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统计数据。
14.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提供地质勘查业统计数据。
15.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海洋服务业和农业服务业中的渔业服务业统计数据。
16.省气象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气象服务统计数据。
17.省地震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地震服务统计数据。
18.省质监局:负责提供通过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及认证咨询机构统计数据。
19.省检验检疫局:负责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技术检测(指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动植物等的检测、检疫服务活动)。
20.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技术检测统计数据(指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药品检验服务活动)。
21.省测绘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测绘服务业统计数据(指从事各种测绘业务活动)。
22.省水利厅:负责提供水利管理业与农业服务业中的灌溉服务统计数据。
23.省环保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业中的水污染、危险废弃物及其他治理统计数据。
24.省劳动保障厅:负责提供社会保障业、商务服务业中的职业中介服务、中等教育中的技工学校教育、其他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培训统计数据。
25.省教育厅:负责提供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其他教育统计数据。
26.省卫生厅:负责提供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活动、门诊部医疗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治活动、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统计数据。
27.省人口计生委:负责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活动统计数据。
28.省民政厅:负责提供居民服务业中的婚姻服务和殡葬服务,社会福利业,文化艺术业中的烈士陵园、纪念馆,社会组织中的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统计数据。
29.省新闻出版局:负责提供新闻出版业、知识产权服务统计数据(指版权转让与代理服务、著作权转让与代理服务)。
30.省广电局:负责提供广播、电视、电影与信息传输业中的广播电视传输服务统计数据。
31.省文化厅:负责提供文化艺术业、娱乐业与电影业中的电影发行和电影放映、租赁业统计数据。
32.省体育局:负责提供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其他体育统计数据。
33.省财政厅:负责提供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构、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群众社团,商务服务业中的会计、审计中介服务统计数据。
34.省民族宗教厅:负责提供宗教组织(指寺庙、清真寺、教堂的宗教活动和经批准的宗教组织的活动)统计数据。
35.省政府新闻办:负责提供新闻业统计数据。
36.省林业厅:负责提供环境管理业中的自然保护(除海洋与海岸系统保护区、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区外)。
37.省工商局:负责提供季度登记注册企业基本情况。
38.省国税局:负责提供月度各项税收收入(其中:第三产业税收收入)。
39.省地税局:负责提供月度各项税收收入(其中: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第三产业营业税收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软件业中的电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租售和商务服务业,其他行业)。
40.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负责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社会福利业、体育和娱乐业等。
41.省统计局:负责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其他专业技术服务,国际组织,并负责整个服务业统计数据的集成。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立法工作计划(闽政办〔2008〕100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8〕100 号 【发布日期】2008-05-24 【生效日期】2008-05-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立法工作计划
(闽政办〔2008〕100 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立法工作计划》已经省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根据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精神,结合近年来省政府立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现就做好省政府2008立法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要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两个先行区”建设的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立法工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把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法律制度上体现和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法律制度引导、规范、保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于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
(二)要树立“精品”意识,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提高政府立法的质量和水平。要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突出政府立法重点,本着“有用、能用、管用”和“宁缺勿滥”的原则,着力抓好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急需制定的法规规章项目。在继续抓好有关法规规章制定工作的同时,要把法规规章的清理、修改完善与制定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及时清理、修改完善那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法规规章。
(三)要不断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省政府有关部门起草法规规章草案,要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省政府法制办组织起草或者审查的法规规章草案,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的外,在将草案印送各地、各部门征求意见的同时,要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予以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其中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或者涉及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特别重要的法规规章草案,要在报经省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通过福建日报等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四)要增强立法工作计划的严肃性,加强协调配合,狠抓落实,确保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法规规章草案起草、审查任务。对立法计划要求年内出台的制定和修订项目,要拟订工作方案,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进度,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起草任务,如期报送省政府审议;不能如期完成的,起草单位要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报告,说明情况。起草部门要有全局观念,坚持从全省整体利益和改革开放的大局出发,着重从制度设计上研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草案涉及其他部门职责、职权的,要与相关部门充分协商和沟通,书面征求意见;向省政府上报送审稿时,要一并说明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情况和不同意见。省政府法制办要对立法项目的起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并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在完成法规规章草案审查任务后、报送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前,要将草案送有关部门复核,有关部门原则上要在一周内回复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立法工作计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2008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要求,省政府2008年立法重点是:着力抓好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急需制定的法规规章项目。在力争完成重点立法项目的前提下,兼顾其他方面的立法项目。
一、2008省政府拟提请制定、修订、调研的地方性法规项目
(一)制定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 省农业厅
2.福建省林木林地权属登记办法 省林业厅
3.福建省水资源条例 省水利厅
4.福建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若干规定 省环保局
5.福建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条例 省经贸委
6.福建省节约能源条例 省经贸委
7.福建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省建设厅
(二)修订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征兵工作条例 省军区
2.福建省文物保护条例 省文化厅
3.福建省气象条例 省气象局
4.福建省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 省广电局
5.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省计生委
6.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 省公安厅
7.福建省禁毒条例 省公安厅
8.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省人事厅
(三)调研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 省林业厅
2.福建省道路运输条例 省交通厅
3.福建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修订)省建设厅
4.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 省建设厅
5.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条例 省发改委
6.福建省信息化条例 省发改委 省信息产业厅
7.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条例 省发改委
8.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若干规定 省农业厅
9.福建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省财政厅
10.福建省旅游条例(修订)省旅游局
11.福建省国防教育条例(修订)省国防教育办公室
12.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办法
省经贸委
13、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
省经贸委
14.福建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修订)省经贸委
15.福建省酒类流通管理条例 省经贸委
16.福建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省教育厅
17.福建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管理办法(修订)
省海洋与渔业局
18.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修订)省海洋与渔业局
19.福建省药品使用条例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省环保局
21.福建省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省信息产业厅
22.福建省海域采砂管理办法 省海洋渔业局
二、2008省政府规章制定计划
(一)制定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电力设施保护办法 省经贸委
2.福建省行业协会管理办法 省经贸委
3.福建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省建设厅
4.福建省非机动车管理办法 省公安厅
5.福建省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办法 省信息产业厅
6.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7.福建省丹霞地貌自然遗产地保护办法
省建设厅 三明市政府 龙岩市政府
8.福建省商品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 省工商局 省经贸委
9.福建省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办法 省粮食局
10.福建省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省交通厅
11.福建省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 省残联
12.福建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省政府法制办
13.福建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 省政府法制办
14.福建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和裁决办法
省国土资源厅
(二)修订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 省劳动保障厅
2.福建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法 省公安厅
3.福建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省公安厅
(三)调研项目 起草单位
1.福建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 省建设厅
2.福建省供水安全办法 省建设厅 省水利厅
3.福建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省发改委
4.福建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省国土资源厅
5.福建省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办法
省国土资源厅
6.福建省实施《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办法 省军区
7.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省质检局
8.福建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 省质检局
9.福建省公共图形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 省质检局
10.福建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违纪违法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 省监察厅
11.福建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 省档案局
12.福建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修订)省测绘局
13.福建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 省民政厅
14.福建省地名管理办法 省民政厅
15.福建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省民宗厅
16.福建省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办法
省信息产业厅
17.福建省家禽屠宰管理办法 省经贸委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