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8〕103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8〕103号
(2008年6月2日)
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省农业厅拟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意见
福建省农业厅
为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规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土地的承包权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中央、省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针对存在问题,对加强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土地权益是农民各项权益的核心,是广大农民最直接、最现实和最根本的利益。《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使用权,《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依法保障农民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客观需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动摇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动摇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就动摇了农村社会和谐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当前,我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是,从各地的反映及全省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情况看,也有个别地方存在具体执行土地承包法规政策不到位的现象,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引起了群众的不满,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问题,是落实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重要工作,也是进一步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此,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从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本着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以高度的政治和工作责任感,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各项工作。
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中央、省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规定,确保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承包期内,除法律规定之外,1发包方不得收回农户承包地和调整承包地。对因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需要调整承包地的,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要妥善处理好因土地征占而引发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整,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问题。对二轮土地承包中存在的个别承包政策不落实问题,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予以纠正,重点保护妇女、老年人、外出务工人员、现役义务兵、大中专学生等特殊人群的土地承包权益;对女儿出嫁、老年人去世等人口减少后将其承包地收回的错误做法应予以纠正,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严肃查处恶意多占承包地问题,杜绝在土地发包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不合理甚至违法的现象。
三、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工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管理工作。对个别尚未完成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的地方,乡镇(街道)要摸清情况,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做好扫尾工作。对完善工作不够规范的地方,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抓好补缺补漏,做到程序合法、合同规范、手续完整,确保人口、面积、位置、承包期限“四落实”。对没有签订合同的要予以补签,对不符合要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要予以收回换发,对二轮承包手续基本完备,至今未发放承包经营权证或承包经营权证已遗失损毁的,应予以补发。对农户承包土地因自然灾害、征收征用、土地整理等原因导致地证不符或有证无地的,要帮助农民及时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变更、注销。农民承包的土地经依法征收的,征地批准文件同时抄送同级农业部门,由农业部门办理注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解除或变更土地承包关系等手续。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对象的确定,要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依据。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重要性,及时向乡镇政府(街道办)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换(补)发、变更登记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换(补)发、变更登记等日常办理工作由县、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具体负责。
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性强、牵涉面广,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正确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备案制为重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试点,认真总结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的经验,以提供流转信息、开展政策咨询、指导合同签订、完善中介服务为重点,不断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土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既要积极引导,又要稳妥有序,不得发生损害农民利益,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名,随意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等违法行为;农村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不得租赁农户承包地再进行转租或转包而从中获利,不得未经农户授权代农户签订流转合同,更不能截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代扣代缴税费和乱收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管理,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动态,摸清底数,建立健全管理制
度;规范流转手续,统一使用省农业厅制发样本格式的合同。
五、加强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真实完整
各级档案、农业等部门要从维护党的农村政策,维护农民利益,服务农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把档案管理作为土地承包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乡镇(街道)、村要明确归档范围,认真做好土地承包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建立土地承包权变动动态档案。在清理、核查资料,确保证、表相符的基础上,分类装订造册,明确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的归属与流向,实行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分级管理。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村上报的土地承包资料,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统一集中到档案部门保管;乡镇(街道)对各村的土地承包方案、合同、权证登记簿等资料,在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实行一村一柜管理;村级土地承包资料要设专室或专柜进行保管,确保档案齐全完整。乡镇(街道)及村级组织均要建立档案交接、借阅保管制度,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以保证档案完整安全。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规范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网络化管理。
六、切实加强对村集体征地补偿费的监督管理
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征地补偿费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项审计和公开制度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进行督办并限期整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村集体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跟踪村集体征地补偿费的拨付到位情况,加强对村集体征地补偿费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农村审计监督的作用,认真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专项审计工作。重点审计补偿费是否足额拨付到位,有无拖欠、截留、侵占、平调等违法行为;是否建立专户管理,有无公款私存,设置 “账外账”、“小金库”等违纪情况;是否按规定合理使用,有无胡支乱花、铺张浪费、超范围使用等违规行为;是否按规定分配到户,有无私定比例、抵扣欠款、不予兑现等违章现象。审计结束后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要及时纠正违纪行为,并建立严格的审计移交制度,对违反政策规定拒不纠正的,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要将村集体征地补偿费的管理使用作为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七、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长效机制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农办、国土、纪检监察、司法、民政、信访等部门加强沟通联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按照分级负责、自查自清的原则,定期组织开展落实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情况的检查清理,对清理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分清性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严重违法乱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并追究有关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强化乡镇调解工作,建立健全民间协商、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体系。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具体承担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要稳定机构,明确职责,充实人员。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正常开展。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规程,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工作落到实处,把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落实好、维护好。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闽政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14号 【发布日期】2007-06-06 【生效日期】2007-06-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
(闽政办[2007]114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福建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全面客观地反映全省服务业发展状况,促进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省统计主管部门要根据全省服务业发展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服务业的家底与结构,会同有关部门从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出发,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核心,制定统一规范的服务业统计制度,突出反映服务业规模、结构、效益以及重点行业的业务活动情况,为客观评价服务业发展水平提供可靠依据。
二、实现服务业全行业统计。对列入全省服务业统计范围的统计调查对象所从事的服务业活动,要做到全行业统计。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方法。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行全面统计,对限额以下及个体经营户采用抽样调查。要认真解决交叉统计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把目前大量交叉统计于第一、二产业中的服务业活动分离和反映出来。要促进部门统计尽快由系统内统计向全行业统计转变,把本行业中所有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纳入统计调查范围。
三、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合力。服务业统计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统计,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建立服务业统计制度,组织、协调、指导服务业及部门行业统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服务业统计的技术支持,汇总、评估、公布服务业综合统计资料,及时提供服务业统计调查信息。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服务业行业统计调查,搜集、整理、审核、报送行业基础统计资料,建立与提供系统名录,切实加强对系统内外统计工作的协调与指导,规范工作流程,逐步实现本部门的全行业统计。
四、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由省统计局牵头、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交通厅、省林业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部门参加,负责全省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协调。同时,要建立部门统计巡查制度和责任考核制度,对部门统计工作开展定期巡查,以部门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为重点,加大对部门统计工作的考核。各地也要加快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加大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实本部门统计力量,强化对管辖和对应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指导,加强对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建立完善规范的统计报送制度,切实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附件:福建省服务业统计范围及部门职责分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六日
附件
福建省服务业统计范围及部门职责分工
全省服务业统计范围是:在我省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其他行业中从事上述服务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全部从事服务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个体经营户。凡属于以上范围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都有法定义务接受和配合统计部门的调查工作。
根据服务业统计制度规定和各部门职能定位,按照“统一制度、部门分工、各司其责,集中核算”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开展服务业统计的职责分工如下:
1.省交通厅:负责提供道路、水上运输业及其港口装卸搬运业统计数据。
2.南昌铁路局福州办事处:负责协调提供铁路运输业统计数据。
3.民航福建监管办:负责提供航空运输业统计数据。
4.省邮政管理局:负责提供邮政业、邮政储蓄统计数据。
5.省通信管理局:负责提供基础通信服务业和增值通信服务业以及专网通信服务业统计数据。
6.省信息产业厅:负责提供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统计数据。
7.省经贸委:负责提供典当业统计数据。
8.省旅游局:负责提供商务服务业中的旅行社及公共设施管理业中的游览景区管理统计数据。
9.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负责提供银行业与其他金融活动统计数据。
10.福建证监局:负责提供证券业统计数据。
11.福建保监局:负责提供保险业统计数据。
12.省建设厅:负责提供城市公共交通业、管道运输业,房地产业中的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活动,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环境治理业中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公共设施管理业统计数据。
13.省科技厅:负责提供研究与试验发展、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统计数据。
14.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提供地质勘查业统计数据。
15.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海洋服务业和农业服务业中的渔业服务业统计数据。
16.省气象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气象服务统计数据。
17.省地震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地震服务统计数据。
18.省质监局:负责提供通过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及认证咨询机构统计数据。
19.省检验检疫局:负责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技术检测(指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动植物等的检测、检疫服务活动)。
20.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技术检测统计数据(指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药品检验服务活动)。
21.省测绘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测绘服务业统计数据(指从事各种测绘业务活动)。
22.省水利厅:负责提供水利管理业与农业服务业中的灌溉服务统计数据。
23.省环保局: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业中的水污染、危险废弃物及其他治理统计数据。
24.省劳动保障厅:负责提供社会保障业、商务服务业中的职业中介服务、中等教育中的技工学校教育、其他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培训统计数据。
25.省教育厅:负责提供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其他教育统计数据。
26.省卫生厅:负责提供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活动、门诊部医疗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治活动、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统计数据。
27.省人口计生委:负责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活动统计数据。
28.省民政厅:负责提供居民服务业中的婚姻服务和殡葬服务,社会福利业,文化艺术业中的烈士陵园、纪念馆,社会组织中的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统计数据。
29.省新闻出版局:负责提供新闻出版业、知识产权服务统计数据(指版权转让与代理服务、著作权转让与代理服务)。
30.省广电局:负责提供广播、电视、电影与信息传输业中的广播电视传输服务统计数据。
31.省文化厅:负责提供文化艺术业、娱乐业与电影业中的电影发行和电影放映、租赁业统计数据。
32.省体育局:负责提供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其他体育统计数据。
33.省财政厅:负责提供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构、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群众社团,商务服务业中的会计、审计中介服务统计数据。
34.省民族宗教厅:负责提供宗教组织(指寺庙、清真寺、教堂的宗教活动和经批准的宗教组织的活动)统计数据。
35.省政府新闻办:负责提供新闻业统计数据。
36.省林业厅:负责提供环境管理业中的自然保护(除海洋与海岸系统保护区、地质、古生物遗迹保护区外)。
37.省工商局:负责提供季度登记注册企业基本情况。
38.省国税局:负责提供月度各项税收收入(其中:第三产业税收收入)。
39.省地税局:负责提供月度各项税收收入(其中: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第三产业营业税收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软件业中的电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租售和商务服务业,其他行业)。
40.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负责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社会福利业、体育和娱乐业等。
41.省统计局:负责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专业技术服务业中的其他专业技术服务,国际组织,并负责整个服务业统计数据的集成。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通知( 闽政〔2011〕20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通知
闽政„2011‟20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严格管理土地,加强耕地保护,规范建设用地行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好地服务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各地要切实转变观念,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严格土地使用标准。要严格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对超标准用地的,一律核减用地面积;工业项目用地必须严格执行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的《福建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容积率和最低投资强度。
(二)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要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加强对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等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考核,“十二五”实现单位GDP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降低30%以上,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各地要按照规定要求,针对2010年我省闲置土地清理结果,尽快处置闲置土地。对因土地使用者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按《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号)予以处理;对因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按《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8‟178号)的要求,加快完成整改处置工作,按规定时限处置到位并网上备案。
二、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管理。要严格管理建设用地,坚持优化布局、保证重点、控制节奏,有效地提供用地保障。
(一)强化规划的管控作用。各地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范围内选址。充分发挥城镇规划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合理预留建设发展空间,一次性规划设计,分期分批征地,按项目建设进度及时供地。
(二)严格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审查。要认真审查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占用基本农田,是否权属地类清楚、面积准确,是否落实征地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措施。
(三)加强土地供应管理。批次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经省政府或国务院批准后,各地必须尽快实施征地方案,并在完成征地后对符合供地条件的具体建设项目办理供地手续,充分发挥已征收土地的利用效率。对市、县(区)三年批次征地总量的供地率达不到70%的,除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救灾用地外,暂停受理新的农用地转用与土地征收申请。
三、着力推进和谐征地。各地要加强征地管理,规范征地程序,有效化解征地矛盾纠纷和冲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定稳定。
(一)依法依规实施征地。各类建设项目拟征收集体所有土地的,必须认真履行征地报批前的告知、确认程序,申请听证的要按规定组织听证。告知、确认、听证等有关材料,作为用地报批的必备要件。征地经有权机关批准后,要及时开展“两公告一登记”,认真做好征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地补偿登记等相关工作。
(二)依法妥善补偿安置。市、县(区)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耕地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闽政„2011‟5号)要求,严格执行新制定的本地区耕地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改善被征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三)强化对征地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在实施征地过程中,各地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群众思想工作。未经被征地群众同意,不得强行征地。对于涉及征地的信访事项,各地要严格按照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的要求,落实信访工作职责,把土地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
四、坚决遏制违法用地行为。要进一步提高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
(一)加强用地监管和指导。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用地行为的监管,主动做好用地的协调和指导,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办理用地报批手续,依法用地。未依法办理用地批准手续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和相互沟通,及时通报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规划选址、规划许可、林地审核、环保评价和用地手续等情况,及时分析用地供需形势、新上项目安排、动态监管、违法用地及整改查处等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地问题,共同做好建设用地服务和监管工作。
(二)切实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要充分发挥土地调查在建设用地审批中的基础作用,严格核查项目用地的地类、权属、面积等情况,采取土地利用情况的日常变更与年末变更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将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新增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及时变更上图,确保土地利用变化的图件、数据、实地三者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产生新的违法用地,并做好与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衔接。
(三)认真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国土资源部定期开展覆盖全国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对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超过15%的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将予以问责。各地要认真核实卫片监测图斑,逐项对照,准确判定违法用地。对发现的土地违法问题要主动查处、及时整改,该拆除的要拆除,该收回的要收回,可复耕的要抓紧复耕。属于临时用地的要及时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各地要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对违法批地、供地、用地、侵害农民权益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做到处罚执行到位、处分处理到位。
五、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安排补充耕地,强化项目管理,用好专项资金,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并及时验收和网上备案。
(一)按时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省政府已明确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补充耕地任务,并切块下达专项资金。各地要强化补充耕地的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组织实施补充耕地项目,有效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有条件的地方要力争超额完成补充耕地任务;确实无法本地完成的,要通过有偿调剂方式受让其他市、县(区)超额完成的补充耕地任务。对未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又未通过有偿调剂方式补足指标的设区市,暂停受理其下一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申请。各地每月要将市、县(区)补充耕地和土地整理的完成数量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二)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各地要加快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实施进度,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应按要求向国土资源部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备案,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和监督,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三)强化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管理。各地要健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科学合理使用,真正把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资金在线监控作用,防止侵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日
第四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落实到户工作意见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证落实到户工作意见的通知
2004-4-13 0: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赣府厅发[2004]23号
发布日期:2004-4-13
执行日期:2004-4-13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落实到户工作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各设区市政府要针对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和承包经营权证发证率情况,适时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并于今年11月底前,将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落实到户总体情况书面报告省政府。省政府将根据各设区市落实情况,组织省有关部门到各地进行检查。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落实到户工作的意见
(省农业厅 二00四年四月七日)
农村土地第二轮延包工作组织实施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以后,各地对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权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但是几年来,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998年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时,由于受严重洪灾影响,部分地方没有落实到户。随着国家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和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以及高速公路建设、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村镇建设步伐的加快,部分地方出现了证、地不符的现象。这些情况,导致一些农户在农村土地被征用、土地流转以及承包权益受侵犯时,其合法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成为影响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引发农民上访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发放工作,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土地仍然是广大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拥有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权利。不能因为一个时期以来土地的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较大或超过土地产出的收入,而动摇土地承包关系。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没有了土地就丧失了基本生活保障。如果农民进城找不到就业机会,家里又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势必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政府要始终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扎扎实实地把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坚决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凭证,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承包经营权证落实到户工作。凡已发放承包经营权证的,在承包期内任何单位和组织都不准违法收回和调整承包地,不准以任何理由在税费改革核定的标准之外向农民收取土地承包费、流转费以及其他任何费用,更不能要求农民预交税费后才允许其承包土地。
三、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未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应当尽快补发。针对承包合同签订率较低的状况,各地要对承包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清理,对没有签合同的要补签,签订不规范的要重新规范,证、地不符需要变更的要及时变更。承包合同和经营权证要规范统一,按农业部制发的样式,由省统一印制,使其更具权威性。此项工作各地务必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省里于12月组织到各地验收。
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准以任何理由违背农民意愿进行强迫流转;不准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或扣缴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更不准以流转为由变相收费。一切形式的农村土地流转,都应当依法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变更经营权证登记,以保障农村土地流转依法有序地进行。
五、加大宣传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大宣传培训工作,提高乡村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增强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对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有着重要的意义。各地要充分利用党校和当地大中专院校等教学资源,组织乡村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党的农村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进行抽查。对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强迫农民流转土地、非法征用占用农民土地,截留、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和土地流转费用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
【发布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9〕163 号 【发布日期】2009-10-16 【生效日期】2009-10-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闽政办〔2009〕163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海洋渔业是我省海洋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高风险行业。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省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渔业生产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健全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管理与服务,有效遏制渔业安全生产事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3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闽政文〔2009〕33号)精神,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并实施逐级考核。要认真落实渔业行政主管等相关部门、村(居)委会的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并落实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要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严格追究渔业安全生产事故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要不断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各部门协调配合,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格局。各有关部门和机构要依法强化渔业修造质量的监督管理,严格渔船建造企业资格认可制度,依法取缔不具备渔船修造资质的企业。渔业、交通、海事部门要协同做好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处置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妥善组织做好渔船事故的善后处理。海洋与渔业、气象、海事和水利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发布机制。外事和公安边防协同做好涉外涉台渔业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指导、协调和督促渔业行政主管等部门依法履行渔业安全生产职责,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渔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要在渔业安全生产教育引导、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辅助力量。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建立联系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渔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合力。
(三)推进渔业船舶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渔业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可以在重要渔港设立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充实和加强渔业安全监管队伍。对渔业企业、渔港码头、渔船集中停泊点,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将渔船安全监管职能明确由乡镇政府承担。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边防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乡镇渔业船舶管理的共建工作。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以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宣传手段,普及渔业安全生产知识。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月”、“平安渔船”、“平安渔村”、“平安渔港”等活动,强化渔区群众渔业安全生产意识。
二、加强监督管理
(五)加强渔船日常安全管理
乡镇、村(居)、渔业经营单位要加强渔船安全生产的日常检查,落实渔船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措施,积极排除渔船安全生产隐患,确保渔船安全设备的正常使用,保证渔船处于适航状态。
(六)强化渔业安全执法检查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机构要定期组织力量深入渔业生产经营单位、渔港码头、渔船集中停泊点,对安全隐患较多、生产作业危险较大以及船员人数较多的渔船进行重点督查,发现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督促整改并限期落实到位。要加大海上安全执法力度,提高登临渔船检查率,坚决查处违法违规渔船。
(七)严格涉外渔业安全管理
各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远洋渔业公司在境外生产安全和风险防范的教育和指导。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远洋渔业的规范、组织和监督管理,并与海事部门建立渔业船员证书核查渠道。渔业执法机构要加强在重点敏感海域的巡航护渔和监督检查,禁止渔船违规进入敏感争议水域作业。渔业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执行国际渔业条约、双边渔业协定和有关管理规定,依法从事海上渔业生产活动。远洋渔业项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远洋渔业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涉外渔业安全管理职责。
三、健全保障体系
(八)健全和落实渔业安全生产制度
深入开展渔业安全生产调研,贯彻落实《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尽快制定出台《福建省渔业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相关制度。对已制定出台的《福建省渔船进出渔港签证管理办法》、《福建省关于加强海上渔船安全执法监管工作的意见》、《福建省沿海渔村渔船安全协管员管理办法》等渔业安全生产制度,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确保落实到位。
(九)提升渔港建设水平
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渔港建设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渔港建设。完善渔港航标、港口监控系统、港口消防、照明设施和抢险救灾船艇等保障渔船安全的配套设施,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到2012年,争取新建、改建各类渔港110个,形成以国家级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为主体,二级、三级渔港为基础的渔港防灾减灾体系。
(十)加快实施渔船信息化管理
加快实施适合我省实际的渔船信息化管理系统,到“十一五”末,全省所有海洋捕捞渔船要全部实现IC卡信息化管理并安装使用具有定位、报警和通信功能的船用终端设备,重点渔港要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作业渔船、渔港的实时、动态管理,建设并完善卫星、短波、超短波、移动电话“四网合一”的渔业安全通信网络。渔业和公安边防等涉海部门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十一)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技能培训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渔业安全生产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免费为从业人员提供渔业船员专业基础训练培训。从2011年起,未持《渔业船员专业基础训练合格证》的人员,不得在渔业船舶上工作,公安边防部门不得发放《渔(船)民证》。各地要严格执行渔业船员考试发证和持证上岗制度,追究生产经营单位和船东聘请未经培训的从业人员的责任。要加快研究和制定渔业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提高从业人员渔业生产技术水平。
(十二)完善渔业安全应急救助体系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业生产经营单位要继续完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要及时将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给渔区、企业和渔民。渔业生产应急指挥系统应保持与省海上搜救中心应急指挥系统对接,确保海上搜救联动机制发挥高效作用。海上专业救助部门要针对渔业生产特点,合理布置救助力量。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渔业专业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增强渔政执法船(艇)应急救援能力,在重点渔业生产海域选择合适渔船专门配备渔业救助设备和仪器,在渔业生产的同时,兼作我省渔业海上救助辅助力量,逐步加强渔业船舶辅助救助力量的值班待命能力。鼓励渔民群众互相协作,开展自救互救,最大程度降低渔业安全生产事故损失。各级政府要加强边防海警“海上110系统”建设,并纳入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救助体系。
(十三)全面开展渔业保险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使渔业政策性保险对象由海洋捕捞业向水产养殖业拓展,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政策性渔业保险体系,发挥保险对分散和降低渔业安全生产风险的作用。鼓励渔业生产经营单位或船东参加政策性渔船保险并为渔工购买渔工责任保险,切实保障渔船船员的合法权益。
(十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抓紧编制平安渔业建设规划,加大渔港建设、安全通信等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和水上搜救、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等投入力度。对渔港航标养护、渔业安全生产宣教培训、渔业执法、海难救助等方面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提高渔业安全生产和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对老旧渔船更新改造、渔用通信设备和安全设施设备的购置等,有条件的地方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要引导、鼓励并督促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安全隐患的治理投入,积极探索和建立稳定、多元的渔业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二○○九年十月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