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中市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问题与对策(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2:5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巴中市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巴中市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浅谈巴中市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巴中市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熊新佳

上传时间:2008-6-19 0:0

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最近我们通过对全市14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实地调查,发现在源综合利用资格申报、认定和享受涉税优惠的执行中存在诸多问题,集中反映在认定程序不严密、职能部门之间不协调、监督管理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税收执法风险加大,税收优惠不能真正起到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概况

我市共有14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享受了增值税相关税收优惠,全年享受税收优惠销售额达5000万元,优惠增值税额近500万元。从企业经济类型上分为国有企业、私营有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3类;从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类别上分为增值税免征、减半征收、即征即退3类;从产品类型上分为矸石砖、电力、水泥3类;从利用“三废”的关键原料上分为煤矸石、粉煤灰、烧煤炉底渣、硫酸渣、硫铁矿煅烧渣5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格认定把关不严,未按规定发放认定证书。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和四川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川经[2007]56号)的规定,要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必经企业申请→市州初审(包括资料审查、现场核实)→省级审查(包括材料审查、现场审查)→省级公告→省级颁证等5道程序。然而调查发现,全市14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申报资料均不齐全,特别是未向认定委员会提供四川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专项检验报告这一重要资料,认定部门在作出认定意见之前也未进行现场核查,却颁发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不具备资源综合利用的申报条件。《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符合环保要求,不产生二次污染;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能独立计算盈亏是企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必具条件之一。调查中发现,全市3户享受着税收优惠的资源综合利用水泥生产企业均不符合环保要求,产生了大量的空气污染,致使附近居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11户享受着税收优惠的资源综合利用煤矸石砖生产企业的会计核算极不规范,不能完全达到独立计算盈亏的标准。尽管如此,企业还是通过了县级环保、商务等部门的审核关。

2、市州初审不严。《四川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市州经委对企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初审意见负责,明确规定了7项具体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审查所用原燃料是否符合《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和《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的范围。原燃料来源证明材料或说明材料;审查认定申请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认定申请表填报内容是否详实可靠;审查专业检测机构的专项检验报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调查中发现,14户企业申报资料均不齐全,有的也不真实,也未提供四川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专项检验报告这一关键资料,由于市州经委初审把关不严,企业便顺利通过了市州经委的初查关。

3、未充分征求意见,缺乏职能监管。《四川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申报程序,其认定申请表应报主管税务机关签署意见后再报市经委。调查中发现,认定部门在认定过程中未充分征求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特别是未征求减免税审批机关(市级国、地税部门)的意见。

4、省级审查认定不严。《四川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了省级认定机构两项必查程序;一是材料审查。主要审查企业申报资料是否齐全完整,产品和工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规范和环保、节能法律政策规定要求;是否由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出具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检测报告。二是现场审查。主要查看企业生产台帐,对企业申报资料数据进行核算;查看生产许可证、化验室合格证等原件和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纪录。查看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查看企业产生三废的处理情况和环保设备运行情况。调查中发现,省认定委并未严格履行审查职责,致使企业再次顺利通过省级审查关,并取得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为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创造了条件。

(二)掺合比达标确认难,检测报告可信度低。根据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生产原料中的利废掺合比达到30%以上的建材产品才能享受增值税免征或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利用煤矸石生产电力的要占发电燃料比重的60%以上才能享受增值税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因此,掺合比例(比重)达标与否是能否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又一必要条件,也是税企双方关注的核心、争论的焦点。

1、掺合比确认难。一是在废料利用比例的计算中,有关计算口径的规定不够具体,不太科学。以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水泥产品为例:生产水泥需要投入的矿石、土、煤等均含有一定的水份,经过煅烧后有一定的烧失量,但目前在确定其掺合比时对这些烧失与损耗如何处理,税企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各个地方的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按重量计算,有的按金额计算,有的执行口径为:掺入比例=利用废料量/原(物)料消耗总量*100%,此公式没有考虑烧失量,有的执行口径为:掺入比例=利用废料量/(熟料+废料)*100%,此公式考虑了主要原材料的烧失量,但没有考虑废料的烧失率。虽然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函[2004]43号文批复了企业利用废渣生产的水泥中废渣比例的计算办法和公式,但仍没有考虑烧失量,且公式计算比较复杂,计算结果普遍存在偏差,税企之间的分歧难以消除。二是税务部门缺乏技术检测的知识和手段,对掺合比例的确认必须依赖于其他专业机构。在专业检测机构的检测过程中税务机关亦无权参与和对其监督,掺合比的真实性难以掌握。

2、检测报告可信度低。通常情况下,各级质检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特别是配方比例认证报告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最重要的依据,在税务机关根据帐务难以对企业原料掺兑投入(重量)比例进行准确计算的情况下,质检机构出具的配方比例认证报告甚至是企业掺合比例认定的唯一的依据。因而企业取得达到掺合比例标准的检测报告显得尤其重要,总是想尽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手段来获得。一是运用企业委托检验方式的漏洞,按需送样,使送检样品不具代表性;二是利用检测过程缺乏部门监督的弊端和部门利益驱动的心理出具虚假的检测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向税务机关提供的认证报告不具公正性,其可信度大大降低。

(三)会计核算普遍不规范,鱼目混珠骗取税收优惠。

1、水泥生产企业混淆应税产品与退税产品,采取偷梁换柱多退税款。按照规定企业生产的征税产品和退税产品只有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销售、实现利润等都分别核算,分别申报纳税,其退税产品才能享受即征即退增值税的政策优惠。然而,由于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特别是私营企业更是如此,个别企业在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资格后,为了多退税,将生产销售的应税产品按退税产品核算,达到多退税款的目的。如我市的两个水泥厂,在2007年以前,其免税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例为45—75%,从2007年开始,由于另一个水泥厂开始扩大规模,占领部分市场份额,前一个水泥厂在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的同时,也在税收上做文章,其退税产品的比例突然提高到2008年1季度的99%,尽管主管税务机关也怀疑企业可能核算不实,由于水泥产品的出库销售业务频繁,销售发票和出入库原始凭证比较多,企业也可以将销售的应税产品按退税产品开具发票,税务机关很难从账簿资料记录中发现问题,骗取退税款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2、煤矸石砖厂的成本核算不全,帐务核算不真实。一是生产必用的关键原料煤矸石、粉煤灰采购入帐无正规发票,大多以运单、过磅单代替。二是生产中大量使用的页岩均未纳入生产成本核算。三是未严格按《四川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建立生产台帐记录。四是以原煤(七联煤)充当煤矸石,矸石耗用量极低。五是帐实不符,账表不符。

(四)部门间信息沟通联系不畅,监督管理缺乏合力。

1、认定环节职能部门间未认真落实信息通联制度。现行政策规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资格的认定,是由多个部门共同进行的,市州经委牵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产品质量和利废物掺入比例测定,国税和地税部门负责财务核算情况评定和税收政策的落实,部门之间虽然分工明确,但由于缺乏相互协调与相互监督制约,往往各行其事,例如企业产品掺合比例检测指标与一定期限内企业账务核算的原料掺兑投入比例是认定企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然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的废渣掺合比例是否达到或超过30%,是采取随机抽检的办法,是某一时点或某一批次的情况反映,税务部门测定的企业帐务核算中废渣的掺兑比例是一定时期内的情况反映,不可能分批次来测定。其结果是,往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的掺合比例达到或超过30%,而税务部门测定的掺兑比例达不到30%,或者税务部门测定的掺兑比例达到了30%,而技术监督部门检测的掺合比例可能达不到30%的标准。部门之间的不协调、不沟通,一方面影响了政策正确执行;另一方面,既给部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企业以可乘之机,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给主管税务机关带来工作压力:若认可企业委托检测的质检报告,又有潜在的执法风险;若不认可则既激化了税企间矛盾,又影响税务与质检部门间信任关系,税务机关变成了“夹心”饼干,内外受困。

2、资格认定后的监督抽查工作未及时跟进。现行政策规定,省经委应会同有关部门按不低于认定企业总数30%的比例,不定期地对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抽查。主要抽查企业使用废渣的种类和掺和比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企业有无弄虚作假和骗取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等。由于此项工作的滞后,导致相关部门对企业变化了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相关信息不能及时与相关部门交换和衔接,并得到及时处理。

三、几点对策与建议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涉及到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诸多方面,因此要解决这一行业的问题,应从完善细化税收优惠政策、规范申报认定、加强部门协作、深化监督管理方面做实、做细。

(一)严格规范申报认定操作程序。一是省、市各级经委应严格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和四川省《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川经[2007]56号)规定条件、规定程序、规定时限认真审查、实地核查、严格把关、依法颁证。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特别是不符合环保要求产生二次污染的项目和企业坚决予以清,对申报资料不齐全的予以限期补正,逾期不能提供的收回已认定证书,由企业重新申报认定。二是明确和细化各认定审查环节相关职能部门的义务与责任,并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走过场或照顾关系应审未审、应查未查就给予签署意见放行的人依法依纪给予查处,以确保每一道程序全面落实,每一项指标核查到位,每一个部门不缺位,到位而不越位。

(二)规范会计核算,严把税收优惠关。一是企业必须按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规范帐务核算,重点是会计核算要真实、准确、完整。要建立完整的生产台帐备查;所有生产原料成本必须纳入核算范围,凭取得的合法有效的票据入帐,确保能从帐面上计算出利用各类废渣数量的投料比例;生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必须单独核算,独立计算盈亏;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分步核算,确保帐实相符。二是企业自行建帐有困难的,可允许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代理帐务,但其代帐资质需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备案。三是严把税收优惠关口。凡是核算不真实的取消其享受增值税优惠资格,凡是应税产品与退税产品划分不清的,一律不得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凡是采取鱼目混珠、偷梁换柱方式骗取税收优惠的要及时追征入库并按征管法和《减免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从严处理。

(三)建立执法监督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在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享受税收优惠资格的认定、管理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部门之间不协调、各唱各的调,所以必须建立监督制约的机制。监督制约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省级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市州进行交叉检查,既相互交流,借鉴经验,又帮助查找问题。对经上级重点检查或交叉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从严处理。

(四)完善相关政策,明确损耗率指标。由于企业、税务、质检在计算废料掺入比例时的口径不统一,影响到税收政策的正确执行,因此,企业和各职能部门都应严格按国税函[2004]43号《关于企业利用废渣生产的水泥中废渣比例计算办法的批复》中明确规定计算方法、各项指标的计算口径执行。但由于企业购进物料中必然存水份、质量损耗等方面问题,文件中未考虑烧失量、损耗率指标,因此考虑企业生产工艺的实际情况,建议以省为单位综合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的水份、质量因素和生产技术水平,确定一个全省范围内水泥生产行业的烧失量、损耗率的指导性指标。

(五)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探索现代信息化监控手段。一是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经贸部门每半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如质监、税务等)对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废渣掺入比例、防治污染设施运转、财务核算、减(免)退税资金使用等情况开展检查,严格要求企业按规定搞好生产经营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给予最长不超过三个月的整改期,并暂停其享受优惠政策资格,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应停止其享受优惠政策资格,已获得的退税款追缴入库。二是鼓励水泥生产企业加大资金投入,装备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包括各环节的分类投料量、分类投料比、分类掺合比、综合掺合比以及各工序各环节的投料量、产量、销量等都能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时实数据监控、时实数据存储、时实数据调取,努力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动化监控新途径。

第二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程序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程序 认定依据

国务院国发[1996]36号,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等。

认定内容及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符合国家经贸委《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国经贸资[1996]809号)、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标准(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等文件要求;能独立核算,能独立计算盈亏;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有关标准;不破坏资源,不造成二次污染。

一、企业提出申请,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填写《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表样见附表一。(以下简称申报表)2.填写《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年报表》,表样见附表二。(以下简称年报表)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4.企业财务年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产品工艺流程方框图、产品标准(国标、行标、地标或企标)。6.产品原料配比。

7.产品鉴定证书或权威单位质检报告,8.产品准用证等。

9.必要时须出示相关证明(如环保、环卫、安全等)。

二、申报表和其他材料经上级主管部门,如市属局(总公司)或所在区、县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初审、签署意见后,报市经委(市节能办)。

三、市经委(市节能办)会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计委、市商委、华北电管局等有关部门现场勘察后,分批在联席会议上根据上报材料和现场勘察结果核准认定。

四、凡认定合格者颁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证书,并由市经委发文公布。凡认定合格者颁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其他相关说明

一、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满需继续认定的企业,应在有效期终止前三个月重新提出申请。

二、认定全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认定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监督,企业对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认定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检举揭发。

五、向社会公开方式:发文和北京节能环保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六、办公地点:

正义路2号;邮编:100744;联系人:黎一林;电话:65193352 附表一:《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报表》 附表二:《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年报表》 国家及本市有关文件:

一、国务院国发[1996]36号

二、国家经贸委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99]京经节字第028号)

三、国家经贸委《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国经贸资[1996]809号)

第三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实施办法

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实施办法

目的和依据

第一条 为更好地推进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发〔1996〕36号),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及省经贸委有关文件精神,鼓励资源综合利用,落实优惠政策,规范办理程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主要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等企业(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所有申请和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

实施部门

第四条 宁波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是全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政府责任单位。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经委资源与能源处),具体负责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和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

申报和认定

第五条 申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项目能独立计算盈亏;

2.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有关标准;

3.有健全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机构和人员,并有完备的财务、物资、质量、统计、商标、安全等生产管理体系、规章制度、规范的原始台帐、统计报表制度及相应的计量、质量检测手段;

4.从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还必须有专门的废渣储存装置或仓库,并使用准确的自动计量装置对生产过程所掺废渣进行计量;

5.不破坏资源,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六条 认定内容:

1.审定是否符合申报条件;

2.审定资源综合利用原料种类及产品(项目)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国发改环资〔2004〕73号);

3.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工艺流程、技术水平是否先进,产品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4.审定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文件所规定的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

5.认定适用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种类和范围。

第七条 凡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含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和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应向所在地的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供以下资料:

1.申请报告、营业执照、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

2.本单位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

3.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情况;

4.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和不造成二次污染证明;

5.综合利用产品销售和原材料供应情况;

6.其他相关的计量、统计资料及财务报表;

7.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认定必须提供项目建设批复及竣工验收报告;

8.对列入特种行业管理的经营企业还需提供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9.墙体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还需提供市级以上建材产品质检部门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产品放射性检验报告以及产品中掺30%以上废渣的有效证明材料(必须是抽样检验);

10.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审批表(一式三份)。

申报材料内容要求真实详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受理部门不予受理。

第八条 当地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应在收到申请及有关材料20个工作日内,会同有关部门专家,对照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做出初审意见。对未通过初审的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说明理由。

第九条 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收到县(市)、区经发局(经贸局、发改局)申报材料后,每季度组织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对照申报条件和认定内容,对认定对象进行审查和认定。

未通过县(市、区)初审的单位,如有异议的,可直接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咨询。

第十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的认定,采用单位申报、台帐审核、现场检测、专家评审的办法。认定结果由市经济委员会行文公布,并抄送市国税、地税局等有关单位。

第十一条 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通过审查和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单位,发给宁波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证书》;对未通过审查和认定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书面申请、《认定证书》及有关材料,按现行税收法规、规定、管理权限和程序办理有关税收优惠事项。

第十三条 《认定证书》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满需继续认定的单位应在有效期终止前3个月内重新提出申请。

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组织重点抽查,发现有弄虚作假或不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项目),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有关税收法规追缴已减免的税收。

第十五条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应予每年2月底前,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一的资源综合利用基本情况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

第十六条 企业从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中获得的减免税金,应专项用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和生产经营。

第十七条 企业应在内部建立资源综合利用奖罚制度。对做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给予处罚。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税收优惠或有背于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行为。

第十九条 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单位不得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税务机关对未获得《认定证书》的单位不予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

第二十条 对已获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的单位,在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资格。

1.改变产品生产工艺、配方,已超出《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范围和税收政策要求的;

2.已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

3.未完整建立基础统计台帐制度的;

4.造成重大污染及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

5.不对该产品(项目)进行独立核算的或核算不真实的;

6.不按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

第二十一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单位,一经发现,收回《认定证书》,并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三年内不得再申报认定,主管税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及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伪造《认定证书》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有关用语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是指符合本办法第二条款的内容,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的企业(项目)或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

所称废旧物资,是指在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品,包括经过挑选、整理等简单加工后的各类废弃物品。

废旧物资回收的主要品种包括:各种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塑料、废纸、废玻璃、废油、废旧家用电器、废旧电脑及其他废电子产品和办公设备。

解释和实施日期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经委负责解释;具体涉及税收管理方面的问题,由税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往相关认定实施办法宣布作废。

第四篇: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一、煤和石油

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煤的干馏是指将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使其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煤干馏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

煤的气化是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3、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4、石油的加工: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

二、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NOx。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NOx。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篇:广东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评价管理办法

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委《关于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的通知》(发改环资〔2017〕751号)、《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根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25号)、《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工信部2017年第4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7〕250号)、《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5〕78号)、《关于公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的通知》(财税〔2008〕117号)要求,推动我省绿色工业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壮大我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设备)推广应用,促进我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到位,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开展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评价,是对在广东省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进行评价,并颁发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证书的工作。

下载浅谈巴中市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问题与对策(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巴中市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问题与对策(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